首页 优秀范文 服务贸易重要性

服务贸易重要性赏析八篇

时间:2023-05-29 16:03:45

服务贸易重要性

服务贸易重要性第1篇

【关键词】 服务贸易; 货物贸易;总量关系;结构关系

[中图分类号]F740[文献标识码]B

从世界经济发展过程中看,服务业的发展历史相对其他产业较为年轻,服务业也可以说是伴随第一、第二产业的发展而兴起的。服务贸易的发展也随着货物贸易的发展而独立出来。在本次全球金融危机过后,世界经济在逐渐恢复,服务贸易被证明越来越有活力,服务业也将在不久的将来超越第一、第二产业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由于服务业结构的复杂性,想要把服务贸易的每个部门都研究透彻显然很困难,在此,本文从总量和结构两个角度来分析服务贸易和货物贸易的关系。

一、总量互补和差额替代关系

服务贸易与货物贸易总量之间表现为高度相关性,而且是协同发展、相互促进的互补关系,这不仅是现实国际贸易发展的需要,也是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和对外贸易转型阶段的现实需要。

(一) 总量上,服务贸易和货物贸易的发展呈互补性特点

在各国对外贸易高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服务贸易出口额较高的国家基本上也属于货物贸易出口额较高的国家。从表1中可以看出,2010年在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分列出口前六位的国家中,只有英国和荷兰分别只占据一项,而其他5个国家同属于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出口的前六位,仅是次序略有不同。以我国为例,2010年我国货物贸易出口额为15779亿美元,位居全球第一。服务贸易出口额1702亿美元,位居全球第四,两者的排名略有差距,同时出口额的差距更为巨大。这种对比情况,在英国、日本、荷兰等其他国家中都有所体现。基本上,无论是服务贸易出口和货物贸易出口,其数量都同该国的GDP总量呈正相关关系,因此从出口数量上看,会出现服务贸易和货物贸易的互补性特征。

(二)从差额上看,服务贸易和货物贸易存在着替代性

如前所述,在对外贸易发展过程中,从总量上服务贸易和货物贸易会同时发展,呈现出明显的互补特征,但是进一步研究发现,服务贸易和货物贸易差额开始呈现出明显的替代性。2010年美国在全球服务贸易中排名第一,而货物贸易却存在巨大逆差。反观中国,情况正好相反,2010年我国货物贸易居全球第一,存在巨大顺差,而服务贸易上却是逆差。其他国家服务贸易和货物贸易差额也表现出一定的替代关系。

2010年纵观世界主要贸易国家,一般在服务贸易上表现为顺差,则货物贸易就是逆差,反之也成立。服务贸易差额和货物贸易差额的关系表现为替代性。但在一定时期内,彼此的差额并不平衡,这是由于现在国际金融危机余波未了,对各国的影响不尽相同,各国的恢复情况也不一致。

二、内部结构变动关系

由于规模发展之间的不对等,货物贸易的发展变化对服务贸易的结构性变动影响比较大,而服务贸易只是对货物贸易的结构微调和升级起到一定的作用。

(一)货物贸易对服务贸易的结构变动影响

1.服务贸易部门结构受货物贸易的总体发展的影响。当进行货物贸易的时候,对与货物贸易有直接关系的服务贸易部门的进出口就会产生影响,例如运输业。与服务贸易没有直接关系的部门有微弱影响或者没有影响。因此,货物贸易的发展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服务贸易的内部结构。

2.不同部门的货物贸易发展对与之相关联的服务贸易部门存在一定差额影响。由于货物贸易受服务贸易各部门拉动的弹性存在差别,货物贸易的进出口对服务贸易部门间的影响也是有着很大的不同,因此,在一定程度上货物贸易影响服务贸易各部门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和各国在服务贸易上的结构变化。

在此,我们对以上两点进行举例分析。以中国为例,货物贸易的进出口情况直接影响决定了服务贸易各部门在服务贸易总额中的比重。货物贸易进口和出口最先利用的就是运输业,运输业因此成为了仅次于传统优势服务部门旅游业的第二大服务贸易部门。2005年我国运输业服务贸易额达154.27亿美元,占2005年服务贸易总额的20.9%,而在2001年运输服务贸易额仅为46.35亿美元,占服务贸易总额的14.1%,而且连续五年其比重逐年增加,这与中国货物贸易持续快速的增长对运输业的引致需求是分不开的。

同样,服务贸易的发展也会对货物贸易产生影响,旅游业在服务贸易中的比重及其发展也推进了我国文化产品的出口。与此同时,服务贸易许费和专利权使用费项目和咨询项目的发展也推动了国际资本对中国制造业的投资和发展,对我国制造产业内部结构的升级和优化起到了重要作用。因此,在我国货物贸易逐渐由过去初级产品和低附加值产品的出口而转变为深加工高附加值产品结构调整和优化的过程中服务贸易也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二)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的关系对各自贸易部门的贸易差额产生影响

同样以中国货物贸易对服务贸易运输业的影响为例,货物贸易迅速发展在推动运输服务贸易快速发展的同时,对运输服务业进出口影响也差别巨大。在运输服务贸易额大幅增长且占服务贸易总额比重不断加大的同时,其逆差额也由2008年的166.89亿美元扩大到2009年的330.21亿美元,远远大于中国当年的服务贸易逆差总额152.63亿美元。这是由于中国运输业竞争力不强,导致运输服务的进口大于出口,造成了运输部门的逆差额随着货物贸易的增长和运输贸易总额的增长而扩大。2009年中国服务贸易顺差的主要来源仍然是旅游、其他商业服务和建筑服务,三者占贸易顺差总额的60%以上。而这些部门仍然是以资源和劳动力为基础的部门。这也说明,中国服务业尤其是运输、保险服务、专利权使用费和特许费、咨询业的发展层次较低,这些以资本、技术、知识等为核心要素且附加值较高的高端服务不能满足制造业发展和企业国际化经营的需要。同时,这也一定程度上揭示出中国服务贸易发展极不平衡的主要原因。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之间的相互关系也在动态上影响和改变着各自内部结构和格局,尤其是货物贸易对服务贸易结构的影响更为巨大,这是由于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规模比例和其第一第二产业和服务业的关系所决定的。

三、结论

(一)服务贸易和货物贸易的关系

由于服务贸易和货物贸易有其自身发展的特点,在不同时期和不同发展阶段,两者的关系也不尽相同。因此,从长期国际贸易发展趋势来看,服务贸易和货物贸易之间的关系是错综复杂的。但是,我们可以选取几个不同的角度来归纳。

1.从几个主要经济体之间的贸易总量上考察,服务贸易和货物贸易存在相互促进、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联动关系。即货物贸易的发展促进了服务贸易的发展,反过来,服务贸易的发展又为货物贸易的发展起到强大的支撑作用。如果两者中有一者发展受到制约,那么另一必然不会得到良好发展。

2.从服务贸易和货物贸易内部结构上考察,两者存在相互引致的结构变动关系。货物贸易总体结构的发展,带动了服务贸易对应部门的结构发展。但货物贸易部门如果做出重大调整,服务贸易对应的部门必然受到巨大影响。

(二)服务贸易发展具有相对独立性

前文总结了服务贸易和货物贸易发展的关系,大部分内容都在介绍货物贸易对服务贸易的影响。然而,服务贸易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具有自身的发展特点和规律,又不完全依赖于货物贸易的发展。现在世界各国已经达成共识,在未来国际贸易发展中,服务贸易将超越货物贸易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

服务贸易的相对独立性对政府管理职能的要求也相对复杂。由于服务贸易具有无形性、高度复杂性和不可存储性,相对于货物贸易,其具有更多的信息不对称和严重滞后性。消费者在购买服务贸易的同时,无法完全预估服务贸易是否能带来最大利益。另外,一旦信息失灵,消费者和服务提供者在国际市场中马上会陷入混乱状态,信息不匹配会造成巨大误解,接着就会损害双方的利益。因此,政府在管理服务贸易的时候,就要分门别类地把各种服务贸易严格区别开,根据不同服务贸易部门的特点,制定相适应的政策。同时,保障市场信息完全公开,防止相对垄断的发生。由此看来,相对于货物贸易,政府对服务贸易市场的干预要复杂得多。

[参考文献]

[1] 程南洋,余金花.中国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结构变动的相关性检验:1997一2005 [J].亚太经济,2007(1).

[2] 江小涓,李辉.服务业与中国经济:相关性和加快增长的潜力”[J].经济研究,2004(1).

[3] 夏晴.论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的协调发展 [J].国际贸易问题,2004(8).

[4] 谢康,李赞.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互补性的实证分析—兼论中美贸易不平衡的实证 [J].国际贸易问题,2000(9).

[5] 郑吉昌.全球产业与市场整合下的服务业国际化 [J].中国软科学,2004(5).

服务贸易重要性第2篇

虽然我国的服务贸易近年来有了显著的增长,但是由于基础的薄弱和发展时间有限,仍面临着一些问题。

第一,服务业发展严重滞后。服务业是发展服务贸易的基础,服务业的严重滞后影响了服务贸易的发展。服务贸易作为重要的出口领域,对我国经济发展做贡献的潜力仍有待发掘。

第二,国内服务业生产力水平低,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服务贸易的发展。我国服务业生产力水平较低,我国服务贸易出口部门以劳动密集型为主,而且这些劳动密集型部门本身发展层次又较低。

第三,服务贸易管理落后并且服务业内部结构不协调也妨碍了服务贸易的发展。目前,中国对国际服务贸易的管理和协调主要由商务部负责;这种管理体制在一段时间里对服务贸易的发展管理起过积极作用,但是随着发展有很多的缺点,如中央和地方在服务业国际贸易政策和规章方面的差别性,服务业各有关职能部门职责不明确,商务部管理多头、交叉且力量分散,容易造成行业垄断等。

我国服务业内部结构也不合理,服务业的供给能力相对于国民经济的需求还有较大的差距。我国服务业比较优势主要体现在自然和劳动力资源上,其产品大多为劳动密集型的,其知识、科技和资本含量都比较低。

第四,服务贸易管理落后并且服务业内部结构不协调也妨碍了服务贸易的发展。(1)目前,中国对国际服务贸易的管理和协调主要由商务部负责;这种管理体制在一段时间里对服务贸易的发展管理起过积极作用,但是随着发展有很多的缺点,如中央和地方在服务业国际贸易政策和规章方面的差别性,服务业各有关职能部门职责不明确,商务部管理多头、交叉且力量分散,容易造成行业垄断等。(2)我国服务业内部结构也不合理,服务业的供给能力相对于国民经济的需求还有较大的差距。我国服务业比较优势主要体现在自然和劳动力资源上,其产品大多为劳动密集型的,其知识、科技和资本含量都比较低。

二、服务贸易的特点

一般人们所说的贸易大都指的是商品贸易,是以商品这种实物为媒介的贸易。与国际商品贸易比较,服务贸易具有以下几个明显的特点:

首先,服务贸易是无形的,是无形贸易的一种,具有不可触摸性、不可储存性和不易运输性,因而导致服务出口方式多样化。

其次,服务的生产与消费往往是同时发生的,通常无法将服务进行再转让和套利活动,所以服务的生产和出口过程在一定程度上讲也就是服务的进口和消费过程。

第三,服务贸易的对象主要是智力,如专利、版权、法律和会计等,且贸易过程中通常不涉及服务所有权的转让,仅与生产要素的跨国界移动有关。

第四,服务贸易更多地依赖于生产要素的国际移动和服务机构的跨国设置,国际间的服务交换无论采取什么形式,都与资本、劳动力和信息等生产要素的跨国界移动密切相关。

第五,服务贸易的统计数据在各国国际收支表中显示,而在各国海关进出口统计没有显示。对服务贸易的监控不能通过海关监督和征收海关关税的方式进行,而只能通过国家立法和制定行政法规来达到目的。有些项目下出口的服务,进口国消费者不能在本国国内消费而只能到服务出口国去消费(如境外消费)。

三、改进的对策

我国日益融入到全球一体化是对服务业及服务贸易的严峻挑战,也是推动国际服务贸易发展的良好机遇。

第一,加强政府作用,打破壁垒,促进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服务贸易壁垒林立,据关贸总协定统计,全球服务贸易的壁垒有2000多种。《服务贸易总协定》中的贸易规则也承认了这一领域管理贸易的合法性,规定彼此感兴趣的国家进行双边谈判,讨论服务业市场开放问题。因此,我国作为《服务贸易总协定》的缔约国应该重视利用政府谈判,打破壁垒,发展服务贸易,我国政府对本国的服务贸易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作为一国经济贸易发展中生产力要素的组织协调者,政府必须采取适当的政策措施,提高我国服务贸易的竞争力。

第二,大力发展国内服务业,为服务贸易奠定坚实的基础。重点发展:(1)投资少、收效快、效益好、就业容量大、与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关系密切的行业,如商业、物资业、对外贸易业、金融业、保险业、旅游业、房地产业、仓储业、居民服务业、饮食业和文化卫生事业等;(2)发展农村第三产业,主要是为农业产前、产中、产后服务的行业,以及为提高农民素质和生活质量的服务行业;(3)发展对国民经济发展具有全局性、先导性影响的基础行业,主要是交通运输业、科学研究事业、教育事业和公用事业等。

第三,分层次逐步开放国内服务贸易市场。处于转型期的中国经济,仍有不少制约服务贸易自由化进程的因素,故而决定了中国服务贸易市场的开放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我们应结合国际服务贸易发展趋势,根据我国服务业的具体情况,稳妥、慎重、有重点、有步骤、分阶段地开放国内服务贸易市场。

第四,制定适度的服务贸易保护政策。凡涉及国家、国家安全和国家机密的极少数部门或项目,应采取明令禁止的政策,不开放,不允许外资进入;凡关系国民经济命脉和人民生活安定的重要部门或项目,允许开放,允许外资进入,但不允许外商独资或控股,要规定其股份的最高界限;除以上两者外的绝大多数一般部门或项目,要安全开放,实行自由化的政策。

第五,建立和完善服务贸易管理体制。要明确国际服务贸易的管理范畴;我国商务部作为服务业政策的归口管理部门,其宏观管理职能主要是规划进出口发展战略,制定或参与制定贸易法律、法规,对外协调与其他国家的服务贸易关系,并落实“服务贸易总协定”的有关条款。可见,为出口而进口,以引进促出口,能够增加我国服务贸易出口部门,拓展服务贸易发展空间,改善出口结构。服务贸易是新世纪重要的贸易形式,中国想由一个贸易大国变为一个贸易强国发展服务贸易是中国的必然选择。

参考文献:

[1]殷凤.世界服务贸易发展趋势与中国服务贸易竞争力研究[J].世界经济研究,2007,(1).

[2]李丽.全球服务贸易发展趋势及中国服务贸易的发展[J].统计与决策,2006,(01).

[3]丁勇,朱彤.中国服务贸易竞争力的国际比较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2007,(03).

服务贸易重要性第3篇

服务贸易是将服务或服务产品作为商品进行交易,以满足消费者需求的经济行为。随着国际经济交往和贸易的发展,服务贸易早已突破一国范围,成为国际贸易的一部分,而国际服务贸易也已成为服务贸易的主体。WTO的《服务贸易总协定》(GeneralAgreementonTradeinServices,GATS)将国际服务贸易定义为“跨越国界进行服务交易的商业活动”,即服务提供者在本国境内向他国境内消费者提供服务,或通过在其他国家设立商业存在或自然人的商业现场向消费者提供服务,并概括服务贸易的四种方式:跨境交付、境外消费、商业存在和自然人流动。与国际货物贸易相比,国际服务贸易具有以下特点:贸易标的一般具有无形性;交易过程与生产、消费过程具有同步性;贸易保护更具有隐蔽性和灵活性;服务贸易管理更具复杂性。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全球服务贸易得到迅速发展。各国逐步开放服务市场,服务贸易自由化程度提高,服务贸易越来越成为新的贸易增长点。在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世界服务贸易的迅速发展和中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国服务贸易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贸易规模迅速扩大,国际地位不断提高,以旅游、运输服务为基础,以通讯、保险、金融、计算机信息服务、咨询和广告等新兴服务贸易为增长点的服务贸易全面发展格局基本形成,服务贸易已经成为我国对外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据统计,2010年,我国服务贸易的总量达到了3645亿美元,其中出口量为1712亿美元,进口量为1933亿美元。①2011年上半年,我国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量为2005亿美元,其中出口量为904亿美元,进口量为1101亿美元,进出口总量同比增速达到20.28%,出口量和进口量同比增速分别达到17%和23%。②目前,我国服务贸易出口量仅次于美国、德国、英国,居世界第四位,进口量仅次于美国、德国,居世界第三位。

二、上海服务贸易发展状况

(一)服务贸易进出口快速增长

作为我国服务贸易领域的排头兵,上海的服务贸易总额同样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而且发展速度超过了货物贸易的增长速度,增长率超过了全国服务贸易的增长率。即使在金融危机弥漫全球的2008年,依然保持了较快的增长速度,达到了735.7亿美元,同比增长31.6%。2009年至2010年,上海服务贸易依然保持快速发展的态势,2010年上海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为1046.7亿美元,同比增长40.1%。其中服务贸易出口额为406.4亿美元,同比增长35.8%;服务贸易进口640.3亿美元,同比增长42.9%,服务出口额和服务进口额均位居全国首位。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占上海国际贸易进出口总额的比重上升到22.1%,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上升到41.2%,服务贸易对上海经济贸易的贡献程度进一步加强。

(二)上海服务贸易商业存在迅速发展

上海服务贸易商业存在体现为外资企业在上海的商业存在和上海企业在境外的商业存在两个方面。随着发达国家制造业的产业转移进入成熟期,服务业的产业转移已成为全球资本流动的主要趋势。近年来,全球服务业外商直接投资占比达2/3,未来几年这一趋势仍将继续。据WTO秘书处测算,通过商业存在进行的服务贸易占全球服务贸易总量的56%左右,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正逐步把部分服务通过项目外包、直接投资等方式向发展中国家转移。上海抓住这一机遇,大力吸引外国资金与项目进入服务业。从表1的数据可以看出,近年来上海服务业吸引外商直接投资不论是签订合同项目数,还是合同金额或实际吸收外资金额,都呈现逐年快速增长的趋势。到2010年底,上海服务业累计签订外商直接投资项目33563个,实际利用外资金额达615.64亿美元。与此同时,上海服务业实行“走出去”的战略,支持有比较优势的各种所有制企业积极开拓国际市场,鼓励本地企业以对外承包工程、劳务合作和设计咨询等方式扩大对外投资。到2009年底,上海已与大多数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对外工程承包和劳务合作关系,对外直接投资企业总数达到1329个。①。表2反映了主要年份上海对外经济合作的情况。

(三)贸易规模全国占比不断提高,与亚洲主要市场的差距逐步缩小

2000年上海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占我国内地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的比重为11.2%,到2008年这一比例达到了24.2%。上海服务贸易总额占全国服务贸易的比重连续八年高居内地各省市之首。如今上海服务贸易规模不仅大大领先于内地诸多省市,而且与新加坡等服务贸易较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差距不断缩小。上海市商委国际服务贸易处的有关调查研究显示,2000年,香港地区服务贸易进出口额是上海的8.2倍,新加坡是上海的7.2倍,而现今已分别降至1.83倍和2.01倍。②(四)传统服务贸易规模大,新兴服务贸易增长快速《服务贸易总协定》(GATS)划分的十二个服务贸易门类,上海都已实现服务进出口实绩。其中,运输、旅游这两项传统服务贸易一直是上海最主要的服务贸易项目,但比重持续下降,2008年这两项服务出口额合计占上海服务贸易出口总额的比重为54%,比2000年下降了7.6个百分点。与此同时,新兴服务贸易进出口增速明显快于传统服务贸易,2008年上海计算机和信息服务出口额为25.4亿美元,同比增长53%,高出全市服务贸易出口平均增速23.9个百分点。

三、发展与开放服务贸易对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建设的意义

(一)有利于产业结构转型,形成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

上海国际贸易中心不仅是货物贸易中心,也应是服务贸易中心。上海要形成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发展模式,而要形成这种新型的贸易发展模式,上海自身的产业结构亟待转型,即在制造业发展的基础上,大力发展服务业,为货物贸易的发展提供服务支撑。事实上,一些世界公认的贸易中心城市,在其产业结构中,服务业的地位十分重要。如在新加坡,服务业是其经济支柱,其中商业服务(包括对外贸易)、交通通讯、批发零售、金融服务等是服务业最主要的行业,正是依托这四大服务业的发展,新加坡才确立了其亚洲金融中心、航运中心、贸易中心的地位。在计划经济时代,由于受体制的影响,上海选择了重工抑商的发展模式,这虽然使上海成为了我国的工业中心和制造业基地,但商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受到限制,形成了第二产业比重畸高而第三产业比重严重偏低的产业结构。改革开放后,虽然第三产业的比重有所提高,但总体上仍然偏低。世界发达城市的经验表明,这样的产业结构不利于城市综合竞争力的提高,会限制城市进一步发展。正因为如此,在2008年9月的《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长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包括上海在内的长三角发展目标之一是:到2020年,形成以服务业为主的产业结构,三次产业协调发展,并明确提出加快以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为主的现代服务业的发展。2009年4月的《国务院关于推进上海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的意见》进一步阐述了推进上海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建设“两个中心”的重要意义、指导思想和原则,提出了“两个中心”建设的总体目标,部署了“两个中心”建设的主要任务和具体措施。2009年5月上海市政府了《市政府贯彻国务院关于推进上海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意见的实施意见》,进一步强调了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具体和细化了“两个中心”建设的任务和措施。2010年3月,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建设被列为国家发展战略。上海要发展服务贸易,必须准确把握服务贸易市场,找准发展方向。在服务贸易市场上,对服务的需求主要来自生产性部门,因而生产业将成为未来服务业战略升级的一个重点方向,将出现专业分工精细化、与制造业融合等新趋势。加快发展现代服务经济已成为上海经济进入新阶段的战略重点。可以预见,现代服务业将成为上海经济战略大转型的“新引擎”。

(二)有利于上海发挥其在历史、地理、文化等方面的综合优势,促进贸易发展

上海地处我国东南沿海,位于我国南北海岸线的中点,拥有深水海港,可通达世界主要港口。它又位于长江航道的起点,可通达内陆诸多省份,因而上海的命运始终是和水运与开放联系在一起的。从历史上看,每当“海禁”解除,贸易放开,上海临江滨海的地理优势,就变得得天独厚了。正因为如此,鸦片战争后,上海被列为五个通商口岸之一。上海开埠以后,西方列强和西方文化的登陆,租界的出现,西方工商业的建立和发展,使上海城市文化呈现出多元化的特征,并结合原有的江南文化元素,最终成就了后来被称为“海派文化”的独特城市文化。对于海派文化的特征,有人归纳主要有三:第一是开风尚之先,开创新之先,它善于吸纳新事物,变革悠久、凝重的传统东西;第二是灵活、善变,灵活而不呆滞,善变而不拘一格,从戏剧艺术、学林百科到南京路、淮海路的商品橱窗广告,都体现出灵敏、变化新颖的特点,丝毫没有传统文化的矜持;第三是开放性与包容性,近代上海是国际性商业都市,充满五光十色的商品和西方文化,“海派”正视这个现实,迎上去,接受它,融进自己的变革中,推动了社会、经济、文化各个领域的新陈代谢。①吐故纳新、海纳百川、灵活应对、开放包容的城市文化特质,成就了近代上海的繁荣与发展。上世纪30年代的上海,已经是远东金融中心。据统计,1935年上海有外资银行28家,总行设在上海的华资银行162家。此外,尚有信托公司11家、汇划钱庄48家、储蓄会3家、邮政储蓄会业局1家。这些金融机构又在全国各地开设分支机构,数千个通汇点,②不但在全国主要城市有分支行,而且在小城镇也设有办事处和钱庄,构成了一个全国性的金融网络。商业是上海最传统、最发达的行业。1935年的一项调查显示,上海公共租界就业人口的职业构成中,工业人口占18.28%,商业人口占16.36%,银行、金融和保险业人口占0.45%。而据1946年对上海290万就业人口的统计,从事商业的人口占19.76%,高达50万。在商业中心的黄浦区,从商人口甚至高达45%。①近代上海的发展史充分说明,上海的城市文化是一种开放包容、进取发展的文化。这种文化与服务贸易的发展与开放具有高度的相容性。而闭锁、单一发展工业的模式只能使上海止步不前。在计划经济时代,上海被喻为“计划经济的排头兵”,但重工抑商使上海失去了远东金融中心和商业中心的地位。昔日金融、商业、贸易、运输、加工、旅游等诸多功能已为香港、东京、新加坡等城市所取代。改革开放以后,上海的地理和文化优势再一次显现,来自世界各国和全国各地的精英人士来到上海,不但为上海带来了资金、技术和高端的人力资源,加强了上海与全国各地、世界各国的联系,为上海文化注入了更为丰富的元素,提升了上海文化中原本就有的开放性特质,更为上海进一步发展服务贸易和提高开放水平创造了机会。

四、发展与开放服务贸易,推进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建设的政策建议

(一)探索服务贸易有效管理模式

现阶段,我国对服务贸易的管理权力分散在政府各部门,例如金融服务由银监局管理、旅游服务由旅游局管理,这种分头管理的模式有利于专业化管理,但不利于各部门统一协调。应探索一种既有利于专业管理,又能协调、统一的跨部门联动机制和管理模式。目前上海已初步建立了由市商务委牵头、各部门配合协调的工作模式,但在各部门的具体职责和管理权限方面,尚待进一步进行合理的分工。

(二)提高服务贸易开放水平

在法律制度层面,我国已经全面履行了入世承诺,开放程度有了大幅度提高,近几年上海服务贸易开放的程度也有所加大。自浦东新区开放以来,中央授予浦东新区和上海各项功能性优惠政策,这些政策中许多与服务贸易有关,比如允许外商在金融和商品零售等行业投资经营,允许外资在上海开办银行、财务公司、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允许外商在外高桥保税区开办贸易机构,批准建立中外合资外贸公司,批准部分外资银行经营人民币业务等。但从实际情况看,在某些行业,例如交通、运输、仓储、邮电通信、批发、零售贸易、餐饮、社会服务等行业,外资介入依然有一些隐性的壁垒,这些行业实际利用外资的水平还不高。可考虑通过各种优惠政策扶持服务业的发展,吸引有国际水平的服务性跨国公司入驻上海,优化上海服务业结构,促进服务业层次与水平的进一步提升。提高服务贸易开放水平的原则之一是谨慎渐进,针对不同行业制定不同的开放计划,确定不同的开放深度,尽可能使竞争能力弱的行业有较长的适应和缓冲时间。

(三)充分发挥政府作用

上海市政府已《上海服务贸易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把促进服务贸易发展作为全市经济建设的一个重点,纳入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下一步主要应研究如何落实《纲要》,出台促进服务贸易整体发展的配套政策措施,应在财税、金融等方面提供相应的支持措施,对服务贸易重点企业及项目予以支持。政府还应积极开展重点行业服务贸易促进工作,针对金融保险、运输、服务外包、文化教育等需要重点促进的行业,制定促进该行业服务贸易的发展战略和专项规划,进行重点推动。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上,很多企业抓住这一千载难逢的机会,在世博园区设立展馆,向世界展示自己,宣传企业形象,提高了企业的知名度,为企业参与国际服务贸易提供了契机。更重要的是,世博会为企业今后进一步参与国际服务贸易扩展了思路,那就是企业应主动参加各种展览,而政府应鼓励企业参与各种展会,积极在上海举办各类推介活动,为企业提供服务,促进服务贸易出口。

服务贸易重要性第4篇

中国的服务贸易近年来也有了显著的增长,这反映在服务贸易结构上的升级上面。最初的时候我国的服务贸易仅仅是劳工输出,进行一些简单的体力劳动,结构升级之后成为了含有高智力附加值的服务了。

一、服务贸易的特点

一般人们所说的贸易大都指的是商品贸易,是以商品这种实物为媒介的贸易。与国际商品贸易比较,服务贸易具有以下几个明显的特点:

首先,服务贸易是无形的,是无形贸易的一种,具有不可触摸性、不可储存性和不易运输性,因而导致服务出口方式多样化。

其次,服务的生产与消费往往是同时发生的,通常无法将服务进行再转让和套利活动,所以服务的生产和出口过程在一定程度上讲也就是服务的进口和消费过程。

第三,服务贸易的对象主要是智力,如专利、版权、法律和会计等,且贸易过程中通常不涉及服务所有权的转让,仅与生产要素的跨国界移动有关。

第四,服务贸易更多地依赖于生产要素的国际移动和服务机构的跨国设置,国际间的服务交换无论采取什么形式,都与资本、劳动力和信息等生产要素的跨国界移动密切相关。

第五,服务贸易的统计数据在各国国际收支表中显示,而在各国海关进出口统计没有显示。对服务贸易的监控不能通过海关监督和征收海关关税的方式进行,而只能通过国家立法和制定行政法规来达到目的。有些项目下出口的服务,进口国消费者不能在本国国内消费而只能到服务出口国去消费(如境外消费)。

二、我国服务贸易的瓶颈

虽然我国的服务贸易近年来有了显著的增长,但是由于基础的薄弱和发展时间有限,仍面临着一些问题。

第一,服务业发展严重滞后。服务业是发展服务贸易的基础,服务业的严重滞后影响了服务贸易的发展。服务贸易作为重要的出口领域,对我国经济发展做贡献的潜力仍有待发掘。

第二,国内服务业生产力水平低,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服务贸易的发展。我国服务业生产力水平较低,我国服务贸易出口部门以劳动密集型为主,而且这些劳动密集型部门本身发展层次又较低。

第三,服务贸易管理落后并且服务业内部结构不协调也妨碍了服务贸易的发展。目前,中国对国际服务贸易的管理和协调主要由商务部负责;这种管理体制在一段时间里对服务贸易的发展管理起过积极作用,但是随着发展有很多的缺点,如中央和地方在服务业国际贸易政策和规章方面的差别性,服务业各有关职能部门职责不明确,商务部管理多头、交叉且力量分散,容易造成行业垄断等。

我国服务业内部结构也不合理,服务业的供给能力相对于国民经济的需求还有较大的差距。我国服务业比较优势主要体现在自然和劳动力资源上,其产品大多为劳动密集型的,其知识、科技和资本含量都比较低。

第四,服务贸易管理落后并且服务业内部结构不协调也妨碍了服务贸易的发展。(1)目前,中国对国际服务贸易的管理和协调主要由商务部负责;这种管理体制在一段时间里对服务贸易的发展管理起过积极作用,但是随着发展有很多的缺点,如中央和地方在服务业国际贸易政策和规章方面的差别性,服务业各有关职能部门职责不明确,商务部管理多头、交叉且力量分散,容易造成行业垄断等。(2)我国服务业内部结构也不合理,服务业的供给能力相对于国民经济的需求还有较大的差距。我国服务业比较优势主要体现在自然和劳动力资源上,其产品大多为劳动密集型的,其知识、科技和资本含量都比较低。

三、改进的对策

我国日益融入到全球一体化是对服务业及服务贸易的严峻挑战,也是推动国际服务贸易发展的良好机遇。

第一,加强政府作用,打破壁垒,促进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服务贸易壁垒林立,据关贸总协定统计,全球服务贸易的壁垒有2000多种。《服务贸易总协定》中的贸易规则也承认了这一领域管理贸易的合法性,规定彼此感兴趣的国家进行双边谈判,讨论服务业市场开放问题。因此,我国作为《服务贸易总协定》的缔约国应该重视利用政府谈判,打破壁垒,发展服务贸易,我国政府对本国的服务贸易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作为一国经济贸易发展中生产力要素的组织协调者,政府必须采取适当的政策措施,提高我国服务贸易的竞争力。

第二,大力发展国内服务业,为服务贸易奠定坚实的基础。重点发展:(1)投资少、收效快、效益好、就业容量大、与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关系密切的行业,如商业、物资业、对外贸易业、金融业、保险业、旅游业、房地产业、仓储业、居民服务业、饮食业和文化卫生事业等;(2)发展农村第三产业,主要是为农业产前、产中、产后服务的行业,以及为提高农民素质和生活质量的服务行业;(3)发展对国民经济发展具有全局性、先导性影响的基础行业,主要是交通运输业、科学研究事业、教育事业和公用事业等。

第三,分层次逐步开放国内服务贸易市场。处于转型期的中国经济,仍有不少制约服务贸易自由化进程的因素,故而决定了中国服务贸易市场的开放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我们应结合国际服务贸易发展趋势,根据我国服务业的具体情况,稳妥、慎重、有重点、有步骤、分阶段地开放国内服务贸易市场。

服务贸易重要性第5篇

20世纪中叶以来,尤其是进入21世纪,全球经济重心不断向服务业倾斜,国际服务贸易也在世界经济结构转化的大趋势下得到快速的发展。在提升整体国民经济效率、优化产业结构及带动国民经济整体发展上已经占据重要位置,被称为“21世纪经济增长的新引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服务贸易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浙江省国际服务贸易发展也取得了长足进步。由图1可以看出,从2002年起,浙江省服务贸易进入了较快的发展时期,无论是从总量上还是增长速度上都呈现出较强的增长势头,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从2000年的7.89亿美元增加到2009年156.1亿美元,增长了约19倍,其中2000年浙江省服务贸易出口额为2.95亿美元,占全国服务贸易出口额的1%;到2009年,浙江省服务贸易出口额增长到91.7亿美元,占全国服务贸易出口额的近6.64%。虽然浙江省国际服务贸易的发展在近几年取得了很大进步,但在发展过程中仍存在诸多问题,如出口层次低、贸易结构不合理等。运输、旅游等传统服务贸易行业占据主导地位,2008年二者出口占总出口比重达到60%以上,而金融、保险等现代服务行业则发展不足,尚处于起步阶段。

二、国际服务贸易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实证分析

(一)实证分析方法说明

国际服务贸易的发展与一国的经济发展水平高度相关,随着国际服务贸易的迅速发展,势必会给浙江省经济发展产生影响,尤其是对经济增长的效率和质量提高的作用不容忽视。在分析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时,大多数国内学者从对外贸易净出口(即出口减去进口)的角度来衡量贸易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当一国从事对外贸易活动时(以绝对量表示):GDP=C+I+G+(X-M)(1)即:国内生产总值=总消费量+总投资额+政府购买+货物和服务净出口由此,可以得出服务贸易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百分比:服务贸易对经济增长贡献百分比=GDP增长百分比×这种方法存在一定的缺陷,仅仅将贸易进口作为国内生产总值的一个漏出量,认为进口与GDP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从实践中看,贸易进口对国民福利的提高和经济增长都有积极促进作用。因此,要考察服务贸易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不能仅仅从服务贸易净出口单方面来看,要从更全面的角度来分析。故本文将从服务贸易总额及服务贸易进口、出口三个方面,通过建立计量经济模型,从实证分析角度入手,具体分析国际服务贸易对浙江省GDP的贡献。

(二)样本采集与变量说明

本文选取1995年~2010年为样本区间,其中1995年~2003年浙江省国际服务贸易数据来自《浙江省金融年鉴》,2006年~2010年数据来源于中国服务贸易指南网,浙江省内生产总值数据均来源于《浙江省统计年鉴》。以省内生产总值(GDP)作为反映经济增长的指标,国际服务贸易指标包括服务贸易进口和出口。用GDP、EX、IM、NX分别表示浙江省生产总值、服务贸易出口、服务贸易进口和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进出口额均以万美元为单位,生产总值按照当年的汇率折算成美元,具体数值见表1。由于变量具有指数特征,为消除时间序列中存在的异方差现象,将变量进行对数变换。变换后变量表示形式为:LNGDP、LNEX、LNIM、LNNX。

(三)国际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对GDP的贡献性分析

在国际服务贸易总额对GDP贡献分析上,采用服务贸易依存度和服务贸易对GDP的相关系数两个方面来考察。1.服务贸易依存度对外贸易依存度是一国对外贸易的依赖程度,一般用一国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占生产总值的比重来表示,是判断一国服务贸易对外开放程度的重要标志。据此,可以得出服务贸易进口依存度、服务贸易出口依存度和服务贸易依存度三个重要指标。根据表1的数据可以计算出浙江省1995年~2010年服务贸易依存度(具体见表2)。由表2可以看出,自1995年以来,浙江省国际服务贸易依存度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尤其是2006年以后,外贸依存度快速攀升,在2009年分别达到0.95%、0.52%、0.43%。这说明浙江省经济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有赖于服务贸易进出口的快速增长。2.相关性分析根据表1数据,对浙江省1995年~2010年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与GDP进行相关性分析,建立如下模型:LNGDP=C+χLNNX+ξ(2)其中,χ表示服务贸易弹性,ξ为随机扰动项。运用最小二乘法进行回归分析,结果如表3:从表3的回归分析可以看出,国际服务贸易与GDP之间存在正向的相关关系,且拟合程度也很好,表明国际服务贸易的发展对浙江省经济增长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国际服务贸易NX与GDP之间的回归系数为0.348,即国际服务贸易进出口每增长1%,可以带动省内经济增长0.348%,服务贸易的边际产出相当高,这也进一步证明了服务贸易对经济增长的重要性。

(四)服务贸易出口与GDP的相关性分析

根据表1中的数据,对浙江省1995年~2010年服务贸易出口总额与GDP进行相关性分析,模型如下:LNGDP=C+坠LNNX+ξ(3)其中,α表示服务贸易的出口弹性,ξ为随机扰动项。运用普通最小二乘法进行回归分析,其结果如表4:从表4的回归结果可以看出,服务贸易出口与浙江省经济增长之间存在正向的相关关系,国际服务贸易出口的增长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省内经济的增长。国际服务贸易出口额EX与GDP之间的回归系数为0.315,即服务贸易的出口弹性为0.315,表明服务贸易出口每增长1%,可以带动省内经济增长0.315%,这也进一步表明了发展国际服务贸易的重要性。从上面的分析可以发现,随着国际市场的开放,浙江省经济的发展对国际市场的依耐性逐渐加强,国际服务贸易的发展对省内生产总值的增长有极大推动作用。

(五)服务贸易进口与GDP的相关性分析

根据表1数据,对浙江省国际服务贸易进口总额与GDP进行相关性分析,建立模型如下:LNGDP=C+βLNIM+ξ(4)其中,β表示国际服务贸易的进口弹性,ξ为随机干扰项。运用最小二乘法进行回归分析,结果如表5所示:从表5的回归结果可以看出,服务贸易进口与浙江省经济增长之间也存在正向的相关关系,国际服务贸易进口的增长在一定程度上也能促进省内经济增长。国际服务贸易进口IM与GDP之间的回归系数为0.383,即服务贸易的进口弹性为0.382,表明服务贸易进口每增长1%,可以带动省内经济增长0.383%,比服务贸易出口对经济增长拉动作用稍大。由此也可以看出服务贸易进口对省内经济增长的贡献度要大于服务贸易出口。综合以上分析可以得出以下重要结论:1.随着改革开放程度的不断深入,浙江省国际服务贸易对外依赖程度逐渐加强。该省经济的增长在一定程度上有赖于服务贸易规模的扩大。2.通过实证发现,浙江省国际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进口、出口与GDP之间存在正向的相关关系,而且服务贸易进口与GDP之间存在很强的相关性,其相关性要大于服务贸易出口和进出口总额的相关性。

这说明在浙江省国际服务贸易基本上处于逆差状态情况下(直到近两年逆差局面才逐渐得以扭转),服务贸易的进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大于服务贸易出口,进而表明占服务贸易总额50%以上的进口部分对省内经济增长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在浙江省国际服务贸易出口中,所占较大比重的是旅游、建筑安装及劳务承包等劳动和资源密集型行业传统服务,而主要进口金融服务、电影音像等知识和技术密集型等新兴服务,进口的这些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产品,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带来人力资本和技术的溢出效应,利于省内服务业发展、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因此,在保持优势传统服务贸易出口稳定增长的基础上,现阶段可以适当增加知识和技术密集型服务产品的进口,从而促进技术进步,提高劳动生产率以及传统服务行业的改造和升级,最终能促进省内服务业和服务贸易发展,在更大程度上推动经济增长。

三、提高浙江省国际服务贸易竞争力的对策

(一)立足比较优势,提高国际服务贸易整体竞争力

全面提高浙江省国际服务贸易整体发展水平,构建特色突出、优势互补的发展格局,就要立足浙江省国际服务贸易发展现状,认真研究制定支持和促进服务贸易发展的相关政策,将推动服务贸易的发展和货物贸易的发展放在同等重要位置。立足服务行业发展的比较优势,调整服务业内部结构,努力提高国际服务贸易整体竞争力。就目前来看,浙江省国际服务贸易项目可以分为三类,一是在国际服务贸易出口中占据重要地位,且出口比重逐渐上升的服务行业,如其他商业服务、旅游等;二是出口量小,但是发展潜力比较大新型服务项目,如计算机、咨询和信息服务等;三是出口量极小,但是发展潜力巨大的服务项目,如金融、通讯邮电等。一方面,浙江省应该根据自身的要素禀赋资源,如利用其拥有的丰富劳动力资源和自然资源,发展其比较优势所在的行业,如运输、建筑及旅游等,扩大这一领域的贸易出口,巩固和发展其比较优势行业;另一方面,积极培育发掘其潜力行业,就目前国际国内形势来看,发展知识和技术密集型的新型服务行业是大势所趋,故要提高服务贸易整体竞争力,就要改变行业所处的劣势地位。在保证旅游、运输等传统服务行业领域发展的同时,将计算机信息技术、金融等知识和技术密集型服务行业作为发展现代服务贸易的战略重点。

(二)加大科研投入,发展现代服务业

现代增长理论认为,在短期,储蓄率和资本积累的上升能够提高人均产出和经济增长率,但从长期来看,经济增长最根本和最持久的是知识生产和人力资本积累(于文婷,2008)。由此可以看出,技术和人力资本含量高的产业,其自身的增长潜力相比较技术和人力资本含量低的产业来讲要大,同时,这种产业对经济的增长推动作用也更加明显。浙江省传统服务业如旅游、建筑、运输等通常被认为属于劳动力密集型或资源密集型产业,而现代服务业如通讯、保险、金融、专利技术和特许权等属于人力资本密集型产业。因此,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大科技投入和人力资本投入,使这些新兴服务业得以快速的发展,同时可以改造传统服务业,使其从要素密集型向人力资本密集型产业转变。

(三)大力培养国际服务贸易型人才

当代服务业发展已经成为各国新一轮经济增长点,国际服务贸易领域也日益成为各国竞争的焦点所在。这对我国尤其是浙江省服务业和服务贸易发展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浙江省服务业和服务贸易发展受限于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体制,起步较晚,基础较弱,近年来虽有所发展,但相对于其他城市仍存在很大差距。作为决定国际服务贸易比较优势的人力资本状况,在浙江省则不容乐观。在国际服务贸易方面的人才相对奇缺,尤其是新兴服务业和知识型服务业所需外向型高层次人才更是短缺。因此,浙江省服务业和服务贸易要谋求发展,必须改进发展模式,改善人类资本状况,积极推进人力资本依托型的服务业和服务贸易发展战略。

服务贸易重要性第6篇

作为国际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服务贸易在一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明显。服务贸易已成为一国产业结构调整的工具。服务贸易得到了世界各个国家的高度重视,并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是我国服务贸易发展过程中存在许多不足:

1、服务贸易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较低,产业结构不合理

长期以来,由于我国不重视发展第三产业,导致服务业的发展滞后于经济的发展,中国服务业占GDP的比重相当低,不仅远远低于发达国家,而且也低于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据世界银行统计,发达国家服务业占GDP的比重,一般都在60%以上,中等收入国家平均达到50%左右,而中国2004年却不到35%,不足美国的一半,接近于一般低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此外,中国服务业的发展主要集中在旅游、劳务出口、远洋运输等传统的劳动密集型部门和资源禀赋优势部门上,而全球贸易量最大的金融、保险、咨询、电信等技术密集和知识密集服务行业在中国仍处于初步发展阶段,与其他产业发展的需要很不适应。

2、服务贸易管理体制滞后

目前,我国对外服务贸易管理方面仍有许多缺陷。中央和地方在服务业国际贸易存在政策和规章存在差异性,缺乏统一的促进服务贸易发展的协调管理部门。服务贸易发展政策缺乏透明度,各有关职能部门在服务贸易方面上实行多头管理,容易造成责任不明确、交叉和条块分割、经营秩序混乱以及行业垄断。

3、服务贸易立法不够健全

近年来,我国服务贸易立法有较大改观,现已颁布了一批涉及国际服务贸易领域的重要法律法规(如《海商法》、《保险法》、《中央银行法》、《商业银行法》、《广告法》、《建筑法》和《律师法》等),这些法律法规对构建真正适应我国市场经济和国际通行规则需要的统一开放、有序竞争、规范管理的服务贸易体制起了重要作用。但是,目前中国尚没有一个关于服务业的一般性法律,一些重要的服务部门如旅游、电信等领域尚无立法或立法不完备。目前我国尚未形成一个关于服务业的一般性法律,相当一部分领域法律仍处于空白状态,已有的规定主要表现为各职能部门的规章和内部文件,不符合国际运作惯例,不仅立法层次低,而且缺乏协调,从而影响我国服务贸易立法的统一性和透明度。

4、服务贸易专业人才缺乏

现代服务业的产业属性是一种人力资本密集型。在全世界范围内,服务产业的发展正处于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人力密集型转变过程。产业性质决定贸易性质,新兴服务贸易在贸易总额的相对份额不断在扩大。而作为决定国际服务贸易比较优势的人力资本状况,目前在我国并不理想。服务贸易方面的人才奇缺,尤其是新兴服务业和知识型服务业所需的外向型高级人才更是缺乏。我国与发达国家在服务贸易方面的差距,归根到底是人才方面的差距。

二、解决我国服务贸易存在问题的主要对策

1、优化服务贸易行业结构

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重点发展信息、科技、会议、咨询、法律服务等行业,带动服务业整体水平提高。积极发展新兴服务业,主要是需求潜力大的房地产、物业管理、旅游、社区服务、教育培训、文化体育等行业,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改组改造传统产业,运用现代经营方式和服务技术,着重改造商贸流通、交通运输、餐饮、农业服务等行业,提高技术水平和经营效率。

2、充分发挥政府对服务贸易的管理优势

我国服务业和服务贸易发展都相对滞后,应充分发挥政府在服务贸易的管理优势以带动整个服务业的发展,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是顺应国内产业调整和服务业发展的需要,在优势服务项目上充分利用GATS的规则,制定服务业出口市场战略和服务业出口部门战略;二是顺应国际服务贸易自由化的趋势,放松对服务业的管制,引入竞争,鼓励创新。三是采取有效的服务贸易政策,确立服务业公平竞争规则,维护市场秩序。四是充分利用和改造原有服务企业,发挥其竞争优势,积极参与服务贸易市场竞争。

3、建立系统的服务贸易法律体系

发挥政府作用,加强服务贸易立法,建立系统的服务贸易法律体系。我国服务贸易立法近年来虽大有改善,但仍然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如有些重要的服务部门没有部门立法,有些法律条文措辞模糊、操作性不强,有些法律、法规之间存在矛盾冲突等等。因此,政府应结合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的实际情况,按照GAIT(关税与贸易总协定)、GATS(服务贸易总协定)的规定尽快完善服务贸易的法律规章,建立不同层次、内容齐备且相互协调的服务贸易法律体系,为我国服务贸易的迅速、健康发展提供可靠的法律依据。

服务贸易重要性第7篇

利用出口市场占有率、贸易竞争力优势指数和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分析新疆运输服务出口竞争力水平;利用主成分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等实证方法,探讨新疆运输服务贸易出口竞争力的影响因素,探究相关产业发展水平、市场需求、人民生活水平、政府因素等四方面11个因素对新疆运输服务贸易出口竞争力的影响因素,提出扭转新疆运输服务贸易出口逆差的对策建议。积极推进新疆服务贸易相关产业发展;刺激服务贸易需求;政府扶持政策转型;优化城市发展模式;与时俱进,紧抓发展新机遇。

关键词

运输;服务贸易;出口;竞争力;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新疆是我国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潜力较大的区域,经济增速已跃入全国第十位,经济总量迅速增加,具备又好又快发展的良好条件和较强的辐射带动能力,受到社会各界越来越多的关注。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发展将把新疆推向对外开放前沿,充分发挥新疆区位优势和大通道作用,同周边国家构筑起以能源资源互补为主的深层次国际经贸合作,进一步扩大向西开放,而运输服务在此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桥梁和纽带作用。高铁的开通将率先打通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黄金大动脉,加速新疆与东部地区交流,为新疆运输服务的发展创造了良好契机。为保障新疆运输服务的快速高质发展,应仔细研究提升运输服务贸易出口竞争力的方案,为新疆赢得更多发展机遇。新疆与阿里巴巴集团携手构建“数字互联网新疆”,云计算辐射“一带一路”以及“西果东送”计划,届时将建立电子商务、物流、互联网及金融四大板块的合作①,给新疆运输服务带来了重要发展机遇。但是,由于目前新疆运输服务贸易发展仍不成熟,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运输服务贸易长期处于逆差状态,出口竞争力薄弱。找出影响新疆运输服务贸易出口竞争力的主要因素,克服新疆自身弱势,后发赶超,追赶国内运输服务贸易发展水平高的城市是当今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新疆运输服务贸易发展现状

(一)新疆运输服务贸易发展机遇1.丝绸之路经济带为新疆创造了重要发展机遇新疆是丝绸之路沿途地区,拥有发展运输服务贸易的必要性和优越性。依托相对丰富的自然资源、优越的区位条件、19个省市的强力援疆、一定的经济技术实力和产业基础,通过全面的区域合作,更加突出面向中西南亚和俄罗斯、蒙古等新兴经济体的开放,变体制阻碍为体制推动,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变开放滞后为充分开放,变技术跟踪为自主创新。新疆完全有条件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核心区,树立了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五大中心”的重要目标,其中建设区域通枢纽中心是五大中心之一,在此过程中运输服务作为基础,必将得到充分发展。2.政府扶持政策为新疆运输服务发展提供优越的发展条件2013年,自治区交通运输系统将继续大力推进“57712”工程(即构筑“五横七纵”高速、高等级公路网,建设七大部级公路运输枢纽,建成4条东联内地和8条西出国际共计12条通道)和农村“畅通富民”工程两大工程②。该政策的实施将为新疆运输服务的发展提供便利和保障。此外,西部大开发重点工程兰新高速铁路的修建将大大提升新疆运输服务速率,为新疆运输服务贸易企业创造了更多承接业务的机遇。3.新疆口岸出口通关效率大幅提升带来的机遇由于2012年10月,乌鲁木齐海关出台了12项36条促进新疆外贸稳定增长措施③,对企业注册登记、运输工具注册备案、减免税审批、加工贸易合同备案、接单审核/税费征收、查验、放行、证明联签发等海关监管通关主要业务环节实行限时服务。同时在大宗能源类货物进口、特色农产品出口方面实行了预约通关、非侵入式查验等便捷通关措施。此外分类通关改革已覆盖乌鲁木齐关区所有进出口通关业务现场,通关速度明显提升,外贸企业积极性提高,极大刺激了贸易市场对运输服务贸易的需求。

(二)新疆运输服务贸易发展基础1.运输服务贸易发展概况2007~2013年新疆运输服务发展迅速,客运量由2010年的46346人次增长至2013年的59024人次,增长27.36%,货运量由2010年的64596.7万吨增长至2013年的83716.66万吨,增长29.6%,说明近几年新疆运输服务贸易额得以增加。但是如图1所示,2007~2009年间,仅2007和2010年出现小额运输服务贸易顺差,其他年份均表现为贸易逆差,且2012和2013年逆差较之前有大幅增长,说明虽然新疆运输服务贸易总额逐年增长,但增长仅来自于贸易进口,运输服务贸易出口竞争力仍较差,这也是新疆运输服务贸易面临的重大挑战。2.新疆运输服务贸易出口竞争力分析文中采用运输服务贸易出口市场占有率、运输服务贸易竞争优势指数和运输服务贸易出口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来测评运输服务贸易的竞争力。运输服务贸易出口市场占有率即为一国运输服务贸易出口额占世界运输服务贸易出口总额的比重;运输服务贸易竞争优势指数为一国运输服务贸易进出口贸易差额占该国运输服务进出口总额的比重;运输服务贸易出口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为一国运输服务贸易出口在该国服务贸易出口中所占比重与世界服务贸易出口中运输服务贸易出口所占比重的比例。以上3个指标的数值越大,表明竞争力越强。陕西是西部地区与新疆最具对比意义的城市,上海、北京是我国服务贸易发展最先进的城市,如表1,通过比较新疆与陕西、上海和北京几个城市运输服务贸易出口竞争力指数,发现虽然新疆与陕西2013年运输服务贸易出口大于进口,但运输服务贸易出口市场占有率都很低,与上海相比,运输服务贸易竞争力优势指数与运输服务贸易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均相差甚远,说明西部地区服务贸易发展水平不及东部地区,新疆要赶超全国服务贸易发展迅速的沿海发达地区仍需做很多努力。从表2可以看出,2013年新疆主要的运输服务贸易行业中,旅游服务贸易出口额最大,运输出口额排第三,略少于咨询服务贸易。运输服务贸易出口市场占有率、竞争优势指数及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分别排在第五、第六、第五位,说明新疆运输服务贸易竞争力较其他服务贸易竞争力水平很低,需要从新疆自身服务贸易发展着手,提高运输服务贸易出口竞争力。

二、新疆运输服务贸易竞争力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文中根据新疆2007~2013年的运输服务贸易数据,建立计量模型,借助主成分分析法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分析影响新疆运输服务贸易发展的主要因素。

1.变量选取与数据来源文中分别用运输服务贸易出口市场占有率(MS)、运输服务贸易竞争优势指数(TCA)和运输服务贸易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RCA)来测量新疆运输服务贸易出口竞争力,因此它们在不同的模型中作为因变量。自变量确立为11个变量:人均GDP(GDP)、货物出口额(EXP)、货物进口额(IMP)、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SER)、服务业劳动生产率(PRO)、城市化水平(URB)(即城市人口比例)、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发展情况TSI(transportandsportincome)(创造的收入)、新疆对外贸易依存度TI(即一国对外贸易总额占GDP总额的比重)、政府对交通运输的固定资产投资(GI),包括航运贸易额(AT)、铁路运输贸易额(RT)、公路运输贸易额(RTT)。所有数据来源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及《2013年新疆统计年鉴》。人均GDP和城市化水平旨在检测新疆人民生活水平对运输服务贸易的影响;货物进出口额作为市场需求因素,旨在分析市场需求因素对服务贸易的影响;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服务业劳动生产率、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发展情况TSI(trans-portandsportincome)作为相关产业影响因素,分析相关产业对运输服务贸易的影响;从新疆对外贸易依存度TI、政府对交通运输的固定资产投资两方面检测政府因素对运输服务贸易的影响。

2.运输服务出口竞争力实证测评在获取和整理数据的基础上,通过主成分分析与线性回归方法的结合,对选取的11个自变量与3个因变量的关系进行详细分析。通过对11个自变量进行因子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得出3个主成分,第一列主成分中系数较大的有:服务业劳动生产率、人均GDP、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发展情况、城市化水平、货物贸易进口额;第二列主成分中系数较大的有:货物贸易出口、对外贸易依存度;第三列主成分中系数较大的有:服务业增加值占GDP、货物贸易进口额;说明选取的11个变量对新疆运输服务贸易均造成一定影响,相关产业的影响最明显,市场需求因素的影响第二,城市发展水平其次,从固定资产投资指数分析可以看出政府因素也是影响运输服务贸易发展的主要因素。运输服务贸易出口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RCA)反映了新疆运输服务贸易出口在该地区服务贸易出口中所占比重与全国服务贸易出口中运输服务贸易出口所占比重的比例。运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11个自变量对因变量运输服务贸易显示性比较优势的影响,回归结果指数越大代表影响作用越大,发现与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呈现正相关的自变量有:货物贸易出口、铁路及道路运输固定资产投资,集中在需求因素和政府因素。运输服务贸易出口市场占有率(MS)反映新疆运输服务贸易出口额占全国运输服务贸易出口总额的比重;通过线性回归分析发现影响新疆运输服务贸易出口市场占有率和显示性比较优势的因素相同,但与运输服务出口市场占有率指数呈现正相关的有: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航空和道路运输固定资产投资,体现了相关产业和政府因素对新疆运输服务贸易出口造成的影响较大。运输服务贸易竞争优势指数(TCA)反映新疆运输服务贸易进出口贸易差额占全疆运输服务进出口总额的比重;分析结果显示与运输服务贸易竞争力指数呈正相关的自变量有:服务贸易占GDP、航空及道路运输固定资产投资,同样反映出服务业发展水平集政府因素对服务贸易的影响较大。欲增强新疆运输服务贸易竞争优势需着力发展相关产业,优化和完善与运输服务贸易相关的配套设施。同时,分析过程中人均GDP、货物进口额(IMP)、服务业劳动生产率(PRO)、城市化水平(URB)、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发展情况TSI、新疆对外贸易依存度TI为被排除变量,说明这些因素对新疆运输服务贸易出口竞争力产生的影响较小,但并不意味着完全不存在影响。

3.研究结论通过对影响新疆运输服务贸易出口竞争力的11个因素的测评及整合得出以下结论:首先,11个影响因素的选择较具有合理性,均从不同层面影响新疆运输服务出口。其次,按照相关产业、市场需求、城市发展水平等三个层次对新疆运输服务出口竞争力的影响来看,相关产业发展水平不仅决定着运输服务的出口,还影响着整个服务业对外开放水平,因此,注重相关产业发展应是新疆增强运输服务出口能力的首要任务。市场需求因素决定着货物贸易规模,由于目前新疆运输服务主要依托货物贸易发展,因此货物贸易发展水平直接影响着运输服务发展现状及出口能力。城市发展水平影响着消费需求,间接对货物贸易产生影响,从而影响到运输服务的发展水平。而在新疆服务贸易发展基础阶段,政府政策导向对服务贸易各行业的发展均产生直接而关键的影响,因此在实证测量结果中能够体现出固定投资对运输服务贸易的出口竞争力也存在影响。要完成新疆建设区域通枢纽中心的任务,需基于政府政策的引导,注重服务贸易相关产业发展,刺激消费需求,努力提高新疆城市发展水平的同时缩小区域间贫富差距,保障对服务贸易对外开放的全面促进。

三、政策建议

(一)积极推进新疆服务贸易相关产业发展新疆服务业发展水平较北京、上海等服务业发达城市差距仍很明显,服务贸易更是近几年界入的新领域,在人才储备、技术等方面处于劣势。但随着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与普及,政府对服务业重视度的提高,给新疆服务业,尤其是运输服务带来了不少新的商机。因此,应抓住机遇,从新疆自身自然资源及人力资源条件出发,鼓励创新,促进服务行业间合作,充分发挥服务行业间的带动作用,积极推进服务贸易相关产业的发展,引进人才的同时注重本地人才的培养,学习和引入先进技术和服务理念,追赶我国其他服务贸易发展水平高的城市,提高新疆服务贸易水平。

(二)刺激服务贸易需求由于服务贸易与货物贸易相辅相成,文中用货物贸易进、出口情况分析了服务贸易需求,其主要影响着新疆运输服务贸易显示性比较优势,说明需求因素会影响到服务贸易出口比重。且随着新疆经济的快速发展,其作为向西开放的“桥头堡”作用逐渐凸显,由新疆运出的货物数量逐年增加,运输服务基础设施逐渐完善,给新疆运输服务出口规模的扩大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因此,在原有的基础上扩大新疆与周边国家的合作范围,开拓和挖掘国际间电子商务潜力,积极争取新疆承接运输服务的机会,刺激国内外对新疆运输服务的需求。

(三)政府扶持政策转型为推进新疆服务贸易的发展,政府设立了一千万元的服务贸易专项扶持基金,以及其他各项对企业的扶持基金,并成立了服务贸易小组研究和指导当地服务贸易企业。但资金的扶持只能短期缓解服务贸易企业的困难,若想激活新疆服务贸易的潜力,政府的扶持重点因由资金和技术的层面转移到为新疆服务贸易企业创造和争取更多贸易机遇的层面。将发展的主动权交给企业,通过利润优势吸引更多优秀企业投入服务贸易行业,同时,从政府的层面加强与邻国之间的合作,为服务贸易企业的开放式发展保驾护航。此外,对必要的运输基础设施的固定资产投入是相当有必要的,如:设置更加便利的航线,增加高速路维护和扩建投资,为运输服务贸易企业提供便利的路线通行政策等。

(四)优化城市发展模式。对于新疆而言,扩大城市人口规模被认为是使城市综合实力提高的重要举措之一,但是从新疆的自然条件来看,“绿洲”对人口的承载能力有限,仅靠增加人口很难达成“人多力量大”的效益。反之,对于新疆而言,应控制人口,紧抓当地人口素质,提高教育水平,扩大当地企业业务范围,提高新疆人民的生活水平,减少贫富差距,实现新疆长治久安,经济繁荣,应避免盲目的追求人口大省的发展模式。

(五)与时俱进,紧抓发展新机遇如今,新疆受到越来越多来自社会各个层面,各领域的关注,2014年11月阿里巴巴集团与新疆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共同推进公共服务和生活服务的电商化,开展“西果东送”项目,带动新疆农业产业化和特色化的同时,为新疆当地运输服务贸易企业带来重要商机,新疆政府及当地服务贸易企业应积极作出响应,借助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优化服务贸易产业结构,通过培训等方式提高企业从业人员素质,缩减贸易流程,提高运输服务贸易效率,打造新疆服务贸易品牌企业,增强人才吸纳能力,从多方面提高新疆运输服务贸易的出口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储昭昉,王强,张蕙.我国运输服务贸易竞争力的实证分析[J].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12(5).

[2]孙江明,苏琴.我国运输服务贸易竞争力的国际比较[J].国际贸易问题,2006(4).

[3]王晓东,胡瑞娟.我国运输服务贸易竞争力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06(12).

[4]夏君.新疆服务贸易出口的影响因素研究[D].新疆财经大学,2014.

[5]龙春涛.新疆交通运输与经济发展的相关性分析[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4).

[6]吴丹,王中涛.中国运输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综合分析[J].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11(6).

[7]何伟,何忠伟.我国运输服务贸易逆差及其国际竞争力[J].国际贸易问题,2008,(11).

服务贸易重要性第8篇

[关键词]服务贸易现状对策

        随着世界经济结构的调整,服务贸易在一国经济贸易活动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全球经济的重点正从货物贸易转向服务贸易,服务贸易在经济活动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

        一、中国服务贸易发展的现状分析

        近年来,服务业实现了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服务业的发展促进了服务贸易的增长。

        目前服务业开放已经超过发展中国家和转型国家而接近发达国家水平。开放领域包括《服务贸易总协定》12个服务大类中的10个,涉及共计160个小类中的100个。2007年,中国非金融服务贸易领域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16000多家;服务业领域在利用外资中的比重越来越大,2007年服务业(含金融业)实际吸收外资达430亿美元,占吸收外资总额的52%,比2002年的比重提高近1倍。

        中国的服务贸易在国际市场上已占据不可忽视的地位。但是,中国服务贸易的发展与总体贸易发展不相匹配,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缺陷,并表现出较为显著的滞后性。另一方面,与服务贸易高度发展的发达国家和部分发展中国家相比,也存在着较大差距。

        二、中国服务贸易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 服务业发展滞后,整体开放程度较低

        服务业是服务贸易的基础。2007年中国服务贸易出口额在全球名列第7位,占世界服务贸易出口总额的3.9%,同期货物贸易出口额在全球名列第3位,占世界货物贸易总额的7.7%。

        中国服务贸易的开放程度远远落后于制造业,许多服务业的对外开放都是在上个世纪90年代才开始试点的。

        (二) 服务贸易总体发展规模滞后

        2002-2006年,中国是唯一进入前十强的发展中国家。然而,相对于对外贸易总额及服务贸易额的全球占比情况来看,中国服务贸易发展相对滞后。

        首先,中国服务贸易出口规模与发达国家差距明显。2007年,中国服务贸易出口1216.5亿美元,占全球服务贸易出口总额的3.9%,同期的美国服务贸易出口为4540亿美元,英国为2630亿美元,德国为1970亿美元,分别是中国的3.7倍、2.2倍和1.6倍。

        其次服务贸易额在外贸总额中所占比重较低。2007年中国服务贸易额在外贸总额中所占比重为10.35%,这不仅大大低于主要发达国家,如英国(30.13%)和美国(19.88%),也低于一些发展中国家(地区),如韩国(14.68%)、新加坡(18.08%)和印度(37.23%)等。

        (三) 服务贸易内部结构不合理

        中国服务贸易项目结构单一,对货物贸易的依赖性较强,在货物贸易高速增长的带动下,同货物进出口直接关联的传统服务贸易项目,即生产性服务贸易增长很快,如国际运输服务、国际货物保险等。尽管中国服务贸易收支增长的态势良好,但发展的行业结构、国别(地区)结构和区域结构仍不平衡。

        中国服务贸易主要分布于传统服务业,高附加值或技术含量较高的服务贸易落后。服务贸易收支主要集中在沿海发达地区,中西部地区所占份额极小,发展不平衡。

        (四) 服务贸易逆差持续增加,总体竞争力较弱

        自1992年首次出现逆差后,除1994年外,中国服务贸易一直处于逆差状态。2005年以来逆差规模略有降低,改变了逆差一直快速增长的趋势。2007年服务贸易逆差延续 2005 年以来小幅回落趋势。服务贸易逆差76 亿美元,较上年减少 11%。

        中国服务贸易目前比较优势仍主要集中于劳动和资源密集型服务,而在知识、技术密集型的服务贸易方面劣势明显。

        三、中国服务贸易发展的对策

        (一) 改善服务业的政策发展环境

        服务业是发展服务贸易的基础。中国服务业发展滞后,增速缓慢、总量偏低、结构不合理、竞争力弱等问题都严重制约了服务贸易的发展。将服务业的发展提升到战略高度,并不断优化服务业结构是发展服务贸易的根本。

        长期以来,政府在制定产业政策时,主要偏向制造行业,这不利于工业经济向服务经济转型的经济结构调整。政府应继续制定和完善相关产业政策,使之进一步向服务业倾斜。同时,在产业政策的基础上,对有利于产业结构升级的投资项目,在税收、金融等方面应给予一定的优惠措施。

        政策性金融机构应加大对服务业以及服务贸易发展的支持力度。

        (二) 加快产业结构和地区结构的调整与优化

        保持和促进原有优势产业,加快发展新兴产业,优化产业结构。在传统服务领域,应将海洋运输服务业作为优先发展的战略重点,以满足对外贸易快速增长的需求;旅游业要继续大力挖掘丰富的旅游资源,继续扩大产业规模,延长产业链;建筑服务领域一直具有比较优势,要继续鼓励国内的企业走出去抢占国际市场,提高参与国际工程的层次和水平。在现代新兴服务业领域,把信息技术服务贸易作为发展的战略重点。通过重点行业和领域的快速发展来实现中国服务业和服务贸易结构的优化。

        要统筹规划全国的服务业和服务贸易的发展,要使东、中、西各区域协调发展。东部地区因有一定的基础,可率先发展知识、资本和技术密集型的现代服务业,特别是现代生产性服务业;而中西部地区除教育和旅游外,则应先从较低级的生产性服务业开始发展。

        (三) 改革服务管理体制,完善相关法律

        按照《服务贸易总协定》的要求,深化改革,迅速建立服务贸易的科学管理体系。明确各归口管理部门对服务贸易的管理范畴。中央和地方应加强互动,各地方的服务贸易政策和规章应与总体战略和整体规划保持统一,并与其他地方政府的政策规章相协调。政府和企业也应加强沟通和联系。

        现有服务贸易立法中存在着一些明显的不足,应加强有关国内服务业的立法工作。尽快制定既适应国情又符合国际规范的服务业对外开放法规;参照国际惯例,加紧制定各种行业管理法规,依法严格规范和监督行业经营;并辅之以各项基本法规的实施细则和单项法规,针对基本法规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具体问题和某些特定问题作出明确规定。同时增加法规透明度,规范立法权限,确保中央和地方立法的统一和协调。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