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毕业个人感想

毕业个人感想赏析八篇

时间:2023-05-25 18:12:43

毕业个人感想

毕业个人感想第1篇

感悟青春 感恩母校

20__年5、6月

我校20__届毕业生

几载__人,一生__情。四年的__生活,每一个人都沉淀了许多感悟、许多成长。这不仅是人生的财富,也是日后__学子们的财富,更是学校的财富。毕业生带走的是知识,留下的是经验和对学校的希冀。

1、活动时间:__月16日—__月23日

2、活动形式:网上留言、茶会

(1)开展“我与母校共成长”——毕业生为学校发展建言献策网上留言,学校在校园网开设“我为母校发展建言献策”、“祝福__”专栏,毕业生进入专栏留言。留言请注明作者及联系方式,学校将对留言进行整理汇编成册,并在20__毕业生成果展中展出,被学校采纳的建议将获得学校纪念品一份。

(2)开展“我与校长面对面”——毕业生代表与校领导进行茶会活动,与校长面对面共商学校发展大计。

3、活动承办:学工处、宣传部、各学院

1、活动时间:5、6月

2、活动形式:各学院根据本学院的情况自行安排

3、活动承办:各学院

1、活动时间:5、6月

2、活动形式:邀请就业、创业、考研、出国等方面的毕业生,以座谈会、交流会、报告会等形式向低年级学生介绍职业规划、复习考研、求职应聘等方面的经验。

3、活动承办:

(1)学工处在大礼堂举办学生典型报告会;

(2)各学院根据本学院情况举办毕业生经验交流会。

大学时光是人的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在美丽的相思湖畔每天都有感人的故事发生,这些故事随着时间的推移在人们的记忆中慢慢淡忘,只有文字记录着我们的青春。

1、活动时间:5月__日—6月__日

2、活动形式:在校园网开设“毕业生优秀作品征集”专栏,征集全校毕业生优秀日志、博文、随想、诗歌和文章,毕业生进入专栏后,把自己的作品上传。作品请注明作者、所在学院、班级、联系方式。征集到的作品通过编辑、初评后挂到网站让广大师生投票评选出百篇佳作,入选作品将汇编成册出版。

3、活动承办:学工处、宣传部、各学院

师恩如山,师情难忘。大学生活即将结束,同学们对多年来教导过自己的恩师必定会有许多感恩的话想要表达。别离的季节,让毕业生以自己的方式,表达对老师的感激。

1、活动时间:5、6月

2、活动形式:学校统一提供带信封的学校贺卡,每位毕业生两张。学生把对老师的感谢之辞和祝福写在心意卡上,于毕业典礼前后寄送给老师。

__让我们相聚,__让我们相识、相知。毕业在即,最舍不得的可能就是那个睡在上铺的兄弟姐妹。同窗多年,必定有许多难忘的场景。也许是勤奋耕耘的图书馆,也许是挥洒汗水的篮球场,也许是绽放青春的舞台……这些大学生活的点点滴滴,需要用镜头去记录。

1、活动时间:5月__日—6月__日

2、活动形式:(具体征集方案附后)

(1)全校征集毕业生个人、集体相片、视频或微电影,并将收集到的作品送到学校网站进行投票评选。评选出最生动精彩的单人十佳照片、集体十佳照片、十佳感人视频或微电影,入选作品获得学校纪念品一份,并在20__届毕业生成果展展出。

(2)入选作品经过编辑作为毕业纪念视频中的一个片段在毕业典礼上播放。

3、活动承办:学工处、各学院

校友的今天就是毕业生的明天,离校后的毕业生如何在未来演绎自己的人生,为母校争光,这是每个__人都思考的问题,而成功校友的人生经历值得每一个即将踏上社会的毕业生借鉴和学习。

1、活动时间:5、6月

2、活动形式:报告会、交流会

学校邀请知名校友返校为毕业生做就业创业报告;各学院邀请5—6校友返校与大学生开展一次座谈交流会。

3、活动承办:学工处、校友办、各学院

昨日自习室和图书馆中执着的坚守,铸就了今日的优异成绩;昨日筹办活动时的精心筹划和挑灯夜战,书写了属于一届学子的校园记忆;昨日勤工助学、实习实践的不辞辛苦,历练了今日的成熟干练、不骄不躁;还有昨日志愿服务、无私奉献的欣慰与感动,点燃了服务社会、报效祖国的炽热情怀……每一个毕业生都是有故事的人,每一个故事汇集在一起,共同凝聚成专属于20__届毕业生的绚烂文化。

1、活动时间:5月16日—6月23日

2、活动形式:(具体评选流程附后)

在学校网站开设“毕业十星”评选专栏,投票选举__20__届学习之星、学术之星、奉献之星、志愿之星、实践之星、文艺之星、创新之星、自强之星、创业之星

、诚信之星。入选者将获得学校颁发的荣誉证书和纪念品一份。3、活动承办:学生处、宣传部

1、活动时间:6月25—30日

2、活动形式:

(1)各学院将本学院本届毕业生获奖情况(校级以上集体、个人荣誉)进行统计和收集,制作成展板在划定区域展出;

(2)各学院对本届毕业生举办的亮点活动进行盘点和回顾,制作成展板在划定区域展出;

(3)学校对20__届区级和校级优秀毕业生进行展板制作后在划定区域展出;

(4)学校对20__届毕业生中的就业创业典型在划定区域进行展板展示;

(5)学校将毕业生活动期间征集到的毕业生对学校发展献言献策、祝福留言、毕业照、毕业视频或微电影、毕业生日志、博文、随想、诗歌、文章等入选作品制作成展板展出,并对入选作品进行颁奖;

(6)现场对“毕业十星”进行颁奖。

3、活动承办:学工处、各学院

昨天的故事、今天的笑容、明天的梦想把生命串联起来成为美丽的人生。让我们把时间加密定格在此刻,让我们把大学四年想要做而没能做的事,想要说而没能说的话,想要爱而没能爱的人和我们的梦想一起加密封尘在记忆瓶里,十年后,我们相约__再开启记忆瓶,共叙往事。

1、活动时间:5—6月

2、活动形式:毕业生到学校校园网登录“我们的约定”专栏,根据提示按学院将个人“大学四年最想做而没能做的事”、“最想说而没能说的话”、“最想爱而没能爱的人”和“我的十年规划”电子文档上传到班级记忆瓶里。

1、活动时间: 6月底

2、活动形式:(具体方案另行通知)

毕业典礼集中在大礼堂分两场进行,上下午各一场。每场分上下两节,第一节为毕业典礼,第二节为学位授予仪式。

3、活动承办:学工处、各学院

(一)高度重视。毕业生工作是学校重要工作,各部门、各学院要高度重视,结合本部门、本学院实际认真做好活动的组织工作,发动全体教职工主动投入为毕业生服务活动中,帮助毕业生顺利毕业、文明离校。

毕业个人感想第2篇

关键词:德育;答辩

高校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国家长期不变的教育方针。这意味着,高校不应仅仅从学术水平和知识能力层次对学生进行培养,还应从思想品质和道德素养上予以把关。艺术类毕业生德育答辩、论文答辩、毕业设计(音乐会、艺术表演)一个都不能少,只有这样,才能促进毕业生成为一名真正合格的人才。因此,德育答辩不仅是现实的需要,也是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必然要求。德育答辩是对学生品德、心理、行为和素质方面的综合考核,这对引导和帮助广大毕业生完成角色转变,顺利走上工作岗位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德育答辩及实施

1、德育答辩形式

(1)毕业总结。毕业生结合个人的成长经历撰写毕业总结论文,从政治思想、业务水平到素质提高,记录对大学生活的点滴回忆,对同学友情、师生情谊的感怀,对母校的惜别之情,记录大学四年的心路历程、实践感想、对成功与失败的自我批评和反思,对青春及人生的理解和感悟,重新明确自己的人生意义和价值,制定今后的计划和目标,在总结中反思,在反思中提高。

(2)交流答辩。成立由党委委员、专兼职辅导员组成的“毕业生德育答辩评审委员会”,并以班为单位召开答辩会。毕业生在会上陈述自己四年来的成长经历,坦诚地剖析自己,反省不足,明晰收获,并回答“德育答辩评审委员会”委员提出的问题。答辩过程中,评审委员对每一位毕业生个人总结及答辩时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纠正,达到进一步引导教育学生的目的。其他同学也可就思想、道德、心理等诸多问题向答辩人提问或展开集体讨论,从而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3)综合评定。“德育答辩评审委员会”根据每名毕业生个人总结论文内容、形式、现场效果,并结合其日常表现进行综合评定,在《毕业生德育答辩评定表》中填写答辩评语。最后将毕业总结论文和《毕业生德育答辩评审表》装入本人档案。

(4)整理宣传。“德育答辩评审委员会”负责收集整理毕业生个人总结论文,并按照5%的比例向学生工作部推荐,学生工作部将从中选取部分优秀论文汇集成册,发放给非毕业学生,作为德育工作的学习宣传材料。

2.开展德育答辩的必要性

(1)社会需要。近年来,由于社会价值的变化,以及网络信息传媒的影响,学生个体社会化发展趋势日益突出,大学生尤其是艺术类大学生的政治思想从目标定位到方式途径、从评价体系到实施效果都存在着滞后于教育主体、对象和社会发展的要求,从而导致教育和学生的思想实际及表现存在一定的落差。面对生活环境、生存方式、社会角色的转变以及就业的压力等,毕业生在离校前会表现出比较复杂的心理状态,经常会出现过激的行为和语言,直接影响到校园文明建设和学校的安全稳定。所以艺术类毕业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特别需要重视的问题。

(2)学生个体需要。首先,艺术类学生在进入大学校园之前,所受到的智育教育就不如其他学科的学生多和全面,从智力教育中汲取的道德品质的营养也不比其它学科的学生丰富。所以,在大学四年中,对艺术类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和道德培养的任务就显得更为艰巨和重要。

(3)工作性质需要。众所周知,艺术与道德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在艺术活动中还可以通过艺术中的审美达到道德的建构,通过审美使行为中感性冲动的盲目性得以净化,走向理性和自觉,又使行为中理性冲动的强制性得以弱化,趋向感性自由,使道德行为走向自由而又合于秩序之路,即艺术的道德影响。再从艺术品的风格来看,艺术作品是艺术家思想道德境界的体现,是艺术家的真实情感的流露,这种艺术家的道德境界和价值标准在被欣赏时,可以被欣赏者直接感知和体味。由此可知,艺术类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通过艺术作品的转化和传达,不仅会被欣赏者感知,还会对欣赏者的思想道德造成一定的影响。艺术类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不仅是自己的事,还会间接的影响欣赏者的情感、思想和价值评价。尤其是在艺术类学生毕业后,走向社会,面对社会这个巨大的受众群体的时候,他们肩负起部分社会思想道德和社会价值宣传的责任。

(4)现实需要。学生经过四年的大学生活和学习,不仅积累了比较丰富的专业知识,也逐渐形成了对世界、对社会、对人生的独特见解。对毕业生的专业论文答辩是学生完成学业的综合汇报和检验。但对于一名合格的大学生来说,仅仅学业有成是不够的,还应具有较高的思想道德水平,健康的心理素养,健全的人格和比较高尚的价值标准。开展德育答辩可以使毕业生在毕业前认真的、系统的梳理和审视自己四年来的学习生活经历和思想感受,增强自省、自立意识,明确完善自我的目标、激发人生发展动力,为毕业生走向社会做好心理准备

二、“德育答辩”对艺术类学生的积极作用

1.“德育答辩”对艺术类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推进。“德育答辩”首先通过艺术类毕业生对自己四年来的大学生活、学习、实践活动以及心理成长历程的回顾,以客观的,全新的,甚至可以说是“过来人”的视角重新审视自己四年来的大学生活。毕业生可以以此时此刻的价值观和道德标准去衡量在校期间的不当言谈举止,权衡利弊得失,弥补不足,找出更成熟的解决方式,并感染教育低年级的在校生;在毕业总结过程中,毕业生可以展示曾经面对压力和痛苦时的苦闷和彷徨,展示其最终在执著中痛苦挣扎而取得胜利的辛酸和喜悦,对这样积极人生态度的回顾更加能坚定毕业生为追求梦想矢志不渝的精神;毕业生还可以通过对自己走向成熟的每一部的剖析,找出成熟后的每一点收获,明确自己的优缺点,树立自信意识。毕业生对四年来经历的系统梳理和总结过程是对自身心理发展、价值观、道德观、人生观的自我反省过程,是最便捷,最具效率的成长和自我肯定的途径。艺术类学生自我反省、自我审查、自我教育更能激发他们的发展潜力,使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得到进一步的明确和升华。使学校的管教式思想政治教育形式转化为引导自醒式教育,开辟了学生自我管理教育的新途径。

2.“德育答辩”对艺术类学生素养的提高。首先,“德育答辩”能够丰富艺术类学生的知识经验的积累。艺术类学生的“德育答辩”就是以他们自己的校园生活作为反映对象,包含着生活、学习、实践和心理成长的各方面知识和经验。通过“德育答辩”每名毕业生不但可以在回顾中反思,在反思中提高,还可以通过聆听和参与其他毕业生的答辩而直接获得他人的生活经验和专业知识,以此丰富自己的人生经历,“德育答辩”的过程也是对人生知识和经验积累的过程。

其次,“德育答辩”能够有效的提高艺术类学生的专业素养。艺术与道德有着密切的联系,融注在艺术中的伦理道德内容使艺术教育深刻而富于思想性、社会性;贯穿在伦理道德教育中的艺术形式又使其效果倍增。这是因为作为思想道德修养的基础和艺术的品格是“同构”的。艺术作品是艺术家真实的情感流露,艺术家的个体情感必须符合人类整体情感,也就是符合社会整体公认的伦理道德,价值观的标准,才有可能使这种情感由个体自身的直接存在转化为他人可以感觉到的形式。艺术类学生应具有高尚的思想道德水平,才能通过自己的艺术作品展现给大众,把高尚的道德情感形式化、正确无害的释放出来,这种道德情感以普遍性的人类感情的沟通来融合道德中最高的善和人类的同情美,把别人的欢乐当作自己的欢乐,把别人的痛苦当作自己的痛苦。只有具有伟大道德境界的人,才能感发出伟大的符合人类共同情感的情感,其作品才能成为伟大的作品,才能够经得起历史的考验。

3.“德育答辩”对群体关系的调节。和谐社会是以宽容、理解、尊重、祥和为伦理价值的一种社会发展模式,和谐社会是一种在最广泛的意义上求得协调、有序的社会发展状态。道德是和谐社会的重要支柱。和谐社会的实现离不开道德的支撑,优良的道德能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重要思想保证和智力支持。道德属精神的范畴,不仅表现为民众的行为规范,而且表现为民众的价值信仰与精神。道德是一个国家安定繁荣的保证,是一个民族发展的内在精神,是一个社会进步的公共财富。

毕业个人感想第3篇

【关键词】毕业生;管理;教育

高校毕业生处于从学校步入社会的转折阶段,此时毕业生面临的压力和挑战相比较而言是最大的,该阶段毕业生情绪、心理状态存在复杂多元性,潜藏的问题最多。给高校学生工作带来了复杂多变的工作形势,如何顺利开展毕业阶段学生工作,管理和教育是关键。通过有效的管理和教育,确保毕业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顺利毕业和就业,意义重大。

一、做好毕业生管理和服务工作

(一)就业市场建设

学校要充分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形成由校级领导、职能部门、二级学院及各专业教师组成的全校性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体系。积极收集和开拓就业招聘信息,通过走访、电话沟通、寄发毕业生宣传资料等方式推荐毕业生。其次要办好校园毕业生综合型的就业供需见面会,并灵活增加组织小型专场招聘会场次,搭建良好的校园就业服务平台。还应充分利用行业、校友等资源,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加强与用人单位联系和合作,巩固毕业生就业市场。积极探索校企合作新机制,在建立就业基地、实习基地的基础上,把企业引入人才培养环节,形成校企联合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

(二)就业信息的

学校应该建立专门就业服务网站,开展相关的就业信息、择业技巧等专栏,收集全国范围内用人单位需求信息、及时将信息在网上和张贴在就业信息橱窗中,建立起毕业生短信群发系统,以最快的时间向毕业生就业信息。全力以赴地组织学生参加各场招聘会,尽量与用人单位进行良好有效地沟通,促使用人单位与学生能够顺利签约,提高就业率。同时要加强毕业生在外就业时的自我保护和教育,通过QQ群、电话、邮箱、飞信、微博等形式帮助毕业生学习和了解与就业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制度,了解劳动用工的相关规定,提升毕业生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能力。

(三)就业统计和跟踪服务

学校要加强和完善毕业生就业情况统计汇报制度。学校随时掌握毕业生就业进展和就业状况,做好就业数据的统计和分析工作,定期公布毕业生就业情况,为学校决策提出合理建议。各学院要及时掌握每位毕业生的就业状况,特别关注没有未落实就业单位的毕业生,派专人负责与他们联系,尽力帮助他们解决就业中遇到的问题。要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跟踪随访工作,在毕业生离校后的半年内要与暂未就业的毕业生继续保持联系,及时了解和掌握毕业生的就业进展,尽可能为毕业生提供就业信息服务和指导帮助。

(四)离校系列服务

毕业离校工作千头万绪,学校应统一安排,开展一站式服务,有序完成退还图书、借书证、学生证、结清财务关系,核销校园卡,办理党团组织关系迁转,办理户口迁移,办理就业派遣,领取毕业证书、学位证书,办理退宿手续等一系列毕业离校手续。对涉及证件发放、费用结算等问题要重视,既要保护学生权益,也要维护学校利益,耐心细致地做好解释说明工作,及时反馈有关信息,避免引发毕业生群体不良事件。尤要及时了解和掌握毕业生中存在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尽最大的努力帮助毕业生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给毕业生提供最大的方便,让毕业生感受到学校的温暖。

二、积极开展毕业教育

(一)就业形势和就业观念教育

毕业生就业过程中会产生很多迷茫和困惑,学校应针对毕业生离校前的思想特点和关注的热点问题开展就业形势、就业观念等教育。帮助毕业生客观分析当前的就业形势,全面了解专业现状和发展前景,理性的处理就业与深造、职业与事业的等关系,大力宣传党和政府为高校毕业生就业所采取的各项政策措施,引导毕业生确立切合实际的就业期望值,增强毕业生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和顺利就业的信心。其次,其要结合社会发展实际,引导毕业生调整就业预期,转变就业观念,适应社会的发展和促进社会的发展。积极引导、鼓励大学生参加国家和省的毕业生基层就业计划,对参加国家和省基层服务计划的毕业生给予适当的奖励。 对在基层工作的毕业生给予后续扶持,提供专业技术支持、知识辅导等后续扶持服务,使学校成为毕业生在基层就业、创业的坚强后盾。

(二)心理健康教育

毕业生在面临就业和毕业的时候,心理状态是复杂多变的,此时的毕业生,既有对即将结束的大学时光的失落感伤,又有面临新的工作岗位、新的人生阶段的紧张和不安。其中不少毕业生会有因工作未落实的焦躁和忧虑,或是恋爱等情感问题的纠缠;甚至还有因种种原因未能如期毕业或领取/双证(学历证、学位证)等情况。这就需要学校充分重视毕业生的心理健康情况,主动针对毕业生可能存在的心理问题,积极宣传心理卫生知识和开展就业心理、求职技巧训练,提高学生的就业心理调适能力。同时要充分发挥学校心理健康咨询室作用,积极开展谈心活动、专题心理辅导活动,团体心理辅导等。充分发挥年级辅导员、学生党员、学生干部、心理委员的作用,对要关注家庭经济、心理健康、就业困难、学业危机等特殊毕业生个体的思想现状,对心理脆弱的同学做到早关注、早教育、早追踪、早辅导,建立快速反应机制,建立长效联系制度,加强联系适时给予鼓励和关怀,激励他们增强信心,奋力拼搏。

(三)思想政治教育

要重视毕业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把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发展教育有机结合,贯穿于毕业生工作的始终。高校毕业生德育重点应做好理想信念、职业道德教育、诚信教育等工作。围绕毕业生毕业离校开展各种行之有效的思想教育活动。如通过年级大会、宣传海报等形式,结合“中国梦”主题,积极引导毕业生把自身的命运和国家、人民的命运结合起来,增强毕业生爱国、爱党、服务人民的使命感和责任感。通过举办毕业生廉洁从业座谈会暨承诺书签字仪式等,进行廉洁自律、爱岗敬业教育,培养毕业生建功立业的,无私奉献的精神。通过诚信签名、树立诚信榜样、诚信还贷等专题会议等,加强诚信教育,来帮助大学生牢固树立诚信做人,踏实做事。通过这些系统的德育教育工作,帮助毕业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择业观,诚信做人,正确处理个人和国家、集体的关系,正确认识自己、认识社会,激发爱国之情、报国之志、效国之行。

(四)感恩教育和文明教育

毕业季的时候,高校容易出现部分毕业生聚众哄闹、酗酒、损害宿舍公共财物、打架斗殴等不文明的行为。这引起很多教育者的广泛关注。毕业生文明离校教育,是大学生毕业和管理和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生走向工作岗位前的重要教育环节。必须加强爱校感恩、文明离校教育。深入开展“感恩母校,文明离校”主题教育活动,引导毕业生增强感恩母校意识和道德意识。如组织毕业生召开师生座谈会,对学校学院的建设建言献策、离校心语征集等;倡导毕业生签署文明离校倡议书,提倡讲文明,讲团结,以积极向上的心态面对学习、生活和就业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着眼未来,着眼发展,反对损坏公物及其它扰乱校园秩序等消极行为。通过系列教育和宣传,营造文明、健康、和谐的校园氛围,营造欢送毕业生的热烈气氛。

三、毕业生工作需要注意的方面

(一)预防存在的风险

开展毕业前工作要对注意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排查,确保安全稳定。应落实工作责任,要制定具体的安全、预防和处置工作方案和突发性事件的应急预案,对安全隐患的现象及苗头要密切关注,及时发现并采取有效措施予以排解,将矛盾解决在校园,解决在萌芽状态。同时深入学生,全面关注学生,遇到各种突发问题及情况,及时处理并上报学校,坚决杜绝发生,做好毕业生人身安全、财产安全、防火防盗等安全知识教育。重视毕业生个体状况,尤其关注经济困难、心理脆弱、就业困难、学业危机等特殊毕业生个体的思想现状,预防产生各种突发事件,必须加强指导和服务,适时给予支持和鼓励,增强他们自信心,帮助他们顺利成长。

(二)以生为本

在进行毕业工作管理和教育时,要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在心与心的交流中落实思想教育,真正做到“以生为本”。学院党政班子、专业老师及辅导员深入到毕业生宿舍,了解毕业生的思想动态和生活所需,对有关毕业生的学习、就业派遣及生活等方面的困难及问题,及时做出说明、解释和协调解决,耐心引导,热情服务,加强对毕业生的人文关怀。如对待就业困难的毕业生要多开展就业指导,帮助其合理定位和提高就业技巧,同时积极向用人单位推荐。对待生活困难的毕业生学校应争取临时困难补助和就业补贴等措施帮助学生度过难关。对待不能按期毕业、没有学位毕业生,要关注他们的思想动态,认真细致做好他们的思想工作和心理疏导。总之,学生工作的人本管理,按照“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原则,从学生出发,以学生为本,把“满足需求”和“做好预防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并将学校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以保证毕业生文明离校。

(三)学校、社会、家庭相结合

毕业生的管理和教育和社会、家庭结合起来,只有通过学校教育与社会、家庭教育相结合才能够实现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可以通过加强与用人单位的合作和沟通,让用人单位参与毕业生的教育中来,可以邀请用人单位到学校来开展就业指导和模拟招聘会,同时加强校企合作,让毕业生在工作岗位上接受职业技能和职业道德教育等。积极举办优秀校友经验交流会,充分发挥优秀校友的典榜样教育作用,帮助毕业生合理规划人生。其次要和学生的家庭教育结合起来。通过信函、电话、网络等形式,加强与学生家长的联系与沟通,邀请家长参加学生毕业典礼,专题座谈会,重点家访等,主动争取家长的支持和配合,统一思想,做好毕业生的心理健康和职业定位等工作。

参考文献

[1] 杜佳霖,宋力.加强医学高校毕业生的教育与管理[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2,(7):390

[2] 谷阿爽.关于高校毕业生文明离校教育的几点思考[J].价值工程,2011,(23):213-214

[3] 项念东.谈毕业生文明离校教育中的情感沟通问题――政治辅导员工作杂谈[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1(1):66-67

[4] 范平,陈爱民.浅谈高校毕业生德育教育[J].科技广场,2007,(10):146-149

[5] 李玉秀.从毕业生文明离校透视学生工作中的人本管理[J].文化建设,2008,(1):154-155

毕业个人感想第4篇

笔者作为基层为高校毕业生提供就业指导的工作人员,通过近5年的调查,认为:要确保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高校、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用人单位一定要协调联动,把思想政治工作融入到高校生的教育、求职、工作中,切实肩负起这项艰巨的社会责任。

一、高校生在就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就业期望值过高

主要表现在薪酬、地域、个人发展机会、职位要求、婚姻、行业要求、假期要求和要求专业对口等方面。据对我县近5年高校毕业生就业调查,近90%的高校毕业生不愿意回县工作,发生了2例考上乡镇公务员又辞职的现象。另一方面,县级100%的用人单位急需专业对口的高校毕业生,却苦于招才难;接近80%的毕业生选择“2000元以上”为能够接受的工资待遇,基本没有毕业生愿意接受月薪2000元以下的工作。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大部分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期望过高。

(二)缺乏求职技巧,认识不到位

部分学生在求职时体现不出自己的实力,缺乏自信或放不下架子,以致用人单位觉得有些高校生甚至不如学徒工。

(三)用人单位只注重“用人”不注重“养人”,思想政治工作基本空白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首要责任

高校肩负着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职责,必须充分认识当前大学生就业过程中存在的思想问题,以思想政治教育为切入点,开展就业指导工作。

(一)将就业指导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

根据学生所学专业、思想观念、就业心态等方面的特点,加强就业诚信教育、就业心理健康教育,及时排解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出现在思想和行为上的偏差,使大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二)建立自信的心理素质

自信心是成功就业的重要因素。从新生一进校开始,就要培养其对学习兴趣和对将来就业的信心,不断提高综合素质;思想政治教育能帮助学生应用哲学的方法正确认识自己,明确奋斗目标,培养顽强坚韧的精神以及宽容豁达的胸怀,增强自我调节能力。

三、基层“人社”部门在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中的纽带作用。

基层“人社”部门是链接高校和用人单位的重要枢纽,要充分发挥职能优势,从“完善政策、搭建平台、加强指导、畅通渠道”等方面入手,确保高校毕业生在出校园、进社会的这一关键时期思想政治工作不断档。

(一)充分发挥市级、县(市、区)和街道(社区)各类服务平台作用

联合相关部门、行业协会服务毕业生工作,以政策宣传为导向,以思想政治工作为抓手,积极引导,推动高校毕业生向全面就业、积极创业的方向发展。

(二)创新公共服务理念,拓展思路与服务领域

基层“人社”部门要与高校紧密合作,建立就业辅导队,通过多种形式的思想政治教育,针对高校毕业生开展就业指导。我县已经连续两年以“道德大讲堂”“成功企业家座谈会”“我的创业历程征文”的形式对高校毕业生开展就业指导,效果较好。同时,积极鼓励企事业单位开辟针对毕业生的就业岗位,对安排毕业生较好的单位适时表彰奖励。拓宽公共服务渠道,多角度促进毕业生就业、创业。

四、用人单位思想政治工作是否到位,是高校毕业生成功就业的关键

用人单位必须明白,现代企业的竞争实质是人才的竞争,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就是一项如何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培养人才的工作,是企业必不可少的“生命线”。

(一)思想政治工作是为选准人才奠定基础

企业在选拔人才的过程中,应坚持两点:一要把好思想政治关,要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二要把好综合能力关(包括创新能力、协调能力等),要有吃苦耐劳和独立创新精神。

(二)思想政治工作是为用好人才奠定基础

企业要建立合理的人才流动、交流机制,取消性别、年龄、学历等方面的歧视性规定,打破论资排辈的观念,形成合理配置、量才而用的用人新机制。

(三)思想政治工作是为留住人才奠定基础

一用事业留人。要在企业内部确立员工能够认同的工作目标和价值体系,使企业员工对所从事的工作建立必要的荣誉感和责任感;将员工个人长远规划、目标与企业的目标和价值体系连在一起。二用感情留人。营造积极向上、团结和谐的人际关系。三用待遇留人。理解和尊重员工的基本生活需要、适当的待遇要求。将其与事业留人、感情留人辩证统一起来,要坚持以事业留人为根本,以感情留人为纽带的原则。各类待遇的分配应突出激励功能,既要重视物质利益,又要重视精神鼓励,更要体现培养功能,把教育培训、岗位提升等资源用足用好。正确发挥思想政治工作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的舆论导向就能鼓舞士气、对职工起到精神激励、团结稳定的作用。只有把思想政治工作在人才中做细做扎实,才能使企业员工在各自的岗位上恪尽职守,推动企业顺利运转。

五、对于就业、自主创业后高校毕业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情况也不单是用人单位的责任,高校、基层“人社”部门和党组织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高校可通过校庆纪念、同学会的形式,对已就业的高校生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势,使他们对社会、人生、生活、工作等方面进一步深刻认识,提高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这既可树立高校在毕业生心中的归属感,又能通过跟踪教育,和用人单位保持一定联系,为后续在校生的就业工作储备优势资源。

(二)“人社”部门要联合基层党组织,通过邀请就业高校生座谈、评比优秀创业等活动,对高校毕业生进行3-5年的思想政治跟踪教育

这样能使高校毕业生在本地找到认同感、自信感,扎根奉献,进而掌握好的就业基地、创业项目和适应本地发展的高校和专业,为当地发展架好人才桥、铺好就业路。

毕业个人感想第5篇

__学校毕业典礼活动总结

“德育为首,做人为先”是__学校一项重要的办学理念,学校始终把德育工作放在素质教育的首位,把“学会做人”放在学生健康发展的首位,坚持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不断创新德育方法和途径,不断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系统性、实践性、实效性,而毕业典礼,就是__学校开展仪式教育,加强学生德育工作的一项重要而有特色的教育活动。 一、领导高度重视,精心周密组织 一直以来,学校坚持把德育工作放在教育工作的首位。学校领导深入学习领会上级有关德育工作的文件精神,不断创新德育工作的思路和方法,提出了“学校以育人为根本,教学以学生为主体,着眼学生一生发展,着手素质全面提高,面向全体因材施教,深化改革坚持创新”的办学思想,积极推进“__立人”工程,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实践活动,从而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学校领导把毕业典礼活动作为对全体学生实施德育的重要载体,十分重视,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毕业典礼活动领导小组,常务副校长靠上抓,各学部校长亲自抓,制定“__学校毕业典礼活动实施方案”,精心布置,周密安排,切实保障典礼活动顺利进行、圆满成功。 每一次典礼活动,学校都认真做好活动筹备,成立筹备小组,研究具体的活动时间、地点,确定毕业典礼程序,准备毕业典礼主席台背景、鲜花、毕业服、音响、桌椅等所需物品,提前通知参加典礼的有关领导、家长和来宾,做好每一项细节性的工作,保证活动万无一失。 二、典礼组织有序,活动效果显著 学校每一次的毕业典礼活动都有明确的指导思想,“感恩__,再续辉煌”是不变的主题。现场活动组织有序,隆重而富有教育意义。毕业典礼展示了学生不同学段的学习生活,表达了毕业生对母校、老师的感谢之情,通过典礼的形式,对学生进行 “感恩教育”,同时让学生们意识到一个学段的结束就意味着新的学段的开始,学业和人生一样,需要总结过去,重新站在起点,走向新的辉煌,教育学生立足今天,脚踏实地,朝着自己的理想奋进,对全体学生进行“理想教育”。毕业典礼活动让每位毕业生难忘,让全体在校生受益,取得显著效果。 三、典礼仪式规范,饱蕴教育价值 __学校毕业典礼仪式包括:奏国歌,校长致辞,毕业生代表发言,教师代表发言,家长代表发言,毕业班同学向母校赠送纪念品,向毕业班老师献花,宣读“__奖学金”获奖同学名单,颁发奖学金,宣布毕业生名单, 为毕业生颁发毕业证书,拨穗并留影。每一项都饱蕴教育价值。 1、仪式中奏国歌环节,师生全体起立,升国旗,唱国歌,渗透了爱国主义教育,看着冉冉升起的国旗,唱着肃穆的国歌,感受到庄严神圣的氛围,激励师生为中华民族振兴而教书,为中华民族奋起而读书。 2、校长致辞中充满激励言语、饱含深情嘱托,热情洋溢,谆谆教诲,树师生信心、扬师生奋进志气,使学生更加自信、更加昂扬向上。毕业生代表发言,展优秀风貌,感恩__,志续辉煌,对全体在读学生是一种精神的激励和感染;教师代表发言,示高尚风格,殷殷深情,溯往追夕,展望未来,让学生感受师生的浓浓情谊、__的和谐与美好。 3、毕业班学生向母校赠送纪念品,向毕业班教师献花,这里蕴含着学生对母校的感恩,表达了对与他们朝夕相处,给他们传道、授业、解惑的老师们的一份感激,表现在行动上,更给力。每一次毕业典礼上都有学生泪流满面,都有老师热泪盈眶。感恩是一种美好的情感,学会感恩,懂得回报,人生才会更成功、更快乐! 4、__学校董事长__先生设立了“__奖学金”,对那些优秀的学生进行奖励,这是对学生努力学习取得优异成绩的嘉奖,是物质奖励,更是一种荣誉,为学生树立身边学习的楷模。人常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这些榜样的带动下,相信会有更多的学生更加热爱学习,会有更多的学生成长为国家的栋梁之材。 5、宣布毕业生名单, 为毕业生颁发毕业证书,拨穗并留影,让学生懂得自己已经走过了人生重要的一个阶段,这是一个终点也将是一个新的起点。毕业学生身着博士服,一个一个走到台前,由各学部和总校的领导为他们颁发毕业证书,拨穗并留影,亲身感受领导的亲切关怀,让历史见证他们在学校成长的光辉历程,从而坚定信心,走好下一阶段的路,真正做到“今天我以__为荣,明天__以我为荣”,激励全体学生勤奋学习,取得更大成绩。 __学校毕业典礼自__*年开始举行,有一个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现在这项活动已经成为学校文化的一部分,年复一年,深刻影响着一批一批的__学子,我们将根据时代要求和学校发展不断改进毕业典礼活动,让这项活动成为学校德育品牌活动,发挥更大的教育作用。(编辑:杰作)

毕业个人感想第6篇

六月,栀花繁盛。

几乎班上每个女生的抽屉里都放着这样一朵栀子花。在满教室的栀花飘香中,毕业就要来临了。似乎大家都没有太悲伤,只是平平淡淡地度过每一天,每天都要拼命的复习功课,闲暇时会互相填写同学录,写下最真挚的祝福。

记得我的好朋友在我的同学录上写下的一句话让我感触很深:“六月,最残忍,硬生生的扯下一段你我都不舍的情。”也就是这句话,让我开始害怕毕业。

有时我会趴在课桌上想象毕业的样子:想象自己泪流满面,想象同学在一起哭着拥抱,想象自己哭着扑到老师怀里说着自己不想毕业……因为在我眼中,毕业是很伤心的事。生活了六个春夏秋冬的校园,将不再属于我们;像妈妈一样爱护、教育我们的的老师们将离我们远去;还有在一起成长的同学们,那五十张笑脸,再也不能一起相聚……

真正让我们有悲伤的气氛是在最后一堂英语课上。我犹记得老师是多么深情的望着我们,对我们说了一番感人肺腑的话,鼓励我们要好好学习。也就是这样一番话,触碰了我们最敏感的神经。其实大家都明白,只是把那份对毕业的恐惧小心翼翼的藏在了心底。当老师说完这番话时,每个人的心都会突兀地痛,甚至还有的同学哭了起来。大家都明白,要毕业了……

悲伤的味道在空气中迅速蔓延开来,因为不想太过伤痛,所以大家几乎都把精力全部放在了备战考试上。我有时真的很想休息一下,但空气中的悲伤真的能让我窒息。于是我不再去想,可是,有时摸着胸口,还是能感觉到心的疼痛。

终于,到了最后一天。记得那天很热,头顶的吊扇“吱呀吱呀”地呻吟着,让人感到烦躁。班主任走上讲台,说完了她对我们的最后一席话。每个人都听得很认真,因为以后大概再也听不到了。班主任说得很平静,没有一丝凝重。每个人似乎在这平静中,心平如水了。

就这样,我们毕业了。没有泪水,没有激动,和我想象的完全不一样。虽然很平静,但这一刻却刻骨铭心烙印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了。

毕业个人感想第7篇

一、高职毕业生职业归属感意识缺失现状分析

目前,有很大数量的历届高职毕业生没有形成自己明确的职业素质,对自己毕业后从事何种职业没有明确的目标,他们的人生还在未确定状态,因此他们陷入烦闷、甚至绝望的情绪困扰之中。他们常常不知道自己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想要选择什么样的工作、生活,无法正确地认识自己和自己所承担的社会角色。

1.高职毕业生自身认识上的缺陷与不足

在笔者调查的高职毕业生当中,有很多学生对自己所学的专业,对自己将来可以从事的职业,以及自己对责任和责任意识的看法很不明确,许多同学在第一次求职的过程中因为获得了一个自认为较好的工作岗位而窃喜,然而当他们正式走上工作岗位后往往短则数日,长也不过一两个月就选择的跳槽,究其原因,往往给人的答复就是那个工作不适合我。

除此之外,学生自我意识强烈,自私自利思想严重,对待周围的人和事物缺乏责任感,他们对待一个人或一件事物,往往首先从自身的角度考虑,对待他人,对待工作,对待企业都缺乏一定的责任感,遇到问题容易选择退缩或者逃避。

2.缺乏社会责任意识

当代许多高职毕业生社会责任意识淡薄,这是一种很普遍的现象,从他们的年龄特征看,他们正处于中国市场经济的大发展时期。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一些不利于社会的思潮和行为也随之混入人们的思想之中,对人们的思想观念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当社会需求与个人追求发生矛盾时,他们会把个人的利益看做第一位,轻视社会的需求,从而导致跳槽,离职的现象层出不穷。

3.缺乏家庭责任意识

《温州晚报》的一名记者就 “大学生如何看待感恩”这一话题,在大学校园内进行问卷调查,调查显示“ 81%的大学生称没有给父母过生日;有11%大学生称自己从来不做家务活。”

现在的大多数高职学生在对待家庭方面表现责任意识较差,认为父母养育自己是理所当然的,不知道自己对待父母有自己的一份义务和责任,对自己的家庭也存在着责任问题。

二、高职毕业生职业归属感意识缺失的原因分析

1.社会环境的影响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进一步繁荣,随之而来人们也产生了一些错误的思想,损人利己,金钱至上,人本主义等等,这种错误思想影响着当代的大学生,使他们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择业观等等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改变。在当今就业压力越来越大的形势下,当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产生冲突时,他们只关心个人利益,不愿意去为所就职的单位做过多的考虑,很少有长远的眼光去看待自己的工作于应负的责任,迷失了社会责任感。

2.家庭环境的影响

当代高职毕业大部分为独生子女,父母从小对孩子娇生惯养,这样一来,导致了当代大学生从小就认为别人对自己的付出是应该的,是理所当然的,他们只愿意贪图享受生活,而不愿意为家庭其他成员有任何的付出。久而久之导致了他们自私自利,缺乏对家庭和社会以及他人的尊重与责任感。

3.学校教育环境的影响

随着我国学校教育体制的不断完善,学校教育已经逐步意识到职业素质教育的重要性,但多年以来我国仍然存在着应试教育的弊病,从九年义务教育大学教育,无不存在着竞争,致使学校教育把对学生文化知识的培养作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唯一标准,这样以来,学校的职业素质教育跟不上,导致大学生没有明确的专业认识,对职业的归属感意识淡薄,他们的学习只是为了应付考试,而对于学业结束之后的就业与工作考虑不多,甚至说到该找什么样的工作,如何对待工作时一片茫然。

4.高职毕业生自身因素的影响

由于高职院校毕业生从小受到来自家庭和社会等等的影响,自我辨别能力较差,不良思想和习惯一旦形成很难改变,在当今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现实下,盲目学习,对其他事物不闻不问,使得他们无法正确认识到社会赋予自身的责任和自己应尽的义务,从而导致职业素养低下,职业归属感意识淡薄。

三、培养高职毕业生职业归属感意识的对策研究

1.加强高职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归属感等素质的培养,大力引入职业素养等方面的课程

职业素养教育是高职高专学生成才的重要因素,毕业生质量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的社会化和教师职业素养教育。首先,高职院校应大力开发和建立一套完整的学生专业与职业的关系,职业的素养培育等方面的课程,并贯穿于高职学生三年的学习过程中,从而使他们在毕业时就能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归属感,这样才能在毕业后能在迅速在就业单位找到归属感,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为企业、社会的发展贡献力量,同时为自己的发展铺平道路。

其次,要不断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职业教育环境。可以通过校园广播,班级组织积极有效的关于职业意识的谈论等活动来激发大学生的思想情感。多组织大学生参加一些企业的实地考察实践活动,让他们切身参与到企业的工作过程当中,在实践中感受到职业归属感的重要性。三是要加强高校师资队伍建设,更新高校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建立和培养一批具有良好专业背景的职业素养教师,不断提高学校的职业素养课程的教育教学水平。

2.要努力构建良好的社会家庭教育环境,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从城市到农村,人民的生活水平都在日益提高,家庭教育的优劣对孩子的健康成长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为此广大家长要努力构建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从小培养孩子具有良好的职业意识并加强他们对各行各业的了解,家长对孩子有责任,同样孩子对家长、对整个家庭、对社会都有自己的一份责任,所以职业教育、职业素养的锻炼要贯穿于整个家庭教育之中。

3.挖掘高职学生自身的积极因素,抵制消极因素

高职学生要切实加强自我教育,努力挖掘自己的积极因素,抵制消极因素的影响,这就要求广大学生要时时激励自己,加强自身修养,提高个人素质,加强对职业意识、归属感的认识和实践,在 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多参加企业顶岗实习与社会实践,把自己融入到企业之中,融入到职业之中,融入到整个社会之中,体验职业归属感对自己的学习,对企业的文化在自身能力提高方面的强大作用,要抵制社会不良风气以及各种诱惑的影响,时时反省自己,加强自律,增强专业技能与职业道德、归属感的培养,把对专业的认同、职业的归属感内化成自己的一种自觉行为,做一名合格的,有职业道德和职业归属感的高职毕业生。

参考文献

[1]李现,王亮,欧阳伟斌,浅谈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现状及其对策,中国校园导刊,2011,(3).

毕业个人感想第8篇

我,不想毕业。毕业后总感觉自己失去了什么,可却再也抓不回来了。这种感觉,是只有在毕业的时候,才会感觉得到的,一种,心痛。

毕业,有什么好的?换朋友,换环境。什么都要换。我,不想毕业。毕业后的明天,在家长看来会是个美好的开始,可在我们认为,毕业,是个找不到光的房子。只好到处乱撞。

我,真的真的不想毕业。虽然小时候总盼望着长大,可到长大后才发现,原来长大那么不好,让人感觉到一种窒息的心痛。每次,眼泪悄悄滑过我的脸颊,我都是在想:我不要毕业,不要,我不要这些同学离开我。即使是那些被我欺负过的男生,我也不想让他们走。

老天爷,可以容忍我这次小小的贪心吗?就让我们在相处多些天吧,就几天,行吗?

广东东莞爱丁宝外国语学校六年级:闵丽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