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在线检测论文

在线检测论文赏析八篇

时间:2023-04-01 10:12:35

在线检测论文

在线检测论文第1篇

关键字:认知无线电;频谱检测;二元假设;能量检测模型

中图分类号:TN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219(2016)05-0112-04

引言

无论是授权频谱还是非授权频谱,随着无线通信的飞速发展及广泛应用,频谱,这一不可再生资源,显得日益匮乏,如何更好地发展无线业务,充足的频谱资源必须得以保证。认知无线电(CognitiveRadio,CR)通过动态检测空闲频谱,可以伺机与授权用户共享无线频谱资源,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很好地缓解这一紧张形势。频谱检测作为认知无线电的核心技术,将直接影响无线通信业务的性能,无论是频谱接入前还是接入后,不准确的频谱检测信息都会对主用户或认知用户通信造成影响、甚至干扰,所以频谱检测是实现认知无线电的关键所在。CR自提出到现在受到诸多研究学者的追捧,主要目标是高度可靠通信方式以及高效的频谱利用率[1]。针对CR网络不同的结构,很多频谱检测模型被提出,频谱检测如何做到快而准确,即要保证其有效性,又要兼顾可靠性,既能快速的检测出空闲频谱,不干扰主用户通信,同时又能够准确的检测,以提高频谱的利用率。不管是单用户检测还是协作检测,单门限还是多门限,检测模型的选择是最基础,也是最关键的,其检测概率、检测时间和干扰因素将直接影响可靠性,而检测计算的复杂度等会影响有效性,或者会影响到授权用户,或者会降低频谱的利用率。同时在无线认知环境下,由于多径传播、阴影效应的发生,甚至无线环境的网络攻击等的存在,会对实际的信号检测带来威胁,所以,仅通过单一的认知用户得到的信息并不是最佳的,所以我们会选择多个用户进行协作检测,那么在用户协作检测模型中,如何选择用户数,对分别检测到的数据又如何融合也是研究的重点,考虑到计算量和复杂度,我们选择最经典的能量检测模型作为研究对象,结合二元假设分别研究不同条件下认知无线网络环境中的频谱检测性能的好坏。

1单用户检测模型

能量检测模型通过对检测到认知网络环境中的信号进行一定的信号处理,凭借计算出信号的能量值,最终结合二元假设模型,简单判断授权用户是否存在。能量检测模型信号处理原理简单,计算量小,最主要的是不需要提前了解授权用户的技术参数,所以使用范围非常广泛。这种检测信号的方式主要的问题就是二元判决的门限阈值的确定,所以门限阈值的设定将对检测性能有着直接的影响。

1.1单门限检测

假定认知用户存在于某授权认知网络环境中,伺机接入某一空闲频谱之前,先对该频带进行检测,如果授权用户不存在,理论上接收到的信号只有噪声等干扰信号,反之,接收到的将是信号加干扰,所以我们只需设置一个阈值,作为检测门限阈值,若检测到信号的能量超过该门限阈值,则认为授权主用户出现,否则,认为授权用户不存在。单门限检测流程如图1左图所示。

1.2双门限检测

不管是AWGN信道还是Rayleigh信道为理论上可操作噪声模型,实际中干扰则是随机的、未知的,当干扰波动比较大时,门限阈值也会有较大的波动,影响到检测概率pd,此时若门限值设置较大或较小会都会影响到检测概率,过小,虚警概率fp增大,认知用户将错失接入频谱的机会,过大,漏警概率mp增大,有可能检测不到正在通信的主用户,从而造成干扰。噪声能量往往会在某一范围内(aa,)波动,所以门限阈值不稳定,检测到信号能量大于门限阈值,判定授权用户出现,相反则断定授权用户不存在,若检测信号能量落在附近,判定结果可能不准确,若采用双门限a1,a2,在单门限上加上保护量a,则可以减少误判,原理是:检测到信号能量落在1左侧,判定授权用户不存在,落在2右侧,判定授权用户出现,对落在1和2中间部分,即为不确定空间,授权用户可能不在,也可能出现,暂时不做判决,双门限能量检测模型如图1的右图所示。

2多用户协作检测模型

在上文双门限检测模型中,若信号检测量落在不确定区域,即(21,)之间,不能直接进行判决,对这部分数据的处理,有的文献选择不发送任何信息,有的文献虽然也选择不判决,但会将数据发送到CR基站,由基站完成信息融合并决策,本文则将落在此区间的检测量值根据位置就近与其它用户的检测数据进行互动,分簇分享检测结果,形成多用户协作检测,进而提高检测概率,当然在无线认知环境中,因阴影、终端隐藏问题,很多时间会引起信号检测的不准确,只凭借单个用户节点进行检测,算法比较鲁莽,所以协作检测既可以解决不确定信息的处理,又能提高认知节点抗阴影的能力,但是考虑参与协作的用户数量可能会对检测性能构成影响,所以最后选择分簇分布完成,并根据认知用户的先验信息进行标签识别,并决定采用AND法则还是OR法则进行数据融合以完成最终判决。

3仿真分析

3.1单用户检测模型仿真分析

单节点检测时,假设采样点数为100,在AWGN信道和Rayleigh信道下,均选定NS/=-8dB固定的信噪比下进行仿真,同时考虑到Rayleigh信道的复杂性,对AWGN信道在不同的信噪比下,给出不同的信噪比NS/=-8dB和NS/=-4dB下进行仿真并对比分析。从上图仿真结果可以看出,在相同的NS/=-8dB下,AWGN信道的频谱检测性能略高于Rayleigh信道,对于AWGN信道下,给出不同的信噪比NS/=-8dB和NS/=-4dB下,可以看出,信噪比越大,其检测性能越好。

3.2多用户协作检测模型仿真分析

协作检测时,分别对AND规则和OR规则,在用户数为1和用户数为3时进行仿真,假设采样点数为100,在AWGN信道下,选定NS/=-8dB固定的信噪比下进行仿真得到检测概率和虚警概率的关系图如下所示。根据实际的认知网络环境,只要不出现严重的阴影效应,没有恶意网络攻击,在相对和平环境中,AND和OR法则性能相当,其检测概率比单用户检测要稍好些,若无线环境恶劣,AND和OR规则的性能将差别很大,本仿真为简化模型没有考虑阴影效应等;另外对于协作的用户数的选择,数目越多,对检测性能的可靠性自然越好,但用户信息交互会变得比较复杂,影响到检测的有效性,所以考虑到有效性和可靠性的平衡,协作用户数目不宜过多,这部分内容将在后期研究中通过检测时间进行研究、分析。

参考文献:

[1]温志刚.认知无线电频谱检测理论与实践[M].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11.

[2]琳达.E.多伊尔.认知无线电基础[M].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12.

[3]赵友轩.多天线认知无线电频谱检测技术研究[D].信息工程大学,2013.

[4]郭少华.认知无线电频谱检测技术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4.

在线检测论文第2篇

关键词:110KV,输电线路,状态检修

 

一、推行输电线路状态检修的思路

制定状态检修“三步走”的发展目标。为确定状态检修的发展方向,加强工作的整体规划,根据企业改革发展实际,我提出了状态检修“三步走”的发展目标。第一步建立健全状态检修组织机构和相关制度、工作标准,实行以计划检修为主、状态检修为的检修管理模式,重点放在线路状态检测数据的应用与分析上;第二步持续推进状态检修模式,提高监测手段,合理调整试验和检修周期。在充分利用现有的技术条件和装备资源、搞好常规测试和测试数据的综合分析工作的基础上,不断采用相对成熟的检测新技术,提高对线路状态诊断的水平,逐步改变到期必修的传统检修方式,实现状态检修与计划检修相结合的模式。第三步逐步完善各种监测手段,完善知识库,完善状态检修智能诊断系统,状态检修检修方式进一步优化,充分发挥状态检修的作用,实现以状态检修为主的检修模式;形成精炼、高效的检修管理模式。

建立健全状态检修组织机构。为加强对设备状态检修工作的组织领导,成立状态检修领导小组、工作小组和监测诊断小组,实现决策层、管理层、操作层的分离。状态检修领导小组由公司生产副经理任组长,全面负责状态检修工作的组织、决策和指导。线路状态检修工作小组由线路工区主任为组长,负责根据技术监督数据、状态监测数据和设备性能检验报告,决定设备检修时间、周期以及项目负责人等。状态检修监测诊断小组成员由线路专职、技术员、班长、组成,负责提出状态检修建议,制定检修方案,编制检修计划,审查检修工艺,对检修项目实施监督、检查和验收。

制订完善状态检修管理制度和技术标准。与传统计划检修管理模式相比,设备状态检修是一项更为科学、更为严谨的系统工程,需要有健全、完善的制度作保障。为此,要制定设备状态检修管理标准、检修实施细则、状态诊断管理制度等管理制度。编制设备状态诊断标准、设备状态评定分级与检修策略等多项技术标准,并根据企业发展需要,及时对规章制度和技术标准进行修订完善,为推行设备状态检修提供可靠的制度保证。

二、输电线路状态检修流程

(一)输电线路状态检修流程

输电线路状态检修是在对输电线路各种状态单元通过完善、先进的监测系统及其他途径获得各种状态信息后,进行状态诊断,依靠各种可靠性评估方法确定检修决策。(二)线路检修过程控制程序

制定科学的线路检修过程控制程序,形成具有自身管理特色的状态检修管理模式,结合企业生产实际和自身管理特点,按照状态检修对企业管理过程控制程序的要求,对原线路检修过程控制程序进行调整和优化。形成以计划检修、状态检修、事故检修、改进检修相结合的线路检修管理模式。线路检修过程控制程序主要经过以下四个子程序形成闭环管理。论文大全。

1.对线路进行综合诊断分析,编制检修建议书。线路诊断组根据线路巡检、状态监测、技术监督等工作情况对线路进行综合诊断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和季度检修评估结论,编制上报年度线路检修建议书,明确线路定期养护工作计划、线路检修建议及相关检修费用估算等事项。

2.制定科学合理的检修策略。按照“安全第一,效益至上”的方针,根据线路在可靠性、安全、费用及效率等四个方面的综合评估,将线路分为若干等级。对应线路等级不同而采取不同的检修策略。通过对线路分级,制定检修方式,不仅能减少检修的盲目性,提高工作效率,而且能节省大量人力物力,提高经济效益。

3.严格执行线路季度检修计划。线路检修部门根据线路检修管理标准、质量验收管理标准,组织开展检修工作,并接受生产技术部相关专业的全过程监督检查,确保线路得到及时、到位的检修和养护。

4.进行季度线路检修评估。定期召开专业会,对照年度检修计划,对修前与修后线路运行性能参数的变化及状态,维护建议的执行情况、效果以及费用等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总结经验,查找差距,为制定新的线路检修策略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实现状态检修的闭环管理。

三、输电线路状态检修实施细则

1.输电线路状态检修必须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坚持“应修必修,修必修好,应试必试,试必试全”的原则,积极稳妥,慎重对待,杜绝漏试和失修,保证线路安全、可靠、稳定运行。

2.根据目前线路现状,输电线路检修实行定期检修和状态检修相结合。线路“状态”评估和确定的依据,以日常运行维护巡视、检修情况、设备正常寿命周期等为主,以在线监测技术为辅。

3.执行本细则的前提是建立在线路定期进行状态监测及运行质量分析的基础上,加强日常运行、检测、维护和技术管理工作,并及时落实各项反事故措施,在检测和运行中发现异常,应视情况及时进行检修。并强调:对于带电测试工作(红外测温等)只能加强,不能放松,并严格按照规定周期进行。

4.输电线路状态检修以线路运行质量和检测为基础。必须加强常规测试工作,坚持长期积累状态参数,建立相应的台帐和状态评估卡,定期进行综合统计分析和评估。要充分利用现有的检测诊断技术,积极开发状态监测手段和新的故障诊断技术,不断积累经验,以指导状态检修工作。

5.加强检修的规范化管理,不断积累线路状态参数,建立相应台帐和状态评估卡,充分利用现有的检测诊断技术,并积极开发新的状态监测手段和故障诊断技术,不断积累经验,以指导状态检修工作。定期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估,线路每季度应进行一次状态评估。论文大全。

6.加强线路管理,严把施工、验收、投运关,使线路有一个良好的初始状态。35-110kV 线路每2 年应进行一次检修,视线路状况确定大修或小修。110kV 新投线路,一年内应测零一次。外绝缘水平未达到经审定的污区图配置要求,应及时进行调爬,并列入年度大修计划。已运行15 年以上的老旧线路,可视状况有计划地安排恢复性大修,并列入年度大修计划。已运行10 年以上的接地引下线和接地极,应计划有选择性开挖检查,以后每隔5年进行一次,并视开挖检查情况安排大修或小修。论文大全。线路外绝缘已达到经审定的污区图配置要求,定期测量盐密已有3年以上的实测数据积累,经部分线路试点后能提出指导清扫的控制盐密值,可按照盐密监测值合理安排清扫。否则,对污秽严重线路或区段,应在每年雾季前清扫一次,必要时安排落地清扫。

参考文献

[1] 高晶晶,赵玉林. 电网无功补偿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2004,(05) .

[2] 陈乃仕. 现代电网防灾措施的构想[J]电力安全技术, 2007,(12) .

[3] 曾鸣,杨素萍,张峰,刘万福. 分散发供电与联网供电的经济性研究[J]电力技术经济, 2006,(03) .

[4] 程明. 新能源与分布式电源系统(下)[J]电力需求侧管理,2003,(04) .

[5] 杨卫东,徐政,韩祯祥. 电力系统灾变防治研究中的一些问题[J]电力系统自动化, 2000,(06) .

[6] 韩民晓,肖湘宁,徐永海. 柔性化供电技术[J]电力系统自动化, 2002,(08) .

在线检测论文第3篇

关键字:工程检测 数理统计 回归分析 例证应用

1.数理统计概述

工程实体检测的方式方法必然就使得数据偶然误差所造成的检测数据离散性,这是工程实体检测方法的局限性所在。工程实体检测是验证工程实体在某个检测指标方面是否达到控制标准,实际应用中,我们通过检测工具所得到的检测数据均为点数据,如果点数据检测不准确或点数据代表性不强,可能会导致检测数据对工程实体的验证不准确,有时会出现错误的情况,因此在检测中,常常会提高检测频率的方法来提高点数据的代表性或准确率。随着工程检测手段的不断发展和计算机的应用,就出现了科学的检测数据处理方法,这就是数理统计法及数理统计分析的方法,采用数理统计方法对检测采集数据进行分析,寻找工程实体某项目检测指标规律、发展趋势及终值,这就涉及到数理统计回归分析的方法论,检测数据有一定的规律,我们通过数理统计和回归分析,寻找检测数据发展趋势和规律,就可以通过计算机数据处理,排除不正确的点数据,进而达到检测数据的真实性、正确性及代表性。

2.数理统计的方法

2.1点数据的选取

一般是采用检测仪器,对工程实体进行检测,得到足够频率的点数据,是验证工程实体达标的重要手段。

2.2建立数据关系表

工程实体检测数据不是单一的,都是相关关系相连的数据,我们在工程检测实践中发现诸如时间与混凝土强度、时间与位移、拉力与变形等等的关系,这是数理统计方法的基础,在我们所得到的数据确定了相关关系后,就可以建立数据关系表,数据关系表就能形象地表现出数据与各关系变量之间的联系。

2.3绘制数据曲线图

依据数据关系表,绘制初步数据曲线图,初步确定点数据与关系变量之间的曲线形式,确定采用回归分析的方法。

2.4建立数据描述公式

工程检测数据与关系变量之间的曲线形式可通过数据曲线初步判断。数理统计方中,涉及工程检测数据关系曲线目前主要采用指数、对数和双曲三种曲线函数进行线性回归计算,这也就是数理统计分析中数据线性化理论体系(见表2.4-1)。

2.5数据线性回归分析

工程检测数据线性回归,采用数理分析的一元线性拟合过程,确定数据关系参数值构成的最优直线,检测点数据与理论值的偏差最小,从概率论的最大拟然估算法估算未知参数,对于任意组量测值,其平方和最小,所确定的函数值与实际测量值之间的偏差最小,即最小二乘法

确定的回归方程为最优拟合。

3.最小二乘法的基本原理:

当所有测量数据的偏差平方和最小时,所你和的直线最优。最小二成法原理可表示为:

根据极值计算原理,对上式分别对、求偏导数,并令其等于零,即:

根据上式求解,并使,,得出参数、求解方程:

相关系数r是描述回归方程线性相关的密切程度指标,取值范围[-1,1],在数据回归分析中r的绝对值最趋近于1的曲线方程,更接近理论真值。一般情况下所选择曲线函数的相关系数r的绝对值应大于0.9。其r的计算方程:

根据回归分析结果选定代表测点的曲线方程,可消除偶然误差。

4.工程实例

4.1某桥梁施工中张拉设备用液压千斤顶与张力液压油表之间的相关关系,采用数理统计回归分析方法进行回归计算,确定相关数据之间的线性关系(表4.1-1及图4.1-1)。我们可以看出数据关系曲线确定为液压油表读书(y)与张拉力(x)初步确定为直线关系曲线,初步确定曲线公式为:

采用最小二成法原理公式计算可知,,相关系数

线性回归方程:

这样,我们就可以确定一条关于液压油表和液压千斤顶之间关于读书和张拉力之间的直线关系,使得我们工程实体检测工程中及时发现检测数据的正确与否,保证检测数据正确有效。

4.2某公路隧道Ⅲ级围岩全断面开挖拱顶沉降和周边位移的部分量测数据,我们就该隧道种周边位移及拱顶下沉数据虽时间的变化作为相关关联建立数据关系表4.2-1和数据关系图4.2-1,分析隧道拱顶下沉和周边位移虽时间的变化规律,进行回归计算分析。

4.2.1将测量数据分别代入目前采用的三种曲线函数,并按最小二成法原理公式计算,并按一次方程式

的直线方程形式回归分析,得到参数a、b、r值,曲线方程,并采用极限公式计算位移终值。

4.2.2根据计算(表4.2-2),我们得出在隧道拱顶下沉数据随时间变化的相关系数r的绝对值最趋近1的曲线为指数函数

其回归精度较高,故选该用曲线方程描述周边位移收敛情况,确定位移终值33.1993mm。

4.2.3根据计算(表4.2-3),我们得出在隧道周边位移随时间变化的相关系数r的绝对值最趋近1的曲线为双曲线函数

其回归精度较高,故选该用曲线方程描述周边位移收敛情况,确定位移终值26.3852mm。

4.2.4根据该回归方程,我在隧道检测中,我们能及时发现检测数据的正确与否,保证检测数据正确有效,并通过大量的数据分析,有效指导现场施工,并为隧道施工的安全提供数据支撑。

5.结束语

随着现代计算机的应用,工程检测手段不断完善和发展,大批量数据统计和分析得到广泛应用,相信数理统计分析手段在工程实体检测中将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和应用,为工程施工提供真实可靠数据的同时,也将从理论的角度为工程施工提供强有力的指导。

参考资料

《铁路隧道监控量测技术规程》铁道部

《隧道工程试验检测技术》人民交通出版社

《路基路面试验检测技术》人民交通出版社

《高等数学》同济大学数学系编

在线检测论文第4篇

关键词:变压器 在线监测技术 电力事业

中图分类号:TM8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2(a)-0039-01

近些年来,我国电力系统的发展得到了长足的进步,而电压水平的不断提高也对原有的变压器提出了更好的要求,原有的传统变压器检测技术已经不能满足现有变压器检测的需求,这也导致了越来越多的变压器检测出现问题,最终造成严重的危害,给电力企业带来损失。因此,该文重点就变压器检测技术展开探讨。

1 变压器的在线监测技术

输电线路电压等级的不断提高不断影响着变压器内部的电压值,这就使系统内的电压容量也要随着增加,而变压器作为电力系统的主要设备之一,其运行情况受到的关注程度也越来越高。在相关的变压器检测要求的规则范围内,相关变压器在固定期限内应做定点、定时的预防性检测工作,检测性实验和检测设备的信息获取也应不断体现在检测日志上,明确变压器在线监测的数据需要。而目前的变压器检测技术存在较大的弊端,主要是体现在离线监测的预防性不到位,在离线预防性检测试验的结果中不能够准确反映变压器的实际工作状态。具有表面绝缘材料的变压器设备实际上是一个逐渐变化的过程,在一个周期的运行结束后,离线监测就不能监测到变压器绝缘劣化的过程,存在较严重的安全隐患。再加上预防性试验具有周期性,而变压器的故障诊断具有滞后性,当故障发生或将要发生时才能够监测出变压器的故障,不能够及时的将变压器隐患防患于未然。另一方面,预防性的变压器检测试验大多数需要停电处理,这样操作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电网的持续性供电,无论是对企业还是居民用电都带来了影响,而且可能会造成人身安全或财产的损失,再加上在预防性试验过程中变压器处理的时间集中,存在较大工作量,不能保证每一个变压器的各项预防性数据都能够做到详细、准确的记录和分析,对变压器的健康和稳定造成误判。由此可见,传统的变电器检测技术已经存在固有的局限性,不能够在一个周期内就保证发现故障,并且做出准确的判断。

2 变压器在线监测技术的优缺点

2.1 优点

变压器的在线监测技术优点在于打破了以往变压器的局限性,能够实现变压器信息的在线手机,弥补常规变压器检测方法的不足。能够通过变压器的在线监测将变压器的实际工作情况实时的反馈给工作人员,以便于将故障发生的隐患得到及时处理。另外,变电器的绝缘检测方法能够选择不同的检测周期,在很多程度上能够使变电器的性能有显著的提高,加速电网运行的速度和使用寿命,从而能够积累大量的数据,保证变压器检测数据的真实性和有效性,为今后的检测工作提供大量数据依据。

2.2 缺点

变压器的在线监测技术在很多方面都弥补了传统检测技术的不足,但是依据在线检测理论,还不能实现完全替代停电预防性试验。造成这种原因主要是由于以下几方面。

(1)在线监测理论和技术目前对于我国的电力企业来说还尚未完善,对在线监测状态的量性标准难以判断,变压器绝缘特征量的监测方法以及绝缘劣化的特征量等方面还须开展进一步的研究。

(2)由于在线监测是在变压器运行的状态下进行的,外界对检测设备的干扰不可避免,对在线监测测量时的干扰抑制十分困难,再加上干扰的存在,会直接影响在线监测的正确性,也降低了检测结果的可信度,并制约着变压器在线监测的应用和发展。

(3)目前在线监测测量的是工频电压下的设备绝缘参数,对电力系统内时常发生的过电压情况下的绝缘品质无法进行测量,这也制约着在线监测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3 变压器的在线监测技术和诊断方法

3.1 油中溶解气体的在线监测和分析

随着国内外研究和应用油中溶解气体在线监测设备的不断普及,虽然不同的装置在线的检测手段和取样方式的侧重点各不相同,但是在原理上都是通过定性和定量测定气体组分和含量的高低转换成相应强弱的信号而达到在线监测的目的。并通过其现场MIS系统迅速的把测量结果传输到工作站和管理者联网的计算机中,而且很多资料都表明,目前一些有实力的公司和科研工作室都在致力于研究光声传感器,使在线色谱仪中不再携带带气装置,从而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和检测精确度。

3.2 局部放电分析

局部放电是指在高压设备的绝缘体中,由于电场的局部集中,产生了非桥接状态下的放电现象。而目前,国内外研究最多的、应用最广泛的局部放电在线监测方法主要是采用脉冲电流法和超声波发。脉冲电流法理论上能测量小至几皮库的局部放电,但是容易受到外界电磁干扰。而超声法是通过安装在变压器油箱上的超声波传感器监测局部放电造成的超声压力波,其抗电磁干扰性能较好,采用几个超声波传感器后还能对放电定位。但由于超声波在设备内部绝缘中的吸收和散射,灵密度步入脉冲电流法高。

4 结语

综上所述,目前,我国电力变压器的检测技术相比发达国家的检测技术来说尚有一定的技术差距,而在针对降低变压器的故障发生和诊断方面已经有了突破性的进展,但是在大部分的方向发展上还不够成熟,不能投入到电力企业进行大规模的使用,因此,在实际应用上也不能够体现其科研价值。然而,在今后的几年发展过程中,这种智能的诊断方法一定会是电力市场中变压器的主流检测方法,在在线监测技术的日益普及下,变压器故障的在线诊断和远程故障处理逐渐会深入到电力设备检测的大领域中,也必将会取代目前主流的定期检测离线诊断技术,成为电力企业变压器检测技术的新主宰。

参考文献

[1] 欧阳旭东,陈杰华,林春耀,等.基于超高频法的电力变压器局部放电检测技术的研究与应用[J].变压器.2007,44(2):38-42.

在线检测论文第5篇

【关键词】110KV;输变电设备;状态检修;技术分析

【中图分类号】TM6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071(2012)06-0024-01

110kv及以下输电线路的状态科学的检测方式能够有效地提高变电设备的使用有效期,提高输电线路的安全稳定性,保证110KV及以下输变电线路的可用系数在正常范围内。

1 110KV及以下输变电设备状态检测内容及常见故障分析

由于110KV及以下输变电设备的特点决定其状态检修周期较长,在未到检修周期结束送检时,很多设备中的安全隐患就已初现端倪,需要及时对设备进行维护,否则将会导致设备不可用或者进一步的增加检修费用。在检修过程中,若不参照一定的方法和参数进行相关状态的故障分析与检修,不仅会导致设备使用寿命的降低,更会带来设备安全的隐患,对人身、财产的影响。具体的状态检修内容需要按照如下的步骤逐一进行:

(1)数据采集。数据采集方案必须要结合在线监测系统数据与离线实地采集数据两部分,以保证状态检修所得到的数据能够精确完整的反应输变电设备的真实运行情况。(2)综合分析。在数据采集方案实施的同时,要考虑数据采集的外部环境对110KV及以下输变电设备的正常运行影响,因此,总结分析需要综合归纳设备基础运行数据、设备自身缺陷和外部环境因素三方面共同作用下的设备运转。(3)检修结论。通过上述的数据采集和综合分析可以得出一定的结论,根据相关法律条文的规定,实行对输变电线路的加强监督、停运维修或是继续运营等检修结论。(4)实施决策。根据上述所得检修结论意见,对需要加强监督的设备制定监督方案,对需要停运检修的设备制定检修方案,对继续育婴的设备,则要继续关注其运行状态。(5)状态检修任务评估。综合上述实施的状态检测决策对输变电设备运行情况进行记录,作为今后工作继续开展的依据。

对110KV及以下输变电设备状态检修的常见故障的记录与科学分析,不仅可以提高今后的相关检修工作效率,更能避免产生人身安全和经济财产安全的事故。常见的故障现象与故障产生原因则有以下几种:(1)短路。有调查显示,这种事故的发生趋势呈现逐年上涨趋势,因此,短路故障的状态检修分析需要放在一个相当重要的地位,具体分析来看,110KV及以下输变电设备产生短路损毁的原因有以下两点:第一,短路造成的绝缘过热:110KV及以下输变电设备短路后,低压绕组与高压将一起产生短路电流,瞬时积累大量热量,将设备内部的隔离用绝缘材料融化,造成设备损毁。第二,短路造成的绕组变形:110KV及以下输变电设备短路后,若此时绕组发生变形,却并未及时进行检修,那么一旦超过绕组自我保护所能承受的时间段后,绕组的变形程度将会超过正常范围,导致设备损毁。(2)绝缘。除短路造成的设备损毁之外,绝缘故障是造成110KV及以下输变电设备损毁的“元凶”,因此对设备绝缘性的因子分析十分有必要:第一,温度:110KV及以下输变电设备的绝缘材料多采用油纸,因此油纸中绝缘油的含量与温度关系明显呈正比,从设备整体来看,多方面因素对设备内部温度有影响,而温度又对决定设备使用寿命的绝缘体有莫大的控制作用。第二,油保护模式:110KV及以下输变电设备内部的氧气可造成绝缘反应的加速,但油保护模式又可直接影响氧含量,具调查显示,开放式的输变电设备内CO含量要低于封闭式输变电设备。

2 110KV及以下输变电设备状态检修技术要点

在线检测论文第6篇

关键词:外场检测仪,信号分析,软硬件结构

 

近几年,机载电子设备发展迅速,为了提供部队测试维修能力,许多机场修理厂都配备或正在研制机载设备自动综合测试诊断系统。但便携式外场检测仪没有得到重视,许多进口设备配套的外场检测仪没有进口,国内研制外场检测仪较少,无法满足部队实际需求。本文对外场检测或模拟的信号分析以及外场检测仪的软硬件结构。

1. 外场检测或模拟信号分析

1.1 对交流电压的检测。

飞机通常采用~115V 400Hz、~26V 400Hz和~36V 400Hz。

飞机上~115V通常为单线制,~115V回线是飞机机体,这和飞机直流+27V地线一样;在飞机上直流地和交流地通常间隔0.5米以上。由于~115V、~26V在设备中常常作激磁,需要发送设备和接收设备同相,通常做法是两者共用同一个~115V电源。对于外场检测仪,也必须和被测设备使用同一个~115V电源。免费论文。

机上~26V可能来自~115V,也可能来自~36V。例如GPS向自动驾驶仪提供操纵信号时,需要自动驾驶仪的~36V变成~26V作激磁;GPS在接收航向时,则需要~115V变换的~26V作激磁。雷达天线驱动器、雷达导航接口、航姿、GPS均需要~26V 400Hz作激磁信号,但有的设备要求~26V低端接地,有的则要求~26V低端独立走线。

机上~36V电源通常供航向姿态系统和自动驾驶仪等使用,和~115V电源最大区别是没有中线(地线),~36V电源分为Ⅰ、Ⅱ、Ⅲ三相,相间电压为~36V。当~36V作激磁信号,发送端和接收端必须取自相同的相,否则接收信号不对。

在线检测论文第7篇

关键词:药物流产,B超检查,临床价值

 

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是一种有效终止早孕的方法(即药物流产)已广泛应用于临床。,B超检查。。本文对我院2005年6月-2007年12月期间停经7周内自愿采取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妊娠的233人进行服药前后的B超监测,效果满意。,B超检查。。使用日本阿洛卡SSD-1000诊断仪,探头频率为3.5MHZ。本组病历年龄在18-45岁,停经35-49天。检查前膀胱充盈适中,取仰卧位于腹部趾骨联合上行切面扫查,清晰显示子宫,附件及宫腔内孕囊估计胎龄。对于妊娠50天以内者主要观察妊娠囊的大小,形态位置,有无胎芽及心管波动,测量妊娠囊的平均内径及胎芽长度。,B超检查。。,B超检查。。经超声检查除外宫外孕,畸形子宫妊娠,双胎妊娠,带环妊娠,先兆流产,子宫肌瘤合并妊娠,一般妊娠天数越小用药剂量越少,反之用药剂量越大。判断标准:(1)完全流产:声象图显示,子宫大小正常,轮廓线清晰,子宫肌层回声均匀宫内膜线清晰,宫内无妊娠囊及不均匀回声反射,临床证实胚胎组织完整排除者。(2)不全流产:声象图显示子宫稍大或正常,内膜线消失或模糊,宫腔内有较强点片或线状回声;或棱形,团状强回声反射位于宫腔或宫颈内;或强光团。内见不完整的妊娠囊,或继续发育或停滞发育。

结 果

233例药物流产者211例孕囊消失,经临床证明胚胎组织排除。成功率90.6%。22例患者未排除胚胎组织,超声监测8例孕囊增大,其中5例原无胎芽者服后第二天出现胎芽反射,1例出现胎心搏动,其余14例孕囊形态大小与服药前比较无明显反射。药流失败。失败率9.4%,对药物流产不全者,经B超证实后,常规采用清宫术终止妊娠。

结 论

在药物流产前后做B超检查优越性:

(1)准确判断是否为宫内妊娠,排除异位妊娠、滋养叶细胞病变、带器妊娠、妊娠合并子宫肌瘤等。,B超检查。。

(2)准确估计胎龄指导临床医生正确掌握米非司酮和米索前列醇的用药剂量。

(3)服药后B超能及时发现妊娠囊排除与否、排除是否完整。,B超检查。。对于临床上药流后出血较多或时间超过2周声像图又有明显异常者,应建议行清宫处理。

总之在药物流产的临床观察中,B超检查应作为一种常用的检查手段推广应用。

在线检测论文第8篇

关键词 无线传感器网络 入侵检测 系统研究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1研究意义

无线传感器网络作为物联网技术的前身,其用途极为广泛,目前大多应用在军事、应急场合、防盗监控等领域。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不断产生新的应用模式,必将为人们的生活带来深远的影响。

随着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广泛应用,各种安全问题也相继出现。如果说无线传感器网络安全是一个木桶,它所能盛水的高度取决于最低的那块木板,那么针对无线传感器网络而设计的入侵检测系统无疑就是那块最低的木板。

研究者针对无线传感器网络入侵检测做了大量研究,但效果不尽人意,其主要原因有以下两点:

(1)由于传感器节点资源(如电源能量、通信能力和计算能力等)严重受限。

(2)由于缺少无线传感器网络入侵检测算法性能的评价标准,导致很多检测算法一味的追求高检测率而忽视了能耗、计算时间等多方面的因素。

2研究现状

针对无线传感器网络设计的入侵检测算法大多不够完善,理论研究与实际应用还有较大的差距。

2.1基于聚类的检测算法

Loo采用聚类算法检测路由是否正常。

该算法包括了分类器训练阶段和数据检测阶段。分类器训练阶段:检测系统每间隔t就采集一次网络信息,直到集齐训练分类器所需的数据集C1。这些数据样本包括了:节点的路由、流量状况、丢包率、发送能量等17个网络特征属性。使用固定宽度聚类算法对样本集合C1进行聚类,得到聚类集合 ={1,2,…,s}(1≤s≤N1);而后对聚类集合中的每个簇v1(1≤i≤s),计算|v|与N1之比,即|v|/N1。当小于阈值 时,v异常。数据检测阶段:用待测样本 和聚类集合作比较,当| v|小于门槛值 时,就认为测试样本 异常,入侵检测系统对其做出相应的入侵响应。

2.2 基于隐马尔可夫模型的检测算法

Doumit采用隐性马尔可夫模型和自组织临界程度的方法进行入侵检测。该算法首先将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单位划分为簇,每个簇中有簇头节点和普通节点两类。普通节点主要是用来收集网络数据,传输节点间的数据,簇头节点可以用来检测普通节点数据的变化情况,来判断某节点是否存在入侵行为。

Doumit假设事件每间隔时间t就会改变其状态,而状态是一个已知集合,并且知道从一种状态改变为另一种状态时的概率矩阵,当网络状态发生改变时,入侵检测系统计算前一状态改变为现在状态发生的概率p,如果出现p小于系统门槛值 ,说明该事件发生的概率极小,就可以认定该事件为异常行为。从上面描述中可以看出:阈值 的选取直接影响着误报率和检测精度的高低。

2.3 基于免疫方法的检测算法

1996年12月,日本・东京首次举行了基于免疫性系统的国际专题研讨会,并首次提出了“人工免疫系统(AIS)”的概念,随后人工免疫系统进入了兴盛发展时期。“人工免疫系统”参照了生物学原理:免疫系统能够识别未知入侵的抗原特性。Zeng等人受到免疫系统的启发,突破性地将“人工免疫系统(AIS)”应用到无线传感器网络入侵检测系统中去。

该算法对于已知的入侵行为,检测算法通过判断网络行为是否与已知的入侵模式匹配,来检测是否存在入侵行为,并启动相应的入侵响应。对于未知的入侵行为,将其直接认定为入侵行为,通过寻求多节点协作将异常节点定位并隔离,同时将这些入侵特征加入到检测知识库。

2.4 基于博弈论的检测算法

1928年冯・诺依曼证明了博弈论的基本原理,宣告了博弈论的正式诞生。博弈论属于应用数学的一个分支,目前在生物学、经济学、计算机科学、政治学、军事战略等学科中有广泛的应用。Agah等人将博弈论中的非合作模型引入网络的入侵检测问题中,利用两个非零合作动态博弈理论评估入侵者最可能攻击的位置,这样检测系统就可以将最好的防御策略部署在那些最有可能被入侵的位置,用最小的代价得到最高的防范效果。基于博弈论的检测算法可以权衡检测效率和网络资源,做出最合理的决策。

2.5 经典检测算法的比较

根据上面的介绍,对几种经典入侵检测算法进行比较(如表1)。从表中可以看出经典检测方案大多存在缺陷,还存在着许多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现有的算法大多要么检测算法过于复杂,导致计算时间过长;要么没有深入地考虑能量消耗,以至于能量耗损严重,导致生存周期缩短。这些问题使得检测算法难以应用到资源受限的无线传感器网络中。因此,寻找适用于无线传感器网络入侵检测算法性能的评价标准,在节点资源受限的条件下设计出适合节点的入侵检测算法是目前的研究热点。

3结论

叙述了传感器网络的发展历程,介绍了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具体应用领域,研究了无线传感器网络的体系结构及其安全需求,分析总结了各种经典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入侵检测算法及其优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