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药剂学习论文

药剂学习论文赏析八篇

时间:2023-03-29 09:22:04

药剂学习论文

药剂学习论文第1篇

关键词:中药药剂学;互动式教学;中医教育

DOI:10.3969/j.issn.1005-5304.2014.08.040

中图分类号:R2-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04(2014)08-0119-03

Application of Problem-based Interactive Teaching Method in Teaching of TCM Pharmaceutics GAO Jian-de, FAN Ling-yun, YU Yan, WEI Shu-chang, LIU Xiong (Gansu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Lanzhou 730000, 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teaching outcomes of problem-based learning method in classroom teaching of TCM pharmaceutics. Methods Fifty students majoring in 2009 science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 were taught by using traditional teaching method in teaching of TCM pharmaceutics, and 56 students majoring in 2009 TCM pharmaceutics by using of problem-based learning method. This study evaluated students’ adaption to the two teaching methods through score analysis and questionnaire of the two classes. Results Students taught by problem-based learning method generally believed that this teaching method can stimulate their learning interest, improve self-study ability, thinking ability, creativity, and language competence, and enhance team spirit. Conclusion Problem-based learning method shows better teaching outcomes than traditional teaching method. It can guide students to look for ways to tackle problems in the course of solving problems, and cultivate all-round ability and comprehensive quality of students.

Key words:TCM pharmaceutics;interactive teaching method;TCM education

中药药剂学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中药药剂的配制理论、生产技术、质量控制与合理应用等内容的一门综合性应用技术学科,也是将传统制剂技术和现代剂型理论相统一的一门综合性学科,与制剂生产和临床应用紧密相联。中药药剂学是高等中医药教育培养中药研究、生产、经营和应用等各类人才的必修主干课程,课程涉及面广,涵盖知识多。目前的教学方式大多采用传统的板书、投影等教学手段,不能很好地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

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PBL)是以问题为基础、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导向的小组讨论式教学[1],突破了传统的教学思想及模式,可克服传统教学形式单一、内容陈旧的不良局面,与我国当前教育宗旨“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专业人才”相吻合。笔者将该方法引入中药药剂学的教学中,在教研室讨论下初步对液体药剂、注射剂、丸剂、片剂和药物制剂新技术与新剂型章节采用PBL,通过问卷调查和考试成绩分析对其效果进行了评估,现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2009级中药学专业50名学生作为对照班,采用传统教学法授课;2009级药物制剂专业学生56名作为试验班,采用PBL授课。对照班与试验班均被随机分为6组,每组8~10名学生,每组指派1名组长。

1.2 方法

1.2.1 基线水平 本校中药学专业学生与药物制剂专业学生高考成绩均在普通本科分数线以上,具有较好的人文素质和自主学习能力,学习中药药剂学课程前,两班开设课程相同,均已完成了中药学、物理化学、中药化学、制剂分析等基础药学课程的学习,具备了基础药学知识的储备,为顺利进行互动式教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1.2.2 教材与内容 对照班和试验班均采用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药药剂学》[2]作为教材。对照班采用传统教学法讲授上述内容,试验班在液体药剂、注射剂、丸剂、片剂和药物制剂新技术与新剂型5个章节采用PBL。

1.2.3 互动式教学过程

1.2.3.1 提出问题,建立假设 教研室首先组织授课教师进行PBL的学习,然后各章节授课教师根据本章节特点和教学大纲的要求,制订学习目标和议题,设计带有相关问题的教学案例,同时设计评价教学效果所需的表格。如在学习完颗粒剂、胶囊剂、丸剂、片剂基础后,我们设计了一种案例:传统黄连上清丸存在作用迟缓、服用剂量大等缺点,为此,有人将黄连上清丸改制成了黄连上清口胶。请学生从工艺、药效及患者依从性等方面综合考虑,选择合适剂型并提出正确的制备方案。

1.2.3.2 收集资料,论证假设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组长在课余时间组织本小组进行讨论,并详细记录讨论过程、每位同学的发言情况及讨论结果,并推荐1~2名同学作为课堂代言人。第二次课,通过第一次课后查阅、分析相关的文献资料,掌握第一手材料,增加感性认识,每个小组设计1份工艺路线,详细论证其可行性,最终形成一份完整的实验设计。教师再引导讨论的深入,鼓励学生积极提出新的问题,教师指引:①黄连上清丸主要功效是清热通便、散风止痛,用于风热所致头晕脑胀、牙龈肿痛、口舌生疮及风火牙痛等,而风火牙痛时牙龈严重发炎,患者咀嚼时牵拉牙齿,使炎症加重,更为疼痛;②口胶含糖重,溶后流入牙缝,成为良好的培养基,使病情恶化;③黄连上清丸方药物多苦、咸,制成品口感不好,患者难以接受;④为扩大用药对象,现在上市的有黄连上清片、黄连上清胶囊、黄连上清丸。

1.2.3.3 反馈和总结 各小组将所获取的信息加工整理后,以书面报告形式呈报自己的结论及得出结论的过程。学生因此对剂型设计产生了深刻的印象,懂得了选择剂型要考虑根据防治疾病的需要进行,而且可以将矫味所用辅料、包衣技术等知识串联起来学习。以上过程在实施中应注意合理安排时间,使学生在提出问题后有充分时间收集资料和自主学习。

1.2.4 问卷调查 设计调查问卷,了解PBL的实施对学生选择中药药剂学教学方法的影响和该方法的实施效果。采用不记名方式,由学生自愿填写。

1.2.5 学生学习过程及班级交流情况评价 观察学生学习过程及班级交流情况,采用学生自评、学生间互评相结合的方式对互动式教学过程中的学生表现进行评分。评价在每一单元结束后采用问卷的形式进行,问卷包括四方面内容:①对案例分析问题的能力;②与小组成员合作的能力;③查阅文献及参考资料的能力;④解决、处理问题的能力。以自评、互评的总分作为最后评分,占总成绩的40%。指导教师在参加小组讨论的过程中记录每位学生的学习过程,并按照上述标准进行抽评,以保证学生评分的客观性。

1.2.6 期末考试成绩评价 对期末考试成绩进行分析,测试试卷满分100分。其中主观性试题40分,题型包括简答题和论述题;客观性试题60分,题型包括填空题、单选题和多选题。占总成绩的60%。试题内容偏难,但并未超越教学大纲范围。

2 结果与分析

2.1 教学方法调查

试验班和对照班均完成了有关中药药剂学教学方法课前调查,试验班完成了有关中药药剂学教学方法的课后调查。结果显示,在实施PBL前,多数学生认为传统教学法是适合中药药剂学的教学方法,仅有40%左右的学生赞成采用PBL。经过实施PBL,学生对教学法的选择有了显著的变化,试验班有76%的学生认为PBL适合中药药剂学的教学方法,66%的学生认为PBL可提高学习自信心,73%的学生认为PBL可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86%的学生认为PBL可促进自学能力,75%的学生认为PBL可培养发现、分析问题能力,83%的学生认为PBL可加强同学间协作。这说明通过尝试PBL,学生体会到了该教学法的优点,愿意将PBL作为中药药剂学的授课方式。

药剂学习论文第2篇

关键词:中药学专业;方剂学;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近期,笔者参加了第二届“中医药社杯”高等学校中药学类专业青年教师教学设计大赛,在备赛及比赛的过程中,在针对中药学专业如何进行《方剂学》教学设计方面感受颇多,下文将从明确中药学专业培养目标、有效进行学情分析、规范编制教案设计、合理使用教学方法、妥善安排教学步骤等几方面进行阐述,以飨同道。

1明确专业培养目标

每一门课程目标均是为其专业培养目标服务的。中药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中医药学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的,能够从事中药生产、分析、鉴定、销售管理(中成药、中药饮片、中药材等)、新药研发、临床科学用药等方面的合格人才。因此,针对中药学专业的《方剂学》课程目标是立足于中药学专业,用中医药理论来指导学生分析方剂、指导用药,初步建立起以中医药思维来研发新药的科研思路。《方剂学》是中药学专业学生的专业课,是体现中医药思维的重要课程之一。

2有效进行学情分析

学情分析是授课之前首先要做的工作,除需要掌握学生的专业培养目标与知识结构之外,还要了解学生的就业意向、动态以及相应的学习兴趣、模式与习惯,并制定与之相适应的教学计划,这将直接影响到师资队伍知识结构的升级以及教材的选用、授课内容的调整。

2.1了解中药学专业学生特点

中药学专业的学生前期开设的中医类基础课时少,主要是在《中医学基础》中讲授了《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的知识,而同时这一专业的学生中药学专业知识却很扎实,并且学生对此更有专业认同感。曾有针对中药学专业在校生与毕业生的调查问卷表明,中药学专业学生的学习兴趣主要集中在对现代药物的研究能力、对根据市场需求开发新药能力、指导患者选用非处方中成药能力及与医师交流用药情况能力的培养。毕业生的去向意愿也主要侧重于医院药师、新药研发、药品推介[1]。因此,中药学专业的特点决定了学生所想要知道的并不是如何临床诊断与遣药组方;而是想要了解方的加减,了解方剂配伍的科学性,了解不同的炮制、煎煮方法、不同的剂型与剂量等都会影响方剂的疗效,了解在今后进行质量控制、含量测定时懂得君臣佐使,为今后创制新药、开发新剂型,提供依据与指导。因此,成都中医药大学方剂学科组提出在授课时“从药性入手,以药释方”,以“药”为主线,串引理、法、方,并采用多种教学模式来讲授《方剂学》[2],这一经验可供我们在日后的教学改革实践中加以践行。

2.2做好方剂学师资队伍知识结构升级

目前,《方剂学》课程针对不同层次、不同专业进行相对应的教学设计的改革实践已蓬勃开展起来,而方剂学也进一步细化、分化为理论方剂学、临床方剂学、实验方剂学。由此带来的趋势是师资队伍的改善、调整势在必行,尤其作为青年教师不可固步自封,一方面要加强对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与提高;另一方面要针对中药学专业学生的知识结构,针对性地学习相关学科知识,进行专业知识结构互补。如与《方剂学》联系紧密的《中药学》《中药鉴定学》《中药炮制学》《中药药剂学》等课程,将其相关知识揉入《方剂学》的教学内容,将会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师的教学质量[3]。这种学科间的交叉与渗透对教、学两方面都会产生学术思想的撞击与火花。

2.3做好教材选用

目前可选用的教材有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十三五”规划教材,贾波教授主编的《方剂学》(供中药学、中药制药等专业用)。该教材突出体现了中药及药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相关内容,其特点是重点介绍各论每一章概述部分,专设“组方思路”,使学生能够提纲挈领地掌握类方的基本组方规律;具体方剂的“方解”部分简明扼要,并归纳组成药物的基本结构及配伍特点;“运用”部分专设现代应用、制剂研发和使用注意,并从药理及成分研究方面概括性介绍现代研究成果,并收载了方剂的不良反应,有助于给中药及药学专业学生在新药研发方面以启示。另有苏州大学出版社李笑然主编的《方剂学》、谢鸣主编的《中医方剂现代研究》,季宇彬主编的《中药复方药理与应用》,阮时宝、苑述刚主编的《中成药学》等也可推荐给学生[4]。泸州医学院方剂学科组提出,在针对中药学专业的《方剂学》教材编写中可有所偏重于中药学相关内容,并以附子理中丸为例,可适当增加:①制备方法(包括剂型规格、用法用量);②“主治”加入现代临床研究部分;③“方解”中突出“药对”;④增加不良反应、注意事项、药理研究等[5]。

3规范编制教案设计

教学设计成功与否,体现在教学设计文案是否成功。而一个完整的教学设计文案应该包括三个环节,即设置目标、选择与开发教学策略以及对目标进行教学评价。其中教学策略的选择与开发、目标的教学评价我们将在下文阐述,此段仅论述教学目标的设置。

3.1设定三级目标

教师在授课之前,进行教学设计时除了要符合专业目标、课程目标外,还要体现教学重点与难点,设定三级目标:知识目标、技能(能力)目标、情感目标。我们以泻下剂为例,将知识目标设定为:能够扼要概述泻下剂的基本概念、分类及使用注意事项;能够把握寒下、温下、润下、逐水各类代表方剂的基本知识点。技能(能力)目标设定为:通过对三承气汤组成、煎服法、功效等方面的比较,总结其相应的临床应用特点,培养学生归纳总结、比较学习的能力;通过学习寒下、温下、润下、逐水的代表方剂,使学生掌握方剂的组方原理,熟悉配伍方法与临床加减运用规律,了解中药新药研发思路,具备分析方剂的基本能力。情感目标设定为:①通过对泻下剂与“下法”的联系,培养中药学专业学生对泻下剂学习的兴趣,能够初步运用所学知识理解方剂学理论精髓,熟悉中医临床辨证论治的诊疗思路。②通过讲解泻下剂方证的概念,讨论泻下剂药物的配伍、炮制、剂量、剂型对方剂整体疗效的影响,并注重对泻下剂常见加减思路的用药分析、中成药研发成果与思路的介绍、对方剂药理与毒理作用的介绍等,使学生认识到从中药学的角度对方剂的研发与临床应用的重要性和可行性,调动对方剂学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对方剂深入探索的欲望和热情,进一步巩固其中药学专业思想,建立起学生的系统观和整体观。

3.2注重点、线、面三个层面

我们仍以泻下剂为例,借鉴中医药课堂教学设计的先进经验[6-8],将教环节、学环节均在点、线、面三个层面展开。

3.2.1点设计

①用案例导入、启发式教学、讨论式教学等教学手段示以学生泻下剂所运用的“下法”,从泻下剂的适用范围(不仅仅等同于便秘)讲授,到泻下剂完整的定义(包括主要组成药物、功用、适用范围);并讲授泻下剂的分类及代表方剂,泻下剂的使用注意事项。②用案例导入、启发式教学等讲授重点方的知识点,可通过恰当的案例导入,指导学生掌握泻下剂重点方的组成、方解、功用、主治证、临床应用、使用注意事项等,通过课下学习任务的拓展及延伸课堂的设计,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并且教会学生如何查阅资料、获取知识、整合信息。通过以上点设计,达到以下教学目标:①学生能够概述泻下剂知识点的整体脉络,能够运用思维导图来理解、记忆泻下剂的知识图表;②学生能够掌握重点方的组成、方解、功用、主治证、临床应用、使用注意事项等,能够为他人用药提供参考意见,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3.2.2线设计

①将不同章节泻下剂的配伍规律和常用药物组合进行横向比较,使单元内各分类的代表方之间形成“线”,如大承气汤、大黄牡丹汤、温脾汤中都运用到泻下攻积的常用组合大黄配芒硝;在学习各代表方的辨证时,要用到前期中医基础理论的藏象知识,以及中医诊断学的八纲辨证和便秘常见的致病特点等知识;在学习各代表方的临床运用时,又要联系到后期中医内科学的病证———便秘,从而形成不同课程之间的“线”。②指导学生讨论“下法”与“消法”,从治法特点与临床应用等方面加以鉴别,将“八法”的知识融会贯通,指导学生掌握这种学习方法。③可请学生结合所学药学、中药学专业,设计一个三承气汤对实验动物的泻下作用的影响实验,指导学生确定实验指标,设计实验步骤,设置实验讨论,启发学生的科研思路。④指导学生将中西医理论进行比较,如现代医学的肠梗阻、习惯性便秘、老年性便秘与里实证的关联性,并就此知识点进行分析、评价,提出自己见解,最后以小论文形式完成作业。通过以上线设计,达到以下教学目标:①分析比较归纳不同章节的泻下药的配伍规律和常用药物组合,以及与前后课程的内在联系,并且能记忆重点知识线(如大黄、芒硝的配伍组合,泻下药与行气药的配伍意义)。②采用列表的方法,将“下法”与“消法”进行比较,对治法与方剂在整个中医药体系中的作用和地位进行深入分析,融会贯通。③查阅资料,设计出合理的动物实验,训练科研思路。在广泛阅读文献的基础上,在小论文撰写过程中,要能提出自己的见解。

3.2.3面设计

①将泻下剂如麻子仁丸、济川煎等与果导、开塞露等西药治疗习惯性便秘、老年性便秘的功效与不良反应进行比较,使学生充分认识到中医药的优势,坚定中医药可靠性的信念,从而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②通过德育的渗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学生设身处地为患者着想,引导行为与价值观保持一致。通过以上面设计,达到以下教学目标:①学生应主动去了解里实证常见病症(如肠梗阻等)的研究进展,并养成跟进阅读文献的习惯、持续更新知识,以此来了解最新研究进展和发展动态,来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疑点问题。②学生能认识到目前临床上里实证的诸多常见症采用现代医学治疗手段的优势,思考其背景与原因,并思考哪些情况下采用相应的泻下剂具有优势(如大承气汤可治疗急性单纯性肠梗阻等属阳明腑实证,大黄牡丹汤可治疗急性单纯性阑尾炎等属湿热瘀滞证)?因此,学生并不是盲从书本与权威,而是在批判思维中创新实践,以培养高阶能力。

4合理使用教学方法,妥善安排教学步骤

4.1突出教学重点,紧扣中药特点

在讲授时我们需要注意的是,《方剂学》的教学重点仍在于《方剂学》的精髓———配伍。在教学中应以“方解”作为教学重点部分,了解“药有个性之特长,方有合群之妙用”,其中强调炮制、剂量、剂型、道地药材、入药部位、煎煮方法,这些对于中药学专业的学生感兴趣的地方,均可在该部分展开。如成都中医药大学方剂学科组提出“从药性入手,以药释方”[2]、福建中医药大学方剂学科组提出在“方解”中突出“药对”等[4]。我们在日常教学中也体现了这一思路,如讲授六味地黄丸的君药熟地黄,强调是属于“四大怀药”之一,熟地黄经生地黄九蒸九晒,从寒性转变为微温之性,功效也从“清热滋阴凉血”变为“填精益髓、滋阴补肾”,而想要在临床发挥较好的疗效,必须在药物选用的源头环节就要讲究“道地药材”和炮制方法。六味地黄丸全方“三补三泻”,“三补”者,补其不足;“三泻”者,祛湿浊,清虚热,并平补药之偏性,这种配伍思路正是方剂学的精髓。

4.2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运用多种教学方法的目的之一是加强教学互动。笔者在比赛中发现,如果不注重教学互动,即使教师在讲台上如何慷慨陈词,学生在台下仍反应平平。启发式教学是我们在教学中经常运用的互动方式,我们往往将设疑的环节放在教学重点与难点上。以泻下剂为例,具体包括:

4.2.1设置相关的多重情境,以问题的方式引导

整个课程如通过询问同学们的排便习惯引出问题“保持大便通畅有什么重要意义?便秘有哪些类型?分别有什么临床表现?”调动同学们学习的积极性。启发式提问如“针对便秘我们可以采用哪些治法”,引出泻下配以行气,并结合温、清、补等相应治法,进一步分析泻下剂的配伍规律。又如“便秘患者愿意长期使用泻药吗?如果形成长期依赖对人体是否会有不良影响”等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探索意识,从而引出具体泻下剂的使用注意事项。总之,通过设置相关情境、巧设问题,引导课程,可以大大提高师生互动的效率。

4.2.2也可采取多种形式的大班课堂讨论

①启发式提问引起课堂讨论:温脾汤中为何要用大黄、芒硝,何以实现“去性存用”?讨论大黄与芒硝的配伍意义,回顾泻下药相关概念。②分析某些知识点引起课堂讨论:关于十枣汤的用法,分析其原因。另外,方中不用甘草而用大枣的原因是什么?并与学生共同探讨治疗悬饮与水肿的常用治法与配伍。③用类比和对比引起课堂讨论:比较大承气汤、小承气汤、调胃承气汤的异同点,结合前期知识,让学生参与讨论,共同分析为何不同配伍与煎煮方法会影响疗效的中药药理学原因。

4.3合理安排教学步骤

一般教学步骤包括导课、学习新课、结课、自主学习资源。导课环节较常采用的是案例导入法,在案例选择上,应侧重临床指导患者用药的案例,并注重方剂学与中药学的渗透[9];也可以PBL方式进行[2]。但并不是一概而论,如大承气汤,我们就可以《伤寒论》所涉及条文展开,提醒学生注意大承气汤出现的条文如此之多,说明适用范围之广泛,启发学生对大承气汤组成与功效的学习兴趣。学习新课环节,我们一般有两种讲授方式,一种以六味地黄丸为代表,可以先从组成开始说起,再推导出功用、主治等等,该类讲授法还可用于藿香正气丸、二陈汤、银翘散等。一种以大承气汤为代表,可以先从方证、病机开始说起,一般当病机较复杂深奥时选择该种讲述法,因病机不说透、说清,则立法、组方无立足之地,这种讲授法还可用于小柴胡汤、大柴胡汤、半夏泻心汤、旋覆代赭汤等,一般以出自《伤寒论》方剂为多。另外我们还可以灵活选用多种教学思路,如在祛痰剂中选择二陈汤,讲透其组方配伍思路,再以此为基础串讲其他祛痰剂温胆汤、清气化痰丸、半夏白术天麻汤等;又如在补益剂中讲透四君子汤的组方配伍思路,在此基础上串讲异功散、六君子汤、香砂六君子汤、参苓白术散、补中益气汤、归脾汤。这样既可以节省课时,又可以将知识系统化,便于学生掌握。在讲授新课环节,我们也要时刻注意把握学生的专业特点,如可设置方药一体化实验,或可鼓励同学自主设计实验,并以此为基础参加申报各级各类“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2]。同时在授课中也要时刻关注现代方剂研究进展,可介绍近年新开发成功的药方,如由安宫牛黄丸研发为清开灵,由逍遥散化裁后开发出中成药舒肝颗粒,均是剂型或方剂配伍改革的成功案例,应重点说明其成功的原因和关键点,可培养学生日后在药品开发企业的就业竞争和长足发展[9]。结课环节,我们除提纲挈领地总结课程内容外,也可借助一些现代网络沟通方式,如注册微信“对分易”等软件,在课堂即时答题;或在PPT上设置穿插一些以中药为主角的动漫答题环节,增加趣味性,可使学生更有参与感。自主学习资源除了对网络资料、参考书目、文献的推荐外,还可介绍同学关注中药汤剂与中成药使用率、古方中成药开发、剂型改革等情况[10];并可指导学生分组进行选题、查阅文献、设计方案、开展相关研究。并将自主学习成果纳入形成性评价中,采用即时性评价与表现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真正的形成性评价,是应该特别注重教学反馈的。教师在此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注重教与学的相互促进,做好教学反思,激发思想的火花,最终培养起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也是我们在教学设计中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参考文献

[1]王璞,王亚旭,王嘉伦,等.中药学专业方剂学教学改革问卷调查和分析[J].中医教育,2015,34(2):18-20.

[2]刘兴隆,贾波,张丰华,等.基于能力培养的中药学专业《方剂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时珍国医国药,2016,27(8):1997-1999.

[3]侯少贞,高洁.针对中药学类专业特点的方剂学教学体会[J].中医杂志,2012,53(9):807-808.

[4]马少丹,苑述刚.对中药学专业《方剂学》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的探讨[J].中国现代医生,2008,46(25):123-124.

[5]廖慧玲,寇俊闯,王全,等.中药学专业《方剂学》的教学与学习[J].内蒙古中医药,2012,(23):114,128.

[6]周桂桐,张志国.中医药课堂教学设计:理论创新与设计实务[D].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6.

[7]谭峰,樊巧玲,张卫华,等.思维可视化教学模式在方剂教学中应用的思考[J].陕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39(6):152-154.

[8]贾波,刘兴隆,张小丹,等.基于培养目标的中药专业《方剂学》课堂教学探讨[J].现代中医药,2015,35(5):201-203.

[9]王璞,邢丹,黄新峰.基于中药学通用人才培养的《方剂学》教学改革研究[J].中国医药科学,2013,3(17):9-10.

药剂学习论文第3篇

【关键词】体验式教学法 中药药剂学 应用探讨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6)02-0051-03

中药药剂学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中药制剂,涉及配制理论、生产技术、质量控制与合理应用等内容的一门综合性应用技术学科,是中药学专业必修的一门学科,也是相关药学人士考各类职称及证书的必考科目。它不仅要求学生掌握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还需要学生具有熟练的基本操作技能及初步的科研能力。因此,中药药剂学的教学课程设置和教学质量无疑对中药专业及相关药学专业的整体教学质量的提高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其教学质量的好差与学生毕业后从事药学工作的能力高低有着密切的关系。

体验式教学法(experiencing teaching method,ETM)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通过创造实际的或重复经历的情境和机会,呈现或再现还原教学内容,使学生在亲历的过程中理解并建构知识、发展能力、产生情感。体验式教学来源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美国教授大卫・库伯提出的“体验式学习圈”,他从多个学科对体验学习做了系统的研究,率先提出体验学习是由体验、观察与反思、归纳及应用再回到体验所组成的“体验学习圈”,体现了建构主义的教学思想。目前,国外已有相当广泛的理论与实践基础,众多学校的教育中普遍采用体验式教学方法,主要体现在课程教育中穿插很多社会活动或志愿者活动,而在我国体验式教学的研究尚处于初始阶段。综上所述,参考国内其他专业的体验式教学方案,并结合中药药剂学特点,本文对中药药剂学体验式教学进行了探讨。

一 中药药剂学的教学现状

目前中药药剂学的教学过程中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中药药剂学内容多且繁杂,利用现有的教学方法很难在有限的时间内达到高效的教学目的;在教学过程中忽视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侧重现成知识的传授,考试以知识的记忆为主,对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及认知能力的重视度不够;课程内容的涉及面广,但深度不够,且又理论性、专业性太强,实用性、操作性较差,无法解决实际问题;学生对中药药剂学课程的学习缺乏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等。因此,如何提高中药药剂学的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及学习积极性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二 体验式教学法的特点

与传统的中药药剂学教学模式相比,体验式教学有以下特点:(1)主动性。体验式教学法提倡学生主动地学习,使学生从更直观的角度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在课堂中始终处于主体地位。学生通过主动探究、主动参与、主动实践等方式获取外部的新知识,可以亲身感受、理解、领悟和验证所见所闻,真正地将所学理论与实际行动进行结合。(2)趣味性。教师通过学生的实际需求设计教学形式,将不同形式的动画、视频、模型等资料发放给学生,通过课堂活动与实践活动的形式将知识传授给学生,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3)实践性。体验式教学模式具有学生参与活动―亲身体验―感悟内化―外化践行的特点,强调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进步,在进步的过程中逐步完善,在完善的基础上不断提升”,学生在实践中获得学习新知识的技巧及方法,发现自己的优势和劣势,从而促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高。中药药剂学的教学目标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实践精神和动手能力,而体验式教学法的特点正好可以满足中药药剂学的教学需求。

三 在中药药剂学教学中实施体验式教学法

体验式教学法包括情景模拟、现场参观、社会调研、工学交替、仿真模拟等方法。其实施过程主要包括认知体验和行动体验两部分,其中认知体验的实施主要包括理论的导入和情景的创设,而行动体验的实施则主要靠学生自觉参与实践。

1.体验理论导入

体验理论导入是体验式教学开展的垫脚石。在这一环节,教师应结合中药药剂学教学大纲所涉及的每个章节的学习目标,讲解本章节所包含的所有重点和难点。例如,教师在讲解剂型的制备工艺时,可以用有趣易懂的语言描述一下具有药剂学特色的工艺操作过程,如注射剂的灌装、熔封,栓剂的注模、刮削等。另外,教师还可以叙述以往做实验时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措施。这样既可以让学生了解学习任务和学习目标,又可以激发学生的体验欲望,促使学生积极地投入到体验式教学过程中。

2.创设情境

体验式情境及任务是教学法顺利实施的必要环节,教师需要从学生的角度设计教学活动。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通过问题情境总结药剂学知识,利用网络平台搜集资料并分析整理,观看与中药制剂生产流程等相关的视频,共享并讨论新知识等,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加强对制药过程深层次的理解。通过实物演示情境、直观再现情境,如录像、新型课件、仿真软件等设置生动形象的场景,使学生了解实际生产中药物的制备工艺和医院调剂等。中药药剂学的实验课还可设定成药厂的情景,在实验室中模拟真实的工作气氛和工作流程,如在实验室设定洁净区,学生进入这一区域内必须进行换鞋、更衣、戴口罩等流程。

3.参与实践,亲身体验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采用各种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实践,主动寻求答案或相关信息。如在片剂章节学习过后,老师提前给定处方,指导学生分组自行设计片剂制备工艺过程,进行处方的提取、分离、精制、制剂成型等操作,并评价片剂的质量,最终报告小组成果,进行师生共评及归纳总结,以巩固和扩展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加强学生的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老师还可带领学生到相应的企业参观体验,将学生分组派到不同的工厂实习一周,并撰写学习体会,上课时让学生讲解和分享他们的所见所闻。

4.实施分享及反馈

学生通过一系列的体验式学习后,整理并总结所学到的知识与技能,制作成报告或PPT的形式,在学生之间共同分享,相互讨论。如在制备乳剂时,学生之间可以讨论并分享自己加入辅料的顺序及研磨的速度等书上未详细规定的操作过程。一方面可以让能够制备出合格乳剂的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共享资源,培养学生的表达和沟通能力;另一方面可以让那些制备时出现破裂、分层及产生不合格乳剂的学生找出原因,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除此之外,教师可以采用提问互动、知识竞赛等课堂组织形式,及时检验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及学习效果,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论坛交流及知识大赛等外部组织活动,让学生对实践体验的感知和体验结果进行交流与应用,更灵活地运用知识。

四 在中药药剂学教学中应用体验式教学法应注意的问题

在中药药剂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进行体验式教学设计时应当积极运用情景模拟、角色扮演、讨论互动、案例导入等教学方法,实现师生角色的互换,让学生真正地融入学习。教师应当重视学生的实际情况,使学生能够由基础知识的学习逐渐过渡到重点难点的掌握,在潜移默化中获取更多的知识、经验和技能。在教学内容的设置上要有针对性,要紧密围绕社会岗位需求,设计人才培养方案,合理安排教学内容。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熟练掌握课程理论及技能,又能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法,能够在不同的环节设置恰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同时,高校应当创造更好的教学条件,提供更多的教学平台、教学仿真模块等,实现工学交替,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能够到企业、医院等实际工作岗位中顶岗实习,感受工作氛围及应当具备的职业素养。

五 总结

将体验式教学法引入中药药剂学的教学活动当中,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积极性,使学生能够真正地掌握中药药剂学的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全面训练学生中药药剂学专业知识的学习与表达能力、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最终使学生具备从事职业活动所必需的责任感、职业素养和独立工作能力,成为行业所需要的高级人才。但这也要求老师需要花更多的精力去制作课件及准备各种资料,要求学校投入更多的人力和物力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学习机会。随着中药事业的发展,非常有必要快速地将体验式教学法应用于中药药剂学的教学过程中,以满足社会对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专业药学人士的需求。

药剂学习论文第4篇

【关键词】教育理论;建构主义;中药制剂分析

Assumption about Practicing Constructivism to Analysis of Preparation in TCM

XU Tunhai ZHANG LanzhenXU Peng

【Abstract】 Constructivism is an educational theory to build the entire knowledge system. Its emphasis is the reciprocity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In this paper, we propose the assumption about practicing constructivism to analysis of preparation in TCM, and try to find a way improving educational effect in TCM major.

【Keywords】Education theory; Constructivism; Analysis of Preparation in TCM

【中图分类号】R36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8-0427-02

专业主干课的学习是中药学类本科教育的深入阶段,是连接理论与实践的桥梁,直接影响到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的实际工作能力。专业课的教学质量,很大程度上决定于教师的学术水平和教学方法。目前,从事专业课教学的一线教师多为非师范毕业的本专业高素养人才,多数具有博士学位,但并未受过师范的系统专业教育,在教学过程中,这些教育理论、方法和技巧上的不足,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专业课教学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我们在中药学类本科生培养的教学工作中,对中药制剂分析理论课的教学颇有体会,通过分析论证并结合教学实践,我们提出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中药制剂分析理论课的教学设想供同行们参考,希望能为中药学类专业课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开辟新的思路。

1 中药制剂分析教学方法研究概况

中药制剂分析,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应用现代分析理论和方法,研究中药制剂质量及控制方法的一门学科,是中药类专业教学中的一门主干课程,在中药学类专业本科生知识体系构建中起到重要作用。关于中药制剂分析的教学方法,国内诸多任课教师和专家学者曾经发表过自己的看法。

张兰珍针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和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开发,提出了4种新的教学模式,即提问自学考试讨论。实践证明,贯穿于教学各个环节的新的教学模式,对学生综合能力与创新意识的培养起到了积极的作用[1]。

魏凤环则从加强教师自身建设方面总结了一些可供参考的成功经验。如教学态度端正,讲课形象生动,多与学生交流沟通等;同时,针对中药制剂分析的特点,提出教师要重视授课内容紧跟科技进步与知识更新步伐,着重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2]。

陈丹、包荣国认为,搞好《中药制剂分析》的课堂教学设计,教师要遵循教学规律, 对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进行精心谋划, 通过激励、引导、启发、示范、解惑、评价和组织, 以及凭借反馈信息调节和监控整个教学过程来体现其主导作用。同时在施教过程中教师要注意适时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创造更多的条件, 提供更多的机会, 让他们动手动脑, 主动学习, 以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3]。

综观以上研究成果不难发现,为提高中药制剂分析的教学质量,教师们非常重视成功教学经验的总结,而运用先进的教学理论提升教学质量,也日益引起关注。但目前尚未发现相关的设想或实践,这可能与承担中药制剂分析教学任务的教师的知识构成有关系。

2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与教育改革

建构主义是20世纪中期由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等学者提出,并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盛行全球的认识论和学习理论,在当代教育心理学领域引发了一场深刻的革命[4]。世界各国的教育界学者纷纷对此进行了大量、深入的研究,希望推动本国乃至全球范围内的教育改革与发展。

近年来,随着与世界著名教育机构和高等学府间交流机会的增多,各大院校勤求创新符合我国国情的教育理论,逐渐形成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充分结合互动学习与自主学习的主流教学模式,以达到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目的,这也正是建构主义核心之所在。

根据皮亚杰的观点,知识既非来自主体,也非来自客体,而是在主体与客体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建构起来的。传统教学理念认为,教学的目的就是使学生通过教学过程获得对外部客观世界的映象,也就是说要对学生进行“教”。这种理念割裂了知识的学习与应用之间的联系。长期接受传统教学的学生,其知识有如下特点: ①不完整,过于空泛,过于脆弱;②惰性,无法在需要的时候运用;③不灵活,无法在新的或类似的情境中迁移应用[5]。

在教育发展的大环境下,建构主义的广泛应用是我国教学理论发展的必然趋势,必将对传统教学模式产生深刻的影响[6]。

3中药制剂分析课程特点

3.1 课程特点

3.1.1 应用性强。

对于今后将从事中药制剂的研发、生产、质检等领域工作的学生来说,中药制剂分析的学习过程中所掌握的知识与技能,是其日后的工作的重点内容。中药制剂临床应用广泛,为保证中药制剂产品的有效、安全、可控,建立快速、高效的检测手段是一个重要手段,也是中药制剂分析教学的重点。可以说,学生在课堂上所掌握的知识,对日后的实际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3.1.2 综合性强。

中药制剂分析是在中药学、分析化学、中药化学、中药药剂学等课程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是对已掌握的理论知识与实验技能进行全面综合的应用学科。理论课学习旨在研究控制中药制剂质量的内在规律和方法,引导学生将零散的专业基础知识整合为一个完整的体系以进行熟练、灵活的运用,而不在于对细枝末节的深究。

3.1.3 强调标准。

目前,大量中药制剂的OTC药品在市场流通,因此必须保证人民群众的用药安全。这就要求中药制剂必须在研发、生产、流通、使用全过程的关键环节制定严格的标准。中药制剂分析理论课与实验课始终围绕《中国药典》,以树立和强化学生在实际应用时的标准意识为核心来进行教学。

3.2 具体表现。

中药制剂分析课的上述特点,具体表现在如下三个方面:

3.2.1 手段发展迅速。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中药制剂分析涉及的提取分离方法以及分析检测手段正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仪器化、自动化、快速微量,是其发展方向。采用分离能力强、灵敏度高、稳定性好的分析仪器已成为趋势,新技术和新方法也不断发展和完善[7]。

3.2.2 理念日趋进步。

中药制剂分析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的学科,在质量控制的系统化建设中,注重中医药理论起到的作用;鉴于中药制剂本身成分复杂,被测成分含量低、波动大,检测成分向多指标发展;环保意识增强,尽量避免使用有毒化学试剂,也是中药制剂分析理念的发展趋势。

3.2.3 标准逐步规范。

目前中药制剂分析依据的2005版《中国药典》(一部)的成方制剂和单味制剂中,近半数为增修订的品种,质量标准较前几版药典有了很大提高。因此,教师需要根据《中国药典》的修订对讲课内容做较大的调整和补充。《部颁标准》以及其它相关法规、文件均是授课教师应该关注的内容[8]。

4建构主义理论与中药制剂分析教学结合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在中药制剂分析教学中,内容上,教师要提炼出既能反映学科水平、发展趋势与最新动态,又适合本科教学的内容;方法上,教师要做到讲课内容紧扣教材而又不拘泥于教材,要树立讲授一门课程,而非讲授一本教材的教学思想。所以,要重视在教学过程中应用先进的教学理论,而中药制剂分析鲜明的学科特色决定了建构主义理论在教学中应用的可行。建构主义理论与中药制剂分析教学结合,可以设计出如下教学步骤:

4.1 提出开放式讨论题目。结合本学科特色,尤其是在实际工作中的具体应用,针对学生感兴趣的,或较为熟悉的热点问题设置开放式讨论题目,巧妙地引导学生克服畏难情绪,帮助学生进行内部建构,这也是社会建构主义教育观所主张的整个建构主义的核心。需要特别注意的是,问题要明确导向教学内容,使学生的注意力从教学之始就集中在重点内容上,题目还要具备一定的复杂性,使得学生能够开展广泛的讨论,引发深层次思考。

4.2 课堂讨论。鼓励学生阐述讨论的过程与结果,让每个学生都清晰地监控自己的理解和思维过程,使其对自己解决问题的思路更加明确,促进个人理解与外部信息的相互作用,从而活跃学生的思维,有目的地把学生逐步引向教学内容。

4.3 总结讨论,切入主题。把学生对问题的现有理解水平作为传授新知识的起点,从专业角度对问题进行分析,发掘旧知识中对解决新问题有用的部分,使新旧经验的相互作用为新知识体系的建构奠定良好的基础,这也正是皮亚杰的“双向建构过程”理论的主张。

4.4 重点内容教学。教师把课堂所要解决的大问题分割成几个具有连续性的小问题,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反复思考的过程,不断地对新知识新内容进行细化加工,在原有基础上逐步建立起更加牢固有序的知识体系。这个阶段,教师示范各种理解和应用策略的使用,并且随着教学的进行逐渐提高要求,直到学生能够独立运用,使得教学主导者由教师动态转向学生,完善学生的内部建构。

4.5 主体教学过程结束之后,教师启发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提出新的方案,使知识体系得到辐射与发散,培养灵活的应用能力与自主学习的内在动力。这样给予了学生广阔的建构空间,让学生能针对具体情境采用灵活、适当的策略。

近年来国内的许多教育工作者、教育学家从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对建构主义理论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与探索,得出了一系列成果,尤为可贵的是,以建构主义为基础的教学实践已在众多院校展开,取得了一致的好评。中药制剂分析具备中药学类专业主干课的突出特点,所以研究中药制剂分析的教学方法,对中药类专业主干课的理论教学具有普遍性的指导意义。但是,教师在教学中实际应用建构主义,还是要注意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避免生搬硬套,适得其反。

参考文献

[1] 张兰珍,中药制剂分析教学改革的实践[J]. 中医教育,2000,19(5);32-33

[2]魏凤环,中药制剂分析教学经验与体会[J]. 现代食品与药品杂志,2006,16(2);73-74

[3]陈丹,包国荣,《中药制剂分析》的课堂教学设计[J]. 药学教育,1999,15(1);33-34

[4]莱斯利•P•斯特弗,杰里•盖尔,教育中的建构主义[M]. 高文等译.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5]温彭年,贾国英,建构主义理论与教学改革[J]. 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22(5);17-18

[6]刘晓,杜倩,刍议建构主义理论与传统教学方法改革[N]. 科技咨询导报 No.22.2007

[7]梁生旺,中药制剂分析[M].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7;4-5

[8]张彤,陶建生,徐莲英.《中药制剂分析》教学内容的创新与完善[J]. 中成药,2007,29(3);430-433

药剂学习论文第5篇

关键词:药剂学;实验教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33-0113-02

药剂学是研究药物制剂的处方设计、基本理论、制备工艺、质量控制和应用的一门综合性技术学科,与临床和生产实践有着密切的联系,是药学专业最重要的课程之一。实验教学是药剂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几年,我们对我院药剂学实验教学进行了多方面的改革,大大地提高了实验教学的质量。本文对我院药剂学实验教学改革的经验进行总结。

一、优化实验内容

实验教学是药剂学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是理论与实践结合的纽带,实验教学质量的优劣将直接影响到理论教学的效果。我们前期的实验课程开设的大多是传统的、验证性的实验,其主要内容是常见剂型的制备及其质量评价,如常见的液体制剂、混悬剂、软膏剂、注射剂等。一方面由于全程都是按照实验步骤操作,导致学生们养成只会动手不会动脑的习惯,不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另一方面随着医药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新剂型新技术应用到临床和生活中,传统剂型的实验教学已满足不了社会的需求。因此,我们对实验内容进行优化和改进,具体如下:

(一)完善传统实验内容

在以前实验内容中,主要是针对学生的基本技能开设实验课程,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课程中对剂型影响因素考察、质量控制方面的训练和应用等内容开设的很少,无法很好地培养学生分析和思维能力。现在,我们将剂型的质量评定、影响因素考察等加入到实验课程中,这样学生将不仅仅学会一种制剂的制备方法,也学习到如何去思考剂型的影响因素、怎样去选择剂型的处方组成、怎样进行剂型的质量评定等,提高了学生对药剂知识的理解,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如:将混悬剂液体制剂的制备与助悬剂性能的比较相结合开设课程,学生不仅学习到了混悬剂的制备方法,还学习到如何根据主药的性质、处方的目的等选择合适的助悬剂;将软膏剂的制备与软膏中药物释放的测定及不同基质对药物释放的影响结合在一起开设课程,加强了学生对软膏剂知识的整体理解和掌握。

我们还对以前实验内容中一些陈旧的、不易开展的实验进行精减,增加可操作性强、实用性强的实验。如以前在胶体型液体制剂的制备中开设有“甲酚皂溶液的制备”,因甲酚有剧毒,学生操作时有很大的危险性,因此现不再开设该实验内容,在胶体型液体制剂的实验内容中增开了可操作性强、安全性高的“胃蛋白酶合剂的制备”。

(二)增开新剂型实验内容

随着医药技术的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新剂型新技术被广泛应用。药物制剂已从常规制剂、一般长效制剂的传统观念发展到控释技术、靶向制剂时代。因而,我们在实验教学中增开了新方法、新技术、新剂型方面的实验内容,使实验教学内容紧跟学科的发展,也增强了学生对新剂型新技术的了解,如:我们增加了“固体分散体的制备”、“微型胶囊的制备”、“静脉注射脂肪乳的制备”等新型剂型的实验课程。

(三)开设综合性设计实验课程

在学生具有一定实践能力后,我们将天然药物化学或药物合成、药物分析、药理学与我们药剂学结合起来开设综合性实验设计课程,在该实验课程前期,学生根据老师给定的题目,提取、纯化药物和确定药物活性,最后在药物制剂环节中分几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在开课前,学生首先自行查阅相关文献,然后根据药物的理化性质、使用途径和目的等来自行设计药物的处方组成,拟定制备工艺和剂型的质量评定方法。第二阶段,学生将自己拟定的方案反馈给带教老师,带教老师阅读之后,给出一些建议和指导。第三阶段,学生根据老师的建议以及进一步查阅文献,并进行预实验来修改和完善自己的实验方案。第四阶段,学生将自己的设计思路和具体方案做成幻灯片,带教老师与学生一起进行小组汇报和讨论。最后,学生根据最终的方案进行实验并得出产品和结论。

整个实验过程中,实验室完全对学生放开,学生在课程以外的时间也可以来做实验,弥补了课时不足的缺陷。同时,在课程以外带教老师也保持与学生沟通交流,及时地为学生把关和提供帮助。通过以上的实验经历,学生在宏观上了解到了一套较为完整的药物发现、生产和质量控制过程,认识到药学学科之间的交叉和关联,同时通过自行学习和自行设计等的学习过程,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乐趣,使学生对药剂学知识有了更好的体会,并且也提高了学生对药剂实验的设计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等。

二、改善教学方式

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是以实验指导书与教师讲解为主,学生被动接受和操作。这种实验教学方法提高不了学生学习兴趣,也不利于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优化教学方式,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

(一)多媒体教学

目前多媒体教学已经被广泛应用,但是如仅使用幻灯片去进行“电子板书”式授课,已不能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我们在实验中将幻灯片教学、视频教学与PBL(Problem-based Learning)教学相结合起来教学,使学生有耳目一新的感受,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

视频教学可以给学生很多大量直观的信息,我们的视频来源主要来自于我们自己的拍摄,我们在预实验的过程中,由带教老师操作,对实验过程进行拍摄,尤其是针对实验中的操作要点,后期再进行剪切和编辑,务必使学生观看时能深刻理解和掌握实验内容。对于一些实验中的操作难点,我们还现场示范,通过生动形象的演示,增强学生对操作过程的感性认识和直观认识,有助于学生对实验操作的理解,大大提高了实验教学的效果。如以前学生在片剂制备过程中,对于制软材这一步骤总是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现在我们将该实验内容拍摄成视频,边播放视频边讲解,且在实验时给学生示范,这些都让学生对操作要点有了更直观的认识,让学生深刻理解和掌握什么是“轻捏成团,轻压即散”。

PBL教学法是以问题为基础、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围绕问题的发现、分析和解决引导学习。我们在实验讲解的时候,抛出若干个问题,让学生在实验中去思考、讨论、实践、再得出结论,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还大大提高了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在用分散溶解法制备薄荷水的过程中加入滑石粉的目的是什么,在干胶法制备液体石蜡乳时为何需向同一方向研磨等。学生在具体实验时,通过不断的思考和相互讨论,并在实验中实践比较从而得出结论,在实验结束后将自己的结论写在实验报告上。

(二)组织实验竞赛

我院还定期组织药学知识与实验技能大赛,在大赛中我们会针对实验方面的知识点,通过一些抢答、你划我猜、大家一起来找茬等有趣的方式考察学生,并设置奖品,提高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通过这些大赛活动,学生不仅复习和巩固了理论知识、实验操作知识,并且培养和提高了学生的反应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如我们将“硫磺洗剂的制备”的操作过程拍摄成视频,在视频中留几个错误点,比赛时让学生将操作错误的地方从视频中找出,这让学生对该实验的操作要点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

(三)课程网站的建设

建设实验课程网站,将实验电子讲义、视频等实验教学材料放置于网上,学生可以随时上网查看和下载,进行实验课程预习或巩固;将网站上的提问区与带教老师邮箱相关联,确保学生可以在网站上与带教老师互动、带教老师能在第一时间回答学生关于实验课程中的任何疑问。该课程网站的建立,为学生的实验学习提供了很大帮助。

三、完善实验课的考核形式和内容

实验成绩的考核方法应全面、正确、合理,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实验作风。实验报告一直是传统的实验课的考核形式。但是有时会出现个别学生在实验中依赖他人、袖手旁观,实验结束后抄袭别人的实验结果,还有的学生实验操作失败,但在实验报告中却报告成功。对此,为了激励学生重视实验过程,积极主动地动手操作,并养成良好的实验和卫生习惯,实验课成绩评定将从学生的出勤率、课堂问题回答、实验操作、仪器的使用和维护、实验产品的质量、实验台卫生、实验报告、实验考试等多方面综合评定学生实验课成绩,各部分所占比例再按具体实践予以调整,并且将优秀的实验报告张贴在我们的展示框内。这些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意识到实验要从平时做起、从小做起,不仅有助于加深理论和实验知识的理解,也有利于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实验习惯。

通过以上实验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完善措施,充分调动了学生对药剂学课程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进了学生对药剂理论知识和实验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加强了学生对学科间交叉和融合的了解,提高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团体精神,为学生进一步的深造学习和就业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滕增辉,宦梦蕾,周四元,等.药剂学实验教学模式的探讨[J].基础医学教育,2011,13(12).

[2]吕凤娇,吴洪.关于药剂学实验教学的探讨[J].海峡药学,2011,23(4).

[3]卢懿,戚建平,汪亚勤,等.基于能力培养的《药剂学》研究型教学的建设与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3,(44).

药剂学习论文第6篇

关键词:药剂学;实习教学;教学方法改革

中图分类号:R9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197(2008)09-0108-01

《药剂学》是一门综合性和实践性均极强的药学类专业课程,知识容量大,相关技术发展迅速,实习可使理论知识变得直观、生动、形象,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同时,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充分调动学习的主动性。如何提高实习教学效果,历来是教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传统方法采用板书、投影等教学手段,没有详细讲解要注意的事项,难以留下深刻印象。为了提高实习效果,可采用如下方法。

1 用多媒体课件明确教学目标

使用多媒体课件详细讲解实习教学目标、步骤和自由发挥的空间、时间等。

1.1 多媒体制作

PowerPoint是一种利用计算机制作幻灯片,进行交互演示的电子展示软件,是集文字、图像、动画及音效、音乐、影像于一体的多媒体制作平台。利用PowerPoint软件制作药剂学多媒体课件,我们分别拍摄了不同剂型的实验室操作录像和工厂录像,然后运用会声会影9.0对录像的影、声进行剪接、编辑。动画采用Flash8.0制作。

1.2 课件内容

课件内容涵盖实习所有的内容;甚至有部分超过了我院教学条件的内容。

药剂工业生产设备与学校实验室设备相关性较差,各院校在开设药剂学课程时都不可能让学生有机会到工厂进行实地参观,一些重要的制药设备难以讲清楚。我们在课件中的录像分别拍摄了注射剂水针剂、粉针剂的生产过程,片剂、硬胶囊剂、软胶囊剂的生产过程及中药的提取过程。实验操作录像分别拍摄了浸出制剂、液体制剂、注射剂、片剂、硬胶囊剂、软膏、栓剂的制备过程[1]。这样在实习前,学生就明确了目标,参观的时候就能事半功倍,提高效果。

2 充分发挥网络资源的优势

随着我院网络的建立,网络已被广泛用于医疗、教学的各个环节,成为一种全新的交流手段。我们把与实习有关的内容、方法、规章制度、实验软件等存放到实习主页下面,除了可以进行本实习相关资料的查询外,还可以提出问题接受医生的网上指导;另外还把实习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及对实习的改进建议、心得体会等经老师整理,供学生参考,以这种方式可以实现资源共享。我们把制作的多媒体教学录像以具体生动的画面、形象的在网上演示,具有独特的优越性。

3 开放实验室

开放实验室是实习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新举措。提供完全自由的实习环境,可以弥补实习教学的不足,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我们利用开放实验室,引导部分优秀学生参加药剂科研实验工作,鼓励学生申报创新科研项目,以培养和锻炼创新能力。学生通过开放实验与科研项目相结合的形式,参与科研活动,培养实践能力。

4 培养学生科研写作能力

实习教学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我们在实习教学方法改革中的创新之

处在于在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中都要求学生学“写”研究型小论文,尤其是按照学术论文的规范格式,写出中英文摘要、关键词、参考文献等,对优秀的学生,还建议他们用英文写作。设计性实验可以和学校资助的学生科研创新项目相结合,利用开放实验室,灵活机动地进行创新实验研究,还可以延伸到毕业论文设计阶段,促使学生提高科研写作能力。

5 完善实验教学考核方法

实习教学成绩的考核是实习教学的重要环节,通过考核可以激发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新精神。这可以从5个方面进行评定:

实验前预习通过提问和交预习报告的方式,要求学生熟悉此次实验的方法和操作步骤;

实验物品的选用:要求学生能根据实验内容,正确地选用仪器、设备,爱护仪器设备,尽量避免损坏;

实验操作要求学生正确使用仪器、设备,严格遵守操作规程,谨慎、细致地进行每一步操作;

工作台面清洁,实验有条不紊,强调质量意识;

实验报告要求学生如实记录实验过程、实验数据,对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要有分析报告,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

公布实习成绩评分方法,让学生参与并提出意见,不断完善。

学生实习操作考核,主要由教师确定几个关键的操作环节。实习考核评定标准为:实习预习20分(书写整洁、认真10分,列有参考文献10分);实习操作40分(仪器、试剂选择合理10分,操作步骤完整10分,操作正确10分,及时做好记录10分);小论文30分(格式规范10分,结论正确10分,有独到的见解10分);实验态度10分(实验态度认真,全勤给10分);实验设计20分(格式规范10分,数据正确10分)[2]。这样做在激发学生实验兴趣、规范实验过程、提高实验能力等方面都起到很关键的作用,最终提高实习效果。

6 结束语

通过药剂学实习教学的改革,引进先进的教学方法和理念,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

生独立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明显提高了药剂学实验教学效果。在今后的实习教学工作中,我们还需要继续探索新途径,培养出更多能适应现代药剂学需要的创新型应用人才。

参考文献:

药剂学习论文第7篇

关键词:中药制剂分析;PBL教学法;改进方法;教学效果

中药制剂分析是卫生职业院校中药专业开设的一门重要学科,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应用现代分析理论和方法,综合分析和评价中药制剂质量的应用型学科,这门课共126学时,其中实验62学时,占整个课程的一半时间,实验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至关重要。通过实验方法的改进不但可以启迪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而且可以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

一、中药制剂分析课程的基本条件及学生情况分析

由于中药制剂分析这门课程是在三年制大专院校二年级下学期开设的,所以学生的基础比较好,在掌握中药鉴定学、药物分析、天然药物化学、药剂学、药理学等相关知识的同时,还掌握了药学专业该具备的基础知识,因此为实验做好了准备,学生可以综合各学科的知识、技能,对中药制剂的质量、成分进行严格的控制,这门应用型学科,具有知识面广、涵盖范围大且与生产和科研、实践紧密结合的特点。

中药制剂分析的实验内容主要包括中药制剂的鉴别及含量测定,不同剂型的分析及制剂所含杂质的检测。通过实验让学生清楚中药制剂分析的思路,加强学生对基本理论的掌握,锻炼学生的独立动手能力,目的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

二、中药制剂分析实验改进方法

1.PBL教学法

也称作“问题式教学法”,是指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此方法的目的是形成师生共同体,该方法不是以教师讲授知识为主,而是强调以学生的自觉学习为主,通过学生的实验前查询资料和小组分析、实验中分小组操作、实验后比较总结以及最后老师的点评、归纳、总结来实现的。

在中药制剂分析课程的实验项目――中药复方制剂的成分检测中,我们采用了PBL教学方法,学生通过实验及课后实验报告的情况,我们发现这种模式既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能力、发挥学生思考问题的主动性,又能让学生团队合作,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等。

2.由学生主动思考、小组设计并操作实验

中药制剂分析课程主要是让学生清楚如何有效地控制中药制剂如片剂、糖浆剂的质量,目前使用广泛的方法就是仪器分析方法,因此在课堂上常常会涉及各种仪器的应用。教师在实验前给出实验题目,学生去查阅相关文献,根据实验目的和实验原理,每个小组派一名学生讲述实验的具体操作过程以及应注意的问题;在实验结束后,根据每组不同的实验结果,大家一起讨论,总结实验中的关键步骤,老师对实验结果进行点评。这种方法不但活跃了课堂气氛,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改变了以前实验课枯燥的方式,而且让学生重新复习理论知识,又可以在讲解的过程中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

三、教学效果

1.学生在实验中提高了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

在实验中,将学生分成八组,每组八人,学生首先思考实验的目的是什么,实验原理是什么,在进行实验前需要查阅哪些文献,如何对查到的资料进行汇总,在实验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并思考如果实验中遇到突况该怎么办,总之可以使学生思考整个实验的全过程,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因此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际动手能力。

2.教师在实验后加强反思,有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

首先如何选择实验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并且实验项目的选择在整个实验教学过程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因此,在实验项目的选择上,没必要追求太多的实验内容,教师在进行中药制剂分析实验准备工作的同时,应给学生留出一些思考问题和自由发挥的空间,在遵守实验原则和确保实验安全的前提下,鼓励学生勇敢地尝试和使用不同的实验手段和实验方法完成实验,并引导学生对所使用的不同方法的操作原理、实验注意事项、实验结果进行对比和分析,总结每一种方法的优缺点,最后教师再进行归纳和总结。

中药制剂分析是一门讲授中药制剂分析方法的学科,它既涉及中医药学概论的基本知识,又涉及天然药物化学、药物分析、药剂学等方面的专业知识,所以在实验教学中需要提高学生的兴趣。在具体的实验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掌握合适的实验条件,不但可以让学生牢固掌握实验的基本理论与技能,还可以提前思考如何处理实验中可能遇到的突发事件,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教学生懂得团体合作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1]赵碧清,何群,夏新华.中药制剂分析设计性实验教学模式的探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2(04).

药剂学习论文第8篇

关键词药剂学;教学改革;PBL教学法

基于问题的学习(Problem-basedLearning,PBL)教学法于1969年由美国神经病学教授Bar-rows在加拿大多伦多的麦克玛斯特大学(McMasterUniversity)医学院首创[1]。目前已成为国际上较流行的一种教学方法,尤其是在西方医学院校中已经普遍实施。PBL改变传统教学的学习方式,将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2],强调学生加强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堂讨论课是PBL教学法的一种应用形式,是启发学生思考、让学生参与教学、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能力、调动学习积极性的一种有效途径。药剂学具有涉及的专业知识面广,既有抽象的理论知识又与生产实际联系密切等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普遍反映药剂学知识点多、难学难记,如果授课过程中教师仅采用平铺直叙的传统方式,学生很难掌握且容易感到疲乏。因此,应用PBL教学法,对授课内容进行设计,就某些重点剂型开展专题讨论课,有助于学生熟悉和掌握处方设计的理论依据、制剂质量标准、药物合理应用等方面的知识,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基于上述情况,本校药剂学教研室根据PBL教学法指导思想,自2000年开始在本校药学本科生针对“固体制剂-片剂”这一章节开展了讨论课的教学尝试,收到了一定成效。

1开展背景

1.1课程设置在我校药学本科的课程设置中,药剂学作为学生实习前最后一门专业课程,安排在第4学年上学期授课。此时经过其他相关专业课程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药学基础以及文献调研能力。药剂学总的理论课学时为60学时,“固体制剂-片剂”这一章内容安排了时的理论课。1.2教学内容“固体制剂-片剂”这一章的学习要点是根据主药的特点以及片剂的剂型特点,选择相应的辅料种类和用量,确定制备处方、方法以及制备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2具体实施

2.1选题在简单介绍了片剂的剂型特点和制备方法的基础上,布置学生进行3种不同类型主药成分的片剂制备,包括对湿热不稳定的药物、黏度较大的中药浸膏以及主药剂量小的药物。根据文献调研结果,针对各个药物的不同特点设计片剂处方,选择制备技术,确定制备方法,讲述所选处方和技术的理由以及注意事项,并予以文献和实验支持。同时为确保每名学生都积极参与作业的完成,提前向同学声明此次课堂成绩将以10%的比例计入期末成绩。2.2分组讨论首先由学生在3个课题中自由选择,按照所选的主药不同进行分组,而后以组为单位,查阅文献并进行小组讨论,集思广义,就每个主药选出3~4名同学制作PowerPoint幻灯在全班汇报。2.3课堂交流课堂交流是讨论课的中心环节,每组上台发言的同学讲述各自拟定的处方,阐述处方设计理由,确定相应的制备方法,如粉末直接压片、湿法制粒、干法制粒等,并阐明制备时需要注意的事项,如主药及辅料的粒径要求,粉末混匀时的先后顺序,压片时对环境湿度、温度的要求等。发言完毕后,其他同学和教师可针对其方案提出问题和质疑,回答不出可由其同组同学代为回答。通过已有课堂反馈来看,学生的发言精彩纷呈,如制备维生素C片剂的同学考虑到硬脂酸镁可与维生素C发生化学反应影响其稳定性,因而不适合作为该片剂的剂使用,可以采用硬脂酸代替;有的同学给出了压制维生素C和中药银翘的复合片;还有的同学提出将主药进行环糊精包合以增加稳定性等。最后教师综合考虑学生的处方设计、提问和回答的准确性、发言积极性等方面进行评分。2.4总结归纳在每一个主药的相关处方讨论结束后,由指导教师就其片剂设计中出现的闪光点和问题进行总结归纳。通过不同类型处方的比较,指出其主药特点和制备的注意要点,如对湿热不稳定的药物,可采取粉末直接压片的方法,但要注意粉体的流动性,以免造成片重差异;对黏度较大的中药浸膏压制成片时,要注意崩解剂的加法和用量对于片剂崩解和溶出的影响;对主药含量较小的药物要特别注意主药和辅料混匀方法,以免影响含量均匀度。对于学生在汇报过程中展现出的文献调研及独立思考能力及时给予充分肯定,以引导学生学习药剂学的热情,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改活动。2.5实验验证结合本学科开展的设计性实验,鼓励学生就其有疑义的处方进行验证,以纠正其处方设计中的问题或加深其对于片剂制备的掌握,通过实际效果的观察,97%的同学可以熟练掌握片剂制备技术,此成绩高于传统教学水平。

3教学效果

从课堂上发言同学的清晰思路,到提问同学认真的态度,都反映出大家对于讨论课的精心准备和热情参与。为了进一步了解PBL教学法的教学效果,笔者在药学本科2005级学生中进行了问卷调查。发放问卷60份,回收问卷60份,回收率100%。问卷调查的结果如图1。结果显示:绝大多数学生对PBL教学法持肯定态度,认为PBL教学法有利于提高自学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增强合作意识、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有利于知识的实际运用。对近年来继续在校深造并曾参与过药剂学讨论课的学生进行调查,结果也显示讨论课给他们留下的印象深刻,且在药剂学的各个章节中对于片剂的掌握最为熟练。从良好的教学反馈上,笔者认为PBL教学法在药剂学中的应用具有如下作用和优点:3.1有助于形成系统的知识框架从传统式教学到PBL教学法,学生由被动的接受知识到自觉的带着问题,结合教材和文献进行分析与综合、抽象和概括,形成了系统的知识框架,掌握了“片剂”这一剂型的相关知识,并初步了解了研发新的制剂所需要完成的工作。从教育心理学角度讲,即从直接由教材中领会科学知识的“教材直观”到掌握整体、彻底搞懂理论与实验疑问的“教材概括”[3],学生在学习教材后得到感性经验的基础上进行了有关知识的理性概括,从而也就灵活地掌握了科学的概念、原理和原则。对于药剂学这种涉及的专业知识面广的综合性应用技术学科,PBL教学法的运用,可显著提高了教学质量。3.2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PBL式的教学有别于传统的以被动接受为主的教育模式,鼓励学生站上讲台,对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具有明显效果。备课不再是教师的专利,要达到在课堂上展示自己能力的目的,学生在课前要认真准备,查阅大量相关文献,结合教材中关于辅料和制备方法的知识,提出可能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法,培养了独立思考的能力。由于每个学生在讨论中都希望能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能力和辩论才能,充分论证自己的观点和意见,并且力求说服对方,课堂讨论实际上成了一种知识和能力的竞赛,学生的学习热情明显被调动起来。3.3有利于教学相长PBL教学法中虽然鼓励学生做课堂的“主人”,但教师仍然起到重要的导向作用。相对于“单向传授”的传统授课模式,讨论课上与学生间积极的互动对教师也提出了挑战。新晨

为了上好讨论课,往往要在充分阅读教材的基础上查阅大量的相关资料,翻阅众多相关书籍,只有具有广博的知识,才能在课堂上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这样起到了“教学相长”的作用,教学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