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安全教育网络课堂

安全教育网络课堂赏析八篇

时间:2023-05-16 10:36:16

安全教育网络课堂

安全教育网络课堂第1篇

【关键词】安全教育:课堂教学;理论与实践

1大学生安全教育课堂的重要性

目前,大学生安全事件的发生屡见不鲜,在事件中,反应出大学生安全意识、危机意识淡薄,对社会潜在的风险和危险认识不足。在新时代背景下不断的出现新的大学生安全问题,对当今大学生安全教育提出了新的考验。当代大学生掌握一定的安全知识,这些安全知识是过去的教育和生活经验所累积的,但是极少数的大学生接收过安全知识方面的系统教育,尤其对医疗急救、灾难逃生自救、财产保密安全等重要安全常识掌握的情况较差,在日常安全行为表现出意识较弱,自我保护意识较差,极容易受到社会的影响和伤害。所以,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已经成为迫在眉睫的课题。

2目前大学生安全教育进课堂存在的问题

2.1大多数高校没有安全教育课堂

目前,大多数高校忽视安全教育,长期以来在课堂教学中没有设立安全教育课程。高校开展的安全教育大多组织学生利用班会、团队活动、人防课等进行集中性的学习教育,还通过学校网站、海报、微平台等对大学生开展预防性的渗透教育,使大学生了解安全知识和技能,这些安全教育缺乏系统性,多是临时性的,不定期的。

2.2大学生安全教育的不重视

现目前大多数高校普遍对大学生安全教育不重视。没有把安全教育课程纳入到教学体系,也没有配备安全教育教学的专业教师,也没有对大学生安全教育专业化的队伍进行培养,安全教育课程上课的老师多是班主任、辅导员、保卫处人员,教学的内容也没有合理的规划,教学的目标模糊,教学的内容也较为随意。

2.3安全教育教学缺少创新

目前高校的安全教育教学形式陈旧,通常以教师为主导灌输式的讲授安全知识,学生经常是被动地接受安全教育,学生接收安全教育知识的效果不明显。高校的安全形势随着经济发展和信息发展正在不断地发生变化,现有的安全教育的内容陈旧,缺乏时效性差。安全教育的方式和内容缺乏长期的研究和创新,使得目前的安全教育在推进的过程中已经显得较为落后。

3大学生安全教育课堂的教学实践与研究

传统的大学生安全课堂教学远远落后于现代的新课堂教学,在传统的教学中,课程的设计和教学都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从自身的经验出发,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课程设计和课堂教学,传统的教学更多地重视教师的“教”,而忽视了学生的“学”,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单向地向学生传递信息,学生的学习一直处于消极和被动地位,难以主动积极地区学习。由于长期以来忽视大学生安全教育的研究,很难在大学生中培养全面立体的安全观,学生也很难将学习到的科学的安全知识在日常学习中灵活应用。随着课堂教学的改革,传统的大学生安全教育的课堂教学已经显得有些落后,新时代下的大学生安全教育的课堂教学设计应该将学生从原来教学内容的被动接收者改变成知识的主动探寻者,也将教师从原来教学知识的传播者改变成学习的引导者,帮助者。教学内容的开展是由教师和学生在一定的设计和引导下开展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的课堂教学活动,提高学习效率,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教学内容将大学生安全教育内容划分模块,在不同模块根据教学实际内容运用不同的教学模式,将理论与实践教学结合起来,深化教学的效果,提高学生的安全技能。

3.1任务引领教学模式

任务性教学将在大学生安全教育课堂教学经常应用。由教师创设问题情境,提出问题,给学生下达任务,学生通过个人或者小组为单位的形式,对任务内容进行探究,自己查阅资料,完成任务布置的具体要求,再派出代表进行讲解,教师进行总结。这种学习模式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给学生充分的自由进行讨论、探究、质疑和表达。如旅游安全这块内容,教师先把相关旅游安全理论知识在课堂教学中传授给学生,然后下达实践任务来辅助理论教学,教师可以安排每组去沙漠、海滩、热带、雨林等不同的旅游目的地,让小组为去为不同目的地的出行准备行李和制定游览观景安全事项。学生将主动地对出行目的地的人、环境、设备等多方面进行探究,通过准备行李和制定安全事项,树立了旅游的安全观念,培育了旅游的安全意识。

3.2模拟教学模式

模拟法教学模式是一种具体操作方式,教师创设一些具体的场景和情景,在模拟过程中,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扮演一定的角色,整个模拟过程都受到老师严格地监督和指导,多次练习以达到掌握正确的技能为止,实现学生自主的学习安全知识。如突发公共安全事件的教学内容,教师需要在前期把相关突发公共安全理论知识在课堂教学中传授给学生后,教师可以设置上海新年踩踏事件的场景,让学生在虚拟的场景中,模拟在公共场所遇到踩踏时候怎么做,在一次次地尝试学习中,教师进行不断地纠正,最终达到让学生强化知识的目的,最后教师要对模拟中产生的问题和学生的表现进行总结。

3.3社区合作式教学模式

社区合作式教学模式在国外的安全教育中经常采用。为了使得安全教育的内容和形式更加真实和生动,将各种社会力量引入到大学生安全教育中去。通过目前大学和社会形成的巩固的互利互惠的关系,将大学周边的社会资源引入,可以邀请社内的专业人员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和体验进行现身说法,也可以将传统的课堂教学搬入社区的场地进行教学。如药品安全的教学内容,就可以充分利用学校周边社区医院的资源,在医院药品管理人员或者医生的介绍了解购买药品的注意事项、区分真假药品、药品的分类,实地观察药品的储存,在专业人士的带领和讲解下,学生对药品安全有着深入的了解。医生也可以举例,某些人因为医学知识不够,对身体出现的症状不加重视,导致病情延误的严重后果,强化了学生的医疗安全意识。

3.4网络辅助教学模式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达,运用网络辅助教学在大学生安全教育成为一种趋势,利用互联网上丰富的教学资源进行学习,与安全教育课堂教学进行协作,将是一全新的网络辅助教学模式。网络辅助教学可以改变传统教学的弊端,利用互联网的资源共享和多媒体的特征,可以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性。如自然灾害安全的教学内容,可以设计网络游戏,地震游戏、泥石流游戏、沙尘暴游戏、海啸游戏,通过互联网将不可能在现实中实现的真实情境的展现出来,学生通过网络完成逃生和互助,丰富了学生的学习,也使得学生学习中更加主动和投入。

4对大学生安全教育的思考

4.1完善大学生安全教育制度

教育主管部门应该制定一份大学生安全教育的文件,以文件或者条例的形成对大学生安全教育进行制度上的保障,针对大学生安全教育的目标,内容,形式进行统一的规定。高校在落实大学生安全教育的过程中,应该各部门协同管理,教务部门负责安全教育课程,学生处和保卫处负责安全教育的活动,彼此协调组织工作。

4.2建设软硬件教学资源

大学生安全教育教学模式不是单一的知识讲授,通过理论和实践的紧密结合对大学生安全进行更好地教学,所以对教学软硬件资源有着更高地要求。软硬件的资源包括满足课堂活动需要的教室场地、实践和实训场地、虚拟环境的模拟、教材、案例库、教学视频、课件等内容,教学资源的多样化,可以逐渐改变学生变动学习的状态,在教学中,对教学资源的进行设计和运用,将有助于安全教育知识内容的学习。

4.3构建网络课堂教学

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视频公开课已经越来越受到高校学生的喜爱,已经成为当代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将网络课堂教学和课堂教学紧密结合,已经为当今教育重要发展趋势,高校安全教育可以充分利用网络教学资源,通过合理的安排和设计,将网络教学和课堂理论和实践教学结合起来,从而打破教学时间、教学资源、教学手段的众多限制,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安全防范能力。

4.4教学内容的改革

安全教育网络课堂第2篇

关键词:网络安全;高等教育;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6)08-0020-02

网络安全产业是知识密集型产业,网络安全学科与其他学科有很多交叉,是高技术专业,需要构建完善的知识体系。当前,我国网络安全人才储备不足,亟待加强人才队伍建设。2015年6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决定在“工学”门类下增设“网络空间安全”一级学科,此举充分体现了国家对网络安全的重视,希望将分散在计算机科学、通信技术和软件工程学等学科的相关网络安全科目进行统筹,集中资源和力量来培养网络安全人才。

笔者近年供职于中国信息安全研究院,深入参与了国家网络安全顶层设计和标准编制等工作,目睹了国际和国内网络安全政策、产业和技术的重要变革,对产业政策、产业现状和需求,以及网络安全技术体系进行了深入研究。本文结合近年工作经验与高教研究,以打造网络安全体系性人才为目标,对网络安全专业的教学特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等进行了一系列探索。

一、网络安全专业的教学特点

网络安全专业涉及范围广,涵盖了计算机、通信、电子、数学、生物、法律、教育和国际贸易等多学科内容,属知识密集型专业,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广泛性和实践性,随着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新应用的出现,网络安全专业的特点更加突出。

1.内容涉及范围广。网络安全专业涉及信息系统软硬件的本质安全,以及应对网络威胁、数据传输等方面的动态过程安全,在安全访问领域涉及密码学和生物学等,在网络安治理方面涉及法律学,在网络安全服务方面涉及教育学和管理学等,WTO第二十一条“国家安全例外”等内容涉及国际贸易学。

2.知识和技术迭代速度快。网络安全由传统意义上的信息安全演变而来。狭义的信息安全重点关注内容安全,即确保信息的完整性、可用性和保密性。随着新技术新应用的层出不穷,异构信息系统和复杂多变的网络威胁带来了新挑战。除具备网络安全基础知识和技能以外,了解和掌握更多新技术知识是网络安全专业对学生提出的新要求。

3.对实际操作能力要求高。网络安全对实践操作能力有很高要求,构建具有本质安全的自主可控软硬件系统需要丰富开发经验和集成适配能力。应对复杂多变的网络安全威胁,需要提前具备应急响应和灾难恢复能力;面对国际贸易中技术壁垒的挑战,需要深入研究国际贸易保护下的信息安全产业和政策竞争策略等。

二、教学内容设置

对于网络安全专业学生和非网络安全专业学生,在设置网络安全专业课程和教学内容时应予以区分,以使不同发展方向的学生在毕业以后将在校期间学习的知识充分发挥,适应未来职位对其知识储备的差异化需求。

(一)网络安全专业学生

网络安全涵盖本质安全和动态过程安全两大部分。对于网络安全专业的学生,在教学内容设置上,应鼓励学生通过理论和实践,构建网络安全体系观念,并依据个人爱好,深耕具体技术方向,使网络安全专业毕业生具备顶层大局观和技术优势。

1.本质安全方向。近年来,“棱镜门”等事件充分说明美国政府可利用其全球大型IT或互联网企业的技术、产品和服务,甚至对产品植入后门,来窃听、窃取各国数据和信息,这促使我国政府和产业界高度重视本质安全。本质安全涉及包括CPU、芯片、操作系统、数据库、整机、网络设备等软硬件技术产品的自主研发,目前我国党政军和“8+2”对以上技术产品渴求度很大,人才队伍建设亟待加强,因此在课程内容应增强核心硬件和基础软件知识的普及力度,使学生在本质安全基础理论、产品设计和集成适配等方面有所突破。

2.过程安全方向。学习了本质安全相关知识后,就可了解如何构建一个相对完整、安全的信息系统,但在信息系统运行过程中,还需要针对系统构建运维服务体系,从加强整个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和健壮性。过程安全相关的教学内容包括容灾备份、追踪溯源、安全访问等技术,在过程安全教学内容中,可以以聚合式的思维来教授相关知识,以使学生具备完整的运维服务体系思维。 (二)非网络安全专业学生

1.专业与网络安全有交互的学生。本部分以涉及网络安全的国际贸易和法律专业为例,阐述如何面向专业与网络安全有交互的学生进行教学。

对于国际贸易专业学生,引导学生加强国际IT贸易问题研究,特别是WTO第二十一条“国家安全例外”,即从国家安全考量出发,深入研究世界主要国家限制其他国家企业在其本土投资的案例,以及外国企业如何规避WTO限制,在我国广泛开展IT投资,总结国际贸易争端经验,为未来围绕“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国际贸易纠纷做好充分准备。

对于法律专业学生,鼓励学生加强《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法理研究,深入学习互联网治理和网络安全相关法律和法规,培养网络安全法人才,为党政军和相关产业提供网络安全法律力量支撑,提升国家和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2.其他专业学生。对于其他专业学生,设置网络安全知识普及课程,通过案例分析和实践体验等手段,培养学生安全使用互联网的习惯,提升网络安全意识,了解和掌握网络安全防范和处理基本方法,巩固意识形态,促使学生做到文明上网、安全使用、加强防护,构建和谐清朗网络空间。

三、创新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和理念因学校和教师的不同而千差万别。总的来看,现代教学方法秉承以学生为主体、互动教学和构建体系化知识三项原则[1],重视创新性和突破性,符合新时代和新形势对我国高等教育提出的要求。本节结合网络安全专业的特点,总结了三个面向该专业的创新教学方法。

(一)教法和学法结合

网络安全专业涉及范围广且实践性很强,因此在教学方法上需要创新,将教法和学法进行有机结合,构建学生的理论和技术体系,提高实践能力。

PPT教授法。教师精炼教材重点,利用互联网和多媒体手段,将要点和案例以图文并茂的PPT展示,并结合课堂上的口头表述将知识展现给学生。比如利用信息系统模拟工控系统运行环境,利用DDOS进行持续攻击,使学生从各生产节点和控制系统观察受攻击时的状态,调动学生的注意力,加深学生的印象,使学生随着教师思路来学习。

互动提问法。在课堂上利用互动提问法可启发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积极性和学习热情,促进学生提高注意力和快速学习到重要知识点,避免无精打采或溜号走神等现象发生。同时,提问法给学生提供了讨论、发表个人观点的机会,也促进了学生表达能力的提升。比如讲到构建本质安全信息系统时,可以首先向学生提问,构建该系统需要具备什么样的要素,请学生总结自己认为的具有本质安全信息系统的构造,以此增加师生间的互动,培养探究意识和发现问题的敏感性。

分组发表法。将学生分组并布置特定研究方向,鼓励学生利用互联网资源来获取知识、查找案例,并编制集文字、图片和视频等素材为一体的PPT,在课堂上进行发表,通过教授的点评和同学的提问促使学生深入了解该方向内容,做到专;通过聆听其他组的同学做发表,可以了解其他人的研究成果,并可通过课堂提问和课下交流来深入了解其他网络安全技术知识,做到广。例如学习网络安全政策时,可组建学生小组,基于学生网络安全基础技术和知识,深入研究包括FedRAMP、美关键基础设施保护总统令或国防部云计算安全指南等网络安全政策,并在课堂上做发表,与师生共同分享和研讨美国的网络安全治理经验。

(二)传统授课和网络授课结合

目前,采用传统教学模式依然是我国教育的主要方式,作为“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传统授课模式通过教师在课堂上当面将知识教授给学生,可以促进有意义的学习、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也有利于未来对知识的提取。而网络授课的教学模式在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基础上融合了互联网的优势,该模式相较传统教授模式具有更好的灵活性、互动性和广泛性。特别是对于教师资源相对匮乏的地域,可以依托互联网基础设施,通过网络授课的模式将发达地区的优质教育资源引入到地方课堂,使学生享受到公平的先进的网络安全教育资源。

(三)注重实训体系建设

依托网络安全企业或其他专业机构建设网络安全实训基地,与高校等人才培养单位联合,对网络安全专业学生进行实践技能训练。实训基地对于我国网络安全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实训基地可解决我国网络安全人才培养和使用相“脱节”、学生实际动手能力严重不足等问题。其次,实训基地涵盖技术、战略、法规等多个领域,有利于培养跨学科、复合型人才。

实训基地培训既要涵盖网络安全技术,也要涵盖网络安全战略规划和法律标准等。针对网络安全专业的不同研究方向,有针对性地分类建设攻防、追踪溯源、容灾备份、安全测评、自主可控等实训场景;针对网络安全战略规划,针对性地研究世界主要国家网络安全战略规划,分析各国目前网络安全现状和未来发展重点;针对法律标准,深入研究WTO“国家安全例外”、 中美网络安全相关标准,为未来工作找到技术和法律依据。

四、改进考核方式

按照网络安全专业的特点,学生除了具备相应专业基础知识以外,还需要具备很强的实践能力。诸如学生出勤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参加实验和完成实验情况和考试成绩等传统的考核方式不能完全评判学生实际能力,还需增加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考核,同时分配好各项考核要素权重。传统考核方面,鉴于出勤不一定认真听课,因此可将出勤率和课堂表现考核结合,作业和实验完成情况相结合,再辅以笔试,这样可以较好地评判学生对网络安全知识了解程度。实践考核方面,加强网络安全关键环节的考核内容,传统网路安全专业考核主要是以编程为主。面对新形势,实践考核可针对网络安全体系中的关键节点进行实践考核,例如对持续监控和处理信息系统网络安全问题的综合能力进行考核,增强学生网络安全的系统性实践能力。

在教育部提出加强网络空间安全专业建设的新形势下,网络安全学科建设应以培养具有网络安全体系化思维人才为导向,对不同专业的学生采取差异化授课的方式,并结合创新性教学方法和考核机制,来提升专业人才培养效果,为国家安全提供基础性和专业性人才保障。

安全教育网络课堂第3篇

笔者近年供职于中国信息安全研究院,深入参与了国家网络安全顶层设计和标准编制等工作,目睹了国际和国内网络安全政策、产业和技术的重要变革,对产业政策、产业现状和需求,以及网络安全技术体系进行了深入研究。本文结合近年工作经验与高教研究,以打造网络安全体系性人才为目标,对网络安全专业的教学特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等进行了一系列探索。 

一、网络安全专业的教学特点 

网络安全专业涉及范围广,涵盖了计算机、通信、电子、数学、生物、法律、教育和国际贸易等多学科内容,属知识密集型专业,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广泛性和实践性,随着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新应用的出现,网络安全专业的特点更加突出。 

1.内容涉及范围广。网络安全专业涉及信息系统软硬件的本质安全,以及应对网络威胁、数据传输等方面的动态过程安全,在安全访问领域涉及密码学和生物学等,在网络安治理方面涉及法律学,在网络安全服务方面涉及教育学和管理学等,WTO第二十一条“国家安全例外”等内容涉及国际贸易学。 

2.知识和技术迭代速度快。网络安全由传统意义上的信息安全演变而来。狭义的信息安全重点关注内容安全,即确保信息的完整性、可用性和保密性。随着新技术新应用的层出不穷,异构信息系统和复杂多变的网络威胁带来了新挑战。除具备网络安全基础知识和技能以外,了解和掌握更多新技术知识是网络安全专业对学生提出的新要求。 

3.对实际操作能力要求高。网络安全对实践操作能力有很高要求,构建具有本质安全的自主可控软硬件系统需要丰富开发经验和集成适配能力。应对复杂多变的网络安全威胁,需要提前具备应急响应和灾难恢复能力;面对国际贸易中技术壁垒的挑战,需要深入研究国际贸易保护下的信息安全产业和政策竞争策略等。 

二、教学内容设置 

对于网络安全专业学生和非网络安全专业学生,在设置网络安全专业课程和教学内容时应予以区分,以使不同发展方向的学生在毕业以后将在校期间学习的知识充分发挥,适应未来职位对其知识储备的差异化需求。 

(一)网络安全专业学生 

网络安全涵盖本质安全和动态过程安全两大部分。对于网络安全专业的学生,在教学内容设置上,应鼓励学生通过理论和实践,构建网络安全体系观念,并依据个人爱好,深耕具体技术方向,使网络安全专业毕业生具备顶层大局观和技术优势。 

1.本质安全方向。近年来,“棱镜门”等事件充分说明美国政府可利用其全球大型IT或互联网企业的技术、产品和服务,甚至对产品植入后门,来窃听、窃取各国数据和信息,这促使我国政府和产业界高度重视本质安全。本质安全涉及包括CPU、芯片、操作系统、数据库、整机、网络设备等软硬件技术产品的自主研发,目前我国党政军和“8+2”对以上技术产品渴求度很大,人才队伍建设亟待加强,因此在课程内容应增强核心硬件和基础软件知识的普及力度,使学生在本质安全基础理论、产品设计和集成适配等方面有所突破。 

2.过程安全方向。学习了本质安全相关知识后,就可了解如何构建一个相对完整、安全的信息系统,但在信息系统运行过程中,还需要针对系统构建运维服务体系,从加强整个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和健壮性。过程安全相关的教学内容包括容灾备份、追踪溯源、安全访问等技术,在过程安全教学内容中,可以以聚合式的思维来教授相关知识,以使学生具备完整的运维服务体系思维。 (二)非网络安全专业学生 

1.专业与网络安全有交互的学生。本部分以涉及网络安全的国际贸易和法律专业为例,阐述如何面向专业与网络安全有交互的学生进行教学。 

对于国际贸易专业学生,引导学生加强国际IT贸易问题研究,特别是WTO第二十一条“国家安全例外”,即从国家安全考量出发,深入研究世界主要国家限制其他国家企业在其本土投资的案例,以及外国企业如何规避WTO限制,在我国广泛开展IT投资,总结国际贸易争端经验,为未来围绕“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国际贸易纠纷做好充分准备。 

对于法律专业学生,鼓励学生加强《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法理研究,深入学习互联网治理和网络安全相关法律和法规,培养网络安全法人才,为党政军和相关产业提供网络安全法律力量支撑,提升国家和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2.其他专业学生。对于其他专业学生,设置网络安全知识普及课程,通过案例分析和实践体验等手段,培养学生安全使用互联网的习惯,提升网络安全意识,了解和掌握网络安全防范和处理基本方法,巩固意识形态,促使学生做到文明上网、安全使用、加强防护,构建和谐清朗网络空间。 

三、创新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和理念因学校和教师的不同而千差万别。总的来看,现代教学方法秉承以学生为主体、互动教学和构建体系化知识三项原则[1],重视创新性和突破性,符合新时代和新形势对我国高等教育提出的要求。本节结合网络安全专业的特点,总结了三个面向该专业的创新教学方法。 (一)教法和学法结合 

网络安全专业涉及范围广且实践性很强,因此在教学方法上需要创新,将教法和学法进行有机结合,构建学生的理论和技术体系,提高实践能力。 

PPT教授法。教师精炼教材重点,利用互联网和多媒体手段,将要点和案例以图文并茂的PPT展示,并结合课堂上的口头表述将知识展现给学生。比如利用信息系统模拟工控系统运行环境,利用DDOS进行持续攻击,使学生从各生产节点和控制系统观察受攻击时的状态,调动学生的注意力,加深学生的印象,使学生随着教师思路来学习。 

互动提问法。在课堂上利用互动提问法可启发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积极性和学习热情,促进学生提高注意力和快速学习到重要知识点,避免无精打采或溜号走神等现象发生。同时,提问法给学生提供了讨论、发表个人观点的机会,也促进了学生表达能力的提升。比如讲到构建本质安全信息系统时,可以首先向学生提问,构建该系统需要具备什么样的要素,请学生总结自己认为的具有本质安全信息系统的构造,以此增加师生间的互动,培养探究意识和发现问题的敏感性。 

分组发表法。将学生分组并布置特定研究方向,鼓励学生利用互联网资源来获取知识、查找案例,并编制集文字、图片和视频等素材为一体的PPT,在课堂上进行发表,通过教授的点评和同学的提问促使学生深入了解该方向内容,做到专;通过聆听其他组的同学做发表,可以了解其他人的研究成果,并可通过课堂提问和课下交流来深入了解其他网络安全技术知识,做到广。例如学习网络安全政策时,可组建学生小组,基于学生网络安全基础技术和知识,深入研究包括FedRAMP、美关键基础设施保护总统令或国防部云计算安全指南等网络安全政策,并在课堂上做发表,与师生共同分享和研讨美国的网络安全治理经验。 

(二)传统授课和网络授课结合 

目前,采用传统教学模式依然是我国教育的主要方式,作为“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传统授课模式通过教师在课堂上当面将知识教授给学生,可以促进有意义的学习、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也有利于未来对知识的提取。而网络授课的教学模式在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基础上融合了互联网的优势,该模式相较传统教授模式具有更好的灵活性、互动性和广泛性。特别是对于教师资源相对匮乏的地域,可以依托互联网基础设施,通过网络授课的模式将发达地区的优质教育资源引入到地方课堂,使学生享受到公平的先进的网络安全教育资源。 

(三)注重实训体系建设 

依托网络安全企业或其他专业机构建设网络安全实训基地,与高校等人才培养单位联合,对网络安全专业学生进行实践技能训练。实训基地对于我国网络安全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实训基地可解决我国网络安全人才培养和使用相“脱节”、学生实际动手能力严重不足等问题。其次,实训基地涵盖技术、战略、法规等多个领域,有利于培养跨学科、复合型人才。 

实训基地培训既要涵盖网络安全技术,也要涵盖网络安全战略规划和法律标准等。针对网络安全专业的不同研究方向,有针对性地分类建设攻防、追踪溯源、容灾备份、安全测评、自主可控等实训场景;针对网络安全战略规划,针对性地研究世界主要国家网络安全战略规划,分析各国目前网络安全现状和未来发展重点;针对法律标准,深入研究WTO“国家安全例外”、 中美网络安全相关标准,为未来工作找到技术和法律依据。 

四、改进考核方式 

按照网络安全专业的特点,学生除了具备相应专业基础知识以外,还需要具备很强的实践能力。诸如学生出勤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参加实验和完成实验情况和考试成绩等传统的考核方式不能完全评判学生实际能力,还需增加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考核,同时分配好各项考核要素权重。传统考核方面,鉴于出勤不一定认真听课,因此可将出勤率和课堂表现考核结合,作业和实验完成情况相结合,再辅以笔试,这样可以较好地评判学生对网络安全知识了解程度。实践考核方面,加强网络安全关键环节的考核内容,传统网路安全专业考核主要是以编程为主。面对新形势,实践考核可针对网络安全体系中的关键节点进行实践考核,例如对持续监控和处理信息系统网络安全问题的综合能力进行考核,增强学生网络安全的系统性实践能力。 

在教育部提出加强网络空间安全专业建设的新形势下,网络安全学科建设应以培养具有网络安全体系化思维人才为导向,对不同专业的学生采取差异化授课的方式,并结合创新性教学方法和考核机制,来提升专业人才培养效果,为国家安全提供基础性和专业性人才保障。 

安全教育网络课堂第4篇

关键词:中学;计算机课堂;德育;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4)23-0247-01

一、在理论课堂渗透

计算机科学的特点是实践性强,因此计算机课程的理论课较少,即便如此,我们也一定不要忽略了在理论课堂上进行德育渗透。新课标指出:“过去,课程标准侧重于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如今,课程的功能由过去单纯强调知识和技能转向同时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评价一堂课好坏的标准并非一维的,而是多维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也是其重要方面。计算机理论课堂虽少,但却是我们进行德育教育渗透的大好时机。因为理论课堂往往以教师讲授为主,教师在备课时一定要留意可以进行的相关的德育方面,以便在课堂上巧妙地穿来,这样既有效的进行了德育渗透,也没有打算课堂理论知识的学习。

在理论课堂进行德育教育,首先是要教会学生明辨不良信息。网络上的资源丰富多彩,也五花八门,而青少年正是好奇心强烈的年龄阶段,英雄崇拜心理容易使一部分同学沉迷于“暴力”性的网站,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网络虚拟世界,提高对色情暴力信息、不良游戏等危害性的认识。告诫学生拒绝使用侮辱性言语,自觉抵制网络不法行为,在同学群体中形成健康的上网习惯,保持网络环境的文明。同时,我们也适当把一些网络诈骗和陷阱的手段告诉学生,减少学生的网络好奇,以免上当受骗。当然,在适当的情况下,我们也可以进行一些讨论,以便形成一定的舆论氛围,让学生自觉抵制不良信息。

二、在实践课堂渗透

计算机实践课堂虽然是以学生上机操作训练为主,教师不便多讲,但也要可以情况进行德育教育。比如在进行Word学习是,教师可以设计让学生给自己的父母、亲人或朋友写一封感谢信,要求情真意切,并要按照合适的排版格式及插入图画等,这样设计不仅让学生掌握了Word的运用,也渗透了学生懂得感恩的道德教育。再如在学习ppt是,可以让学生以“国庆”或“党庆”为主题设计一组幻灯片,并附上制作的要求,学生在搜集整理设计制作幻灯片的过程,既锻炼了ppt技能,也将受到一次爱国爱党思想教育的洗礼。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适当的表扬和鼓励可以强化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绩效,因此,在作业做完后,教师如果发现了有创意的优秀的作品,要趁热打铁,及时给予表扬鼓励,以紧密相连的刺激强化学生的优秀品质和行为;如果时过境迁才表扬,学生的上进心消失殆尽了,不但会使学生感觉莫名其妙,还可能引起学生的反感,这样的表扬就谈不上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了。拿选出的优秀作品在全班展示,这样在强化学生计算机技能的同时也又给予了他们一次心灵的洗礼,灵魂的净化,是很好的德育素材。

三、设制专门网络道德教育课堂

互联网在当下的社会生活中已经非常重要,在未来的社会无疑将会更加重要,网络环境同现实环境一样影响着人们的身心健康,维护网络环境的健康人人有责。孔子曰:“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小时候形成的良好行为习惯如同天生一样牢固。近代英国教育家洛克在其《教育漫话》中也曾说:“儿童不是用规则教育就可以教育好的,规则总是被他们忘掉。你觉得他们有什么必须做的事,你便应该利用一切时机,给他们一种不可缺少的练习,使它们在他们身上固定起来。这就使他们养成一种习惯,这种习惯一旦养成以后,便不用借助记忆,很容易地、很自然地发生作用了。”因此,网络道德教育必须从娃娃抓起,而中学生同样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时期,网络道德教育主要应该由计算机课堂来落实,所以,在中学时期开展几节网络道德安全教育也大有必要。

专题网络道德教育课堂,课堂频率不必多,授课形式教师也可以灵活自由的掌握。教师可把当时比较显著的网络事故案件以故事的形式引入课堂,以增加学生的关注和兴趣,故事结束后让学生讨论谈感想和体会。在整个过程中教师要做好把控和引导,重点放在认识网络事故对人们的危害――包括对事故的受害者及引发者,往往引发事故者也会受到严厉的制裁,从而引起学生对维护网络环境安全的重视,达到消除其因好奇无知而损坏了健康环境的目的。

最后,对学生进行网络道德教育,教师首先应该做好楷模。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率先垂范,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参考文献:

[1]靳振.关于中学计算机教学的若干思考[J].科技视界,2014(05).

[2]钱昭宇.浅析中学计算机教学应把握的几个关系[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3(02).

安全教育网络课堂第5篇

>> 关于网络辅助课堂教学的探讨 基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网络辅助教学平台的设计 利用网络辅助传统美术课堂的教学模式探讨 谈网络教学对课堂教学的辅助作用 如何发挥网络对课堂教学的辅助功能 高校网络辅助教学模式的探讨 大学英语网络教学与课堂教学优势互补的教学模式探讨 基于网络自主学习的高职英语听说课堂教学评价模式设计的探讨 生态课堂教学模式的探讨 网络环境下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探讨与研究 探讨计算机网络发展对课堂教学模式的作用 基于网络的计算机专业课课堂教学模式探讨 多媒体网络辅助教学在生物课堂教学中的意义 利用网络资源辅助历史课堂教学 浅述网络视频教育对聋校律动课堂教学的辅助作用 多媒体网络技术辅助下的体育课堂教学 计算机网络辅助大学英语写作教学模式的探讨 网络环境下的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 网络模式下数学课堂教学的变化 浅谈网络课堂教学模式的优势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植物生理学》()、《遗传学》()。设计的网络教学平台坚持以学生为主体,采用引导式和互动式的教学方法,提供了一个简洁友好的学习界面。每门课程分别设置了教师简介、课程内容、教学大纲、实验大纲、资料下载、教学视频六个内容区及一个留言交流区,学生能根据自身需求进入各个区查看、下载资料或进行交流讨论。学生基于这些教学资源进行有针对性的自主学习,根据每一章节的重点、难点、知识点提前预习,对于课堂中没有掌握的内容还可通过教学课件和讨论区,进一步加强学习。教师也可以从该资源库查阅资料,为以后的备课提供极大方便,有效地实现教育信息和资源共享、积累、交流和拓展。

本项目构建的网络教学平台不只是一个静止的学习平台,还设计了一个动态的留言交流区,学生可随时使用姓名或学号登录,就教学疑问、习题、活动咨询等发表留言、讨论知识点及提交作业。教师通过登录名和密码进入留言管理,对学生提出的留言进行回复、整理,还可以定期推出一些开放性讨论题,启发学生进行思考。

(三)网络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

教学评价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根据网络学习的特点,本项目将网络教学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形成一个特有的简洁的评价指标体系。该评价指标体系主要包括两大块――交互能力评价和学习效果评价。其中交互能力评价包括登录次数,提问、发表言论次数,提问、发表言论质量;学习效果评价包括提交作业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实验成绩的考核除了以前的出勤、操作和实验报告成绩,也将学生的团体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作为成绩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网络辅助课堂教学模式的运行

以《植物生理学》为例,课题组分别在2013年和2014年对生物科学专业2011级和2012级学生进行了传统课堂教学与网络辅助课堂教学模式对比试验。传统课堂教学班课时安排为课堂讲授54课时,网络辅助课堂教学模式班课时安排为课堂讲授42课时,讨论12课时。提前向学生介绍本课程的教学大纲和课时安排,便于他们根据教师总进度灵活安排自学时间和进度,之后介绍网络辅助课堂教学模式的要点、网络课程结构、网络课程学习方法和考核评价体系等。

在运行过程中,对于学生留言交流区的提问,教师一般先鼓励其他学生参与解答,或通过推荐一些相关资料让学生自己思考,对一些代表性的问题将其整理出来在课堂上进行重点分析讲解,留言交流区所有内容完全公开,没有提问的同学也可以通过浏览或搜索帖子有所收获,实现了教师与学生的一对一、多名学生之间的多对多的同步对话。

网络辅助实验教学运行过程中,特别是综合性实验,教师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理论以及实验知识,设计实验方案,通过留言交流区一起讨论,确定几个实验内容;然后进行分组,学生独立实施实验、进行数据整理和结果分析、撰写研究报告等。实验完成后,开展讨论,比较各种方案的优缺点。

三、项目的实施效果

运行一学期后,网络辅助课堂教学班与传统课堂教学班采用相同的试卷进行期末考试。从图1中可以发现,网络辅助课堂教学班学生期末考试平均成绩高于传统课堂教学班,而标准差却低于传统课堂教学班;从图2可看出,网络辅助课堂教学班学生期末考试成绩在80~89分之间的人数高于传统课堂教学班,而不及格人数为0,低于传统教学班(人数为2)。表明网络辅助课堂教学班学生的平均成绩有所提高,学生之间的差距在缩短,尤其是较差学生成绩得到极大提高。

两种模式的学生作业成绩及课堂上的表现说明,网络辅助课堂教学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成绩,更增加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网络教学不受时空限制,学生可以随时随地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进度,多媒体课件丰富的图片效果和视频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和兴趣,扩充知识面,从而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课堂教学接受知识不完整的学生可以通过内容区提供的教案和课件自学缺失的知识内容;学生还可以通过自测题进行自我检验。

通过教师动员和引导,很多学生都能积极参与交流讨论,并通过查看大量资料去解答留言交流区的问题,问题往往在教师答复前已经被学生讨论解决了,由于讨论和答疑记录可作为后续学习者的优质资源,当后续学习者遇到以前曾提出的一些问题时,可以通过搜索功能找到答案。综合性实验由学生自行进行设计和实施,激发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增强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综合能力。

师生之间以及学生之间的交流讨论,对教师教学有很强的指导性,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随时调整教学内容,对于学生难以理解的、问题较多的章节进行重点详细讲解。

四、小结

综上所述,网络教学已成为传统教学模式的一种有益补充,但这种教学模式也给教师和学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学生需要更加主动积极地通过网络教学平台进行自学,教师更要做好网络辅助教学模式下对学生的组织和引导,还要花费大量的时间进行资源更新、与学生交流。本研究目前形成的评价体系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学生的知识和能力,但还不够全面,仍需要长期的摸索与实践,探索更加全面、完善的网络辅助课堂教学模式的教学评价体系。

参考文献:

[1]刘会洪.当前高校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J].柳州师专学报,2010,25(3):112-114.

安全教育网络课堂第6篇

关键词: “形势与政策”课 教学模式 安徽大学

“形势与政策”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教育、国内形势教育、国际形势和我国对外政策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担负着重要使命,是大学生的必修课程。安徽大学在充分认识形势与政策教育性质与深刻把握形势与政策教育特点的基础上,积极开展形势与政策课程网络化教学改革。

一、“形势与政策”课程及其教学特点。

根据、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通知》(教社政[2004]13号)第3条规定,“形势与政策课按平均每学期16周,每周1学时计算。本科四年期间的学习,计2个学分”,同时形势与政策课教学管理“实行学年考核制,每学年考核一次,该课程总成绩为各学年考核平均成绩,一次计入学生成绩册”。由此可见,与其他四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相比,在教学与考核等环节上,形势与政策课是当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相对特殊的一门课程,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课程特点及其教学特点。

(一)课程的现实性特点决定课程教学必须直接面向现实。作为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形势与政策”课以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国内外形势,全面准确理解党的基本路线、方针和政策,不断提高大学生认识和把握形势的能力,坚定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和决心为教学的根本目标。它以马列主义、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分析特定时期(一般为一年内)国内和国际经济、政治、文化等基本形势和发展趋势,阐明一定时期(一般为三年内)的政策。它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渗透在对现实形势的分析和具体政策的阐述之中,因而,它与其他思想政治理论课一样具有科学性和理论性。一般而言,所有思想政治理论课都具有一定的现实性,即课程教学要求密切联系实际、面向现实。而“形势与政策”课则表现得尤为明显,它的教学内容本身就是现实的,主要讲授当前国际国内的基本形势与政策,或者从时间跨度上说,就是讲授国际国内“近一年”的基本形势与“近三年”的政策。课程的现实性决定课程教学必须理论联系实际,直接面向现实。

(二)课程的具体性特点决定课程教学必须采取专题式。“形势与政策”课教学的主要落脚点在于使学生正确理解党和国家的政策,自觉遵守和执行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但“形势与政策”课与其他思想政治理论课不同,它既不是完整地阐述有关政策的理论,又不是系统地介绍各种政策,而是以分析形势的方式阐明党和国家的有关政策。

形势包括经济形势、政治形势、文化形势、社会形势、生态形势、党的建设形势等;从范围上看,又可以分为国际形势、国内形势、地方形势,等等。根据教育部“形势与政策课按平均每学期16周,每周1学时计算”的规定,“形势与政策”课不应也不可能全面地介绍各种形势,只能根据学生一定时期内关注的热点问题,有针对性地分析某一方面或某一范围的形势,并阐明相关的政策,从而使学生在对具体形势与政策的正确认识中深刻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而讲授特定具体的形势和政策,较好的教学方式就是专题教学。

(三)课程的动态性决定课程教学的复杂性。教学内容的现实性和具体性又决定了教学内容的动态性。一方面,现实并不是一个静态的概念,而是不断变化发展的,反映在课程教学上,就是随着“形势”的不断变化,需要不断调整教学内容。另一方面,教学内容的具体性,则要求“形势与政策”课围绕教学目的,针对具体客观情况的变化和学生关注热点的转化,调整教案、课件和教学方式方法。由此,课程的动态性决定了课程教学的复杂性,在实际“形势与政策”课教学中,每学期只能有教学要点,而不可能会有统一不变的教材、教案和课件,这就要求每学期任课老师重新准备课堂教学材料,重新备课,教学工作量大,需要任课老师多。

上述课程特点及其教学特点,加上学生数量的增加和教育资源的相对短缺,高校的“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存在不同程度的困难:一是师资的短缺。因“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内容涵盖面广、变化速度快的特点,并要求课程教学具有极强的针对性、时效性和实效性,对教师的要求非常高,一般的高校的思政部都无法满足其师资要求。二是教学时间的紧张。按照教育部每学期16学时规定,“形势与政策”课大学4年需要开设128课时,这在教育资源相对短缺的情况下,必然导致教育时间,尤其是实践教学必然无法得到保证。三是重复讲授问题严重。“形势与政策”课一般都以教师专题讲座为主,这虽然能够增强吸引力,但因师资的短缺,这就给教师教学造成困难,即一个专题需要讲数遍,甚至十几遍,让教师产生“教学疲劳”。因此,“形势与政策”课需要从教学的内容、形式、手段、管理等多方面进行改革,改变教育现状,切实达到教育的目的和要求。

二、安徽大学网络化、自主型、专题式“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模式。

根据上述“形势与政策”课程特点、教学特点和存在不同程度的困难,迫切需要对大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进行改革,以解决课程教学存在的困难,增强教育效果,达到教育目的。为此,安徽大学在总结自身和兄弟院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经验与教训的基础上,通过创建安徽大学“形势与政策课程网”,建立教、学、管一体化网络平台,探索出一套网络化、自主型、专题式“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模式,走该门课程网络化教育教学之路。

(一)建立安徽大学“形势与政策课程网”,以网络为载体构建教育教学新平台,将“形势与政策”课相关的教育教学视频资料、文字资料和图片图表资料等上传到“形势与政策课程网”,开辟专题学习区、辅助资料区、师生互动区、教学管理区等栏目,丰富教育资源,拓展教育空间,提升教学质量。

1.专题材料学习区。该区储存有每个学期学生必须学习的专题视频资料,每学期学生至少要观看该区4个专题教学视频,作为考核学生课堂学习的依据。专题视频资料是由安徽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根据教育部社政司每学期印发的“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要点”,组织思政部老师或外聘专家开展专题教学,并把课堂专题教学录制成视频资料上传“专题学习区”,供全校学生在线自主学习。该区还存储有与专题教案、课件和与专题相关的视频与文字资料。

2.辅助资料区。该区储存有国内外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各方面的视频与文字资料,分为“国际国内整体发展形势与趋势”、“党和国家重要会议精神”、“国内经济社会形势与政策”、“港澳台经济政治发展形势与中央对港澳台政策”、“国际形势与中国外交方略”、“安徽省经济社会发展形势与‘三个强省’战略”六个栏目。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兴趣,选择每个学期专题教学以外的视频与文字资料进行辅助学习。

3.答疑讨论区。讨论区按专题划分区域,由相关老师针对专题教育及当前“形势与政策”的热点与重点问题,在相关主题区发帖,引导学生跟帖参与讨论学习,形成师生互动式的网络交流模式。负责老师对学生的回帖分别给予阅读和处理,或、或回帖、或退回、或删除,凡是无重大政治立场问题的跟帖,老师都给予。

4.课程管理区。将“形势与政策课程网”与教务处学生管理信息系统相连接,实行网络实名制管理。根据每学期学生专题学习情况自动生成学生的网上学习成绩,再由各班级辅导老师根据专题讨论情况输入每位学生的实践教学成绩,由系统自动合成每学期学生“形势与政策”课成绩,在大四下学期合成该门课程的总评成绩。学生可以通过输入姓名、学号、密码登录教学管理专区,查看自己的学习记录和成绩,以便根据自己的具体学习情况加强相关专题学习。

(二)以“形势与政策课程网”为载体,开展大学生“形势与政策”网络化教育,拓展了“形势与政策”课教学与管理方式,形成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1.学生学习自主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网络化教育需要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要特点,改变学生在传统教育中的被动状态,从而增强教育效果。学生的自主型学习主要体现在学习的时间、地点、内容、形式、结果等的自主性上。一是学习时间自己安排。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时间灵活安排“形势与政策”课。这既保证了“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时间,解决教学资源紧张的问题,又提供了学生更多的学习机会,方便了学生课程自主学习。二是学习地点自己决定。学生可在寝室、图书馆、计算机室等多种地点随时学习,改变了传统教育学生必须到教室的机械惯例,有助学生日常学习。三是学习内容可以相对自由选择。每学期只要求学生观看两个专题教学视频,但“专题学习区”会提供4—8个甚至更多的专题视频放在网上,供学生选择观看,同时“辅助资料区”提供的六个栏目资料,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文字、视频等资料。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选择内容进行学习。这既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增强了学生学习的效果。四是学习成绩可自主查询。网络化教育的学生学习成绩是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自动生成的,学生可在网上自行查看自己的学习成绩,帮助学生随时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为学生调整自己的学习进度提供依据。

2.教师教学专题式。教师是教育的主导,网络化教育也要强调教师的主导地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专题式教学主要体现在教学专题的选择、编写、讲授、上传等环节上。一是专题的选择。安徽大学将“形势与政策”课纳入学校整体教学计划统一管理,由思政部负责制订教学方案,教务处负责教学管理,学生处积极配合,分院系组织实施。专题的选择,主要由思政部“形势与政策”课程组根据教育部社政司每学期印发的“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要点”制订教学计划,确定教学专题。二是专题的编写。思政部“形势与政策”课程组根据专题的内容和涉及的相关学科情况,按照集体备课制度,确定由一位老师负责,其他老师辅助的方式开展专题的编写工作。三是专题的讲授。由负责专题编写的老师主讲,轮流选择安徽大学一个自然班级(根据院系专业来划分班级)开展课堂教学,并全程录像。四是专题的上传。根据录像的视频资料,经过适当的加工处理,上传到“形势与政策课程网”上的“专题学习区”供全校学生在线学习。

3.课程管理网络化。教育管理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对教育质量产生重大影响。安徽大学“形势与政策”课的主要教学管理活动通过“形势与政策课程网”实现,从而使纷繁复杂的管理过程变得简单便捷。一是有关教、学、管各方面的制度进行网上公布。网络化教育要有必要的教学管理制度,如“形势与政策”课简介、实施方案、教育管理办法、网上学习指南等。学生通过网上学习,了解形势与政策教育的学习要求与方法,开展自主学习。二是学习记录自动生成。“形势与政策”课网络化教育主要是通过学生观看专题视频资料、阅读辅助材料并开展相关讨论,系统自动生成学习记录。三是网上学习成绩自动生成。网络化教育只要学生观看专题教学视频,并达到一定的学习记录数量,网络就自动生成学生的网上学习成绩,给予合格与不合格的评价。

由此可见,安徽大学通过建立“形势与政策课程网”,探索网络化教育,形成了网络化、自主型、专题式“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新模式,对于解决传统课程教学形式呆板、资源陈旧、师资短缺等问题,是一个很好的尝试,丰富了教学形式,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形势与政策”课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了教学效果。

三、安徽大学“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模式值得注意的问题。

安徽大学网络化、自主型、专题式“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新模式需要值得注意的问题主要包括:

(一)网络化教育要有一定的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作补充。虽然利用网络进行“形势与政策”课教育丰富了教学内容,扩大了学生学习选择的范围,可以适当减少甚至替代某些课堂教育。但是课堂教育仍然是必不可少的,因为一方面课堂教学的一些优越性是网络教学所不可代替的,课堂教学的空间感、互动性和切身体验感觉也是网络所不具备的。另一方面,学生网络化自主学习可能会趋易避难,使得一些重要的、必须掌握和了解的知识被忽视或过滤。所以,网络教学需要辅之以课堂教学,另外实践教育也是网络教育难以替代的,它要求学生深入社会,亲身体会。在人与人面对面的交流日益被网络取代的时候,与人交流变得越来越重要。所以,即使采取了网络教育的形式,课堂教育和实践教育仍然是必不可少的。

(二)网络化教育的内容要不断更新。利用网络进行“形势与政策”课教育丰富了教育形式,但是不能为了追求形式而忽视了教学内容。网络教育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乐于学习“形势与政策”课,从而学到更多的知识,所以需要不断丰富网络教育内容,不断补充辅导资料,使“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日常化,以增加学生的系统知识,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否则再新颖的形式也毫无意义。

安全教育网络课堂第7篇

一、并机入网,实现教育资源共享化

信息技术的不断变革,给教育发展带来了广阔的发展前景,增添了新的发展机遇。为适应教育信息化发展,2001年秋季,在镇党委政府和镇教体办的鼎力支持下,学校率先启动了“教育网络组建工程”,争取各方面的协助,教师集一部分,学校拿一部分,多方筹备资金,购置了90余台电脑;实现前勤一线教师人手一机,初步组建起了校内教学管理网络平台。并且一并接入Internet,实现校园间的网络沟通、校园网络与社会网络的联系。教师积极学习、使用网络技术,结合学科教学,大胆实践,敢于创新应用。在学校教务处引导下,各个教研组、备课组先后建立自己的备课网络平台,利用网络平台实施网络备课、科内教研等网络教研活动,纷纷建设了网络备课资源库,各科教师及时上传电子备课、多媒体课件、作业、单元测试、教研信息等教育资源。许多教师还建立了自己的主题教育网站,与学校教育平台互通有无;既打造了各具特色的教学平台,又充实了学校的教育资源;实现了教育资源共享,实现了学科教学网络化,实现了网络技术与学科教学的迅速整合;全面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全面促进了教师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全面推动了学校教育网络化发展。2002年春,学校又购置30余台电脑,实现了全年级电脑进教室,组建了“网络教育班班通”,推动学校教学网络发展更进一步;实现了教师备课和课堂教学同步发展,实现了教师教学资源与课堂学习资源共享化,方便了课堂教学,方便了任课教师的教育管理。同科教师之间实现教学资源网络共享,不同学科之间实现了教育思想、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共享,学校与兄弟学校之间也实现了教育资源共享使用,共同撑起全县城域教育管理网络。2003年春,学校领导审时度势,精明决策,开拓创新,组设了沂源县最先进的多媒体网络教室、学生用微机教室和电子阅览室。至此,学校教育网络建设再上新台阶,走在全市的前列,先后创建了县、市级信息技术先进学校和省级规范化学校。

二、网络研修,促成教师专业发展信息化

教育网络日新月异,信息技术推陈出新,教育网络促成教师队伍建设专业化,促成专业发展信息化。2008年秋,学校开始组织备课组长、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参加远程网络研修,学习信息技术应用、网络课程整合和多媒体教学,夯实专业发展基础。在骨干教师的带动下,网络研修陆续展开,各科教师分批次、分层次逐级参加远程网络研修。通过网络研修,利用互联网组建网络学习新班级,不用出校门就学到了新的教育知识,领会了新的教育理念,更新了教学方法。教师非常喜欢这种学习方式,网络研修省时省力省心,方便快捷新颖。在研修平台上,倾听专家讲座,领略教育大家的新思想新理念;与教育同行畅所欲言,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各抒己见,探寻教育规律,推荐教育实践经验,提出科学化教育建议,相互学习,互学互帮,互相借鉴。借用网络研修这种学习形式,自2009年始,全市教师继续教育培训也在改进,全部实施网络研修学习,采用网络报名,教师在线网络学习、看视频、网络作业、网络评论、在线考试检测,不出门就可以完成教育培训,既给学校教师培训节省了开支经费,又促成教师培训走向程序化、规范化,走向信息化的管理范畴。网络研修,把教师队伍发展建设领进快车道,促进了教师专业发展的信息化,记录着教师专业成长足迹,承载着教师专业发展的辉煌历程。在网络研修的鼓励下,教师争先恐后地建立了网络教育博客、班级教育管理论坛(BBS)、网络在线学习平台等优秀教育网站。教师们辛勤耕耘,务实求真,精益求精,编织着一流教育网站。充分借用网站,开展课堂教学,深入教育科研,反思教学过程,记录班级管理日志,编写教育反思,整理教育札记。教师教育教学活动迅速发展为反思阶段,教师专业发展朝着反思型轨道前进,开始走向规范化发展,走向信息化发展的新征程。网络研修,就是教师队伍专业化发展的里程碑,网络研修开辟了教师专业发展的新纪元。

安全教育网络课堂第8篇

文/马建军

摘要:本文在网络时代的背景下,详细介绍了世界大学城云空间的功能模块、构建空间课堂及教学方法的创新、整合教学资源,通过教学实践提供一套完整的操作过程。

关键词 :云空间特征?课堂活力?教学创新

目前,结合湖南省世界大学城云教学平台的推广,笔者所在学校积极响应省教育厅的号召,申购了5000个云空间账号,全校利用云空间网络开展教学创新。世界大学城云空间是一个资源共建、共享型交互式教育学习网络服务平台,为每个人建立了一个功能强大的终身学习空间,以视频教育为主,融合了国内外最先进的SNS、KNS、WNS架构优点。空间聚合了微博管理、栏目管理、文章视频管理、人脉管理、相册管理、数字图书馆、课堂魔方、留言板、资源附件管理、资源智能编辑、视频直播课堂、视频交流教室、教研苑、仿真大厅、课堂作业、在线考试自测、读世界、受托栏目管理、开心对对碰、财务管理、资源推送汇聚、专递视频课堂、多维课件工具、即时交流工具、在线视频转换等强大的功能模块。利用空间学习,每个学生、每个学校都能轻松拥有一个功能强大的交互式网站。

一、世界大学城云空间的功能特征

世界大学城云空间的核心理念是:“大家帮大家,找到你想学习的一切。”云空间同时也是一个资源共建、共享型教育服务平台。

1.机构自主管理的专题培训考试平台

该平台可以开展规模化远程网络学习培训和网络自动考试,例如大规模网络培训及网络自助考试、自动评分统计,全国性或区域性大规模教师或学生网络培训及网络自助考试、自动评分统计等。

2.课堂魔方

课堂魔方既是老师的多媒体备课、上课系统,也是学生的多媒体课程笔记系统,师生资源收集、加工、组合简单便捷,可在一个视窗同时展示文字、图片、音频、视频、flash、pdf等。

(1)功能强大的独创课堂魔方系统使老师的上课、备课、课件制作简单方便,随心所欲,使学生的学习、笔记、作业、交流简单快捷,无处不在。

(2)多媒体课件包括文字、图片、音频、视频、flash、pdf的展示方式,使课堂生动活泼,简单方便的课堂资源收集、组合,只需一键操作。老师不但可以利用自己上传的资源,还可以任意组合世界大学城的所有资源,而课件只需组合、确定便立刻生成,非常方便,学生可以任意收藏、组合老师的课件元素,形成自己独特的学习笔记,简单方便。同时,可以在老师的课堂魔方上进行师生交流、答疑解惑、完成课堂作业。

3.三维立体在线仿真实训

世界大学城仿真大厅平台提供了三维立体在线仿真实训,在强大的云计算能力的支持下,模拟、再现各种实际操作,足不出户便能完成复杂工作、工种的操作实习实训,每个人都可以上传自主研发的仿真项目,既为本校提供在线仿真学习,也可以面向国内外开展基于仿真实训的在线远程培训。

二、利用云空间资源,创新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生对学习活动或学习对象喜好的情绪,或趋近的意识倾向。它是一种学习动力,是学习积极性中最活跃、最现实的心理成分。笔者以计算机硬件组装维护课程为例,分以下几个步骤,激发学生的兴趣,让课堂充满活力。

第一,笔者利用摄像机,把要组装的计算机硬件和安装系统软件的过程、步骤录制下来,编辑、转换成网络空间需要的FLA格式后,上传到教学空间课堂魔方栏目里。

第二,笔者将教授的计算机硬件组装维护课程,制作成多媒体PPT文件,上传到世界大学城云空间的课堂魔方栏目中。多媒体课件包括文字、图片、音频、视频、flash、pdf等,展示多媒体课件,可使课堂生动活泼,课堂资源收集、组合简单方便,学生只需登录账号即可进入操作,老师就知道哪些学生在学习,记录学习过程。

第三,在一体化教室中,学生感受到所学知识与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同时学生切实感受到学好这门课程,可以在家里自己排除电脑出现的一些故障,这样的实用型课程既为学生的实际操作做好了铺垫,又体现了专业课程的实用价值。笔者在传授计算机硬件组装维护一体化课程时,先让学生看笔者制作的视频,进入世界大学城的空间,打开课堂魔方栏目,就可以看到这门课程要学习掌握的内容。在实训一体化课堂里,笔者把全班分为12组,每组有4~5名学生,每组有一台能正常工作的电脑。学生看完教师制作的操作视频,笔者会再一次在讲台上进行演示,让学生认真观察笔者组装电脑的每一个步骤。看完演示后,学生动手拆解、安装电脑主机板卡及安装电脑程序。在安装过程中,笔者会一组一组地查看学生安装的结果,在查看的过程中,笔者发现学生的学习兴趣非常高,学生会积极主动学习,努力学好,有了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只需专业老师进行引导、排查学生动手操作出现的故障,引导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这门技能。

第四,授课后的课堂作业,是学生利用自己的账号进入世界大学城的空间,填写交流心得,告诉大家在安装电脑中出现的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相互学习,相互提高。

三、教学模式改革创新的作用

教学模式的改革创新改变了以前传统的靠三尺讲台、一支粉笔、一本书进行言传身教,改变了以前的“三环五步”教学法,实施空间立体化教学,不受时空限制,一门课程利用先进的网络技术和科学手段,学生往往在一两个月内就能掌握一学期的授课内容。

在云空间教学资源库中,笔者按照计算机硬件组装维护课程标准和培养目标建立教案、多媒体课件、案例、视频和实践指导等,并将资源库上传到空间。通过“课程导航”的索引,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任务及方法,同时提供辅导答疑系统,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个性特点、兴趣爱好、专业发展和今后职业生涯取向,随时随地通过网络访问、学习、下载教学资源、与教师空间探讨等方式进行自主学习,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正如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尽可能深入了解每个学生的精神世界——这是教师的首条金科玉律。”

有些学生在学习后,喜欢在网络空间里向老师留言提问,老师可以及时回复,不需要面对面作答,节省了时间,提高了效率,真正做到了时时课堂、处处课堂,使学生每时每刻都在进步。云空间教学改变了老师教学的手段和方法,改变了课堂的教学模式,改变了学生学习的方法,在这些改变中,突破时间及空间,最大的受益者是学生,最辛苦的是老师,特别是还没有掌握现代信息化工具的年长教师,他们在信息时代里与学生共同成长。

总之,在中职学校上理论及实训一体化课,如果不使用现代的计算机及网络技术激发学生的兴趣,仅凭一本书、一张嘴、三尺讲台、一支粉笔是没办法吸引当代中职学生的。事实证明,利用云空间进行教学创新,确实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依托网络技术,教学模式得到了创新,处处是课堂,人人是老师。

参考文献:

[1]陈鸿俊.谈世界大学城教师个人空间的六大功能[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