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解剖生理学论文

解剖生理学论文赏析八篇

时间:2023-03-22 17:38:15

解剖生理学论文

解剖生理学论文第1篇

关键词:人体解剖教学;临床医学;结合策略;研究

人体解剖学的主要教学内容为人体形态结构的相关理论以及临床解剖实践。对医学专业学生来说,人体解剖学是一门基础性的课程,也是医学临床实践的重要指导理论。人体解剖课程具有明显的专业特性,其教学也体现出复杂性,如果在教学过程中只注重人体解剖理论教学那么将不利于学生整体临床经验的积累以及实践素质的提升[1]。在本文中,笔者主要探讨人体解剖学教师应当具备的教学素养,重点探究人体解剖学理论教学与临床实践教学的具体策略,以期为提升医学专业学生的人体解剖理论实践素养提供帮助。

1医学专业人体解剖学的教学基本理念

1.1医学教师教学素质基本要求 医学专业本身就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专业,在人体解剖学教学过程中必须保证适当的理论教学与临床实践教学的结合才可以确保教学质量效果。医学教学应当坚持以人为本的基本教学原则,从本专业的基本特点出发,善于通过人体解剖理论教学与临床实践结合的有效策略保证教学成果。教师还应当注重变换自己的教学思路,改造自己的知识结构,并且灵活运用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结合测略,为学生提供更加开放,更能够激发思维,更有利于专业知识掌握学习的教学氛围。

1.2学生学习的基本要求 医学专业学习项目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而且学习兴趣的培养对于最终的学习效果会产生深远影响。在人体解剖学课程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以形成学习的积极性,并且充分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记忆。教师在人体解剖学理论教学过程中,应当通过临床实践教学项目充分扩展教学空间,引导学生进入更为广阔的知识平台,使学生的理论知识学有所用,并且在实践锻炼过程中全面提升自己的医学职业素养,为将来的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2人体解剖理论教学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的教学策略

2.1灵活采用多种课程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人体解剖学具有严谨的理论知识结构,教材中有着大量的图解分析。为了方便教学,医学教师可以采用计算机与多媒体教学软件设备,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将体统完整的人体解剖学理论转化为各种图文资料在课堂上进行展示,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又可以实现理论知识的平面化与立体化,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将数字化虚拟化教学技术运用于医学教学是未来教学工作发展进步的必然趋势,可以改善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2]。

2.2实现全面化的课堂实践教学,增加课堂立体感受 人体解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注重课堂内的实践教学。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模拟临床手术操作,让学生在仿真的手术环境下进行人体解剖操作训练,确保理论知识能够运用于实践,并且在实践中逐渐巩固并加深理解。实践教学环节中动手能力的培养是重中之重,医学教师可以专门设置开放性实践教学课堂,倡导学生积极主动进行解剖操作。利用课余时间,为学生们开放实验室,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实践操作机会,充分锻炼临床解剖实践能力。人体解剖实践教学应当注重培养学生们的团结协作能力,可以采取分组实践学习的方式,是学生在团队合作中得到充分交流与解剖实践素养的提升。

2.3及时进行课后临床实践,巩固所学知识 学习人体解剖学的目的是为日后临床实践打基础,在活体上快速正确找到脏器的位置,并清楚其结构与相邻脏器的关系,是一项必备的基木功。人体解剖学的实践主要是尸检、人体解剖,通过参观和见习的形式,起到开阔视野,提高学习主动性的作用。学生在学习课本理论知识之后,尽快进入实践解剖内容,不仅有助于强化学生的记忆,更能让学生体会到学有所用,使之对自身所学有所认识,并从中看到自己的不足,不断提高自身解剖实践水平。课后临床实践应由教师亲自督导,及时为学生答疑,并且手把手教授各种技巧[3]。

2.4充分联系各种医疗机构,为学生提供临床实习的机会 学校方面应当为学生的临床实践联系各种医疗机构,为学生创造良好的临床实习机会。在临床实习过程中,需要由专业教师和医院专业人员进行指引辅导,使学生能够快速适应临床人体解剖实践环境,初步形成职业素养。学生个人在临床实习过程中应当调动自己的积极性,通过观察、模仿与自主实践全方位提高人体解剖实践能力。在实习过程中还应当注意善于发现问题,虚心向指导教师请教,确保临床思维能力与实践能力的全面提高。学校方面加强学生实习制度管理,适当提高实习成绩检验指标水平,激发学生实习工作的认真度。

3结论

总而言之,实行人体解剖学理论教学与临床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式能够在极大程度上提高医学专业学生人体解剖理论与实践素养,实现医生职业素养的全面提升。我国高校医学专业人体解剖理论与实践教学的结合应当持续进行完善与改善。医学专业教师应当养成良好的教学素养,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处理好人体解剖与临床实践教学关系,实现两者协调发展;医学专业学生应当树立自主学习意识,在人体解剖理论学习与实践学习过程中有效实现理论与实践的互融,全面提升自身医学职业素养。

参考文献:

[1]刘克,刘伟,李文婷,等.人体解剖教学与临床结合初探[J].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教育,2013,33(08):1075-1078.

解剖生理学论文第2篇

【关键词】高职护理;解剖学;教学

一、解剖学教学对高职护理专业的重要性

护理所服务的对象是人的个体,只有充分了解了人体各方面结构和功能,才能更好的完成有效的护理工作。学习解剖学,可以更直观的了解人体结构,理解人体各器官的结构形态和特征,为以后学习与之相关课程打好坚定基础。所以科学的解剖学教学方式是非常必要的,它直接影响到学生后续各课程的学习,甚至影响到护理生工作后临床的护理操作能力。

二、解剖学教学在现实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1. 在解剖学授课过程中,不能很好的突出学生的主题地位

在多年来传统教育的影响下,教师一直是知识传播过程的中心,占学生学习过程的主导地位,学生学习没有自主性。在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只顾一味的知识输出,把枯燥无味的数据概念和生硬的术语强行的灌输给学生,不去考虑学生的理解和消化能力是否达到了完全接受的水平,致使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学习效果不够理想。

2. 高职学生的学生源整体综合能力下降,缺乏动手能力。在全国经济全面发展的大环境下,教育行业得到快速发展,学校越来越多,学生的升学率越来越高,大学招生越来越大众化和普遍化,这就使整体的学生素质出现下滑。高职院校本身所招收的学生相较重点大学的学生整体学习素质偏低,学习基础比较差,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动手能力差,对自己以后的目标没有规划,学习态度比较散漫,甚至出现有的学生觉的解剖课太脏不愿进入实验室学习。

3. 解剖教学没有对护理专业的针对性。有些院校在护理专业的解剖学教材选材上,仍然使用多个专业通用的解剖学教材,没有专业针对性,不能很好的展示专业特点,不利于护理专业的细致学习。

4. 解剖实验室整体设施落后。实验室没有专门针对护理专业所制作的标本,对护理操作所必须的人体表面解剖不够重视,缺乏相关的实训操作指导。现行的解剖教育方式未能和护理专业的特点进行紧密结合,不能达成护理专业的培养目标,一定程度的影响了后续相关专业课程的学习。

三、 解剖学在高职护理专业教学改革的探索

1.转变传统教学思想,优化教学方法

想要解决解剖学在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必须摒弃传统老旧的教学思想,把书本理论与护理实践相结合。教师要用理论辅助实践,相应的简化理论教学,多用实践论证。让学生对学到的知识感同身受,用心理解,这样比死记硬背书本上的理论要强的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让学生多参与,多和学生讨论交流,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既完成了知识传播的过程,也拉近了与同学之间的关系,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2. 采用文、图、物相结合的方法,丰富理论教学

合理有效的解剖学教学方法,是让学生具有解剖学学习兴趣的关键。解剖学的专业名词和形态结构的描述比较多,学生很易混淆,如果让学生死记硬背,就抑制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失去学习兴趣。而采用文、物、图三者相结合的解剖学教学方法,就很好的解决了这一问题。所谓的文就是书本的理论知识,图是指书本上的结构插图和解剖学图谱以及教师的课间画图,物则是指解剖学教学过程中所使用的标本和实物模型。教师运用文、物、图,三者结合的方法能够更全面、更立体、更直观的表达所要教授的内容,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记忆。

3. 根据学生不同的特点和专业因材施教

在高职护理专业的学生中,每个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基础都有很大差异,都有自己的特点,教师应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点,因材施教。对于学习基础较好、学习能力强的同学,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自己的学习方法,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提高学习的效率和对学习的兴趣。而对于那些学习基础差、自律能力弱的同学,教师应该多加以关注和鼓励,督促他们从基础知识学起,让学生重新燃起对解剖学学习的兴趣。

4.启用网络教育资源,构建具有自主性和互动性的学习环境

依托现在网络发达的有力契机,充分的利用网络资源。教师在校园网上建立解剖学论坛,定期的上传一些精品课程,在网上解答学生的问题,形成教师与学生在课外的随时交流,拓宽学生的学习渠道,学生可以不受时间的限制,灵活的获取解剖学方面的信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四、结语

解剖学的教学是高职护理专业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师的教学方法对学生的影响十分重大,教师应多提高自身文化素质修养,及时补充和更新自身知识体系,在解剖学教学实践中不断的改革和探索自身的教学方式,找到一套更适合高职护理专业学生发展和成长的解剖学教学体系,努力培养出优秀的高级护理人才。

参考文献:

[1]陈少华,李红.高职护理专业人体解剖学项目化教学的构建与实施[J].卫生职业教育,2008,07(19):164-165.

解剖生理学论文第3篇

【中图分类号】R722.1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8-0548-02

基金项目:长沙医学院2013年校级立项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长医教〔2013)11-48号。

引言:针对民办医学院近年来的教学改革趋势,以培养学生解剖动手能力、丰富医学生临床知识为目的,局部解剖学开展的开放性实验室逐渐成为教学改革中的重要环节。以长沙医学院为例,为弥补局部解剖学学时较少、内容复杂、牵涉到广泛的临床知识等,学校在教改班中实行局部解剖学开放性实验,并取得了较明显的成效,本文就其教学意义、具体实施方法、教学效果及存在的问题进行论述。

1教学意义

1.1局部解剖学理论及实验课程不足: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局限于所学理论知识的复习巩固和实验操作技能的训练,即使学习了系统解剖学,但大部分学生的学习时间和精力都非常有限,在学习局部解剖学时由于学时紧张导致学生不能全面、系统地学习局部解剖学,进而出现实验课缺乏动手能力、理论课学习效率低下等现象,所以在除教学规定范围内的课时外,增设开放性实验,提高医学生动手及空间想象能力显得格外重要。

1.2增进学生对解剖学研究能力的培养:学生在开放性实验课上不仅能够丰富临床知识、巩固理论知识,还可激发学生的解剖学研究兴趣,例如在巩固理论知识过程中通过动手解剖发现各种变异,以及对标本临床知识应用的讨论等,都可以将学生对解剖学的认识带到研究的层次,让学生在开放性实验室的学习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1.3提高学生自学能力:开放性实验室实行主要以学生亲自动手解剖的形式进行学习,这要求授课学生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进一步提高其自学能力。

1.4为外科手术学等临床专业知识的做准备:局部解剖学实验课时的不足使得大部分学生缺少动手解剖的能力,在后续外科手术学等临床专业课程学习时缺乏局部解剖学知识将导致理论和实际操作学习上的困难,而开放性实验的实践将提供医学生一个提前接触临床的平台,带给医学生更多的理论实践机会。

1.5传统实验教学时间短、任务重,许多学生实验过程都是走马观花、草草结束,不重视总结,而开放性实验室可以利用学生课余时间开放,增加学生学时机会。。[3]

2具体实践方法

局部解剖学开放性实验模式为:学习方面,教学时间选于无教学课程安排的周末,以自主报名的形式在长沙医学院12级教改班抽取学生30人。每周安排学习任务,包括解剖作图和课后习题,另外选取学生进行局部解剖学知识讲述,以课程整合的形式从解剖学联系组胚、生理、病理等桥梁学科,最终延伸至临床内外科学。挑选有解剖经验的学生解剖标本,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由发言,就解剖学科研方式进行探讨,最后记录并总结;管理方面,为了保护标本不被破坏,参与开放性实验的学生需严格遵守实验室的规章制度,解剖过程由具有解剖经验的学生操作,并帮助没有动手能力的学生掌握解剖技巧。

3教学效果

3.1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明显提高:在理论教学课堂上的学习效率明显提高,学生在局部解剖学课堂上的热情增加,能够熟练地掌握和运用局部解剖学知识,并联系病理、生理及组胚等基础桥梁学科进行记忆与运用,同时学生对科研实验的兴趣可以得到激发,科研能力得到锻炼,实验室的资源得到有效利用[1]。

3.2教学从理论到实验操作的衔接更加顺畅:以往的局部解剖学理论课程进度过快,无法抽出时间对所学内容及时复习,实验课上学生不能跟上老师的讲课节奏,导致学生对标本无从下手,甚至产生厌学情绪。而通过局部解剖学开放性实验的实践,教学改革班的学生不仅可以快速地融入理论课堂,而且实验课上学生可以自行讲述熟悉的知识点与同学进行交流讨论,对亲自动手解剖的机会也大大提高。

3.3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构建医学知识网:开放性实验重点放在局部解剖学,但对其他基础桥梁科目的映射也取得较明显效果。让学生形成一种以局部解剖学为中心的医学记忆思维,发散到其他医学科目,明显提高学生在学科与学科之间串联应用的能力。

3.4期末考试考核:根据学生的局部解剖学期考成绩对长沙医学院12级教学改革实验班开展开放性实验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价。对比未参加开放性实验的30位学生的期末考试成绩,参与开放性实验的学生期考成绩明显高于未参加者,利用数据分析软件,显示P

4存在问题

4.1开放性实验室所提供的标本与教学规定实验课上的标本为同一标本,所以当开展开放性实验室时只是等同于将规定实验课上的内容复习一遍,而未能达到辨别不同标本局部解剖学结构的目的。

4.2由于采用课程整合的方法,学生不仅需要掌握局部解剖学知识,对其他科目的相关内容也需要同步地了解,使得学生平时的学习任务量加大,安排的任务往往完成不了。

4.3没有系统的教学大纲,只是依靠学生的实践探索进行学习,不能有效地找出知识学习的薄弱环节。

5讨论

就处于初步发展阶段的民办医学院而言,开展开放性实验室建设,培养学生多方面能力显得越来越重要,特别是在一个大学教学资源不能满足大学生实际需求的时代。当然,目前开放性实验的教学模式还缺乏经验,存在着诸多问题,需要广大医学师生进一步的实践探索,实验室的开放是一个系统工程, 因此还需要医学院领导, 实验室与实验室人员的各方位支持与协调才能实现[2]

参考文献

[1] 汪靖,李跃平.以开放性实验室为平台指导预防医学专业本科毕业实习的思考[J].福建医科大学学报,2012,13(3)

解剖生理学论文第4篇

关键词:人文教育;护理;人体解剖课

现代医学模式已经由单纯的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这一转变促使我们更加重视医学人文教育。护理学也在此模式指导下,更加重视生物-心理-社会三方面的综合因素。护理的本质在于关怀。现代护理教育的核心亦是人文关怀教育。目前,各大医学院校为了提高护理专业学生的人文素养,专门开设了人文课程(多以选修课形式出现),还有不少医学院校已经开始重视在护理专业课的教授中融入人文关怀理念。专门开设人文课程和在专业课上下工夫固然重要,但往往忽视了医学基础课在此方面的潜在作用。护生进校学习的第1年,首先接触到的恰恰是医学基础课程, 其中《人体解剖学》,作为每个护生步入医学殿堂后接触到的第一门课程,其实有着重要意义。刚刚进入医学院校的护生们,大多年龄较小,思想单纯,积极向上,解剖课无疑是实施护生人文教育启蒙,培养人文关怀精神的理想场所。

1 目前医学高等院校护理专业解剖课现状

1.1教学形式和教学设施 目前,各高等医学院校护理专业的人体解剖课教学形式基本相同,多为理论课结合实验课教学,实验课又因学校的不同而略有差异,有的学校为护生专门安排有尸体解剖实验课,有的学校则没有。老师在理论课上教授解剖学专业知识,然后在实验课中帮助学生对理论知识进行巩固。实验课上,护生被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通常4~6人,组内成员共享一个实验台和一组人体标本,老师结合标本实物对理论课上讲到的人体器官和部位再次讲解,使学生能够形象感知,加深理解和记忆。教学的目的要求也不涉及人文精神培养方面的内容。同时,各高等医学院校人体解剖实验课硬件设施完善,配有多媒体和各种标本实物。

1.2护生对待人体标本的态度 护生在解剖实验课上接触到的人体标本,一般是经过防腐处理后的实物和少量人造标本。解剖实验室对大多数学生来说是神秘、新奇、而又恐怖的,因此,初到实验室的学生对待标本的态度通常是谨慎小心、甚至诚惶诚恐。随着上课次数的增加,绝大多数学生开始对实验室里的一切习以为常,对人体标本产生了麻木感。学生常常会和自己"喜欢"的人体标本合影,并在拍照时做各种搞怪动作,仿佛是在旅游景点留念;不少同学对待标本动作轻浮,对尸体肆意评论、取笑;甚至有学生拿人体头骨当木鱼敲击取乐,完全没有意识到自己行为的严重性。由于防腐剂福尔马林有一种特殊的刺激性气味,使得一些初到实验室的同学对人体标本以及实验室的环境有一种不舒适感,甚至是厌恶感,这可能会对他们今后专业知识的学习和人文精神的塑造产生一定负面影响。

2 不良现象原因分析

2.1忽视第一堂课 很多高等医学院校的护生表示,在第一节解剖理论课以及第一次解剖实验课上,老师们都是"直奔主题",在简单介绍完自己的姓名后,就开始教授专业知识,没有任何启发或教育护生缅怀逝者的行动。这实际上错过了进行人文关怀教育的宝贵时机。老师们对于逝者乃至生命所表现出的漠然态度,或许会在学生的思想中产生消极作用,而这种作用可能是长远的,可能会在今后的职业生涯中面对患者时体现出来。

2.2教师在课堂上不提人文教育 据笔者了解,除了在第一堂课上缺乏缅怀逝者的行动,在之后的人体解剖学课堂上,很少有老师能在讲解专业知识的同时,为学生播撒人文关怀的"种子",仍旧是"就事论事",只讲知识,不提人文。这不仅使得课堂上缺少了生气,也忽略了一个进行人文教育的便利机会。人体解剖学在课程内容上具有一定特殊性,学生在面对人体器官和尸体时,会自然而然地产生伦理方面的思考,如果教师能抓住时机,在这样一个充满着有关人性和生命思考的课堂上向学生灌输人文关怀思想,一定会产生不错的教学效果。

2.3部分老师的职业倦怠和麻木感 "由于解剖学科相对其他基础学科环境恶劣、内容枯燥,相对临床学科待遇较低,大多数解剖学教师或多或少会出现教学倦怠情绪,出现对教学冷漠、刻意地在自己和工作对象间保持距离"[1]。有些老师可能在上课时无意间将自己的消极情绪(比如,他们面对人体标本时表现出的冷漠和不敬)传递给了学生。"如在教学过程中言语不严肃, 有时拿尸体的形态开玩笑, 对尸体评头论足,不按操作程序,心不在焉,甚至动作粗鲁或轻佻等。"[2]不少年轻教师对于学生不尊重人体标本和逝者的表现过于宽容,多采取视而不见的态度,甚至有个别教师加入到学生的"胡闹"行列。神圣的医学生誓言和南丁格尔誓词在那一刻被严重践踏。

2.4大一护生年龄普遍较小 刚入校的护生由于年纪轻,大多思想单纯幼稚,好奇心强,人生观和价值观尚未完全形成,同时又喜欢标新立异和与众不同。因此,当他们见到人体尸体和器官标本时,会很自然地想去"搞怪",他们的行为可能并没有恶意,但是长此以往就会在他们心里埋下漠视生命,将患者物化的种子。 学校在此方面需要对他们加以正确引导,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5学校缺乏人文氛围 人文理念不仅要在课堂上传播,更要随时随地渗透,在大环境里营造人文气氛,使人文精神深入人心。

3 将人文关怀教育融入人体解剖学

以上种种不良现象不容忽视,必须加以遏制和纠正。护理专业的解剖课教学内容和理念有待改进,为此,笔者提出了几点不成熟的建议。

3.1重视第一堂课 "人体解剖学作为早期的、重要的基础医学课程, 使医学生在解剖教学中受到医学人文教育的熏陶, 则是责无旁贷的。"[1]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第一堂解剖课对于护生人文关怀精神的塑造,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老师们可以在护生的第一节解剖实验课上,举行一个缅怀死者的仪式。其实,早在上世纪60、70年代国内的人体解剖课上,就有着向器官、遗体捐献者或逝者表达敬意的传统,比如在开始上课前举行简朴的默哀仪式。如今,这一传统却被我们丢弃、遗忘。老师可以在进行教学之前,先向学生讲述人体尸体和器官标本的来源,尤其突出器官、遗体捐献者的无私与高尚,让学生们明白自己(包括老师在内)都是这些逝者的受益人,正是由于他们的贡献,才有了宝贵的学习机会。随后,老师带领全体同学起立默哀三分钟,以示对"无语良师"的感恩和敬意。为了避免学生将人体标本和尸体物化,在每一组摆放人体尸体的实验台上和每一组人体标本上,都贴上死者的年龄以及一句对其人生闪光点的赞美之辞,让护生们能深刻感受到这些标本都曾具有鲜活的生命力,每一具尸体都曾是一个个有血有肉的人,使学生从心底里产生敬畏之情。

3.2在课堂上传播人文理念 解剖课实际上是对护生传播"以人为本,尊重生命"理念、进行人文关怀情境式教学的一个理想场所。在理论课上,老师们可以在讲解枯燥专业知识的同时,加入与之相关的医学史内容,医学史与人体解剖学的发展密切相关,"医学史作为一门医学科学和人文科学的交叉学科, 在人文素质教育中具有重要的作用。"[1]这样不仅可以加深对专业知识的记忆,更为重要的是可以即时进行人文教育。在实验课上,老师要言传身教。无论从言语还是行动上,都要表现出对逝者的感恩和敬畏。在进行解剖操作前,老师带领护生集体默哀,然后严格按照手术的操作手法实施解剖,动作轻柔,态度严肃认真,营造出一种庄严的气氛。同时,及时制止和严厉批评学生的各种不敬行为。

3.3营造人文氛围 好的教学氛围在某种程度上可能比专门的说教更有感染力,更有利于思想和精神的传播。在各方面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不妨建立一座解剖馆或者在校史馆里开辟一块区域专门用来表达对逝者和遗体捐献者的敬意。

3.3.1建立人体解剖学馆 对此,可以借鉴佳木斯大学基础医学院的做法,该校经过7年努力筹建出一座解剖学馆,旨在向学生传授人体解剖专业知识的同时,进行医学人文教育。"在馆前右侧草坪中有华陀像,在馆前左侧的松林之中有为捐献遗体者建立的石碑,誉为"敬遗石",碑座用花岗岩筑成,上面雕刻着捐献遗体者的姓名。在馆内的庭中设有医学生的'誓言墙'、'图谱墙'、'传统墙'、'创业墙'和 '题词墙'。"[3]在护生刚刚进校还未开始接触人体解剖学的时候,教师可以组织护生以班为单位参观解剖学馆,为护生讲述遗体捐献者的事迹,带领护生庄严宣读"医学生誓词"和"南丁格尔誓言"。随后,在第一节人体解剖实验课结束时,要求每一个学生结合自己之前的参观感悟,完成一个小手工制作来表达自己对生命的理解,并将优秀的小制作展示在解剖学馆或解剖学实验室的专门橱窗里,供学生们欣赏和相互交流心得。

3.3.2在校史馆内开辟人体解剖学展区。在该区域呈现各种敬畏生命的名言警句并辅以优秀医者的图片,重点呈现器官、遗体捐献者的事迹。教师或解说员深情并茂地讲解捐献者事迹的同时,可以播放感人肺腑的音乐,渲染神圣庄严的氛围。

3.3.3改善解剖实验室教学环境,让实验室不再难闻。有不少教师认为解剖实验室里的"醛辣尸臭"气味有助于学生克服怕脏怕臭怕吃苦的心理。实际上据笔者了解,国内解剖实验室里特有的难闻气味使得一些护生(女生是护理专业学生的绝大多数)一开始就从感官上产生了对人体尸体和器官标本的厌恶和恐惧,甚至不愿触碰,这些逝者在他们头脑中的最突出印象可能就只剩下"难闻"二字,那么尊重逝者、敬畏生命的感恩教育之效果或许就会被大大削弱,这对其今后医学人文关怀精神的塑造可能会产生不良的影响。在美国医学院校的解剖实验室里,"学生在做解剖时, 尸体标本需暂时保存, 所用的防腐保存液可向公司购买或自行配制,保存液中有香料、不含福尔马林。教学环境整洁卫生, 中央空调调节室温, 实验室没有刺鼻激的福尔马林气味。"在此,为何不效仿美国医学院校的做法,在防腐剂中添加香料,让人体标本不再难闻、改善解剖实验室的环境呢?这不仅有助于护生更好地感知生命的美好和神圣,也更有助于感恩、敬畏和缅怀逝者。

3.4提高教师的人文素质 人文素质主要包括情感,意志和认识三个方面。人文关怀能力是人文素质的一个重要体现。"关怀是护理的本质,是护理的核心思想,是护士必须具备的执业能力,也是护理专业学生应具备的素质。"[5]"美国学者Beck 进行Meta分析得出,学生受教育期间,对其关怀能力的培养影响最大的是教师的关怀榜样作用。"[6]因此,教师必须加强自身的人文素养。一方面,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医学院校可以为解剖学教师开设人文教育培训班或定期讲座;另一方面,则需要教师平时注重加强个人修养,在教学中运用自己的情感、意志、认识等方面的人格魅力去引导、激发学生的人文关怀精神。

3.5增加教学目标 将"护生学会感恩逝者,敬畏生命"作为一项人体解剖课教学目标,可以使教师们更加重视课堂上的人文关怀教育。同时,在人体解剖学的期末考题中加入一道新的简答题,要求护生结合护理的本质内涵和人体解剖学,阐述自己对于生命的理解和感悟。

总之,人体解剖学可以说是每一个护生步入医学殿堂后接触到的第一门医学课程。人体解剖学课堂是一个对护生进行人文关怀教育的绝佳平台,它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思考人性,理解和感悟生命的生动场所。重视第一堂课、播撒人文理念、营造人文氛围、提高教师素质、改善教学质量、增加教学目标,所有的举措都是为了更好地传播人文关怀精神,培育出更多优秀护理人员。护理人文教育任重道远,仅凭一门解剖课的改善是远远不够的,在不久的将来人文教育势必会很好地渗透到每一门医学课程中,使人文关怀理念真正深植于每一名护生的心中,并在其今后的职业生涯中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1]张胜昌, 钟震亚 , 黄秀峰, 等.浅论解剖学教师应具有的"非专业素质"[J].四川解剖学杂志,2009,17(2):67.

[2]金红,李伦,刘铭,杨智.尊重人体尸体: 人体解剖教学的伦理原则[J].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06,27(3):33.

[3]王凤臣,王维峰,钟震亚,等. 解剖学教学中融入医德教育的探索[J]. 解剖科学进展,2010,16(6):582.

[4]张炎.中美长学制医学生解剖学课程的比较与思考[J]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8,1:81.

解剖生理学论文第5篇

关键词:高职护理 解剖学 教学

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复合型技能人才。我国高职教育自创办以来,已经过了近四十年的发展,为国家经济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对高职人才的培养不断提出新的要求。高职护理专业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能适应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护理专业人才。目前的护理学教材中70%的内容与解剖学相关 ,其中抢救技术操作 100%与解剖学有关。护理人员掌握解剖学知识的熟练程度与护理质量的高低密切相关。而目前高职护理专业人体解剖学的教学现状显然已达不到这一人才培养目标,教学方法仍以教师和课堂为中心,进行“ 填鸭式” 教学, 忽视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1]。此外, 高职护理专业现用的解剖学教材专业名词和术语多,且其中一些字、词非常生僻,加之解剖学又是在第一学期开设,此时高职生年龄偏小,故学习方法上还没有完全适应大学阶段的学习,在学习解剖学过程中感到很不适应,常常流露出厌学倾向。因此要提高教学质量,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就必须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 为了改变这一现状,笔者就如何上好高职护理解剖学进行如下探讨。

1、结合专业,突出重点

高职护理专业是一门注重培养学生护理专业知识与操作技术的一门科学,因此,教师要强调解剖学在医学中的重要地位以及与其他学科的紧密联系,还应强调与临床护理应用密切相关的知识点,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学习解剖学的重要性,提高学习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除了要体现人体解剖学的特点,全面了解人体的结构,掌握主要器官的形态特征、功能及其相互作用,还要增加与护理操作、病情观察、抢救知识、护理诊断和生活护理等相关的应用解剖学内容。例如,在运动系统中,要重点讲解易发生骨折的骨骼、常用于肌注的肌肉、易脱位的关节;在内脏系统中,重点掌握与临床上常见疾病护理相关的知识,如插胃管、导尿管等各种护理操作的注意事项;脉管系统中,重点掌握与注射和急救有关的血管,如四肢的浅静脉注射、动脉注射等。

2、文、图、物相结合,重视理论教学

人体解剖学所涉及的专业名词多、形态描述多,如果让学生死记硬背,不仅僵化了学生的思维,而且抑制了学生的求知欲。合理、高效地上好解剖学理论课,是培养学生学习解剖学兴趣的关键。具体应做到文、图、物三结合。所谓文是指教材的理论叙述,图是教材插图、解剖学图谱以及教师画图,物即解剖学标本和模型等。

面对一些比较复杂的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如果教师上课时能够先对着解剖学挂图讲解一便,然后再在黑板上边讲边画一便,最后在对着模型在讲一便,同学们可以很快掌握这些内容。例如,在讲颅底内面观时,里面有很多的孔、管、裂。如果让学生按照传统的学习方法,学生很难记住。但如果能够按照文、图、物结合学习法,同学们能够很轻松的掌握。

3、注重体表标志和活体触摸,加强记忆

护理人员掌握常用的体表标志及深部结构在体表的投影,对以后掌握规范的护理操作具有重要意义。如学习臀大肌时就结合临床护理,讲解与肌肉注射有关的体表标志;学习关节时,讲解关节的运动和脱位的临床表现;讲解脉管学时,让学生找准并触摸心尖搏动点的位置、全身主要动脉的体表搏动点及急救时压迫止血点的位置等。另外,通过触摸还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2]。例如就骨学教学而言,教师讲课时可让学生在自己身上触摸。如胸骨角和心尖搏动点的位置.以后上到临床课.定心、肝界等就容易了。又如测量血压时,首先要触摸到肱动脉的搏动.学生似乎都触摸得,但量血压,能快速将听诊器放准确的不多.特别是急诊病人测不准血压的现象时常发生。但是只要先触摸到肘窝的肱二头肌腱,在其内侧就很容易触摸到肱动脉的搏动。

4、重视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教师在实验教学时,让学生去观察挂图、模型及标本的同时,教师可以巡回指导,解答个别学生的提问,给予简单的提示,这样既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另外,标本模型考试是检验实验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手段,也是督促学生掌握知识的一个重要途径。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不仅要求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还应该有较强的动手操作能力。在解剖知识方面,更要重视人体解剖学的实验教学。要认真地对待标本模型考试,并将分数计入期末总评中。

5、注重多媒体教学,丰富课堂内容

人体解剖学属于形态学范畴,比较直观、形象,因此在以往理论教学中多采用挂图、模型进行讲解,而多媒体教学法拥有以往教学手段不可比拟的优越性,它使用现代科学技术,借助声、光、影像、动画、文字等方式,将知识点展现在学生面前,且可应用计算机将平面图转化为二维或三维立体图像[3],具有直观性强,立体感强的特点,起到了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的作用,便于学生理解记忆。

以上是笔者多年来在讲授高职护理专业人体解剖学的点滴体会。随着教育改革的发展,教学手段的不断提高,教学模式和方法也不断发生着变化,把过去以教师为主体、学生为对象的教学思想 ,改之为以老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4]。因此,在高职护理解剖学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整体思维能力,为培养高层次护理专业人才发挥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邱卫红. 高职护理人体解剖学实验教学改革. 解剖学杂志,2006,29 (4) 524—526.

[2]吕伯实.浅谈腹部局部解剖学教学法的改进[J].解剖学杂志,1998,21(2), 185—186.

解剖生理学论文第6篇

关键词:人体解剖学实验室;学习兴趣、动手能力;创新思维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37-0243-02

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人体解剖学是医学教学中最重要、最直观的基础课程之一。医学生进入医学院校首先学习的医学基础课程就是人体系统解剖学。如何学好这门课程,对今后其他学科和临床医学知识的学习至关重要。如何把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实验操作有机的结合起来,培养医学生勤思考、多观察、多动手和创新能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是我们经常思考的问题。加上近几年来我校医学生招生持续火爆,从其他专业转入学医的学生逐年增多,而教学学时和实验室又没有增加,在教学质量不能下降的情况下,只有提高学习效率。我们除了对教学的内容进行整合,改进教学方法,减少理论知识的传授,增加实验教学的内容和时间外,大大增加了人体解剖学实验室(包括系统解剖学、断层解剖学和局部解剖学)开放的时间和内容,实验室里按系统配有丰富的人体各种标本(包括铸型、透明、特殊染色)等,使医学生能充分地利用人体解剖学开放实验室良好的平台认真观察、刻苦的学习,掌握人体的基本知识和结构,消化巩固课堂所学的内容,提高自己的学习和创新能力。

一、人体解剖学开放实验室学习的人员、时间和内容

1.进入开放实验室学习的人员。我院人体解剖学实验室除了主要接受我校国内外医学本科生(包括临床医学、中西医结合专业、医学影像专业、护理专业、药学专业等)和医学研究生的学习外,其他专业的学生(文理科都行)、中小学学生和医务工作者也可进入实验室参观学习。学生凭学生证、其他人员凭身份证登记后,方可进入实验室。

2.实验室开放的时间。周一到周五正常上班时间没实验课时开放5次,周六和周日下午2~5点开放。每次实验室开放都配备具有中级职称以上的实验教师和具有丰富经验的实验技术人员各一名。负责指导学生观察学习和解答学习中提出的各种问题。

3.医学生在开放实验室学习的内容。实验室在开放前,实验技术人员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根据人体解剖学教学进度的安排,仔细准备已学过的或正在学习的内容,供学生观察学习。系统人体解剖学包括大量丰富的人体解剖学普通标本、断层标本、人体朔化标本、仿真模型、各种挂图、电教多媒体课件等等,按人体解剖学系统,分类整齐摆放。局部解剖学准备16具尸体和相配套的标本、模型等。实验技术人员对实验室的物品采取进入登记、随时清点,及时回收的管理办法。学生进入实验室观察学习时,必须向实验老师和实验技术人员提供本次学习的内容和需要解决的问题,不得盲目地在实验室混时间,可以相互讨论交流,但不能大声喧哗,提高学习效率。

4.人体解剖学开放实验室的管理。制定严格规范的开放实验室规章制度(包括学生学习、老师指导、和各种赔偿制度等),学生进实验室必须严格执行。学生和临床医务工作者及其他人员进入人体解剖学开放实验室时,必须出示有效证件(学生证或者身份证),在实验技术人员处进行登记,并阅读实验室规章制度及本次在实验室里学习的内容等。在实验室里必须认真观察标本、模型、挂图、电教、仔细解剖标本等。有问题及时请教指导老师,不得大声喧哗和乱丢东西。指导老师和实验技术人员必须随时在实验室指导,解答问题。学生学习完毕离开实验室时,实验技术人员要严格检查标本、摸型、挂图、电教等仪器设备有无损坏丢失,如有照价赔偿,并做好电子和文本记录。

二、人体解剖学开放实验室的功能和意义

1.注重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加强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提供实验教学质量。近年来,我们加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的转变,减少纯理论的教学学时,增加了实验教学的学时,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培养。从教学模式、方法、内容上进行了改变和探讨。学生进入人体解剖学开放实验室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来观察学习,把实验课上没有弄懂,学透的人体结构知识进行梳理和消化,弥补课堂上的不足。学生通过对实物标本的观察、辨认和识别、活体触摸和仔细的解剖学习,使他们在头脑里建立起了整体形体观念、形成了形象直观记忆。我们还让学生参加实验准备、实验操作等,充分利用各种直观教具来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并强化标本实物的考试,考试内容包括在标本上辨认器官主要结构,并结合临床病例在尸体或标本上论述器官的形态位置和结构特点。一方面满足了学生动手的需要,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让学生独立思考,提出问题,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开拓能力。

解剖生理学论文第7篇

【关键词】解剖学;教学质量;教学方法手段

解剖学是基础医学中重要的支柱学科之一,是医学生的基础课程,扎实的解剖知识,在掌握了解人体正常形态结构,毗邻关系,生长发育规律及基本功能意义的基础上,为学习其他医学课程奠定坚实的形态学基础,只有在掌握人体正常形态结构的基础上,才能正确判断人体的正常与异常,正确理解人体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发展过程,从而对疾病做出正确的诊断和治疗,因此对医学生学好各科意义重大,但解剖学名词、概念甚多,医学中大量的术语源于解剖学,是学习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不可动摇的基础,内容复杂,器官的位置、结构、形态及功能之间容易混淆,学生不知如何是好,导致了学生学习的心理障碍。所以,如何采取有效教学手段和方法,提高解剖教学质量,就显得异常重要了,随着计算机多媒体的应用,解剖教学手段和方法更加多元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把解剖的学科特点与新的教学方法及学生的心理变化巧妙结合,可通过反思法、联系法、直观法、活体法及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掌握和运用有效教学策略,对提高解剖教学质量至关重要。

1 正确的心理引导

解剖学是医学生入学后,首先学习的基础课程之一,新生对解剖学缺乏正确了解和认识,常容易把“解剖、尸体、人体”等一些想法与迷信及某些影视小说中的血腥恐怖场面相联系,很多学生没有见过真正的尸体,因此在初次接触时,普遍存在着神秘、好奇、新奇、紧张害怕的心理,甚至个别学生过度紧张出现恶心、头晕、心悸等反应,所以针对新生这些心理特点,充分利用新生对新奇和未接触事物的神秘好奇心理,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新颖的方式使新生猜测的思维得以消弱,将其注意力吸引到教学上来,通过教学引导和结合解剖学自身特点,让学生逐渐了解和掌握一些学习方法,使学生自觉排除各种干扰,积极主动学习,同时老师要亲手触摸标本示教,消除学生怕尸体,怕脏的紧张心理,从而达到适应解剖学特殊的学习环境和条件,淡化或消除尸体、标本对思维干扰的目的。对其产生真正的学习兴趣。

2 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

解剖学以形态学为基础,在掌握人体正常形态结构、毗邻、生长发育规律等,教师已经非常熟悉板书、挂图、幻灯片等传统的教学方式,通过一幅幅形象逼真的图示,有利于学生将图形和文字有机结合,由于多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很大程度提高了教学效果,在解剖教学中有些形态难以用形象的语言描述时,而挂图、幻灯数量及灵活性的限制,不能充分展示,而多媒体可以展示大量图片,甚至用动感的三维立体展示,能形象、生动,立体、直观的展示,易于理解,从而增强了学生的认知和兴趣。教学的不断改革和发展,出现了很多新型的教学法,如,反思法、联系法、主体法、自我等多种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学生为主体、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教师以引导的的方式,可以激发学生对人体结构发生发展规律的探求欲,充分挖掘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既学习了解剖知识,为今后学习临床专业知识打下基础,又让学生与临床有了一些接触,起到了基础和桥梁作用。

3 生动活泼教学手段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还必须具备精炼、准确的语言表达能力,讲授时要注意学生的适应性和思维,学生对尸体标本的适应和学习方法的掌握,教师一方面采取开发学生智能,巩固和加强专业知识,另一方面又能把学生思维注意力转移到课堂教学中去的一些教学诱导法,如,提问教学内容或承上启下的问题,以设问的方式开始新课,引用与本次课程相关的小病例、小故事,,不应“开板就唱”,讲课时更要注意声音、语速和精神状态等,切忌生硬或无精打采精神状态,平铺直叙的语调,适当运用幽默的语言,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接受知识。教师采用生动的语言,配合肢体语言及现代化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听觉、视觉、动手、记忆等综合能力,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其次,在整个解剖教学中应用和引导学生应用归纳总结、比较、联系等方法,帮助学生理解解剖知识,把相对或相近的知识点加以对比,清晰的分辨各自结构的区别和特征,培养学生归纳、分析、总结的能力,避免了死记硬背,以理解促记忆,从而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除了要对重点、难点进行精细讲解外,与学生的互动也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手段,是教与学达到较好的配合,教师应该适当结合教学内容,通过提问或穿插临床病例与学生一起讨论,也可以让学生用所学知识试着解释日常生活中出现的一些现象,继而结合生活中的日常现象来讲解知识,达到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这样既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也使学生觉得学有所用,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4 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

解剖学研究的是人体正常结构,是理论与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实验课中通过对标本尸体触摸和观察及亲手操作,使学生真切的体验,身临其境的感觉,无形中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加深了对理论的理解和掌握。同时实验课着重注意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观察、综合分析、判断能力及临床思维能力,帮助学生把解剖知识与临床操作以及疾病结合起来,如,讲肝门静脉时,结合肝硬化病人的临床表现,进行讲解,由于肝硬化压迫肝门静脉,导致肝门静脉回流受阻,此时肝门静脉的血液就通过肝门静脉形成的吻合及侧枝循环,通过上下腔静脉回流,交通支形成的丛中血流量增加,出现血管曲张,学生就容易理解肝硬化病人出现的临症状。从而可以使学生可推理和解释肝硬化出现呕血、便血脾大、腹水等临床症状,就形成了从理论—实验—理论—临床的过程,既增强了学生的实践技能,又能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提升,同时也形成了逐渐向临床过渡的思维模式,提高了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教学效果有真正的提高。

总之,为了提高解剖教学质量,不仅学校要营造适于学科发展的条件和环境,更需要教师完善的知识体系和自身不断提高的综合能力,在教学中不断创新改进教学方法,探索更适合解剖学科的教学手段,注重解剖学科特点、新的教学方法手段与学生的心理变化巧妙结合,注重理论、实践与临床的有机联系,,通过多种新型教学方法综合运用,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生在宽松愉快的氛围中积极主动汲取知识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为学习其他医学课程奠定扎实的基础,更为今后的临床实践做好铺垫。

参考文献

[1] 伍新春.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256

[2] 陈卫军, 应大军, 李振强等. 浅谈人体解剖学的特点与学习方法[J].局部解剖学杂志, 2003, 12 (2): 146—147.

[3] 刘宝全,赵玲辉,杨树才. 多媒体模式在解剖教学中的应用[J].第四军医大学,吉林军医学院学报2001, 23 (1): 59—60.

[4] 左宏民. 浅析学习解剖学的方法[J].四川解剖学杂志 2007, 15 (4): 66—67

解剖生理学论文第8篇

中国近代自有了正规美术院校以来,课程中也开始注重传授人体结构知识,开设艺术解剖学作为美术专业的必修科目。在传统艺用人体解剖学教学实践中,教师一般携带幻灯片、人体模具和挂图等进入课堂,这些教学资料一部分可以购买到,一部分需要教师自己制作,资源极其有限。教师在课堂上还需花费大量的时间在黑板上绘图和板书,课程进展缓慢,效率太低,传统艺用人体解剖学教学方法使教师讲授很费力,学生学得也费神,教学手段的单一使学生学习兴趣不浓,对教学质量有很大影响。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当代,普通高等美术院校在讲授技法理论课,如艺用人体解剖学、透视学课程的发展趋势,教师不仅仅是携带幻灯片、模具和挂图等进入课堂,已经不能满足学生们的需要。计算机数字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和网络的便捷,为艺用人体解剖学教学提供了新的支持和帮助,大大推动了其学科教学方法的进步。如数码高清图片、视频和三维动画技术都可以应用到艺用人体解剖学教学中,并有机结合这些资料和技术组合成完美的课件。 笔者在多年从事艺用人体解剖学的实践研究和教学中,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对于艺用人体解剖学在普通高等美术院校的教学现状研究掌握第一手资料,在理论和实践经验并重的前提下,曾主持大学生科技立项“艺用人体解剖学对艺术创作应用研究”的研究工作。并发表相关论文《人体造型解剖学与艺术创作》在艺术教育杂志上出版。以佳木斯大学解剖研究基地为依托,同时在佳木斯大学图书馆、佳木斯市图书馆以及佳木斯大学附属医院收集了大量的有关方面的书籍和资料,并在学术期刊网上查阅了大量的论文,来研究艺用人体解剖学在普通高等美术院校教学现状分析,逐步在艺用解剖学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计算机技术,使课程讲授具有直观性、高效性、生动性和互动性等特点,目的是在高校教学中探寻更好的教学方法,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也将成为今后课程教学研究的重点和难点。 一、采取趣味性教学方式。查阅资料、整理调查资料,通过分析调研资料,提炼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形成理论体系,并在从中反思,实验教法改革教学的总结。艺用人体解剖多媒体教学中不管是高清图片和3D展示,还是视频播放,都能使学生非常直观地看到形象逼真立体感强的人体肌肉、骨骼的动态和形态特征,使学生对人体解剖结构有着全面、正确、完整的认识和理解。多媒体教学把图形、动画和声音等有机结合,屏幕上的形象不断变化,使教学变得极为生动。用不同的视角观察人体结构,打破了单一的思维定式和视觉习惯,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为普通高等美术院校教学给出比较专业的材料和论证。 通过对艺用人体解剖在普通高等美术院校教学现状研究,为尽可能地加固学生在解剖学方面的记忆,通过手脑并用、“翻箱倒柜”的方式,将这门枯燥的课程转化成一门很有趣味的课程,提供借鉴和参考。为我国在普通高等美术院校艺用人体解剖教学理论提供材料。 人体造型解剖学是从造型艺术出发,研究人体形态结构的一门科学。我国普通高等美术院对艺用人体解剖学的这样一门理论技法的基础课程,应不应该加强?应该加强到何种程度? 对普通高等美术院校,绘画专业教学如何更好地将人体造型解剖结构,运用到实践的绘画中,不仅仅只是为基础知识而基础知识,基础之所以是基础,就是因为它是为艺术创作的更高层次服务的。没有人体造型基本知识、造型的训练,所谓更高层次的艺术创作就是空中楼阁,这也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 三、把艺用人体解剖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的绘画创作中,真正地做到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严格地以人体结构的科学理论为依托,并善于利用人体构造的理论知识,才能较为深入、真实地描绘和造型,解决人体造型中的诸多问题。人体造型解剖学是艺术创作的基础和美术基础教学的必要,而不是医用解剖学。二者对人体生物特性的观察及探索是一致的,差异是研究和探索的方向不同。所以,用艺术家的眼光对解剖学的认知,提高对绘画创作活动和教学实践指导,不断锤炼学生们绘画作品的艺术语言,提高艺术表现力,用艺术家的眼光对解剖学的认知,提高对艺术创作活动和教学实践指导,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四、人体造型解剖学对高等美术教学实践的当代意义,增加普通高等美术院校绘画技法的厚度、审美深度。在课堂和绘画创作中,自觉运用人体解剖学知识。通过对学生和教师进行调查,不同种教学方法的比较研究,跟踪考查学生在学习了艺用人体解剖学课程后,能否将理论知识真正的运用到绘画作品当中,分别对素描课堂、油画课堂学科考察,并与教学实践相结合,对比教学效果。当今社会,经济全球化,西方后现代主义“反艺术”、“人人都是艺术家”等等一些思潮的强烈冲击下,人们变得疯狂起来,以前所未有的自信“表现着自己的艺术价值”,很多绘画作品削弱甚至完全没有了具体的造型。很多普通高等美术院的学生们的艺术创作没有了具体的形,曾经被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绘画基础训练方法被弃之不用,如人体造型解剖学,这种科学的方法,她的作用在哪里?如何看待这二者之间的关系?目前美术专业基础教学正面临冲击,如不很好地对待这个问题,势必影响到普通高等美术院美术专业的教学质量。 通过艺用人体解剖在普通高等美术院校教学现状研究,将人体这一个非常复杂的有机形体,通过长时间的研究与实践,对普通高等美术院校教学,给出较全面的论证。以论文的形式发表于专业美术刊物,为有关学者今后的研究提供参考。在不断增加教学容量与质量的前提下,在提高学养与技法的过程中,认真搞好艺用解剖学的教学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