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公共实验

公共实验赏析八篇

时间:2023-03-24 15:13:43

公共实验

公共实验第1篇

关键词:公共管理 实验教学 电子政务教学模式

在高等院校教学的诸多环节中,实验教学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教育部“质量工程”就明确提出要实施“实践教学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推进高校实验教学内容、方法、手段、队伍、管理及实验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促进学生自主创新兴趣和能力的培养”[1]。同时,随着现代信息技术、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广泛应用于政治、经济活动,对高校公共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以及学生专业实践技能就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公共管理类专业的毕业生不但要熟练掌握自己所学专业基本理论及专业技能,而且还要对相关信息技术及知识有所了解。为此,很多高校相继建立起了电子政务、经济管理、电子商务等不同类型的文经管类实验室来实现人才培养目标[2]。但事实上通过文经管类实验室来培养管理类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等方面,仍有诸多问题没有解决。特别是对于起步较晚的以电子政务为主要特色的公共管理类实验室,如何避免硬件建设形式化,如何改进实验教学内容,如何加强实验教学环节,培养具有公共管理类综合素质的创新人才,则成了公共管理类实验教学改革的当务之急。

一、公共管理类实验教学的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⒈公共管理类实验室规划建设欠缺系统性

随着电子政务的建设和应用逐渐普及,我国政府信息化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一些高校更是建立了公共管理类实验室,为我国政府信息化建设输送人才。但从整体来看,公共管理类实验室在高校实验室建设中尚属新鲜事物。已建立此类实验室的高校或出于追求时尚的目的,或出于评估的需要,建设启动很快,但建设过程中重视不够,欠缺系统考虑,导致实验室建设和教学形式化[3]。很多人对公共管理实验室的作用仍然缺乏认识,没有真正意识到建设公共管理实验室的重要性,没有意识到社会已越来越强调研究成果的可应用性和可操作性,对公共管理类实验室在学科建设整体规划中的地位及作用都还缺乏认识和研究,对实验教学设计没有从整体和远景方面作考虑,建设思路不清晰。

⒉实验教学模式设定存在盲目性

多学科交叉融合既是新兴学科的生长点、优势学科的发展点、重大创新的突破点,更是培养综合素质创新人才的优质资源和重要基础。公共管理类实验室正是顺应时代要求,依托公共管理和计算机信息学科发展起来的新兴事物。但目前大多公共管理类实验室都是按照各本科专业的要求分别进行实验教学建设,没有从相近专业、交叉专业、交叉课程等方面对整个公共管理类实验教学进行综合、系统的考虑,造成重复建设以及实验资源利用率低等问题。另外,由于公共管理类各专业就业环境的特殊性,使高校学生不太容易到相应的管理部门真正进行专业技能训练。这就对公共管理实验教学出了一道现实难题。学科建设和学生实践面临的困难使得公共管理实验教学在实验课程设置、实验内容安排、实验教学方法的采用等教学模式的设定方面存在着盲目性,导致公共管理类实验教学所利用的传统教学资源和教学手段限制了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阻碍了学生专业知识的拓展以及个性化、多元化、创新性能力的培养。

⒊公共管理类实验教学方法欠缺多样性

从专业特点及课程类型来看,文经管类等人文学科与理工科有很大的不同[4]。公共管理的无定式和管理活动的灵活性、创新性,使得教科书不可能提供具体明确、操作性强的内容,许多理论都是高度概括出来的。这与实验教学步骤明确、操作具体的特点不相符合。因此在实验教学上,我国的公共管理实验室教学虽强调知识的应用,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过多注重知识的讲授,多是教师讲授操作方法,再让学生做,验证性实验多、创新性实验少。这样,无法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充分理解实验内容,学生在实验中具有盲目性,缺乏创造性,积极性也不高,实验教学方法的单一严重影响了实验效果。

二、公共管理类实验教学模式构建的思路和实践

⒈思路

针对公共管理类实验教学的问题和不足,我校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确立了公共管理实验室的建设思路,即统一思想,系统规划,坚持“注重基础、加强融合、培养能力、激励创新”的实验教学改革思路,探索和推行“拓展学生公共管理素质的实验教学特色模式”。在人才培养途径上,通过整合学院现有实验教学资源,大力推行实验教学内容、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强调以学生为本,以学生能力培养为核心,完善创新人才培养途径。在人才培养方式上,注重以多学科优势带动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以多样性的教学提升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为公共管理类各专业学生乃至全校学生提供一个开放的公共管理实践教学平台,通过加强综合性、设计性及个性化的实验项目的设计,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动手能力强的综合素质应用人才。

⒉实践

公共管理类实验教学模式的构建是一个上至思想观念转变,下至实验课程、实验内容、实验教学手段等设计的系统工程。在实践中,应通过充分分析公共管理类各专业多种课程的特点及课程间的关联关系,提炼出能够利用现代实验技术开展实验教学的课程,统筹规划、合理安排,保证实验的系统性、课程之间和实验内容的连贯性,并采用与之相适应的实验教学方法,积极构建新型实验教学模式。

⑴实验课程的“融合”设置

目前实验课大多是作为课堂教学的辅助内容和手段,这种方式的优点是与课堂的理论教学衔接紧密。但是缺点也很明显,表现在实验课内容缺乏学科间的关联性[5]。科学技术认识和发展过程都是系统的、综合性的,对于缺少实践经验的公共管理类学生而言,其本身就对所学的学科门类知识缺乏系统而整体的认识。如果在实验教学环节中不能对学生进行多学科的实践综合训练,学生就难以形成独立、系统的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自2006年开始,成都信息工程学院管理系电子政务实验室结合本系现实情况,按照公共管理类人才培养要求,本着综合各专业学科特色、发挥交叉优势的目的,将学科相近和实验内容具有公共性的实验课程设为“融合”课程。将人力资源管理、电子政务理论与实务、现代网络化管理、管理决策理论与方法、公共部门绩效评估5门实验课程作为我系公共管理类各专业共同设置课程。这种“融合”课程设置的最大优点在于既能有效发挥交叉专业优势,又能让学生对公共管理这一学科门类有一个基础的系统认识。但目前这种实验课程的设置还有待完善,因为,其融合性不仅体现为各专业共设实验课程,还体现在实验教学大纲和实验课内容的重新设计和编制,要尽量体现公共管理类各专业的交叉融合,具备公共管理类综合素养的基本特征。而这些对于教师和学生都需要一个适应过程,并且,对于融合课程的选择、融合课程实验内容的安排及实验教学方法的设计等方面都面临着是否能有效体现融合特色的难题。

⑵实验课内容的“模块”建设

我校公共管理实验室以学生能力培养为主线,按照不同实验类型对所有公共管理类实验内容(项目)进行模块化分类,设基础实验模块、综合实验模块、设计型实验模块三个层次(参见图1)。

基础实验模块:以演示性、验证性实验为主,主要运用一些常见技术工具及软件,培养学生的观测能力、分析能力;综合实验模块:通过综合性实验项目的设计,突出多学科知识的融合,通过综合能力的训练实现对公共管理类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设计型实验模块:利用各专业软件,通过模拟实际办公环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及创造性思维能力。其基础实验模块包括:Excel、SPSS软件应用,现代网络化管理,薪酬管理,绩效考核,管理决策方法;综合实验模块包括:虚拟政府、虚拟企业、企业养老保险信息管理模拟、虚拟现代饭店管理、虚拟旅行社;设计型实验模块包括:电子政务综合实验、人力资源管理综合实验、社会保障综合实验、公共部门绩效评估,以及辅助设计所需的数据库管理和计算机网络相关实验。此“模块”建设打破了各专业界限,按照模块分类进行统一建设。这样,不同专业的实验课程综合分为三大类别,每个实验项目目的性更强。同时,在明确各实验内容的基础上,各专业可根据自身特色,灵活选择实验模块,组合本专业实验教学内容,实现各专业实验资源的融合、共享。

⑶实验教学方法的改进

实验教学重点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对传统的实验教学方法提出了新的要求。因而,原有的教师以教授知识为主的实验教学方法必须改变,“模拟体验式”的实验教学方法就是一种新的值得倡导的教学方法(参见图2)。

该实验方法强调教师由幕前走向幕后,以指导学生的模拟体验式学习为主,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成为实验课程的中心,老师的地位是成为培养学生知识构建的促进者和帮助者。通过该教学方法的改革,从真正意义上激发学生潜能,锻炼学生实践能力,切实提高学生自主创新的兴趣和能力培养。具体方法是,教师在实验过程中负责特定情景设计、问题的创设和任务布置,而学生则扮演主角。在模拟环境中,运用专业知识自主地或以团队合作的方式解决各种问题,完成实验任务。这种实验教学方法的改进既有赖于模拟教学软件的采用,更有赖于教师富有创新性的情景设计和任务安排,最终目的是期望尽可能地接近真实条件下的工作环境,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⑷实验课程管理体制的转变

从上述实验课程的“融合”设置和实验内容的“模块”建设可以看到,原有各实验课程分属不同的专业教研室负责的分割建设、管理的方式已经不合时宜,取而代之的应是综合型的实验课程管理体制的建立,即由实验室负责对所有实验课程进行统一管理、统一建设。具体做法是,以实验室牵头,组织各专业教研室、各专业教师按照公共管理综合素质的基本要求,完成“融合”课程的选择及设置,统一编写实验教学大纲及指导书;将各专业实验课程按照基础性模块、综合性模块、设计性模块进行统一的模块分类,按照各模块功能,设计实验内容,编写实验教学大纲及指导书。这样,原有实验课程管理体制中存在的浪费资源、建设的重复性等问题就可以得到极大的改进,通过统一管理,优化配置,使资源相对集中,投入资金的实现统筹安排,所依托的学科也能得到扩展,从而提高实验室的综合效益。各教研室、各专业实验教师在实验室的统一协调下,相互协商,共同完成公共管理类实验教学模式的构建。

三、结语

实验教学是构成高等学校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验教学改革是教学改革的重要方面,也是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发展面临的难题之一。公共管理类实验教学模式的构建是当前公共管理教学改革的重点,各高校在这方面也进行了积极的探讨,但是至今还没有形成较为成熟的体系。我们在此提出的有关公共管理类实验教学模式的改革和初步构建,仅仅是在参考国内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6-7],结合我校实际,对公共管理类实验教学模式的构建提出的几点建议。其实践操作也才刚刚起步,由于涉及问题众多,经验欠缺,仍有许多问题需要进行深入探讨并予以解决。

参考文献:

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2007]1号文件)[EB/OL]. (2007-01-12). moe.省略/edoas/website18/info24731.htm

孙水林.文科实践教学中心建设模式的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5,24(6):100-103

陈益娥.浅谈高校实验室改革与管理[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17(5):253-255

徐建评,章学拯.经管类专业实验室建设若干问题研究[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7,26(1):136-138

吉爱国.综合性实验教学模式的探讨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7,26(1):94-96

赵永俭,陈小平等.日本大学实验室管理与建设[J]. 实验技术与管理,2002,19(6):1-6

黎小勇.关于大学哲学社会科学实验室的思考[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7,24(3):137-139

作者简介:

公共实验第2篇

[关键词]公共管理 实验教学 应用型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6)20-0203-02

秉承盐城师范学院“面向公共服务中心和社区发展、面向盐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两个面向”办学宗旨,落实“问题导向、能力本位、实践创新”的实践教学理念,进一步优化实验教学体系和内容,大力改革实验教学模式和方法,着力建设实验教学平台和教学资源,深化完善“中心+基地”的人才培养模式和运行机制,努力培养公共管理领域的创新人才。为此,中心将从实验教学体系、实验教学平台、实验教师队伍、实验管理模式四大方面进行资源整合、优化配置,着力推进公共管理类专业应用型实验教学的发展。

一、构建“三分三统四模块”的实验教学体系

面对公共管理日益增长的多领域、多层次的人才培养新要求,中心以公共问题为立足点,以能力建设为核心,以实践创新为最终目的,依据公共管理实践流程,在原有“三层次三模块”实验教学体系的基础上构建“三分三统四模块”的实验教学体系。

“三分三统四模块”的实验教学体系是指分层次、分阶段、分类别设计实验教学体系及其内容,并将校内实验与校外实践、模拟仿真与现场实践统一、实践教学与研究创新有机地统一起来,构建基础实验模块、技能实验模块、综合实验模块、研究创新模块四大实验模块,以提高学生公共管理技能与实践创新能力。

“三分”:分层次的能力培养定位、分阶段的实验课程设计、分类别的实验教学过程。

分层次的能力培养定位。针对人才培养目标及社会需求,分层次培养公共管理人才的各种能力,具体培养以下公共管理能力:①专业认知能力,即对公共管理专业基本知识、基本原理与基本方法的熟悉和了解;②专业应用能力,即行政管理事务、社区管理事务、应急管理事务、公共服务、社会管理、公共关系等专业技能的操作与应用能力;③专业创新能力,即在公共管理的专业认知能力与专业应用能力的基础上形成研究创新能力。

分类别的实验课程设计。根据能力培养侧重点的不同,分类别设计实验课程体系:①专业基础实验,主要是通过专业基础认知实验和专业基础验证实验培养学生的专业认知能力,使学生了解普通逻辑、信息管理、数据处理、政府结构、政府过程、人事行政等基本理论与知识;②专业技能实验,主要是通过专业技能实验和综合实践实验培养和训练学生公文写作与处理、社区工作实务、行政管理事务、公共危机预警与预测等专业技能;③综合实践实验,主要是通过专业综合模拟和专业综合实践培养学生的公共政策分析、社区服务、电子政务、应急媒体管理、应急决策模拟等综合专业技能;④研究创新实验,主要是通过推演仿真c实践创新实验培养学生,进行政府流程再造、结构设计和治理治理创新以及运用知识参与公共管理相关问题研究创新的能力。

分阶段的实验教学过程。根据学生学习过程及其个性化特征,分阶段实施实验教学:①低年级学生的初级实验教学;②中阶段学生的中级实验教学;③高年级学生的高级实验教学。

“三统”:校内实验与校外实践统一、模拟仿真与现场实践统一、实践教学与研究创新统一。

校内实验与校外实践统一。实现实验场所的统一,把综合实践教育中心的教育实验教学与合作单位盐城市政府部门、盐都区公共服务中心、城南新区区行政服务中心的校外实践教学有机地统一起来,使学生能够在校内中心和校外基地实现轮训,有效地训练实践技能。

模拟仿真与现场实践统一。实现课程设置上的统一,推动理论教学课程与实践教学课程的统一。例如危机事件推演、应急资源调度仿真演练、沙盘推演、虚拟政府、虚拟社区等模拟仿真课程与社区工作实务、行政管理实务、管理职能实践、危机预警与预测、公共政策案例分析等现场实践的课程有机地搭配起来进行课程设置,实现模拟仿真与现场实践的统一。

实践教学与研究创新的统一。实现科研与教学的统一,推动科研反哺教学。一方面,通过实验教师主持和参与实践教学课题,提升教师对实验教学基本原理与基本知识的理解,用理论指导教学,提升实验教学能力;另一方面,通过学生主持参与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挑战杯、学科竞赛等激发对实践教学的兴趣和提升科研创新的能力。

“四模块”:①基础实验模块,主要面向一、二年级学生,注意学生在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素质结构方面的均衡发展;②技能实验模块,主要面向二、三年学生,强调具体分析能力、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为学生走向社会、岗前培训创造条件;③综合实验模块,面向二、三年学生,强化对知识点和理解,为后续的综合模拟实践打下基础,巩固学生的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技能;④研究创新模块。主要面向全校高年级学生,注重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二、建设五大实验教学平台

进一步完善综合实践教育中心的实验教学平台,有效地整合中心资源,充分发挥平台的实验载体功能。具体完善如下五大平台:

(一)应急管理推演仿真模拟平台

学生在这个平台上,可以实践危机预警与预测、危机问题发现与应急、危机事件推演,危机方案优化设计等。

(二)实践案例研发平台

这平台建设的总目标是建设一个智能型的公共管理案例实验教学数据库,为中心实验教学提供决策咨询和文献支持,为政府、社区管理决策提供决策依据与咨询服务。

(三)电子政务实践平台

基于此平台,学生可将理论结合实际,深入学习和掌握电子政务,让实验者在模拟实践中体会电子政务给政府传统办公带来的巨大变革,掌握大量电子政务系统的操作技巧,领悟实现电子政务的真正意义。

(四)社区管理与服务实践平台

以盐都区行政服务中心为依托,联合盐都区多个社区,建立社区实践实习基地,构建一个社区管理与服务实践平台,使学生能够参与社区管理与服务,实验社区工作实务、社区管理等内容。

(五)创新实践项目孵化平台

组建专门的实验教学队伍、培训与指导等学生教学科研创新,主要通过采取集中培训、团队学习、集体讨论、模拟竞赛、中心选拔赛等系列措施,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科研创新能力。

三、打造一支多元化实验教师队伍

通过实验教师的培养、引进、激励等制度设计与机制创新,打造一支多样化的实验教师队伍。

(一)教师来源多元化

采用“双导师制”“非全职聘任”“双聘制”“月薪制”等制度措施,从实践教育中心的合作基地、基层政策、社区委员会、科研院所等聘用实验教师队伍;从盐城市政府部门、盐都区公共服务中心、城南新区区行政服务中心聘请高水平的实践管理者与中心教师共同指导学生,形成人才培养的“双导师制”;采用“非全职聘任”引进政府、社区管理人员充实实验教师队伍。非全职聘任人员是指根据中心任务,面向社会公开招聘,采取灵活的薪酬制度,吸纳政府、社区人员参与到实验教学之中,将公共管理实践技术与实验教学有机结合;采用“双聘制”引进科研院所人员充实实验教师队伍。

(二)教师结构多元化

在实验教师年龄结构上实现老中青的优化组合,在实验教师的智能结构上,实现多种气质类型的实验教师合理搭配,在实践教师的能力结构实现专家与实务家合理组合;在实验教师的知识结构上实现多学科知识背景的完美呈现。总之,在建设期间,要打造一支多元化的年龄、智能、能力和知识结构的实验教学教师队伍。

(三)教师培训多元化

主要包括:①校内实验教师的岗前培训和专题培训;②选派教师到政府、社区组织中进行实地考察和关注锻炼,深入实践部门培训;③国际化培训。这是中心的一大特点。选派中心的实验教师,到国外进修。

(四)保障机制多元化

通过多元化机制创新,保障多元化教师队伍建设:①建立定期聘任机制,定期在国内外聘请一定数量兼职实验教师,逐步在实践教育中心建设一支相对稳定、结构合理的兼职教师队伍;②建立教学评估机制,中心要结合兼职教师工作特点,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估指标体系和规范简便的评估办法,用制度和机制来保障院外兼职教师的教学质量;③建立沟通联系机制,中心培训教学管理部门要建立专家教学信息库,为兼职教师收集整理教学信息资料,并与他们开辟有效的沟通联系渠道;④建立咨询合作机制,采取多种形式,定期或不定期地征求兼职教师对中心事业发展、培训教学、队伍建设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发挥他们的咨询和智囊作用。

四、完善“三化”集成管理模式

中心将以信息化管理为基础,以网络化和一体化管理为基本运行特征,进一步完善信息化、网络化、一体化“三化”教育实践集成管理模式。

(一)信息化管理

在实践教育中心与校外合作单位之间建成一个实验教学信息化综合管理系统,实现信息共享和共同利用_发,实现实验资源、实践教学体系、协同育人模式、国际化实验教学、实验教师队伍、实验管理体系等资源整合、优化配置和共建共享。在具体建设中,结合中心的实际情况,依托盐城师范学院校园网络构建的一个多功能的开放的信息化综合管理平台,采用面向对象的分析和设计方法,运用统一建模语言(UML)建模,基于B/S和C/S的混合模式和三层逻辑体系结构,采用2.0和AJAX作为主要技术,SQL Server 2007作为后台数据库进行开发和实现。

(二)网络化管理

主要是要研究和开发一个网络化实验教学信息服务平台,解决目前中心和实践基地公管的共管的实验室在空间场地、仪器设备、人力资源配置及其管理方式存在“分割”的问题。具体建设步骤是:在功能、用例、性能等方面的需求分析基础上,构建了基于Stmts、Spring、Hibemate三种框架相结合的网络化实验教学信息服务平台。通过这个平台整合实践教育中心与基地所有的实验资源,在资源网络共享模块、实验预约排课等模块、虚拟网络教学模块的基础上实现实验资源、实验教学、实验教师网络化管理。以实验教学资源共享为例,通过这个平台,就可以实现实验教学大纲、实验教学计划、实验内容、实验指南、多媒体课件、典型教案、实验习题、实验成绩评定办法、实验环境、参考资料和网络资源、实验预约、典型学生设计实验报告等实验教学资源共享利用。

(三)一体化管理

一体化是信息化和网络化管理的高度整合,是信息化集成管理的最突出表现。中心在管理体制上实行校内两级管理、校外合作协同管理模式。在组织体制上实行主任负责制,由主任统筹调配、使用实验教学资源,实现了实验教学资源管理的一体化。同时通过“三分三统”的实践教育体系,分层次、分阶段、分类别设计实践教育内容,并将校内实验与校外实践、模拟仿真与现场实践、实践教学与研究创新高度地统一起来,实现教育实践体系的一体化。在具体的实验教学环节中,采用先进的“三种能力、四个层次”教学过程,实现人才培养的高度一体化。在一体化管理中,集成实验教学资源、管理体制、教学体系、实验教师、实验管理人员等基本要素,实现智能性一体化管理。

【参考文献】

[1]高燕妮.公共管理类实验教学模式探究[J].电子政务,2008(09):54-58.

[2]王帆.公共管理实验室建设与实验教学体系探讨[J].现代物业(中旬刊),2010(04):96-98.

[3]潘娜,陆辉.可视化:公共管理课程实验教学的思考与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4(43):257-260.

公共实验第3篇

关键词:公共实验平台;实验教学;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29-0063-02

实验教学是大学教育中的必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思维能力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实验室则是实验教学的载体。实验室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基地,也是教师开展科研、为社会提供技术服务的重要场所,还是衡量高等院校综合实力、办学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1]如何利用有限的实验资源满足培养适应社会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需要越来越引起高校实验工作者和管理者的关注和思考。近年来,国内不少“985”及“211”高校构建了综合性、高水平、跨学科、开放式的公共实验教学平台,提高了教学和科研质量,促进了相关学科的建设和发展,使实脸室真正成为一个培养创新性研究人才和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的场所。

一、公共实验平台创建的必要性

随着目前高等教育的发展,许多地方普通高校由于实验室管理模式陈旧而引发了一系列问题,如实验仪器重复购买、闲置不用及实验仪器设备维护经费、实验室运行经费不足、实验及管理人才队伍质量问题、实验室的开放共享程度不到位等。在当前倡导节俭节约的新风下,各高校应该是本着资源共享、优化配置和集约化管理的原则,充分整合实验教学资源,提高教学资源的共享程度。公共实验平台的创建能够实现实验室空间资源、仪器设备资源和实验教学资源的集约化,达到重组教学资源、实现资源共享、促进学科发展的目的,避免了仪器设备的重复购置,提高了实验资源的利用率,以最小的投入获取最大的利益。[2]建设公共教学科研实验平台是实现不同学科间交叉、融合的重要途径。这个平台突破了传统的学科界限,实验室、仪器设备、师资、实验材料、科技资料等教育科研资源都可以充分地高度共享,为学科间的交叉、渗透、融合提供了重要的舞台。

二、开放式公共实验平台的运行

1.体制与制度建设

建立健全实验教学中心的管理体制与各项规章制度是实验教学中心工作得以顺利开展、功能效用得以充分发挥的必要保障。实验教学中心作为学院级教学辅助单位,直接接受学校的领导与监督,实行学校统管、学院协管、主任负责的管理原则。在教务处实践教学管理科的领导下,针对实验教学中心的性质、特色,制定了一系列相关制度及岗位职责,如:《南华大学实验室工作条例》、《南华大学仪器设备管理规定》、《南华大学实验教学管理条例》、《南华大学实验室工作人员考核办法》和《南华大学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这一系列不断健全的制度规章规范了中心的管理,使实验室建设做到了高效化、完善化和科学化。

2.仪器设备管理

结合本校教学科研的需要,合理规划,整合已有资源,本着轻重缓急的原则,补充先进、急需仪器设备,于每年12月将仪器设备采购计划交到主管部门,经学校领导审批。对于精密贵重仪器和大型设备的购买,申购部门必须提交可行性报告,经学校专家组逐项进行评议审查后,报主管校长批准。仪器设备到货后,必须及时组织验收,对照实物的名称、规格、型号、数量、单价、出厂合格证等进行检查,确认无错、无损坏、无缺件后再办理验收手续。仪器设备的管理和使用必须实行岗位责任制。仪器设备的使用单位要制订操作规程、使用和维修保养制度,并有专人负责技术安全工作,做到坚持制度、责任到人。精密贵重仪器和大型设备必须选派业务能力强的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负责管理和指导使用,对上机操作人员必须进行技术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准使用。要加强仪器设备的维修和保养工作,一般仪器设备应做到随时保养和维修;精密贵重仪器应做到精心维护、定期检修,防止障碍性事故的发生。精密贵重仪器不但要实行全校共享,而且在完成本校教学和科研任务的前提下,要积极参加校际和地区协作,对外开展技术服务。

3.经费保障

中心运行经费实行计划单列,每年投入运行经费约20万元,充分保障了中心的正常运转。另外,学校设立了创新项目研究专项资金,主要用于支持开发新项目、实训教学改革、实验室开放等;逐年增加了大学生创新训练资助计划专项资金,用于扩大学生开展创新实践的数量和质量。学校重视实验中心仪器设备的购置,购置经费均被列入学校的“十一五”、“十二五”计划,每年都会给予一定的经费支持。每年除投入更新和添置各专业教学所需的新的仪器、设备、软件等经费外,还下拨专项仪器设备维修和保养经费。近年来,学校向中心投入的仪器设备日常维护经费逐年增加且足额到位,从而保障了仪器设备的正常使用和高效运行。

4.公共实验平台开放的模式

公共实验平台在完成正常的教学任务外,建立相对开放的实验室管理制度和模式,实现完全的“三开放”服务模式:一是实现训练内容开放,将列出一整套有特色的训练课名称、训练项目及实训时间在网上公布,提供各专业训练项目的菜单,让学生自由选课,此外,学生可根据自己学习和科研的需要自行设计研究性、创新性的实验内容。二是训练时间开放,实施每天日夜向学生开放的服务,既便于提高实践教学的质量又提高仪器、设备的利用效率。三是实验对象开放,不仅对本校本科生、研究生开放和继续教育学院学生开放,还将陆续对外校学生开放,对社会各单位开放。

开放方式主要有三种:一是计划内实践教学内容的开放。主要是计划内的预约式开放,对没有做的实验进行补做,课内没有完成的实验进行补做、续做或重做。二是课程外实践教学内容的开放,是指课堂内没有的实验,而这些实验往往是综合性和设计性的实验。如:学科竞赛、选拔、培训、等级考试模拟训练等。三是自由式开放,指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开展的创新项目的进展情况等不受时间、内容限制的自主训练、实验。

要让实验室真正地开放,最大地发挥其作用,保证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深入开展就必须对实验室的运行保障进行科学的管理。中心实行校院两级管理和学生自主管理相结合的运行管理模式,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建立教师值班和学生管理员协助管理制度。为了保证基地日常的正常运行,中心建立了教师值班制度,每次由一位管理员和一位辅导教师值班,管理员负责学生的进出记录、实验室仪器仪表的借用登记与管理、用电安全等,而辅导教师则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及时进行帮助和解答。学生协管员协助管理中心开放时情况记录,负责中心开放时的安全与管理、实验室的整洁并协助做好设备维护等工作。日常工作计划、培训研究和组织、进入基地学员资格的审查与考核等逐步过渡到学生自行管理。

第二,预约开放和自由开放相结合。自由开放时间,实验室准备常规仪器和材料,学员可以随时来做实验;另一类是预约开放时间,实验室根据学生提前预约时提交的仪器设备和材料,商定时间来做实验。

5.强化教师队伍建设

中心将按照“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理论知识扎实、实践经验丰富”的师资队伍建设目标,采取“引进,培养,培训,提高,优化,聘用”等措施,致力于建立一支以“三士”(博士、硕士、学士)为核心,以“四师”(教师、工程师、实验师、技师)为骨干,学历、年龄、职称结构比较合理的高素质师资队伍,以适应新形势下创新训练对高水平师资队伍的要求。具体规划如下:专职师资队伍的平均年龄要小于45岁,专职实践教学教师中副高及以上职称比例80%,博士比例30%人,硕士及以上比例100%,双师型教师比例达到50%。坚持“自主培养、重点提高、适当引进”的思路,促进教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互通,加强实训教学指导人员培训,通过在职学习、短期进修、内部培训等多种途径提升实验教学队伍的整体水平。积极改善实践教学队伍的学历与职称结构,有计划地补充具有研究生学历的高素质师资。

在年轻教师的培养上,采用导师制,为每一个年轻教师配备一个教学经验丰富、动手能力强的高职称老教师作为指导老师,使年轻教师的教学水平迅速提高。对于刚毕业的青年教师上岗前必须到实践教学第一线完成半年至一年有针对性的实训锻炼。同时,鼓励教师开展实验教学改革,支持教师将学科发展前沿、最新科研成果、最新技术融入实验教学内容中,不断更新实验教学内容,开出新的训练项目,使实验教师的教学水平不断得到提升。

三、结语

建设公共实验平台是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最为重要和关键的保障,而公共实验平台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把完善管理体制、经费保障、仪器设备购置、队伍建设等方面有机结合起来才能达到降低实验成本、优化配置实验仪器设备资源、保障教学科研实验顺利进行、培养创新型实践人才的目的,才能促进高校教学和科学研究有机结合、培养人才协调发展。[3]

参考文献:

[1]张学斌,王旭,张涛.论高校实验室的建设与发展[J].考试周刊,2012,(79):202-230.

公共实验第4篇

关键词:计算机实验室;布局;建设

中图分类号:TP3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599 (2012) 14—0000—02

一、引言

目前,高校计算机实验室已非常普及,甚至二级学院根据本专业性质也建立面向本学科的计算机实验室。建设中以兄弟院系实验室布局为参考蓝本,重点介绍自建公共计算机实验室的情况,从实验室房屋结构合理化利用、布局设计、信息点布置、安全性、经济效益一整套建设思路展开论述,最终完成自建公共计算机实验室。

二、建设工作思路

(一)明确目的,分析难点

信息工程学院下设两个系5个专业,拥有计算机实验室5个,专职实验人员2人,计算机196台,承担全部专业的公共基础、部分专业课及课程设计实验任务,开设课程任务繁重。为此,计算机实验室急需解决二个问题:第一、尽快将学校新招标到的64台计算机投入实际使用,解决全部课程设计场所问题;第二、在人员、经费紧张的提前下,设法改变实验室紧张的局面。于是,作为专职实验人员,有机会全权负责,自己动手建设计算机实验室,时间为两周。综上分析,认为公共计算机实验室建设的难点应放在精心布局设计和实施上,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把64台计算机布置在一个面积相对狭小的实验室内,使其要满足容纳学生多、实验环境好、人员和设备安全性高的要求。

(二)走访调查,理清思路

为保证实验室的建设工作高质量的完成,精心组织了自建小组:选择4名学生志愿者加入。为此,专门抽出1天时间到兄弟院系去参观走访,以获得更多的经验。经过走访,收获颇多,但也了解到自建计算机实验室未有先例可循,都是承包于网络公司。现在要依靠自己的努力去完成,理清思路,有计划实施是必要的。为此,特制定了实施计划,如图1所示。

(三)测量场地,确定布局

通过院系走访,结合工作积累,对建设计算机实验有了整体思路。接着便是按计划有效实施。完成场地测量后,结合实际面积考虑布局是必要的。

计算机实验室的布局方式取决于电脑桌的摆放位置,电脑桌位置的合理性决定了实验室的整齐性、可容纳学生数量的多少、实验环境的好坏、人员和设备的安全系数。目前,一般公共计算机实验室布局方式主要有两种:纵排式和横排式。

1.纵排式布局。纵排式布局方法是公共基础实验室的常见方法,尤其是空间上比较小的实验室,这是一种有效的合理布局。具体表现为:教师用机摆放在实验室的最前面,每排由若干张电脑桌串联组成,如图2所示。

2.横排式布局。横排式布局方法也是公共基础实验室常见的。适合于有较大空间的实验室,这种排列方式的优点是学生都面向教师而坐,授课非常方便。所有的电脑桌摆放都与讲台平行,如图3所示。

综合分析,纵排式和横排式布局在教学辅导、空间利用率、布线难易度、美观度、辐射性、过道设置等方面各有优缺点,但结合具体实际,只有选择纵排式布局方式,才能满足实验室整齐性好、可容纳学生数量多、实验环境好、人员和设备的安全系数高、空调设备安装位置便宜的要求。最终布局效果如图4所示。

(四)精心定制,充分计算

确定了布局方式,就要考虑实验室中重要设施电脑桌的定制。结合实验室房间结构、面积、电脑主机尺寸、电脑桌易发故障及计算机维修的方便性,精心设计了电脑桌。具体表现为:对电脑桌尺寸进行适当缩小,采用一托二1500mm(长)×600mm(宽)×750mm(高)规格;键盘托架采用优质钢珠滑道;实验桌改用桌面预留150mm(宽)×150mm(深)线槽和合适位置开Ф150mm圆孔,每个对应机位加盖板,且采用直接外翻式合页装置,可以不用移动电脑桌翻开盖板进行线缆装、修;鼠标位置进行磨砂处理。

布线中离不开线槽,尤其在汇聚处更是会有多根线缆汇合。考虑美观及线缆被踏坏的可能性,专门定制了两侧带耳朵的150mm(宽)×50mm(高)“n”形不锈钢槽。

电源线、插线板、空气开关动力供应装置是不可或缺的。必须根据计算机工作负荷和布线方式,考虑线缆、空气开关、插线板等的规格及用量,经参阅《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规范》(GB50174—2008)、《电工技术手册》及向电工房专业人员交流最终选择:线缆采用熊猫牌国标BV4平方单芯铜线50米/卷装,红、蓝、双色各1卷(用于主干线)、BV2.5平方单芯铜线100米/卷装,红、蓝、双色各1卷(用于插线板);插线板采用子弹头牌TS—401(20A)三芯无线五位插孔32个;空气开关采用正泰牌NB1—63(改型后)4P C63 6KA 1个(用于总电源控制)、DZ47 2P 40A5个(用于控制每一排计算机及交换机)。

网线、交换机、机柜是组成局域网络的重要设备。经调研产品性价,最终选择TCL305m/箱网线5箱、H3C S1024R系列24换机3台、普通450mm(长)×600mm(宽)×750mm(高)四层机柜一个。

(五)准备就绪,精心施工

在建设计算机实验室过程中,应根据计算机摆放位置确定信息点的位置,充分考虑电源线、网线布线的合理性、安全性、可靠性,因为线缆的敷设直接关系到计算机实验室建设的质量。

1.电源布线。电源布线采用分组点接法并对其加以改进。实验室电源线路可分为4组,每组由一个空气开关控制16台计算机,在串联的电脑桌线槽中每隔1.5米左右接入一个插线板,连接处用嘴钳将线缆绕实,并用150W外热式烙铁将连接处焊接,之后用绝缘胶布包扎,最后将插线板固定于电脑桌线槽中,这样便可通过实验桌圆孔连接计算机电源线,注意拉向电源总控处要预留一定冗余。

2.网络布线。网络线的布设首先要考虑的是对交换机采用何种方法管理。现在计算机实验室一般都将交换机集中摆放在一个专门机柜内,这样可大大方便管理。布线时网线的两端贴上清晰的标签,标明始端和终端位置以及信息点的编号。另外,网线两端的RJ—45头一定要按照标准制作,便于日后网络维护。考虑到网头易坏的特点,不仅对每个信息接入点多留30cm左右的冗余,而且还要预留备份网络,每组增加2根,以最大距离进行保留,以备万一。

3.线缆测试。在钢槽扣线之前,必须对线缆进行连通性测试。用万用表测试每个插线板连通状况及主干线的连通性,不合格者严格排除;用测线仪测试每个信息点的网线,确保网络畅通,为计算机系统的网络同传打下基础。测试工作完成以后,进行线槽安装固定,考虑钢槽拐角锋利,对线缆采用布条包实,防止划伤线皮。然后安装配线盒、空气开关,并按正确控制排号连接动力线缆。

4.系统调试。电源开通,进一步对电源动力进行检查,用电笔测试每个插线板孔。顺利通过电力测试,随即,将64台新计算机全部安装到位,用事先准备好的母机借助网络同传功能完成计算机系统的安装,最终,64台计算机系统均可正确工作。至此,一个计算机实验室的建设工作已经完成。

三、总结

实践证明,只要重视每个环节,自己动手也可以建设一个合理、高效、可利用的实验室。经过市场调研,自己动手建设计算机实验室不仅可以有效的节约成本,同时也可以锻炼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参考文献:

[1]谭建伟,王若霞.局域网组网技术与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1—60

[2]苏彦君.下一代计算机机房建设与管理模式探讨[J].实验科学与技术,2009,7(5):145—146

[3]刘伟.计算机房的优化管理设计与应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5,24(3):109—110

公共实验第5篇

关键词:Java Web;B/S;实验室管理系统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6)18-0073-03

The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University Public Basic Laboratory Management System

LIU Song, YAN Qiong

(Experimental Teaching Center, Zhongkai University of Agriculture and Engineering ,Guangzhou 510225, China)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foundation of the laboratory teaching perform and the optimization of the laboratory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 , combined with the need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 we designed a set of management system of public basic laboratory, using B/S structure, and using MySQL as the backend database support. The paper introduces the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each function module of the system in detail.

Key words: JAVA WEB; B/S; Laboratory management system

1 基础实验室管理现状

高校公共基础实验室是基础实验教学的重要基地,其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整个学校基础课程教学和实验建设水平的高低。近年来,随着社会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大,高校在学生的实验技能、综合能力培养上加大力度的同时也对基础实验室加大改革的力度,将以往小而分散的基础实验室,组合到一起,建成统一的公共基础实验平台。统一平台的建立,改变了实验室管理模式和实验教学体系,实验教学资源得到了有效的利用,提升了教学效果。但此时,实验室的管理水平没有得到同步的提升。

目前信息技术的应用深入到各行各业,传统的人工实验室管理方式已与信息化、智能化发展的趋势不相适应。基础实验室管理模式的改变,使得不同学科的基础实验室集中到一起,统一管理,致使规模大、结构综合、系统复杂的基础实验室日常管理不断产生大量的数据,由此带来的实验室管理工作也日趋复杂。

大量信息数据的处理、教学科研任务的合理安排和实验资源的有效利用成为了实验室管理工作面临的难题。网络技术和信息化的发展为难题的解决提供了很好的途径。通过软件和硬件的结合,开发一套公共基础实验室管理系统,可以使得实验室管理工作更加规范合理,促进实验资源的共享,提高实验设备的利用率,减少实验人员的管理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

2 公共基础实验室管理系统的特点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于2014年初,对实验室资源进行整合,成立了公共基础实验中心。将原属于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的计算机基础实验室,属于自动化学院的基础物理电子电工实验室,属于化学化工学院的应用化学基础实验室合并在一起隶属于公共基础实验中心。打破原有的功能单一、各自为政的管理模式,实现统一标准,统一管理的新模式,从管理体制上对实验室的管理进行了改革。因此公共基础实验室管理系统具有如下特点:

1)实验室管理标准统一,避免管理软件重复开发。公共基础实验管理系统,改变了原来基础实验室各自为政的管理方式,强调了统一标准,统一管理。将原有的只面向单个实验室的管理软件综合起来,一次开发,节约资金。

2)基础管理完善灵活。提供了实时准确的实验室资源使用情况,从而全面提高管理质量和管理效率,降低了管理成本。

3)功能齐全,实用性强。除了实验室的基础管理功能外,对日常产生的数据进行保存,并进一步的分析,为学校信息化管理和决策提供了及时、准确的数据信息。

4)模块化开发,扩展性强。采用模块化、组件化的编程思想,可灵活地进行各功能模块的加(卸)载,使系统具有一定程度的伸缩性。

3 公共基础实验管理系统介绍

公共基础实验管理系统是将计算机技术、网路技术以及数据库技术等有机地结合,实现实验室、实验仪器设备与实验耗材管理的规范化、信息化的信息管理系统。该系统能有效提高实验教学、实验室开放共享的管理水平与服务水平,还可以通过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对海量的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为领导和决策者提供评估、实验室建设和实验教学的数据信息。其主要功能模块包括用户管理、实验室管理、实验开放管理、设备资产管理、实验耗材管理、数据与报表、信息等主要功能模块。从功能上,它既能够保证自身实验室数据的标准化和一致性,又能够满实验人员的日常管理需求。

4 系统的技术基础

系统采用B/S (Browser/Server)模式和JAVA WEB技术。B/S模式下,用户客户端只需要浏览器就能打开工作界面,客户端不需要做额的外软件开发,程序员只需专注于Web服务器端的应用程序开发即可,可有效减轻维护工作量,降低成本。Java Web是用Java技术来解决相关Web互联网领域的技术总和,在整个Web开发应用领域占据重要位置。当前大部分的网站设计将Java Web开发作为首选。

Java技术具有跨平台、成熟、健壮、易扩充的优势,并且在Java Web的应用上有较为成熟的框架如Struts、Spring、Hibernate等,这些框架的应用能使软件开发更加简单快捷,提高开发效率。本系统是基于MVC的Web应用程序的开发,采用了SSH(Struts+Spring+Hibernate)的集成框架,从职责上分为四层:表示层、业务逻辑层、数据持久层和域模块层。采用SSH框架能使开发人员在较短的时间内搭建出结构清晰、重用性好、维护方便的 Web 应用程序。在SSH的集成框架中Struts主要负责流程控制,也就是页面转向,同时对数据进行处理操作。Hibernate主要负责数据的持久化操作,包括数据的增删查改。它直接对数据库进行操作。Spring主要有IoC控制反转、AOP面向切面编程等构成,它让程序员针对接口编程,这样在修改功能模块实现代码的时候比较方便。SSH的架构如图2所示。

5 系统总体设计

本实验室管理系统是高校公共基础实验教学平台构建与实践的一部分,是实验室管理的优化与创新。它结合我校实验室管理的实际情况和实验室开放共享的基本原则,采用计算机JAVA WEB技术来实现的一套软件管理系统。该系统下设用户管理、实验室管理、实验开放管理、设备资产管理、实验耗材管理、数据与报表、信息等主要功能模块。该实验管理系统的应用能有效提升实验室的管理水平,为实验教学和科学研究提供了有力保障。同时信息化的运作,减少实验室管理员的工作量,避免一些人为的失误,提高了管理的工作效率。

实验室管理主要包括了两大部分,即实验的教学管理和实验室的工作管理。这两大部分是根据多年公共基础实验室的管理工作经验总结出来的,它们相辅相成,但又互相约束。同样,通过对公共基础实验室的管理业务进行详细分析,可以将实验室的管理系统的用户分为两大类,即教师和学生。其中教师用户还可以细分为几种不同的权限,如:系统管理员、实验室管理人员、实验课教师等等。因此,根据高校公共基础实验室的管理工作模式,将本论文所实现的系统按照用户角色划分如下:

1)系统管理员:它是系统管理的最高权限拥有者,具有所有操作的权限。主要负责系统的:数据初始化、安全性的设置、其他角色权限的分配、基本功能维护、数据库的维护以及运行过程中的实时监测等等。

2)实验室管理人员:它是系统管理的次高级权限拥有者。主要可以通过本系统进行以下操作:实验项目的开设、实验课程安排和调整、实验工作量化统计以及实验室的监管、实验设备和耗材的使用计划、采购、领用等,查询实验室、教学人员、学生和设备的信息以及实时状况,还可以根据查询结果自动生成相应报表。

3)实验课教师:它是系统管理的真正使用者。主要可以通过本系统进行以下操作:仪器设备使用预定、申请实验环境准备、维修登记、耗材领用、报损等等,还可以完成课表查询、网上实验安排、日志填写、开放实验项目设置、信息交流等。

4)学生:它也是系统管理的广大使用者。主要可以通过本系统进行以下操作:实验设计、实验报告提交、网上实验项目预约、实验课表查看、实验课程预定、在线交流、信息浏览等。

数据库是管理信息系统的基础,是信息系统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系统后台数据库采用了源代码开放且免费的MySQL作为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库直接关系到系统的可维护性、安全性、操作的方便性以及故障的恢复等,因此必须对数据库的结构进行合理的设计。根据实验管理的实际情况,本系统设计的数据库中主要数据表如下:实验室信息表(LabInfo)、实验人员信息表(Teacher)、实验室课程表(LabCourse)、用户信息表(UserInfo)、实验项目表(LabProject)、仪器设备表(Equipment)、低值易耗品表(Receive)、信息表(Information)、留言信息(Message)表等。

6 系统的七大功能模块

本论文中的公共基础实验室管理系统主要由用户管理模块、实验室管理模块、设备资产管理模块、实验开放管理模块、实验耗材管理模块、数据与报表模块、信息模块等七大功能模块组成。每个模块针对不同等级的用户设置不同的权限,不具有该权限的用户将不能使用部分功能选项。该系统针对设计的四种等级的用户,根据该角色权限的不同设置,将会呈现不一样的操作界面。

6.1 用户管理模块

该功能模块的主要功能是对用户信息的管理。用户信息根据用户角色的不同信息也不同,教师一般包括工号、姓名、用户名、用户密码、职务、电话、邮箱等;学生一般包括学号、姓名、用户名、用户密码、班级、电话、邮箱等。用户管理模块用来建立用户,并赋予其相应的角色,以及用户信息的增、删、改、查操作。系统将用户分为系统管理员、实验室管理员、实验教师、学生这四种主要的不同角色,他们各有各的权限,登录进入系统后的操作界面也各不相同。系统的管理员的权限最高,具有所有的操作权限,学生的权限最低,只有预约、查看和浏览的权限。

6.2 实验室管理模块

该功能模块的主要功能有:实验室工作人员的管理、实验室信息的管理、实验室使用的管理、实验室日志的管理等,让复杂繁琐、并发又不可冲突的实验室管理工作变得并发中有序,有条不紊。

实验室人员的管理包括实验室人员的一些基本信息,如实验室管理人员是否是专兼职、个人基本信息、具体负责事宜等。

实验室信息的管理包括实验室的基本信息、实验室房间数、房间面积等信息,可以通过查看实验室的信息,也可以统计所有实验室的部分信息,同时也可以逐级打开查看个别实验室的详细信息。

实验室使用的管理包括实验室的使用状态信息,提供学生预约开放实验室,设置实验室的开放时间与房间号等。

实验室日志的管理包括实验室的使用情况,设备维护记录以及统计信息等。

6.3 设备资产管理模块

该功能模块的主要功能是建立实验室仪器设备账目,对使用过程进行管理,达到优化数据的真实、有效性,降低仪器设备管理难度的目的。其中又包括了以下三个子模块:

仪器管理模块:包括实验室仪器设备的一些基本信息,例如设备编号、名称、型号、规格、生产厂家、出厂日期、存放地点、价格、现有状态、所属管理人等信息。

仪器变动管理模块:包括仪器设备变更的申请、审批和管理功能,以及仪器的批量验收、变更、报修、维修、报失及报废等信息的管理。

数据信息服务模块:包括仪器设备相关信息的多种查询方式,仪器设备数据的统计,数据报表的自动生成及其打印服务。

6.4 实验开放管理模块

该模块可以分为两种形式的开放,一是实验项目的开放,二是实验室的开放。

1)实验项目的开放

实验项目开放是指为高校专业教师上实验课提供功能完备的实验项目开放管理功能和提供预约实验项目的功能。

开放实验项目申请管理可以从开放的实验项目中进行选择和修改操作。选择设置中,可对实验项目的开放时间、实验地点、实验人数进行设置;修改则是对原有项目进行修改然后再进行开放。

实验项目预约管理是系统提供给实验老师开放实验预约申请和学生登录系统后预约自己的实验项目两种方式,实验项目可以规定实验的时间、地点、人数等。

2)实验室开放

实验室在满足正常的实验教学后,可将实验室设置在某一时间段内进行开放,学生可以进行上网申请,也可以根据学生自己的学习进展以及个人爱好自主选择相关的实验申请,让实验室在条件允许的范围内使实验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其中在实验室的预约操作中,实验教师和学生都可进行预约和取消预约操作,从而选择实验项目或自定义项目预约开放实验室。

6.5 实验耗材管理模块

该功能模块的主要功能是实现对耗材申请预算、接收、验货、存储、领用、统计等业务流程及实验室耗材采购登记与报账管理,对库存及经费进行统计查询,还可以实现账目查询与打印功能。

6.6 数据与报表模块

数据是信息系统运行的基础,是系统操作的对象,它包括学校信息数据、各院系信息数据、各专业信息数据、各个课程信息数据、全体教师、班级和学生等的信息数据等。该功能模块的主要功能是提供以上所有数据的批量导入以及增删、修改和查询功能,并且与教务系统获取的数据保持同步。系统对运行数据可进行统计与分析,生成各种统计报表,如实验室情况统计表、实验管理人员结构分析表、实验室资产统计表、实验耗材使用情况统计表等,相关统计报表可作为学校和部门科学决策的依据。

6.7 信息模块

该功能模块的主要功能是实验室管理部门用来管理实验室等的日常工作,如全校实验新闻、实验动态、公告以及实验室使用状况等。

7 结束语

在高校对基础实验室进行改革,建立起公共基础实验教学平台的情况下,开发出公共基础实验室管理系统,利用现有实验教学资源,为提高基础实验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使教学资源的利用达到最大化。同时营造出一个开放共享、服务优良、高效便捷的实验教学环境,促进高校实验室的信息化、规范化管理,使整个实验室所涉及的信息,从管理上实现规范化和一致性。管理系统的应用提高了实验室管理工作效率,对高校实验室网络化管理有着促进意义,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管理成本,也为学校信息化管理和决策提供了及时、准确的信息。本系统作为“仲恺农业工程学院教学质量工程”建设项目的一个重要部分,已获广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立项,项目编号为:GDJG20141159。

参考文献:

[1] 张敏, 菜树才, 耿艳霞, 等. 基于的预约型开放实验室管理系统[J]. 实验技术与管理, 2007, 24(7): 73-76.

[2] 杜博. 高校实验室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 电子设计工程, 2011, 19(15): 36-39.

[3] 刘川, 郑小玲. 基于Web的高校实验室管理信息系统构建[J]. 计算机与现代化, 2005(6): 43-45.

[4] 王向阳. 高校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设计[J]. 研究与设计, 2013, 29(12): 23-26.

[5] 曲蕴慧. 基于的实验室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J]. 软件导刊, 2013(11): 101-102.

[6] 曹课兴, 田栋. 基于WEB的榆林学院开放实验室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开发[J]. 电子设计工程, 2013, 21(19): 19-22.

[7] 杜林岳, 马瑞, 徐应涛, 等. 高校实验室智能开放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3, 32(10): 197-200.

[8] 牟志平, 沈小璞. 网路的高校实验室管理信息化探索[J]. 高等建筑教育, 2008, 17(6): 127-130.

[9] 姜丽伟. 高校实验室管理体制改革与探索[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2, 31(6): 193-195.

[10] 叶杭成, 王璐, 袁俭. 高校实验室管理系统的研究与设计[J]. 实验室科学, 2012, 15(5): 105-107.

[11] 肖立中, 周小理, 王珍. 基于公共服务与信息化的跨学科实验平台构建[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4, 33(12): 233-237.

公共实验第6篇

关键词:公共空间意识 体验式 中职学生

公共空间意识既具有道德层面的较高要求,同时也包含许多规则层面的基础要求。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规则意识的基础较弱,教育后行为的反复性较大,学生间的差异较大,按传统“一刀切”“强压式”的教育方式和评价方式,容易造成学生的抵触心理。

体验式公共空间意识培养,通过学生的全员参与,激发学生对公共空间的规范的自我意识,有利于提升公共空间意识培养。

一、体验式公共空间意识培养的依据

体验式公共空间意识培养的教育价值主要体现在它符合这一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图1)。

图1 以活动为载体的公共空间意识培养的教育作用指向流程图

1.体验式公共空间意识培养符合中职生的从众心理

从众是指“个人受到外界人群行为的影响,而在自己的知觉、判断、认识上表现出符合于公众舆论或多数人的行为方式,这是人普遍存在的一种心理状态。”中职学生的学习、生活活动主要是在集体当中,从众现象更加突出,学生个体之间存在互为榜样的作用,体验式开展公共空间意识培养正是借助学生的从众心理,通过营造积极、正确的校园公共空间环境,使学校学生能自觉按照大多数人的行为方式和要求规范自己的行为并形成自觉。

2.体验式公共空间意识培养符合中职生的自尊心理

自尊即自我尊重,是指既不向别人卑躬屈膝也不允许别人歧视、侮辱。中职学生正处于自我意识加强期,这一时期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就是他们特别重视同伴的看法,努力获得同伴的认同。体验式开展公共空间意识培养,通过一系列活动引导学生形成公共空间意识,让学生在追求同伴认可的过程中为个人和集体荣誉而不断努力,使得学生良好的公共空间行为更加自觉、持续,并逐步内化为个人品质。

3.体验式公共空间意识培养符合中职生的向善特质

这一时期的中职学生正处于充满理想、努力实现自身追求的阶段,无论他们的兴趣点和目标点是否在本专业的学习上,都有自我完善和不断进步的愿望和潜力,但是这个时期的中职学生又处于不稳定、极易受到外界环境影响的阶段,所以通过活动营造积极向上的集体氛围对学生成长就具有十分重要的正面意义,消极落后的集体氛围无疑也会对学生的成长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体验式开展公共空间意识教育,就需要充分利用和把握好这一因素,使学生在个体的基础上自我完善和提高,主动完善自己在公共空间的行为,不再是教育被动的接受者。个人的完善也能进一步带动整体公共空间意识水平的提高。

二、体验式公共空间意识培养的路径设想

体验式公共空间意识培养主要是立足“学校公共空间”,以学生为主体,通过设计不同类型的活动,让学生在参与中开展公共空间道德意识的构建和行为的培养。为了更好地使学生将公共空间意识和行为内化,并向“社会公共空间”延伸,笔者根据人的认知行为层次,即“知情行”循序渐进的过程,设计“知识领悟”“情感认同”“行为自训”三个层次活动,改变传统说教的模式,让学生在活动中形成正确的公共空间意识,从而主动构建符合自身特点的公共空间意识和行为(图2)。

图2 学生认知和行为层次与活动设计的关系

三、体验式公共空间意识培养的实践探索

笔者结合学校实际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改变传统教育的方式,根据上述三个活动层次,开展体验式公共空间意识培养的实践探究。

1.周推一言,知识领悟

公共空间意识是个体维护和追求公共利益过程中形成的意识形态,具有很强的社会属性,而人与人之间社会关系的形成的媒介即是语言,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言一句六月寒”,所以笔者从学生的日常用语入手,让学生理解和营造公共空间意识和环境。

我们以每周一的晨会作为推广文明用语的平台,每周重点推介一句文明用语,让学生学会文明用语、礼貌待人,从小事、从自己做起,营造良好的公共空间氛围。

通过此项活动,学生在与同学、老师、家长、朋友及他人的交往过程中,有意识地使用文明用语并感受到简单行为创造的良好人际氛围,从而意识到良好公共空间环境的重要性和形成公共空间意识的自觉性。

2.微型创意,情感认同

微型创意是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兴趣爱好和专业特长,在教师引导下开展蕴含公共空间意义的一种创新设计,包括创作微电影、 设计Logo、原创标语、手绘漫画等。

微电影活动中,同学们各尽其能,通过共同讨论确定主题,创作脚本、角色扮演、拍摄制作等形式,将专业能力与道德活动紧密结合。活动使学生的热情得以极大激发,在校园里常常能看到学生创作团队夜以继日地利用课余时间一遍遍制作,充分发挥了他们的创造性、主动性,相对于灌输式、课堂认知式德育,这种开放式的电影制作的公共空间教育,在内容、方法和效果上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

Logo设计比赛中,参赛学生按照“五个公共空间(就餐就寝、课堂学习、图书阅览、重要集会、自修作业)保持文明”的要求设计主题Logo,最后将设计好的Logo作品公开展示,由全校学生集体投票选出优秀作品。活动过程是理解公共空间意识、规范公共空间行为的过程,同时Logo作品本身作为宣传资料,正面宣传公共空间环境的营造,由于作品取材于实际,由学生制作完成,它的宣传效应要大大超过普通的宣传资料。

在标语征集中,学生可以一个人,也可以几个人共同创作,语句短小形式不限,活动简单可行,易吸引全校学生参与。通过组织和动员,活动共征集了包括垃圾箱、电梯、食堂、走廊、绿化带、图书馆、水池、电源开关处等公共空间五百多条原创标语,这些标语充满创意,又形象可行,实现了标语源于学生、教育学生的目的。

手绘漫画既有体现校园公共空间中值得学习的榜样,也有体现不文明的行为。漫画生动活泼,深入浅出,学生易于接受,起到宣传、警示作用,教育、引导作用也更好。

总之学生微创作活动,更具个性,不仅体现了创作者的心声,也对学生的身心发展和公共空间意识培养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

3.团学活动,行为自训

培养中职生的公共空间意识,不仅要帮助其形成内在的精神结构,而且还要养成良好的公共空间行为。

行为自训就是通过校园十大形象代言人评选,每月之星、仪容仪表标兵、卫生习惯标兵、文明用语标兵三大文明标兵评选,团学干部直选,校园督导队选拔等活动,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示校园公共空间良好素养的平台,挖掘学生中公共空间意识优秀典型,培养阳光、向上,具有社会责任感和良好公共空间意识的现代公民。

社会学习理论认为,个体的行为不仅是一个内部发展的过程,也是社会示范的呈现和通过社会实践及训练实现的过程。行为自训路径是建立在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基础之上的,如果说校园形象十大代言人、每月之星的评选、团委学生会干部直选、校园督察队的组建,都是为学生提供公共空间的学习榜样,通过观察学习榜样的示范习得行为。那么一个月的行为训练则是为了引导学生反复演练榜样示范的行为,及时总结自己在操作行为过程中的情况和进展,进行自我矫正。

如今,互联网越来越成为人们在虚拟世界的公共空间,虚拟公共空间是学校公共空间和社会公共空间的延伸,为此,我们建立了“深蓝社区”网络论坛,注册了“电子V感动”校园微博。“深蓝社区”依托学校官方网站,属于班级论坛。“电子V感动”是依托腾讯微博开设。学生借助QQ登录,通过“深蓝社区”和“电子V感动”微博。学生可以言论、图片、故事等信息内容,同时可以就某一主题开展辩论。论坛和微博由学生自我建设、自我运作、自我管理,定期评选网络达人,对正面言论最多,点击率高的言论给予精神和物质奖励,从而引导学生遵守公序良俗,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是非观,做到人前人后言行一致。

四、体验式公共空间意识培养的成效与反思

体验式的教育是基于学生的兴趣和内在要求,创造各种平台和条件,让学生共同制定和执行校园公共空间的行为规则;让学生承担和扮演各种角色,参与校园公共空间活动,体现了民主、公正的团队精神。

体验式的教育突破了传统的德育教育手段,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反对灌输,使学生在活动过程中获得认知领悟,在创意活动中获得情感认同,在参与管理中获得行为自觉,以实现学生公共空间意识的自主建构。经过两年的实践,提高了学生对公共空间的情境认知、情感认同,也改善了学生在公共空间具体情境中的行为表现。学生的行为是衡量体验式的中职生公共空间意识培养可行性的一个重要标尺。学生在公共空间有什么样的行为表现,能够反映学校公共空间教育是否有成效或成效高低的一个重要方面。数据显示:能够阻止室友在就寝时间高谈阔论的同学上升了20.8%,就餐时能够自觉排队的同学增加了23.1%,插队的同学减少了10.5%,在实训室偷偷给手机充电的同学减少了17.9%,随手扔垃圾的同学减少了24.7%,能够劝告同学不在走廊上踢球的同学增加了24.5%,懂得晚自修时请教题目需要轻声交谈或出去交谈的同学也增加了8.4%。

中职学生公共空间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是一个通过教育、训练逐步形成的过程。体验式公共空间意识的教育实践,使中职学生逐渐养成了适应公共生活规范的行为习惯,他们懂得了在公共空间中选择适当的行为方式,校园的面貌也随之发生改变,已初步形成了“环境干净、行为规矩、语言文明、校园平安”的良好氛围。

虽然笔者的实践研究取得了一些初步成果,但由于实践研究的时间短,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循,所以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值得思考。

1.体验式公共空间意识培养路径还有待进一步探索

尽管我们对中职学生公共空间意识教育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但我们只限于在校园这样一个狭小的空间,对于社会公共空间意识教育没有涉及。而且公共空间意识的生成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不可能短期内彻底改变已然形成的习惯。因此,还需要继续进行深层次的研究,需要从家庭、社会等更大空间范围探索公共空间教育的有效途径。

2.体验式公共空间意识培养还缺乏一支稳定队伍

对中职学生公共空间意识的培养需要一支自身具备良好公共空间素养的队伍作保障,但目前只局限于团委组织的部分班主任和其所在的实验班内开展探索。从全校范畴内,还非常缺乏一股理念新、经验足和责任感强的教育力量,还需要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合力,需要建立一个由学校、家长和社区代表组成的公共空间意识比较强的工作领导小组,组建一支以学校主要职能部门领导和班主任为主体,家长和社区等代表为成员的教育队伍,以确保体验式的教育方法得到顺利落实。

3.体验式公共空间意识培养的特色还有待进一步打造

尽管在进行公共空间意识教育的过程中,笔者根据学校专业和学生自身的特点,努力挖掘专业特色,结合学生的专业能力开展一系列活动,取得了明显效果。但是,在当今高科技时代,如何运用“e时代”“云时代”等先进技术,创新更具学校特色和时代特点的教育模式和方法,还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探索。

参考文献:

[1]袁祖社.“公共精神”:培育当代民族精神的核心理论维度[J].中国德育. 2006(5).

[2]秦菊波.论现代公共精神与公民公共意识[J].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09(6).

[3]陈家琪.公共空间与公共意识中的公德问题[J].传承, 2012(3).

[4]任嫦勤,曾辉,李明.公共意识培育: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基点[J].宜春学院学报.2011(5).

[5]严从根,胡旭东.培育公共空间意识:公民教育的必要基点[J].教育观察.2012(2).

公共实验第7篇

关键词:机房管理;虚拟机技术;实验教学;Vmware

中图分类号:TP3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7800(2013)001-0151-03

0引言

随着高校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计算机机房承担的教学任务越来越重,对机房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计算机机房不仅承担着计算机基础课、专业课以及毕业设计等上机教学任务,还要为学生提供课外上机实践;另外,机房还承担着计算机等级考试、普通话考试等多种上机考试。在保证教学和上机考试能顺利完成的情况下,如何科学、高效地对机房进行管理与维护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

但是,目前我校实验室机房计算机数量大、管理人员匮乏,而学生的计算机操作水平参差不齐,学生有意或者无意修改系统文件和设置,有可能会对计算机系统造成破坏而导致无法运行,这大大加重了机房管理人员的工作负担。因此,为便于管理,机房管理人员统一安装了单一的操作系统和必要的软件,并对计算机做了限制,不允许学生自行安装其它操作系统和软件。学校的公共机房是提供全校学生上实验课的场所,传统的公共机房设备无法满足实验平台环境多样化的要求,例如,计算机网络实验、操作系统实验、会计电算化实验、ERP软件系统的实验等。学生被限制在有限的实验环境框架下,一些专业拓展性及开发性的实验无法完成,这妨碍了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

本文提出了一种利用虚拟机技术方案在学校机房中搭建多种实验教学环境,来完善公共机房的功能,是一项具有实用价值和研究意义的课题。

1虚拟机软件

1.1虚拟机的定义

虚拟机(VirtualMachine,简称VM)是相对于物理上实际存在的计算机(图1)而言的,指在物理计算机上模拟出来一台或者多台计算机。它和真正的计算机一样工作,拥有自己独立的CMOS、硬盘和操作系统,可以像使用普通计算机一样对它们进行分区、格式化、安装系统和应用软件等操作。通过虚拟机软件可以虚拟化出交换机、网卡、硬盘、光驱等硬件设备,这些硬件与真实计算机一样使用,且可以自行设置的条件更多。虚拟机与虚拟机之间,虚拟机与物理计算机之间可以相互切换,还可以连成一个网络。运行虚拟机软件的计算机框架如图2所示。

图1物理计算机

图2运行虚拟机软件的计算机

1.2虚拟机的安装和配置

目前,广泛使用的虚拟机软件主要有VmwareWorkstation和VirtualPC,它们使用功能基本相同。考虑到在计算机机房的应用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本文选择VMwareWorkstation6.0以上的汉化版应用到实际机房中。

(1)配置计算机硬件。虚拟机对硬件配置要求比较高,现在的大部分学校计算机机房基本满足VMwareWorkstation的要求。CPU主频:最低226MB,建议2GB;内存:最低512M,建议2GB;硬盘:建议160GB;网卡:普通10M/100M自适应网卡;操作系统:WindowsXPProfessional以上版本。

(2)安装操作系统。安装windowsXPprofessional操作系统,准备好各类操作系统的ISO虚拟光盘,备份到D分区,包括:WindowsXP、RedHatLinux7、MSDOS6.22、Windows3.2、WindowsMe、Windows2000Professional、Windows2003Server、Windows2008Server等光盘镜像。在此基础上还备份一些常用的工具软件和学生实验课用到的专业应用软件,包括Vmware、Office、SQLSever2005、WinRAR、用友会计教育软件、ERP软件系统、PDF阅读器等。

(3)安装配置VMware虚拟机。首先,在虚拟机分区D下分别建立与备份分区C下的各操作系统ISO名称相同的文件夹,通过VMware在每个操作系统文件夹下建立对应的虚拟机,在每一个虚拟机安装不同的操作系统。首先,设置环境,包括CMOS配置、内存、硬盘、网卡、声卡、光驱等;然后,对虚拟机硬盘进行分区格式化后,按照向导完成每个操作系统的安装;最后,设置网络连接,安装杀毒软件等维护工作。

(4)在虚拟机的操作系统基础上,根据不同专业教学实验课的要求,搭建不同实验环境和安装不同的应用软件,从而既方便机房的管理维护,又保证了实验的顺利进行,有利于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

2基于虚拟机技术的实验教学应用框架

虚拟机技术被广泛应用在多个专业(如计算机网络专业、软件专业、会计专业)的实验教学中,大大提高了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虚拟机技术在公共机房的应用总体框架如图3所示。

图3虚拟机技术在公共机房的应用框架

2.1计算机硬件基础实验

在计算机硬件基础课程中,要求学生学习对单机进行设置和系统的安装。而学校的机房由专门人员统一安装系统,不允许学生随意安装软件,更不允许对硬件和系统进行操作,因为这些操作会改变甚至破坏计算机系统,可能导致计算机无法正常工作。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可以采用虚拟机技术解决困境,即在虚拟机上安装操作系统、格式化分区等这些破坏性操作。这样既保证了主机系统的正常运行,又保证了实验的顺利完成。

2.2操作系统实验

采用虚拟机技术,可以在多个不同的虚拟机上安装不同操作系统,如Linux系统(RedHat、Ubuntu)、Windows系统、OS/2、Solaris、AppleOS等等。这样就可以在一台机器上同时运行多个操作系统,方便学生在多个系统间切换,从而对不同操作系统原理的理解更深入。这在传统物理计算机上是难以实现的。

在Linux操作系统实验课中要求学生学习使用Linux的系统命令,可能对操作系统造成破坏。因为,虚拟机拥有快照功能,该功能会对实验前对计算系统环境做个快照,即使是对系统的关键文件产生了破坏,只要在虚拟机系统里点击快照还原功能,就可以返回实验前的操作环境。有了这个强大的功能,学生可以放心大胆地学习shell命令,这有利于拓展学生的创新性能力。

2.3计算机网络组网实验

由于学校公共机房的计算机有限,学生实验课一般是一人一台机器。然而,在计算机网络实验中,一个学生通常需要多台计算机组合才能完成相应的任务。利用虚拟机可以在一台计算机上虚拟出多台计算机,还可以虚拟出交换机、网卡等设备。因此,学生可以在自己的物理计算机上搭建一个虚拟的网络环境进行通信,还可以将网络中的某些虚拟机作为服务器(如Web、FTP、DNS、DHCP、SMTP服务器),将另一些虚拟机作为客户端,使学生从实践中深刻理解服务器、客户端、P2P、C/S等网络原理。

虚拟机组网方式有4种:桥接(Bridged)模式、仅主机(Hostonly)模式、网络地址翻译(NAT)模式、自定义(Custom)模式。简单的交换机组建的对等网络和C/S网络其实是在同一个网段中机子可以互访,而用路由器连接两个网络可以让两个不同网段的网络中的计算机可以互访,其拓扑结构如图4所示。实际操作中可以构建n个虚拟机连成的网络环境,为简洁起见,本文以2台虚拟计算机组网为例。

图4基于虚拟机技术的网络拓扑

路由器1也是一台虚拟客户机,用作路由器需要两张网卡,建立方法如下:①选择上述“2.2”中建立的操作系统是Win2000的虚拟机,启动自带的路由和远程访问软件,将局域网中的PC机连接到因特网;②在原有网卡的基础上,继续添加一个网卡;③设置网卡1的模式为连接到虚拟交换机VMNET1的Hostonly模式,IP地址为192.168.0.1;网卡2的模式也设为连接到虚拟交换机VMNET2的Hostonly模式,IP地址设置为192.168.2.1。客户机2的建立方法:①选择上述“2.2”中建立的操作系统是WindowsXP的虚拟机;②设置网卡的网络模式为连接到虚拟交换机VMNET1的Hostonly模式,IP地址为192.168.0.3。客户机3的建立方法:①上述“2.2”中建立的操作系统是WindowsXP的虚拟机;②设置网络模式为连接到虚拟交换机VMNET2的Hostonly模式,IP地址为192.168.2.4。这样就完成了一个含有路由器的虚拟网络环境的搭建。

2.4ERP系统管理和维护实验

由于ERP软件系统一般规模比较大,包含了很多的服务器和客户端。而传统的公共机房设备数量、物理网络的限制,无法展开真实复杂的实验。但在虚拟机环境下,物理计算机用于数据库服务器、应用服务器,用于执行一些复杂的运算和操作;然后虚拟出多个客户端,每个客户端扮演ERP系统中不同部门操作人员的角色。例如,企业中设计生产、采购、销售、管理、技术等不同部门操作人员可以通过虚拟机客户端同时登陆ERP系统进行各自的操作,而在传统计算机中需要登陆多次。学生可以模拟一个高仿真ERP系统的实验。

2.5会计电算化软件实验

《会计电算化》课程的实验课中通常用到的用友会计软件会对系统中System或System32类似的关键目录文件进行读写,并且执行一些强制性的不规范操作。为使该专业的学生进行正常的实验操作,机房管理人员不得不撤销对C盘的写保护,退出病毒监控软件或者提示学生上机账号等级等等。在这样的情况下,经常造成死机或者操作系统崩溃,给机房的管理和正常教学带来很大的负担。对此,在虚拟机上安装操作系统,在此操作系统上安装会计软件。这样可以不对系统环境造成破坏,且不同软件运行间不会相互影响,在保证了教学正常有序进行的同时也大大降低了机房管理和维护的负担。

3结语

在公共机房管理维护的基础上,提出了利用虚拟机技术,结合利用虚拟机技术搭建多种不同实验教学环境的框架来完善公共机房的功能。该框架包括通用机房环境、计算机硬件基础实验、多操作系统实验、网络组网实验、ERP软件系统实验、会计电算化软件实验等。实践表明,此方法不仅改善了多个专业的实验教学方式,而且显著提高了机房管理维护的效率。

参考文献:

[1]王春海.虚拟机配置与应用完全手册[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

[2]王春海.虚拟机技术与应用配置、管理与实验[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公共实验第8篇

关键词:高职;计算机公共课程;教学与实验;问题探讨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913(2008)06-0052-02

1引言

高职院校,尤其是近年来从中专升格上来的高职院校,普遍存在着学生多,学生计算机基础参差不齐;教师工作量大,缺乏针对性的教材;实验室紧张,机房压力大等问题。而就业环境对高职高专学生在计算机技能方面的要求却越来越高。如何针对高职院校自身特点,充分调度资源,合理利用学校现有实验条件,培养出操作能力比较强,又不乏理论基础的实用性人才,是计算机课程教师亟待解决的课题。

2高职院校计算机公共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高职院校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往往师生比率过小。每位教师一般每周有20节课,而且每个班的学生都很多,有时会达到一百人,每批阅一个班级的作业都需要不少时间和精力。这种疲于奔命的状态使得教师备课仓促,无法站在一线开展针对高职院校相关课程教学的研讨,也难以抽出精力切实地推动教学改革。不同的计算机公共课程授课老师对课程的理解和授课方式也相差比较远,计算机专业毕业的老师可能会讲得比较深,学生难以接收;非计算机专业出身的老师往往偏重于对个别操作的讲解,不太注重系统化和计算机体系结构方面的联系,学生难以真正理解到位。另外,授课老师有时还分布在不同部门,比较难以集中在一起讨论教研问题。

实验机房建设与学生数量增长不同步。经过调研发现,高职院校虽然近几年发展比较快,但一般信息化起步比较晚,机房建设一时难以跟上,实验室经常处于极其饱和状态。计算机实验室一般都要承担计算机基础的教学实验、所有计算机考证考级、英语AB考试、学生心理测试调查、评教活动、国际学院的英文版电化教学和各个系部计算机辅助课程的教学。涉及的系统有Windows 2000,XP以及英文版的操作系统,这些多元化的因素都给计算机实验室管理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缺乏有针对性的教材是计算机公共课程教学的另一大弊病。市面上教材品种倒是繁多,但真正切合高职院校学生群体特征的少之又少。由于高职院校起步比较晚,学生特征群体形成也比较晚,现用的教材通常只是在本科院校计算机文化基础等教材的基础上作了简单简化。我们往往很难找到一本适合实际情况的计算机实用教材和实验手册。而频繁地试用教材也导致学生和老师无所适从。另外,计算机技术日新月异,很多教材都滞后于信息技术的发展,很多新技术、新应用领域都不能及时地补充到教材中去。

另外,由于高职院校学生的接受能力从整体上讲低于本科院校学生,所以在遵守操作规程上更加难以保障不出差错,贵重设备和精密仪器不敢让学生多动手。这些都增添了机房管理难度和教师授课时讲解的压力。

3解决办法和策略

3.1切实认识学生群体特征

高职生自学能力普遍偏低,自身约束能力普遍不强,容易沉迷于网络和虚拟生活中。入校时的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基本上不太注重理论学习,即使有学生自己配置了电脑,也往往把精力放在玩游戏和聊天上,不太注重实用技能的积累。所以高职院的教师除了要加强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还要注重对学生心理的关注,帮助他们准确定位,这样才能切实打造出一线的技术人才。

3.2提倡过级考证,考教结合,实行弹性教学

鼓动学生参加计算机等级考试,可以产生驱动效益,给学生适当的压力来调动学习积极性。把等级考试必须掌握的知识点融入到日常教学中也能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弹性教学要求学生上课前必须进行课程预习,把对问题的初步思考和疑难问题带进课堂。教师讲授后留一段课堂时间一起来讨论问题。通过对学生和老师提出这样较高的要求,让学生独立思考和老师释疑解惑结合来推动教学改革和调度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弹性的授课方式还可以设计出弹性的实践练习环节对课堂知识进行拉动和提升。

图1 计算机房的VLAN划分结构示意图

3.3优化机房管理,确保计算机课程教学顺利进行

当机房和机位数目增加,承受课程密集的时候,机房的优化管理就显得举足轻重了。通过有效划分VLAN,将机房分段控制,可以优化网络管理,有效防止网络风暴。图1是我院计算中心机房的VLAN划分结构示意图。我们把整个计算中心用私用地址来连接,每个机房划入一个VLAN,机器多的机房在接入层采用堆叠的交换机模式,有效方便了对机房的监控。服务器管理历来是机房管理的一个重点,关系到整个实验教学,影响到计算机期末考试、等级考试、成人自考等上机考试。我们在汇聚交换机上接入机房专用服务器,有助于学生和教师上传和下载资料,也可以用作考试系统。

病毒侵害也是最令管理员头痛的事情,所以我们在机房子网与校园网连接的区域部署了一个网络防火墙,给每个实验用机安装硬件系统还原卡或软件还原系统,并做好备用机冗余机制。给教师机配置好E-learning广播教学系统,设置好网络考试作业系统,从而用信息化手段来提高教学质量和推进教学改革。

3.4搭建虚拟实验环境,推动实验改革

网络设备一般比较贵重,学校一般很少购置路由器等设备用来做学生实验。这时候,我们可以考虑借助netsim等模拟器软件来做简单的网络实验,让学生既有直观的认识和简易的操作环境,又可以节约投资和便于管理。图2就是我们在讲授计算机课程网络部分时利用netsim生成的Frame Relay实验网络拓扑图。

为了满足教学需要,开课前一个学期,各个系部就要与计算中心协调好,提前采购相应的软硬件,做好环境搭建准备,安装调试到位。实际上,不仅仅计算机课程上可以这样做,对于某些实验多,设备贵重和实验用材易损耗的课程如电子电气、生物化学等方面也有了不少成熟的虚拟实验软件可以被采用。

图2 Frame Relay网络实验拓扑图

3.5开展教学研讨,优选教学内容

教研室定期开展教学研讨活动,我院每周安排一个下午开展教学研讨工作。对于计算机公共课程,上课的老师多,水平不一,要多请有经验的老师上公开课,请学校的名师作授课技能技巧培训。教研组可以通过引进相关的考试命题系统,给课程的单元教学配置相关的作业,让机器批阅作业,分析成绩,统计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而教师则只需抽查作业,从繁重的作业批改工作中解放出来。

对于计算机公共课程的教材问题,可以考虑与兄弟院校联合,编写针对性强的实用教程。即使没有精力编写教材,教研室也应对教学内容进行优选取舍,在选定教材的基础上编写简易版的补充资料,把教学研讨中总结出来的问题和解决办法及时反映到教学中去。

3.6开展教学评比,打造精品课程。

提倡个性化教学,调动年轻老师积极参与教学评比,优化教学效果。通过网络搜集整理丰厚的教学资源,建立教学资源库,创建教学资源网站;运用现代媒体技术、现代传媒工具和现代教学设计技术等工具来构建全方位的教学课件;恰当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如基于问题模式、基于案例模式、个性化的模式、协作和探究式的模式等;充分做好教学管理实验管理和教学资源管理,全力打造出精品课程。

另外,针对学生心理问题,我院专门开设心理课程,培养学生自我心理调适能力,设置学生心理咨询中心,重塑学生信心。这个工作在重点大学开展得比较好,实际上在高职院校中,这种需求也非常迫切。

参考文献

[1] 周星三. 浅谈网络文化对高职学生的消极影响[J]. 教育与职业,2007,3(9):165-166.

[2] 刘杰民,马宗民,刘国华. 计算机专业“计算机网络”课程的弹性教学模式[J]. 计算机教育,2006,(10):97-98.

[3] 刘外喜,刘伟平. 在对等模型VPN中结合VLAN技术的实现方法[J]. 中国有线电视,2005,8(15):1463-14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