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绿色发展论文

绿色发展论文赏析八篇

时间:2023-03-23 15:14:50

绿色发展论文

绿色发展论文第1篇

不确定性。与普通的财产保险和人寿保险相比,绿色保险的保险利益的存在要复杂的多。因为,投保企业在经营中经常会伴随着环境侵害行为的发生,有时是突发性的环境污染事件。非格式化。由于不同企业在进行生产时所污染的对象不同,因此保单对于承保企业的污染责任也会随着企业污染性质的不同而不同。

二、我国绿色保险发展面临的问题

1.从绿色保险市场的发展来看。

从绿色保险市场的发展来看,绿色保险产品的供给和需求存在着双缺,供给和需求不平衡我国目前共有52家财险公司,其中34家中资公司,18家外资公司。而目前开展绿色保险的公司仅11家,占财险公司的比重为21%。开展绿色保险产品的外资机构仅2家。

2.从绿色保险发展的外部环境建设来看。

我国在环境损害赔偿责任方面的机制并不完善,对于污染企业的责任追究也仅限于行政处罚。对于污染事故造成受害人的赔偿问题,法律并没有明确的规定。例如,刚刚颁布实施的《侵权责任法》对于环境污染责任的规定仅四条,这些法律条文中仅仅规定了因污染环境造成的损害,污染者应当承担侵权责任;其次还规定对于侵权的实施者要承担一定的赔偿责任。但具体到造成人身伤害、财产损失具体赔偿多少法律中并没有明确的规定。这就常常造成了企业赔偿不到位,导致其承担的污染损失的减少,形成不了环境风险的压力。此外,对于污染事故的政府处罚数额往往受到行政决策的影响并没有法律依据,其数额往往对于企业够不成威胁,导致企业污染没有风险压力。

3.从绿色保险发展的内部建设来看。

3.1绿色保险产品单一,针对性不强。

我国保险公司开发的环境污染责任险险种主要是针对船舶、石油钻井和天然气勘探开发等造成的污染事件,也是我国现有法律规定的必须参保的行业。主要有:渗漏污染保险条款、油污和其他保赔责任条款、海洋及陆地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相关保险条款等。保险公司提供的绿色保险产品种类更多的是基于现有法律规定应当投保的渗漏污染责任保险、船舶污染和油污污染保险。而对于水污染责任保险、噪声和振动责任保险、核能和辐射污染责任保险并没有相应的产品研发和投放市场,造成了企业在选择绿色保险产品时,可选择的品种较单一。

3.2污染事故后的评估机制缺失,增加保险公司责任认定难度。

环境污染事故往往涉及到面广,发生的因果关系比较复杂,需要很强的专业技术支持。而我国的保险公司在先前并没有相应的经验可循和相应人才的储备,一旦事故发生后,往往由于缺乏专业的人才和技术而导致污染责任难以认定;同时,由于评估机构的建设不健全,事故发生后难以寻求合适的评估机构进行事故责任的认定,往往对保险企业的事后责任的认定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责任认定出现偏差,将会对保险公司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

3.3污染企业环保意识不强,对绿色保险认识不足。

我国潜在高危污染企业主要集中在以生产、经营、储存、运输、使用危险化学品企业,易发生污染事故的石油化工企业、危险废物处置企业、垃圾填埋场、污水处理厂、各类工业园区和钢铁企业等行业,而这些行业多以国有企业居多。长期的体制诟病形成了这些企业“发展靠自己、污染靠国家的思想”,往往在追求自身发展壮大的同时,而忽略了对环境的保护,一旦造成污染事故,根据以往政府买单的先例,首先想到让政府解决,很少通过增强自身的风险控制和技术革新来减少企业的环境风险。

三、我国绿色保险发展的解决对策及建议

1.加强我国绿色保险的理论研究和人才培养。

由于我国绿色保险发展起步较晚,理论研究还比较滞后的,对于如何进行产品定价、承保的范围、承保期限、保险合同以及如何定损和更好的管理风险等方面的研究相对不足。归咎其原因一方面是我国绿色保险的发展起步较晚,在发展经验和数据方面还积累不够多;另一方面也是最主要的缺乏相应的复合型的人才,绿色保险涉及到多个学科,不仅要熟练掌握保险、法律、金融方面的知识,还要求掌握物理、化学、建筑等其他学科的知识,要求综合性的人才。所以,人才是科学技术的第一生产力,没有人才的培养,就不会有更先进的理论提出。要发展绿色保险,人才队伍的培养要先行,其次要加强相关理论方面的研究,为我国绿色保险将来能够更好的发展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2.丰富绿色保险产品,完善绿色保险产品体系。

丰富绿色保险产品,完善绿色保险产品体系,不仅有助于满足不同的客户需求,扩大绿色保险的需求,而且还能借助完善的产品体系对环境污染的受害者提供多方面的保障;同时,通过产品体系保单的约束机制能够扩展企业环境风险管理的范围,有助于对环境多方面的保护。

3.要严格确定责任免除事项、索赔时效不宜过长。

据国外绿色保险发展的经验来看,国外绿色保险一般把下列作为免除责任:正常操作风险、对企业自己土地的损害等。依据保险的一般原理来看,对于被保险人的非正常活动、违反规范的行为以及故意行为所引起的赔偿责任、预防性费用等都可以列为免责条款。这些免责条款同样可以作为保险企业绿色保险承保的除外责任。此外,根据我国现有的环境法律,对于排污企业免责的情形,包括不可抗力。受污染损害者之外的第三者所引起的责任以及受害人自身责任,也应该列入保险免除责任。因此,保险公司在承保绿色保险时要严格确定免除事项,并且对于投保单位进行严格的环境风险评估,严防“道德风险”的发生,同时对于免责条款要向对方明确告知,以防事故发生后的合同纠纷。

4.保险公司要加强自身建设,提高自身管理水平,加强技术创新。

绿色发展论文第2篇

绿色物业是房地产开发商在建造过程中的建筑美学目标的体现,并且要以生态平衡为基础,运用多种绿色技术和使用可再生能源,低消耗、零污染为特征建立起来的符合人性的绿色居住环境,核心体现的是人与大自然的和谐共处,满足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不能简单地用物业价格来衡量。绿色物业管理思想要求在住宅小区设计过程中,将大自然、小区与居民统一纳入到一个系统里面,不单单考虑居民的生活与住宅小区之间的关系,还应特别强调居民与小区环境的自然融洽度和小区整体环境的和谐。这种思想将物业管理从单纯管理型转变为生态环境社会经济多方面综合的管理,并且成为评价一个物业管理企业品牌以及社会认可度的重要指标。在对住宅小区进行管理的过程中,绿色物业管理要推行人性化管理的思想。绿色物业管理要将自然环境、社会人文关怀与生态住宅小区融为一体,采用绿色的方式进行管理。因此,绿色物业管理不仅要关注小区居民不同层次的需求,维护其根本利益,更要关注人才的培养,真正将绿色管理贯彻到日常工作中,在此基础上还要关注住宅小区的精神文明建设,确保小区居民的安居乐业。

绿色物业管理的要求

首先,绿色物业管理在其小区设计时,除了要使用建筑学方面的先进科学技术,还要加入生态学、心理学与生物学等方面的先进科学技术成果,同时,要将多种物质方面因素与精神层面的因素相结合,从而在小区将来的使用过程中,能够做到小区能源与其他物质因素的良性循环,达到与自然、生态的平衡,建造一个低消耗、无污染物、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住宅小区。所以,绿色住宅小区最基本的标准如下:小区用的建筑材料须是无污染、能自然降解的;小区采用清洁能源与可再生能源;拥有科学合理的全面绿化,有益于保护与平衡附近区域的生态;根据生态经济学的开放式闭合循环原理设计出无废物无污染物的小区生态工程;富有生态文化、精神文明以及艺术内涵。其次,建造绿色物业时,应利用可持续发展原则,并加以生态学原理。参考建设部住宅产业化促进中心正在研究制定的相关绿色生态住宅小区的技术导则,绿色物业大致应满足如下要求:通过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业主对住宅小区总体环境满意率应高于80%;各种污染源,包括生活污水应实现达标排放;做到生活垃圾分类回收;达到国家安静小区相关标准,无噪音扰民问题;小区环境整洁,包括各种公共设施保持完好,车辆停放井然有序,无露天市场和违章建筑,无乱贴乱画以及无焚烧引起的污染空气的行为;小区绿化达标,包括小区的绿化面积在35%以上,无毁绿现象,小区内有适当的休闲娱乐设施;使用环保型物品,比如提倡使用有环境保护标志或者节能标志的空调、冰箱等环保电器,小区内不得使用一次性发泡餐具;小区居民具有较强的环境保护意识,包括能自觉遵守环保法规,能自觉采取节水、节电以及资源循环利用等环保行为,而且自觉爱护小区内的公共设施。最后,绿色物业管理为了最大程度上方便居民,要提供人性化的“零干扰服务”,具体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要充分了解居民的切实需求,并做全面细致入微地调查,能够做到“JustInTime”的实时沟通,做到即时服务为居民提供帮助和服务;在居民没有相应的服务要求的时候,能够收集居民各方面的未来需求,防患于未然。在不干扰居民正常生活的同时,保证居民小区的正常运转;要为居民提供个性化、多样化的管理与服务。通过收集居民的职业、年龄、籍贯、业余爱好、风俗习惯、工作特点及出行习惯等信息,将居民分类、分层,来挖掘用户的隐形需求,在满足居民一般需求的同时,最大限度地提供特定或者某个居民的特殊需求。

绿色物业管理可持续发展的具体措施

在规划与设计阶段就要以绿色建筑为标准,要把生态平衡、保护环境和降低能源消耗放在首位。进入开发阶段要依据国家地方相关的绿色标准,同时借鉴国内外相关的成功经验,制定住宅小区绿色建筑的设计标准、施工标准、考核标准,并利用优惠政策,最大限度地使用节能环保的新工艺、新技术和绿色材料。将绿色观念贯彻到整个规划设计过程当中,并且利用地方气候与人文特点,尤其是日照与风力资源,将住宅小区的能源消耗绿色化,并且对建筑物的光、热、声等自然因素进行系统调节。水资源的循环利用。将居民的生活污水和小区内收集的雨水全部输入到水处理站,经过净化、过滤等处理,用作住宅小区内的灌溉、喷泉等景观,最大限度降低水资源的消耗,达到生活污水的零排放和水资源的循环利用。有效利用太阳能等清洁能源。例如,小区内利用新型热媒介太阳能,能够降低热水的二次污染。市场上普通的太阳能热水器,是通过集热器将太阳辐射收集起来,转化为热量直接作用于水,加热后的水保存在水箱中,这样就带来了二次污染。

二新型的热媒介太阳能,通过集热器将太阳辐射收集起来后,经过循环系统再进入到居民家中的热量交换器中,这样一来,加热后的水就储存在热交换器中,从而避免了普通太阳能热水器管里全是冷水的问题,解决了热水二次污染的问题,提高了太阳能的利用率。通过小区照明的绿色化,降低对能源的消耗和成本。通过对小区内照明系统的总体与科学的设计,优化传统的公共照明系统,采用节能环保、光效高、稳定的照明设备,最大限度地降低小区用电,达到小区绿色照明的目的。主要是对小区进行分块化、区域化,从而能够根据不同特点进行最有效的统筹安排。比如,根据季节的变化来合理安排公共照明时间的长短,使在不降低居民生活质量的同时,做到照明系统资源消耗的最小化,同时将成本降到最低。关注科技的发展,优先选择与物业相关的高科技设备与产品的使用。如,物联网的使用,通讯网络入户以及各种信息的共享等。绿色物业要全方位为居民提供高科技服务,应用智能物业管理信息系统,将小区的安全管理、公共设施管理、监控管理等一体化,提高管理效率,降低人力资源成本。

绿色发展论文第3篇

关键词:绿色会计可持续发展环境资源

绿色会计是将会计学和自然环境相结合,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以有关环境法律、法规为依据,来研究经济发展与环境资源之间的关系,并运用专门方法,对企业给社会环境资源造成的收益和损失进行确认、计量、揭示、分析,以便为决策者提供环境信息的会计理论和方法。

绿色会计是上世纪末产生的一门新兴会计学科。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现代工业经济迅速增长,在这发展的过程中自然资源遭到过度开采,废弃物质被大量排放,这就使得人类的生存环境日益恶化。在我国这些茅盾显得犹为突出。主要是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人均可供利用的自然资源又很少,况且在资源的配置与利用上又极不平衡,经济上东富西穷,资源上东贫西富;再加上我国国民的素质较为低下降,许多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只看眼前利益、自身利益,根本不会放眼未来,考虑社会效益以及环境效应。从而导致沙漠化日趋严重,黄河半途断流,长江淮河流域水污染十分严重等等。总之生态环境的恶化已向我们敲响了警钟,于是,在全球一场以保护环境、保护地球为宗旨的环境保护运动(或称绿色运动)由此兴起。与此相适应,许多国家的会计理论界不断将环境问题纳人会计研究的范畴。直接导致了环境会计或称绿色会计的产生,绿色会计理论也因此形成并得以发展。同时在我国会计学术界也掀起了实行绿色会计的研究。

企业可持续发展是既要考虑当前发展的需要,又要考虑未来发展的需要;不能以牺牲后期的利益为代价,来换取现在的发展,满足现在利益。同时可持续发展也包括面对不可预期的环境震荡,而持续保持发展趋势的一种发展观。因此作为社会最基本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的企业,要想在追求自我生存和永续发展的过程中,既要考虑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和提高企业市场地位,又要保持企业在已领先的竞争领域和未来扩张的经营环境中始终保持持续的盈利增长,保证企业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长盛不衰。就要在生产、营销和理财方面保持优势。

会计工作是企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和前提。而建立并实行绿色会计制度是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要保证。绿色会计的实质是要将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所造成的牺牲环境质量的代价,与传统的财务会计理论方法有机结合,即在生产成本中,要将废物处置费用、环境恢复费用等等都计算在内,真实地再现企业的盈利水平。由于绿色会计的涉及面较广泛,加之某些要素不易量化,除以货币为计量单位以外,还要以实物单位和文字说明等描述性方式反映、报告、考核资源和环境成本与价值,评价企业经济活动以及取得的环境效益对企业财务成果和社会环境形成的近期、远期影响。

在实务操作中绿色会计与传统的企业财务会计主要不同之处在于:

1.绿色会计核算的目标范围大于传统的企业财务会计。传统的企业财务会计核算的根本目的就是实现企业自身利益最大化,不考虑社会效益和自身的非经济效益。而绿色会计的目标是促使企业在经营管理中高度重视生态环境和物质循环规律,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在提高经济效益的同时,努力提高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从而达到改善整个社会资源环境,提高社会总体效益的目的。

2.绿色会计的成本范围大于传统财务会计。传统的企业财务会计的成本核算仅限于企业在整个经济活动中所产生的经济成本,具体来说就是与经济活动有关的物质成本、人力成本和部分自然资源成本,没有或没有全部反映由于经济活动而带来的环境成本和自然资源成本。从而导致了虚夸的收益,进而鼓励了以牺牲环境、透支未来而取得当前利益的做法,导致企业只考虑眼前利益、短期利益,而无视企业的长期利益和未来的可持续发展。绿色会计的成本范围是按照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来确定的。它不仅反映了经济活动中的经济成本,也反映了经济活动所产生的非经济成本。如某些企业由于生产活动给社会生态环境带来的后果也要量化计入企业的成本。

3.绿色会计的效益范围大于传统财务会计。传统的财务会计认为企业最大的目标就是实现自身的经济效益最大化,而对于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等影响到社会发展以及企业发展的非经济效益则不予考虑。而绿色会计在注重经济效益的同时,也考虑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认为只有实现三者效益的最大化,企业才有可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三赢”。

在目前状况下我国推行绿色会计应具备怎么样的条件呢?笔者认为:

一是全民素质的全面提高,尤其是领导者。我们周围的环境已不再是个人问题,而是关系到全社会全人类的生存与发展,这要求每个人都有较强的环保意识。二是完善科学的绿色会计方法体系。即是要解决传统会计方法与生态会计的许多估计之间的矛盾,同时制订各种环境绩效衡量指标。三是健全的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以法律形式约束、规范人们的经济行为必须符合环境发展的需要。

只有具备了这些条件,才有可能在我国企业中推行绿色会计。现目前,我国政府部门也采取了许多激励措施。如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于2006年9月12日了《国家鼓励的资源综合利用认定管理办法》。这个《办法》鼓励企业开展资源综合利用可以享受税收减免政策,这将极大地调动企业开展资源综合利用的积极性。在企业自身也越来越重视环境的保护及企业长远利益并且加大了这方面的投入,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如:宁波宝新不锈钢有限公司,在一期工程和二期工程建设中,总投资29.97亿元,其中环保投入就达1.58亿元,在全公司上下形成了“保护环境是企业永恒的主题”的共识。再如全国人大代表、山东华泰集团董事长李建华深有感触地说:“从华泰集团近30年的企业发展实践中,我们深刻体会到,企业要基业长青,必须重视社会责任”。强调企业家的社会责任感,首先就要求对员工负责,对消费者负责,对社会资源环境负责。企业家都追求企业更高的利润,追求企业向更高的档次和更大的规模发展。但这一切并不是企业的最终目的,企业的使命是追求更加富裕、更加美好的社会。华泰致力于发展绿色环保生态纸业,走出一条根治污染和技、浆、纸一体化生产的道路,成为一个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的企业。

我们相信,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会计与环境的联系会越来越强,用会计处理一些环境问题必然会成为当代和未来会计学发展的一大趋势。绿色会计已被专家预测为21世纪最具有光明前途的会计。企业只有实行绿色会计核算,才能真正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参考文献:

1.朱丹.论绿色会计的理论结构体系.财会通讯.

绿色发展论文第4篇

关键词:外部性;绿色物流;可持续发展

一、外部性理论—绿色物流的理论基础

1.外部性的内涵

所谓外部性(Externalities)是指某个人(生产者或消费者)的一项经济活动给社会上其他成员带来了好处,而他并没有因此得到补偿;或者说这项经济活动给社会上其他成员带来了危害,而他并没有为此付出代价。前一种情况就是所说的外部经济,此时,私人收益小于了社会收益,或者说私人成本大于了社会成本;后一种情况就是所说的外部不经济,此时,私人收益大于了社会收益,或者说私人成本小于了社会成本。举一个简单的例子,上游居民植树造林,保持水土,下游居民得到质量和数量有保障的生产用水和生活用水,这就是外部经济;反之,如果上游居民往河里倾倒废弃物,污染了水源,从而影响了下游居民的生产和生活,就是产生了外部不经济。

2.物流的外部性

当外部性问题具体表现在物流问题上面时,就产生了物流的外部性的概念。所谓物流的外部性是指当经济发展与物流处于单向作用的关系时,传统的直线型物流会对环境造成损害。物流的外部性主要表现在环境问题上,因此,我们首先探讨环境外部性及其特点。

外部性的最突出表现是在环境问题上。近些年来,环境污染、资源枯竭以及生态失衡已经成为一个世界性的问题,环境外部性在现代生活中已经不是一种偶然的市场失灵,而是一种无处不在,无时不在的经济现象。

环境外部性与一般的外部性相比,主要有以下三个特点:第一,环境问题的外部性是人类经济活动中不可避免的一个经济现象,它在环境问题中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大量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事实已经充分证明了这一点。第二,环境外部性的作用时间比一般的外部性要长远的多,具有向未来延伸的特性。即现在经济活动的副作用由未来人口承担,当代人品尝着前人遗留下来的环境恶化后果;同样,我们也在不断地将这类后果传递给子孙。环境外部性的第三个特点是其更多地表现为外部不经济,特别是工业化以来,人们在聚集物质财富的同时,所造成的外部不经济可以说是普遍存在的,如大气污染、废弃物排放、噪音污染等。人类对环境造成了破坏,但在很多情况下,破坏者并没有为其行为付出代价,从而造成了环境的外部不经济。

二、物流外部性的表现形式

如同其他的环境外部性一样,物流的外部性也表现外部不经济上。在物流的各个环节,如储存、运输、装卸、包装、配送等环节都不可避免地会对环境造成危害,主要表现在:

(1)公路汽车运输对环境的影响。运输是物流的核心,公路运输以其机动灵活,容易接近货主、实现“门到门”运输而广受物流经营者的欢迎。但汽车运输却存在许多影响环境的因素。其一,公路运输排放的尾气严重地污染了环境;其二,公路运输能耗大,导致运输成本高。

(2)配送对环境的影响。配送指小批量多频次的市内运输,它完善了广义运输,是现代物流的必要环节。为了方便商品流通,许多企业纷纷购置货车自行配送,刚开始给企业提供了方便,久而久之不可避免地形成了交错运输,使本身拥挤的市内运输雪上加霜,企业也不能高效、快速、准确地组织配送。

(3)装卸对环境的影响。装卸活动贯穿物流的始终,但许多企业在装卸时野蛮操作,易发生货损,造成资源浪费和废弃,而废弃物如化学液体商品又造成了水源污染和土壤污染。

(4)储存对环境的影响。储存和运输一样是物流的“核心”,它解决了商品流通在时间上的矛盾。但由于保管方法不当,货物腐败变质,特别是化学危险品仓库,要求针对不同的危险品采用不同的管理方法,而且要有充足的水源和远离居民区,否则会对人、物和环境造成影响。

(5)包装对环境的影响。在物流活动中,包装主要起着保护和方便的作用。但由于包装的选材不当导致商品破损变形,或由于结构不合理而不利于装卸搬运。

可见,物流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已严重威胁到我们的日常生活。21世纪,人类面临人口膨胀、环境恶化、资源短缺的三大危机,可持续发展观念逐渐深入人心,绿色物流也呼之欲出。

三、物流的可持续发展—绿色物流

1.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可持续发展是在人类要求实现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持续协调发展的过程中提出的,是国际社会经过大量分析与研究工作后得出的重要结论。可持续发展是21世纪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互关系的共同发展战略,是人类求得生存与发展的唯一途径。

对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人们从不同的侧面对其加以了界定,分别出现了从自然属性、社会属性、经济属性和科技属性定义的可持续发展。其中,最有代表性,也是影响较大的可持续发展定义,是由挪威首相布伦特兰夫人提出来的。

1987年,挪威首相布伦特兰等人主持由21个国家的环境与发展问题著名专家组成的联合国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WCED),在其里程碑式的长篇专题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中,系统地阐述了人类面临的一系列重大经济、社会和环境问题,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概念。这一概念在最一般的意义上得到了广泛的承认和认可,并在1992年巴西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得到共识。布伦特兰提出的可持续发展定义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联合国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WCED,1987)。它包括两个关键性的概念:一是人类需求,特别是世界上穷人的需求,这些需求应被置于压倒一切的优先地位;二是环境限制,如果它被突破,必将影响自然界支持当代人和后代人生存的能力。关于环境能力的有限性的思想、技术的状况以及社会组织的状况,决定了环境满足现代的和未来的各种需求的能力是有限的。衡量可持续发展有三个方面的主要指标,即经济的、环境的和社会的,三者缺一不可。

2.绿色物流的含义及其构成

将可持续发展思想应用于物流,就产生了绿色物流的概念。所谓绿色物流指的是连接绿色供给主体和绿色需求主体,克服空间和时间阻碍的有效、快速的绿色商品和服务流动的绿色经济管理活动过程。绿色物流从环境的角度对物流体系进行改进,形成了环境共生型的物流管理系统。这种物流管理系统是建立在维护地球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的。

绿色物流是与经济物流相对而言的。经济物流指的是经济发展与物流、消费生活与物流之间是单向的作用关系,是以单纯的经济效益为导向的,物流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是直线型的。经济物流会对环境造成损害。而绿色物流是一种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的物流体系,它采取与环境和谐相处的态度和全新理念,目的是设计和建立一个环型的循环的物流系统,从而抑制传统直线型的物流对环境造成的危害。

绿色物流主要由绿色运输、绿色包装以及绿色流通加工三个子范畴组成。运输是物流过程中最为主要、最基本的活动。货运车辆燃气排放是商品流通作业造成环境污染的主要途径。因此,以节约能源、减少废气排放为特征的绿色运输便构成绿色物流的一项重要内容。绿色包装是指采用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包装。流通加工具有较强的生产性,也是流通部门对环境保护可以有较大作为的领域。绿色流通加工的途径主要分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变消费者分散加工为专业集中加工,以规模作业方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减少环境污染;另一方面是集中处理消费品加工中产生的边角废料,以减少消费者分散加工所造成的废弃物污染。超级秘书网

绿色物流是当今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对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类生活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正因为如此,绿色物流的实施不仅是企业的事情,而且还必须从政府规制的角度,对现有的物流体制强化管理,并构筑绿色物流建立与发展的框架。

参考文献

[1]车卉淳.可持续发展理论与中国经济发展对策研究[M].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2006.89-95.

绿色发展论文第5篇

关键词:生态文明;绿色经济;理论归宿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IX(2015)08-0036-03

引言

人们普遍认为,20世纪是经济发展的狂飙时代。在21世纪的帷幕拉开的时候,有鉴于经济快速发展所带来的其他要素的明显失衡,人们苦苦寻找承载人与自然和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最优方式。在我国,十把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放在重要位置,从而弘扬生态文明有了更加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生态文明是以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为宗旨,以可持续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为内涵,以尊重和维护自然为前提,最终实现持续发展的高级文明形式。由此可见,生态文明不仅包含“人与自然”之间的生态关联,而且也内含“人与人”之间的生态关联,展示了自然、人类、环境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一、生态文明的立论基础

1866年,德国学者E.H.Haeckel提出“生态学是研究有机体与其周围环境――包括非生物环境和生物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纵观生态学200年的发展史,是人与自然关系趋向和谐的认识不断深化的历史,并逐渐由此进入生态学时代。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生态学范式中出现了新的生态学理论,使人对这个发展相对失衡的世界有了不同的新看法,因之,大自然表象背后的有机性、联系性、整体性等本质属性开始深入人心。新的生态学理论可归结如下。

1.盖娅假说理论。“盖娅”是希腊大地女神的名字,古希腊人用来代表大地和大地上所有的生命。盖娅假说认为,所有生命构成的整体具有一个活人所具有的全部特征,即整个地球至少地表系统是一个有生命的、能够自我调节的活的系统,包括岩石圈、水圈和大气圈在内,整体地发挥着作用。该假说的核心想表达这样一个信仰――地球是一个整体的“生命有机体”,尽管自然界存在着“丛林法则”,但其最基本的规则是合作与共生。“盖娅”理论表明,有机物必须相互依赖以维持生存,人不再只是为资源进行你死我活的斗争,人们将自身视为在同一生物圈生活的地球公民,去共同保卫身处其中的地球生态系统,寻求共同发展的可持续性。

2.混沌理论。混沌研究始于“蝴蝶效应”理论,该理论可以比喻为:一只蝴蝶今天在中国扑打翅膀煽动了空气,可能会变成下个月在北美上空出现的风暴系统。其含义就是,投入中的细微差别可能很快就变成产出中的实质性巨大的差距。由此说明,大自然从本质上讲,其运行过程是非线性的,传统工业的发展造成空气污染,导致全球变暖等一系列的全球气候灾难。对生态学领域来说,“蝴蝶效应”的含义是深刻的,现在发生着的改变世界自然结构的,有可能是不起眼的变化发生着微妙作用。严格说来,混沌原理普遍存在于自然界和社会事务中,混沌理论所依靠的数学把秩序与混沌当作基本决定论的两个明显形式。自然界虽然存在多种状态,但加以归类,无非两种:有的井然有序,有的混乱无序。秩序和混沌共同构成了一个连续的、交织的自然系列。

3.生态价值理论。“生态价值”理论认为,地球上任何生物个体,在生存竞争中不仅实现着自身的利益,而且也创造着其他物种和生命个体的生存条件。在这个意义上说,任何一个生物物种和个体,对其他物种和个体的生存都具有积极的意义(价值);同时,地球上的任何一个物种及其个体的存在,对于地球整个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平衡都发挥着作用。由此延伸,自然系统的整体稳定和平衡是人类存在(生存)的必要条件,因而这一必要条件对人类生存具有“环境价值”。

人类对自然的开发和消费应该限制在自然生态系统的稳定、平衡所能容忍的限度内,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减少人类对自然的消费,以维护自然生态系统自我修复能力。关于这一点,十报告讲得已够清楚:“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的方针”,为的是“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以推进绿色发展。

4.责任与公平理论。在环境伦理学看来,生态系统是所有地球人的生存环境,而不仅仅是某一个国家的生存环境,这就是环境价值的“公共性”。由环境价值的“公共性”所引出的第一个原则,就是公平原则。从反面说,任何企业、个人为了经济私利对环境的破坏,都是侵犯了他人享有环境价值的权力,这就是不公平。要解决这种不公平,就必须追问“不公平”责任问题:谁为了经济私利破坏了公共环境,谁就应该为此承担责任。解决公平问题,必须通过追问责任来实现。谁破坏了自然环境,谁就应该为他的行为承担经济责任,这才是公平的。生态文明的制度建设必须坚持补偿与惩罚统一的原则,为了保护公共环境而牺牲了自己的经济利益的国家、地区、企业和个人,应该得到经济上的补偿,因为他们为了保护全人类的公共环境牺牲了自己的经济利益。

二、生态文明理论指导下的云南省绿色经济实践

云南省在绿色发展的基调下,把生态立省思想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生态是云南最大的省情,是未来发展的潜力和希望之所在,为此,我们要在理论上强调生态功能是有价值的,生态环境本身就是另一种形式的生产力。绿色经济也是辩证的,既要保护好环境,又要提高当地人民的生活水平,因此,生产力的发展离不开外部生态环境。正是基于这一理论判断,云南省多次提出,“良好的生态就是生产力”,“建设生态就是建设生产力”。多年来,云南省为保护生态环境做出了积极的无私贡献。在中国今天生态文明建设的一盘大棋中,云南省要积极争取国家的政策倾斜和资金支持,唯有如此,云南省建设生态文明的步伐才能越走越宽。为此,生态文明理论指导下的云南绿色经济实践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寻求突破。

1.依托生态文明理论支持的绿色新政实施。所谓绿色新政,就是体现在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作为基本国情,把建设资源型和环境友好型作为重要的着力点,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坚持的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绿色新政是2008年联合国提出的口号,这个口号提出来以后,英国、美国等几十个国家都在做绿色新政,为的是抢占绿色产业的先机。中国是一个人口多、底子薄的发展中国家,一方面经济社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另一方面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与资源和环境的矛盾仍然十分突出,绿色新政对我们制度性的改造非常重要。因此,从绿色发展人手,从阻力比较小,到条件成熟,大规模的绿色新政改革就成熟了。

具体在云南省,绿色新政要充分发挥环境保护优化经济发展的作用,通过加快编制环境功能区划,制定不同区域的环境目标、政策和标准来实施绿色新政。又如,昆明市是云南的省会,是全省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中心。多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支持下,实施绿色生态工程,强化节能减排,推行经济增长,为积极创建国家绿色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和全国文明城市做出了重要贡献。在2010年度中国十佳绿色城市奖、绿色责任贡献奖、绿色贡献终身成就奖的评比中,云南昆明市、普洱市、江川县均上榜“2010年度中国十佳绿色城市”。可以说,中国十佳绿色城市是对昆明市多年来坚持不懈地发展绿色,实行绿色发展的一个肯定,同时,也更加坚定了我们继续沿着绿色发展的道路向前奋进。昆明市将以这次获奖为契机,更加扎实地推进绿色环保和可持续发展。下一步将在继续打造绿色交通、绿色城市、绿色生活、绿色出行等方面进一步加强,继续发挥昆明市的气候优势、自然优势和生态优势,进一步把昆明市打造成为世界知名的高原绿色生态湖滨城市。与此同时,为了保护环境,我们建议,对禁止开发区地区领导不考核GDP,因为为了保护环境导致GDP下滑从绿色新政及未来考虑是值得的。中国十佳绿色城市的江川县看到两年前抚仙湖水质突然降到了二类,为了保证抚仙湖一类水质,他们铁下心肠关闭污染行业,虽然导致了GDP下滑、经济下降,但是环保上升了,所以这么做值得。在江川县,保持抚仙湖一类水质一代又一代传下去,使抚仙湖周围空气更清新、环境更美,让到抚仙湖来的人喝上一类的干净水,这就是绿色新政的一份担当。

2.云南省绿色贡献的理论与实践伸张。“绿色贡献”概念,或者叫绿色的外部贡献,它是指某一地区当年的GDP占全国同期GDP的比例与资源消耗和污染排放占全国同期资源消耗和污染排放比例的比值。这一概念通过计算水资源消耗、能源消耗、S02和COD排放的资源环境基尼系数,提出了以绿色贡献系数作为判断不公平因子的依据。绿色贡献又叫绿色的外部贡献。2005年,国家环境规划院以万元GDP能源消耗、水资源消耗、S02排放、GOD排放等4个指标为基础,提出了基于科学发展观的衡量地区经济发展的绿色距离和绿色贡献概念。

应该说,云南省在保护环境、建设绿色生态屏障方面为国家和社会做出了重要贡献,它的绿色发展程度较高,根据2012年云南省林业厅的首个《云南省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报告,云南省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总价值为每年14838.91亿元,约相当于全省2010年地区生产总值(GDP)的2倍。其中,年涵养水量518.17亿立方米,年涵养水源价值合计为4494.12亿元,年保育土壤价值合计为3361.33亿元,年积累营养物质价值合计为111.40亿元,年净化大气环境价值合计为1143.70亿元,年生物多样性保护价值为4689.06亿元,在我们看来,对森林价值的定量评估只是一个开始,更全面、科学、准确和系统的绿色贡献评估,仍有待相关研究工作的进一步深入开展。但是,这方面的绿色贡献在云南省的学术界还没有将其有效地转化为“理论主张”,由此,我们仅仅停留在“权利主张”的呼声应该改变。现在,中央和地方已经开始专门讲绿色财政、绿色金融,这些概念会发展起来的。因此,云南省希望从绿色贡献出发,在下一步的深化探讨中,拿出有实证研究的理论成果;更希望国家在云南省森林建设、江河湖泊保护与治理、节能减排、产业生态化建设等方面给予更多政策、资金和技术的支持。

3.打造云南特色的生态补偿理论体系和补偿机制体系。生态补偿是眼下的一个热门词汇,综合国内外学者的研究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对生态补偿的理解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生态补偿既包括对生态系统和自然资源保护所获得效益的奖励或破坏生态系统和自然资源所造成损失的赔偿,也包括对造成环境污染者的收费;狭义的生态补偿则主要是指前者。

生态补偿理论的主要内容体现在:一是对生态系统本身保护(恢复)或破坏的成本进行补偿;二是通过经济手段将经济效益的外部性内部化;三是对个人或区域保护生态系统和环境的投入或放弃发展机会的损失的经济补偿;四是对具有重大生态价值的区域或对象进行保护性投入。生态补偿机制的建立是以内化外部成本为原则,对保护行为的外部经济性的补偿,依据是保护者为改善生态服务功能所付出的额外的保护与相关建设成本和为此而牺牲的发展机会成本;对破坏行为的外部不经济性的补偿依据是恢复生态服务功能的成本和因破坏行为造成的被补偿者发展机会成本的损失。

云南特色的生态补偿理论体系和补偿机制构想。就中国而言,国家在“十二五”规划纲要中就建立生态补偿机制进行了专节论述,强调要按照谁开发谁保护、谁受益谁补偿的原则,加快建立生态补偿机制。

近年来,云南省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水环境保护等领域探索实施了生态补偿机制,但在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矛盾凸显的当下,建立完善、公平公正、积极有效的生态补偿机制迫在眉睫。我们在调研走访中看到,云南省在环境保护的过程中,地方经济做出了巨大牺牲,却没有得到相应补偿或补偿很少,致使有些地方的生态保护工作很难开展。以德宏为例,我们曾经调查过若干个生态区,都涉及到有没有生态补偿的问题,目前德宏的森林覆盖面积达到了67%,但是国家给予的政策是每亩森林补5块钱,省里给予的政策是每亩补10块钱,这点补助还是太少,因此这些区域在发展经济和保护流域生态环境中矛盾十分突出,不少当地百姓说“现在是生态越好补得越少”。因为保护不能直接产生经济效益,保护的内在驱动力不强。怎样让生态好的地方人民富裕起来、搞生态建设的人富裕起来,使我们的生态文明建设能够更好,已成为一个很现实的问题。

所以,无论是就全国的生态安全屏障建设,还是就云南省绿色经济发展的持久性而言,都应将“生态补偿”纳入经济运行的要素中,以求得经济学上的必要补偿。作为绿色资源大省云南来说,更应保护好得天独厚的“绿色资源”,并将之转变为发展优势。如前所述,为云南省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其价值的评估,对于完善生态效益补偿机制,推进绿色GDP核算,理论意义重大。

我们认为,云南省生态补偿理论体系的框架应是:第一,把生态补偿作为公共财政的重要内容,积极争取国家支持,加快形成完善的生态补偿机制,将符合条件的生态补偿区域都纳入补偿范围,通过征收环境税、争取中央加大生态补偿转移支付力度、试行征收排污费等方式,提高生态补偿资金来源。第二,调整优化支出结构,吸引和鼓励企业、国际组织、民间组织和其他社会力量参与,形成补偿主体多元化、补偿方式多样化的资金筹集和投人体系。第三,探索资源环境评价方法,确定区域、流域环境容量和污染控制总量。第四,制定区域环境保护标准,强化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科技研发、引进、推广应用,最终形成云南特色的生态补偿理论体系。

绿色发展论文第6篇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今天,我们相聚在美丽的中国太阳城,共话生态文明和绿色发展。首先,我代表中共市委、市人民政府和全市人民对出席论坛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

历史源远流长,文化底蕴深厚,志士名人辈出,人劳淳朴,后羿射日、嫦娥奔月、大禹治水等美丽故事和传说发端于此,董仲舒、颜真卿、东方朔等历史名人在这里留下熠熠足迹。这里区位优越、交通便利,黄河、京杭大运河穿境而过,高速公路、铁路四通八达,自古就有“九达天衢、神京门户”之称,是全国交通运输主枢纽城市之一。这里物产丰富、生态良好,是全国重要的农产品生产基地、华北地区新兴的工业城市。近年来,我们以党的十七大和历次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发展生态经济,生态农业加速起步,传统工业有效转型,新兴产业快速崛起,现代服务业繁荣发展,城乡面貌发生较大变化。先后被授予中国太阳城、部级新能源、生物技术、体育装备产业基地、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城市、低碳中国发展突出贡献城市等称号。

当今世界,遏制气候变化、拯救地球家园,已成为全人类的共同使命。生态文明作为一种崭新形态,冲破工业文明的种种障碍,是人类社会推进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抉择。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建设生态文明,赋予科学发展观新的内涵,生态文明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前不久召开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明确要求,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国家“十二五”规划的战略重点。本次论坛以“生态文明引领发展转型”为主题,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科学发展的观念,既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的具体举措,也是欠发达地区实现跨越式发展、向以低碳为特征的生态文明迈进的有益探索和尝试。

与发达地区不同,发展中地区长期面临着高增长与高耗能的相互制衡,靠传统模式已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加快转方式调结构已成为好中求快的必然选择。进入新世纪以来,综合实力大幅跃升,已跨入工业化、城市化加速推进期,但产业层次低、人均占有少等固有矛盾依然突出,广大群众对生态安全的期待、美好环境的向往也与日俱增。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方向偏移、路子不对,发展的劲头越大、步子越快,造成的危害就会越大。鉴于此,我们在认真把握宏观政策、学习先进经验、认知发展规律、广泛集中民智的基础上,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发展生态经济、建设和谐”的总体思路,着眼长远、把握当前,努力推动经济社会由高排放为特征的资源依赖型发展向以低碳为特征的技术创新型发展转变。我们积极探索农副产品种植、加工的链条式、循环式生产模式,大力发展品质农业,成为全国首个“亩均吨粮市”和京津济地区优质农产品生产供应基地,奠定了农业持续增效、农民持续增收的重要基础。我们大力推进工业向高端高质高效演进,力求资源消耗最小化、环境损害最低化、经济效益最大化,全面实施资源综合利用,培植循环经济示范企业,初步走出一条符合实际的新型工业化之路。特别是通过大力培植战略性新兴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促使产业结构转型升级,避免了重复先进地区“先污染后治理”的弯路。目前,全市以生产功能糖为代表的生物产业产能居世界第一,太阳能热水器产能占到全国的1/8,压滤机等环保产品产能占到国内市场的近四成,齐鲁汽车公司生产的新能源客车比普通燃油客车节能85%,集团成为迄今为止奥运史上最大的器材供应商。我们着力推进服务业跨越发展,通过不断壮大现代服务业规模,倡导生态、绿色消费方式,形成了辐射比较宽泛的区域服务中心。我们始终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做好“水、绿、文化、生态”文章,构筑起主城带动、组团发展、城乡一体、统筹推进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格局。大力实施碧水蓝天工程,坚持不懈地植树造林,加快水体修复步伐,使绿色释放出巨大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今年9月16日至18日,我们成功举办了第四届世界太阳城大会,不仅大大提升了“生态”的城市形象,而且有效促进了以太阳能利用为主的新能源产业发展。

发展生态文明,需要在全社会弘扬绿色、循环、低碳的生态文化主旋律,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几年来,我们充分发挥文化对思想观念无形渗透和人们生产生活方式的持久影响力,充分利用各种方式向市民宣传普及节能环保知识,在潜移默化中影响每个人的行为,增强了人们建设生态文化、维护生态环境的自觉性。同时,建立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目标责任体系和监督考核机制,有效调动了各级各部门参与、支持生态文明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几年的实践证明,抓生态文明建设不仅初步解决了困扰多年的产业结构不尽合理、资源消耗过大、高新技术产业比重低等问题,而且收到了发展速度快、质量效益好、生态环境优、民生改善大的多重功效。

我们欣喜地看到,随着绿色、低碳、循环理念的深入人心,生态文明建设已在众多国家和地区蓬勃展开并取得显著成效。今后,我们将继续围绕生态文明建设这一主题,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加强生态保护,不断改善环境质量,积极开展生态教育,大力弘扬生态道德文化,探索具有自身特点的绿色发展之路,为促进可持续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举办这次高层论坛,是探求生态文明建设路径的重要举措。我们衷心希望大家通过本次论坛开展深入、务实、有效的交流合作,为加快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绿色发展起到重要推动作用。

绿色发展论文第7篇

一、绿色保护主义兴起的背景 从今年1月1日起,世界贸易各国早已盼望的世界贸易组织(WTO)已经按照预定的日程正式开始运行。毫无疑问,这是世界贸易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人们有理由相信,随着该组织的建立与完善,国际贸易中的一些突出矛盾将进一步趋向缓和,贸易保护主义将会更加有效地得到遏制,各国贸易利益将会有更大的改善和保障。 然而,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在世界贸易组织刚刚启动,甚至于还没有完全进入角色之前,一种新的贸易壁垒——绿色保护主义,已经在西方发达国家渐渐兴起,并且大有“来者不善”之势。这无疑给乌拉圭回合多边贸易谈判胜利结束后世界贸易组织正式诞生所带来的一线曙光又重新罩上了一层阴影,给人们增加了几分忧虑和担心。 所谓绿色保护主义是指一种以保护资源、环境和人民健康的名义,对来自于国外的进口商品加以限制的手段和措施。它属于一种新型的非关税壁垒形式,其产生和发展具有以下几方面的背景: 1、广泛的社会背景。在当今世界,保护资源、环境和人类自身的健康已成为一种世界性的发展趋势,越来越引起了各国政府和人民的高度重视。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许多国家纷纷致力于经济建设,实现了经济的腾飞,获得了国民经济的巨大增长。但与此同时,经济高速增长也导致了一系列严重的资源与环境问题,比如,酸雨现象、空气污染、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有毒危险废物的处理等。为此,近十多年来,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制定和实施净化空气和水源,保护资源和环境以及生态平稳的计划与措施,并把它们作为实现经济发展目标的主要任务之一。有些国家和地区还响亮地喊出了食物天然化,环境绿色化,空气水源纯净化的口号,要求改善生活环境质量的呼声不断高涨。一个时期以来,在西方发达国家的各种新闻媒体中,绿色农业、绿色工业、绿色商业、绿色食品、绿色消费、绿色旅游、甚至于绿色广告、绿色会计、绿色审计等一系列时髦词藻层出不断。 1992年6月,世界183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其中包括102个国家的元首和政府首脑,集会于巴西里约热内卢,参加在那里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UNCED),并通过了《环境与发展宣言》、《二十一世纪议程》和《关于森林问题的原则声明》等三项文件。此次会议规模之大,取得成果之多都是史无前例的。它表明环境问题已引起全人类的共同关注。 2、深刻的政治背景。在西方工业化国家,以保护资源和环境为口号的绿色保护主义行为最初只不过是一种自发的社会现象,但60年代以后,很快就发展成为了一种运动。时至今日,许多绿色保护机构或组织已经发展成为了一股强大的政治力量,他们的言论和行动直接影响到政府的政策和有关政党及其领导人的政治地位与政治生涯。美国前任总统布什在竞选总统时,曾经在他的竞选演讲台前打出了“环境总统”的巨幅标语,引起了选民们的极大兴趣,获得了选民的有力支持。布什履行诺言,在就任总统一年后的1990年,亲自签发了《空气净化法案》,并将美国环保协会主席提升到与政府内阁部长同等的地位。在欧洲的德国、法国、挪威、瑞典等国家,那些所谓的绿色政党组织在大选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挪威首相格罗·布伦德兰夫人(Mrs Gro Brandtland)由于主持了世界环境委员会会议并发表了《人类共同的未来》的著名讲话而赢得了国民的进一步拥戴。不难发现,在西方绿色保护主义不断谋求与政治相结合的同时,政治家们也在充分利用这一机会而寻求获取更大的政治资本。 3、复杂的谈判背景。旷日持久的关贸总协定乌拉圭回合多边贸易谈判历经八年的讨价还价,最后终于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之下于1993年底达成了一揽子协议,取得了空前的谈判成果。但是,令人吃惊的是,在最后签字的众多文件中,没有任何包括贸易与环境问题的专门文件。这是否意味着关贸总协定从来没有专门关注和讨论过环境与贸易问题呢?其实不然,只是因为环境保护与贸易问题是一个极为复杂且十分敏感的问题,长期以来各成员国难以就此达成一致意见而已。 其实,早在1971年,关贸总协定就已开始设立“环境措施与国际贸易小组”。但由于种种原因,该机构一直形同虚设。直到近年来,随着环保问题在国际社会的进一步升温以及联合国“环保会议”的召开,环保问题才再度成为总协定讨论的热点,总协定下属的“环境小组”又开始重新活跃起来。 在过去几年的多边贸易谈判中,发达国家依仗其强大的经济实力,蓄意提出了一些过高的环保标准,使发展中国家难以适应和承受。比较典型的一例是1990 年10月,美国宣布禁止墨西哥的金枪鱼及其制品进口,其理由是金枪鱼的捕捞会损害海豚的生存。美国的这一贸易禁运措施当然引起了墨西哥的强烈不满,他们指责美国是以保护海豚为名,行歧视贸易之实,并要求关贸总协定成立专家小组进行调查和裁决。之后,在关贸总协定关心环境与贸易问题的谈判中,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始终针锋相对,经常围绕总协定该不该制定环保国际标准,该不该实施统一的环保政策与措施等问题展开激烈的辩论,结果往往不欢而散。 在世界贸易组织建立以前的多边贸易谈判中,贸易各方未能就环境与贸易问题达成任何协议和签署专门文件,这一方面说明了发展中国家积极斗争,有力地抵制了发达国家以提出某些过高的和不切实际的环保标准和环保措施来限制发展中国家商品出口的企图。维护了自身的利益。但是,另一方面,这也为发达国家不受总协定和世贸组织的任何约束,肆意提高对来自于发展中国家商品的环保标准,阻碍它们的贸易发展提供了可乘之机。 二、绿色保护主义的主要特征 1、名义上的合理性。绿色保护主义者喊出的口号并非赤裸裸地要保护贸易,而是以保护资源、环境和人类健康为名,乍一看来,其保护的出发点具有合理性。尤其是现代社会,随着人们对生存环境和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人们会很自然地关注环境问题。对于那些可能对环境和健康带来任何危害的商品和服务表现出强烈的敏感性。绿色保护主义者正是抓住了公众的共同心理,以实现贸易保护在名义上的合理性和提法上的巧妙性。 2、形式上的合法性。绿色保护主义虽然属于非关税壁垒的范畴,但其不同之处在于:绝大部分的非关税壁垒措施不是通过公开立法来加以规定和实施的,而绿色保护主义措施则是以一系列国际国内公开立法作为依据和基础。前述美国禁止墨西哥金枪鱼输入一案便是以美国国会通过的《海洋哺乳动物保护法》和《保护海豚消费者资讯法》两部法律为依据的。 目前,世界各国政府,尤其是发达工业国家正在大力推进环保立法工作,各种法律的产生已经和将为绿色保护主义的不断扩大提供合法保障。 除加速国内立法之外,目前很多发达国家正试图通过世界贸易组织下设的贸易与环境委员会积极寻求在新的多边贸易体制中签署有关环境保护与贸易的专门性法律文件,并制定出与此相关的世界贸易商品标准。假如以发达国家意志为主要内容的一系列环保方案在新的世界贸易组织中获得通过,那么绿色保护主义会更加盛行,并给发展中国家带来巨大的压力。 3、保护内容的广泛性。绿色保护主义具有广泛的保护倾象,它涉及到与资源环境保护和人类健康有关的许多种商品在生产和销售方面的规定和限制,对发展中国家发展对外经济与贸易富有极大的挑战性。首先,就受影响的产品而言,它不仅影响到与资源再生、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有关的一系列初级产品的生产和贸易,而且对于那些需要达到一定安全标准、卫生标准、防污标准、技术标准、劳保标准的工业制成品的生产和贸易带来的压力更大。其次,由于绿色保护措施具有不确定性和可塑性,因此在具体实施和操作时,也很容易被某些发达国家用来对来自于发展中国家的产品随心所欲地加以刁难和抵制。 4、保护方式的隐蔽性。与传统的非关税壁垒措施,如进口数量与配额等相比较,绿色保护壁垒具有更大的隐蔽性。首先,它不像配额和许可证管理措施那样,明显地带有分配上的不合理性和歧视性,容易引起贸易摩擦。其次,它可以以绿色保护为掩护,把人们的视线从对贸易进行限制的实质目标转移到别处去。再次,建立在现代科学技术基础之上的各种检验标准不仅极为严格,而且繁锁复杂,往往使得出口国商人难以对付和适应。 三、绿色保护主义对我国外贸出口的主要影响 1、对出口市场的影响。从1994年我国外贸出口的主要市场来看,占据前5位的分别是香港、日本、美国、欧共体、东盟;占据前10位的除上述5位还有南韩、台湾、俄罗斯、澳大利亚、加拿大。这说明我国的出口市场主要集中在发达国家和部分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它们约占我国外贸出口总额的89%。目前,在我国出口的前10位国家和地区中,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包括美国、日本、欧共体、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均为世贸组织中“贸易与环境委员会”的重要成员或活跃分子,而且,它们的行动往往得到一些新兴工业化国家的积极响应。如果绿色保护主义在上述国家和地区不断扩张并通过世贸组织不断将其与贸易挂钩,使二者密切相联的话,那么,我国的出口市场将会面临严重困难的局面。 2、对出口增长速度的影响。1994年,我国工业制成品出口创历史最高纪录,达到1013.3亿美元,占总出口比重的83.7%,其中机电产品出口320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0.9%,高于总出口增长速度6%。这一发展趋势表明,加快发展我国机电产品出口是今后我国扩大对外贸易,跻身世界贸易强国之列的必然选择和重要依托。 但是,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扩大机电产品出口,尤其是扩大对发达国家的机电产品出口可能面临两方面的困难:一是由于我国劳动生产率水平在一个较长时期内仍然偏低,出口机电产品缺乏足够的竞争优势;二是发达国家可能制定一系列过高的工业安全标准、防污标准、技术标准等,无形中会增加我国机电产品进入这些国家的困难。因此,从长远看来,绿色保护主义措施将成为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加快出口增长速度的重要障碍之一。 另外,乌拉圭回合谈判最后签署的文件不仅包括了工业品贸易,而且还将农产品贸易,纺织品和服装贸易,服务贸易,知识产权和投资等问题都纳入到了WTO体制中。由此可见,如果某些贸易大国在新的多边贸易体制中肆意推行绿色保护主义并滥用某些条款的话,我国出口产品受影响的范围将会更大,因而影响我国加速扩大出口的战略目标的实现。 3、对出口经营效益的影响。绿色保护措施的贯彻与实施必然会牵涉到对众多产品从生产到销售各个环节的监督与检测。它要求将生态学、环境科学、卫生学等学科的原理运用到工业制成品以及农产品的具体生产、加工、贮藏、运输、销售的全过程中去,从而形成一个从生产到销售的完整的无公害的管理体系。由此可见,今后的出口产品在流通过程中将不得不越来越多地接受各种检验、测试、认证和技术鉴定待繁杂手续,并且在包装装璜、标签、广告等方面作出更多更大的适应性调整。毫无疑问,这样一来出口产品的各种中间费用和附加费用将会大幅度上升。从我国目前的情况来看,出口产品成本本来就有居高不下的问题,如果出口费用再继续上涨的话,无疑将给出口成本雪上加霜,最终使得出口经营效益下降。 四、关于我国迎接绿色保护主义挑战的对策思考 首先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对于国际贸易而言,绿色保护主义是一种变相的贸易保护主义倾向,是某些发达国家用来对从发展中国家进口的商品加以限制的一种手段。但是,对于保护资源、环境和人民健康而言,它又属于一种值得引起我们高度重视并逐步加以适应的必然发展趋势。因此,从整体上而言,对于绿色保护主义及其措施,我们既不能盲目地接受,也不能笼统地加以反对。我们的基本态度和基本对策应该立足于: 1、面对现实,积极斗争。应该承认,现阶段我国仍然还是一个经济比较落后的国家,因此在世界资源与环境保护方面还只能承担某种与发展中国家的能力和水平相适应的责任和义务,任何超出我国现有承受能力的苛刻要求和条件都是我们难以接受的。面对现实,我国应该从维护自身的利益出发,在对外经贸活动中,开展积极有效的斗争,并充分注意到:(1)坚持原则。坚持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的地位,这是我国开展对外经济斗争的重要原则,也是我们同绿色保护主义开展积极有效斗争的重要依据。(2)团结斗争。绿色保护主义具有明显的国际化趋势,是发展中国家在对外贸易中面临的共同挑战。因此,我国必须与广大的发展中国家保持密切联系,尤其是在一些公开的国际活动场所,要与他们加强团结,相互支持,争取用同一个声音说话,为维护共同的利益而斗争。(3)讲究策略。我国要尽量争取早日进入有关国际环境保护与贸易组织,近期内,至少要与他们保持密切联系,以扩大我国在一些国际环保立法和贸易立法方面的影响,避免盲目性和被动性。与此同时,我们要根据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的实际,适时适度地调整我们的斗争范围、重点、方式和方法,以争取主动性。 2、着眼长远,主动适应。为了人类自身的生存与发展,将资源和环境保护与贸易联系起来有它的必要性与必然性。为此,我国对外贸易发展必须从战略的高度来思考问题,真正确定起从长远着眼,主动适应的发展目标。具体说来,从现阶段开始就应该努力做好如下几方面的适应性工作: (1)积极推行ISO9000标准,尽早与国际质量标准体系接轨。ISO9000是一套国际贸易商品质量保证体系,目前在世界各国,尤其是在发达国家已经普遍适应。积极推行这套标准,能有效地保证我国出口商品在技术、安全、卫生、环保等方面接近和达到国际标准的要求,从而减少对外贸易摩擦,促进商品出口。 从我国贯彻ISO9000标准的现状看来, 目前还较为普遍地存在着参与意识不强,国内法律法规不配套,监督保障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因此,我国迫切需要加大对ISO9000质量保证体系宣传的力度,使越来越多的公司和企业,尤其是出口产品生产和销售部门能尽快了解,掌握和实施国际质量标准,并力争在三至五年内有一大批企业或产品能够拿到ISO的合格认证书。这一举措不仅有利于我们迎接绿色保护主义的挑战,而且对从根本上提高我国产品质量都具有深远的意义。 (2)以国际市场需求为导向,加速出口产品结构的调整。为了进一步适应国际市场不断变化的需要,我国出口商品结构应该加大力度进行调整。首先,对于某些自然资源型的出口商品,要尽量提高其出口加工程度,以避免某些国家为保护资源和环境对自然资源密集型产品的征税和其它限制。其次,对于一般工业制成品,要通过深加工和精加工的过程,增加其出口附加值,提高产品本身的技术标准、安全标准、卫生标准和环保标准。一般说来,出口加工程度浅,附加价值低的商品比较容易引起进口方的反对和制裁。最后,产品结构调整要以国际市场需求为导向。比如,对于食品和轻纺工业品的出口,就要充分注意到向“绿色结构型”方向发展,以适应现代人回归自然的绿色消费潮流。 (3)强化营销意识,加强出口产品的对外宣传。为适应绿色保护的发展趋势,我们要充分借助于营销的各种手段,作好出口产品的对外宣传。我们要在对绿色保护有意义的一些内容进行积极宣传的同时,针对有关进口国的环境保护规定和卫生检验标准,将产品的加工或生产过程和最终处理方式等加以详细说明,对有关产品的结构和各种成分含量等明确标示,但对涉及技术机密的应注意不能泄密,使国外消费者真正买得放心,用得满意。

绿色发展论文第8篇

美国经济高度发达,也是世界上最早发展物流业的国家之一。美国政府推行自由经济政策,其物流业务数量巨大,且异常频繁,因而就决定了美国对绿色物流的更大关注。美国政府在物流高度发达的经济社会环境下,不断通过政府宏观政策的引导,确立以现代物流发展带动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其近景远景目标十分明确。美国在其到2025年的《国家运输科技发展战略》中,规定交通产业结构或交通科技进步的总目标是:“建立安全、高效、充足和可靠的运输系统,其范围是国际性的,形式是综合性的,特点是智能性的,性质是环境友善的”。一般企业在实际物流活动中,对物流的运输、配送、包装等方面应用诸多的先进技术,如电子数据交换(EDI)、准时制生产(JIT)、配送规划、绿色包装等,为物流活动的绿色化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和保障。

欧洲是引进“物流”概念较早的地区之一,而且也是较早将现代技术用于物流管理,提高物流绿色化的先锋。如在20世纪80年代欧洲就开始探索一种新的联盟型或合作式的物流新体系,即综合物流供应链管理。它的目的是实现最终消费者和最初供应商之间的物流与信息流的整合,即在商品流通过程中加强企业间的合作,改变原先各企业分散的物流管理方式,通过合作形式实现原来不可能达到的物流效率,从而减少无序物流对环境的影响。欧洲最近又提出一项整体运输安全计划,目的是监控船舶运行状态。通过测量船舶的运动、船体的变形情况和海水的状况,就可以提供足够的信息,避免发生事故,或者是在事故发生之后,能够及时采取应急措施。这一计划的目的就是为了尽量避免或者减少海洋运输对环境的污染。欧洲的运输与物流业组织——欧洲货代组织(FFE)也很重视绿色物流的推进和发展,对运输、装卸、管理过程制订出相应的绿色标准,加强政府和企业协会对绿色物流的引导和规划作用,同时鼓励企业运用绿色物流的全新理念(重点在于规划和兴建物流设施时,应该与环境保护结合起来;要限制危害人类生态最烈的公路运输的发展,大力推进铁路电气化运输)来经营物流活动,加大对绿色物流新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如对运输规划进行研究,积极开发和试验绿色包装材料等。

日本自1956年从美国全面引进现代物流管理理念后,大力进行本国物流现代化建设,将物流运输业改革作为国民经济中最为重要的核心课题予以研究和发展。把物流行业作为本国经济发展生命线的日本,从一开始就没有忽视物流绿色化的重要意义,除了在传统的防止交通事故、抑制道路沿线的噪音和振动等问题方面加大政府部门的监管和控制作用外,还特别出台了一些实施绿色物流的具体目标值,如:货物的托盘使用率,货物在停留场所的滞留时间等,来减低物流对环境造成的负荷。1989年日本提出了10年内三项绿色物流推进目标,即含氮化合物排出标准降低3成到6成,颗粒物排出降低6成以上,汽油中的硫成分降低1/10;1992年日本政府公布了汽车二氧化氮限制法,并规定了允许企业使用的5种货车车型,同时在大都市特定区域内强制推行排污标准较低的货车允许行使的规制;1993年除了部分货车外,要求企业必须承担更新旧车辆、使用新式符合环境标准的货车的义务。另外为解决地球的温室效应、大气污染等各种社会问题,日本政府与物流业界在控制污染排放方面,积极实施在干线运输方面推动模式转换(由汽车转向强化对环境负荷较小的铁路和海上运输)和干线共同运行系统的建构,在都市内的运送方面推动共同配送系统的建构以及节省能源行驶等。在2001年出台的《新综合物流实施大纲》中,其重点之一就是要减少大气污染排放,加强地球环境保护,对可利用的资源进行再生利用,实现资源、生态和社会经济良性循环,建立适应环保要求的新型物流体系。

进入21世纪,物流行业必将把有效利用资源和维护地球环境放在发展的首位,建立全新的从生产到废弃全过程效率化的、信息流与物质流循环化的绿色物流系统。目前,世界上各国都在尽力把绿色物流的推广作为物流业发展的重点,积极开展绿色环保物流的专项技术研究(如在物流系统和物流活动的规划与决策中尽量采用对环境污染小的方案,如采用排污量小的货车车型、近距离配送、夜间运货,以减少交通阻塞、节省燃料和降低排放等),促进新材料的广泛应用和开发,进行回收物流的理论和实践研讨,以及积极出台相应的绿色物流政策和法规,努力为物流的绿色化和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我国物流业的起步较晚,绿色物流还刚刚兴起,人们对它的认识还非常有限,在绿色物流的服务水平和研究方面还处于起步阶段,与国际上先进技术国家在绿色物流的观念上、政策上以及技术上均存在较大的差距,主要表现在:

1.观念上的差距。一方面,领导和政府的观念仍未转变,绿色物流的思想还没确立。部分政府领导对物流的推进尚且放任自流,更何况面向的是更进一步的绿色物流?仅有物流的思想而没有绿色化的概念,还缺乏发展的前瞻性,与时代的步伐存在差距。另一方面,经营者和消费者对域外物流绿色经营消费理念仍非常淡薄,绿色物流的思想几乎为零。经营者展现给我们的是绿色产品、绿色标志、绿色营销和绿色服务,消费者追求的是绿色消费、绿色享用和绿色保障,而其中的绿色通道——物流环节,谁也未有足够的重视和关心。因此在发展物流的同时,要尽快提高认识,更新思想,把绿色物流作为世界全方位绿色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确认和面向绿色物流的未来。

2.政策性的差距。绿色物流是当今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对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类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正因为如此,绿色物流的实施不仅是企业的事情,而且还必须从政府约束的角度,对现有的物流体制强化管理,构筑绿色物流建立与发展的框架,做好绿色物流的政策性建设。一些发达国家的政府在绿色物流的政策性引导上,制订了诸如控制污染发生源,限制交通量和控制交通流的相关政策和法规,而且还从物流业发展的合理布局上为物流的绿色化铺平道路。如日本在1966年就制订了《流通业务城市街道整备法》,以提高大城市的流通机能,增强城市物流的绿色化功能。尽管我国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也一直在致力于环境污染方面的政策和法规的制订和颁布,但针对物流行业的还不是很多。另外,由于物流涉及的有关行业、部门、系统过多,而这些部门又都自成体系,独立运作,各做各的规划,各搞各的设计,各建各的物流基地或中心,导致物流行业的无序发展,造成资源配置的巨大浪费,也为以后物流运作上的环保问题增加了过多的负担。因此,打破地区、部门和行业的局限,按照大流通、绿色化的思路来进行全国的物流规划整体设计,是我国发展物流在政策性问题上必须正视的大事情。

3.技术上的差距。绿色物流的关键所在,不仅依赖物流绿色思想的建立,物流政策的制订和遵循,更离不开绿色技术的掌握和应用。而我们的物流技术和绿色要求有较大的差距。如我国的物流业还没有什么规模,基本上是各自为政,没有很好的规划,存在物流行业内部的无序发展和无序竞争状态,对环保造成很大的压力;在机械化方面,物流机械化的程度和先进性与绿色物流要求还有距离;物流材料的使用上,与绿色物流倡导的可重用性、可降解性也存在巨大的差距;另外,在物流的自动化、信息化和网络化环节上,绿色物流更是无从谈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