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小学信息教学论文

小学信息教学论文赏析八篇

时间:2023-03-20 16:18:28

小学信息教学论文

小学信息教学论文第1篇

关键词:信息化教育;农村;中小学校

一、农村中小学校信息化教育教学建设的主要内容

我们通常所谓信息化硬环境,是指农村中小学校开展信息化教育教学所需要的器件、软件等综合起来可以促进农村教育的环境条件。硬件环境包括各种的教学器材、教学用具以及教学材料等设施,如:电脑、投影仪、交互式白板、电子教室等等,如果没有这些硬件设备,那么教育信息化的教学活动也就无从谈起。我们通常所谓信息化的软环境,是指农村中小学校开展信息化教育教学所需要的非物质条件、无形条件小学之和构筑而成的环境。软件环境包括各类的可以观察和记录到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学监测动态的各类设备、设施,能够记录着教学任务的工具。我们通常所谓信息化的人文环境,是指农村中小学校开展信息化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人为因素,以及对信息化教育教学所产生的各种影响,包括学生的现代教育意识和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程度等等。硬件环境建设、软件环境建设、人文环境建设三者都是至关重要的,缺一不可。如果没有具备现代信息技术教育教学能力的教师,没有掌握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教育技术的教师,再好的现代教育技术条件,都将难以发挥作用。

二、农村中小学校信息技术环境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教育经费投入不足。近些年,在我国农村地区实施的“校校通“、“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等一系列举措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农村信息化教育水平,缩小了城乡之间的教育发展差距,但是在整个农村中小学校教育信息化推进过程中,仍存在制约其进一步发展的诸多问题。经费短缺是比较普遍的现象,每年用于更新信息化教育设备的资金投入仍然不能满足需求,更不能适应当前教育快速发展的需要。信息行业的技术更新非常快,设备的新旧换代日新月异,一些信息化设备往往经过一两年就会淘汰。2.信息技术教育教学思想观念滞后。传统的教育观念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教学模式,对教学环境信息化的要求不高。教师对网络信息化教育的认识不够、认识的内容不到位,限制了信息化的建设和发展、农村中小学校的管理者普遍在学校信息化建设的认知上存在几个不足,主要是在信息化建设上存在较多的误区导致产生的学生生源信息上的制约效应,而且也不重视信息化的使用,主要采取的是传统类型的教学观念。因此没有指定的信息化资源利用的具体措施和机制。相当一部分教师对于开展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使用传统类型的教学,用一支粉笔、一个黑板、一张嘴来灌输式的教学,而不采取现代化的信息化手段进行开展教学。

三、加强农村中小学校信息化教育教学建设的几点对策

1.保障并逐步加大中小学校信息化经费投入。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与各级财政部门的联系,在农村开展信息化教育的过程中要求各级财政部门给予足够的资金保障,并确保每年的信息化教育经费逐年的增加,这样才能有效的保证农村地区的信息化教育行之有力的开展,同时学校在使用信息化教育专项经费中也要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进行开支,考虑各方面综合因素的基础上做好经费使用的规划、教师队伍的建设、教学设备的采购等落实,确保各项工作有些的开展,与此同时也要加强监督和检查,这样才能够使农村信息化教育有效的落实并顺利实施,也保证资金可以划拨到位和使用效益。2.中小学校教师的信息化教育教学观念要有所更新,素质有所提升。教育信息化首先要从观念上进行更新和转变,在现有体制下进行创新、制度上加以改进,同时要进行观念上的有效突破。因此,无论是各级主管部门还是学校职能部门都要进行教育观念上的一次转变,转变是教育的首要任务。一是教育管理部门的观念要转变。教育的管理在整个教育信息化建设中的作用至关重要,必须要首先转变观念,提高思想认识,深入研究国家关于教育信息化的相关政策,了解教育信息化的深刻内涵,明确发展思路,为当地教育信息化建设指明方向。二是学校管理者的观念要转变。学校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和运行、应用需要校领导的重视和支持。学校领导是教育信息化的决策者、开拓者,因此转变校领导的观念是解决发展教育信息化的意识和方向的问题,要唤起校领导发展教育信息化的欲望,并要使他们知道如何去发展教育信息化。三是教师的观念要转变。教育信息化首先要着力于培养教师应用计算机等信息技术的能力,以提高教育的质量和效益。四是要把师资培训作为重点。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学习培训。针对农村年龄结构偏大的教师,探讨如何帮助他们提高实际运用现代化信息教育的方式方法,提高他们的教育教学能力,让学生真正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3.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促进教学。研究表明,学生的思维能力的提升是由问题本身所引起的,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中得到发展和提升。学生的学习是一个不断进步不断开拓的过程,在不断的更新中可以引起学生认识上的改变,激发学生的思考热情和对知识的渴望。在网络信息化的时代,充分利用网络信息化的建设路径可以真实的反映学生的学习、生活状况,使其学生能够真实的感受其自身的环境,从而使学生认识自我、提升自我。

总之,农村中小学校信息化教育教学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广大农村中小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对于转变教育思想和观念,促进教学改革,加快教育发展和管理手段的现代化都有积极作用。对于培养“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创新型人才,创建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社会体系,更具深远的意义。

作者:张静 单位:兰州市电化教育中心

参考文献:

[1]李颖冰.小议信息时代的信息技术教育[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1.

小学信息教学论文第2篇

【关键词】信息技术 作文教学 整合

随着全球信息化的高度发展,信息技术在社会各领域的日益普及,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的整合,正在成为我国教学信息化进程中的一个热点问题。我国《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化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因此,在这个信息技术时代,将信息技术介入到作文教学中,让学生将它变成自己手中的认知工具,从中收集资料,增强阅历,进而充实自己的作文,提高写作能力,以实现作文教学的优化已是必然。

1 信息技术与作文教学整合后的教学结构

1.1 "创设情景"环节

根据不同的写作内容和写作要求,设计并利用不同的多媒体教学软件,把音频、视频、图像、文字等媒体信息有机集成,将一个真实生动的情景呈现在学生面前,调动学生的各个感官,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利用多媒体软件的交互界面和超文本连接,教师可以有效地引导学生对信息技术展示的内容、设置的情景进行细致观察,抓住所展示画面、场景、情境的主要内容,明确写作目的。例如,在指导六年级《难忘的一次活动》习作时,我播放了本班曾经开展的一次关于科技辩论的中队活动录像,引导学生对照录像观察人物的语言、表情、行动,感知当时的场景气氛,同时利用Powerpoint软件讲述写作要求,并展示多篇写作范文,分析探讨写作方法。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学生一改以往的畏难情绪,对本次写作表现出跃跃欲试之状,写作信心溢于言表。

1.2 "收集素材"环节

在信息技术与作文教学整合的教学环境下,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相应的写作网站,学生利用网络这个取之不竭的资源库,根据个人需要浏览相关的文字、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材料,自由选择写作素材,积累丰富的写作语言,触发瞬时的写作灵感。这样的作文教学方式,使学生的文章内容不再空洞,语言不再贫乏,学生自然得心应手地实现个性创作。例如,在上作文课《今天我当上了小记者》时,课前我提供了中国少年雏鹰网站,建议学生浏览网站中的小记者栏目,学习小记者课堂知识,明确当小记者的要求。课堂上,学生发言踊跃,争先恐后地交流自己找到的资料。由于有了充足的材料准备,因而这次写作成了他们的快乐,积极性很高。

1.3 "创作表达"环节

信息技术的介入,打破了传统教学中相对封闭的教学方式。由于信息技术具有内容呈现、互动交流等强大的功能,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可以突破时空的界限,利用网络各种通讯工具自由自在地进行交流。例如,在写想象作文《我的理想》时,我建议学生把写作中的困惑发到班级群空间,让大家共同解决。在班级群空间里,不少学生抛掉昔日的羞涩,纷纷畅所欲言。有的学生问:"老师,我的理想是当医生,但我不知道要当好一个医生要具备什么条件?"在我还没有来得及回答时,我看见屏幕上已经跳出了一行字:"你可以在搜狐、百度、谷歌里输入你的问题,答案马上就出来了。"通过这种开放性的交流,我发现许多学生变得活跃起来,班级凝聚力加强了,我与他们的师生关系也更加和谐。

1.4 "评议修改"环节

评议修改是前一次作文指导的继续,又是本次作文讲评的基础,对于提高学生作文的质量有重要作用。信息技术的运用大大扩展了学生习作评议的时空,学生可以通过网络以更快的速度、让更多的人分享习作的快乐,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意见。如本学期,我要求学生把《我熟悉的一个人》一文以软盘或电子邮件的形式上交,也可以保存在班级群空间里,这样就可以让所有的学生在网上共同阅读,互相批改,写出批改评语。最后,我有的放矢地挑选几篇有代表性的已修改后的习作,以屏幕广播的方式向大家展示,师生共同评议作品的优劣。这种修改方式方便快捷,提高了反馈作文的效率,真正实现了资源共享和广泛互动交流。

2 信息技术与作文教学整合应注意的要求

信息技术与作文教学的整合是当前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个新亮点。信息技术的运用的确优化了作文教学,但是,我们还要看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它既需要理论上的指导,又需要教师在实践中不断创新,具备以下素质要求。

2.1 教师应该掌握好关于网络的基本知识技能

信息技术的运用是是时展的新趋势,社会进步的标志之一。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顺应教育的发展潮流,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自觉学习信息技术课程,掌握一定的网络基本知识和网络使用技能,才能真正提升教学能力,提高教学质量。

2.2 教师应该做好信息技术使用的导航角色

网络是一个鱼龙混杂的庞大资源库,小学生的是非分辨能力还没成熟,自我控制能力也十分薄弱。为防止学生在网络上漫无目的地浏览,教师需要提供相关的教学网站,并与家长共同做好网络安全教育工作,切实让信息技术有效地服务于作文教学。

2.3 教师应该调动好网络与生活的教学资源

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学生足不出户就能搜索一切写作资源。现实生活也是写作资源之一,学生不能完全脱离生活谈写作,个人对生活的真切感受是网络不可替代的。

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用好网络资源,还要关注生活中的事物,从身边的生活中获取写作素材,让作文教学既要现代化,也要生活化。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与小学作文教学的整合,优化了教学环境,构建了新的教学模式,丰富了教学内容,提高了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这种整合为语文教学带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

【参考文献】

小学信息教学论文第3篇

从基础教育阶段学生的基本心理特征与心智发展特点出发,求知欲和好奇心是提高学生学习热情的根本动力,同时也是体现信息技术课程开展价值的重要路径,因此积极体现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趣味性特征也是完善信息技术教学内容的有效路径之一。兴趣是促进学生努力学习的重要内驱力,因此学习动力的扩大也正是意味着教学效果的最优化,而学生学习兴趣的发展也依赖于信息技术课程本身趣味性特征的积极呈现,这就需要教育工作者能够深入课程知识本身,从课程特点以及教学形式等多方面突出信息技术课程的趣味性。

二、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建议

1.学习情景的创设能够促进知识体系的构建

对于基础教育阶段课程实施而言,知识本身基本教学框架的建设是最为基础的内容之一,同时这也是从教材本身挖掘有效的教学元素,促进信息技术知识的完整渗透。从教学动力系统角度研究,有效教学情景的创设不仅能够使得教学过程更加合理高效,同时对于学生学习心理的构建也大有裨益,是现阶段提升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实施效果的有效路径。比如,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使用,在突出教学内容震撼效果的同时也将信息技术的应用过程完整呈现在学生面前,这对学生计算机应用技能的提升有着积极的促进意义。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获得了知识,也感受到了学习成功的喜悦,是学习驱动力在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呈现。

2.丰富课堂教学活动以突出课程资源之间的互相整合

从补充与深化发展的多重角度实现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多元化教学是从教学资源相互整合的方面强化了学生对知识的吸收与应用能力,这对夯实学生的文化基础与能力基础至关重要。基础教育阶段学生信息技术能力的发展依赖于不同学科之间的教学资源整合,而多样化教学活动的开展正是从基本思维能力及应用意识等方面突出了学生基本应用技能的拓展,像是班级板报设计或是年画制作等活动的开展都是丰富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效方式。

3.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不应忽视对学生基础技能的培养

基础技能作为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实施的重要环节,是体现信息技术基础性教育特征的必然方向,同时这也是从理论与原理等多方面实现对学生综合素质拓展的有效途径。比如在进行画笔工具讲解时就可通过对基本工具的使用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工具的使用原理及其使用方法,突出软件知识讲授的重要性。这是由于软件知识的讲解是学生基本操作技能提升的必要前提。因此,从基础技能角度培养学生的基本信息操作意识也实现对课程资源有效利用的重要实施环节。

4.通过合作学习方式突出课程教学的趣味性

小学信息教学论文第4篇

进行有声乐谱教学,在使用数字化信息技术的同时,还要将传统音乐教育运用到中小学音乐教育当中,以作为音乐教育的补充和延伸。当乐谱在播放的过程中,如果学生发现有音符播放错误的时候,就会想音符修改的问题。此时,教师可以将鼠标修改操作展示给学生。用鼠标选种错误的音符,对音符的时值修改之后,再点击播放,以确认音乐是否能够播放正确,修改完成的乐谱要及时保存。在音乐软件的菜单中有多种保存格式,通常会使用默认格式,很多学生喜欢将文件保存为MP3格式,以便于随时播放。在文件菜单中,还有MID格式和MUS格式以及各种图片格式。为了能够让学生熟悉修改和保存操作,音乐教师需要对于每一种保存操作都演示一遍。

二、运用现代音乐对于有声乐谱教学进一步探讨

为了促进音乐教学的师生互动关系,教师可以设计探讨式问题,让学生展开合作式讨论。将有声乐谱教学以欣赏课教学的方式开展教学。以《幻想曲2000》为例,这部音乐是迪斯尼动画大师们所制作的动画片中的插曲。在教学课堂上通过多媒体课件播放动植物的精彩动画表演,让学生通过欣赏动画来体会这不朽的乐章。学生聆听计算机所演奏出来的音乐,特别是发出学生所熟悉的电子琴声音,就会在计算机与电子琴之间建立起必然的联系。教师在播放过音乐之后,让学生明白通过MIDI协议,就可以在电子琴与计算机之间进行通信处理。此外,计算机会运用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对电子琴演奏的每一个细节都记录下来。音乐编辑人员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编辑、保存。教师对这些操作都可以进行演示,以让学生熟悉音乐的编辑和保存的功能。如果采用传统的音乐教学方式,音乐智能演奏一遍,无法对正误进行比较。而使用计算机进行音乐教学,可以监听任意的音轨,并能够将音乐播放出来。启动Cakewalk音乐程序,就会出现主界面,各种重要窗口都呈现出来,教师要边操作,边讲解。针对乐曲的内容,学生对教师所提出的问题,运用计算机网络查找资料,根据所获得资料整理思路,以引导学生对教师所提出的问题进行延展。学生运用多媒体查阅资料的过程,就是自我学习的过程,并逐渐地以自己的思维方式对课堂教学内容以深入理解。采用这种方式进行中学生音乐教学,可以鼓励学生围绕着教师的问题独立学习。数字化音乐教育的授课程序为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分组讨论,当学生的个体选题确定下来之后,通过学生自主学结出学习成果,针对信息反馈作出教学评价。

三、小学数字化音乐教育的教学效果

以信息技术作为教学辅助工具优化教学,为音乐教育搭建了合作学习的平台。传统的音乐教育只对学生的听觉具有一定的冲击力,因此在音乐教学上较为单一,以被普遍使用的教学工具钢琴、电子琴或者是录音机等作为辅助工具。信息多媒体技术被引入到中小学音乐教育当中,使虚幻的音乐形象通过动态的画面、声音及文字合成为一体,给学生以新的感受。以识谱教学为例,采用打谱软件操作,可以将音乐的乐谱识别与音乐之间形成对应的关系。教师通过这样的有声教学的方式,会对学生以视觉和听觉的刺激,激发起学生对音乐的情感,并全身心地融入音乐当中。

四、结语

小学信息教学论文第5篇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语文;应用研究

我们现阶段所处的时代是一个信息化时代,计算机技术以及移动互联网技术正在高速发展。为了可以更好地提升现阶段的教育水平与教学效率,促进下一代健康成长,信息技术被V泛地应用到了当下的教育活动当中,但是就现阶段的小学语文教育的现状以及信息技术的应用情况来说,大部分的语文教师对信息技术的应用仍然停留在单一的技巧层面。信息技术在实际的教育活动当中仅仅处于辅助教育位置。因此,研究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机整合有着鲜明的现实意义。

一、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整合建议

小学语文的整体教学内容实际上并没有涉及过于高深的语文知识,语文教学的主要目的可以分为两个大方面,一个是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一个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在实际的教学过程当中我们首先并不否认信息技术在实际教育过程当中的辅助地位,但是如何合理地对其进行应用则是教育者亟须考虑的问题之一。对于小学生的语文教育,应该了解小学生的基本学习特点,让兴趣成为学生的主导力量。小学阶段的学生因为正处于思维的发展时期,所以在生活与学习当中往往表现得十分好动,注意力不集中。并且这个阶段的学生对于学习尚且没有一个完整的认识,并不理解“知识改变命运”这句话的真实含义。他们对学习的动力往往来自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老师及父母的认可与鼓励,另一方面则是对学习内容的兴趣。因此,在实际的教育过程当中教师可以利用现有的信息技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例如,在教学《小猫钓鱼》一文时,教师在对全文进行讲解与赏析之后,已经让学生明白了“做事应该一心一意”的道理,接下来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同样设计一个小猫钓鱼的游戏。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个小猫钓鱼的画面,画面当中小鱼在水中游来游去,并且每一条鱼的身上都有一个生字,当小猫钓上一条鱼时,教师就指定学生对生字进行认识,读对了放到鱼桶当中,错了就放回水中。

这种方法在很大程度上会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当中。并且信息技术的应用相比传统的手工制作方法也更加省时省力,所展示的图片色彩也会更加的鲜明,更容易被学生所接受。

二、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整合建议

小学生在完成基础的识字练习之后便需要进行文章的阅读训练。虽然现阶段的小学语文教材经过改编之后,内容更加丰富与生动,更加契合学生的学习习惯与认知习惯,但是文章毕竟是大人所创作的,让小学生学习难免会感觉枯燥。这在很大程度上会限制学生的学习。随着信息技术在教育当中的应用,利用大屏幕呈现丰富的图文声像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传统教育所存在的诟病。并且信息技术的应用也可以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回归到阅读教学中,对小学生这方面的教育应该采用情景再现的方法,让学生对文章所表达的内容有一个整体认识,这样就可以通过完善学生思维达到阅读教育的目的。

例如,学习《北大荒的秋天》一文时,常年生活在南方的学生并不知道北方秋天的样子,对于北大荒的自然生态环境更是不了解。这样教师就可以通过播放北大荒的纪录片,完善学生的认知,通过对秋天的基本认知再对文章进行阅读理解。

综上所述,现阶段我们国家小学语文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仍然存在很多的问题。教师对于信息技术的认知往往停留在初级阶段。本文以上内容论述了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整合方法,从课前准备、课堂实践等多个角度对其进行了论述,希望可以给广大读者带来一定的借鉴作用。对于小学教育来说,笔者认为应该通过合理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兴趣与学习的积极性。虽然现阶段我们国家各个区域的语文教育水平参差不齐,但是教育者应该坚实走好教育改革的每一步。

参考文献:

[1]苗慧.基于新课程标准的信息技术与小学作文教学整合的实践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2.

小学信息教学论文第6篇

一、 运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心理学认为,兴趣是积极探索某种事物的认识倾向,它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源,是智能和心理发展的催化剂。学生一旦对学习发生强烈的兴趣,就会激发内在的学习愿望和学习动机,就会聚精会神,努力追源,并感到乐在其中。多媒体计算机通过定格、慢放、加速、重复、图像的变化、色彩以及声音配合等效果,充分发挥其直观、形象、新奇、促思等优势,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求知欲,活跃学生的思维。例如在“分数的基本性质”一课中,一上课老师就说:“同学们,今天我给大家讲一个故事”,一边说一边简单地操作鼠标,与计算机连接的电视机显示器上出现了画面,学生一下子被屏幕上的有趣的画面吸引了,随着萤屏的演示,老师继续讲故事:猴山上的小猴子最喜欢吃猴王做的那些又香又甜的大饼,一天猴王做的大饼刚出炉

,它的三个孩子吵着说 “我要吃饼 ,我要吃饼

。”于是猴王把三块大饼分给三只小猴子吃,它先把第一块饼平均切成四块分给老一一块,老二嫌小吵着说“一块太少了,我要两块”,猴王便把第二块饼平均切成八块分给老二两块;老三更贪了吵着说

“两块太少了,我要三块”,于是猴王把第三块饼平均切成十二块分给老三三块。同学们,你知道哪只猴子分到的饼多吗?因为有形象的故事情节,有多媒体计算机生动有趣的图象动态显示,使抽象的数学概念形象化,激发学生以极大兴趣投入学习。

又如在教学“面积和面积单位”时,运用计算机的画画板辅助教学,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面积的意义。教师在屏幕上画出下面图形:

让学生选择喜欢的颜色给图形涂色,学生们十分感兴趣地挑选喜欢的颜色给图形涂色,每涂一个,老师就让学生回答这个图形的面积是什么?当涂到第五个图形时,颜料一下子都跑到外面充满整个莹屏,学生被愣住了,为什么呢?这时教师抓紧时机问:“这个图形的面积又是什么呢?”学生们惊喜地发现:这个图形不是封闭图形,它没有面积。这种无声的、动态的形象显示,不仅一下子激发孩子们的好奇心,引起他们对学习新知识的高度兴奋,并且在教师有声的语言引导下进入学习过程,达到启迪思维,激发兴趣的目的。

二、 运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有利于学生掌握重点,突破难点。

电化教学的核心是要提高教学质量。教学过程中,只有当学生掌握知识的重点,突破难点的情况下,才能谈得上提高教学质量。利用多媒体计算机突破教学过程中的重点、难点是很好的教学手段。

例如在教学“相遇问题”应用题时,运用软件直观演示辅助教学,创设情境,帮助学生较深刻地理解题目中数量间的关系。教师简单地操作鼠标,屏幕上首先出现了一条铁轨,上面有一辆火车从左往右地行驶,一会儿,另一辆火车也从右往左地驶过来,两列火车在逼真的火车运行时发出的声音中相对开出,直到相遇。这时屏幕上出示了一道应用题:“甲乙两列火车从两地相对行驶,甲车每小时行驶75千米,乙车每小时行驶69千米。甲车开出后1小时乙车才开出,再过2小时两车相遇。两地间的铁路长多少千米?”教师再操作鼠标,屏幕上出示了线段图,在线段图上分别标出了每小时火车所行的路程。这样难点在火车形象运行的动态演示和直观的线段图中得以解决,它比老师的任何解释都具有说服力,增强了感观上的剌激。演示一结束,学生们很快就列出正确的算式解答。因此,利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可以使学生清楚地掌握概念,获得正确的结论,并尝到成功的喜悦,强化了学习的兴趣。

三、运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

小学生的认识特点是从形象思维为主向抽象思维为主过渡,要使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就必须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感性材料,使之借助事物的具体形象或表象进行思维,从而逐步理解和掌握知识。而多媒体计算机通过模拟演示,突出实际操作过程,让学生进行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和概括,通过引导学生经历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达到培养智能,启迪思维的目的。

例如在“圆柱的认识”教学中,利用软件演示,帮助学生学习圆柱的形成和侧面面积的计算:

①教师操作鼠标,屏幕上出示几个圆柱的实物图;再操作鼠标,圆柱实物图背景消去,

剩下闪烁的圆柱立体图,学生从圆柱实物图抽象出圆柱的立体图,初步认识了圆柱。

②操作鼠标,屏幕上出现一个长方形,然后这个长方形绕着它的一条边旋转一周,形成一个圆柱体,让学生掌握圆柱的形成过程和认识圆柱的底和高。

③操作鼠标,圆柱的底面随着闪烁慢慢地从上往下移,让学生认识圆柱不但两个底面的面积相等,而且从上到下的粗细一样,也就是说每个横截面的面积都相等。

④待学生掌握了圆柱的特征后,老师引导学生观察、讨论:把圆柱的侧面展开会是什么图形呢?让学生展开思维,各抒已见,自由发挥;有的认为圆柱侧面展开是长方形,有的认为是平行四边形,有的认为是正方形。到底哪个答案对呢?老师不急着表态,而是操作鼠标,让学生观察屏幕上的演示:把圆柱的侧面竖着剪开,打开后得到一个长方形。

⑤操作比较:如果把侧面斜着剪能否得到一个长方形?斜着剪得到一个什么样的图形?

⑥思考:这个长方形(或平行四边形)的长(底)和宽(高)与圆柱的什么有关呢?在什么条件下展开后的圆柱体的侧面是个正方形?这时又怎样计算圆柱的侧面面积?学生通过计算机的形象演示、教师提出的问题,结合自己的操作过程和观察比较过程,能有条有理地讲述圆柱侧面面积怎样推导出来。学生通过充分的动眼、动手、动脑、动口,不但弄清楚知识之间的来龙去脉,也活跃和发展了学生的思维。

四、 借助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增加课堂密度,强化学习动机。

小学信息教学论文第7篇

论文关键词:中小学教育装备管理信息化、现代化现状及反思

 

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暨《“十二五”教育发展规划》正式颁布,《纲要》在保障“到2020年国家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等战略目标的措施中,明确提出“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构建国家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制定学校基础信息管理要求……”(《纲要》第四部分第十九章第六十一小节)。

教育信息化首次上升为国家战略。

一、教育装备管理信息化在教育信息化中的地位

随着教育现代化发展和新课程改革的步伐加快,教育管理信息化逐步取代传统的教育管理模式。

教育管理信息系统是是教育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育信息化的重要基础,教育装备管理系统是教育管理信息系统的子系统,是实现教育装备管理工作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的前提和基础,是衡量各地教育装备工作管理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在教育信息化建设中,必须重视教育装备管理信息化的建设,打好管理信息化的基础,只有管理信息系统的根深,才有教育信息化这棵大树的叶茂。

二、教育技术装备管理信息化现状

当前,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发展,我市各级各类学校办学条件得到极大地改善,各种现代教育技术设备逐步在中小学校园的普及率不断增加,如计算机网络、多媒体设备、闭路电视系统、校园智能广播系统、数字实验室、语音教室、电子阅览室等等,信息技术和多媒体已成为教学中非常重要的辅助工具,而地方教育装备管理部门及学校对教育技术装备的信息化、现代化管理却没有随着教育现代化和装备信息化的发展而同步发展,管理手段相对落后与装备事业快速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

1、装备资产管理方式大都停留在手工制作状态,显得极其陈旧、落后,账目混乱、资产流失浪费现象明显小论文,各项教育技术装备数据统计工作困难,无法及时了解全市各级各类学校的装备状况,影响教育管理决策和各项具体工作的实施。

教育装备资产是学校从事教育教学正常发展的重要物质保障,也是各类评估中的一个重要指标,各种教育教学设备设施的建设、配备都要按照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标准实施。庞大的教学物资要按一定的标准分类登记、建立财产账簿,并动态反映其状况,是个繁重的工作。而目前我市各级各类学校基本采用传统手工或电子表格方式记账,出现很多弊端和不足:

①、装备资产数量品种规格不易查询,修改不方便、很难统计,对采购决策不能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

②、记账不规范、不完备、不连续,账目数字不准确,差错多,账物不符、有账无物,无账有物现象普遍。

③、传统纸质资产账簿携带不方便,保存困难易损坏。

④、不能动态的反映财产当前的状况。如某些教学仪器暂没在指定存放地点,被相关人员借用、维修或决定报废处理,账簿上无法立即体现,装备管理员总要到处翻阅其他相关记录,才能得知其去处。

2、各级学校及装备部门不采用管理信息系统,很难对教育装备过程实现科学、高效、透明的管理,对装备管理工作情况的信息掌握比较滞后。

实施素质教育的时代,各学科的教学都要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教学管理工作更加繁重复杂多样,以实验教学为例,有演示实验、分组实验、探究性实验,有学科教材要求必做实验也有兴趣小组自选实验,而每个学科也不止一个实验室与准备室,以后还有虚拟实验室,涉及到的管理流程和常规记录非常多,教师要填写实验计划、教学日志、实验通知单、要对实验室进行安排,实验结束后,老师要进行实验确认记录实验完成情况,以后还要进行实验开出率统计等等,这些都需要任课老师和实验教师密切联系,采用传统手工管理模式,任课老师频繁到各个实验室了解实验仪器情况、填写各种表册,效率低,随意性强,而一旦某个计划有变,又应对缓慢。虽然实验管理人员忙前忙后,但是学校领导对实验教学情况和管理人员的具体工作还是比较模糊,总要等后面汇报才清楚。

3、采用手工管理的教育装备管理档案资料建立不完整规范、记录不连续详实,搜集整理保管困难,无法真实反映装备管理状况,装备管理信息资源无法共享。

教育装备管理资料档案类别和内容多,范围广,涉及各个学科小论文,是教育装备管理工作的宝贵财富,是装备管理工作情况和成绩的重要载体,也是各级教育部门检查的重要内容。以理科实验室为例,除了装备资产档案外,有实验室管理与建设的各种标准、规章制度等相关文件及材料;实验室人员学历,岗位职责及进修、培训记录;常规管理工作中的仪器借还、赔偿、保养、维修、报损登记,自制教具作品材料;实验计划、实验日志、实验通知、实验活动记录、实验科研成果、实验考试、实验总结等各种教学资料。如此繁杂的档案资料不采用无纸化、网络化管理导致教师和管理人员对装备管理的标准和规范学习滞后,不系统全面;设计填写繁杂、零碎的各种帐表册、记录费时费力,工作量大,负担重,久而久之也就不重视,常常做了大量的工作,没有留下完备规范的文字记载。每到教育管理部门检查工作时就仓促临时找人赶材料、补记录,常常搜集整理不合要求规范、内容不完整准确,缺失大,并且前后矛盾,互相无法印证,造成教育管理部门不能客观的评价其真实工作情况,管理人员自身又觉的委屈。

4、教育装备管理人员信息化观念仍然比较落后、掌握信息技术的水平差异大,信息化利用率低。

教育装备管理要做到现代化,必须需要一支理解教育装备理念,具有学科专业水平、掌握信息技术技能,并且相对稳定的队伍去实施操作。但是长期以来,学校的领导对于装备管理信息化的认识还不到位,观念滞后,承担管理工作的人员大都年龄结构偏大、教育装备管理观念和理论比较贫乏,知识和技能更新更是跟不上设备的更新,计算机应用能力低下,有些甚至是“机盲”,对办公软件都还不熟悉,各级部门对教育管理信息化工作的指导、培训和管理又不足,除了学校信息技术管理人员,其他人员还是习惯于传统手工管理模式,要能较好运用教育装备系统心有余力不足,懒怠畏难情绪严重。

5、教育装备管理信息标准不完备,缺少一套完整的装备管理信息标准和网上信息交换规范,从省市县到学校教育装备管理系统纷杂,缺乏一个规格化的、系统化的统一完善系统。

由于缺乏一套完整的教育装备管理信息标准,目前许多教育管理部门和学校均根据各自工作的需要采用相应的管理信息,这些信息不仅不规范、不完整,且互不兼容,难以进行信息交流。目前使用教育装备统计软件得到的统计信息与教育主管部门统计信息无法吻合、兼容,常常产生矛盾。

由于缺乏一套统一完善的软件设计规范,个别学校使用的教育装备管理系统,如图书自动化管理系统,存在多个版本,兼容性差小论文,实验装备管理软件设计灵活性不够,扩充性和开放性较差,对技术发展和教育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差,根本不能得到长期稳定的应用。适合网上应用的软件较少,目前大多数软件的应用局限在单机或小型局域网上,缺乏在大型网络上(如办公网、校园网)应用的软件。

三、教育装备管理的未来发展方向是信息化、网络化

1、管理方式、手段跟不上会造成装备管理水平逐步滑坡,成了实现教育装备管理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的障碍。

相对于学籍、考试、办公等其他教学管理系统都正逐步成熟,而教育装备管理系统尚未起步,信息化管理现状不容乐观,随着教学管理工作的繁杂多样,在信息高速公路时代,计算机及网络技术高速发展的背景下,将办公自动化手段应用到学校教育装备管理工作中是必然的趋势。

2、推进教育技术装备管理工作信息化,建立教育装备信息化管理系统,搭建省、市、县、校统一的智能化、网络化教育装备管理软件平台已迫在眉睫。

小学信息教学论文第8篇

现在的小学生与过去的小学生相比接触的东西更多,拥有更多的生活经验。这些生活经验中有的对学生的学习有着正面的影响。特别是对于那些小学中高段年级学生,其实他们已经具备对一些生活经验的基本判断能力,如果能够用信息技术让数学回归到生活中,应该可以唤起学生对生活的回忆,更重要的是可以让学生更加容易的去接受抽象的数学学习。例如:新课标六年级上册的《圆柱体的表面积》时,这节内容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圆柱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在讲解圆柱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前,教师运用多媒体的三维动画的变形功能,给学生展示他们身边与圆柱体相关的实物(如:煮饭锅、带盖水杯等等),然后将这些实物进行分解,让学生自己去观察和总结这些实物都是由那些部分组成的。通过动画演示圆柱体的基本构成部分,教师问:那圆柱体的表面积应该由那些部分组成的呢?学生立刻回答出:“是由一个长方形的面积加上两个圆的面积”。通过多媒体的立体式展示,让学生能够加快对抽象数学概念的理解。运用多媒体动画技术,将小学数学中的内容立体式的展现在学生面前,不仅可以让学生建立生活化的立体思维,更重要的让学生把课本上的知识回归到生活中,简化了数学学习的思维模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利用信息技术,提升学生求知欲

教学有法,但是教无定法。小学生有着很强的好奇心,他们有着好动、注意力集中时间短、持久性不足等特点,小学生的这些特点往往都会影响到课堂学习的效果。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课件不仅可以用来有效的传递教学内容,而且还能够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从而激活课堂氛围,创设出有效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例如:我们在五年级上《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的教学过程中,充分运用信息技术的网络平台,可以模拟构建一个虚拟的教学空间。在课堂教学前,教师首先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与组合图形教学有关的事物图片(如:操场游、泳池、房屋等等),将我们的视线融合到图片之中,让学生有着身临其境的感觉,以此来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然后让学生通过实物图像去分解组合图形的基本构成,收集、整理以及统计相关的数据资料,然后运用课本上的计算公式进行计算图形的面积。在整个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来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满足学生的好奇心,然后悄然的将教学内容融合到其中,不仅让学生能够较为轻松的教学氛围中去学习,更重要的是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三、利用信息技术,突破教学重、难点

多媒体与网络技术都能够充分的体现现代信息技术的形象具体、动静结合、声情并茂等特点。因此,恰当地使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达到变抽象为具体,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协同作用,解决教师难以讲清、学生难以听懂的难题的效果,从而有效地实现精讲,突出重点,化解难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