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免疫学检验论文

免疫学检验论文赏析八篇

时间:2023-05-05 08:57:39

免疫学检验论文

免疫学检验论文第1篇

【关键词】免疫学检验;实验教学;改革

医学检验专业是建立在科学实验基础上的临床医学专业学科,又称为实验室医学,是实验室科学技术与临床医学相结合的一门专业。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免疫检验专业在医学检验中是越来越重要。目前免疫学检验也是在各门检验专业中发展较为迅猛的学科,免疫检验技术更新换代是越来越快,因此免疫学检验实验教学也就需要不断更新教学内容适应免疫学的发展。针对这些因素,我们免疫检验实验课程每年都在做相应的改变,也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1不断加强实验室基础设施的建设,为课程提供良好的实验条件

实验室是免疫学检验教学的主要场所,实验室条件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教学的效果,因此实验室建设是最为基础的工作。我们在原有实验室条件的情况下,不断更新实验室仪器,以适应新的检验技术的需要,例如:酶标仪,流式细胞仪等等较新的设备,为实验教学提供保障。

2增加教学手段,提高实验教学的效果和质量

我们可以在教学中增加多媒体教学以及结合网络教学,利用各种软件或技术建立以临床免疫学的各章理论知识和实验技术资料为主包括图文字录像课件动画等多种媒介形式在内的多媒体教学资源专题网站,从而调动学生的兴趣,让免疫实验变得更为生动直观。

3不断改进教学内容,适应学科发展的需要

面对免疫学发展较快的情况,每一学年,我们都必须对免疫学的发展做全面的了解,不断更新课程,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增加目前临床所用的最新技术,以适应临床免疫检验技术的发展。另外,我们为了让学生更为全面了解免疫学基础知识,把实验课程设计为一个整体过程,提高学生做实验的积极性,还能让学生更好巩固了理论知识。

4针对目前学生数量较多的情况,我们也做了相应的教学改革

免疫学检验论文第2篇

关键词:医学检验;准确性;治疗;检验手段;干扰因素

医学免疫检验方式作为现代医学临床诊断的重要内容,具有积极的治疗作用和医学检验意义。目前,许多事实证明在医学免疫检验的过程里,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很难实现合理的控制和确定,因为对其干扰的因素复杂难测[1]。如何加强医学免疫检验的结果精准性,值得我们探索。本文将试着进行研究分析,通过我院的122例患者的血清样本研究检验,分析受到的干扰因素,研究解决对策,提高医学免疫检验的准确性,希望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下文具体检验方式和过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次试验的检验对象为我院2015年10月至2016年4月期间,收治的122例患者。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比检验,对照组有61例,使用常规方法;观察组有61例,使用强化免疫检验方法。其中对照组男44例,女17例;年龄范围在28至48岁之间,均龄是36.8±1.5岁。观察组男41例,女20例;年龄范围在26至52岁之间,均龄是38.8±2.4岁。这些数据内容对比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具备可比性。1.2方法对照组的61例患者使用常规方式进行医学免疫检验,观察组的61例患者使用强化医学免疫检验方式进行。试验对采用强化医学免疫检验法进行的样本中的胰岛素、胰岛素抗体数、甲状腺数值、甲胎蛋白的均数统计记录,对其结果的差异比对,探究准确性。首先,做好血清标本的管理准备,保证标本的新鲜度、无病毒感染,做好质量监督。对医学免疫检验的相关设备质量监控,设置好标本监控的时间节点。其次,准备好消毒的止血带,使用时严格按照规定进行。采血时摆好正确的姿势,然后进行采血。备好恒温箱、水箱等相关仪器工具,使用前检测到位,确保质量合格,性能完整[2],反复调试仪器的指数精度,保证零失误和零偏差。最后,临床免疫检验的时候,按照相关标准,对样本的胰岛素、胰岛素抗体数、甲状腺数值、甲胎蛋白进行试剂检验,进一步将结果统计分析,记录下来计算出均值,两种方法的结果进行对比研究。

2结果

2.1两组临床医学免疫检验对结果准确性的比较本次医学检验结果显示,强化医学免疫检验方法的准确性高于常规方法的结果。试验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详情见表1.2.2两组样本的平均差异指数检验对比本次医学检验对两种样本进行比对研究,内容包括胰岛素、胰岛素抗体数、甲状腺功能检测、甲胎蛋白的均数,四类数值分别是46.6±3.8、39.9±5.9、39.4±1.8、28.8±3.7,各数值都低于对照组(P<0.05),对比差异产生统计学意义。具体分析如下表2

3讨论

强化医学免疫检验的方式对临床诊断具有可靠的结果准确性和数据客观性,对医学检验实践的效果起到了关键的作用。本次医学检验通过对比分析,认为此次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检验的结果表明强化医学免疫检验的方法强于常规检验方法,效果更加科学合理,值得推广使用。综上所述,强化医学免疫检验管理方法对于检验结果给的真实准确率有所提高。医学免疫检验专业属于新兴医学检验门类,从开始的不为人知到现在备受关注,可见其重要性和临床价值,虽然它具有明显的优势和积极的价值,但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我们相信随着这种检验方法的不断完善,日后会为医学检验提供更大的帮助,毕竟从实践意义讲,具备了这种可能性。

参考文献:

[1]马洪滨,王晗,刘立明,等.质量控制在临床免疫检验中的作用[J].医疗卫生装备,2012,33(4):114-115.

[2]赵海建,张传宝,汪静,等.全国肿瘤标志物不同检测系统质量水平分析[J].检验医学,2014,12(5):545-548,552.

免疫学检验论文第3篇

【关键词】研究;应用;免疫学检验;进展

伴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医学的进步,免疫学检验技术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从单一的免疫诊断技术发展为微量化、多基因和单细胞技术。而一些继发性和原发性免疫缺陷及恶性肿瘤的临床诊断,往往要求更加精确的免疫学检验技术,还能对临床治疗的有效性进行定量评价。

1免疫学检验技术的研究进展

1.1荧光素标记抗体技术

1.1.1流式细胞免疫荧光分析技术这是一种新型的血清试验方法,它是在免疫荧光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对抗体利用荧光进行染色,并在此基础上对所需信息进行获取,进而研制而成的流式细胞仪。其特征是拥有电子计算机技术和激光技术,主要是用于分析DNA含量,可在同一试管中,对多种靶物质的潜在特征进行检测。目前这种技术尽管还没有应用于临床上,但却受到许多临床检验学者的关注。

1.1.2间接免疫荧光技术主要是检测呼吸道病原体抗体、抗平滑肌抗体和抗病原体,可使自动化程度和标准化检测提高,并使手工操作的误差降低。这是一种相对成熟的技术,可用于商品的开发。

1.2酶标记免疫检验技术

1.2.1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技术在检测酶联免疫技术上,从理论上分析,相应的抗体或者是某一抗原纯品都可以进行应用,所以在该技术的检测上,抗体系统或者是可融性抗体都可以采纳。这种技术是以免疫过氧化物为基础,有较强的特异性、较高的敏感性,便于观察、操作简单,已经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利于进行大规模的检查。

1.2.2酶联免疫斑点技术这是一种分析技术,应用于对B细胞分泌免疫球蛋白的测定,是进一步衍伸和发展了定量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技术。微孔内进入待检测样本后进行培养,在特异性抗原的作用下,对B细胞或者是记忆型T细胞进行活化,产生了IG或者是CK,清洗细胞之后,将第二抗体加入,IG或CK与抗体结合之后,在将酶生物素加入,发生反应,而形成大小不一的圆形着色斑点。此技术即可用于各类CK的T细胞的分泌,还可用于抗体B细胞的分泌,这种技术也是检测T细胞功能的标准技术,其检测灵敏度相当高。

1.3新型标记免疫检验技术

1.3.1核酸标记免疫检验技术其原理是转录翻译或者是扩增核酸。在极短的时间内,通过聚合酶链反应,按照几何数在扩增,最终达到数百万倍,这就是扩增。而转录翻译是通过抗体DNA发生抗原反应后,测定转录翻译成的酶。灵敏性强是这两种检测方法的共同特征,目前,此种方法仍旧用于研究阶段。

1.3.2量子点标记免疫检验技术在传统的标记免疫分析技术中,有较低的酶免疫分析灵敏度,同时有很大的污染存在于放射免疫分析中,而荧光免疫分析和发光免疫分析都有着较短的发光时间,很容易发生淬灭。而在20世纪70年代,科学家们就开始广泛关注良好的光电性能,并开始初步应用标记免疫分析,其效果也非常令人满意。量子由于有很小的尺寸,在受到刺激时,会发生荧光,所以它实际上是起到了探针的作用。在早期诊断疾病、细胞成像、测定生物多组分和免疫示踪定位时,其应用价值非常广泛。

2其他免疫检验技术

2.1微阵列免疫芯片技术这是一种小分子抗原分析平台,具有高效的特征,是近年来刚刚出现的,它可以对复杂样品中含量极低的目标物质进行快速的定量检测。同时,还可对生物样品中全部蛋白质含量的变化情况进行检测。其优点是能够进行高通量的平行检验与分析,可使样本或药品的用量降低。

2.2液态芯片技术是新一代生物芯片技术,在20世纪70年代美国Luminex公司研制,其检测平台是流式细胞技术,其载体是带编码的微球体,可用于大规模的测定蛋白质和核酸。还可用于检测多种指标,包括传染病、神经―内分泌等,可用于测试任何使用微量分析的系统。

3免疫学检验技术的发展趋势

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医学的进步,要求能够准确分析从特定部位取得的微量样本。随着微纳电子学及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在科研上免疫学检验技术也有了质的飞跃,在此趋势下,将不断应用各种更为敏感的新的分析方法,使免疫学检验技术朝着更新、更高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张静波,吴玉章.MHC/肽四聚体复合物技术及其在T细胞研究中的应用[J].中国免疫学杂志,2004,20(9):654-657.

[2]虞伟,武建国.ELIspot技术及其在生物医学研究中的应用[J].临床检验杂志,2006,24(6):476-477,479.

[3]虞伟,孙永康,顾宁,等.蛋白质与抗体微阵列及其在生物医学研究中的应用[J].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2002,29(3):491-494.

免疫学检验论文第4篇

[关键词] 酶联免疫法; 发光免疫法; 乙肝病毒标志物

[中图分类号] R512.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0)09-65-02

现在实验室免疫学分析用的最广的方法是酶联免疫法和发光免疫法。这两种方法哪种的灵敏度高、它们又有什么样的不足之处,现就这两种方法对乙肝病毒表面标志物的检测作比较,结论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收集182例临床确诊乙肝的病人静脉血样离心,分离出的血清用未加抗凝剂的密闭试管中保存,放置于-20℃环境中备用。酶免法表面抗原质控品由北京市临检中心提供,浓度为2ng/mL。

1.2 试剂和仪器

酶联免疫法试剂采用上海科华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生产的乙肝两对半诊断试剂盒(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试剂为同批号试剂,批号:20081106,校期:20091105。仪器有洗板机(BIORAD MODEL 1575),酶标比色仪(Rayto RT-6000)。化学发光法采用北京源德生物医学工程公司JETLIA-962化学发光免疫测定系统及配套使用的专用试剂盒,试剂批号:200902012290318A,校期:20090917。

1.3 方法

酶联免疫法的操作严格按照使用说明书进行,以表面抗原定值血清作为质控,设空白一空,阴阳对照各两孔。主要步骤是加样,加酶,孵育,洗板,加显色剂,显色,比色。其中核心抗体检测时用生理盐水作1∶30稀释。发光免疫测定与酶免法基本相同,但注意事项较多。变异系数(CV)用2ng/mL表面抗原质控品随样本做10个检测孔,以测得值(酶免为OD值,发光免疫为相对发光强度)计算批内差异,统计两个批次测定的结果计算批间差异。

1.4 结果判断

酶免法:表面抗原、表面抗体和e抗原以阴性对照平均OD与2.1相乘的结果作为临界值,即COV值,大于COV结果为阳性;e抗体与核心抗体以阴性对照平均OD值与0.5相乘的结果作为COV值,小于COV结果为阳性[1]。发光免疫法:表面抗原、表面抗体和e抗原血清样本的荧光强度与阴性对照荧光强度的平均值的比值≥2.1为阳性,0.3为阴性;核心抗体血清样本的荧光强度与阴性对照荧光强度的平均值的比值≤0.1为阳性,>0.1为阴性。以上数值为我室建立的Cut off值。

2 结果

2.1 两种方法检测乙肝表面抗原的灵敏度

见表1,两种方法均能检测到浓度为0.1ng/mL的表面抗原。但对核心抗体的检测发光免疫法的灵敏度要明显高于酶免法。

2.2 两种方法的变异系数

见表2。其中酶免法的批内、批间差异均比发光免疫法要大。

2.3 对182例标本乙肝五项检测的结果一致性

见表3。其中HBsAg、HBsAb、HBeAg、HbeAb的符合率在96%以上,而HbcAb的符合率仅为89%。

3 讨论

就灵敏度来说两种方法差别不大,对乙肝五项检测来说,除了核心抗体的差别较大外,前四项差别较小。但要注意空白对照与阴性对照吸光度过高时的问题。

由于试剂的原因,方法学的差异以及其他影响因素均会导致非特异性反应的发生。相对来说,对发光免疫法的影响较小。从两种试验结果的批内、批间的符合率来看,差异越小,结果的重复性越好。所以说酶免法不适合作定量检测。

发光免疫法可以通过不同浓度标准品来建立标准曲线,从而得到定量结果。酶免法时,cut-off值2~4倍以内的阳性结果均以弱阳性来报告。

酶免法的优点是操作简单方便,适合大量标本,成本低;但因灵敏度过高,反应孔间隔距离近,易相互污染,所以说对部分阳性标本应予复查,以减少错报。发光免疫法的优点是操作简便,结果稳定可靠,重复性好,可定量处理样本;但成本相对较高[2]。

从以上两种试验方法的比较可以看出,它们各有优缺点。从免疫学检验今后的发展来看,虽然酶免法一直处于主导地位,但将来是否有操作更方便,、试剂更廉价地方法取代它,这也需要我们检验界的共同努力,以使方法不断更新,更好地用于临床检验中去。

[参考文献]

[1] 陈慧英,张锦锋,岑小鹏,等. ELISA检测乙型肝炎HBsAg室内质控血清的试剂与使用[J]. 上海医学检验杂志,2000,15(4):203-205.

免疫学检验论文第5篇

【关键词】免疫检验;影响分析;对策

免疫检验是临床疾病检查的一种常见方法,其检验结果可以直接作为疾病诊断的依据,因此免疫检验的结果准确性非常重要。从现阶段的临床检验上看,免疫检验具有一定的复杂性,检验流程比较繁琐,使得检验结果容易出现误差,继而影响到医生对于疾病的诊断,因此保证免疫检验的准确性,提升免疫检验的质量至关重要[1]。本文对免疫检验的样本进行抽样调查,分析影响其结果的因素,并提出了应对对策,现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抽取我院检验科在2014年8月~2015年2月进行免疫检验的样本150份作为本次研究的资料,全部样本资料完整,可以作为研究数据。研究仅分析影响样本结果的因素,对于样本中患者的疾病等资料不进行分析和统计。

1.2研究方法

对检验流程的每一个细节进行调查,分析检验人员检测样本的行为,观察其检验行为的规范性,主要从以下方面进行观察:检验仪器是否校正、清洁程度,检验科室的环境(湿度和温度),送检的时间,检验人员的检验素养等;统计患者采集样本的时间和送检的时间,并且进行详细的记录。

1.3检验因素分析

从检验操作规范性、样本采集的时间、样本处理情况和送检时间方面来统计影响检验结果的因素[2]。

1.4统计学方法

研究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21.0进行分析和处理,并且计算相关的百分比,样本例数等计数资料用(n,%)表示。

2结果

从数据的统计上看,本次研究的150例样本中,共有47例检验样本受到了影响使得检验结果出现偏差,从原因上看,主要由于检验操作不合格、采集时间不准确、样本处理不规范和送检时间不正确这四点主要的因素,具体的数据见表一。

3讨论

免疫检验是医生进行临床诊断的重要依据,免疫结果的误差可能直接导致医生的误诊,因此提升免疫检验结果的准确性非常重要,根据现阶段免疫检验中存在影响结果准确性的因素,制定减少误差的措施,从而提升免疫检验的质量[3]。

从本次研究上看,在150分的样本检验中有47例由于一些因素出现了结果误差,占据了总样本数的31.3%,说明免疫检验出现误差的情况非常普遍。从原因归类上看,主要有四点原因,分别是检验操作不合格,比例为12%;采集时间不准确,占据了8%;样本处理不规范为6%,最后为送检时间不准确,为5.3%。免疫检验操作不规范是影响检验结果的首要因素,在检验的过程中,检验人员没有严格地按照检验方式进行,比如在细菌检验中混入了其他细菌影响了检验结果,或是检验仪器问题等,使得检验结果出现误差;其次是采集时间不正确,有些疾病的血液采集需要清晨空腹进行,如果不是清晨采集就会导致血液中带有其他影响检验结果的物质,从而影响检验结果;其三是样本处理不规范,有些样本需要进行冷冻保存,有些样本需要在既定的温度下保存,温度的差别会影响检验物质的活性,从而导致检验结果的偏离;最后是送检时间不正确,样本采集后需要在一定的时间内送入检验室进行检验,才能保证检验的结果。

从影响检验结果的因素上看,医院要加强免疫检验管理,从而提升检验的质量。首先要加强免疫检验操作流程的规范性,规定检验人员必须按照检验标准进行操作,熟悉各个检验仪器的使用方法,对于不同疾病的检验掌握其检验原理,医院要加强对检验人员的技能培训,从而有效的避免检验结果出现误差[4]。当检验报告出来后要仔细的校验,将检验结果发给医生后进行存档保存,检验人员可以适当参与医生的诊断过程,加强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当检验人员发现检验结果出现偏差后需要立即通知医生,比如检验的结果不符合基本的医学现象等,停止检验,分析样本检验情况,寻找出现偏离的原因,排除原因后进行再次检验;按照要求选择最佳的采集时间和采集方法,注意样本的送检时间,定期的维修检验的仪器设备,及时消毒,检查检验试纸的质量,避免出现试纸过期的情况。

在临床的研究中,魏琴芳[5]在《临床免疫检验影响因素及对策》中观察了影响免疫检验结果的因素,发现影响免疫结果的因素主要有检验流程不规范、样本处理不规范、送检时间不准确等,提出了加强免疫检验管理,规范检验人员的检验行为,选择正确检验时间等对策,与本文研究结果相同,表示本次研究结果具有临床意义和科学价值。

结语:

影响免疫检验结果的因素主要有检验流程不正确、样本处理不规范等,需要严格的控制免疫检验的过程,规范检验人员的操作行为,选择最佳的检验方式,从而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

【参考文献】

[1]庄浩林.临床免疫检验影响因素及对策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4,14(12):3289-3290.

[2]李双玉.临床免疫检验影响因素及对策分析[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5,11(05):50-51.

[3]欧阳平.临床免疫检验质量的影响因素及对策[J].数理医药学杂志,2015,13(05):700-701.

免疫学检验论文第6篇

关键词:儿童;乙肝;两对半检验;结果分析

乙型肝炎(简称乙肝)是临床常见传染性疾病之一,主要是由于感染乙肝病毒(Hepatitis B,HBV)引起。HBV在侵入人体后,机体免疫机制被激活,导致肝功能损害,如不及时治疗可能发展成为肝癌或者肝硬化等[1]。近年来,随着乙肝疫苗的应用,其免疫原作用、保护效果以及安全性均获得了普遍认可,但仍存在诸多的问题,主要表现为疫苗保护性抗体逐年降低。乙肝两对半检验是临床早期筛查乙肝的主要血清学指标,包括抗HBs、抗HBe、抗HBc、HBsAg及HBeAg五项[2]。本文对2013年3月~2015年3月期间1~14岁儿童乙肝两对半的临床检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讨论,旨在为临床早期筛查和防治儿童乙肝提供参考,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2013年3月~2015年3月,我院接受乙肝疫苗接种儿童共计173名,排除正在接受免疫治疗者,排除近1 w内存在免疫功能受损史、感染疾病史者,排除过敏史或过敏体质儿童,已经确诊为HBsAg阳性患儿。其中,男83例,女90例,年龄1~12岁,平均(6.65±2.03)岁,其中,36例(20.81%)1~3岁,42例(24.28%)4~6岁,95例(54.91%)7~12岁。

1.2调查方法 运用血清流行病学法调查分析2015年3月~2016年3月所有儿童乙肝疫苗接种情况以及乙肝两对半检测结果。免疫接种后随访3年,统计免疫接种后间隔1年、2年及3年时的免疫应答情况。

1.3检测方法 所有受试儿童在检查前晚开始空腹12 h以上,于次日清晨采集空腹肘静脉血3~5 mL,在24 h内常规分离血清,标本保存于-20℃冰箱中待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进行乙肝两对半检测,试剂盒均由雅培公司生产,均在使用有效期内。操作严格按照试剂说明书及实验室操作规程执行。所有标本均在60~90 min内完成检测,操作均由同一名检测人员进行操作。检测指标包括抗HBs、抗HBe、抗HBc、HBsAg及HBeAg五项。

1.4免疫应答判定标准 HBsAb

1.5统计学分析 研究数据运用统计学软件SPSS18.0进行分析,以率(%)表示计数资料,经χ2检验,P

2结果

2.1乙肝疫苗接种情况 173例儿童均按照“0、1、6”方案进行了乙肝疫苗接种,其中,新生儿接种疫苗为3支5 μg,其余儿童均接种10 μg。

2.2血清标志物分布情况 173例儿童中,11例(6.36%)HBsAg阳性,3例(1.73%)HBeAg阳性,153例(88.44%)抗HBs阳性,4例(2.31%)HBeAb阳性,3例(1.73%)HBcAb阳性。比较不同年龄段患儿的感染情况,HBsAg阳性呈现随着年龄增长而逐渐升高趋势,而抗HBS阳性呈现降低趋势(P

2.3全程接种后免疫应答情况 全程接种后3年,无应答率及低应答率随着年限延长呈现显著上升趋势(P

3讨论

流行病学研究调查显示,多年来我国乙肝报告患病率始终高居全球前1、2位,成为世界乙肝大国。目前,乙肝已成为我国最为突出的一项公共卫生问题[3]。 HBV能够通过血液或体液、母婴传播等途径而发生感染,我国HBsAg阳性的HBV携带者中,以母婴传播为主,约占30%以上[4]。1991年,我国卫生部颁布了《全国乙肝疫苗免疫接种实施方案》,并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对新生儿以及学龄前儿童开展乙肝疫苗免疫接种工作,且随着乙肝疫苗儿童免疫计划的推行,免费接种乙肝疫苗工作获得卓著成效,儿童HBsAg携带率获得显著性降低。但诸多研究资料发现,随着免疫接种间隔时间的延长,接种疫苗后免疫人群保护性抗体呈现显著降低趋势[5]。因此,对于儿童接种疫苗后随访评价其免疫情况、有无乙肝抗体以及感染情况具有重要意义。

乙肝两对半检查是评价和了解乙肝病情及病因的重要依据之一,主要检测指标为抗HBs、抗HBe、抗HBc、HBsAg及HBeAg五项。其中,HBsAg阳性表示体内存在HBV感染;抗HBs阳性表示体内存在保护性抗体,能够抵御HBV入侵;HBeAg阳性表示体内存在HBV复制,具有传染;抗HBe阳性表示HBV复制受到抑制,抗HBc阳性则表示具有HBV感染史。文献研究显示,有超过1/4的健康人群可检出抗HBc阳性[6]。HBV感染自身并不能够引起疾病,而是由于HBV感染后导致自身免疫性反应而发病。HBV感染后可引起肝脏细胞病变,同时可导致机体免疫系统被激活,从而对肝细胞产生免疫清除或者过度清除作用[7]。因此,乙肝两对半检查对于乙肝的早期筛查、诊断与治疗具有重要意义。在接种乙肝疫苗后,体内生成HBsAb对于预防HBV感染具有显著效果。本研究调查的173例3剂次全程免疫儿童中,随着接种间隔时间的延长,无应答及低应答率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1年内无应答率仅占9.25%,而间隔3年时无应答率迅速升高至39.13%,且高应答率仅为3.09%,与文献报道[8]结果相似。由此可见,对于儿童接种乙肝疫苗后的免疫长期记忆值得考证,定期进行乙肝啥园爰觳橛绕涫HBsAb检查对于巩固乙肝疫苗接种效果以及保护易感儿童具有重要意义。对于无应答或者低应答儿童,应积极予以再次免疫接种,以最大限度地预防HBV感染。本组儿童在免疫接种后,抗HBs阳性率达88.44%,基本处于较高水平,HBsAg阳性率仅为6.36%,低于其他文献报道[9]。值得注意的是,本组儿童的抗HBs阳性率随着年龄增长呈现显著降低趋势,而HBsAg阳性率呈现显著升高趋势。提示随着年龄段增长,儿童免疫接种后疫苗保护性抗体随着年龄增长呈现降低趋势。由此可见,对于儿童适时乙肝两对半对于尽早发现阳性儿童和尽早采取干预处理,对于预防HBV感染或者病情流行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乙肝尚缺乏根治性疗法,接种乙肝疫苗能够有效预防HBV感染,但受诸多因素的影响,1~12岁儿童乙肝疫苗接种后免疫维持随着间隔年限的增加呈现逐年降低趋势,疫苗保护性抗体随着年龄增长呈现降低趋势。为巩固乙肝疫苗接种效果以及保护易感儿童,在有效落实儿童乙肝疫苗预防接种工作的同时,定期开展乙肝两对半检查对于维持和强化乙肝疫苗接种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丰芳.对儿童疫苗接种后检测两对半的结果讨论[J].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4,(1):569-570.

[2]王丙国.我院214例乙肝两对半检测结果分析[J].医学信息,2014,(13):168-169.

[3]于小雯,吴向军.探讨儿童乙肝前S1抗原与乙肝两对半相关性的意义[J].黑龙江医药,2015,28(6):1232-1233.

[4]Burke E,Gustafson S,Kendall G.Ramped Half-n-Half initialisation bias in GP[M].Genetic and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GECCO 2003. Springer Berlin Heidelberg,2003:1800-1801.

[5]林社润.3~6岁儿童乙型肝炎免疫效果分析[J].吉林t学,2013,34(18):3610-3611.

[6]王艳,马韬,杨雪,等.3982例幼儿园儿童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状况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1,8(7):839-840.

[7]孙丽芳,马东礼,杨方华等.深圳市15岁以下儿童HBV感染及抗体水平调查[J].职业与健康,2013,29(6):726-728.

免疫学检验论文第7篇

【摘要】目的:对临床免疫检验的质量控制效果进行探讨。方法:比较自2006年我院实施的临床免疫检验质量控制前后的5年免疫检验结果质量的差异,以平均变异指数来表示,并观察免疫检验质量控制的效果。结果:质控后的检验项目平均变异指数明显比质控前低,其差异具有统计学的意义(p

【关键词】临床;免疫检验质量控制;质控效果

目前临床上,很多的免疫检验项目均是使用ELISA法来检查测定的,但因难以把这个半自动和手工法的检验方法标准化1,故难以保证此免疫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今年来,我院对免疫检验室实施了室内质量监控,大大保证了检验的质量,控制了检验的误差,并大大减少了临床的检验结果误差,大大避免了临床上不必要出现的误诊及漏诊,为临床的诊治提供了很好准确的诊断依据,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2年1月至2007年1月期间内进行免疫检验的11317份血样,及2007年1月至2012年1月期间内进行免疫检验的12455份血样,其中血样检验的项目包括有:检测甲状腺功能3453例、检测血清胰岛素(INS)2425例、测定血清C肽(C-P) 2462例、测定胰岛素抗体(Iab)2516例、测定甲胎蛋白(AFP)2636例、测定癌胚抗原(CEA)2251例、Ca125测定2134例、Ca199测定3442例、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p-HCG)2453例;其中前后两组的检验项目均无统计学上的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检验方法及仪器

采用ELISA法进行检验,检验仪器均采用全自动的免疫分析仪,及免疫试剂全部为国产的试剂。

1.3 质控的方法

全程对标本进行质量监控,如采集标本,使用仪器设备及严格控制影响检验的因素等方面2。其中质控血清标准样本为市卫生局提供的,对此血清样本进行检测,将检验后的样本结果与提供的质控血清检验结果对比,以便对进行质量控制前后的免疫检验的结果进行对比,并以平均变异指数(VIS)进行表示,对免检检验质量控制的结果进行详细观察与分析。

1.4 统计学数据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对实施质控前后5年内的9项检验项目中的每一项平均变异指数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来表示 。两组间均数使用 t检验比较,以P

2 结 果

经临床免疫检验的质量控制后,质控后9项的检验项目平均变异指数明显比质控前的9项的检验项目平均变异指数低,前后对比其差异具有统计学上的差异(p>0.05)。说明了经临床免疫检验的质量控制后的检验质量明显有所改善。

3 讨 论

而现在,临床免疫检查室对其检查实施质量控制,在实验室管理中已经逐渐的成为了即为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若要使检验结果的质量得以保证,那么就必须执行这一操作与步骤。但是在以往的临床操作中,采集标准所需要的时间,止血带所使用的时间以及不同类型抗凝剂的使用情况均会对实验室的检验结果造成影响3。在临床检验中抗凝剂常采取肝素钠的负压储血管,但ECLIA在检测癌胚抗原CEA时,其检测结果会因枸橼酸钠和肝素钠的影响因素而将其量大概降低了10%。特别是对于激素类的样本,因体内激素分泌峰值的会发生变化4,故其不同的采集时间会严重地影响到激素的检验结果;还有如在测定利用治疗药物后对血清标本的影响时,其收集的时间及改变其方面的因素对测定结果的影响,一定要认真仔细观察,并要分析总结出其影响规律。另一方面,在进行检验时,检验器设备的性能好怀,也和检验的结果有着较大的关系,所以在临床检验中,一定要对长期运行的全自动免分析仪等精密的仪器进行定期检查校正。除此之外,在检验体内的补体及类风湿性因子时,因其血样标本中含有高浓度非特异的免疫球蛋白,会干扰补体及类风湿性因子,而对其免疫检验的结果造成影响,故在检验的过程中应稀释标本后再进行检测;而标本的溶血及储存时间、标本出现凝固不全等因素一样也会干扰到免疫检验的结果,故在临床检验工作中,对其尽量注意避免。

本文研究表明,经临床免疫检验的质量控制后,质控后的检验项目平均变异指数明显比质控前低,说明了经临床免疫检验的质量控制后的检验质量明显有所改善,且明显提高了免疲检验的结果准确性及可靠性。

参考文献

[1] 贺天辉.免疫学检验技术的研究进展[J].中国现代医生,2011,49(6):14-15. 

[2] 胡小行,李国明,刘军等.临床微生物学检验实验课教学方法的探讨[J].中国当代医药,2010,17(29):115-116. 

免疫学检验论文第8篇

方法:314例肝病送检样本中76例确诊为自身免疫性肝病,将其分为3组:①自身免疫性肝炎(AIH)44例;②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20例;③重叠综合征12例。用免疫印迹法检测抗核抗体(ANA)、抗线粒体抗体(AMA)、抗平滑肌抗体(SMA)、抗肝肾微粒抗体(LKM)、抗可溶性肝抗原(SLA)等,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定量测定抗线粒体M2亚型。

结果:314例中诊断为AIH、PBC和重叠综合征分别为送检标本的5.11%、4.04%和1.75%,总计10.9%。AIH患者ANA阳性率为78.9%,AMA及M2亚型阳性率为18.4%,SMA阳性率为7.89%;PBC患者ANA阳性率为73.3%;AMA和M2阳性率为26.7%;重叠综合征患者ANA及AMA阳性率为100%。

结论:自身免疫性肝病抗体谱检测有助于自身免疫性肝病诊断,非病毒性肝炎诊断时应考虑自身免疫性肝病。

关键词:自身免疫性肝炎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重叠综合征 自身抗体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3.08.200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8-0184-01

自身免疫性肝病在临床上常表现为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自身免疫性肝炎和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1]。普通肝炎或肝硬化在治疗的过程中需要增强患者免疫,进行抗病毒治疗,这与自身免疫性肝病的治疗方法大相径庭[2]。然而临床上经常会出现由于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的肝炎病毒指标检测为阴性,肝功能生化指标出现持续性异常而被误诊为普通肝炎[4],这样的后果就是给患者增加了不必要的痛苦,使得自身免疫性肝病进一步恶化。本研究旨在通过检测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的自身抗体,对数据进行分析,探讨自身抗体对于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的意义,从而为临床上诊断自身免疫性肝病提供有效地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随机选取我院2010年―2012年收治的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314例。314例肝病送检样本中76例确诊为自身免疫性肝病,其中包括男性患者42例,女性患者34例,年龄分布为11―75岁,将其分为3组:①自身免疫性肝炎(AIH)44例;②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20例;③重叠综合征12例。

1.2 实验方法。用免疫印迹法检测抗核抗体(ANA)、抗线粒体抗体(AMA)、抗平滑肌抗体(SMA)、抗肝肾微粒抗体(LKM)、抗可溶性肝抗原(SLA)等:利用欧盟成品试剂盒,按照试剂说明书步骤操作,判定方法为对齐印迹膜和标准带的起始线,寻找阳性显色区带在标准带上的位置,即可判断是何种抗体;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定量测定抗线粒体M2亚型。

2 结果

2.1 送检样本中的各类肝炎所占比例。314例中诊断为AIH、PBC和重叠综合征分别为送检标本的5.11%、4.04%和1.75%,总计10.9%。其中自免肝的ANA滴度主要以1∶320为主,非自免肝的滴度主要以1∶100为主。

2.2 各型自身免疫性肝病和非自免肝中ANA抗体的阳性率。AIH患者ANA阳性率为78.9%,AMA及M2亚型阳性率为18.4%,SMA阳性率为7.89%;PBC患者ANA阳性率为73.3%;AMA和M2阳性率为26.7%;重叠综合征患者ANA及AMA阳性率为100%。

2.3 自身抗体谱检测结果比较(见表1)。

3 讨论

3.1 自身免疫性肝病在资阳片区人群分布规律。本次研究的数据结果显示,在资阳片区,自身免疫性肝病在肝病患者中约占11%左右,其中包括AIH、PBC和重叠综合征分别为5.11%、4.04%和1.75%。本次研究发现,在资阳片区人群中,女性为AIH的高发人群,约占整体的95%,常见于40岁以上的女性;PBC的主要高发人群为50岁以上的患者,其中约85%为女性;重叠综合症中,患者的年龄分布主要在50岁以上,女性患者约占整体的84.8%。

3.2 根据国际报道,一般来说AIH患者中SMA的阳性率在70%~80%左右,但是表1的数据表示,本次试验AIH患者的SMA阳性率仅为7.89%,远低于国际水平。究其原因,主要是目前国际上采用的AIH诊断系统主要采用通用积分的方法[3],能够有效地提高AIH的诊出率,但是该系统在国内尚未得到普及,因此造成本次实验部分结果异常的原因可能是有部分AIH患者误诊。

3.3 ANA的阳性率在各类型肝炎中都很高,差异性不大,但是自免肝的ANA滴度主要以1:320为主,非自免肝的滴度主要以1∶100为主,因此通过ANA的滴度可以有效地区别自免肝与非自免肝。

由于临床上无法通过临床特征将自免肝与非自免肝有效的进行诊断区别,误诊时有发生。本次研究表明,自身免疫性肝病抗体谱检测有助于自身免疫性肝病诊断,非病毒性肝炎诊断时应考虑自身免疫性肝病。

参考文献

[1] 张利方,郑山根,钟情,等.肝抗原自身抗体在自身免疫性肝病诊断中的意义[J].免疫学杂志,2004,20(4):301-303

[2] 李永哲.自身抗体检测技术临床推广应用和质量保证工作中应重视的问题.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6,29(9):769-7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