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建筑工程管理专业论文

建筑工程管理专业论文赏析八篇

时间:2023-03-24 15:13:51

建筑工程管理专业论文

建筑工程管理专业论文第1篇

【关键词】工程造价专业;培养目标;就业方向

工程造价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扎实的高等教育文化理论基础,适应我国和地方区域经济建设发展需要,具备管理学、经济学和土木工程技术的基本知识,掌握现代工程造价管理科学的理论、方法和手段,获得造价工程师、咨询(投资)工程师的基本训练,具有工程建设项目投资决策和全过程各阶段工程造价管理能力,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应用型高级工程造价管理人才。因此,定位好该专业的培养目标及就业方向,才能够有针对性地培养真正适应社会需求的 “上手快”的专业型人才。

1 培养目标定位

本专业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较强专业实践能力的工程造价专业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

毕业生实行“双证制”,即毕业证和职业资格证。毕业生应具有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具有基本的科学文化素养,掌握必需的文化基础知识;掌握一般工程项目的预算编制、投标标底和标书的编制、工程造价统计、工程造价监理和合同管理、工程造价审计、工程造价管理等职业岗位所要求的专业技术理论;具有较强的职业技能和实际工作能力;具有继续学习的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身心素质。

2 从业工作领域及职业要求

本专业毕业生主要面向建筑、安装工程施工企业或基本建设投资管理部门,从事工程造价和工程造价管理工作。

学生毕业后能够在工程(造价)咨询公司、建筑施工企业(乙方)、建筑装潢装饰工程公司、工程建设监理公司、房地产开发企业、设计院、会计审计事务所、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基建部门(甲方)等企事业单位,从事工程造价招标、 建设项目投融资和投资控制、工程造价确定与控制、投标报价决策、合同管理、工程预(结)决算、工程成本分析、工程咨询、工程监理以及工程造价管理相关软件的开发应用和技术支持等工作。

需要具备工民建设、土木工程、建筑经济管理、工程造价、建筑工程、预算等专业大专及以上学历。一名合格的工程预算员需要了解一般的施工工序、施工方法、工程质量和安全标准;熟悉建筑识图、建筑结构和房屋构造的基本知识,了解常用建筑材料、构配件、制品以及常用机械设备;熟悉各项定额、人工费、材料预算价格和机械台班费的组成及取费标准的组成;熟悉工程量计算规则,掌握计算技巧;了解建筑经济法规,熟悉工程合同的各项条文,能参与招标、投标和合同谈判;要有一定的电子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能用电子计算机来编制施工预算;能独立完成项目的估、概、预、结算等工作。此外,还需要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协调能力以及工作执行能力。

建筑工程预算的编制是一项艰苦细致的工作,它需要我们专业工作者有过硬的基本功,良好的职业道德,实事求是的作风,勤勤恳恳,任劳任怨的精神。在充分熟悉掌握定额的内涵、工作程序、子目包括的内容、建筑工程量计算规则及尺度的同时,深入建筑工程第一线,从头做起(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工程施工)收集资料、积累知识、着手编制。

3 具体职业岗位(群)及职业岗位分析

根据本专业的构建方案以及专业方向的要求,工程造价专业分为工程计量与计价和工程造价管理二个方向,对应职业岗位可分述如下:

3.1 在建筑、路桥、安装工程施工企业:担任造价员、资料员等技术、经济管理和服务工作;

3.2 在工程咨询单位、监理单位配合造价工程师和监理工程师从事工程造价和工程造价管理(工程计量与计价和经济资料管理)等工作;

3.3 在建设投资管理部门、建设单位基建部门:从事工程造价管理工作。

工程造价行业的的职业岗位有以下两类。见图1工程造价专业岗位分析图。

3.3.1 基层技术管理人员(初始就业岗位)

建设部、人事部、发改委联合发文,明确要求建设行业基层技术管理人员实行资格证书制度,安全员、质量员、造价员、材料员、资料员、监理员等必须持证上岗。

3.3.2 专业技术人员(升迁就业岗位)

建设部、人事部已经建立了建造师、造价师、监理工程师等与本专业有关的职业资格考试,因此,本专业学生在校要完成与之有关的各类注册工程师应该具备的专业理论和职业基本技能的学习,毕业后通过3~5年的专业学习,顺利通过职业资格考试,成为一名合格的注册工程师。

工程造价专业学生初始就业职业岗位群是:基层技术管理人员。主要就业岗位有:合同管理员、招标员、造价员、成本核算员等。次要就业岗位有:材料管理员、资料员、安全员、质检员等。其他就业岗位有:工程监理、项目管理、施工员等。迁升岗位有:造价师、招标师、咨询工程师、监理工程师等。

4 知识结构与能力结构

4.1 知识结构。

毕业生应具备的知识结构为:

4.1.1 人文素质基础知识:包括思想基础与文化基础,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人文素质知识范围,领会人文素质有关规范原则,掌握一般文字表达与教学计算知识和锻炼身体的基本方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4.1.2 技术素质基础知识:包括经济基础与工程基础,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工程造价与工程造价管理的基本内容、有关经济法规和建安企业会计与财务管理的有关规定,工程造价与工程造价管理的基本理论,掌握建筑工程定额的应用,建安工程施工图识读方法,建筑构造与工程结构的一般知识,建安工程施工程序与主要分部分项工程施工工艺,计算机操作知识等。

4.1.3 职业岗位技术基本技能: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工程造价与工程造价管理的基本内容和建安企业经营管理知识;领会工程造价和工程造价管理的基本原理与基本方法;掌握建筑、装饰、安装、路桥工程概预算编制与工程造价控制的基本方法。

4.2 能力结构。

毕业生应具备的能力结构为:

4.2.1 工程造价专业方向的能力;

(1)具备从事建筑、装饰、安装、路桥工程预结算编制工作的能力;

(2)具备协助造价工程师,从事工程计价与工程预结算审查等工作的能力;

(3)具备应用计算机编制建筑工程、水电安装工程预算的能力;

(4)获得建筑施工企业工程造价员的职业资格证书。

4.2.2 工程造价管理专业方向的能力;

(1)具备从事工程施工资料与工程经济资料的收集、整理、编制与管理等工作的能力;

(2)具备参与工程投标,编制招标投标文件的能力;

(3)具备参与工程项目施工合同管理、成本管理、工程造价控制的能力。

总之,高职高专工程造价专业是以经济学、管理学为理论基础,以工程项目管理理论和方法为主导的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相交的边缘学科。合理定位培养目标并明确就业方向是非常必要的。

参考文献

建筑工程管理专业论文第2篇

关键词:建筑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2)09-0045-02

随着我国建筑业的高速发展,市场需要一大批精通工程管理业务的技能型、应用型人才,对工程管理专业各层次人才培养也提出了更高要求。从国内近几年工程管理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情况看,学生的职业素质还不能满足企业和市场的需求。根据教育部文件的精神,高职院校必须以满足社会需求为目标,以市场为导向,突出核心能力的培养,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因此,加强专业课程的联系与整合,构建基于核心能力培养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使之与职业需求有效地接轨,是我国高职教育改革的重点,也是培养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的需要。

笔者通过对高职建筑工程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的回访和网络资料的收集,发现在施工现场管理的相关工作中,建筑工程管理专业的学生与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学生相比并不具备优势,同时,在工程相关领域具体经营管理工作中,建筑工程管理专业的学生与建筑经济管理及相关专业的学生相比优势也不明显。纵观全国的高职院校,很多院校的建筑工程管理专业与相近的专业相比并不具备差异性明显的核心特色,这样就使该专业在就业及职业发展方面处于尴尬地位。因此,结合高职院校的实际情况和市场需求,对专业课程体系进行细化和特色定位,以市场为导向,构建基于核心能力培养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是高职建筑工程管理专业生存与发展的当务之急。现以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管理专业为例,分析研究该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及课程体系设置。

对高职建筑工程管理专业核心能力的调研

为了能够满足社会的需要,使学生顺利走上工作岗位,并能尽快胜任工作,就要清楚地了解本专业培养的学生应该具备哪些职业能力。为此,我院组织专业教师对建筑工程管理专业毕业生、行业企业相关人员进行了走访调研,并组织了由行业企业专家、毕业生、专业教师等各方人士组成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进行研讨,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确定了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即掌握建筑工程管理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具有从事建筑工程内业管理工作领域的岗位能力和专业技能,具有建设工程投标策划、投标报价、工程预决算、合同管理、工程项目管理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从职业岗位群出发,明确了支撑其职业或工作所需的知识、技能和素质要求后,将建筑工程管理专业的职业能力分解为四大核心能力,即建筑工程制图与识图能力、建筑工程投标报价能力、建筑工程投标策划能力、建筑工程项目管理能力。

基于专业核心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构建

从职业岗位的实际出发,以工作过程为课程内容的组织逻辑、以工作的典型任务为载体,承载知识与技能,组成面向核心岗位群的课程体系,根据四大核心能力对专业课教学体系进行模块化整合,使课程体系从业化,形成相应的四大模块,构建全新的基于专业核心能力培养的模块化课程体系。四大核心能力的培养主要通过相应的四大模块培养完成,即建筑工程制图与识图模块、建筑工程投标报价模块、建筑工程投标策划模块、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模块,由核心能力对应的核心课程辐射到各个相关课程,以各门课程培养的基本能力促进核心能力的养成。如表1所示。

建筑工程管理专业论文第3篇

关键词:工程管理专业;毕业设计;分组对比

中图分类号:G642477;F407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2909(2012)04-0101-03

随着近年来中国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的不断加大,社会对工程管理专业学生的需求也逐步扩大,这对工程管理专业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江苏大学该专业还处于初步发展和不断完善的阶段。办出专业特色以适应国家提出“卓越工程师”的规划,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工程管理人才,是教育工作者目前面临的首要问题。文章通过对毕业设计实现途径的研究以加快该专业的发展,不断提高该专业办学水平,进而不断提升学生的核心竞争力。

一、工程管理专业毕业设计实现途径的现状

国内工程管理专业毕业设计主要分为毕业设计和毕业论文两种形式。毕业设计是按照类似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模式要求学生完成一套完整的建筑和结构施工图设计。由于大部分工程管理专业隶属于土木工程学院,原有的师资结构、建筑专业背景使学生在毕业设计选题时偏重建筑和结构设计。学生的毕业设计从工程项目的建筑、结构设计着手进行工程概预算,甚至施工组织设计的全过程。但是,这种毕业设计虽然面面俱到却没有侧重点,并且对工程管理专业学生而言,由于建筑工程管理专业与土木工程专业课程设置侧重点不同,使工程管理专业的学生在做建筑、结构专业设计时,存在知识结构上的困难,最后导致毕业设计的实际效果不好,只能停留在浅显的层面,甚至会出现很多抄袭、直接用软件计算却不知所以然的现象。这种毕业设计实现途径对建筑工程管理专业学生来说偏离了工程管理中的土木工程专业特点,使毕业论文偏向经济和管理,不利于学生在毕业设计中对四年所学专业知识和管理知识的综合运用,同时对学生未来工作实际能力的锻炼以及应用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效果甚微。

综上所述,目前国内工程管理专业毕业设计没有真正考虑专业的特点,无法凸显工程管理专业学生在施工管理、工程投标、企业管理等方面的管理特性。工

程管理专业应是将建筑专业与管理相结合,在研究毕业设计实现途径时考虑以专业特点作为切入点,在充分把握毕业论文实现途径原则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设计分组对比模式下的工程管理专业本科毕业设计的实现途径。

二、工程管理专业毕业设计的实现途径

(一)毕业论文实现途径的原则

1. 专业性原则

工程管理专业本科毕业论文主要锻炼学生在团队协作模式下运用所学专业技术和规范,分析和解决工程项目招投标领域中相关问题的能力。

2. 技术性原则

毕业论文不同于调查报告、工作报告等其他应用性文章,要求具有一定的技术性。毕业论文应基于系统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通过整个项目招投标过程揭示工程管理专业的管理本质及其深层次规律。毕业论文的计算既要强调中国工程招投标的现状,还要深入分析在中国现有招投标模式下的清单计价与定额计价的差别,理解引起这些问题形成的深层次原因,以及重点掌握清单计价模式下应该如何计算分部分项清单项目的综合单价。

3. 创新性原则

毕业论文应当体现学生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见解。工程管理专业的本科毕业论文过于强调理论的原创性显然不现实,但可以在整个招投标的过程中考察学生应对实际问题的应变能力。以投标报价中的实践经验为基础,运用已有理论和方法来研究招投标过程中的问题,得出个人见解。这样就不难实现毕业论文的突破性和创新性。

4.实践性原则

工程管理专业毕业论文的实现途径应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原则,体现知识转化为能力的要求,即在掌握所学专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认真调查各种管理实践活动,分析研究发现的新问题、新方法,形成自己的观点,做到从实践中来,经过理论提升,再指导实践。

5.可行性原则

本科毕业论文实际上是一项实践性的创新活动,其结果往往受到诸多主观和客观条件的限制。在实现环节,应充分考虑学生的专业理论功底,以及目前学校所拥有的实践资源等实际情况,分析选题的可行性,力求选题是自己熟悉、感兴趣、能发挥自身优势特长的方向。

(二)基于分组对比的毕业论文实现途径

依据上述原则以及考虑到学校工程管理培养应用型本科的定位,制定了基于分组对比模式下的毕业设计实现途径,其主要包括两大设计部分。

1制定分组方案,对学生进行分组

通过实际模拟项目招投标过程中投标报价的标书分类对学生进行分组,使学生在毕业设计中定位,让他们了解所做的设计工作在实际项目招投标过程中处于何种角色,进一步的体验团队协作的重要性。

首先依据工程投标文件编制[1-3](包括商务标的编制、经济标的编制、技术标的编制)分组。

(1)选定1名投标小组组长,签订项目投标授权书(让学生了解授权书写作方法),授权其负责整个项目投标的进度和质量。

(2)小组负责材料、设备询价,包括:国内采购建筑材料、设备的询价,项目全部材料、机械台班、工日计算汇总,编制综合材料单价、综合人工单价和综合机械台班单价。

建筑工程管理专业论文第4篇

【关键词】建筑工程;资料管理;现状;教学改革

《建筑工程技术资料管理》是高等职业教育建筑工程类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实务课程,在培养高素质技能型管理型人才工作过程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课程所培养的资料管理能力是资料员、施工员等职业岗位必备的专业技能之一。《建筑工程技术资料管理》课程是立足于建筑业现场管理岗位群通用能力的基础上,主要对资料员岗位职业能力进行训练。该课程能让学生系统地了解、熟悉和掌握建筑工程各个阶段资料管理的基本内容、基本程序和基本方法;使学生掌握建筑工程资料的分类,能够依据图纸、规范、施工方案等完成工程资料的收集、整理、编写、组卷、装订、归档、移交、备案等工作。

1课程教学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目前高职院校主要注重的是学生实践技能方面的培养,在教学方面或者说与教学的结合之处还存在很多方面的问题,现将其归纳如下:

1.1教学内容

目前所用教材为中南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建筑工程资料管理》,全书包括绪论及九个模块,模块的编排主要根据《建筑工程资料管理规程》(JGJT185-2009)中对工程资料分类来进行,包括工程准备阶段文件、监理资料、施工资料、竣工图及工程竣工文件的编制与管理,教材的内容大部分直接参考规范进行编写,缺少个人自主创新部分,枯燥的内容较易削减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教师授课的激情,使得该门课程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但是不乏编排的亮点是,该教材先介绍理论知识后按模块汇总所涉及的全部工程资料表格,并给出填表范例,全书内容较为紧凑,不会存在同类其他教材编排散乱的现象。

1.2教学方法

目前进行的《建筑工程技术资料管理》课程教学分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大部分,基本是采用传统的讲授法在教室内进行理论教学,由于本课程性质没有案例可以讲解,所以讲授过程比较古板和枯燥。在专业机房中进行的课程实训部分,采用软件为清华斯维尔公司出品的资料管理编制软件,该软件的技术含量不高,基本上是office办公软件的集成,学生普遍兴致不高。并且机房的维护不到位,时常出现加密狗检测不到、office办公软件用不了等问题。

1.3生源素质限制

由于高职院校的生源多数是高考分数相对较低的学生,理论底子相对较薄,自学能力相对较弱,缺乏对学习的热情和坚定心,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由于《建筑工程技术资料管理》课程的理论知识比较枯燥,涉及规范多,一般是老师手把手按照既定的工程背景去教他们,如果更换教学范例,就不会灵活变通的应用了。

2课程改革的初步设想

《建筑工程技术资料管理》课程的教学应在学生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再进行实践部分的加强学习。在学生掌握《建设工程文件归档整理规范》(GB/T50328-2001)和《建筑工程资料管理规程》(JGJT185-2009)的相关规定后,专门对学生进行工程资料实际编写能力的培训。本课程以项目在建设过程中建筑工程资料的编制为主线,通过企业对资料员岗位的工作技能的要求,以工程资料管理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工程实例“湖南城建职业技术学院5#学生宿舍”为背景材料,根据教材每学习完一个模块后填写所对应的具有典型代表意义的资料表格。最后对学期所编写的工程资料进行核对、组卷、装订等工作。为了使学生具备以上技能,现提出以下几点课程改革的设想:

2.1教学内容改革

目前所使用的教材内容过为宽泛,特别是模块四“检测单位技术资料的管理”涉及到较多工程检测项目的专业知识,除了原材料进场复验检测报告外其他与检测有关的内容可适当精简。混凝土强度的检验评定三种方法在教材的模块三和模块四有重复,而且其中标准差未知统计法中所用到的合格判定系数不一致,取自新旧规范,可考虑进行删减。教学内容的安排应该在对建筑业现场资料员的岗位职能分析的基础上,以真实的建筑工程作为教学范例,将课程的讲授与同步的训练按房屋建筑施工的资料形成过程进行,使得教学过程与整理资料过程保持一致性,学生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一致,使学生掌握工程资料填写、收集、整理和归档的资料员岗位职业能力。

2.2教学方法改革

传统教学方法主要是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分别进行,在理论教学完成后安排一周专业周进行课程实训操练。建议可以将理论与实践相互渗透进行,便于学生趁热打铁对理论知识及时应用,提高学习效率。教师制定相应的教学方法予以实施,针对改门课程,适合采用项目驱动教学法,利用项目载体推动教师与学生的教与练。做到讲练结合DD边学边练,使学生直观的了解资料编制及管理工作,加强记忆;做到互动式教学DD学生全程参与同一项目的资料编辑、整理、立卷、归档等工作,有助于学生对资料管理的理解。将传统的讲授、归纳、分析等原始教学方法向案例教学、互动教学、情景教学等交流式教学方法进行转变。

2.3.师资队伍建设

目前管理工程系仅有两位教师担任《建筑工程技术资料管理》课程的教学,教师资源不足,应当培养一批治学严谨、工程资料管理专业能力扎实且具有实际操作能力的教师队伍。该课程负责教师应执教能力强,教学效果好,能参与该课程的课程建设和教研教改工作,并起到带头作用。能与企业保持良好联系,密切关注和传达企业对高职学生在资料管理专业能力上的要求,以此提高学生素质和教学质量。能参与校企合作和社会服务工作,组织加强同事间的专业交流,提升整个课程教学团队的专业水平。

2.4考核标准改革

本课程传统的考核方式是平时成绩+专业周成绩+笔试成绩的考核方式,后两部分往往不能真实反映学生对资料管理知识的掌握情况,建议采用平日考勤+过程评价+笔试成绩的考核方式,过程评价占比可设为50%,考核是根据学生对工程实例“湖南城建职业技术学院5#学生宿舍”的完成情况,具体到每一个模块对应一个考核评价表,每一次考核从职业知识、职业能力、职业态度和自我评价四个方面综合评定。

3结语

《建筑工程技术资料管理》课程应以资料员岗位为导向,突出能力培养目标,以学生为主体,以真实的项目实例为载体,采取规范、理论、实践相结合的一体化教学。注重学生自学能力、独立思考、搜集和查找资料等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进入工作岗位后能迅速适应工作环境、进入工作状态,能精准解决实际问题,做好本职工作,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

参考文献:

[1]郑伟、许博.《建筑工程资料管理》[M].湖南:中南大学出版社,2013.8

[2]潘宇白.《建筑工程资料管理教学初探》[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10)

建筑工程管理专业论文第5篇

关键词:建造师制度 中小建筑企业 项目经理队伍 有效建设

随着社会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建筑行业相关政策制度的落实,中小建筑企业施工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开始逐渐朝着正规化及规范化的方向发展。在建造师制度下,由于建造师等专业资源的严重缺乏,中小建筑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开始面临严峻的挑战。针对这一现状,对项目经理队伍进行有效建设,充分发挥经理队伍在项目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显得至关重要。

一、中小建筑企业经理队伍建设现状及重要性浅析

建造师执业资格在整个建筑行业具有巨大的影响力。对于专门从事建筑施工管理的项目负责人――项目经理,并没有法律规定必须由拥有执业资格的人员来承担,但是随着社会经济以及建筑行业的发展,这一执业资格标准已经得到业内人士以及行业的普遍认可。就中小企业建筑的发展现状来说,由于规模较小,实力较弱,在人才资源摄入部分存在一定的不利因素,导致项目建设人才严重缺乏。从我国建筑行业人力资源的整体情况来看,整体素质较低,并且结构上极不合理。据有关数据显示,在我国建筑行业的从业人员中,一线操作人员的79%以上都是初中或初中以下文化水平,受过专业技能培训并取得相关资格证书的人员不到总人数的8%,比例远低于全国行业的平均水平;除了整体受教育水平较低之外,我国中小建筑企业项目经理队伍建设过程中还存在经理专业较为单一、综合性不足及结构不合理的问题;项目经理的主要负责的是对整个建筑工程项目进程的统筹规划,对于整个建筑施工过程中发挥的是全面管理的职能,但是从目前中小建筑企业项目经理的整体素质来看,普遍需要对资质进行提高和完善。

从前文的论述中,我们已经大致了解到我国中小建筑企业现阶段的项目经理队伍发展过程中面临的现状。建造师制度下对项目经理队伍进行有效建设,不仅是提高中小建筑企业竞争力,优化中小建筑企业人力资源,充分发挥人力资源重要作用的有效措施,同时也是促进我国建筑行业水平提升,实现我国建筑行业好快发展的必要途径。

二、建造师制度下如何有效建设中小建筑企业经理队伍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建造师等制度的发展为中小建筑企业的发展创造了发展机遇,同时也带来了相应的发展挑战。从中小建筑企业项目经理的工作范围来看,要想充分发挥项目经理在项目建设中的作用,还应构建有效的能力培养机制。在下文的论述中,笔者主要围绕中小建筑企业项目经理队伍有效建设机制进行阐述,并从“选”、“用”、“育”、“留”四个方面,就中小建筑企业项目经理队伍建设的有效措施展开了具体的论述。

(一)能力机制的建立和完善

项目经理在项目施工建设过程中,扮演的是全局统筹的角色。对项目经理队伍进行有效建设,首先需要明确的是项目经理队伍的主要能力培养范围。笔者结合项目经理的具体工作范围,认为中小建筑企业项目经理队伍建设中的能力机制建设,应包括了以下方面:(1)提高专为技术水平。项目经理在项目施工建设过程中,工作的开展会涉及到范围管理、时间管理以及成本等多方面的管理,这些工作内容客观要求项目经理应具备较强的行动力和判断力,因此,项目能力机制的建设应包括导向力和行动力的培养。(2)加强法律、法规学习与运用。除了一系列管理工作的开展之外,项目经理在项目施工过程中,还需要对风险以及人力资源等进行有效的承担,并且对工程的建设质量负责,因此,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是能力机制建设中的一部分。(3)管理水平的提高。整个建筑建设施工的过程,实际上都是由人来完成的,因此,还应对项目经理的沟通力、领导力以及凝聚力进行有效培养。

(二)“选”、“用”、“育”、“留”的合理运用

中小建筑企业项目经理队伍建设的有效开展,除了上文中提到的能力机制的有效完善之外,还应充分发挥“选”、“用”、“育”、“留”四理念的重要作用。就“选”、“用”、“育”、“留”来说,实际上是针对不同阶段的人才发展策略。“选”指的是在人才的招聘阶段,企业应根据岗位的实际需求对渠道进行合理的筛选,按照计划组织面试,争取通过第一环节的作用,为企业寻觅到优秀人才;“用”指的是项目经理队伍资源在投入使用的过程中,对队伍质量进行有效的管理。这一环节的管理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项目经理能力的考察和考核,二是对项目经理的有效培训,促使项目经理能更好更快的融入到具体的项目建设中去;最后是“育”“留”环节。在经过层层筛选和培训之后,项目经理队伍的规模基本上已经成形,由于失去了竞争对手,不乏有人会出现懒散的工作情绪和工作状态。为了避免出现这样的情况,建议中小建筑企业在人才选拔的过程中最好做好预留的准备,这样不仅能有效提高项目经理队伍的整体质量,同时还能维持项目经理队伍的精神面貌,应用危机心理原理,提高队伍素质和质量。

(三)提高专业技术水平

建造师是以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为主业的执业注册人员。建造师的专业技术水平直接关系着工程项目管理的质量以及效率,因此注册建造师必须要具备极高的专业技术水平,必须要是懂管理、懂法规、懂技术、懂经济的高素质、综合型人才,不仅要具备较强的理论基础,同时还要具有丰富的管理经验以及较强组织协调能力。因此,在中小建筑企业项目经理队伍建设中,必须要重视对建造师专业技术水平的提升。对于提升建造师的专业技术水平,首先在招聘的时候必须要严格审查建造师的资质,只招聘专业技术水平高或是有潜力的建造师;其次,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必须要加强对建造师的培养,定期开展内部培训以及外部培训工作,采取一切手段提升建造师的专业技术水平。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中小建筑企业项目经理队伍建设的有效进行,不仅是建造师制度下的客观要求,同时也是提高中小建筑企业竞争力的有效措施。提高项目经理队伍的整体素质,应对能力机制进行有效建设和完善,对四理念进行合理的运用,提高队伍综合能力以及附加值,争取为我国中小建筑企业的发展以及我国建筑行业整体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和努力。

参考文献:

[1]王芳. 建造师制度下中小建筑企业项目经理队伍建设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8.

[2]张辉. 论建造师制度下中小建筑企业项目经理队伍建设的机遇与挑战[J]. 现代装饰(理论),2012,08:106.

[3]陈生辉. 基于信用评价的注册建造师执业管理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2.

建筑工程管理专业论文第6篇

关键词:西部开发;工程管理专业;建筑业;人才需求

中图分类号:G4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0)26-0251-02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教育与科技、经济的关系越来越密切,教育正日益成为知识经济时代社会发展和进步的重要动力。西部大开发的启动,对高教产业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学教育与教学应适应社会需要,培养社会急需人才。

一、设置工程管理专业的必要性

建筑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建筑业为社会和国民经济部门提供生产和生活所需的固定资产,满足生产发展和人们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建筑业的发展能促进和带动许多关联产业的发展。建筑业属劳动密集型产业,能容纳大量的就业队伍,在扩大就业和吸收农村富余劳动力方面将发挥重大作用。党的十五大以来,国家进一步加大了对城市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又把住宅业作为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新的经济增长点,从城市化发展、提高居民居住水平和旧房拆除重建三方面来预测,21世纪前20年每年需新建住宅4.19亿平方米,住宅市场潜在需求巨大,建筑业的发展前景更加广阔,这就需要培养大批符合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的工程管理人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虽然在培养工程管理专业人才方面做了很多工作,但远远不能满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需要,尤其是既懂土木工程技术、建筑经济管理,又懂法律、懂外语的高素质人才还较为缺乏,西部大开发经济建设急需大批工程管理人才。

1.从陕西省建筑业的发展现状看:改革开放以来,陕西省建筑业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建筑业生产保持稳步增长,企业经济效益继续好转。自1978―1998年,建筑业20年共完成总产值7 621.46亿元,完成房屋建筑竣工面积27 792.2万平方米,平均每年按14%的比例增长,建筑业增加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10%,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加快,商品房销售良好。2008年,全省房地产开发投资3 066.06亿元,比上年增长44.8%;商品房销售建筑面积1 513.01万平方米,增长3.8%。但陕西省建筑业仍存在一些问题:

(1)企业经营规模小,专业化程度低,素质低下。由于历史的原因,陕西省国有建筑企业包袱沉重,建筑市场的开放使企业的竞争力下降,国有大型建筑企业施工任务严重不足,产值下降,效益滑坡,债权债务加大,职工生活困难。

(2)科技进步对建筑业的贡献率低。主要体现在建筑产品工业化程度低,配套性、通用性差,生产规模小,标准、规范不完善,建筑产品基本上还处于传统的低水平生产状态,现场施工以手工操作为主,劳动生产率低,技术服务体系还未形成。

(3)劳动生产率低下,能源、原材料消耗高。人均竣工建筑面积是衡量生产率水平的主要指标。1998年,陕西省建筑业全员劳动生产率为34 752元/人,相当于人均竣工建筑面积32平方米,比英、法、德、日等发达国家人均竣工建筑面积40―100平方米低许多,而单位面积能源消耗为同等条件下发达国家的3―4倍。

(4)建筑工程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据建设部质检司统计资料,八五期间由于基建规模膨胀,工程施工技术滞后,质检力量严重不足,使建筑工程质量问题自1991年起逐年上升,因房屋质量低劣,房屋渗漏花费的维护费用每年在20亿元左右。

我国开发西部的战略已开始实施,这必将对西部经济发展提供前所未有的机遇,给陕西省建筑业的发展也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只有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投资环境,才能吸引内、外资,抓住机遇。这就要求我们加大工程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力度,主动适应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主动适应陕西省及西部地区经济建设发展的需要。

2.从工程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面看:西部大开发为陕西建筑业创造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急需工程管理专业人才。由于以往的教育体制片面追求专业的特殊性,结果造成越来越多的人只懂越来越少的东西,只求对“口”而不具备广泛的适应性,专业设置狭窄,工民建只懂土建施工,给排水只懂设备安装,基建会计只会成本核算。面对环境变化的迅速,措手不及,在实际工作中遭遇许多具体问题。如在规划设计领域,计划经济时代住宅的规划设计服从于福利分配的需要,主要以一定的面积为控制指标,多采用套用标准图集的方式设计,设计单位难以考虑多层次、全方位的住宅规划设计,导致设计方案不符合市场需求,与市场脱节;另一方面,设计过于保守,不经济。在投资决策方面,由于决策人员素质低下导致决策失误。项目的决策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既懂土木工程技术、建筑经济管理,又懂法律、懂外语的高层次复合型决策人员从各个方面对项目进行论证。西部大开发为陕西省建筑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只有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投资环境,才能吸引内、外资,从而抓住机遇。这就要求我们加大工程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力度,主动适应陕西省及西部地区经济建设发展的需要。正如复旦大学校长杨福家说的那样,“必须把通才教育放在学生培养的首位,否则,我们的学生就很难适应今天这种瞬息万变的形势。”

工程管理专业开设的课程有土木工程类、经济类和管理类三大模块,其培养目标是使学生具备土木工程技术和管理学、经济学的基本知识,掌握现代管理科学的理论、方法和手段,通过四年的专业学习,使学生既能掌握建筑工程设计和施工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又能掌握建筑经济分析的基本理论,掌握建筑工程管理的基本原理和技能,能在国内外工程建设领域从事项目决策和全过程管理的复合型高级管理人才。学生毕业后能够在建设单位、设计单位、建筑施工单位、工程建设监理单位、房地产公司,投资与金融领域、政府部门、教学科研单位等从事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建筑企业生产与经营管理、建筑工程造价管理、房地产开发、物业管理、工程监理、项目策划、房地产评估等职业,就业面广。另外,工程管理专业开设的专业基础课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技术性,毕业生也很容易转行,如从事室内装饰、资产评估、房地产中介经营及服务、物业管理等新兴行业。

近年来,陕西省各高校虽在培养工程管理专业人才方面作了很大的努力,但还远远不能满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需要。西部大开发急需懂土木工程技术、建筑经济管理,又懂法律、懂外语的高层次工程管理人才,抓住机遇、加快培养是非常必要的。

3.从高校布局看:目前陕西省境内培养工程管理专业人才的主要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长安大学为主的面向全国招生的院校,在陕西招生数量有限,特别是陕北、陕南等经济不发达地区对工程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更加迫切。另外,该院开设工程管理本科教育的侧重点与其他几个院校也有所不同,他们侧重于理论研究,而该院侧重于实际应用。作为省属院校,为全省培养高层次的工程管理本科人才,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是我们大家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我们要抓住我国经济建设中心向西部转移这一历史机遇,进一步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努力提高教育质量,为陕西经济建设培养更好的工程管理本科人才。

4.从人才市场的需求信息来看:建筑业是人才需求的热门行业,与建筑关系极为密切的工程管理专业多年来一直供不应求,在历年的人才交流会上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据有关资料分析,针对加入WTO后七年就业结构的变化预测,建筑业就业人数将增加2.2%,这对于工程管理专业的人才市场提供了很大的机遇。另外,随着经济发展急需高素质人才,近年来地级市已限制专科学生户口进入市区,这也正说明各地市对高级人才的需求,更加坚定了我们开设工程管理专业的信心。

二、培养工程管理专业人员,增强企业竞争力

有知识和技能的人力资源是一切资源中最重要的资源。人力资本是经济增长的一个决定性因素。20世纪90年代以美国经济学家罗伯特等为代表的人力资本理论认为,“妨碍穷国赶上富国的主要因素是人力资本的严重匮乏,而非一般所认为的那样,是有形资本的缺乏”。据美国经济学家乔吉逊估计,在美国的全部资本中,人力资本占75%―90%。这说明,作为一个发达国家,美国的资本组成中,绝大部分是人力资本。

市场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用人力资本概念对于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经济差距的解释,同样也适用于解释我国东西部地区的经济差距。例如,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陕西是一个人才大省,事实上恰恰是因为陕西与东部省份人力资本的差距导致了经济上的差距。根据《中国统计年鉴(1999)》西部科技人员相关资料统计表揭示,1998年全国从业人员中受大专以上教育的比例是3.5%,东部地区平均是6%,陕西是3.2%,不但低于东部地区,而且低于新疆(8.2%)、宁夏(4.9%)和青海(4.2%)。这些数字表明陕西并不是一个人才大省。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基础设施的建设、房地产开发、物业管理都需要大量的工程管理专业人才,特别是加入世贸组织后,来自国内外专业的、成熟的、具有雄厚资金实力和先进管理水平的企业的进入,也对陕西省建筑企业形成很大的竞争压力,陕西省建筑企业要想在竞争中取胜,必须在观念上、制度上、技术上和管理上创新,从自身素质、人才结构等方面充实公司实力,提高竞争力。从国内房地产发展和物业管理发展来看,发达城市如深圳、大连、上海、北京等地凭借人才优势,将现代管理学的一些前沿理论和运作模式引入房地产开发和物业管理领域,由规范运作产生品牌效应,使品牌成为扩大市场份额形成规模的有效手段,从而使房地产开发和物业管理快速发展。目前,西部地区房地产开发和物业管理企业中,大专以上人才所占的比例不到50%,因此,要发展西部地区房地产业,培养工程管理专业人才是重中之重。

综上所述,工程管理本科专业有着旺盛的市场需求、就业面广,办学条件基础良好。在当今市场经济体制下,教育也要实行产业化,高等院校开设的专业应主动适应社会与市场发展的需要,目前开设工程管理本科专业,既顺应了市场需求,又满足了社会需要,也有利于高校学科设置的进一步多样化、科学化。所以,在中西部地区院校增加设置工程管理本科专业,是完全必要和切实可行的。

参考文献:

[1] 王兴成,卢继传,徐耀宗.知识经济[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99.

建筑工程管理专业论文第7篇

【关键词】建筑智能化;工程;现状;问题

前言

所谓智能建筑,是指从系统化理论出发,将建筑结构设计、智能化系统、业主服务以及物业管理等基本要素组合起来,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建筑功能和空间优化设计,以打造一个舒适、安全、高效、人性化的建筑空间,不断提高工程项目综合效益。智能建筑物能够为建筑业主提供更多高附加值服务,在生活服务、财务管理、社交活动、人身安全以及居住环境等方面进行改善和提升,以最大程度提高业主建筑使用体验。

目前,建筑智能化系统已得到了业内人士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并将其视为未来建筑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但是由于各种客观因素影响,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建筑智能化系统设计和应用遇到了诸多问题。智能建筑已成为当前建筑业主流发展趋势,它融合了计算机、互联网等现代信息科技,通过与传统建筑有机结合起来,大大提高了建筑施工过程中设备自动化水平,同时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将建筑信息资源、使用者需求以及建筑应用功能有机结合起来,以为建筑业主提供一个安全、舒适、合理、智能的建筑环境。

1 当前我国建筑智能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设计不合理

从当前建筑业发展现状来看,不管是设计部分还是施工单位,在建筑智能化设计方面都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严重制约了建筑工程质量提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建筑设计行业快速发展,建立了一支高专业、高素质设计人才队伍,但是其主要分布在土建、结构、水、电、暖等传统建筑设计领域,涉及建筑智能化系统设计的人才少之又少。当前,国内建筑智能化设计人员主要以电气安装设计背景居多,虽然两个专业比较接近,但是在专业细分领域还存在不少区别。建筑智能化技术同时还涉及弱电系统、自动化等专业知识和技术,要求技术人员掌握复合专业技术,不仅要懂理论还要有丰富的操作经验,不仅要了解建筑电气技术,同时还要熟练运用弱电技术、自动化技术等多种学科知识技能。虽然一些建筑设计院比较重视智能化系统设计和研发,逐渐了专门的建筑智能化设计团队,但是由于团队建设起步较晚,无法满足现代建筑智能化设计和应用发展需要。通常来说,建筑设计主要有三个主要阶段:方案设计、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前两个环节需要规划、建设主管部门审核验收。由于建筑智能化系统设计与建筑设计是分离的,不参加建设主管部门评审验收。 而有时候一些工程项目智能化设计与建筑设计是捆绑进行的,一同报送建设主管部门验收,但是验收团队中并没有将消防、通信、电力等各个专业人才覆盖,从而导致一些建筑智能化系统设计把关不严,影响最终设计方案合理性和可操作性。

2 施工管理不到位的现象更是比较普遍

目前,国内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建设单位主要通过公开招投标方式产生。由于我国建筑智能化发展时间较晚,市场中介专业水平相对较低,相关操作经验匮乏,在招投标条件设置、标书编制以及技术规范制定等方面缺乏专业性和科学性,一些招投标简单的引用传统建筑工程招投标流程和技术规范,与智能化系统施工技术规范和工期管理等脱节严重,不能很好的满足智能化系统施工管理要求,使得在招投标环节缺乏控制和把关不严,让一些不具备施工资质的公司承接建筑智能化系统设计和施工任务,产生了巨大安全质量隐患。此外,当前工程市场上挂靠现象十分普遍,大公司中标后往往会将项目转包给小企业。这类企业施工资质较低、技术不过硬,缺乏专业管理能力,无法达到建筑智能化系统设计和施工要求。

3 还有就是监理单位功能缺位

建设项目工程监理受项目业主委托负责监督施工质量。目前监理公司也存在智能化系统工程监理人才短缺严重的问题。从当前情况看,监理公司在传统土建施工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监理人力资源,但是专业智能化系统工程监理人才十分短缺。在实际操作中,监理人员对智能化系统施工与电气施工相通的问题会提出准确的监理意见,但是对一些比较高深的智能化问题可能无法胜任和发现。这就使得在实际中一些建筑智能化系统问题在监理人员眼鼻子下“漏过”,从而埋下了安全质量隐患。

4 再者是工程质量检测和验收不规范

同其他建筑工程一样,智能化系统工程竣工后也要接受质量检测和验收。从当前实际情况看,建筑智能化工程检测十分混乱,缺乏制度规范和管理,例如有些项目会聘请专业人员检测,但是检测范围和内容比较随意,缺乏科学性和全面性,容易产生较大质量隐患。

工程项目竣工后要进行验收。验收合格后才可交给业主使用。质量检测部门在传统建筑施工领域例如结构、水、电、暖等方面有丰富的技术经验,但是在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检测方面人才也同样存在短缺问题。

本文认为智能化系统工程验收要打破传统验收部门分割的局面,要将质检、设计、智能化等专业技术人员组织起来形成专门验收团队,从不同专业角度提出智能化系统施工质量问题和验收意见,以有效加强建筑智能化施工验收管理,杜绝各种施工质量隐患。

5 总结

目前,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施工由于受到诸多客观因素影响,施工质量问题比较突出,其中涉及到多个职能部门和施工设计单位,需要建设主管部门统筹协调各方面施工质量管理方,共同做好智能化系统工程质量控制工作。希望本文研究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今后有更多学者投入到这方面研究中来,不断促进建筑智能化系统设计和施工理论健康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单政君.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施工质量现存问题及控制措施[J].房地产导刊,2013(21).

[2]孙阳,窦宁.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设计施工的现状与问题[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12).

[3]王彤方.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设计施工的现状与问题[J].科技风,2010(7).

[4]周美兰.论城市工程建设行政审批事项及其文件管理[J].城建档案,2013(2).

建筑工程管理专业论文第8篇

论文关键词:技术人才,培养,管理和应用



建筑施工企业是以劳动密集型为主,智力技术型为辅的企业,随着新技术、新材料的广泛应用,专业技术人才的作用也越来越明显。特别是中国加入WTO以来,建筑施工企业承受着国内外行业的激烈竞争。在竞争中,让大家清醒的认识到建筑施工管理和技术人才在企业运营中发挥的突出作用,如何提高建筑技术人才管理,预防技术人员流失,全面加强建筑施工企业人才资源培训和管理,应做到以下几点工作:



一.加强管理意识,创新人才管理理念。



在实施过程中虽然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人才的重要性,但论资排辈、任人唯亲的现象在建筑施工企业中普遍存在。为改变这种不良风气,企业应该建立一种以人为本、任人唯贤的管理模式,通过制定有效管理机制,确保建筑施工管理技术人才在施工中的战略地位,使技术人才发挥出应有效能,从而为企业规范经营开拓出更大的效益空间。



二.建立建筑工程技术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为了给我国建筑市场提供合格的综合类人才,必须要改变传统的建筑工程人才培养模式,建筑工程培养计划是人才培养的实施蓝图,包括教学环节的配置、教学内容以及课程体系等,它规定了专业培养的目标、知识结构以及能力需求。专业培养计划不仅是制定各项配套教学文件的依据,而且是实际教学的指导性文件。建筑工程专业建设的首要问题是建立具有建筑行业职业特点的专业知识、专业基本技能等教学体系,为此,建筑专业在进行人才培养时应该结合实际,以就业教育理念为指导,制定科学的建筑工程技术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计划,并突出和强调建筑行业的专业特色,建立理论教学、实践教学、模拟教育以及实习基地实训四者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保证学生在校期间不仅能够掌握建筑工程的基本理论知识,而且能够通过各种实训和实践,获得相应的动手操作经验,为建筑行业培养出不仅理解建筑工程技术,而且对建筑工程施工和管理都精通的专业技术和管理人员,以此来体现新型的职业技术教学特色,逐渐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探索和实践“校企合作,产学结合”的新型办学模式,使得建筑工程专业学生在没有毕业或者毕业时,就可以达到直接上岗就业,一方面提高了学生的职业能力,另一方面缩短了企业员工的培训时间,为建筑行业节省建筑工程技术与管理专业人才飞培训成本。



三、采用多种形式,积极选拔人才



人才的选拔与使用应遵循扬长原理,即将人才用到最适合发挥其才能的地方,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主要是建立科学合理的人才选拔制度。重点是建立领导干部公开选拔、人才选用公开招聘制度。



具体实施中,应坚持五项原则,即党管干部的原则,任人唯贤、德才兼备的原则,群众公认、注重实绩的原则,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按程序办事和接受监督的原则。同时体现以下几个特性:(1)市场性。使用人单位依据岗位条件可在一定范围内公开选人,符合条件的个人可自愿报名,双方具有平等的选择权利,经过报名、审查、考试、考察,优秀人才在竞争中脱颖而出,从而实现组织和个人的“双向选择”和“双赢”;(2)公开性。即公开选拔、公开招聘、竞争上岗都把岗位、条件、规则、结果等各个环节进行公开,以接受各方监督,避免暗箱操作;(3)公平性。即所有竞争者都能在同等条件下公平竞争,没有特殊参与者,避免“平衡照顾”,为优秀人才的脱颖而出创造条件;(4)公正性。即选拔、招聘、竞争按照规定的程序和办法进行,每个环节都有纪、监部门和职工代表监督,工作过程严格、严密、严肃、严谨;(5)合理性。即打破人才的单位所有和地域界限,选人视野由小圈子、小范围扩大到一个面、一个整体,使人才在企业内部有序流动,即减少一些单位的人才积压,也满足一些单位的人才急需,使人才的价值得到尊重、作用得到发挥,资源得到合理配置。



四.加大技术人才的开发、引进及培养力度



当建筑施工企业面临发展的瓶颈时,许多管理者会想到创新,而实现创新就要充分发挥专业技术人员的聪明才智。如何加大新技术、新材料的应用来实现建筑施工工程的高端性和吸引力,应从以下几点入手:一是引进人才,对一些极具专业技术能力的人才,要通过各种优惠政策,不拘一格的积极引进;二是使用人才,使用人才最基础是尊重人才,尊重他们的知识、技术、和研究成果,并择取适用到施工一线,实现才进其用;三是注意留住人才,技术人才是具有很大的流动性,建筑施工企业要善用感情、待遇、发展等各种方式,为技术人员提供必要的发展空间,最大限度的降低技术人才流失。



企业只懂使用人才,不去培养人才,长而久之,就会对企业的更大发展产生阻滞。建筑企业应该在技术人员的培养上加大力度,比如定期输送技术人才接受更系统更全面的专业知识学习;带领专业技术人员参加行业新技术、新材料等的开发研讨;定期学习建筑施工企业内部管理知识等,通过上述措施可实现技术人才的综合素质提升。



五.建立一套适应市场的企业薪酬制度



薪酬是对所有员工进行物质激励的重要手段,关系到员工积极性的发挥和企业经营效率的高低。利用强化岗位职责和效益考核,使薪酬适应市场化的需求,实行多劳多得,按劳分配,鼓励技术专利、成果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的钻研和创新激情。



六.营造良好的企业文化



建筑施工企业是劳动密集型企业,施工现场的分散性、人员的流动性、艰苦的劳动条件及员工技术力量薄弱等因素,从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企业文化建设的难度,而企业文化对建筑施工企业来说同样重要,对专业技术人员的培养和管理有着深远的影响,建筑施工企业要结合本身特点,营造出一种忠诚理念、团队意识、尊重人才、尊重知识、尊重创造的良好风尚,增加企业的凝聚力,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留住专业技术人才,用好专业技术人才,为企业持续健康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七.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