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高中物理教学案例

高中物理教学案例赏析八篇

时间:2023-03-15 15:03:41

高中物理教学案例

高中物理教学案例第1篇

关键词:高中物理课堂;案例教学;知识梳理

高中物理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探讨一直是人们热议的话题之一。在新形势下,高中物理教学在注重物理知识理解的同时更加注重学生创新思维能力以及利用所学物理知识处理实际问题的实践能力的培养。

物理学科是非常抽象的一门学科,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要求非常高,如何使它变得形象、直观便于同学接受? 高中物理教学中案例情境的创设是引导学生进入物理学习状态的关键。物理源于实践,物理学理论方面的发展更需要实践进行检验。案例教学法则是根据这个原理,在相应的教学活动中精心选择案例,设计实例,从而让相应的理论知识回归到现实生活当中,将抽象复杂的物理知识化为比较简单的生活体验,从而有效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一、案例教学法

所谓案例教学法就是把相应的案例应用到教学当中,组织学生们进行实验和讨论,然后撰写相应的案例分析报告,最后教师进行归纳和总结实现教学目的。该方法的核心内容就是把自然事件当中部分真实的情境引入到课堂当中,在相应时间内对相应的问题进行合理的分析、判断及解决,培养学生思考及解决问题能力。

(1)内化知识。案例教学所获得的知识是内化的,是学生自己能够驾驭的知识,不是老师灌输的成果。通过案例,学生实践获得的知识会记忆更加深刻。

(2)实践能力。案例教学与传统教学方式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实践,案例教学提供给学生一个宽松的实践环境,这种教学有助于学生的创造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常常会灌输学生一些不正确的教学理念,学生沦为答题机器。而案例教学可以给学生充分的发言权和动手实践的机会,培养学生对物理学习的积极情绪。

二、物理案例举例

案例:气体的能量。

教学目标: 让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学会合作、交流和评估。 体验成功的乐趣,深化对科学探究的兴趣。 体现"物理来源于生活"的理念。

课前准备 :让学生阅读课本上的信息窗"马员ぐ肭蚴笛"。 分实验小组,自筹实验器材,教师准备一些备用器材,让学生设计实验方案,教师给予适当点拨。

教学过程:

引入:首先演示"喷泉"实验,让学生观察现象:吸气时,水会喷上去,为什么?要想知道其中奥秘,然后学生自己动手做一做大气压存在的实验。

学生甲组:先将硬纸片平放在平口玻璃杯口,再用手按住并倒放过来。放手后,纸片掉了下来。然后,装满水仍用硬纸片盖住玻璃杯口,用手按住并倒置过来。放手后,纸片没有掉下来。

提问1:纸片为什么能托住一杯水,而托不住一杯空气呢?

学生:玻璃杯装满水,排出了空气,硬纸片在下方大气压强作用下没有掉下。

提问2:如何解释这种现象?

学生:当吸盘轻合在一起时,里面仍有空气,外面也有空气,内外都有大气压,作用相互抵消;当吸盘挤在一起时,里面空气被挤出,吸盘在外面的大气压的作用下就紧紧地吸在一起了。

提问3:这个实验与哪个著名的实验相似?

学生:与"马德堡半球实验"相似。难怪,马德堡市民都承认大气压强的存在。

提问4:为了让学生直观确信大气压是相当大的,拿一只吸盘紧紧地压在黑板上(选在非常光滑的地方)。然后,将一个同学的书包挂在吸盘钩上,吸盘稳稳地"提"着它。

学生领悟到:难怪大气压叫做“大”气压呢。

学生乙组:取一玻璃瓶,瓶内放热水,将带壳的鸡蛋堵住瓶口,鸡蛋不能落入瓶中;将剥了皮的熟鸡蛋堵住瓶口,鸡蛋能落入瓶内。

提问5:鸡蛋为什么会落入瓶中?

学生:生鸡蛋蛋壳粗糙与瓶口接触有小孔,空气容易从小孔进入瓶中。另外,蛋壳易碎。熟鸡蛋表面表面光滑,能与瓶口紧密接触,且摩擦小,易形变,大气压容易将其压入瓶中。

提问6:罐内的水沸腾时会产生什么现象?

学生:大量水蒸汽。

提问7:水蒸汽遇冷会怎样变化?

学生:会液化成水。

最后,回到甲组学生演示的"喷泉"实验,启发学生总结一下。

三、课堂案例教学需要注意的问题

(1)认真挑选案例。教师在备课时要认真挑选案例。挑选案例的范围要从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出发,要新颖、有趣、实用。比如为了使学生理解带电本质,进而接受自然界中普遍的守恒定律――电荷守恒定律,可以利用长发女生梳头时长发随梳子梳头过程飘起来的现象来解释。这种日常生活中的经典案例可以引发学生提问与思考。

(2)对学生的思考设计进行引导。教师不应该是课堂中的主角,教师更多是扮演主持人的角色。物理案例设计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在课堂案例的教学过程中,应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只有这样才能获得最好的学习效果。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把自己当作学生学习的牵引人,给他们指出正确的学习方向,通过师生合作的方式,提高学生学习的动力。

(3)不能忽视系统知识的梳理。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大力开展学生的实践活动。在传授知识的同时,需要学生将学到的知识进行实践,没有理论的实践是缺乏根基的。将自己的创新经验和能力结合到学生的课程开发上,同时将自己周围的有力资源进行收集、整改和完善。这样才能在教学的过程中减少对教科书的依赖,进而将合适的、有远瞻性的课程呈现给学生。

总之,案例教学法在高中物理课堂中的运用,具体表现在设置案例情境,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保证学生为教学主体、增强物理教学的实践性。教师要重视案例教学,使学生在对案例进行分析研究的过程中有效积累知识,提高探究能力,使学生的物理素养得到有效提高。

参考文献:

[1]常来琦.案例教学法应用于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 (新教师教学),2013

[2]沈金林.浅谈物理教学中的案例教学[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3(12)

高中物理教学案例第2篇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高中物理;物理教学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中有明确规定,高中物理教学要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过程,了解科学研究方法,增强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发展探索自然,理解自然的兴趣与热情”。

在大多数的普通高中,由于生源情况一般,学生普遍感到物理抽象、难学,因而物理成绩差。综合多数学生反映的学习感受,分析其原因,主要是高中物理教材难度大,理论上的分析、推导和定量研究问题多,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要求高,教学进度快,课堂容量大,习题类型繁多,且变化复杂,学生理解和分析物理问题的思维能力跟不上。针对上述问题,如何树立学生学习物理的信心、激发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帮助他们学会探索科学知识的方法成为物理教学的关键。

什么是教学方法?所谓教学方法,就是教师和学生一起完成的教学与学习任务时使用的方法,其中包括教师是怎么教的、学生是怎么学的。这就要求高中教师在教学的时候不能照本宣科,要将材料中的知识原原本本教给学生,注重让学生在体验科学的过程中了解科学的研究方法,这些都是为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思考问题的能力。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不能仅仅局限在讲解各种思考题上,应注重实践,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

一、当前高中物理教学经常出现的问题

1.教学理念陈旧。目前很多高中物理教师对近几年的高考热点、常考题型烂熟于心,经典题型几乎信手拈来。很多名师都是以几年不错的高考成绩而闻名,成为众多学生仰慕的天才教师。但是,如果对这些教师的每一堂课进行分析,不难发现这些教师的王牌是那些讲解无数遍的经典试题。之后,学生会淹没在这些名师布置的题海中。这些学生可以解决不少经典试题,但却对常见的物理现象熟视无睹,他们对物理规律毫无体验,更有甚者还会厌恶物理。试问,在这种教育理念下培养出来的学生会是什么样的?他们只能是解题机器,而不是真正喜欢、想去探索自然奥秘的青年。

2.教学技能的运用不当。在高中物理教学中,要想更好地启发学生,教师需要运用很多教学技能,在每一堂课中都要不断展示给学生。高中教师常用的教学技能有提问、变化、反馈等。在现实中,有很多教师尤其是刚刚参加工作的教师,教学技能比较单一,缺乏变化。

3.学生的主体地位不明确。在高中教学中,很多教师以教材为提纲,以高考成绩为目标,学生常常成为储备知识的机器。新课标要求加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从中发现物理的规律,掌握方法。

二、案例式教学方法

所谓案例教学,就是学生通过教师反复挑选的例子让学生亲身体验。对案例的分析和研究,能很好地调动学生探索自然的兴趣与热情。

1.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常常会灌输给学生一些不正确的教学理念,学生沦为答题机器。而案例教学可以给学生充分的发言权和动手实践的机会,培养学生对物理学习的积极情绪。

2.知识。案例教学所获得的知识是内化的,是学生自己能够驾驭的知识,不是教师灌输的成果。通过案例,学生对从实践中获得的知识会记忆得更加牢固。

3.技能。案例教学与传统教学方式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实践,案例教学提供给学生一个宽松的实践环境,这种教学有助于学生创造能力的提高。

三、应用案例教学方法,解决高中物理教学中常见的问题

1.不能忽视系统知识的梳理。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大力开展学生的实践活动。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求学生将学到的知识进行实践,没有理论的实践是缺乏根基的。

2.认真挑选案例。教师在备课时要认真挑选案例。挑选优秀案例的范围要从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出发,要新颖、有趣、实用。经典案例可以引发学生提问与思考。

3.扮演好“主持人”的角色。教师不应该是课堂中的主角,教师更多是扮演主持人的角色。在上课过程中,教师要启发学生进行思考,回答问题,让学生能够畅所欲言,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四、高中物理案例教学实例分析

生活实例1:一个在侧面靠底部开一小孔的塑料瓶,用手指按住小孔,装入适量的水。当瓶处在静止时,放开手指,水从小孔流出。当放开手,使瓶从高处自由下落,可观察到瓶在下落过程中水并没有从小孔喷出。

生活实例2:一个重锤上绑上一根细线,缓缓拉起,细线能够很好地承受重锤的重量。这时,再让重锤做向上的加速运动,细线立即断裂。

教师将学生分组,10人一组完成实验:在弹簧上挂上钩码,当弹簧静止时,弹簧秤的读数等于钩码的重力;当弹簧秤突然向上做加速运动时,弹簧秤的读数小于它所受的重力;放开手时,弹簧秤和钩码自由下落,弹簧秤读数是零。

在充分调动学生的好奇心之后,教师要引导学生思考出现这种物理现象的原因,并让学生进行讨论,最后每组推选一人参与全班讨论。

参考文献:

高中物理教学案例第3篇

【关键词】创新精神 案例教学 物理学科 实践

经济在进步,社会在发展,教育正在改革。传统的物理教学方式已经不能满足教学需要,也到不到教学的目的,教学方式急需改革,特别是物理学科是学生们提高专业技能的重要学科,教学模式的改革迫在眉睫。本文根据案例教学在物理学科教学中的优势出发,分析案例教学的价值体现,总结出案例教学的应用方法。

一、案例教学的起源和教学优势

1案例教学的发展

案例教学是来自西方国家的一种教学方法。当时的创建者是美国哈佛学院的院长——朗道尔,并由商学院所采纳,这种教学方式中的案例多数都是商业事件,这种教学方式在使用过程中很具成效,不仅学生们的学习热情提高了,学生们的学习成绩也提高了。但是,到了1980年,这种教学方法才被重视,而到了1986年,案例教学才真正的在美国卡内基小组的报告书中有所体现,承认其教学价值,并鼓励学校研究和采纳。

2案例教学的优点

案例教学有其特有的优势。第一,教师在平时工作和生活中就可以积累和收集实际案例,建立案例库非常容易;第二,可以利用计算机设备和多媒体技术对教学内容进行编辑和排列,不仅让教学内容显的清晰、有层次感,还便于学生们学习;第三,案例教学的表现形式多样。可以利用多媒体和网络把教学内容多花样的表现出来。例如:图像、动画、视频、音频等形式。不仅让教学内容变得生动有趣,还容易让学生们理解;第四,案例教学内容调动了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们养成了勤观察、多思考的好习惯,不仅提高了教学质量,也达到了教学的目的。

二、合理的利用案例是达到教学目的有效保障

采用案例教学就是为了提高教学效果,达到教学目的。而案例教学方法的关键就是合理的利用案例。因此,我们要注意两点:第一,根据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合理的选择教学案例,对教学案例进行设计和编排,让教学内容丰富形象,不仅提高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也培养了学生们的创新能力;第二,可以对教学内容设计问题环节,从而用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不仅培养了学生们的思考能力,也让学生们对知识的学习更加深刻。

三、案例教学的应用

1提高对物理变化中细节的认识

我们从物理实验中看到的实验现象很短暂,只清晰的记住了实验结果,而对有些细节根本不是肉眼所能观察到的。举例:电磁振荡实验、布朗运动、桌子受到手的加压也会发生变形等。我们拿“弹性碰撞”为例,这个实验过程是个瞬间的过程,学生们很难看清发生碰撞时的变化,这时,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对其进行编排,把碰撞时的细节充分的演示出来,让学生们可以看到弹性碰撞的变化过程,认识到物体在碰撞过程中的变形和产生弹力的变化情况,这就是让形象的内容变得具体,不仅让学生们看到了物理变化的细节,也让学生们认识到了物体的本质,从而让学生们对物理现象的原理有了更深的认识。

2直观的演示抽象的物理现象

抽象的物理现象很难从实验中表现出来,这就需要直观的演示现象,以便学生们掌握规律。例如:电磁场规律、能量学说能。很难用实验来完成教学。这时我们采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呈现,如粒子散射现象,多媒体技术可以形象的表现出放射源射出粒子过程,粒子弹到金箔原子上的路径,多数粒子继续前进,少数粒子被反弹回来。这种把抽象的实验变得具体化,可以直观的演示出其实验过程,不仅呈现了不能开展的实验项目,也让学生们对理论知识有了更深的记忆。

3介绍物理规律的发现过程,提高学生们的创新精神

引入物理学家发现物理现象的案例,有利于激发学生们的研究热情,提高学生们的创新精神。例如:让学生们了解物理学家在发现物理现象时所遇见的问题,用图片和视频来演示共振、驻波及惯性现象,不仅让学生们从中认识到其他问题,也培养了学生们的发散思维能力,从而具有创新精神。

4将实际问题转化为物理问题,更利于解决问题

在实际案例中,有些实际问题可以利用物理规律及定律进行求解。举例:跳水姿势、鸟撞飞机事件等。我们拿鸟撞飞机事件为例,我们可以利用能量守恒定律对鸟的撞击力进行计算,对飞机所受力进行定级,这种利用物理定律求解的方法可以解决实际问题,不仅让学生们对物理知识的掌握更加深刻,更可让学生们把所学知识运用到了实际生活中,体现了理论结合实际的能力。

四、采用案例教学的价值体现

采用案例教学不仅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热情,也培养了学生们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对培养创新型人才有重要的实际意义。我们对其价值进行总结如下:

1现实案例可以让学生们认识到实际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们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更适应以后的工作和生活。

2实例教学重在培养学生们的专业技能,让学生们从教学内容中认识到职业工作中所遇的问题,从而让理论和实际相结合,提高了学生们的整体能力。

3发挥了学生们的主体作用。让教师布置作业并让学生们自主完成,老师只进行指导和点评,这样充分的发挥了学生们的聪明才智,从而让学生们更有创新精神。

4建立评估体系。让学生和教师都做评估者,对学生们的综合能力进行自评和师评,互相结合的评估方法可以突破考试的限制,对学生们的整体能力做出准确的评估,不仅体现了对理论知识的考核,也体现了对学生们整体能力的考核,这样有利于学生们的全面发展,也符合教育发展的理念和目标。

五、结语

多年来的实践证明了案例教学方法在物理学科教学中的重要作用。这种教学方式是值得采纳和创新的。所以,我们在以后的教学中要继续使用和推进这种教学方法,让案例教学法更好的为教育服务,为培养创新型人才服务。

参考文献:

[1]钟波兰.案例教学在实践运用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高中物理教学案例第4篇

    1高中物理教学情境的原则

    1.1目标性原则

    每节课教学都有一定的目标,目标是教学的起点亦是归宿,对于高中物理教学亦不能外,为此,我们的情境创设必须具有目标性,情境应指向于三维教学目标.通过情境的创设来优化学生的认知结构,促进学生的物理知识、科学素养和身心和谐地发展.

    教师在进行情境创设时必须站在学生的角度,做到心中有学生,从学生的最近发展水平出发,关注学生的活动与发展需求,让学生感受到物理学的美与智慧,继而激发学生内在的、强烈的学习动机,同时目标性还表现在情境要能够给学生传递信息,即我将学习得重点知识是什么?如何去学习?等等,保证学生在情境的指引下学习有的放矢.

    1.2真实性原则

    我们在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给学生创设的情境必须是真实的,可以是源自于生活的真实物理现象,亦可以是课堂上和学生一起探究的真实实验,或是前人真实的探究过程和史实.

    实践证明,当我们给学生创设真实的情境时,学生会感觉到物理学习的价值性和效能感,尤其习题教学中我们给学生创设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更能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生活即教育,我们的教学切忌脱离了学生的实际,无法构成有意义的学习.

    1.3激励性原则

    学习动机是驱动学生学好物理的内在动力,学习动机如何激发?有趣的且具有激励性的情境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的热情,深化问题研究,我们在教学情境的创设上要从学生的现有发展水平出发,多层次激励学生的思维.尤其应重视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从高中物理知识内容来看,难而且抽象,高中生学习起来可以说是困难重重.激励性的情境如同在学生学习和思维发展的道路上设置了一个个加油站,提出任务和问题,又引导学生反思和回顾前面的学习过程,学习呈现出主动性,能力和思维螺旋式发展,促使学生的学习状态从被动化为主动.

    1.4循序渐进性原则

    物理是一门系统性很强的学科,从高中物理的知识内容来看,前后知识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为此我们的情境创设应注重从基础的开始逐渐深化,同时有些知识在多个章节中会用到,我们要控制好各阶段问题设置的难度,同时不同的学生还存在个体学习差异,因此,同一个知识点的问题设置应该注意分层,确保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沿着情境进行深入地、由简到繁地思考.

    1.5多样性原则

    单调的情境容易使人学习疲劳,丰富的、多元化的教学情境能够充分刺激学生的学习神经,长时间地维持学生的学习注意力,教学实践表明,多样化的情境创设让学生对每一节物理课都充满着期待,物理学习处于亢奋状态.

    2高中物理教学情境创设策略

    2.1以“物”创设情境

    “物”指的是学生能够感知到的具体的现象,其源头可以是学生熟知的生活经验,也可以是直接源于物理实验,从生活经验和实验现象出发进行物理研究符合物理学科特点,首先物理知识源于生活,是出于对生活现象的解释而进行的科学探究和规律总结;其次实验是去除了次要矛盾的抽象化规律探究,是生活现象的简单化、模型化,通过实验得到规律最终推广到一般实现对生活的解释.

    案例1“圆周运动在生活中的应用”教学情境创设

    笔者为了让学生感知竖直平面圆周运动的小球最高点和最低点的加速度方向,笔者用双硬钢丝弯折了圆形轨道(凹形桥和凸形桥)如图1、2所示,同时图1装置的右口与图2装置的左口正好相切,将两个桥模型分别放置于两个如图3所示的台秤上,并让两个接口相切,并分别记录下此时两个台秤的示数,然后用一钢球从图1左侧某一高度释放,要求学生观察台秤示数的变化,然后让学生上来改变钢球释放的高度进行自主尝试,引导学生联系到超重、失重现象,从牛顿第二定律出发进行理论分析,实现规律的自我发现.

    2.2以“史”创设情境

    我们高中物理学习的物理知识都是间接经验,都是前人早就研究并经得起实践验证的规律.从物理规律的表达来看,无论是文字表征还是符号表征都很“简单”,而实际的探究过程却“曲折复杂”,富含科学素养.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物理学史的挖掘,提升学生有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物理学习兴趣、创新意识,深化学习意志力.

    案例2“库仑定律”教学情境创设

    笔者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投影了库仑扭秤装置,从图形出发,用语言将1785年法国物理学家库仑运用自制器材库仑扭秤进行库仑定律实验探究的物理学史给学生呈现出来,研究而发明的实验.

    2.3以“异”创设情境

    源于学生间的差异性问题解答是重要的教学资源,以此为素材组织教学,引导学生重新反思和对比解题过程,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和物理思维.

    案例3笔者在和高三一轮复习完交流电的有效值时,学生在如下题目时出现了相异的解答:

    题目如图4甲所示的电路中,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的匝数比n1∶n2=22∶5,原线圈接u1=2202sin100πt(V)的交流电,电阻R1=R2=25 Ω,D为理想二极管,请画出电阻R2上的电压和副线圈中的电流随时间变化的图线,再求出通过副线圈的电流.

    解法一由题意副线圈两端的电压为U=50 V.则电阻R1上消耗的电功率P1=U2R1=100 W,电阻R2两端的电压U2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如图4乙所示,设其电压的有效值为U20,则U20=252 V,于是电阻R2上消耗的电功率P2=U220R2=50 W,则副线圈两端的输入电流为I2=P1+P2U=3 A.

高中物理教学案例第5篇

本次高中课程改革的亮点之一就是探究式教学。探究式教学的实质是一种需要充分尊重学生个性,激发学生求知欲,并引导学生通过丰富多彩的形式展开“自主、合作”学习活动的一种全新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与传统的物理课堂教学模式不同,传统的物理课堂教学模式大多数是灌输──接受式(即填鸭式),教师注重的是把知识和结论准确地教给学生,学生大多处于被动的接受状态。灌输──接受式的教学方式,学生往往感受不到学习探索的乐趣,难以产生持久的学习兴趣,已经不能适应新时代的教学要求。探究式教学模式的最终目的就是要使“科学探究”的思想和理念贯穿于整个高中物理学习活动中,让学生体验学习的过程。

探究式教学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应该如何实施呢?下面就结合《自由落体运动》的教学谈谈本人的粗浅看法,仅供参考。

自由落体运动是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一种具体情形。此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也学习了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方法,对本课的教学,我就采用了探究式教学。实际上就是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知识解决生活实际中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活动,既有利于巩固所学的知识,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探求规律的能力,还能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和科学思想的教育。

《自由落体运动》这节课的教学重点有两个:一是说明不同物体自由下落的加速度都是重力加速度g;由于学生受日常经验的影响,对重的物体下落快,轻的物体下落慢的印象很深,所以本节课做好实验十分重要。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经验出发,通过实验逐步提出问题(设疑),让学生自己探究(解疑),得出结论。二是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由于学生此前已经学习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也学习了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方法――纸带分析或频闪照片分析,对这一内容的教学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自行探究。充分体现了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让学生体会科学推理和科学实验是揭示自然规律的重要方法和手段。

在对重点一内容教学时,我通过演示一组对比实验为学生创设了这样的情景,实验一:一个小钢球和一张作业纸(展开)从同一高度同时释放,让学生观察两物体落地情况,学生观察的结果:重的物体(小钢球)下落得快;实验二:让一张作业纸(搂成一团)和叠在一起的五张作业纸(展开)从同一高度同时释放,让学生观察两物体落地情况,学生观察的结果:轻的物体(搂成一团的一张作业纸)下落得快;当学生观察到这两个相互矛盾的实验结果时心中自然就产生疑惑,为了增加学生的疑惑我又演示了实验三:让一张作业纸(搂成一团)和同样的一张作业纸(展开)从同一高度同时释放,让学生观察两物体落地情况,此时学生观察到轻重一样的两个物体下落的快慢也不一样。通过这三个实验创设的物理情景,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这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进行探究,接下来就让学生分组探讨,教师一边巡视一边适时加以引导,五六分钟后让部分学生展示自己的探究结果,大部分小组都能得出结论:物体下落快慢与物体所受的空气阻力有关。这时我再演示“牛顿管实验”,并播放“伽利略的比萨斜塔实验”的视频,为的是进一步论证学生的结论,加深学生的印象。

对重点二内容的教学,由于有先前的知识做铺垫,学生自然就能够联系到有关打点计时器的使用和纸带处理方法等相关知识,因此对这一知识点的教学关键是引导学生如何设计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探究。对这部分内容我是这样做的:课外做好铺垫,学生先预习,每个小组上缴一分实验方案;然后对每个小组的实验方案与该组的小组长一起商讨,分析其可行性及实验过程中应该注意的事项,把小组长培养成一个“小老师”,再由小组长来指导本小组开展探究性学习,教师巡视指导,发现学生中存在的问题;最后通过多媒体设备展示学生的探究成果,在展示的过程中教师进行合理的点评并对在巡视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作出解释。

虽然我在课外对这一节课的教学做了比较充分的准备工作,对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了预测,但在实施的过程中还是发现了不少问题。比如:时间分配教师难以掌控;对老师创设的物理情景学生不会综合分析,提出相关的问题或假设;学生不会根据所要探究的问题设计所需要的实验方案或设计的方案不科学;在播放“伽利略的比萨斜塔实验”的视频时,学生就提出两个物体也受到空气阻力等问题。

由此看来要上好一节探究课绝非易事,在我看来作为教师最起码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对不同物理知识的教学要灵活选取教学方式,不要盲目追求某一种单纯的教学方式。《新课标》明确指出“教学方式要多样化,任何走极端的做法都是不对的。”探究式教学的确是一种富有创新性和实效性的教学方法之一,但我们在设计一节课的教学方式应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及学校设备等情况灵活选取教学方式,把探究式教学与其他教学方法有机的结合,取长补短,优势互补,这样才有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也有助于教学效率的提高。一节优秀的物理课,肯定不是只有一种教学方法,而应该是有几种教学方法同时存在,相辅相成。

二、教师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在探究式教学活动中学生才是活动的主角,教师是这一活动的参与者、合作者和组织者、引导者。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时应尽量将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让学生自主思考,积极讨论,突出学生的亲自感悟能力,培养学生的多向思维。在学生探究的过程中,作为教师应该做好引导工作,时刻关注学生中出现的问题并做恰当的引导,而不能充当一个旁观者的角色,放任学生自由发展,而应是整个探究活动在我们教师的合理调控之中。也就是说教师的作用主要是设计、组织、协调和点拨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激励学生的探究兴趣。要切忌回到传统的填鸭式教学中,即“板书+讲授”式,剥夺学生主动思考发问的权利,抑制学生的发展,也就是说,教师在课堂上不必把什么问题都讲深讲透,要及时放手;教师能不说的尽量不说,能不做的尽量不做,把机会尽可能留给学生,使学生在不知不觉的“谈心式”的交流中学习知识和方法,在严密而又轻松的思考中锻炼思维,培养能力。

三、由于课堂时间有限,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探究活动时一定要突出探究过程中的重点环节,把时间重点花在最能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和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的环节上。为此教师除了利用课外时间作准备以外,还可以利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设备辅助教学,提高课堂效率,这样不仅能使课上时间更加充裕,还能为学生创设更多的物理情境,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和兴趣,从而达到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目的。

高中物理教学案例第6篇

关键词:案例教学;现代物流;应用

2010年,我国社会物流总额和物流业增加值分别达到125万亿元和2.7万亿元,新增社会经济效益近2000亿元,物流业在我国作为一种新兴的行业,正在成为我国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现代物流业正以惊人的速度在迅速发展,培养大批既有真才实学又符合物流行业发展要求的专业化人才成为当务之急。但目前我国高等院校物流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却难以适应客观形势的要求,有诸多亟待改进之处。在课堂教学中更多地引入案例教学法不失为有效的途径。本文试就高校现代物流教学中开展案例教学的有效方法进行探讨。

一、案例教学法的定义

案例教学法始于1918年美国哈佛商学院,目前在国外商学院教学中已成为一种主流方法,所用的课时一般占总课时的1/3以上,有的甚至达到90%。案例教学自20世纪80年代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式被引进我国以来,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

案例教学法是指在学生掌握了有关基本知识和分析技术的基础上,在教师的精心策划和指导下,基于一定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运用典型案例,将学生带入特定事件的现场进行案例分析,通过学生的独立思考与集体协作,对案例进行讨论、评价,探讨解决问题的各种可能方案,并作出相应的决策,以提高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和协作精神的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以其独特的理论联系实际、启发式的特点,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研究案例教学法在现代物流教学中的应用,对培养高质量的物流专门人才大有益处。

二、案例教学法在现代物流教学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案例教学法目前在我国高校现代物流教学中的应用仍然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

1.案例选择不能满足教学需要

一是典型案例少。与管理学、市场营销等其他经管类课程相比,物流类课程教学案例相当有限。虽然关于物流案例介绍方面的书籍文献很多,但是典型的案例却严重雷同,并且国外案例多于国内企业物流案例介绍,陈旧案例多于近期案例介绍。比如在供应链管理课程中,教材、教参及网上相关案例多是推荐介绍沃尔玛、戴尔、惠普等国外大型企业。物流专业学生毕业后大多就职于中小型企业,案例教学原本是学生参与案例分析过程,但是教师所能搜集到的案例却离学生的生活及未来的工作环境很遥远,无法达到身临其境的效果,致使学生的参与热情不高。二是案例陈旧。由于物流是年轻的产业,物流实践中典型的物流企业或企业物流实例较少,国内企业情况尤甚,致使物流类课程教学案例仅仅在国内外少数几个大型企业间重复,且大多发生了三年以上的时间。而现代物流的发展非常迅速,课堂讨论的陈旧案例可能已经过时,不能准确反映现代物流管理发展的实践,对学生走出学校进入企业的指导性就更差了。三是案例与教材内容不贴切。很多教材上的案例与教材内容匹配性差,阅读型的案例多于分析型的案例。对于抽象的物流理论而言,如果有非常贴切的案例与之匹配,就可以加深学生对理论的理解,但是,教材上所提供的案例多以介绍某个企业的物流发展概况为多,结合教材理论内容的案例则较少。

2.部分教师素质无法适应案例教学需要

案例教学的效果取决于教师的水平。不同的教师,案例教学的效果也不同。在现代物流教学中,案例教学对教师要求较高,既要具备物流专业理论知识,还要有企业物流运作和管理的实践经验。而长期以来,我国高校教师大都直接来自于高校毕业生,但来自于企业的“双师”型教师较少,因此在教学中他们采用的方法往往注重理论,涉及案例较少。即使采用案例教学,对案例的分析也难以透彻。此外,由于案例一般既没有统一的答案,解决方案的效果也无法通过实践验证,因而,教师必须有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才可以对学生的分析以及提出的方案加以比较、分析和评价。

3.案例教学组织工作不周全

一方面,课前准备不充分。因教学目的不明确、案例背景不熟悉等种种原因存在,学生对案例没有作充分准备,案例信息没有充分提炼,案例分析不充分,解决方案依据不足,没有形成完善的案例分析报告等,这些直接影响了课堂讨论的效果。对于实施案例教学来说,小班教学的效果相对更好。而目前很多高等院校教育资源与学生规模的矛盾突出,大班上课现象较普遍,这给教师组织课堂讨论带来不利:分组过少,每小组人数过多,则易出现部分学生“搭便车”现象;分组过多,则课堂讨论时间过长,易使案例总结变得仓促,或导致既定课时增长,并且大班教学不能保证每组每个人都能充分参与进来,这样就影响整体效果。另一方面,教室环境布置也不利于讨论。现在教室的座位布置均适宜于传授式讲课,而发言的同学无论在座位上还是讲台上,都不利于学生求索性、创造性思维最充分地展现。再者,很多教师在案例教学实施后往往不进行即时的总结、反思,致使教学中的问题反复出现。

4.教学过程中缺乏师生互动

案例教学并不一定强求得出正确答案,培养学生积极主动思考、分析、判断、总结、合作等实践能力才是实施案例教学的最终目的。而目前一些现代物流课程案例教学在实施过程中,仍然没有克服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教师处于主动地位,从介绍案例、提出问题、展开分析、得出结论,均受控于教师,学生完全处于被动地位。这样,一方面学生对案例教学缺乏主动性和参与性,另一方面也限制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判断力,不利于发散性思维和逆向思维的培养,不利于实践能力的提高。

三、现代物流教学中应用案例教学法的相关建议

1.寻找合适的教学案例

合适的案例是案例教学成功实施的基础,在现代物流专业课程的案例教学中,最花费时间和精力的就是寻找合适的案例。解决的主要途径有:首先,要有组织地进行现代物流类课程案例的编写工作。有关部门应联合高校和企业共同开发物流类课程案例,各高等院校也应在教学经费中增加案例教学编写经费,鼓励现代物流类优秀教学案例大量涌现。其次,选择教学案例时,应注意以下要求:一是根据教学的需要,修改、补充、完善现有的案例材料,使案例的内容符合教学目的和要求,紧密结合教材内容;二是选择的物流案例应具有典型性,且讲究时效性,以反映当前的实际;三是开展社会调查或主动走出去与企业结合,将企业经营的实际物流问题及成功管理与运营实例转化为案例,这样的案例更能使学生产生共鸣,并予以认同和接受。

2.提高高校物流教师的素质水平

教师的水平是案例教学成功实施的关键,实施物流类课程案例教学,教师必须具备三项基本素质:扎实的理论功底、丰富的实践经验、灵活的组织能力。首先,进行案例教学的教师,应当具备扎实的物流及相关学科的理论知识,有较高的学术水准,能够始终站在物流学科研究的前沿,并掌握其最新动向。其次,教师应该积极寻找机会参与具体的物流项目实践研究以弥补自身实践经验缺乏的通病。有关部门和各高等院校应创造条件让教师去物流企业或企业的物流部门进行挂职锻炼,教师也要主动利用为企业做咨询和课题的机会尽可能地了解企业的物流运作和管理过程。这样,教师在案例教学中讲述实际案例时就能够结合实际分析和解释案例,将大大提高教学效果。再次,教师还要具备较强的组织能力,在案例讨论时,要有灵活应变和判断能力,能及时发现和解决教学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具有一定的现场驾驭能力。

高中物理教学案例第7篇

【关键词】物流管理 案例教学 应用 思考

中等职业学校培养的物流人才是直接面向社会,面向物流企业的基层工作岗位。如何在教学过程中,既能让学生把枯燥的理论知识与物流企业的实际操作有机的联系起来,又能让学生在缺乏实践操作的情况下走出校门就能走上岗位,实现学校到工作岗位的无缝对接,这是一个值得中职学校教师深思的问题。笔者认为,案例教学法是一个行之有效的解决方式和途径。案例教学法是通过创设一个个真实而实用的案例,启发学生综合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操作问题,在培养学生的岗位操作能力,促进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并使学校教学与企业岗位培训和顶岗实习进行无缝对接上具有深远的意义。

一、什么是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即运用社会或身边发生的事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说明道理,给学生的行为以启发的教学模式。案例教学法是一种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法。它要求以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目的要求为准则,以案例为基本教材,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多种形式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对案例所提供的材料和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提出见解,作出判断和决策,以此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

二、中职学校物流管理教学实施案例教学法的现实意义

物流管理的研究对象是生产领域和流通领域的一切物品及产品流通以及与之相伴发生的资金流、信息流,研究的目的是对其进行科学的规划、管理与控制,最大限度的降低社会经济活动中各项流通成本的问题。它的产生与发展与经济活动和生产实际密切相关。物流这门学科最核心的生命力就在于它的高度实践性。而我们教学的对象是基本没有工作实践经历,并且对物流这门学科的认识很浅显的中职学生,他们本身又不具有很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自觉性,如果让他们直接面对枯燥抽象的物流概念,死记硬背,所得效果必将适得其反。因此,物流管理教学实施案例教学法具有以下现实意义:

1、有助于帮助学生掌握物流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教师将国内外鲜活的应用物流管理理论的成功案例引入课堂,既能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又能便于学生理解枯燥的理论知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通过将复杂的物流理论运用到具体案例中进行理解,便于引导学生随时关注企业供应链管理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新做法,提高他们掌握和运用现代物流学基本理论和方法的水平。

2、有助于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案例教学不仅帮助学生熟悉国内外生产、流通活动中的物流业务,系统掌握物流管理相关知识和技能,而且通过案例教学的全过程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通过收集案例材料,培养学生的自我发展能力;通过对案例材料的整理和优化设计,能够培养学生权衡利弊,围绕主题取舍材料以及综合运用与分析的能力;通过讨论与争辩,能够帮助学生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三、案例教学法在中职学校物流管理教学中的应用

1、精心选择教学案例

案例是组织案例教学的基础,在物流管理案例教学中,寻找适用的案例是整个案例教学过程的基础和关键。可以根据教学目的的不同,将案例分为讲授案例、讨论案例、实践案例等不同种类,选择的案例通常不会恰恰符合授课内容,所以这就需要教师在备课的时候做好案例的二次修改、补充和完善。教师在选择案例时,应该遵循以下几个原则:第一、针对性。选择一个好的案例,是为了能够帮助教师更形象的给学生讲清知识要点,将理论与实际紧密联系。因此,教师在寻找案例时,应针对本节所讲内容有的放矢的选择案例类型和内容,以突出教学重点,满足教学需要。第二,生动性。运用案例的目的就是要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枯燥的理论教学课堂。因此,选择案例时应该考虑到中职学生的接受程度,尽量选择一些贴近学生生活的案例,有利于学生能够更好的融入到案例中去讨论、分析、解决问题。例如,在讲到配送时,教师可以选择学生们比较熟悉的麦当劳、肯德基等快餐食品原材料配送案例,也可以选择家乐福、沃尔玛等大型超市的配送案例,这样会加强课堂学习的实效性及趣味性。第三,时效性。物流虽然是个新兴的行业,网络、报刊上有关物流的资料也非常多,但教师在搜集资料时,一定要注意选择一些时效性较强的案例,例如,案例涉及到物流业发展中的相关数据时,要注意数据的权威性及时效性。过于陈旧的案例,不能充分的反映出物流行业的当前水平,也会让学生缺乏新鲜感,甚至对物流专业前景丧失信心,会有一种学习物流毫无前途的心理。

2、周密组织课堂教学开展案例讨论

为了达到预期的案例教学效果,必须要周密的组织好课堂教学,有组织的开展案例讨论,发挥好教师的主导作用。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幻灯片、录像、书面以及案例表演(让学生扮演角色将案例以表演方式呈现)等形式将案例向学生展示,并在事先准备好问题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有目的性的理解案例,对于一些难点问题,教师要做好相应解释。学生了解完案例之后,教师再次对整个案例的框架进行简单介绍,以便学生能够更加系统的理解案例内容。讨论形式根据案例具体情况可以将学生分为小组讨论后总结发言或者小组表演,也可以让学生以个人为单位自由发言,教师要时刻提醒学生围绕问题进行,不要脱离中心夸夸其谈,并且还要留意讨论中保持沉默的学生,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见解,增强学生团队合作意识。总之,案例讨论中要让每一个学生尽可能的充分参与,让头脑风暴来得更猛烈些吧!

3、适时的点评与总结

在组织学生讨论和分析案例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进行适当的阶段性点评,以引导学生在讨论中能够更深入而不偏离主题。在案例讨论结束后,要及时采取小组自评、同学互评,老师总评相结合的方式,对案例分析讨论中所运用的理论知识,讨论重、难点以及需要升华的地方,做出恰当的总结和评价。对于学生的精彩发言或表演要给与充分肯定,不要轻易否定学生的创新思维及想法,要让每位学生通过案例学习都能有所收获,这个收获不仅是专业知识还有对自我能力的肯定。

4、将考评机制融入到案例讨论中

将每位同学在案例教学过程中的表现与平时成绩挂钩,督促学生重视并积极做好课前准备、课中讨论和课后总结等工作。通过建立完善的考评机制,调动学生全员参与的积极性,提高学生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

四、对物流管理案例教学的几点思考

1、在案例教学中实现教学相长。

教学中,教师不仅是教师也是学生。一方面,教师是整个案例教学中的主导者,掌握着教学进程,引导学生思考、组织讨论研究,进行总结、归纳。另一方面,在教学中通过共同研讨,不但可以发现自己的不足,而且从学生那里可以了解到不同的思维和观点,从另一个角度思考问题,这样教与学的配合,不仅能提高教师的业务知识水平,也能让学生得到充分的成就感。

2、教师在课堂上不再是“主演”,学生要充分融入其中扮演各自角色。

在案例教学中,教师的身份多重变换,既要以引导和策划为主体当好导演,又要以展示与讨论为主体当好配角,还要以考核和评价相结合当好裁判。学生在课堂上也不是忙于记笔记,“填鸭式”灌输的被动学习者,而是要加入其中共同合作,完成整堂教学课程的“演出”,共同探讨问题,解决问题。笔者认为,效果也必将事半功倍。

3、提高教师自身素质,主动适应案例教学需要。

案例教学作为教学方式的一种改革,首先面对挑战的不是学生,而是教师。实施案例教学,要求教师必须提高三方面的能力。一是掌握渊博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教学与实践经验,提高自身的组织案例教学的能力。二是能够站在学科研究的前沿,掌握最新的物流行业动态,具备理论和实践的贯通、融合能力。三是能及时分析和解决教学过程中学生发现的新问题,对学生的分析方法和结论加以客观的、科学的评判和引导,具备较强的应变和判断能力。

通过案例教学能够让学生深刻体会企业物流管理过程以及企业现实竞争的残酷,加深学生对物流企业的认识和了解,进而更加扎实的掌握理论知识,并将其与实践有机结合,笔者认为,这才是作为中职学校应该培养的物流管理实战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周德峰.案例教学法与管理类课程改革[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07(01)

[2]曾惠玲,钟晶灵.物流管理案例的教学过程探讨[J].中国证券期货.2010(11)

[3]黄卫国.物流管理专业案例教学探讨[J].职业.2009(02)

高中物理教学案例第8篇

关键词:物流课程;案例教学;高效应用

在我国的教育教学中,物流管理属于一门新课程,其教学模式及教学方法均处于研讨阶段,缺乏成熟的理论基础。在实际教学中正确引入案例教学的方法,可增加课堂教学的具体性、生动性,提高学生学习物流课程的兴趣,激发了学生创造思维的潜能,对教学质量的提高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1择优选取案例

案例教学中,案例的收集与选择是确保其顺利实施的重要因素。教师应当广开路径收集并选择合适的案例,案例选择应当遵循实用、适用的原则,需要结合物流教学的具体要求、学生自身特点及社会技术人才的实际需求,以培养技术型人才为目的,通过案例教学促进学生对物流管理进行系统学习,了解物流工作程序、工作技巧及工作责任。教学过程中,通过合理案例的积累与学习,大大提升了学生学习物流管理的能力和职业素养,并对学生职业素质、技能以及创业就业能力的培养产生深刻影响。比如,学习“仓储管理”内容时,教师可通过相关视频演示让学生对仓库管理的基本流程、内容以及责任分工等方面充分了解。教师可将收集到与教育特点相符合的案例进行加工处理,在各个环节融入知识内容,使案例更符合教学,贴近生活,有助于学生相关知识的学习。同时确保所融入的知识内容同学生认知特点相匹配,提升学生探索新知的能力。

2引导讨论分析

物流管理教学中,案例分析直接决定着案例教学方法的实施效果。学生作为教学主体,需要在教师正确引导下学习知识技能,因此对于教师来说,选择合适的引导方法使学生尽快找到问题解决的途径,理解掌握物流管理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至关重要。物流课程案例教学中,教师可先让学生对案例进行阅读了解,并逐步融入案例情景中,教师可适时对案例内容进行简单讲解,利于学生对案例的系统了解,然后进行分组讨论,按照不同角色进行问题讨论与回答,教师可对讨论的内容及其进度进行恰当控制。对于发言不积极或者夸夸其谈的学生,教师应当及时给予他们鼓励或纠正,培养他们团结合作的精神。

3完善优化体系

根据拟定的教学目标,制定案例教学流程,并规划好各个环节或者流程的耗时。实际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结合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调整或者选择教学程序和教学内容。结合所取得的教学效果,教师可适当调整或者改进案例素材。以案例分析的结果为依据来判断学生掌握知识点的实际情况,教师及时了解学生所分析的结论,继而按照每个学生的特性对选择、呈现案例的方式进行适当调整或改进。实事、新闻等均可作为案例的素材,及时调整案例素材可加深学生了解事物的程度,为学生及时掌握物流发展的新动态、掌握物流新技术提供保障。对于引导方式,教师可适当调整问题设置的内容、数量、顺序等。比如提问判断题、选择题的形式、频率等可根据学生在回答问题时所表现出来的积极状态进行适当调整。物流管理课堂教学中,案例教学应用的时长、时段应当符合实际教学的进度、内容等。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是案例教学实施的最终目的,所以案例教学应当同理论教学、技能实践相结合,构建系统化的物流课程教学体系。根据教学质量分析有关案例导入的问题,优化案例分析、讨论、教师评价等流程,严控时长,促进教学质量的快速提升。

4科学民主评价

进行案例点评是教师鼓励、肯定学生问题分析结果的最佳方式,学生通过案例点评可回顾存在于案例中的知识点,并可总结、提炼高价值的知识点。在学生回答完问题以后,教师可评价每个学生所答问题的逻辑性、正确性。案例点评中,教师应当科学、民主地评判学生案例分析所得出的结论,以提高学生参与案例研讨的积极性,对学生回答结果进行点评,并给予恰当的鼓励和肯定,培养学生善于思考、正确思考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创新潜能。最后对学生持有的观点进行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