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信息化建设工作思路

信息化建设工作思路赏析八篇

时间:2023-03-15 15:05:06

信息化建设工作思路

信息化建设工作思路第1篇

(一)规范化信息资源的数字化采集

搞好各类数字化信息的规范化采集、维护和更新。要依据信息保障需求,不断收集整理相关信息,扩充信息种类,增大信息储量。要按照“源头采集、一数一源”的原则,合理分配各类信息的规范化采集工作,明确职责分工。要落实数据的更新保鲜和容灾备份,规定各类数据的更新频度,明确容灾要求,保证各种数据的准确、完整和安全。三是加大信息资源管理的人员和经费投入。人员问题,在现行编制体制下,对相关专业进行优化整合,明确其在信息资源开发管理、技术服务和安全保障中的职责任务。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工作要以关键性需求为龙头,以全面性信息资源为重点,以统一的标准规范为支撑,以数据工程为突破口,通过丰富信息内容、促进信息共享、深化综合应用和强化信息安全,实现信息资源的优化配置与高效利用,推动多区域联合信息保障能力的整体提升。

(二)规范化信息资源的标准化和正规化改造

信息资源的标准化和正规化改造,是国家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息资源的标准化和正规化改造,对提升国家信息化能力,提升国家战略信息能力具有重要作用。信息资源的标准化和正规化改造,以国家信息化为基础。我国信息资源的标准化和正规化改造,经过近30年的建设,已经具备了相当的实力和较强的发展潜力,在某些方面甚至已经跨进了世界先进的行列。国家信息化为信息化规范化提供了大量的、成熟的信息技术。通过对现有技术的充分利用,不仅使各领域以更低的成本、更短的时间获得最新的技术成果,更能够让各行业更专注于突破制约信息化进程的瓶颈技术,加快各行业信息化建设的步伐。国家信息化建设可以为各行业信息化法规体系和标准体系提供参考。目前,我国已经在信息化建设的诸多领域制定了较为完善的法规和技术标准,它们对于构建信息化建设的法规标准体系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借鉴作用。国家信息化可以为各地信息化提供共用的信息基础设施。从本质上讲,各行业信息基础设施具有共同的特性,有选择地进行共用,有助于解决目前信息基础设施严重不足的问题。

(三)规范化信息资源的共享化发掘。

一是需求牵引,把握方向。要站在战略的高度进行顶层设计,信息需求是其建设的重要支撑点,是其建设发展的重要依据,决定着整个开发活动规范化的发展方向及建设思路。究竟需要规范什么、怎么规范,都要有战略规划和宏观考虑,要防止缺乏规划考虑的建设、自成体系盲目的建设,将信息需求纳入规范化建设中,从侧面充分考虑其重要的地位作用。

二是以路线图的方法统一筹划。路线图是新型的战略层面管理工具,能够在不同的系统网络规划、发展中起到辅助作用。我们可结合路线图的成熟方法,站在发展的角度开展顶层设计规划,利用路线图,科学构建信息资源开法活动规范化的整体结构,准确分析建设实际情况,明确思路,着力重点,划分步骤,有重点的完成建设任务,实现科学发展。

三是以工程化的思路打开窗口。规范化这一新概念的提出与建设要从复杂大系统的角度出发开展探讨,按照工程化的思路进行建设,按照科学的步骤和方法,从多角度、多层次、多视图出发,对整个体系的总体架构进行分析和设计,形成统一的参照模板和标准,并形成可供参考的建设思路。

二、信息资源共享开发规范化应把握的问题

(一)规范化要将保障能力生成放在首位;

要进一步做好统一思想的工作,科学确定推进转变的工作思路、目标任务和建设重点,着力解决推进转变中遇到的矛盾问题,使贯彻主题主线思想更加具体,推进转变的工作更加扎实。深入推进信息化标准化建设。同时,要高度重视抓好信息化人才培养,强化部队新装备训练,确保信息化建设整体协调发展。

(二)规范化要抵制消极的思想作风;

一是积极推进信息化建设是信息现代化建设的主体工程。要坚定不移把信息化标准化作为信息现代化建设发展方向,推动信息化建设加速发展。实现复合发展,必须坚持以信息化为主导,以信息化带各行业发展。在实施理念上,把信息优势作为国民经济制胜的关键;在信息标准化设备方面,运用信息技术实现各数据平台和应用单元的链接;在体制编制上,以有利于信息快速流动为目标进行调整改革;在信息应用上,突出网络化、模拟化和复杂应用背景训练;在信息标准化的建设上,构建信息化理论体系,发挥其牵引和指导作用。

二是积极推进信息标准化建设是信息化建设的必然要求。建设一支与国家经济水平相称、与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相适应的信息化保障能力,国家发展的必然要求。信息优势是国家发展的主导优势,信息能力差距是最大的差距。目前我国的信息化建设和应用水平较低,是制约发展提高的一个最根本因素。要破解这一长期存在的主要矛盾,从根本上提高我国的信息化保障能力,必须坚定不移地推进信息标准化建设。同时还要完成信息多样化建设。信息规范化为维护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提供坚强的安全保障,为维护国家利益提供有力的战略支撑。

信息化建设工作思路第2篇

关键词:信息 网络 公路 思想政治

[中国分类号] G206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4-7069(2011)-02-0043-01

李长春同志在中国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第八次会员代表大会上提出;“要充分发挥互联网、手机短信等新兴媒体的作用,拓宽思想政治工作的渠道和空间,不断扩大思想政治工作的影响力。美国著名的未来学家阿尔温・托夫勒曾说“谁掌握了信息,控制了网络,谁就拥有整个世界。”。面对信息网络技术发展给公路职工队伍建设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我们要针对信息网络化趋势的新情况和新特点,努力探索新思路,积极拓展新领域,锐意创造新方法,切实加强公路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的灵活性和实效性。

1.建立和完善网上思想政治工作平台。我们要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借助系统局域网和内部计算机网络,从实际出发,建立系统思想政治工作网络平台,传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如开办网上“思想政治图书馆”、“电子阅览室”、“党建信息港”,建立“有话对你说”、“交谈室”、“理论教育”、“文化展示”、“工作研究”、“思想交流”等栏目。我们还可以通过内部网络,传输各类政策文件,交流成功经验,宣传先进典型,开展各种征文、大赛活动,促进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有序开展。

2.拓展思想政治工作的空间和渠道。以信息网络为主要载体的信息平台是当前职工获取信息资源的重要渠道和各种思想文化相互争夺的重要领域,因此,利用信息网络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是时展的必然要求。首先,积极开发信息资源,增强主流信息辐射的广度和深度,及时“扩容”网上资源,使广大公路职工不断接受主流文化的熏陶,通过相关主题的讨论、QQ、BBS、E-mail、博客等发表意见与看法,从而在交流碰撞中澄清模糊认识、找准努力方向,提高觉悟,实现职工自主教育。其次,开通网上咨询热线。利用网络能够进行“匿名”交流的特点,开设“心理聊天空”、“连心驿站”等版块,利用“交友”、“热线服务”等形式,与职工进行思想交流和沟通,及时解答职工遇到的各种思想问题与心理困惑,帮助职工克服心理障碍和家庭难题;开设难题会诊等版块,对政工干部遇到的难点问题进行网上交流和网上点将,共同寻求对策、释疑解难;针对不同的专题,开设特色咨询信箱。可开设学习辅导信箱、政策法规信箱、心理咨询信箱、健康信箱等使职工能够根据自己遇到的实际问题,有选择地将自己的疑难问题投送到相应的信箱。由指定的相关业务部门及时给职工提供回复、辅导与咨询,以帮助公路职工解决各种现实问题。

信息化建设工作思路第3篇

省国土资源厅:针对当前国土资源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制定了五项整改措施。一是在严格保护耕地的同时,采取积极有为的措施,努力破解土地制约的瓶颈。科学修编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争取国家多下达我省建设用地计划,多渠道解决县域经济发展用地需求问题,大力开展节约用地、集约用地,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努力增强建设用地有效供给。二是瞄准国内国外两大市场,加强地质勘查,提高矿产资源保障程度。建立境外地质勘查基金,鼓励我省地勘单位和矿山企业,到省外、国外找矿办矿。三是进一步加大对土地、矿产资源的监管力度,促进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开展土地执法百日行动和查处土地违法违规案件专项行动,继续整顿矿产资源管理秩序,积极推进矿产资源整合,大力开展“绿色矿山”建设。四是规范海洋工作,促进我省沿海经济隆起带加快形成。加强海洋法规、规划体系建设,围绕曹妃甸工业区、沧州渤海新区建设,搞好区域用海规划的编报和建设项目用海的论证、预审以及组卷报批工作。五是切实加强全省国土资源系统干部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全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完善国土资源审批电子政务系统,加强电子政务工作。 省交通厅:着力研究解决涉及全局、事关发展的重大问题,努力使解放思想的成果鲜明地体现在行业发展的实践上,体现在交通具体工作中。一是科学谋划发展,解决今后五年交通“干什么”的问题。加强规划指导,优化交通资源配置;加快港口建设,发挥港口在建设沿海强省中的龙头作用;推进高速公路建设,到2010年全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4500公里,总体水平达到发达国家水平;继续加大农村公路建设力度,到2010年实现全省所有行政村通油路。二是创新发展举措,推动交通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把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分为市场化运作和政府投资两类,对高速公路、港口、铁路等有收益的项目,继续推进项目业主多元化、筹资方式多元化、投资主体多元化。加大一般国省干线养护力度,探索形成农村公路有效的管养新机制。三是大力推进“十公开”,进一步创新廉政工作举措。进一步完善“十公开”制度,在一般国省干线、农村公路中制定公开制度,高速公路运营管理实现公开,全面形成用制度管事、用制度管人、用制度管权的廉政工作机制。

省信息产业厅:通过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跳出河北看河北、跳出行业看行业、跳出原有发展思路,重新审视我省信息产业、信息化和无线电管理的发展思路、发展目标、发展举措,查找出了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全省信息产业规模小,外向度低。带动行业发展的大公司、大集团少,信息产业对我省GDP的贡献率低。二是产业集群尚未形成,产业配套能力不强,聚集效应不够明显。三是信息化建设管理的一些体制性、机制依然存在,制约了网络资源整合和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四是技术创新能力弱,创新体系不完善,企业尚未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科研院所、大专院校技术成果的转化率低。五是风险投资机制尚未建立,投融资体系有待完善。六是人才结构性矛盾突出,人才供给不能满足产业发展需求。七是思想不够解放,陈旧观念依然存在,不敢大胆突破,开拓创新意识和改革开放意识不强,敢为天下先的进取精神不足。

下一步将积极调整信息产业、信息化和无线电管理工作的思路和目标,进一步完善新的战略规划,研究制定多项鼓励信息产业发展、推进信息化建设的政策和举措,找准新的融合点、理清新的切入点、确定新的支撑点,力争电子信息产业和信息服务业实现新突破,信息化推动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取得新成效,无线电管理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上取得新进展。

信息化建设工作思路第4篇

一、学习实践情况及成效

通过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我们认真回顾、总结党的十六大以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总体情况,在谋划、推动和实现财政信息化更好更快发展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

1、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通过广泛动员,开展学习培训和解放思想大讨论,大家充分认识到在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是党的十七大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部署,是党中央在新的历史关头,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举措。结合当前信息处面临的新形势、新机遇,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我们的工作,对促进财政信息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解放思想,拓展思路

通过学习调研,大家深入实际,总结工作实践中的经验教训。紧紧围绕信息处当前面临的新机遇和新挑战,解放思想,理清思路,摒弃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思维模式,积极转变职能,进一步拓宽工作思路。

3、强化责任意识和使命感

信息处各技术人员分系统实施业务系统运维工作,尽全力为局内外用户服务,第一时间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确保了所有财政业务系统稳定、高效、安全运行。针对当前工作任务和工作目标,对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大家结合各自的工作岗位特点查找差距,积极转变思路,进一步增强工作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对照检查、分析问题阶段,信息处认真开展“五对照、五查找”。即对照科学发展的新思路,认真查找在理财观念、管理理念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对照科学发展的新要求,认真查找在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对照科学发展的新方法,认真查找财政信息化建设方式、方法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对照科学发展的新目标,认真查找财政信息化建设在又好又快发展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对照科学发展的新标准,认真查找财政信息化建设在服务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1、思想解放程度不够,思想观念还不能完全适应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信息处成立伊始,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发挥信息处职能作用的自觉性、主动性不够,缺乏敢想敢干、创新突破的胆识和魄力。

2、管理和工作方法创新不够,工作作风还不能完全适应信息处新职能、新任务的要求。在实际工作中,仍然比较习惯于按照传统模式想问题、办事情,以求稳为先,习惯于循规蹈矩。对新形势下如何提升财政信息化水平、做好财政信息化工作的新点子不多,被动居多,主动的少,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有待进一步加强。

3、财政信息化建设的力度和深度还不够,现有模式还不能完全满足新时期财政工作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要求。主要表现在:一是部分信息资源的整合不够,存在“信息孤岛”的现象,无法形成统一的信息一体化平台;二是信息处作为信息化建设的主管部门,权利、义务不对称,在业务系统建设上更多地听从业务部门的意见,但系统的管理责任和风险却落在信息处;三是存在重“前”轻“后”的现象,信息系统的建设往往只重视前期的建设过程,而对后期的维护与升级等工作重视不够。

三、下一步工作思路和改进措施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巩固深化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成果,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揽,始终坚持以深化财政改革为主旋律,围绕“保增长、促转型、维稳定”的目标,完善工作机制,提高管理水平,更好地发挥“参谋助手”和技术支撑的作用。

(一)深刻领会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性,增强做好财政信息化工作的信心。要根据新时期财政改革和财政信息化工作的要求,把握信息化建设的客观规律,紧紧围绕财政改革与发展大局,坚持“一体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和“五统一”原则,积极推进财政信息化和金财工程建设,加大对财政管理与改革的技术支撑力度,为实现财政管理科学化、精细化提供强有力的技术保障。

(二)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研究制定推动科学发展、建设信息财政的新思路和新举措。

1、高位科学规划,为高效财政打造“高速公路”。

高位规划就是要高起点、高标准统筹规划,财政部门作为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部门,要从国家战略的高度重视和推进财政信息化建设,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管理一体化、业务一体化、技术一体化,达到低投入、优质量、高效益的有机统一,不断提高科学理财的水平和效能。

2、强化安全管理,为安全财政构筑“铜墙铁壁”。

一方面要加快制定内部信息安全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标准化体系,加强对信息系统的规范管理。另一方面,要完善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和风险防范机制,确保财政信息系统和财政数据在安全环境下运行。

信息化建设工作思路第5篇

今天,我们相聚在美丽温暖的鹏城,共同迎来了"*全国水利信息化论坛"。这是水利部第二次举办水利信息化论坛,本次论坛的主题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精神,总结交流信息化工作经验,加快推进水利信息化建设,更好地支撑可持续发展水利事业。在这里,我代表水利部和陈雷部长对论坛的举办表示衷心的祝贺!对参加论坛的各位代表和来宾表示热烈的欢迎!借此机会,我就水利信息化工作谈三点意见。

一、机遇和挑战

近年来,各级水利部门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中央新时期水利工作方针,努力践行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着力于以水利信息化促进和带动水利现代化,开拓创新,扎实工作,积极推进水利信息化各方面的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分析当前水利信息化面临的形势,既有难得的发展机遇,又有严峻的挑战。从机遇看,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信息化工作,对信息化建设作出了全面部署。加快信息化发展,不仅是当今世界各国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也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党中央、国务院科学分析我国全面参与经济全球化的形势,提出了"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发展战略。总书记在党的*报告中明确指出,要"全面认识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深刻把握我国发展面临的新课题新矛盾,更加自觉地走科学发展道路"。这充分表明了我们党对当今时代特征的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也再次阐明了信息化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年5月印发的《*-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提出了国家信息化发展的指导思想、战略目标、战略重点、战略行动和保障措施,为加快全国信息化建设指明了方向,对推进全国信息化建设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对政府部门信息化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们党和政府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环节。党的*报告针对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明确指出,要"健全政府职责体系,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推行电子政务,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这无疑对政府部门信息化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按照这一要求,必须以政府业务为导向,以现代信息网络为依托,逐步形成与时俱进的新型政府管理模式,促进政府职能转变,提高行政效率,使机关运转更加规范协调、办事更加公正透明、工作更加高效便民。通过电子政务建设,开辟政府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倾听民意、广泛集中民智的新渠道,使信息化成为密切政府同人民群众之间的联系、提高政府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打造诚信社会、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支撑,以实现管理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的转变。

(三)水利发展与改革的良好局面为水利信息化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和发展基础。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水利工作,把解决水资源问题摆上重要位置,把水利纳入重点支持的领域,随着近年来国家财政收入的大幅度增长,稳定和增加水利各项投资成为可能。社会各界更加关注水利,水患意识、水资源节约保护意识和生态环境意识明显增强,为加快水利信息化建设营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的实践不断取得进展,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跨越,为水利信息化建设提供了良好的物质条件。水利改革逐步深入,水利科技不断进步,水利职工队伍素质明显提高,为推动水利信息化建设增加了更大的动力。多年来水利信息化建设取得重要进展,水利信息骨干网络和重点应用系统建设稳步推进,培养了大量人才,积累了许多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为推动水利信息化建设再上新台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水利部党组关于加快推进水利现代化的总体部署为水利信息化建设指明了方向。近年来,水利部党组准确把握水利工作的新形势和新需求,在充分总结治水实践和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从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转变的治水思路,明确了以水利信息化带动水利现代化的发展方向。实践证明,水利信息化是以信息化带动现代化在水利上的具体体现,是创新和提升水利工作的重要手段,是水利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务的基本途径,在践行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实现水利现代化的进程中发挥了的重要支撑作用。陈雷部长在最近召开的中国水利学会*学术年会上指出:要以水利信息化建设为核心和重点,加强电子政务建设,推进水利现代化进程。同时,还明确提出:要通过采用信息化管理技术和手段,提高对水资源的调控能力、水工程的自动化水平和水管理的信息化水平,从根本上摆脱水利行业设施老化、技术落后、管理薄弱的状况,推进水利管理方式的转变,不断提高水利行业现代化管理能力和水平。按照这一要求,我们要进一步深入分析水利信息化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和新问题,研究和探讨今后一个时期水利信息化的发展战略和工作思路,切实有效地推进水利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健康发展、科学发展,以水利信息化促进和推动水利现代化。

在看到机遇的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现阶段的水利信息化工作仍存在一些问题:信息化技术在水利行业的整体应用水平还不高,水利信息化对水利发展的支撑和带动作业还比较弱;水利部门对推进水利信息化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还不平衡,部分地方和单位重视和推进力度还不够;水利信息化发展的方向、战略、思路等重大问题还需要进一步研究探讨,体制、机制和法规制度建设有待进一步完善。

二、战略和思路

经过多年的发展,水利信息化已具备了一定的基础,进入了全方位、多层次推进的新阶段。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水利信息化发展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推动水利发展方式的战略性调整,依托信息技术和管理创新不断提高水利建设和管理的能力和水平,以水利信息化推动水利现代化。

水利信息化发展的基本思路是:以需求为主导,深化业务应用,通过管理创新推动水利信息化实现跨越式发展;完善水利信息化基础设施,加快重点应用系统建设,以重点项目辐射和带动水利信息化建设的整体推进;坚持统筹规划、资源共享,注重信息资源开发与整合,努力提高水利信息化建设的实效;注重信息化保障环境建设,完善标准、政策和管理体制,积极探索水利信息化建设与运行维护管理的长效机制;加强行业管理,搞好横向和纵向统筹,实现地区之间、部门之间的协调发展,全面提高水利信息化水平。

围绕上述指导思想和基本思路确立的战略目标,应重点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

(一)加强业务应用,充分发挥水利信息化建设的作用和效益。业务应用系统建设是水利信息化建设的核心。当前,在全国水利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已经达到一定水平的条件下,水利信息化的工作重点要向加快和深化业务应用方向转变。为实现这一转变,必须高度重视信息化应用能力建设,特别是水利工作者应用信息技术的意识、技能和态度的培养。围绕水利中心工作,全国水利系统在防汛抗旱、水资源管理、水土保持、农村水利等方面已经建设了一批相应的信息化系统,我们要加强对已建业务系统的管理,强化这些业务系统的应用,使其充分发挥系统效益,提高决策支持水平;在机关内部,要积极推行网上办公,充分利用电子政务的便利,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同时,还要将信息技术应用到日常业务工作的各个方面,改进管理方式,提高服务水平,促进水利信息化的全面发展。

(二)加强管理创新,推动水利信息化又好又快发展。信息化的本质是管理的创新,信息化工作的最大误区就是认为信息技术就是信息化,忽视管理创新的重要性。其主要表现就是"重硬件建设,轻应用创新",对于硬件设施舍得花大钱,而对于应用设计和信息资源的开发关注不够,往往造成耗费巨资建设的硬件网络上没有数据"跑"、建成的网站也少有人光顾,开发的软件并不满足实际工作需求,或者传统的管理方式没有改变的情况下,新开发的应用系统不能正常发挥效益。促进水利信息化的发展,管理创新势在必行。要按照技术服从和服务于应用的要求,切实以应用为核心,积极探索利用信息技术实现管理创新,在更高水平和更深层次上解决面向应用的问题。

(三)加强重点应用系统建设,开创水利信息化全面发展的新格局。要围绕防汛抗旱、水资源管理、水环境保护、水土保持、农村水利、行政办公和应急管理等关键业务,进一步组织好重要应用系统的开发工作,力争在较短的时间内,推动一批重要的应用系统投入使用,发挥效益。要加快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工程建设,全面提升防汛抗旱工作的决策能力和水平;要在试点建设的水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基础上,积极推进全国水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建设项目的前期工作;要充分发挥水土保持监测网络与管理信息系统一期工程建设成果的作用,加快二期工程设计与建设;要认真总结全国大型灌区信息化建设成果,扩大试点范围,并积极开展农村水利信息系统建设的研究工作;要全面推行电子政务,增强水利部门公共服务能力,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扩大服务范围,提高服务质量,推动服务型政府建设。要有序推进不同业务系统之间、水利部与地方水利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业务协同。要通过信息系统的建设增强对各种突发性事件的监控、决策和应急处置能力,提升突发事件的预测、预警和监测水平,增强决策的有效性和科学性。规范政务基础信息的采集和应用,建设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推进信息公开。

(四)加强信息安全建设,保障水利信息系统安全运行。坚持积极防御、综合防范,主动应对信息安全挑战,实现信息化与信息安全协调发展。认真执行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制度,重点保护基础信息网络和重要信息系统。建设网络信任体系。加强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工作。建设和完善信息安全监控体系,提高对网络安全事件应对和防范能力。高度重视信息安全应急处置工作,健全完善信息安全应急处理和安全通报制度,不断完善信息安全应急处置预案。从实际出发,建设信息系统灾难备份体系,增强信息基础设施和重要信息系统的抗毁能力和灾难恢复能力。

三、对策和措施

全面推进水利信息化进程,近期应重点采取如下对策和措施:

(一)建立完善的水利信息化建设组织体系。各部门、各单位要加强对水利信息化工作的领导,明确领导机构,完善工作机构,抓紧研究建立符合行政体制改革方向、分工合理、责任明确的信息化推进协调机制。要完善工作机制,明确信息化工作机构、信息化应用部门和管理维护部门在信息化建设管理上的权责,形成各司其职、密切协作的良好工作格局。要加强与有关部门的协调,加大对信息化建设的投入,规范项目管理,提高投资效益。

(二)建立科学合理的水利信息化政策和标准体系。各级水利信息化工作机构要主动研究水利信息化发展战略,紧跟国家信息化发展方向和信息技术发展潮流,研究制定水利信息化相关的政策、规划和标准。建立科学合理的标准体系对信息化建设的有序开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要遵循国家信息化标准和规范,结合水利工作实际,进一步修订完善水利信息化标准体系表,对必要性不大的要予以调整,对内容相近的要合理归并。在此基础上,有计划地完成各单项标准制定、修订任务,尽快建立起完善的水利信息化标准体系,避免重复建设,保证不同网络系统间互联互通,提高水利信息化建设的整体效益。

(三)建立良性的水利信息系统运行和维护机制。建立高效的信息系统运行维护机制,是水利信息化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要尽快完成水利信息系统运行维护定额的制定,将信息系统运行维护经费纳入部门预算。要建立完善信息系统运行维护工作机制,落实责任制,提高信息系统维护管理水平。要提高信息系统的监控和应急反应的能力和手段,确保系统安全稳定运行。

信息化建设工作思路第6篇

【关键词】数据库;高速公路;监督管理

一、高速公路运营监督管理概述

在我国,高速公路的建设虽然起步较早,但直到现在,仍然没有取得大的成就,究其原因,主要有两个,其一是因为管理模式落后,这主要是因为高速公路运营监督管理对信息化建设的忽视,他们并没有认识到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而且这种情形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其二是因为管理模式在各个高速公路之间没有得到统一,这可能是由不同的出资单位所致。因此,我们需要研发出一套统一适用的信息化建设方案。

高速公路运营监督管理的主要任务包括完成对高速公路的收费、高速公路安检维修等方面的监督,对监督的情况及时进行分析,出现意外马上能够进行补救等方面。它的目标是要有自己的理念进行指导,最大化提高监督管理效率,不但要保证道路的安全运行,还得保障道路运行的快捷方便。

二、高速公路运营监督管理的目标及作用

高速公路运营监督管理系统首先得将监督管理工作进行细化,即把监督管理的工作分别派到收费站、服务区等分别落实,由总部统一协调管理。这样便实现了点到面的管理。同时由各单位监督的信息又可返回到总部,便于总部进行协调,统筹管理。这样又实现了面到点的管理。因此高速公路运营监督管理系统的目标就是要实现面到点、点到面的结合,使监督管理工作能够更好的落到实处,实现它应有的价值。

高速公路运营监督管理系统通过将监督管理工作细化协调,可以更好地了解高速公路运行各方面的信息,同时信息的传输、处理也会方便快捷很多。当然最重要的是要保证监督管理工作的安全,为此,系统通过控制权限,设置密码等形式来保障数据信息的安全可靠。

高速公路运营监督管理系统的采用既是为了方便各基层单位对信息进行采集、传输给调度单位,同时也是为了方便调度中心进行指挥调度。通过良好的监督管理来完成收费、养护等功能。

三、现代信息技术在高速公路行业中的应用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它在高速公路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例如卫星定位技术、公路数据库与GIS技术、枢纽站信息服务技术、智能交通技术、数字地图与CAD技术、物流技术等。下面将对其主要内容进行一个简要介绍。

1)卫星定位技术是目前应用比较多的一个技术,它不但可以应用到车内对行驶中的车辆进行定位,这样就不会迷路。而且在高速公路的建设中,它还可以对重要参照物进行定位,甚至用于选择路线。在建设桥梁的过程中,它还可以用于选择观察桥梁结构变形点的位置。

2)虽然公路数据库的发展历史还并不算长,但公路具有明显的线性地理特征,因此在对其进行监督管理时,GIS技术就特别适用。因为GIS最大的优势就是用于处理具有地理特征的空间数据。

3)我国开始建设枢纽站的时间较短,很多都只是才刚刚完成了施工建设,并没有投入使用,因此它的功能目前还无法得以展现。

4)目前高速公路的发展也越来越趋于智能化,在中国,智能交通技术也已经起步,但智能交通技术要想在中国取得更大的发展,除了需要引入国外的先进技术成果外,最重要的还是要与中国实际相结合,要用它解决具体的中国交通问题。实现联网进行收费是当前中国交通面临的第一个问题,也是实现智能高速的第一步。然后智能高速的进一步发展就是需要落实到每辆在高速行驶的车辆,实际上也就是要求每辆车都要安装车辆导航系统,将当前可供选择道路的实事运行情况直接反应给驾驶员,让驾驶员自己去选择最安全快捷的路线,这样可避免拥挤路况的发生,提高运输效率,保障道路安全。

5)在数字地图方面,我国落后发达国家很多,在我国数字地图起步较晚,由于技术、经费的限制,地图的精度也往往达不到要求,而西方国家早已达到了人手一份的程度。现如今,在引入国外先进技术的同时还得保障足够的资金投入研发。

CAD虽然发展迅速,已开发出的软件产品也有很多,但缺乏一个组织来进行统一研发,长期以往很有可能会造成混乱。

6)物流技术,顾名思义,就是把货物从生产出来开始,经过储存检验,运输抵达顾客结算融合为一个整体,一条龙服务,不但可以使顾客及时拿到货物,而且更加安全快捷,对于货主而言也减少了不少风险。

四、高速公路运营监督管理信息系统的结构组成

高速公路运营监督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复杂的大系统,它里面包含了许多子系统,例如用于收费的联网收费系统,用于监督路面运行情况的监控系统,用于公路养护和设备维修的维修养护管理系统,用于紧急事故处理的事故响应及处理系统,还有办公用的办公自动化系统等。除了这些主要的子系统外,还要有一些子系统来用于获取数据、传输信息、对图像进行处理等。这些都被统一称为辅助子系统。另外,还有一些特定存储功能的数据库来对信息进行分类存储。

高速公路运营监督管理信息系统应该在保障高速公路运行安全可靠的基础上,提高高速公路的科技含量,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一个真正原则上的高速公路运营监督管理信息系统应该在保障各子系统均能可靠工作的基础上,提高系统的监督管理效率,与时俱进,随时进行更新。

五、加强高速公路运营管理政治思想工作

人的主观能动性在高速公路正常运营管理中的作用也不可被忽视,而人的行为又取决于人的思想觉悟,因此加强高速公路运营管理人员的思想政治工作也很重要,下面将介绍可以采用的措施。

首先要建设一支高素质队伍,因为高速公路的员工经常会被派往全国各地,很少会一直停留在某一个地方,因此组织起来一起接受思想政治教育会比较困难。对此,思想政治教育者一定要不厌其烦,首先要充分认识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它不仅仅是只是为了员工,也是为了整条高速公路的运营管理,因此一定要注意定期组织当地员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进行讨论,强化理论学习,提高管理水平。

然后就是员工自身,不但每次接受政治教育时要准时到达,而且要主动学习,用心思考其思想精华,课后还得写出自己的心得,到下次接受教育时,可以拿出与其他员工进行交流,积极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然后用于指导工作,将自己的价值奉献到提高社会效益当中去。

信息化建设工作思路第7篇

【关键词】公路;工程建设;信息化;管理

0前言

在工程建设管理中应用信息化技术手段,对工程建设中所需要的数据进行信息化实时采集、传递和共享,为工程建设过程中的决策提供给可靠的依据,同时信息化技术的应该也使监督检查等实时控制工作以及信息反馈变得及时有效,使工程建设管理工作组织更加科学化。

1工程管理信息化技术应用现状

江苏省干线公路建设管理信息化工作起步于“十一五”初期,经过近十年的努力,目前在江苏省干线公路建设管理中主要利用的信息化手段有工程管理系统、基于物联网的管控一体化技术、视频监控、移动互联网、GPS定位技术等等,下面介绍下各种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情况。

1.1工程管理系统

江苏省的工程管理系统从功能和应用主体来分,可以分为省级工程管理系统和地方工程管理系统。省级工程管理系统。省级工程管理系统以行业管理为核心功能,利用全省干线公路建设计划为主线,按照项目的基本建设程序对全省干线公路建设工程项目进行从前期工作至竣工验收阶段的全面管理。各级管理单位根据权限通过省级系统可实时或了解各类项目的计划、进度、拨款、质量等情况,从而有效提高了全省信息资源的利用效率,实现了资源的整合和共享。地方工程管理系统。随着干线公路建设重心的下移以及干线公路建设规模、标准和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以行业管理为核心功能的省级工程管理系统已不能够满足项目建设管理者的需求,部分市、县开始建设以项目现场管理为核心功能的工程项目管理系统。地方工程管理系统一般都设置有进度、计量支付、试验、安全、质量、资料归档等管理功能,在项目现场管理中利用上述功能极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保证了资料的真实性、及时性,同时使资料归档更为规范完整。

1.2管控一体化

管控技术在现代工业管理中的应用已有20多年历史,历经几次技术革新后发展为现今的管控系统。许多发达国家已将电子商务系统应用在石油、化工、土木工程等行业,建立了完善的生产管控系统,运用较为成熟。“十二五”期间,江苏省在部分地区干线公路建设中开展了基于物联网公路工程管控一体化技术的应用研究,研究领域包括:沥青混合料拌和楼生产后场、沥青路面施工前场、水泥混凝土拌和楼及其工地试验室。与传统的施工管理模式相比,管控一体化技术主要是对施工机械工作状态、施工条件以及路面材料生产过程中的关键指标进行实时监控,实时采集生产施工过程中的数据信息并形成趋势图,便于查询和统计分析,同时建立预警机制,通过预警功能及时告知参建管理单位,采取纠偏措施,使得公路工程施工过程得到有效监控,施工质量得到显著提高。

1.3其他新技术使用

各市除了工程管理系统和管控一体化的研究应用外,还在积极探索和使用一些新的信息技术,来用于管理工程建设项目。移动互联网技术。移动互联网技术目前已在全省多个建设工程管理中进行了应用,主要是通过手机等手持终端,访问办公平台,实现远程移动办公。视频监控技术。视频监控技术是通过在施工现场重要部位安装监控摄像头,如桥梁施工场地、工地试验室等,对施工过程进行影像监控,从而掌握施工现场的进展情况,并保证现场数据采集的真实性。GPS定位技术。GPS定位技术目前已在多个建设项目中进行了使用,主要是利用GPS定位技术,掌握现场人员位置、设备的运行轨迹等,更深入的应用是通过集成GIS地图,了解当前位置的地理信息,比如在建项目标段在地图中的所在位置等。

2工程管理信息化技术发展存在的问题

在普通国省干线公路建设工程工程管理信息化的探索、应用和发展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遇到了发展的瓶颈,干线公路建设面临的新形势也对工程管理信息化提出了新需求。

2.1工程管理系统推广障碍

省级工程建设管理系统虽然在全省范围内获得了一定的推广成效,各地在项目级的管理系统建设中也做了很多尝试和实践,但仍然存在着一些共性问题。管理系统实际使用效率不高。首先,缺少资金的持续投入,造成系统维护、更新以及培训跟不上要求;其次,工程建设人员往往流动性较大,长期规范使用工程管理系统有一定难度,造成管理系统的使用熟练程度降低;各类系统间的数据交互不够。各类工程管理系统虽然丰富了数据采集点,覆盖了更多业务,但系统间的数据交互很少,未能形成有效的互联互通。

2.2管控一体化发展困境

管控一体化技术尚处于研究和应用初期,在后期研究推广阶段,还需进一步完善系统功能,解决推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应用成本较高。管控一体化主要是基于物联网技术,利用传感设备、无线网络传输技术实现生产施工的实时监管,现阶段应用成本较高。系统功能有待完善。从管控一体化系统目前的应用情况来看,系统功能仍需进一步完善:一是,根据工程应用实际需求,新增了碾压遍数、附属材料投放动态管控、智能振幅振频等关键参数作为下一步计划实现的管控系统功能;二是,在工程项目管理中,在保证施工安全和施工质量的前提下,管理者最为关注的是施工进度以及施工成本。管理平台的层次感有待提升。管控一体化系统应充分考虑不同参与方的需求,建立一个涵盖拌合楼生产管理、施工现场管理、项目远程监控和项目多方协作等多层次的软件系统和网络信息平台,根据参与方的需求、权限、级别等对系统的架构进行分级梳理,分省市管理级、项目管理级和公司管理级等级别,针对不同级别的管理人员,管控平台能够自动生成面向不同主体的数据,实现各种资源的信息化。

3“十三五”发展展望

针对上述的工程管理信息化技术的发展瓶颈,提出相应的思路、方案、展望,为“十三五”的发展规划的编制提供参考。

3.1明确发展思路

工程管理信息化将是干线公路建设管理提高效率,节能减排的有效措施,也是现代工程管理的必然要求。在江苏省干线公路工程建设管理转型发展之际,工程建设者也应当与时俱进,提高对工程管理信息化的认识。工程建设管理信息化工作应加强顶层设计,从省级层面进行统一规划,既可以避免地方对新技术的重复探索和建设,也可以形成规范、系统的管理体系,便于进一步推广、衔接与维护。省、市各级应制定适当的政策对工程管理信息化进行引导,对信息化新技术提出一定补助和考核激励措施,对工程管理信息化发展形成保障机制。

3.2提高工程管理系统使用效率

工程管理系统下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提高其使用的效率、使用范围和深度,按照“一个平台、三级管理、多业务覆盖”的建设框架,在原来的省级工程管理系统基础上进行升级改造,使系统在技术和功能上满足各层级管理需求,推动地方管理系统的统一规划、合理开发、高效使用,实现各类管理系统的数据交互功能,同时建立系统推广应用的保障体系,包括组织保障、制度保障以及技术保障,为系统下阶段的推广保驾护航。基于云服务理念,升级改造工程管理系统。基于云服务理念,将省级工程管理系统打造为涵盖行业监管、项目建设管理和信息服务等多方位一体化平台。对现有的行业管理功能进行信息化业务再造,增加地市行业管理应用,提高功能的灵活性和易用性,实现行业管理应用的全面推广;基于大数据思维,实现各类工程系统的数据交互。基于大数据思维,逐步形成工程管理的数据资产。通过省级系统的升级改造,为地方系统规定数据格式、预留数据接口,便于数据交互,获得更多的数据来源;围绕核心业务需求,构建数据间的关联关系,提高数据检索的全面性。基于现代工程管理理念,规范省级系统的使用。基于现代工程管理理念,建立省级系统应用标准,从而规范省级系统使用。制定省级系统业务规则,明确业务逻辑、勾稽关系以及元数据格式,实现与地方系统的交互规范,形成全省统一的业务使用规范;规范省级系统的服务体系,建立长效的培训及沟通机制、规范系统使用手册、明确系统技术标准及运行环境,形成标准化的服务流程;

3.3推广应用管控一体化技术

在继续研究和完善管控一体化技术的基础上“,十三五”应逐步开展其推广工作。推广总体思路。以《江苏省干线公路建设管理办法》、《江苏省干线公路建设标准化指南》等相关规范标准为依据,制定颁布《江苏省干线公路施工管控一体化技术推广实施细则》,各地级市交通主管部门和相关项目建设单位主导,施工、监理和检测单位配合进行管控一体化技术应用。管控一体化技术的完善。一是,进一步提高硬件设备的集成度,降低设备使用成本,提高系统的稳定性;二是,通过继续研究完善管控一体化技术的各项功能,如实现碾压遍数、附属材料投放动态管控、智能振幅振频实时监控等功能,提高其推广使用的价值。推广实施步骤。在继续研究和完善管控一体化技术的基础上,逐步实施管控一体化技术的推广应用。首先,不定期组织研发单位深入生产一线,举办科技讲座、人员培训和经验交流等活动,提高推广工作的针对性、系统性和实效性;其次,建立管控一体化技术应用示范工程,召开建设现场观摩会,组织各级单位实地参观考察,通过典型引路的辐射带动作用,促进推广工作的开展。

4结语

此次研究对江苏省工程管理信息化工作做了总结,同时对“十三五”江苏省工程管理信息化的发展进行展望,为工程管理信息化的发展提供了参考。工程管理信息化是适应工程现代管理的产物,切实发挥工程管理信息化在江苏省普通国省干线公路建设中的作用,为江苏省全面建成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担当应有的责任,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丁加明,张智慧,丁力行.公路工程全过程造价管理信息化研究[J].工程管理学报,2013(03).

[2]王业宝,梁宇航,王捷.基于AHP的模糊综合评价在城市道路改造中的应用[J].公路与汽运,2015(03).

信息化建设工作思路第8篇

[关键词]党建;信息化;问题;措施

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促进了各个行业快速发展,为了顺应时展,党建工作也做出了相应的调整。党的十报告提出“加强和改进网络内容建设,唱响网上主旋律”①,新常态下改革党建工作的方式方向是大势所趋。利用“互联网+”促进党建工作信息化建设的创新手段受到了广大党政领导和党务工作者青睐。

一、党建工作信息化建设的意义

党建工作信息化对于加强执政党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主要体现在提高执政党整体素质,提高党员工作能力,提高执政党文化建设等方面。

(一)有利于构建学习型执政党,提高执政党整体素质

随着党的建设工作不断深入,党中央提出了建立学习型政党,即:以人员素质的提高和人民的全面发展为根本宗旨,并最终以党员干部素质率先影响、辐射、带动全社会公民素质的全面发展。加快党建工作信息化进程有利于党员利用信息化和互联网技术进行学习,党建工作信息化建设使党员学习的内容不再局限某一部门、某一方面的知识,而是实现资源共享。另外,互联网提供的学习方式十分新颖,教授的知识便于理解和接受,通过党建工作信息化的提高,党员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文化水平,带动政党的整体素质提高②。

(二)有利于加强主流意识的学习,坚持党的正确发展方向

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马列主义,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情况相结合,逐渐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党建工作信息化建设有利于党员和群众学习党的最新要求,增强对党的新理论的认同感,有利于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汲取正能量,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党的正确发展方向。

(三)有利于提高党建工作的效率

当前,党内工作存在流程繁琐、缺乏活力、机制复杂的劣势,这种劣势在基层组织中表现的最为明显。例如,很多基层组织在事件处理的过程中耗时长,工作人员不太变通,导致工作处理的最终效果不理想③。党建工作信息化建设能有效的解决该问题,因为信息化的传播速度大大高于其他传播方式,所以处理工作的过程中可以减少不必要的程序,通过互联网连接各个部门的信息,形成整体而系统的平台,将工作信息快速准确的传送至各个部分,加强各部门之间的沟通,从而节省工作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四)有利于党员党性修养的锻炼

党建工作信息化建设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通过不同的方式展现出来,党员通过浏览信息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进行一次深刻学习和了解,温故知新并且查漏补缺,党员加深了对党的认识,坚定了党的领导,提高自身党性休养和政治觉悟,以更高尚的精神面貌投入到工作中去,促进了自身能力的提升同时也促进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二、当前党建工作信息化建设面临的问题

党建工作信息化建设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各方进行不断改革创新,当前,在党建工作信息化建设方面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各基层、各高校、各机关都在积极进行党建工作信息化的建设,建立了合适的工作流程,但是在取得进步的同时,党建工作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信息化平台利用不合理

当前,有关红色主题的网站、知识平台匮乏,并且传播红色主题的形式单一。枯燥的红色主题内容难以引起网民的重视,这就造成红色主题内容无人问津的现象。

(二)不同组织之间党建工作信息化建设水平差距较大

以基层组织和高校组织为例,在进行党建工作信息化建设时两者存在较大的差距,这也是由于信息化平台运用不合理的缘故,高校组织相对于基层组织而言对互联网等技术的接触更多,所以工作进行得更加迅速。从全局角度出发,不同组织工作进度差距过大不利于党建工作信息化的顺利进行。

(三)管理体制机制不完善

党建工作信息化建设需要建立一套完整的管理系统,采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进行管理。在建设的过程中。首先,要考虑信息技术问题信息的硬件储备、软件创新与应用等多方面的因素。其次,要持续推进并充分发挥其作用,需要相关管理机制的不断完善管理系统④。现阶段,在党建工作信息化过程中,很多现象都暴露出管理体制机制上的问题,只有建立一套完善有效的管理系统,对工作人员进行有效约束,党务工作者才能明确自身的工作内容,避免导致很多红色主题网站无法充分发挥预计的作用,避免信息化的功能无法充分发挥其应有的效果。因此,必须充分重视党建工作信息化中管理体制机制的建设,这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四)复合型信息化人才欠缺

复合型信息化人才必须具有高度专业性和技能性,但是党建工作信息化对于人才的要求有所不同,对于人才的要求会更高。不同于其他信息行业的专业技术人员,这部分人既需要具备扎实的党建知识体系和理念,熟悉党务工作流程,深入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同时也要熟练掌握信息技术。在具体的工作中,工作人员应做到将党的理论与信息化技术相结合,因此具备一定的难度,复合型信息化人才也相对欠缺。

(五)信息化理念的创新不足

随着科技不断发展,党建工作信息化也随之不断完善,要真正实现党建工作信息化建设,就必须要保持思想的先进性,解放思想,转变传统观念,坚持创新,与时俱进,形成用信息化来武装和维护党建工作的理念。在党建工作信息化的实际工作中,往往绝大多数党员以及非党群体,对于外界新颖观点和信息持有审视的态度,与自身固有的思想产生碰撞,要想提高群众意识,就必须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将真理灌输于人们得思想中。使党员和非党群体主动接受新观念,接受新型的信息传播方式。

三、进一步加强党建工作信息化建设的措施

(一)打破传统观念,培养信息化人才

相关单位应该对党建工作人员进行专业培训,使工作人员做到既要熟知党的理论体系,又要掌握先进的信息化技术。党建工作人员应该打破传统一成不变的观念,将党的理论知识、红色主题思想与现代先进的科学技术相结合,用信息化技术对党的理论思想进行包装,并且将其传播出去。相关单位应该鼓励党务工作人员明确自身责任,积极投入到党建工作信息化建设中去,从而达到磨练自身党性,提高思想觉悟,并且促进党建工作发展的目的。

(二)完善党建工作信息化平台

平台是否完整对于党建工作信息化建设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当前党建工作信息化主要是依赖一些主流媒体,自身并没有专门性网站,所以党建工作信息化缺少自身独立性。要想建立科学完善的具有独立性的党建工作信息化平台主要从三方面入手。一是党务工作人员收集准确的党的理论思想,并对其进行整理完善。二是合理利用各种平台,例如QQ、微博、微信、论坛等平台进行宣传,实现信息共享。三是建立专门的党建网站。例如12371党建信息平台,该平台是根据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的“推进基层党组织工作信息化”要求,实现党员教育、管理、服务“三上网”,不断提高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科学化水平而大力推进的一个党建信息平台⑤。独立的党建网站不再依附其他主流媒体,网站内容可以设计不同的版块和主题。例如党员信息、党员工作、党内读物等,这有利于将党建工作信息集中起来,使其独立发展。工作人员必须注意的一点是,在完善平台的同时应采取多种形式,扩大信息传播面积,将资源的利用提高到最大化,切不可一成不变,墨守成规。

(三)减小发展差距,促进整体建设

发展不平衡是很多工作中的通病,在党建工作信息化建设中也难免存在。对于互联网的接触频率、接受新思想的能力以及对于党的理论体系的了解程度都是影响党建工作信息化的因素。领导机构应该时刻注意各个组织的工作进展程度,定期听取工作汇报,对工作进程困难的组织单位进行帮助,派遣专业技术人员对其进行指导,或者定期举行交流会议,分享成功单位的经验,供参会人员学习。

(四)密切联系群众,吸收群众意见

中国是人民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国共产党是服务型的政党,所以进行党建工作信息化的建设应该做到与人民群众密切联系起来。人民群众是社会的主体,党务人员进行工作时应该从人民群众的观点和角度出发,设立群众感兴趣的主题,引导群众主动了解党的信息,使党建工作信息化建设潜移默化的进入到人们的生产生活中,使人民群众对于党的理论知识更加了解。在进行党建工作信息化建设的同时,工作人员应该设立专门的机构吸收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听取自身工作中的不足,将合理的建议总结下来,根据群众提出的建议再不断完善自身工作。党建工作信息化建设对于党的发展、党员的进步以及党的思想理论传播具有重要意义,党建工作信息化建设是一项复杂而系统的工程,在实施的过程中难免遇到问题,党务工作人员和党政机关应该打起精神,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积极面对解决问题,促进党建工作信息化建设不断发展。

[注释]

①刘红凛.党建信息化的发展进程与“互联网+党建”[J].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16(1).

②张亚勇.以党建工作信息化推进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J].学习论坛,2015(3).

③张瑞.提高高校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和内涵式发展的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5(1).

④缪峰.善用“互联网+党建”思维推动工作[J].领导科学,201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