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安全评价师论文

安全评价师论文赏析八篇

时间:2023-03-24 15:14:16

安全评价师论文

安全评价师论文第1篇

关键词:需要层次理论;教师;自评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41-0079-02

合理正确的教师自评,能达到教学活动的最优化。马斯洛认为需要是使人从事各种活动的内部原因,对于教师自评而言,内部动机比外部压力具有更大的激励作用。因此为使教师自评更有效,需关注并满足教师的内在需要。

一、教师自评的主要内容

(一)教师自评的定义

教师自评是教师依据一定的评价原则,对照具体的评价内容,主动对自己的工作表现做出评价。教师自评是教师客观的认识自我、分析自我,从而达到自我素质提高的内在机制。总之,教师自评是一个自我反思、自我提高的过程,是实施教师终身教育、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二)教师自评的重要性

教师对自我合适的评价是其外部评价的基础,不但有利于对教师进行宏观的指导和管理,使教学活动最优化,也能促进教师之间友好竞争,确保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教师自我评价是教师评价的重要方面。外部的教师评价,需要经过教师的自评机制来内化评价结果,优化自身的教学行为及专业素养,可以说教师自评是教师评价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教师自评归还了教师的话语权,在传统的教师评价活动中,教师评价目的偏向于对教师技能的考核与评定,评价标准强调统一和量化,这些都必然导致评价实施中缺少与教师真实的对话与交流。教师本人没有说话的权利,只能听从他人评价结果的宰割。关注教师自评,让教师在教育评价中有说话的机会,给予教师在教育评价中跟他评的评价主体一样的平等地位。

教师自评,使教师可以充分阐明自己对教学的观点和看法,对自己当前的教学情况进行合理的分析,从而提高教师对自我评价的质量。与其他的评价者相比,教师对自己本身的情况最为了解,最了解自己教学对象的情况,也最清楚自身在教学中所具有的优势以及所面对的困难。所以,只有建立在教师自我评价基础之上的教师评价,才将会是比较合理、符合实际情况的,而教师也才相对最容易接受。

二、需要层次理论的基本内容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发起者和理论家亚伯拉罕・马斯洛(Abraham Harold Maslow)1943年在其《人类动机的理论》一书中提出了著名的需要层次理论。

马斯洛指出:“需要”是个体缺乏某类东西时所产生的一种主观状态,是人做事积极的基础和根源。当人产生某种需要但未得到满足时,有可能产生一种不安和紧张的心理。当然,人是一种不断需要的动物,除短暂的时间外,极少会达到完全满足的状况。人类的需要层次由低到高分别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生理需要是指人们最原始、最基本的需要,如空气、水、吃饭、穿衣、、住宅、医疗等等;安全需要比生理需要更高一级,每一个在现实中生活的人,都会产生安全感的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是指个人对友情、信任、温暖、爱情的需要。社交的需要比生理和安全需要更细微、更难捉摸,是指人们对与他人联系沟通,进而产生某种关系的需求;尊重的需要可分为自尊、他尊和权力欲三种类型,自我实现的需要是层次中最为高级的需要,是一种创造的需要。

三、需要层次理论对教师自评的启示

(一)关注不同发展阶段教师的主导需要,提高教师的自评动机,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自我评价观

在人的发展的不同时期,人的需要是不同的。需要是积极性的源泉,正是由于需要的存在,才推动了人的行为的动机。要使评价工作收到成效,不仅要了解教师的需要,还要了解教师在某个时期的主导需要。只有这样,才能有针对地采取各项措施通过满足教师的需要来激发教师参与自评的积极性,使教师评价更加科学化、人性化。

首先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教师,其需要是有差异的。根据教师的从业年限,可将教师的专业发展划分为:新手型教师、成熟型教师、专家型教师三个阶段。新手型教师一般指从业三年以内的教师,其主导需要侧重于生理和安全方面。笔者就曾听一位从事教师(两年)的朋友说到:学校又是搞测试,又是说课比赛,忙得很,可是我从9月份到现在(12月)一次工资没发,就发的奖金,还不够我几个月坐车的钱呢,一点儿劲儿都没有。或许朋友的话,难免夸张,但是这也道出了大部分刚走上教师岗位的人的心声。鉴于此,可通过完善工资福利保障制度,满足其生理和安全的需要,使教师在开展自我评价时无后顾之忧;成熟型教师是指从业三年到十年的教师,生理和安全的需要很大程度上已得到满足,其更侧重于爱和归属的需要以及尊重的需要。因此可以通过深化职称改革,满足其尊重的需要;对于专家型教师而言,其已任职十年以上,可谓桃李满天下了,其主导需要更倾向于是自我实现,可通过加大教师的培训力度,使其所具备的知识,不与社会脱节,提高教师的教学科研能力,来满足教师发展的需要,使教师的自我评价更有深度。

其次对于处于发展型阶段的教师而言,在对自我进行评价时,一定要避免仅仅把评价作为判断教师平时工作表现是否优秀的一种手段,而忽视评价的激励、诊断等其他功能。理解且认识到评价的目的不是只找出自身不足,而是要找出且纠正自身缺点,改善当前教学状况,力求教师专业化发展,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增加教师评价的实效性。斯塔弗尔比姆就曾指出:评价的目的不在于证明,而在于改进。因此,无论教师的自我评价是总结性的、形成性的或是发展性的,也无论是指向教师过去的,还是指向教师未来的,教师自评的目的都是指向未来的,都是为有助于教师未来发展的。

(二)教师自评的目的是为了其自我价值的实现

根据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教师在其自身的基本需要得到满足后,他们必然将自身自我价值实现作为自己的追求目标,而教师的自我评价恰好满足了教师的这种追求目标。教师的这种兴趣与追求一旦得到尊重,其自身自我实现就有了可能性,教师便会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改革工作中,激发起持久动力。任何一个层次的教师都将在工作岗位上实现自我作为自己最重要的工作需要。

教师自我评价经过不断地自我诊断、自我调整、自我激励,最终达到自我提高,实现自我专业的发展。这就是教师自我发展、自我实现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仅展示了自我,实现了自我,且满足了自己求真、向上、创新的需要,极大地增强了教师的自信和自尊。

(三)创设适于教师自评的心理环境,满足全体教师爱和归属的需要,使教师更客观地参与自评

教师总是处于复杂多变的环境中,自我评价的过程中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进而造成与客观事实之间的差距,既可能有过低的自我评价也可能有过高的评价或不完全的自我评价,因此,教师自评需要良好的人际氛围。人际交往的需要指教师对于外部环境心理依赖的需要。心理学研究表明:人需要在他人或群体的有效交往中寻求个体对群体的归属和互爱。和谐的人际氛围、优美的校园环境、积极向上的学术氛围、融洽的师生关系是教师个体对于群体环境的心理需要。

创设适于教师进行自评的心理环境,使教师感受到爱与尊重,感受到他人对自己的了解和支持,教师便会更乐于主动真实地汇报自己的评价结果。相反,如果在一种不平等、不利于教师进行自评的环境下进行评价,教师可能会产生无助感与失落感,从而觉得自己的评价只是无用功。所以说,适宜的评价环境也是影响教师进行自评的重要因素。

注重教师的内在需要,提升教师自评的能力,改善教学水平,提升教育质量。

参考文献:

[1][美]马斯洛.马斯洛的智慧――马斯洛人本哲学解读[M].刘烨,编译.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5.

[2]陈玉琨.教育评价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3]张琳华.需要层次理论在高职学院教师管理中的运用[D].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

[4]周晓文.教师评价体系研究――以绵阳市两所不同学校的教师评价为例[D].四川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0.

[5]侯彩颖.教师反思性自我评价[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3,(4).

[6]孙德芳.教师自我评价的偏差与调控[J].教育科学研究,2003,(3).

[7]徐献梅.论需要层次理论在教师激励机制中的运用[J].2005,7(2).

[8]王娜.教师的自我评价:教师专业发展的一种途径[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0,(7).

The Teachers' Ability of Self-evaluationof Based on Maslow's Need Hierarchy Theory

YUAN Ling,HOU Ping

(Sanquan College of Xinxiang Medical University,Xinxiang,Henan 453003,China)

安全评价师论文第2篇

关键词:经济法;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3)03-0046-02

应用型本科高校经管类专业以培养具有较强适应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高级应用型管理人才为目标。懂经济、会管理、识法律是对经管类大学生的基本要求。经济法作为经管类专业的一门核心课,其考核方式承担着对教师授课水平与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功能,而传统的考核方式重理论轻实践、重讲授轻互动、重分数轻能力,存在着诸多弊端,亟待建立一种更为科学、合理、多元化的考核评价方式。

一、传统经济法考核评价方式存在的问题

(一)考核形式过于单一

传统的经济法教学以理论讲授为主,考核方式仅采用闭卷笔试,形式过于单一。目前,一些高校在考试改革中探索了论文考核的形式。这种形式虽然可以对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考核,但经管类学生法学理论基础薄弱,撰写专业法学论文难度较大。这种形式会导致不同程度的抄袭,结果就是既未达到考核知识,又未达到考核能力的目标。

(二)重理论考试轻实践操作

从学生的培养目标来看,经济法的教学应注重应用能力和实务能力的培养。由于经管类专业经济法课程往往采用合班上课的方式,人数众多。理论考试由于不会受到诸多条件的限制,而在学生成绩评定中占据绝对比例。相反,实践操作考核或无或少,不会对学生成绩起到决定性作用。

(三)重笔试轻口试

笔试对知识考核的覆盖面广,考核的信度和效度都较高,因此是传统经济法考核所惯常采用的方式。但笔试侧重考查的是学生的背功,题目多是对于知识的再现。这种考核方式重知识考核轻能力考核,学生很难将所学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能力。口试不仅可以有效防止考试作弊现象的发生,而且有利于锻炼考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临场应变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四)重终结性评价轻形成性评价

长期以来,传统考核只注重期末考试的卷面成绩,教师为了考而教,学生为了考而学,导致学生“上课记笔记,下课看笔记,考试背笔记,考后全忘记”的局面。卷面成绩忽略了学生在日常学习过程中的表现,不能做到及时反馈及时调整,评价结果难免有失公正。在经济法课程的考试改革中,可以尝试加大形成性评价力度,建立一套动态、全面、客观的评价体系,兼顾理论与实践、知识与能力、评价与反馈的多重功能。

二、经济法课程形成性考核评价体系的指标内容

(一)形成性考核评价体系

教学评价可以分为诊断性评价(Diagnostic Assessment)、形成性评价(Formative Assessment)和终结性评价(Summative Assessment)。其中,形成性评价是相对于传统的终结性评价而言的,其概念最早由斯克里文提出,是指“通过诊断教育方案或计划,教育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为正在进行的教育活动提供反馈信息,以提高实践中正在进行的教育活动质量的评价”。我国对这一概念有所扩展,认为形成性评价是在教学过程中基于对学生学习全过程的持续观察、记录、反思而做出的发展性评价[1]。这种评价方式既是一种评价体系,也是一种学习方法。

(二)经济法课程考核评价指标

形成性考核指标体系是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考察和评价,并将其结果作为评定学生课程学业成绩的科学理论体系[2]。经济法课程考核指标体系包括理论与实践两大类指标,每一大类下又有若干项具体指标。各项相加总成绩为100分,将每位同学的各项考核评分进行累加,即得出该同学本学期终结性考核成绩。

1.理论考核指标。理论学习的评价指标主要包括:学习态度方面(30分)包括出勤、课堂笔记、按时完成作业等;学习能力方面(20分)包括识记能力(课堂提问)、研究及分析能力(学期论文)等。

2.实践考核指标。实践操作的评价指标包括:分析能力(案例分析);交流能力(讨论或辩论);思辨能力(论文答辩);问题解决能力(模拟情境);组织能力(模拟法庭)。以上各项分值计10分,满分为50分。

(三)考核的基本形式及考核内容

与上述评价指标相对应,考核内容也可分为理论考核与实践考核两部分。其中,理论考核与传统考核方式无异,本文着重论述实践考核的形式。

1.案例分析考核。由任课教师选取典型案例分配给学生,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每组分配一个案例。案例的选择根据专业的不同要有针对性和目的性。每组同学在课前对分配的案例收集资料并进行讨论分析。教师于每次上课前安排一组同学将其案例分析过程和结果与全班同学分享,并接受同学的询问。时间不可过长,以5―7分钟为宜。分析后教师要有点评,并根据该组同学的表现评定分数。

2.小组辩论(讨论)会。由任课教师选取经济法领域中有争议的热点问题,安排学生进行课堂辩论。学生在课前必须收集相应的资料,作充分的准备,通过小组内的讨论,形成一致的意见,再与其他观点不同的小组进行辩论。每场辩论(讨论)由两组同学完成,教师根据每位同学的表现评定分数并点评。时间以10分钟左右为宜。

3.论文答辩。经济法课程主要分为六部分,即总论、市场主体法、市场行为法、市场规制法、宏观调控法、劳动与社会保障法。教师每讲完一部分,选取该部分的一个前沿问题作为论题,安排全班1/6的学生以此论题撰写论文。任课教师根据学生的论文内容提出1―2个问题,由学生进行答辩,并根据每位同学的表现评定分数并点评。每位同学以2分钟为宜。

4.情景模拟。经济法课程的某些章节可以尝试进行模拟教学,由教师设计特定的场景、事件,让学生进入相关的角色,以经济法律规定为参照系,进行演练。例如,在给工商管理专业学生讲《公司法》这一章时,可组织学生模拟组建公司。每组每位同学都有具体分工,包括公司住所的确定、验资、拟定公司章程、办理营业执照、召开股东会、董事会等[3]。任课教师以流程是否合法,法律文书撰写正确与否,有无团队精神为标准评定分数并点评。每学期可组织情景模拟三次左右,每次以不超过1学时为宜。

5.模拟法庭。在讲授“经济仲裁与诉讼”一章时,适宜采取模拟法庭教学法。运用此法时,由于学时的限制,不能过于注重案件的实体审理,而是侧重于使学生熟悉法庭审判流程。建议将前述每组同学负责的案例作为模拟法庭开庭的案例,这样可以使实体与程序兼顾。每学期安排模拟法庭若干场,每场庭审安排10人参加,时间以不超过25分钟为宜。任课教师根据庭审程序是否正确,准备是否充分为标准评定分数并点评。

三、本评价体系的实施条件

(一)人数不宜过多

经管类专业经济法授课的最大困难在于上课人数过多,各校往往采取合班上课的方式,人数在100至120人左右。本评价体系的实施要求人数以80至90人为宜,并将全班同学分为若干学习小组,每组6至7人左右。

(二)各专业教学内容的适当选择

经济法课程涵盖了所有与市场经济运行及日常生活关系密切的法律知识,涉及多个部门法。本评价体系的实施,要求实践教学部分占总学时的1/3左右,这就需要压缩理论教学时间。教师在讲授时不可面面俱到,而应该根据学生专业有所侧重。

(三)以多种教学法的使用为前提

本评价体系是为配合多种实践教学方法的运用而制订。因此,必须以案例教学法、情景模拟教学法、模拟法庭教学法在课堂上的运用为前提。

(四)学生的全面参与

本评价体系在设计上即兼顾了理论与实践,同时对于经济法课程中所涉及的各章节均有考核,覆盖面较广。因此,在实施时要求每位同学必须参与上述所涉各项,不能漏项。唯有如此,才能达到对学生进行全面考核的目的。

(五)学时保障

同是经管类专业,在经济法的课时安排上各学校差异较大:有的学校为68学时,有的学校为34学时,甚至还有同一学校不同专业学时不同的情况。由于本评价体系对实践教学学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安排在50学时以下很难满足教学要求,应以51至60学时为宜。

(六)教师的综合素质保障

在有限的学时内兼顾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这对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单纯具备法学专业知识的教师已经不能适应高校经管类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经济法教师应具备与所教学生共同的专业背景。比如,国际贸易专业的经济法教师应熟悉国际经济法、金融法等;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师应熟悉旅游法规等。这样在对学生进行情景考核与案例分析考核时,才能给予正确的引导[4]。

人们常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衡量教学方法的运用是否得当,不在于传输给了学生多少知识,而在于培养了学生多少能力,考核方式是否合理,不在于教师是否机械地“给分”,而在于能否促进学生提高学习能力以及教师改进教学方法。形成性考核方式可以随时考核,随时评价,随时改进。同时,将学生的各项考核结果累加作为终结性考核成绩,可以防止“一考定成败”的片面性,最终实现取消形式化的经济法课程期末考试的目标。

参考文献:

[1]王频,彭六生,郭瑶.高职教育模拟法庭教学形成性评价体系初探[J].当代教育论坛:管理版,2010,(5).

[2]葛梅.如何建立职业教育课程形成性考核的指标体系[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4,(9).

安全评价师论文第3篇

项目依托式学习(Project-basedlearning,简称PBL)起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的教育改革,后来在德国的职业教育领域得到了充分的发展。美国的RobinFogarty从学习者角度出发,认为基于项目的学习是真实的学习,其本质是动态性,最显著的特征是实践性,主要围绕着项目设计、执行、完成作品等活动过程进行。Blumenfeld(1991)认为项目依托式学习的过程包括学生提出问题、精练问题、讨论、假设、计划、实验、搜集整理数据、得出结论、交流展示成果、提出新问题、完成最终作品。建构主义学习理论、Gardner的多元智能理论、Dewey的实用主义理论和Bruner的发现学习理论是项目依托式学习最具代表性的理论依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学习者借助教师或者同伴的帮助,利用各种资源对知识进行理解、内化,进而建构新的意义。Gardner针对传统的智能一元化提出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智能是在某种社会或文化环境的价值标准下,个体用以解决自己遇到的真正难题,或生产及创造出有效产品所需要的能力。”Dewey的实用主义学习理论反对“以课堂为中心、以教科书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观念,提出教学应“以经验为中心、以学生为中心、以活动为中心”,通过各种探究活动的真实情境,有效形成与教师、合作伙伴、环境的互动,完成知识的迁移内化和技能的培养。Bruner的发现学习理论认为“学习就是依靠发现”,教学是教师通过营造钻研的氛围利用各种资源引导学习者主动探究,不断发现问题,总结规律,发展能力的过程。项目依托式教学是一种以学习者自主探究为主的教学方式,要求学习者在教师的指导下,在学习过程中以小组的形式通过一系列的合作,选定研究的项目或主题,利用多种资源、研究方法主动收集信息、分析信息、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教学活动。项目依托式教学主要有以下几个突出特点:首先,项目依托式教学以项目为中心,教学主要分成项目的设计、项目计划的制定、项目活动的组织与实施、项目成果展示与交流、项目过程的评价反思及总结五个步骤。其次,项目依托式教学具有多元互动的主体,处于主体地位的学习者和起指导作用的教师在开展项目活动的过程中,成为平等的参与者,教师和学习者之间以及学习者互相之间分工协作,共同研究,多维互动,既突出了学习者的主体地位,又培养了他们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再次,项目依托式教学具有开放性特点。项目化教学除对学科课程、教材知识进行深入研究外,对相关学科专业实践中的各种具体问题还要进行模拟探究,广泛收集资料,充分利用网络、媒体以及实训基地等各种资源,完成项目的开发设计、实施评估等一系列教学活动。最后,项目依托式教学评价具有多元智能的特点,属于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综合评价体系。对学科课程的掌握程度侧重终结性评价,对项目实施过程和成果展示侧重形成性评价,鼓励学习者独立探索,促进多元智能的发展。

二、警务英语ESP教学现状

警务英语(PoliceEnglish)是警务工作者在公安执法工作中使用的英语,学习者是即将从事涉外警务工作的公安人员。警务英语教学应符合专门用途英语的特点,既重视英语基本语言技能的教授,又要兼顾其专业化特性,把基础语言技能训练和警务专业知识结合,注重培养学习者在警务实践中使用语言的能力,使他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能有效进行口头和书面交流。警务英语既是警务专业知识与英语语言能力的结合,又是一种跨文化交际能力在公安工作中的应用,直接关系到公安院校培养的警务人才的综合素质,对公安院校的人才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在警务英语教学中,存在一些实际问题。首先,警务英语课程的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法比较单一。警务英语课程的培养目标以及人才规格等具有明显的ESP特性,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学大纲仍旧沿用基础英语教学大纲,并未体现涉外警务等相关的专业英语的特点。教学内容的针对性不强,教学形式主要以课堂教学为主,没有安排与公安工作密切相关的警务实践教学环节。教学方法单一,还是以传统的“教师中心法”为主,缺乏注重体验和情境的先进教学手段。其次,警务英语课程设置缺乏专业特色。目前警务英语课程仍然偏重基础语言学习,过分强调语言学科知识的系统教授,使得学习者的语言应用能力与警务专业方向脱钩。公安院校的学习者需要掌握大量的治安管理、法律法规等专业知识,他们迫切希望在警务英语教学中增加贴近实战的专业词汇、句法甚至专业应用文书写作等内容,模拟真实情景,提高警务英语语用能力,从而增强就业竞争力。最后,警务英语课程缺乏专业权威的全国性统编教材,师资力量相对薄弱。现阶段多数公安院校教授警务英语课程的教师都是英语语言文学专业出身,没有相关的警务专业知识背景,专业教学和科研管理缺乏有效机制和先进理念。再加上教材大都由地方院校自行编写,内容不能与当前国际警务工作接轨,相对陈旧滞后,跟不上时展的需要。综上所述,警务英语教学应围绕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实践,加大改革力度,着力培养具备最新专业知识和实战经验的创新型警务人才。本文从专门用途英语角度出发,结合警务英语教学现状,构建项目依托式警务英语教学模式。以实用性和学习者自主性为显著特征的项目依托式警务英语教学,可以在教学中融入公安专业知识,结合公安业务实践,使学习者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有效提升公安院校培养人才的专业技能。

三、警务英语项目依托式教学实践

自2008年起,南京森林警察学院开始开展专门用途英语教学,英语课程设置分为大学英语(EGP)和警务英语(ESP),警务英语教学时数为32学时。笔者以高等教育出版社的专门用途英语系列教材《公安英语》为例,尝试构建警务英语项目依托式教学的实践模式,旨在在短时期内有效培养学习者阅读公安类专业英语、涉外口头交际以及警务专业应用文写作的能力。根据实际情况,《公安英语》教学采用“2+3”模式:教学分为以基本语言技能为基础的项目依托式课堂展示和以指导专业业务实践为目的的项目依托式课程论文两大模块;具体教学过程包括项目准备、项目实施和项目成果展示及评估三个阶段;课程考核采用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包括课堂展示(占50%)、课程论文(占20%)和学期期末考试(占30%)。

(一)项目依托式课堂展示这一模块是整个项目依托式警务英语教学的重点,贯穿于整个教学实践的始终。项目准备阶段主要包括合理划分学习小组、讨论教材设计项目任务、各小组选定项目任务。首先,教师应向学习者详细介绍项目依托式学习的概念、特点及实施过程,使他们对新的教学方法有理性认识,对师生角色的转变做好心理准备。然后,组织学习者依据自愿加入、优势互补的原则划分学习小组,每组6-7人,选定小组组长。接着,教师介绍《公安英语》教材,指导各小组讨论选定项目任务,告知他们项目筹划过程中需提交项目计划书(包括子项目目标、研究方法、实施步骤、组员分工、项目成果及展示形式等内容),同时告知项目成果评价主要采用形成性评价,包括同伴自评、小组互评和教师综合评分。项目实施阶段的主要任务是项目小组活动研究和制作项目成果。首先,项目小组成员就各自承担的子项目开展分工合作,搜集各种相关资料,加以分析、归纳、总结;然后,结合教师对教材知识的讲解,小组讨论,设计制作项目成果,确定一种或多种展示方式(如PPT辅助口头报告、小品及戏剧等角色扮演、辩论大赛、调查报告,展览等),并完成项目成果制作和演练。项目成果展示及评估阶段主要由项目成果交流和评价两部分组成。项目成果制作完成后,各小组向全班同学和教师展示,并解答其他小组提出的问题,然后由教师针对暴露的问题进行必要的指导与分析。最后,项目小组成员、其他小组成员及教师要针对项目主题的选取、计划的制定、活动探究阶段的表现、成果展示及交流的完成情况等进行评价。以形成性评价为主,既关注学习者相关单元涉及的英语语言知识、阅读理解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更关注他们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所展现的合作能力、协调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公安英语》教材由国际警务合作、警用武器装备、交通管理与安全、出入境管理、缉毒、刑事侦查、询问方法和技术、身份识别、经济犯罪以及高科技犯罪十个单元组成。由于教学时数的限制,在项目准备阶段(计划教学时数为4课时),教师引导学习者讨论确定项目任务,把全书划分为国际警务合作及警用武器装备、治安管理及交通违章处罚、缉毒、刑事侦查及询问和训问、经济犯罪和高科技犯罪六个大项目(每个项目计划教学时数为4课时)。随后,教师帮助项目小组选定项目任务,根据教学计划进度,依次准备起草项目计划书。下面以项目1《国际警务合作及警用武器装备》为例,说明项目依托式教学实施及成果展示评估的步骤。首先,教师在课堂上针对教材,进行主题式的警务英语阅读、口语和应用文写作基础知识的串讲(计划教学时数为1课时)。其次,教师经过与项目组成员的课堂讨论,开始指导学习小组制定项目计划书(计划教学时数为1课时)。根据相关主题,本项目可以分为以下五个子项目:1)需要国际警务合作的各种刑事犯罪种类介绍;2)国际刑警组织介绍;3)常规警用装备介绍;4)问路、报案等一般警务工作处理;5)警务邀请函和护照报失证明涉外警务专业文书写作。然后,小组成员利用课外时间开展分工合作,结合教材背景知识的学习,广泛搜集相关资料,开始设计制作项目成果。最后,项目小组成员选择不同方式展示项目成果(计划教学时数为2课时):子项目1和2的学习者制作了精美的PPT材料,选择PPT辅助演讲;子项目3的负责人利用学院实验室和实训基地装备,组织了一次别开生面的课堂警用装备介绍和展览;子项目4和5的承担者模拟派出所业务实践,进行了生动的小品、短剧表演。每个项目成果展示都附加相应的反馈交流时间,全体学习者和教师对展示过程都可以提问,项目组同学需用英文进行答辩。同时,项目组成员、其他小组成员及教师同时针对项目的设计过程(占30%)、成果的制作内容以及语言流利程度(占40%)和答辩的满意度(占30%)这几个方面进行以形成性评价为主的成果评估。这不仅让学习者提高了英语语言交际能力,也提高了他们的警务专业知识应用的能力,同时也让教师在警务专业实践中检验了学习者英语语言能力的掌握情况。

(二)项目依托式课程论文这一模块试图满足警务专业实践的需要,把语言教学研究与治安管理、法律法规、涉外警务等专业实践相结合。同时这一模块可以与我院每年组织申报的“十二五”期间“本科教学工程建设”重要内容之一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相结合,既丰富了警务英语教学改革,又促进了学习者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公安院校人才批判性思维和思辨能力的发展。课程论文写作项目建议在项目依托式课堂展示三个大项目完成之后即课程教学中期开始启动。这时学习者对项目依托式教学模式有了清晰的认识,对《公安英语》教材的项目体系也已经清楚地理解。项目小组及成员建议与课堂展示项目保持一致,这样,各小组在搜集课堂展示项目相关资料、设计成果时,可以同时探索课程论文子项目主题。课程论文写作项目将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成果展示,即全体项目小组成员分工协作,共同完成课程论文的写作。在项目准备阶段(计划教学时数为2课时),教师介绍课程论文项目的目标是把英语语言学习与警务专业实践结合,以教学指导实践,以实践促进教学;项目的研究方法包括文献法、归纳法、实践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案例分析法、统计分析法等一系列方法;项目成果即课程论文的展示和评价采用论文答辩的方式进行,对提交的论文和口头陈述分别评分,为保证评估公平、公正,教师将协同其他3位教授同一课程的教师组成评审小组,其他项目小组成员将不参与评估。在项目实施阶段,小组成员首先结合课堂展示项目主题,以及每年寒暑假公安业务实践中遇到的相关问题,完成论文选题,撰写开题报告,教师对各组论文开题报告进行修改与反馈;然后小组成员广泛搜集相关资料,采用各种研究方法,完成论文初稿;最后,教师对初稿做出指导建议,小组成员修改初稿。这一阶段的活动主要在课后开展,教师主要通过QQ、微信、微博以及电邮的方式与学习者进行交流沟通,及时把握项目进度,对他们上传的阶段性成果给予及时的指导和反馈。在项目成果展示及评估阶段(计划教学时数为2课时),教师组织各项目小组提交论文,进行PPT辅助口头陈述,参加论文答辩。教师评审团队对课程论文质量和小组成员答辩过程进行评分,成绩纳入课程考核范围。

四、结语

安全评价师论文第4篇

[关键词]东盟语种专业 实习实训 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构建

[中图分类号] G642.4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3)13-0017-03

一、 东盟语种专业实习实训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必要性

(一)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

2004年后,随着中国-东盟博览会永久落户南宁,中国与东盟的经贸发展不断加速,引来了中国和东盟各国的大量客商。尤其是自2010年1月1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全面建成,零关税时代到来,以及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建设和发展,中国与东盟国家双方的经贸合作越来越紧密,经济政治文化交流与合作活动也更加频繁,用人单位对东南亚国家的贸易、旅游、法律、外交、语言、文化等方面的专业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迫切需要既懂东盟国家语言又有商贸、管理、金融、国际法律事务等专业技能、熟悉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运作的国际化、复合型应用性人才。从这个层面上看,构建东盟语种专业实习实训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

(二)东盟语种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

区域经济和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决定了东盟语种人才培养应致力于生产、建设、服务、管理、对外交流、国家和区域安全等,以促进社会、区域经济发展为目标,致力于培养实践能力强、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的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创业型、国际型的外语专门人才。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要抓好实习实训这一关键的教学环节,这就要求有一套科学的实习实训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对其进行有效的评测和监控。

(三)确保东盟语种专业教学质量的需要

实习实训是东盟语种专业教学中最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其质量评价也是其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习实训质量评价可促进教师自觉地按照教学规律、教学目标办事,可对教学工作中每个阶段和环节进行调控,保证实习实训的规范化和科学性,保证实习实训的质量和效果。构建一套科学的实习实训质量评价体系,有利于各高校对各院系、各专业的教学活动进行考核、评价和监督,有利于对学生实习效果的正确评价。

二、东盟语种专业实习实训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基本原则

(一)科学性原则

根据区域经济发展和社会需求对人才培养规格的要求,以及东盟语种人才培养目标中对学生素质、职业技能的要求,构建实习实训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评价内容、标准、指标权重的分配等,要做到反映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在进行实习实训评价时,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公正、公平地对被评价对象进行评价。

(二)可操作性原则

一套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必须是简便、容易操作、直观明了的,这样便于将理论体系运用到实践检测当中,便于学校、教师对学生的实习实训环节进行实时监控和管理,便于学生对实习实训活动的自我评价和监督。

(三)多元性原则

按多元智能理论,要尊重每一个学生,发展学生的个性,建立学生的自信,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尊重和体现个体差异,激发学生最大限度地实现其自身价值。按照这一理论,我们应本着“人人成人、人人成才”、“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为了一切学生”的教育理念,在构建实习实训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时,应从学校、教师、学生、企业、社会相结合的多元的角度对学生实习实训进行评价,关注学生在实习实训过程中展现出的做人做事的品格,及时反映和发现每个学生身上珍贵的个性特长和学习能力,帮助学生成长、成才。

(四)过程性原则

实习实训是一个动态的、持续的过程,因此在对学生的实习实训进行评价的时候,应秉持注重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所展现的态度、学习能力、职业技能、敬业精神、与人共事意识等,不仅注重学生“做事”的能力,更关注学生“做人”的品质。

(五)导向性原则

教育评价的导向功能是指教育评价本身所具有的引导评价对象朝着理想目标前进的功效和能力。实习实训质量评价体系中的评价内容、评价标准将有力地引导被评价对象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努力的方向,这些评价内容和评价标准所起的作用就是目标导向功能。在实习实训过程中,通过评价及时获得教育过程、教育结果的信息,及时强化正确的、有利的教学行为,及时调整不良的、不利于教学目标实现的教学行为,从而控制教学过程和质量,促进其不断优化和完善。

(六)激励性原则

评价的目的不是为了给学生排名优劣,而是在过程评价当中及时调整、改进、鼓励、促进。对做得不好的,应及时整改;对做得好的,要给予一定的激励。学生在实习实训过程中,表现突出的,应适当给予鼓励和表扬;对于教师,应在学期或年度考核时候给予先进或绩效奖励。

(七)安全性原则

东盟语种专业的特殊性,即学生的实习实训一部分是在国内完成,另一部分则是在语言对象国的高校或企业完成,这就要求各大院校在制订学生实习实训教学环节和质量评价的时候,必须要注意学生的安全。这包括人身财产安全和国家安全。人身财产安全是指学生在参加实训活动或企业顶岗实习的时候,务必要有文明操作的安全意识,实习单位要保障学生工作条件的安全性。国家安全是指学生在国外期间,要有保密意识和国家安全防范意识,避免被不法分子利用,进行一些对国家安全和民族团结不利的活动。

三、东盟语种专业实习实训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中评价方法的应用

(一)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

定量评价是采用数学的方法,收集和处理数据资料,对评价对象做定量结论的价值判断,这种评价方法能够比较精确地检测出实习实训的质量。定性评价则是根据评价者对被评价对象平时的表现,以及在实习实训环节中的发展、变化、成长过程、积极性和努力程度等用评语等形式作出的定性结论的判断。在实习实训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中,应根据评价项目中的指标等级、量化数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

(二)过程评价与终结评价相结合

过程性评价是在教学活动进行过程中对被评价对象进行的评价,终结性评价是在教学活动结束后对被评价对象进行的一次性评价。过程性评价侧重体现的是学生在实习实训过程中积极进取的态度、敬业的精神、开拓创新精神,体现的是一种“无形”的力量,即“做人”的品质;终结性评价则体现教育教学的结果,是一种“有形”的量化,即“做事”的能力。在高校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注重“结果”的同时更应注重“过程”,注重学生“做事”的能力更应关注其成长的过程,关心其“做人”的品质。

(三)多元性评价

采用学校、教师、学生、企业相结合的多元的评价方法。首先,由学校教务处等教学管理部门制订科学的、可操作性强的实习实训质量评价体系,并传达到院系教学部门和学生;其次,指导教师按照评价体系中的评价内容、评价标准去规范和要求学生,使其按照教学目标方向发展,并在评价过程中及时予以指导、整改、调节和鼓励;第三,学生在实习实训过程中,通过同学间相互对比、发展性对比和自我反思进行客观的自评和他评,从中发现自己的不足并及时纠正;第四,把企业纳入评价主体当中,企业按照“准职业人”的标准,从学生实习实训的态度、工作纪律、敬业精神、创新精神、职业能力、与人共处能力等各方面考核评价学生。只有将学校、教师、学生、企业结合起来进行开放式的多元性评价,才能对学生实习实训效果做出全面的、客观的、科学的评价。

(四)“双轨制”评价

东盟语种专业多是以“双校园”、“2+1”、“2+2”、“3+1”等模式进行人才培养的。“双校园”即国内校园加国外校园,“2+1”、“2+2”、“3+1”模式即前两年(或三年)在国内大学学习,后两年(或一年)到语言对象国学习实践。通过这样的培养模式,学生在国内期间既能参加校内开设的实训课程,也有机会参加校外的实训项目;在国外期间,既能参加国外合作院校开设的实训课程,又有机会到企业顶岗实习。东盟语种人才培养模式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学质量评价必须用国内校园与国外校园相结合、国内企业与国外企业相结合的评价方法。

四、东盟语种专业实习实训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实施

(一)完善学校实习实训规章制度

1.学校教务处制订相应的实习实训规章制度,并根据东盟语种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实训课程教学大纲及实习计划。只有做到有据可依,有章可循,才能确保实习实训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

2.教务处设立专门的实习实训科室,并安排专人负责。从制度上和人员编制上重视实习实训教学,确保专人管理,责任到岗。

3.二级学院、系部安排“双师”型教师或企业从业经验丰富的专职教师指导学生参加实习实训活动,从人员安排上确保教学质量。

(二)加强对实习实训教学管理的监控

由学校、教务处、二级学院、教研室、班级共同组成实习实训检查小组,按照定期加抽查的方式对学校开设的实训课程、校外顶岗实习单位进行检查,包括对实习实训环境场所、实习实训教学环节和效果、安全生产意识、评价指标体系等进行检查,一旦发现偏离教学目标的行为则立刻进行纠正、整顿和改进。

(三)加强实习实训指导教师队伍建设

部分东盟语种专业教师由于长期将精力放在科研创作上,在学生的实习实训教学指导上精力不足,且这些教师当中实践教学理论与技术的老化现象也比较严重。另一部分教师则多数是刚大学毕业的学生,身份的转换从心态和心智上都需要一段时间的过渡。这些教师本科专业多数是学习东盟语言,知识结构比较单一,缺乏在企业或相关行业工作的经验,且缺乏教学和管理经验、业务水平和科研能力都比较薄弱,在实习、实训教学方面也缺乏理论指导。这些都直接影响了东盟语种专业实习实训教学的质量和效果。要想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必须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

1.加强教师在职学习、培训。鼓励青年教师在职攻读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对在职学习的教师,学校在管理、课程安排上要予以照顾,在经费上予以补助。

2.加强教师职业培训。鼓励教师多参加国内外各种教学/学术研讨会、交流会等,提高教师的理论研究水平,拓宽研究思路和视野。

3.选派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到东盟国家优质大学/研究院攻读硕士、博士学位,进行学历提高,同时深入了解东盟国家文化、教育教学理念、国家政策和经济变化。

4.与国外合作大学签订交换青年教师交流项目。每年选派部分优秀教师到语言对象国大学进行教学交流,提高教师的外语实践教学水平。

5.加强教师“双师”素质。每年选派部分优秀骨干教师到相关企业挂职锻炼、顶岗学习,增加对相关行业领域的了解,拓展教师知识面和视野,积累实际工作经验、提高实践教学能力。

(四)加强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

1.加大经费投入,建设校内实训基地。根据学校现有的专业水平和学生规模加大经费投入,建设校内模拟实验室、多功能语言实训室、各种实训场所等。提高实训室的使用率,培养学生将课堂所学知识用于解决实际问题之中,以此提高实践能力。

2.加强校外基地建设。根据东盟语种专业特点和学生技能水平,努力建设一批专业性强、涉及领域广泛的企事业单位作为学生校外实习实训基地。每年寒暑假或定期派送学生外出实习,让学生主动接触和感知社会,以社会的触觉刺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对知识的渴望,同时也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3.加强国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这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加大与国外合作院校的交流,开拓学生在这些合作院校学习时的实训项目。另一方面是建设校外实习实训基地。据调查,在东南亚国家投资或建厂的中国(包括台资、港资)企业,需要大量掌握东盟语种语言的人才。在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同时,学校可以加大与这些企业的联系与合作,学生在校期间可到企业顶岗实习,毕业后视具体情况学生可选择是否继续在该企业工作。这样既可以拓宽学生实习实训的途径,也可帮助解决学生的就业问题。

(五)加强对学生实习实训的管理与考核

根据东盟语种各专业教学计划中实习实训环节的设计,结合二级学院管理、专业教学情况,布置学生按时间段完成实习实训计划书、实习实训进度表、任务完成登记表、实习月记、实习报告、实习反馈表等,教学管理部门和指导教师根据实习实训要求和学生反馈的信息 对实习实训的各个环节、阶段、进程等进行监控和管理。检查中发现问题,必须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整改,以保证实习实训工作的顺利进行。对实习实训过程中学生的态度、积极进取和进步,也应有记录,作为学生实习实训成效予以鼓励和表扬。

构建东盟语种专业实习实训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是十分必要的,它是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实现东盟语种人才培养目标、确保东盟语种专业教学质量的需要。在制订实习实训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实施实习实训质量评价等环节中,应坚持科学性、可操作性、多元性、过程性、导向性、激励性、安全性等原则。由于时间和篇幅的限制,本体系的构建还存在很多不足,如评价指标体系中评价考核表的构建,还需要深入研究和探讨,今后笔者将在这方面做进一步的研究。

[ 参 考 文 献 ]

[1] 吴胜强等.高职院校实习实训质量的评价体系研究[J].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6):4-5.

[2] 张晓峰.高职学生实习实训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设计的一般原则[J].教研教改,2008,(9):43.

安全评价师论文第5篇

论文摘要:结合唐山学院近年来教师教学质量评价工作的实践,对普通高校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的评价主体、指标体系、实施程序及结果应用进行探讨。

唐山学院自2005年开展教师教学质量评价工作以来,在实践工作中不断调整和完善,逐渐形成由学生、同行、专家为评价主体,指标体系不断完善,实施程序逐渐规范的三维评价体系。

1评价主体的构成

不同的评价者站在不同的角度,得出的结论可能不尽相同。如何从深层次评价教师的教学质量并得出比较科学的结论,这就涉及到评价主体的问题。

教师的工作对象是学生,学生自始至终亲身感受一门课的教学过程,对于教师的工作热情、课堂讲授娴熟程度及其能否因材施教并注重学生能力培养,其言传身教是否有助于学生的治学与做人等方面,学生评价最具权威性,学生应该成为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者。

对于教师教学内容选择处理是否得当,是否注意到本学科最新进展,单位时间内有效信息是否丰富等深层次要求则必须由同行和专家来评价。由于同行和专家对评价对象所从事的学科领域比较熟悉,他们有一定的学术造诣和丰富的教学经验,因此在评价教师教学内容把握、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运用方面具有权威性。

由此,唐山学院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的主体包含学生、同行、专家三个层面。

2评价体系的构成

2. 1学生评价

2.1.1指标体系的设置

目前,我院学生评价指标体系涉及理论教学(包括理论课和体育课)和实践教学(包括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两大方面、六个主要教学环节的评价指标。

理论课指标有九项,分别是:①讲课认真,精神饱满,治学严谨,对学生要求严格;②普通话标准,语言清晰,声音洪亮;板书有条理,字迹工整、规范;③内容熟练,表达准确,条理清楚,重点突出,详略得当;④内容充实,理论联系实际,信息量安排合理;⑤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现代化教学手段运用得当;⑥因材施教,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注重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⑦教师业务水平高,能结合学科专业的发展,学生听课后,收获很大;⑧作业布置合理,批改认真,辅导答疑及时;⑨按时上下课,不随意调停课;认真履行课堂管理职责,学生出勤率较高,学生听课状态较好。各项指标权重分别为:1,1 ,1.3,1 ,1.2,1.5,1,1,1p

体育课指标有七项,分别是:①治学严谨,对学生要求严格,为人师表;②着装符合要求,精神饱满,普通话标准,声音洪亮;③内容熟练,讲解清楚,专业水平高,示范准确;④内容系统、充实,运动量适中;讲授、示范与活动的时间分配恰当、合理;⑤教学方法得当,练习方法合理,技术指导认真,动作纠正及时;⑥因材施教,关心学生,注重学生自我锻炼能力的培养;⑦按时上下课,不随意调停课;课堂管理好,学生出勤率较高、积极主动参与教学和训练。各项指标权重分别为:1,1,1. 5,1. 5,1. 5,1. 5,1。

实验课指标有九项,分别是:①实验准备充分(包括实验场地整洁,仪器设备完好,及时提供必要器材等);②治学严谨,对学生要求严格公正,认真检查学生预习;③按时上下课,不擅自调停课,责任心强;④实验内容充实,理论联系实际,信息量安排合理;⑤内容熟练,条理清楚,讲解清晰;⑥教师专业技能水平高,能及时排除各种故障,及时纠正学生错误操作,正确解释实验现象;⑦指导认真,耐心回答间题,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操作能力;⑧教学组织好,内容讲授、示范操作及实验指导时间安排恰当;⑨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掌握操作技能和实验方法,实验收获大。各项指标权重分别为:1,1,1,1,1,1.5,1.5,1,10

实习指导指标有六项,分别是:①安排的实习单位及实习内容与本专业结合紧密;②实习进度安排合理,组织有序;③教师以身作则,言传身教,指导认真;④教师实践经验丰富,熟悉实习内容,能及时正确解决学生在实习中遇到的各种问题;⑤实习中能启发引导学生多观察、多思考、多实践;⑥增强了学生的感性认识,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实习收获大。各项指标权重分别为:1,1.5,2,2,1.5,20

课程设计指导指标有七项,分别是:①课程设计目的明确,有符合教学大纲要求的课程设计指导书和参考资料,准备充分;②有符合教学大纲要求的课程设计任务书,明确规定每个学生需完成的设计内容和要求并及时下达;③指导时间有保障,认真指导,对学生严格要求;④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设计方法的初步训练;⑤专业能力强,能正确熟练地处理课程设计中的疑难问题;⑥质疑、答辩组织规范;⑦设计收获大,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明显提高。各项指标权重分别为:1,1.5,1.5,1.5,1.5,1;20

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指标有六项,分别是:①设计(论文)指导工作准备充分,毕业设计任务书规范清楚、要求明确、下达及时;②设计(论文)题目能够使学生得到全面的训练,并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实际,难易程度及题目大小合适;③认真指导,对学生要求严格,注重因材施教;④指导学解决问题的能力;⑤指导教师业务能力强、水平高,在学生设计(论文)过程中能提供有效的指导;⑥设计收获大,学生知识得到拓展和深化,专业能力得到综合训练,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明显提高。各项指标权重分别为:1,1.5,2,1.5,2,20

这组指标从态度、内容、方法和手段、组织、能力、效果等各环节的主要方面对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进行评价,据此能够比较全面地评价一个教师的教学水平。

2. 1. 2评价工作的组织

学生评价工作的组织直接影响到学生评价的效果,组织有问题势必造成整个工作的流产。李剑锋等在《唐山学院学生评教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中指出,“虽然大多数同学是认真对待评教工作的,但是各部门的学生评教组织工作存在很大差异”,存在“个别部门的学生评教几乎失去控制,影响了评教结果的公平、公正”。这种现象在工作开展的初期是存在的,因为每项工作在逐步推进的过程中都需要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笔者通过详细的研究和学习,认为做好学生评教工作主要需要注意两点。

第一,营造和谐的氛围。学校在工作开展前,应该充分利用校园网、广播台、信息平台、宣传材料等渠道进行广泛宣传,使全院师生深刻领会学生评教的意义,营造良好的氛围,,使学生树立正确的评教观,准确把握学生评教“客观反映教师教学质量,实现教学相长”的本质,让学生评教回归本位,既尊重学生受教育权利,保护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权利,同时也更好地发挥学生评教促进教学水平提高的作用。

第二,设计规范的程序,严格执行。学生评教工作涉及到全体师生,组织工作复杂。因此从工作的准备、组织宣传、统一部署、具体实施、巡视检查、数据封存与回收、数据的后台处理、结果的反馈等环节都必须制定详细的流程,做到“准备充分、宣传到位、部署得力、实施规范”,从而保证该项工作的顺利完成。值得一提的是,必须严格执行评教工作申报制度(详细的时间、地点、班级等安排必须申报备案)和评教工作的巡视制度,这样既能体现评教工作安排灵活,又能及时监控整个评教工作的全过程。

以上两项措施已经在唐山学院学生评教工作中得到逐步落实,目前来看,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2. 2同行评价

在系部同行范围内,同行间根据平时互相听课,结合每项指标的权重、分值给出相应的分数,经综合统计后得出人均评价分数。这种评价方式的可行性是建立在教师平时互相听课,对考评教师教学情况充分了解的基础之上的,体现了评价的公正性,因此这种群体性的、有组织的测评具有较高的可信度。

目前,唐山学院同行评价涉及理论教学(包括理论课、体育课、艺术课)和实践教学(包括实验、艺术类实践课)等环节。理论课、体育课、艺术课主要从教学准备、教仪教态、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组织、教学效果等方面对教师教学质量进行评价(详见《唐山学院听课评价表(理论课用)》《唐山学院听课评价表(体育课用)》和《唐山学院听课评价表(艺术课用)》)。实验课和艺术类实践课主要从教学准备、教仪教态、指导能力、教学方法手段、教学组织、教学效果等方面对教师教学质量进行评价(详见《唐山学院听课评价表(实验课用)》和《唐山学院听课评价表(艺术实践课用)》)。

2. 3专家评价

各系部由工作认真、责任心强、纪律严明、作风正派、教学和学术水平较高的人员组成专家组(名单在部门内公示),从教师教学态度、教学水平、教学效果、教研教改等方面对本部门承担教学任务的教师进行全面考核和评价。通过专家评价,引导教师提高素质,保证教育质量与教学效果,并帮助和促进教师教学能力和水平的提高以适应高校建设的要求。

专家评价法在评价衡量教师教学能力与教学效果上往往起到关键性的作用,所以对专家本人的素质要求应很高。另外在评价标准的设置上也要注意科学合理性和可操作性,尽量减少随意性和不确定性。

3结果的使用

教学质量评价既是对教师个体的教学工作进行价值判断,也是对学校整体的教学工作进行价值判断,这种判断既是建立教师激励机制的需要,也是为教学管理、教学研究、教学改革提供信息的需要。

对于评价结果的使用,我院主要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方面,依据参评教师的综合总评分的绝对数值及其在群体排名的相对位置,采取常态分配强择评价法,规定优秀、良好、合格、基本合格及不合格的比例。将教学质量优秀作为教师的年终考核、职称评定、岗位聘任的重要参考依据;同时对于教学质量评价在后10写的教师,要求相关单位以适当的方式反馈给教师本人,并帮助其分析原因,制定详细的有针对性的帮扶计划,定期督导,实时跟踪,帮其进步。另一方面,学院对全院整体教学质量的各项指标进行分析,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政策调控和指标修正,保证全院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4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

4. 1学生评教满分标准调整的说明

我院自2005年开展学生评教以来对于学生评教的满分标准有所调整。如表1所示2005-2006学年第一学期满分标准为100分,2005一2006学年第二学期满分标准为97分,2006-2007学年第一学期以后的满分标准均为95分,这主要是在该项工作开展的初期,为了使学生评教成绩及其分布更加客观并符合学院教学实际情况,这种调整是循序渐进的,并且保证了数据的相对稳定。

4. 2关于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结果构成的说明

我院自2005 - 2006学年第一学期至2007 - 2008学年第二学期,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结果的构成为:学生评价占5600,系部专家评价占4400(其中对教师教学质量评价占240a,对教师教学文档评价占2000)0 2008 - 2009学年第一学期开始开展同行评价,并将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结果调整为:学生评价占5600,同行评价占1000^-20%(具体比例系部自定),系部专家评价占2400^-3400(具体比例系部自定)。目前,我院的教师教学质量评价工作仍然处于积极探索和不断修正之中。笔者经过仔细研究,认为:学生评价占5000,同行评价占2000,系部专家评价占30%比较合适。

4. 3关于数据使用效果的说明

安全评价师论文第6篇

摘要:在输油生产系统处于重要地位的运行设备,其状态可能因为各种缺陷而导致设备运行条件恶化。因此必须对设备的运行状态进行正确的评价,经过认真细致的筛选和论证后,区分出为安全所容许的缺陷和不容许的缺陷,从而确保设备的安全运行。

主题词:输油管道;设备;安全;运行;评价

Abstract: in the oil production system is in an important position in the operation of equipment, the state may because of some defects in equipment operation conditions deteriorated. So we have to the operation of equipment state the correct evaluation, after serious and careful screening and after argument, figure out for security for defects and did not allow the defect, so as to ensure the safe operation of the equipment.

Keywords: oil pipeline; Equipment; Security; Operation; evaluation

随着近年来生产设备的不断老化,输油企业正日益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及时发现、及时处理、避免事故”是确保安全生产一项重要措施,根据输油生产的实际特点和具体情况,充分考虑到各种输油设备在安全生产中所起的作用、地位和危险程度,采用了设备评价理论进行设备安全等级评价,极大限度地降低了事故发生率。

1 重要生产部位设备的确定

根据长输管线安全生产规范,重要生产部位设备是在输油生产系统中处于重要地位,并有高温、高压、可能产生泄漏形成火灾、爆炸的罐区等工艺条件的运行设备,以及对生产系统安全稳定运行起关键作用的设备,依照重要生产设备划分原则和输油处各站队上报推荐的重要设备情况,经过认真细致的筛选和论证后,最终确立重要生产设备即:加热炉、锅炉、输油泵、大型主变、储油罐、反应釜等,它们的火灾危险都是甲级。

2、评价方法

根据安全等级评价理论,首先制定了邹城输油处推行等级评价方法,把设备科学地分为:本质安全级、安全级、一般安全级、临界安全级、不安全级五个设备等级,在测定安全等级时根据设备评价公式:A(安全等级)=X(新度系数)+Z(动态系数)+S(寿命参数)计算出设备等级。

X为设备的额定使用期限或大修周期,可从该设备的技术档案中获得。

Z为该设备的动态参数,即设备在运行状态下存在的问题的大小,该数值的确定,可依据现场的实际调查的结果而定。

X为寿命参数,即该设备使用寿命。

设备安全等级评价表见下表:

设备安全等级评价表

为了调查清楚设备内部真实状况和技术状态,邹城输油站首先组成了由站领导、技术员、高级技师、技师、岗位技术能手等人员参加的评价小组,先后对全站4台输油泵、2座储油罐、1台锅炉、4台变压器、10面35KV高压开关柜、24面6KV高压开关柜、12面低压开关柜、6面电容器柜、2台热水泵、2台燃料油泵、2台空压机、2台污油泵、2台深井泵、2台潜水泵进行了详细的检查,检查设备采用先进的M100红外线测温仪、ZZ-1机械震动故障分析仪等数台先进仪器,确定了安全等级评价的基础数据。

在这次设备评价中,共检查856个点,发现问题37个,现场处理32个。采用设备安全等级评价,基本摸清了邹城输油站所有设备的技术状况,主要设备达到安全级的15台,一般安全级20台,临界安全级23台,不安全级的17台,在被检设备中不安全设备占22.7%,这些不安全设备老化严重,超大修期运行并存在严重缺陷。一般安全级的设备及临界安全级的设备占26.7%,这些设备虽能正常运行,但必须以高度的责任心弥补设备上存在的不足。达到安全级的设备只站被检设备的20%,都是近年内大修或更新的设备。

3 结束语

运用设备安全等级评价原则,可给事故隐患治理的决策者提供科学和有理论依据的建议,使决策者把有限的事故隐患资金用在影响安全生产的重要部位上,使企业在事故隐患的治理上以较小的资金投入,消除事故隐患。同时要求值班人员,加强维护保养,增加巡回检查密度,确保输油生产安全平稳地运行。

参考文献:

[1] 刘双跃.安全评价[M].冶金工业出版社,2010:

[2]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70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2002: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397号.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2004:

[4] 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令第18号.非煤矿矿山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设计审查与竣工验收办法. 2004:

安全评价师论文第7篇

一形成性评价的概念和特点

(一)形成性评价的定义

很多学者对形成性评价下过不同的定义,但这些定义间也有共通点,都强调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关注结果,更要关注过程。笔者认为形成性评价就是在教学以及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即学生知识、技能与态度的形成过程中,运用各种有效的评价手段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监控与评价,为教师与学生提供反馈信息,使教师和学生调整教学策略和学习策略,更好地促进自主学习。

(二)形成性评价的特点

1科学性

以当前最新的学习观和教育新理念为基础,采纳的是多种经实践验证的方法与手段,并在评价操作过程中强调科学的程序,具有较高的科学性。

2评价内容的广泛性和全面性

不仅注重对学生认知能力的评价,而且重视对学生情感、态度、兴趣以及策略的评价,因此他为学生提供的反馈信息是全方位、多层次和综合性的。

3评价结果的描述性和反馈性

形成性评价是对学生做了什么和能做什么的记录和反思,它可以反映学生的进步情况,对兴趣、态度、情感、沟通能力以及合作精神等进行评价,使学生在学习中受到鼓励,培养其自信心和成就感,为以后的进步积蓄动力。形成性评价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双向评价,双方互相促进。

形成性评价是全方位、多样化的评价,所以,对学生运用形成性评价是科学的。在运用形成性评价的过程中,学生变被动的、强迫性的学习为主动的、有兴趣的学习,变死记硬背的学习为轻松愉快的学习,在学习中锻炼独立思考能力和自我探索能力,这对促进学生的全面素质的提高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

二形成性评价的主要方式

第一,课堂观察(classroom observation)。教师通过对学生在课堂上听课、交谈、使用教材或运用语言的观察,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观察记录可以是表格统计的形式或日记形式。

第二,学生成绩档案(portfolios)。教师可以为学生建立一个档案袋,记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做的努力和取得的成绩,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学习热情,并作为自我评价的依据。

第三,学习周记(journals)。安排学生每周写周记总结和归纳本周的学习内容,分享喜悦,反思不足,总结经验,探讨技巧,是学生和老师交流的有效途径。也可以安排学生写读书笔记(reading journals),通过写读后感思考问题,表达自己。

第四,问卷调查(questionnaire)。给学生发放问卷,通过问卷,引导学生有效、正确地评价自己的学习。问卷可以是自我评价,也可以是相互评价。

第五,面谈(interview)。教师可定期安排与学生面谈,通过面谈了解学生对自己学习情况的感受和看法,以评价学生的进展和问题。

第六,讨论(students conference)。安排学生座谈,给学生提供相互交流的机会,这种互动讨论为教师提供了具体的评价机会。

进行形成性评价时,要有计划地根据教学内容灵活设计,做到持之以恒。评价要有利于学生的情感投入,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策略,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地学习。

三小学英语教学中形成性评价实施现状

(一)存在的问题

1教学评价方式与测试制度不合理

目前的英语教学,无论是小学还是中学,评价都侧重于终结性,而非形成性,在评价模式方面,科学性、合理性和有效性不足。终结性评价内容片面、方式单一,无法全面有效地反映学生的英语综合水平,对教学的反馈有其局限性。目前国家大力倡导素质教育,但在现实中,分数是教师和家长衡量学生学习好坏的唯一标准,也是教师职称等评定的主要依据,所以,提高学生成绩成了学校和家庭的最重要的目标,这也就导致了评价的单一性、武断性等问题。

2评价方式单一、陈旧

笔者对本市某小学英语教师和学生所做的问卷调查显示,教师更习惯于使用教师评价,很少使用学生自我评价和学生间的互评,以及评价过程中家长的介入,教师仍然是教学活动和评价的主角,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者。

3形成性评价内容多样化并未得到体现

《课标标准》提倡评价内容多样化,对学生评价应包括语言技能、语言知识、学习策略、情感态度、文化意识这五个方面。而从教师访谈和学生问卷数据分析可知:教师和学生皆表示对学生英语学习情况的评价主要集中于语言技能和语言知识。可见目前我国高中英语教学形成性评价还是集中在学生对语言技能和语言知识的掌握情况,而对语言知识的关注尤为显著。因为教师的传统教育评价理念仍然根深蒂固。

(二)改进措施

第一,在今后的评价过程中,高中教师应该积极地转变评价观念。转变观念并不是说完全摒弃传统的教育评价理念,而是在持有这种理念的基础上,学习新的教育理论知识和接受新的评价观念。教师要认真、系统地学习形成性评价相关理论知识,真正将形成性评价有效、全面地运用于高中英语教学之中。要加强教师间的交流与合作,包括同一学校或不同学校之间,以便使其一同开展形成性评价,共同提高英语教学水平。

第二,在形成性评价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应该积极发挥其引导者和支持者的作用。积极倡导和组织学生、家长、学校以及社会积极地参与到形成性评价中。教师应该帮助学生转变角色,使他们真正认识到自己应该在形成性评价中的主体地位。同时应该将形成性评价的具体方法和标准详细地告知学生。

第三,要充分灵活地使用每一种形成性评价方式和采用多种形成性评价方式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评价。根据学生的个性和差异,采用合适的评价方式。教师应该依据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学习水平,给予不同的评价。例如对于课堂表现不积极、性格内向的学生,可以给予鼓励,增强自信心。例如将教师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学生相互评价、通过观察进行评价、通过讨论进行评价、通过学生学习档案进行评价等方式相结合起来,以便促进英语教学活动。

第四,重视形成性评价内容的全面性。对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学习策略、情感态度、文化意识等多方面的评价一直是《课程标准》所倡导的。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作为基础地位不能动摇,而情感态度是学生学习和个人发展的重要因素。良好的学习策略能够保证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增强。文化意识能保证学生正确、地道地运用英语语言。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应注重对学生学习策略、情感态度以及文化意识方面的评价。

四对实施形成性评价的几点建议

1转变观念,使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对评价本身起着重要的作用。作为英语教师要清楚地认识到:评价包括考试和测验,它的作用也包括甄别和选拔,但更应该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服务,科学有效的评价体系是课程目标得以顺利实施的重要保障。评价只是一种手段而不是根本目的,通过评价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促进英语课程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这才是评价的最终目的。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新型学生评价体系一定要打破考试作为唯一评价方法的局面,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就要将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有机地结合起来。在新型的学生评价体系中,要采用开放式的形成式的评价方法,如观察课堂学习行为、学习日记、成长记录等,关注学生学习、发展的过程;课堂上的形成性评价促进了师生互动,并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及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但是并不排除或是要取消考试这种评价方法,在新型学生评价体系中考试仍是一种有效的评价方法,但是要注意根据考试的目的、性质和对象,可以选择不同的考试形式,如儿歌表演、单词认读、课文情景表演等灵活多样、开放宽容的测评方法。只有这样才能使评价真正成为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方法。

2正确处理教学与评价的关系

进行形成性评价时,教师应注意评价活动不应占用过多的课堂教学时间,要注重评价的实际效果,避免使用过于繁琐的评价程序,不应为评价而评价或以评价为目标进行教学。

3改进评价,全方位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教师是制定评价、实施评价、分析评价的重要指导者和参与者。在教学过程中从教学设计到教学实施都要以《英语课程标准》为依据,正确处理好语言知识、语言技能和语言运用的关系,确立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是我们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一教学思想,切实改进评价。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可以采用以下几种形式对学生进行形成性评价。

通过对小学英语教学形成性评价实施情况的调查,笔者深深地感受到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形成性评价的实施情况与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还有很大的距离,如何缩短这个距离,真正发挥通过评价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促进英语课程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是值得我们深思的一个问题。

参考文献

[1]陈琳,王蔷,程晓堂.英语课程标准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陈玉琨.教育评价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3]宫盛花.高中英语教学形成性评价实施现状的调查及对策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贵州:贵州师范大学, 2007.

[4]户进菊.形成性评估与大学英语教学[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2003(1):108-110.

安全评价师论文第8篇

关键词:地理课堂;教师;学生;语言评价;运用

一、地理课堂语言评价的理论依据

1.罗杰斯学习心理学理论对教学评价的启示

罗杰斯指出:“人有一种积极的自我肯定的需要,或者是来自自我体验的肯定性对待的需要。”中国有句古语:“亲其师,信其道。”学生具有“向师性”,每一个学生都期待得到老师的关注,得到老师的赞扬,得到积极的自我肯定、极度的关心和高度的关注,这样学生的人格会朝着更好的、更健康的方向发展。

2.多元智力理论的学生观对教学评价的启示

加德纳提出学生的智力有不同的领域之分,不同学生在具体领域的智力表现具有很大的差别,每个学生都有适合自己潜力发展的具体领域,但这只是隐性的,需要在教学评价中以课堂语言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最终目的。因此,教师应该多方面、多层次了解学生,注重研究学生在优秀智力表现领域的特性,促进其优秀品质向其他领域的迁移,以课堂语言评价促进迁移。

二、地理课堂语言评价的分类及功能

依据评价目的不同将地理课堂语言评价分为:激励性评价、表扬性评价、矫正性评价。

1.激励性评价及其功能

激励性评价指在课堂教学情境这一特定语境的制约下,当学生的某一行为完成后,教师通过激励性的语言对学生的行为进行价值判断,激发学生动机,诱发其兴趣,进而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发展,通俗讲就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感受到教师的关注与关心,减轻心理压力,能够大胆地表达心声,特别是对于一些“后进生”,更加需要老师的关注与关心,需要宽松的学习环境,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积极地、主动地参与课堂的互动。

2.表扬性评价及其功能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我们认为教学的艺术不是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学生需要表扬,适当的表扬会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过多的表扬却会适得其反。教师在课堂活动中善于发现学生的进步和闪光点,并及时地表扬,能够增加学生的自信心,特别是对于内向的、后进的学生来说,得到老师的认可和表扬性评价比什么都重要。只有让学生找回自信,唤起心中的勇气,感受到学习的轻松愉快,才能使得学生的创造力被无限地激发出来。

3.矫正性评价及其功能

矫正性评价指对学生的回答给予明确的评判,就错误的回答引导学生或是教师分析得出正确的结论。教师对于学生错误的回答,在评价学生时应避免出现否定语言,尽量把批评、否定的语言换成委婉的说法,让学生易于接受,并在学生反思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得出结论。教师应认真仔细地分析学生的回答,通过及时的评判,朝着教育既定要求的方向发展,既有利于学生个性正确地发展,也消除了学生的畏惧出错、畏惧困难的心理,给学生创造出安全的学习氛围。

三、地理课堂语言评价的运用

笔者以必修二《工业区位的选择》为例,举例说明三种地理课堂语言评价的运用。这节课笔者先让学生预习,在讲到“五种工业指向类型”时,笔者在黑板上画了个表格,如下:

在笔者和学生一起学习了这五种指向型工业特点后,为了检查学生对这个知识点的掌握情况,笔者让学生回答这五种导向型工业的布局原则,并进行举例。

1.激励性评价的使用

“老师看你上课听得非常认真,现在考验你的时候到了,你能不能根据我们刚才所学的原料导向型工业的特点,说说你知道的原料导向型它应该布局在哪里,说出有哪些工业部门是属于原料导向型?”“没事,刚才看你在那里低头沉思,想你应该已经想到了怎么布局,你肯定知道有哪些工业部门呢,勇敢大胆地说出来,老师相信你能够说出来,大家也很期待听到你的发言,就算你说错了,老师也不会怪你。勇敢一点!”

S同学安静内向腼腆,缺乏自信,羞于表达,害怕回答错误遭责骂,而这个问题较简单,应多给机会让他能够大胆地发言,因此,对S同学采用激励性评价的方式激励他,给他信心和勇气。S同学在班上是属中等偏下程度,激励他时,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差异,本着不同评价标准,用有针对性的激励语言,才能让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评价。特别是当“后进生”受到其他学生嘲笑时,内心胆怯,更是需要老师给予更多的耐心与关心,对他进行激励性评价,为学生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缓解紧张的情绪。

2.表扬性评价的使用

受到教师激励,S同学说:“应该接近原料产地,主要有水产品加工厂、水果罐头厂、制糖厂和啤酒厂等。”“S同学回答得基本正确,表现得很好,看来你已经按照老师的要求好好地预习了课本,认真听课了,你给大家开了个好头,做了好榜样,希望大家都向你学习。”

采用让学生判断S同学回答正误的方法,一方面是考查全班同学对于这个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另一方面是让全体学生给予S同学肯定,让S同学有信心。有时候来自同伴的肯定会比来自老师的肯定更重要。S同学回答基本正确,因此,应该对他的良好表现及时地给予表扬性评价,不仅可以帮助他树立自信、激发兴趣,还能够拉近师生的心理距离。当学生把错误纠正过来时,教师也应及时地使用表扬性评价,但不能过分拔高评价,虚高的评价会使学生混淆对错、迷失方向,步入思维的歧路。

3.矫正性评价的使用

“看来咱班同学缺少一点生活实践!”“大家在生活中对啤酒有着怎样的了解?”“大家在买啤酒的时候有没有发现啤酒的瓶子是玻璃做的,拿在手上还有些重量,有没有发现咱们库尔勒的青岛啤酒是不是在青岛产的?”

S同学和其他学生对原料导向型基本掌握,但对属于市场导

向型工业的啤酒厂并没有表现出质疑,由此学生对市场指向型工业认识不清,需要教师及时地做出判断,用肯定的态度指出学生表现好的地方,用温和的态度、婉转的语言告诉学生应该矫正的地方,消除学生因出错产生的内疚感、羞愧感和畏惧感。教师可以先婉转地、间接地指出学生的错误,再通过矫正性评价让学生心悦诚服地改进思考方式,并积极主动地探索正确结论,对答案进行修正,帮助学生自我完善。这样学生不但不怕犯错,反而会越“错”越勇,积极思考并踊跃发言。

地理课堂语言评价因学生而异,因情况而异,注定了教学评价不可能是简单地对错判断,而是融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经验、教学机智等于一身的教学智慧,教师应创造性地对学生进行评价。

在一次次的评价中,学生也会感受到教师对他的关心与期待,从而全身心地进行地理学习。

参考文献:

[1]苗玲.有效的课堂语言评价[J].成才之路,2012(12).

[2]唐良平.中小学教师课堂语言评价要做到“五个统筹”[J].当代教育论坛,2011(5).

[3]陈晓华.探究课堂语言评价提高教学实效性[J].科教文汇,2011(10).

刘娜(1989—),女,陕西安康人,陕西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地理学科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