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油气储运专业论文

油气储运专业论文赏析八篇

时间:2023-04-03 09:50:44

油气储运专业论文

油气储运专业论文第1篇

关键词:高职;油气储运技术专业;校本教材;开发;实效性;研究

中图分类号:G71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C-(2014)11-0033-02

一、高职油气储运技术专业

校本教材开发存在的问题

(一)统编教材缺乏

根据调查,全国仅化学工业出版社发行了关于石油化工类高职高专教材,但是着重于石油产品的炼制加工工艺。油气储运技术专业方向较多,如油气长距离管输技术、油气储运与城市输配系统工程、油气储存与液化天然气技术、油气储运安全工程等。笔者所在学校以培养面向江苏省或周边沿江沿海化学品码头、油库、燃气输配气站、加油站、加气站等从事油气、大宗化学品的输送、储存与装卸、计量等方面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为主,因此专业课教师只能选用或参考本科类教材内容组织教学。

(二)校本教材开发能力不足

校本教材的开发离不开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团队。目前,我国开设油气储运技术专业的高等学校只有20多所,笔者所在学校是江苏省内唯一的一所,专业教师缺乏,导致校本教材开发存在一定的难度。如在编写教材时,可能不清晰岗位群以及与之相匹配的岗位能力、学生的特点和需求;教材内容无法体现校本特点等。

二、开展高职院校油气储运技术专业

校本教材实效性研究的意义

(一)理论价值

选择高职校本教材开发的实效性作为研究方向,符合高等职业教育研究的发展趋势。我国以往的教育强调同一、集中的课程管理体制,采用统编教材,不能充分考虑各地方、各学校的实际需求。随着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企业要求高校培养出具有时代背景的专业技术人才。这就需要以课程改革为突破口,将职业化的理念融入到课程中去。对高职校本教材开发实效性的调查与研究,是对校本教材开发理论的重新认识,是对提高校本教材开发实效性途径的探索,是开发理念的不断发展、丰富和完善。

(二)实践意义

选择以高职油气储运技术专业校本教材开发的实效性为研究方向,是油气储运技术专业自身不断发展和壮大的客观要求。介于市场需求和专业特色,笔者所在学校致力于打造一支江苏省特色专业,其中精品课程群建设必不可少,而专业课程群的建设离不开教材的建设。对高职油气储运技术专业校本教材实效性的调查与研究,有助于以职业能力为本位的课程体系构建;有助于师资队伍整体水平的提升;有助于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

三、油气储运技术专业

校本实效性教材开发思路

(一)研究岗位能力和知识体系,提高教材内容本身的实效性

开发校本教材时要注重产教结合、体现标准,这是“十二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选题申报工作方案中提出的原则之一。通过企业调研,结合《国家职业标准汇编》中的相关能力要求、《高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试行)》以及《油品储运调和操作工技能鉴定标准》,确立高职油气储运专业职业标准和职业岗位的典型工作能力要求,架构校本教材的岗位能力和知识体系。这样,教材内容才能体现行业发展要求,才能满足新兴产业、新职业和新岗位需要,形成具有鲜明行业特点的职业教育教材。

(二)研究专业教师“三师”型的职业能力标准,提高教师队伍教材开发能力

教师是校本教材开发最重要的参与者,涉及教材编写和课程传授两个环节。“三师型”教师不但要具有专业的理论知识,更要具有比较熟练的操作技能以及很强的职业指导能力,这正是本专业教师所缺失的。通过社会调研,结合高职院校专业教师职业能力与要求,确定专业教师“三师”型的职业能力标准,才能促进教师把自己所掌握的知识、技能、职业素养融入到校本教材的开发中去,并且以比较合理和科学的方式传授给学生,使其能够很快适应工作环境。

(三)研究校本教材建设管理办法,提高教材管理机构管理的实效性

校本教材开发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尤其在后期的维护上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这就需要实行完整的P―D―A―C即计划-执行-检查-处理的循环管理模式。应研究校本教材建设管理办法,将质量管理指标量化,设置权限比重。这样,一方面使校本教材开发团队有章可循,另一方面使教材管理机构人员有针对性地开展教材审查、验收、评价工作,提高教材管理的实效性。

无论从现有国家政策的倾斜,还是从高职油气储运技术专业的发展、教材的开发、专业人才的培养等方面考虑,提升高职油储类校本教材开发实效性研究很有必要。实效性教材建设任务既紧迫又艰巨,而凸显高职教育特色的校本教材建设更是如此。只有各方齐心协力,才能确保油气储运技术专业校本教材建设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贾会军.高职学校校本课程开发实效性的调查与研究[D].河北:河北师范大学,2008.

油气储运专业论文第2篇

关键词:石油天然气;管道;储运安全;指标体系;AHP

Abstract: The paper discusses the oil and gas pipeline transportation safety assessment technique, for the problems evaluated provide a feasible method. Through to the oil and gas pipeline transportation safety accident on the wide investigation and research, and establish storage and transportation safety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combined with the management theory of oil and gas pipelines AHP storage and transportation safety evaluation, and put forward the pipeline transportation safety management measures, so as to further improve our country for oil and natural gas pipeline transportation safety to contribute.

Keywords: Oil and gas; Pipe; Storage and transportation security; Index system; AHP

中图分类号: TU27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引言

随着现代社会日新月异的发展,石油资源在国家经济发展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甚至直接关系到国家经济命脉。从2005年起,我国就成为了世界石油进口大国之一,年净进口量超过1亿吨,这足以说明石油在我国的经济地位。

随着我国石油天然气管网建设的进行,管道储运已经成为目前我国石油天然气最主要的储运方式,其经济性、可靠性和安全性均较其他储运方式更高,储运管网肩负着我国能源输送的重任,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大动脉。故管网的安全问题也随之而来,目前我国已有不少专家学者就此问题展开了相关研究,如柳庆新[1]对石油天然气管道运输安全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各类问题的对策措施;方徐应[2]分析了石油管道储运中的危险因素,并总结出存在问题的安全改进措施;李献宁[3]总结了石油天然气管道泄漏的原因,并探讨了管道泄漏的堵漏技术。本文通过对石油天然气管道储运安全事故进行广泛调研,建立起储运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AHP)理论对石油天然气管道储运安全进行了评价,提出了管道储运安全管理措施,可为同类案例所借鉴。

2 石油天然气管道储运现状

石油储运管道在油气的输运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安全问题多种多样,如管道老化和腐蚀引起的泄露、人为因素造成的破坏、地震等自然灾害造成的破坏等。管道破裂油气泄露极有可能引起火灾,导致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环境污染,对社会的影响极大。据统计,1970~2010年间我国中东部地区的油气管道安全事故统计如表1所示。

表1 我国东部输油管道事故统计表

3 安全评价

3.1 油气管道储运安全评价指标体系

通过对历年油气管道安全事故统计、分析以及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本人的工作经验,建立了适用于油气管道储运安全评价的指标体系,如表2所示。

表2 油气管道储运安全评价指标体系

3.2 构造判断矩阵

组织行业内具有丰富经验的相关专家学者,结合专家调查法的利用,对建立的指标体系各因素进行两两比较,以构造出各层因素间的两两比较矩阵。其中,首层判断矩阵A如下所示:

同理,可得到其他比较矩阵:B1、B2、B3。

3.3 计算判断矩阵的特征向量

可利用方根法计算判断矩阵的特征向量,并将其归一化即可得到各层因素的相对权重值,计算公式如式1所示。由此可计算得到判断矩阵A的特征向量为: , , 。即可构成相对权重向量 。同理亦可得WB1、WB2、WB3。各层相对权重、整体权重以及权重排序详见表2。

(1)

3.4 一致性检验

首先按照 计算相容性指标,式中 为最大特征值。再根据 计算一致性比率,其中 为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其值如表3所示。

表3 平均一致性指标R.I.

当C.R.

4 安全管理措施

根据表2的整体权重排序可知,对石油天然气管道储运安全影响较大的因素包括:偷盗破坏、作业人员误操作、油气腐蚀性、环境腐蚀性和滑坡等。针对以上主要危险源,可制定安全管理措施如下:

(1)严格管理,减少人为因素的影响。人为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偷盗破坏和作业人员误操作。故首先应加大打击反盗油工作的力度,加强油气储运管道的安全管理,并积极研发有效的管道泄露检测技术;其次,应针对作业程序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强化监督管理制度,加强作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和培训,全面提高作业人员的操作熟练性,并改善作业环境和设备。

(2)革新技术,防治油气管道的腐蚀。应从设计、施工、维护等方面全方位提高油气管道防腐措施,在严把质量关的同时应积极研究更有效的管道内、外防腐技术,制定详尽的防腐涂层、现场补口和阴极保护等方案。

(3)加大投入,提高管道抗灾的能力。主要是加强管道焊接质量、严格焊口探伤、设置截断阀并预留接口、规避建筑物基础、控制管道倾斜角等。

参考文献:

[1] 李献宁. 石油天燃气管道的安全问题探讨[J]. 农家科技. 2011, (S1):101.

[2] 方徐应. 石油管道储运的安全及事故预防[J].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10, (19):181-182.

油气储运专业论文第3篇

关键词: 《泵与压缩机》 油气储运专业 教学改革

一、引言

《泵与压缩机》在油气储运专业教学中既是具有重要应用背景的专业课程,又是该专业后续专业课程《油库设计与管理》、《管输工艺》、《燃气输配》及《加油加气站设计与管理》等课程的基础。所以,《泵与压缩机》课程的教学效果将直接影响到专业其他主干课程的学习。本课程是一门理论性、综合性都很强的课程,加之泵、压缩机的组成和结构看不见、摸不着,学生普遍感到难学,教师也感到难教。笔者从本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方式出发,在教学内容和方法上对课程进行了改革和探索。

二、准确定位教学目标

通过《泵与压缩机》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对泵和压缩机合理选型、使用维护、调节控制和技术改造的工程应用能力。针对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学生毕业后主要是在油气储运及与之相关的企事业单位从事油气储运项目施工和运行管理工作,所以课程的教学目的应是围绕泵和压缩机在选型、使用和维护管理等方面的工作,而不是泵和压缩机本身的设计。在教学中应突出油气储运工程用泵和压缩机的特殊性,注重专业技术课承前启后的作用[1]。在课程教学中将综合运用学生所学到的《工程流体力学》、《工程热力学》及《工程力学》等课程方面的知识,讲授时应让学生逐步了解技术类课程的特点;让学生了解该课程在专业课中的作用,注意与专业课程的衔接,为专业课的学习打好基础。本课程直接面向工程实际,应促使学生树立工程意识,着重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优化整合教学内容

1.精简课堂内容

《泵与压缩机》课程内容主要由泵和压缩机两部分组成。泵和压缩机是连接管道与储罐的输送动力设备,是长输油气管线的输送机械,是动力仪表控制循环的动力机械,教学内容较多。然而,随着应用型人才教学改革的进行,课时变少,任务加重。为了让学生在有限的课时内融会贯通地掌握相关知识,教师必须对讲课内容有所选择和删减,理论以够用为度,着重讲解课程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抓住重点、突出难点,增加与工程技术前沿知识相融合的新内容,对教授内容进行适当调整,涉及先修课程的内容讲述时应简而言之[2]。

例如,把教学内容整合为“结构”、“原理”、“性能”和“应用”四个模块。泵和压缩机在结构上都是流体机械的结构形式,基于工程流体力学和热力学的工作原理,遵循能量守恒和质量守恒的工作性能,都要从调节控制和选型操作两方面掌握及应用。在泵这一章的学习中,基于四个模块,教师可进行精讲,让学生了解课程的学习思路。对于压缩机的内容,引导学生以四个模块的思路进行学习,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2.注重实践环节[3—5]

对于培养应用型人才,在专业课教学的各个环节,既要强调提高学生的理论素养,又要注重学生工程意识和工程素质的培养,使二者相辅相成,从而较好地实现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提高。所以在《泵与压缩机》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安排认识实习、机泵拆装实习和实验教学,从多方面锻炼学生计算、绘图与实验操作的能力。我们组织学生到校内外的实习基地参观学习,了解泵、压缩机在现场的工作情况及不同类型机泵工作环境的区别。为了让学生深刻了解泵和压缩机的构造,在校内的工程实践中心,安排了机泵拆装实习。学生看到已拆开的多级离心泵和压缩机的一个个零部件时,恍然大悟。之后学生自己动手实际操作,把拆卸下来的各个零部件一个一个安装回去成为一整的泵和压缩机。在离心泵综合实验中,让学生测定离心泵在恒定转速下的特性曲线和管路特性曲线,使学生了解装置组成,掌握装置启动、运行、停车等方法及运行中的注意事项。这一系列贯穿在理论教学中的实践环节,既加深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又锻炼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可谓一举两得。

四、改革教学方法

1.激发学习兴趣

在理论教学中,教师多采用讲授型的教学方法。虽然此法能有效传达知识信息,但是学生容易在长时间教学中感到乏味,精神不集中,影响知识的接受。所以,在教学中要适当运用启发式、探究式和引导式的方法,让学生主动思考问题,而不是一味地接收信息,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比如,我国大型油气管道正处于高速发展时期,可以选择大型泵和压缩机在实际运行出现的事故案例进行教学,会达到很好的效果。教师不但可以生动具体地对案例发生的条件、原因、过程、后果、处理及经验教训进行分析,而且可以以案例方式引导学生讨论。案例教学是教材的有利补充,有利于学生加深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还邀请了茂名石化公司、瑞派石化设计院的专家以课外讲座的方式,介绍国内外泵和压缩机的新产品、新技术及国内大型泵和压缩机运行经验,将学生所学知识与工程需要结合起来,既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开阔学生的视野。

2.优化教学方法

《泵与压缩机》这门课的特点是概念多、公式多、图形曲线多,内容复杂庞大,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增大信息量,并将大量的油气储运工程用泵和压缩机外观、内部结构图片及录像等资料用于课堂教学。采用多媒体教学,虽然可以优化教学过程,但是如果舍弃传统板书教学,就会出现一些问题。因为单纯地使用多媒体教学,单位时间内包含的信息量大,形式丰富多彩,会使学生感到眼花缭乱,抓不住重点。采用传统教学方式授课,会给学生适当的反应和思考时间,学生和教师有充分的时间互动,有利于学生理解,跟上教师的思路。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提问,因人而异,突出重点与难点,灵活讲解。所以,在教学中要根据教学内容将多媒体与传统教学有机结合。

另外,我们创建了“泵与压缩机学习交流群”,便于课后师生之间的交流、讨论和答疑辅导,及时解决问题,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在群共享上上传了课程的教学大纲、教学进度表、电子教案、多媒体课件等教学文件,可供学生随时学习和查阅之用。

五、结语

笔者结合我校油气储运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对《泵与压缩机》课程教学进行了几年的探索与实践,取得了理想的效果。本课程的教与学难度都较大,要求教师必须熟悉了解相关的内容和知识,并有一定的工程经验。所以,我们在探索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同时,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工程素养,多参与企业项目,以科研促进教学。

参考文献:

[1]姬忠礼.面向工程实际需求改革油气储运工程专业泵和压缩机课程教学[J].化工高等教育,2009(6):36-39.

[2]张朝升,荣宏伟,张可方.给水排水工程专业《泵与泵站》课程教学方法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建设教育,2010,1(1-2):54-56,62.

[3]梅彦平,张明君.应用型本科工科专业课教学的改革与探索[J].辽宁高职学报,2011,13(12):54-56.

[4]陈明付.高职“泵与风机”课程教学改革探析[J].中国电力教育,2011(12):102-103.

油气储运专业论文第4篇

关键词:油气储运;LNG技术;实验;教改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4-0191-02

国内LNG(液化天然气)产业发展势头强劲,LNG已经成为天然气储存、运输和国际贸易的重要方式。中国海洋石油、中石油和中石化在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环渤海地区和福建等地已建成和在建10余座LNG接收站,国内已建成20多座小型天然气液化工厂,一批与之配套的LNG利用工程也相继投入运行,我国LNG产业已步入规模化快速发展阶段。相对于LNG产业的蓬勃发展,国内LNG技术方面的人才培养却有些滞后,尤其今后几年对各层次LNG技术人才将有较大需求。目前国内仅有少数几所高校培养LNG方向的人才,研究生阶段一般以制冷与低温工程、油气储运工程等专业为研究方向。本科生一般是在油气储运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等专业增设LNG相关的课程。LNG技术人才培养的规模、层次、规格等都难以满足产业发展的需要。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从2005年起在油气储运工程专业本科培养计划中开始增设《LNG技术》课程,是当时国内唯一将《LNG技术》课程列入本科生培养计划的高校,没有成熟的经验可以借鉴,因此从教学大纲制订、教材选用、实验课设计等都需要逐步探索与完善。

一、实验教学的必要性

《LNG技术》较全面地介绍LNG工业链的组成、天然气的液化工艺原理及流程、低温绝热技术、LNG的储存与运输、LNG的再汽化与冷量利用、LNG安全技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天然气的液化流程及相关设备,液化天然气的储存、运输技术与设备的设计与选型,液化天然气汽化利用及安全技术,掌握液化天然气工业链各环节的基本工艺与设备,为从事液化天然气生产、储运及利用奠定基础。该课程内容涉及传热学、工程热力学、低温工程、机械设计、材料工程等多门学科。LNG是一种低温液体(0.1MPa下沸点温度约为-160℃),其特性和储运要求与原油、成品油和天然气有很大的不同。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在油气储运工程专业开设《LNG技术》课程存在一些问题,如《LNG技术》课程的理论基础涉及到低温工程学科,这是与其他石油类专业课程最大的不同之处,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为使学生更好理解和掌握该课程,在该课程的教学中设置了实验教学环节。

二、实验教学设计

由于当时是最早开设《LNG技术》课程的高校,因此实验课程的设计没有可借鉴的先例,并且由于以前没有LNG方面的实验教学基础,实验设施需要新建。在综合分析油气储运专业课程体系、《LNG技术》课程的要求和实验室教学条件后,设置了4学时3个实验,分别为低温液体温度测量实验、LNG储存容器操作实验和LNG接收终端仿真实验。

1.低温液体温度测量实验。LNG储存温度约为-160℃,属于低温液体。对于刚刚接触低温液体概念的学生,-160℃是一个非常抽象的概念。为加深学生对低温液体的低温特性和低温区域温度测量技术的了解,设计了低温液体温度测量实验。本实验的目的,是让学生建立低温液体概念的感性认识、了解低温液体的特性和低温区温度测量方法以及低温液体安全操作规范。LNG是一种易燃易爆的液化气体,为保证实验过程的安全性,本实验中采用的实验介质为液氮(LN2)。液氮具有低温液体的基本共性,0.1MPa下沸点温度约为-196℃,而且安全性较高,是低温实验最常用的介质。

2.LNG储存容器操作实验。为维持LNG储存的低温环境,LNG储存设备一般采取双层容器结构,即内容器(罐)储存低温液体,外容器(外罐)包容绝热材料,形成良好的绝热效果。LNG储存容器操作实验的目的是使学生了解LNG储存容器的基本结构和阀件与仪表流程、掌握小型LNG容器的压力调整、充液与排液操作、了解LNG容器安全操作规范。

3.LNG接收终端仿真实验。LNG接收终端是目前国内建设的大型LNG工程,其功能是接收LNG船从国外天然气液化工厂运来的LNG,然后储存、再气化后输送至下游用户。LNG接收终端是《LNG技术》课程的重点内容之一,为加强对LNG接收终端工艺流程及设备、LNG接收终端卸船、排液、蒸发气处理及汽化等各个环节操作要点的了解,设计了本实验。LNG接收终端仿真实验系统是以典型的岸上LNG接收终端为背景开发的离线仿真教学实验系统。该系统由计算机群组成星型拓扑结构的网络系统,包括LNG接收终端流程板、控制计算机、操作台与学生操作计算机组成,结合离线模拟软件,构成了与真实系统相同的虚拟生产现场。

三、实验教学效果及存在的问题

为了解实验课教学效果,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对2006级油气储运工程专业选修本课程的本科生进行了调查。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实验课程开设的必要性、实验对课程理论部分学习的作用、实验内容的难易度和实验设施的完善性等方面。通过对调查问卷结果的分析,发现普遍认为实验对课程的理解具有很强的辅助作用,增加了感性认识,学生对实验的兴趣很浓厚。同时,调查问卷反映目前的实验综合性较差,如实验内容以演示为主,要求学生操作的过程较简单,对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锻炼不够等。

四、实验教学改进建议

1.完善课程体系建设。《LNG技术》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专业课,在学习该课程之前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工程热力学与传热学、低温工程、化工分离基础、油气矿场集输的知识,因此应根据现有的油气储运工程专业本科生的培养计划课程体系,设置必要的先修课程。如不宜增设的一些先修课程,应考虑将必要先修课程的基础知识融入《LNG技术》课程的讲授中。同时将《LNG技术》纳入天然气储运课程群的建设中,协调与《输气管道设计与管理》、《城市燃气输配》和《油气集输》等课程中关于LNG部分内容的衔接与分工。

2.完善实验设施的建设。LNG技术课程现开设的3个实验均为根据课程教学内容自主设计的,无先例可循,实验装置为自主设计制造,存在许多需要进一步完善之处。如LNG接收终端仿真实验中,接收终端流程经过简化后与实际工程有一定的差距,实现的仿真功能较单一等缺陷。应根据教学实践中发现的问题,进一步完善实验装置,或重新设计建造。同时,随着近几年实验室基础设施的建设,实验条件逐渐改善,应根据实验设施的建设情况调整实验的设计。

3.设计综合性较强的实验。LNG产业在国内发展迅速,根据国内LNG产业发展的需求,课程的内容不断地更新和完善,相应的实验内容也应该调整或更新。建议设计新的实验,加强实验的综合性与创新性,改变目前实验过程过于简单,学生动手操作参与度不够的情况。

油气储运专业论文第5篇

关键词:油气储存设备;石油石化;安全;对策

DOI:10.16640/ki.37-1222/t.2015.21.053

1 前言

油气储存设施是连接石油工业生产、运输以及销售等环节的纽带,其安全性不仅会直接影响到石油工业的良性运行,同时也对人民群众的和谐安定有着很大影响,因此,为了保证石油工业可以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提供足够的能源,石油工业在发展过程中应通过技术和管理等手段加强油气储存设施的整体安全性。近年来,我国发生了数起大型原油储存罐火灾事故,虽然这几次安全事故没有对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带来较大影响,但是在新时期也为油气储存设施的安全管理敲响了警钟,这样才能保证油气储存设施在运行管理中避免其发生安全事故,这都维护我国社会各领域的稳定生产、生活有着重要作用。

2 油气储存设备分类

2.1 天然气储存设施分类

油气储存设施是油气储存设施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石油工业中连接了油气生产、油气运输以及油气销售等多个环节,油气储存设施中的天然气储存设施主要用于供气调峰,天然气短期调峰一般都采用末端储气和储气罐,而天然气中长期调峰一般都采用各类LNG设施和地下储气库。地下储气库在建设过程中一般都充分利用了各种地质构造,例如,枯竭油气田型储气库、含水层型储气库、岩洞型储气库以及废弃矿井型储气库等,都是充分利用了岩溶洞、废弃矿井、枯竭油气田等自然地质构造或设施。LNG储存设施在使用中主要分为地下罐和地上罐两个部分,地下罐在设置过程中可以根据实际销售需求来选择埋置式或池内式,而地上罐为可以根据场地或储存量来选择球形罐、单容罐、双容罐、全容罐或膜式罐。

2.2 石油储存设施分类

油库是石油产品在生产、销售等环节主要的储存设施,可以根据油库在运行管理中的经营性质或管理体制对其进行划分,独立油库和企业附属油库使其主要的分类形式,根据石油产品的储存方式可以将其划分为地面油库、山洞油库、海上油库以及隐蔽油库等,同时也可以根据石油产品的运输方式将其划分为水运油库、陆运油库以及水运联运油库等,根据不同油库的储存功能可以将其划分为原油库、油库以及成品油库等。

3 油气储存设施安全的重要性

石油与天然气在储存、运输等环节都是需要进行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学品,其在储存、运输等环节如果发生泄漏并遇到点火源很容易发生火灾爆炸事故,所以石油和天然气这两种易燃易爆物质在储存过程中需要使用专用设施,根据《石油天然气工程设计防火规范》中对其危险性质的分类,天然气属于甲B类火灾危险性,而石油在划分过程中根据其闪点的不同将其分别分为甲类、乙类以及丙类,原油和成品油的危险性质划分也各不相同。原油、成品油以及天然气都属于易燃性物质,原有、成品油在储存过程中具有容易挥发的特性,所以油气储存设施区域内经常弥漫着油品蒸汽和天然气,只需要很小的燃烧能量便可以将该区域中的油品蒸汽或天然气点燃,如果这两种物质与空气形成的混合气体一旦被点燃,则导致其会发生危害极大的火灾爆炸事故,而油品和天然气的火灾爆炸范围及影响范围很大,因此,油气储存设施的安全性能不仅会直接影响到其安全管理质量。再者,油品挥发的蒸汽具有很多有毒物质,同时油品在储存、运输过程中具有热膨胀性、静电荷聚集性等,部分含水的原油在储存过程中具有一定的挥发性、易扩散性、流淌性以及沸溢性等有害特性,一旦其发生火灾爆炸事故不仅会对周围建筑、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以及其他储存设施带来很大破坏,同时也会释放出大量的有毒物质,因此,加强油气储存设施的安全管理对维护社会稳定有着重要作用。

4 加强油气储存设施安全的对策

4.1 提高本质安全

政府及有关部门要从油气储存设施建设前期进行安全管理,要求油气储存设施必须要严格通过安全设计审查,在通过安全审查后不仅要有效落实安全评价提出的相应对策,更要在政府安监部门的指导下将设计中存在的安全问题彻底消除,这样才能在基础上有效提高油气储存设施的整体安全性能。油气储存设施施工过程中必须加大安全监控力度,要求油气储存主体工程施工中必须与安全设施同步施工,在油气储存设施项目施工结束后应由专业监理单位、安全、环保等部门进行验收。油气储存设施正式投入生产前要对其进行严格的工程质量验收,由于国内部分油气储存设施工程施工中过于赶施工进度,导致工程在质量验收阶段出现重复性施工,因此,为了有效提高油气储存设施的整体安全性能,则要将加强工程施工质量管理作为一项重要内容。

4.2 规范操作流程

油气储存设施操作过程中任何一次失误不仅会导致油泵、阀门发生损坏,同时也会导致储油罐、泵站以及上下游管道发生一系列连锁反应,从而导致油气储存设施在运行管理中出现严重的安全事故,因此,石油工业的油气储存设施安全管理中,必须将规范工作人员的操作流程作为一项重要工作,这样才能避免油气储存设备在运行管理中,因人为操作失误而导致严重的火灾安全事故或泄漏事故等。石油企业要通过制度来规范工作人员的操作流程,并且要不断加强职工的安全教育培训工作,这样不仅可以使工作人员在操作中自觉的去规范操作流程,同时也对工作人员良好安全操作习惯的培养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5 结语

在社会生产领域的替代能源尚未广泛运用前,石油和天然气依旧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主要能源,而油气储存设施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继续肩负着保障油气能源供应的使命,因此,要求石油企业在运行管理过程中必须加强油气储存设备安全管理,通过应用新工艺、新设备来提高油气储存设备的整体安全性能,这对促进我国国民经济在新时期的稳定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钱建华.论油气储运设施安全的重要性[J].油气储存,2012(06).

油气储运专业论文第6篇

【关键词】油气储运;技术;创新;发展

中图分类号:C35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近年来,在国家经济发展方式不断转变的大背景下,我国油气储运行业发展方式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结构与布局不断优化。在新的形势下,未来油气储运事业将进一步加快发展方式转变,注重集约式经营,更加注重管理与技术创新对发展的驱动。

油气储运是油气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国家油气资源战略实施是标志着油气储运设施建设迈入新的发展时期。了解原油、成品油、天然气储存跟运输的历史跟现在的情况,应当针对当前油气储运技术发展的现实情况,确定以安全、环保和节能为基本要求的油气储运技术创新方向,推动油气储运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1 油气储运事业发展历史背景及现状

油气储运,在石油工业内部,它是联接产、运、销各环节的纽带,包括矿场油气集输及处埋、油气的长距离运输、各转运枢纽的储存和装卸、终点分配油库(或配气站)的营销、炼油厂和石化厂的油气储运等。油气储运业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16 世纪我国古代自流井盐人利用竹木管输送天然气熬盐的时代,但真正的油气储运业是从本世纪初美国大量采用金属管道输送石油、石油产品以及天然气才开始的。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油气储运事业得到了蓬勃发展。在国务院《石化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制定的《石油和化工产业结构调整指导意见》和《石油和化工产业振兴支撑技术指导意见》的引导下,通过大力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全行业摆脱了危机时的剧烈震荡,实现了“平稳较快发展”的预期目标。

2 科学技术创新与油气储运平稳发展

随着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油气工业的自动化程度迅速提高,精密的电子信息设备在过程控制领域广泛地应用。近几年建成投产的以西部管道、兰―成―渝管道、西气东输管道为代表的油气长输管道,反映了我国在原油、成品油、天然气管道输送技术等方面研究和应用所取得的新成就。油气储运的设计、管理技术以及运行方面也随着科学技术升级优化而不断的趋于成熟。油气储运设备在油气储运上的地位也日益显著。加强油气储运设备管理与维护,是改善油气储运工作条件,提高储运质量和经济效益的保障,要定期给设备进行体检,加强各主要部件的定期保养和维护,同时加强储运设施的的防腐蚀技术的开发应用。人们在油气储运的不断发展中,对油气的保存、运输方法、油气管道输送理论与工艺逐渐进行探索,对油气储运方式的创新研究不断深入。如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它的广泛应用为油气储运中所涉及的管道构造、管道安全、油气储运生产运行分析及经济评价等提供了新的信息处理辅助手段和工具。

系统采集器需要能准确采集气罐的相关参数,如种类、储量、液位、压力、温度等。采集器需要带有远程通信的功能,能将远程的气罐相关数据自动传送到工厂的监控中心。操作人员需保证从中央控制室综合监测系统的运行状态,保护整个系统处在较高的安全水平。当相关参数偏离正常范围时,系统能及时发送信号通知操作员采取纠正措施,在线实时准确的掌握各站的运行状态,完成紧急情况下的报警,实现对监控站进行整体集中管理,便于资源的优化配置,全面实现自动化和信息化。另外,我国海洋油气储运技术经历了从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到吸

收消化和掌握创新的发展过程。

3 油气储运技术创新例举分析

软质装备是油气储运的新方式。随着社会发展,软质装备技术渐渐成为体现一个国家现代制造业水平的重要标志。科技人员致力于软质装备的开发,将节能、环保、安全、高效、高技术含量的软质装备推向产业化,填补我国软质装备在油气储备和环保领域应用的空白,进一步提高我国整个软质装备的技术含量和竞争力。

随着我国陆地和海上石油开发的增长,用在石油钻探、海上输油、码头排吸油、矿砂输送以及海上油田单点系泊等特种软管的需求越来越大,国内使用橡胶软管在性能和使用中存在诸多弊病已无法满足市场需求。由国内企业自主创新设计、研制开发的系列产品聚氨酯软质输管,是一种正压输送可扁平盘卷的软管,具有重量轻、承压高、输送效率高、质地柔软、铺设撤收速度快、包装体积小、环境适应性强、使用安全可靠和经久耐用等优点,因其优质特性可逐渐替代橡胶软管,应用于石油领域。体积小,可折叠的软质装备,对输送介质无污染,有大口径软管、海上专用输液软管、超高压软管、耐磨复合软管、抗静电软管、轻体吸排输液软管、波纹管等等。

海上专用软管具有抗拉断能力强,能经受海上风浪、颠簸的考验、耐盐雾、耐老化、抗拉断、环境适应性强等特点。而软质储罐是一种可折叠的软体容器,由强度高、耐刺穿、抗撕裂和耐低温性能良好的聚氨酯(TPU)涂层布,经裁剪后通过高频焊接或热合成型制成。具有自重轻,不锈蚀,卷折后体积小,装卸运输、展开撤收方便,适应性强,力学性能好,罐体密封性好,多次折叠不会损伤等优点,其重量和体积仅为同容量钢质油罐的10%。主要用于临时和长期储存气体、汽油等物质。软质装备种类丰富,输送流量大、输送效率高,安全系数大,于石油气存储等众多领域渐渐替代传统铁质油罐装备,成为一种储存和运输的新途径。

4 今后我国储运技术创新发展方向

近年来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在油气储运技术领域存在不足,亟需解决许多技术难题,加强科技研发,比如高压输送和高钢级管材的开发与应用、管材的断裂控制、管道的缺陷监测评估方法、管道完整性管理和管道风险管理、海洋油田油气储运技术、多年冻土带长输管道技术、天然气水合物储运技术、油气混输技术和油气存储技术、油气管道防腐蚀技术及内防腐技术、改进及应用高压超深井液压震击器、汽车加油站的技术改造、降低原油损耗、汽油、液化石油气等易燃易爆化学物品贮存容器的防爆、油气管道法规和标准体系的管理模式、特殊区域油气储运技术,海洋油气储运技术、气体监控、管道监控、GPRS监控的管道监控系统等方面重大课题的研究与应用。

目前我国在技术创新方面与国际水平相比,还存在相当大的差距,应进一步加强在这些方面的科学研究,时刻关注国际油气储运技术的发展动向和目前可应用油气储运技术。在市场环境顺利时大踏步扩张,在市场条件恶化时及时调整经营战略和策略创新油气储运方式,建立健全相关法规、加大整合力度、提高安全生产意识、重视基础设施建设,多总结经验理论加快油气储运学科发展步伐,准确把握油气储运科学技术的发展方向和尽早发现未来技术发展趋势,从中探寻市场经济下油气储运发展的规律性东西,借鉴优良经验,以求经济、安全、快捷地发展本国油气产业。

总结

随着经济建设和科学技术的广泛应用及计算机的迅速发展,油气储运的设计、运行和管理技术更趋于成熟。为了更准确把握油气储运科学技术的发展方向和尽早发现未来技术发展趋势,要不断创新油气储运的技术措施,借鉴和关注工业发达国家油气储运领域主要技术门类的科技现状和发展动态。现对当前油气储运技术创新进行了探讨论述,并针对中国的油气储运事业提出此领域今后应开展的研究工作和发展方向,进一步提高我国的油气储运事业的技术水平。

参考文献

油气储运专业论文第7篇

大学生自我鉴定

暑期社会实践,是我们大学生充分利用暑期的时间,以各种方式深入社会之中展开形式多样的各种实践活动.积极地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能够促进我们对社会的了解,提高自身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现状的认识,实现书本知识和实践知识的更好结合,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是适应新世纪社会发展要求,培养全面发展型人才的需要。而今年的暑假暑期社会实践则恰恰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走出校园,踏上社会,展现自我的绚丽舞台.利用假期参加有意义的社会实践活动,接触社会,了解社会,从社会实践中检验自我.在实践中积累社会经验,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能力,这将为我们以后走出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希望能通过暑期实践接触到一些大学里所接触不到的事物、学到无法通过课本来学习的社会知识,也希望通过暑假这个较为难得的机遇,检验一下自己所学的东西能否被社会所用,自己的能力能否被社会所承认,找出自己的不足,来锻炼自己,完善自己,实现自我价值.

第一天由工人师傅带我参观了生产线、给我们进行了入厂安全讲座.

第二天我就正式进入车间参加生产.由于厂里对大学生比较照顾,同时也担心产品的质量所以我和其他三名工人一组,也包括那名带我参观生产线的工人师傅.

这次打工我被安排在*钠、亚*钠生产车间.(以下是对车间的介绍)

该车间主要产品为*纳和亚*钠,所用的原料是氨气和氢氧化钠,所经过的工艺流程有:氧化、吸收、蒸发、结晶、转化.

1氧化岗位

该岗位的生产任务是将原料之一的氨气经与空气的高温氧化后生成氮氧化物,作为下一步吸收的原料.

2吸收岗位

该岗位的生产任务是将氧化岗位产生的中间产物--氮氧化物与氢氧化钠反应,即实现氮氧化物的吸收,生成最初的钠盐.

3蒸发岗位

该岗位的生产任务是将吸收岗位产生的钠盐反应液进行蒸发饱和,以形成过饱和溶液,用于下一流程的结晶.

4结晶岗位

该岗位的生产任务是将蒸发岗位产生的过饱和溶液进行冷却结晶,并将形成的晶体和母液的混合物进行离心分离,最终得到产品和母液.

5转化岗位

该岗位可以说是一个中间循环岗位,其任务是将结晶岗位产生的母液(含未反应的碱液)与钠氧化物反应,进一步生成钠盐,并将本岗位产生的钠盐送入蒸发岗位重复进行上述工艺,本岗位是生产循环的中间载体.

我们一组是在吸收岗位,我本身不是化工专业的,缺乏相关的专业知识,就被分配第五道控制程序,同时由那名工人师傅给我做一些必要的示范,指导,同时起到一些监督作用,避免我的失误给生产带来麻烦:第五道生产控制程序相对简单,负责输液泵的工作,就是注意循环水泵的润滑、电机电流是否正常,并做好评细纪录.现在的化工厂自动化程度比较高,工人劳动相对比较轻松,但是一般一个产间一班就一个人,一班的时间是8个小时,也就是说一个人在一个岗位上一呆就是八个小时.这八个小时的工作真的是十分单调,面对着没有丝毫生机的仪表板和电流表,让人全然提不起兴趣,但是随着与工人师傅共同工作的时间久了才知道自己的想法是不正确的,我现在只是短期性打工,没有过多体会到工作的压力,但是真正到了社会上,假若这份工作就是我的经济来源,有上司的批评监督,有固定工作时间的约束,有来自家庭的压力,有身体和精神的压迫感,,那时的工作就完全不同于现在的了,这时我就不会觉得这八个小时是多么的漫长,而是多么幸运了,毕竟只是暑假的实践性打工而已.大学是一个教育、培养的圣地,而社会是一个很好的锻炼基地,能将学校学的知识联系于社会是一个需要不断磨练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升华的过程,实践活动是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运用所学知识实践的途径与方式.亲身实践,而不是闭门造车,认识社会,了解社会,为步入社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为将来更好的进入社会,

我总结了几点打工时候应该注意的问题,

1要善于与别人沟通,

2要有自信,

3要克服自己胆怯的心态,4在工作中不断地丰富知识.

自我鉴定范文

我于20xx年3月21日开始参加了由学校组织的为期2周的工厂实习活动。实习地点为吉林石化公司炼油厂。整个实习过程有:一、安全知识教育;二、熟悉流程、生产工艺;三、参观现场。主要的实习车间为成品车间、原油车间、装洗车间,最后还在工人师傅的带领下参观了整个厂区。实习内容以生产工艺、生产设备和生产操作为主。这次的实习任务主要是在工人师傅、工程技术人员和老师的指导帮助下,通过自学、讨论、参观听报告、参观现场、草图绘制、总结等实习方式,具体做到以下内容:

1、了解工厂基建、生产和发展的全过程;产品种类、生产方法、产品质量和技术规格;原料、产品的性质、贮藏、运输以及产品用途等方面的概况。

2、了解各工段的生产方法、工艺流程;主要工艺条件和主要设备结构;各工段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

实习目的

生产实习是高等工科院校教学过程的一个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之一,是学生在校期间完成理论教学向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过渡的必要环节,是对学生学习期间所获得知识的综合考察,也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具体应用。生产实习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深入生产实际,使学生获得感性的生产工艺知识,在生产实习过程中,学生在工厂技术人员、带队教师的指导下,从生产工艺、原理、仪器、设备、仪表、厂房构筑、设备布置、技术指标、经济效益等等各方面在不同程度上掌握和了解,初步建立工程概念,为今后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理论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学习先进的生产技术和企业组织管理知识,培养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初步能力。提高综合素质,完成在校期间的工程基本训练。

工厂概况

炼油厂前身吉林省石油化工厂,建厂初期隶属于吉林省管理,1970年开工建设,1980年建成投产。1978年划归吉林化学工业公司管理,更名为吉林化学工业公司炼油厂;1994年股份制改造,更名为吉林化学工业股份有限公司炼油厂;20xx年11月,更名为吉林石化公司炼油厂。。截止20xx年末,炼油厂有员工20xx人,其中管理人员227人,专业技术人员223人,操作及服务人员15

62;机关设综合办公室、生产科、技术科、机动科、安全环保科、组织人事科、党群工作科等7个科室;下辖常减压一车间、常减压二车间、催化裂化车间、重油催化车间、柴油加氢车间、加氢裂化车间、联合芳烃车间、硫磺回收车间、延迟焦化车间、成品车间、原油车间、装洗车间、分析车间、仪表车间、电气车间、供排水车间、锅炉车间、综合车间等18个生产及辅助车间。炼油厂厂区占地面积1

55.42公顷,原油加工能力700万吨/年,有380万吨/年和320万吨/年两套常减压装置、140万吨/年和70万吨/年两套重油催化裂化装置、25万吨/年气体分馏装置、40万吨/年联合芳烃装置、90万吨/年加氢裂化装置、120万吨/年柴油加氢装置、100万吨/年延迟焦化装置、90万吨/年汽油脱硫醇装置、30万吨/年液化气脱硫装置、10万

吨/年催化干气脱硫装置、7万吨/年加氢干气脱硫装置、60万吨/年酸性水汽提体装置、64万吨/年溶剂再生装置、7000吨/年硫磺回收等16套生产装置,以及锅炉、循环水场、污水处理场、原油和成品油罐区、装卸车等辅助设施。主要产品有汽油、柴油、液化石油气、丙烯、苯、甲苯、邻二甲苯、混苯、化工原料油、石油焦、硫磺等20多个品种。20xx年,原油加工总量675万吨,商品总量650万吨。目前,炼油厂正在实施汽柴油质量升级和Ⅱ常减压装置改造项目,项目主要包括:Ⅱ常减压装置600万吨/年改造、催化裂化装置140万吨/年采用MIP技术改造、建设60万吨/年液化气脱硫及气分装置、新建120万吨/年催化汽油加氢脱硫及烃重组联合装置、160万吨/年柴油加氢精制装置和2万吨/年硫磺回收装置、以及进行贮运系统、公用工程配套系统的改造。项目建成后工厂原油加工量可达1000万吨/年,汽油产品质量全部达到国Ⅲ标准

车间实习记录

原油车间:

原油车间是以原油储存为主要任务的车间,车间的主要岗位分别是:原油罐区、蜡油罐区、原油卸车站、驻寨、计量、调度、办公室等。现车间共有人员为162人。岗位班次的运转方式为两种;一种是四班三倒(原油罐区、蜡油罐区),另一种为运输班(卸车站、调度)。

装置特点

a.车间大部分原油储罐为浮顶油罐,此种储罐限度地减小了原油蒸发损失。b.三个原油罐区与卸车站之间流程相连,可以实现最科学的原料平衡。c.原油卸车站拥有四个原油上卸鹤位和两个渣油上卸鹤位,可以最快速地处理原油、渣油瞎子车。d.渣油站台为装卸一体化站台,可以同时实现渣油装车与卸车。

储存原油种类及输送形式

储存原油主要分轻、重两种组分,按来源主要分为大庆原油、吉林油田原油、俄罗斯原油、扎赉诺尔原油。按输送形式主要分为管输原油和铁路槽车原油。俄油、大庆油两种原油性质的差异。

工艺原理

利用液体油品流动性能,通过不同的管路自压或用泵压进行卸车及输送油品入装置。

成品车间

成品系统于1976年开始长周期的投入使用。其主要操作是接收、储存、调合、转输半成品油和成品油,并按要求进行加温、脱水及计量。其最主要特点是罐区分散、战线长且储存介质易燃易爆。目前的成品车间共设置五个罐区,即:汽油罐区、柴油罐区、液化气罐区、渣油罐区、芳烃成品罐区,总存储能力19万立。9个泵房,即:汽油泵房、汽油消防泵房、汽油加铅泵房、柴油泵房、柴油消防泵房、液化气泵房、液化气消防泵房、渣油泵房、芳烃成品泵房。共有储罐77台,其中储油罐64台(包括10台球罐),其他储罐13台,冷换设备9台,机泵61台,其中油品转输用泵44台,消防用泵10台,其它机泵7台,以及全部出入该5个

罐区的全部输油管线约35万多延长米。汽油罐区1976年建成。目前的汽油罐区共有储罐17台,其中5000立储罐11台,20xx立储罐2台,1000立储罐4台,总储存能力63000立,共有离心泵12台,其中加铅泵1台,消防泵3台,消防泡沫罐2座。总占地面积约为93100米

2。柴油罐区1976年建成。最初的柴油罐区共有储罐11台,目前的柴油罐区共有13台储罐,其中5000立储罐9台,10000立储罐2台,20xx立的储罐2台,总储存能力69000立。油品转输泵7台,加降凝剂泵2台,消防水泵3台,消防泡沫罐1座。总占地面积约为54600M

2。渣油罐区1976年建成,目前渣油共有储罐7台,其中5000立储罐3台,3000立储罐2台,20xx立储罐2台,总储存能力25000立,共有油品转输用泵7台,其中离心泵5台,蒸汽往复泵2台,总占地面积约为21600米

2。液化气罐区1976年建成,后有扩建和改建,目前共有球罐13台,总储存能力7200立.其中1981年建成400立球罐三台,1986年建成400立球罐四台,1992年建成400立球罐一台,随着生产装置的扩建和改造,20xx年增建两台1000立球罐,20xx年增建3台1000立球罐。共有油品转输用泵10台,消防用水泵4台,另设汽车装车鹤位19个,总占地面积约为58000m

2。芳烃罐区1995建成,为30万吨乙烯装置配套。1996年10月投用,共有储罐8台,其中3000立储罐6台,1000立储罐2台,总储存能力20xx0立,共有油品转输用泵10台,总占地面积约为8400M

2。油品储罐及其附件炼油厂成品车间用于储存油品的设施为油罐,油罐共分三种类型,分别是立式拱顶罐、立式浮顶罐和球罐。汽油罐区、四苯罐区全部为浮顶罐,柴油罐区为部分浮顶罐和部分拱顶罐。渣油罐为拱顶罐,液化气罐区储存液态烃,全部为压力球罐油品储存的注意事项?

1、易燃性。燃烧的难易和石油产品的闪点,燃点和自燃点三个指标有密切关系。石油闪点是鉴定石油产品馏分组成和发生火灾危险程度的重要标准。油品越轻闪点越低,着火危险性越大,但轻质油自燃点比重质油自燃点高,加此轻质油不会自燃。对重油来说闪点虽高,但自燃低,着火危险性同样也较大,故罐区不应有油布等垃圾堆放,尤其是夏天,防止自燃起火。

2、易爆性。石油产品易挥发产生可燃蒸气,这些气体和空气混合达到一定浓度,一遇明火都有发生火灾、爆炸危险。爆炸的危险性取决于物质的爆炸浓度范围。?

3、易挥发、易扩散、易流淌性。

4、易产生静电。石油及产品本身是绝缘体,当它流经管路进入容器或车辆运油过程中,都有产生静电的特性,为了防止静电引起火灾,在油品储运过程中,设备都应装有导电接地设施;装车要控制流速并防止油料喷溅、冲击,尽量减少静电发生。

装洗车间

?装洗车间建于1970年,是我厂生产的最后一道工序,担负着我厂成品油出厂主要任务。目前车间共有三座装车站台,分别是汽油装车站台,柴油装车一站台,柴油装车二站台;一坐挑车站台,一座洗槽站台。汽油装车站台于1986年3月建成投用,设有2台浸没式内液压柴油大鹤管,另设有2台浸没式外液压汽油油大鹤管,同采用爬车牵引,双侧轮换液下装车。(20xx年新建一套膜法油气回收装置与其配套)柴油装车站台于20xx年9月建成投用,设有2台浸没式内液压轻油大鹤管,采用爬车牵引,双侧轮换液下装车。

?汽油装车站台设计装车能力为130万吨/年。两坐柴油装车站台设计装车能力为300万吨/年。汽油装车二站台设计装车能力为130万吨/年,目前正在建设中。洗槽站共有48个洗车鹤位,采用双侧洗车,可洗汽油、柴油槽车。工艺原理

1、根据液体油品流动性能,通过不同的管路自压或泵压进行装车。

2、对含污油槽车进行清洗,将清洗后的污油抽至污油罐内,从而达到洗车目的。

油气储运专业论文第8篇

1油气储运设施的分类

油气储运设施就是油气的储存和运输设施,在石油工业内部是连接产、运、销各环节的纽带,主要包括:矿场油气集输及处理、油气的长距离运输、转运枢纽的储存和装卸、终点分配油库(或配气站)的营销、炼油厂和石化厂的油气储运等设施。天然气储存设施主要用作供气调峰。短期调峰基本使用输气管道末端储气和储气罐;中长期调峰则需使用地下储气库和各类LNG设施。地下储气库根据地质构造,可以划分为枯竭油气田型、含水层型、盐穴型、岩洞型及废弃矿井型等。LNG储存设施分为地下罐和地上罐,地下罐包括埋置式和池内式;地上罐包括球形罐、单容罐、双容罐、全容罐及膜式罐。油品储存设施主要指油库。根据油库的管理体制和经营性质,可以划分为独立油库和企业附属油库两大类(图1);根据主要储油方式,可以划分为地面油库、隐蔽油库、山洞油库、水封石油洞库和海上油库等;根据运输方式,可以划分为水运油库、陆运油库和水陆联运油库;根据经营油品的种类,可以划分为原油库、油库、成品油库等。油气运输包括铁路运输、公路运输、水路运输和管道运输。当前,应用最多的运输方式为管道运输。根据输送介质的种类,可以划分为原油管道、成品油管道和天然气管道。原油管道是油田、炼厂、港口或铁路转运站间原油的重要输送方式,具有管径大、运距长、分输点少的特点;成品油管道将炼厂生产的各种油品运送至油库或转运站,具有输油品种多、批量多、分输点多的特点,一般采用一条管道顺序输送多种油品的工艺[2];陆地大量输送天然气的唯一方式就是管道运输,其特点为运距长、管径大、压力高,并形成大型供气管网系统。

2油气储运设施安全的重要性石油和天然气是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不可缺少的重要能源。由于国内油气资源分布不均衡和进口油气数量快速上涨,近年来我国油气储运设施规模不断扩大。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合理规划建设能源储备设施,完善石油储备体系,加强天然气储备与调峰应急能力建设”“;加快西北、东北、西南和海上进口油气战略通道建设,完善国内油气主干管网”;“统筹天然气进口管道、液化天然气接收站、跨区域骨干输气管网和配气管网建设,初步形成天然气、煤层气、煤制气协调发展的供气格局”。由此可知,未来我国油气储运设施将继续处于重要的发展期。同时,随着油气储运设施规模的不断扩大,若发生大的泄漏、火灾、爆炸事故,将会对国家财产、人民生命和环境安全造成巨大威胁,甚至影响社会稳定。

2.1储运介质的危险性石油和天然气均属于重点监管危险化学品,为易燃易爆物质,泄漏后遇点火源容易发生火灾爆炸事故。根据GB50183-2004《石油天然气工程设计防火规范》的火灾危险性分类[3],天然气属于甲B类,根据闪点不同,原油和成品油可以分为甲类、乙类和丙类。原油、成品油和天然气属于可燃及易燃性物质,并且原油和成品油具有易挥发的特点,油品蒸气、天然气常常在油气储运设施区域弥漫、扩散或在低洼处聚集,在空气中只要较小的点燃能量就会使其燃烧,具有较大的火灾危险性。油品蒸气和天然气与空气组成的混合气体,当体积分数处于爆炸极限范围内时,一旦被引燃,即可能发生爆炸,且油品与天然气的爆炸范围较宽,爆炸下限体积分数值较低,因此,爆炸危险性也较大。另外,油品挥发蒸气具有毒害性;油品本身具有热膨胀性、静电荷聚集性;部分含水原油具有沸溢性、挥发性、易扩散、流淌性等有害特性;天然气虽属于低毒性物质,但在高体积分数下容易引起人员窒息。

2.2油气储运设施易构成重大危险源随着工程技术的发展,油气储存和运输规模都在不断增大。油气长输管道具有管径大、压力高、线路长的特点;油库储罐容量不断增大,大型浮顶储罐单罐容积已达15×104m3,油库区域布置储罐数量较为密集,商业储备库或国家储备库容量已达数百万方;目前,LNG接收站储罐单罐容积一般为16×104m3,储存量也很大。因此,根据GB18218-2009《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4]和国家安监总局文件安监管协调字[2004]56号《关于开展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的规定,油气储运设施易构成重大危险源。油气储运设施由于自身特点,安全影响因素众多。长输管道沿线经过各种复杂的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出现自然灾害破坏或第三方破坏的概率较高;油库生产运行中受人、物及自然环境等多种因素影响,发生事故的概率较大。

3事故教训

油气储运设施事故后果严重,风险程度较高,尤其是布置密集的油气储运设施若发生事故,处置不当可能形成多米诺效应,造成连锁反应,加重事故后果。油气储运设施是连接产、运、销各环节的纽带,一旦发生事故,将影响上游油田和下游炼化企业的正常生产;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油气储运设施(成品油管道、天然气管道等)发生事故,将导致供应中断,影响人民群众正常生活,产生严重的社会影响。如2008年初的“冻雨”,曾造成西南电网大面积停电,西南成品油管道几乎因此停运。如果被迫停运,云南省1×104t/d的成品油供应将中断,后果非常严重。对于输油管道而言,泄漏油品还会污染河流、地表和地下含水土层,从而污染饮用水,对生态环境和社会影响很大。在21世纪的前几年,随着我国油气储运事业的快速发展,相应领域发生的事故数量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虽然最近几年,国家及企业对此重视程度不断提高,油气管道事故得到有效控制,事故数量明显下降,但很多事故教训值得举一反三。

3.1大连“7.16”爆炸事故2010年发生的大连“7.16”输油管道爆炸火灾事故,大火持续燃烧15h,虽未造成人员伤亡,但事故现场设备、管道损毁严重,周边海域受到污染,社会影响重大。此次事故原因:在“宇宙宝石”油轮已暂停卸油作业的情况下,辉盛达公司和祥诚公司继续向输油管道中注入含有强氧化剂的原油脱硫剂,造成输油管道内发生化学爆炸。7月15日15:30,“宇宙宝石”油轮开始向国际储运公司原油罐区卸油,卸油作业在两条输油管道同时进行。20:00左右,祥诚公司和辉盛达公司作业人员开始通过原油罐区内一条输油管道(内径0.9m)上的排空阀向输油管道注入脱硫剂。7月16日13:00左右,油轮暂停卸油作业,但注入脱硫剂的作业没有停止。18:00左右,在注入了88m3脱硫剂后,现场作业人员加水对注入脱硫剂的管路和泵进行冲洗。18:08左右,靠近脱硫剂注入部位的输油管道突然发生爆炸,引发火灾,造成部分输油管道、附近储罐阀门、输油泵房和电力系统损坏和大量原油泄漏。事故导致储罐阀门无法及时关闭,火灾不断扩大。原油顺地下管沟流淌,形成地面流淌火,火势蔓延。同时,103#罐和周边泵房及港区主要输油管道严重损坏,部分原油流入附近海域。事故教训:一是要进一步规范管道加剂输送作业规程,并对添加剂的加注进行科学论证;二是要进一步细化管理,避免信息不畅、协调不力等因素造成安全隐患;三是要进一步加强相关消防、电力等配套设施管理,完善各类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3.2大型储罐火灾事故近几年,发生多起大型原油储罐火灾事故,虽未造成严重后果,但是也为油气储运设施的安全管理敲响了警钟。如2006年8月7日12:20,仪征输油站一座15×104m3原油储罐密封处遭雷击起火,12:40,明火被扑灭。此后,上海白沙湾、浙江镇海的大型油罐发生了数起雷击起火事故,所幸采取措施得当及时扑灭明火,未酿成更大事故。中国石化针对这些事故组织专家开展了专题研讨,查找事故原因,制定防范措施,形成了大型储罐安全设计、施工及运行管理规定。通过该规定的落实,改进了大型储罐的密封结构,提高了储罐防雷防静电系统以及消防系统的配置水平,降低了此类事故发生的概率。

3.3油气管道泄漏事故2010年3-6月,中国石化发生多起管道泄漏事故,其中原油泄漏事故4起,成品油泄漏事故2起。(1)东黄原油管道“3.15”泄漏事故。该管道长期遭受山东省广饶县工业垃圾场违章占压,3月15日因垃圾自燃起火,造成管道严重受损并发生泄漏,被迫停输15d,直接影响输油量逾10×104t,对生产经营造成一定影响。(2)马鞭洲-广州(马广)原油管道“5.1”泄漏事故。该管道早在建设时期,就留有机械损伤,加之服役期间的腐蚀,于5月1日发生穿孔泄漏,泄漏原油约4t,影响鱼塘面积约3000m2,造成管道停输近24h。(3)昆大成品油管道“5.4”泄漏事故。5月4日上午,楚雄永安建筑工程公司未经华南销售分公司同意,在明显标识有输油管道的区域,擅自动用大型机具,在管道上方开挖取土。挖掘过程中不慎将管道戳穿,形成一道5cm×1cm的裂口,造成管输柴油泄漏。以上事故有的是由于管道腐蚀引起泄漏,也有的是由违章占压和第三方违章施工所致。根据对全国各地区油气管道事故的调查结果,第三方破坏[5]是导致管道发生泄漏事故的主要原因,而打孔盗油又是其中的重要因素。油气管道泄漏极易引发群死群伤事故,如2006年12月,尼日利亚因打孔盗油引发的火灾造成几百人死伤的灾难性事故。在我国,早期的管道建设多在人动、公共设施稀少的地区,周边环境简单,即使发生泄漏对周边环境影响也很小。但是,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一些厂房、居民区、加油站甚至幼儿园都长期违章占压在输油管道上,一旦发生泄漏,极易造成群死群伤事故。因此,国家更应该加大对油气储运设施的保护力度。

4确保油气储运设施安全的措施

我国现处于管道建设的快速发展期。管道工程的设计、施工及运行管理人员均应充分认识管道安全的重要性,管道所属企业应掌握管道周边的环境变化情况,了解、认识影响管道安全的潜在风险,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并针对油气管道“点多、线长、面广”的特点,按照隐患“救其未萌”的HSE新理念,在工程立项、设计、施工及运行管理的各个阶段采取有效的安全防护措施,加强运行管道的监测。

4.1提高本质安全(1)加大“三同时”管理力度。从油气储运设施建设前期开始,确保油气储运设施的安全投用,严格执行安全设计审查。根据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的规定,油气储运工程在设计阶段,应通过政府安监部门组织的安全设施设计审查。通过安全设施设计审查,可以落实安全评价提出的安全对策措施,查找设计中存在的不安全问题,提高油气管道工程的本质安全。同时加大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监控力度,确保安全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施工和投入使用。在工程竣工验收前,还要组织建设项目安全、环保、职业卫生设施的验收。(2)加强施工质量管理和施工质量验收。施工质量严重影响油气管道的运行安全,在油气管道建设过程中,需高度重视施工过程的各个环节:一是杜绝管道运输过程中的野蛮装卸;二是严格控制焊接质量,确保焊缝质量达到承压能力要求;三是切实保证管道的防腐工程质量;四是在管道敷设过程中,避免管道防腐层破损和管道外壁机械损伤。如果在油气管道建设过程中不能严格做到以上几点,处于强腐蚀区域的管道极易发生腐蚀泄漏,为油气管道日常运行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因此,严格执行施工安全管理规定,是提高油气管道本质安全的基本保障。在工程投产前,必须通过工程质量验收。施工质量验收是油气储运设施安全投产、平稳运行的基础,是管道“安、稳、长、满、优”运行的保证。在国内油气管道工程验收中发现,往往由于赶进度、要效益而忽视了施工质量,导致重复性施工。根据对油气管道工程的调查结果,工程主体设施的施工质量一般较好,但管道配套工程及防护设施的施工质量却存在很大问题。例如:在一些山地地区,管道水工保护工程的设计和施工均存在问题,甚至个别斜坡长度超过70m、倾角达到30°的地段只是采用装砂土的编织袋做水工保护,在雨水季节,势必为管道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因此,高质量的施工验收也是施工质量管理的重要手段。

4.2建立安全运行长效机制2010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天然气管道保护法》正式实施。这项法规不仅是石油天然气行业开展管道保护工作的法律依据,更是严厉打击不法分子打孔盗油、非法占压、违法施工的利器。管道运行管理单位应积极开展管道保护法的学习和宣传工作,加强与地方政府的合作,严打不法盗油行为,根治违法施工,确保油气管道安全平稳运行。建立管道安全运行长效机制是一项长期任务,要求企业同时做好内部和外部环境建设。外部环境需要通过与政府和社会的共同努力来建设,内部环境要求企业形成自身特色的企业文化、完善安全管理制度、落实安全责任、采用新工艺及加强设备管理等。目前,社会危险因素(人为破坏)已成为国内长输管道泄漏、火灾、爆炸事故的主要原因。据统计,造成我国油气管道事故的主要原因是人为因素和恶意打孔盗油/气,事故比例高达40%,随后依次是管道腐蚀、管材质量、施工质量和突发性自然灾害。破坏油气管道的犯罪活动,造成国家每年高达数十亿甚至上百亿元的经济损失。2002-2009年,中国石化共遭受油气管道打孔盗油/气19804次,泄漏油品达4.7×104t;油田发生开井盗油12167次,泄漏油品达2.1×104t,造成可计经济损失5.3×108元,间接经济损失难以计算。这不但导致管道长时间停输或凝管报废,上游关井停产,下游炼厂减产以及成品油、天然气供应中断,而且因油品外泄造成环境灾难。为保障管道安全,各管道企业每年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防范、检控第三方破坏的发生。管道管理企业与当地公安系统合作,建立专业的管理巡逻队伍加强沿线巡逻,另外雇用管道途经地的民众,加大巡逻看护力度,保障管道的安全运行。尽管如此,在局部地区还是发生了多起盗油分子持枪械暴力抗法,打伤民警和巡线员工的恶性案件,不但增大了综合治理工作的难度,而且增加了企业的运行管理成本,甚至威胁到综合治理人员的人身安全。现有自动化监控技术基本可对管道泄漏或破坏进行定位,主要包括石油天然气管道泄漏监测系统和输油气管道安全预警技术[6]。目前,国内输油气管道泄漏监测技术主要有:流量平衡法、负压波法、次声波法,以及将负压波和流量平衡耦合的技术;安全预警技术主要有:管道智能防腐层预警、分布式光纤预警、管道声波预警、周界防护、视频安全监控等技术。在现有人防和物防的基础上,应加强技防投入。目前,中国石化部分输油气管道遭受第三方破坏(打孔盗油/气、施工破坏等)威胁的形势仍然严峻,而安全预警技术的应用比例相对较低,建议在盗油气犯罪严重的地区进一步加大安全预警技术的推广,在重要管道综合利用多种泄漏监测技术和安全预警技术对管道进行防护。

4.3加强完整性管理完整性管理是指对所有影响管道完整性的因素进行综合的一体化管理。主要程序包括:建立完整性管理机构,拟定工作计划;进行管道风险分析,制定预防和应急措施;定期进行管道完整性检测和完整性评价,了解发生事故的原因和部位;采取修复和减轻失效威胁的措施;检查衡量完整性管理效果,确定再评价周期等。通过完整性管理,可以提高管道的管理水平,确保管道的运行安全。目前,中国石化管道储运分公司所辖于20世纪70年用的管道尚在运行中,这些管道运行时间均超过30年,投用时间最长的东黄老线已运行38年。近年来,这些管道数次发生腐蚀泄漏事故,需要对投用时间超过20年的油气管道进行统计,加强对这些管道的监控、检测,并逐步实施完整性管理体系[7]。

4.4规范操作流程目前,随着我国油气管道数量和里程的不断增加,已形成相互交织的油气管网。因此,在输油生产过程中,任何一次误操作,影响的不仅仅是一台泵、一个阀门,而极有可能使储油罐及上下游管道或泵站发生连锁反应,酿成严重后果。多年前,曾发生过因输油站值班调度误操作造成原油储罐冒顶事故,所幸及时采取措施,没有造成更大损失。确保每一次操作准确无误,需要从制度入手,规范操作流程,加强职工的日常安全教育培训,使职工养成良好的安全操作习惯,自觉主动地执行操作规程,确保油气储运设施安全平稳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