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网络资源论文

网络资源论文赏析八篇

时间:2023-03-17 18:04:27

网络资源论文

网络资源论文第1篇

用户行为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用户的需求,基于对当前用户行为的分析与研究,可预测用户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的行为,提前预知潜在的通信需求和规律,主动地完成无线资源配置。用户行为分为两种:一种是表示用户与用户之间关系的静态用户行为,另一种是用户动态行为。静态用户行为挖掘,注重用户组织关系的预测,而动态用户行为挖掘则注重用户轨迹的分析。

1.1静态用户关系预测

静态用户关系预测是指通过研究非直接关联的两个用户之间的相似性,估计这两个用户发生关联的可能性。目前基于复杂网络的链路预测模型可以有效地实现静态用户关系的预测。链路预测模型如图1所示。用户之间存在着串联的关系链,被称为复杂网络中的拓扑路径,用户之间发生联系的可能性取决于拓扑路径对用户之间相似性的传递能力。基于复杂网络的链路预测方法是通过研究用户端点之间拓扑路径对相似性传递的影响来实现预测模型的构建。如果两个端点之间信息传递的能力越强,那么这两个端点越相似,未来两个端点发生直接关联的可能性就越大。为了数值化表示相似性,预测模型通过对拓扑路径的研究来估计端点之间的相似性S,S值越大两个端点发生连接的可能性越大。根据拓扑路径长度,链路预测算法可以分为:局部路径相似性算法,例如公共邻居算法(CN)、阿达米克阿达算法(AA)、资源分配算法(RA);全局路径相似性算法,如凯茨算法(Katz);半局部路径相似性算法,如本地路径(LP)、本地随机游走(LRW)、叠加随机游走(SRW)[9]。各算法的预测准确性可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度量指标进行衡量。虽然基于全局路径相似性的算法具有较好的预测准确性,但是复杂度高,实用性差。因此本文将重点讨论局部路径相似性算法和半局部路径相似性算法。通过对网络模型的研究,进一步提出优化算法,并在有代表性的几个实际网络上进行验证。代表性网络包括:美国航空网USAir、美国国家电网PG、蛋白质作用网Yeast、网络科学家合作网络NS、爵士乐手合作网Jazz、新陈代谢网络CE、脸书好友网络Slavko、电子邮电网络E-mail、传染病网络Infec、欧洲合作网ES、UC大学社交网络UcSocial、生物链网络FW和Small&Griffith以及Descendants引文网。

1.1.1局部路径相似性算法基于局部路径相似性算法仅研究长度为2的拓扑路径。研究两个端点公共邻居的属性,依据“朋友的朋友就是朋友”的原则,公共邻居越多则通过共同好友传递相似性的能力就越强,两个端点越相似。但是传统关系预测算法在不同用户关系网中缺乏适应性,尤其是对用户弱关系性能的差异呈现出较低的敏感性。因此本文在AA和RA算法的基础上,构建增强弱关系的预测模型,以实现更好的预测性能。将OAA和ORA算法在5个代表性网络中进行AUC性能仿真验证,结果如图2和表1所示。从仿真结果可以看出并非所有网络都在β=-1时取得最优。但通过调整β,可以准确地找到适合每个网络的最优β。在多数网络下OAA和ORA算法预测准确性优于传统的局部相似性算法CN、AA和RA。

1.1.2半局部路径相似性算法传统的基于半局部路径相似性算法在降低算法复杂度的同时具有较高的预测准确性。然而,传统半局部路径相似性算法忽略了不同路径组成节点的差异性,而且忽略了路径端点影响力中存在冗余影响力的问题。(1)路径异构性问题的研究在传统半局部路径相似算法中,路径被建模成一条路由线路,两个端点之间的相似性取决于它们之间的路径条数。实际上,路径是由不同属性的节点组成的,应该在路径建模时考虑路径中间节点的属性,给予信息传输能力强的路径更高的权重。据此本文提出了在不同网络中突出路径中小度节点作用,削弱大度节点作用的SignificantPath算法(有意义路径算法,简称SP算法)[11]。设q表示任意一条连接节点x和y的路径,M(q)表示路径q去除端点之外所有中间节点组成的集合,vi表示路径q的任意一个中间节点,ki表示节点vi的度值,P2(vx,vy)和P3(vx,vy)分别表示端点x和y之间长度是2和3的路径集,α∈[0,1]是路径长度的惩罚因子,β是节点度惩罚因子。可以看出,不论α取何值,AUC均在β<0时达到最优,并且最优曲线对应的α远小于1。SP算法突出了较短路径和强信息传递能力的路径,并且相比于传统算法,SP算法的预测准确性在大多数网络中都有明显的改进。(2)控制端点冗余影响力问题的研究传统算法在研究端点影响力对端点相似性的作用时,忽略了端点影响力实际存在的冗余问题。冗余影响力不利于准确发现节点的相似性,因此需要研究如何控制端点冗余影响力。研究方法主要有两种:通过惩罚无贡献冗余影响力增强预测的准确性和通过抽取有效影响力建模端点之间相似性。(a)通过惩罚无贡献冗余影响力增强预测准确性无贡献关系惩罚(NRP)算法[12]是通过惩罚大冗余影响力突出小冗余影响力以增强预测准确性。首先建模单条路径连通性,设vi表示路径中间节点,|E|表示网络连边集中的连边数,t表示所研究的最长路径长度,P(vi+1|vi)表示从节点vi到vi+1的转移概率,C(x,y)|jl表示长度为l的第j条路径中间节点总转移概率。为了验证NRP算法的性能,本文在9个真实网络中进行了NRP的AUC性能实验以及与传统算法的比较实验,结果如图4和表3所示。可以看出最优值出现在β<1,即β-1<0,说明对无贡献大度进行惩罚可以明显改善预测准确性;相反取值β>0时性能会急剧下降,表明突出无贡献关系会降低预测准确性,并且NRP算法明显优于传统算法。说明通过惩罚端点无贡献关系即冗余影响力,可以极大改善链路预测的准确性。(b)通过抽取有效影响力建模端点之间相似性端点吸引节点与之发生关联主要依靠有效影响力。因此端点影响力建模可以采取直接抽取有效影响力的方式,如联合考虑有效影响力和强信息传播能力建模有效路径(EP)算法[13]。通过添加指数参数控制不同网络下路径信息传输能力的差异性,使算法具有适应性并且突出强信息传播路径,即取最优值β>1。则长度为l的所有路径对于信息传播能力的影响为:接着将可达对端的路径条数建模为有效影响力。设|Pathslxy|表示在端点X和y之间长度为l的路径个数,进一步结合长度为2到t的路径总信息传输能力,得到端点X和y之间总的相似性预测模型为:由于存在较长路径贡献小而代价大的问题,而对节点相似性贡献最多的路径长度是2和3,因此仅考虑长度为2和3的路径可以取得较好的预测效果。为了验证EP算法的预测准确性,本文利用15个网络仿真了不同β取值对预测准确性AUC的影响以及EP与传统算法性能的比较,如图5和表4所示。可以看出最优值出现在β>1的位置,并且EP算法AUC准确性要明显高于其他算法。综上说明通过考虑有效影响力和强信息传输能力可以有效增强链路预测的准确性。

1.2动态用户行为分析

除了静态人类组织关系行为外,人类移动行为的研究和预测对无线资源调度和分配也非常重要。目前对人类移动行为的研究和预测主要基于统计学和信息技术展开,分析结论表明[14]:人类活动包含两类,其一是时间和空间上的周期性活动,其二是同社交关系相关的随机跳跃活动。近距离活动多体现出时间和空间的周期重复特性,同社交关系关联不大。远距离活动受社交关系影响比较明显。研究表明社交关系可以解释10%~30%的人类活动,而周期性模式可以解释50%~70%的人类活动。依据从签到网站和移动终端获得的数据,研究者们绘制出了关于人群的行为模式。图6是在某城市中某一时刻人群在家中和工作单位的空间位置分布图以及一天中人们在家和工作单位的时间分布图,从图中可以看出明显的聚集性。图7显示的是在某城市中,从中午到午夜时刻,人群移动模式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可以看出具有明显的周期规律性,白天向工作地点聚集,夜晚向家的方向聚集。图7人们行为的移动模式和聚集趋势(图中的x和y轴数值是与最远距离的归一化相对值)除了在地理和空间位置维度表现出周期性短距离的人群移动行为外,还有受社交关系影响的非周期性长距离行为。人们有时候会因为探亲访友产生出一些非规律性的行为,这些行为大多是由社交关系引起的。根据人们移动行为模式规律建立模型,预测未来人们发生行为的时间和空间位置是非常有意义以及可行的。研究者们提出了许多方法,具有代表性的是根据人们行为的周期性进行预测的周期性移动行为模型periodicmobilitymodel,周期移动模型(PMM)和进一步考虑了社交关系的社交周期移动模型(PSMM)[14]。利用对人类行为的预测来预测未来人群聚集发生的时间和空间位置,并引导无线通信资源的分配,能够极大地提升资源的利用率和用户满意度。

2用户行为驱动的网络资源配置

由用户构建的社交网络与实际通信设备部署网络之间并非一一对应的关系,因此在获取和预测用户行为特征之后需要结合实际应用场景,选取合适的预测特征和数据完成实际通信设备网络部署的资源优化配置。

2.1基于小区负载的覆盖容量自优化对所提取的用户行为特征加以利用将有助于提升网络整体的承载能力。因此,可利用对个体用户时间、空间行为的周期性、区域性特征的分析及预测,获取群体用户在一定时间、空间范围的聚集行为。而群体用户的空间聚集行为将直接决定各小区的负载情况,然后基站便可结合各小区负载的差异性进行覆盖与容量的自优化调整。如图8所示,基站可通过对天线配置、发射功率等射频参数进行联合调整的方式,将潜在的业务轻载小区的无线资源通过射频参数调整的方式投射到业务热点区域,使网络资源对用户周期性、区域性业务需求具有灵活的空间流性匹配能力,动态完成对不同区域、不同需求的用户的流性适配,达到提升网络覆盖容量综合性能的目的。覆盖容量的优化过程需要考虑射频参数的调整对覆盖及容量性能的诸多方面影响。比如较小的天线仰角会扩大本小区覆盖范围而提升边缘用户的性能,但同时也会对邻区用户带来更大的干扰并影响邻区容量。因此,对覆盖容量的联合优化需要兼顾覆盖性能与容量性能、本小区性能与邻区性能的折衷。考虑到射频参数的调整与所达到的覆盖容量联合性能没有直接的映射关系,因此覆盖容量的联合优化更倾向于采用机器学习等人工智能方式。根据邻区潜在负载差异及覆盖容量综合性能情况完成对射频参数的自优化调整,并通过对优化经验的归纳总结,提升基站的自主优化决策能力。所实现的网络SINR分布性能及覆盖容量综合性能优化效果如图9、图10所示[15]。经过自优化,各小区的射频参数会由于负载的差异而有所不同,重载小区的覆盖范围较小,其边缘用户将移至覆盖范围扩大了的轻载小区接受服务。并且,基于小区负载的覆盖容量自优化方案性能相较于未考虑负载差异的优化方法得到了有效提升。

2.2基于设备直通协作多播的数据分发策略蜂窝网络所产生的大部分流量是流行内容的下载,例如视频、音频或移动应用程序。鉴于大多数用户行为具有这种共性下载的特点,如果基站把这种具有相同业务请求的用户数据卸载到设备直通(D2D)网络,那么就可以有效缓解蜂窝网络基础设施的负担,提高频谱效率以及用户满意度,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无线通信系统频谱资源匮乏的问题。由于大多数用户行为具有共性以及流动性,并且用户间的社交关系也体现出了用户间的协同意愿,那么把用户之间相同的数据请求通过基站多播方式实现数据分发,就可以极大的提高整个系统的资源利用率。由于D2D协作多播系统是由独立的蜂窝用户组成,用户间的连接关系时断时续。而在现实生活中,人们的社交关系相对稳定,因此利用数据挖掘获得的用户社交关系可帮助蜂窝网络建立可靠的D2D传输链路,如图11所示。D2D协作多播网络容量增益如图12所示,该图比较了传统蜂窝数据分发与不同多播半径情况下的平均网络容量累计分布函数(CDF)曲线。由图可知,D2D协作多播算法所达到的网络容量要优于传统蜂窝数据分发算法,并且随着多播半径R逐渐减小,D2D簇内多播速率增加。

2.3个性用户业务服务资源配置在通过预测获取用户个性化特征之后可以根据提取出的潜在业务发起位置及业务需求等个性化特征进行资源的提前预配置。图13所示,用户(UE)经常由A出发到B,并在B点被动的接收一定量的数据(例如B为展览馆,UE为一个管理员,需要接收一定的解说信息,而解说信息会定期更新)。由于UE经常往返于A和B,在网络侧长期的历史信息搜集统计中,可以通过用户关系预测得出UE从A到B之间最常接入的基站集合。根据UE在这些基站中所上报的信道质量历史信道信息,可以预测出UE在经过这些基站时的平均信息速率。同时根据UE的导航信息,可以获知UE在从A到B中所需的平均时间。由于B点接收信息较大,如果等用户A到达B点再更新信息的话,会带来较多的等待时延。为此,一种新的解决思路是利用上述预测信息,让UE在B点需要的数据,在预测的中途基站中进行预传输,从而达到提升用户体验质量的效果。具体分析如下。与传统的资源分配相比,基于预测的资源分配可以有效缓解B点处的通信业务压力。提前配置考虑了节能、基站负载等因素,极大的优化了网络的整体性能。同时这种预测提前通信也大大减少了用户等待时间,提升了用户体验质量。

3结束语

网络资源论文第2篇

【关键词】PDF文档;ASP;网络资源

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成了新世纪人们生活的一种状态。每个角落、每个部门、每个领域都渗透着计算机和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网络的大撞击,网络学习资源使教育也在发生质的飞跃,给远程教育带来了欣欣向荣的景象。面对众多纷繁的网络学习资源,也存在一个物竞天择的问题。PDF文档作为一种跨平台的通用电子格式,对文档信息及多媒体信息的传播有独特的优势。

一、PDF文档在Web上的技术优势

1.PDF文档集多媒体信息于一身

PDF(PortableDocumentFormat便携文档格式)为Adobe公司开发的一种电子文档格式,它将文字、字型、格式、颜色、图形图象、超文本链接、声音、动态图象等信息封装在一个文件当中的一种通用电子格式,目前已成为数字化信息上的一个工业标准。和普通的Web不同,PDF文档能将多媒体信息捆绑在一起,文件位置发生变化时根本不用担心其他信息的丢失。利用PDF文档在网络上传递多媒体信息具有一定的技术优势。

2.PDF文档具有交互性

PDF文档在Web上信息时常用的交互事件驱动行为(Action)有下面几种类型:

GotoView:跳转到当前文档某处,显示文档内容或打开另一个PDF文档某处显示文档内容。此行为和HTML中的超链结相比更具灵活性。

Openfile:打开一个非PDF文档文件,如与PDF文档同在Web上的HTML程序、ASP(ActiveServerPages)程序、Flas文件等。

WoldWideWebLink:跳转到指定的URL,可以使用http、ftp、mailto协议定义的超级链接。

Resetform:清除PDF文档表单中各域当前内容,恢复原设计时定义的缺省值。此行为能够实现动态信息更新。

Submitform:提交PDF文档表单中各域变量的值给指定的URL,如CGI(CommonGatewayInterface)程序、ASP程序等。

Show/hidefield:显示或隐藏指定的交互元素对象。它非常适用于建立动态信息显示、动态交互窗口显示的页面。

这些交互事件驱动行为类型,在Web上可以产生丰富的交互方式,使得PDF文档在Web上增色不少。

3.PDF文档在Web上出版和传输能力

PDF文档是一种通用的文件格式,不论什么样的应用程序或平台,PDF都可以保存所有原始文档的文本信息及多媒体信息,文件占用的空间很小,非常便利于电子邮件或互联网的发放和携带信息传播。

只要使用含AcrobatReader插件的网络浏览器都可以在Web上阅读PDF文档。对于支持PDF文档分页下载显示的服务器,并且在AcrobatReader浏览插件的选项设置中使用了后台下载选项,PDF文档页面内容显示的速度将大大提高。目前支持PDF文档分页下载显示的Web服务器很多,常见的有:WebSite,WebSiteProfessional,Fastrackserver2.0,Enterpriseserver2.0等。对于不支持PDF文档分页下载显示的服务器产品,通过网关接口程序(CGI)、ActiveX技术,可以能轻而易举地达到这一目的。

二、PDF文档的结构

PDF文档的组成,有三个层次:

内容层。包含文件中所有文字和图象的内容。

基本信息层。包含有关文件的基本信息,如字体信息、导航器引用表等。

增强信息层。包含增强功能的信息,如超文本链接、书签内容、文章信息等。

在PDF文档中包含了一种数据存贮格式FDF(FormDataFormat),处理于表单域数据输出和导入,是一种纯文本文件。PDF文件由文件头、文件主体、交叉引用表、文件尾四个部分组成。

FDF文件头的首行表明了当前文件所使用的FDF规范版本。

FDF文件主体主要由catalog对象组成。Catalog对象仅含一个关键字FDF。关键字FDF的值包含如下项目:

Fields:包含一组域属性的定义

F:指定Form输出或导入数据的PDF文件名等

项目Fields的属性定义包含下列描述:

T:域名

V:域值

OPT:选择项域的各项值等

PDF文件尾由关键字trailer间接引用FDF文件体的catalog对象关键字root的一个值对及文件结束标记%%EOF组成。

PDF文档是通过一系列对象序列来构造的。PDF对象包括直接对象和间接对象,间接对象是经过标识了的PDF对象,直接对象通常有布尔型、数值型、字符串型、名字型、数组型、字典型、空对象、流对象等基本类型。一个PDF文档包含了一个以上的页面,而每一个页面都可以包含文档、图形图象,继而加入声音和动画。在多媒体信息的组合上,完全将多种媒体信息融会在一起。

三、PDF文档与Web数据库

PDF文档的表单是PDF页面控制的对象,也是PDF向Web数据库进行数据信息传递的接口,还可以向Web数据库读取相应数据。表单的域、字段变量都能和Web数据库建立数据通道。通常Web数据库接受来自客户端的数据一般都采用CGI程序实现。开发CGI程序的语言工具众多纷繁。PDF文档作为目前电子文档的一种通用格式,其中提供的和Web数据库接口的内部结构域和字段变量,大大增强了它在互联网上的使用。我们在构建PDF文档携带的多媒体网络信息资源过程中,借助了ASP技术向Web上PDF,同时接受来自客户端的交互数据。

1.PDF文档表单向Web数据库提交数据

在AdobeAcrobat4.0PDF开发环境中,构造一个学习者登录注册(以学习者注册信息为例)信息表单的PDF文档,文件名为Login.pdf,表单中各域名与Web数据库字段名一一相对应起来。如图所示:(略)

表单中,按钮“注册”通过鼠标事件MouseUp驱动行为Submitform实现向服务器应用程序传递参数信息。在定义Submitform行为时,保持服务器应用程序的URL和提交信息的ASP程序相一致。输出格式为HTMLform(URLencoded),选择输出的表单域的域名。

在服务器的ASP应用程序中,利用VBScript语句Request来获取PDF文档表单域的域名参数信息,书写格式为:

Request(“field_name”)

对于接受到的PDF文档的表单数据,将通过ODBC驱动注入Web数据库中。服务器中的ASP程序关键代码如下:

<%d1=Request(“name”)%><%=d1%>

data.path=server.MapPath“login.mdb”

setconn=server.createObject“ADOBE.Connection”

conn.Open“Drive=MicrosoftAccessDrive.mdb

dbp=&data_path

SQL=“INSERTINTOdataname……”'和PDF表单域字段对应

SQL=SQL+VALUES'“&D1&”''“&d2&”'…

SetRS=Conn.ExcuteSQL%>

<ahref=/login.pdf>Returnlogin.pdf

在构造进行网络试题测试时,Web数据库取数据库Networktest.mdb,ASP程序中部分代码同上,都是接受PDF文档表单域的参数。

2.从Web数据库中提取数据生成PDF文档

在构造的网络学习资源中,少不了要给客户端实时生成、传送试题,利用PDF文档也能轻易实现。主要就是从Web数据库中读取字段数据,生成相应PDF文档表单域字段。对于上面的程序就是一个逆过程。建立一个名为test.pdf文档文件表单域字段和数据库相对应。其他设置同上所述。

服务器ASP应用程序,从Web数据库读取字段数据后,生成FDF文件返送浏览器PDF文档。在这里PDF文档中的FDF文件格式是ASP和PDF文档的数据接口,在生成FDF格式之前必须定义服务器端的MIME类型为Application/Vnd.fdf的语句。

从Web数据库读取记录动态生成PDF文档,ASP应用程序代码如下:

<%Name=Request“name”%>

<%ifNottrimName=“”then

data_path=server.mapPath“networktest.mdb”

setconn=server.createObject“Adobe.connection”

conn.Open“Drive=MicrosoftAccessDrive.mdbdbp=”&data_path

SQL=“selectformdatawherenamelike'”&name&”'

SetRS=Conn.ExcuteSQL

IFNotRS.EOFthen

Number=RS0A=RS1B=RS2

C=RS3D=RS4right=RS5

Else

Number=“Nofound”

Endif

RS.close

Conn.close

Endid%>

<</fdf

<</fieldI<</Tnumber/V<%=number%>>>

<</TA/V<%=A%>>>

<</TB/V<%=B%>>>

<</TC/V<%=C%>>>

<</TD/V<%=D%>>>

/FNetworktest.pdf

>>

>>endobjtrailer

<</Root1OR>>

四、资源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

该网络学习资源系统采用了最常见的客户机/服务器网络模型(即C/S模型),如图所示:

1.PDF文档库

服务器端提供了以PDF文档为依托的多媒体信息资源库。对于所有的学习内容或测试题信息,全部以PDF文档携带。在客户浏览端,不管其浏览目的如何,附带上Adobe公司的Acrobatreader插件,就能很好地显示出学习的内容。其页面上的内容,不会因为浏览器的设置不同而出现异样。PDF文档的制作简单,可以使用Word97、2000,也可以使用Acrobat4.0。(目前Acrobat5.0新版本的功能有了很大的扩充,和PDF文档相关的主要有:基于AdobePDF文件快速编制新文档和使用AdobePDF表单搜集更为准确的信息,降低成本。文档的结构和制作方式没有多大的变化。作为在4.0版本环境中开发的文档和资源,在5.0版本中同样可以使用。)这为后期的维护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图为PDF文档的制作流程:(略)

本网络资源开发应用于摄影技术基础的网络学习。现以照相机的结构原理一节为例,对PDF文档的制作过程和应注意的事项加以说明。照相机结构原理的讲解采用文本描述、图象展示、声音解说和动画演示。制作一个完整的、包含上述信息组合的PDF文档的步骤如下:

(1)制作、收集素材即对以上的四种媒体信息进行制作、加工。文字描述应尽量形象化,并结合图片来讲解照相机的内部结构。考虑网络传输及显示的速度,所有的图象均采用JPG格式;由于PDF文档只支持wav声音格式,因此要配置的音频内容要尽量精简;PDF文档支持所有的动画格式,如MPEG、AVI、Flas等。AVI格式的动画在PDF文档中有两种播放形式:一种是嵌入式,即画面嵌在文档里面,占用了文档的部分面积;另一种是浮动式,即浮在文档上面。当画面布局过于紧凑时,浮动式可以节省页面空间。

(2)页面布局及生成当素材收集完成后,就要将媒体信息布局组合。只要安装了Acrobat4.0,Word97、2000就可以将Word文档生成PDF文档。Word具有很强的排版功能,因此将文字和图像预先在Word中处理好后,再将Word文档转换成PDF文档比较方便。安装了Acrobat4.0后,Word“文件”菜单下就会多出一项“CreatePDF”子菜单。点击此命令,按照框中的提示,即可完成PDF文档的生成。此时注意,要为声音和动画留出空间。

(3)启动Acrobat4.0环境,加入声音和动画在Acrobat4.0中提供了给PDF文档添加声音和动画的工具。在生成的PDF文档的适当位置加入声音和动画后即告完成。

(4)对所使用的素材利用目录进行归类,以方便后期的维护和修改这也是比较关键的一步。制作完成的PDF文档放置在服务器的PDF文档库中,即可用ASP技术向Internet了。

2.课件、积件、多媒体资源库

该库存放制作PDF文档所需的多媒体元素,积件、课件资源丰富学习者的学习内容,为学习者提供多样的学习方式。方便PDF文档的交互行为的链接,也便利多媒体元素的修改而不会影响PDF文档。库中的各类资源归类存放,创建、组织、修改、维护都便利。

3.数据库系统

Web数据库以Access为其数据源,主要应用在三个方面:

(1)学习者信息管理库该数据库记录学习者的学习进程,包括学习速度、练习次数、交流次数、提问情况、成绩、学习时间等。对于每一位注册了的学习者,该库中将自动建立一个单独的表来存放学习者的学习进程。一位学习者对应一个表。该数据库可以为教师直接访问,便于了解学习者的学习状况、学习特点、学习模式等,为教师出题、组织教学资源等提供一些参考资料。

(2)交流信息库,包括师生之间、学习者之间的交流信息本资源系统提供网上实时交流功能,相当于聊天室的实时通信方式。该聊天室和交流信息库连接,所有交流的信息都通过交流信息库进行交换。在这里,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讨论,学习者可以自由发言。在聊天室里,所有成员可以随意地邀请和被邀请,讨论问题和交流经验。

(3)题库该数据库由资源管理者或教师管理,存放针对学习内容的练习题和测试题。教师可以在此创建、管理试题,并对学习者的作答情况给予反馈。试题分为客观题和主观题。客观题可支持单选、多选、填空和判断等题型。对于客观题的作答,系统可以直接给出评分结果,并且记录下每一次的作答情况,为教师评价学习者提供必要的数据。主观题则需要教师来反馈结果。

本资源系统还提供网上非实时交流功能,相当于BBS。学习者可以在上面求助,也可以发表言论,给其他学习者指引方向。所有学习者提出的问题,全被收集在交流信息库中。这种创建信息、评论信息、交流信息的协作学习情景。

4.ODBC驱动

开放数据的驱动系统数据源于Access,通过ODBC可以使得数据库系统中的数据向客户端发送。

5.WebServer和ASP或CGI

WebServer用来接受来自客户端的请求,并结合ASP或CGI实现各种数据的传递,特别是来自PDF文档表单域的数据。

6.客户端应用程序

为能顺利地架起客户端与服务器之间的数据交流,除了具有浏览器和阅读PDF文档的插件外,作为远程教育还要具备记录学习者学习情况的数据信息。该信息不必存放在服务器上,以节省时间和空间。通常采用ASP技术结合ODBC在客户端虚拟服务器上建立一数据库,存放记录信息。

7.学习者信息记录

对于学习者学习进程,除了服务器上的信息库有所记录,同时也需要在客户端也有所记录,以便于学习者查看,比较现在和过去的情况,分析自身的变化,进行自我评价。将此信息记录在客户端,还可以避免访问服务器的不便。

8.浏览器

带有Acrobat插件的Web浏览器,可解释ASP脚本和显示PDF文档内容,支持PDF文档的分页下载,可提高网络速度,使用同样的Acrobat插件和服务器构筑同一的平台,方便双方的数据传递和交互。

五、结束语

利用PDF文档结合ASP技术来开发网络资源,配置要求低,操作简单易学,PDF文档自身结构简练,传输快速,阅读方便,便于开发人员协同开发,便于资源共享和交流推广。可以预见,随着资源建设标准化的进一步推进,PDF文档作为未来电子文档标准格式之一,将在网络学习资源建设中有着更广阔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林天.PDF文档与Web数据库接口技术初探J.计算机应用,

2000,(5)

2袁望靖,赵工凡.电子出版大师AdobeAcrobat4.0M.北京:

网络资源论文第3篇

(一)教师利用网络资源的意识薄弱

首先,很多幼儿园教师固守于传统语言教育习惯,没有创新教育模式,喜欢对幼儿开展统一讲授教学。例如,教师在上语言课《袋鼠妈妈》中,教师反复读儿歌,幼儿只是机械地跟读,没有采用任何音乐,视频,甚至图片,也没有让幼儿发散思维去说,去思考。这种教学模式忽视了幼儿自身语言的运用能力,也没有为幼儿创设互相交流的良好情境,不利于幼儿语言的发展。通过与幼儿园老师的谈话交流发现教师普遍排斥新的教学观念,认同前人的教学经验,对于网络资源的认识比较薄弱,不习惯也不愿利用网络资源,这样会不利于语言教育活动质量的提高。

(二)教师对网络资源的利用不彻底

通过对幼儿园教师的调查,发现教师只会在公开课中采用电教设备,搜索网络资源。教师对于网络资源的利用不彻底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教师对网络资源的选择局限。教师认为利用网络资源就是在网络中寻找一些符合教学内容的图片和语音故事,而忽略了其他资源:如视频、音频或语言教育网站。幼儿喜欢有生命力的东西,如果语言课经常让他们听故事或是看图画会让他们产生厌倦的心理。其二,教师对已选择的资源利用程度较低。教师选择了网络图片和语音故事,然后在授课过程中借助图片进行教学,让幼儿观察图片,说说图片上的内容,或者是比较图片之间的异同,这两种活动都比较死板,没有活力。在语音故事上,教师也只是单纯地放送。教师在利用图片或者语音故事等资源时忽视了资源的衍生物。比如利用图片说故事,可以衍生为根据故事绘画图片;反复听取语音故事可以衍生为故事连连看等。教师要发挥聪明才智,设置多样化、游戏化和情景化的环节以达到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的目的。

(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滥用网络资源

幼儿园教师在利用网络资源进行语言教育活动时还存在滥用网络资源的问题。通过调查,有的教师认为,在网络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的便利实施语言教育活动。因此无论是谈话活动、故事讲述、听说游戏、文学作品讲述等形式,教师都寻找大量网络资源。比如在谈话活动“我的夏天怎么过”中,教师首先给幼儿欣赏了大量与夏天相关的图片,从游泳到夏令食物,从北国之春到炎热海南。之后教师引导幼儿进行夏天是什么样的谈话。接着教师又播放了幼儿游泳、吃西瓜的视频,此时幼儿非常兴奋热衷于分享自己的夏天经历,导致全场失控。可见,网络资源虽然能有效吸引幼儿的兴趣,但是大量无序的图片和视频给幼儿带来过度的刺激,同时偏离了教学目的。其实谈话活动是教师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引导幼儿学会倾听并通过教师提问的艺术鼓励幼儿勇于表达的活动。因此在这类语言活动中,网络资源可以作为线索穿插在整个活动中,但是过量的网络素材只会喧宾夺主。

二、网络资源在语言教育活动中的有效利用

当前幼儿园中可以应用的网络资源主要是一些幼儿教育网站,主要包括中国幼儿网,中国儿童资源网,中国学前教育网等,这些教育网站为幼儿教师提供大量的绘本课件、音乐视频资源、教学设计等网络资源以及在线交流平台,帮助教师开展生动有趣的语言教育活动。

(一)利用网络资源准备语言教育活动

幼儿有强烈的好奇心,一切新鲜的东西,都能引起幼儿极大的注意,使其产生浓烈的兴趣和表达欲望,因此在准备教学活动时,要体现新。教师首先在互联网上搜集资料,下载相关的视频,音频,文本等内容。其次在幼儿园所建的网络平台上,同幼儿园里的优秀教师进行交流,共同合作完成备课任务。最后是教师将备课结果存于幼儿园的资源库,以便所有教师随时使用。例如,在绘本教学《老鼠娶新娘》中,老师备课时就根据故事内容先查找已知的站点,利用关键词老鼠、风、墙、猫等查找资料,并采用正确的方法,上网下载图片、风声等背景音乐或者视频,选好相关的材料。然后在幼儿园博客上与小班的老师一起分享资料,一起讨论如何在课件中插入这些资料,最后可以将共同合作完成的课件展示在幼儿园的主页上。

(二)巧用网络资源进行语言教育活动

在语言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网络视听结合的整体特点,创造一种积极和谐的学习环境,让幼儿融入特定的学习氛围中,增强语言活动的教学效果,从而提高幼儿语言能力(王飞云,2013)。比如,在语言故事教学《没有牙齿的老虎》中,老师初次欣赏时只展现一只威风凛凛的大老虎,配以老虎的吼声,瞬间能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而在分段学习时,先让幼儿观察图片,根据图片说故事,而后根据幼儿的回答,老师再进行纠正,点击图片帮助幼儿进一步观察分析。当幼儿表达不清时,将屏幕内容重复演示,从而更好地让幼儿理解整个故事,做出推理判断,得到保护牙齿的主旨,有效解决了教学中的难点。在活动最后阶段,幼儿的注意力没有刚开始那么集中,老师此时可以播放从网络上下载的有对话声效和动态画面的多媒体课件(贺芬芳,2011),这样既可以再次激发幼儿的热情和关注,又能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

(三)利用网络资源扩展语言教育活动

丰富多样、快捷方便的网络资源可以在课后拓展幼儿语言学习空间。教师可根据授课内容搜集并筛选出优质资源,上传到班级交流群供家长选用。比如绘本故事教学《一根羽毛也不能动》中,教师可以将绘本制作成PPT幻灯片或者PDF文件上传到网络上供家长下载阅读。同时也可以将故事发散内容如游戏《一二三,木头人》和音乐《熊和木头人》上传到网络。这样家长既可以了解幼儿的学习内容,也可以在空余时间带领幼儿边读边游戏边听音乐,已达到巩固并深化课堂教学内容的效果。此外,教师可以利用网络创设语言资料库,将自己在网络平台上搜集的资料上传,同时发动幼儿家长进行资源搜集,以达到丰富资料库的目的。

三、利用网络资源实施有效语言教育活动的注意事项

网络资源在幼儿园中应用广泛,越来越多的教师采用网络资源进行语言教学。为了实现《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的幼儿语言教育目标(李季湄和冯晓霞,2013),在网络资源运用中,教师也要注意一些事项。

(一)注重网络资源筛选,避免信息超载

网络资源已经成为教师进行教学的资源库,教师可以随时搜索并利用网络教育资源进行教学(李季湄和冯晓霞,2013),但并不是所有教师都能合理运用网络资源。虽然教师可以从互联网上自由选择图片、音视频文件、优秀课件等教学资源,但是面对庞大的网络资源,教师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有时甚至不能找到所需要的学习资料。因此教师要学会对大量原始网络资源进行评估和筛选,排除不需要的资源,以精简网络资源的使用量(白利霞和张海静,2009)。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获取信息的能力,注意选择网络资源,避免资源超载或信息不足。如绘本课程《猜猜我有多爱你》中,一些教师为了体现网络资源的丰富性选择了绘本音频、反映母爱的视频等,较多的音频视频反而会模糊课程重点,削弱教师影响力,分散幼儿注意力。教师只需选择PPT绘本课件以及朗读伴奏音乐。教师富有感情的朗诵以及适时的发散扩展足以打动幼儿。除此之外,教师要学会借助搜索引擎选择自己所需要的资源,提高搜索效率。

(二)体现因“文”施教,注意量度适中

网络为幼儿教师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将会提高活动的教学效果。但是,在教学过程中运用不当的网络资源,则会适得其反。例如,在语言课《鼻子先生去散步》这一课中,很多教师会上网查找一些图片,利用这些图片进行教学。但是有时候,采用过多图片则会影响幼儿。首先,幼儿会被过多图片所吸引,导致注意力不集中,教师就无法继续进行语言教育活动;其次,过多图片会限制幼儿思维的发散,从而失去想象的机会,这样反而不利于幼儿语言的发展。因此为了更好地发挥网络优势,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提高幼儿语言发展能力,网络资源的运用要因“文”施教,根据语言教育活动内容的不同来寻找契合点(胡芳,2012),适时适度,不宜过量。

(三)发挥幼儿主动性,重视思维发散

网络资源论文第4篇

1.网络教学资源解析

按照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网络资源会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扩充,因此,对其进行利用也具有“无限”的属性。但是,在现代教学实践中,无论是教学目标,还是教师、学生,都具有“有限”的属性,如何在“无限”的资源体系中,获取最有价值的网络资源,使得教学的成本最低、效益最高就成为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这就使得在教学过程中要对网络资源的利用效率进行追求,考查利用网络资源的经济性,否则,将与预期的效果相背离。网络教学资源是开展网络教育的前提和基础,随着网络教育的逐步拓展,网络教学资源越来越丰富,教学资源的有效管理成为开展网络教育的关键,为各类学习内容对象提供高效的存储管理,为各种使用者提供方便快捷的存取功能,为教学管理者提供资源访问效果评价分析,从而提高教学资源对象的利用率,促进教学资源更好地为实际教学系统服务。网络教学资源的特征十分明显:

(1)形式多样。

网络信息集文本、图形、图像、动画、视频、音频为一体,极大地丰富了信息内容的表现力,有助于人们知识结构的更新和重构。

(2)内容丰富。

网络提供了异常丰富的教育资料,如最新的教学大纲、教学资料,众多模式的教学软件、网上教程、会议通知、各种消息等等。此外,还有丰富的教学案例可供教师们互相交流、借鉴。

(3)获取便捷。

网络信息可通过网络终端的计算机随时随地获取,不受时间、空间等因素的限制。

(4)信息共享。

网络上的信息可供所有网络用户随时访问,不像传统媒体信息那样,资源共享性要受信息载体数量的限制。

(5)高时效性。

网络媒体的信息传播速度快,影响范围广,更新频率高,是其他媒体信息所不能企及的。

(6)强交互性。

网络信息具备双向传递功能,这种双向交流可以是同步的,也可以是异步的;用户在接收到网络信息以后,可以即时或非即时地提供反馈。

2.网络教学资源的实践原则

(1)现代教学实践中利用网络资源的基本原则

教学活动是一种信息传播的过程,而按照传播学的理论,在现代教学活动中,对信息载体的利用应该遵循一个基本的原则——最小投入,最大产出。也就是说,无论是采用何种资源辅助教学,都应该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最大可能地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进一步分析,如果从福利经济学的角度讲,就是要实现在既定投入水平上的最大产出,或者在既定产出水平上的最小投入。只有这样,才能使教学活动处于一个“帕累托有效”的状态,才能体现对资源利用的“经济性”。具体而言,在教学过程中利用网络资源应该遵循以下基本原则:通过对网络资源的利用进一步扩大教育规模,使更多的社会成员享受更多的教育资源;以网络资源为载体提高教学效率,使学习者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对知识的学习和吸收;通过对网络资源的利用提高教学质量,实现教与学的双向进步和效益的最大化。

(2)教学过程利用网络资源的最大化原则

在当今社会,网络资源已经成为教学活动的主要载体之一,甚至在某些关键领域已经成为教学活动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基础。因此,在利用网络资源组织教学活动时,最重要的一点便是实现网络资源选择的价值最大化,即“最大化原则”。对这一原则的表述以“性价比”的形式出现。也就是说,在对网络资源进行选择时,应首先考虑资源能够带来的功效,其次要考虑这类资源的获取和使用成本(如资金的投入)。如果在多种资源的选择中,某种资源在相同的成本基础上,能够获得更多的效益,或者在产生效益方面具有同等优势时,某类资源能够较少的产生成本,则该类资源满足“最大化”原则。按照这一原则,我们能够得到以下信息:对包括网络资源在内的资源体系而言,并非使用更多的资源就一定能够产生更多更好的效果。比如,当教师通过语言、体态或者表演能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时,尽量少用甚至不用其他媒体资源,此时,教师便是一个重要的信息载体;对网络资源要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对该类媒体进行应用的目的是为了教学工作的需要,而不能为了“牵强附会”。此外,还应注意传统教学资源和网络资源的结合使用,以期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3)教学过程利用网络资源的最优化原则

除了前文所述的基本原则和最大化原则之外,在利用网络资源进行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还应对其进行必要的优化。在形成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中,要以教学效果的提升为第一出发点,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在以下方面进行优化: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在利用网络资源时,都花费掉了最少的“必要时间”“必要精力”和“必要成本”。也就是说,“最优化原则”注重对网络资源利用的高质量、低成本,时间花费最少、精力花费最少、经费投入最少。从另一个角度讲,将网络资源应用于现代教学活动中,应该能够为其提供一定的“便利”,简化教学过程。这是因为,在现代社会中,无论是社会群体还是社会成员,都渴望获得全面的发展机会,而对于“多目标”的实现,能否节约时间、节约精力、节约成本就成为其中的关键因素。此外,更为实际的是,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可支配的精力、时间和金钱都是有限的,即便网络资源具有“无限”的属性,我们也只能各取所需,“点到为止”。

二、教学过程中利用网络资源的经济学分析与实践

1.经济学分析

(1)网络资源应用于教学工作的边际成本和效用分析

就目前形势而言,绝大多数网络资源是可以免费或者低成本获得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利用网络资源的重要的边际成本便是在搜索资源是消耗的时间。虽然在通过互联网络搜索所需资源的过程中,边际与边际效率并不对等(因为理解知识和找到知识存在显著的差异),但是,一般而言,越重要、越深奥难懂的资源越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才能获得。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搜索过程就此停止,由此而产生的边际效用将是负的,否则,将可能得到正的边际效用。由此可知,通过网络对教学所需资源进行搜索和获取的过程中,资源获取的边际效用与资源的难易程度、搜索者对该资源的兴趣(该兴趣决定其能否继续搜索或者放弃)直接相关。当资源的获取和边际效用同方向变动时,教师限定利用网络资源的数量和搜索的时间,避免产生“不必要”的时间和精力的浪费;否则,可以考虑放弃对网络资源的利用。比如,近年来,一种新的网络教学模式——MOOC正被全世界的学生使用,分享的载体变成了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除了“听讲”还包括“授业”“解惑”,有课堂测验、作业、考试,同时教学过程可以被保存、被复用,且全程免费。如今,由MOOC引起的免费教育大风暴正席卷中国,这是线上与线下的新一轮比拼,将会对我国的网络教学产生深远的影响。

(2)网络资源应用于教学工作的总成本和效率分析

将网络资源引用于教学工作除了需要考虑边际成本和效用之间的关系外,还应对特定资源适应的单位时间进行限定,如果单位时间较高但是教学效果并非高效,应该考虑放弃,因为良好的教学效果并不是全部利用网络资源实现的。从这个角度讲,就需要对网络资源应用于教学工作的总成本和效率进行分析,两者之间只有产生“对等”的情况,网络资源的利用才能成为可能。否则,利用网络资源进行教学的总成本一定会高于课堂教学的总成本。这是因为,从传播学的角度讲,任何极限式的信息流都难以实现高效的互动传递,如果这一点难以实现,边际成本和总成本的减低就会非常困难。比如,在网络资源的利用过程中,师生之间的不同步是极有可能产生,即学生对资源的理解与教师出现了客观上的“错位”,这种步调不一致将增加利用网络资源的边际成本,最终使得利用网络的总成本高于取得的教学“效益”。例如,MOOC可以通过网络将课程开放给更多的学生,它的教育产出效率就会大幅度提高,也不会有学生抢不到热门课程这种憾事发生。最好的一点是,高等教育机构中的精英和大众终于可以找到衔接点,互助互利地运营下去:精英大学可以为社区大学提供资源,在这个过程中也让教师们得到锻炼,因为教学本身能训练教师;而社区大学,则可以利用这些在线课程,让他们自己的学生得到第一流的教育——这是共赢的局面。此外,MOOC的出现,让“终身学习”变得更加容易,让那些因为种种现实困难而无法实地求学的人得到学习的机会。

2.网络资源背景下教学过程的实践与优化

(1)通过对网络资源的利用最大限度的降低沟通成本

教学过程是一个沟通的过程,尤其是在当今社会,人与人之间进行“双向沟通”的意愿越来越强烈,尤其对于年轻的学生群体,他们更希望自身的观点、看法能够被更多的人感知,更希望在与他人的交流(包括教学活动)中能够与同学和教师进行全方位的思维沟通和意识交流。在这种情况下,网络为此提供了一个便捷的通道,利用这一通道不但能够实现师生之间的互动,还能最大限度的降低沟通成本,使教师和学生将“有效”的时间和精力用于更为重要的事项上面。在网络世界中,这种“通道”是全方位的:教师可以把学习资料以及问题上传至空间或者论坛,学生能够随时地查看和交流;对于一些重要的甚至是关键的问题可以通过e-Mail进行交流与共享,当然也可以通过移动通信网络,与更多的群体进行广泛的交流,在获得了大量信息的同时,也提升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持久性。

(2)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提高教学效率,提升教学效果

在网络时代,教学工作需要“放开自己”,使其融入到更为广阔的天地之中。这是因为,从古至今,教学或者学习从来就不被严格的限定。因此,教师首先要转变意识、转变教学思维,将视线从传统的课堂和教材向资源更为多样的网络世界中转移,从中获取更多的教学灵感,只有这样,才能在利用网络资源的过程中,提高教学效率,提升教学效果。比如,教师可以通过电子邮箱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收交和批阅,实现“无纸化”办公;可以通过即时通讯工具对学生进行辅导答疑,这样不但能够突破时间和地点的限制,还能够在答疑的过程中参照更多的网络资源,使这一过程又同时具有了“二次学习”的特征。再以MOOC为例,相对而言,它对大学的影响可能更多地表现在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方面。通过这样的方式,大学课堂将变得更加侧重互动和问题解决,而不是知识的传授。MOOC的开放特性构成并彰显了其独特的创建、结构以及运作,这为传统大学的课程开发、教学组织和运作提供了独特的思路。事实上,中国学历和非学历教育有着广泛的市场,MOOC更多地应该承载MOOC的教育公平的理念。因为,有了在线教育和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除了传统的高等教育,更多的来自农村的学生将通过在线教育资源选择接受非正式的高等教育,完成他们的大学教育,他们能够越来越得到在线教育的恩惠。

(3)在网络资源和课堂资源之间进行权衡,必要时实现教学方法的回归

资源的“有限性”表现在两个方面:资源的作用是有限的,资源的总量和规模是有限的,任何一种资源都无法无限期、“无边界”地发挥功效,网络资源也是如此。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对网络资源和传统的课堂资源进行重新审视和权衡,必要时要实现教学方法的回归。如果长期无原则地利用网络资源,不但会使利用该类资源的边际效率递减,还会冲击到传统的教学资源;另外,网络资源的复杂性较高,对所需的资源进行甄别和利用的难度会越来越高,从而违背“经济性”原则。此时,实现教学方法的回归就显得十分必要。比如,可以将大量的真实的教学信息通过多媒体教学的形式表现出来,也可在必要的时候“粉笔+黑板”或者“纸上谈兵”。目的只有一个,实现最少的教学成本、最大的教学效果。

三、结束语

网络资源论文第5篇

建构主义倡导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进行学习。这就需要教师充分利用网络技术等手段,为学生创设一个真实、生动、完整的写作情境。可以利用网络多媒体设备向学生展示因条件限制所难以观察到的现象或场景,并通过丰富的文字、图片、视频资料等为学生创设全方位、多层面的写作情境。以此启动教学,激发写作兴趣,促使师生间不同层次的交流和互动,共同合作。通过明确任务,驱动学习者进行自主学习,主动建构写作意义,明确写作的目标、内容和途径。

2收集信息,合作讨论

在整个写作过程中,学生的接受和领悟能力不同,写作的水平也有差异。教师在整个过程中充当着宏观管理者和引导者的角色。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写作任务,进行课下的网络搜集工作,搜集相关素材。可以是直接供写作活动所需的素材,也可以是对写作有启发或借鉴意义的范文。其基本步骤是:①引导学生明确写作任务,在“审题”基础上明确写作方向,提取“关键词”;②通过“关键词”进行网络搜索,选择适用信息;③下载有效信息,完成素材搜集工作。同时为提高学生上网查阅信息的效率,教师在课前应浏览相关网站,教师推荐与学生自主选择相结合,避免学生搜集无用信息。如果学生在写作过程中遇到困难,可以采用小组协作方式进行学习。学习者可以自己联系组成学习小组,通过建立QQ群等方式开展讨论交流,在小组成员的互帮互助下,明确写作思路,完成写作任务。在讨论结束后,每个小组成员撰写个体认识书,阐明自己的观点,然后通过组员共同的分工合作,形成小组对学习内容的群体认识书,及时进行总结,发现问题。学生将个体的认识和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的成果在班内进行交流、讨论,通过头脑风暴的方式,集思广益,排除学习障碍,进一步明确写作思路。

3师生共评,修改作文

传统作文教学,往往只关注对作文优劣的评价,缺少对学生作文过程的评价。评价方式也只是教师评价这种单一方式,很少将学生作为评价主体,忽视学生个体的纵向评价。对学生的学习结果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也是摆在教师面前的一道难题。学生的学习是一种内化学习的过程,学生的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和学习途径都各不相同。对他们实施统一的客观性评价很难关照到全体,所以对学生作文的评价反馈要建立在师生双方基础之上。首先是教师评价学生作文,并提出修改意见。教师的点评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鼓励优点,同时对文章的不足和具有普遍意义的问题进行点评,提出修改意见。其次是学生间的作文互评。评价活动不仅是教师的单方行为,更需要不同评价主体的共同参与。学生间的相互点评,不仅改变了单一的教师评价方式,同时学生在互评过程中能够通过比较,取长补短。学生在作文课堂的互动参与度大大提高,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并通过对学生写作的形成性评价,帮助学生对学习过程进行有效调控,增强学生的写作自信心。

4成果展示,小结奖励

在评价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对各自习作做进一步的修改。然后,教师推荐优秀习作进行班内交流。教师在协作交流中要重点指出写作亮点,树立榜样,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可以鼓励学生将作品展示到自己的博客、QQ空间等网络平台或投稿到杂志社发表,使学生收获成功的喜悦感,增强自信心,提升写作兴趣。

5结语

网络资源论文第6篇

构建高校特色化图书馆网络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具有重要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其一,促进高校图书馆藏特色化建设.互联网盛行时代,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已屡见不鲜,对馆藏特色化要求更趋紧迫,特色成为构建高校图书馆网络信息资源共享平台的要素之一.当然,每个院校所设立的学术研究方向的侧重点各有差异,使得各院校具备自身特色化馆藏特色,重点发展自身特色化信息资源正是为了向读者提供所期待的图书优质服务.可见,图书馆特色化成为彰显图书馆自身价值与馆藏品牌的决定性因素,迫使当前高校图书馆努力构建特色化网络信息资源共享平台,优化图书馆馆藏资源共享建设.其二,为了提高自身竞争力.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腾飞与互联网的普及,现代化网络图书馆已逐步取代传统的图书馆,读者不再仅仅是学生与教职员工,而是趋向于多元化群体,使得其传统地位受到严重的威胁.在此环境下,要想提高图书馆的竞争力,必须从传统的图书馆运营模式中转变,走特色化路线,因此,高校图书馆可以利用现代特色化科研技术的优势,优化自身的馆藏信息资源,构建具有特色的图书馆网络信息资源共享平台,为读者提供特色优质化的图书服务.我们应当顾全大局,拓展服务范围,以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其三,提供科学有效的文献信息资源保障.高校图书馆建设与发展应当适应现代化学科与科研的需要,根据其科研方向拟定信息资源建设方案,形成具有高校自身特色的学科与馆藏体系,以提供科学有效的文献信息资源保障.从我国当前高等教育发展形势来看,学科建设是高校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学科建设需要图书馆特色信息资源的融合,推动高校整体发展.当然,在此之前需要根据高校的学科特点加以分析,整合信息资源后进行明确的馆藏定位,以特色化学科与传统馆藏融合为基础,发展科学合理的特色化馆藏资源建设体系,为更多的读者提供服务,实现图书网络信息资源共享.

2建设高校共享图书馆信息资源的主要特点

建设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之前,应当了解其特点,才能使构建定位更明确,构建框架更合理,更符合构建特色化网络信息资源共享平台的要求.高校图书馆作为图书信息建设的提供者,建设网络信息资源时,应当具备准确性、特色化、学术性及易检索性等特点.具体而言:其一是准确性,图书信息资源作为为读者提供的服务产品,应当保证信息的准确性.通常情况下需要提供准确的数据信息,保持认真负责的态度筛选史料,及时更新原始信息,以满足读者现时需要,保证高校图书馆网络信息资源共享平台正常运行.其二是特色化.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加强了网络化进程,为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带来了新的挑战与机遇,通过长时间的积累,各高校已形成自身特色化优势,每个院校都设立了特色专业或热门专业,以吸收更多的莘莘学子来校就读.基于此,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应当充分利用高校特色化学科的优势,对特色内容进行网络技术处理,整合各类学科有效资源,实现网络信息资源共享,以提高图书馆网络信息资源利用率.其三是学术性.高校图书馆作为科研服务机构,具有较强的学术性.建设高校共享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应当以学生、教职员工及社会读者为服务对象,围绕高校特色图书信息资源建设,及时获取各学科的最新学术成果,充分利用网络及其他途径了解国内外学者、专家的研究动态,及时搜集最新学术性信息,为读者提供优质的科研服务.其四是易检索性.高校图书馆应自建符合学校要求的数据库,而数字化图书馆涵盖的内容广泛,不可能在主页全部列出,读者要查阅所需的信息资源,离不开检索工具,这就要求高校图书馆在开发或构建时应设立检索范围,整合有效信息进行分类.读者在需要时,可输入关键字点击检索工具,即可进入文献信息页面进行查阅、下载或购买.当然,对于优秀的检索工具,其检索能力与质量应当符合反应快、途径多、易于操作及关键字相关率高等要求,为读者提供快捷、准确率高、易检索的优质服务.我们应当遵循其准确性、特色化、学术性及易检索性等特点,建设读者满意的高校图书馆特色网络信息资源平台,为读者提供优质的特色化图书馆网络信息服务.

3明确构建高校图书馆特色网络信息资源共享平台的目标与定位

构建高校图书馆特色信息资源共享平台时,应当明确其目标与定位.其建设目标旨在整合具有结构化的资源系统,构建统一的访问站点与检索通道,以集成化学习、研究、论坛及管理为一体的网络信息资源服务中心,为读者提供高效的易检索服务.针对构建高校图书馆特色化网络信息资源的定位,应当根据高校各学科的特色发挥共享平台的优势,过于追求全面或完整,便会适得其反,不易于实现资源共享,反而制约高校图书馆的发展.所以,要想在现代竞争激烈的网络图书馆界获得一定地位,高校图书馆应当立足于特色化馆藏资源、行业与先进技术,充分发挥特色化优势,全力打造富有现代个性的网络信息资源共享平台.

4构建高校图书馆特色网络信息资源共享平台

构建高校图书馆特色网络信息资源共享平台主要从资源整合、技术处理及信息推广三方面进行具体分析:其一,高校图书馆特色网络信息资源整合工作不容忽视.特色网络信息资源整合作为建设共享平台的重要步骤,在遵循读者与网络信息资源建设原则的同时还要注重与高校特色化实践教学相结合,以保证高校科研建设的可持续性.一般而言,高校图书馆特色网络信息资源整合包括学校内图书馆藏专业化信息资源与社会各单位馆藏资源两个方面.前者,其服务对象为学校内部信息资源整合,涵盖高校各学科纸质与电子图书信息资源整合分类,统一建设检索共享平台;后者,其服务对象为社会成员,其馆藏资源涉及面广泛,高校图书馆与社会各单位馆藏资源相互结合,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进行互通资源整合,实现资源共享最大化.其二,针对构建高校图书馆特色网络信息技术基础架构,先进技术的应用必不可少.如客户端的开发技术、数据库的开发技术以及Web数据检索查询技术等,以实现各个相互独立、分散数据库的整合以及应用系统的整合,形成一个跨库检索平台.又如限制用户浏览或检索及信息可构建用户注册平台等.其三,构建高校图书馆特色网络信息推广服务至关重要.构建的目的旨在充分发挥高校图书馆的职能,为读者提供特色的信息资源服务,加大图书服务活动的宣传力度.一般而言,各大高校图书馆在当前竞争激烈的环境下都争相采用各种手段来提高其竞争力.为了更好地实现图书网络信息资源共享,图书馆可采用网站、QQ、MSN、微博、微信及其他推广渠道提升图书信息资源建设的知名度,增加其点击率、浏览量及注册率,以提高资源利用率.此外,高校图书馆采用先进的技术为读者提供使用说明与视频演示,便于新注册的用户操作,引导读者能快速地自主利用特色信息资源.针对学科特色馆藏资源,可根据其学科特点及读者需求深入开展短信推送及定题服务活动等.对于老顾客,充分利用短信平台为其推送最新图书信息;针对新开发用户,可利用网络平台、读者浏览中心、老客户论坛,与通信移动终端运营商进行合作等途径推送图书信息;针对高校图书馆的重点学科信息资源,可根据进展与预期科研需要主动推送读者.同时,高校图书馆特色信息资源共享平台提供个人中心平台,方便读者管理个人资源信息,图书馆可根据用户的信息资源使用情况与个人填写信息,推送相关图书或定制内容,从而提高特色馆藏信息资源利用率,为读者提供满意的图书信息.

5结语

网络资源论文第7篇

一、信息的含义

在当今社会,信息、物质、能源一起构成三大支柱资源,而其中的信息资源,对人们来说已不再陌生,随着社会的发展,信息越显得重要,信息是一种财富,对经济的繁荣、科技的进步,社会的发展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那么,什么叫信息呢?对信息的含义,人们有着各种看法。在系统论中,信息被认为是系统内部联系的特殊形式;在控制论中,信息被理解为对外界进行调节并使调节为外界所接受时与外界相互作用所获取的东西;在经济学和管理学中,信息泛指一般对象,它能为实现目标排除意外性、增加有效性。大千世界,面对浩如烟海的信息,作为图书情报部门,要对信息进行组织,实现无序信息向有序信息的转换,便于用户查找和利用信息。

二、当前信息资源的现状

(一)互联网技术,大大降低了信息的获取和传递难度,提高了信息传递的速度,大大拓宽了信息渠道

现在有些出版商在发行传统的书刊文献时,此前早已将其同样内容的文献以网络数字版形式面市。据乌利希国际期刊指南2004年联机版的一项调查表明,在近15000种学术期刊中有12000种期刊能够通过电子方式获得。据美国一个出版通信组织2004年春的一份调查显示,在回收的问卷调查表中,84%的图书馆表示,只要能订购到电子版的学术期刊,他们就不再购进相应的印刷版。更为重要是,有越来越多的学术成果已不再通过传统版途径进行传播。

(二)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出现,信息的爆炸式增长和低廉的信息获取成本使得用户更倾向于数字文献信息

与持续上涨的传统书刊价格相比,商业化的数字文献价格在下降,图书馆可以用相对较少的费用获得比传统印刷书刊大得多的数字文献,据调查,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2003年用于文献的支出费用为660万元,其中纸质文献占72.3%,电子类图书占27.7%,从而可使用馆的文献数量上,电子类文献占大约2.5万册,占当年采购文献量的41%。以中国社会科学院图书馆系统引进的数字文献为例。近年来,每年用大约100万经费引进的50多种社会科学类的中外数据库,比起每年用700万元购书经费购买的传统印刷书刊所涵盖的信息量要大得多,各种学术期刊数据库就包含了中外权威性的学术期刊索引或全文艺工作者达上万种之多,有些数据库收集的文献书刊历史悠久,有些过刊可以回溯至1665年;不但如此,JS-TOR的所有文章都可进行全文查寻;此外Worldcat图书资料数据库为全面调查前人成果提供了可靠途径,它是全球覆盖面最广、信息收集最全图书资料目录数据库,覆盖了从公元前1000年一直至今用400多种语言记载的资料馆,基本反映了世界范围内的图书馆所拥有的资料,可以查询到世界各国9000家主要图书馆馆藏的近6000万条书目记录,适用于有关学者寻找各时代以及各语言种图书资料,是了解某课题世界范围研究成果概况的最佳工具。再有,数据库中还包括了电子图书上万种,中外各种统计年鉴、统计资料和包含上百万人物传记的参考工具类文献。与传统书刊过长的出版周期相比,数字资源最大的优势还在于传达的最新科研成果要及时得多,有些报刊文献甚至是每日更新。

三、当前利用信息存在的问题

然而面对如此丰富的信息资源,由于各种原因,使信息资源得不到很好的利用,从而影响了信息的利用率,影响了人们的学习文化生活。

(一)用户的信息素质存在差异

什么叫信息素质呢?1974年,美国信息工业协会首先将其概括为“利用大量的信息工具及主要信息源使问题得到解答的技术和技能”。1989年美国图书馆协会(ALA)在其关于IL的权威报告中指出:“作为具有IL能力的人,必须能够充分地认识到何时需要信息,并有能力去有效地发现、检索、评价和利用所需要的信息。从根本上讲,他们已经掌握了学习的方法、知道如何学习,因为他们知道知识是如何组织的,如何去发现和使用信息。他们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因为他们总是能够为任何任务和决策找到所需信息。”

近年来,在对不同人群信息素质调查时表明:不同层次的人,即使是同一层次的人获取知识的能力也不尽相同,从而信息素质也不一样,特别是对信息技术的应用更存在差异。年龄差异也会影响网络资源的利用率。就社会科学院来说,具调查,40岁以下的人主动利用网络数字文献的意识相对较强,而40岁以上的中老年群体在这方面则较弱,这部分人中仍习惯于通过印刷书刊作为获取信息的渠道,对利用网络信息资源的意识滞后,尽管办公室配备的网络环境明显改善,并且,他们有些还具有在自己家里访问网上专用数据库网络资源的权限,但是仍然有很多人没有去有效利用这一便利条件,他们中虽然偶有上网行为,也仅限于进行一般信息的浏览或简单的事实查询,在满足自身深层次的文献需求方面存在诸多障碍。另外,与世界各国相比,我国的信息能力水平处于十分低下的水平。据国家统计局的一项统计显示,尽管近年来我国的的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信息能力仍然有相当大的差距。因此,提高我国的信息能力应当成为当今一项非常重要的战略任务,否则,将会严重影响我国的国际竞争力和发展速度。

(二)技术力量薄弱

数字图书馆建设是图书馆工作人员在工作中的一个重要部分,许多技术上的问题仍需要技术人员去解决,比如设备的采购、系统的维护、网站的设计与制作等。但图书馆技术人员素质不够理想,正规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本科学历毕业的很少。此外,人才流失严重,经过专业培养的人才流失到外单位,技术人员队伍的建设捉襟见肘。

(三)信息资源建设有待加强,特别是网络资源

网上资源每日都在更新,面对海量般信息,许多图书馆网站建设信息量小,缺乏有效的信息组织,一些数据库的质量不高,客观上大大增加了读者有效查询、利用文献信息的难度,当打开一个网页,往往找不到自己需要的东西,有些用户检索到中途就离开从而影响到读者对信息的利用率。以上是造成信息资源利用率较低的原因,那么应采取怎样的途径才能改善这种状况,变不利条件为有利条件,从而更有效地利用信息。

四、提高信息资源利用率的有效途径

无论从规模还是速度,因特网的发展是信息采集传播和利用达到了空前的水平,信息用户的最终目的就是获得信息服务内容,即得到关于特定问题的解决方案,从而实现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这就要充分发挥网络资源优势,提高资源利用率。事实说明,要提高资源利用率,仅靠配备必要的计算机网络、增加信息资源的数量和品种是不够的,提高网络环境下的用户获取能力,是当今信息用户必须具备的信息能力。因此,除了用户的自身努力外,还要依赖于图书馆的帮助。图书馆作为图书情报部门,其核心价值就是“服务”,故“服务”作为重要内容。因此,图书馆的工作人员,有义务和责任来帮助和提高他们的信息能力。

(一)要加强图书馆工作人员的信息素质教育

21世纪的社会将是信息化社会,在信息化社会中,信息将成为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和主导因素,生活质量、社会变化和经济发展越来越多地依赖于信息及其开发利用的社会,人类生活的标准、工作和休闲方式、教育系统和市场都明显地被信息和知识的进步所影响,在这样的社会中,信息素质将成为每个人在社会上生存的基本素质。作为图书馆的信息工作人员来说,进一步提高他们的信息素质是很有必要的。通过制订信息制度,可以约束他们的信息行为,培养他们的良好工作习惯,提高他们的信息能力,增强他们的信息意识,使他们养成良好的信息道德。可以通过以下的方法来提高他们的信息素质:

1.加强培训。大家知道,个体的学习对于组织的成功是非常重要的。因此组织必须投资既经济又实效的教育和培训方法来实现他们员工的学习过程,以此来增加组织成功的机会。这些方法不仅应该给员工获得新知识的机会,而且应该能加强他们现有的知识。通过对他们进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应用等软件的培训,使他们掌握软件的相关理论、操作方法、以及软件的管理与维护的方法,有利于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2.充分调动信息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新的知识、技术的学习在无形中会增加信息人员的负担。为了使他们都投入到软件、技术学习中,必须真正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而不是靠压力和硬性规定,如果不能使他们自愿地投入实施工作,很有可能导致“出工不出力”,实施效果也会大打折扣。可以通过以下措施来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进行良好培训;让他们参与实施过程,并给予充分的发言权,激发工作热情;制定适当的激励制度。员工的信息素养提高了,才能更好地为信息用户服务。

(二)加强用户信息素养教育,提高用户信息能力和服务水平,为提高信息资源利用率打下坚实的基础

对不同层次的读者进行信息能力的培养。培养具备信息能力的人才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面对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趋势,我国的基础教育不仅要对师生进行外语水平的教育,而且更要加强师生的信息素质教育的力度,培养他们的信息能力、信息意识、信息道德,从而使他们能通过图书馆主动解决在学习中出现的问题,而改变那种遇到问题就向老师或父母请教的学习方式,使他们在学习上变被动为主动、创造性地学习。还要加强他们的文献检索教育,这项工作,应该从小学开始,因为文献检索教育有不同的层次,它是一个系统的、连续的、不断积累的过程。

另外信息能力的培养,光靠书本上的知识是不够的,还要参与实践。图书馆的用户教育应当作为图书馆读者服务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要把对用户的教育、培训纳入工作计划中,并要真正落到实处,并作为年度考核的一个指标。同时要做好图书馆的网页制作,广泛深入地向读者宣传、介绍如何利用图书馆,举办不同层次的图书馆的知识讲座和培训班。尤其要重视网络环境下的读者培训教育,教育读者如何以最有效的手段获取最有价值的知识信息,教育读者利用网络媒体使用多媒体教材进行远程学习。另外要做好解答读者的疑难问题和读者咨询工作等。只有真正让图书馆的馆藏资源让读者熟知,才能真正起到图书馆的作用,有助于提高他们的查找和利用信息资源的能力。

(三)加强信息资源管理水平

信息资源、信息人员、信息设施、信息用户的需求一起构成信息资源体系。信息资源作为信息资源体系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信息资源的建立、维护、发展与开发摆在图书馆工作人员面前的一个重要而艰巨的任务。信息资源管理的好坏,直接会影响到读者检索信息的质量,从而影响读者有效利用信息的程度。现代图书馆收藏的文献载体越来越多样化,除传统的纸质文献,还有大量的电子文献、机读文献和各种数据库,面对如此丰富的信息,图书馆应冲破传统的藏书体系,针对社会需求和人才培养的需要,精心筛选各文种、各类型、各专业、各种载体的文献信息,提高馆藏资源的利用率,满足读者对各类知识的需求。

21世纪是信息时代、网络时代。总之,要想提高信息资源利用率,就必须兼顾人力、物力、财力,掌握信息技术,培养读者的信息素质,加强馆藏建设的力度,真正实现为读者服务,为有效利用信息打下坚实的基础。

网络资源论文第8篇

论文摘要:网络教学资源库建设是职业院校信息化建设的基础。本文根据职业教育的特点,结合我院专业特点,同时考虑了职业院校校际之间资源共享的问题,从建设目标、系统架构、关键技术等几个方面对适合我院专业特色的标准化、科学化、开放化的教学资源库建设问题进行了探讨。

随着现代IT(InformationTechnology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为实现学习者开放性的自主探究学习提供了广泛的可能。这样一种以开放、交互与共享为特质的技术有效运用于职业技术教育,将有可能通过技术的变革带来观念、方法,乃至机制方面的变革。职业教育要面向新世纪,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劳动力市场的新需求,培养数量足够、素质较高的劳动者和高水平专门人才,就必须适应信息时代的发展,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的进程。而职业教育的特殊性,与其他教育的不可替代性,决定了职业教育资源库建设有其自身的特点。因此如何构建适应职业教育发展,适合职业院校专业特色,且有利于职业院校之间实现资源共享的标准化、科学化、开放化的职业教学资源库成为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和信息化建设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

1网络资源教学概述

1.1网络资源教学的优势

网络资源教学具有传统教学资源无法比拟的特点和优势,网络教学资源库的网络教学环境和强大的信息管理功能为师生提供了一个交流协作的平台和丰富的学习资源,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素质和能力的培养,提高教学质量。

1.2网络资源教学现状

教学资源管理不是普通的信息管理,教学资源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使得人们对它的理解各不相同,出现了大量不同层次、不同属性的教学资源,不易管理和利用。许多职业院校在教学资源库建设上存在着如资源库资源较少,质量不高,资源库利用率较低,大量重复建设,缺乏规范,资源组织方式不尽合理等问题。

教学资源库建设是一种高技术、高投入的建设。所以研究适应职业教育发展,适合职业院校专业特色,且有利于职业院校之间实现资源共享的标准化、科学化、开放化的职业教学资源库建设。可以使职业院校的教学资源库建设更加规范合理、科学节约,并可最大限度地避免建设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失败。

2教学资源库总体设计

2.1设计目标

根据职业教育的特点和我省职业院校发展需要,结合我院各专业特色,遵循开放性、共享性、可扩展性和可靠性的原则,设计科学规范和使用方便快捷的网络教学资源库。

2.2系统总体结构

2.2.1系统的总体结构

教学资源库系统采用Browser/Server(浏览器/服务器)模式,如图所示,包含三层体系结构,即数据库系统、应用服务器和浏览器三部分。整个系统包括管理系统和数据库系统两部分。

B/S结构,主要是利用了不断成熟的WWW浏览器技术,结合浏览器的多种Script语言(VBScript,javascript等)和ActiveX技术,通过浏览器实现原来需要复杂专用软件才能实现的强大功能,并节约了开发成本。

2.2.2管理系统模块设计

通过对教学资源库系统的需求分析,我们认为职业院校教学资源库管理系统主要应包含以下几个模块:

1)系统管理模块

系统管理模块权限的种类应包括基础数据的准备、院系结构的创建、维护、资源的上传、下载、审核、编辑和删除。系统管理的主要用户是系统管理员,主要提供了管理用户以及管理维护系统及公告等所需的功能。

2)学习管理模块

学习管理模块的主要功能覆盖了课程辅助教学和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用到的大部分功能。该模块的主要用户对象是教师和学生。

3)资源管理模块

资源管理模块主要提供了课程的课件和教学相关文件上传、维护、下载等功能。包括对资源的审核、编辑、删除以及资源的。

4)作业管理模块

作业管理模块提供作业布置、作业提交和作业批阅等功能。

5)问题管理模块

问题管理模块主要提供教师回答学生学习过程中各种疑问的相关功能。主要由常见问题解答和提问留言两部分功能组成。

6)测试管理模块

测试管理模块提供的主要功能有题库维护和自我测试。

7)在线帮助模块

在线帮助模块帮助学生熟练解决使用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

2.3关键技术

2.3.1J2EE

J2EE(Java2EnterpriseEdition)是由Sun公司引导,各厂商共同发起的,并得到广泛认可的工业性标准。众多IT企业如:IBM公司、BEASystems、Oracle等都有参与其中。这个标准是在迎合当前国际信息技术发展迅速,基于Internet技术应用需求日益增加的形势下制订和发展的。它提供了一个多层次的分布式应用模型和一系列开发技术规范。多层次分布式应用模型是指根据功能把应用逻辑分成多个层次,每个层次支持相应的服务器和组件,组件在分布式服务器的组件容器中运行(如Servlet组件在Servlet容器上运行,EJB组件在EJB容器上运行),容器间通过相关的协议进行通讯,实现组件间的相互调用。遵从这个规范的开发者将得到行业的广泛支持,使企业级应用的开发变得简单、快速。

2.3.2Websphere的应用

作为IBMWebSphere软件平台的基础,WebSphereApplicationServerV6.1交付了安全、可伸缩、具有弹性的应用程序基础架构,这些基础架构是实现面向服务架构(SOA)所需要的。

利用业界主要的Java2EnterpriseEdition(J2EE)1.4和Web服务应用程序平台,帮助构建、运行、集成和管理动态、随需应变的业务应用程序。

技术

是对MicrosoftActiveXDataObjects(ADO)一个跨时代的改进,它提供了平台互用性和可伸缩的数据访问。由于传送的数据都是XML格式的,因此任何能够读取XML格式的应用程序都可以进行数据处理。

3教学资源管理系统详细设计举例——资源录入的实现

在教学资源管理模块的录入界面中,用户在各个表单中输入资源基本信息,如资源名称、资源类别、资源访问权限等,输入完毕,确认无误后,单击录入按钮,就可以进行向数据库中录入数据的操作。在向该界面中输入数据的时候,如果某个字段类型与规定的数据类型不同,程序则会提示用户输入的数据类型不正确,要求用户重新输入数值,直到输入正确的数据类型为止。录入模块流程图如图2所示。

完成向数据库中插入记录的操作的JavaBean的相关代码是:

PublicvoidexecuteInsert(Stringsql){

try{conn=connPool.getConnection(sConnStr);//在连接池中获得一个连接

Statementstmt=conn.creatState-ment();//创建执行SQL语句的对象

stmt.executeUpdate(sql);//执行

SQL语句,完成数据库插入操作

catch(SQLExceptionex){System.err.println(“aq.exe-cuteInsert:”+ex.getMessage());//显示数据库访问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

}

stmt.close();//关闭语句对象

conn.freeConnection(conn);//把连接释放到连接池中

}

4结语

构建网络教学资源库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一项长期的工作任务,需要不断地探索和努力。本文提出具有我省职业教育特色的教学资源库建设构想将使我院乃至全省各职业院校的教学资源库建设更加规范科学,促使我省各职业院校最终建设成有职业院校特色的远程开放教学资源库,实现资源共享,节约开发成本,提高使用效率。

参考文献

[1]李志民.对我国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思考.首都信息化,2004(2).

[2]李节.基础教育信息化2006关键词.中国远程教育,2006(2).

[3]卜世波,肖晓旦,李后卿.信息管理与信息资源管理及知识管理的关系.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4(6).

[4]赖红辉.高职院校网络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和开发.中国成人教育,200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