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建筑管理论文

建筑管理论文赏析八篇

时间:2023-04-06 18:39:48

建筑管理论文

建筑管理论文第1篇

(1)不够规范的建筑市场

对于国家现行的管理要求和行政规范,一些个别地方的政府和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没有落实到位,严重的甚至并不落实,导致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出现;而在业主方面,由于缺乏专业的知识,无论工程层次的高低、结构的难易、工程的范围,都要求一级资质的企业去参加竞标,这样很难形成差异化的竞争,给市场公平竞争带来不小的压力,市场的秩序容易混乱。而对于建造师资格证书造假和出借等这样普遍存在的违规违法的行为,实则加剧了建筑市场不规范的运行。众所周知,建筑行业是劳动密集型的行业,进入市场的门槛比较低,导致市场上有很多缺乏资金的小企业的存在。

(2)贯彻不完全的建筑施工项目管理体系

建筑施工项目管理体系在多数建筑施工项目管理程序文件中都没有得到真正的贯彻与实施。这样的现象具体有:专项施工方案的编制和针对性强的施工组织设计都比较缺乏,施工作业指导书是不完善的;材料的实验不到位,这样就会导致使用的材料不合格;很多项目有着搬旧方案的现象;工程技术和管理人员主要追求工程的进度忽略质量问题,导致形式化的工程技术交接,不规范的过程检验,这些都说明了项目质检的工作人员没有很好的履行自己的责任,建筑工程项目的管理都不够规范化,严重的话会出现建筑工程的关键部位质量失控的现象。

2提高我国建筑工程管理的有效举措

(1)建立我国建筑工程管理思路新体系

就目前我国建筑工程管理理论建设还存在不足,影响了建筑工程管理工作水平的提高。所以,现阶段建立一套适合我国建筑工程管理的理论体系已经迫在眉睫。现阶段,我国建筑工程管理体系是在借鉴国外建筑行业基础上的,而国外建筑行业的发展领先于国内建筑行业的发展,因此,在很多方面都不能更好的适应我国国内建筑行业的发展,对此,必须在立足国内建筑行业发展的实际情况而建立一套适合我国建筑行业发展的工程管理体系,包括管理理念、管理方法、管理模式,这样才能促进管理工作有条有序的开展,使其更好的服务于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2)加强建筑工程项目施工质量的管理工作

我们知道,建筑工程建筑主要围绕具体的施工来开展,所以要想提高建筑工程管理工作的水平,就必须不断提高建筑工程施工的管理水平。这就要求我们做到将各方面因素有效结合起来,如建筑施工材料,施工工艺、施工人员、施工设备等因素,将管理工作有条有序的开展,保证每一环节的效率与质量。

(3)提高锻炼部门的执行能力以及不断加强管理法的建设

应该提高监督队伍的整体素质以保证政府监督工作的权威性和有效性。所以,要加强建筑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对质量管理的学习,让监督队伍的素质不断的提高。与此同时,监督手段也要不断的提高完善,增加监督队伍的科学含量,增加先进的检测设备,来实现监督工作的科学化、现代化。而从建筑市场的整体趋势来看,市场中存在着不少的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

3结语

建筑管理论文第2篇

1.1建筑施工及其安全管理的内容。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是建筑施工,在建筑施工过程当中,任何一个操作环节出现问题或事故时都将其称之为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故障。在建筑设计部门、工程管理单位出现安全事故的现象尤其突出,倘若施工人员未能在第一时间发现并解决问题,便会导致事故的发生,由此看出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是对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所有管理活动的统称,将减少事故发生频率作为首要目标。在安全管理流程中要强调责任的问题,这也是从根本上提升建筑管理安全性能的主要措施之一。1.2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特点。由于建筑施工的建筑材料、生产管理元素的特殊性质,在管理方面主要具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建筑施工材料的体积较大,导致施工作业难度加大,目前大多数居民住宅为高层或是多层楼房,楼房的宽度和长度都比其他领域的施工体积大,所以高空作业在所难免,而安全问题也屡见不鲜。第二,安全管理受到环境固定化的限制,由于建筑施工的位置固定,所以导致在该空间内会聚集大量施工人员以及施工设备,给安全管理带来了巨大影响。第三,劳动力巨大,操作时间较长,随着工作时间的不断累积,施工人员的体力会大幅度下降,安全问题隐患便逐渐产生。

2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重要性以及作用

2.1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重要性。施工中的安全管理是保证建筑工程顺利开展的重要内容,安全不仅与人们生活紧密相连,还会对社会的经济效益造成一定的影响。就目前而看,建筑行业是安全问题发生频率最高的领域,安全管理内容的有效实施,会从本质上预防问题的发生。通过合理进行预算,对高发事故的提前分析研究,寻求突破口,在大多数情况下都会获得额外的效益。在企业管理方面,安全管理会提升企业的公众信誉、社会地位,从而增强在市场的竞争力,这种社会效益最终便会转变成实际的经济效益。2.2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作用。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作用是保证建筑施工能够按照预期计划顺利开展,从而实现建筑施工企业的基本目标,安全管理环节是工程施工管理的重要流程之一,通过对施工过程中不安全行为以及安全隐患问题采取改正的措施,来避免其影响施工建筑成本,达到降低事故发生频率,确保施工单位经济效益的目标。建筑施工安全管理还会对市场竞争起到积极的作用,对推动建筑工程的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效应。

3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影响因素

3.1人为以及材料影响因素。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是贯穿建筑施工全过程的主要内容,在这期间人为因素以及材料因素对其有着重要的影响,工作人员主要包含建筑施工人员和安全管理人员,建筑施工人员的每一步操作流程都可能对安全管理造成影响,与此同时,安全管理人员的检测工作是控制事故发生的重要举措,由此看来,施工人员的基本素质以及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是重要的人为因素。材料因素的影响也不可小觑,建筑施工工程一般较大,所涉及的材料众多,对建筑材料的控制必须具备科学性、合理性,举例而言,钢筋、水泥等材料的质量问题直接影响建筑的稳定性能。3.2环境以及施工工艺因素。建筑施工过程中受环境的影响十分明显,比如说,高温天气会加大施工人员的作业难度,并会造成施工人员出现中暑的现象,施工周围环境湿度较低,还会导致建筑浇筑过程中不易成型等问题,所以在设计环节时一定要对建筑周边的环境因素进行深入的研究,以免因特殊的地质因素或是水文条件对工程的质量造成影响。施工工艺因素也是安全管理的重要内容,工艺能否有效的得到实施,是安全施工的基础。浇筑工程的施工技术、铺设管道的应用工艺都是需要进行严格把控的,倘若出现技术方法使用不当的问题,便需要重新施工。

4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目前存在的问题

4.1建筑施工单位的竞争内容。在承包建筑工程时,为了提高自身企业的竞争力,采用不正当的行为,更有甚者严重违反了国家条例,对该领域的良性发展造成了破坏。这种问题是大多数建筑施工企业存在的通病,只注重短期的利益,不考虑未来该市场的走向,不仅无法保证施工人员的基本安全问题,还不能有效的按照国家要求去实施管理。在目前竞争压力如此激烈的情况下,如何确保市场稳步发展,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还能得到提升是重要的研究内容。4.2建筑施工管理内容。建筑施工行业的危险系数较大,施工的主要形式主要为高空作业和交叉式人为施工,周边环境也较为恶劣,在这样的施工条件下一旦遇到工期较紧的建筑施工作业,所带来的危险隐患是不言而喻的。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作,出现意外事故也在所难免,但目前劳动力集中聚集的情况仍然没有得到缓解,主要的施工方式还是手工操作,复杂的工作导致施工人员出现身体不适的情况日益增多。4.3行政管理内容。在建筑施工过程中行政管理的缺失是目前的主要问题之一,由于国家在该方面的法律法条和相应政策体系还不够完善,外加建筑施工单位对行政管理缺乏重视和基本的认知了解,所以很少有施工单位具有系统的安全管理制度。在相关的监管部门方面,也无法保证行政职责的有效性,不能发挥出其自身作用,从而降低了正常的发展速度。

5针对目前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所采取的措施

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采取提高安全管理性能的措施:第一,构建完善的法律法规,这一环节首先需要该施工单位收集基本施工的安全规章制度,对各个作业流程进行规定,其次,制定该项目的操作指导计划,操作指导计划是对项目能否顺利开展的有效保证。这种措施可以规范施工人员的作业技术。第二,提高对建筑使用设备的重视程度,加强施工人员对机械仪器使用情况的了解情况,出现操作失误导致的事故问题现象,应该进行严厉的惩罚措施,这种措施是对仪器设备正常工作的有力保证。第三,增加安全管理的培训课程,因为大多数作业人员都来自农村,基本的安全意识较为缺乏,通过增加必要的培训课程,可以有效的提升建筑施工的安全管理性能。

建筑管理论文第3篇

建筑企业并不是可有可无的,它同农业企业、服务业企业一样,是组成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发挥着不可磨灭的作用:它为我国国民经济各个部门的工程建设提品,承包工程,不断地完善着我国国民经济的体系,使我国国民经济健康、快速地发展;它还可以增强我国的国防实力,不断满足人们的需求,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它还为社会的发展创造出许多固定性的财富,为提高国民收入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它也可以为国家增加大量的税收,成为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而且建筑企业大都是劳动密集型的产业,它需要大量的劳动力,能够有效地缓解当前我国十分严峻的就业形势,为从业人员提供工作岗位。

2建筑企业经营管理特点

一般的企业管理的理念和方式方法都适应于大多数的企业,但就建筑企业而言,却不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建筑企业的生产产品、生产过程、生产的管理经营都有着自己独特的特点,所以建筑企业的经营管理也应有着自己的独特特点。所以要想进一步的认识建筑企业的经营管理特点,就必须对建筑企业的产品以及生产过程的特点进行研究和分析。下面我们来介绍一下建筑企业的经营管理的特点:(1)在与用户的关系方面。建筑企业要想获得一个工程,就必须通过投标竞争的形式来争取,并通过与用户建立承包合同来建立他们之间的关系。建筑企业要有高度的责任心,他们要对用户负责任,要按照规定的时间去完成所承包的工程,并且在工程实施的过程中对工程的质量有着一定的监督和检验。在工程完成后,建筑企业与用户要进行工程价款的结算。(2)在管理体制方面。因为建筑企业有着自身的一些特点,它没有特别强的固定性,而是流动性较强,企业所承包的工程是不一样的,所以,企业的经营管理方面也就不是按部就班的依照固定的流程,而是根据工程的不同特点,不同的方方面面,来具体地、适当地改变企业的管理体制。(3)在企业计划方面。建筑企业的计划一般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依照企业来指定的一系列的工程计划;另一方面是依照所承包的工程来制定一系列的工程计划。虽然分为两个方面,但这两个方面并不是相互孤立的,而是关系十分密切的,简单来说,第一个方面的计划是第二个方面计划的前提,第二个方面计划是第一个方面计划的具体实施过程。二者互不可分,缺一不可。(4)在劳动用工方面。因为建筑企业所承包工作的不稳定性,所以直接导致建筑企业不能拥有较多的、固定的企业人员。建筑企业一般来说只要拥有一些管理人员、高级工程技术员以及一些较少的文职人员即可,不需要大量的工程施工人员,等到进行工程时,再根据工程的特点来雇用一些合同工。(5)在预算体制方面。根据每个工程的具体特点以及投标工程前所做的预算,可以大概地确定工程实施的价格,而得出来的这个价格就需要建筑企业的预算具有相当大的可靠性。(6)在资金占用方面。建筑企业所投标的工程大都是生产周期较长的,就一般情况而言,它们占用的资金数量是非常大的,所以一般的建筑企业对计量支付都有着自己的特定要求。

3我国建筑企业管理现状

(1)生产能力:我国的建筑企业特别是比较大的建筑企业,一般来说都是资金雄厚、拥有较高的技术水平、拥有较强的工程施工人员以及较高水平的管理人员,这样的企业大都有承包大型工程的能力。(2)管理制度:因为前些年我国受到计划经济的大力影响,所以许多的大中型企业以及小型企业都没能及时地吸取国外先进的管理制度,导致我国建筑企业在社会日益激烈的竞争中难以适应,并且更是暴露了诸多的问题,因此我国大多数建筑企业的管理制度还十分地不健全,不具有灵活性,在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难以适应。(3)经营模式:前面提到我国的建筑企业大都是劳动密集型的企业,而这种企业现在仍处于粗放式和外延式的发展模式。也就是说产品的投入成本直接影响着产品的生产成果,企业劳动力的增加与企业的生产总值密切相关,并且是成正比例的。从这我们不难看出只有增加劳动力才能增加企业的效益;并且企业的技术水平相当地落后,在企业的经济效益的发展中基本起不到太大的作用。这样的发展方式受到资源的影响是十分巨大的,而且与国外同类型的企业相比,我们更为落后,国外先进的企业大都是依靠科技的发展来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的,这种方式很少受到资源的影响,并且能在最短的时间内产出更大的经济效益。但是我国的企业还停留在增加投入,从而增加产出的层次,不重视效率的提高。(4)组织结构:我国企业的发展缓慢大都受到两个方面的影响,一个是受到地方的保护,另一个是行业的垄断,我国的市场还没有形成十分公平的竞争环境,所以我国的企业一般都是规模较大,自成体系,较为封闭的发展模式。这样就直接造成了我国建筑企业发展的落后,重复地做着相同的工作,使得它们的发展停滞不前。而且就目前的现实情况而言,我国大型的建筑企业并不能与国外的建筑企业相抗衡,大的建筑企业不是很强大,小的建筑企业不是很专业。(5)管理水平:我国的建筑企业的管理水平比较低,企业在承包生产中并没有形成一个制度化的管理,而且在管理手段和管理模式上都比较的落后。(6)技术能力:我国的建筑企业“杂而不攻”涉及诸多的领域,传统技术相当的熟练,但是在创新方面还是比较的落后。(7)人员力量:我国建筑企业的人员力量是比较落后的,这些劳动力大都文化水平较低,整体的综合素质较低。(8)分配制度: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的建筑企业的分配制度还是较为合理的,这种分配制度与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和工作态度直接有关,每个人员的工资都是可以增长的,打破了传统的分配模式,使企业的灵动性增强,更有利于管理和发展。现阶段实行的岗位技能工资制十分有利于企业的发展,但是计划经济时期的不合理因素对企业的发展影响是巨大的,这也打击了职工的积极性,使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水平大打折扣,所以,分配制度的改革是建筑企业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

4结论

建筑管理论文第4篇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建筑行业的管理制度逐步得到良好的发展,目前也获得了较大的成绩,特别是我国进入WTO以后,行业的基础设备以及信息技术等各项条件全部逐渐得到改善。就以经常遇到的“工程项目的投资”来说,其不再是以前很单一的情况,外资、合资还有各种各样的个人投资等等渐渐地增多,相对的,政府的投资项目慢慢地减少,大大地丰富了建筑行业的投资渠道,出现多元以及国际化的状态。另外,从组织模式上来说,我国的建筑行业也逐渐开始兴起走国际路线。另一方面,也渐渐地实现了建筑法律的成体系化,建设管理信息化也逐渐完善。我国建筑行业发展的这些方方面面,一方面大大地节省了建筑施工的各项投入,另一方面更是推动了我国政府工作效率的突增。但是,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我国建筑行业仍然存在着许许多多的不足之处,比如:职责不分,地方保护,管理不清,法规不齐等等一系列与建筑行业息息相关的问题层出不穷,制约着它的发展,基于这样的情况,改革创新任务的重要性就日渐地突显出来。就目前面临的现状来看,人员的素质以及管理的水平等等就是我们迫切需要改进的方面,本文也主要是从如何针对建筑行业的管理进行创新改革进行了几个方面的探究,并根据目前改进管理手段的迫切性以及形势需要等来进行探讨,然后分析出几点针对性的方案举措。

2建筑管理工作创新改革的必要性

首先,改革就是对现代公司运营以及建筑行业发展等多个形势所趋的切合。就目前的情况来看,传统的管理模式不再有利于建筑行业的施工进展,甚至是制约,在这样的情况下,进行改革已经成为了首要关注的方面。其次,建筑市场和其他的市场一起组成了完整的经济市场,并且在某种程度上制约着逐渐形成的经济国际化,因此,要想进一步促进经济的发展,就必须提高对建筑行业管理工作的要求,至少必须使整个管理适应整个市场经济的运作和发展。时代的进步以及管理学理论的逐渐完善要求我们必须对建筑管理实施改革与更新。追溯历史的发展,政治学也好,社会学的视角也好,都可以把“创新”解释成社会发展的基础,如果不创新,社会根本就不会突破桎梏的束缚,向前发展,也就是经常面临的一个问题:生产力如何与生产关系相适应,即如何建立适应我国生产力发展需求的建筑管理模式。在日新月异的形势要求下,各个公司与企事业单位面临着层层难题,在各自的生存困扰面前,只有进行大规模的创新与改革,才能够突破困扰,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从而提高自身的发展。

3建筑管理工作创新改革的方法

1)转变观念,顺应需要。这就要求必须先从企事业单位自己开始抓起,要求每一个内部的员工都要树立相应的观念,认清当前形势的实际情况,明白自身肩负的工作,清楚当今行业市场的发展趋势,拥有强烈的竞争意识以及经济效益观念,完全地丢掉过去阻碍思想进步的观念。另外,在企业内部的职能部门的设置方面,必须遵循实际的需求,抛开各种,根据企业实际需求以及市场的发展趋势建立实用的工程技术部门以及工程施工管理部门和市场部门。根据每个部门的不同职能进行明确分工,使每个部门都各司其职,各自做好自己应该做的事,尤其是与建筑施工息息相关的“成本管理、施工管理以及技术安全的监管”等各个方面,最后能够保证合同的管理、项目成本的核算以及工程施工安全等各个方面的和谐共存,携手并进。

2)针对建筑业管理体制的改革,适应市场发展的趋势。一方面,企业只有自己的构成是最新的元素,才能满足日新月异的市场变化更新趋势,也最终才能适应企业自身竞争力的完善需求,使得自己在适者生存的强烈竞争中能够得到发展的一个位置,促进自身的进步。改革管理体制必须注意几个方面:a.变革现有的服务形式,大兴公司的工程咨询业务。这是为了帮助公司快速的适应市场的瞬息变化,并促进对“投资”以及“管理”等方面的发展,来带动工程的发展,促进建筑行业的多元化。b.注重信息化以及产业化的趋势发展。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建筑行业日渐繁杂,旧的管理模式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现实需求,反而更加需要高级的管理技能,然而这样的形势和情况推动企业选择促进信息化的发展,因为信息化能够促进企业改变自己的运营方式与观念,从而使企业适应信息高速发展的当今社会,最终与不断发展的经济社会相契合。

3)注重成本控制。某个意义看,成本管理能被当成工程管理的关键,要想建立完善的成本控制体系,则必须重视公司的根本利益,将工程的成本与公司的利益结合在一起考虑,成本的控制必须着眼于整体的成本,不能就工程成本谈成本,最终因小失大。先由专业团队中的专业技术人员对建筑施工涉及到的每一个环节进行规划,并通过技术的更新以及执行方式的改革来创新施工,合理规划每一个细节,为后面精细的成本预算奠定完美的支撑。总负责人应该从合同出发,针对整个施工编制项目的预算,并根据项目的情况设置预计成本,并在后期的施工之中对预计成本的执行情况实施考察监管。总的来说,有效的成本控制能够精密地把握每个施工项目的预算与盈亏状态,最终有利于施工项目顺利进行,并不干扰企业的切身利益。

4)监控施工环节中的施工质量。施工质量是重中之重,关系到该项目的人员安全以及施工效果等方面的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首先应该培养员工的工程质量意识,采取措施敦促他们重视质量问题。比如通过严格的奖惩制度,巨大的奖励来鼓励激发员工重视施工质量,并且乐意参与到其中,另外用极其严格的惩罚措施提醒每个员工重视对施工质量的管控。

建筑管理论文第5篇

关键词:安全人机工程学;高层建筑;安全管理

人是建筑施工的基本劳动力,在建设的过程中起着关键的作用,但是由于建筑工程的人员数量多、流动性大、文化水平低等,导致施工单位的管理难度很大,很容易发生某些事故。通过有关研究发现,建筑施工过程中,大部分事故的发生都是由施工人员的工作失误所造成的。因此,加大力度对施工人员的心理状况和身体状况的研究分析,制定合理的安全管理机制,对于减少事故的发生是至关重要的[1]。

1人机工程学的含义

人机工程学又称人因工程学,是一门专门研究人、环境以及机器之间的相互作用和有机结合使机器和环境能够更加有效地适合人的生理和心理,进而提高生产效率,保护人体安全的一门学科。其有机结合了生理学、心理学、机械学、生物力学、管理学等多门学科的理论和成果,形成独特的理论和方法,在高层建筑的施工过程中,对于预防和减少事故及疾病的发生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2影响施工人员的心理因素

2.1侥幸心理

有些施工人员在日常的操作和工作过程中会存在一定的侥幸心理,不严格按照相关的施工要求和工作规程,认为偶尔的违规操作不会造成生产事故的发生,长此下去,很容易形成一个坏的习惯。比如,在施工现场都会有很醒目的标志,提示施工人员进入现场时必须要佩戴安全帽,但是总会有些人不遵守规章制度,抱着侥幸的心理,认为不会发生事故或者就算有事故也不会发生在自己身上,不把安全提示当回事,一旦发生事故,就会造成很大的危害。

2.2叛逆心理

有些施工人员感觉自己的工作经验和阅历很丰富,在工作过程中不听从别人的指挥和要求,对有关技术管理人员要求的一些工作标准和规范置若罔闻,不遵照执行,甚至还会对管理人员产生反感,寻衅滋事。这样不仅严重影响工作效率,并且还会大大提高安全事故的发生概率。

2.3逞能心理

有些施工人员有着很强的虚荣心,在工作过程中,总是认为自己在各个方面比其他人强,喜欢在别人面前表现和显摆自己[2]。别人做不到或者不敢做的事,他就会去逞能,让别人感觉自己技术高、胆子大,很容易诱发一些安全事故。

2.4效仿心理

在施工的过程中,有些施工人员由于自身的安全知识和意识比较差,发现其他人员进行一些违章的操作后,不仅没有发生事故,而且还省时省力,也不会被管理人员发现,然后他就会放弃自己之前正确的工作方法,把这种错误的操作方式当作日后的工作经验,盲目地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就算有些施工人员明知道这是一种错误的操作方式,为了不被其他人排挤,他也会跟随效仿,这种效仿心理会对安全生产造成严重的威胁。

3施工人员的疲劳作业

事故的发生不是必然的,发生之前一定存在着某种诱因和条件,施工人员的疲劳作业就是安全事故的一个很重要诱因。由于施工人员工作时间太长、劳动强度过大、施工速度过快等原因,导致身体的能量消耗过度,身心感到疲倦,身体的各项机能明显减弱,工作能力严重下降,此时,如果仍然继续工作,很容易诱发安全事故。因此,为了保障建筑工程的安全生产,施工单位一定要重视对机体疲劳的分析,预防和控制施工人员的疲劳作业。依据安全人机工程学的理论和成果,疲劳在建筑工程中的表现形式主要可以分为生理疲劳和心理疲劳,其中生理疲劳又可以分为全身性疲劳、器官疲劳、脑力疲劳、技术性疲劳[3]。

3.1全身性疲劳

由于一些施工人员经常进行某些体力繁重的工作,导致自己身体的肌肉酸痛、关节疼痛、浑身乏力等,进而降低工作能力,增加错误操作的发生率。比如,建筑工地上的砌墙工人,平均每天至少要砌2000多块砖,再加上每块砖都还要进行铺灰压实等动作,每天的工作量十分繁重,致使这些人每天下班后身体都会感到严重的疲劳。

3.2器官疲劳

由于一些施工人员经常长期使用身体的某个器官进行作业,很容易使这个器官使用过度,造成损伤。比如,建筑工地的电焊工,由于要经常面对电气焊所发出的火光,即使戴着防护罩,也很容易对眼睛产生影响,造成视觉疲劳。

3.3脑力疲劳

由于工地上建筑工人的文化水平都不高,能看得懂施工图纸的很少,这些人每天都要长时间地对着图纸进行研究分析,并且研究和分析图纸又是一项非常费脑的工作,很容易使他们头昏脑涨、失眠、乏力、精神不佳。

3.4技术性疲劳

某些技术人员,工作时精神要继续保持高度集中,长时间的作业很容易使他们脑子和身体感到疲惫。比如,工地上的塔吊驾驶员,工作中既要准确控制方向杆,还要严密考虑合适的升降位置,再加上在高空中作业,神经系统要经常保持高度集中。

3.5心理疲劳

某些施工人员,因为长期从事一些单调、繁琐的工作,在工作中遇到一些问题或状况时,很容易产生心情烦躁、易发脾气、注意力不集中等疲劳状态。

4保障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的管理措施

4.1严格安全管理制度,规范工作人员的工作态度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只有拥有严格的安全管理制度才可以形成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在实际的工作过程当中,相关的管理人员不仅要严格要求施工人员遵守安全管理制度,规范施工人员的工作态度,同时自己要积极主动地起到带头作用,为其他人树立一个好的榜样,引导所有施工人员良性心理的有序发展,确保各项工作制度能够落到实处,发挥应有的积极作用。同时,管理人员还要严格做好日常工作的安全检查,对发现的安全事故隐患要及时查清原因并且采取有效的整改措施。另外,要建立合理的安全生产奖惩机制,对一些抱有侥幸心理、叛逆心理、逞能心理等不良心理特征的施工人员要严格批评或惩罚,让其尽快放弃和改善那些违规操作和不好的心理特征,对那些热爱岗位、主动遵守纪律的要进行鼓励并嘉奖。

4.2科学合理地改进工作体制,防止施工人员疲劳作业

施工单位要根据实际的工作强度和工作时长结合施工人员的身体条件,有针对性地为施工人员合理增加一些必要的休息时间;要尽量抛弃那些轮班的工作制度,因为这种制度很容易导致他们的生物钟混乱,不能得到充分的休息、有效地恢复体力,间接影响施工人员的生产安全,如果必须要进行轮班,要合理提高工人的工作和生活条件,让施工人员能够得到充分的休息;建立休息制度,合理增加施工人员的休息时长,一般情况下,工人在正常休息一晚上后身体基本上可以得到恢复,但是对于那些进行高强度劳动的施工人员,一定要适当增加相应的休息时间,确保他们的身体在下次工作前能够恢复正常;一台机器由一名技术人员操作,相当于很多普通人的劳动量,增加工作的机械化率,采用人机配合,不仅能够大大地减少施工人员的体力消耗,还可以明显提升工作效率,提高生产水平[4]。

5结语

我国的事故发生次数和死亡人数一直居高不下,严重影响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因此,为了能够保障建筑工程的安全生产,有效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加强安全人机工程学的应用对于建筑工程的安全顺利进行具有很重要的意义。要想保证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能够持续地安全发展,就必须要进行科学的管理。在实际的施工过程当中,合理应用安全人机工程学并且用到实处,妥善处理好施工人员的心理特征和疲劳作业问题,不仅能够改善施工人员的不良心理特征,防止疲劳作业,还能够有效地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率,对于建筑工程的安全管理有着很重要的实际意义和发展前景。

作者:姚宜均 单位:徐州工程学院

参考文献

[1]牛美玲,张孟辉.基于安全人机工程学的高校课桌椅评析[J].统计与管理,2016(8):132-133.

[2]白仁飞,张昊强,苏才学.基于安全人机工程学的应急救援设备设计[J].品牌研究,2015(2):182.

建筑管理论文第6篇

关键词:建筑表情;昼夜;转换

Abstract:Asaresultofhumancivilization,buildingshavetwolevelsofmaterialandspiritualvalues.Buildingsexpressthemselvesthroughtransmissionofinformationandembodythespiritofthevalue;thefacialexpressionisformattedbythearchitecturalinherentemotion.Buildings''''emotionwillnotturnasthechangeofdayandnight;therefore,suchexpressionsshouldalsofollowtheuniformrules.Thisarticlemeanstoexplainhowbuildingstoconducttheconversionoffeelingsbetweendayandnight;Thearticlealsotargetsattheexistingproblems,withtheanalysisofexamples,andthencomesoutwithclearideas.

Keywords:constructionexpression;dayandnight;conversion

1引言

早在原始社会,建筑就已经不只是做为抵御外界自然力侵袭而存在的物质形态了。在这一时期出现了具有宗教性和纪念性建筑的雏形,建筑不仅仅是供人类遮蔽风雨,更重要的是它逐渐成为人们心灵的庇护所。人类赋予了特定的建筑以特定的含义,建筑成为人类精神的载体,具有生命力,它诉说着情感,同时传递着特定的信息。

直到今天,建筑依然是物质和精神两个层面综合的产物,肩负着两种价值体系。建筑是有表情的,它正是通过表情向外界表达自身精神层面的信息。

2建筑表情的传递

2.1建筑表情与建筑形式

“眼睛是心灵的窗口”,就是说人们可以通过彼此的面部表情了解到对方内心的情感。人是万事万物中唯一具有表情的事物,人可以通过笑表达内心的喜悦,通过紧锁眉头表达焦虑,通过哭表达悲痛……,一个人的表情反映了他的思想。

那建筑的表情是什么呢?建筑的表情其实是一种拟人的表述手法,建筑同人一样,也是通过自身的表情向外界传递信息的。人们从那美轮美奂的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和“如鸟斯革,如翚斯翼”的中国传统木构建筑身上可以解读出不尽相同的表情,这两种表情是两种迥然不同文化背景产生的建筑形式的反映。建筑师正是借助各种建筑语汇创造出丰富的建筑形式,而建筑的性格通常是反映在建筑的形式上。我们能不假思索地分辨出哪些建筑是出自安藤忠雄,而另外一些是出自盖里之手——不同的建筑形式反映出不同的建筑气质,不同的建筑气质又决定了不同的建筑形式。它们类似马克思主义哲学范畴中“本质”和“现象”的辩证关系,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作用。

2.2建筑表情的表达

人的表情是通过面部五官的变化达到传递信息的目的,然而对于现代主义建筑而言,表情是抽象的,是通过特定而且相对固定的建筑语汇实现建筑表情的表达。那建筑表情是通过什么途径表达的呢?

白天,在太阳光的照射下,人肉眼能看见的物体通过光线照射在受光物体上,反射到眼睛,然后成像在视网膜上,最后把信息传递到大脑。建筑的表现离不开光线,光线照射到建筑表面,把立面上的信息反射到人眼。建筑表面的信息不外乎建筑的体量和比例、建筑外立面材料、色彩以及建筑的细部装饰等等,和人的五官一样,它们的存在为建筑表情的传递提供了条件。

2.2.1根据日本建筑师芦原义信对“宽高比”的分析表明,人的视点和建筑之间距离为建筑物高度2倍或更大时,是适合观察建筑物整体或建筑群的范围;当人在这个距离范围之内,建筑的体量是它要向人们传递的主要信息。建筑体量是人对建筑感官的第一印象,对于建筑的表达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西方,体量的运用被发挥得淋漓尽致,建筑师喜好洗练的纯几何形体块。因为在西方文化中,它们符合人类所追求的宇宙美学,似乎能够在精神上缩短与上帝的距离,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象征意义。无论是早期的埃及金字塔还是文艺复兴时期的宗教建筑,都常常运用简单的锥体、球体或者立方体,以此表现出强大的力量和征服感——对称、完整的建筑体量传递出庄严、肃穆的精神,相反,自由、多样化的建筑形体则表现出活泼轻松的氛围(图1)。

2.2.2当视点离建筑的距离与建筑高度接近1或更小的时候,人就可以清晰地观察建筑的细部特征,最一目了然的当属建筑外立面的材质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建筑材料不再局限于过去的石头、木材或是玻璃,诸如ETFE薄膜、有机玻璃、高分子材料等越来越多的高科技产品被运用于建筑表面,建筑拥有更多的方式诠释自己。

一般而言,进入现代文明前西方的建筑被石头所主宰,石材具有凝重的历史沧桑感以及文化气息,这也是西方建筑发展脱离不了的主旋律。随着其他材料的发明与运用,西方人不局限于石头的沉重和压抑,他们在伦敦万国博览会的英国馆中首次地运用了玻璃和钢材,这种轻快、透明的新建筑形式迅速蔓延开来;今天,这种玻璃盒子建筑在世界各个城市随处可见,是现代文明的象征。随后出现了金属建筑,各种颜色的不同金属板材出现在建筑的立面,散发出强烈的现代感和科技感(图2)。此外,木材建筑的亲和和自然也是建筑表现不容忽视的一种方式。

2.2.3其实,除了建筑体量和材质以外,建筑的色彩对建筑表情的传递也起到不容忽视的作用。单色的建筑一般较稳重,表现了冷静的态度;而多种颜色的运用则向外界传递热闹的气氛以及自我表现的态度。

3建筑表情的转换

3.1表情在夜晚的延续

建筑在白天通过特定的建筑语汇表达自己的性格,但是在没有自然光的夜晚,建筑符号不能被人们看到,建筑的轮廓在夜色中消失,建筑表情因此缺乏延续性。在电灯发明之前,社会的运转集中在白天,建筑表情的缺失对于习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生活模式的人们来说似乎无关紧要。然而,由于人造光源的应用,今天这种发达社会的生活模式已不再局限于白天,社会的机器在晚上依旧转动,人们的生活在夜晚也同样丰富多彩。

早在20世纪30年代,欧美国家率先使用电气对建筑进行照明处理。建筑师开始意识到建筑不仅仅可以在白天欣赏,夜晚的视觉效果也同样不容忽视。每当夜幕降临,华灯初上时,太阳光退出,城市的主角被灯光替代;没有了自然光,建筑顿时把自己交给了人造光,建筑的表情得以延续。此时的建筑不再借助于体量、材质、色彩等元素来传情,而是靠人造照明设备了。

3.2建筑表情的转换方式

建筑照明设计使建筑表情在夜间得以延续,是建筑设计的二次创作。它把建筑白天的表情转换到夜晚,是对建筑性格表达的强调或弥补,建筑在黑夜里被注入了生命力。

3.2.1对于纽约曼哈顿的夜景我们是再熟悉不过了,夜色中那如繁星般点点灯光不知打动了多少都市里奔波的人们(图3)。城市中的摩天楼往往作为写字办公的用途使用,建筑的性质决定了这一类型的建筑气质大多是通透、挺拔,建筑的外表是相对匀质的。除了建筑体型的比例恰当外,建筑立面开窗的肌理是建筑表情的重点所在。根据格士塔心理学“图形”与“背景”的理论,人们通常注意有意义的图形,忽视背景的存在,并且图形和背景是可以相互置换的(图4)。对于高层写字楼的表情转换,主要通过室内人造光线的透射,实现建筑立面在昼夜间图底关系的互换。白天看到的是经太阳光线反射的墙面,较暗的窗洞作为背景;而夜晚看到的是透过窗户透射出的灯光。此时,茫茫夜色成为背景,整齐规则的窗灯转变为图形。

3.2.2不仅如此,轮廓线也是城市景观的重要因素之一,城市中高低起伏的建筑在天空交接处构成了丰富的边界线,城市的天际线具有很强的可识别性。我们能在脑海中清晰地勾勒出多伦多、纽约或者香港维多利亚湾优美的建筑轮廓线。对于单个建筑而言,建筑的外轮廓线也同样重要,若干建筑的轮廓交织成统一的城市轮廓线。清晰的轮廓线条是一种简单而明快的建筑语汇,吸引人的注意力,中国故宫里柔和的曲线屋顶以及埃及金字塔硬朗的锥体线条足可以证明这一点。这类建筑在夜间的表情自然是通过强化建筑轮廓线的照明方式实现了。通常是用灯光勾勒出建筑的外轮廓线来强调建筑与天空的交接,限定了建筑本体的边界;如果建筑立面上其他线条对建筑性格的塑造不可缺少的时候,也可在夜晚对它做出强调,增强建筑的构成感。但是,仅仅依靠所谓的轮廓照明是不够的,还可以结合其他照明方式,譬如泛光照明。

3.2.3泛光照明是建筑照明中最常见的一种,它通过投光灯将人造光照射到建筑表面。投光照明利用灯光照射后形成光影虚实,强调建筑体块的进退关系以及层次,立体感较强。如果建筑在白天是通过体量变化、色彩或细部装饰来表达性格时,它的夜间表情一般可以用泛光照明的方式来延续。利用灯投射建筑,对建筑的重点部位予以强化处理,这些重点部位对于建筑表情的传递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图5)。与白天我们看到建筑表情的传递方式原理一致,它们的表情都是通过光线在建筑表面上的反射达到预期的视觉效果,区别在于前者是自然光而后者是人造光罢了。

3.2.4随着建筑科技的进步以及建筑理念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新颖建筑层出不穷,建筑的表现不仅仅局限在传统意义上的表达方式,建筑与高科技和电子信息的结合越来越紧密,充分体现了时代性与商业化特征。建筑一方面表达着自身的情感,一方面客观上成为广告宣传的物质载体。除了商业建筑外,高层办公写字楼近年也呈现出这种趋势。白天,这些建筑以玻璃幕墙作为表皮体现了现代建筑通透、轻盈气质,具有时代气息;在晚上,又常常以建筑的玻璃外表面为背景,利用电脑技术控制下的光纤或激光创造了动态照明,甚至出现了以公益广告为主题的电视幕墙。这些照明处理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充分展示了技术与建筑的完美结合,符合建筑本身的性格特征(图6)。

3.3真象、假象

无论白天还是夜晚,建筑都需要向外界传递信息,就像人一样,或喜、或怒、或哀、或乐。尽管建筑在昼夜表达表情的手段有所不同,但是初衷却都是一致的——为了体现建筑的情感和气质,把建筑精神层面的信息传达给外界。建筑的性格自它被建造的那一刻起就形成了,不会因为外界因素而改变,固然,建筑表情的塑造应该遵循这一先决条件,不能违背建筑的意愿。人也是如此,正常情况下是不会用“哭”表示内心的喜悦,也不会用“笑”表示内心的痛苦。

然而,和人不同的是,建筑在白天与黑夜两个不同时间段里,表情的表达方式是有所差异的。通常,我们感知的建筑性格是在白天通过自然光的反射,然后把信息传递到大脑里的。在夜间,没有了自然光,建筑原本可以用来表达的信息被黑暗吞噬,建筑表情只有通过人工照明才可以体现。所以,通过人工照明这种方式传递的建筑信息应该和通过自然光反射到人脑里的信息相符合。

如果把建筑看成哲学意义上的“事物”的话,建筑的立面就是“事物”的“现象”,它是“事物”的表现和表演;而建筑的性格就是“事物”的“本质”,它是外在表现的原因和动机。事物的现象和本质是对立统一的,它们互为事物的表里,相互依存。现象是本质的现象,而本质也是现象的本质。我们通过现象去了解本质,现象应当真实地表现本质,不然我们就会得到错误的信息。由此可以看出,建筑的表情应反映建筑的本质,符合建筑的内在逻辑,无论是白天还是夜晚。对于建筑师而言,他们大多都会注重建筑在白天的信息传递,会充分考虑到“现象”与“本质”的统一;然而往往忽视建筑在夜晚的表情也应该遵循这种规律。由此造成建筑在夜间表现出完全有别于白天的性格特征,也就是说建筑呈现出的夜间表情是一种“假象”,它并没有真实地反映建筑的内在本质,向外界传递了某些错误的信息。这就如同吴宇森导演的《夺面双雄》里两位男主角之间的“变脸”,建筑在夜晚和在白天仿佛也在进行着这种蜕变,建筑表情在夜晚缺乏延续性和一贯性,人们无法把它所表现的表情与其真实身份相联系。这不得不说是一种可怕的现象。所以,建筑表情应该在白天和黑夜之间进行恰当的转换。

4实例分析

前文中所提到的纽约曼哈顿摩天楼,无论是白天还是夜晚都是以建筑立面精美的肌理展示自身魅力,建筑性格在昼夜间进行完美地转换:白天,通过利用比例合适的“芝加哥窗”的窗洞为“背景”,立面上形成了网格状的“图形”,表现出了芝加哥学派立面中那精致、和谐的建筑肌理,再加上建筑之间统一的风格,造就了完美的城市景观;夜晚,可以看到通过窗户透射出的室内灯光,而无数的光点再一次以黑色的夜空为“背景”共同形成了建筑的肌理。建筑在昼夜间传递着相同的信息,表情得以延续。

然而,成功的例子背后必然会存在着反例。在城市里,仍然充斥着一些不和谐的声音,我们可以发现许多建筑依旧在昼夜间玩着“变脸”的游戏。这种现象就发生在我们的身边:这是南京市中山北路上的某座高层写字楼(图7),建筑立面以横向方窗为元素,重复性地排列组成了有肌理感的建筑表情,稳重的建筑形象与它脚下那保留至今的民国建筑形成了良好的对话;可是在晚上,建筑立面上采用了若干条竖向线性的人造灯光带,方向感强烈的竖向线条增强建筑的挺拔感,却多少让人联想起流行于20世纪20、30年代上海滩的Art-Deco风格。竖向的灯光带中夹杂着的窗户透射出零星且无规律的灯光着实让建筑表情显得尴尬,不伦不类,没有能够恰当地反映出建筑的性格(图8)。

所以,正确的例子我们应当学习,错误的当然需要加以修正。

5小结

当夜晚来临时,整个城市逐渐成为灯的海洋,处处都霓虹闪烁,然而又有多少能为体现建筑性格而增光添彩呢?它们大多是盲目的,缺乏目的性。当下面临的问题一方面是表现夜间建筑表情的意识比较淡薄,建筑师在设计时不曾考虑到夜间的视觉效果;另一方面,即使具有这种意识但也缺乏系统的专业知识,随意性、主观性大。针对这种现状,要改变存在的问题当然需要一定的时间,不能一蹴而就,只希望本文能为此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芦原义信,尹培桐译.街道的美学[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6.

[2]诸智勇.建筑设计的材料语言[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6.

[3]郝洛西.城市照明设计[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

[4]库尔特·考夫卡.格式塔心理学原理[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7.

建筑管理论文第7篇

关键词:砌块裂缝措施

一、发展过程的简要回顾

绍兴小砌块的发展,甘年来走过了曲折发展的过程。八十年代~第一个十年,从学习、考察、引进、试点、推厂,在政府干预下逐步发展,到1984年开始兴建第一个住宅小区,此后陆续兴建了4~5个小区,大有燎原之势,而当时的社会背景是无房户、人均住房面积只有几平方米的较多,人们的需求是有房可住,标准也不要太高、租得起就行。小砌块顺应了这个潮流,这个需求,小砌块除了符合节土节能这基本国策外,还可以多造一层(同等条件由于红砖重,因而红砖造五层,小砌块可造六层),一户可以多3%~5%的住宅面积(小砌块比一砖薄5公分)等优点,加之绍兴红砖质量和观惑较差等原因,因此,在政府城建部门的统率下,顺利地导到推广。

第一个十年也是探索砌诀建筑防渗漏、防裂和加强隔热的过程,尤其在八十年代末期,有的小砌块房屋顶层端部出现了“V”型包角裂缝和纵墙上的“八”字形斜裂缝,有的内墙上出现阶梯形的干缩裂缝,从第一个小区开始采用不埋式板基,出现了较大的沉降和沉降差,也导致了一些底层倒八字沉降裂缝以及窗角的斜裂缝(当时推广不埋板基之后感到在软土地基既可不打桩,又可多盖一层,总沉降量一般也不会超过老规范的经验值);在第一个小区也出现一些房屋的渗漏,楼板处的小砌块形成水槽,造成室外停雨,室内流水的现象;有的小区砌块房屋,在伸缩缝处设双墙,荷载加重导致地基过大沉降而促成上部砌块开裂等等。

所有这些裂缝虽引起城建主管部门、设计、施工单位的重视和探索,但对住户来说因为是租房,只要求补缝、防渗就可以了,反应不是很大。

九十年代一第二个十年,这是有高峰有低谷,现在进入迈向新世纪发展的十年,1993年进入了大建设时期,小砌块建筑也应运蓬勃发展。l991年起,总结过去十年经验教训,巩固发展有效措施,由绍兴市建筑设计院主编的小砌块省标准图颁布施行,对小砌块建筑的发展开始起到指导作用,这期间由市设计院设计的塘南小区14幢楼按省标要求造的试点住宅,由省没计院没计的城东鹤池苑近百幢住宅(采用桩基)相继建成,效果很好。这期间各房屋开发公司都建造了大批小砌块建筑。但是,80年代末期建造的住宅,由于在软土地基上采用不埋板基或浅埋整板基础,沉降要持续很长时间,建筑物的沉降和差异沉降在1996年-1997年陆续暴露出来,沉降不均匀带来不同程度的裂缝;90年代初期建造的住宅也由于不少仍采用浅基和大建设时期的一些施工质量问题,相应也产生一些裂缝:1994年又实行房改,原有的公房一变而为个人财产,历史的沉积的裂缝有发展,就成为投诉的对象,新建房屋一有裂缝就成为上访的理由,住户对安全问题感到忧虑。这些房屋虽经纠偏加固,于1998-1999两年先后处理完毕,并已确保住户使用安全。但社会上传来传去,加上媒体反映,给绍兴小砌块笼罩了一片阴影。在这种情况下,只有在政府有能力干预的安居工程继续采取了已有的防裂、防渗,隔热等经验和确保地基基础强度和稳定的措施,推广使用小砌块、在艰难中竖起一杆旗帜。1996年一些小砌块的积极分子开始了三排孔小砌块的研究,1998年开始了小批应用,于今年初完成了力学和物理性能试验,现在已在“快阁苑”二期中正式批量使用,同时结构住宅建造试验工程,进行整幢楼的隔热、隔声性能现场试验研究。这在艰难中又竖起一杆旗帜。绍兴小砌块正走出前进中难免在的和人为影响形成的低谷,大步迈向新世纪。

二、裂缝控制的不断探索

为编制省标准设什,对八十年代开始建造的小砌块建筑进行调查,出现过以下几种裂缝[1]:

1.温差应力引起的裂缝,主要在平屋顶,房屋顶层的端部开间,有端部窗上角斜裂缝,端部内纵墙的斜裂缝,或为圈梁下的水平缝,最典型的是人民路上一幢4层住宅楼,顶层四角已形成“V”型包角裂缝,下面三层为斜裂缝,顶层裂缝最宽,逐丢减小。

2.地基变形引起的裂缝,主要在房屋的底层,表现为房屋端部处纵墙窗角和内纵墙上的斜裂缝,严重的发展到二、三层,底层最宽,逐层减少,特别严重的对穿窗角或在内纵墙上斜穿一层。

3.小砌块干缩引起的裂缝,典型的单纯的干缩裂缝较少见,绍兴某幼儿园教室横墙中部出现阶梯形裂缝属于这种裂缝,一般情况是和其他原因一起形成了斜裂缝、阶梯缝或竖直缝等。

4.差异荷载或应力集中引起的裂缝,常出现在孔洞的底角斜裂缝、底层窗台下墙体阶梯缝、斜裂缝,也有竖直缝,承重梁下部裂缝。

在1990年编制小砌块省标时,笔者曾对裂缝的成因进行初步的分析[1]:

绍兴地区平屋顶夏天在太阳直接照射下,屋面表面温度比屋面下墙体高出20~30℃,这个温差引起的拉应力可达0.25~0.4MPa,而绍兴的年温差、日温差引起的应力可达0.4、0.15MPa,而小砌块墙体的抗剪强度仅为0.1~0.22MPa,因此温差应力形成屋盖推力,产生的剪,拉应力超过了墙体抗剪、抗拉能力时就开裂。

绍兴地区大多为软土地基,4~6层小砌块房屋过去大多采用条基或板基,地基应力呈马鞍型,沉降极易不均匀,墙体在挠曲作用下产生剪应力或主拉应力过大而开裂。尤其是整板基出,其本身刚度不大,上部结构往往不注意加强整体刚度,因而对地基变形的协调能力低。

小砌块是由混凝土浇注而成,不象粘上砖要经烧结而成,因而小砌块的干缩值比较大,一般在自然养护28天后,其收缩率约0.035%(亦即0.35mm/m),砌成后约为0.02%,其收缩应力可达0.3MPa,大大超过砌体的抗拉强度。而且小砌块在28天以内的收缩率要比28天以后的收缩率大好几倍,当然28天以后的小砌块如遇水浸湿。再干燥,其收缩率也在0.025%以上。所以对于长墙容易出现干缩裂缝。

关于应力集中和差异荷载情况引起的裂缝,这可以从孔口应力集中方面来分析,笔者曾参与混凝土壁板孔口应力的研究,在垂直荷载作用下,垂直压应力的峰值比平均压应力大2一3倍,且集中在孔口侧边一倍板厚的范围内,水平拉应力峰值也集中在孔顶孔底的边缘,孔角的主拉应力也较集中,同样小砌块墙体的孔口也是如此,无论在垂直荷载或变形荷载作用(如温差、干缩)下,都会因应力集中而产生裂缝。

综上所述,绍兴院在编制小砌块省标中(浙G16一91),针对上述裂缝现状和分析,采取了下述的一些措施,使绍兴小砌块房屋裂缝,得到了有效的控制[2]。

1.为防止由于钢筋混凝土屋盖的温度变形引起的顶层墙体开裂,应采取以下措施。

①钢筋混凝土平屋盖上应设置隔热层或保温层;采用刚性防水层时,应设置隔离层、分舱缝(分舱缝应填以柔性材料)、隔热板。檐口和女儿墙也要断开。

②在多层房屋的两端顶层及下一层两个开间的窗台高度处沿内外纵墙及横墙设置钢筋混凝土墙带或钢筋墙带(即窗顶设圈梁、窗台设墙带),在设置钢筋混凝土墙带部位的门窗两侧一孔,各加:圆10竖筋,再用C15混凝土灌实。

③屋盖处挑梁伸入墙体部分的长度在满足抗倾复计算要求情况下宜适当延长,且挑梁根部应与圈梁连成整体。

④在不影响房屋整体刚度的情况下,可在房屋端部或变形缝两侧开间的屋面板底设置滑动层(刷废机油二遍或铺油毡一层)。

2.为减少由砌块干缩引起的墙体开裂应注意以下事项:

①小砌块应在达到设计强度等级并在龄期一个月以后方可使用。

②砌块应采用密实性混凝土,并机械成型。

③砌筑前不应洒水淋湿,对于已砌好墙体,最好能覆盖塑料布防雨,被雨淋湿处,应拆除最上一皮,方能继续砌筑。

④严格对孔错缝砌筑,尽量采用塑性砂浆,确保灰缝饱满并符合规程要求。

3.为防止各种变形作用引起墙体开裂的综合措施

①多层房屋的墙体阵缩缝、沉降缝应按有关规范规程要求设置。并应力求建筑刚度的均匀,建筑体型的简洁。

②为增强房屋整体刚度,对四层以上房屋须在房屋四大角及外墙转角、楼梯间、四角设置混凝土芯柱,一般为三孔。对于软弱地基,还要在角孔或中孔配置圆10钢筋混凝土芯柱。

③对于软弱地基上的三层及以上的房屋,其长高比值不大于2.5;当房屋长高比且不大于3.0时,尽量作到纵墙不转折或少转折。

④对于软弱地基上采用整板基础的房屋,当预估最终沉降量>120mm时,应有不少于两道纵墙拉直贯通,每层板底设置圈梁。尽量使上部的重心和板基的形心重合。

4.对于地震区,利用抗震措施以防裂,实行平震结合,震时抗震,平时防裂。

此部分不再详述,详见小砌块省标的抗震部分。

小砌块省标在1992年开始施行,1991年按省标要求由市设计院没计,建造了14幢住宅,迄今没有发现上述裂缝,偶尔见到圈梁底一条细小的水平缝。1993年由省设计院设计的经济开发区约30万平方米住宅(六层带自行车库),采用沉管灌注桩基,并将芯柱改为构造柱。迄今仍没有发生上述裂缝,也是偶见圈梁底的细小水平裂缝或窗角短小细裂缝。事实证明小砌块省标采取的防裂措施是有效的。

但是前述的80年代末期,90年代初期建造的一些采用整板或浅筏基础的住宅,暴露出小砌块墙体的不少裂缝,其主因是由于地基沉降不均匀引起的。如某小区五幢住宅,整体性和砌筑质量尚可,芯柱布置也较合理,从裂缝上看两端单元较多,中间单元较少;另一小区三幢住宅施工质量较差,平立面布局不够合理,由于地基不均匀沉降导致了上部一至六层大量裂缝,从小砌块墙体自身情况来看,五幢质量较好的住宅,由于部分使用了龄期未到的小砌块,增加了墙体的收缩,产生了阶梯缝;三幢质量差的住宅,房屋两喘底层和二层墙体出现不少竖向裂缝,局部砌块已有压碎现象,这虽由于地基沉降引起,但砌体本身强度不足和施工质量差,灰浆不饱满也是导致开裂甚至压裂的主要因素,三幢住宅顶层纵横墙的八字缝,阶梯形斜裂缝,主要是没有按省标要求的措施到位,抵抗不了温差变形而形成的。

鉴于软弱地基采用整板基础的教训,市建管局、墙改办和安居办在开发安居工程上采取了强制性的措施,如乐苑新村全部采用水泥搅拌桩,在快阁苑一、二期全部采用沉管灌注桩基础,解除了由于地基不均匀沉降引起墙体裂缝的后顾之忧。

市建管局、市府办于1997年、1998年相继颁发了加强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工作的红头文件,实行强制性实施,主要有对在深厚软弱上层上建造四层半(含车棚)以上的住宅工程,均应采用沉管桩等桩基础或对地基进行处理。对不采用桩基础的四层半(含车棚)以上的住宅工程,地基必须满足有关规范的强度和变形要求,以及对深层搅拌桩作为地基处理手段的控制要求。

文件[3]强调“认真推进墙体改革,不断发展混凝上空心小型砌块等新型墙体材料,加大肿混凝土空心砌块等新型墙体的研究推广力度,提高小砌块的强度、抗裂、隔热、抗渗等注能。

小砌块建筑必须按照现行小砌块规程、砌体规范、抗震规范和国标、省标图集一并执行。目前凡不具备专门芯柱混凝土配置和灌筑条件时,一律以钢筋混凝土构造柱代替芯柱。小砌块必须达到设计强度指标,并有一个月龄期方可出厂,砌筑砂浆必须严格按照设计要求采用塑性砂浆、低收缩或不收缩砂浆,控制坍落度,减少失水性。6度抗震设防地区,砌筑砂浆必须达到M5。各类型出肋或不出肋小砌块,施工单位必须有确保措施使水平和竖直灰缝饱满度达到现行规程要求。现行规程和国标、省标图集的构造防裂措施必须坚持执行。当采取有效的防裂措施时,方可采用外墙红砖,内墙小砌块的结构体系。”市府以文件形式颁布技术性规定是对建筑工程质量特别是小砌块建筑的发展和裂缝控制的有力的推动。

三、继续发展的对策

小砌块的继续发展,裂缝控制仍然是发展的关键因素,对裂缝控制的深入探讨、研究和实践仍然是当务之急。

1、从概念原则上解决裂缝的控制。笔者[3]在1992年提出“防,放、调的结合”,在1994年、1997年又相继提出“加强整中约束和局部约束”、“注意释放和调整”、“提高抗御能力”以及“防裂和抗震结合”等原则。也就是说对待裂缝控制,腰约束又要释放:既要抵抗,又要调整。积甘年绍兴的经验,有效的裂缝控制措施基本上是建立在上述原则上的。下一步需要对“约束、释放、抗御。调整”进行具体的理论上的深比。实践上的发展,以形成裂缝控制技术上的配套。

2、从体系上解决裂缝的控制,小砌块本身就是薄壁空心的微观体系,由小砌块作为墙体与地基基础。楼屋盖等组成另一种砌体结构体系,过去纯粹采用芯柱是仍归属于砌块体系,但小砌块加构造柱的体系又有别于有芯柱的体系。绍兴也建造了一批外砖内块体系,现在正筹划小砌块加异形柱或短肢剪力墙的体系。l998年开始市建管局推荐楼屋盖采用现浇体系,这又有别于多年习惯的多孔板的装配体系。

市墙改办也考虑搞一些配筋砌块体系,不同的结构体系对裂缝的控制均是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所以必须加强各种砌块结构体系的裂缝控制的研究和实践。

3、从整体上解决裂缝控制[3][4]。过去的砌块房屋的防裂抗裂主要是从结构上去考虑,有一些非结构手段也只在减少温差裂缝方面。而没有更多地从整体上去控制。诸如平面布局。立面布置。房屋体型。整体刚度。共同作用等等。例如绍兴有一幢底框五层砖房,砖房平面尺寸为20.64X9.54,外挑阳台和雨蓬,屋面有隔热层、防水层、隔离层及架空隔热板。结果顶层四角墙体被推出。雨蓬挑梁下出现大的斜裂缝,或者是雨蓬沿梁下纵墙出现斜裂缝,甚至交叉裂缝,开裂原因主要是温差变形加上雨蓬挑梁头部荷载偏大所致。但是单纯从温度变形分析,应该说20m长10m宽的屋面不致有如此大的推力,所以对小砌块房屋的裂缝控制应该与抗震一样,从概念设计入手,从整体原则开始,加强构造措施,由理比到量化,综合控制。

4、在小砌块上做文章。小砌块是以单排孔型式问世的。在绍兴,考虑到江南地区隔热的需要,设计制作了双排孔,使用于西山墙上。从1996年起又研制三排孔小砌块,1998年开始推广,在两幢主宅上应用,1998年底由浙江大学作了力学和物理性能试验,性能良好,热工指标与粘土砖一砖相一致,力学性能也比单排孔有较大提高,由于三排孔砌块采用封底形成盲孔,端部形成槽齿,保证了砌筑竖向灰缝的饱满度并增加了咬合力,封底保证了水平灰缝的饱满度。从而提高了砌体的抗压、抗剪。抗拉能力。由于封底,形成横向隔板,从墙体分析,增加了墙体刚度和稳定性,从施工来看,保证了铺灰的质量,所以虽然从提高隔热性能来研制三排孔,但实质也提高了小砌块结构的抗裂度,因此还需要进一步在小砌块类型。系列化及墙厚等方面作深入的研究。

5、加强工程试验研究,从理论结合实践上解决裂缝的控制。绍兴今年对三排孔小砌块选择安居工程两幢建筑进行热工性能对比试验。现在由市墙改办牵头。正与浙江大学协商,共同进行裂缝控制的工程试验研究,以期取得工程性的定性定量分析成果,再推广到量大面广的砌块建筑上来。

参考文献

[1]王修本小型砌块房屋节点构造详图的编制,建筑砌块与砌块建筑,1990第6期

[2]混凝士小型空心砌块房屋结构构造,浙江省建筑标准设计浙G16一91

建筑管理论文第8篇

关键词船闸沉降观测

1工程概况

京杭运河解台二线船闸工程是我省利用世行贷款投资建设的交通重点工程,船闸位于徐州市贾汪区大吴镇,距市区约20km,处于京杭运河江苏段西线航道解台一线船闸北侧。

解台二线船闸与一线船闸平行布置,两闸中心线相距90m,船闸基本尺度230×23×5m,主要结构形式:闸首为钢筋混凝土底板、空箱边墩、头部环绕短廊道输水、钢结构人字闸门及提升式平板阀门、电气自动控制液压启闭机,闸室为钢筋混凝土透水底板、扶壁式钢筋混凝土闸墙,钢筋混凝土上、下游护坦,上下游主副导航墙、靠船墩及护岸为混凝土底板浆砌块石墙(墩)身。设计年通过能力为2500万吨。

2沉降观测目的和内容

沉降观测是船闸建设不可忽视的工作之一,通过沉降观测,可以监测建筑物的沉降变位情况,不但为今后的船闸底板内力计算提供数据,提高了准确性,而且能便于及时发现异常情况,采取措施,保证工程的安全运行。

由于解台二线船闸上、下闸首为整体坞式结构,我省船闸建设有关部门经过多年实践总结,目前普遍采用预留施工宽缝,将整块底板分成三块,待两侧边墩浇筑完成、回填土达到所要求的高程、地基沉降稳定后,再进行封铰,可有效地减小底板的内力或厚度;并能减少闸塘开挖后对地基的卸载及底板、闸墙边墩浇筑过程中因加载而产生的地基升降变化。通过定期进行沉降观测,可以掌握软基的固结过程,用来确定预留施工宽缝对内力的影响,同时为确定封铰时机和地下水位控制、加载速率提供依据。

沉降观测的主要内容是:通过布设控制网,按相关精度要求,根据施工分级加载实况,定期定点对坞室结构底板封铰前后每块底板和每节闸室墙在建设过程中的沉降情况进行观测,直至工程竣工验收,移交使用单位。

3沉降观测方案

3.1精度指标与观测仪器的选择

设计单位对主体工程上、下闸首及闸室坞式段施工宽缝封铰提出的要求,其中有一条为边墩的沉降速率(连续10天)每昼夜小于0.1mm。

如果按照限差为0.1mm来设计观测方案,高差中误差须满足0.05mm的要求,目前最先进的精密水准仪每km高差中误差只能满足0.7mm的要求,无法满足设计要求。经与设计部门商讨,变更为通过连续3个10天的观测,如果结果都不超过1mm,则认为满足设计要求。

根据设计要求和现行国家《工程测量规范》、《建筑物变形测量规程》及交通部《水运工程测量规范》中对沉降观测的各项规定,结合解台二线船闸工程具体的特点,我们选择变形测量的二级标准作为本项沉降观测工作的精度指标,详见表1。

沉降观测是船闸工程中精度较高的测量工作,仪器设备、布设路线、观测方法及人员素质等多方面都会影响观测数据的精度。在该测量工作中我们选择S1级瑞士LeicaNA2/GPM3精密水准仪,配合铟钢水准尺进行作业,省测绘局鉴定部门对仪器的各项指标进行了技术鉴定,在作业期间我们多次对仪器i角差进行检核,为观测工作提供了技术保证。

3.2观测路线的布设

3.2.1水准基点、工作基点的设置

水准基点由测区原有等级水准点(设计部门提供)BM(33.226m)、G2(32.652m)组成,该两点高程数据经多次联测检核,高差误差均小于1.0mm。且两水准基点均位于一线闸管理区较为偏僻地方,是一线闸施工期间(1958~1961年)设置的,点位稳定可靠。我们以观测条件较好的BM作为主基点,G2作为校核点。利用原一线船闸南侧(二线闸施工区外侧)闸墙一个沉降钉(A9)作为工作基点,与BM、G2形成一个闭合环,检测起始数据的正确性。

3.2.2观测点的布设

上、下闸首及闸室坞式段均在边墩底板及施工宽缝的两端各布设8个沉降钉计24个观测点;闸室14节扶壁段均在闸墙底板两端各布设4个沉降钉计56个观测点;沉降钉的制作采用40cmФ18螺纹钢顶端焊接镀铜半球圆帽加工而成,埋设时配以斜筋焊接在底板面层及竖向钢筋上,顶端突出砼表面1.5~2.0cm左右,以保证点位稳固。

由工作基点A9至观测点路线基本沿闸塘原状土上设置,中间转点全部埋设测桩,采用50~100cmФ20螺纹钢打入土层,表面浇筑20~30cm厚砼,进入闸塘边坡段,除转点采用同前设置外,测站架镜的位置也埋设30cm厚砼,以保证观测时仪器的稳定。

整个观测线路由BM、A9和14-2、12-4、10-2等11个观测点形成一个整体闭合环,全长1.32km,36测站,不在路线上的其他观测点,由其邻近观测点固定观测。

3.3观测方法及注意事项

本次沉降观测工作采用精密几何水准测量方法进行,观测过程中,各项偏差控制及内业数据处理按照国家《建筑物变形测量规程》中各项规定执行。

进行沉降观测过程中,须注意的几个问题:

(1)每次观测应遵守“四固定”原则,即:观测所用仪器及水准标尺固定;观测人员固定;观测路线固定;观测环境和条件基本相同。

(2)水准仪i角是一个变化值,每次作业前,对i角进行检查,若发现i角大于10秒,应及时进行检验校正。

(3)布设观测路线时,前后视距不超过40m,前后视距差不超过1.0m,以控制i角的误差影响,同时提高观测时的清晰度。

(4)观测时间及环境:不在日出前后1小时、中午时分进行观测,更不能在大风或有雾的情况下进行观测。

(5)为保证水准尺气泡稳定居中,自制一些简单的水准尺辅助标杆,以使扶尺员快速稳定地竖直标尺,提高观测效率。

3.4观测周期

船闸底板基础是分段施工的,为及时掌握加载后的初始观测值,在每节底板浇筑混凝土终凝后,即开始初始观测,因此不同底板上沉降观测点的初始观测日期是不一样的。

对于建筑物变形观测周期,有关测量规范、规程都没作统一规定,我们根据以往同类型船闸经验,结合本工程闸室墙采用龙门架支撑大模板一次到顶浇筑砼的施工方案,分析基础加载的情况,制定如下观测周期:施工初期20天,封铰前期至封铰期间10天,封铰后至观测点移测到闸室墙顶部30天。

船闸主体建筑物施工期间,如遇到特殊情况(回填土与地下水位发生较大变化,底板或墙体产生裂缝,沉降缝两侧出现较大不均匀沉降等),应立即进行逐日或几天一次的连续观测,及时提供观测数据,确保建筑物安全。

4沉降观测成果

从2000年5月至2002年1月,共完成40次沉降观测(2001年6月26日以后移测到闸室墙顶部观测),闭合环线的高差闭合差在-0.3~+1.5mm之间,满足二等水准测量精度要求。沉降观测成果数据见表2。

5结论和体会

(1)观测数据表明,本工程整个施工阶段基础的下沉量及回弹量的变化与施工顺序、地基上的加载大小、施工进度、地下水位情况等密切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