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初中地理教学论文

初中地理教学论文赏析八篇

时间:2023-04-23 15:24:56

初中地理教学论文

初中地理教学论文第1篇

    一、把地理形象思维作为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切入点

    地理教学中的地理形象思维是通过典型的地理现象,反映和把握地理事物本质的思维活动。地理形象思维不仅是思维过程中的一个闪念、一颗火花,而且是可以经常地存在于教与学的过程中。在教学中,进行地理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与训练,对于全面开发学生大脑(特别是右脑)、全面培养学生学习地理、认识地理并在实践中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在地理教学中,教师提供给学生的地理形象内容从形式上看可以分为三类:一是通过实物、模型、幻灯照片、声像资料等表现具体可观的地理形象;二是通过教师生动丰富的语言,描绘出具体的地理情境;三是通过简洁的线条符号和地理示意图形附加少量的说明文字表达一定的地理知识内容的形象化图示。它们都为教学中构成地理形象思维的丰富材料。

    二、利用感性材料,强化语言表达,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感性认识是思维的起点,思维就是对形象、直观的感性材料进行加工整理,上升到对事物的本质及规律的理性思考。初中生的时空抽象能力有限,教师必须从初中学生实际出发,教学中充分运用形象思维的丰富材料,把一些地理事物或现象通过直观的形式予以展示,教师进行必要的点拨、讲解,引发学生思考、探究,必要时进行适当的暗示或提醒,同时要求学生对这些感性材料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达,强化表达能力。例如:在“黄河水系”的教学中,幻灯片上黄河下游的流域面积明显地比中、上游缩小,这种一反常态的现象可以作为让学生从直观的视觉中进一步训练其抽象思维能力的一种素材。我们都知道黄河因中游流经黄土高原,大量的泥沙在下游地平水缓的华北平原沉积,使河床抬高而成为“地上河”,高出地面的河床再也不可能接纳支流入黄河干道(水往低处流的道理人尽皆知,但这一点仅从流域的平面图中是不可能直接观察到的,学生必须通过抽象思维才能得出的结论)。而在讲解黄河中游特点时,教师事实上已把原因告知了学生,因而,这一要求对初中生而言并不太难。

    三、联系生活实际,活跃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在水产业和野生动物及自然保护区等章节的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死记硬背去掌握水产品的种类及分布、自然保护区的分布及所保护的珍稀动物,出现张冠李戴、移花接木的现象在所难免,甚至比比皆是,但教学中如能与学生日常生活实际结合,则效果就大不相同。例如:利用温州地处东海之滨的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的优越性,让学生凭自己的生活经历讲出所吃过、见过或了解的鱼类,再把这些鱼类按生活在淡水或海洋进行分类,这就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又如,把野生动物的分布情况与国内的旅游景点有机地结合起来,许多学生原本对珍稀野生动物本身并不感兴趣,但因为平时的一次旅游留下深刻的印象而念念不忘,利用这种潜意识去识记野生动物或自然保护区就成了他对以往旅游的美好回忆。效果自然也不同凡响。人类学、心理学、生理学、逻辑学的新发现证实:人类具有巨大的潜能。人类储存在脑内的潜能惊人,平常只运用到潜能资源的10%。美国着名心理学家乔瑟夫·摩苏博士说:“人的潜意识好比一座‘冰山’,浮出水面一小部分是意识,而潜意识隐藏在水下大部分。……人只要适当地加以运用,记忆就变得十分轻松。”

    实践证明,教学中注重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越贴近,其学习的兴趣和识记的效果就越好,期间的思维活动也越活跃。

    四、结合地理学科特点,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诚然,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为引发学习热情,可以从邮票、旅游、动物世界等多种角度进行切入,以充分激发、活跃学生的思维和参与整个教学过程,使之成为学习的主体,但一切形式总是为内容服务的。地理教学本身旨在通过这些载体,让学生学会思考,结合地理学科特点,将看似繁杂、互不相关的地理事物与现象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揭示出来,这需要学生具有一定逻辑思维能力。例如:长江大堤上的“万寿塔”塔基为何要“建”在九米多深的地下?你知道原因何在?从中可以揭示哪些相关的地理知识?

    粗粗一看,万寿塔与地理知识能有什么关系,至多因为塔身太重而江堤地质不硬陷入地下的吧!如果没有仔细思考,这一结论很迎合常人心理,但事实上,众所周知,塔基原本是在高出河面数米的江堤上,因年代久远,长江受泥沙淤积,河床抬高并超过塔基,为了保护塔身免受江水浸蚀而在四周筑土叠砖,年复一年,四周越来越高,塔基便“越陷越深了”。那么这个原因本身又是怎样形成的?这就可以联系到长江上、中、下游的水文特点植被情况:长江上游多穿行高山深峡之中,水流湍急,落差大,植被情况相对较好,即便有泥沙入河,也因流速快而不能沉积。中下游河道流经平原地区,地势低平,使流速减缓,必然使泥沙沉积,抬高河床。通过“万寿塔”塔基低于地面这一普通现象,引发学生进行地理方面的逻辑思考,从而达到深化教学的目的。

    五、精心设计问题,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在教学中,为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教师可以特意对一些问题进行设计,以定向培养和训练学生创造性思维中的某一方面的能力。

    1、通过引导学生转变看问题的角度,培养创造性思维的灵活性

    中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往往会犯单向性思维的错误,这种情况下,教师引导他们转换思考问题的角度是至关重要的,往往有“蓦然回首”之功效。如:有学生问:“老师,你曾说过南海诸岛中,岛屿都很小,而且尽是珊瑚礁”,“这样的岛还值得保卫吗”?问题提得很幼稚,但很实际。因此教师仅从岛屿本身去解释是很难有说服力的。但如果转换一个角度来思考,学生就很容易接受了。根据“海洋法公约”岛屿拥有与大陆一样的权利。可以围绕岛屿划定其领海、毗连区、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等等各类管辖海域。据海洋学家测算,一个面积为2平方千米的小岛,从围绕该岛的领海基线起划定宽度为12海里的领海,则该小岛即可拥有面积为400平方千米的领海海域,此外还有12海里的毗连区及从领海基线起算宽度为200海里的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可想而知,为什么不能放弃哪怕是再小的看似毫无价值的孤岛了。象这样把审视问题的角度进行变换而使问题变得明了,极易锻炼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灵活性。

    2、通过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同一问题,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广阔性

    同样是上面的小岛问题,教师在引导学生思考时,可以从多个角度切入,充分让学生理解其保卫的价值,小岛作为国土的一部分,不仅具有主权意识(国防意义),而且具有广阔的资源价值(海域内的石油、天然气、矿产品、鱼类及其他生物),更具有开采捕捞形成的经济价值。例如在“南海诸岛”的教学中,南海诸岛,绝大部分是水下暗礁、暗河和暗滩,岛屿不多,其共同点是海拔低(最高的石岛海拔不超过15米),面积小(最大永兴岛仅1.85平方千米),南海诸岛分布范围展布在南北纵长1800千米,东西横宽800多千米的南海广阔海域,约160万平方千米,占我国管辖“蓝色国土的一半还多,其主权方面政治意义可想可知。同时从自然资源方面思考,岛上长夏无冬,林木繁茂,海岛众多,鸟粪积藏量十分丰富,为农业发展提供理想的天然有机肥,具有相当的经济开发价值。再者,之所以聚集众多海鸟,缘于就近海域具有丰富的渔业资源,所以这里也是中国第二大渔区和重点开发渔区。第四,据科学勘测表明,南海盆地如同其他海底盆地一样,均已发现有大型储油、气的地质构造。因而保卫南海每一个看似不起眼的珊瑚小岛,其意义远不在于小岛本身,而在于它是扞卫国家的领土主权,保卫丰富的海洋渔业资源和丰富的石油及矿产资源。因此通过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同一问题,可以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广阔性。

    3、通过引导学生转换问题形式,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深刻性

    教学中最忌学生对问题浅尝则止,似懂非懂,一旦碰到实际解题,就变得束手无策。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就同一问题,从不同的形式引导学生加以思考判断,以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如在“森林资源”一节的教学中,通常学生往往只倾向于对森林作为自然资源的认识,而忽视作为环境资源的认识,不仅要让学生明白森林作为一种自然资源在工农业生产、人民生活、国家建设中的作用,更要让学生懂得森林作为大自然的总调度室在环境保护中作为一种重要的环境资源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初中地理教学论文第2篇

论文关键词:初中地理教学

 

我国中学地理教学,经过多年长足的发展,已取得了相当的成绩和规模,教师队伍日益壮大,教师素质显著提高,教材建设不断加强,教学设备逐渐完善,教学改革逐步深入,这些为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基础教育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可是,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目前的地理教学远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需要进行很大程度的改革。为此,笔者就如何加强地理教学谈几点看法。

1. 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加强管理

实施素质教育是我国本世纪教育改革的主旋律,其宗旨就是提高全民族素质。目前,我国正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可由于历史的多种原因,大多未将地理学科作为中考的正式科目,这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该科的正常教学。其实,地理学科是初中阶段的一门基础课程,它以地理科学知识为基础教育论文教育学论文,结合能力培养和思想教育于一体,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素质提高,是别的学科不可取代的。各级教育部门和学校的领导,应努力转变观念,提高认识,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解决好当前初中地理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督促学校严格按照初中课程计划和地理课程标准的要求进行教学,坚决制止有些学校滥砍、滥占、滥用地理课和压缩地理教学投入的不良倾向。

2. 钻研课标,改革教材,加强教研

初中地理课程标准已经实施,教材正在改革,今后还将继续修改。要适应这一变化,广大教师就必须认真学习、领会地理新课标的基本精神,明确地理教学的目的和任务,探索完成这些任务的途径和方法,使地理教学有明确的指导思想和科学的标准。教师要特别重视分析教材的知识结构,把握各知识点在结构中的地位,明确它们所处的层次和讲授的深度和广度。只有这洋,才有可能选择正确的教学方法,设计科学的教学过程,实施课程标准规定的教学目的和要求。

地理教学的实践必须有理论作指导,才能健康顺利地发展。目前一些新的教学方法都是在新的教育理论和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的指导下建立起来的。教研活动应注意把教学过程作为一个系统进行研究,教学时能够力求选择最佳的课堂教学模式,重视课堂教学的信息反馈和总体控制,把握课堂教学过程的动态平衡,实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

学校应充分发挥教师的智慧,创造良好的地理教研环境。加强和改进教研活动的形式和内容,提高教研活动的质量,使教研活动真正成为教师解决教学问题、提高教师业务素质的基本形式。

3. 抢抓机遇,走出误区,大胆课改

教师是教学改革的主力军。广大地理教师应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以新的机遇、新的起点、新的追求,积极开创地理教学的新途径,努力探索地理教学的新模式,使地理教学尽快走出误区,尽快结束狭隘、陈旧的教育思想和死板单一的教学模式对提高学生素质的危害,大刀阔斧地进行地理教学改革论文格式模板论文服务。当前,初中地理教学改革应注重以下十个方面:面向结果的教学和面向过程的教学并重;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并重;一般能力培养与创造品德的培养并重;教师指导与学生学会学习并重;传统教学方法与现代教学手段并重;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并重;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并重;必修课与选修课并重,教材改革和教法改革并重,努力使初中地理教育成为提高民族素质的重要途径。

4. 结合教材,培养思品,提高素质

地理教材中,蕴含着十分丰富的思想品德教育的素材。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特点,结合教学实际教育论文教育学论文,发挥教材的思想品德教育功能,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培养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并强化学生的现代观念和现代意识。为此,可以开展如下几方面的教学:

4.1通过中国地理和乡土地理的教学,让学生了解新中国成立前、后全国和家乡各条战线发生的巨大变化,来弘扬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用大量事实作对比,说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的道理。

4.2以国情教育为依托,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在地理教学中,既要善于通过展示我国地情的优势,来激发和强化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又要善于通过指出我国地情的劣势,列举大量事实,使学生在产生必要危机感的基础上,激发学生难得的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

4.3通过地理教学,使学生充分认识人口、资源、环境等世界性的重大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强化学生的全球意识、忧患意识、未来意识、开放意识、开发意识和创新意识等,从而促使学生思想素质得以健全和提高。

5. 改革课堂,开展活动,培养学生

当前,由于受来自家庭、社会和学校等方面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在一些学生中存在着厌学地理的倾向,这直接影响着地理教学质量的提高。要克服这一问题,首先,教师在课堂教学时,要很好地改进教学方法,并要善于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特点,精心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活动,注意教学艺术,以努力捕捉学生的求知欲望,使每一个教学环节能紧扣学生的心弦,磁铁般地吸引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针对世界地理和中国地理的特点,在教学中应改单向的“注入式”为双向“反馈式”,在课堂中变单纯的“听讲式”为多法“启发式”,知识的传授从“封闭式”的照本宣科转向“开放式”的旁征博引。

其次,教师要密切结合课堂教学,积极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包括科技活动在内的课外活动,作为课堂教学的延续和补充。例如:观看地理影片、录像,编辑地理墙报,举行地理讲座,召开地理主题班会,指导制作地理学具教育论文教育学论文,开展地理游戏,进行地理科普宣传,组织地理参观采访,乡土地理考察,撰写地理小论文,组织地理夏令营等,由专业到普及,从校内到校外,让学生在实践中得到锻炼。这洋,既能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又能增进学生的学习兴趣。

6. 运用教具,易化难度,提高效率

地理教学内容所涉及的对象往往具有复杂性、广阔性、漫长性和认识上的间接性,使学生难以认识、理解和掌握。初中地理教学中必须加强直观教学,而各种地图、直观教具、电教媒体等的充分利用,是直观教学的重要途径。应努力创造条件开展多媒体教学手段在地理教学中的运用。同时,地理教师要结合实际,尽可能地勾绘地理板图和自制简易教具,以弥补购置教具的不足。只有尽可能地发挥各种教具和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作用,才能很好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启迪思维,拓宽地理视野,加深知识印象,以达到提高学习效率、减轻学生学习负担的目的。

初中地理教学论文第3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动力。地理课堂如果做到“教有趣、以趣促学”,那教学效果是事半功倍的。笔者在讲七年级下册《美国》时,发现有很多学生喜欢看美国的NBA比赛,课前布置学生任务,要求课中展示,让学生根据NBA的30支球队的分布,做一个球队的分布图,并且观察各个球队所在城市的位置,了解其名称的由来。如姚明以前所效力的休斯顿火箭队,为什么叫“火箭队”?因为该市是美国的航天城,是美国航天局所在地;而底特律活塞队的由来是因为以前的汽车城,老板是从事活塞制造业的。通过在地图找出这些城市的位置,学生比较感兴趣,这有利于加强教材的直观性,使学生乐于学习。又如笔者在绪言“与同学谈地理”一课中,启发学生思考: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男子100米、200米的双料冠军是拉丁美洲牙买加的博尔特,为什么美洲和非洲高原的黑人选手,在国际中长跑中,常能取得好的成绩?学生积极思考,得到结论:“高原上的选手,因为适应了缺氧的环境,在缺氧耐受力方面有优势。”然后进一步启发学生思考:那么我国的中长跑运动员的训练,能不能仿效美洲和非洲高原运动员的做法呢?让学生展开讨论,畅所欲言。通过创设情境,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和学习,教学效率提高了。

二、引图识图,获取新知

学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农作物、交通、城市等内容,利用地图学习,要比读课文更直观、形象,更容易形成空间概念,学生更能感知和理解知识。比如,笔者在讲八年级《疆域》中的中国地理位置及优越性时,就以课本插图为核心,让学生结合文字读图,让学生找出纬线读出,我国位于52°N~4°N之间,判断出我国位于赤道以北的北半球,大部分在北温带,一小部分在热带,没有寒带。这样的纬度位置导致我国热量充足,跨纬度大,有利于农业生产和多种经营。还通过经线读出,我国位于70°E~135°E之间,判断出我国位于在20°W以东、160°E以西的东半球。然后让学生熟悉图中注记,读出我国是位于亚洲东部和太平洋西岸,是个海陆兼备的国家。再让学生在地图上找到俄罗斯、加拿大和巴西等国家的位置,加以比较,说明我国地理位置更加优越的原因。

三、图文转换,巩固知识

课本中有许多地图是配合课文内容而设计的,可以是帮助理解课文内容的,也可以对课文内容加以补充和拓展的,文字用于解释地图,地图又为文字作注释。地图是文字的载体,单独掌握文字部分忽略了地图,掌握的知识是片面的、枯燥的。课本中有许多地图是直接表达地理事物,特别是有关国家和地区的位置、范围、地形、气候等地理事物。笔者在讲中国的34个省级行政单位时,让学生按照方位“东北地区、黄河中下游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南部沿海、西南地区、西北地区、北部边疆省区”,结合地图,按空间方位找到和记忆34个省级行政区的名称和位置,然后为学生提供一组顺口溜“两湖两广两河山,五江二宁青陕甘,云贵西四北上天渝,内蒙台海福吉安”,进一步在地图上找到这些省区的位置。这样充分利用地图,图文结合,学生掌握知识更牢固,记忆更扎实,效果更明显。

四、创绘地图,增强记忆

初中地理教学论文第4篇

在学习关于中东这一节课的时候,教师可以搜集一些有关的小故事,在课堂上给学生们讲授,那里的人们喜欢白色,为什么喜欢白色,让学生根据故事中的情节,自己总结回答,更进一步的对当地的自然景观和风土人情有了更好地理解,更加明白今天的生活来之不易,更加懂得每个国家有不同的风俗习惯,同时激发学生的旅游愿望,告诫他们好好学习,将来走出去看看,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注重培养后进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1.加强教学直观性。地理在字词的学习上具有很强的直观性,所以,教师在教学的时候,要着重加强学生的对一些字词的记忆,帮助学生理解词语或者成语的含义。

2.运用教学情境,让教学生动、有趣。兴趣是我们最好的老师。尤其是在地理的教学的时候,这种兴趣就显得更加地重要了。如何能够将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激发,这是每一个老师在备课的时候,需要重点考虑的事情。一位成功的教师往往就是在上课前多想了一下,才能收到意外的收获。教师要在课堂中,多关注每一位学生的表情、动作,在关注他们时,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得到调动,他们的注意力得到集中。

3.注重情感交流。学习差的学生,在班里总是被学生们排斥,在心理上都不同于其他学生,所以,老师要对这部分学生给予更多的关怀,让他们从心理上认为老师并没有抛弃他们,而是非常关心他们,这样,他们将会在老师的关心和爱护下,不断成长起来,所以,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除了注意自己的形象外,还要注意后进生的实际情感。

4.进行第二课堂教学。所谓第二课堂教学,就是对这些学生进行第二次的讲课,在教学开始的时候,奥让学生进行热身,对所学的知识内容,进行学习,达到一个预习的效果,这样,在上课的时候,能够对所要学习的知识掌握的差不多,更加容易理解教学知识,在讲课的时候,老师可以通过利用故事、情境,来引发学生的思考,训练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与此同时,老师也能够将学生进行分组,按照兴趣爱好进行分组,从而使得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充分的发挥。在激发学生合作意识下,调动列他们的积极性。

5.地图是地理信息的重要载体。地理课中的地图是一个主要的信息媒体,对于初中的学生来说,地图是他们认识世界的唯一一个可以塑造立体空间的手段,因此,学好地图,是至关重要的。

三、合理地对学生作业进行评价

要想实现地理课堂的教学改革,就要改革作业制度,以前的地理知识,教师都是让学生死记硬背,现在则不是,通过行之有效的作业制度,将学生被动写作业改为主动探究作业的形式,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在评价的方式上,也进行了改革,主要是以60分为界限,不进行比较分数的高低,只是划分及格和不及格。在对学生进行地理结业考试的试题的选择上,多选择一些基础知识,或者是与日常生活实际相联系的题目,对学生进行考试,设计一些情境试题,对方位、距离、气温等进行自行查找,培养学生的自己动手探查能力。

初中地理教学论文第5篇

关键词:初中地理:人文知识;渗透学习

在初中地理课中,人文地理知识占据了重要的一部分。如何掌握和学习这部分内容,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将起到关键性的作用,本文从初中地理课程中选取人文地理知识中的几个方面阐述了人文地理知识渗透学习的重要性。

一、从疆域和行政区划的学习,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中国的自然地理概况

中国幅员辽阔,面积广大,以960万平方公里陆地面积成为世界上第三大国,自然环境各异,南北温差较大,山脉河流较广,全国按照地理位置特点划分为34个省级行政区。通过这些内容的了解和学习,可以让学生对祖国的山河和自己所处的位置有个更准确的认识。

二、从人口和民族的学习,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和家乡的美好感情

我国除了土地面积大外,还有另外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人口多。我们在学习中都了解到,中国仅用占全球7%的耕地养活了占全球21%的人口。并且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共同聚居的国家,贵州省就是一个汉、苗、侗族、布依等多个民族共同居住的地方。在学习的过程中,让学生对我们的祖国和家乡有更深入的了解,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和家乡,各民族团结相处的美好感情。

三、从农、工、商各行业的分布特点学习,树立学生的远大理想

中国的物产资源非常丰富,因为各地域条件的不同,主导产业也不一致。农业是我国的国民经济基础,但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工业水平的提升以及沿海地区商业经济的繁荣,使我们在农、工、商各行业都有了长足的发展,通过农、工、商各行业地域的不同分布特点,可以让学生对各行业的特点有个初步的认识,并树立远大的理想,为祖国的美好建设而努力学习。

四、从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学习,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随着经济的不断增长,环境随之下降。如何改善目前的恶劣环境保持可续的发展,是这节内容学习的重点。通过这些内容的掌握,可以增强学生的环境意识,教育学生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

参考文献:

初中地理教学论文第6篇

初中地理高效课堂教学的核心,就是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重新发挥学生的主导地位和个性化需求,从而使地理课堂教学实现事半功倍的效果。需要看到的是,在当前的初中地理课堂教学过程中来看,由于地理教师缺乏创新意识和创新理念,对于地理教学的革新力度不足,造成地理教学的方法陈旧,内容枯燥乏味,无法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甚至造成一部分学生出现厌学的情况。同时,由于教师一直在地理课堂教学过程中扮演主导角色,对学生们发号施令,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无法得到重视,自己的观点看法不敢轻易提出,或者即使提出了自己的想法,也不会受到重视,甚至会受到老师的斥责,这就严重阻碍了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必须要做好师生角色的转换工作,让师生站在平等的位置上进行对话,教师要从课堂教学的掌控者和主导者向组织者和引领者的方向转变,而学生要从旁观者向参与者的角度转变,只有如此,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促进地理课堂教学效果和效率的提高。

二、切实优化课堂结构

优化课堂结构是构建高效课堂教学的重要因素之一,只有真正使课堂资源得到优化,课堂的所有积极因素才能被充分调动,才能使地理教学的作用得到真正发挥。反观当前的地理课堂教学,课堂结构设置不科学是一个主要问题,教师从头到尾一直进行知识和理论灌输,进行大量的板书和口头讲解,学生一直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对地理知识和理论来不及进行消化吸收,甚至对于有些知识还来不及反应过来,教师已经进行下一个知识点的讲解了,这样的话,学生就无法从课堂教学过程中充分吸取营养,获取乐趣和知识,时间长了,就会对地理教学失去兴趣,自然也就无法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因此,从这个角度出发,教师一定要切实优化好课堂教学的结构,巧妙地设置教学内容,不要从头到尾满堂灌,要给学生预留出一定的独立思考和消化理解吸收的时间,这样才能使学生们在吸取知识和营养的过程中活得快乐,获得动力,进一步增强学习地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创建自由的学习氛围

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的交流很重要,只有充分地进行师生之间的交流,才能有利于促进师生感情的增强,信任的提高,进而营造一个自由、开放、愉快的学习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可以自由发挥自己的见解和观点,不用担心自己的做法和想法是对还是错,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但是,从当前的情况来看,大多数初中地理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交流不足,教师仍然具有极强的权威,学生不敢轻易发表自己的看法,甚至有一些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发表之后,也会受到老师的责备和批评,这就导致学习氛围枯燥、压抑、封闭,学生在这样的环境和氛围中常常会有一种窒息感,没有一点的学习乐趣可言。因此,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致力于营造一个宽容自由开放愉快的课堂环境,鼓励学生主动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观点,甚至可以让每名学生尝试当一节地理老师,让学生与老师互换角色,增进彼此的信任和友谊,进一步增强学生对于地理课堂教学过程的参与性和积极性。

四、进行有效的教学反思

初中地理教学论文第7篇

初中阶段的地理学习是学生学习地理的起步阶段,能够为学生在高中阶段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础。具体该怎样展开有效的地理教学呢?从教材内容来看,气候、地形等都是和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紧密。例如,我们受到大陆性季风气候影响明显,并且包含有温带、亚热带以及热带众多热量带,所以在初中地理教学和学生学习过程中,通过向学生展示地图、热带划分地图,地球公转示意图等图片资料,可以使得学生加深对文字系统知识的直观认识和理解。避免抽象的教材让学生感到乏味,特别是学生地理知识的相对薄弱,如果通过图片资料和表格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使得学生在学习中能够建立对地理知识在感官上的感受力。在经过教师的分析、对比等方法的表述引导学生产生对新事物的形象,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通过优化教学语言,提高语言表达的趣味性和简练等方面。深入浅出地让学生接受课堂上的知识重点,并展开思考,又将思考的范畴以课堂的知识点为中心,从而不断提升学生自主参与教学活动的动力。

二、把地理学习的重要知识点融入学生实际生活

利用学校现有的地理教学教材进行地理教学,比如,利用地球仪、电筒、幻灯片等方式演示一年中地球运动的变化和直射点的位置、时间,以及产生这个现象的原因等知识点。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了解到地球的运动在地球表面所产生的现象,让学生对日常生活里司空见惯的地理想象进行观察、分析。比如,太阳直射点位置的不断变化,而且直射点的位置不同所产生的现象也不一样。又例如,在气候教学中让从身边所处的地理位置的全年气候变化去直观地了解气候特点以及类型,并且引导学生分析当地气候的主要成因。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意识。深化学生对知识点的印象,可以起到练习的效果。在一堂课的时间里,学生获取的知识是有限的,因此,为了拓宽地理教学的覆盖面,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在课外也进行地理学科的学习,解答生活中遇到的地理现象的同时不断地积累地理方面的知识储备。初中的地理教学内容和日常的生活息息相关,让学生通过地理课的学习掌握世界地理、中国地理,为日后的工作发展、生活实际打下良好的基础。让学生学习自觉地找课本上重点和关键词,把课本和实际联系起来去找问题,并且作出概括、归纳、总结,从而达到提高学习能力的目的。

三、采用互动教学和竞赛等机制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

比如,在国家地理位置的教学中,教师一方面通过教学仪器进行直观的传授知识,一方面也采用师生互动,向学生提倡带有竞争性互问互答等方式,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初中地理中贴近我们日常生活的知识点比较高中要多。主要是让学生对于一些国家地区、气候、地形等的学习与认识和记忆。让学生通过对自己的所见所闻的记忆和观察,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对自己生活地区的地形特点进行概括性的描述。比如,生活在丘陵地区的学生,对自己的环境描述会是:耕地少,山低矮,耕地显示山地特点,土地并不肥沃。并且向其他学生提问这样的地形产生的原因是什么。这样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兴趣,并展开探究的积极性。在学生遇到学习上的问题时,教师因扮演引导作用,并且考虑到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不断地因材施教,从而提高优秀学生的能力水平,加强对学困生的基础教育,使全体学生都可以享受教学的成果。教师在地理教学中还应该注意善于鼓励学生,给学生一些鼓励的话语,比如,“非常好;你们太棒了;虽然出现了这样的失误,但你的表达能力很强”等等这样的鼓励性语言。教师通过和学生有效的互动,并激励学生的学习地理热情,通过创新学生间的竞争机制等多种方法,有效地提高地理学科的教学质量。在初中地理的教学中为了使学生在学校学到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基础知识对日后的生活工作发展等有实际的用处,教学中应该尽量避免灌输式的照本宣科,让学生通过地理课学习获得知识和认识自然发展的规律。

四、结语

初中地理教学论文第8篇

关键词: 初中语文教学 情境教学 多元智能理论

二十一世纪,最重要的教育思想就是多元智能理论教学,它倡议智能是可分布、情境化、可发展的。多元智能理论对于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实施情境教学具有良好的指导意义。因此,可以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适当引入多元智能理论的教学理念。这就要求初中语文教师必须有针对性地开展或者引入一些集形象生动、情绪色彩、主题鲜明于一体的具体教学场景,通过吸引初中生的注意力,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更加自觉、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情境教学之中。这样既有利于帮助他们充分理解教材内容、教材主旨,又有利于培养他们的文化素养、道德品质。

1.在多元智能理论观照下的初中语文情境教学的意义

1.1使情境教学方法更加形象

当前,青少年往往在心理及生理上都处在发育及完善的过程中。因此,他们对于一些亲眼看到的或者亲耳听到的,往往会形成比较深刻的记忆。多元智能理论是把一些枯燥无味的教学知识转变成更加形象、直观的情境。可以让初中生在身临其境中,对学到的知识留下更深刻的印象。

情境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方式不同,它不仅以讲解知识点为主,更多地主张在初中语文课堂中渗入一些更加形象、直观的元素。这不仅可以指导初中语文课堂上情境教学的运用,还可以从多元智能角度,创设活泼、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丰富情境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率[1]。

1.2优化情境教学理念

在初中语文情境教学中,引入多元智能理论,不仅有利于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而且有利于初中生的后期发展。在初中语文中进行情境教学,是从多个不同智能角度进行教学活动,因此,情境教学不仅可以使初中生更容易地掌握和理解初中语文教学内容,还可以适应初中生对不同智能层次的发展需求,对其各种智能都产生相应的刺激,促进其智能全方位、多元化地发展。所以,以多元智能理论为指导的初中语文情境教学的设计理念,不仅使其目的更加科学,效果更加显著,还使其更加具有操作性,成果更加丰硕。

2.多元智能理论观照下进行初中语文情境教学的具体方法

实际上,初中语文情境教学与多元智能理论在许多方面都存在契合点,可以优化初中语文情境教学的设计理念,发挥引导作用。因此,在初中语文情境教学中,贯穿多元智能理论,不仅可以提高教学效率,活跃课堂氛围,还可以激发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意愿,开发潜能。

2.1设计具有多元智能性的课堂问题

想要开发初中生的潜能,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就必须在教学方法上多做文章,适当引入一些探究性学习内容,由探究性问题引导初中生一步步地走进语文的美妙空间,让他们积极主动地探索语文的奥秘。

初中语文教师要积极引导和鼓励学生自主提出一些问题,然后,帮助他们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对其解决途径及结论成果进行交流沟通。此外,初中语文教师还应该根据课堂内容,设计一些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多元智能性课堂问题,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能力。

如在《紫藤萝瀑布》一文教学中,初中语文教师完全可以先让学生自主地进行全文朗读,再引导他们提出诸如:“作者写‘我不觉加快了脚步,表达了其当时怎样的心情?有何作用?以及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背景是什么?”等此类的问题。紧接着,任课教师可以通过对问题的解答,渐渐引出这篇文章的主旨:“生死是生命的象征,组成了人类的血缘之环”,完成课堂教学任务。

随着这些具有多元智能性的课堂问题被不断地解答,学生不仅理解了文章大意,还通过这样的教学模式提高了综合能力,培养了优良品质。

2.2创设多元智能化的活动情境

由于初中阶段每一位学生的智能发育是不尽相同的,并且类型也是有差异的,因此,在进行多元智能理论观照下的初中语文情境教学时,必须考虑到每一位学生的实际情况,培养他们的优势智能,开发潜能。这就要求初中语文教师在设计情境教学时,必须考虑到这种差异,针对每一位学生的具体特征,创设多元智能化的活动情境[2]。

在教学《走上辩论台》活动课内容时,任课教师可以率先确定一个主题比较鲜明、内容比较容易激发初中生兴趣的辩题,如“我看追星现象”等,在课堂上举办一次辩论赛,让课堂变成辩论台,实地进行辩论赛。在辩论赛中,任课教师可以将同学们进行分组,依据其智能特点,将不同智能特点的学生进行合理搭配。通过这种方式,挖掘他们的潜能,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面对传统教育理念,将多元智能理论引入初中语文情境教学中,不仅可以让任课教师拥有更宽广的视野,使他们注意每一位学生的特点,还使其教学理论更加科学、系统,更有利于初中生全面语文素养的综合发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