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小学生交通安全课堂

小学生交通安全课堂赏析八篇

时间:2023-05-24 16:33:55

小学生交通安全课堂

小学生交通安全课堂第1篇

真抓实做,课改见成效 数精彩课堂,还看学生

――赴河南油田实验小学学习课改感悟

李朝霞

河南省唐河县友兰小学 唐河 473400

没有去过杜郎口,不过《杜郎口旋风》那本书却读了又读,看了又看,琢磨来思索去,同时多次聆听去过杜郎口参观学习的校长、老师们现身说法,也看过杜郎口老师在南阳的展示课,但对杜郎口的神奇总有一丝质疑。3月27日,我带领本校部分语文、数学教师一行20人到河南油田实验小学参观、学习、交流后,对杜郎口的质疑没有了,对课改与教学质量相辅相成坚信不疑。

3月27日上午,我在油田实验小学连续听了两节组内教研课,一节语文,一节数学,均是三年级的,同行其他教师有的听教研课,更多的是推门听课,第三节就学校管理、课改等方面与该校张力校长进行了交流,第四节和友兰小学其他教师一起与油田实验小学的展示课教师、教科室主任、教导处主任、德育处副校长等进行了交流;下午第一节、第二节在校园内、办公室随机与学生、教师交流,第三节参加了油田教育中心在油田实验小学组织的三校“评研课”的听课、评课。

一天的行程很满,根据自己看到的、老师们反馈的、油田实验小学师生谈到的情况,我认为油田实验小学的课堂教学与课改成果可以用四个“实”字概括。

1.课堂真实

1.1 教师的角色:教师在课堂上只是一个组织者、参与者、引导者,没有大声甚至高分贝的提醒、不厌其烦的讲解,有的是小桥流水般的引导、与学生平等交流、俯下身的面对面指导。学生的交流、展示不是形式,而是根据具体问题给予充足时间,关注到每一组、每一个学生,学生不同的见解、智慧的火花在交流与展示中碰撞,教师的微笑给了学生无声的肯定和鼓励。

1.2 学生的角色:学生不再是盛载知识的容器,而是课堂的主角、主人,主体性通过各种活动得以体现。交流时注意力集中,用小组成员能听得见的声音谈着自己的见解,时不时在本上还要添加别人的观点、看法,没有吵闹,有序、有效的讨论让课堂充实起来,丰盈起来;学生代表展示时,声音洪亮,观点清晰,语言准确,其他同学则转身面向前,认真倾听,一个代表说完,马上有其他代表补充或纠错,学生的展示让课堂生动起来,灵动起来。在交流、展示、训练、读书等各个环节的交替中,学生的坐姿是根据需要及时自己调整的,没有教师的提醒,没有杂乱的声音。小老师的登场成了课堂亮丽的风景。他们该出手时就出手,喊着口号或背诵诗歌,一招一式,言行举止真的是“老师”。这样的课堂,学生在各种活动中语言表达能力、交流能力、思辨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等均得到提高,学得了知识,掌握了方法,提高了能力,真正实现了课堂的高效。课间与四年级几位同学交流时,当问到是否喜欢现在的课堂,她们异口同声说:喜欢。因为课堂上知识的学习是通过一个个游戏(活动)而完成的,符合了小孩子爱说、爱动、爱表现的年龄特点。

2.校本教研扎实

2.1 教师备课:同组教师每人只主备一部分,从学习目标明确、重难点确立、课堂活动设计、训练题和检测题设计都要定下来,同组教师再一起交流讨论,补充完善,定稿后使用,就连周末作业都是组内统一确定的。

2.2 校本教研:油田实验小学的教研均是以听评课为载体的教研。分组内教研课、校内教研课、师徒教研课、校际教研课,组内教研课天天均有。通过教研课,既发挥了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示范作用,又调动了全体教师的积极性,形成人人有责、个个有目标的课改氛围。正是校本教研扎实,在不到两年的课改推动中,油田实验小学的“三环节四流程”课堂教学模式已经成熟,语文学科的识字课、朗读课、品悟课、评研课均得以细化,数学学科的概念课、习题课、评研课具体操作过程也有区别;对于低年级和高年级,同样的课型操作过程也有不同,体现了适应性、实效性原则。

3.学生文明行为习惯和课堂行为习惯的培养不断得到落实

走入油田实验小学的校园,没有垃圾桶,校园内没有纸屑、包装袋等,阶梯教室、班级教室内学生的书摆放整齐,地上、桌下无纸屑等垃圾。课间学生是文明的活动、文明的交谈,课上则是有序、有效的交流、展示、动脑、动手。一天下来,校园、教室都是那样的干净、整洁。下午第二节课间,我“终于”发现一个男生在扔纸飞机,上课铃响前,飞机落在了地上,我“如获至宝”,心想:总算见到一个“随手”扔纸的。不料,落在地上的纸飞机被男生捡起跑向了教室……我失望,我感慨,不过更多的是兴奋,今天没有白来。通过交流知道,每年秋期开学的第一天、第二天,班内不上课,各科教师对学生进行文明行为习惯教育和培养,把课前做什么、课上如何听讲、如何交流、如何展示等要求一一培训,特别是一年级的小朋友培训需更长时间。这些培训内容,还要通过各个学科教师在每节课上落实、强化,通过鼓励、表彰等手段达到效果最优化。

4.校领导班子工作务实

在油田实验小学参观学习一天,从与校长、班子成员、教师的交流中,谈到课改,说到学生文明行为习惯和课堂行为习惯的培养,他们均能如数家珍、娓娓道来;问到小组建设问题,个个滔滔不绝。这一切说明油田实验小学的校领导班子工作务实、踏实,深入课堂抓课改,深入课堂抓质量。学校管理、教学管理、学生管理、课改问题真正实现了全员管理、学生自主管理。

小学生交通安全课堂第2篇

【关键词】 课堂教学 对话 互动

【中图分类号】 G63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72(2014)03-074-01

在轰轰烈烈的新课程改革中,“对话”理念已经被广大教师所接受并广泛运用着。水尝无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火,对击始发灵光。教学的本质就是一种交往和对话过程。对话,不应是一个时尚的名词、一个新锐的理念,而应是一种实实在在付诸课堂实践的全新的教学行为。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学就是教师与学生在交往和对话这种独特的情境中,对教学文本进行再加工,再建构,从中学生得到某种情感的体验和生命的感悟,知识和技能的获得也就成为水到渠成的必然。传统意义上的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将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那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求知欲,真正实现师生互动呢?下面我结合苏教版初中生物八年级下册《安全用药》一节的教学,谈一下自己粗浅的认识。

一、巧设故事情景,实现师生互动

生物界是五颜六色、千姿百态、千变万化的,生物教学就应该是科学性、思维性、创造性、实用性为一体的教学,通过生活实例、实物演示、画面再现、语言描绘等不同的途径来创设有关情景,结合形式上的新颖性,内容上的实践性,方法上的启发性等情景教学三原则,进一步促进课堂教学的双边活动。

在学习《安全用药》一节时,我以学生原创的漫画故事《刘老汉买药》为背景,人物原型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乌龙院”为模版,一下子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看完后,我抛出了这样一个问题“通过这个小故事,同学们得到了哪些启发?”,大部分学生都能说出“在生活中买药时要注意自己是否对这种药物过敏,要注意安全等等”,很快导入了本节内容的主题安全用药。从生活走进课堂,使原本枯燥的教材变得贴近生活、富有趣味。

二、巧置对话讨论,实现师生互动

在课堂教学中实施“对话讨论式”教学,就是在一种师生平等的氛围中共同讨论未知,通过对话交流,使学生了解教师的意图,教师了解学生的情况,从而促进师生间的合作。在教学中,教师改变了其原来所扮演的角色,从知识的给予者变为学习的促进者、合作者。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对话交流,可以活跃学习气氛,师生互动也就会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如:在说到安茜用药的具体要求时,我设置了一个“小小医药师”的环节,通过角色转换,让学生自主学习,小组讨论,同时我出示了以下两个问题:

1. 在解读药品说明书时,哪些信息是与安全用药有关的?

2. 我们应怎样区分中药与西药?

让学生先自主学习,再分组讨论,教师参与其中。通过对话讨论,教师与学生之间是一种精神上的共鸣,从而产生师生感情上的互动,同步走入课堂教学,在相互接纳的课堂教学情景中进一步提高师生的精神境界和品位。正如苏霍姆林斯基说的:“应该让我们的学生在每一节课上,享受热烈的、沸腾的、多姿多彩的精神生活。”

三、巧用自拍视频,实现师生互动

在多媒体教学中,一些自拍的视频画面有时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本节课中我在谈到处方药和非处方药时,拍摄了自己在生活中一段真实的故事,再次体现了生物学科与生活紧密联系的特色,让学生通过视频再次加深了印象,并学会将自己所学运用到生活中。自拍视频的利用提高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学习气氛空前高涨,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四、巧立趣味题目,实现师生互动

小学生交通安全课堂第3篇

【论文摘要】如何提高高职高专大学英语的课堂教学效果是长期以来老师、教育专家和学者共同思考、探究的问题。文章从三个方面加以论述:营造良好课堂氛围,满足学生安全感和归属感的需求;正确处理好教材与课外知识补充的关系,从而使课堂学习自然地延伸到课外;积极开展合作学习,组织协调好小组之间的合作与竞争。

大学英语一直是高职高专课程改革的重点科目。由于目前师资力量有限,授课班级一般人数多、规模大。在现有的状况下,如何有效地提高大学英语的教学效果呢?文章围绕大学英语课堂氛围、授课内容以及对学生的组织管理形式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1创造接纳的课堂氛围,满足学生安全感的需求

大多数学生在英语课上不敢或是不愿意回答问题,课堂气氛沉闷是大学英语教师通常会面临的问题。在压抑的环境中,学生往往更加紧张、拘束,根本无法畅所欲言,从而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的过程。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先驱者亚伯拉罕·马斯洛(Abraham Maslow)提出了一个有关人类需要及其对动机作用的重要且有影响力的理论。马斯洛的需要层次通常被表示成一个金字塔,从下到上依次为生理的需求(Physiological needs),比如水、食物等。对于稳定的、可预测的环境的需要被称为安全的需求(Safety needs),归属的需求(Belonging needs)是指与他人建立支持性的或合作关系的需要。自尊的需求(Esteemneeds)指的是在小组的地位和积极的自我概念的需要。处于金字塔最顶端的是自我实现的需求(Self-actualization),它是指每一个体最大水平地发展其独特能力和天赋的需求。如果在英语课堂上能够创造一个舒适和接纳的氛围满足学生的安全需求和归属需求,学生就会积极投人课堂活动。

主体性的课堂教学应该是师生共同参与,相互交流的多边活动。一个好的教育教学过程是师生间相互影响、相互交流,从而增强师生情感交融,提进学生学习能力提高的过程。教师要设法营造一个轻松、愉快、安全、可靠的课堂环境。当学生们用英语交流时,他们有很多的顾虑和担心,他们害怕自己的发音不准确,会被其他同学嘲笑;担心自己回答错误,受到老师的批评。他们一旦认为自己的自尊心受到了伤害,就会失去学习英语的兴趣和动力,更不敢开口说英语。教师应该正确引导学生的课堂反应,帮助他们感受到班级是安全的、温暖的、可靠的;认识到每个人都会在错误中学习,在尝试中进步。当学生发现自己处于一个适合与自我感觉的环境,能够与他们周围的人相处融洽,并且这些人也很高兴与其相处时,他们就找到了安全感,体验了归属感。在课堂上,教师要以鼓励和表扬为主,对于学生表现出的微小进步也要及时予以肯定。帮助学生树立说英语的自信心,满足学生自尊的需求,从而激发他们的表达欲望。

几乎所有老师都曾经有过提问后,没有学生举手回答问题的尴尬场面。我试着对学生说:"The classroom is so quiet that1 dare not even take a breath.’,或者说:"Wow. The classroom isso quiet that I could hear the sound if a needle would fall on thefloor.”教室里立刻变成了一片欢乐的海洋。上课时发现学生睡觉也是老师最头疼的问题。我会对全班同学说‘`Someone issleeping in class, Please helpe me to wake him up! Wake up!Wake up! Please!”大家笑了,课堂气氛轻松、愉悦。如果我给学生布置了口语练习,或者是课文段落背诵,我在课前会问我的学生:"Did you sleep well last night or have a nightmare? Doyou worry about your performance? Take it easy.”在课堂上,如果出现男生和女生同时抢答一个问题,我常说:"May I say`Lady first’? Thank you. You’re really a gentleman.”其实为学生创造一个愉快的学习环境并不困难,只要老师上课多留意,多用心,英语课堂永远会拥有灿烂的笑声。

2利用互联网资源,为大学英语课堂注入活力

由于高职高专学校更加强调学生的技能培养,各个专业的实习比重明显加大,使得大学英语课程的课时数不断缩水。许多老师认为授课内容多,课时少,课本上的知识都来不及讲授,根本无法补充课外知识。因此,英语课堂的教学任务往往是围绕一本英语教材进行。然而,如果一味注重课本知识的讲解和训练,学生会感觉语言学习十分枯燥、乏味,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地培养,局限学生的知识结构。尽管大部分的英语课本除了配备教学参考书,还附有光盘,许多老师上课时经常使用现成的电子教案授课,但是在实际的英语教学中,往往会发现课本白带课件内容十分广泛,如果在课堂上一一展示,学生只会走马观花,根本无法把握学习重点,甚至无法作笔记;而且光盘上的资料并非完全与课本内容密切相通,适合不同学校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因此,使用电子教案教学必须经过精挑细选,有删有减。互联网的突起使我们的生活日新月异,也给英语教学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老师不能只局限于课本、课件,更要充分利用丰富网络资源,给英语教学注人新的活力。老师可以采用集体备课的形式,分工合作,搜集下载一些与课文内容密切相关的高质量的音频和视频资料,通过慎重斟酌和挑选,作为课堂教学内容的补充和延伸,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90后的学生见多识广、思维活跃,容易对新鲜事物产生浓厚的兴趣。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英语水平,根据实际的课时安排,根据课文的难易程度等等,筛选和安排授课内容,有选择性的补充一些课外的知识。

课堂时间非常有限,播放大量的音频和视频资料是不切实际的,但是现在互联网十分普及,学生上网非常便捷。老师可以选择在课堂上播放最精彩的部分,留下悬念和疑问,让学生到课外解决,很自然地引导学生把课堂学习延伸到课外。这样不仅可以使英语课堂具有吸引力,更有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的学习英语的兴趣。例如很多课本内容都会涉及到与环境保护相关的课文。为了讲解温室效应的问题,在课堂上选择播放了选自记录片An Inconvenient Truth《难以忽视的真相))中一段5分钟的视频。这是美国前副总统艾伯特·戈尔的精彩演讲,介绍了工业化对全球气候变暖以及对人类生存的影响。他通过有趣的动漫卡通,生动地讲解了温室效应产生的原因,学生们感觉意由未尽,我建议学生课外到网上观看完整的记录片。此外,还从VOA Special English的英语新闻中下载了一些mp3格式的与环保相关的英语新闻,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拷贝,课后作为听力练习的补充材料。向美国总统奥巴马学英语在网络上早已蔚然成风,他作过许多与环境保护主题相关的演讲。我也向学生作了简单的介绍,并提供一些网址,供学生参考。为了寓教于乐,还向学生推荐了几部电影,如:The Day After Tommorow《后天》,《2012》,还有Avatar《阿凡达》。英语老师不仅要教会学生必要的英语知识,更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自学的能力,使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体。总之,当活动与学生的个人需求、动机以及兴趣相符时,便很容易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3充分发挥合作学习,调动学生学习热情

合作学习是学生一起工作完成共享目标的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既有利于小组整体,也有利于小组中的个体成员(Johnxon, Johnson&Holubec, 1994。根据约翰逊的观点,有效合作学习的方法有五个共同的特征。1、学生分配在小组中共同工作,面对面互动,从而达到个人的目标和小组目标。2、有效的合作学习会促进积极的相互依赖感,学生相信必须通过彼此帮助才能取得成功。3、有效的合作学习赋予每个个体以责任。4,在有效的合作学习中,学生与他人互动时学习使用适当的社会技能。5、有效的合作学习要给学生时间让他们思考如何才能够合作得更好及未来如何改进这种合作。由于师资匾乏,授课班级人数众多,这确实不利于语言学习,为英语教学带来了诸多难题。但是通过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克服这些困难。建议每四、五名学生组成一个小组,要求成绩较差的学生和成绩优秀的学生形成互补,互相帮助。小组成员之间相互监督,相互合作,不仅有助于一起共同进步,而且还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通过小组活动的开展,任务教学法能够更好地得到贯彻和实施。

在日常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督促学生完成口语练习。要引导小组成员互相督促、相互打分,并作好记录工作。每个学期还可以以小组为单位组织一次口语测试。为了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口语考试的形式可以灵活多样。如单人演讲,两人对话,小组话剧等多种形式。口语题目可以由各小组自行拟订,但是老师必须对口语内容把关。要求学生提前4周上交书面材料,由老师审阅、修改。首先确定学生的选题是否适合演讲。然后确定文章的内容是否通顺、有条理;帮助学生指出材料中出现的明显的语病等问题。最后,学生必须按要求修改稿件,再次上交,直至审核通过,学生才能开始为最后的演讲做准备。那些积极参与课堂或小组口语练习并随着口语能力提高得到可靠反馈的学生,学习动机就会更加强烈。这些学生逐渐会将坚持、努力和成功的直接关系内化了。

小学生交通安全课堂第4篇

一、瘦身:从贪多求全走向精准合宜

“交通安全”是小学品德教学的一个重要板块。《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了解本地区交通情况,知道有关的交通常识,自觉遵守交通法规,注意安全。”教材编排的《红绿灯》一课,是达成目标的有效载体。

根据课程标准及教材编排,教师第一次拟定的教学目标如下:

1.知道各种交通信号、标志和标线的作用,了解交通法规。

2.学会自救自护,遇到交通事故能沉着应付。

3.感受交通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作用,自觉遵守交通规则,对自己和他人的生命负责。

根据目标,教师设计了教案并付诸教学实践。从课堂呈现来看,教学内容很丰富,教师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注重教学活动的探究性,如设计了认识交通图标、学习有关交通法规、做小游戏等活动,但是,由于目标面面俱到,重点不突出,难点未突破,教学维度最终未能有效达成。整堂课内容密密麻麻,课堂严重超时,学生大多走马观花,所谓的热闹场面成了“花架子”。

面对第一次试教的失败,我们结合教材,从课堂的源头——教学目标为切入点进行思考和剖析。在交流探讨中,我们意识到,品德课教学目标不宜面面俱到、贪多求全,而应该“瘦身”,做到简洁、清晰、具体,应特别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有效精简优化目标。教学目标应有效取舍,若胡子眉毛一把抓,“毕其功于一役”,则会削弱教学的有效性。本课教材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认识交通标志,了解交通法规。第二部分是学习简单处理交通事故的方法。第三部分是收集交通标志,编写安全用语。教师需对教材进行合理开发利用。就目标而言,应该在《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上位目标的观照下,结合学生实际来确定。目标必须明确,只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才具有可测性。如本课关于交通标志、标线的认识和交通法规的了解,对于小学生而言不必穷尽,只需择取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生易于接受的内容即可,而目标中的“各种”则囊括了全部,改为“相关”比较合适。

第二,合理划分课时目标。现行使用的《品德与社会》教材大多数课文需要二至三课时,甚至更多,教学用书上的目标往往是按课文主题制订的,是本课教学的总目标,这就需要教师对教学目标进行合理切分,制订具体明确的课时目标,宜少不宜多,宜精不宜泛。一个课时,要在某个重点目标上着力,做透做深,力求“放大重点,一课一得”。如本课的第一课时,可以重点着力于“认识常见的交通标志和法规,遵守交通规则”上,其余的内容可以放于其他课时进行教学,这样主次分明,重锤敲击,教学才显得饱满而有张力。

二、正位:从重心偏移走向课程本位

在第一次试教的基础上,听取大家的建议,教师进行了第二次设计,将目标聚焦于第一课时。拟定的教学目标如下:

1.知道相关的交通安全知识和交通法规,了解它们的作用。

2.借助多媒体,采用智力竞赛、情境表演等手段,加强学生活动参与,巩固和强化知识。

3.感受交通标志、交通法规的重要性和交通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根据教学目标,本课在教学时稍微改变了一些策略。首先,忍痛割爱,删去了大量交通图片的呈现,教学内容得以精简。其次,教学重视情境创设。先是引入一个交通知识电脑小游戏,激发兴趣;第二步用动画的形式展示了一些常见的、简单的道路图标、交通标志等,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第三步让学生浏览交通安全教育网,对更多的道路、图标及交通法规进行认识;第四步是展示与汇报。教师准备好问答题、表演题、是非题,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知识竞赛。最后还让学生回家教家长一条交通法规。

第二次试教,教学板块比较明晰,课堂呈现活跃,学生对交通标志和法规的知识掌握得比较充分。但总的感觉是这样的课缺少了“品德味”,类似于交通标志、法规常识课。我们意识到,目标的重心出现了偏移,由此引发了思考。

第一,目标需有本体意识。《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在课程性质和课程基本理念中指出,“以学生良好品德形成为核心”“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会做人是课程的核心”。两个“核心”充分凸显了课程的本体。作为品德教师,在拟定教学目标时,应该始终牢记让品德课“回家”。如本课的教学,现在的小学生对各种发达的交通工具和交通设施并不陌生,对交通标志和法规的认识也不是难事,缺乏的是自觉遵守交通法规的意识。因此教学不能止于让学生认识了解交通标志和法规,更重要的是从中引导学生自觉遵守交通法规,对自己和他人的生命负责,使教学由知化行,学以致用。

第二,目标凸显学段要求。品德与社会课程目标是整体一贯设计的,各个年段的目标呈螺旋上升趋势。《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将“交通安全”内容置于中年级,而浙教版将其安排在高年级。尽管内容第一次出现在教材里,关于交通法规的内容也是第一次学习,但是,作为五年级学生,是不是还停留于“学法规、懂法规”的层面呢?从教材的“辨析角”这一内容来看,编者的目的是让法规走进学生生活,让学生完成从学法规到用法规的转换。《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七十二条规定:驾驶自行车、三轮车必须年满12周岁。而五年级孩子所处的年龄段正是交通法规规定年龄的“临界期”。因此,教材这样编排,体现了课程设置的学段特点,我们在制订目标时必须充分考虑这一因素,引导学生从“知”转化到“行”。

三、生本:从依本而教走向儿童视角

经历了目标芜杂、重心移位的失衡之后,这位青年教师听取了教研组同行的意见加以修正、改进,拟定了第三稿目标:

1.借助多媒体,通过富有情境的自主学习和互动交流,认识部分常见的交通标志。

2.从熟悉的周边事物入手,了解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的交通法规和交通安全知识。

3.通过辨析和情境体验,了解遵守交通安全法规的重要性,增强做一个知法、守法的合格小公民的意识,并能在生活中践行。

在第三次试教过程中,教师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学生观看教师自拍的校园周边上学放学时段交通拥堵不堪的视频及学生经常见到的生活中违反交通规则的录像,其中就有他们上下学的镜头。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进行课前调查、小组展示、知识抢答等多种活动方式,让他们从自身体验出发,去分析、观察和体验。置于熟悉的场景中,学生感同身受,联系自身实际和周围现象畅谈感受,再引申到社会上各种遵守交规和不遵守交规的现象,学习投入,发言踊跃,受到的教育颇为深刻。综观这一次的目标拟定和课堂呈现效果,我们对目标的“向生性”(即指向学生,切合学生生活,关注儿童视角)有了新的认识和理解。

第一,目标贴近儿童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中有一段话给了我们很大启示:“学生的品德与社会性发展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学生的生活对本课程的构建具有重要价值。课程必须贴近他们的生活,反映他们的需要,让他们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探究社会,并以此为基础,提升学生的生活。”因此,在制订教学目标时应有强烈的学生意识,要选取符合学生心理特点和接受能力的,贴近他们的生活、富有生活情趣的教学内容。“从熟悉的周边事物入手”,就将教学目标紧紧锁定于学生可触摸的生活世界,创设了真实的生活情境。在这堂课里,贴近学生生活的目标,有效地指导着教师的教学行为——选取周边的交通拥堵状况,选取学生上学放学的真实镜头,听同龄人关于遵守交通法规的体会等,课堂教学具有较强的“亲和力”。

其二,目标体现以学为主。品德课堂中,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学生才是学习活动的主人。基于此,教学目标的制订首先应该符合学生的学习心理。若在教学中安排单一的交通标志、法规的灌输式学习,显然不适合学生的学习特点。上述目标中多媒体的介入以及富有情境的辨析、体验活动,都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学习形式,能充分提升学习的效度。其次,目标设定要体现以学生的学习活动为主。小学品德课堂应该多活动、多体验、多探究、多思考,采用学生乐于和适于接受的生动活泼的方式,让他们充分自主地实践、探究、体验,帮助他们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为他们今后人格的和谐发展与完善奠定基础。当然,活动目标要准确定位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让他们跳一跳能摘到“桃”。

小学生交通安全课堂第5篇

让水上交通知识呵护安全,让美丽绽放渔村

当前疫情防控工作进入新阶段,各行各业复产复工、中小学校返校复学在有序开展,但全国各地先后出现多起水上交通安全事故和儿童溺水事件。为确保务工人员平安返工、学生平安返校、扎实推进水上交通安全知识进校园、进渔村及防溺水知识宣传工作,惠州海事局加强与地方政府的沟通协调,在大亚湾海域气温上升及汛期来临之际,惠州海事局开展2020年“水上交通安全知识进校园、进渔村”活动,向社会各界返工人员、中小学生普及水上交通安全知识,进一步提高人员水上交通安全意识和遇险求救自救技能。惠州大亚湾东升村村委会,大亚湾区海之源公益协会,东升小学相关负责人出席此次活动,

课堂重点围绕水上交通安全知识在我们生产、生活、求学过程中重要性为主题,为学生们上了一堂水上安全知识课程。主讲人通过视频与PPT课件相结合的方式,从海事部门的工作性质、基本职能说起,让他们了解海事、走近海事;随后,深入浅出地讲解了大亚湾水域特点及水上安全基础知识,包括水上交通工具、水上交通安全措施、防止人员溺水、落水情况下的救人与自救、求助方式、救生设备使用等内容,课堂中间还增设了问答环节,课堂气氛活跃;授课结束后,现场还组织学生对救生衣的穿着进行了演练,有效加深学习印象,增强了安全意识和自救能力。校领导和老师们对此次活动给予了一致好评。

活动上,惠州海事局出席同志举办“水上交通安全知识进校园、进渔村”,是贯彻落实关于毫不放松抓紧抓实抓细防控工作,统筹做好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指示精神的重要举措,也是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活动的具体内容,让复产复工复学人员更能近距离学习了解水上交通安全知识的有效途径。希望通过今天“水上交通安全知识进校园、进渔村”活动,在复产复工复学道路上更能够掌握水上交通安全知识,提高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增强自我防范能力,做好各方面的安全防范工作,稳步推进各行各业复产复工复学有序开展。

下一步,惠州海事局持续推进联合地方政府走进社区、走进校园开展水上交通安全知识宣传活动,践行和完善水上安全知识宣传长效机制,提升人民群众,尤其是提高中小学生水上安全防范和应急求生技能基本素质,力争让水上交通安全知识进社区、进校园活动做出亮点、擦亮品牌,彰显海事部门的社会责任与担当。

小学生交通安全课堂第6篇

一、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融入安全教育

常言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在不改变学校教学计划的前提下,要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全方位渗透安全教育。同时在数学学科教学中渗透安全教育必须将教学内容与安全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既不能把数学课上成安全课,也不能漠视教学内容中蕴涵的安全教育因素。要根据数学学科的特点和教材内容,在教学中恰当地把握分寸,潜移默化地进行渗透。如:在三年级第一学期的一堂数学课上,授课内容是对重量单位“千克、克”的认识,我一边指导学生通过用手来掂量物品感受重量,一边告诉学生:一克物品很轻,但一克的危害却很大,适时对学生进行远离,珍爱生命的安全教育。又如,在教学部分几何知识时,教师常常会让学生准备剪刀、胶水等操作工具,这是教学中必须让学生准备的,如果学生没有准备好则会影响数学知识的教学质量。教师在制定这类教案时就应该充分考虑到学生,特别是低年龄段自控能力较差的学生使用剪刀这类工具肯定会有一定的危险性的因素,在教具准备中就应提前与学生进行纪律上的约定,规定只能在相应环节规范的使用工具,活动完毕立即妥善放置,放学立即带回家不再带到学校。再比如,在“认识钟表”这一课题时,往往会让学生带自制的钟表到学校,有的家长在固定钟表的时针和分针时,常用铁丝或小钉子、大头针等,存在一定的危险性,于是让学生提醒家长在制作时要注意。有了事先的计划和准备,课上教师更要做有心人,随时观察学生的行动,才能对可能发生的事故进行防范。

二、在数学活动课中进行安全教育

在丰富多彩的数学教学活动中,如果教师能把进行安全教育的方法、时机掌握恰当,运用灵活,对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我在教学面积这一单元的内容时,根据预定的教学安排,我设计了数学实践活动:绿化地带、前教学楼及学校的占地面积有多大?上课地点由室内延伸到了室外。这就增加了教师对课堂纪律、学生调控方面的难度。因此我在学生们准备进行分散的各小组学习之前,就明确地向学生们提出了需要注意的安全事宜:1.在室外学习的目的是研究本课知识,因此不能做与此无关的事情;2.操场上有正在上体育课的学生在做踢球等活动,因此要注意避让;3.不能大声喧哗,以免影响各班上课。4.活动时间结束迅速回到指定集合地点。通过这样对学生纪律的事先约定,教师的密切参与,能随时发现和制止学生的不规范活动,这样才能保证活动的意义和有效。能最大限度地调控好学生的活动行为,避免学生活动时因为无明确纪律约束而产生的无法预计和及时控制的危险行为,很好地保证了实践活动的质量。学生通过收集和统计数据,组员之间激烈的讨论,不仅获得了知识与学习方法,小组合作学习及综合素质也得到了提高,更能促使学生成为关注自我生存,关注社会环境,有一定法制观念的具有很大发展潜力的学生。从小在孩子的心灵里播下法制的种子,将来一定会成为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三、利用教材潜在安全教育资源,适时渗透安全教育

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安全教育,需要教师从教材中用心挖掘更深层次的东西,新课程改革下的数学教材,非常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及学生的生活经验,很多数学知识的引出都是以主题图的形式呈现给学生,而这些主题图大多来源于学生的生活,教师如果能适时抓住图中的信息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潜移默化的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也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例如,我在教学三年级上册《生活中的数学》时,当时我发现图中有限速标志,于是我结合教学,教学生认识交通标志,了解这个标志所代表的意思,特别让家中有汽车的学生在外出时,一定提醒家人要遵守交通规则,绝不超速行驶对从而对学生进行安全和遵守交通法规的教育,再对学生进行反面教育,假如在十字路口不按红绿灯的指示行驶,即不遵守交通法规,不安全,对会出现的后果进行设想。学生通过设想讨论一致认为:遵守交通法规不但是对别人负责,更是对自己负责。在教学四年级下册《加法运算定律》时,这节教材的主题图呈现的是李叔叔骑车旅行的情景。于是,我以谈话导入新课:“春暖花开的季节,骑车旅行是一项既环保又多么惬意的事情啊!不过,我国的道路交通管理条例明文规定:不满12周岁的儿童不准在道路上骑车。如果你也想参加这样的旅行活动,必须在家长的监护下才可以的。这不李叔叔正骑车旅行呢!”通过对教材内容的挖掘利用,让学生在很自然的情况下,对学生进行了一次交通安全方面的教育,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小学生交通安全课堂第7篇

关键词:教学目标;活动;多样性;实用

【中图分类号】 G712【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671-1297(2012)11-0058-02

班会课的作用就是:统一全班学生的认识和行动,有益于班主任进行班级管理,对形成、巩固和发展班集体,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有重要的作用。班会课的主要内容主要是对学生进行纪律教育、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安全教育等常规教育,以及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和学生如何做人的育人教育,针对时事政治对学生进行的人生观,世界观的爱国主义教育。上多年班会课,我发现像我们这种学校的中职生,对说教式的班会课没有兴趣,班会课收效甚微。为了发挥班会课的功能,提高中职生的综合素质,我们学校的教务科,德育办要求每位班主任,开展班会课创新活动。我对班会课的创新进行了初步探索,并有所收获。

1.上班会课要有总目标。(1)即中职教育的办学宗旨:“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技能为核心,以素质教育为根本”的办学宗旨。(2)目标的制定要根据各个班级的实际情况来定。今年,我班学生的情况 , 男生11人,女生40人,他们全部来自彭水县各个偏远的山区,他们来这里读书,多数都是不得已的。因为,他们成绩较差,不能考试上普通高中,因此来这里的学生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成绩差,行为习惯较差。同时,他们有山区大多数的孩子的特点:没有出过远门,胆小怕事,人穷志短,不敢于人交谈,对很多事情自己都没有主见,说话粗俗,表达能力较差,安全意识差。优点是:勤学,热爱劳动,尊敬老师。因此,在开学之时,制定班训,和班规。今年我电子一班的班训是“团结,守信,刻苦,上进”。

2.上班会课要有具体到每节课的小目标围绕总目标,即每节班会课必须设定一个明确的主题。本学我上了以下主题的班会课:交通安全;如何做人?用电安全;如何防火灾和自救;游泳安全;网络安全;如何防骗;食物安全;财物安全;决绝说脏话,争做文明人;知道感恩的人才是幸福的人;职业道德;如何应对突发的自然灾害(山洪,冰雹,地震等);防止人生伤害。

3.老师要认真备课,就像平时上课一样,要写教案,要去找相关的教学材料。

4.班会课应具有有效性,引用事例要真实,最好是本班,本校,本县,我国和当今国际上发生的事。

5.班会课的形式一定要多样化,课堂互动性强,要求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活动中去。绝对不搞成,老师讲,学生只带耳朵听的形式。我通常采用的形式有:抢答,辩论,即兴演讲,小组讨论,表演,朗诵,讲述,案例分析等等。

6.每次活动完了要有个评比结果,或总结。如活动有评比的,要给获胜者加操行分,以示鼓励。

现在,我将举一些实例,希望他们能给苦于上班会课的老师一点启发。

实例一,在开学初,由于考虑到学生刚进县城,虽然,彭水县城不大,但交通较为繁忙,于是我上了一堂交通安全课。形式是小组抢答和讨论。抢答获胜小组每人加1分的操行分。因为,抢答加分能使每个同学都开口的欲望。上课前我准备了一百道与交通知识相关的选择题和判断题和识图体。(也许有人会问,你在那里找到这么多的题。这很简单,因为,在假期,我上了驾校,参加了科一考试。考的就是交通安全知识。)我是这样组织教学的。一上课,我就提问。同学们,你们都是坐车来到彭水县城的,到了县城,看到了车水马龙的景象,可以说我们现代人时常都在与交通打交道,那你们知道那些交通安全知识呢?接下来,一些同学说出了他们所知道的交通安全知识,当然他们能说出的量是很少的。于是我就说,其实交通安全知识很多,并且很多是我们平时生活中常会遇到的,现在让我来考考你们,看你们究竟知道多少?接下来就开始交通安全知识抢答比赛。在抢答赛完了之后,还剩了一些时间,于是,我又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一些发生在你我身边的交通事故吗?你了解事故造成的原因吗?如果你知道,你就讲给你小组(4人一小组,前一派的两位同学向后转作,就行了。)的同学听。几分钟之后,让每一小组选一个代表,起来说出本小组所讲的交通事故案例,和事故造成的原因。最后,让几名学生总结,造成交通安全事故的主要原因,和同学们应如何与防范交通安全。

自我点评一下,采用抢答与讨论的上课形势很好。因为,学生都有很强的集体荣誉感,都希望本组获胜。这样轻轻松松就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小组讨论的好处(特别是开学之处的学生)是:增进同学们的情感,逐渐去掉他们的羞涩感,和陌生感,敢在别人面前开口说话, 敢发表自己的见解。能提高他们的胆量。这种上课形势, 是我常用的上课形势。

实例二,在10月份, 我班男学生周末逛街,遇到了这样一件事。几个同学逛到十字街的广场。走过一个卖洗发水的摊子,被“热情又好心”的摊主接待,他对学生说:“本摊子的洗发水不要钱,只要登个记,签个名就可以拿走。” 学生犹豫了一下,就拿了一瓶。没有想 到的是,这名学生刚走两步。这个摊位的另一个摊主追上来,要他拿38元。这名学生看那个人,牛高马大的,说话带凶气,又不好意思说自己没有钱, 就乖乖地把钱掏给了那个人。回来,那瓶38元的洗头水,结果用两次就用完了。他们知道了这一瓶洗头水是假的。针对这件事,我给他们上了一堂班会课《提高警惕,防止受骗》。

教学步骤如下:第一步,让一个学生讲诉他们那次上当受骗的具体过程。第二步,让同学们分组活动,小组内的每个人都要把他们所知道的诈骗事件讲出来,然后分析上当受骗的原因。第三步,让同学们站起来发言 ,让他们各自讲诉小组内提到的诈骗事件,然后,由全班同学来分析每个上当事件的原因。然后,对于如何才能防止被骗,来大家来发表看法。如我们能识别那个骗局,我们又应该怎么办?自我点评一下,本堂课的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学生发言积极性高,他们不在有以前的胆怯,而且,语言表达能力有很大的增强。这正是我希望的。

小学生交通安全课堂第8篇

一、在学生意愿中寻找“问题意识”的思维起点

爱因斯坦曾指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仅是一个教学或是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问题既是思维的起点,也是创新的前提。教师若想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创新能力,就必须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开始。因此,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师要从学生的角度来思考“学生想了解什么”“学生能掌握什么”。

基于这种导向,在执教牛津高中英语模块七的Traffic Accidents and Road Safety一课时,教师通过和学生课前聊天以及问卷调查,发现学生基本掌握了文中的词汇和语法知识。据此,设计了“两步走”的教学流程。第一步,根据情绪课堂的原则,在课堂导入相应的设置情景。教师用最近发生在高速公路常州路段的一场大型交通事故作为导入,并展示了与现场事故相关的视频和图片。第二步,与学生一起阅读和讨论文章,查找交通事故的起因,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有效预防交通事故。整堂课以“新闻导入―交通事故的危害―交通事故的起因―交通事故的预防―回归主题―抛出问题,延续思考”的流程进行问题推进。被激活的问题意识推动了师生基于问题的互动,使学生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完善了原有的认知结构,并锻炼了发散思维能力。

二、在师生互动中建构“课堂逻辑”的运行主线

逻辑缜密的教学设计是高效和谐课堂的保证。课堂的逻辑结构通常隐含了三条主线:情景线、互动线和知识线。情景线是风景线,可以在第一时间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产生共鸣,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互动线是生命线,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知识线是回归线,是情景线和互动线的归宿。三条主线相互作用,相辅相成,共同打造高效和谐的课堂。

Traffic Accidents and Road Safety一课的主题是交通安全,所以教师首先选用了近期发生的大型交通事故做情景导入,引导学生有效地表述交通事故的原因。其次,导入课文文本,引导学生使用英语阅读的策略和方法,在课文中找到了答案,加深了对主题核心词汇的理解,并拓展了和交通有关的其他词汇。最后,教师鼓励学生将学到的知识应用于实际,引导学生动手制作一张有关马路安全的英语公益海报。教师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小组成员分工合作,在这一过程中,使学生查阅信息、收集信息、处理信息以及呈现信息的能力得到了锻炼,使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得到有机结合,使语言知识技能的学习与文化背景、生活经历得到了有效融合。在这堂课中,既包含导入交通事故的情景线,也包含交通事故分析、海报制作的师生互动线,还包含相关知识拓展的知识线。这三条主线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环环相扣,层层推进,促进了学生自主能力的发展。

三、在学生的兴趣点上设置“课堂情境”的主题系列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与特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即情境相联系。因此,教师应该设置与学生学习内容相关、尽可能真实的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联想力,让学生将原有的相关经验和新知识进行链接,以建构更完善的知识体系。

在Traffic Accidents and Road Safety的教学中,教师精心设置了这样一条情境线:播放大型交通事故视频―展示出行图片―交流交通事故的原因―制作马路安全公益海报。具有“入境”效应的情景导入为学生分析交通事故成因埋下伏笔,学生们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所作的预防交通事故的总结,又为学习“马路安全”的课文内容作好了铺垫。学生将个人的生活经历、情感、知识、价值观和对生活的见解融入海报制作过程,促进他们学会将自身经验与书本知识相结合,将已学知识和想象创造联系起来,使自己成为会思考、有主见、珍惜生命、热爱生活的公民。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课堂情境的设置要尽可能真实,这样才有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和主题的理解,加强新旧知识的联系,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和联想。此外,情境的设置要符合高中生的心智水平。符合高中生身心发展规律的情境更能够激发他们的课堂热情,使其以最佳状态投入学习,积极主动地体验情境,提高观察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在学生素养的提升中引领“文化表达”的价值取向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作为一门人文学科,英语教学在发展学生基本语言技能的同时,更要关注人文素养的提高和人生价值观的引导。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生的“文化表达”,并在其表达中进行价值引领,以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