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安全社区论文

安全社区论文赏析八篇

时间:2023-03-22 17:37:24

安全社区论文

安全社区论文第1篇

由重庆市委常委、组织部长陈存根同志主编的《重庆平安社区建设与社会管理创新》一书,已经由重庆出版社于2011年3月出版。本书是中瑞合作培训项目重庆地方子项目第二期行动学习培训班“重庆平安社区建设管理对策研究”的理论成果。在中央召开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新形势下的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使社会管理及其创新成为社会热点的背景下,本书一经出版,立即引起广泛关注,被一些专家誉为“社会管理及其创新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的最新力作”。

《重庆平安社区建设与社会管理创新》字数达72万,包括绪论共计18章,全面、深入地总结了重庆建设“平安重庆”、进行社会管理创新的实践经验和理论概括,既有重庆特色,又有普遍意义。

本书绪论介绍了我国平安社区建设的背景,综述了平安社区建设的理论成果,分析了重庆平安社区建设的现状与问题,提出了社会管理创新视野下的平安社区建设管理对策。本书第一编主要研究了平安社区建设中宏观政策和战略规划、组织领导与管理的体制、机制问题,研究了平安社区的社会安全网络建设以及保障措施等问题。第二编研究了社区安全防控体系建设问题,根据社会管理的要求,以社区安全为主题,全面论述了社会管理创新的主要内容,包括矛盾纠纷化解机制、特殊人群管理、社区应急能力建设、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城乡社区警务、犯罪预防与被害预防等等。第三编以社会协同与公众参与平安社区建设为主题,分别研究了平安社区建设的社会公众参与问题、社区安全信息平台建设与管理问题、平安文化与安全文化及安全意识与平安意识的培育问题等等。

值得一提的是,本书是一个理论与实践、学者与官员相结合的重大成果。本项目的“学员”来自重庆市政府部门、政法部门和高校的19个单位,共2l位。他们采用“行动学习法”,以“重庆平安社区建设管理”中的实际问题为导向,以工学结合的方式,通过课题研究开展专题培训、专项调研和考察学习(包括集中学习培训、市内和国内考察调研、境外集中培训,时间长达1年),在学习中行动,在行动中反思,最后作出理论概括与总结。其成果形式,除上面介绍过的总体理论成果(包括1个总课题报告,18个分课题报告)外,还有4个制度设计成果。这4个制度设计成果提出以下建议:制订全国性的平安建设规划,深化和细化平安重庆建设规划,制定平安社区建设规化;建立完善的社会风险分析机制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重视平安社区建设的社会安全网络建设,加快民生工程建设,大力推动统筹城乡的社会保障和社会救济制度;加强平安社区建设的组织保障、物质保障和制度保障;建构科学完整的平安社区建设指标体系;按照社会管理创新的要求,积极探索建立社区安全防控体制;建立社区矛盾纠纷大调解机制;加强对特殊人群的管理,逐步建立统一的人口信息管理机制;积极探索公民参与平安社区建设的新路径和模式,在社区成立由社区居委会、社区民警、公民代表组成的圆桌会议制度;大力推广社区新闻制度,积极探索建设虚实结合的数字化社区;等等。

作为集体智慧的结晶,本书的选题具有前瞻性,内容有创新性,提出的措施建议有操作性,能够对全国范围内的社会管理及其创新提供参考、借鉴。

安全社区论文第2篇

关键词 治安管理 比较研究 社区警务

中图分类号:D035.34 文献标识码:A

1 治安管理比较研究的意义

(1)治安管理比较研究有利于把握治安规律、警务规律,丰富治安学术体系,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治安学从提出至今已有二十多年的历史,通过广大专家学者的研究和探索,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与法学、侦查学等其他社会学科比较起来尚属于年轻学科,并未形成本领域的专业槽。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学者充分利用全球化提供的有利条件,积极地学习借鉴国外相关方面的先进经验,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的做法,从事治安管理理论研究,对于构建治安管理学学科理论体系,丰富和完善治安学的学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2)治安管理比较研究有利于加强对各国警务实践和相关理论的了解,进而为我所用,具有重大的实践意义。

治安管理比较研究原则的实践意义,在于它对治安学基本理论研究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首先,对学者从事学术研究、分析处理各种治安问题,具有宏观的指导作用;其次,避免和减少研究弯路,提高学术研究效率,具有严格的规范作用;再次,保证研究的实用性,倘若学术研究落入闭门造车的怪圈,无法准确感知外界变化,其研究成果必然与实际脱节。

2 治安管理比较研究的方法

目前比较研究尚未引起公安理论界的普遍关注,其方法体系还不完善,主要表现在研究停留在表层化、浅层化,具体表现为“三多三少”:对国外介绍的多,比较研究少;对制度层面介绍的多,对业务层面研究的少;就事论事的多,与一国政治、经济、文化背景联系的少。一套科学的研究方法须满足以下几方面的要求。

2.1 比较的对象必须在时间和空间上具有可比性

以社区警务(Community Policing)为例,社区警务作为一种全新的警务思想和警务战略,始于20世纪60年代,70、80年代先后在英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等国推行,并逐步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成为当今世界各国警务改革的潮流和方向。我国学界研究社区警务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而以制度化的方式引入社区警务是在2006年10月我国公安部下发《关于实施社区和农村警务战略的决定》,部署在全国实施社区和农村警务战略,从实施社区和农村警务战略的指导思想、社区和驻村民警的职责任务、工作方式、警务区和配置警力、警务室建设、社区和驻村民警的配备条件和最低工作年限、管理监督考核、政治和经济待遇、加强对社区和农村警务建设的组织领导等九个方面对建立社区、农村警务工作新机制提出了明确要求。2008 年,社区警务工作首次写进政府工作报告:“改革和加强城乡社区警务工作”,将社区警务建设作为政府工作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

2.2 选取适当的对比角度

治安管理比较研究有这样一些角度可供选取:中外治安管理体制研究,治安管理手段、措施的比较,治安管理权配置运行的比较,治安管理评价指标的比较,各种治安问题对策的比较,各国治安战略的比较,具体治安制度、方法的比较,各种治安管理业务的比较。仍以社区警务比较研究为例。从历史的角度、社会环境的角度研究社区警务;在社区警务本体领域,又划分为警务工作内容、主体组织、方式方法;同时还通过研究了西方社区警务的原则,弥补我国相关方面的空白。这就将理论研究置于一个完整的时间和空间背景下,从主体、客体、手段三方面着手,加上原则统领全局,构成一个系统的研究结构。

2.3 比较研究应当具备开阔的视野 (下转第61页)(上接第32页)

比较研究不单单指与其它国家的比较,还包括自身的比较。“以古为鉴,可知兴替。”不同阶段的治安管理经验无疑对完善当代治安管理有着一定的借鉴意义。以社区警务为例,社区警务尽管是从西方引入的警务理念,但其思想雏形我国古已有之:首先,古代中国的文化讲求整体思维、系统运作,恰好与社区警务综合治理的理念相契合。其次,中国古代思想家对社会治安的研究大都遵循系统整体的原则。如《韩非子・显学篇》中写道:“今上急耕田垦草以厚民产也,而以上为酷;修刑重罚以为禁邪也,而以上为严;征赋钱粟以实仓库,且以救饥馑、备军旅也,而以上为贪;境内必知介而无私解,并力疾斗所以禽虐也,而以上为暴。此四者所以治安也,而民不知悦也。”在这里,韩非从经济发展、政治建设、法制建设、社会保障四个角度全面地阐述了治安的含义。再次,古代中华文化成果中有大量的社区警务素材,应将教育与管理结合起来,即是将宗族伦理的道德教化与基层治安管理结合起来。

3 治安管理比较研究的原则

3.1 可比性原则

通过上文对方法的介绍,可以知道治安管理比较研究必须遵循可比性原则,包括比较的对象、比较的范围和时间、警务现象所处的条件和环境,在此不再赘言。

3.2 系统性原则

为避免理论研究浮于表面,单纯就事论事,应当坚持整体论、系统论,与政治、经济、文化的背景相联系。以美国警察由职业化到社区警务转变为例。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美国种族冲突、社会骚乱、政治抗议、民权运动接连不断,犯罪率大幅度上升,民众安全感跌至低谷,传统警务方式失灵,职业化警察面临严峻挑战。研究人员进行了深刻的反思,他们逐渐意识到单纯地强调警察遵守法律,按照政治程序对上级负责,并不能取得民众的支持,宽泛的责任使警察疲于应付。在传统的职业化快速反应的警察工作模式下,警察尽可能快地从一个求助电话匆匆赶到另一个求助电话,除了回答求助电话外,他们很少有时间去处理别的事务,因而几乎不可能知道其巡逻的社区所发生问题的潜在原因。结果导致事件虽然被处理,但问题仍存在,公共安全状况越来越糟,居民在心理上和行为上与警察的关系越来越疏远。

安全社区论文第3篇

关键词:吉安市,社区体育,现状,对策

 

1.前言

社区体育是社会体育的组成部分。由社区居民自主进行的简便易行、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多种多样的身体锻炼活动。具有自主性、公益性、多样性、有趣性、服务性等特点。对丰富居民文化生活,提高生活质量,交流邻里感情,改善人际关系,促进社区繁荣发展等都有重要意义。

2.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2.1研究对象 吉安市吉洲区五所小区西苑小区、星港澳园小区、天龙小区、世纪花苑、创天丽景城

2.2研究方法

2.2.1文献资料法 检索万方数据库和知网等获得关于社区发展的期刊文献资料,收集阅读国内社区体育方面论文20余篇,阅读了相关报刊资料和相关文件,对我国社区体育发展状况有一个初步了解,并进行了整理与分析。

2.2.2问卷调查法 对吉安市吉洲区四个社区的体育状况进行了问卷调查,共发放《社区居民体育锻炼状况》问卷200份,收回200份,回收率100%,其中有效问卷190份。

2.2.3访谈调查法 针对问卷中设置的问题对部分社区居民、居委会干部及有关专家进行了座谈和个别访谈。

3.结果与分析

3.1社区体育锻炼的参与率和项目选择情况

我市吉洲区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较高,根据抽样调查(抽样数为200人),54.0%的人表示经常参加,28.5%的表示偶尔参加,17.5%的表示不参加。该调查表示我市吉州区居民追求健康的意识较强,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较大,但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仍存在差距,这可能与我市经济发展水平和居民生活质量有关。另一方面,我市吉洲区居民锻炼项目的选择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前几位依次是跑步,乒乓球(各占20%),散步,羽毛球,和篮球(各占15%),而参加太极拳、武术,健身气功,民族舞蹈,等传统体育活动的人数较少(合计15%)。

3.2居民锻炼场所与体育消费状况

根据统计显示,社区居民多选择在公园(占25%)、广场空地(占20%)和公共锻炼场所(占25%)进行体育锻炼,成为社区体育锻炼的主要场所。但是,在对社区锻炼存在的问题的回答中,40.5%社区居民认为可锻炼的场地太少,32.5%的居民认为场地器材设备满足不了社去居民的需要。为此,造成很大比例社区居民只能在自家阳台或街道路边锻炼状况。另一方面,我市吉洲区居民用于体育消费的支出有限,主要用于购买健身器材前六位的依次是羽毛球,跳绳,乒乓球,哑铃和篮球,跑步器材。在社区体育活动场地器材设备满足不了社区居民的情况下,居民购买一些健身器材,是满足自我健身锻炼的保证。

3.3社区组织开展体育活动和居民自主锻炼情况

调查表明,有40.8%社区居民认为所在社区从未组织体育活动。可见,作为社区,组织居民开展体育活动的职能尚未充分挖掘;另一方面,居民参加社区组织的体育活动的积极性不高。究竟何原因,社区居民普遍认为工作较劳累没有时间,或者运动场所条件不符合自己的愿望。论文参考。居民自选锻炼的时间一般选择早晨或傍晚,分别为73.4%和23.1%;在调查对“每次锻炼持续时间”对话中,有一半的居民每次锻炼在三十分钟以下,只有部分居民在六十分钟以上,在调查“每周锻炼次数”的对话中,只有少数的居民在三次以上。由此可见社区居民长期性和持久性锻炼缺乏,活动的次数和时间普遍的不足,也表明我市吉洲区参加体育锻炼持久性的人口比例低。我市城市社区体育组织管理体制是以行政为主导的纵向结构组织管理体制,是在政府派出机构—街道办事处和社区体育组织参与下的管理。论文参考。街道办事处设有文化站或其他人员来兼管社区体育,没有一个街道设立专人管理社区体育。我市吉洲区基层政府和社区居委会在社区体育管理上职责不明,是导致我市当前社区体育发展滞后最直接的因素。

3.4居民对开展社区体育活动意义的认识,100%的居民认为有利于增强体质,提高身心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加强人际交往、改善邻里关系;有利于创造良好生活方式、增进居民共同意识、促进社区繁荣、有利于其他各项工作的开展和维护社区安全团结。这表明,我市吉洲区居民对开展社区体育活动意义有一个较全面的认识,为进一步搞好我市社区体育工作奠定了思想认识基础。

4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4.1.1我市社区体育活动主要有是群众体育活动点进行的日常性体育活动,而体育活动项目和活动场所的选择相对局限;城市社区体育组织数量不多,组织活动少,相互间缺少联系和交流。

4.1.2吉安市吉洲区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较高,而居民社区意识薄弱,对社区体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参与感不强。

4.1.3我市社区体育发展相对滞后,社区体育经费缺乏,场地设施不足,管理制度不全面,指导力量不足等,另外,居民体育消费意识和健康投资观念不强。论文参考。

4.2 建议

4.2.1采用多形式、多渠道、多层次加大对全民健身和社区体育的宣传力度。市、区人民政府文化部门在建设和发展社区文化的工作中,要重视社区体育的开展。要大力宣传体育健身对增强体质、丰富文化生活、提高生活质量等方面的意义,有计划地开展丰富多彩、小型多样的体育活动。充分发挥大众传媒对全民健身和社区体育的正确导向作用。

4.2.2加强部门与部门、单位与单位之间的沟通与协调,加强体育主管部门与城市规划和建设部门联系,共同参与到城市规划和建设中。多考虑其综合服务功能,把一些体育设施建设到人流量大、居民乐于前往的公园、如在白鹭洲、仁山平公园等、广场、绿地中,使居民的休闲与健身融为一体,实现公园体育化,体育场地公园化。

4.2.3拓宽资金来源渠道,加大投入,完善设施,使社区体育活动资金保障有力。根据《体育法》、《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有关规定,结合我市吉洲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实际情况,政府部门应制定全民健身与社区体育建设的投资规划。

4.2.4建立科学评价体系,改革评价方式,实现管理制度化、科学化。我市吉洲区社区体育应建立一种符合吉安市吉洲区实际的,易操作的评价体系,变上级评价为主为社区成员评价为主是当务之急。形成“以全市体育主管部门为龙头,以街道办事处为依托,以社区体育组织为载体,以居委会为基础,以市民健身站为阵地,以各项群众健身组织为带头人和社会体育指导员为骨干,建立和完善社区体育管理制度,加强对社区体育人、财、物的管理,使我市社区体育管理纳入制度化、科学化、规范的轨道。从而更好的推动吉安市吉洲区社区体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洪潭.社区体育运行简论[J].体育与科学,2002,23(1):17-20.

[2] 骆媛,张力. 我国城市社区体育的影响因素及发展策略[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6,29(07):898-900.

[3]杜雪峰.小康社会社区体育市场表现特征分析[J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5 ,22 (3) :29-31.

[4]李井平.社区体育发展的动力要素探讨[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3.29(5):12-15

[5]范国振,张宏,梁恒.广东省城市社区体育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9.26(2):148-151.

[6]钱文军. 社区体育场地设施规划设计的研究[J] .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7 ,41 (3) :861

[7]魏争光,杨建设.中国社区体育研究综述[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2,19(3):33-34.

安全社区论文第4篇

【关键词】士绅;社区;文化建构

社会史研究离不开三个要素,即:区域,人群,文化,缺乏其中任何一个要素,都无法将一个地区的社会与文化变迁说清楚,讲明白。而纵观中国的传统基层社会,我们可以看到,士绅阶层始终是这个人群当中最活跃的一部分,也是一个区域里最有权力和影响力的那一部分。可以说,士绅阶层是区域社会史、文化史研究的核心,作为国家与地方的“中间层”,他们上承道统,下治民俗。运用着手中的“文化权力”参与并主导着基层文化建设,延续并扩大着借此得到的“文化权益”。

一、吉安地区士绅与社会文化研究

吉安地区历史文献资料非常丰富,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重视。关于吉安地区士绅与社会文化研究,较早的有美国学者达得斯的《明代社会:十四至十七世纪的江西泰和县》,主要探讨了吉安地区士绅结构的演变及其在地方和中央所扮演的角色和功能的变化。英国学者何安娜在《吉安士人与宋元明地方社会》一书中对南宋至明吉安地区的士绅参与地方社会文化活动诸如庙观、书院的建设、修缮与属文,以及他们在地方基层社会组织诸如宗族、乡约中所起的作用进行了考察。作者尤其注重探讨士绅在这些文化活动中的认同意识,包括社区认同,地域认同乃至思想文化上的认同。

吉安籍学者衷海燕有一系列较为全面的相关研究。如《儒学传承与儒学实践――明清吉安府士绅研究》,该书运用丰富而翔实的史料对明清时期吉安府士绅的书院讲学,宗族实践,乡约等文化活动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探讨。该书既有全面讨论,也有个案研究,可算作是一部吉安地区的社会文化变迁断代史。但其只是专注于士绅与儒学,而忽略了对儒学与佛教、道教等不同文化传统的关系的考量,无法全面的展现区域文化变迁过程。

总体上说,吉安士绅继承并发扬了宋明儒在儒学上的新创造与新理论,并运用在诸如书院,宗族,乡约等文化实践活动中,这些已有相当研究。但对于士绅在地方文化建构过程中是怎样处理与不同文化传统的关系,又是怎样在不同的认同层次下去维护乃至重建社区文化秩序,还缺乏相关的研究。

二、结语

本文通过对吉安地区士绅研究的学术史回顾,认为社会史研究学者在关注一个区域的社会文化变迁时,需要以一个大的思想史变迁为背景,当然,这也离不开背后的国家和区域甚至是社区的研究。笔者并不期望给出某种规律性、理论性的东西,那必然会产生阻碍我们对关于基层社会这个复杂而又深具尝试性的概念认识的条条框框。相反,笔者更希望学者选取区域研究时注重区域的普遍性状态,尤其是注重思想史脉络的共时性分析和历时性比较,力求掌握一个清晰地社会文化变迁轨迹,这样才能得出关于区域社会文化史研究的新认识。

参考文献

[1] 衷海燕.士绅、乡绅与地方精英――关于精英群体研究的回顾[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2期.

[2] 衷海燕.明清吉安府地区士绅的结构变迁与地方文化[J].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第5期.

[3] 衷海燕.明代中叶乡约与社区治理――吉安府乡约的个案研究[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03期.

[4] 衷海燕.江右王学的学术传承与地方宗族的乡村实践─以明代中后期安福邹守益家族为例[J].贵州文史丛刊,2010年第4期.

[5] 郑振满,陈春声主编.民间信.与社会空间[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3年.

[6] 费孝通,张之毅著.云南三村[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

[7] 瞿同祖著,范忠信等译.清代地方政府[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年.

[8] 赵世瑜.小历史与大历史(区域社会史的理念、方法与实践)[M].北京:三联书店,2006年.

[9] 山西大学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中国社会史研究的理论与方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

[10] 费孝通.乡土中国[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

安全社区论文第5篇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和省、市安全生产工作会议精神,树立科学发展观,坚持安全发展科学理念和指导原则,唱响“安全发展”主旋律,围绕落实2008年全市安全生产各项目标,加大宣传力度,坚持正面宣传,正确引导舆论,推进安全文化建设,促进安全生产状况持续稳定好转,为实现我市安全生产的主要目标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和良好舆论氛围。

二、主要目标

深入宣传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加强安全生产法制、政策宣传,着力强化人民群众的安全意识,提高全民安全素质,构建安全文化建设体系,营造有利于安全生产的舆论氛围,促进我市经济社会安全发展。

三、宣传重点

1、大力宣传“坚持安全发展,强化安全生产管理和监督,有效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完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2、积极宣传安全文化建设,明显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提高人民群众的安全意识、安全素质。

3、深入宣传以安全发展为核心的安全生产理论体系。

4、广泛宣传隐患排查治理的重要性,搞好“隐患治理年”的宣传。

四、具体计划

1、组织开展全市“安全生产月”活动。

今年6月是第七届“全国安全生产月”,市局将联合相关部门发文,开展以“治理隐患、防范事故”为主题的全市“安全生产月”活动。各区、县(市)安监局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精心组织,创新形式,丰富内容、注重实效,制定切实可行的活动方案,开展各具特色、富有吸引力和感染力的群众性宣传教育活动,要抓住召开奥运会的契机,宣传“安全奥运”、喊响“安全奥运”。

2、组织开展安全文化示范企业创建活动。

要大力培育企业安全文化,着重从安全理念、管理制度、技术手段等方面入手,加强教育和管理,努力创建本质安全型企业。各区、县(市)安监局要根据辖区内企业分布特点和安全生产实际情况,积极组织辖区内各行业特别是烟花爆竹、危险化学品、非煤矿山等高危行业开展安全文化示范企业创建活动。把安全文化落实到企业两个文明建设和经营管理各个环节,推动企业采用先进的安全管理理念和方法,建立自我约束、持续改进的安全生产长效机制。

3、继续深入开展“安全社区”创建活动。

今年要在总结前期创建工作经验的基础上,扩大创建范围,全面推进安全社区创建活动。各区、县(市)安监局要加强对创建工作的指导,突出创建工作重点,特别注重在高危行业集中的社区、历年各类事故高发社区、人员密集区和重要行政办公区域开展安全社区创建活动,并于6月底前将申报安全社区创建名单报市局教培处。要以安全社区创建为契机,继续深入宣传“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加强和改进社区安全生产工作,提高安全管理水平,维护社会安定和谐,促进经济持续发展。

4、组织开展安监员技能竞赛。

为进一步规范企业安全生产基础管理,提高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技能,以“安康杯”竞赛为载体,开展烟花爆竹行业安监员技能竞赛。由市劳动竞赛委员会组织、市安监局具体承办的“星城杯”烟花爆竹类安监员技能竞赛将于今年下半年举行。各区、县(市)安监局及有关单位要积极组织烟花爆竹行业从事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人员参赛。

5、开展“留守儿童给外出务工父母写慰问信”活动。

由市安监局统筹,市直有关部门和各区、县(市)安监局配合,开展“农民工留守儿童给父母写亲情信”活动。通过留守儿童给外出务工父母写亲情信,呼唤他们在外务工时要提高安全意识,为了家庭的幸福注意安全。

6、认真承办好“安全生产万里行”在**的出发仪式。

安全社区论文第6篇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集中时间、集中精力,下大力气解决影响和制约社区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全面促进社区科学发展。

二、整改原则

1、坚持联系实际,突出重点。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社区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

2、坚持加强督察,务求实效。对需要解决的问题要向群众公示,让整改落实的内容做到可操作、能落实、好检查。对于受客观条件限制,一时不能解决的问题,要向群众做好解释工作。对需要一段时间解决的问题,要跟踪督察,逐步予以落实。

3、坚持量力而行,尽力而为。立足当前,着眼长远,选准突破口和切入点,竭力为辖区居民办实事办好事。既要防止畏难情绪、无所作为,又要避免搞形式主义、短期行为和“政绩工程”。

三、整改项目及措施

1、关于理论学习还未做到全面系统,以及理论联系实际的程度不够高的问题。

整改措施:

(1)增强学习次数和学习强度,增强学习的系统性和全面性,形成长效的学习制度。在学习途径上,要向书本学习、向群众学习、班子成员之间互相学习,积累方方面面的经验。在学习范围上,要深入研究党的方针政策,拓展思维深度和广度。在学习创新上,班子成员在巩固旧有知识的基础上,还要与时俱进,不断学习新知识,吸收新养分,以适应日益复杂全面的社区工作。

(2)增强理论指导实践的能力,真正深入基层做好调查研究。真正俯下身子,带着问题到基层调查研究取得第一手资料少。认真分析查找社区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性问题、新矛盾,坚持做好检查指导工作,在检查指导中总结经验,促进建设。

主要负责人:以上工作由社区党支部书记*同志负责

整改目标:进一步明确学习目标,改进学习方法,完善学习制度、学习计划,并从即日起付诸实施。

2、关于社区服务工作方面,社区服务网络不健全,社区服务程度不高的问题。

整改措施:

(3)进一步完善社区功能,坚持以人为本,继续把方便群众、服务群众放在首位,把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发展好、维护好、实现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努力构建充满活力、创造力的社区。继续探索强化社区的生活服务功能、文化服务功能和政务服务功能,力求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民有所需,我有所帮”,不断提高社区服务水平。尤其是要拓展社区就业服务体系,为居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增加其收入。整合规范社区服务中心建设,完善社区服务设施和队伍建设,推进社区服务信息化、产业化和公共服务设施向居民开放,建立大范围、多层次的志愿者服务制度等,应作为探索创新的重点。

(4)营造良好的人居环境,以优化、美化、绿化、亮化环境为目标,积极探索建立人与自然高度和谐的生态社区。教育社区成员做好街巷保洁、爱国卫生、环境保护工作,爱护自己的家园。形成常年见绿,春色满园的优美环境。

(5)继续抓好“平安社区”建设,促进人与社会秩序的和谐。大力加强社区综治组织建设,积极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加强社区教育管理,强化社会治安防控,积极构筑社区治安防范网络,确保实现“防范措施健全、治安管理规范、案件发生较少、治安秩序良好、居民群众满意”的平安目标,努力营造安定、安全、安宁的社区环境,最终达到人与社会秩序统

一、和谐。

(6)以文体活动为载体,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通过强化文体、教育设施建设和建立健全文体活动、社区教育骨干队伍等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和社区教育工作;积极探索利用开展各类比赛、活动月、“邻居节”、“社区节”等活动,吸引广大社区成员参与到社区大家庭建设中来,在各类活动中陶冶情操、提高素质、营造社区的温馨氛围,增强对社区的归属感、认同感、亲情感。

主要负责人:以上工作由*、*同志共同负责

整改目标:使社区生活服务、文化服务、政务服务逐渐到位,辖区内环境优化、美化、绿化、亮化,社区教育文体设施健全、治安管理规范、案件发生较少、治安秩序良好、居民群众满意,形成和谐美好的社区人居环境。3、关于在社区组织建设方面,社区班子成员缺乏超前的创新意识,社区管理网络建设还存在着死角的问题。

整改措施:

(7)加强社区干部队伍建设,完善社区干部管理制度。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教育,加大社区干部教育力度,建立科学的教育培训机制,形成长效的学习和实践工作制度。

(8)促进社区制度的完善,逐步健全社区例会制度、社区成员代表会议、社区决策公开、协调、协商和居规民约等制度,使社区成员都在制度和法规规定的范围内生活,使社区每一项工作都能真正体现民意、合乎民情、顺应民心。加强班子自身建设、促进人与制度的和谐。

(9)无论是不是自己分管的工作,都要进行深入的研究,增强对全社区方方面面工作的认识程度。在此基础上,要发言创新精神,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创新载体,形成自己的特色和风格。搞好工作调研,及时解决问题,在研究工作的过程中要擅于抽丝剥茧,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争取做到事半功倍。

(10)增强社区干部团队合作精神,丰富社区活动形式。工会、劳动保障、计生等各口长期性地开展健康向上的文体活动、团体活动等,活跃社区干部文化生活,增进社区干部团结协作的意识,增进社区干部之间的交流与沟通。

主要负责人:以上工作由*同志负责

整改目标:通过更新制度、更新理念、改进方式方法,使得社区形成组织体系健全,班子整体素质得到明显提高,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的新格局。

四、整改要求

1、加强组织领导,强化监督检查。领导干部要高度重视,切实负起责任,抓紧落实具体工作。

安全社区论文第7篇

(一)开展调查摸底活动,了解掌握我区社科资源。

我们于年3月下旬组织开展全区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调查摸底活动,通过上门走访、召开座谈会、问卷调查等形式,开展一系列有针对性的工作调研,查清资源、摸清家底,掌握第一手资料。

一是人才资源。我们对全区从事哲学社会科学的人员进行调查,对各学科各类人才的职业、专业、年龄、职称、研究课题等进行登记,初步掌握了我区社科人才队伍的职业分布、专业结构、年龄结构、职称分布以及研究方向等方面的基本情况,在此基础上经过初步筛选,对其中69名学有所长、成绩显著的优秀人才建立个人档案,形成优秀社科人才档案库。

二是组织资源。各级学会、协会、研究会是社科联的依托,我们在区民政部门的协助下,对全区63个各级各类社团组织进行调查摸底,对各级学会、协会、研究会的宗旨、主要任务、组织形式、会员结构、运作方式及开展活动情况形成一套较详细的资料。年9月,我们会同区民政局、区科协研究商讨社科联的业务管理范围,区委宣传部、区民政局联合下发了《关于明确淮安市区哲学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业务管理单位的通知》,进一步理顺了区社科联和各学会、研究会、协会的领导关系,为今后规范、有序地开展工作打下了基础。

三是选题资源。我们对我区社科人才结合各自工作实际进行的专题研究以及这些同志因职业或兴趣爱好而选择的一些有价值的研究课题进行登记、筛选,对一批对我区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和社会发展意义重大的理论、实际问题的课题进行跟踪,以期在较短的时间内形成一批有一定影响的研究成果。

四是成果资源。我们对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历年已有的科研成果、论文、专著及其获奖情况进行调查摸底,为以后组织开展相关研究工作提供了一个起点。

(二)加强规划指导,明确工作重点和未来几年发展目标

我们根据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区委、区政府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精神,结合我区实际,分别下发了年、年《社科联工作要点》,并认真组织实施。年7月份,又召开了社科联常务理事会,传达省社科联会议精神,研究、讨论、制定我区哲学社会科学未来五年发展的规划。区委常委、宣传部杨部长出席了会议,并要求社科联工作要做到“四个服务、三个加强”。即:要为理论武装服务、为传承文明服务、为发展实践服务、为和谐社会服务;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加强科研业务建设、加强思想作风建设。

我们还先后召集有关部门负责人和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研究讨论历史文化保护与建设相关问题、区“第四届中国京杭大运河文化节重点项目工作方案”、“·中国象棋国际文化节总体方案”,为党委、政府决策提供学识支持。

年3月8日,又召开了第一界理事会第二次会议,对年工作进行总结回顾,对年工作进行具体部署,针对刚成立时经验不足,理事中学会负责人太少,不利于社科联工作正常开展的问题,增加了1名常务理事,15名理事,选举产生了新的社科联主席。区委常委、宣传部长杨恒忠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

(三)加强应用对策研究,为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根据区委的统一部署,我们着眼于推进理论学习的运用,围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这一主题,在全区乡科级干部中组织开展“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新跨越”为主题的调研竞赛活动,共收集论文100多篇。全区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乡科级领导干部,在系统学习有关理论知识的基础上,结合所学内容和分管工作,立足推进小康进程和建设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新的实际,聚焦难点热点问题,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积极开展调研服务活动,形成了一大批调研成果,有不少文章还在报刊上发表。

区政协理论研究会、区人大工作理论研究会、区计划生育协会等学会都能围绕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结合部门实际,开展应用对策研究,有多篇调研报告被区领导采用和批转。区诗词学会能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积极开展采风活动。先后到工业园区、古黄河风光带、钵池山公园等地采风,创作出诗词2000多首,从不同侧面讴歌了淮安改革开放的大好形势。年5月上旬又组织三个组分别到丁集、宋集、袁集等乡镇进行以新农村建设为内容的采风活动,创作100多首诗词,宣传新农村建设的典型和好的做法,推动我区“争先淮安,崛起苏北,争当全市排头兵”目标的早日实现。

在“建设新淮安,我来献计策”市民月活动中(年10月10日—11月10日),我们组织各学会、协会、研究会的专家、学者积极建言献策,收到大量有价值的意见、建议556条,我们将整理、筛选出的有较高价值的108条意见、建议汇编成册,送到区领导和乡镇、区直单位主要负责人手中,为党委、政府科学决策提供参考。由于组织有力,成绩突出,淮安市“建设新淮安,我来献计策”市民月活动办公室授予我区“优秀组织奖”,成为淮安市8个县区中唯一获此殊荣的县区。

(四)加强历史文化研究,弘扬灿烂的历史文明。

历史文化不仅可以提高一个地区的知名度、美誉度,而且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也非常明显。怎样弘扬灿烂的历史文明,弘扬优秀的人文精神,推动新时期的进一步发展,是我们社科联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

安全社区论文第8篇

一 提高认识,加強领导,建立健全社区教育组织。

为进一步加強社区教育学校组织机构建设,我们制定了今年的社区教育工作计划,召开有关会议,组成強大的社区教育专班,建立以街道社区教育为主体,社区居委会为分校的社区教育培训网络。街道十二个社区都成立了社区学校,校校有牌子,有制度,有班子。做到培训有阵地,学习有内容,教学有老师。年初有计划,年终有总结。并把街道社区教育工作与辖区内的机关,学校,医院,企事业单位教育资源有机结合起来,做到协调发展,借势发展,资源共享,合作共赢的局面。

二 结合社区教育实际,确定社区教育活动內容。

根据20xx年XX区成人教育,社区教育绩效考核下达的指标要求,我们把指标进行分解,有计划地针对企事业单位,党政机关,进城务工人员,老年教育,青少年校外素质培训以及下岗待业失业人员进行不同对象不同内容的培训。例如建立健全公务员责仼制理论培训,反腐倡廉,深化治庸问责安全培训。普通话,文明礼仪,安全生产消防知识培训。校园普法,安全上网,防震减灾培训。中老年人心血管疾病,预防偏瘫中风培训。食品药品安全知识,家政服务等内容的培训。同时,街道还每逢节假日,爱卫月,食品安全宣传周,科技周,推普周等中心工作,及时开展相应的教育宣传活动。

三 打造特色,追求实效,满足居民多元学习需求。

1 学习型组织创建深入开展。为了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创建新型城市建设,我们在全街广泛开展"学习型机关,学习型企业,学习型社区,学习型家庭,学习型学校,学习型党组织"六大优秀学习型组织的评比活动。各单位社区积极开展论文,论坛,讲座等系列活功,掀起学习的高潮,满足居民多元学习的需求,为干部群众整体素质的提升搭建了一个有利的平台。

2 发挥区域优势,开展教育宣传活动。20xx年科技活动周期间,我街积极参加这次教育宣传活动,努力展示生活卫生,安全饮食,预防疾病,节能环保等科普知识图片。向辖区学校普及相关科技知识,同时开展地震,消防等逃生演练活动,提高学生应对公共突发事件的能力。五月底,为了进一步推动全民健身运动,提升市民群众"运动,健康,快乐"的幸福指数,十二个社区全部参加的吴家山动会街第四届社区运动会拉开了序幕。

3 努力实施吴中路"教育一条街"的美好构思。对教育的需求越来越高,吴家山街作为全区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对于区域文化建设,满足人民群众基本公共文化的需求,我们扎实努力地做好自己的工作。

4 加大宣传力度,继续提高社区教育工作质量。

一是利用报纸电台媒体优势,扩大影响力,增强凝聚力。

二是教育宣传,充分发挥社区学校的作用,强化对社区居民的日常教育,普法宣传,安全演练等活动,加强文明宣讲力度,丰富群众教育形式,提升居民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