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青年教师论文

青年教师论文赏析八篇

时间:2023-03-23 15:14:23

青年教师论文

青年教师论文第1篇

1.敬业意识和育人意识淡薄。教书育人应是教师最神圣最基本的职责,也是职业道德的核心内容。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多数教师都能够尽忠职守,安贫乐教,为培养一代新人奉献美好年华,但少数青年教师对此却缺乏正确的认识,错误地认为教师的职责就是教书,把教书与育人截然割裂甚至对立起来。也有部分青年教师敬业意识淡薄。他们缺乏认真负责精神,事业心,责任感不强,他们把从事教育仅仅作为一种谋生的手段,厌倦和鄙视本职工作,授课照本宣科,工作敷衍了事。这种人虽然不多,但却严重地损坏了教师的形象。

2.为人师表不够。为人师表,是教师应有的基本职业道德要求,可是少数青年教师却不大注意自身的形象,有的甚至忘记了自己的教师的身份,而把自己混同于一般的社会青年;有的青年教师缺乏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对教学工作不负责任;有的法纪观念淡薄,通宵打牌搓麻将,甚至搞;有的青年教师缺乏起码的社会公德,不守公共秩序;有的衣冠不整,待人接物缺乏文明礼貌。

3.精力投入减少,缺乏孜孜不倦的勤业精神。精通业务,是搞好教学工作的前提。但是受趋利原则的影响,部分青年教师的人生价值取向趋于“中性人格”。表现为:人生理想趋向实际,价值标准注重实用,个人幸福追求实在,行为选择偏重实惠。在外兼职精力投入过多,对工作投入时间和精力减少,个别教师还把大量精力用于市场投机及一些商业性的服务活动之中,心分几头,直接影响了教学秩序和教学质量。

4.示范作用降低。教师的行为具有显著的示范性和教育性,但部分教师因缺乏完善的师德修养和精神风貌,在政治态度、工作作风和言谈举止上难以成为学生的表率。个别教师甚至将一些不健康的思想行为带给学生,在学生的心灵上产生了极坏影响。虽然这些现象在青年教师中不是普遍现象,但是无论对教师本身还是对学生都会带来严重的不良后果。

二、青年教师职业道德滑坡的原因

上述现象;严重地损害了教师的形象,产生了不良的社会影响。造成青年教师职业道德滑坡的原因比较多,归纳起来如下:

1.社会大环境对青年教师职业道德的影响。教师职业道德的形成和发展离不开具体的社会环境。改革开放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极大的推动了社会的全面发展。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利益最大化”,“交换”,“竞争”,是成为市场经济有别于自然经济和产品经济的特有的经济价值观。它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价值观点的基础。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西方的一些消极思想和腐败的生活方式如享乐主义、拜金主义、个人主义等等不良思想给社会带来了不容忽视的负面影响,它冲击社会道德规范,污染社会风尚、侵蚀人们的心灵。因而相当一部分青年贪图享受,害怕艰苦,缺乏坚强意志和持久耐力,显得异常浮躁和功利,从而放弃了对未来的理想和永久完美的孜孜以求。在西方思想、道德、文化、价值观等的直接对抗过程中,青年知识分子所受的影响首当其冲。青年教师由于思想不成熟、意志性格欠稳定、心理承受能力脆弱,以及社会阅历肤浅等原因,对社会环境的阴晴变化往往领略得最早,社会大气候的风吹草动也极易在他们思想上引起波动,再加上由于衣食住行等方面在高校属于最低层而迫切希望改变现状的想法,就会出现浮躁、急功近利的行为。他们与中、老年教师相比,缺乏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2.高校内部的因素对青年教师职业道德失衡的影响。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和道德教育上的失衡是导致青年教师职业道德滑坡的主要原因。青年教师在学生时代所接受的是理论化的职业道德教育,而作为教师时面对的是具体的职业道德实践和操作。要用理论指导自己的行为,使一定的社会规范成为自己内心的道德戒律,需要一个不断适应的过程,也是一个引导、监督、培养的过程。绝大多数学校都十分重视对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和道德教育,有效的师德评价、考核、激励机制。而相当多的学校对青年教师的基本态度是重使用、轻培训,重素质、轻政治,重业务能力的提高、轻职业道德的培养。没有建立起严格的、行之有效的师德评价、考核、激励机制。由于僵化的人事制度的限制,面向21世纪学校教学、科研的重担将历史地落在青年教师肩上。为了促进青年教师的成长,利用教学评优、技能竞赛等竞争手段,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和师德水平。学校在管理上的偏差和在制定政策上的导向性错误,是导致青年教师职业道德滑坡的另一个重要原因。目前,相当多的学校特别是高校在政策的制定上存在重科研、轻教学;重管理人员、轻教学人员;重年老、轻年轻等倾向。具体表现在岗位津贴的发放、职称评审、普级、评先等方面,大多是以科研成果、课时数量、技术职务、行政级别等作为硬条件,而职业道德状况则因缺乏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往往采取模糊处理的评价方式。即使有时制定了一些条例,而在具体操作时又常被弱化,甚至忽略。当前在学校晋职、晋级、评先进又是与青年教师的生活福利待遇如调资、分房等密切相关。这种政策制定上的导向性错误导致青年教师心理上的不平衡和行为方式上的功利性,从而使青年教师产生了搞好科研,多发论文就会带来利益、荣誉的想法,并由此放松了自己的职业道德的要求思想改造。

3.青年教师自身境遇的影响。一方面,现在的青年教师是在改革开放给人们带来实惠的年代成长起来的,大多数人没有经历过过去年代的艰苦磨难和社会生活的风风雨雨,他们所经历的,看到的,听到的和老一代知识分子不同,对生活和幸福的理解也不同,其中带来的影响有利有弊。所以这样优越的成长环境使相当一部分青年教师缺少艰苦奋斗的精神,缺少吃苦耐劳的品格,意志力薄弱。另一方面,社会地位与物质待遇的强烈反差带来青年教师的心理失衡。就物质待遇而言,青年教师的工资底,收入有限,与从事其他行业的同龄人相比,他们的收入不够养父母、不够教育子女、不够购买住房,甚至不够日常的开支用度。除了因为收入过底而带来的困窘感以外,他们还常常由于经济收入上的反差产生一种不公平感。住房问题也是困扰青年教师和高校领导的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是青年教师队伍不稳的症结之一。这样现象,不同程度的影响了青年教师职业道德。

三、加强青年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对策

高质量的德育教育是孕育高素质的教师队伍的基础。学校要把青年教师的职业道德状况放在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放在科教兴国与人才培养的高度来认识和看待。抓好青年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对深化学校教育改革,提高学校教育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需要学校各职能部门为此作出努力。

1.加强教育。首先,学校要组织广大教师认真学习《教师法》、《教育法》、等教育法规,不断提高广大青年教师对师德建设的重要性和意义的认识,教育他们认真履行教师义务;正确处理待遇与工作态度的关系,既要肯定教师通过正当途径追求自身利益的合理性,又要提倡和发扬为社会奉献的精神,努力培养勤奋严谨、献身真理的治学态度和耐得寂寞、安贫乐教的优秀品质。以遵守教育法规,“依法执教”来约束,促进教师进行道德修养。其次,学校要结合学习宣传同志《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十六大报告》、“以德治国”重要思想和《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等文件,制定学校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还有有关师德规范的论著,比如《陶行之教育思想文集》、《公民道德实施纲要学习问答》,《教师职业道德》等学习材料,通过学习,努力提高青年教师的理论水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爱岗敬业,谦虚谨慎,为人师表的思想。再次,学校还要专门开设教师职业道德课程,或邀请师德水平高、教学经验丰富的优秀教师作报告,或组织师德知识竞赛,“遵守职业道德,做好本职工作”活动等多种形式,高度重视青年教师职业道德素质的提高。

2.建立监督和激励机制。完善的监督制约和激励机制是学校搞好青年教师职业道德的关键。首先,学校应制定完备的职业道德规范,加强师德教育和考核,把教师职业道德作为教师工作考核的首要内容和职务聘任、普升、奖惩以及评优必备的重要依据。每年进行计划和总结,定期了解青年教师的职业道德状况和思想状况,不断提高青年教师的职业道德素质。其次,要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和奖惩机制。强化青年教师业务考核的指标体系,促使青年教师在业务上迅速成长。学校还用校内报刊、宣传橱窗、广播、报告会等途径大力宣传在学校教学和职业道德建设中出现的先进教师和事迹,以他们的先进思想、先进事迹来激励广大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对于优秀者则要给予适当物质和精神奖励。对违反职业道德规范、破坏有关制度的行为,要严肃的批评和处理。

3.加强教学管理。改革和改进教学管理,学校加强对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的使用和培养。首先,实行教师培训制。对新上岗的青年教师,学校应进一步加大岗前培训的力度,通过集中严格的岗前培训,强化青年教师的职业理想,提高职业道德认识,树立爱岗敬业、献身教育的师德风范。此外,学校可以根据青年教师所在学科的不同特点,制定相应的培训内容和培训计划,必须较系统地学习教育科学理论、学习教师规范。在教师使用过程中,根据教学需要和教师发展提高的需要,随时为其提供进修培训的机会。其次,实行教师资格制。规定从教人员必须经过考核和资格认定,取得教师资格证书。师德师风不好的不能获得教师资格,或取消其教师资格。再次,实行听课制。即既学校要求青年教师必须听取全部或部分课堂教学内容讲授,又派部分教师组成听课小组抽查上课效果,在综合评价基础上,以适当的方式指出和纠正其缺点以便改进。第四,实行试讲制。对新任教师开课和教师开新课实行开课前的试讲制度。由有关教学单位组织专家和教师听课、对教师试讲的效果认真进行评价,以决定课程是否开出,同时对如何改进教学提出意见。第五,实行教学督导制。聘请教书育人好、教学经验丰富的离退休教师和部分在职人员组成教学督导组,随时听课和参加各种教学检查、评估活动,将教师的教学态度和师德师风等列为评估重点。第六,实行导师制度。由院、系党委、党组织安排一名在师德修养、敬业精神、业务素质等各方面优秀的中老年教师负责对一名青年教师全面培养,制定切实可行的指导培养计划并认真落实,以帮助青年教师过好教学关、科研关。第七,实行社会实践制。加强社会实践锻炼,把负责学生的外出实习和假期的社会实践等活动作为对青年教师一项基本要求,帮助他们充分地接触社会、体察国情民情,在社会这个大课堂中全方位地锻炼、学习和提高。

4.关心青年教师的物质需要。在新形势下,教师的价值取向和需求都呈现多元化。其中物质需要是极为重要的。当前教师对物质利益的关心是客观存在的,可以说教师待遇是吸引、稳定教师队伍的重要因素。教师中的实利价值取向是社会发展进步的产物。政府要切实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努力改善办学条件和教师的工作、生活条件,提高教师的福利待遇。学校还要积极创造条件,努力改善青年教师的物质生活待遇;要广开财源,不断加大教学投入,适当提高课时津贴和横向科研经费提成比例,鼓励青年教师踊跃承担教学、科研任务,实行多劳多得;学校把解决教师住房问题作为改善办学条件,稳定教师队伍,调动青年教师工作积极性的首要任务,确保青年教师安居乐业。除此之外,学校应当根据青年教师需要的特点,在关心他们物质需要的同时,更多的关心他们的精神需要。要通过采取目标激励、尊重激励、关心激励、信任激励等多种精神激励方法帮助教师实现他们在事业发展等方面的精神追求。

青年教师论文第2篇

教育部在1999年为解决经济及就业问题,提出了大学扩招,随着高校本科生逐年的递增,高校开始涌现出一个庞大的队伍,即青年教师队伍。教育部截止2001年的统计,高校青年教师总人数已达到88万,总比例达到高校教师总比的62%。这样一个庞大的群体有许多特点:这些人大多数出生在20世纪7,80年代,捧着书本苦读二十余载,大多数直到拿到研究生学位,博士学位,通过层层选拔,才有资格到高校工作。三尺讲台,对这些专门从事知识与传承的年轻人赋予了千钧重任。这数以万计的青年教师普通,平凡,没有骄人的业绩与显赫的名声。在做科学研究,职称晋升,学术成果时,许多青年教师在忙乱中已把“师风师德”四个字抛于脑后:只关心学术课题,不知国内外政治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只忙晋升职称,而忽略教学,使学生怨声载道;只与评审职称的教授们建立良好的关系,而忽略同事间的交流与合作;只关心论文与课题的数量,而对学术的严谨性嗤之以鼻,对自己的要求不高,不够自律。青年教师的现状堪忧,是社会压力,高校环境所导致的。如何使这庞大的群体在若干年后成为各高校的骨干与精华,如何使这几十万人成为副教授,教授之后为学生尊敬,为社会叹服是教育理应考虑的问题。其中,不断加强高校师风师德建设更是重中之重。

2高校师风师德建设存在的若干问题

师风师德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即教师自身的道德素质修养,对政治的了解与关心,对职业的投入与热爱,同事与同行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良好得体的语言与着装,自律及要求等等。高校青年教师思维灵活,工作弹性大,大多数工作态度端正,充满着正面力量,高校需要这些青年教师夯实高校的建设,而与此同时,在社会经济过热的浪潮中,青年教师还需要道德沉淀与文化素质修养,以把这支队伍建设成为具有职业道德,作风严谨,蓬勃向上的一支队伍。作为一名青年教师,笔者通过走访调查与五年来作为一名青年教师的经验,总结出青年教师队伍中普遍存在的几点问题。

2.1一线教师学术作风不够严谨教学工作不够认真

一线教师是教学工作的核心与精髓,是学生们答疑解惑,模仿尊敬的对象。而近年来青年一线教师人数过多,岗位认定与职称评定的竞争愈加激烈,导致青年教师们将精力大半投入到积累论文的数量,参与课题的数量以及奖项评选中。科研工作者普遍了解,论文的产出需要做实验,实验数据是大量的试验以及调研产生的,只有严谨的科研才会产出对本学科有积极贡献于社会意义的论文,青年教师有教学的压力以及家庭的压力,因此对于论文产出喜欢一蹴而就,一劳永逸。许多论文的产出仅仅是为了凑数,这样论文的质量可想而知,更不用提对本学科做出贡献。抄袭现象屡禁不止,且大都发生在青年教师当中。课题的报送面临的压力更大,不但要求青年教师拿出切实的研究成果,还需要与申请部门协调关系。青年教师在工作中面临如此强大的压力,导致很小部分精力放在学生身上。许多教师听到下课铃直接信步走出教室,不与学生交流,不解答学生课堂上的问题,对学生有问题的邮件匆匆一瞥,做不出合理与学术的解释,许多教师一学期过后还叫不出三个以上学生的姓名,令学生及其不满,与师风师德建设严重相背离。与此同时经济过热又导致青年教师们普遍认为自己收入过低,想方设法为自己再招揽一份兼职。在各个城市的私人培训机构,经常可见到高校教师在为中小学生们补课的身影。长此以往,青年教师教学的精力越来越少,会严重导致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以影响日后的学习。最后,青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着些许问题。多数青年教师缺乏科研经验使得课堂上理论内容较多而缺乏动手实验,不利于学生动手能力的发挥。一些青年教师不够为人师表,课堂上有时满腹牢骚,将许多时间花在批判社会现状上,不给学生们正面力量,迟到早退的教学事故时有发生,从而导致自己忘记什么是“为人师表”,学生们忘记什么是“传道授业解惑”。

2.2青年辅导员的思想道德建设有待提高

目前,各个高校的辅导员大多都是青年教师,青年学生辅导员可以拉近自己与学生的距离,经常可见学生与辅导员关于生活学习的问题促膝长谈,辅导员的确是学生学习的榜样与情感的依赖对象。但是辅导员队伍的过于年轻化产生了许多道德建设的问题。笔者通过对辅导员的调查发现现状堪忧。辅导员队伍中许多都是研究生刚毕业的学生,在道德上不太善于掌控自己,对学生奖惩不一,有的有严重的情感偏向,在大是大非面前显得犹豫躲闪。许多辅导员决定着奖学金等级,优秀学生的称号,学生党员的名额,这就使辅导员们有情感偏向,归根到底是师风建设存在的问题。其次,学生经常遇到生活学习上的问题乐于与辅导员探讨,有些辅导员在道德建设方面不够成熟,很少给出中肯切实的意见,这使学生有时感到困惑,不知遇到问题该与谁去讨论,及其容易走极端,说到底这是师德建设的问题。

2.3教辅青年工作者思想意识不够成熟

高教的教学机关与教学起着相辅相成的作用。高校机关是高校运转的命脉。青年教师不断地涌向机关也给教辅工作带来了许多问题。青年教辅人员由于社会经验少,对本校的运转缺乏了解,经常在工作中出现纰漏,态度冷淡,知识贫乏是青年教辅人员普遍存在的问题。归根到底是这些青年教室们思想意识不够成熟,师风师德建设有待提高与完善。

3完善师风师德建设的几点建议

笔者参考了不少讨论此论题的文章,大多数作者对师风师德建设的提出建议非常有限,且主要目标放在强化学习教育,规范教师行范,设立严格的奖惩机制上。而笔者认为,师风师德建设欠缺的主要原因在于青年教师科研与教学的工作压力过大而导致的,笔者决定另辟蹊径,提出几点完善师风师德教育的建议。

3.1缓解教学与科研的压力以抵制学术不严谨作风

针对科研与教学的两座大山,笔者听取了沈阳药科大学外语教研室吴秀萍教授的评论“没有做过科研的教学工作者只能在讲台上重复别人的东西,不可能将创新能力与学习方法传授给学生。”笔者深有同感,抵制学术不严谨的作风,应把第一步放在缓解教学与科研的压力,理顺科研与教学的关系中去。笔者认为,青年教师进入高校工作,应首先承担着一部分科研任务,学校应给与适量的经费让青年教师搞学术研究,并对青年教师的产出论文产出质量有严格的审订,只有发表出对本学科本专业有教学意义,社会贡献的论文,才有可能让这些青年教师在职称评定中有资格参与副教授的评选。而将更多的教学任务给予教授与副教授,因为学生更喜欢听有着科研经验,创新经历与学术积累的教授们上课,这样学生更有积累,更有启发,个高校产出的本科生更加有质量。只有学术严谨,才会更好的完善师风师德。

3.2拓宽青年教师视野成熟青年教师的思想意识

笔者指出,许多高校青年教师思想不够成熟,没有文化沉淀,这导致了这些教师视野狭窄,不能更好的进行科研与教学,笔者认为,刚入校的青年教师应该至少学习一门与本专业无关的科目,做出课堂笔记与评价报告,以达到拓宽视野,充实思想的目的。同时教师在完成教学的同时应结合专业特点,多下基层锻炼,例如在高铁建设现场试验,在其他高校实验室得出科研数据。此外,青年的教师申请的课题报告应由评审团反复讨论与不断修改,因为只有这样,青年教师才会对自己本专业的知识不断的进行深入,创新;对其他专业的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以完善自己的思维,拓宽自己的视野。只有提高自身的素质才会使师风师德建设进一步完善。

3.3营造浓厚的师风师德建设氛围

强化管理与严格考核许多青年教师过着三点一线的生活模式,大多数是上班,下课,回家。教师与教师之间缺乏交流,对学校正在进行或即将进行的大事件缺乏了解,针对授课教师这一特点,笔者认为,教辅机关应该在学校营造浓厚的师风师德建设的氛围,积极倡导“德育为主,教育文本,教学育人”,定期将一线教师聚集起来,使教师们有更多的机会交流,使这些会议成为青年教师表达意见,提出观点的有效渠道。同时,学校也应该强化管理和完善考核机制,多多听取学生们对教师的评价,将学生对教师的评价作为主要的评选依据,使得培养良好的师德师风成为青年教师的自觉行为。

4结语

青年教师论文第3篇

(一)教师敬业意识的淡薄

就目前而言,高校教师具有非常良好的素质,教师是为教育献身且无私奉献的人,为中国高校教育事业付出了辛勤的劳动。但是因为一些原因,青年教师却存在着很多问题,教育这个行业对教师提出了积极服务以及具有敬业精神的要求。有一些高校的青年教师因为理想信念不够坚定,所以造成了敬业意识的淡薄。如果教师缺少最基本的敬业奉献精神,在教学时不认真,会影响教学的质量,学生也会对学习不上心。教师如果只会教书,而对学生漠不关心,将会让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很紧张,学生在教室上课时也会不认真学习,对教师也会很排斥,教师也会满足于现状,不会积极进取。

(二)教师价值观的倾斜

有些青年教师过分注重于个人得失,只强调自我价值以及个人的名利,不会以正确的态度对待工作、和领导以及同事友好相处,这样会导致价值观的倾斜。过于看重个人利益的行为,将会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之中不能起到表率作用。有些教师过分热衷于发展第二职业,而不注重自身本职岗位,教师错误的价值观念,会带给学生不好的影响,也许这类教师会把学生看做是自己有利用价值的资源。在教学方面,只会注重自己的发展,而忽略自己本身的职责所在,在这样缺乏诚信的观念下,有可能会利用自己职务之便,为自己谋求私利。

(三)教师学术诚信的缺失

因为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在教育行业具有不容忽视的影响力。诚实守信这也是为人师表所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现在有部分教师对自己的要求太过于放松,不注重自己个人形象以及影响,对自己个人的言论不加以重视,在上课时的言论太过于偏激。还有一些青年教师有不文明的言行,不遵守学校的规章准则,这不仅会对学校产生不好的影响,也不利于对学生的教育培养。甚至还有一些教师在科研工作上作假,剽窃并抄袭别人的成果,这样做会有失学术道德规范。

二、现在我国高校教师师德建设的新内容

师德是教师在从事教育行业之中所必须具备的职业道德以及思想品质,在不同的时期对教师的师德要求以及规范都有所不同。随着当今经济、社会以及文化的不断发展与进步,思想教育也在不断的转变。现如今,师德的建设应当不断地适应并融入现在特色社会主义时代之中,并提高高校教师师德教育建设。当今社会中,教师师德建设容易走进误区,这样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育培养时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教师应当以身立教,师德的要求来源于教师的人格,教师不仅应该有高学历,更要以身作则,教师需要将自身的职业道德情操与教学水平完美的结合。教师只有自身具有高尚的品格之后,才可以将学生教育的更好。教师应当以身作则、严于律己才能更好地教育好学生,带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健康茁壮成长。敬业奉献。教师应该具有敬业奉献的精神,教师是一种神圣的职业,教师是伟大的,因为需要具有爱岗敬业以及无私奉献的精神。教师要热爱教育这个岗位,这也是教师师德之中最核心最基础的内容。博学精思。教师职业对教师的基本要求是:知识渊博、真才实学以及博学精思。青年教师需要具备扎实的知识基础、在学术上要有高水平的造诣以及精湛的理论专业知识。诚实守信。在现在社会之中诚实守信是社会各界所共同维护的最基本的道德标准,这也是作为衡量教师称职与否的一个准则。教师的诚实守信具体体现在科研、教学以及日常工作和生活之中的方方面面上,是重要的基本准则。教师应该要有执教的标准:学风要端正、治学要严谨、在学术上绝不弄虚作假,严禁抄袭和剽窃,诚实守信是现在青年教师教学之中的道德底线。团结协作。在一个团队之中最重要的是需要具备团队精神、团结协作的能力,要以团队的利益为主,团结协作要在集体中才能体现出来,而集体是作为团队凝聚力、生命力以及战斗力的表现。教师在进行学术以及教学过程之中,大部分是需要通过合作完成,所以青年教师在教学以及自身师德建设时需要加强团结合作精神,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三、影响我国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的因素

影响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的因素大致有四种:社会原因、教育原因、高校原因以及个人原因。在现在的社会之中,许多人只会重视金钱,也有很多人觉得付出与收入不合理,也有一些是青年教师对收入的多少产生了迷惑,只会注重个人利益的得失,从而忽视了对学生的教育和培养。这样会削弱教师对自身职责的认识,也可能会出现腐败现象。在教育上也存在这样的问题,有些学校的师资比较匮乏,所以没有对青年教师进行严格的筛选和培训就直接上岗,这样的青年教师会缺少一些基本的教学技能以及职业素养的培养。这样的教师师德建设缺乏规范性以及系统性。某些高校只是一味追求教师的学历层次以及科研成果,对青年教师师德建设以及师风都是基于形式,并没有对青年教师严格执行校纪校规,这样不仅忽略了教师师德建设,还有可能会让教师在学术上出现抄袭剽窃、弄虚作假的行为。当今许多青年教师都是独生子女,成长的环境过于优越,使他们在工作时缺少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精神,缺乏独立自主顽强拼搏的耐力以及刻苦钻研的素养。大部分教师都是刚从学校毕业的学生,一直都在校园里,缺少实践能力,这也对青年教师加强师德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

四、结语

青年教师论文第4篇

材料专业青年教师具有高学历、高学位,在材料科学研究领域表现突出,但缺乏在材料生产企业的实践工作的工程背景和工程经验等工程素质,在自己的专业领域中,对材料生产的发展现状不甚了解。在课堂上授课过程中,不能够有效地实践与理论相结合进行教学。随着社会经济建设的发展,材料生产企业对工程技术人才的质量要求和材料专业青年教师具备的专业工程实践能力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这已经成为制约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缺乏工程实践能力的教师培养学生同样缺乏工程实践能力。比如《新型干法水泥生产技术》课程,需要授课者熟悉整个生产线每个环节的生产操作,熟悉实际生产现场的每台生产设备,尤其是生产原则“五稳保一稳”要理解透彻。然而青年教师没有实际对水泥生产线进行管理操作,缺乏对水泥生产的全局管理意识,对生产设备非常不熟悉,只能按照课本理论去给学生们讲授,在授课过程中缺少实际生产案例的讲授,缺少对生产全局管理能力的培养,对学生的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培养远远不够。开展CDIO工程教育,提高学生的学习和实践能力,离不开专业教师的引导,提高专业教师的业务水平成为非常急迫的问题。

2CDIO工程教育模式

CDIO工程教育模式是近年来国际工程教育改革的最新成果。CDIO是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现(Implement)和运作(Operate)四个英文单词的缩写,它体现了作为现代工程师所应具备的服务于现代工业产品从构思研究到运行改良的全过程所需拥有的基本能力。而传统教学模式培养的学生,往往存在局限在理论层次,难以与实际应用相结合,并且动手能力较差等问题,远远不能适应现代材料科学的对高素质人才的要求。

3工程教育对教师能力的要求

CDIO采用了12条标准作为教学改革和评估实施CDIO的基准。其中有两条明确提出了对教师的能力要求。

(1)提高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

要求教师在学习经历和人际关系技巧以及产品、生产流程、系统构建技能方面提高能力。

(2)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

要求在提供综合学习经验,运用主动学习、体验式学习方法以及在评估学生的学习方面提高教师的能力。

3.1工程实践能力要求

CDIO工程教育要求教师在产品、生产流程、系统构建技能方面提高能力。材料专业培养的是能够在陶瓷、玻璃、水泥等工厂生产一线进行管理操作的技术人才,需要操作师熟悉生产工艺流程,能够处理生产过程中出现的生产故障,具有全局生产的观念。这就要求我们材料专业青年教师掌握材料生产工艺,能够对生产故障进行有效处理。尤其是自动化生产程度较高的水泥生产,需要青年教师从原料车间、熟料车间、水泥车间生产全局要有整体思维构建的能力,不仅熟悉生产现场操作技术还要掌握远程生产控制室的生产操作。青年教师具备了这些工程实践能力,会在人才培养的每个环节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引导学生朝着工程人才方向发展。

3.2教学能力要求

教学是教师的天职,作为一名教师最主要工作是教好学。CDIO工程教育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具体要求。要求教师在进行传统授课的同时,要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探索性学习、体验式学习,并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综合性、立体性评估。随着企业生产竞争压力加大及材料生产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新型材料进行研发生产,企业越来越看重毕业生的综合素质能力。除了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还要特别培养学生的认识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和勇于创新的工作能力。

4青年教师能力培养对策

4.1工程实践能力

目前,高校的青年教师,大都是直接从其他高等院校引进的硕博研究生。他们没有企业生产工作经历,缺乏对产品的生产管理经验。在企业实践的内容包括现场学习、参加企业技术培训、承担企业技术服务项目几部分。

(1)现场学习

青年教师要真正深入企业生产一线,来到生产现场,向现场工作人员学习请教生产工艺流程和生产设备工艺原理及相关的操作技术要领。通过现场学习,发现自己的不足,查找自身的差距,提高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拓宽自己的视野和知识面。学习之后,由企业工程师现场进行考核,给出学习效果评价,达到学习目的。经过现场观摩学习,合格者进行上岗操作。上岗操作能够深刻领悟学习到企业的岗位操作规程、用人标准和企业生产管理制度等相关知识。参与到材料生产的各个环节,将书本上的理论知识与生产实践进行有机结合,能够全面了解专业课程知识在生产运行中的运用,对课程的教学重点难点有更深刻的认识,对提高青年教师综合能力有明显效果。材料专业青年教师在企业学习目的是培养青年教师掌握实际水泥、陶瓷、玻璃等产品生产流程、生产管理制度,拓展他们的建筑材料工程研究视野。经过企业实践,青年教师会对材料专业工程师的能力要求有更为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2)参加企业技术培训

材料新技术发展迅速,应定期邀请企业工程师进行新技术讲座交流。培训后组织专业教师对新技术进行交流学习,对新技术进行消化吸收。通过新技术培训,使青年教师掌握材料专业技术前沿技术,培养其工程创新建构能力。青年教师到企业去虚心向工程技术人员学习,拜企业的工程师作为生产实践导师对自己生产实践能力进行辅导。青年教师不但能够丰富了自己生产工艺知识,获得企业专家的帮助,还能及时与导师沟通获得第一手生产技术资料,积累了较多的生产案例,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承担企业技术服务项目

青年教师还要去企业的研发中心,了解该企业的最新生产技术、最新的产品研发结果,了解行业发展现状和动态。与企业合作承担技术服务项目。通过对企业技术服务支持可以深入学习掌握行业的技术前沿,同时能够将实验室的实验研究与工程技术应用进行有机结合,提高青年教师的工程技术研究能力。参与企业项目,不仅可以提高青年教师的技术水平,同时能够提高教学水平,使学生了解行业的最近发展,最新的研究热点。青年教师在实际工作中锻炼自己的工程技术能力、提高技术研发和技术创新能力,使其成为实践能力强,技术水平高的“双师型”教师。

4.2教学能力

(1)开发课程项目。

根据专业课程的性质与教学要求,开发相应的课程项目。比如,《新型干法水泥生产技术》开发了“预热器结皮堵塞生产故障处理”、“回转窑红窑分析”、“煤粉燃烧器火焰调节”等项目。树人先树己,承担项目教学的教师,首先自己要有娴熟的项目实践能力,能够为学生做出工程师的榜样。提高项目教学能力。通过课程项目,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探索性学习。

(2)青年教师导师制。

为每位青年教师配一名副教授以上导师。导师负责指导青年教师的备课、写教案和教学日历、协助指导毕业设计和课程设计等所有的教学环节。导师应深入到课堂听取青年教师课程,课后要有交流并记录。培养结束后,由督导组进行听课验收。

(3)实践与理论相结合。

在理论知识的传授过程中,可以通过实际生产案例进行教学;在课程设计等实践动手能力培养过程中,可以以实际工程设计项目作为题目进行设计;在创新实验的指导过程中,可以以实际生产问题为出发,要求学生进行研究探索;在毕业设计指导过程中,可以结合工厂生产实际进行对接,进行实际项目的设计。

4.3职业道德修养

大学的职能不仅仅是培养具有专业知识的专门人才,同时要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做事。一名合格的工程高级人才需要具有较强的责任心、良好的职业操守、正确的工作态度、严谨务实的工作作风,那么这就要求我们青年教师具有同样的职业道德和修养,为人师表、以身作则进行工作和生活,给学生做好表率示范。青年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直接影响其教学风格和人才培养质量,所以我们应该重视青年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的培养。

5结语

青年教师论文第5篇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作为一个典型的工科专业,从知识的传承性考虑,工程教育的最终落脚点就是工程实践。青年教师只有自身具备工程实践能力,才能用工程的视野去指导教学和研究,才能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将实际工程知识与理论知识相融合,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及工程实践能力。特别是在和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水工业行业里,具有工程能力的合格的水处理工程师是至关重要的,这也对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青年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青年教师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教育理念还未完全转变。目前一些高校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重理论轻实践”的教育理念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转变,认为实践教学只是理论教学的一个辅助环节,是理论课程的补充。忽视了实践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应用。这种教育理念违背了工程教育的特点,致使青年教师将主要精力用于专业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加之青年教师的角色基本都是直接由学生转化而来,缺乏必要的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这导致他们无论是在学生时期,还是在从事专业教师的工作中,重理论,轻实践,虽然在学术研究方面表现较为突出,但却缺乏工程实践能力等专业工程素质。目前这种传统培养模式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变,致使青年教师走上工作岗位后仍旧重视传授理论知识,而忽略了自身工程实践能力的提高。

2.青年教师提高工程实践能力的内驱性不强。现阶段由于高校的考评体系不太完善,造成绝大部分高校只注重学术研究,追求论文数量,专业培养方案重理论轻实践,不太看重青年师资队伍工程实践能力的建设。因而这也导致各高校在制定考核和考评政策时,重视科研成果,而非教学质量和工程实践。而对于青年教师来讲,工程实践能力不足,教学效果不佳,并不会影响其职称晋升,这一机制加深了青年教师对工程实践的忽视。并且青年教师为了自己今后的职业发展,在这样的考评和考核机制下,也自然会将工作重心转移到科研上面。

三、加强青年教师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措施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的高低与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也是密切相关的。要使学生具备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毕业后能胜任所从事的实践性很强的工程技术工作,对专业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而青年教师除掌握过硬的理论知识外,自身还需要有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加强青年教师工程实践能力的建设,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积极参与企业实践。通过各种校企合作方式,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工程训练和实践锻炼。通过分批安排青年教师进入给水厂、污水厂、设计院、研究所和环保公司等企业进行实践锻炼,使他们尽快将书本上的理论知识通过工程实践转化为实际的工作能力,完善其知识和素质结构。在企业的实践过程中,要切实注意不能仅仅只是作为一名实习者进行走马观花式的参观学习,而是要真正地参与到实际的工程项目中去。只有这样,才能让青年教师在工程实践中快速成长,并丰富其工程实践经验。青年教师通过积极参与企业的实际项目和技术改造等活动,能使他们迅速深入到本学科工程实践领域的最前沿,提高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且可以从中探索专业理论知识和工程实践紧密结合的方法性问题,为进一步提高自身的工程实践教学水平打下良好的基础。

2.以政策引导加强青年教师的工程实践。学校应建立相应的政策,比如在教师考核和职称评审方面,重视教师工程实践水平与成果的评价。从而在思想上和行动上使广大专业教师对提高个人工程实践能力的必要性、紧迫性有一个清醒的认识。进一步增强了教师的工程实践意识,使参加工程实践锻炼和提高工程实践能力成为每一个青年教师的自觉行为和长期行动。比如我院要求,40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必须具有6个月以上的企业实践经历,以此引导青年教师走入企业,主动进行工程实践。

3.强化青年教师入职培训。学校的新教师入职培训一般只是针对教育及教学方法等方面知识进行,没有涉及到相关专业知识。对于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的青年教师而言,可能很多都是毕业于环境工程或化学工程等相近专业,因此可在其入职培训中增加给排水工程方面的教育环节,安排给排水相关企业的高级工程师授课;组织新进青年教师去给水厂、污水处理厂了解水的取用、输配及净化过程及污水的处理和回用过程,为青年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培养打下一定的基础。另外学校在聘任新教师时,除了注重他们的理论层次和教学技能以外,还应充分考虑他们是否具有一定工程实践经验,若有在企业工作的实践经验更好。若是刚毕业不久的应聘者,则可考虑先采用师资博士后形式,在此期间,可在获得企业实践1年的工作经历后,再考虑其正式聘用问题。

4.外聘企业导师。建立企业导师制度。各高校可定期聘请企业的技术骨干和高级工程师来校对专业青年教师进行业务培训和技术指导,或开设专题讲座。企业导师在工程实践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应充分发挥他们经验多的优势,为青年教师进行“一对一”的帮扶和指导,逐步增强青年教师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5.参加注册考试。目前大多数工科行业已实行了注册工程师制度,这是一种执业资格制度。注册工程师制度涉及专业教育的核心内容就是加强工程训练,加强实践教学环节。虽然通过注册考试并不意味着工程实践能力就得到了飞跃。但是由于注册考试的很多内容都是和工程实践紧密相关的,因而通过注册执业资格考试的学习,可使青年教师进一步厘清专业知识体系。给排水科学与工程的青年教师可以报考注册公用设备工程师或注册环保工程师的执业资格考试来进一步梳理自己的知识储备,进一步强化工程实践能力。

四、结语

青年教师论文第6篇

新升本科院校的多数青年教师毕业于知名的科研机构或老牌的本科院校,习惯于工作在“不差钱”的实验室,习惯于有问题时可以得到导师、同门的帮助。来新升本科院校工作后,许多人心理会产生落差,对独立开展科研工作缺乏经验和信心,往往找不到事情可做,显得无所适从。一些人会机械照搬导师实验室的做法和研究方向,但由于经费,仪器设备缺乏等原因,短时间内研究工作难以有突破。其实,没有必要的实验条件,还是有很多工作可以做,比如还可以写综诉,综诉写烦了,还可以搞模拟研究,不想搞模拟研究了,还可以做数据挖掘。不要固步自封,谁也没告诉过我们科研一定要搞些瓶瓶罐罐的东西,一定要有先进的仪器。总之,青年教师不能坐以待毙,要积极寻求一种短时间内使科研工作有所突破的可能性,不要固守研究生时代的东西,导师不会帮我们一辈子,要有“另立门户”的决心,培养“自我造血”能力,从小项目做起,迅速形成科研成果,为自己的科研工作打开局面。人生最难的事之一莫过于能随遇而安。更希望青年教师不要因为新升本科院校的条件差一点,就此沉沦,我们平庸一生,却总会骗自己说平淡是真。

2青年教师应处理好教学和科研的关系

科研与教学是高校的“两架马车”,两者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相互联系又相互独立。教学让我们立足,科研却关乎我们的发展。其实,教学工作也可以促进科研工作。调查显示:多数诺贝尔奖得主都有从事教学工作的经历。为学生上课可以梳理专业知识,加深理解,从而夯实科研基础。从某种意义讲,任何科研拼到最后都是在拼基础。希望青年教师能够认真的准备教学材料,因为许多教学材料,比如教案,可以轻松的变为教材、教辅材料等著作。既然学校要求教师必须得写教案,为什么我们不能把教案写成一本书?

3重视课题申报和申报书撰写

选什么课题,从原理上讲,选什么课题都可以,没有不值得做的课题。但特定时期,某一研究领域具有相对稳定的科研范式和比较集中的热点研究问题。青年教师要形成明确稳定的科研方向,对自己选定的研究方向要“长相守”,不轻易改变方向,不朝三暮四,尤其是不轻易大尺度的转换研究方向,在不同学科间跳来跳去。坚持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应注意从生产实践中提炼第一流的科学问题。在学术空白点和观点矛盾处寻找切入点,小题大做,而不是大题小做,避免浅尝辄止,要区别科学研究和技术研究。课题要因地制宜,与研究经费匹配。一些经费较少的课题,研究内容却显得过于广阔,估计只有砸锅卖铁,才能完成研究内容。避免老生常谈、精华摘抄、新瓶装旧酒和改头换面的申报书,避免追捧新技术的“技术潮人”申报书,别人的成功往往不可复制,避免盲目模仿、生搬硬套的申报书。科研就是要用最经济的手段证明一个第一流的科学问题。好的申报书要求逻辑的严密性,技术路线的可行性,问题的先进性,并要有一定研究基础。应学会如何进行批判性的思考,如何鉴别重要的问题,以及如何设计有效的研究策略。课题申报要坚持“有枣没枣先打一竿子”。

4要有紧迫感

罗伯特在其《如何撰写和发表科学论文》一书中指出:“对一个科学家的评价,从研究生阶段开始,主要不是看他在实验室操作的机敏,不是看他对或宽或窄的研究领域固有知识,更不是他的智能或魅力,而是看他的著述。他们因此而出名,或依然默默无闻”。从写申报书、研究之初就应该考虑要出什么样的论文,要证明什么样的科学问题。第一流的科研工作者主要做三件事:看文献、分析数据、写文章。判断好论文的标准是看文章能不能综合各种证据将结论办成“铁案”。不要纠缠在“写文章有没有用”这种无聊的问题中,不要轻易挑战这样的行业规范,做人不能太刚烈。一个课题如果没有发表任何论文,就宛如重来都没有发生过。

5学术团队建立的原则

新升本科院校教师往往毕业于不同的院校,即便是同一专业,学术“流派”也不尽不同,学术合作需要较长的磨合期。团队成员应该坚持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学术团队的规模要大小适中,按需定制,避免人浮于事,搭便车。其实个人研究最有效率,团队研究最有能量。既不能搞得门可罗雀,断了香火;也不盲目铺摊子,搞得人很多的,我们是做科研又不是去打架、干体力活,人海战术不见得有效。以科研经费的多少,科研项目的规模决定团队成员数量、人员构成。科研经费越多越好,但科研工作不是只要有钱就能解决的问题。有些先进的科研仪器,价格昂贵,利用率却不高,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目前,研究者和实验有分离的倾向,实验外包是趋势。

6青年教师科研工作的自我提升办法

要未雨绸缪,为自己的未来研究留有出口,经常关注1~2个科研问题的动态,“养闲题”,为未来申报课题做准备。要知道科研不等于实验,不是教学实验课内容的简单扩展。要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一个人要自我膨胀到何种程度,才会连别人正确的意见都听不进去。要乐于帮助别人,不要怕被别人利用,被别人利用至少说明我们还有用。帮助别人可以提高自己的知名度,这一点学术界和娱乐圈一样,大家都靠知名度生活。科研上要有核心竞争力,要占领某个领域的制高点。要主动融入主流学术圈子,中国很大,特定学术圈子却很小。其次,科研贵在创新,但创新却不是科研工作的常态,得之我幸,失之我命,是不可强求的事情。因为,我们不是处在科学技术飞跃发展的时代,我们平时的绝大多数科研工作,首要的是要求我们做成一件事情。我们要注意区分书籍和论文的不同用途,书是用来系统学习的,论文是用来查新的。经常看一些权威杂志;经常要关注科学类网站;学术讲座要有所选择得听;把看英文文献当做做功课,天天都要做这项功课。我们选择科研工作就意味着选择了一种“小众生活”,科研工作出点成绩需要时间的付出。一项研究表明,要想在科研上出成绩,每天用在科研工作上的时间至少要十个小时。作息不规律是经常的事。有句话讲:“没有熬夜做过学问的人,不足以谈科研”,但我们要注意保持身心健康。

7青年教师要高效务实,有成果意识

青年教师论文第7篇

随着高校办学理念的转变,教师队伍的结构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高校要实现培养人才的目标,就必须要凝聚一大批能够营造优良教风、校风的带头人。以上海交通大学为例,截至2013年12月,我校共有专任教师2851名,其中2153人具有博士学位,约22%具有海外博士学位。45岁以下教师和45岁以下具有高级职称教师所占专任教师比例分别为55.8%和29.6%。青年教师及青年海归教师逐渐成为高校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的骨干力量。目前上海交通大学约有170余个院系党支部,占全校教工支部的六成。这些党支部中70%又为以教学科研为纽带的支部,该类型党支部主要依托于系、教研室、实验中心,科研一线的专任教师往往是支部的主要成员和骨干。他们占到专任教师总数的40%左右。因此教师党员作为教师队伍中的先进分子,优化高校教师党员队伍,尤其是科研一线的骨干教师党员队伍,对加强高校党员队伍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一)发展青年教师入党,优化青年教师党员队伍结构,是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必然要求

当前,高校教师队伍已进入新老交替的高峰期,青年教师逐渐成为学校教学科研和管理队伍的主体。随着学校改革向纵深推进,汇聚着大批“海归”骨干教师的创新平台、研究所、课题组、项目组、学术团队等各类新兴学术科研组织开始涌现和成长,成为上海交大学术实力的支撑力量,并将逐渐成为学校未来教学、科研等方面的生力军。在这批青年骨干教师尤其是海归青年教师中发展党员,无疑能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为高校党员队伍不断补充新鲜血液,保持党的生机和活力,提高高校党员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战斗力。

(二)发展青年教师入党,优化青年教师党员队伍结构,是加强教师管理,实践党的教育方针的需要

高校是由教师来完成“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在高校青年中发展党员,尤其是海归青年教师,不但能激励青年教师在思想、政治和业务等方面的不断进步,在教学和科研中做出更大贡献,成为能适应新世纪新任务要求的后备人才;而且能通过他们的言传身教,以高尚师德、人格魅力和学识风范,在政治上、思想上感染青年学生,扩大和加深党在广大学生中的影响。青年教师是教学、科研的生力军,更是主力军,应该不断提升能力素养,在广阔的业务平台上激发活力,开拓思路,学习贯彻五四讲话精神,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为学校的发展作出贡献。

二、目前面临的一些问题

当前高校青年教师队伍整体素质较好,他们中绝大多数具有坚定的政治信念和敬业精神,具有积极的开拓创新精神。然而随着经济转型、社会转轨和办学环境的一系列重大变化,给高校青年教师队伍的建设和优化也带来了冲击和严峻的考验,这支队伍的发展和优化工作也出现了一些新问题。

(一)基层组织措施不得力

目前有些高校党组织把党建工作的重点放在了学生群体,将高校发展党员工作等同于学生党员发展工作,对在青年教师中发展党员的重要性、紧迫感认识不足。尽管近年来高校党建在制度和措施上都取得较大进步,但是与不断更新的管理制度和较为刚性的执行力而言,高校党员教师的党建制度显得弹性有余而刚性不足;另外基层组织生活形式呆板,内容单一,缺乏亲和力,由此削弱了基层党组织的活力和吸引力并直接挫伤了青年教师的入党积极性。

(二)理想信念震荡

理想信念是最高的人生价值追求,理想信念教育是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有了共同的理想信念,就有了共同的价值目标。然而由于国际大环境的变化和文化多元化的影响,加之社会主义发展受到挫折的影响,使得个别青年教师尤其是高知识结构群体的信念产生动摇,淡化了对理想的追求,甚至对一直追求的理想产生了疑虑和困惑。

(三)价值取向倾斜和职业道德滑坡

思想是行为的先导和动力,是改变命运的源泉,只有正确的思想才会产生积极的行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的主体意识增强,但其负面效应又会诱发功利主义、个人主义、实用主义和拜金主义等消极思想,从而影响青年教师的价值观,导致部分青年教师政治观念淡化和职业道德的滑坡。

三、优化高校青年教师党员队伍结构的几点思考

(一)加强基层党支部建设

高校基层党支部是党在高校的全部工作的基础,处于高校工作的第一线,其工作的主要对象是广大党员,需要每一个党员在自己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成绩,从而形成一面旗,带动一大片。整顿软弱散漫的党支部,转换提升先进党支部,是基层党组织建设成效的关键。必须按照《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要求,充分发挥基层党支部在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增强基层党支部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完善加强基层党支部建设的体制机制。以上海交通大学为例,我校制定实施《上海交通大学教师(职工)党支部建设条例》、《上海交通大学教师(职工)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条例》。完善基层党建工作机制,各二级单位每年至少召开一次党建工作会议,总结工作,交流表彰;每学期对党支部的工作进行一次专题研究;每月至少召开一次党委(党总支)委员会,教师党支部书记列席,研究讨论通报本单位重要事项,确定各单位基层党支部组织生活主题等。完善基层党务公开制度,促进公开承诺、上级点评、群众评议等工作规范化、长效化。在基层党支部书记素质提升方面,必须按照守信念、讲奉献、有本领、重品行的要求,选优配强党支部书记。紧紧围绕教学科研中心任务,提倡党支部书记与行政负责人、科研团队负责人交叉任职,提高党支部书记参与讨论决定本单位本部门重要事项的力度。抓好党支部书记培训,党校每三年对教工党支部书记进行轮训一次,对新任党支部书记半年内完成任职培训,提高党支部书记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工作能力。拓展党支部书记职业发展空间,把党支部书记队伍纳入后备干部队伍建设。

(二)提高党员发展质量

以上海交通大学为例,我校从总体思路、党员发展、党员管理、党员处置四个部分出台了《关于加强发展党员和党员管理工作的相关提示》。按照“控制总量、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发挥作用”的总要求,坚持标准,严格程序,始终把党员发展质量放在首要位置,加强党建工作的规范化建设,重视将科研骨干、学术带头人、留学归国人员中的优秀分子培养成党员。一般而言,青年教师特别是青年“海归”教师在思想上有一些共同特点,他们的事业心比较强,自主意识和创新意识强烈,不喜欢随波逐流,不喜欢被人左右,崇尚自由和独立,注重业务进步,对于政治缺乏足够的热情。因此,必须结合他们自身的特点来创新培养教育方式。针对他们每个人的不同情况,要主动出击,经常性地上门和他们促膝谈心,倾听他们对学校、学院发展的认识和想法,思想上引导、工作上关心、生活上帮助,使他们切身感受到党组织的温暖。主动帮助和引导青年教师向党组织靠拢,把政治素质好、道德品行好,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坚持教师科研的青年教师列为重点培养对象,由党性观念强、业务水平高、在青年教师中有影响的党员专家教授和党员领导干部加强联系培养。采取支部书记、支委和老党员与院青年教师特别是青年“海归”教师建立一对一的培养模式,全程跟踪其思想、工作、家庭等,以“发展一个,鼓舞一群;发展一人,带动一片”为目标,使青年教师特别是青年“海归”教师团结凝聚在党的周围,及时把他们中的优秀分子吸收入党。

(三)结合高校特点开展形式多样的组织生活

青年教师论文第8篇

【关键词】大学文化青年教师师德师风

“青年教师是高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高等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办好人民满意高等教育的重要力量”。“目前,40岁以下青年教师占高校专任教师六成以上”, 他们大多在入职前未经过系统的有关教师职业方面的学习和培训。因此,在当前加强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显得尤为重要,而良好的师德师风建设有赖于优秀的大学文化来引导,同时,青年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作为大学文化的一部分,也直接影响着学校的整体发展。

1大学文化与师德师风的关系

1.1大学文化及其功能

关于大学文化,学术界和教育界观点众说纷纭,笔者认为大学文化是工作、生活、学习在大学这一环境中的教师、学生、管理人员、后勤服务人员等围绕大学教学科研和管理服务活动共同参与、创造的一整套制度体系、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建筑风格等的文化形态。它是社会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应当主要包括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和行为文化,其核心应当是精神文化。

大学文化作为一种文化形式,它在大学的传承和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它通过发挥教育、导向、凝聚、辐射、约束和激励等功能促使高校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逐渐具备共同思维、共同的价值观、共同伦理道德观念和共同的教育精神。

1.2师德师风的内涵

师德师风是一个人文概念,有其特定的文化意蕴,它是教师在长期教育实践活动中形成的教师的道德品质、行为风尚、教育理念、治学态度、学识涵养等方面的综合表现,是高校内部教师进行价值选择的结果。师德和师风两者之间有着内在逻辑性。其中,师德指向的是教师内在的精神品质,侧重于反映教师个体的品德修养;师风指向的是教师外在的行为风尚,侧重于反映教师群体的行为习惯。因此,师德师风是从教师个体和群体两个层面,内在和外在两个角度,辩证而全面地反映教师的职业道德和行为风尚。师风是师德的外在体现,师德是师风的内在要求,两者相辅相成。同时,师德师风具有时代性,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其内涵随着时代的进步而不断丰富和发展。

1.3大学文化与师德师风建设的关系

大学文化是组织文化在大学运行中的文化体现,其设成效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到现代大学制度的建立,影响到高校的生存和发展。师德师风建设在大学的文化建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是大学文化的重要组成。作为大学校园里知识、文化和真理的传播者的教师,是物质文化的主人,是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的实践者,是精神文化的体现者,必定成为大学文化的创造者和守卫者。因此,优秀的师德师风对大学文化的构建可以起到引领、创新、继承的作用,是大学文化的最好体现,也是大学文化构建的重要基础。同时,大学文化又通过无形的精神感化对师德师风形成施加影响,发挥教育、导向、凝聚、辐射、约束和激励功能。

2当前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师风的状况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大计,师德为本”。“当前,高校青年教师主体积极健康向上,拥护党的领导,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充满信心,热爱教书育人事业,关心关爱学生,为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做出重要贡献”。同时也应看到,由于当前高校的教师选拔和培养机制、教育评价机制和激励机制的导向性问题,高校教师的准入渠道多元化、海归人才的增多等多种原因,使得高校教师队伍中的少数青年教师的师德师风状况不容乐观。具体表现在:

2.1政治观念不强,理想信念不坚定

理想信念是支撑高校青年教师角色认同、履行责任,爱岗敬业的原动力。当前,少数青年教师受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理想信念不坚定,政治参与积极性不高,对政治理论的学习更是缺乏自觉和热情,政治理论水平不高,政治敏锐性和鉴别力不强,特别是少数海归人员表现的更加突出,这严重影响了青年教师在教学、科研活动中对党的教育方针和政策的贯彻执行,也影响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的完成。

2.2价值观错位,品格影响学生式微

学高为师,德高为范。一方面,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日新月异,高校教师只有不断扩充、更新和完善自己的知识水平和知识结构,才能切实履行给学生传授知识的责任。另一方面,高校教师职业的特殊性要求教师个体必须要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时时处处做到以身立教,为人师表,才能担负起传道的责任。然而,“当前在高校青年教师中个人主义、实用主义等价值观广泛流行,特别是部分青年教师过多看重个人利益,把教师这份工作当成一种谋生的手段,没有充分认识到教师工作的社会价值,不注重自身知识的更新扩充”,无心钻研教学科研,甚至用大量的精力和时间搞社会兼职和商业活动。有的青年师甚至学术造假;有的青年教师言行不当,衣着不得体;有的青年教师工作作风疲沓,对学生缺乏沟通关心,对同事缺乏团结协作精神。

2.3重科研轻教学,育人意识缺乏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当前,在高校一定的科研指标的压力下有的青年教师在科研和教学之间不能很好的分配精力,重科研轻教学,或者教学也仅仅是为了完成工作量而上课,缺乏职业情感,在教学过程中,不注重教学效果,不关心学生,教学质量滑坡。或没有认识到教书与育人的关系,只注重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传授,不注重对学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引导,仅仅停留在课堂教学,对与学生深入进行思想交流和沟通既缺乏本领又缺乏热情,不注重了解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从不过问不研究学生的思想道德状况,不能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引导。

3以大学文化建设引领高校青年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

文化的基础是道德,教师是大学文化的主要依托和载体,当前,加强高校青年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积极推进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改革创新,“必须以提高青年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水平为重点”,通过建设优秀的大学文化,发挥大学文化的教育、导向、凝聚、辐射、约束和激励功能,促使高校青年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逐渐具备共同思维、共同的价值观、共同伦理道德观念和共同的教育精神,把大学文化内化为自身的内心体验,外化为自身的师德师风建设的实践。

3.1加强制度文化建设,建立现代大学制度。现代大学制度就是大学的“制度性文化”。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必须把大学章程作为大学的“基本法”,通过制定章程彰显大学的办学理念,使之成为引领大学组织文化、凝聚大学组织力量的基本保障和大学依法治校、理顺内外关系、建立现代大学制度的法律依据。在建立现代大学制度的过程中,在制度设计、机构设置及管理实践中要充分考虑到青年教师群体的特点,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使广大青年教师体会到制定各种制度的目的是促进他们发展,而不是束缚、限制他们发展。在各种制度建立之前,要充分征求广大青年教师的意见,保证给广大青年教师参与权。尤其是科学制定教师的评价标准,避免出现单一的、功利性的以量化为标准的评价体系,特别是对于青年教师,要紧密结合他们的个性特点和成长性发展需求,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不断完善学校内部管理体制,建立健全符合大学精神和中国特色的现代大学制度,为青年教师的成长进步奠定科学的制度基础。

3.2加强精神文化建设,大力弘扬和培育大学精神。结合高校的人才发展趋势和当前高校青年教师的特点,一要特别重视青年教师的入职教育或岗前培训,要通过教育培训使新入职教师详细地了解学校的办学历史、办学特色、办学理念等,使新进教师能够通过了解校史校情,增强对学校文化的认同感,使得学校精神得以永续和传承,成为青年教师共同的文化自觉和精神追求。二要充分发挥老教师、师德师风标兵和教学科研骨干的作用。可以通过遴选长期在教学科研一线工作具有良好师德师风的老教师、教学科研骨干作为新入职的青年教师的导师,指导青年教师具体开展教学科研工作,在指导的过程中将优秀的师德文化潜移默化地影响青年教师,帮助他们尽快完成角色转变,为人师表,站好高校的讲坛。三要加强组织文化建设,通过加强各类教学科研团队、学术组织、文体协会等组织建设,发挥教师组织贴近青年教师实际的优势,积极反映青年教师的实际需求,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切实解决青年教师的实际问题。同时,使广大青年教师在各类组织中结交朋友,相互学习,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积极开展教学研讨、学术交流、科研合作、文化生活,由个体层面的师德素养促进群体层面师德水平的提高。四要利用各种载体扎实有效的开展师德师风教育,努力加强教师综合素养的培育和提升,鼓励广大教师潜心科学研究并成为优秀文化的创造者和传播者,培育广大教师探究真理、理性批判的高尚品格和科学精神以及报效国家、团结协作、关爱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人文精神。

3.3加强物质文化建设,为青年教师创造气质高雅的物质文化环境。一要加强文化景观建设。要坚持以人为本,突出人性的真善美,突出浓郁的学术气息,。二要完善文化设施建设。科学规划和建设配套设施完善的青年教师活动中心、学术文化交流中心等公共文化活动场所和体育文化设施,加强互联网的建设,提升学校的文化内涵。三要提供满足青年教师基础需要的物质环境。主要包括:充分尊重和肯定教师的劳动,改善教师工作、教学和研究的条件,特别是要积极创造条件提高教师的生活待遇、福利保障等,为青年教师安心教学科研创造条件。

(四)加强行为文化建设,规范和引导青年教师行为方式。青年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最终要落实和体现在广大青年教师的行为之中。一要教育引导广大青年教师在各种公开场合注重仪容仪表,注意自己的教师身份和育人角色。二要教育引导广大青年教师遵守社会公共道德规范,强化文明行为,养成文明习惯,引领社会风尚,树立高雅的审美观和健康的生活观。三要动员引导广大青年教师积极参加校园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总之,高校加强青年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把人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上,尊重人的生命价值、人的生存尊严、人的理想追求,通过建设优秀的大学文化,引领广大青年教师以教育事业发展为核心,进行完美人格的自我塑造,努力养成科学精神、人文精神、敬业精神、自律精神和协作精神,为培养造就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组织部 中共中央宣传部 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加强和改进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见》,教党[2013]12号

[2]周杰.从文化视角谈高校师德师风建设[J].高等农业教育,2012(8)

[3]魏斌.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内外因分析研究[J].教育探索,2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