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测量实训论文

测量实训论文赏析八篇

时间:2023-03-24 15:13:41

测量实训论文

测量实训论文第1篇

【关键词】地形测量;高职;课程改革;一体化教

P217-4;G712

一、引言

地形测量课程是工程测量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基础课,学生对测量的认识也是由本课程开始的。其目的在于使学生认识测量的本质、原理和方法、测量仪器的操作。为控制测量、数字测图和工程测量等后继专业课的学习,打下牢固基础。地形测量课程改革应遵循职业教育的特点和规律,通过改革实现地形测量课程在培养学生的地形测量基本技能、专业基本素养等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同时地形测量教学应该面对社会发展和各项经济建设的需要能够为本专业的人才培养发挥重要的作用。本文研究工程测量技术专业地形测量课程对应的典型工作任务,并对其职业能力进行归纳、分析;设定课程教学内容、实践项目,达到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的目的。

二、《地形测量》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的建设

(一)建设思路

1.理论教学设计思路

根据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分析,理论教学内容的选取以“必需、够用、工学结合、体现技术发展的前沿性”为原则。就是要求学生掌握岗位所必需的专业知识,够用为度,能够将“生产”和“学习”有机结合在一起,同时也要体现测绘技术的新发展、新知识。根据学生就业情况进行岗位分析,本课程需要学生具有以下几方面核心技能:①基本测量仪器和方法的使用;②图根导线测量的外业、内业;③测量数据的误差分析与处理;④地形图的绘制;⑤地形图的应用。

2.实践教学设计思路

高职人才培养的目标是技能型人才,应当更重视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坚持做到“服务为宗旨,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将实践教学体系分为单项技能训练、综合课程实训、仿真性综合实训。

(二)建设主要内容

1.教材改革

教材的选取应体现以下特点:①体现高职的教学特点,在内容安排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理论教学以“必须、够用”为度,注重测绘基本技能的训练;②增加测绘学科发展趋势、新仪器及新方法介绍;③每个项目章节附有针对性的练习题。为了突出实践技能的培养,还应选用与主教材配套的实训教材,该教材能详细列出每个项目的实训目的、实训仪器设备、实训方法、实训步骤、实训要求等,并配有专门的实训记录表及成果整理表,此外,还针对实训中学生容易出现的问题留有思考题,力求使实训项目与真实的生产项目相一致,有助于学生在校实训与社会岗位要求的紧密结合。对于以上教材的选取要求,在教学中可以试着自编教学讲义,做到因材施教。

2.课程内容改革

在广泛调研、企业专家深度参与以及毕业生献计献策的基础上选取的以项目任务为导向、侧重技能培训、兼顾知识的连续性和职业素质养成的课程内容体系,保证课程内容选取的针对性和适用性。内容选取的原则是:①以地形测量的工作过程为主线安排课程内容“体现真实的测量工作流程”;②以地形测量典型工程项目为载体设计课程内容。引入工程案例,内容来源于真实的项目,引人测量规范、技术标准;③课程内容适度拓展,重视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为学生的终身学习着想。以上内容的选取原则,体现了学习过程情境化,工作任务项目化。

3.教学模式改革

以往的 《地形测量》教学先理论、后实验、再实践。从时间上讲,这种方法衔接不好,往往是学生的理论知识已经忘记差不多了,再去实验或实习,效率不高,另外,有些内容

单纯在理论课上讲针对性不强,如水平角测量,如果把这部分内容和导线测量实践练习起来,则针对性很强,做到有的放矢,学习目的明确。再如,关于中误差的理解,可以让同学们在实践中测一个角度十几个测回或几十个测回,根据数据去计算,去理解,这样效果会比传统教学好很多。

4.测试和考核机制改革

科学的测试和考核机制是评估教学质量的重要砝码。在平时测试中,多出一些个性化的试题,杜绝抄袭现象,在考核中,要改变考核模式,试题多出一些理论和实践结合的内容,适当增加实践内容的权重。此外,科学的测试和考核机制也是评估课程改革的重要标尺。

(三)建设中预计突破的难点

1.测绘项目的选取:如何更合理的选取测绘项目作为工程测量技术专业《地形测量》教学的主导,需要通过与企业、与毕业生的深入交流,课程团队结合多年的工作经验和教学经验,遵循“校企合作”和“工学结合”的原则,归纳出具有代表性、通用性较强的测绘项目。

2.知识点与项目的对接问题:限于课堂的学时数,项目不可能选的太多,但是这些项目中必须涵盖重要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与基本方法,如大比例尺测图项目包含坐标正算,坐标反算、水平角观测、竖直角观测、水准测量等重要内容。如果选择几个测绘项目,还会出现测绘项目涵盖相同内容的情况,因此要组织好项目与知识点对接的问题,既要做到项目全面包含知识点,又要做到相同知识的适度重复,起到强化训练的作用。

3.成效的评估:成效评估有两项内容,其一是考评学生的成绩,可以采用绝对标准、相对标准和客观标准;其二是等效性评估,即评定一体化教学与理论和实验的关系,传统的教学中,理论教学 + 实验教学 = 《地形测量》教学,等效性评估是重新审定三者的关系,理想的评估结果是:一体化教学 > 理论教学 + 实验教学。

三、结束语

《地形测量》课程改革是基于项目的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首先,在教学组织上,让学生在《地形测量》课程学习中站在主动位置学习,锻炼学生综合能力,提高学生动手能力,老师由始至终起着引导和辅助的作用。其次,在教学内容上,将理论和实践进行倒置,在既定的测绘项目之下,由实践引出理论,实践为主体,充分体现高职学生对于理论学习的“必需”和“够用”的原则; 最后,在教学形式上模糊了 “理论”与 “实践”,即实践和理论是一体的,有利于综合能力的培养,全面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能力。

参考文献:

[1]刘攀,王倩. 浅谈测绘工程专业《地形测量》精品课程的建设―以高职高专教学为例[J]. 矿山测量, 2012.

[2]刘艳,武广臣,李丽. 以项目为基础的高职《测量学》一体化教学改革[J]. 测绘科学, 2012.

测量实训论文第2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 测量实训室 开放式管理模式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2C-0083-02

测量工作贯穿于建筑工程的全过程,因此测量课程是水利工程专业、房屋建筑工程专业、给排水专业及道路与桥梁工程专业和市政工程专业的一门实践性、专业性很强的基础课。学生在掌握该课程的基础理论知识外,最重要的是要运用理论知识训练动手操作能力,以培养初步掌握测量工作的测、算、绘、放(即测量仪器、施测计算、地形图绘制、施工放样)等四项技能。

高职院校测量实训室是测量课程不可或缺的部分,在测量课程的课堂实验及实训中起到辅助教学、巩固理论知识的重要作用。测量实训室也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重要场所。高职院校应建设开放式测量实训室,实行全面开放的实训室管理模式,鼓励学生借用仪器做实验,支持学生利用课余时间练习仪器操作,激发学生学习测绘的积极性,提高学生测量技能。

一、高职院校测量实训室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测量实训室配备上缺乏科学性论证

部分高职院校的很多老师对实训室功能的认识仅限于使用后的了解,在测量实训室配备方面,论证过程中太过依赖企业,所进行的设计也总是被框定在企业所提供的思路中,以至于设备添置不合理,造成严重浪费。同时,还有些高职院校在测量实训室建设方面片面追求形式化而忽略了实训室的使用效率,有的高职院校花几十万元建设的实训室,使用率却极低。实训室论证的随意性和不科学性,必定造成大量的资金浪费。

(二)测量实训室仪器的维护更新不及时

有些高职院校忽略了对测量实训室内设备及技术的更新,没有培养设备维护与更新的专业人员。学生作为初学者对仪器不熟练,仪器使用方法不正确,在实训课堂中操之过急,极容易对仪器造成损坏。因此,几乎每堂实训课结束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仪器损坏。而测量教师以及实训师的课时安排较满,用来进行仪器维护的时间相当有限,这导致测量实训室的维护更新往往不及时。

(三)经费紧张导致实训资源未能实现全面共享

部分高职院校由于经费紧张,往往希望通过多种途径节约经费,降低设备维护费用就是节约途径之一。一般来说,降低维护费用支出的途径是通过降低实训中心开放程度来实现的,这通常导致实训资源不能实现全面共享,与开放式实训测量室建设目的相违背。各高职院校如何把握资金投入,在保证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同时,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实训资源开放、共享,是开放式测量实训室建设的关键。

(四)测量实训室使用时间受到限制

测量课程知识点较多,课时相对较少,造成课程安排紧凑,实训课时间相当有限,而由于学生就对仪器不熟练,加上实训小组人数多、仪器本身故障多等诸多因素,学生在实训课堂中对仪器进行摸索,要在安排的课时内成功掌握仪器操作技能几乎是不可能的。然而,测量实训室由老师管理,在课余时间和节假日都关闭,测量实训室使用时间受到很大限制,达不到最佳的实训效果。

二、高职院校测量实训室实施开放式管理模式的优势

高职教育以“快速适应生产一线岗位”为导向、以“动手能力培养”为主线、以“解决工程实际问题”为总目标,即实施“一个导向、一条主线、一个总目标”的课程教学体系,培养应用型人才。而实训室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场所,因此,高职院校实训室的应用管理极其重要。

如前所述,高职院校测量实训室是测量课程不可或缺的部分,在测量课程的课堂实验及实训中起到辅助教学、巩固理论知识的重要作用,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重要场所,因此,实训室的管理模式直接影响到培养的学生是否符合国家对人才培养的要求。但目前,部分高职院校测量实训室管理中却存在仪器设备的使用率低、学生缺乏自主安排学习的机会、缺少相对独立的经费支持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地降低了实训室的使用效率,导致测量实训室的作用没有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高职院校实训室可采用开放式管理模式,打破以往实训室的封闭状态,实行一定条件下的测绘仪器资源共享,通过测绘专业的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节假日管理测量实训室,对测绘仪器进行日常维护,既能提高实训室仪器的使用效率,又能让学生自由地选择进行测量实训的内容及时间。

三、高职院校测量实训室实施开放式管理模式的策略

测量实训室的独立管理是开放式 管理模式的基础,学校与测量实训室采用合同方式解决权责的问题,以实现实训资源的使用权与所(下转第132页)(上接第83页)有权相分离。比如,测量实训室应满足学校实训教学的需求,由学校对其拨付适当的经营费用,而经营管理权则为测量实训室所有。具体来说,高职院校测量实训室实施开放式管理模式可从以下方面着手:

其一,为了保证测量实训室的持续发展,集中多渠道资金建设区域共享型实训基地。为避免各院校间因重复建设而造成设备闲置和资金浪费,实现测量实训室各种资源的合理利用,可建设一个区域共享型实训基地,即集中多股力量来建立一个一流的多功能实训基地,在使用时辐射周边地区与学校,以便提高使用效率。

其二,延长测量实训室的使用时间。如前所述,测量实训室由老师管理,在课余时间和节假日都关闭,测量实训室的使用达不到最佳的效果。对此,可开放测量实训室,课余时间交由学生管理,这样一来,实训室管理人员数量增多,测量实训室的开放时间可以得到延长,且把学习时间的主动权交到了学生的手中,学生可自由地安排时间进行自选内容的实训。

其三,测量实训室运行过程中,仅凭借教师的力量对仪器进行维护远远不够。因此,将测量实训室交由学生在课余进行管理,学生可以在课余时间帮助测量实训室整理仪器、检验校正仪器,并经过相应的培训后对仪器进行简单维修,提高仪器的使用效率。学生在管理实训室仪器期间,经过培训对仪器及时进行维护,保证了测量实训室仪器的正常使用状态;而通过对测量实训室仪器的维护,学生可以掌握仪器的构造、原理,同时还便利了学生在课余时间自由地借用仪器进行自选内容实训。

其四,在测量实训室实训资源管理方面,可加强实训基地合作共享,形成战略联盟。战略联盟起源于一些现代企业管理的发展战略趋势,主要指企业合作双方各自保持其独立性,通过共赢合作使合作双方的核心能力和资源达到互补互利,据此提高彼此的竞争地位、竞争优势和企业绩效,使彼此之间通过共赢合作,形成一种协作性的竞争组织。

总之,建立开放式的测量实训室,提出具体、可操作的开放管理方案,并根据其中出现的问题不断调整、改进开放式管理模式,最终形成一套具体的、可操作的改革方案,有利于实现学生与测量实训室的“双赢”。

【参考文献】

[1]陈晓勇,王谦.高职院校技能竞赛运行机制的现状及对策[J].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2)

[2]牛双国,贾春.高职院校实训教学质量体系建设探讨[J].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4)

[3]朱庆仙.高职院校实训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11(9)

[4]徐金寿.“全程式”实践模式下开放式实训体系的构建[J].职业技术教育,2011(2)

测量实训论文第3篇

[关键词]力量操化;组训方法;战术动作

[中图分类号]G80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3)45-0209-02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本课题的研究对象为装甲兵工程学院四旅六营60名学员,年龄为20~23岁,身体健康。训练的内容为单兵战术训练基础课目。

1.2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采用的研究方法有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生物力学解析法、教学实验法和数理统计法。其中在运用生物力学解析法时,首先由我院的战术教员选取我院青年学员动作好的三名学员进行战术动作的演示,由另一名教员进行拍摄。将拍摄好的录像,通过软件进行分析,分析出几个战术动作的力量需求。实验仪器: CANON 250 常速数码摄像机一台,解析和分析软件采用上海体育学院和复旦大学联合研制的SBCAS2系统。测试方法:摄像机置于测试对象的正侧方,相机镜头离地高度0.3米。快门速度为1/250秒,拍摄速度为50格/秒。

2研究结果与分析

2.1力量操化的理论依据

2.1.1管理学依据

无论是从部队实地调研还是体能培训班的了解情况来看,我军基层连排职组织体能训练的水平偏低。因为他们中的绝大部分人在体能训练中属于“非专业人员”。如果笔者照搬竞技体育的一些训练方法手段,可能很难在部队推广开。因此从组织训练角度来看,力量操化训练只要组训者掌握基本的口令和简单的动作就可以组织训练了;另外,力量操化练习也是在统一的口令下来完成整个力量训练过程。

2.1.2训练学依据

力量操化训练中体现出了训练学的一些原则,这些原则是编制操的专业人员来掌握的,组训人员在训练过程中只要按照训练程序进行就可以了,主要遵循以下规律。一是循序渐进原则。从操的开始到结束,在操的内容上始终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强度由小到大逐渐展开。二是练习与恢复交替进行原则。每节力量训练后,紧接着就有针对力量训练部位的拉伸练习,这也是对训练肌肉的一种恢复。三是因人施教原则。在操化训练过程中,根据受训者不同的训练水平而采用不同的练习方法和练习手段,这样在执行过程中,真正做到了因人施教。

2.1.3心理学依据

集体训练方式所形成的一种气氛反过来会对个人产生激励作用。心理学有一种理论叫心理场论。体能训练场就是在体能训练中,组训者、受训者以及训练环境所形成的场。组训者与受训者之间有场,受训者之间有场,受训者与训练环境之间有场。在这个场里,组训者、受训者和训练环境通过各自的能量互相交换信息,如果几个方面在交换能量时表现出积极的信息,那么体能训练场的气氛也是积极的,在训练过程中可以使受训者能量得到很好发挥,提高士兵训练的积极性。

2.2实验的实施

2.2.1实验分组及训练内容

本研究以装甲兵工程学院四旅六营60名学员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为实验组30人,对照组30人,分别由一名教员单独进行训练。实验前两组队员均没有进行过战术动作的学习及训练经历。实验组训练内容由力量操化训练、低姿匍匐动作和侧身匍匐动作训练组成,对照组训练内容由低姿匍匐动作和侧身匍匐动作训练组成。

2.2.2力量操化的设计

为使操化训练更具有针对性和科学性,根据对低姿匍匐动作和侧身匍匐动作的生物力学分析,确定了两个战术动作的力量需求,据此,按照锻炼上肢、下肢以及躯干力量的顺序共创编了六节力量训练操:上肢支撑力量操化练习、上肢拉引力量操化练习、下肢蹬伸力量操化练习、腹直肌力量操化练习、腹外斜肌力量操化练习和腰背部肌肉力量操化练习。

2.2.3训练时间及训练负荷

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训练时间是一样的,每天训练一个小时,每周训练四次,累计四周,共计训练16小时。从内容上来分,实验组的课分为力量操化课和战术训练课,每周四次课,单数次课为力量操化训练,双数次课为战术训练课。而对照组只有战术训练课,战术训练课的内容就是低姿匍匐动作和侧身匍匐动作训练。力量操化训练的内容为六节操,做两遍。战术训练课两组内容相同,前两周两种姿势的训练每个姿势距离为10米,每个姿势分别做三次,两种姿势交替进行训练,但之间是不连续的。后两周两种姿势也是交替训练,但每次练习两种姿势是连续做的,先进行10米低姿匍匐,紧接再进行侧身匍匐10米,共做三次。

2.2.4运动成绩的测定方法

实验前利用第一次课对两组学员进行匍匐动作的示范讲解,待其基本掌握动作要领后进行20米的匍匐动作测试。测试方法:单兵战斗着装(子弹袋一个、子弹夹3个、手榴弹4枚,挎包、水壶、防毒面具各1个,九五式自动步枪1支),低姿匍匐前进10米换为侧身匍匐前进10米,以完成时间为单位,精确到0.1秒。实验后以同样方法进行了第二次测试。

2.3实验前后受训效果的比较

实验前运动成绩比较(单位:秒)组别1人数1实验前1实验后实验组130118.08±2.84115.67±1.73*对照组130118.14±3.39116.78±2.37注:实验前两组成绩:P=0.946;实验后:P=0.045;*表示有显著性差异。

2.3.1实验前运动成绩比较

实验前,对60名学员进行随机分组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在教授学员基本掌握战术动作要领后,对其进行了实验前20米低姿匍匐前进(10米低姿卧姿+10米低姿侧身)测试,测验结果为实验组成绩为18.08±2.84秒,对照组成绩为18.14±3.39秒,经t检验,P=0.946﹥0.05,说明实验前两组对象测试成绩无显著性差异,整体成绩处于同一水平。

2.3.2实验后运动成绩比较

实验后,对实验组和对照组60名学员进行了第二次测试,随机分组为,在教授学员基本掌握战术动作要领后,对其进行了20米低姿匍匐前进(10米低姿卧姿+10米低姿侧身)测试,测验结果为实验组成绩为15.67±1.73秒,对照组成绩为16.78±2.37秒,经t检验,P=0.045﹤0.05,说明两组对象测试成绩有显著性差异。从测试成绩来看,经过一个月的教学训练,两组对象的运动成绩整体上比实验前均有明显提高,但实验组成绩提高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力量操化训练对匍匐战术动作成绩的提高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3结论与建议

(1)教学实验后,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测试成绩较实验前均有明显提高,但实验组成绩提高明显,同对照组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上显著性差异(P

(2)力量操化练习符合管理学、训练学及心理学原理,经教学实验,该操化练习具有一定的科学性、有效性和可操作性的特点,适于在部队推广使用。

(3)本研究也说明,通过生物力学分析来对我们军事活动中的一些动作进行需求分析,使得训练更具有针对性和科学性,对提高军事训练效果是有益的。

(4)为便于在部队进一步推广应用本研究成果,建议今后再进行一些相关挂图的制作,这样就更有利于力量操化训练的推广。

参考文献:

[1]申荷永.心理场论[M].北京:中国和平出版社,1996.

测量实训论文第4篇

【关键词】职业教育 课程改革 建筑工程测量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02-0007-02

一 课程改革的必要性

建筑工程测量是土建类专业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基础课程,课程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工程施工中测量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使学生具有解决土木工程施工过程中有关测量技术的技能。虽然工程测量技术是一门古老而成熟的学科,但是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尤其是随着光电技术、全站型速测仪、GPS等技术的广泛应用、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常规的、经典的测量方法正逐渐被新的测量手段和方法所代替。同时,建筑类专业不断出现新的发展方向、新的问题,也给测量教学提出新的要求,即一方面学生在校期间需要学习的科目有所增加而迫使测量课程的学时缩减;另一方面,为了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必须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及操作技能。因此,如何使建筑工程测量课程教学适应新的形势,如何保证本课程的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在较少的课时里学到更多专业知识,在将来的工作实践中应用所学知识,成为建筑类专业测量课程教学所要探讨的重要问题。

二 改革的内容与方法

1.优化课程教学内容

课程内容的编排应本着以能力为本位的精神,以项目教学为出发点,将建筑工程测量的内容按照职业岗位能力划分为各个小项目,通过建筑行业的广泛调查,根据测量在建筑施工中的应用来确定教学内容。如在施工前需要对施工区内测绘地形图,因此涉及小区域控制测量的外业与内业工作、地形图的测绘;在建筑物施工过程中进行建筑物和构筑物的放样、土方开挖与土方量的计算、基础工程与主体砌筑中的施工测量、构件的安装测量、对工程质量评价而进行的检查与校核测量;施工竣工后的竣工测量;工程运营阶段,对大型建筑物和构筑物的安全与稳定性进行变形观测等,这些都可以作为项目,根据所需掌握的测量原理和测量仪器安排教学内容,以实践操作为主,理论为辅。教师可以根据课程需要对教学内容适当增减,如测量仪器的操作教学,可将微倾式水准仪只做简单介绍,没必要花太多时间去讲。而工程单位广泛使用的全站仪、GPS(RTK)要详细讲授并让学生熟练操作。另外,积极将多媒体等手段教学融入理论教学中,制作电子教材,并及时更新教学内容。

2.改革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建筑工程测量课程的理论教学以讲授为主。在讲授的过程中,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如投影机、多媒体、录像等,将实践性强、技能训练要求高、操作难以掌握的内容直观、形象地表现出来,避免了理论教学枯燥性与复杂性。利用课件拓展和充实教学内容,增加教学内容的直观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如在多媒体课件中增加图片、视频以及动画效果,减少文字内容,从而提高课堂的效率。实践教学以实物演示法为主,边演示边讲授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达到更好的实践教学效果。

3.加强实训教学,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第一,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一方面,建筑工程测量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很多职业院校在进行建筑工程测量实践教学时多以测量基本理论为实习内容,对于与工程联系紧密的建筑施工测量涉及不多,这样就导致学生在校内掌握的实践技能与就业后的施工中要求的测量技能相脱节;另一方面,现在很多院校由于资金问题,使实践教学所用测量仪器陈旧。很多仪器在建筑工程中已很少使用,但由于经费等问题,新仪器的添置存在不足之处,仍然使用老式测量仪器进行实践性教学,从而也就出现学生工作后使用的仪器与其在学校学习时使用的仪器相脱节的情况。

第二,制订合理的实训内容。合理的实训内容对于学生理解理论教学内容和动手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建筑工程测量课间实践教学内容的确定应充分考虑建筑工程测量的实际情况,如水准测量、角度测量、距离测量、导线测量、建筑物的放样、全站仪使用等操作对于建筑工程技术人员在建筑施工测量中来说是必备的技能,因此要严格规范训练,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对于工程中很少应用的内容,如钢尺量距、视距测量、全圆法观测水平角、大平板测图等,在课时有限的情况下可以删减。

建筑工程测量综合实训内容的制定应充分考虑帮学生将学校所学的测量知识与走上工作岗位后从事的施工测量有机融合,让学生“零距离上岗”。因此在校内可以模拟进行建筑物放样、抄平等实训,条件允许的话可以组织学生到建筑施工现场进行现场实践,提高实践的效果。

第三,探索有效的实践教学方法。在进行测量实训的过程中,引入工程实例项目教学法,综合运用水准仪、经纬仪、全站仪等各种测量仪器,根据施工设计图纸,指导学生进行建筑物的实地放样等工作。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在校内布设模拟施工场地,建立控制网,布设各类控制桩,建立建筑施工测量实训基地。在实训基地的帮助下,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进行建筑物测量实验及模拟放样,不断提高学生的测量实践技能。

第四,积极组织学生测量技能比赛。技能竞赛可以考察学生的技能水平与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对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创新精神、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均有着重要的实际意义。测量技能比赛可以营造良好的测量学习氛围,对激发学生学习测量知识、提高测量的操作技能具有积极意义。

第五,注重学生职业道德的培养。测量工作是一项艰苦而细致的工作,所测得的数据要求必须是客观、真实的,因此在实践教学过程中,一方面需要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工作作风,另一方面还要培养学生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测量工作需要团队协作,这就需要在实践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为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 结束语

职业院校建筑工程测量课程教学改革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在教学改革过程中要以市场为导向,培养适合市场需求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这要求学生不但要精通测量的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要使学生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使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实践动手能力以及综合素质得到全面发展,其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综合提高,从而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输送更多、更优秀的高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测量实训论文第5篇

【关键词】高职 道桥专业 测量实习 项目化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2-0236-01

1.引言

《工程测量》、《公路测设技术》课程为道桥专业的基础课、核心课,为巩固课程理论知识,进一步强化学生测量仪器操作能力和测量技术综合应用能力,同时培养学生“吃苦实干、爱岗敬业、默默奉献、图强创新”的铺路石精神,建立良好的职业素养,野外测量实习教学环节必不可少。

2.项目化教学条件建设

作为理论与实践联系很密切的课程,教师在理论教学结束后,需要根据仪器和现场进行综合实习,需要功能齐全的工程测量仪器和工具、理想的工程测量演练室和工程测量实习实训场。经过多年的努力,基地的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已经发展成为能够同时容纳5个班200名左右学生30组的作业场。基地建有实训综合大楼满足学生的生活住宿问题,同时配备办公室、实训绘图室、数字化机房能够满足实习中的各种教学任务。对基地校区进行地形图测绘,结合地形,采用GPS做静态测量,为学生实习提供高精度的控制点。

3.项目化教学开发

根据当前工程建设和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需要,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核心,充分体现学以致用的原则,实施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导向课程建设,开展工学结合、理实一体化的教学,以任务驱动为主要教学手段,结合教学实际需求,选取4个教学项目,再将每个项目按照工作流程进行分解,确定了11个子项目。具体见表1。

表1 工程测量项目化教学开发

4.教学效果评价

突出过程评价,结合平时表现、小组实习进度、成果质量、仪器考核考核等手段,加强测量实习的考核,并注重平时考核。强化目标评价和理实一体化评价,引导学生注重实践考核的训练。强调测量实习结束后的综合评价,结合实际测量实习教学任务,充分发挥学生的的主动性和创造力,注重考核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按教学项目任务进行个人平时考核和小组量化考核,实习结束后小组提交成果汇总表装订成册,进行小组综合量化成绩评分和个人仪器考核,学生实习最终成绩由实习小组综合量化成绩、个人平时表现和个人仪器操作考核三部分组成。实习小组综合量化成绩占50%,个人平时表现占30%,个人仪器操作考核占20%。按五级记分制(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评定成绩。

5.结论

该课题的研究使工程测量实训内容与现实情况有效的衔接,将道桥专业对于测量技能的岗位职业能力需求与实习内容及课程教学标准相融合,将测量实际情景和教学情景有机结合,完成了实训课程和未来工作的合理对接,实现了毕业学生和技术人员“零距离”的培养,教学效果显著。

参考文献:

[1]吴长悦,王健,田贵娥.基于项目制的全仿真实例工程测量实习模式探讨.矿山测量,2015

测量实训论文第6篇

关键词: 中学作文评价 作文文体教学 驾驭文体能力 内容效度 效标效度

高中语文人教版“表达与交流”模块对高中写作教学无疑具有指挥棒的作用。由五本课本中“表达与交流”内容编排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教材注重什么淡化什么。具体为必修一:心音共鸣――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亲近自然――写景要抓住特征,人性光辉――写人要凸显个性,黄河九曲――写事要有点波澜。必修二:直面挫折学习描写,美的发现学习抒情,想象世界学习虚构。必修三:多思善想――学习选取理论的角度,学会宽容――学习选择和使用论据,善待生命――学习论证,爱的奉献――学习议论中的记叙。必修四:解读时间――学习横向展开议论,发现幸福――学习纵向展开议论,确立自信――学习反驳,善于思辨――学习辩证分析。必修五:缘事析理,学习写得深刻;讴歌亲情,学习写得充实;锤炼思想,学习写得有文采;注重创新,学习写得新颖。

不管从标题上,还是从篇目内容及课后练习上,认真分析比较,我们都可以归纳出“表达与交流”的三大内容:一谈如何写好记叙,描写,抒情,议论,二谈“虚构”与真实,侧重虚构,三谈好文章的四项指标――深刻、充实、文采、新颖。没有涉及它们与文体的相关,更没有涉及文体的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指导。必修教材的“表达与交流”忠实地执行了我国《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我国《语文课程标准》并不特别强调文体,小学以叙述文为主;初中有明确的文体要求:“写记叙文,做到内容具体;写简单的说明文,做到明白清楚;写简单的议论文,努力做到有理有据;根据生活需要,写日常应用文。”普通高中只要求综合运用记叙、说明、描写、议论和抒情等表达方式,并没有明确的文体规定。这反映出《语文课程标准》淡化文体意识的价值取向。

美国高中作文教学却与我们不同,文体教学在美国高中作文教学中有着重要地位,在作文教学的几大模块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

如在作文教学纲要和指导观念里,实用文体的写作训练和写作基本能力训练与表达方式的训练共同组成美国的写作教学的三大内容。这三大训练有多种训练体系,有单向的也有综合的。“文体”意识和实际指导在这些体系中随处可见,如“思维―表达训练体系”主要进行思维和文体写作的训练,其他还有一般文体写作训练体系、实用文体写作训练体系。如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公立学校英语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学生写叙述文、文学评论、研究报告、劝说文、技术性文章及常用应用文,对每一文体都有明确规定。

在实际教学操作中,文体教学得到了同样的重视。

如三册《美国语文》(2004年同心出版社出版的《美国语文―――美国著名中学课文精选》,以下简称《美国语文》)是中国大陆第一套系统引进的西方著名中学语文教材。文体类型(除编译时由于篇幅关系删去的戏剧、诗歌外)统计如下:

文体类型具体类型举例:

(1)小说:短篇小说、科幻小说、长篇小说;

(2)散文:分析散文、讽刺散文、说明散文、思考性散文;

(3)其他类:日志、神话、传说、故事、叙述文、布道、自传、劝说文、演讲、格言、书信、通告、游记、回忆录等。

课后写作练习文体训练类型举例:

(1)想象、娱乐、感受类:神话、短篇小说、科幻小说、电影情景、人物传记、日记、续写、改写、广告、网页制作、格言等;

(2)通告、阐释、描述类:通信、通告、新闻报道、报告、描述性信件、摘要、讣告、课程描述、竞赛公告等;

(3)劝说、建议、说明类:说服性的短文、给校长的建议、建议专栏、收藏者指南、提议、有说服力的信条等;

(4)分析、评论类:文学分析、社论、批判性回应、说服力评价、比较研究等。

与淡化文体教学对应的是中国作文评价标准是面向文学性、诗意和哲理性很强的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的通用标准;与注重文体训练对应的是美国评价标准鲜明地体现为分文体定标准。这种分文体制订评价标准的做法是较为严谨的。它能充分反映评价学生驾驭不同文体的能力,较之抽象地评价内容充实否、结构完整否、符合要求的“通用”标准否,更能起到实际的评分指导与规范作用。

我认为美国作文教学对文体教学的重视,是美国作文教学卓有成效的原因之一。在美国教学中最令全球教育界惊奇的事就是美国人普遍具有良好的写作能力,只要受过普通教育的美国人,都能把自己要说的话写在纸上且表达清楚,同时尽可能遣词造句,使意义更准确。而这种情况,反映的正是美国高中作文评价有相当高的效度。

美国作文教学之所以卓有成效,注重文体教学和注重效标效度的分文体制订评价标准的作文评价功不可没。这样的结论不是主观臆测,而是通过客观分析得出的。了解美国文体教学与分文体制订评价标准的作文评价,并对评价效度进行分析,我国作文评价的效度问题亟待解决。

怎么改进甚至改革高中作文教学呢?作文成绩与写作能力是否成正比呢?

举个比较绝对的例子,假如高中作文教学只有新诗教学,作文练习与测评题只有新诗形式的测评题,有这么一个可能结果,老师抱怨作文难教,学生抱怨作文难学难写、没东西可写、太多束缚不自由……还有一个可能结果是,作文测评成绩不错的高中毕业生在社会上不会写读书笔记,不会写文学评论,不会写报告,不会写社论,不会写计划书,不会写基本的商业策划,不会写比赛公告……作文测评成绩不好的高中毕业生在社会上却成了新兴作家或者公司的文案高手……于是作文教学改革呼声四起,兴起了半命题写诗、话题写诗、材料写诗、漫画写诗、不定题材写诗、生活化写诗、心灵化写诗、学生诗作互评、多就少改诗、总评诗、面评诗、每日一诗……

当然,上述是一个较为绝对的例子,可事实是,这个绝对例子与当下高中作文教学内容的关系只不过是五十步与百步的差别。高中作文教学中并未有更多样的文体介绍和指导,在大部分学生的脑海中,他们知道的文体就只有文学性质的记叙文、散文、论点论据论证式议论文、诗歌和戏剧,就在这有限的三四个文体中选择,较之于事实上丰富多样的文体而言,“文体不限”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文体不限么?脑海中根本就没有多少文体概念知识,何谈文体不限的选择呢?在记叙文、散文、论点论据论证式议论文、诗歌和戏剧范围内分文体定标准的作文评价是否是真正意义上的分文体定标准作文评价呢?如前文所示美国中学文体训练类型涵盖了工作岗位上大部分的文体写作,培养了美国人而不是美国学生普遍良好的写作能力,而大部分接受过高中作文教学的中国高中毕业生,在进行工作岗位上基本的文案写作时一般都是初次接触,能力匮乏。这不仅是高中语文作文教学中文体教学缺失造成的后果,还反映了对应于淡化文体教学的淡化文体评价的作文评价的低效度。

任何测评都涉及效度。效度是指所测量到的结果反映所想要考察内容的程度,测量结果与要考察的内容越吻合,则效度越高;反之,则效度越低。在作文教学中或者在升学考试中指作文测评的分数反映学生作文真实能力的程度。在判断作文测评是否有效性时,在考虑到测评的内容效度的同时还必须考虑到效标效度。

内容效度最容易理解,它关心的是测量的内容。比如某一个学段进行诗歌写作教学,内容效度就会考察诗歌写作测题是不是与这个学段教授的诗歌写作知识、方法和技能有正相关。

效标效度稍微复杂些,是指当前一项测验结果与作为效标的资料或数量之间的相关程度。效度的高与低,需要有一定的参照点加以考查,尤其是能力的测试。实际上能力都是无法测量的,因此我们只能确定一个或几个能反映能力的标准,然后做间接的比较。这种人为确定的效度标准简称“效标”。效标效度关心的是测量结果和另外一个效标(criterion)的符合程度。比如,据说微软公司招人的时候会考一些类似脑筋急转弯的问题,像“纽约有多少个水井盖”之类。考察者并不真的关心答题者是不是真的知道纽约有多少个水井盖,他关心的是答题者以后的工作业绩(相当于效标)。那么考题到底能在多大程度上预测工作业绩呢,或者说这些考题和工作业绩的相关程度到底如何呢,这就是效标效度。比如,在美国高中作文教学进行的同时,进行多种文体的训练与测评,这个测评,除了关心测评题与教学内容的相关程度外,更关心学生实际生活和工作中的写作能力及发展。测题到底能在多大程度上预测写作能力呢?或者说这些测题与日后的写作能力的相关程度到底如何呢?这就是效标效度。

内容效度和效标效度的区别首先是调查者(investigator)的观察的取向(orientation)不同。使用内容效度的调查者,关心的是测量的得分。比如教师对学生进行写作测验,那么学生在这张试卷上的得分正是教师所关心的。使用效标效度的调查者,他关心的是效标的得分。比如上面举的招聘的例子,公司并不真正在乎你在招聘试题上的得分,他在乎的是你以后的工作业绩(相当于效标),上面举的作文测评的例子,教师还关心学生在以后的生活和工作中的写作能力(相当于效标)。

这是两种效度在观察重心上的区别,另一个明显的区别就是推论(inference)的程度的不同。对使用内容效度的测量者来说,基本上不存在推论。还以作文测题为例,作文成绩高分就说明这学生作文能力好,教师不需要进行推论,作文成绩得分直接说明问题(如果要引申到学生的学习态度就是在进行推论了)。在效标效度的例子里,推论是很明显的。招聘试题上的得分真的能预测将来的工作业绩吗,诗歌写作成绩好真的能预测将来生活和工作中的写作能力吗?局限于记叙文、散文、小说、论点论据论证式议论文和诗歌的写作成绩好,真的能预测将来的写作能力吗?这时候推论的意味已经很强烈了,实际上效标效度就是用来衡量这种推论的可靠性的。

测量者关心的是测量得分时,用内容效度;测量者关心的是效标得分时,用效标效度,也许还需要解释一下,这两种效度并非只能用于不同的作文测题,而是取决于测量者如何使用作文测题。比如,同样是一套或一系列作文测题,两种效度都可以用来考核它,这取决于施测者如何使用这套或者一系列作文测题。如果施测者只想从中知道学生对相关的写作知识和能力的掌握情况,那么他应该关心这套或这个系列作文测题的内容效度如何;如果施测者想以此推断学生将来工作生活中的写作能力,那么他应该关心这套或者这个系列的写作测题的效标效度如何。

在关注效标效度时,不能忽略了同时效度和预测效度。它们是在时间上对效标效度进行的分类。它们的区别是时间上不同,同时效度的效标和原测量工具是同时施测的,而预测效度的效标是在原测量工具之后施测的。比如学习期间正式进行的作文写作测验的同时效度的效标是与这些测验并行的学生写作练习成绩和老师观察评价等,而预测效度的效标则可以是期末考作文成绩,高考作文成绩和生活工作中的写作能力。

前文已经说道,效标效度的使用者真正关心的是效标上的结果,因而待检验的测量工具其实是作为效标的替代物出现的。为什么要使用替代物呢?其理由在预测效度这里很明显,效标是作用于将来的,我现在要知道结果就必须使用替代物。比如要知道学生在将来正式高考时的可能成绩,那么我们需要使用有较高的预测效度的模拟试卷。又或者要知道学生将来写研究报告的能力,那么教学时应该使用有较高的预测性的作文测题;这两个例子里的模拟试卷和写作测题都是为了实现预测的目的而必须使用的替代性的测量工具。

结合以上关于内容效度和效标效度的分析,我国作文教学和作文评价的现状如下:高中作文教学模块“表达与交流”有三大内容:一谈如何写好记叙,描写,抒情,议论,二谈“虚构”与真实,侧重虚构,三谈好文章的四项指标――深刻,充实,文采,新颖。作文评价对应于这三大内容的评价标准。那么从理论上说作文评价已有了较高的内容效度。可是内容效度高并不代表作文评价的效度高,并不能真实反映作文教学的成效如何,是否科学合理。在作文教学中,文体教学的严重缺失,文体意识严重匮乏导致学生日后生活中自由写作思维极为狭隘,没有可供自由选择的文体写作,驾驭文体能力相当乏弱导致学生日后无法快速应对丰富多样的文体写作,这反映了我国高中作文教学评价相当低的效标效度。

事实上,高中毕业后大部分人都有这样的经验,开始社会生活、走上工作岗位后,没有多少人会继续进行我国高中作文类型的写作,例如写文学性、诗意、哲理性很强的记叙文、散文、议论文,反而是当下高中作文教学所淡化的形式规范性很严格而且思维能力要求各具特色的其他文体写作特别是实用文体写作成了很多人的日常写作,可是在作文评价过程中,忽视对效标效度的分析,并没有把驾驭这些文体的写作能力当做预测效标来分析和重视。缺少这种效标效度分析的作文评价就无法发现当下作文教学成效低微,学生应对生活与工作的实际写作能力低弱的真正原因。

参考文献:

[1]黄全愈.高考招生制度改革的追问[J].全球教育展望,2005(5).

[2]陈文中.外国大学入学作文考试的启示[J].中学语文教学,2004(4).

[3]周鸾飞.近五年我国高中教学作文评价的研究[J].湖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5.

[4]贺义廉.高考备考作文训练的现状与误区[J].当代教育论坛,2008第5期.

[5]王选遨.构建符合课程标准要求的写作教学新思路[J].语文教学通讯高中版,2005(3)

[6]朱晓斌.西方写作教学研究的新进展[J].心理科学,2001,VOL24(4).

[7]张娟.我国高考作文命题及评价回归生活的诉求[J].教育测量与评价,2008.9.

[8]黄全愈.“高考”在美国[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9]瞿宝奎.教育学文集・教育评价[M].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

[10]张华.课程与教学论[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测量实训论文第7篇

关键词:钢结构材料 实训基地 性能 检测 建设方案

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是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在高等职业教育过程中,实训是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的核心环节;加强实训基地建设,改革实践教学模式是高等职业院校改善办学条件、彰显办学特色、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是实现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关键。因此,全真模拟实训基地建设方案的研究是迫切且有意义的。

近几年,钢结构的应用越来越广泛,钢结构技术人员的需求量极大,必须建立职业能力需求相适应的培养模式。在教学中,钢结构课程原有的教学模式太过抽象,学生仅通过课本上的文字及老师的语言与工作实际相联系,感性认知少,基本理论、工艺难以理解,操作技能差,无论他们怎样发挥想象力,都没有真实的物体在面前来得更直接,更容易理解。在教学过程中,这种现象既困扰着学生,也困扰着教师。因此,构建建筑类专业全真模拟实训基地是实践教学的客观要求。

为了能够满足职业能力培养及实践教学内容的需要,钢结构实训基地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设置:

1.钢结构原材料及性能实训;

2.钢结构连接实训;

3.钢结构构件节点及图纸识读综合实训;

4.钢结构构件制作安装实训。

钢结构材料及性能检测实训是建筑类专业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之一。钢结构材料是钢结构工程的基础,对建筑物的安全性、适用性和耐久性都有着重要的影响。钢结构材料的品种、规格、性能等均应符合现行国家产品标准和设计要求,对某些重要性能指标,还需要依据相关标准进行检测。

一、实训基地建设目标

钢结构材料及性能检测实训是以操作为主,重在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真正实现把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技能。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操作,获得一定的技术实践知识和生产技能操作体验,同时也获得一定的职业体验,培养职业素质,也为后续课程或项目学习打下一定的基础,它为实现专业培养目标起着重要的作用。

全真模拟实训基地通过实体材料及检测量具使学生认识钢结构材料的种类及规格,了解其性能、应用条件、储存,区分不同材料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掌握部分材料的检测方法。同时,在实训过程中,培养学生具备以下能力:

1.能够对钢结构材料进行外观检验;

2.能根据不同的工程,合理选择和使用相关的建筑材料;

3.能够完成常用钢结构材料的取样;

4.具有填写钢结构材料实验报告的能力;

5.对各项钢结构材料科学试验检测结果,具有分析判断的能力;

6.具有对各种新型材料较快熟悉,并用于工程实践的能力。

7.文字与语言表达能力;

8.收集信息、查阅资料能力,根据已有知识进行重构和创新的能力;

9.团队协作能力;

10.严格要求,细致耐心,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

通过以上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达到熟练掌握钢结构材料性能及检测技能,提高应用知识与技能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实现专业教育的培养目标。

二、实训场地环境建设

需要建筑面积为300平方米钢结构材料与性能检测实训基地,在该建设专用场所放置集中采购的材料和设备。校内实训基地融入职业要素和企业文化,加强实训基地文化建设和职业氛围构建,列出岗位职责、安全文明施工等各种规章制度。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让学生在一个真实的职业环境下按照未来专业岗位群对基本技术技能的要求,得到实际操作训练和综合素质的培养。与企业专家共同论证基地建设方案,企业专家参与规划、功能设置、设备选型、安装、调试、验收等建设过程;与企业专家共同研究实训项目开发和实训基地管理。该实训场地要求具备钢结构材料室和材料性能检测室,可以单独设置,也可合并设置。

1.钢结构材料室

(1)完成设备所需电源的改造建设工作、网线的铺设安装工作;

(2)材料专用阵列柜:包括材料质量合格证明文件、中文标志及检验报告等;

(3)规范、规程及标准陈列柜:包括《钢结构施工质量验收规范》、《钢结构现场检测技术标准》、《涂装前钢材表面锈蚀等级和除锈等级》等;

(4)实训操作平台n张,用于小组为单位集中摆放,便于交流研讨;

(5)讲台、黑板、多媒体投影等设施,便于构建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

2.材料性能检测室

(1)完成设备所需电源的改造建设工作、网线的铺设安装工作,以及基本的安全防护工作;

(2)划分出检测材料堆放角;

(3)购置检测仪器、设备及量具;

(4)实训操作平台n张,用于小组为单位集中摆放,便于交流研讨;

(5)讲台、黑板、多媒体投影等设施,便于构建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

三、实训任务设计

1.实训任务划分

在钢结构工程中,与结构体系有关的主要建筑材料是钢材、连接材料和围护及涂装材料。因此,该实训项目根据材料的三大类别划分成以下几个任务:

任务一:钢材认知;任务二:连接材料认知;任务三:围护材料认知;任务四:钢材外观检测;任务五:钢材性能检测;任务六:连接材料检测;任务七:围护材料检测;任务八:涂装材料检测。

2.实训载体选取

实训材料最好结合本区域工程特点,选取在施工中常用到的材料及检测方法作为手段。

采取企业管理模式。

3.实训时间安排

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习规律,实训宜遵循简单到复杂的原则。任务1~3作为基础认知实训项目,宜安排在讲解了钢结构用钢材后,约为3学时;任务4~8作为检测实训项目,要求学生在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基础上完成,宜安排在讲解了钢结构材料性能之后,约为10个学时。

4.实训组织与实施

(1)实训方式

1)成立实训指导小组,全面负责学生实训指导工作;

2)以班级为单位,在实训基地进行训练。

(2)组织管理

1)实训指导小组责任制,实训指导教师对实训内容进行讲解及指导;

实训指导小组由校内和校外指导老师共同指导。

2)以班级为单位,班长全面负责,每组学生为4~6人,每组设一名组长,组长负责本组同学各项实习事务工作(包括纪律监督、事务联系、集合等);

3)实训开展宜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由组长负责本组实训任务分工以及实训过程中联络协调工作;实训任务表以小组为单位提交,其他个人提交。

实训基地的建设对于高职院校来说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也是一个高投入的建设,需要循序渐进地不断完善。只有更新观念,共同努力,才能把实训基地建设好,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具有实践操作技能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基金项目]本文系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教研课题“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训基地建设方案与实践教学研究”子课题“钢结构工程实训基地建设及实践教学研究”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测量实训论文第8篇

[关键词]建筑工程测量 教学改革 就业导向 实践教学

《建筑工程测量》课作为高职高专类院校土建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技能型课程,课程的最大特点就是实践性很强,既要掌握基本专业理论知识又要熟练掌握各种测量仪器的操作技能,更重要的是能把所掌握的知识在工程建设实际中应用的能力。同时,高职高专主要是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的一种教育体系,招收的大多是基础较差、学习积极性不高的学生,加之建筑企业对岗位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急迫,要求进入企业的人才可以很快甚至马上就能承担起岗位责任。这就要求建筑专业的高职学生应具备非常强的岗位适应能力,因此,在高职学生培养过程中如果还是遵循传统的教学模式,培养的学生必将不能适应现阶段建设工程需求,因此,有必要对土建类“建筑工程测量”课程教学方法进行改革。笔者就目前测量教学现状及市场需求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初步的思考。

一、教学思路改革

《建筑工程测量》任务主要是学习建筑工程在勘测设计、施工和运营管理阶段所进行的各种测量工作的基本理论、技术和方法,应用测量手段解决实际工程问题。课程的目的是让学生熟练掌握各种测量仪器的操作技能,掌握工程测量基本工作原理、方法,在建筑施工中能满足测量岗位需求。依照工作需要,结合相关职业资格证书考核课程知识结构应从建筑工程测量的实际应用出发,以建筑工程测量的主要任务为核心,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在教学中结合新技术、新仪器、新规范。通过课内实训使学生巩固理论知识,通过综合实习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能力。掌握常规测量仪器的操作,具有运用测量仪器进行施工定位、放线和高程传递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能吃苦、实事求是、科学严谨的职业精神;互帮互助、团结协作的集体观念;刻苦钻研、勇于开拓的创新意识;坚守岗位、爱护测量仪器的职业品德。

二、教学内容改革

目前大多数《建筑工程测量》教材的内容过于陈旧,施工岗位上需要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内容上没有或只是简单介绍,比如大篇幅的讲经纬仪的构造、检验与校正及钢尺的精密量距等内容,而对全站仪、测距仪、铅锤仪等仪器的使用等内容却很少提及,学会将来的岗位上根本涉及不到的内容,却占用了大部分课时。根据社会需求,以学生就业为目的,横向拓宽专业口,延伸专业内涵,除介绍建筑工程测量内容外,还应根据学生的就业情况,增加路桥、管道、钢结构等施工测量的相关内容。所以根据教学需要,应对一些过时的内容予以删除和精简,对一些应用广泛的新知识进行补充,并在教学中降低测量学理论深度,加大应用性知识特别是新技术应用的比重。《建筑工程测量》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基础课,通过丰富的实践教学,可以将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行全面系统的实践锻炼,充分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技能。要加大实践环节的课时,结合实训课和综合实训,组织学生到建筑工地进行实践,要求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通过分析和向专业技术人员请教,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教学方法改革

课堂教学和实习相结合是高职测量教学的主要形式。传统的教学方法不能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工程实际中遇到的问题,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授课中采用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法、讲授法、案例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实训作业法等方法,确保学生达到既定的技能目标,加强实训环节,课堂讲授和课间实训穿行,能使学生及时消化所学知识,使所学知识变得生动和具有可操作性。通过教学改革,使测量课程中实训课时与理论授课课时之比超过1:1。采取由校内教师或校外实习基地企业特聘教师相结合的形式对学生进行全程实习指导和管理。还要多收集制作多媒体课件,充分利用网络等教学手段,来改善课堂环境。在实训过程中还存在着实训内容和实际工程建设脱节较大,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仪器数量有限,分组多,部分学生对实训不认真,实训质量不高。这就需要多组织学生参与生产实践,学校要加大测量仪器设备的投入力度,建立和完善校内外实训基地,构建以能力考核为重点的实践教学考核体系,学生学习由被动变主动。使实训变成个完整的项目体系,各实训项目之间相互联系,让学生对测量工作的流程能充分了解。

四、 课程考核改革

课程考核根据当前培养目标,可以分为理论考核、实际操作考核、实训考核、平时表现四部分。理论考核占总成绩的30%,考查学生对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操作技能考核占总成绩的20%,考核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训占总成绩的30%,考核学生对常规测量仪器操作、记录方法以及成果计算技能的掌握、还要考核一些测量技术在工中实际应用的问题,以考核学生对施工测量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平时表现占总成绩的20%,主要包含了平时考勤、提问与作业。合理科学的考核方法将极大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多参加生产实践,以加强学生的实践锻炼;举办测量的技能比赛,参加国家、省级的技能大赛,考取行业资格证书等,对成绩优秀的学生予以适当的物质奖励和颁发荣誉证书。这是对实践教学环节的有效补充,也是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的有效方法和手段。

总之,在高职高专的测量教学中,要以市场为导向,培养技能型人才,不仅要学生掌握测量基本知识,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得到提高,使学生的专业知识、能力及素质得到协调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综合培养。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的摸索、总结、开拓创新,制定切实可行的改革计划。以上只是我在近年来的教学过程中发现的一些问题,对工程测量的教学提出了一定的改革措施和方法,目的在于提高人们对测量工作的重视,促进《建筑工程测量》教学的发展,使培养的学生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

[参考文献]

[1]陆良仁.高职高专土木工程类测量课堂教学的改革探索[J].广西测绘与遥感,2007.

[2]聂志红.工程测量教学改革实践与思考[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6).

[3]靳海亮.工程测量学教学改革探讨[J].职业教育研究,2005(9).

[4]王汉雄,王嘉慧.土木工程测量教学体系改革与创新[J].矿山测量,2007(3).

[5]汤庆霞.《建筑工程测量》教学改革的探索[J].科技创新导报20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