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独特艺术论文

独特艺术论文赏析八篇

时间:2023-04-01 10:12:33

独特艺术论文

独特艺术论文第1篇

    论文摘要:西方现代美学流派众多,观点纷呈。但艺术独立理论是西方现代美学的发展主线之一,是现代美学的主要标记之一。本文作者从西方现代美学的演变和特征入手,就西方现代美学与艺术独立问题进行简单阐述,并分析了西方现代美学的发展对我国美学的影响。 

    0 引言 

    西方现代美学的历史使命,首先就是破除艺术从属论,确立艺术的独立地位。现代美学以克罗齐和洛特曼对黑格尔的艺术从属论的批驳为主要标志,建立艺术独立理论,将美学与哲学统一为一体。西方现代美学的流派众多,观点纷呈,但都以艺术独立理论为发展主线。艺术是否具有独立的地位,它与哲学、宗教等的关系如何,这是美学研究的一个核心问题,任何美学理论最终都必须对此作出明确的回答[1]。 

    1 西方现代美学演变历史 

    西方古典美学中的柏拉图、康德、黑格尔都是艺术从属论的代表。柏拉图从哲学角度评判诗与艺术没有真理性,亚里士多德则认为诗与艺术反映了事物的一般规律,具有普遍性,更具有哲学性。这两种争论一直贯穿于西方美学思想发展史。而黑格尔提出哲学最终将取代艺术,而把艺术从属论发展到了颠峰。克罗齐“度的理论”的出现,****了黑格尔的以艺术从属论为内核的艺术消亡论,确立起艺术的独立地位,最终使得西方古典美学演变至现代美学。现代美学又突出两个路线:一是艺术与自然的关系,一是艺术的独立性。这两种思路如果不及时从艺术美学角度及时沟通和思路转换。必然对峙存在,从而失去克罗齐艺术独立理论的实践意义。洛特曼借鉴生物学理论,将现代美学的两个思路创造性的进行转换,提出“美就是信息”。洛特曼既不是以社会为中心来看文艺,也没有将文艺隔离于社会之外,而是把艺术当作大千世界中独立存在的生命之一,以艺术为中心来看社会,认为文艺这个活生物体的生命,就体现在她能为人类社会提供源源不断的必不可少的审美信息。洛特曼的理论彻底解决了艺术独立问题问题,由生物链引出文化链,肯定了文艺与社会的密切关系。最终为西方现代美学的发展提供了保障。 

    2 西方现代美学的特征 

    西方现代美学于19世纪中期开始绽放。各种新思想、新观念、创作流派等让人应接不暇。但将表层现象深入剖析,可以发现这些现象的某些共同特点。西方现代美学具有的特征有:①现代美学时期,人们的审美观念与传统时期的和谐美学相比发生了巨大变化,非理性和个人主观性成了现代艺术的一个思想根基;②西方现代文艺作品的表现形态呈现出与传统的文艺作品完全不同的形态,它反英雄化,主张个人感受,具有平面零散、非理性、非视觉形象性的特点;③从西方现代美学的总体上看,其呈现出一种主观的、内在的、非理性的、非功利性的、动态性的特点。这三个特点是是现代人走向更加动荡、节奏更快的生活的一种反映,是科技挤压、传统挤压下人们的一种挣扎和反抗,更是追求民主、自由、多元、宽容精神的反映,是人们精神生活的真实表现。

    3 西方现代美学与艺术的关系 

    从西方美学的历史发展来看,美学的研究就离不开艺术,随着西方美学学科的发展,越来越彰显出艺术的中心化和独立化。美学发展史也就是一个扩大了的人类的认识过程,遵循着由抽象到具体的发展途径,在这个过程中,感性的艺术在美学中的地位得以循序渐进的提高。越来越中心化、具体化和独立化。这个趋势同艺术本身的特点有关,因为美学研究的对象是人类的审美活动,而艺术又是审美活动的集中和独特形式,所以,在艺术中,人们能够更好的把握美学要研究的内容,美学用艺术来呈现,艺术需要美学来作载体。两者不始终是不可分割的独立体。 

    4 西方现代美学与艺术独立 

    自从洛特曼提出“美就是信息”,为西方现代美学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人类活动本身就是一种生物信息,这种生物信息在社会活中的表现体现了美的存在。无论是理性还是感性,西方现代美学都不会偏离艺术独立这一主线。洛特曼认为,一部作品无法分成内容和形式两个部分,作品中的任何因素都负载着信息内容,作品中的任何信息都出自信息载体。他把思想内容与作品结构的关系,比作生命与活体组织复杂的生物机制之间的关系。生命是活生物体的主要特征,不可想像会存在于其物质结构之外。他甚至直接了当地断言,思想不会包含在引语中,哪怕是精心选择的引语,而是由整个艺术结构表达出来。同克罗齐一样,洛特曼对浪漫主义多有批评,尽管浪漫主义大都具有精心雕琢的复杂结构,但那种结构无论多么复杂,都超不出读者可以事先预知的固定模式。他更倾心于现实主义,即他所说的属于“对立美学”范围内的作品。因为其艺术信息在接受作品之前,读者是无法预知的。对于现代美学中的艺术独立的两个分支,洛特曼将各自的优点和缺陷看得非常清楚,并不失时机的将生物学理论引入其中,“为美就是信息”奠定了牢固的理论基础,从而在实践的意义上彻底解决了艺术独立问题,将文艺当作大千世界中独立存在的生命之一,完美地将两大分支结合起来,使得艺术独立性成为西方现代美学发展的主线之一。 

    5 西方现代美学的艺术独立性研究对我国美学的发展影响 

    了解西方现代美学发展过程中艺术独立理论这一主线,对于我国的美学研究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西方现代美学的“文化”转向,是以对艺术独立的彻底解决为前提的。我国当代美学对艺术独立问题的解决并没有达到西方现代美学的高度。这就要求在发展我国美学的同时,要不断吸取西方美学的成熟经验,少走弯路,尽快与西方美学接轨。同时,在其它学科的发展中,也要注易举一反三,将西方美学的艺术独立的解决方法应用于学科的基础研究方面,突破基础发展的瓶颈,尽快缩短中西学科差距,为实现中西学界的平等交流和对话打下良好的基础。向西方学习并不是坏事,学习本身就是一种美学的体现,一种艺术的体现,这种学习更能体现艺术独立的特点,用西方现代美学中的艺术独立理论改变我国各项学科落后状态,我们才能在时间上缩短差距,弥补不足,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独特艺术论文第2篇

Abstract: Combining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ampus culture in independent college, college students' art group plays an irreplaceable, unique role in the level of matter, system and spirit.

关键词: 独立学院;大学生艺术团;发展;作用

Key words: independent college;college students' art group;development;role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1)25-0259-01

1 独立学院校园文化的特点

独立学院校园文化建设,就要充分结合独立学院“优、独、民”的特色,①利用现有公办高校优秀的教学传统、教学资源、管理模式以及优秀的社会资源;坚持在办学与管理上的独立;按照民营的机制由普通高校与社会力量合作举办的特点进行。这种新的办学特点,决定了独立学院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存在着自己的情况。主要有以下三点:①建立时间短,文化底子较薄弱。②培养模式没有特性,比较“大众化”。③尚未凝炼成核心大学精神。

2 从文化学结构审视艺术团在独立学院校园文化发展中的作用

从文化学结构审视艺术团在独立学院校园文化发展中的作用研究艺术团在独立学院校园文化发展中的作用,对加强独立学院校园文化建设有重要意义。

关于艺术团文化内涵,笔者认为,所谓艺术团文化,是指观赏和参与艺术团活动的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的制度化凝结,是艺术团活动的知识、技能、习俗和制度的总称。其核心是艺术团价值观的群体共识,其实质是艺术团活动的“人化”和“化人”。

大学生艺术团是大学生文艺人才的精英组合,是大学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遵循“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情操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的指导思想,服从服务于整体的校园文化。②艺术团的活动是大学生社团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整体上体现针对性、特色性、协调性,呈现艺术性与思想性的统一。由前面所论述的“文化”的概念,可以得出艺术团文化也可分成三个层次:艺术团文化的物质要素,就是指物质文化,是指音乐文化所依托的物质文化实体;艺术团文化的行为要素,主要指制度文化,即音乐文化遵循的行为方式、制度规范;艺术团文化的心理要素,主要针对精神文化,即音乐文化表现的精神、观念。这样就把艺术团文化的结构化为三大类或三个层次(图1)。在结构与功能上,音乐文化中的二者是密切相关的,功能取决于结构。

2.1 艺术团文化物质层面对校园文化的发展作用 音乐文化系统中位于最外层的是音乐物质,在囊括了各种音乐器材、用品和相关场地以后,各种物质成果,如音乐书籍等都包含在音乐物质文化里面。高校艺术团物质文化主要是指高校空间中所有以艺术团为载体而存在的各种可见的、有形的物器和活动方式。校园艺术物质文化最大的标志就是各种艺术馆和相关的器械设施,这也是高校音乐教学的开展和学生进行户外活动的物质基础,各种校园物质景观和校园文明现象共同形成了优美的校园文化环境,对校园物质文化的发展起了促进作用;各种思想物化品。如艺术书籍和科研成果在高校具有重要价值,使得大学生获得系统知识的主要材料。大学生艺术团活动的内容与方法很多便来源于此,同时也为教师进行教学改革提供了参考依据。

2.2 艺术团文化制度层面对校园文化的发展作用 音乐系统的中介层面是音乐制度文化。高校艺术团的最高管理机构是团委,正规的管理使得校园的主流文化成为艺术团文化的发展方向;艺术团在相关规章制度、规则的约束下得以健康发展,很多对道德品质进行教育的内涵蕴含其间,与学校的歌规章制度相似艺术团规章制度是校园人的行为受到约束,在参与和观赏艺术团的活动的过程中大学生也可以受到启发,依照健康、理性的方向发展自己的思想、约束自己的行为。

艺术团的组织机构主要由团长、办公室和各部部主任以及各队队长组成。和其它类学生干部不同的是,不仅要求他们具备出色的组织协调能力,还要热爱艺术,而且具有较高艺术签赏能力和艺术欣赏水平。对于各部的部长则要求要具有统领的能力,和培训本部团员的特殊技艺。在选拔和任用艺术团干部时,要及时鼓励、充分信任、合理监督、重在培养。活动要以团的管理制度为行为准则,围绕团的宗旨,互相切磋合作提高,不断打造一支成熟的训练有素的的艺术团干部队伍。

2.3 艺术团文化精神层面对校园文化的发展作用 艺术教育可以通过情感与心理的训练和培养,塑造人的人生观、审美观、和价值观,以达到文化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润物细无声”,进行艺术教育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发挥着重要的育人功能,例如:可以培养大学生健康向上的情感素质,以及活泼好动的开放精神,实现大学生自我认识、自我完善、自我满足的功能,改善大学生生活质量、提高交际能力、提高创新能力、适应社会的能力拓展未来的发展空间等,全面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以笔者所在院校为例,独立学院较普通高校学生有其自身特点,具体归纳如下:①学习勤奋刻苦,学习方法不适当;②综合素质相对较高,文化基础相对较差;③独立意识较强,自我管理能力较差;④理想目标远大,毅力较差;⑤注重个性张扬,自信心不足。独立学院的特点是,努力建构具有鲜明特色的校园文化,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它是独立学院发展的现实需要,也是客观要求,独立学院的校园文化建设必须围绕创新型应用人才做文章这是由它的培养目标决定的。不仅要夯实第一课堂的专业知识和理论文化知识的基础学习,在这同时,要加强第二课堂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有机结合,致力于培养务实创新、知行合一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通过开展各种各样的学生积极向上、喜闻乐见、丰富多彩的文艺体育、学术科技、和娱乐等第二课堂的活动,再结合学生在第一课堂中获取的专业知识,就可以创建一个积极展示和创造自己能力的舞台。

注释:

①赵映振,李东方.独立学院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与对策研究.《中国高教研究》.2007,(12).

②罗明秀.论大学生的功能与建设.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0(5).

参考文献:

[1]1999年由浙江大学与杭州市人民政府共同创建的浙江大学城市学院成为全国首家按照新型模式办学的独立学院.

独特艺术论文第3篇

第一,整体综合性。本书最突出的特点是,作者以整体的眼光,对古代艺术理论进行透视,将古代艺术理论纳人一个整体系统中,进行综合的比较、分析、研究。这种整体综合研究表现为两方面内容,一是所论范围广泛。书中所论,包括“乐舞论”“画论”“书论”“诗文论小说论”“戏曲论”等3这些实际涵盖了中国古代艺术理论的最重要内容。二是对古代艺术理论的基本问题作了综合概括。书中对古代艺术观念的形成、艺术的本质特征、艺术创作原理、艺术欣赏的基本方法等最一般也是最重要的理论问题.都作了精辟深刻的论证。揭示古代艺术的共同本质和规律,是整体研究古代艺术理论的重大难题题,本书此方面的论证,显示了作者对这一难题的研究取得了重大突破。

第二,解读与还原性。所谓解读与还原.是指精选出各类艺术理论的代表性文章,通过提纲挈领式的分析评论,揭示其理论内容,指出其地位影响等。这种解读与还原是十分重要的,它将古代艺术理论的原貌还原给读者,使读者对其有真切实在的认识和感受,而不至落人纯理论论述的玄虚之境中=中国古代艺术理论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套独具特色的理论体系和术语体系,古人的思维方式和论述表达方式等都自有特点。古代艺术理论之精微深奥,往往只可心领神会,而难以语言表迖将原文还原给读者,这对于习惯于以现代概念和思维方式进行思考的当今读者来说,不失为一种理解古代艺术理论的最好方式。全书共选文20篇.这些文章代表了古代艺术理论的精华。

第三,以当代意识为指导,从民族文化的背景上剖析古代艺术理论的生成机制及发展规律C本书在论述时,总是努力将古代艺术理论的原理、范畴放在民族文化的背景上展开分析.同时又时时注意运用当代的理论意识进行探索论证。如对古代艺术感应论的论述,就是从古代哲学'心理学、文字学等文化背景上展开的。同时,作者又将艺术感应论置于现代艺术理论的视野之中,并与西方的刺激反应”说、“心灵表现”论、“格式塔”心理学、发生认识论等进行横向比较,通过分析对比,从而揭示出了艺术感应论的深刻意义和理论价值。

第四,见解新颖独到、精辟深刻。纵观全书,作者对每个论题的论述都能做到探源搠流,阐精发微,旁征博引。言之所论,精到独出之见解层出不绝。

独特艺术论文第4篇

关键词:独立学院;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教学改革

一、独立学院艺术设计专业特点

独立学院是由普通高等学校与社会组织或者个人合作,同时利用现有民间资本办起的本科学历教育的高等院校,独立学院的性质介于民办学校和公办学校之间。首先独立学院筹办的资金较民办学院多得多。其次就是独立学院办学资源和办学的经验远远落后于公办学校,这种背景下的独立学院艺术设计专业自然具备自身的特征。1)独立院校的应用人才培养目标与艺术设计专业的实践性完美的结合。艺术设计专业本身是与生产实践紧密联系的专业,艺术设计的重要目的就是为市场经济提供服务,艺术设计本身与实践紧密相连,设计的最终效果也是由消费者进行检验的。而国家教育部对于独立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就是严格按照我国当前社会发展状况和经济发展水平进行专业的设计,培养出更多素质水平的专业型人才。独立院校艺术设计专业开设的主要原因也是由于其实践性强能够更好的为我国今后经济发展服务。2)与其他院校相比:美术学院的艺术设计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将美术学院长期的美术基础作为依托的,更注重个性化教育的培养。而师范院校艺术设计专业的培养定位则是在人文教育的大背景下,注重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素质培养。综合性院校的艺术设计专业开展的目标是将综合学科作为基础,更注重交叉型人才的培养。独立学院技术设计专业在培养上更注重学生应用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

二、独立学院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和教学改革措施

1、构建一个艺术设计教学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传统学院课程教学更注重是学生知识的定式思维培养,对于学生知识创新能力却没有给予过多的关注,在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上也是采用传统的工艺美术教育的模式,这种教育模式的应用下,使得教师和学生之间沟通不够顺畅,教学更是远离了市场和社会,学生学到的知识也是零散、不具有系统性的,大大降低了艺术设计专业学生主动性和创新能力的提升,针对现阶段独立学院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方式,开展艺术设计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尤为必要,这样才能让实践步入艺术设计的课堂,也才能让艺术设计的课堂真正的走向社会和市场,并与社会实践紧密相连。1)实践走进艺术设计课堂教学和实验。针对独立学院艺术设计专业的特征,在艺术设计教学中,要关注理论和实际的结合,首先要详细讲述和演示艺术设计与实践的结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除了讲述必要的理论知识外,还需要运用多媒体和视频,让学生做到实践和联系。教师更需要做好现场指导工作,帮助学生解决操作中遇到的问题,大大提升了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效率。其次就是开展设计案例的课堂讨论。也就是在艺术设计专业相关理论讲授之后,学生掌握了必要的绘图设计,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参与市场调查和进行设计选题,学生在完成任务后提交调查报告和设计稿。最后就是开展合作学习和合作设计。在整个艺术设计教学过程中,在合作学习理论的指导下,教师采用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让艺术设计学生在合作设计任务中,全面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做到相互学习和相互帮助,大大提升教学的质量和效果。2)教学、实验走进市场和社会。艺术设计专业本身就是一门理论和实践并重的学科,所以开展产、学、研相结合的教学方式,能够实现艺术设计教学和市场的连接,构建一个良好的平台。同时更是便于教学互动的开展,调动和激发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实践主动性,教师也能够帮助学生运用相关理论知识解决问题。让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也开展实践活动,学会利用市场资源做好调查工作,了解现在市场的需求和艺术设计的发展方向。

2、做好艺术设计专业师资队伍建设

独立学院想要培养出更多富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就必须提升教师自身的创新意识,构建一支创新团队,这样才能培养出更多富有创新意识的艺术设计人才。当前我国独立学院的艺术教师都具备较为深厚的理论基础,专业知识掌握的也较为全面,但是在艺术设计实践中的创新能力却有所缺乏,所以改进教师职能,完善艺术设计专业师资队伍建设也是艺术设计教学改革的必要项目。1)改革教师传统职能,实现教师教与学的双重身份,在独立学院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和教学改革中,强化艺术设计教师自身的专业知识体系的完善非常必要的,独立学院更应该鼓励教师多去参加社会培养和社会项目,进行自身实践经验的积累。2)做好校企合作,构建学校和企业互利共赢的合作关系。首先独立学院能够将企业中先进的设备和实践项目引进到艺术设计课堂重要,锻炼艺术设计专业教师和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其次就是通过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学校教师和企业内部的设计师门可以进行沟通和交流,这样能够大大提升独立学院艺术设计专业教师的实践能力。3)强化与国外先进艺术设计院校的合作,大大提升独立学院艺术设计教师的国际视野,由于欧美一些先进国家在艺术设计教育方面开始比较早,也逐步进入到一个相对成熟的阶段,独立学院通过与这些院校的合作,能够借鉴和学习到先进的教学方式。

三、结束语

独立学院发展的时间较短,但是其在我国整体教育中也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艺术设计专业作为独立学院一门重要的专业,在长期的发展中独立学院培养大批的艺术设计专业应用人才,在高等教学普及的今天,结合当前市场和社会需求和独立院校艺术设计专业特征,做好人才培养和教学改革工作还是十分必要的。

作者:赵嗣发 单位:吉首大学张家界学院

参考文献:

[1]赵美川.独立学院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产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4,07.

独特艺术论文第5篇

一、独立音乐学院的本科毕业管理体系特点

我国的独立音乐学院数量相对较少,九大音乐学院主要包括中央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武汉音乐学院、四川音乐学院、沈阳音乐学院、星海音乐学院、西安音乐学院和天津音乐学院。这些学院所在地域几乎代表了中国大部分地区,根据他们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管理规定或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管理实施办法,独立音乐学院的管理模式具有以下特点:

(一)采用学院教务处和教学系二级管理模式。独立音乐学院在对待教务处和教学系分工时,责任非常明确:前者(教务处)“负责制订全院毕业设计(论文)的管理规定,统筹协调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检查各系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实施情况并进行质量评价”;后者(各教学系系)“根据培养方案及学院毕业设计(论文)管理规定,制定本系《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实施细则》,并成立以系主任为组长的系毕业设计(论文)工作领导小组,组织、实施毕业设计(论文)具体工作”。也就是说,教务处主要负责在于监督和协调,教学系则享有相对独立的实施和操作权限。

(二)学院教务处直接规定不同专业的学生毕业论文(设计)有效地类型。独立音乐学院由于专精于本专业,因此采用由学院直接规定不同专业和研究方向的学生的毕业论文类型。例如,中国音乐学院明确规定:“(一)音乐学专业包括论文等;(二)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专业包括作品和论文等;(三)音乐表演专业包括毕业音乐会及其设计报告。”

(三)工作程序明确具体。独立音乐学院在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的工作程序上非常严格,在时间安排上它们一般都精确到周,对每周应该完成的工作进行了细化,还指定了主要责任人和负责单位(科室)。独立音乐学院的本科论文的开题工作是作为本科论文写作的最重要环节进行。

(四)注意学院自身知识产权的保护。四川音乐学院等独立音乐学院的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管理实施办法都明文规定:“毕业论文(设计)和知识产权归学院所有,未经指导教师同意,学生不得将论文(设计)涉及的技术内容向外扩散,也不得将论文(设计)寄出发表。毕业论文(设计)结束后,所有的论文(设计)资料,应交回系(院)作为教学资料保存,学生不得自行带走”。

二、独立艺术学院中音乐院(系)的本科毕业管理体系特点

在我国独立的艺术学院中一般都设有音乐院(系),它们相较于纯专业院校(独立音乐学院)在本科毕业管理上有注意兼顾艺术学科的总体特点。

(一)二级管理和三级管理并存。这些艺术学院里的音乐院系在各方面努力向独立音乐学院学习和靠拢,但模仿独立音乐学院的管理模式同时又有创新,表现为以二级管理模式为主有意识延伸第三级管理机构。例如南京艺术学院在管理上采用二级管理模式,但是《南京艺术学院关于本科生毕业论文、创作(设计、演出)的若干规定》中指出学院教务处和教学单位的职责的同时还明确规定了本科论文管理过程中“教学秘书日常教务工作”。而《吉林艺术学院本科学生毕业论文(学士学位论文)撰写及评审管理细则》和《吉林艺术学院本科学生毕业论文(学士学位论文)补充管理规定》则规定该学院执行三级管理模式,在学院和分院之下,指定系(实验室)作为最基础的管理和负责单位。

(二)二级院系决定对论文(设计)类型。由于艺术学院的相对综合性,下设二级学院的艺术特色区别较大,艺术学院的教务处往往不指定各专业的论文(设计)类型,而是由二级学院作为本科论文(设计)的主要制定单位。这是与独立音乐学院在二级管理模式上的最大区别。也就是说,在艺术学院的管理模式中,后者(二级学院)工作的具体性上更加拥有自主性,而前者(学院教务处)的监督和协调作用相对边缘化。

(三)工作程序相对明确。艺术学院中的音乐院系在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的工作程序上相对严格,在时间安排上参考时限相对宽松,但对每阶段应该完成的工作任然有明确的分工和进度要求,也指定了主要责任人和负责单位(科室)。但是本科论文的开题工作有的学院没有象独立音乐学院那样重视并专门安排,而是有二级学院自行安排处理。

(四)在知识产权方面,要求相对宽松并且非常注意学生论文(设计)的宣传。可能是艺术学院中音乐院系办学的目标更注重音乐表演,它们对学生作品的知识版权问题并没有过多明确的要求,也更注重这些作品的宣传和推介。吉林艺术学院规定:学生必须上交毕业论文复印件,毕业创作(设计、演出)文字说明材料两份,一份送教务处,一份由所在教学单位存档,其中被选为“优秀毕业论文”、“优秀毕业创作”、“优秀毕业演出者”还需另交一份给校档案室归档。对于特别优秀的毕业论文,各部门要积极向有关专业刊物推荐发表;特别优秀的创作(设计、演出)作品也要积极向外界宣传、推广。

三、综合类高校中的音乐院系本科毕业管理体系特点

自21世纪初本科扩招以来,各种综合类高校纷纷建立了音乐院系,由于这类音乐院系办学时间短,教学、教辅和管理都不到位,因此在制定音乐专业本科毕业管理体系和制度时表现为两个极端的特点。

(一)特点一——盲目模仿,死搬硬套。这类综合性高校中的音乐院系有的大兴拿来主义,把独立音乐学院或者独立艺术学院的管理模式照搬或者简单删减之后使用,这种现象在刚升格为本科的综合类高校中的音乐院系最为普遍。笔者走访了西南部分高校,了解了他们音乐院系本科毕业管理办法和规定的来源,发现它们大部分都抄袭、模仿或借鉴周边独立音乐学院或者独立艺术学院中的音乐院系的成熟做法。例如,四川部分综合类高校中的音乐院系的毕业管理办法和规定都以四川音乐学院的本科毕业管理体系为范本;云南的则以云南艺术学院的为基础。这些模仿专业音乐院校的现象,在有的高校是经过了再加工已逐渐显示出本学院的某些特色;有的高校则几乎没有什么改进,照搬痕迹极为明显。笔者收集到某新办高校的本科论文管理文件的电子版,点击它的属性,在该文档的属性摘要里赫然显示着东南某高校教务处的信息。由此可见,综合类高校特别是新办综合类高校中的音乐院系的本科毕业管理的盲目和缺乏思考。

(二)特点二——沿袭旧制,不加变通。在综合类高校中,有一些学校具有相对悠久的大学办学经历,积累了很好的本科论文管理传统,但是这类高校中的音乐院系或者其艺术学院中的音乐系尚处于刚起步阶段,于是就出现了该类高校中的音乐院系沿袭该校既有的本科论文管理体系的现象。由于这类高校原来可能是致力于理科、农业、科技等专业领域,在音乐学科并没能积累较为成熟的管理经验,而这些高校又不屑抄袭照搬其他学校的本科毕业管理模式,因此,此类高校中的音乐院系执行的本科毕业管理体系实际上是一个并不完全适用的体系。笔者在此类高校交流的过程中了解到,这类高校的音乐院系自建院以来从没有专门进行过本专业本科毕业管理体系的探究,完全依照该高校原有的毕业管理办法和制度进行管理。

综合类高校中音乐院系本科毕业管理体系在制定方面具有以上两个共性特点之外,它们的本科毕业管理体系有一个相对显著的特色——管理权和责任下放。例如《武汉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管理办法(修订)》第三章毕业论文工作的组织第三条规定:“学院(系)是毕业论文工作组织和实施的主体,提倡各学院(系)分专业成立由系主任牵头的毕业论文课程组,开展毕业论文教学工作。毕业论文课程组主要负责提出本专业毕业论文课程的基本要求,落实毕业论文课程计划,指导教师的配备,毕业论文题目筛选,毕业论文指导,评阅,论文答辩,成绩评定,质量分析,推荐优秀论文等具体工作。”

独特艺术论文第6篇

论文摘要:漆画艺术是一个新生的画种,其发展必须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吸收养分。培育漆画艺术的民族独特性,必须在中西艺术体验与诠释中创新,必须伴随着马克思主义美学共同发展。只有这样,漆画艺术才能立足于民族绘画的新形式,取得创新。

 

中国古代的漆画,依附于瑟、奁、盘、棺、案、屏风等之上。“并没有出现绘画意义上的漆画,或者说漆画仍然依附于漆器,并没有独立。”中国漆画的独立崛起于20世纪下半叶有其必然性: 一方面因为我国有着几千年传统漆艺的文化积淀; 另一方面受国外绘画形式、思想观念的影响。正如漆画家乔十光所说: “开漆画独立之先河的是越南。中国漆画的独立便是在越南磨漆画的刺激下,在现代艺术观念的启发下,在当代中国漆画家创造性劳动中完成的。” 

中国漆画的独立与发展,伴随着西方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在中国的批判浪潮,在一片历史文化的否定与肯定的矛盾中逐步成长起来。从漆画被社会肯定的那一刻起,漆画艺术就肩负着历史的、社会的、民族的责任。怎样把我国悠久的漆艺传统发扬光大,漆画艺术怎样适合时展的需要,怎样保持漆画艺术的民族独特性而立于世界画坛,成为漆画艺术的艰巨使命。不但如此,漆画艺术还要面对当代知识结构的深入化,哲学美学重新定位,美学的价值判断、含义、范畴等方面的挑战。例如,维特根斯坦的分析美学认为“美是什么的简明回答是:美是很多不同的事物,但还没有很好地了解,就把‘美’这个名词用在它们身上了”。分析美学词语的多义性、隐语性、含混性冲击着传统意义上的美学。并正在引起传统美学向人类学本体论美学的变革。美学家李泽厚先生肯定了人类学本体论美学的价值,指出美学的多元化 :“真理是一个由许多方面构成的整体,因而,可以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途径、不同的问题、不同的要求去接近它”。另外,心理分析学的无意识理论、格式塔心理学的感知理论、新批评派和结构主义对艺术作品的客观分析等,都在冲击着传统美学,当然也冲击着原有的马克思主义美学 :“人们已不满足于外在地解说艺术与生活的关系,不满足艺术是革命武器的规定”。

漆画艺术怎样随着时代而发展,怎样面对传统和现代、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的问题,其研究工作是巨大而艰难的。也许要靠几代人不断地努力才能完成,这也是每一位漆画艺术工作者的使命。

 

一、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吸收养分,培育漆画艺术的民族独特性  

 

中国用漆的历史悠久,漆工艺的发展是随着技法的创新而不断前进的。中国漆画从一开始便与材料、技法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本身的制作过程、技巧技法和国画、油画有着本质的不同。漆画的语言特征,离不开“漆”的特性,它是构成漆画语言的物质基础。乔十光说: “在漆海中立定精神。”漆的透明与半透明,蕴藉含蓄、浑厚透泽,本身具有天然之美。漆画艺术的磨与画、平与亮、漆性和绘画性,都是漆画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漆性和绘画性的统一便成为衡量漆画好坏的标准。”同时,漆性与绘画性又要分两方面来看,“因为技艺的精湛代替不了精神的创造……不谙漆的特性,离开漆材料和技法,用漆的材料去模仿其它画种,也创作不出好的漆画”。漆画的独特性在于漆的独特性,也在于材料、技法和漆的特殊语言,如“堆雕”、“罩染”、“变涂”、“研磨”、“镶嵌”等。综合来讲,漆画艺术是“漆(漆性)”、“画(绘画性)”、“艺(艺术性)”、“术(技术性)”四个方面的高度统一。这也是漆画艺术区别于其它画种的主要特点,有别于中国画的“笔墨”。 

漆画艺术在纯粹审美意义上的独立相对于国画要晚许多年,自身的审美学也显滞后。但是几千年的漆艺历史给我们留下了丰富而宝贵的遗产,几千年的历史文化思想可以作为我们研究漆画艺术的立足点,我们可以从中国表现性文艺与传统文化方面一脉相承的关系上来认识漆画艺术的审美意识。中国的文化传统,无论是政治、经济、文艺,还是人生观、世界观都受儒家、道家、禅宗的影响。在以它们为根本的哲学范畴中,又包含了审美的众多观念,因此,绘画、工艺品、文学、书法的一些美学原理无不根源于这个历史传统。民族绘画新形式——漆画艺术的审美意识,也可以以此为基石展开探讨。 

中国的艺术既非单纯的表现,也非单纯的再现。美学家李泽厚的观点恰到好处 :“我们可说中国艺术是‘再现’的,但它‘再现’的不是个别有限的场景、事物、现象,而是追求‘再现’宇宙自然的普遍规律、逻辑和秩序。同时又可说‘表现的’,但它表现的并非个体的主观的情感、个性而必须是能客观地‘与天地同和’的普遍性情感。” 这有别于西方现代艺术的那种带有非理性或反理性倾向的,对内心情感乃至无意识的本能的表现。二是辩证法则的自觉运用,如“一阴一阳之谓道”。在中国先秦时代的哲学中,最富于辩证思想的是老庄哲学,另一个就是《周易》哲学。“中国古代艺术创作中所运用的各种辩证法则,从根本上来说是以《周易》哲学的阴阳、刚柔等对立面的统一的思想为依据的”。 “中国绘画对这些问题的解决,则以哲学的方式,通过对远近、大小、高低、虚实、疏密、主次、深浅、浓淡等关系的辩证处理去完成的。” 

道家的哲学、美学主张人的自然化,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道不仅是道家、道教的最高信仰,也是全体中国人心目中最高真理的代称”。道家的这种“朴真为自然”、“人心通天心”的人格理想也影响到中国传统的表现性文艺。 

此后的禅宗对绘画艺术的影响,正如方立天在《中国佛学心论》一文中所讲的那样,它重视心的顿悟,以内在的体悟为审美活动的基础。禅须悟,画也须悟,达到万法在我,我即万法,也即心物一体的最高境界。禅宗追求恬淡空寂的意境,擅长萧疏简淡的画法,推动着绘画风格的转变。 

漆画艺术要在优秀传统文化中寻根觅源,充分吸收传统文化的精髓部分,以发展漆画艺术的民族独特性。这也是一项艰巨而且意义深远的课题。

二、漆画艺术借鉴融会中西方文化创新的可能性 

 

漆画艺术创新有几个条件: 一是对传统漆艺的研究,对传统文化观念有选择地吸收。新生的中国漆画艺术,从传统中脱胎而来,便先天地具有东方文化风采。但我们不能原封不动地继承传统,而是要根据现代的知识、观念使传统更加深入化 ;二是要具有现代意识,即所说的时代性、时代意义。漆画艺术从独立的时期来看,它更善于接受新思想、新观念的影响 ;三是要具有开放性。东西方两种不同的文化体系,相互借鉴已是时展的需要。西方现代主义,便是接受东方(如日本的浮世绘)与非洲艺术的影响,而取得发展的。“但是借鉴外来文学艺术绝不能脱离民族文化传统,民族审美意识,去做毫无创造的模仿。” 

在此,让我们从中西艺术体验与诠释的过程中去发掘漆画艺术观念创新的可能性。 

从中西方审美标准来看,在西方美学史上,美通常被划分为优美和崇高两大类。 而在中国美学史上,美则通常被划分为阴柔之美(优美)和阳刚之美(壮美)两大类。西方的崇高论来源于康德的“外在的星空与存在我内心的道德法则”。美学家沈清松在《中西美学的比较与会通——以庄子为中心的探讨》一文中说,“康德认为崇高是感性与概念的差距,是人面对无限而自觉渺小与敬畏”。“正因为宇宙超出一切可呈现的限制之外,所以包容一切,这就是崇高的定义。”阴柔之美是一种包容广大的、内敛的、柔顺的、静态的美。阳刚之美则是一种“大”美和“刚健”之美,是自然生命生生不息、坚不可摧的力量。 

一个惯常的结论是:中国艺术是传神的,重写意;西方艺术是科学的,重写实。“传神,这是我们民族艺术美学的一个很高的境界。”西方的艺术以科学的眼光来面对、分析艺术,重视“法规”、“数”、“比例”这样的观念,这一点与中国的艺术有着本质的区别。但是,中西方两种艺术形式又有某些相同之处,如“精神方面的特质”。 

作为中西艺术标准的比较与会通,我们一方面要认识到两种文化体系的区别和联系,一方面还需要拿出兼收并蓄的宽容。漆画艺术的传统与现代结合,借鉴融会中西方文化,将是历史发展的趋势。艺术审美学理论的借鉴与吸收,必须要经过本民族的“消化”以后,才能为本民族的艺术形式服务。 

 

三、漆画艺术伴随着马克思主义美学共同发展的必然性 

 

我们从唯物主义发展经历的三个基本形态来看,唯物主义理论体系也是在不断发展与完善的:从最初的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水、火、气作为世界的本原,到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近代唯物主义)把基本粒子的构成、物质的结构作为世界的本原,再到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便是一种科学的、完备的唯物主义形态。 

马克思主义美学,就是在其哲学的范畴内,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提出来的。艺术与社会的密切关系,可以说是马克思主义美学的一个显著特点。20世纪下半叶中国漆画的发展,正是伴随马克思主义美学,并以它为指导的。如乔十光的漆画作品《青藏高原》,美术评论家夏硕琦有评语: “掌握了多种工艺技法的基础上,对当代现实生活作诗化认知和艺术创作实践的过程中,创作出他的艺术语言的。”这个现实生活,就是那一时期的人们对改革以来的祖国繁荣景象、美好山河、各民族风情风韵的一种诗化。对新生活、新社会的一种美好理想的表达。 

随着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随着改革开放,原有的马克思主义美学,解决不了目前艺术实际中存在的许多问题。当代绘画作品中已经有许多超出了马克思主义美学的“社会效应”范围之外,不再强调艺术的社会功利性,而转向人内在的精神状态、生存状态的表述与表达上,或标新立异,展示个人的主观观念。艺术形式和风格多种多样,主题不再是单一的社会效应,艺术形式走向多元化。他们或者吸收传统,或者借鉴西方现代美学主要从心理讲艺术的观念。 

面对这样的新形势,我们一方面要学会“理解”,一方面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马克思主义美学。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发展将是一种必然,它必须能够涵盖现时代的特点——高度信息化、经济全球化、价值取向多元化的知识经济时代,使社会文化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 

21世纪是一个加速发展的时期,漆画艺术将博古通今,伴随着马克思主义美学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①乔十光:《漆画技法与艺术表现》,湖南美术出版社,长沙,1996。 

②李泽厚:《美学四讲》,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1。

③ 刘纲纪、范明华:《易学与美学》,沈阳出版社,1997。

独特艺术论文第7篇

论文摘要:本文从阐释学的角度,以黑格尔《美学》为主要对象,对黑格尔的“独创性”艺术观进行了新的解读,并指出批判地继承黑格尔的独创性艺术观,在我国大力倡导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当前,对我们如何正确理解“艺术家独创性”问题,以及促使当代艺术家立足于“以人为本”而不是“以己为本”进行艺术创作,有着很大的启示意义。

艺术家独创性问题的论争在艺术界由来已久,在传统形而上学建立的一套囊括天地人神的宇宙整一性思想的意域中是如此,在反叛整一性文化精神的现代艺术理念的意域中更是这样。不可否认,在中国思想开放、艺术自由的今天,中国艺术创作领域和艺术批评领域对“独创性”问题都存在一定分歧。由于艺术家独创性问题关系到艺术存在的核心问题。因此,进一步阐释“艺术家独创性”问题大有必要。因为,黑格尔的艺术美学虽然根源于他的客观唯心主义哲学,但其在艺术美问题的阐释中饱含浓厚的人本主义情感,能够深入生活,结合历史。同时,黑格尔的美学作为马克思主义美学的渊源之一,前者对后者有着直接的影响。所以,对黑格尔美学体系中的“独创性”艺术观进行诠释,有利于人们更好地理解“独创性”问题。

一、真正的艺术独创性必须消除作风和风格的片面性

对于艺术家独创性问题,黑格尔是从艺术家的作风和风格说起的。黑格尔谨慎地提出,要正确理解艺术家独创性,必须要准确把握艺术家的作风以及艺术风格。www.133229.CoM黑格尔认为:“在研究这个概念(独创性)所含的因素之前,我们先要考虑到两个项目,即主观的作风和风格;消除这两个项目的片面性,才能达到真正的独创性”[1]。

要消除作风和风格的片面性,必须先弄清其片面性的表象为何物,根源在哪?唯其如此,才能有的放矢。黑格尔对艺术作风进行了深入的剖析,他认为,作风只是艺术家的个别的偶然的特点,这些特点并不是主题本身及其理想的表现所要求的,而是在创作过程中流露出来的。这就是说,作风不是艺术作品必须有的,而是偶然的潜意识的个别的表现。既然如此,这就要求艺术家在实际的艺术创作中应该认识到:第一,在艺术创作中,完全排除这种作风是不可能的,因为任何一个艺术家在进行创作时,总会有偶尔为之的东西,这本身是客观的,所以艺术家没有必要视之为敌;第二,若过分强调它,则有可能走向极端,与艺术所要表现的东西直接对立,从而破坏艺术美,使艺术沦为一种手艺和手工业式熟练之产物;第三,作风的这种“偶然性”特点,若不断重复,则可以形成一种习惯,如果这种习惯,作为艺术家的所谓“个性”而表现出来的话,那么作品就很有可能丧失艺术的天性,使其成为无生命的东西。黑格尔在艺术家作风问题上,非常强调艺术家应避免自身狭隘的“个性”,要充分考虑艺术美的规律和要求,对于不良的作风,一定要加以克服。他甚至说:“不要有什么作风,这才是从古以来唯一的伟大的作风,只有在这个意义上,荷马、索福克勒斯、拉斐尔和莎士比亚才能说是有独创性的”[1]。

黑格尔关于艺术风格的认识不同于人们的常识,他认为,风格一般指的是个别艺术家在表现方式和笔调曲折等方面完全见出他的人格的一些特点,“风格就是服从所用材料的各种条件的一种表现方式,而且它还要适应一定艺术种类的要求和从主题概念生出的规律”[1]。这里,至少包含着三层意思。第一,风格对感性材料的限制。在艺术实践中,什么样风格的艺术作品就应用相应的材料,如:雕刻家雕成他的雕刻形象、画家画成他的绘画、而音乐家则用具体的音响去构建他的音乐,这是不同的艺术对已经逐渐习惯了的要求的适应。然而,风格若就此不前的话,则是片面的,用朱光潜先生的话说就是“媒介决定风格”。因此,应该再向前一步,也就是第二点,风格对艺术特性所产生的定性和规律的限制。也就是说,什么样风格的艺术作品就得有相应的定性和规律。在此,笔者认为,黑格尔的观点是客观的。比如从大的绘画体系来说,“中国画就以‘气韵生动’为最终追求的首要目标,‘骨法用笔’居其次,在谢赫六法中,模仿自然的‘应物象形’、‘随类赋采’及与‘经营位置’相关的和谐、秩序、比例、匀称等因素都列在一般地位上”[2]。而西洋画则是在追求形似的前提下,力求把内心刻划与形似统一起来,形似为其绘画的基本原则。第三,风格对主体的限制。这主要是因为风格要服从于艺术特性的定性和规律,所以艺术的主体也就必然要受这个条件限制。黑格尔认为,这里对主体的限制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要求主体掌握这种风格本身必要的表现方式;另一方面,允许主体能动地进行创造,但是不能全然主观任意,不符合规律,用一种坏的作风来代替真正的风格。他说:“象吕莫尔所已经指出的,我们不能把某一门艺术的风格规律应用到另一门艺术上”[1]。

二、艺术家独创性是主体性和客观性的完美融合

按照黑格尔的美学体系,主体性,即为在理念统摄下的创作者的心灵精神之特性;客观性,是指对象的本质属性。为区别于纯然的客观存在,黑格尔认为艺术的客观性是这样的,即使艺术家得到灵感的那种真正的内容(意蕴)不能有丝毫部分仍保留在主体的内心里,而是要完全揭示出来;而揭示的方式是:所选内容(意蕴)的普遍的灵魂和实体既很明确,它的个别形象本身也很圆满,而整个作品所表现的形象应该是灵魂和实体灌注在里面的。在此基础上,黑格尔认为这种客观性和主体性的完全统一,即主体和对象两方面完全融合在一起,使得这两方面不再互相外在和对立,就是艺术家的独创性。

具体而言,第一,艺术家作为主体,是根据自身的心情和想象的内在生命去创造作品的本质和外相的。因此,黑格尔认为独创性应该是艺术家内心生活“自我外现”和作为创作主体内心深处的心灵显相的特性,它不应该含糊,模棱两可,而必须是实实在在、完完全全的外现和显相。第二,在对象中充分显现主体性必须合乎一定规律。因为主体赋予对象的是而且只是一种性质,这种性质要在对象中得以表现,就必须遵循对象本身显相的规律和原则。对此,黑格尔说:例如雕塑、建筑、绘画、音乐等艺术作品,作为表现对象,它们各自的全部艺术构思方式和艺术处理的要求都不同。第三,独创性并不等同于“标新立异”。黑格尔承认艺术家独创性是艺术的独特魅力之所在,是与众不同的个性,但反对“标新立异”。黑格尔说:“认为独创性只产生稀奇古怪的东西,只是某一艺术家所特有而没有任何人能了解的东西。如果是这样,独创性就只是一种很坏的个别特性”[1]。还说:在具体的艺术实践中,人们通常认为,诙谐和幽默以及滑稽的创作是富于独创性的。其实不然,因为在它们的创作中,主体是自主的,是“孤立”的,他并不把自身以某种规律为依据融于对象之中,而是,“经常打断主题发展的合理进程,任意开头,任意进展,任意结局,把许多五花八门的诙谐和情感杂凑在一起”[1],因而是以个别特性存于对象中。所以,本质上主体和对象是分离的。可见,黑格尔是否定“标新立异”的。第四,真正的独创性不是故意隐藏深刻内容。黑格尔认为,在艺术实践(包括创作和欣赏)中,某些人认为,作品所表现的内容越深刻、越隐晦,越不便人们进行观照,就越体现艺术家的独创性,这种观点是不对的。一句话,艺术不是为创作主体自己而是为我们而存在,为观照和欣赏它的广大听众而存在。因此,艺术家创作的艺术作品,应该是能让广大欣赏者理解的、接受的,否则,则难言其艺术价值。

三、黑格尔独创性艺术观的局限

在说黑格尔的局限之前,应当客观地指出:黑格尔在艺术问题上是关注人的、关注社会的。在这里,黑格尔在强调“理念”(绝对精神)同时,也强调着“人”,有时甚至可以说“理念”成了“人”的“形象代言者”,“理念”的出场几乎就是“人”的出场。因而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了黑格尔的人本精神。这一点在黑格尔探讨艺术家独创性问题的文论中清晰可辨。

然而,因为黑格尔的美学思想来自于他的哲学思想体系,而他的哲学思想是建立在他的客观唯心主义和辩证法的基础上的,存在着深刻的内在矛盾和缺陷,因此,他的美学思想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和错误。黑格尔的独创性艺术观同样如此,主要表现在:认识根源上的错误导致对艺术家独创性问题理解的局限。这认识根源上的错误,正如朱光潜先生说:“他(黑格尔)主要的错误根源在于马克思和恩格斯所指出的‘首足倒置’,即不把精神安在物质的基础上,不把理性安在感性的基础上,不把一般安在特殊的基础上,而是把这些对立范畴的关系倒转过来”[3]。他认为:“绝对精神在艺术中以直观(anschauung)的形式来表现它的本质或真理”、“精神在完全的自由中来知觉它内在的本质”[4]。他对艺术的总定义是这样的“艺术即绝对理念的表现”[1],从而否定现实是艺术的源泉。正是这样的思想认识,导致黑格尔也从绝对精神出发来阐述其独创性观点,黑格尔以概念(即黑格尔的理念,绝对精神)为出发点来解释,使其独创性艺术观在本质问题上陷入了他哲学体系的基本矛盾之中。换言之,这种解释在一定程度上成了自觉的“缺陷性”言说。

综上所述,黑格尔的艺术家独创性观点集中表现在:一方面,“独创性”不仅要服从风格的规律,而且要在主体方面得到灵感;另一方面,“独创性”不只是艺术家个人特殊作风的表现,更有着这样的潜在特征,即在掌握住一种理性题材的基础上,受主体性的指导,把这题材表现出来,既符合所选艺术种类的本质和概念,又符合艺术理想。应当说,黑格尔的艺术家独创性观点认识到了艺术与技巧的关系、艺术与生活的关系、现实艺术创作与传统艺术经验的关系,观照了艺术与创作主体的关系和艺术与审美主体的关系以及艺术与社会的关系。虽然由于受时代以及自身哲学思想的影响,黑格尔独创性观点存在一定局限(世界观方面),但其中认为独创性绝不是“标新立异”,它透出的深层人本情怀,值得理论家们进行深层探讨和严肃关注。在我国大力倡导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当前,批判地继承它,对我们如何正确理解“艺术家独创性”问题,以及促使当代艺术家立足于“以人为本”,关注人、社会和历史进行艺术创作,有着很大的启示意义。

参考文献:

[1][德]黑格尔(著).朱光潜(译).美学(第一卷)[m].北京:商务出版社,1979:369.

[2]陈军,王哲平.艺术审美简论[m].江西:江西美术出版社,1990:115.

独特艺术论文第8篇

制定个性培养计划,强化艺术个性发展

根据每个学生学科基础及当下学科水平,制定切实可行的个性培养目标和规划,使不同基础不同能力,处于不同起跑线上的学生都能够根据自己实际找到自己相应位置。由于我校美术学研究生生源学科背景较为复杂,美术基础差别较大,艺术修养参差不齐。在以往我们所招的研究生中,既有纯粹美术专业院校毕业的基础较优秀者,也有综合性大学美术类专业的学生,以及部分跨学科、跨专业非艺术类基础较差的学生。由于他们前期学科背景不同,不论是专业实践能力或理论修养、艺术审美水平等方面都明显存在很大差异,统一模式的培养计划和目标显然是不现实的,也不利于学生艺术个性发展。因此,我们在制定培养计划和目标时,就应该根据每一个学生具体情况,包括素质基础、审美修养、发展潜质等综合因素,制定因人而异,因材施教,扬长避短,因势利导的个性化培养计划是非常必要的,它有利激活和放大每一个学生潜在的艺术基因,让不同背景学生各自发现自我艺术个性所在,调整和确立自己未来发展目标。

艺术个性发展问题,实际上涉及艺术创造与艺术创新的问题。艺术的发展不仅需要艺术共性,需要共同的原则,也需要差异化表达,需要个性发展。缺失了个性的艺术是无法突破和创新的。因此,我们在美术学研究生整个培养过程中,还应该将寻找和发现学生不同个性作为重要内容之一。导师不仅需要指导学生学习中外艺术传统,研究和汲取艺术传统的精华,而且更应该指导学生通过对传统经验的总结,从中悟出艺术创造的真谛,从中发现自己艺术上的潜在基因与个性,并鼓励学生充分认识自我个性存在的价值,张扬那些常常忽视的与众不同的独自特点与细节,扬长避短,创造出自己的一份艺术天地。

强化艺术实践能力,减轻论文压力

我国目前美术学研究生教育,应该分为两个大致方向,一是较为纯粹的美术理论研究,重点在于从理论上总结和研究过去和现在已经发生的美术现象、美术成果、理论评价及未来发展研究,学生既可以具有一定的艺术实践能力,也可以抛开实践,全力以赴进行理论探索。另一方向则重点在于艺术实践,在于以培养艺术创造创新人才为目地。这一方向不仅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更需要其自身较深厚艺术实践能力做支撑。一个缺少基本艺术实践能力的人,是无论如何难以创造艺术形象来表达自己对世界的看法和理想的。对后者而言,能否拥有相当艺术实践能力,能否拥有相当艺术形象创造能力,显然是判断一个学生是否合格的关键所在。由于我校美术学研究生教育起步晚及研究生培养机制、考评标准的原因,在过去的培养机制上一直存轻实践,重论文的问题,不论学生艺术实践和创造能力如何,都难以作为考察学生是否达到培养目标的依据,毕业论文的撰写特别文字数量的要求,才是衡量学生是否达到毕业要求的关键。美术类学生在逻辑思维和理性分析问题上与其它学科特别是理工科学生相比较,往往表现出较大劣势。就我校以往研究生情况,同样字数要求的论文,对其它学科背景学生,特别是理工科或文科背景学生可能并不太难,论文质量也较好,而美术类学科背景学生往往表现出较大难度。为完成论文字数要求,学生大多或过早地将精力投入到毕业论文撰写上,极大影响了艺术实践探索;或与自己研究内容脱节,论非所用;或拼凑内容,偏离论文核心;或内容大而全,缺少对主题核心内容的较深层次的实质性研究,甚至将论文写成教科书停留在知识通识和介绍阶段。这无疑在一定程度上偏离了美术学自身的特点与发展规律,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培养质量,甚至学生未来发展趋向。因此,我们有必要围绕美术学研究生教育与培养的特点,调整机制,适度减轻美术学实践类学生毕业论文压力,使他们能够更多时间用于艺术实践与探索。能否充分保证美术学实践类学生艺术实践,强化艺术实践能力,是学生未来艺术创造创新的基础所在。

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创新能

艺术个性的建立来自于艺术创造者的独立思考。是艺术创造者独特心性、独特审美思想支持下对客观世界的独特艺术表现,是自我心灵感受的自然流露与表达。对于美术学研究生培养,如何培养其独立的思考能力,鼓励学生尊重自己的心灵感受,选择自己的表达方式,是逐步培养艺术个性发展与艺术创新思想的关键。因此,美术学研究生教育,首先导师应站在更高的宏观角度,破除师承门户之见,培养和鼓励学生学会独立思考,独立判断自己艺术未来趋向目标,鼓励学生学会以怀疑的眼光看待导师的讲解,敢于对老师观点提出质疑和不同看法,甚至敢于质疑和打破前人既有的认识和定论。鼓励学生向大师学习,不仅研究大师的艺术,更要研究大师的首创精神。鼓励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看待事物,善于从不同侧面做出不同判断,努力培育和造就研究生良好的独立思考能力。

由于我国整体教育存在的弊端,我们的学生往往即便到了研究生阶段,还大多缺乏独立思考能力和自信心。就我校美术学研究生教育,对绝大部分学生,共同的问题就是不喜欢独立思考,本应自己解决的问题,却喜欢处处听命于老师的安排,本来要靠自己去寻找的答案,却习惯听老师的讲解与评判。这无疑对培养学生的创造创新能力是极为不利的。艺术创新问题,不仅需要深厚的艺术实践基础,需要学生充分把握艺术上的本质与规律,更需要学生综合素质的不断提高和完善,需要丰富鲜活的艺术审美思想,它涉及由“技术”到“艺术”之间的区别与升华问题。因此,我们的美术研究生教育,不单要为学生更多提供不同形式艺术成果,供其从中寻找和总结艺术创造规律,更要注重开阔学生生活视野和人文修养的提升,培养学生较高层次的艺术审美思想和敏锐的艺术洞察能力。当然,相对技术的层面,人文修养的问题显然要虚幻得多,也困难得多,是其学科培养问题上伸缩性很强的一个难点。

改善学习环境,增强艺术氛围

美术学研究生教育,环境与氛围是刺激学生自发学习研究极为重要的外部条件。美术学学习、创作、研究等不需要也没有多么先进贵重的设备,但需要良好创作与展示空间条件,需要良好艺术氛围去不断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和热情。由于我校整体办学目标、竞争考评标准等因素制约,美术学研究生教育始终在夹缝中生存。虽然经过几年不断努力,在教学空间环境上有了很大改善,但也只是达到教学最基本要求。特别是在艺术氛围问题上,由于地理位置及经济原因等限制,一直缺少外来美术交流与展览,缺少外来美术学术讲座,特别是国内知名艺术家和理论家的交流与指导等,艺术氛围极为淡薄。在一个缺乏艺术氛围的环境里,要激发起广大同学高昂的学习与探究热情显然是很难做到。因此,如何不断改善艺术办学条件,在学科建设上给予更多支持,能够不断引进一些高水平艺术交流、展览,艺术讲座,使学生及时扑捉和了解最新艺术发展状况和发展动向,丰富自己艺术信息,合理规划自己未来发展走向与目标,是当下和今后都将面临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