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钢结构设计论文

钢结构设计论文赏析八篇

时间:2023-03-20 16:17:42

钢结构设计论文

钢结构设计论文第1篇

多高层钢结构住宅由于其所采用的建筑材料、适用范围和产业化的特点,使其建筑设计方法与于普通意义上的钢筋混凝土和砌体结构建筑的设计有较大的不同。其自身的特点要求其建筑设计方法应该满足三个方面的要求。其一,以钢结构作为主要的结构材料,其建筑设计应充分发挥钢结构强度高、刚度大的特点,尽量采用大空间的布局方式,保持室内空间分隔的灵活性,在满足近期不同使用需求的情况下,还可满足远期改造的要求其二,由于其适用范围为多高层住宅,其建筑设计必须符合多高层住宅设计的特点,一方面必须满足住宅设计的相关规范要求,另一方面,必须满足当前和日后市场对住宅设计的舒适性和审美要求其三,钢结构住宅设计应该符合产业化的特点,建筑设计应执行标准化、多样化的特点,积极采用新技术、新材料,以促进住宅产业化的发展。

2.多高层钢结构住宅体系

我国目前多高层钢结构住宅常用结构选型及施工工艺我国目前所进行的多高层钢结构住宅设计和建设,虽然并不是完整意义上的产业化住宅,但其在结构系统选择,楼板及外墙围护系统的设计与具体施工工艺方面都是以国内成熟的技术经验为基础,同时对钢结构住宅具有较强的适用性。当前的建筑发展水平,是钢结构体系建构的基础。同样,建构合理适用的多高层钢结构住宅体系,必须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

2.1常用结构系统

目前,国内进行多高层钢结构住宅建设所采用的结构体系主要分为四种:纯框架形式,框架支撑形式,型钢混凝土组合形式,钢框架一混凝土抗震墙形式。对于纯框架形式,梁柱材料采用型钢,通过焊接或螺栓连接的方式进行组合安装。框架支撑形式同纯框架形式类似,只是由于抗震需要,在主体结构两个主轴方向布置斜撑,钢斜撑与型钢柱和梁连接组成竖向抗侧力析架,从而取代传统的混凝土剪力墙,安装方式同样采用焊接或螺栓连接。型钢混凝土组合形式的特点是在钢骨架梁柱外侧另外浇筑一层混凝土,新浇筑的混凝土不仅起到结构作用,同时有助于解决主体结构的防腐、防火问题。钢框架一混凝土抗震墙形式,外部梁柱系统采用型钢,同样通过焊接或螺栓连接的方式进行组合安装,内部核心筒或剪力墙采用现浇方式施工,通过预埋构件同钢结构框架相连接,共同组成结构系统。

2.2常用楼板系统

钢结构住宅所采用的楼板系统主要分为两种叠合式和整体现浇式。叠合式楼板的具体施工工艺较多,可以采用轻型混凝土预应力板材,作为底部模板,现场再浇筑若干厚度的混凝土,形成叠合楼板也可以采用压型钢板衬底,现场再浇筑混凝土。这种施工工艺可减少现场部分湿作业,有利于产业化的生产和施工。整体现浇式楼板的施工方法与普通的非钢结构的住宅相同,设计与施工都非常成熟。

2.3常用外墙围护系统

相较于梁柱和楼板系统,外墙围护系统的设计与施工都更为复杂。从具体的施工工艺分为填充和外挂两大类。填充类常用的材料为砌块和轻质墙板,内嵌至梁底或楼板底部形成护系统。外挂类多采用轻质墙板,按尺寸的大小可分为大板和小板,安装在梁柱和楼板外侧,形成围护系统。砌块填充类的设计与施工较为简单,应用也很广泛,挂板类的围护系统则较为复杂,通常情况下,建设方往往会委托专业公司进行设计,同前期的建筑设计难以有效协调。

3.钢结构住宅体系的设计

3.1结构分段优化设计

按照体系化的设计方法,钢结构住宅使用的结构构件尺寸,是应该在相关的适用结构材料列表中选用。举例而言,需要建造一栋六层高的钢结构住宅,那么通过查表就可以得到它所需要的结构构件的具体尺寸,而不是再通过单体的结构计算得到结果。而这样的适用结构材料列表的建立则是建立在整个体系的结构优化的基础上。体系的结构优化同一般意义上的结构优化最大的区别在于其需要适用于大批量建造的建筑,而不是针对某一个单体建筑,因此,其结构优化的目的也不能用单一的经济指标来衡量,而需要考虑整个体系的综合效益。对钢结构住宅体系结构优化影响较大的因素有以下两点体系的整个经济性因素并不仅仅是建造一栋建筑的成本,它还包括工业生产的成本,运输的成本等因素。体系所需要的结构构件是由工业化生产的,其产品种类只有尽可能的减少以达到标准化的要求,这样才能发挥工业化的优势,降低生产的成本。

钢结构住宅的构件是通过现场安装,过多的构件种类会导致施工过程繁琐,增大施工难度,使得钢结构建筑节约工期的优势无法发挥。由此,钢结构住宅的体系结构优化不能以用钢量作为衡量优化的单一指标,而应该优先考虑建筑部、构件的通用化应用和多样化组合,从而使体系的综合效益有效发挥。举例而言,为保证整个体系的简便易行,将一层的住宅所需要的结构构件归为同一种类,为满足结构的安全性要求,结构构件的尺寸是按照层住宅的要求进行结构设计,同样的构件在体系中会应用于层的住宅。

对于高层钢结构住宅而言,其结构优化则较为复杂一点,高层住宅底层的结构柱和梁,以及楼梯核心筒剪力墙的厚度均会和上层的相应构件结构要求不同,在垂直方向上进行优化是必要的,如某层钢结构住宅,可以在垂直方向分段进行优化,以四层为一个标准单元,承重构件逐次减小,上部的结构构件优先选用在多层住宅中应用的结构构件,住宅的结构相对简单,这样的优化还是可行的。

3.2模块化设计

在体系化的建筑设计中采用模块化的设计,即尽可能的将建筑中的不同构、部件进行优化组合,形成相同的单元,以利于工业化的生产和安装。在普通的住宅设计中,通常情况下最小的模块化单元是以套型为最小单位,体系化的要求不仅仅需要套型的简单一致,同时模块的外部尺寸应尽量满足模块间平接、错接、对称连接、凹凸连接等多种拼接的可能性拼接处构件的定位应有利于模块间的衔接,并满足拼接后结构的合理性和建筑平面变动的可能性。

如图套型所示住宅房型模块化设计与模块拼接示意,仍是以套型作为最小的模块,但中的标准单元模块通过设计的优化,不仅仅考虑了对称拼接的可能,同时在凹凸拼接,错接等不同的拼接方式上,都具备较强的可行性。从而在套型拼接上,突破了以往单元式呆板的组合方式,具有较强的灵活性,为建筑造型及空间构成提供了多重的选择。模块化的设计作为一种设计方法,其目的是将体系的灵活性得以充分的发挥。在具体的项目设计中,在建构模块的同时,需要根据具体的项目情况,因地制宜的灵活应用。

4.钢结构住宅体系的创新思考

任何的建筑体系都具有自身独特的特点,其适用性也会根据具体的情况而发生改变。在前面所述的多高层钢结构住宅体系的阐述中,此类的多高层钢结构是一种重型的钢结构体系,采用的结构系统为框架结构或者框架一抗震墙布置方式,从建筑空间的角度来分析,虽然它便于创造大开间的空间模式,但却难以处理较为复杂的空间细部。由于采光、通风的规范要求,住宅平面往往会出现较多的凹槽,采用重型的钢结构体系来处理这样的问题,其代价较高。如果采取另一种结构形式,即剪力墙的结构布置方式,则可以突破框架结构的缺点,更加灵活的进行空间划分。同时,由于重型钢结构的运输成本较高,对于交通状况不佳的基地,工厂化生产的便利就会给运输的困难所抵消,无法发挥整个建筑体系的优越性。

总之,住宅产业化是社会发展的大势所趋,多高层钢结构住宅的发展也必然会产生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虽然在其成长过程中出现较多理论和实践问题,相信最终会得以解决。具有时代特色的多高层钢结构住宅体系必然会走向成熟。

参考文献:

1.张庆风,张小玲,钢结构住宅设计和施工技术[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2.刘锡良,国外建筑钢结构应用概况[J],浙江建筑,2001

3.金磊,钢结构建筑在我国发展看好[J],中国建材报,2002

4.刘军,赵元祥等天津市钢结构试点住宅设计探讨[J],上海钢结构住宅研讨会,2002

钢结构设计论文第2篇

一般来说,材料的特性是推出新型建筑形式的出发点。钢结构是用钢板、热轧型钢或冷加工成型的薄壁型钢制造而成的。和其它材料的结构相比,钢结构有如下一些特点。

1.1材料的强度高,塑性和韧性好钢材和其它建筑材料诸如混凝土、砖石和木材相比,强度要高得多。因此,特别适用于跨度大或荷载很大的构件和结构。钢材还具有塑性和韧性好的特点。塑性好,结构在一般条件下不会因超载而突然断裂;韧性好,结构对动力荷载的适应性强。良好的吸能能力和延性还使钢结构具有优越的抗震性能。另一方面,由于钢材的强度高,做成的构件截面小而壁薄,受压时需要满足稳定的要求,强度有时不能充分发挥。

1.2材质均匀,与力学计算的假定比较符合钢材内部组织比较接近于匀质和各向同性,而且在一定的应力幅度内几乎是完全弹性的。因此,钢结构的实际受力情况和工程力学计算结果比较符合。钢材在冶炼和轧制过程中质量可以得到严格控制,材质波动的范围小。

1.3钢结构制造简便,施工周期短钢结构所用的材料单纯而且是成材,加工比较简便,并能使用机械操作,因此,大量的钢结构一般在专业化的金属结构厂做成构件,精确度较高。构件在工地拼装,可以采用安设简便的普通螺栓和高强度螺栓,有时还可以在地面拼装和焊接成较大的单元再行吊装,以缩短施工周期。此外,对已建成的钢结构也比较容易进行改建和加固,用螺栓连接的结构还可以根据需要进行拆迁。

1.4钢结构的重量轻钢材的密度虽比混凝土等建筑材料大,但钢结构却比钢筋混凝土结构轻,原因是钢材的强度与密度之比要比混凝土大得多。以同样的跨度承受同样荷载,钢屋架的重量最多不超过钢筋混凝土屋架的1/3至1/4,冷弯薄壁型钢屋架甚至接近1/10,为吊装提供了方便条件。对于需要远距离运输的结构,如建造在交通不便的山区和边远地区的工程,重量轻也是一个重要的有利条件。

当然任何一种材料都不是十全十美的,钢材的耐腐蚀性和耐火性就较为欠缺,在对结构进行防护时费用比钢筋混凝土结构高。不过在没有侵蚀性介质的一般厂房中,构件经过彻底除锈并涂上合格的油漆,锈蚀问题也并不严重。近年来出现的耐大气腐蚀的钢材具有较好的抗锈性能,已经逐步推广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钢材长期经受100℃辐射热时,强度没有多大变化,具有一定的耐热性能,但温度达150℃以上时,就须用隔热层加以保护。钢材不耐火,重要的结构必须注意采取防火措施。例如,利用蛭石板、蛭石喷涂层或石膏板等加以防护。

2钢结构住宅的特点

钢结构住宅与传统结构相比,在使用功能、设计、施工以及综合经济方面具有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2.1设计制造周期短,设计生产一体化现代结构设计借助于计算机和专业化结构分析软件,使得设计周期大大缩短,设计中的修改和调整非常方便。同时,由于钢结构具有工厂预制、现场安装的特点,可以将前期设计和现业的生产手段相结合,通过网络计算机和数控机床结合,使设计人员在工作室中完成设计后,即由工厂的生产线完成产品制作,具有极高的效率和精确度,可以大大减少项目建设周期。

2.2能够合理布置功能区间在居住建筑中,建筑师和居民一直希望能够有大跨的无竖向结构的空间,这样,可以根据需求进行灵活隔断,使室内布置呈多样化。传统住宅由于所用材料的性质,限制了空间布置的自由。

2.3承载强度高,抗震性能优越相同的荷载,钢结构截面最小,相同的截面,钢结构承载力最大。在抗震设防区,钢筋砼结构有许多不足之处,而钢结构重量轻,六层轻钢住宅的重量仅相当于四层砖混结构的重量,因此,本身所受的地震作用小;而且,钢材具有高延性,有较好的耗能能力,因此,抗震性能好,结构安全度高。

2.4施工方面优势突出现浇砼需要连续施工,在我国北方地区受到施工季节的影响。钢结构的大部分构件在工厂生产,运往现场通过焊接或螺栓进行整体组装,可全天候作业。施工现场作业量小,减少了施工临时用地,与传统建筑材料相比,对周围环境污染小,提高了施工的机械化水平。

2.5综合造价低钢结构承载力高,可以实现结构的大开间布置,构件截面小,与砼结构和砖混结构相比,自重比较轻,地基的处理比较容易,可以采用天然基础型式。由于基础在工程造价中占有比重比较大,上部结构重量轻可以降低基础的造价,从而减少整个项目的投资。钢结构施工机械化高的特点,从另一方面减少了人工费用和模板等其它辅助材料费用。

3钢结构住宅的设计思路

3.1判断结构是否适合用钢结构钢结构通常用于高层、大跨度、体型复杂、荷载或吊车起重量大、有较大振动、高温车间、密封性要求高、要求能活动或经常装拆的结构。

3.2结构选型与结构布置在钢结构设计的整个过程中都应该被强调的是“概念设计”,它在结构选型与布置阶段尤其重要.对一些难以作出精确理性分析或规范未规定的问题,可依据从整体结构体系与分体系之间的力学关系、破坏机理、震害、试验现象和工程经验所获得的设计思想,从全局的角度来确定控制结构的布置及细部措施。运用概念设计可以在早期迅速、有效地进行构思、比较与选择。所得结构方案往往易于手算、概念清晰、定性正确,并可避免结构分析阶段不必要的繁琐运算。

3.3预估截面结构布置结束后,需对构件截面作初步估算。主要是梁柱和支撑等的断面形状与尺寸的假定。

钢梁可选择槽钢、轧制或焊接H型钢截面等。根据荷载与支座情况,其截面高度通常在跨度的1/20~1/50之间选择。翼缘宽度根据梁间侧向支撑的间距按l/b限值确定时,可回避钢梁的整体稳定的复杂计算,这种方法很受欢迎。确定了截面高度和翼缘宽度后,其板件厚度可按规范中局部稳定的构造规定预估。

柱截面按长细比预估,通常50<λ<150,简单选择值在100附近。根据轴心受压、双向受弯或单向受弯的不同,可选择钢管或H型钢截面等。

3.4结构分析目前钢结构实际设计中,结构分析通常为线弹性分析,条件允许时考虑P-Δ,p-δ。

新近的一些有限元软件可以部分考虑几何非线性及钢材的弹塑性能,这为更精确的分析结构提供了条件。

3.5构件设计构件的设计首先是材料的选择。通常主结构使用单一钢种以便于工程管理。经济考虑,也可以选择不同强度钢材的组合截面。构件设计中,现行规范使用的是弹塑性的方法来验算截面,这和结构内力计算的弹性方法并不匹配,当前的结构软件,都提供截面验算的后处理功能。由于程序技术的进步,一些软件可以将验算时不通过的构件,从给定的截面库里选择加大一级,并自动重新分析验算,直至通过,如sap2000等。这是常说的截面优化设计功能之一。它减少了结构师的很多工作量。

3.6节点设计连接节点的设计是钢结构设计中重要的内容之一。在结构分析前,就应该对节点的形式有充分思考与确定,常常出现的一种情况是,最终设计的节点与结构分析模型中使用的形式不完全一致,这必须避免.按传力特性不同,节点分刚接,铰接和半刚接。

3.7图纸编制钢结构设计出图分设计图和施工详图两阶段,设计图为设计单位提供,施工详图通常由钢结构制造公司根据设计图编制,有时也会由设计单位代为编制。由于近年钢结构项目增多和设计院钢结构工程师缺乏的矛盾,有设计能力的钢结构公司参与设计图编制的情况也很普遍。

设计图及施工详图的内容表达方法及出图深度的控制,目前比较混乱,各个设计单位之间及其与钢结构公司之间不尽相同。初学者可参考他人的优秀设计并参考相关的工具书,并依据规范规定编制。

钢结构设计论文第3篇

关键词:门式刚架钢结构

一。设计方面

1.屋面活荷载取值

框架荷载取0.3kN/m2已经沿用多年,但屋面结构,包括屋面板和檩条,其活荷载要提高到0.5kN/m2.《钢结构设计规范》规定不上人屋面的活荷载为0.5kN/m2,但构件的荷载面积大于60m2的可乘折减系数0.6.门式刚架一般符合此条件,所以可用0.3kN/m2,与钢结构设计规范保持一致。国外这类,要考虑0.15-0.5N/m2的附加荷载,而我们无此规定,遇到超载情况,就要出安全问题。设计时可适当提高至0.5kN/m2.现在有的框架梁太细,檩条太小,明显有人为减少荷载情况,应特别注意,决不允许在有限的活荷载中“偷工减料”。

2.屋脊垂度要控制

框架斜梁的竖向挠度限值一般情况规定为1/180,除验算坡面斜梁挠度外,是否要验算跨中下垂度?过去不明确,可能不包括屋脊点垂度。现在应该是计算的。一般是将构件分段,用等截面程序计算,每段都要计算水平和竖向位移,不能大于允许值,等于要验算跨中垂度。跨中垂度反映屋面竖向刚度,刚度太小竖向变形就大。要的度本来就小,脊点下垂后引起屋面漏水,是漏水的原因之一。有的工程由于屋面竖向刚度过小,第一榀刚架与山墙间的屋面出现斜坡,使屋面变形。本人有此想法,刚架侧移后,当山尖下垂对坡度影响较大时(例如使坡度小于1/20),要验算山尖垂度,以便对屋面刚度进行控制。

3.钢柱换砼柱

少数设计的门式刚架,采用钢筋混凝土柱和轻钢斜梁组成,斜梁用竖放式端板与砼柱中的预埋螺栓相连,形成刚接,目的是想节省钢材和降低造价。在厂房中,的确是有用砼柱和钢桁架组成的框架,但此时梁柱只能铰接,不能刚接。多高层建筑中,钢梁与墙的连接也是如此。因为混凝土是一种脆性材料,虽然构件可以通过配筋承受弯矩和剪力,但在连接部位,它的抗拉、抗冲切的性能很并,在外力作用下很容易松动和破坏。有些设计,在门式刚架设计好之后,又根据业主要求将钢柱换成砼柱,而梁截面不变。应当指出,砼柱加钢梁作成排架是可以的,但将刚架的钢柱换成砼柱,而钢梁不变,是不行的。由于连接不同,构件内力也不同,要的工程斜梁很细,可能与此有关。

4.檩条计算不安全

檩条计算问题较大。檩要是冷弯薄壁构件,受压板件或压弯板件的宽厚比大,在受力时要屈曲,强度计算应采用有效宽度,对原有截面要减弱,不能象热轧型钢那样全截面有效。有效宽度理论是在《冷弯薄壁型钢构件技术规范》(GB50018-2002)中讲的,有的设计人员恐怕还不了解,甚至有些设计软件也未考虑。但是,设计光靠软件不行,还要能判断。软件未考虑的,自己要考虑。再有,设计人员往往忽略强度计算要用净断面,忽略钉孔减弱。这种减弱,一般达到6-15%,对小截面窄翼缘的梁影响较大。刚架整体分析采用的是全截面,如果强度计算不用净截面,实际应力将高于计算值。《规范》4.1.8、9条规定:“结构构件的受拉强度应按净截面计算;受压强度应按有效截面计算;稳定性应按有效截面计算。变形和各种稳定系数均可按毛截面计算”。有的单位看到国外资料中檩条很薄,也想用薄的。国外檩条普遍采用高强度低合金钢,但我国低合金钢Q345的冲压性能不行,只有用Q235的。国外是按有效截面计算承载力的。如果用Q235的,又想用得薄,计算时还不考虑有效截面,荷载稍大时檩条就要垮。二。施工方面

1.柱子拔出

有的刚架在大风时柱子被拔起,这是实际中常出现的事故。主要原因不是刚架计算失误,而且设计柱间支撑时,未考虑支撑传给柱脚的拉力。尤其是房屋纵向尺度较小时,只设置少量柱间支撑来抵抗纵向风荷载,支撑传给柱脚的拉力很大,而柱脚又没有采取可靠的抗拔措施,很可能将柱子拔起。,因此,在风荷载较大的地区刚架柱受拉时,在柱脚应考虑抗拔构造,例如锚栓端部设锚板等。

2.没有柱间支撑

这种情况最近较多,这样肯定不行。目前没有任何一本规范允许不设支撑。特别是柱间支撑,受力较大,绝不能省略。

3.端板合不上

端板连接是结构的重要部位。由于加工要求不严,而腹板与端板间夹角又,有的工程两块端板完全对不上,合不起来。强行用螺栓拉在一起,仍留下很宽缝隙,严惩影响工程质量。

4.锚栓不铅直

框架柱柱脚底板水平度差,锚栓不铅直,柱子安装后不在一条直线上,东倒西歪,使房屋外观很难着,这种情况不少。锚栓安装应坚持先将底板用下部调整螺栓调平,再用用无收缩砂浆二次灌浆填实。

5.保温材吸水超重

有些房屋雪不大就垮了,究其原因,是屋面防水施工太差,雪融化后水逐渐渗入,为保温村所吸收。今年冬季落雪多次,迁延时间较长。屋面的设计荷载很小时,当吸水量达至一定程序,超过了结构的承载能力,就要倒塌。

钢结构设计论文第4篇

基金项目: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教学研究课题(ndjy11306)

作者简介:刘文洋(1981-),男,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工程学院讲师,硕士,主要从事多高层钢结构和大跨空间结构研究,(e-mail)wyliu81@126.com。

摘要:结合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学的实际情况,对钢结构课程体系进行了合理设置,并在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过程中以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为目标进行了探索和实践。文章介绍了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钢结构课程体系教学安排和具体做法,总结了教学过程中的经验以及应注意的问题,并对存在部分的问题进行了讨论,给出了具体建议。

关键词:钢结构课程教学;课程体系;实践能力;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tu39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52909(2013)05004904随着中国钢产量的飞速增长,钢结构的应用也获得快速发展,广泛应用于大跨度结构、高层高耸结构、轻型结构和特种结构等领域。国家建筑钢结构产业“十五”计划和2015年发展规划纲要已明确要求:当前,中国已一改过去钢材不足的局面,转而成为钢材供过于求,摆在日程上的课题早己不是少用钢材,而是积极合理地扩大钢结构在建筑中的应用。

鉴于钢结构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工程界已提出“加强钢结构人才培养,造就一批钢结构高级工程技术专门人才”,“建立与钢结构发展相适应的教育体系,在校的结构专业学生应接受不少于80课时的钢结构课教育”的建议。可见,随着钢结构行业的快速发展,市场对钢结构专业人才的培养已经提出了更高要求,对钢结构专业人才的需求也将会越来越大,可以预见钢结构课程的地位将会越来越重要。

一、课程体系的设置

《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本科教育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及课程教学大纲》[1]中把钢结构课程分为原理和设计两个部分,包括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等。其中钢结构基本原理为专业基础课,课程目的是较全面地掌握钢结构材料、构件和连接的基础知识,熟悉一些常用钢结构的分析原理;钢结构设计是专业必修课,课程目的是在掌握钢结构设计的基本原理基础上,学习常用钢结构的特点、基本设计方法、计算简图和内力分析,并能按有关专业规范或规程进行钢结构的整体设计、截面计算和构造处理,课程内容主要包括单层厂房钢结构、大跨钢结构和多高层钢结构。过去由于种种原因,学校钢结构课程建设存在一些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课程设置不合理。在专业课程的设置上重混凝土轻钢结构。混凝土结构课程90时数,而同样在土木工程专业课程中占有重要地位的钢结构课程学时数仅为50~60,钢结构设计只开设了一门大跨空间结构的选修课。学生仅仅学习了钢结构的连接方法以及常见的构件设计,对整体结构设计的概念和理解不够。过去,钢结构课程安排在第7学期(大四上学期),这主要基于先修课程基础知识学习的考虑,然而此时学生面临找工作、考研等诸多问题影响,很难把主要精力投入到专业课学习上来。

(2)实践教学不足。钢结构教学中的实践性教学环节仅有钢结构课程设计一项内容,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没有机会见到实际的钢结构建筑物,对于钢结构加工、制作更是不知所云。虽然教学实习中安排了认识实习和施工生产实习,但基本还是以混凝土结构和砌体结构为主,很少接触到实际的钢结构工程。此外,从毕业设计的选题看,几乎全部是混凝土结构,基本没有钢结构方面的毕业设计题目。

高等建筑教育2013年第22卷第5期

刘文洋,等应用型本科院校钢结构课程教学探索与实践

事实上,过去很多学校在课程设置和教学实施上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类似问题,但经不断探索已基本解决,并且在教学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相对合理又各具特色的课程体系。学校自2006年以来通过几次修订教学计划,构建了钢结构系列课程体系(见表1),并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改进和丰富教学内容,保证钢结构课程的教学质量。应该指出,由于课程设计安排在钢结构原理课学期末,目前设计内容主要局限于钢屋架结构,若能把课程设计安排在钢结构设计课程之后,则可以有更多的结构形式供课程设计选用。表1钢结构系列课程教学安排课程开课学期学时内容钢结构560钢结构基本原理钢结构设计630厂房钢结构、多高层钢结构大跨空间结构730网架、网壳、悬索等空间结构钢结构课程设计61.5周钢屋

架设计毕业设计813周各类钢结构设计二、理论教学的实施

专业课的教学目的在于通过具体工程对象的分析,使学生了解一般土木工程项目的设计、施工等基本过程,学会应用专业基础课程学到的基本理论,较深入地掌握专业技能,建立初步的工程经验,以适应当前国内用人单位对土木工程专业本科人才基本能力的一般要求[1]。

理论教学是培养学生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的基础,因此要重视理论教学环节。在教学中除了基本教学内容的讲授以外,还应特别强调以下几个方面在钢结构课程学习中的作用。

(一)重视力学基础与钢结构教学的结合

钢结构是一门理论性和综合性都很强的专业基础课,需要以材料力学、结构力学、荷载与结构设计原理等课程知识作为基础,因此在课程学习初首先回顾先修课程基础知识非常必要,以此引导学生复习相关内容,为学习钢结构课程打下良好理论基础。

(二)理论教学与工程实例相结合

理论教学稍显枯燥,在课程教学中应适当穿插工程实例以调整学生学习状态,调动课堂积极性。在绪论中结合钢结构的应用和发展介绍学生感兴趣的钢结构工程,引导学生讨论结构特点及选型、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或者在连接和构件分析与设计中介绍与某个问题相关的背景实例。例如:在讲授轴心拉杆设计时介绍索穹顶结构的组成和特点,以使学生对受拉构件能充分利用材料强度进而节省材料有直观认识;在讲授轴心压杆的稳定时介绍加拿大魁北克大桥和美国哈特福德体育馆由于构件失稳而导致结构发生倒塌破坏的例子,使学生了解相关问题的历史背景,也使学生充分认识到稳定对于钢结构的重要性。 在课程教学中结合演示性或学生动手参与的试验和实际工程中的影像资料进行讲解,使学生通过直观感受加深对钢结构基本概念和理论的理解。目前,一些有条件的高校建立了钢结构多功能教学实验平台[2],通过实验平台训练学生对钢结构构件和连接的实验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教学成效显著。不具备条件的高校可以利用影像资料弥补这些不足。例如:由于学校实验条件有限,笔者所在的教研团队在钢结构加工厂拍摄了大量钢结构生产、制作过程的视频和图片资料,在课堂上结合相应的教学内容进行展示,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三)理论教学与结构设计规范相结合

结构设计必然要结合结构设计规范,学生毕业后要从事钢结构设计工作,需要使用很多规范,在课程教学中把教学内容和相关规范要求结合起来,既能加深学生对抽象规范条文的理解,又能培养学生独立使用各种规范、查阅相关文献资料的能力。此外,在教学中还注重将注册结构工程师执业资格制度和注册结构工程师考试相关内容作一定介绍,引导和培养学生在这方面的兴趣,调动学生努力学习专业知识的积极性。

(四)计算机软件与结构分析设计相结合

目前钢结构的分析与设计基本采用专门的软件来完成,如ansys、abaqus、sts、mst、3d3s等。为使学生尽快掌握这方面的能力,适应以后的工作需要,在教学中引入部分计算机软件的演示和讲授。例如:演示使用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进行钢结构基本构件和空间结构的计算分析,讲授sts设计软件进行钢桁架结构和钢框架结构的设计,介绍mst设计软件进行空间网格结构的设计。同时在后续的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中鼓励学生使用相关软件进行结构计算和施工图绘制,进一步培养学生使用结构设计软件进行设计的能力。

三、实践教学的实施

实践教学环节是土木工程教学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在现代工程教育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关键环节,其作用和功能是理论教学所不能替代的。工程师最终的任务是将理论知识在实践中加以运用,并通过实践来验证理论结果是否正确,所以工程人员必须具备实践能力。同时,土木工程师还应具有一定的实践经验,很多工程问题的处理由于客观情况过于复杂,难以如实地进行理论分析,在很大程度上仍然依靠实践经验来解决[3]。

目前,钢结构课程的实践能力培养主要依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来实现。有条件的院校也可通过专业实习和观察演示性实验等环节组织学生开展讨论来认识、理解钢结构的组成、特点、应用及结构和构件的受力特性等。

(一)课程设计

学校钢结构课程设计内容仍为传统的钢屋架结构。虽然这种结构形式较为简

单,但其内容涵盖了轴心受力构件(桁架杆件)、受弯构件(檩条)及压弯、拉弯构件(当上弦或下弦有节间荷载时),主要为焊缝连接。因此通过完成设计,可以实现由基本构件、连接到简单结构选型、计算分析、设计和施工图绘制的训练。

在具体实施上,鼓励学生通过学习ansys、sts等软件完成结构计算分析和施工图绘制。通常,学生在进行结构计算分析时多采用ansys有限元软件或结构力学求解器并辅以手算校核的方式,而在施工图绘制阶段基本都采用sts软件来实现。通过这些训练,学生已基本能够熟练使用软件完成一般结构的设计工作。

(二)毕业设计

过去,由于钢结构应用不太广泛,很多高校的毕业设计题目都采用混凝土结构的形式,这也是过去在教学上重视混凝土结构而轻视钢结构的原因之一。但由于钢结构发展迅速、前景广阔,很多学生希望毕业后从事钢结构设计与施工方面的工作,或者选择了攻读钢结构方向的研究生,因此希望能有机会进一步深入地学习钢结构设计方面的知识。

近年来,在毕业设计中增加了一些钢结构方面的题目,如多高层钢框架结构、轻型门式钢架结构和网架结构等,尝试指导学生进一步学习和应用钢结构知识,实践效果良好。此外,除了基本的手算内容以外,还鼓励学生采用sts、mst等软件完成结构计算分析和施工图绘制工作。

通过认识实习—理论课教学—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这样一系列教学环节的深入,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从简单到复杂、从理论到实践、从基本原理、基本构件到简单结构进而到复杂结构,培养学生工程设计的能力和思维。

四、结语

学校钢结构课程教学工作虽然在课程体系的设置、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上做了一定的思考、探索与实践,但同时与国内一些高水平大学在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条件、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等方面还存在差距,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努力,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以适应钢结构行业对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 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指导委员会.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本科教育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及课程教学大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2] 王伟,赵宪忠,郭小农,等.钢结构多功能教学实验平台的研制与实践[j].高等建筑教育,2009,18(2):102-104.

[3] 林峰,顾祥林,何敏娟.现代土木工程特点与土木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j].高等建筑教育,2006,15(1):26-28.

steel structure teaching in applicationoriented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liu wenyang, zhang zhaoqiang, liu jinyun

(college of engineering, heilongjiang bay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heilongjiang 163319, p. r. china)

abstract: based on the actual teaching situation of applicationoriented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the course system of steel structure is reasonably arranged and it has been put into practice in the teaching process to strengthen students’ practical ability. we introduced the teaching arrangement of steel structure course and some methods used in the teaching process in heilongjiang bay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analyzed problems should be paid attention to, and presented some suggestions for steel structure teaching.

钢结构设计论文第5篇

关键词:钢结构; 抗震设计;长细比;弹性屈曲

中图分类号: TU391文献标识码: A

1问题的提出

构件长细比和板件宽厚比是钢结构设计的两个基本指标,既涉及结构的稳定安全,也与用钢量紧密相关。关于钢结构抗侧力支撑的长细比限值在《钢结构设计规范( GB 50017 - 2003)》和有关钢结构抗震设计的规范、规程中都有明确规定。然而,后者规定的构件长细比限值与设计规范在表现形式上却不尽相同,其长细比限值皆以Q235 钢的屈服强度为基准,对其他牌号钢材乘以(为钢材屈服强度) 予以修正。此外,支撑构件抗震承载力计算时也采用了同样的修正。这些修正,会在计算和分析时产生矛盾,比如以下这个算例的计算:设有长细比为150 的两个中心支撑构件,其端部支承、几何条件完全相同。其中,一个采用Q235 钢,另一个采用Q345 钢。在静力设计时,两者的承载力基本相同;而抗震设计时,需要考虑支撑承载力退化修正后Q345 钢支撑的承载力设计值将小于Q235 钢的设计值。而若抗震设计规范规定,此两中心支撑的长细比上限值为150,则在此两支撑构件中,由Q235钢制作的构件,满足抗震设计要求;而用Q345 钢制作的构件,则不满足抗震要求,不可应用,需加大其截面直至长细比小于123。由此,我们可以提出问题:抗震钢结构的中心支撑长细比,究竟是否需要钢号修正? 何种情况下需要修正以及如何修正?

2轴心受压构件的长细比和承载力

根据已有的力学知识,所谓的长细比是构件的计算长度与构件的截面回转半径i的比值,是用来衡量结构轴心压杆的柔度的,一般的计算长细比的公式如下=,而计算长度和几何长度的关系根据其约束的不同,采取对u取值的不同进行计算,具体算法的可以参考相关的力学资料。

2.1 轴心压杆的屈曲临界荷载

根据相关的力学资料,我们可以得到轴心压杆弹塑性屈曲临界荷载和临界应力的计算公式为:== 在计算式中E为弹性模量,I为截面惯性矩,为是弹塑性范围的切线抗弯刚度,当=1时,即发生弹性屈曲时,显然(2-2)为欧拉临界应力公式。

对于压杆是否发生弹性屈曲,与长细比和弹性界限是有关的,如Q235,如果取其弹性界限,而弹模为E=,则把可以通过公式 计算出,显然当>时为弹性屈曲,其临界力由欧拉公式可以确定,而当

图1临界应力与长细比的关系

显然,在图1中,当时,Q235和Q345的曲线几乎和轴平行,而近似于材料的屈服强度;当 时,随的变化而变化剧烈;当时,Q235和Q345的临界应力相同,即可认为此时细长杆的临界应力与钢号无关。

2.2 缺陷对稳定极限承载力的影响

对轴心压杆的失稳的临界力公式,均是针对完全弹性材料和完善无缺陷的杆所得出,但实际的钢压杆是采用弹塑性材料制成,其有几何和力学的缺陷。几何缺陷主要是指:由于材料、制作、安装、运输和构造等各方面的原因,轴心压杆或多或少都存在初弯曲、初偏心。而力学的缺陷主要是指;屈服点在整个截面上并非均匀以及存在残余应力。这两种缺陷对压杆稳定影响最大的是初始弯矩和残余应力。但一般而言,随钢材屈服强度提高,初弯曲对稳定极限承载力的影响降低,因此,对于常用的结构钢,规范对初弯曲的缺陷的考虑值相同。残余应力对稳定承载力的影响,高强钢比低碳钢要小。残余应力的分布与钢种无关,而对屈曲曲线图形的影响只取决于最大残余应力与屈服应力之间的比。因此,随屈服应力增加,残余应力的影响减少。

3 规范中钢结构稳定承载力分析

规范中用于轴心受压构件的设计用的柱曲线,是基于试验数据和数值分析结果所确定的,并考虑了残余应力等力学缺陷和初弯曲等几何缺陷的影响,故稳定系数()曲线较图1中的值低。

3.1 我国规范对稳定承载力的规定

我国规范中,轴心受压构件的稳定系数在形式上采用了按照正则化长细比来定义设计公式,即指构件的长细比与欧拉临界力等于钢材屈服点时的长细比值,即

我国规范中规定,当>0.215时,有:

其中、为系数,具体数值根据截面类型的不同查相关的表格。

在我国规范中,是通过对修正长细比(查表来确认轴心受压构件的稳定系数。修正长细比的概念,是遵循钢材屈服强度提高,而轴心压杆的弹性屈曲临界应力并不增大的原则。另外引入修正长细比后,可以利用Q235的关系表,通过修正长细比来查出其他钢的稳定系数,查出的值能使不同的钢构件的保持不变。下列几表表给出了Q235和Q345钢的轴压构件在相同条件下,长细比在120~200范围内,根据规范计算的稳定承载力的比较:

根据表中的数据,可以看出,在弹性屈曲范围内(,在长细比相同时,Q235和Q345的承载力相同。

3.2 美国AISC-LRFD规范的稳定承载力

欧洲的EC 3规范和我国的规范类似的采用了正则化长细比来构建相关设计公式,而美国的AISC-LRFD 规范则采用了欧拉公式形式,轴心压杆的稳定承载力按照下列公式进行计算:

当1.5时,

其中是根据前文中正则长细比计算公式所计算所得正则长细比。根据其具体的计算指标,Q235和Q345其值均在弹性屈曲范围内,稳定承载力与钢材的屈服强度无关。

4 抗震设计对支撑长细比的要求

4.1 抗震规范对支撑长细比的规定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 - 2010)根据结构的受力情况,对钢结构中心支撑构件的长细比加以限制,其具体的长细比限值见下表,表中数据适用Q235,当为其他型号时,应乘以

钢结构中心支撑长细比限值

4.2 美国ANSI/ AISC 341 规范对长细比限值

美国钢结构协会的钢结构抗震规范ANSI/ AISC 341对(1)特殊中心支撑框架的支撑长细比限值规定为:

在此式的长细比限值范围内,构件可以发生弹性屈曲和非弹性屈曲。

而对于(2)普通中心支撑框架的V形支撑中,其长细比限值为:

在此长细比限值范围内,构件发生非弹性屈曲。

在新版的ANSI/ AISC 341 规范对中心支撑杆的长细比的计算做了修正,采用的以下的公式:

另外,如果柱的设计强度不小于连接于柱的支撑传至该柱的最大内力,那么支撑长细比可以处采用下式:

从两种规范的比较中可以看到,我国的规范和美国规范对支撑构件的长细比限值都采用了修正,这种修正是与钢材的区分强度相关的,而美国的规范在修正时还区分了弹性屈曲和非弹性屈曲。

4. 3 支撑的抗震承载力比较

在钢结构抗震设计的相关规范中,对对支撑构件在地震反复荷载作用下的承载力降低问题,都采用一个与长细比有关的,受循环荷载作用的强度降底系数来予以折减,即通过以下的公式来进行演算相应的支撑斜杆的承载力:

其中

为支撑斜杆的轴向设计值,为支撑斜杆的截面面积,为抗震调整系数;为正则长细比,具体计算方法见前文。

在规范的规定下,支撑斜杆的受压承载力按前式计算。如果其他条件完全相同,长细比为120~150,但分别采用Q235和Q345,支撑构件的抗震承载力的差值比率可以通过计算反应出来,其具体表现如下:

当长细比相同时,随材料强度的提高,支撑的抗震承载力设计值反而降低。当120~130时,抗震承载力设计值基本相当,当>130时,采用高强钢的构件其抗震承载力设计值比采用低碳钢的构件反而要低,而且,随着长细比的增大,高强钢比低碳钢的抗震承载设计值要降低的更多。

以上的结论并不能说明长细比较大的支撑构件不应采用高强钢,是计算模型造成的该结果,必须考虑该计算结果的逻辑性,毕竟发展高强度抗震钢材是我国未来发展的一种趋势。

5 抗震设计中支撑杆件长细比的讨论

在弹性屈曲范围内长细比相同的条件下, 在现有试验资料和相关的文献中还未出现高强结构钢承载力退化现象比低碳钢的要严重的。从抗震设计的角度来看,长细比限值的钢号修正,是主要的目的为了防止采用高强钢时,出现过小的截面从而使构件承载力退化严重,或构件失稳而丧失承载力,或位移过大等不良后果。另外防止承载力退化,是在在弹塑性屈曲的部分范围内情况发生,而非弹性屈曲范围。

轴心压杆的承载力虽不一定随着钢材强度级别提高而提高,而是与构件长细比和钢材的弹性限界紧密相关。但在弹性屈曲范围内,约束条件和截面几何尺寸等条件完全相同的轴心受压支撑构件,高强结构钢的承载力必然是强于低碳钢的。因此,在弹性屈曲范围内 的轴心受压支撑构件,其抗震设计的长细比限值不需考虑钢号修正项。同时在此范围内,提高钢材强度级别,并不会降低轴心压杆的承载力。毋容置疑,在弹性屈曲范围内,当采用高强结构钢考虑支撑抗震承载力退化的修正验算时,至少可采用不低于Q235 钢的抗震承载力。即用Q345 等高强度等级的钢材代替Q235 钢,是偏于安全的。

6 结论

针对钢结构相关规范中有关轴压支撑构件长细比条文,在实际抗震设计中引起的矛盾问题,本文进行了相关的讨论。对于钢结构中心支撑构件等轴心压杆的抗震设计,可以得出如下几点结论:

1) 在弹性屈曲范围内,如压杆长细比大于等于120,抗震要求的长细比限值可不考虑修正项();

2) 长细比在弹性屈曲范围内的构件,在进行抗震承载力验算时,如采用钢材强度降低系数ψ修正后,高强结构钢的抗震承载力低于Q235 钢时,可采用Q235 的承载力作为下限值进行设计;

3) 按拉杆设计的支撑,其长细比不必作钢号修正;

4) 抗震钢结构设计时,应注意长细比在弹塑性屈曲范围(如Q235钢,60 < < 120) 的构件,其承载力退化严重。

显然,用长细比来考虑结构稳定问题是一种实用方法,对于抗震结构采用多大的长细比限值,也是需进一步研究的课题。本文并非建立在完善的理论推导和详尽的试验研究基础上,只是对钢结构支撑抗震设计中长细比问题的一点理解和建议,希望这一问题能引起相关的研究和讨论。

参考文献:

[1] GB 50017 2003 钢结构设计规范[S].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3.

[2]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S]. GB 50011 2010.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3] 高层民用建筑钢结构技术规范 [S]. JGJ99 98.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8.

[4] European Commission for Standardization. General Rules and Rules for Buildings. EN 1993Euro code 3 ( EC3 Part 1 - 1) , 2003 [S].

[5] American Institute of Steel Const ruction (AISC). Load and Resistance Factor Design Specification. Chicago, IL , USA : AISC ,1999 [S].

[6] American Institute of Steel Const ruction (AISC). Seismic Provisions for Structural Steel Buildings. ANSI/ AISC 341 - 02 , AISC ,2002 [S].

[7] 陈绍藩 钢结构设计原理. [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8] 魏明钟 钢结构. [M] 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2

钢结构设计论文第6篇

关键词:钢结构厂房;设计注意事项;优化策略

中图分类号: TU391 文献标识码: A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钢材在建筑中派上了用场,也有了很大的发展,钢材本身具有较高的承载力,抗震的效果也很好,并且有较高的施工率。所以,现在的很多厂房都用钢结构代替了混凝土和瓦转。钢材因为重量小,所以施工的速度很快,也在很多民用的建筑中得到了应用。但是钢材也有一定的缺陷,本文就来根据钢材的缺陷来论述钢结构厂房设计的注意事项和优化策略。

一、钢结构厂房设计的注意事项

(一)防火和隔热问题

钢材感受的温度最高为400摄氏度,当高于这个温度的时候,钢材的硬度就会下降,在温度达到150摄氏度的时候,就要进行相应的防火和隔热措施,用来加强钢结构的导热性,避免钢结构因为高温而遭到破坏[2]。或者,可以在钢结构的周围浇筑一层混凝土以导出热量。如果要保温,就采用涂抹防火涂料进行保温,保温层的厚度根据当地不同的气候来决定。在防火隔热和保温问题解决中,也要考虑舒适度和工业实用性。

(二)温度伸缩缝问题

钢结构的形状会因为温度的变化而发生变化,这会影响厂房产生很大的温度力,所以,在钢结构厂房设计的时候,要注意避免温度力过大的问题,如果钢结构厂房面积很大,可以把厂房分几个温度区,在厂房内部设计温度缝,纵向横向都可以,钢结构来决定温度区的长短。

(三)防锈问题

钢结构的表面没有保护膜,暴露在空气中,时间一久就会出现锈蚀,如果钢结构的厂房所处的环境非常潮湿,那么发生锈蚀的可能性更大,速度更快,锈蚀不但可以让构件的厚度减小,还会在表面形成锈坑,导致钢结构构件过早的损坏,所以一定要注意这个问题。一般会在钢结构的表面涂抹防锈漆来保护钢结构不被锈蚀,涂抹的厚度和量同样要按当地不同的环境气候来决定。通常室内钢结构规定的厚度为110mm,涂抹两面。露天的钢结构规定厚度为160mm-200mm之间,钢柱脚在地下部分,必须采用强度大于C20的混凝土包裹,厚度为60mm[3]。

(四)抗震设计问题

抗震设计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在设计的时候,要注意三个方面。

1、稳定作用不足。钢结构厂房被破坏,一般是因为稳定作用造成的,所以必须合理的配置支撑系统,巩固厂房的稳定性。

2、刚度和质量分布均匀。在厂房设计中,要保障厂房刚度和质量分布均匀,避免因为结构的刚度不够而造成的影响。

3、结构连接点。要保证厂房不受地震的影响,在设计结构连接点的时候要保证连接点的破坏晚于构件的截面。这样能够更好的吸收地震能量。

(五)屋盖支撑问题

屋盖支撑的系统是由纵向支撑,横向支撑和垂直支撑构成的。在设计屋盖的时候,要考虑到厂房的高度,跨度和结构等因素。一般的屋盖支撑都是以垂直支撑为主的。因为施工条件的影响,所以不论是什么样的屋顶都要在天窗上弦和屋架上弦设计横向支撑。

(六)屋面设计问题

对于屋面的设计,要注意放水的问题。屋面放水的设计中坡度设计是根据实际情况来定的,容易积水就把坡度调大一些。使用彩钢板内板、保温层、隔气板和防水层构成的复合型屋面,也可以在双层那个彩色压型钢板下加保温棉,增加屋面的刚性。

(七)钢结构厂房力面的设计

钢结构厂房建筑有色彩、线条、变化和规模四个特点,在设计的时候要把握好这四个特点,设计厂房力面的时候,根据工艺技术确定怎么什么设置,做到立面简洁。彩色压型钢板颜色很丰富,体积也很轻巧,在设计的时候,不但要表现出厂房的恢弘大气,还要注重立面的效果。用彩色压型钢板的效果很好,线条能够突出建筑的特点,体现出了现代气息,也体现了设计者独特的设计理念。

二、钢结构厂房设计的优化对策

钢结构厂房具有明显的优点,同样的也有明显的缺点存在。钢结构厂房的设计者,要对钢结构建筑的建设和发展非常重视,跟随我国钢结构材料产量的增加,钢结构厂房的数量也越来越多,用途也越来越广。所以,对于钢结构厂房的设计,我们要根据几个方面论述其优化对策。

(一)促进钢结构厂房设计的统一标准建立

在钢结构厂房的建设过程中,设计内容和施工内容往往差异很大。使得,工程最后造成误差,这对厂房的质量有很大的影响,使厂房容易受到火灾,雷电等自然灾害的影响。所以,在厂房设计中,设计者要注重统一标准的建立,这有利于减少设计失误而造成的影响,对钢结构厂房结构的优化起到了作用。

(二)减少厂房设计的复杂程度

钢结构厂房的实用要求很高,在设计的过程中也有很多技术性问题,所以设计者要注重减少钢结构厂房设计的复杂程度,进行缜密合理的计算,让厂房设计更加的严谨。设计结果的简明可以加快厂房的施工建设,也可以避免出错。

(三)对钢结构厂房设计的优化

在钢结构厂房结构设计之前,设计者应该对钢结构标准的结构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并在这个基础上进行优化。钢结构厂房的优化要重点注意防火防雷这两个方面,然后还要兼顾优化厂房的耐久性、防水性、防腐性、保温性、隔热性等等方面,进行小细节优化,从而提高钢结构厂房设计水平。

(四)对抗震设计的优化

厂房结构的质量和刚度分布均匀,是厂房抗震能力的保障。所以,要避免因为结构刚度的不均匀而受到地震的破坏。厂房横向节后可以采用钢架使屋架和柱子之间产生固定的作用。

(五)对厂房耐热性的优化

钢结构厂房的防火能力很差,钢结构受热后就容易产生抗拉强度降低,硬度不够的现象。钢材受热100摄氏度,钢材的抗拉强度降低,塑性增大,而当钢材受热150摄氏度的时候,钢材的抗拉强度回升,但是塑性会降低。受热超过250摄氏度,钢材就出现徐变现象。所以,厂房的耐热性的优化非常重要,尤其要提高钢结构的耐热性,认真的涂抹耐热涂料。

结语:

随着我国技术的不断进步,钢结构的材料产量越来越大,也广泛运用到了人们的生活中。钢结构有着很多的好处,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所以我们就要通过一些设计技巧和优化设计来解决这些问题,让钢结构材料得到更好的应用。通过本文的论述,在钢结构厂房的设计中,要从源头抓起,不仅要选用质量好的钢材料,规范的操作,合理的设计也是重要的步骤。要想建成一个耐用合格的钢结构工厂,除了要严格按照设计要求施工外,还要仔细规范的施工,不仅能保证施工人员的安全,也使钢结构厂房建成后更加安全可靠,从而提高效益。

参考文献:

钢结构设计论文第7篇

论文关键词:高层概况发展体系施工

论文摘要:本文简要介绍了高层、超高层建筑的结构体系,通过对国内已建和在建的高层建筑钢结构国产化问题的调研,分析了在钢材、设计、施工和监理等方面国产化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为高层建筑钢结构的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

高层钢结构建筑在国外已有110多年的历史,1883年最早一幢钢结构高层建筑在美国芝加哥拔地而起,到了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于地价的上涨和人口的迅速增长,以及对高层及超高层建筑的结构体系的研究日趋完善、计算技术的发展和施工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使高层和超高层建筑迅猛发展。钢筋混凝土结构在超高层建筑中由于自重大,柱子所占的建筑面积比率越来越大,在超高层建筑中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受到质疑;同时高强度钢材应运而生,在超高层建筑中采用部分钢结构或全钢结构的理论研究与设计建造可说是同步前进。

超高层建筑的发展体现了发达国家的建筑科技水平、材料工业水平和综合技术水平,也是建设部门财力雄厚的象征。来源于/

一、我国的高层与超高层钢结构建筑的发展

我国的高层与超高层钢结构建筑自改革开放以来已有20年的历史,并在设计和施工中积累了不少经验,已有我国自行编制的《高层民用建筑钢结构技术规程》。

1、钢材的国产化

国内钢铁企业根据我国高层建筑钢结构设计标准的要求,制订我国第一部高层建筑钢结构的钢材标准《高层建筑结构用钢板》(YB4104-2000),比目前仍在实施的《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GB/T1591-94)又前进了一步,其性能指标优于国外同类产品。

2、钢结构设计国产化

截止2003年3月,我国已建和在建的高层建筑钢结构有60余幢,按其结构类型划分,钢框架-RC核心筒占4314%,SRC框架-RC核心筒占1617%,二者合计6011%;钢框架-支撑体系占1813%;巨型框架占813%;纯钢框架占617%,筒体和钢管混凝土结构各占313%。统计表明,目前我国高层建筑钢结构以混合结构为主。

鉴于我国对混合结构尚未进行系统的研究,所以《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暂不列入这种结构类型是合理的。

国家标准《高层民用建筑钢结构技术规程》(JGJ99-98)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等有关高层建筑最大高度和最大高宽比的规定,在一般情况下,应遵守规范的规定,否则应进行专项论证或试验研究。建设部第111号令《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防管理规定》和建质[2003]46号文《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防专项审查技术要点》,对加强高层建筑钢结构设计质量控制意义重大,具有可操作性。

钢结构设计分两个阶段,即设计图阶段和施工详图阶段。现在有的设计院完全采取国外设计模式,无构件图、节点图和钢材表等,对工程招投标和施工详图设计带来不便。因此,建议有关部门对此做出具体规定。关于节点设计问题,国内应多做一些理论和试验研究工作,比如柱梁刚性节点塑性铰外移和防止焊接节点的层状撕裂等。由于钢结构的阻尼比较低,在研发各种耗能支撑和节点的减震消能体系方面,国际上研究和应用较多,国内应加快进行此方面的研究。

二、高层及超高层结构体系

对于高层及超高层建筑的划分,建筑设计规范、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建筑防火设计规范没有一个统一规定,一般认为建筑总高度超过24m为高层建筑,建筑总高度超过60m为超高层建筑。

对于结构设计来讲,按照建筑使用功能的要求、建筑高度的不同以及拟建场地的抗震设防烈度以经济、合理、安全、可靠的设计原则,选择相应的结构体系,一般分为六大类:框架结构体系、剪力墙结构体系、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框—筒结构体系、筒中筒结构体系、束筒结构体系。

三、钢结构制作与安装1、钢柱的安装

钢柱是高层、超高层建筑决定层高和建筑总高度的主要竖向构件,在加工制造中必须满足现行规范的验收标准。

100m高的超高层钢柱一般分为8~12节构件,钢柱在翻样下料制作过程中应考虑焊缝的收缩变形和竖向荷载作用下引起的压缩变形,所以钢柱的翻样下料长度不等于设计长度,即使只有几毫米也不能忽略不计。而且上下两节钢柱截面完全相等时也不允许互换,要求对每节钢柱应编号予以区别,正确安装就位。

矩形或方形钢柱内的加劲板的焊接应按现行规范要求采用熔嘴电渣焊,不允许采用其他如在箱板上开孔、槽塞焊等形式。

钢柱标高的控制一般有二种方式:

(1)按相对标高制作安装。钢柱的长度误差不得超过3mm,不考虑焊缝收缩变形和竖向荷载引起的压缩变形,建筑物的总高度只要达到各节柱子制作允许偏差总和及钢柱压缩变形总和就算合格,这种制作安装一般在12层以下,层高控制不十分严格的建筑物。

(2)按设计标高制作安装。一般在12层以上,精度要求较高的层高,应按土建的标高安装第一节钢柱底面标高,每节钢柱的累加尺寸总和应符合设计要求的总尺寸。每一节柱子的接头产生的收缩变形和竖向荷载作用下引起的压缩变形应加到每节钢柱加工长度中去。

2、框架梁的制作与安装

高层、超高层框架梁一般采用H型钢,框架梁与钢柱宜采用刚性连接,钢柱为贯通型,在框架梁的上下翼缘处在钢柱内设置横向加劲肋。

框架梁应按设计编号正确就位。

为保证框架梁与钢柱连接处的节点域有较好的延性以及连接可靠性和楼层层高的精确性,在工厂制造时,在框架梁所在位置设置悬臂梁(短牛腿),悬臂梁上下翼缘与钢柱的连接采用剖口熔透焊缝,腹板采用贴角焊缝。框架梁与钢柱的悬臂梁(短牛腿)连接,上下翼缘的连接采用衬板(兼引弧板)全熔透焊缝,腹板采用高强螺栓连接。

由于钢筋混凝土施工允许偏差远远大于钢结构的精度要求,当框架梁与钢筋混凝土剪力墙或钢筋混凝土筒壁连接时,腹板的连接板可开椭圆孔,椭圆孔的长向尺寸不得大于2d0(d0为螺栓孔径),并应保证孔边距的要求。

框架梁的翻样下料长度同样不等于设计长度,需考虑焊接收缩变形。焊接收缩变形可用经验公式计算再按实际加工之后校核,确定其翻样下料的精确长度。

框架梁上下翼缘的连接可采用高强螺栓连接或焊接连接,目前大部分采用带衬板的全熔透焊接连接。施工时先焊下翼缘再焊上翼缘,先一端点焊定位,再焊另一端。

钢结构设计论文第8篇

关键词:钢结构 实践性课程 教学改革

我国《建筑钢结构产业“十五”计划和2010年发展规划纲要》早在10多年前就已颁布[1],《纲要》明确提出了大力培养钢结构技术人才的要求,但钢结构领域中专门技术人才缺乏的现象至今没有太大的改变,人才问题仍然是我国钢结构发展的一个“瓶颈”。为此,许多高校对土木工程类专业钢结构方向理论性课程的教学进行了改革,有些高校在实践教学方面也做了一些探索研究工作[2~5],文献[6]对机械类钢结构专业方向课程体系改革进行了研究,建立了钢结构方向课程体系的足球队模型,由于受篇幅限制,该文对实践性教学环节方面的改革只作了简单介绍,未展开讨论。本文在文献[6]研究工作的基础上,对机械工程及自动化(简称为机自)专业钢结构方向实践性课程教学改革开展研究,探讨改革的思路,对其它专业方向实践性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1、实践性课程教学的现状分析

实践性课程结构方面,我院钢结构方向设立在机自专业整体平台上,现行教学计划中除大平台课程外,钢结构方向理论教学课程仅开设5门:结构力学、弹性力学与有限元法、起重机械、钢结构原理、钢结构设计,相应的集中实践性教学环节只安排了三门课程:两门课程设计(包括弹性力学与有限元法课程设计、钢结构设计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6]。在实践性课程教学内容方面如下:(1)弹性力学与有限元法课程设计: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充实和提高理论知识,并较系统地掌握复杂结构的强度、刚度分析方法;(2)钢结构设计课程设计:完成简单钢结构物(平面钢闸门或普通钢屋架)的设计计算,绘制相应图纸;(3)毕业设计:进行金属结构设计或相应水工、电力机械设计。实践性课程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方面,目前仍然沿用传统的指导方法和教学,即教师布置课题任务,学生分别查阅相关资料,开展设计工作,过程中教师指导为辅,学生在规定时间内上交设计内容。考核方法方面,主要根据设计结果给出成绩。

从以上实践性课程教学计划的安排可以看出:目前我院钢结构方向实践性课程的教学存在诸多问题,主要反映在:实践性环节薄弱,实践课程教学内容欠缺,教学内容重理论轻应用,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难以达到培养学生工程观念和创新能力的目标;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落后,考核方法不能准确反映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其结果是学生缺乏钢结构工程观念,创新能力不强,毕业后不能较快适应钢结构行业要求。为了培养钢结构领域高素质应用型专业技术人才,必须对钢结构方向实践性课程教学进行改革。

2、实践性课程教学改革的几个方面

2.1 改革的总体思路

实践性课程是工科高等院校教学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重要教学环节,从这种意义上来讲,它甚至比理论课程更为重要。钢结构工程技术包括设计计算技术、制造安装技术和防护技术等,钢结构方向实践性课程的教学应符合人才知识结构的要求。实践性课程教学改革的总体思路是:在钢结构方向课程体系改革的基础上,结合钢结构工程相关技术,对课程结构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考核方法等几个方面进行全方位、立体化改革。第一:强化实践课程,确保模块化课程体系中实践性教学课程不断线;第二:调整实践性教学内容,加强能力培养;第三:采用多样化教学方法,利用先进的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第四:完善考核方法,鼓励创新思维。

2.2 课程结构和教学内容的改革

(1)课程结构方面:文献[6]提出理论教学需增设三门课程:结构振动、焊接技术、钢结构制造与安装。按钢结构领域专门技术人才知识结构的要求,实践性课程也必须强化,建议增设“焊接操作”和“生产实习”两门实践课程,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工程观念,同时为学习钢结构设计、钢结构制造与安装这两门专业课程打下基础。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集中实践性教学进程调整如下:1)将弹性力学与有限元法课程设计更名为有限元技术应用(1学分,第五学期); 2)在专业方向课程体系中增设焊接技术课程的基础上,增设焊接操作(1学分,第六学期);3)增设生产实习(1学分,第七学期);4)将钢结构设计课程设计更名为钢结构设计技术应用(1学分,第七学期);5)毕业设计(论文)(12学分,第八学期)。通过以上调整,从而保证钢结构方向模块化课程体系中各个学期都有实践性课程,并形成钢结构方向完整的模块化实践性课程体系。

(2)教学内容方面:改变传统的重理论轻应用,调整实践性教学内容,注重应用能力的培养。1)有限元技术应用:作为弹性力学与有限元法的课程设计内容,通过对有限元软件的实际运用,对典型钢结构进行强度、刚度、稳定性进行分析,从而掌握有限元技术的分析方法,培养学生进行工程结构数值分析的初步技能;2)焊接操作:作为焊接技术的实训内容,结合钢结构方向培养目标,通过实际焊接操作,制作简单钢结构模型(如刚架、网架等),培养学生应用焊接技术的基本能力;3)生产实习:主要参观钢结构生产制造单位、在建工程或已建工程现场,使学生了解钢结构生产制造、施工安装过程和防护技术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工程观念;4)钢结构设计技术应用:作为钢结构设计的课程设计内容,通过应用钢结构设计软件,培养学生从事钢结构设计的基本技能;5)毕业设计:通过独立地分析、解决钢结构工程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综合运用钢结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能力。

2.3 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

实践性课程也可以采用多样化教学方法,利用先进的教学手段进行教学。

(1)示范教学法。如前所述,在传统的实践性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指导作用并不十分明显。例如在两门课程设计的教学中,学生在遇到问题和困难时才会与教师进行交流与沟通,但在课题任务下达后的一段时间内,往往由于不清楚整个设计过程,从而无从下手。焊接操作这门实践性课程主要在现场进行教学,教学方式以指导老师做示范操作,学生观察并学习模仿为主,这种教学方法可称为“示范教学法”。实践表明示范教学法受到广大学生的普遍欢迎,同时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质量,效果很好。在新的模块化实践性课程体系基础上,受焊接操作课程教学的启发,可将示范教学法引入到两门课程设计(有限元技术应用、钢结构设计技术应用)的教学中。例如:在有限元技术应用的教学过程中,第一个单元可以安排在机房进行,由指导教师介绍有限元商用软件进行分析计算的整个过程。以ANSYS软件为例,可针对几种基本结构:桁架、刚架、四边简支板等,演示前处理、求解、后处理三个基本过程。重点介绍几何模型的建立、单元类型(杆、梁、板和壳)的选用和单元相关参数的确定、网格划分方法、如何加载(集中载荷和分布载荷)、求解过程中算法的选用、计算结果的获取(应力或位移云图显示、具体结点或单元的数据结果等)。通过近几年的实践表明:这种方法有事半功倍的作用,实践性课程的教学质量明显得到了提高,取得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2)引导教学法。人们的思维都是从问题开始的。在钢结构方向理论课程(如理论力学、材料力学、钢结构原理等)的教学过程中,经常是从自然现象和工程实际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这种教学方法称为“引导教学法”,是一种启发式教学方法。问题的提出犹如在学生平静的“脑海”中投入一粒石子,可以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作用,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使学生处于思维的最佳状态,从而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学习内容。将引导教学法运用于钢结构方向各门实践性课程的教学中。指导教师根据课程教学的需要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提出相应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可以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提高思维的积极性、灵活性和创造性。对于生产实习这一实践性教学环节,引导教学法不仅能使学生巩固所学知识,而且能为后继理论和实践课程打下良好基础。在生产制造单位和在建、已建工程现场,首先让学生仔细观察钢结构的结构形式,如城市中体育场馆中屋顶的网架结构和屋面的网壳结构、各类桥梁结构的结构形式(桁架式、悬索式、斜拉式等)、水工钢闸门的板梁结构、起重机械和工业厂房的刚架结构等,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问题,例如:为什么采用这类结构形式,有何特点,引导学生思考与分析;其次针对具体钢结构让学生观察构件截面的形状,联系结构力学和钢结构原理知识提出相关问题,例如:构件主要承受哪种内力,引导学生思考所采用的截面和其放置方位是否符合力学基本原理,能否对其设计进行改进,如何改进等;然后让学生观察连接件和构件的连接方式,针对节点板、球铰等具体连接件提出钢结构连接的相关问题,例如:为什么采用焊接(或螺栓连接、铆接),能否用其它连接方式,从而达到巩固钢结构原理知识的目的。教学实践表明:生产实习中采用引导教学法极大地提高教学质量,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工程观念和创新意识。在有限元技术应用的实践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在建立模型时如何对实际工程钢结构中构件、连接件、约束进行简化,怎样选择单元类型(如工业厂房的梁、柱单元类型,各类闸门的面板、主梁、次梁、隔板的单元类型,载荷如何确定,数值计算结果的分析与处理等。从而使学生全面的掌握好有限元分析软件的应用,达到培养学生进行工程结构数值分析的能力。引导教学法也适用于钢结构设计技术应用和毕业设计这两门实践性课程,这里不再详述。

(3)利用多媒体和网络资源进行教学。对于生产实习,参观钢结构生产制造单位、在建工程或已建工程现场时,由于时间和条件所限,能见到的钢结构类型毕竟有限,不可能面面俱到。可以在实习前后或实习期间安排适当的时间,利用多媒体教学课件进行教学。对于钢结构形式、构件和连接件的掌握,可结合实际工程,用大题的动画、工程图片和视频作介绍;对于钢结构的制造与安装,可以先在生产制造单位与建设单位拍摄录像,然后用视频对钢结构的加工制作过程、焊接工艺、安装施工流程等进行教学。这种形象化教学方式,不仅可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还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多媒体教学也可以应用到焊接操作这一实践性课程。焊接操作在现场进行教学,由于学生人数较多,指导教师有时穷于应付,因此可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在现场播放焊接操作的图片或视频,使学生掌握焊接方式、工艺和操作规程,在较短时间掌握焊接操作实用技术。网络资源也可用于实践性课程的教学环节中。在建立实践性课程教学网的基础上,学生可以利用教学网进行自学,指导教师可以在网上进行辅导与答疑;另外,指导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适当布置一些与课程相关的任务,让学生利用网络收集资料并消化吸收。对于21世纪的大学生,这种方法不仅能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更能激发他们的激发学习热情。

2.4 考核方法的改革

改革实践性课程的考核方法,全面考核学生学习情况,鼓励创新思维。课程设计传统的考核方法主要是根据设计或计算结果进行评分,而毕业设计(论文)的考核方法由三部分组成,包括指导教师评分、评阅教师评分和答辩成绩等。可将毕业设计(论文)的考核方法引入到各门实践性课程的考核中来,在课程开始时指导教师即下发任务书,明确课程学习的目标和任务。课程结束时,由3至5位教师成立课程学习考核小组,对学生课程学习的各方面综合进行考核,包括工作态度、基本知识和操作(或应用)能力的掌握情况、任务完成情况、创新思维的体现、报告或论文的质量等。指导教师根据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工作态度、操作或应用能力和最终任务的完成情况等进行评分;报告或论文评阅教师则根据任务完成的质量、学习报告或论文的规范性和创新情况进行评分;考核小组根据学生在答辩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知识点掌握情况、表达能力等集体决定答辩成绩;最后考核小组根据课程的类型和性质,将以上3个成绩按一定比例加权平均得到课程学习的总成绩。表1给出了有限元技术应用考核时内容和各项所占的建议比例。

钢结构设计技术应用和毕业设计(论文)的考核可参照表1,焊接操作和生产实习这两门课程的考核可由考核小组对各项比例进行适当调整。

3、保障机制

钢结构实践性课程教学改革是该专业方向教学体系改革的重要内容,在某种意义上它决定了教学改革的成功与否,而教学改革能否顺利开展和进行取决于保障机制是否完善。

(1)领导大力支持。钢结构方向的实践性课程和理论课程共同组成了该方向的教学体系,两个方面都进行教学改革才能满足21世纪钢结构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学校各级领导应充分认识到实践性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性,必须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这是进行教学改革的根本保障,可以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和支持教师开展实践性课程教学改革。如果得不到领导的支持,任何教学改革都必将以失败而告终。

(2)教师积极投入。指导教师是实践性课程教学改革的主要实施者,应充分认识到实践性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积极投身到改革中来。实践性课程全方位教学改革实施,需要指导教师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于教学过程中,可能还会触及到部分教师的一些利益,指导教师不能过于计较得失,为了改革的顺利开展和人才培养的整体目标实现,其付出是完全值得的。

(3)经费确保到位。实践性课程的教学改革需要一定的经费作保证,首先,实践性课程的教学需要一定的设备,如有限元技术应用和钢结构设计技术应用这两门课程设计,由于计算量大,所用软件需在高性能计算机上运行,因此需要一次性投入用来购置计算机。另外,生产实习或参观实践基地、材料及其加工、聘请专家讲学等都需要一定的经费,指导教师必须做好预算,确保教学时经费到位。

(4)实践基地建设。实践基地是实践性课程教学的最基本、最重要的基础条件,必须将其放在战略高度上予以重视。实践基地需要长期建设,可结合钢结构专业方向特点,充分利用产学研合作关系、校友资源等,与钢结构生产制造单位、建设单位或工程管理单位等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共建实践基地。学校或学院可聘请实践基地有丰富工程实际经验的钢结构专家担任兼职教授,在生产实习的教学过程中,可请他们给学生作专题报告,另外,在其它的实践性教学环节中,也可以将他们请到学校来讲学。这样不仅能深化双方的合作关系,又能提高实践性课程的教学质量。

4、结语

钢结构方向实践性课程的教学改革是该方向课程体系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探讨了钢结构方向实践性系列课程的教学改革,对实践性课程教学环节相关的几个方面提出了具体的改革措施和建议。改革措施的实施将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意识,从而为实现培养应用型人才这一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建设部、国家冶金工业局建筑用钢技术协调组钢结构专家小组.建筑钢结构产业“十五”计划和2010年发展规划纲要[J].新型建筑材料,2001,1(2):47~49.

[2]李方慧,田春竹.钢结构设计课程实践教学方法探讨[J].高等建筑教育,2011,20(1):135-137.

[3]李昆.基于实践能力培养的“钢结构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1,16:22-123.

[4]贾玉琢,李曰兵,龚靖.钢结构课程设计改革探索与实践[J].东北电力大学学报,2007,27(5):4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