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国际商务礼仪论文

国际商务礼仪论文赏析八篇

时间:2023-03-30 11:29:13

国际商务礼仪论文

国际商务礼仪论文第1篇

【关键词】行动导向教学 国际商务礼仪 行动导向教学法应用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12C-0056-03

纵观当今世界上发达国家的高等职业教育特点,无论是英国的“工学交替”、美国和加拿大的“社区学院”、澳大利亚的“TAFE学院”还是新加坡的“教学工厂”,它们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的方法都带有明显的德国职业教育“行动导向教学法”的烙印。2008年至今,作者在国际商务礼仪课程双语教学中都致力于使用行动导向教学法进行施教,经过这几年来的教学实践证明,行动导向教学法在国际商务礼仪课程教学中是培养应用型商务礼仪人才最有效的方法。本文试分析行动导向教学法的特点,并针对国际商务礼仪课程特点及教学现状,探讨行动导向教学法在国际商务礼仪课程双语教学设计中的应用思路和具体做法。

一、行动导向教学法特点

1999年德国文教部长在联席会议制定和颁布《框架教学计划》中第一次提出了职业教育行动导向教学法Handlungsorientierter Unerricht(英语国家称之为“Action Oriented Pedagogy”),是目前世界上职业教育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普遍采用的一种最成功最先进的教学方法,对传统教育模式具有根本性的变革。行动导向教学法理念是:根据完成某一职业工作活动所需要的行动和行动产生和维持所需要的环境条件以及从业者的内在调节机制来设计、实施和评价职业教育的教学活动。豪治(Hortsch,1999)认为行动导向教学具有以下显著特征:一是行动导向教学是一种教学设计理念;二是学生是整个教学主体和中心,教师不再处于教学主导地位,他们责任是基于课程理论基础上在教学过程中设计和开发学习条件,激发学生学习的行动;三是学习的目标要尽可能的具体和可以被感知,学习过程的设计应该以人类行为(完整行动比如工作过程、生产过程、服务流程等)的基本结构为导向。因此,行动导向应该是一个“完整行动”即包括获取信息、制订工作计划、做出决定、实施工作计划、控制质量、评定工作成绩等环节的完整的行为模式,如图1所示:

图1 行动导向教学过程各阶段的具体任务

二、国际商务礼仪课程特点及教学现状

国际商务礼仪这门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国际商务中的见面礼仪、接待礼仪、仪容着装礼仪、办公礼仪、会议礼仪、电话礼仪、面试礼仪、餐饮礼仪、谈判礼仪、签约礼仪、论坛礼仪、馈赠礼仪等,虽然礼仪具有极强的普遍性、应用性和趣味性,容易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但是如果使用英语学习国际商务礼仪专业知识,还需要有一个适应过程。目前,我国高校开展国际商务礼仪课程双语教学普遍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普遍缺少能够用英语上课,又有深厚礼仪专业知识和经验的“双师型”教师;二是学生英语听力和口语水平不高,许多学生不熟悉语法结构,听不懂、看得慢,更无法开口,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相当弱;三是老师在课堂上的礼仪理论讲授多于演练;四是许多礼仪教师没有按照每个特定的礼仪情景去设计所应用的“礼”和“仪”,而且用单一中文讲授礼仪情景,无法达到在国际性商务交往中真正能够做到“知礼、守礼、用礼”意境和效果。

三、行动导向教学法在国际商务礼仪课程双语教学中的应用思路

行动导向作为一种教学理念应用在国际商务礼仪课程双语教学的设计与开发,其实就是一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习过程。按照行动导向内涵,学习礼仪并能够应用英语进行国际商务礼仪的工作过程就是学习过程,其本身就没有统一的行动结果和答案。因此,要求教师务必将商务礼仪课程内容按照实际工作过程、服务流程等内在逻辑为导向分模块设计,而且学生要完成的这些项目内容(任务)必须是和他们现在或将来面临的礼仪工作领域相关,具体设计逻辑思路如图2所示:

图2 以职业工作逻辑线索开展工作任务设计

行动导向教学以培养学生掌握礼仪知识和应用技能,同时又能够利用英语从事国际商务交往,通过涉外礼仪各阶段的任务来驱动,利用典型国际商务礼仪工作任务分析法,以学生未来职业领域中的涉外礼仪工作任务为载体,创设仿真的或模拟的礼仪服务学习情景,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整体化学习,亲自经历结构完整的一系列礼仪服务以及工作过程,在完成礼仪任务的过程中、在体验的过程中获得工作过程知识,学生从中训练出完成商务礼仪工作任务和解决问题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为此,行动导向教学法在国际商务礼仪课程双语教学上的设计和应用,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国际商务礼仪知识传授,也不是礼仪英语方面的简单听说演练,而是以学习领域的形式把与活动所需要的相关知识结合在一起进行学习的开放型的教学。

四、行动导向教学法在国际商务礼仪课程设计中的具体做法

行动导向教学法主要有:任务驱动法、项目引领法、案例分析法、角色扮演法、情景教学法、引导文法以及实验法等。由于国际商务礼仪课程是应用性极强的职业教育课程,必须是突出学生能力目标,所以教师不应该将备课、上课的精力都放在如何传授知识、掌握和巩固知识上,而是要重点考虑构建如何进行能力训练的任务、工作过程等方面;在课堂上,老师要带领学生去完成任务,而不是讲授一本礼仪课程内容。礼仪和英语的应用能力不是教师“讲”会、学生“听”会的,而是通过训练即“用做学生未来职业岗位上的事来训练,用完成任务的过程来训练”获得的。这里所说的“练”,不是商务礼仪概念提问,不是礼仪知识和英语知识的巩固、不是完成几道礼仪或者英语习题,而是通过以学习任务为依托的教学使学生置身于真实的或模拟的工作环境中,训练运用礼仪和英语知识做事的能力:独立获取信息、制订计划、实施、检查和评估,使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的行动过程中、在体验的过程中获得工作过程知识,即学习显性的指导行为的礼仪知识,也包括相联系的隐性知识,即那些内化在工作过程中有关礼仪服务细节技巧、英语口语表达中的诀窍、经验等。教师要由过去的“知识传授式”向“行动导向”教学理念转变,教学过程要“以工作过程对接”即“从简单到复杂”设置课程单元模块,通过“任务驱动”和“项目引领”作为主线去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充分体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和“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真正做到“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因此,国际商务礼仪课程双语教学内容学习领域和情景模块,可以设计如下图3表示: 学习情境

学习领域 由简单到复杂的教学情景

情景1 情景2 情景3 情景4 情景5 情景6

职业工作过程 1.迎接外宾Meeting foreign guests

2.参观访问Have a visit

3.磋商谈判

Business

negotiation

4.签字仪式Signing

ceremony

5.商务宴请

Business

banquets

6.商务考察Business tour & Work

图3 从简单到复杂设置课程单元模块

因此,教师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一是需要把“学科体系课程”中的“章节(礼仪/英语知识a、b、c……n)”设计为“工学结合课程”中的“学习情景(礼仪/英语任务a、b、c……n”;二是需要把“知识系统化课程体系”中的“学科课程礼仪/英语A、B、C……N”转变为“工学结合课程体系”中的“学习领域的礼仪/英语任务A、B、C……N”;三是礼仪双语教学不再是一种单纯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而是师生互动、学生协作型的教学模式。在国际商务礼仪教学活动中,教师从传统的教学主角、组织者和领导者的角色转变成为国际商务礼仪活动的引导者、礼仪和英语学习的辅导者。按照上图3所示,构建以“完成一次综合性的大型国际商务礼仪接待活动为主线”,通过 “混合型” 及“环节穿插式”针对本课程内容设计6个主情景和相关众多分情景,从“简单到复杂”把整个课程内容通过“环节穿插式”用英语有机串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的礼仪和英语的兴趣以及主动性,选择不同的情景模块实施双语教学,实现“教、学、做”一体化情景双语教学氛围:学生分组扮演任务模块中的角色(比如8人一组,4个扮演主方,4个扮演外宾),按照外宾国籍设计不同情节,以英语话剧或者情景剧的形式表演国际商务接待全过程,最后是老师和学生一起讨论和评价效果。

因此,国际商务礼仪教师实施双语教学不是对课程内容进行漫无目的、主次不分、随心所欲的设计。行动导向教学应用在国际商务礼仪课程双语教学改革必须遵循四个目标:“知识目标、语言目标、思维目标、能力目标”,对课程内容进行设计和整合:第一,知识目标,即礼仪专业课程知识学习,确定用中文授课讲解为主,让学生明明白白(如概念、原则、特征、意义、政策,规定、操作、程序、过程、注意事项等)。第二,语言目标,即提高学生英语水平,这是必须要把握的关键,不能够舍本求末;重点集中在涉外礼仪词语的英语表达、日常商务礼仪交际的规范用语、套用语的表达应用,提高学生英语听说能力(如问候、接待、提示、建议、邀请、拒绝、介绍、请教、预约、访问、谈判、宴会、会议等)。第三,思维目标,即培养学生能够用英语思维,用英语思考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去“知礼、守礼、用礼”。设定不同的礼仪情景会话模块,抓住礼仪的趣味性和应用性,由学生通过英语对话模拟演练,提高学生英语听说能力,改变“哑巴英语”和“聋子英语”的局面。第四,能力目标,因为双语教学是用英语等外语讲授非语言类专业课程的教学活动,即用中文系统讲授专业知识的同时,让学生不断地接触英语,提高英语水平。因此,我们实施双语教学不是为了追求外语效果而忽视学生对礼仪专业知识的把握和应用。学生理论上懂得礼仪、知道礼仪还不够,必须要懂得如何做,如何应用。所以,需要学生在校内实训室模拟练习礼仪、校外合作企业行业真实操作应用礼仪,从中把握礼仪要领,提高礼仪应用能力。

综上,由理论传授的国际商务礼仪双语教学转轨为行动导向教学法培养高素质应用技术型人才,可以有效地解决以下教学上的难题:一是通过“任务驱动”解决了国际商务礼仪理论教学上“学生能力训练缺乏载体的问题”。二是通过“完成礼仪服务工作过程为导向”解决了“国际商务礼仪课本理论知识上部分环节的缺失,不利于方法能力培养问题”。三是通过“整体化学习国际商务礼仪”解决了“理论教学上教师为主,学生为辅,缺乏交流与合作,不利于社会能力培养问题”。四是通过“在礼仪服务工作过程中学习训练掌握礼仪和英语知识以及应用技能”解决了“理论知识传授上忽视工作过程知识,尤其是实践性知识,即那些内化在工作(服务)过程的技巧和经验等难题”。五是有效地解决了“因材施教,关注学生个性能力发展和培养的问题”。由此可见,行动导向法在国际商务礼仪课程双语教学设计上,教师不再是把掌握的现成礼仪和英语知识技能传递给学生作为教学上追求的目标,或者说不是简单地让学生根据教师的安排和讲授去得到一个必然的结果,而是学生在教师的辅导下,自己去寻找这个结果的途径,在这个过程中锻炼各种能力如交往、沟通、协作和互助的能力等。在礼仪双语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并对学生的展示内容和表现进行鼓励,增强和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责任心和成就感,从而培养学生的英语语言表达能力和商务礼仪应用能力。由此可见,以行动为导向教学法是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笔者认为,行动导向教学法应该成为当前转型为应用技术型本科高校某些专业和课程教学改革的主流方向。

【参考文献】

[1]蔡秀芳.行动导向教学模式探讨[J].中国成人教育,2009(5)

[2]韩茂源.行动导向教学法的理论释义及实践解读[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6)

[3]卢雪良.行动导向教学法在高职外贸英语函电课程中的应用[J].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2)

[4]范新民.行动导向教学法在国际商务英语谈判课程中的应用[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2011(4)

国际商务礼仪论文第2篇

关键词:教学改革;国际商务礼仪;行动导向教学法

1 国际商务礼仪教学现状

随着我国经济和科技的发展,国际商务活动也日益频繁,各大高校也广为重视并相继开设了与此相关的课程。但国际商务礼仪是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都很强的课程,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大部分老师仍采用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方法,通过口头语言和简单的形体示范将礼仪知识传授给学生,考核方式则选择论文或报告的形式。传统的教学方法因缺乏实战性演练,不能满足学生对礼仪知识的需求,也不能反映出学生实际的掌握情况。由此可见,对国际商务礼仪的教学方法进行改革是非常有必要的。

2 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内涵及理论基础

行为导向教学法,起源于德国的双元制教学,这种教学方法有别于以教师为主体的传统教学方法,强调学生在课堂上的主导地位,其最核心的意图就是提出个体行为能力的培养。行为导向教学法实质上是指在教学活动中用行为来引导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3 行动导向教学法在国际商务礼仪课程中的应用

行动导向教学法常用的教学组织形式包括: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参与式教学法等。

3.1 项目教学法

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各类教学模式中,项目教学法最具代表性。所谓项目教学法是指学生和教师为了共同实现一个完整的项目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国际商务礼仪的教材中,很多礼仪知识分布在不同的章节中,具有分散性,而在一个完整的商务活动中,需要涉及的礼仪知识非常全面。如在一次商务宴请活动中,需要用到个人形象礼仪、形体礼仪、介绍礼仪、交谈礼仪、接待礼仪以及用餐礼仪等。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将教学内容设计成一个个的教学项目,将需要学生掌握的礼仪整合到一个礼仪项目中,然后以需要完成任务的方式交给学生,学生需自行收集材料、分配角色、讨论项目流程并进行成果展示,教师可与其他观看的同学一起参与点评,将存在的问题指出来并加以正确示范,最后可通过视频或其他方式进行总结。项目流程如图1所示,本文以接待美国客户来公司参观访问为例来分环节探讨项目教学法在国际商务礼仪课程中的应用。

在整个流程中,教师除了第1及第6两个环节中处于主导位置以外,其他环节可以作为旁听者和引导者,在适当的时候给予学生帮助。在项目的设计环节,教师应对教材进行深入理解并进行整合,再进行项目的设计,避免遗漏重要知识点或知识点过于重复。在第2-5环节中,学生将以小组分工的形式完成,学生可分别负责项目实施中的不同部分。

在实施项目教学法时应注意,首先,教师的项目设计应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的项目,确认学生有能力完成该项目。其次,教师在中间环节中不应彻底将主导权交于学生,应进行适当的引导,使学生能保持兴趣并顺利完成项目。最后,在评价的过程中,教师应客观理性的提出自己的意见,给予公正、深刻、到位的评价,最后教师可通过PPT或亲自示范等形式进行归纳与总结。

3.2 案例教学法

这是一种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案例为教学内容的教学模式。根据教学目的和要求,以案例为基础,在教师指导下,启发学生独立思考,针对案例内容进行分析,独立做出判断和决策,以此提高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讲授拜访礼仪时,可设计一个存在诸多问题的案例,如拜访时衣着问题、行为举止问题、自我介绍问题、递名片时存在的问题等,由学生发现问题并提出正确的方案。教师在选择案例时,也可选择有针对性或新颖的案例。

3.3 “参与式“教学法

为更好地调动学生积极性,提高学生对国际商务礼仪的兴趣,可以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例如,国际商务礼仪中有专门的章节介绍各国风俗习惯与禁忌,教师可提前列出十个左右国家,同时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组三人左右,每组可选择一个国家进行介绍,由学生担任主角收集材料、教学图片和视频、制作PPT并讲解,每次上课时预留十分钟时间,请不同组别分别介绍,每个同学都可参与到教学中,而其他学生也可在这个过程中汲取他人经验。教师根据学生表现给予不同分数,这个分数也可计算入期末考核成绩中。

4 建立配套的考核评估方案

目前高校中大部分课程的平时成绩主要包括出勤及课堂提问,且在总评成绩中的比例较小,大部分考核注重的仍是期末成绩。但国际商务礼仪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期末的论文或试卷并不能反映出学生的实际学习效果,所以国际商务礼仪课程在考核时应更注重学习过程中的表现。课程整体考核方案可采用“商务礼仪理论知识20%+课堂表现40%+商务礼仪实践能力40%”,其中课堂表现属于平时考核,其他项目以期末考核为主。

经过实践证明,行动导向教学模式在国际商务礼仪课程中的运用是很有必要的,学生对于礼仪知识的掌握水平有了大幅提高,且学生在不同项目的完成过程中,增强了自信心、责任心和协调能力。因此作为教师,应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并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更好的提升学生的整体礼仪水平。

参考文献:

[1]陈玲.商务礼仪[M].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11.

国际商务礼仪论文第3篇

关键词:工作过程系统化 项目 商务英语 国际商务礼仪

根据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理念,我们对商务英语专业进行职业岗位调研,其岗位主要为外贸业务员、外贸文员、外贸单证员、外贸跟单员等。我们对这些岗位的典型任务进行了分析并按照工作内容、工作对象相似等原则将其划分成若干个行动领域,即外贸函电写作、外贸单证缮制与处理、商务沟通、国际贸易实操、电子商务操作和办公室事务处理等。然后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规律将这些行动领域转换成一定的学习领域,即学生学习的课程。商务英语专业课程体系包括:商务英语阅读、外贸函电写作、外贸单证缮制与处理、商务英语听说、国际商务礼仪、商务英语沟通、国际贸易实操、外贸会计事务、电子商务操作和涉外秘书事务处理等。

一、课程定位

国际商务礼仪是商务英语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为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提供国际商务礼仪方面的知识。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了解国际商务活动中各个环节及不同场景所应该遵守的礼仪规范,熟悉并掌握相关的英语表达,同时了解部分国家的礼仪习俗,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它为商务英语沟通、国际商务谈判等后续课程奠定基础。

二、课程目标设计

(一)知识目标

1、了解国际商务礼仪的基本原则和惯例。

2、了解主要贸易伙伴国家的礼仪习俗。

3、掌握国际商务活动中各个环节及不同场景所应该遵守的礼仪规范。

4、掌握与国际商务活动相关的英语表达。

(二)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运用相关礼仪知识进行国际商务活动的能力。

2、培养学生信息搜集处理能力。

3、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及团队协作能力。

4、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我发展的能力。

(三)素质目标

1、培养学生良好的情商

2、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

3、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4、培养学生的国际商务意识和国际视野。

三、课程内容设计

以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理念为依据,按照接待客户类型不同,将教学内容整合为三个项目,即三个学习情境。项目是以接待客户的完整过程为主线,根据完成各项目所需知识选择理论教学内容。

(一)项目一:接待参观展会的东南亚国家商务伙伴(12学时)

1、学习内容:展会礼仪、会谈礼仪、宴请礼仪和送别礼仪。

2、学习目标

(1)能正确地进行仪容修饰、着装;

(2)能运用展会礼仪接待商务客人;

(3)能正确地使用称呼并掌握交谈的技巧;

(4)能进行合理的会谈座次安排;

(5)能够运用中餐宴请礼仪进行宴请招待活动;

(6)能够合符礼仪地送别商务客人;

(7)能够运用亚洲国家的商务礼仪接待亚洲商务伙伴;

(8)能运用相关的英语表达进行沟通交流。

3、课堂实践

(1)学习化淡妆、打领带;

(2)坐姿、站姿、走姿、蹲姿及手势和微笑训练;

(3)进行展会接待的模拟练习;

(4)模拟练习会谈的座次安排;

(5)模拟练习中餐宴请时的位次安排;

(6)进行送别的模拟练习。

(二)项目二:接待参观工厂的欧美国家商务伙伴(8学时)

1、学习内容:接机礼仪、参观工厂礼仪、会谈礼仪、宴请礼仪和送别礼仪。

2、学习目标

(1)能够运用欧美国家的商务礼仪接待欧美商务伙伴;

(2)能正确地进行商务介绍、握手、使用名片;

(3)能运用合适的礼仪带领商务客人参观工;

(4)能够运用西餐宴请礼仪进行宴请招待活动;

(5)能运用相关的英语表达进行沟通交流。

3、课堂实践

(1)模拟练习接机时的商务介绍、握手和名片使用;

(2)进行参观工厂的模拟练习;

(3)模拟练习西餐宴请时的位次安排;

(4)模拟练习西餐各式餐具的使用;

(5)模拟练习西餐的点菜。完成这个项目需要8学时。

(三)项目三:接待前来谈判的阿拉伯国家商务伙伴(8学时)

1、学习内容:接机礼仪、谈判礼仪、宴请礼仪、馈赠礼仪、送别礼仪。

2、学习目标

(1)能够运用阿拉伯国家的商务礼仪接待商务伙伴;

(2)能够正确的使用商务通讯工具并掌握相关礼;

(3)能按照谈判人员的仪表仪态要求进行商务谈判;

(4)能进行合理的谈判座次安排;

(5)能正确地进行签字仪式时的位次排列;

(6)能进行合理的乘车座次安排、能合理的安排上下车的先后顺序;

(7)能符合礼仪的赠送和接受商务礼品;

(8)能运用相关的英语。

3、课堂实践

(1)情境模拟练习商务通讯工具的使用;

(2)模拟练习商务谈判的座次安排;

(3)模拟练习针对支付方式、装运等的商务谈判;

(4)模拟练习乘车的座次安排和上下车的先后顺序;

(5)情境模拟练习商务礼品的赠送和接受。

四、课程教法设计

在本课程的教学中,我们将主要采用以工作过程为主线,任务为驱动,项目为导向,融“教、学、做”为一体的项目教学法。同时注意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

(一)“教、学、做”为一体的项目教学法

在本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将以国际商务活动的过程为主线,经过导学及知识准备,教师开始引导学生进行操作和训练,教、学、做合一,教师配合指导、答疑、评价,将理论知识的运用置于一个真实的项目中展开,项目完成后学生能够牢固掌握国际商务活动中各个环节应该遵守的礼仪规范,并提高其国际商务沟通的能力。

(二)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是指在教学中,通过分析和研究现有的案例,来解释所要讲授的教学内容并推动教学内容的发展与完善。

教师可以用实际商务活动的案例来来介绍所讲内容,特别是列举一些因为在商务活动的组织安排上出现差错、在商务场合礼仪规范上出现失误而导致合作失败的案例,强化学生的注意力。教师还可以案例为载体,拓展学生的视野,增长见识。

(三)“角色扮演”教学方法

该方法是在教师创设的特定情境之下,让学生扮演特定活动中的有关角色,通过体验式学习演练,达到掌握技能的目的。建议在讲授商务谈判场合主客双方位次安排时,就可以采用角色扮演的方法,学生分成小组,分别扮演主客双方以及同一个谈判小组内的不同角色,例如总经理、翻译等,反复演练,达到学习目的。

(四)“情景模拟”教学方法

“情景模拟”教学法是在进行实践教学的过程中,通过设置一些商务活动的真实场景,组织学生积极参与教学的一种方法。建议在完成中西餐宴请礼仪教学任务时,教学地点就可以选择在实训室,教师提前准备好中西餐餐具等,在真实的场景下完成中西餐礼仪等技能训练。

五、结束语

课程开发是循序渐进不断完善的过程,我们将根据行业的发展和就业单位、毕业学生的调查反馈意见,不断进行课程深度开发和改进,提高毕业生的能力和水平,满足行业企业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姜大源.职业教育学基本问题的思考(一)[J].北京:职业技术教育(教科版),2006.

国际商务礼仪论文第4篇

商务礼仪源于17世纪的法国宫廷,在维多利亚时代得以进一步规范和推广。到20世纪初期,美国伦理家艾米莉•博斯特和艾米•范德比尔特再次把微观行为的典范做了进一步的提升。如今,随着世界全球化步伐不断加快,经济、文化高速碰撞融合,国际商务礼仪已经成为当今国际社会高端复合型人才所必备的“通行证”。国际商务礼仪的课程建设在国内却还处于初级阶段,全国开设该课程全英文授课的高校寥寥无几。我们在国家精品课程网上了解到,国际商务礼仪全英文课程的省级、部级精品课程无一门。尽管目前我国大多数高职院校都开设了酒店管理专业,但专业教学大多是以普及知识型为目的的初级培训,多以理论教学为主,忽视了酒店管理专业特有的集人文素质、综合技能、实践性强为一体的特点,忽视了酒店专业技能和专业技术的培训。科学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不仅是教学的需要,是高职院校培养的酒店专业毕业生能否在国内外酒店业立足和受青睐的关键所在,而且也是促进酒店管理专业教育与国际接轨的根本途径。2008年,四川外国语大学与美国饭店协会合作,引进其下属的美国饭店协会教育学院国际酒店管理课程及考试和证书,在全中国范围内率先开设全英文授课的国际酒店管理课程,并为学生同步提供全球带薪实习及全球留学深造。酒店管理专业有着实践性强、技能与理论并重的特点,在酒店业国际化的发展趋势下,中国酒店的从业人员不仅要了解我国酒店业的特点及发展,更应放眼国际,学习西方先进的酒店管理理论,了解国外最新的行业动态。此外,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体现并存在于酒店服务过程的各个环节,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中,应该尽可能多地接触并感知这些差异,做好准备。基于以上原因,国际教育学院教师于2010年申报了任务式国际商务礼仪教学项目,并成功立项为重庆市重点教改项目,在这三年教改过程中,逐步形成成熟的教学模式,并将其运用于我校国际教育学院国际酒店管理专业教学中。

(一)任务式国际商务礼仪教学模式的建构原则

苏日娜、马瑞认为高职院校酒店专业课程设计理念应以职业能力为核心,构建实践教学目标体系;以实践活动为主线,构建实践教学课程和内容结构体系,加大整合和改革过去单一的“演示型”教学内容,实践教学要充分体现“教、学、做、验”的过程;以学生为主体组织和实施课程教学,设计若干“全真”或“仿真”的职业任务作为学习项目;建立与职业资格考试体系接轨的实训课程测试系统,为学生适应“职业资格制度”和目标岗位就业创造条件。根据DavidNunan的五大原则,我们认为任务式国际商务礼仪教学模式应体现以下原则:教师对任务输入和输出的监管引导作用;输入的教材应真实权威;任务开展以学生为中心;任务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任务模块要清晰,情景要真实;任务要有延续性;任务的评价由教师和社会共同进行。其中师资的选择是成功实施任务式国际商务礼仪教学模式的关键,教材选取与建设是任务式国际商务礼仪教学模式成功实施的基础,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进是任务式国际商务礼仪教学模式实现的保证。

(二)任务式国际商务礼仪的教学模式

英国语言学家威利斯将任务型教学过程分为前期任务、任务环和语言点三个阶段。结合国际商务礼仪教学的特点,我们提出“两大三控四小”的任务式国际商务礼仪的教学模式:“两大”即任务前期阶段和任务完成阶段;“三控”即任务输入监控、任务输出监控和任务输出自控;“四小”即任务分为四小部分,由任务设计、语言强化、任务实施与任务评价组成。1.前任务阶段(1)教师的自身条件:承担国际商务礼仪课程教学的教师都具有海外留学的经历,部分教师在国外取得硕士学位,从事商务礼仪教学多年。(2)教材编写及任务设计:目前我国高校商务礼仪使用的教材主要是中文教材,高质量的英文原版教材由于价格和版权等原因,基本上很少使用。笔者发现国内外经典教材在专业知识和外语讲授方面无法达成一致,限制了教学要求和效果的发挥;此外,任务设计时任务确切性、任务目的明确性、任务的层次性等都有待商榷。因此在两年的教学中自编教材,设计课堂活动内容,将教材根据任务分为模块:礼仪起源、商务介绍礼仪、商务就餐礼仪、商务着装礼仪、商务交往礼仪等。在前任务阶段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语言材料,在把握教学内容的知识性目的的同时,应明确教学内容的运用目的。目前许多教材并没有为教师指出教学内容的运用目的,这就需要教师精心设计出可以在课堂上展开,与教学内容相符,能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开展合作性小活动,有可能在真实生活中运用的任务。(3)语言强化:根据任务的模块有针对性地训练以下基本语言技能:听———输入真实的听力材料。听场景对话,看国外原版录像,如面试、参加宴会等。说———设定对话的具体对象。教师、学生扮演不同角色模拟各种任务下的场景。读———有目的地读。学生根据任务进行大量的任务前资料阅读,任务中细读教师的总结推荐,任务后进行拓展阅读,对比中外商务礼仪的异同,深刻理解商务礼仪的含义。写———有针对性地写。练习与国际商务礼仪相关的写作,包括邮件、邀请函、简历等。2.任务完成阶段(1)课堂任务实施:课堂任务实施要体现学生为中心的真正含义,鉴于学生学习能力欠缺,对国际商务礼仪重视度不够,课堂上讨论和预演都以学生为中心,输入大量的语言表达和文化背景;互动的程度、合作意识、参与意识加强,教材设计的模块重在加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互动上。(2)任务实施的形式:任务为任务链的形式,即每一任务的设计都应以前面的任务为基础或出发点,任务相互衔接,从而使学习者能循序渐进地达到预期教学目的。(3)任务实施的语言环境:以多媒体教室为教学地点,同时在学校咖啡厅模拟教学,选择酒店及公司办公室为教学实践场所。整个教学以全英文进行,鼓励学生语言活动有特定的社会语境支持。教学互动的语言特征:教师和学生均在话语层次上使用目标语言,即全英文互动教学,同时,教师鼓励学生使用交际策略。(4)任务的课堂输出和社会输出:酒店管理学生在多媒体教室进行各个任务模块下的听说读写练习,在教师带领下,在国际大厦咖啡厅进行全真的实践活动,如西餐礼仪、商务谈判等实景练习。即将毕业和已经毕业的酒店管理学生带着任务到重庆市四星级、五星级酒店进行全方位实践探索。(5)任务完成的评价标准:教师反馈和社会评价为最终评价方式。教师能否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语言输入进行有效控制和反馈,能否对学生的课堂及社会实践中的任务活动给出有效及时的反馈,以及已毕业学生在相关职位上使用商务礼仪时社会给出的评价是我们任务是否有效完成的评价标准。整个模式采用任务输入监管、任务输出自控和任务输出监控的方式,在两大任务下分为四个小任务。Richards&Rodgers认为,师生角色中教师的作用与以下四个问题有关:期望教师所起作用的类型,比如是指导者、顾问还是示范者;教师对学习发生方式的控制程度;教师对学习内容的负责程度;教师和学生之间发展起来的交际形式。因此,任务设计以学生为中心。任务的语境是自然的:课堂语境可以是商务礼仪语境的模拟,另一方面要求任务中的语言活动有特定的社会语境支持,及商务礼仪在各种酒店管理活动中的实践;任务必须有交互性特征,即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甚至学生作为接待员与客人之间的互动;任务的设计、完成与评估由教师监控,任务的评价由教师和社会共同进行。在此模式中,教师承担的是任务输入监控和输出监控的作用,学生也要承担任务输出的自控,此外,社会评价也是对学生任务的一个很好的监控。

二、任务式国际商务礼仪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讨

国际商务礼仪论文第5篇

【关键词】商务礼仪 商务英语 培养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讲文明、学礼仪、树新风”的口号得到了越来越多的认可和响应。讲究礼仪,不仅是个人道德修养及个性特征的直接反映,更是一个国家、民族精神文化风貌的综合体现。对于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来说,通过对商务礼仪的学习,可以全面地了解、掌握商务活动中的交际准则及行为规范,并且能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充分融入到实际交往过程中去,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商务交往能力。

一、商务英语礼仪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1.学校的重视程度不够。目前,我国很多学校没有充分认识到专业礼仪的重要性,没有意识到在新形势下不仅要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还要促进学生的社交能力、文明素质等方面的共同发展。由于学校对商务英语专业礼仪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直接导致了学校商务礼仪课程教学资源的匮乏,以及配套教学设施的简陋。甚至很多学校认为商业礼仪课程可有可无,因而并未开设这一门课程。

2.理论教学实用性不强。在商务礼仪课程教学中,教师通常会采用讲授型的传统教学模式。虽然教师会结合不同的教学内容为学生布置针对性的练习,然而整个教学过程都是在室内进行的,并未开设实训,因而学生很难进入角色。由于缺乏在职场环境中的练习,加之中外文化差异较大,因而学生难以充分、熟练地掌握商务礼仪知识。等到学生真正参与进商务活动中时,所学知识早已忘记。

3.缺乏专业教师队伍。商业礼仪课程的教学要求教师具有较强的综合素质,需要专业化的教师队伍。然而,目前我国各个学校中缺乏专业出身的商务礼仪课程教师,该门课程的教师大多是由其他专业课程教师兼任,有时甚至是现学现教。这部分教师自身的知识储备有限,也并没有参加相关的培训来提升自己,因而对商务礼仪的教学质量产生十分不利的影响。

4.考核机制尚不完善。目前,各个学校针对商务礼仪课程制定的考核机制并不够完善。教师通常是通过两个板块考核学生的期末成绩,一个板块是学生的平时成绩,也就是学生的课堂考勤、课上表现以及作业的完成情况,占总成绩的30%;另一个板块是学生期末考试的卷面成绩,占总成绩的70%。这样的考核方式侧重于对学生理论知识水平的考核,并不能对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礼仪素养做出综合、全面的考察。

二、提高商务专业学生商务礼仪素养的具体措施

1.加强建设商务礼仪课程教学。学校应加强建设商务礼仪课程的教学,建立实训中心,如:语言室、商务实训室、多功能语言实验室等,为学生提供更多模拟操作的机会。并且,要提高实训模拟环境的仿真程度,让学生如同置身于职业交易会现场,完成由业务关系的建立到合同条款签订的全过程,在各个洽谈环节中强化学生的商务英语口语及商务礼仪素养。此外,学校还积极开展企业家讲座、商务礼仪知识竞赛等。

2.提高商务礼仪课程教学的实用性。商务礼仪这门课程涵盖量广泛,学校应大力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1)通过各种渠道加强对学生商务礼仪技能的培养,并适当增加实训课程所占的比例。2)积极采用能够激发起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方法,根据教学内容设计相应的学习情境,如:一位商务人员在与客户成功签订合同后,于一家高档酒店宴请客户,宴请结束后,客户坚持要买单,并且要将发票交给这位商务人员拿回去报销,如果你是这位商务人员,那么What would you do in the situation?或者直接向学生提出“You company is launching a new product in four month’s time,agree on the details is likes the wentue for launch,the date and time of the event,enent programme and so on.Then present the ideas to the class.”

3.提高商务礼仪教师的教学水平。前文中提到,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对于商务礼仪课程的教学质量具有十分关键的作用。所以,学校应积极组织相关教师参加专门的礼仪培训或者参加礼仪研讨会,或者与专门从事礼仪培训的机构以及其他专门开设这一课程的学校间建立合作发展关系。以切实提高商务礼仪课程教师的专业化水平,进而提高该课程的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商务礼仪素养。

4.完善商务礼仪课程的考核机制。学校应采用阶段性与终极性相结合的考核方式对学生的商务礼仪素养进行考核,也就是将学生平时成绩所占的比例提升至60%,将卷面成绩所占的比例降至40%。考核的重点应是:1)学生对于商务礼仪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对于西方文化背景的了解情况;2)学生对于商务礼仪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比如:与国外企业代表初见面时的着装情况、见面仪式、称谓方式,与人交流时的目光、动作等等。

总之,商务礼仪在商务活动中具有不可或缺的地位和作用,学习并掌握好商务礼仪是现代商务人员或组织的身份证以及通行证。因此,要大力促进学校、教师、以及社会等多个方面的交流合作,积极展开对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商务礼仪培训,为他们的学习提供良好、文明、和谐的环境,以不断提高商务礼仪课程的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学生们的商务礼仪素养。

参考文献:

国际商务礼仪论文第6篇

【关键词】商务礼仪;协同学习;复合型日语人才

进入21世纪以来,伴随世界经济全球化的高速发展,中日两国在经济、政治、文化、金融等领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特别是近30年以来,日本90年初开始大规模的在中国进行海外直接投资。仅以大连地区为例,目前大连的日资企业多达3000家,遍布生产制造的各个领域。除此之外,日本商社、银行、保险公司等等,以中国沿海开放城市为开端,正在逐渐向中国内陆地区延伸。

伴随这些日资企业的发展壮大,需要大量的“专业+日语=复合型”日语人才,他们不仅仅需要掌握娴熟的日语,还必须具备诸如“国际贸易”、“保险”、“银行”、“企业管理”领域所必须具备的“常识”。如何能够使毕业生迅速融入社会,胜任日企职场的各种需求,了解日本人的思维方式和判断事物的标准,以及各种商务情境的商务礼仪成为必然。

一、前期调研

为了培养出合格的“复合型”日语人才,满足社会的需要,以08级、09级两届毕业生,以及用人单位为对象,通过“邮件、信函”形式,进行了实地调研。通过对毕业生、用人单位进行跟踪调查,系统地整理了目前存在的问题点。

(一)日语专业毕业生的调研

以“职场中遇到的难题”为题,以“日企、非日企”为单位进行的调查。

表1 职场遇到的难题(前5位)

毕业年级 问题点(日企从业者) 问题点(日企以外从业者)

08级 日本人的行为规范、敬语使用、商务文书的制作、时间概念、团队意识 人际关系、口译笔译、商务文书的制作、宴请礼仪、敬语使用

09级 谢罪、敬语使用、团队意识、文化差异、商务文书的制作 请示报告、口译笔译、日语敬语、业务熟练、适应环境

(二)用人单位的调研

根据企业性质的不同,分别调研了日企、日企以外的用人单位,调研的题目是“用人单位期望应届生有待提高的环节”。通过调研得知,企业性质不同,企业面临的最需要提升的新员工的课题也各不相同。其中,被列入前5项目的问题点,详见表2。

表2 用人单位期望应届生有待提高的环节

单位性质 有待提高项目(前5位)

日资企业 商务礼仪、商务文书的书写、跨文化交流、敬语、商务用语

日企(以外) 商务文书的书写、跨文化交流、敬语、专业术语、商务礼仪

这些反馈的信息可以用于今后10级日语专业的“日本商务礼仪”课程的教学改革,并希望借助“商务礼仪”课程对整个商务日语教学,乃至外语实践课程的完善指明方向。可见,适时跟踪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可以掌握第一手材料,随时调整授课内容与形式,不断完善“商务礼仪”课程的教学改革是十分必要的。

二、课程概要

“日本商务礼仪”课程是在大三的上学期开设的,教学目的是通过向学生系统地传授日本商务礼仪的基础知识,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商务礼仪和规范,并深刻体会中日职场文化的异同,让学生在商务礼仪教学和实践训练中逐渐掌握商务礼仪知识和职场应对技能。

培养目标是通过4年的学习,培养出可以进行跨文化交际的“复合型”日语人才。使学生毕业后能够胜任国际贸易、笔译和口译、旅行社、教学等工作。围绕这个目标,以10级在校生为对象,具体从授课内容、授课形式、考试形式、师资能力等几方面做了大胆的尝试和调整。

(一)授课内容

通过毕业生信息反馈和日资企业的调研,从用人单位的实际出发,进一步充实了现有的各种商务情境,将授课内容做了很大的调整,以便学生能够尽快融入职场,并胜任各种工作。具体内容见表3:

表3 授课内容

课次 内容

1 ビジネスマナ重要性 ホウレンソウ 挨拶 服装 ビデオ

2 1(をかける合)

3 2(を受ける合)

4 面・面接

5 名刺の取りい

6 アポイント 他社

7 接客 お茶だし

8 席次のマナ 食事のマナ

9 メルのき方

10 ファックスのき方

11 ビジネス文1(社内)

12 ビジネス文2(社外)

13 ビジネスでのお付き合い1(のマナ)

14 ビジネスでのお付き合い2(お舞い)

15 ビジネスでのお付き合い3(お礼状)

16 ビジネスマナの心得 日本人や日本社会を了解するためのキワド

(二)授课形式

根据表3具体的授课内容,为了活跃课堂气氛,充分调动大家的积极性,每节课首先由老师抛出题目,让大家自由讨论。之后,分组进行,由各组自由讨论充实本组的模拟练习的内容,商讨语言的具体运用,所有内容体现在提前备好的A4纸上,老师第一节课下课收取。这个环节的教学目标是语言表达能力、问题的思考深度、团队协作精神……等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因为语言始终应用于各种文化中,特别是不同语言、不同文化的融合。

第二节课时,请各组同学布置教室,到台前给大家展示。老师当场指出“语言”和“非语言”方面存在的问题点。所有组完成之后,请最优秀的小组结合老师本课指出的问题点,课下进行完善,并在下次课展现给大家。

(三)“协同学习”在情境模拟训练中的具体运用

协同学习是商务日语实践教学环节非常重要的教学方法。在“日本商务礼仪”课程的运用中,同学们可以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同学们在团队合作中增强自己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这是日本职场非常宝贵和重要的,也是我们在语言培养中经常忽略的企业文化渗透。通过“协同学习”的推进贯彻,不仅可以学到地道的日语表达,还可以掌握各种商务情境下的商务礼仪。

1. 协同学习(Synergistic Learning)理论

协同学习(Synergistic Learning)是与德国科学家H・哈肯创立的协同学(Synergistics)理论密不可分的。“作为一种学习技术系统的新框架,它是指在教室环境下学习者以小组等学习共同体的形式为获得个体或群体的学习绩效而进行互动・互补的学习方法”。

“协作学习”是学生以小组形式参与、为达到共同的学习目标、在一定的激励机制下最大化个人和他人习得成果,而合作互助的一切相关行为(黄荣怀,2000)。“协同学习(Synergistic Learning)”的核心是让一群学习者“共同”完成一个学习任务,学习者对学习的构建是在同伴间竞争、沟通、协调、合作下形成的。它由学习模式、学习平台、学习工具、学习资源、学习伙伴5个因素组成。协同学习阶段通常包括4个步骤,也就是由“创建学习共同体”、“创设问题环境和共同愿景”、“学生增权”、“将教师评价和学生互评”构成。

2. 协同学习理论在教学中的运用

以“电话应对”情境为例,介绍协同学习理论在教学中的实践。众所周知,日本是礼仪之邦,在商务活动中能否恰当的应对电话业务(社内、社外),既可以体现公司、部门的形象,也可以看出当事人的能力素质,以及对他人的态度。所以,看来不起眼的“电话应对”业务是职场人士不容忽视的环节。

模拟实训1

目的:掌握商务电话的正确应对方法 编制:3-4名

出场人物:A:业务员A B:业务员 B

C:科长 D:客户(业务员或部长)

场所:公司内(电话应对) 时间限制:8-10分钟之内

会话主题:转接电话:客户打电话过来找业务员B,业务员A接的电话,业务员B正在通话中,客户没有挂断电话稍后,之后业务员B接过电话,与客户商谈。客户还有些事情需要和科长谈,业务员B把电话转接给了科长,科长与客户谈了一会,俩人挂断电话。(3名同学的组可省略科长部分)

(商谈内容自定)

如上所示,以“电话应对”情境为例,介绍在具体课堂教学环节的改善措施。首先由任课教师介绍中日两国在电话应对方面的常识,之后启发式地提出问题,例如公司内部、公司外部电话应对是否相同,需要留意什么……,之后同学分组讨论,期间老师在黑板给出各种限定条件,详见“模拟实训1”(以公司内部电话为例)。第二节课时由各组布置场地(限定教室),进行实地情境模拟训练,模拟练习中出现的“言语”和“非言语”方面的问题点由老师暂列在黑板上,表演完毕后老师逐一纠正问题点。

上述模拟情境仅以电话应对中“公司内部电话”为例,给同学们设定的商务情境。不难看出,通过如此细致的情境模拟演练,同学们不仅可以学会各种场合地道的日语表达,还可以了解各种商务情境下的商务礼仪。这样,步入社会后就可以顺利融入职场环境,具备新员工应该具体的各种日语专业技能和相应的礼仪,从而得到用人单位的肯定。

三、存在的问题点及相应对策

随着日本在中国海外事业的进一步展开,广大日资企业对“懂日语的现代化人才”的需要显得更加迫切。国内各高校为满足日语人才市场的需要,在“复合型”日语人才培养方面做了很多大胆的尝试与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一)教材的开发

目前,国内在“商务日语”、“商务礼仪”、“国际贸易”、“外贸函电”等,实践操作性强的日语教材是少之又少。可见,适时进行社会调查,通过跟踪毕业学生和用人单位的信息反馈,随时了解企业与学生的真正需要,并尽可能的网罗各种商务情境,总结出一套规范、符合培养“复合型”日语人才需要的教材迫在眉睫。

(二)教学模式

目前,尽管各高校认识到“商务日语”的重要性,课程设置中也添加了不少诸如“日本商务礼仪”、“外贸函电”等课程,但是重视程度远远没有跟上。具体表现在,教学模式依旧沿用以往基础教学的“单词、句型、课文讲解”。

建议彻底打破固有的教学模式,导入“协同学习”理念,采用灵活多样的授课方式,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在主动学习中找出在“语言”、“非语言”方面的问题点,提高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三)教师能力的提高

现在,大多数的高校日语教师无论是博士研究生,还是硕士研究生,几乎都是“从学校走入学校的”,没有任何日企职场经验,教学模式相对比较古板,只是照本宣科……。这样,很难想象可以培养出社会需要的可以跨文化交际的“复合型”日语人才。

为了更好地满足现在的“复合型”日语人才市场的需要,建议引进有多年日企职场从业经验的老师教授“日本商务礼仪”课程。这样,无疑学生会收到意想不到的学习效果。

四、结语

通过上述分析不难看出,目前国内高校在诸如“日本商务礼仪”等商务日语教学方面,无论是授课形式、采用教材、教师团队等方面依旧存在不少问题。定期对毕业生和用人单位进行跟踪调研,掌握学生和用人单位的各种“期望”,适时调整课程内容、结构和授课方式,对于完善“日本商务礼仪”课程,完善商务日语的教学实践,对于“复合型”日语人才培养是至关重要的。

如何适应新的历史时期下的外语人才市场的需求,培养出大量合格的“复合型”日语人才将是今后日语教学中不容忽视的课题。

参考文献

[1] 石井理子.1989.のとらえ方と教室活「日本教育集[J].国立国研究所.

[2] 日本教育方法学会().2004.代教育方法事典[M].文化.

[3] 末吉悌次.1959.集学の研究[M].明治.

[4] 于娜.日本商务礼仪[M].东北大学出版社,2013.

[5] ビジネスマン物.1999.用日本[M]. CLCことばと文化センタ

[6] 大竹万里 木村春美.2005.学者中心のLLに向けて同学の理念を取り入れたリスリング授のみ[J].日本同教育学会.

[7] 原绚子.2009.商务日语情景口语100主题[M].外文出版社 .

国际商务礼仪论文第7篇

关键词: 高职商务日语专业 日本商务礼仪课程 必要性

一、商务日语专业课程的现状

在市场经济的调控下,我国许多高职院校都开设了日语专业。当前的高职商务日语专业中的语言课程,从整体思路上看,既兼顾理论学习又重视培养实践能力,目的是培养出应用型、复合型的人才。但是在实际授课中明显出现了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面对这样的现实状况,尽管很多老师已经意识到,处于信息时代的今天,社会对日语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改革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成为迫切需要。对于高职的学生,只会外语的学生很难获得出路。所以在学好基础日语课程的基础上应增加适当的商务类课程,并且要选择成体系的商务课程来系统教授,在提高学生的日语表达能力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学生的人际交往与职业运用能力。

二、日本商务礼仪课程设置的必要性

日本商务礼仪课是商务日语专业的必修课程,本课程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职业能力和职业道德水平的一门重要课程。介绍人际交往的重要作用及模式,并针对大学生人际交往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大学生提高人际交往能力的要求。在商务礼仪方面,先向学生完整介绍商务礼仪的知识体系与学习方法,使其在此基础上系统掌握商务礼仪各个分支部分所包括的各种礼仪规范。具体介绍服装仪表礼仪、商务会话礼仪、相关仪式礼仪、会务用餐礼仪等,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能全面掌握在人际交往活动中的一系列礼仪规范,为其踏入社会、发展自我、开拓事业做好充分的准备。

本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实用性极强的课程,必须在修完外贸业务操作的相关课程后学习,学生必须在达到二级专业日语水平之后才能学习本课程。教学以讲解和课堂练习为主,对教材上出现的所有范文、例句都必须知其所以然,不可含糊,否则很可能在工作中造成重大失误。在了解一般礼仪文化和商务礼仪知识的基础上,着重掌握各种具体而实用的商务礼仪规范和要求,以期化理论为德性,化知识为品行,提高学生的礼仪修养与礼仪素质,提升其职业素质、职业品行与职业形象,从而使学生能够胜任未来就业岗位的要求,促进商务活动的顺利成功地开展,同时维护并增强其良好的职业素质,从而保持其可持续发展。

三、开设日本商务礼仪课程的理念与思路

1.高职高专教育培养的是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有实力动手能力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因而日本商务礼仪课程不仅要打好亲切友善服务的基础,而且要培养个人的素质,特别是协调与日本客户之间的关系的能力。

2.日本商务礼仪是一门实用学科,因此,课程结构设计要按课程教育形态分类,按课程教学要求分类,按课程实施阶段分类,按课程表现形式分类。

3.重视形体训练的规律,确保从简到繁的训练过程,尤其要加强礼仪姿态、形体、基本接待服务技能的训练,个人形象的设计,基本舞姿的训练,要求学生结业时能以商务礼仪姿态要求达标。

4.注重学生职业能力和基本素质的培养,注重课程与企业的关联度,注重课程设计的开放性。即便是高职应用日语专业,基础还是语言教学,按照语言习得的自然规律,语言的实践能力必须从最基本的听力会话等入手。目前,仅仅是书本上的教学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培养出校门后马上能适应社会的商务日语复合型人才。

5.无论是在哪种商务场合,都具备拥有日语的正确知识和运用能力。在会议、商谈、电话等对话中,能够正确地理解对方说话的内容,能够正确理解任何公司内部文章和商务文章及商务习惯。

6.日本商务礼仪课程目标设计,以任务驱动为主要教学手段,通过大量现实中的案例,让学生分别进行角色扮演,在表演中感受内容的重点并加以深化、完善,教师起辅助点评作用,学生相互自评、他评。从中对每一章节的知识认真进行深入的学习,再巩固学习。

7.积极引进和使用计算机多媒体、网络技术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改革商务礼仪教学条件;组织学生参加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营造良好的学习气愤,激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四、教学方法的改革

日本商务礼仪课程从实践入手开始教学活动。高职日语专业学生一般入校前没有日语学习经历,不了解日本企业文化。特别是中国的学校教育与国际接轨还有差距,在日常生活、待人处世等方面与国际惯例有很多差距。通过学习本课程,学生不仅能理解日本商务习惯,而且能体会从事国际贸易,与发达国家国民打交道时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本课程是学生踏入社会之前的一门重要课程,要将课堂搬进实训室,让学生在实训中体会从事日本商务活动过程中各个环节所必需的礼仪规范,融“教、学、练、做”为一体,让学生在教中学、学中练、练中做。

1.教学方法

教师改变了讲解词汇、读课文、学生跟读的传统授课方式,通过日本文化背景导入,以启发式和研讨式等多种教学手段和多媒体网络技术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相结合,增加日语学习的直观性,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1)“任务驱动”模式。

以企业常见商务活动的主要类型整合教学模块,以企业一个完整的商务活动安排教学任务,以任务的完成为目标,按照任务发生的顺序展开教学过程,以教师的启发引导、讲解示范为辅,以学生自主思考和体验训练为主,融“教”“学”“练”“做”为一体。

(2)真实情境下的“角色扮演”方法。

通过设置商务活动的真实场景,让学生在其中扮演商务活动中的有关角色,通过体验式学习演练,达到掌握技能的目的。学生不仅能学习相关技能点内容,而且能培养语言表达、沟通协调、应变能力等素质。

(3)情境与任务融合,促进共同发展。

在每一个任务抛出的时候,都创设许多适当的情境,以此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情境中积极主动地接受任务。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共同探究,同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使得每一位学生在教学活动都获得个体的发展。

不定期地提供与日本人直接交流对话的机会,做到学习加实践,学以致用。

2.教学手段

(1)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应用。

根据日本商务礼仪课程的特点,多媒体教学手段最能够展现课程内容及审美性。课程组充分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音频资料、视频资料、图片资料等开展教学,设计出生动新颖感性的课堂教学内容。扩大课堂信息量,增强课堂师生、生生互动,提高课堂实效。课程组教师之间互相学习、交流制作课件的方法体会,通过对课件内容和形式的精心设计与制作,使课件在配合和促进课程教学上取得良好效果。

(2)课程网站平台的利用。

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建立《日本商务礼仪》课程网站,课程网站的主要栏目有课件、教案、视频、小资料、小案例、互动平台等。学生可以通过网站提供的教学资源开展自主学习,还可以利用网站获得更多外部信息,教师则可以通过网站更新的教学案例、资料、视频等教学内容,也可利用网站收集最新日本礼仪资料与案例,设计出商务活动的模拟教学环境,优化教学过程,提高实效。

国际商务礼仪论文第8篇

摘 要 军事礼仪象征着威武与力量,商务礼仪代表着效率与时尚。礼仪与仪式又是企业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企业军事化管理的制度的推行,军事化管理中的军事礼仪也愈发广泛的被企业文化体系所借鉴与吸收,使原有的商务礼仪发生了转变。笔者以差异化表现形式为主要视角从差异产生的原因以及差异的表现形式两方面对军事礼仪与商务礼仪进行比较性分析。旨在完善军事化企业内部的企业文化体系。

关键词 军事礼仪 商务礼仪 差异性

商务礼仪,就其学理层面而言,可被界定为商务人员在其商务交往中所应恪守的行为规范。 根据商务礼仪的定义,笔者认为军事礼仪可被认为是军事人员或其他人员在进行社会交往时所应坚持的行为准则。通过对商务礼仪与军事礼仪的差异性分析为实现二者有机转换提供理论依据。

一、差异性原因分析

礼仪背景方面。军事礼仪旨在强化部队这一集体内部的等级意识,从而提升礼仪客体的权威性。商务礼仪则不尽相同,其主要通过“律己之规”表现对礼仪主体的尊重。

礼仪主体方面。礼仪的主体,指的是礼仪的操作者和实施者。军事礼仪的主体大部分按照军衔等级的高低次序,通常情况下由军衔低者扮演。商务礼仪的主体则一般由主人或邀约方扮演。

礼仪客体方面。礼仪的客体,又称礼仪的对象,他指的是礼仪的承受者与指向者。军事礼仪的客体大部分有军衔等级较高者扮演。商务礼仪的客体则由客人一方或受邀约一方扮演。

礼仪的社会环境方面。礼仪的环境,指的是礼仪活动得以进行的特定的时空条件。军事礼仪的礼仪社会环境定格于等级森严、军纪严明的武装部队,强制性特征明显。商务礼仪的礼仪社会环境则定位于自由平等的商业社会,自主性特征突出。

二、差异性内容分析(礼仪媒体分析)

(一)等级次序的不同

1.方位次序不同。商务礼仪中强调“以左为尊”原则,即礼仪主体的相对位置要处于礼仪客体的右侧的原则,以此体现对于礼仪主体的尊重。在军事礼仪中,由于其政治性特征明显,则采用“以右为尊”的准则,即礼仪主体的相对位置要保持处于礼仪客体的左侧,以此体现对于礼仪主体的服从。

2.先后次序不同。商务礼仪中在对职务相同时二者进行排序之时会考虑到礼仪客体的年龄、资历等要素。甚至有时处于理解需求,按照姓名笔画数或姓氏首字母进行排序。军事礼仪则略有不同,在对职务等级相同的礼仪客体进行排序之时,第一要素,衡量礼仪客体的军衔高低,军衔高者优先。第二要素,军衔相同时衡量礼仪客体的军职待遇等级,待遇较高者优先。第三要素,礼仪客体军衔与军职待遇等级相同时,按礼仪客体是否有立功经历进行排序,立功者优先。其中,曾荣获一等功者优先,二等功者其次,三等功者次之。若所立功等级一致,则按立功次数进行排序,立功次数多者优先。第四要素,立功经历相同时,按参军时间(军龄)排序,军龄长者优先。第五要素,若礼仪客体军龄相同,则以是否参与过重大活动如战争或内卫活动,参与者优先。

(二)礼貌用语不同

总体上将军事礼仪中的礼貌用语较商务礼仪中的礼貌用语要显得更加简单与硬朗。

1.问候方式的不同。商务礼仪中礼仪主体对礼仪客体打招呼时多使用“您好、你好”等词语。军事礼仪中礼仪主体对礼仪客体进行问候时多使用“报告,首长好”等词语。

2.回复方式的不同。商务礼仪中礼仪主体对礼仪客体意志的回复多使用“好的,我明白了”等词语。军事礼仪中礼仪主体对礼仪客体的回复仅使用“是,明白”这一类表示服从的词语。

3.词语长度、风格不同。商务礼仪当中,礼仪主体通常较为委婉的表达对礼仪客体的较为不利的消息,或通过华丽的辞藻修饰对礼仪客体的赞美。军事礼仪中则大为不同,礼仪主体通常较为直接的表达主要意思。如:报告,我是A,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发生了什么样的事情,报告完毕!而且,军事礼仪当中很少通过形容词的连缀表达赞美,通常上级对于下级的赞美只是“非常好,做得不错”这里富有极简主义色彩的词语。

(三)社交礼仪不同

1.社交风格的不同。商务礼仪中礼仪主体与礼仪客体的关系以一种互相尊重的观念为原则,形成一种和谐融洽的风格。军事礼仪中则主导一种严明的等级关系,下级对于上级绝对的服从,营造出一种庄严肃穆的风格。

2.问候礼仪的不同。商务礼仪中礼仪主体与礼仪客体表示友好的方式通常以握手礼为主,作为礼仪媒体的握手动作是在同一时间进行的。倘若实行西方商务礼仪,男女双方行贴面礼之时,动作也是同时发生。且节奏较为缓慢,通过舒缓的节奏使人礼仪主体倍感放松。军事礼仪中则略有不同,礼仪主体一定要先于礼仪客体行军礼,礼仪客体待礼仪主体将礼仪动作实施完毕后进行回礼,具有短暂的时间间隔。另一方面,军事礼仪中的礼仪动作讲究干净利落、不拖泥带水。

3.通讯礼仪的不同。商务礼仪中,通讯讲究完备的程序与体系;在通话时间方面,工作上的事情出于礼貌的需要,应指定在工作期间进行通话;通话内容方面则强求通过语言的修饰使得礼仪客体感受到备受尊敬的感觉;在通话结束时,处于礼仪主体与礼仪客体的相互尊重,可能再互相谦让中挂下电话。军事礼仪中,通讯本身所具备的程序与体系并不复杂,过多的精力被投放在通话内容的保密工作上;通话内容方面,则要求用尽量简单清晰的语言将问题的要点概括明白;在时间方面,工作上的问题是要24小时与上级联系,但切记拨打办公室电话;在通话结束时,尽可能的等待礼仪客体先挂断电话。

4.着装礼仪的不同。商务礼仪当中,在正规场合中要求礼仪主体穿着西装(或套装)、佩戴领带(胸针)、佩戴手表(首饰);在进餐过程当中,要求礼仪主体穿着正装;无论男士还是女士可以通过服装的颜色搭配不同颜色的皮鞋(高跟鞋)或领带、领结(项链)。军事礼仪当中,在会议场合要求礼仪主体必须穿着军装,佩戴军功章、军龄牌、肩章、臂章、名牌等军装配饰,但是礼仪主体禁止佩戴首饰如造型夸张的手表、戒指等;在进餐过程当中,礼仪主体需穿着作训服用餐;无论是男士还是女士都只能穿着黑色皮鞋,并佩戴深蓝色领带。商务礼仪当中,礼仪主体可以根据需要定制修身风格的西装或套装,

5.餐饮礼仪的不同。从上菜顺序上来看,商务礼仪按照“凉菜、酒水、甜品、炒菜、主菜、汤菜、主食”的顺序进行上菜。由于生活习惯的不同,军事礼仪当中更加倾向于“主食、汤菜、凉菜、酒水、甜品、炒菜、主菜”的上菜顺序。从座次安排上来看,商务礼仪按照主宾最高位的原则进行座次安排。但是在军事礼仪当中,座次的安排更加倾向于按照军衔等级的不同进行排位。在男女的座次排位方面,商务礼仪当中讲究“女士优先”原则和“男女搭配原则”,在夫妻的座次安排上多采用“家庭式”的座次,即以家庭为单位安排座次。军事礼仪中,“军嫂”具有绝对最高位次,“女性军属”具有第二最高位次,当有多名军嫂时要以“军嫂团体”为单位进行座次的安排。“军嫂团体”内部按照其丈夫的等级序列进行排位。当“军嫂团体”整体到达部队探亲时,该部队的最高领导(政委或部队指战员)需要列席作陪,将尊重献给伟大的军人的妻子。上述现象在边防部队表现的尤为突出。

三、结语

商务礼仪与军事礼仪并无正误与优劣之分,二者仅是特定礼仪环境下所实现的礼仪内容。从礼仪的主体、客体、环境方面分析了商务礼仪与军事礼仪产生差异的原因,以礼仪媒体为主要视角从等级次序、社交礼仪、仪态礼仪三方面论述了二者的差异性。分析差异性的初衷在于实现二者的有机转换,尤其是处于企业文化亟需“强文化”引领之际。大型企业军事化管理的趋势已经逐渐清晰,如此而言,礼仪作为企业文化中的重要一环也许即将拉开改革的大幕,商务礼仪军事化或许会成为一个热点的礼仪方向。

参考文献:

[1] 金正昆.商务礼仪简论[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1:15-20+24.

[2] 张瑾俏.论商务礼仪在商务谈判中的合理利用[J].青年文学家,2013.23:214+216.

[3] 王文丽.商务礼仪在国际商务活动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商贸,2011.29:195-196.

[4]田静,张婷婷.基于企业成长视角的商务礼仪探究[J].商场现代化,2012.11:5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