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一年级入队家长寄语

一年级入队家长寄语赏析八篇

时间:2023-03-14 15:12:18

一年级入队家长寄语

一年级入队家长寄语第1篇

根据中央文明办、教育部、、全国妇联(中文发电[2009]9号)和县文明办、教育局、团委、妇联文件要求,关于《组织开展“向国旗敬礼、做一个有道德的人”网上签名寄语活动》的通知,现就我校签名寄语活动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活动目的

贯彻落实中央领导同志关于要把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作为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重要内容的指示精神,以网上签名寄语活动为载体,引导未成年人积极参与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增强爱国意识,激发爱国情感,唱响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改革开放好、伟大祖国好、各族人民好的主旋律。

二、活动时间

5月20日至6月10日。

三、活动内容

组织广大未成年人上网面向国旗敬礼签名,抒发感言,表达心声,使他们在参与中受到教育、得到提高。未成年人可以个人名义,也可以采取小组、团队、班级或家庭等方式进行签名,同时留言寄语。留言寄语内容要主题突出、健康向上,反映真情实感。

四、活动安排

1、5月20日,学校印发《××中学开展“向国旗敬礼、做一个有道德的人”网上签名寄语活动实施方案》,并转发县教育局《开展“向国旗敬礼、做一个有道德的人”网上签名寄语活动实施方案》,要求各处室、各年级认真学习、宣传、动员并实施。

2、自行组织登录中国文明网后,点击“向国旗敬礼,做一个有道德的人”网上签名寄语栏目后,然后敬礼、寄语。

3、活动期间,各年级、各班依据德育处下发的《“向国旗敬礼、做一个有道德的人”网上签名寄语活动登记表》认真登记,并及时上报团委,部分精彩寄语将在校报上刊登。

4、本次活动纳入班级量化考核,活动结束后,学校将对优秀班级和个人进行表彰。

五、活动要求

1、高度重视。开展“向国旗敬礼、做一个有道德的人”网上签名寄语活动,是贯彻中央领导同志重要指示、深化群众国主义教育活动的具体举措,是推进“迎国庆、迎全运、讲文明、树新风”活动的有力抓手,是推动“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主题活动深入开展的重要内容。各处室、各年级各班要提高认识,广泛动员,通过组织网上签名寄语,激发全体师生的爱国主义热情,引导他们努力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一年级入队家长寄语第2篇

关键词:藏区;寄宿制小学;教育特点;管理

中图分类号:G62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5-0039-01

1.寄宿制小学学校的基本办学条件

按寄宿制学校建设的标准,该区学校科学合理的安排了学校校园规划用地和校舍面积标准,精心组织实施。改扩建项目应充分利用原有设施,因地制宜地进行。在教学区、体育运动区、生活区等总平面设计上要求进行合理布局,做到了分区明确.布局合理,联系方便,互不干扰。

2.小学寄宿制教育采取的管理模式

经过调查,该区寄宿制教育采取半封闭式管理模式。封闭式管理模式是介于前两种管理模式之间的一种模式。大部分学生在校住宿.实行封闭式管理,一部分学生走读,实行半封闭式管理。或者是在校上课期间实行封闭式管理,非上课时间实行开放式管理。这种管理模式有自身的优势和缺陷,对学生的学习需求、生活需求、能力培养、习惯养成等都有着多方面的作用和影响。

2.1这种管理模式已建立制度建设机制,建立了一套有效的规章制度制订程序,保证规章制度制订的权威性。解决了当地教育中学生上学远和上学难的问题,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基础教育的普及。

不足之处在于缺少相关的保障机制。学生在校住宿,学校没有承担相应的服务功能,学生享有相应的权利,能够保障学生正常的学习和生活。同时,学生也没有维护学校住宿秩序的义务,承担一定的劳动服务、管理宿舍区物品的职责。学校没有建立和完善法制教育机制,学生入住前或入住后,学校缺少对其进行各种规章制度和基本的法律法规知识的学习,以提高他们遵纪守法和自我保护意识。

3.当地家长对子女上学的认识的调查报告

孩子上学,除了靠政府和学校外,家长在其中起非常重要的作用。家长对孩子上学的认识程度,支持力度和家庭经济状况等,是了解一个地方教育状况的重要方面。随着九年义务教育在全国的普及,使得学生上学的学费不再成为阻碍家长送子女上学主要因素。但要从根本上认识一个地区的教育入学状况,光从这一点分析是远远不够的。家长对孩子上学的重要性的认识,家长对孩子上学的态度,以及家庭劳力多寡等因素在孩子能否顺利上学成了关键的作用。

3.1寄宿制学校硬件设施与时展不相匹配。中央与地方政府为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投入了上亿元资金,但从局部来看,仍满足不了寄宿制学校发展的需要。(1)寄宿制学校基础条件落后。近年来,新修了教学楼,还是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致使沿用着80年代修建的教学楼,一个班级总有好多学生拥挤在一起上课,学生与黑板距离近在咫尺,严重影响着学生安全及学习;吃住基础设施条件落后,食堂、寝室条件差,一些学校把食堂与教师食堂办在一起,食堂无桌子凳子,天晴学生在操场上吃饭,下雨到教室里吃饭;教师住房十分落后,成为教师的心病。(2)寄宿制学校无学生活动场所。以乡镇为单位把学生集中起来,办起寄宿制学校,体育设施落后,无图书室等,每到放学后,学生无人管教,成为孩子的自由时间,导致易发生安全事故。(3)教师队伍落后。素质教育已经推行很多年,但农村寄宿制学校教师队伍存在着队伍不稳定,教师紧张,留不住人,缺乏专业教师。

3.2寄宿制学校软件设施与时展不相匹配。机制决定着发展,寄宿制学校一直沿用着传统的教学方式方法,老三教条,作为全乡集中办学的学校应从学生、社会、家长角度出发,更新观念,创新机制,与时代同步。一是寄宿制学校教育方式方法落后。按照传统的教学大纲,死搬教条教育学生,课外活动开展很少,劳动技术教育、安全知识教育、生理常识教育、道德教育等为语、数、外让路,老师教的多,学生动手的少。二是学生管理体制落后。虽然学校实行着班主任管理制,一到三年级学生还小,加上每个班级学生人数过多,不能面面具到,出现了上课有人管,下课无人问,无安全、保洁等专门的管理人才。三是学校债务沉重。近年来,上级达标活动不断,农村寄宿制学校为了达到上级分配的各项指标,不惜向借款,完成上级分配的各项指标,学校债务越垒越高,致使学校无法运转。四是教师的待遇太低。农村寄宿制学校教师的工资问题制约着学校发展,由于工资太低,教师队伍不稳定,一心想进城,讲实惠的多了,讲奉献的少了。

3.3寄宿制学校增加了农民群众负担。甘南州是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条件差,多数群众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农村寄宿制学校按照"一乡一所小学、一所初中学校"的布局,学生集中,确实解决了学生"两头黑",自80年代农村实行计划生育来,一个家庭有3个小孩,家长把孩子看成了宝贝,孩子的父母外出打工,为了让孩子读好书,不受苦,年迈的爷爷奶奶带着孙子到集镇处租屋为孩子打理生活,按照一个家庭两个孩子计算,一个月开支增加近500元左右,一个学期就是2000多元。农村学生实行了两免一补政策,但一到三级的孩子上学,每个学期比在自己村级学校多出300多元,造成学生失学率居高不下。

4.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年级入队家长寄语第3篇

——李毅的新学期寄语

过了一个新年,我们又回到了可爱的校园,开始了美好的校园生活。高尔基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在这个学期,我要多看课外书,不断丰富、充实自己,让自己成为一个博学、胸怀博大的人。

——黄思思的新学期寄语

我打算在这个学期里发愤图强,好好学习,争取拿第一。改掉以前的一些坏习惯,养成好习惯。最后我要让自己快快乐乐地过好每一天。

——章志梁的新学期寄语

新学期终于到了,让人快乐的寒假生活过去了。虽然我还有点恋恋不舍,但我决定在这新的一个学期里发愤学习,努力学好数学,争取拿到一百分。我在家要努力做到尊敬长辈,在校要认真上好每一节课,做一名优秀的少先队员。最后,我真心祝愿同学们在新的一年里学习进步,天天开心!祝老师们工作顺心!

——黄涛涛的新学期寄语

新学期来临了,跟了我四年的坏毛病又出现了,在这个学期我一定要改掉上课东张西望这个坏毛病,不能让他跟我一生,我长大可是要成为一个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我相信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林体国的新学期寄语

新学期开始了,以前我有一些缺点老是改不了,本学期我一定要将它们赶走,比如马虎、胆小……在新的起跑线上,我要奋起直追,争取跑在最前面。我也希望同学们能认真学习,人人争取做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好学生。

——陈向毅的新学期寄语

伴随着春天的脚步,新的学期又开始了!让我们走进书香校园,让朗朗的书声伴随着我们每一天,也让我们一起改掉自身的缺点,不断添加更多优点,一起向厚德、博学、砺志、创新的目标前进。

——黄文颖的新学期寄语

在这个学期里,我希望可以战胜懒惰,填满粗心大意的空缺,令自己变得细心、冷静。我将把老师对我的批评和鼓励深深记在心中,以此来激励自己。最后我祝大家在狗年人旺、财旺、学习旺!

——林云茂的新学期寄语

新学期开始了,我想在这个学期改掉以前的缺点,延续以前的优点。在上课时,我要做到认真听讲,大胆发言;而每次的考试最好都能达到九十五分以上。我相信,我能行!

——李统管的新学期寄语

新学期开始了,我们又要学习了。玩的时间少了,学习的时间多了,但学习能让我们增长知识,能让我们学会本领,我喜欢学习。在这学期里,我要多读一些课外书,让自己变得博学;我还要以《小学生日常行规范》来要求自己,使自己成为一名优秀的少先队员。

——王瑞辉的新学期寄语

——洪琪儿的新学期寄语

寒假过去了,新的学期开始了。虽然我们有些恋恋不舍,但是我们又必须进入新学期中。在新的学期里,我要好好学习,加快速度,争取在期末能考个好成绩。

——陈妮迎的新学期寄语

温暖的阳光照遍校园的每一个角落,小鸟的叫声传遍校园的每一个地方,它们仿佛在告诉我们新学期来了。在新学期里,我要把以前的“病”(动作太慢)给治好,使自己成为一个“健康”的人。我要让自己学习并快乐着。

——林乐乐的新学期寄语

新的学期开始了,校园里又传出了朗朗的书声,每个同学都在创造属于自己的知识乐园。我想:如果每个人都在自己小时候珍惜时间,认真读书,好好掌握知识,长大后为国出力,那我们的祖国一定会变得更加繁荣、富强。我祝愿大家以后都能有一个美好的未来,让我们打开双手,把梦想实现吧!

——陈珍珍的新学期寄语

打开x的大门,一个新的学期又悄然开始了。

一年级入队家长寄语第4篇

一、城乡文化教育发展现状

(一)文化事业发展现状

目前,我县文化建设主要以乡镇、行政村为重点,全面加强文化阵地建设,充实文化队伍,丰富文化活动,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据了解,自20*年以来,全县共投入资金5000余万元(其中县财政配套投入1500余万元),在6个乡建成了文体站,在112个行政村建成了文化室,组建了50余支农牧民业余文艺演出团体。自20*年起,我县实施了农牧民健身工程,为21个行政村新修了篮球场,为22个行政村购买安装了健身器材。20*年,*县还实施了“农家书屋”、“东风工程”两大惠民工程。自治区首批“东风工程”出版物共为我县赠送了党报党刊1342份、图书16553册。截止目前,县财政已连续出资新建了11个“农家书屋”,很好地解决了农民群众看书难的问题。同时,为把文化阵地拓展到乡村、到农户,我县发挥文化部门指导作用,帮助12个行政村新组建了村级业余文艺演出队,进一步丰富了村民业余文化生活。20*年以来我县已放映电影2500余场次;开展“送图书下乡“工作,两年来共发放图书近4000册,并建设了12个服务点,对乡镇图书管理工作进行指导;开展“文化六进”,组织20多名专业文化工作者到农村辅导群众文化活动,送文化下乡76场。

(二)教育事业发展现状

目前,全县共有中小学校25所,幼儿园22所(公办21所),其中,中学14所,完全小学11所,教学点34个。在校生11869人,其中小学7262人,初中2944人,高中1663人;教职工1188人,其中专任教师937人;幼儿园22所,其中公办21所;乡、村农牧民文化技术学校1*所。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99.56%以上,初中适龄少年入学率达1*.32%以上。历年中高考成绩、内初内高录取率均在地区前例。县幼儿园为民汉合园、混合编班的幼儿园,乡村幼儿园均为“双语”幼儿园,学前教育覆盖面已达70%以上,少数民族适龄学前儿童入园率达57%。自20*年以来,我县先后招聘了245名教师,其中人才交流70人,县财政招聘175人;提前退休了338人。*年以来,我县先后争取建设资金达3*9万元,分别实施了“边境县农牧区学校改造项目”、“寄宿制学校改造项目”、“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等项目工程。20*年,我县全年总投资达到3017万元,新建校舍13876平方米,修缮学校围墙5000米,并按“国标”配备了各类教学仪器设备。

二、城乡文化教育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我县虽然在城乡教育、文化发展上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群众还有不满意的地方,工作中还是存在着薄弱环节的。从总体上看,城乡教育、文化发展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还有一定差距。具体表现在:

(一)城乡文化发展方面:

1、基层文化人才队伍薄弱。在加依勒玛乡加依勒玛村和村民座谈时,我们了解到,当前,随着农村经济发展的多元化,青壮年劳动力纷纷外出打工,其中大部分人是农村文化队伍中的积极分子,以致农村文化能人匮乏。留守在家中的妇女和老人承担着农牧业生产的重任,参与基层文化活动的积极性较难调动。这一问题在各乡镇都比较普遍。

2、为农民提供的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总量偏少。在县文体局调研时,干部们反映,尽管县委、政府一直致力于培植农村公共文化产品,积极组织文化下乡活动,为农民放电影、演节目等,但与农牧区群众需求相比,在内容和数量上都比较有限。由于寻多乡村地处偏远,加之文化部门经费不足,使得农村文化相对贫乏的问题短时间内难以有效解决。

3、城乡文化发展水平差距较大。在库勒拜乡文体站调研时,有看书的村民反映,农村图书室、阅览室书籍存量总体较少,同时更新较慢,想看的书在文体站找不到。与县城相对繁荣的文化市场相比,农村独具特色的乡土文化缺少与县城文化必要的交流平台,使得各自的文化优势无法实现充分共享,形成整体合力。

4、农村文化基础设施相对薄弱。纵观我县城乡文化发展,县城文化基础设施相对完善的多,而乡、村级文体办公设备呈现区域性对比上的不足,特别是缺乏具有专业知识的文化工作者,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现有文化资源的有效利用,基层文化单位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二)城乡教育发展方面:

1、教育资源总量不足,城乡发展相对不平衡。主要包括:一是农村中小学布局结构不科学不合理,50人以下的教学点37个在一定时期存在,农牧区个别学校教学靠支教老师维持正常的教学。二时按照“两基”要求,学校的服务地理半径为3公里,农区乡中学学生在600人以上,山区牧区初中应达9个班,校均450人以上,但很难达到集中办学。三是高中规模较小,目前民汉高中每年招生只有600人,初中毕业生有相当一部分不能升入高中学习。

2、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教师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在哈语教师整体超编的情况下,汉族教师不足。全县教师整体分布不均衡,农牧区教师涌向县城的势头有增无减;学科专业搭配不合理,农牧区教师整体学历不高。引进新教师存在待遇保障等问题,难以留住人才;老教师经验丰富但年龄偏大,教师队伍没有活力。

3、教育管理体制落后,用人机制有待进一步激活。一是教职工管理不科学,导致部分教职工缺乏工作主动性和自觉性,责任心不强,上进心不足,存在着等退休现象。二是“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落实上有偏颇,事权与人权财权分离,责任不清,主体不明,学校花钱的事躲着走,有权的事争着要。三是学校内部管理缺乏激励机制,教职工竞争意识相对不强淡薄。目前优秀教师的流失、优秀学生的流失已成为影响教学质量、升学率的重要因素。

4、教育投入渠道单一,普及教育需要更多资金支持。普及教育需要的经费,主要靠政府投入为主,投入渠道单一。由于我们是欠发达地区,每年的资金投入与教育事业发展需要之间仍然存在差距。时代的发展要求农牧区教育有突飞猛进的发展,人民群众也对各级学校寄予了很高的期望。教育做为一项民生事业,目前民办教育尚未发挥出应有作用。

三、城乡文化教育发展的对策与思路

(一)城乡文化发展的对策与思路

1、高度重视,积极创新机制

在县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县已经把农村文化建设列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规划,建立起了宣传、文化、广播电视、教育等多部门参与农村文化建设的协商平台和机制,从制度上保证各个部门共建共享农村文化。但还缺乏资金保障机制,我们认为应建立起有效的农村文化建设的长效投入机制,县、乡财政要统筹规划,不断提高用于农村文化事业发展的资金比例。设立农村文化建设专项资金,确保县、乡、村公益性文化基础设施和重大群众文化活动等农村重点文化建设的资金需求。积极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采取奖励、补助、贴息等方式,鼓励社会各方面力量兴办农村文化事业。要实施乡镇文化建设目标责任制,坚持平时检查和年终检查相结合的原则,进行量化考评,考核的结果与奖惩挂钩,确保干部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积极性。要坚持以政府为主导,以乡镇为依托,以行政村为重点,以农户为对象,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网络。逐步完善乡文体站和村文化室的功能,保障群众享受公共文化服务的权益。

2、多措并举,鼓励自办文化

通过财政支持和文化指导,帮助农民把各类文化组织发展起来,为农村文化建设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近年来,我县已持续开展了文化“三下乡”工作,在城乡积极开展了“乡村百日广场文化”、“乡村百日文体活动竞赛”、“文化六进”、“群众文艺汇演”等群众性文体活动。20*年以来,全县各乡镇的“腰鼓队”、“秧歌队”等业余文艺演出队,在农村开展文体活动200余场,参与群众达到12万人次。20*年底至20*年初举行了两个月的“*县第九届群众文艺汇演”。在20*-20*年的自治区首届“乡村百日文体活动竞赛”中,我县被评为“自治区乡村百日文体活动竞赛先进县(市、区)。”

从调研反映的情况看,广大群众特别是农牧区群众非常渴望展示本地特有的文化资源,让更多的城里人知道乡村文化的魅力。今后,我们将在文化活动中实现“双向互动”:一是下派文化力量进行试点,从节目编排到正式演出,对10-15个文化基础较好的村进行全程指导,在农闲时节和节假日,组织群众自编自演富有农村特色的文艺节目,吸引越来越多的农牧民参与到文化建设中。积极展开财政支持,从演出道具到演出场地,对自办文化愿望强烈的村进行充实、配全。二是充分发挥群众智慧,邀请民间文化人士参加县上节目的编排,充当“导演”,参与到节目策划中来。通过双向互动,进一步调动广大农民群众的文艺创作和演出热情,丰富他们的业余文化生活,更进一步促进农牧区文明风尚的形成。

3、文化下乡,丰富群众精神生活

今后我县将进一步探索城乡文化活动长效机制,借助文化下乡等载体,进一步满足城乡群众文化需求,丰富群众精神生活:

一是继续组织好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开展好多种形式的群众文化活动,充分发挥流动电影放映车、乡镇电影放映小分队的作用,开展电影放映工作,使“三下乡”活动小型化、经常化、多样化,努力做到灵活多样、行之有效。二是把经常化、小型化、多样化的文化活动与定期举办大、中型群众文化活动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农闲、节日,组织各类为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演出、劳动技能比赛等活动。鼓励农民群众自编自演具有地方特色的文艺节目。倡导农民读书用书、学文化、学技能,普及先进实用的农业科技知识和卫生保健常识。三是积极引导重要的公共文化资源为农村服务,强力推进广播电视进村入户及“文化资源共享工程”的实施。各级电台、电视台要把面向基层、服务“三农”作为主要任务,多播出受农民群众欢迎的精品栏目和节目。财政设立专项资金,重点在乡、村文化阵地增加农民群众读得懂、用得上的通俗读物的品种和数量。四是加大对各乡文化站、行政村文化室、“农家书屋”的宣传和管理力度,调动农民学习新知识、新科技的热情,并将新科技应用于生产、生活,充分发挥“东风工程”免费发放的各类期刊、农村科技图书、音响资料的作用。新华书店也应当针对农民的实际需求,为农村读者购书读书提供优惠和方便条件。

4、强化监管,促进城乡文化健康发展

一是进一步加强文化执法人员的综合素质,制定一系列切实可行的工作制度,坚持日常巡查和突击检查相结合的方式,加强对农村文化市场的监管。二是发挥乡镇文化站的监督作用,整顿和规范农村文化市场秩序,严厉打击各类违法违规经营行为,促进农村文化市场的稳定有序发展。三是规范农村文化市场,加大农村文化市场的执法力度,深入开展“扫黄打非”工作,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严厉打击违法违规活动,取缔无证经营。重点加强对演出娱乐、电影放映、出版物印刷和销售、网吧等方面的管理,坚决打击色情、封建迷信等违法活动,确保农村文化市场健康有序的发展。

5、加强培训,建设乡土文化队伍

一是认真实施文化人才教育培训工程。采取送到文化院校进行深造、从县艺术团、文化馆派人到乡村办文化人才培训班等方式,对乡村文化干部进行业务培训。20*年以来全县举办乡镇文化中心人员、文化市场管理执法人员和经营人员、业余文艺爱好者培训班等共14期,培训近400人次。计划今后两年举办相关文化培训30期,培训人数1000人次,有效提高业余文化爱好者参与活动能力。二是建立村(社区)文化辅导员和社会体育指导员制度,结合“送文化”下乡,对已经统计出来的560多名社会文艺骨干进行多渠道、深层次培训,为活跃乡村文化提供人才保障。三是建立专兼职结合的农村文化队伍,积极培养农民文化骨干,充分发挥民间艺人、文化能人在活跃农村文化生活、传承发展民族民间文化方面的作用,巩固农村文化建设的群众基础。对农村文化精英从事农村文化事业进行适当财政补贴,逐步提高队伍的整体素质。四是充分发挥艺术团、文化馆专业艺术人员的优势,加强对农村文化队伍的指导培训。在20*-20*年已下乡指导农牧区文化活动100余次的基础上,今后两年指导活动次数要达到150场以上。五是制定优惠政策,吸引大中专毕业生到农村扎根创业,为农村文化建设提供丰厚的土壤条件。

(二)城乡教育发展的对策与思路

1、巩固基础教育,进一步提高基础教育质量与水平

近年来,*县不断加大教育投入,把项目建设作为改善教育教学条件的重要途径,积极争取资金,修缮、新建校舍,过去低矮破旧的校舍已成为历史。今年,我县将进一步加大教育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全年总投入预计将达到5500万元,新建校舍近2万平方米,砖混校舍占校舍面积的百分比由2001年的33%上升到95%。在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的同时,我们按照小学生就近入学、初中生相对集中的原则,对原有中学18所(含牧寄校),小学55所、教学点62个,进行布局调整,加大结构性合校及撤消教学点工作,先后撤销28个教学点,对10所学校进行民汉合校。今年,我们又委托*大学建筑设计院专家对全县中小学校布局调整进行专题调研,制定了《*县中小学布局调整专项规划》,计划用2到3年时间将全县办学点由59个调整为24个,其中高级中学1所,初级中学1所,九年一贯寄宿制学校4所,完全小学9所(含5所乡级寄宿制小学),教学点9个。通过布局调整,形成“县办中学、乡办小学、村办幼儿园”的新格局。

2、创新培养机制,进一步优化教师队伍结构

根据我县教师队伍存在整体超编、结构性缺编的现状,我县将通过加大招聘、放宽出口的方式,进一步优化教师队伍结构。今年,我们又根据我县教育资源布局调整整体规划,制定了《*县师资结构调整方案》,计划用2-3所时间对全县师资进行合理配置,并通过争取上级教师政策、加大专任教师招聘力度、深化支教和放宽教师出口等措施,使全县师资力量达到更优化的配置。目前,我们已上报了292名“双语”教师招录需求计划,实施了50名教师的招聘工作。

20*年,按照教师“十百千”工程,我县先后聘任了10名“教坛明星”、30名“教坛新秀”、10名优秀教育工作者。在此基础上,我们还将对教师培养机制进行大力创新,每三年评选出十名教坛明星,百名优秀教师,千名合格教师。2009年,我们已经提出了“1251工程”,即到2012年培养1000名县级骨干教师,200名能起骨干带头作用的学科带头人,50名地区级学科带头人,10名地区级以上的学科带头人。同时,我们还将采取内外联合办班、培训作为晋升职称的重要依据的方式,进一步提升教师培训的实效性。今年,我们已制定了《*县教师培训规划》,通过进一步强化县级培训、校本培训基地作用,采取“请进来、送出去”相结合的方式,计划用3年时间将全县在职教师强化轮训一遍。目前,*县已形成了由2名部级、32名自治区级、64名地区级、98名县级中小学骨干教师组建的骨干教师队伍,并编辑了疆内第1部乡土教材《美丽的*》。

3、实现两手都要硬,推进幼儿教育和职业教育跨越式发展

一是稳步推进幼儿教育。我们将始终坚持教育“从幼儿抓起、从教师抓起”的方针,将幼儿教育纳入教育发展整体规划之中,使少数民族“双语”教育得到快速发展。20*年我们投入40余万元在萨尔塔木乡库尔米希村、库勒拜乡和萨尔布拉克乡成功开办了3所乡村学前“双语”幼儿园。通过试点运行,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为进一步推进学前“双语”教育发展奠定了基础。20*年,又投入700多万元按照“人口不集中不办园,生源不充足不办园,师资力量不富余不办园”的原则,新建了9所“双语”学前幼儿园,改扩建11所标准化“双语”学前幼儿园,投入70余万元高标准配备了“双语”学前幼儿图书、生活用具、教辅设备等。同时,面向全县公开招聘幼儿教师26名。今后,我县将继续深化幼儿教师支教制度,努力形成“县、乡、村”三级幼儿园支教体系,进一步充实幼教师资队伍。

二是跨越式发展职业教育。我们将以培养农村实用型人才和技能型人才为目标,积极依托我县矿业、畜牧、农业、旅游等蓬勃发展的大好时机,与地区技校及疆内有实力的职业技术学校联系,积极开展订单培养,加强职业指导和创业教育。还要进一步完善职业教育工作责任制、定期巡视检查制度和联席会议制度等,把职业教育工作纳入各级政府管理目标体系。目前,*县成职教中心下设职业教育培训学校1所,分设“2+1”职业教育培训基地14个,专兼职教师163人。先后共组织“2+1”职业教育培训人数达1400余人,其中成功创业的254人;送出培训384人,其中送出定向培训182人,成功就业210人;县职业教育培训学校开设2个班,招收学员67人。

4、优化教育资源布局,实现县办中学、乡办小学和村办幼儿园的突破性进展

一是实现中学扩建目标。*县高级中学,现有校园面积70多亩,校舍建筑面积17000多平方米,校园绿化面积1*平方米;现有教职工140人,教学班37个,学生1663人。到2012年,高级中学校改建扩建工作全部完成后,校园面积将达到100余亩,建筑面积达3万余平方米,在校生人数达到2500人,授课班级达60个。为我县普及高中教育奠定基石。*县初级中学,校园扩建达将到118亩,新建校舍面积达2万平方米,把乡部各学校初中部全部合并至县初级中学后,学校在校生人数将达到3000余人,2010年9月前完成加依勒玛乡中学、寄校,齐巴尔乡中学,库勒拜乡寄校的合并,其余各校于2012年前逐步合并到县一中,实现除铁热克提乡寄校、萨尔布拉克乡寄校、齐巴尔乡寄校外所有中学全部合并至县城就读。

一年级入队家长寄语第5篇

一、传承先烈爱国情怀,打造红色育人品牌

“赵光”,一个英雄的名字,一个红色教育思想的切入点。多少年来,赵光烈士的英雄事迹教育、感染、影响着一代代赵光人,成为当地独有的教育资源。学校充分利用赵光烈士这一鲜活的英雄形象,依托“赵光烈士纪念碑”这一形象生动的德育载体,使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广泛持久、深入有效地开展。

(一)走近“赵光”,铭记历史

宽阔整洁的校园内,一座高3米的铜质“赵光”雕塑威严屹立,使整个校园显得格外庄严肃穆,充溢着豪迈和正气。这是学校为了弘扬赵光精神,树立凛然正气策划制作的。清晨,当第一缕阳光升起的时候,师生们便在“赵光”充满希冀的眼神中开始了一天的工作和学习。“赵光”那远眺的双眼,挺拔的身姿,坚毅凝重的神情,好像无时无刻都在向师生们表达着这样的心愿: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吧,要好好地工作和学习,无愧于先烈们的鲜血和生命,无愧于这伟大的时代。在一楼展厅,悬挂着赵光烈士的巨幅照片,雕刻了赵光烈士纪念碑碑文,再现了赵光烈士的生平、工作及战斗经历,“赵光镇”命名由来的多幅照片、文字,无一不在全力营造红色育人氛围。庄重幽雅的环境,似有一股无形的力量,时时刻刻都在师生心中激起层层涟漪,令人鼓舞,催人奋进。可谓“先烈有言,润物无声”。

(二)创新实践,精心育人

育人树才,立德为本,这是学校领导们的共识,对德育工作有着深刻而独到理解的他们,坚持学校德育工作常抓常新,建立健全了德育组织机构,明确责任,校长为德育工作的第一责任人,构建了以德育副校长、德育主任和大队辅导员分工负责、合力推进的德育管理体系和以学生为本的德育工作体系,形成了自上而下层层抓考核,步步抓落实的管理形式,让每一个学生都健康、幸福、快乐地成长。育人实践中,全校教师秉承“不求人人优秀,但求人人发展”的宗旨,牢固确立“育人”意识,不仅关心学生的学习成绩,更关心学生的健康成长。尽可能地多给他们一点关爱,多给他们一点鼓励,通过目标激励、榜样激励、关怀激励等多种方法让有各种不同潜质、性格和家庭背景的学生个性和特长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让每一个学生都拥有成功的机会,让每一个学生都拥有施展才能的舞台,让每一个家庭都拥有回报的欢乐。在这一理念引领下,广大教职工增强了教书育人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呈现出“育人”的新气象。在这里,每位教师都那么阳光,他们都已融入这个团队,都以自己是团队中的一员而骄傲。

二、科学管理提质增效,引领师生共同成长

学校坚持“服务树形象、质量求生存、特色打品牌、创新显活力”的办学思路,以“小规模、精品化”为办学模式,在抓实抓好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打造了珠心算教学、少年警校、信息技术教育等学校特色工程,增强了学校核心竞争力。学校以“团结、开拓、创新、奋进”为校风,以“严谨、谦虚、求实、爱生”为教风,以“勤奋、好学、活泼、向上”为学风,精细管理、精品育人,牢牢把握课堂教学这根生命线,深入开展构建“有效、高效”课堂的探索与实践,以教育科研带动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通过精品课例的打造带动整个学科精品课程的打造,实现了学科质量的均衡持续发展。

(一)立足常规,提质增效

提高教育质量是教育事业发展的永恒主题。赵光学校在新课程理念的引领下,着重在有效教学的设计与实施上狠下功夫,主要做到了“五个有效”。

1.有效备课:为实现资源共享,又做到弘扬个性,学校创新了集体备课形式,着力进行备课制度改革,改变传统的“单兵作战”模式,实行了集体备课制度。

2.有效指导。立足于有效,着力于指导。从有效讲授、有效提问等几种具体的教学行为加以明确和引领。有效讲授的原则:清晰明了;有吸引力;掌握节奏。有效提问的标准:清晰;问题有价值;富有趣味性;具有大众性、广度和开放性。有效提问的技巧:着眼于教学内容的关键处、矛盾处、对比处提问,抓住疑难点、兴趣点、模糊点提问。

3.有效互动。互动的有效性可以改变传统课堂中的单一和枯燥的教学行为,打破课堂的沉闷和焦虑,让学生在一种愉悦和亢奋的状态中主动学习,积极思维。为加深大家对有效互动的认识,学校组织进行了四节英语教师示范课,开展了深入细致的研讨。

4.有效管理。从课堂管理、教学时间管理、课内外作业管理三个层面进行。学校将听课、查课、评课作为实施有效教学管理的切入点和突破口,作为有效管理课堂、管理教学的重要抓手来抓,做到听课、查课、评课制度化、规范化、日常化。全体教师课堂教学努力做到三要:目标要明确,容量要饱满,重点要突出;三互:师生互动,三维互举,内外互延;确保学生实现三有:课课有得,课课有思,课课有悟。课堂教学评价坚持三比:同样内容比效率,同样效率比效果,同样效果比效益。学校安排了抽签课,推门听课,跟踪听课,挂牌听课等多种形式的听课,促进教师深入课堂教学改革,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使教师深刻感悟到只有高效的课堂才能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里获得最大的收益,智慧的课堂才会有思想的交融,心灵的顿悟,文化的课堂才能让学生的性情得到滋养。

5.有效练习。学校要求教师严格按照省教育厅下发的减轻小学生课业负担的文件精神,精心设计练习,尽量少留或不留作业。本着服务于教学这一目的,所布置的习题必须在广泛占有资料的基础上精心筛选,难易适度,具有变化性、多样性,务求针对性,实效性。促使学生进步,切实提高质量。

(二)科研引领,课题导行

人的发展是在不断学习、实践的过程中循环往复螺旋上升的。学校力求教研与科研相结合,使教学研究活动课题化,依托科研课题,促教师以科学的态度在研究中学习,以实现达到凝练队伍、完善素质、提升质量的目的。“十二五”的开局之年,学校确立了《多元智力理论在教学中的实践与研究》这一省级重点课题。共有21人参与到研究中来,在教学实践中,学校要求教师的教根据不同学生的智力特点来进行,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和教育对象的不同创设各种适宜的、能够促进学生全面充分发展的教学手段、方法和策略,给予每个学生个体最大限度的发展机会。采取“示范、学习――尝试、实践――总结、反思――再尝试、实践――再总结、反思――研究、推广”的研究方法,让教师在研究中成长。

(三)搭建平台,体验成功

机遇是胆识与勤奋的积累。学校在教学管理中注重抢抓机遇,在实施管理过程中重视凝练队伍,提升素质。课改实施的过程中,努力为广大教师提供各种锻炼机会,促使实现了自我的超越。学校大力加强英语教学,选派年轻教师到北安健康小学观摩学习,开阔视野,增进交流。大力开展英语第二课堂活动,“英语动画天天看”、“英语故事天天读”、“英语作文天天写”、“英语歌曲天天听”等活动使学生在英语实践活动中提高听、说、读、写的能力,全力赶超农场学校及周边其他各校,办出自己特色。同时,还成立各种特长班,如书法、绘画、声乐、信息技术、奥数、舞蹈、小发明小制作班等,全面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了学生和家长的认可,在社会上产生了很好的反响,增进了办学活力和竞争实力 。

科学、人性化的教育教学管理,为教师提供了施展才华的舞台,为学生搭建了个性发展的平台,为学校的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涌现了以全国模范教师苏广田,省级模范教师姜永吉为代表的一大批国家、省、地、市名师;在北安市中小学生英语竞赛中,学生李爽、叶红珊、尹宏杰、巴旭、张健鹏等五位同学分获农村小学组“情景对话”、“作文”一、二等奖;赵光学校连续三年荣获十四、十五、十六届文艺汇演一等奖;多次被评为“黑河市德育工作先进学校”,“北安市素质教育先进学校”等六项殊荣。

三、探索寄宿管理模式,共建学生成长乐园

寄宿制学校是在学区内学龄儿童逐渐减少,学校布局分散、平均办学规模小、教育资源利用率低、教学质量下降等问题的日益突出等情况下发展的一种特殊的办学形式,有其特殊性,同时更是一个新挑战。作为一所农村乡镇寄宿制学校,赵光学校深化体制改革,加大寄宿制学校办学规模,推进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

(一)建章立制,提高管理水平

学校是2010年暑期由市教育局投资300多万元在原赵光中学教学楼的基础上维修改造而成的一所寄宿制小学,2010年10月28日投入使用。学校占地面积4万平方米,校舍面积5 700平方米。其中食堂面积353平方米,宿舍面积1 412平方米。改善学生的吃住环境和饮食起居质量是工作的重中之重。为此,学校挑选了一批事业心强,生活经验丰富的中年教师参与到食堂和宿舍的管理工作。经过大家共同学习研究,并广泛征求师生和学生家长的意见和建议,同时组织大家反复论证,制订了《寄宿制学校食堂管理制度》、《寄宿制学校宿舍管理制度》、《寄宿制学校管理工作手册》等,内容涉及学生在校饮食、住宿、学习、课外活动、心理健康、往返安全等各个方面,形成寄宿工作项项有目标、时时有人管、事事有人管、人人有责任的运行模式和管理机制。还对各个环节进一步细化,制定了《生活服务教师岗位职责》、《食堂工作人员岗位职责》、《卫生保健员岗位职责》、《寄宿生家校联系制度》、《文明宿舍评比制度》、《寄宿生学生一日常规制度》等,从学生每天早上起床、就餐、学习、活动、就寝等提出分时段工作要求,实行精细化的一日管理流程。管理制度的细化,为寄宿制管理提供了具体的制度保障。食堂管理人员千方百计提高饮食质量,做到了早餐、午餐、晚餐品种多、营养全,色香味美,营养均衡。宿舍管理人员强化宿舍管理,提供优质服务。统一组织孩子们在七点到七点四十分到图书室自由阅览和学习,全面安排孩子的业余学习生活。利用配备的电视机,购置的DVD,安装的闭路,统一时间为孩子们播放动画片及学习类、文娱类节目。高度重视宿舍文化建设,认真“卫生宿舍”、“文明宿舍”评选,促进了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提高和舍务管理水平的提升。学校曾先后三次邀请家长代表到校体验住宿孩子的一日三餐和日常起居。品种齐全营养丰富的学生餐,整洁明亮秩序井然的宿舍,卫生方便的洗漱间、洗手间,冷热水齐备的淋浴室,药品种类完备的医务室,和蔼可亲、无微不至的管理员……家长们看在眼里,喜在心上。他们纷纷表示:一定要把所见所感讲给周围的人听,动员那些孩子在外校就读的学生家长,尽快把孩子送到赵光学校。因为把孩子放在赵光学校读书,他们放心。

(二)安全教育,坚持常抓不懈

寄宿制学校不仅要让学生在校吃得好、住得好、学得好,更要做到安全有保证。学校层层落实责任,做到寄宿生一日学习生活无缝链接式管理,确保管理无死角、无盲区,加强对寄宿生的安全教育,开展日常防触电、防溺水、防火灾、防意外事故、防煤气中毒等五防安全教育,实行“三制”、“六册”制度。“三制”即家长学校交接手续制、值班教师校园巡查制、食堂宿舍定期消毒制;“四册”即寄宿生花名册、接送登记册、卫生检查册、请假登记册,确保学生人身安全,尤其是课余安全、饮食安全、就寝安全、往返途中安全,做到环环相扣不留空缺。重视家校的沟通与联系,构建家校合一的寄宿生教育模式。建立寄宿生信息卡,定期召开寄宿生家长会,开放家校沟通渠道,建立民主、平等、互信互访的家校关系,争取家长的主动积极配合,建立家校通讯录、家校联系册,促使家长与老师密切联系。共同教育好孩子。

(三)养成教育,培养学生良好习惯

在寄宿制管理工作中,学校不断创新管理方式,深入推进养成教育。实施八个“统一”,统一时间起床,统一时间晨练,统一时间晨读,统一时间上课,统一时间吃饭,统一时间自习,统一时间洗漱,统一时间就寝。要求每位同学及时起床、就寝,做到“五不”,不吵闹、不喧哗、不妨碍别人睡眠,不随地吐痰、乱丢废弃物,不准到宿舍用餐。认真打扫宿舍,保持宿舍整洁、卫生。

一年级入队家长寄语第6篇

现将我任职德育副校长一年来的工作、学习、管理等情况作如下述职,请各位领导和同事对我进行评议。

过去的一年我协助*校长,主要分管德育工作、初一年级部以及寄宿部工作。回顾这一年来的工作,我在县局领导、校领导及各位同事的关心、支持和帮助下,立足岗位,扎实工作,潜心教育教学,不断创新,不管在工作、学习和管理上都取得了较大的进步,较好地完成了分管的各项工作。下面我的述职主要有两部分内容:一是工作汇报,二是工作反思。

首先是工作汇报。一年来政教处在××主任牵头下、××副主任协助下,高效运转,开拓创新,做了大量扎实有效的工作:(1)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成功召开班主任经验交流会和例会;(2)迎接各类验收,打造学校品牌。一年内,学校三度受到省级表彰,先后被评为“省绿色学校”、“省先进体育学校”、“省文明单位”;(3)建立德育长效机制,注重活动育人。先后举行校第三届艺术节、第六届校体育运动会,开展了“阳光体育活动”,迎接了县“四个一”验收并获一等奖,开展“感恩教育”系列活动成效显著,举行元旦文娱晚会,多次召开家长会,宣传学校品牌;(4)狠抓学生常规管理,养成良好习惯。中午静校、桌椅归位、三禁止等活动有声有色;(5)成功组织初一新生军训和初三新生军训,为学生奠定了学习和生活基础。初一年级在王茹主任、许从林、潘明主任的管理下,教学秩序稳定、教师培训和考核到位,无论教学工作还是学生管理都有条不紊,开创地开展了学生小型体育竞赛活动,使管理工作充满生机与活力,且成效显著,两次期中考试、两次期末考试,语文、数学获得均分4次第一,英语1次第一,3次第二;寄宿部在马成利主任的管理下,狠抓学生生活习惯的养成,本文合理调整生活老师上班时段,开创了寄宿工作的新局面。本人也积极响应学校号召,深入课堂一学期听课57节。

一年来,校园环境干净整洁、学生守纪情况良好,良好习惯初步养成,所有学生勤奋好学,积极进取,无重大违纪事件发生,感谢全体班主任老师付出的辛勤劳动,在学校最小的管理单元中做出了最大的贡献;七年级的优生数在县统考中占有较大优势,感谢初一年级全体任课教师,是你们满腔热情地忘我工作,创造了令人满意的成绩。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英语组缺人的情况下,王茹主任、胡雪峰、张颖、罗红老师承担了3个班的英语教学,并且成绩显著。事非经过不知难,其中辛苦劳累,一言难尽。她们是过去一年教学工作绕不过去的弯。周汝春老师、葛振东主席虽年近半百,但工作满腔热情,业绩优秀。孙建国老师为语文组出谋划策,工作出色。我为拥有这样出色的七年级团队和优秀的同事而感到庆幸,他们高超的教学水平提高了我的业务,他们高度的责任感提升了我的境界,他们高尚的人格净化了我的心灵,不断地给我鼓励、智慧、灵感和勇气。

一年级入队家长寄语第7篇

2017年小学开展清明祭英烈活动总结一

清明节是我国的重要传统节日,我校以清明节为契机,,以网上向先贤先烈鞠躬献花和抒写感言寄语、网下清明祭扫等活动为载体,对广大青少年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和传统美德教育,引导未成年人慎终追远、缅怀先辈,铭记革命先烈光荣事迹,倍加珍惜今天幸福生活,懂得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的道理,不断增强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华民族的情感,从小立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一、以班级为单位开展清明祭英烈主题班会。各班级通过班会宣传清明节的历史渊源,以及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引导学生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热情,珍惜今天幸福生活,树立报效祖国的远大志向。

二、开展网上祭英烈活动。学校积极组织学生,利用微机课以及发动能上网的同学和父母在家一起开展网上祭英烈主题活动,同学们通过网上向先贤先烈鞠躬献花、抒写感言寄语等祭奠活动,引导他们了解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传统,学习英模等事迹,寄语留言,表达心声,抒发自己对先烈的感恩和敬仰。

三、开展祭扫革命烈士教育实践活动

学校发动同学就近就便到附近的烈士陵园、烈士墓地祭扫、献花和宣誓,表达对先烈先辈的感恩怀念,培养爱国情感。

四、开展小手拉大手,文明祭奠共携手志愿者活动。

学校中国年级成立文明祭扫志愿者活动小组,走进家庭、社区宣传倡导用种植草木、敬献鲜花、清扫墓碑等文明形式和网上祭奠、社区公祭、家庭追思等新型祭扫方式来寄托哀思,引导家庭亲友、社区居民不乱烧香烛、纸钱,不随意在街头、社区、公墓外、林地等处焚烧丧葬祭祀用品和燃放鞭炮,认真遵守公共秩序,自觉保护环境,为倡树健康、文明、环保、平安的祭扫新风当好义务宣传员。

2017年小学开展清明祭英烈活动总结二

清明节是我国人民悼念逝者、寄托哀思、缅怀先人的传统节日。每年清明,人们都要用不同形式缅怀为了维护国家的尊严、争取民族独立解放、国家繁荣昌盛和人民自由幸福而献出宝贵生命的无数英烈、先烈们。为了号召学生缅怀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继承革命烈士的光荣传统,根据上级文件精神和我校创文工作的实际情况,大拱桥学校开展了清明网上祭英烈活动。现对活动情况作如下总结:

一、领导重视,统一部署

接到创文办关于广泛开展网上祭英烈活动的通知后,学校非常重视该活动,拟写了关于广泛开展网上祭英烈活动的通知,及时召开师生大会,就网上祭英烈活动做了安排部署。

二、形式新颖,内容丰富。

1、统一组织网上祭英烈,共铸中华魂网上公祭活动,并对学生进行网上祭英烈培训。

少先队员在校少先队的组织下登陆了信阳文明网、中国文明网,参加网上祭英烈,共铸中华魂网上公祭活动,并对学生进行网上祭英烈培训。让学生到网上阅读先烈的英雄事迹,通过鞠躬、献花、留言等网络方式向为民族复兴、国家富强而英勇献身的民族英烈致敬,表达追思缅怀之情,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有的同学在网上祭先烈活动中写到:我是一名少先队员,今天我进入了中国文明网,看到全国的小朋友们用网上祭先烈的形式发表了清明节感言后,我很激动,你们用自己宝贵的生命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我们要继承你们的遗志,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为了祖国蒸蒸日上!为了祖国繁荣富强!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了实现伟大的中国梦!接过先辈的旗帜,迎接明天的灿烂辉煌! 这样的追悼形式吸引了不少同学的参与,参与的同学都表达了自己对革命先烈的敬意和思念,意义深远。

2、以板报、主题班队会等形式组织网上祭英烈,共铸中华魂活动。

在清明前夕各班开展形式多样的革命传统教育活动,目的是让学生继承先烈遗志、珍惜幸福生活、立志报效祖国。活动中,每个班级(中队)都出了一期以清明祭英烈,共铸中华魂为主题的手抄报,从不同角度和不同年龄段反映了孩子们继承先烈遗志、珍惜幸福生活、立志报效祖国决心;各班还以主题队会的形式开展了文明祭扫、平安清明、网上祭先烈活动。

三、参加网上祭英烈,共铸中华魂学生人数统计

学校现有612人,参与598人,参与率97.7%。

四、效果明显,意义深远

本次活动是一次震撼学生心灵的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虽然已经告一段落,但它带给学生的影响却是深刻而又长久的。活动使每名学生更加珍惜今天和平、安定的幸福生活,坚定了保卫祖国、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信念。

2017年小学开展清明祭英烈活动总结三

我校根据上级部门《关于组织开展网上祭英烈活动》的通知安排,积极制定活动方案,以 网上祭英烈为教育主题,并结合学校实际,开展了网上祭英烈教育活动,收到了良好的成效。

3月30日下午,我校少先队大队部对此次网上祭英烈活动作了动员和全面的布置,要求全体同学积极参与上网祭奠英烈,网上献花,寄语留言等活动。

活动形式主要是集中组织活动与同学分散在家活动相结合。在学校里,信息技术老师利用信息技术课组织学生进行网上祭英烈,家里有上网条件的同学在家访问中国文明网参加活动。

一年级入队家长寄语第8篇

从今年3月到7月,这支队伍为09暑期赴湘西服务做着各样的准备。为了提高志愿者的服务能力,我们制定了完善的志愿者培训计划;为了更好的服务湘西,我们制定绿色资源循环计划;为了筹措资金,我们参加谷歌杯公益大赛……组建至今,团队已资助凤凰贫困生近百名,为苗乡学子募集学习用品、生活用品、衣物等无数。

2010年7月12日,湘西志愿服务团最终确定的27名志愿者搭上西进的列车前往湘西开展为期20天的志愿服务。服务团此行主要开展了教学、图书馆建设、调研、家计划四项活动。这20天,队员们不怕苦,不怕累,相互协作,共同努力圆满完成任务,使400余名苗乡学子受益。同时,我们深入苗族贫困山区,体验当地生活,了解苗族文化,也与当地群众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以下是我们暑期实践情况的总结:

1、教学工作方面

在教学方面,经过长时间的研究和讨论,根据湘西地区不同于东部地区的特殊教育环境以及当地对德智体美等教育方面的欠缺,我们主要开设了苗族文化课(教授苗族历史、名人、刺绣等)以增加苗乡儿童对本民族文化的认知,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综艺课(包括游戏、故事、体育、音乐、美术等)以培养学生的参与能力;文化课(包括语文、数学、英语、历史、地理、写字等课)以补充学生的基础文化知识。教学活动的主要目的是增进队员与学生间的交流来拓宽苗乡学子的视野,丰富他们的暑假生活。

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队员们在去湘西之前很长一段时间就开始通过各种途径收集资料,准备教案以来准备解决到当地后在教学工作。队员们收集的材料大部分都是一些趣味性的知识,是一些书本中没有涉及的内容,团队希望通过这次支教可以给湘西的小孩子带去些新鲜的东西,给他们带去一些好的学习方法,更希望让他们明白到读书的重要性。

在教学过程中,各个支队也都根据各驻地的实际情况对原定课程进行了相应的调整,并采用了多式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使得教学工作有声有色地开展。有的队利用疯狂教学法,有的队设置正副班主任,有的队将课堂帮到野外……为了挖掘学生们的潜力,歌唱比赛、朗诵比赛、运动会、篝火晚会、图画展、游园会等一系列活动应用而生。20天的支教生活我们也积累了很多支教经验:

1、队员一定要挑选自己有所擅长有所感悟的科目,在进入教室前,要为一些突发状况想好解决办法。

2. 处理好课堂和课下与学生的关系,在课下可以是朋友,可以是哥哥大姐姐,但是在课堂上只能是老师和学生。

3. 在课堂上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要丰富,要了解孩子喜欢怎么来接受知识。适当给予一定的奖励会在一定程度上调动孩子的积极性。

4. 要多准备一些趣味性,课本中比较缺乏的知识。

5. 注意自己的言辞和行为,时刻记得自己是一名教师,说话做事前要考虑到是不是符合自己现在的身份,也要考虑到自己的话语对学生会造成多大的影响。

6. 要学会在最短的时间内适应当地的教学环境,准备合适的知识给孩子,自己需要作出改变的时候,不能犹豫不决。

7. 平时多深入到学生当中去了解他们,会拉近彼此的距离,会使课堂变的轻松而有秩。

8. 在课堂上适当的多给学生鼓励的话,会让他们感觉到成就感,从而对学习产生信心。

9. 要因材施教,对于不同学生要用不同的方法,例如,对一些上课调皮的学生,可以在课后与之谈话,晓之以理。

10. 要把当天的上课的情况及时和队友们交流,好的方面可以让其他人借鉴,不足的地方也可以让其他人注意。

队员们每天都在摸索中前进,用心去与学生交流。但毕竟时间精力有限。我们的支教工作也存在很多的不足之处。每一天教学上的经验与不足都让队员们在不同程度上得到提高,特别是在了解到不足后,能够有最短的时间作出调整,在队员不懈的努力下,支教活动还是取得了圆满的成功。

2家访工作方面

家访主要包括调研和家计划两个方面。调研的主要工作是走访贫困生家庭,登记贫困生资料,以便日后爱心人士开展一对一资助。“家计划”的主要工作是调查收集留守儿童的资料,获取儿童家长联系方式,为留守儿童与监护人拍一张合照,回到嘉兴后冲印出来连同学生写给家长的信一起寄给家长,为留守儿童与家长搭建起一座交流的桥梁,促进双方感情。在20天的支教日子中,各支教队的队员利用每天放学后以及晚饭后的时间进行家访,据统计我们一共走访了100多户人家,200名学生。

家访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除非外出打工的,不然当地人民微薄的收入全靠在家务农,主要是种植当地盛产的烟叶。所以我们家访时总会碰到大人不在家,在地里干活的情况,并且很晚都没有回来,也或者是家人没有到齐,无法拍合照。这就需要我们进行第二次的家访,实际上很多家庭我们都跑了两三次,有些还跑了四五次。当地人民世世代代生活在这片贫瘠的土地上,很少出现外来人口,他们的语言都是苗语,外出打工回来的人还是会讲普通话的,但年纪大一些的根本不会,所以每次家访我们都会带上一名高年级的学生,即为我们带路,也可以帮我们做翻译。虽然比较辛苦,但是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为每一个家庭都拍到了合照,这是我们访的宗旨。我们还拓展了工作范围,不但为留守儿童与监护人拍合照,也为非留守儿童家庭拍全家福,并决定回嘉兴后冲印出来寄回当地,因为对很多当地的老人来说,这恐怕是他们这辈子第一次拍照,他们每当明白我们要照相时就会去柜子里找出压箱底的那件漂亮的苗衣换上,整理好装妆容,然后端坐着;而留守儿童的合照冲印两份,一份寄回当地一份寄给儿童父母。而对于那些贫困学生,我们的到访给他们带去了鼓舞和希望。

家访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更好接触学生的平台,因为访我们走进了当地学生家中,走近了当地学生的生活,融入了当地学生的内心世界,感受到了当地窘迫的生活现状和落后的教育体制。也许家访在常人看来对他们的帮助是微不足道的,但是我们相信,这一张张小小的照片承载着一家人的浓浓情谊,承载着孩子对父母满满的爱,也承载着我们对苗乡人民深深的祝福。

3、日常生活方面

在20天的支教生活中我们编织了一段平凡朴素而不失瑰丽色彩的生活。虽然支教的日子已经落下了帷幕,但是生活中的一幕幕画面却时时刻刻浮现在我们的眼前……

在湘西支教的日子中我们基本上穿的都是印有“嘉兴学院”字样的队服。一方面,它随时提醒着我们自己是一名大学生,代表了嘉兴学院的形象,要严于律己,给学生做出表率;另一方面,简单朴实,整齐统一的队服也给当地村民留下了良好而深刻的印象。最令队员们难忘的莫过于我们在学生家中第一次穿上了苗衣,做工精细、色彩绚丽的花案,巧夺天工的裁剪,让我们近距离的接触了湘西苗族人民深厚的文化底蕴,感受到了独特的文化传承。按耐不住惊喜激动的心情,我们拍了不少的照片,不管是和别的队员还是回来后和家人朋友,这都是我们津津乐道的话题。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足见饮食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在出发前我们也担心过湘西的饮食习惯对于我们这些从小生活在浙江,吃惯了清淡口味的江南人来说不适应,所以我们购买了不少榨菜、萝卜、雪菜等,还准备了泡面。到了湘西后,古塘和好友支队寄宿在当地老师家,吃饭问题由老师安排,但队员们总是把家务的活都“承包”了下来,做饭、挑水干的不亦乐乎。而木里和都良田支队是寄宿在学校的,饮食问题一切自理,由于条件有限,队员们要求不高,只求吃饱饭有足够的体力能维持工作。

毋庸置疑,湘西地带,地势不平,山路较多,我们所有的出行基本上全靠一双腿。各队的队员们每天除了完成正常的教学外都会去家访,每次去家访,我们都会叫一位高年级的学生给我们带路,在为期20天的日子里,我们的足迹遍布了驻地村子的每一条小路,有时一次家访就要花几个小时,走好几里路。村里物资匮乏,采集需要的物品只能通过这个途径去镇山购买,而小队与小队的交流走访,也只能靠步行。特别是好友和古塘的队员他们赶集需要翻越1个多小时的山路。但再难走的路也阻挡我们做好这次支教工作的决心。

回头看看我们走过的这20天,大家每天的生活都是在忙碌而充实中度过了,而每个队都有很多值得骄傲的事:木里的队员们用10几天的时间整理了1000多册图书建成了木里乡第一个图书馆,都良田队为学校竖起了校牌和旗杆,好友队组织修缮了破旧的校舍,古塘队为孩子们浇制了乒乓球桌……虽然很苦很累,但看到孩子们的笑脸,看到我们留下的印记,我们无怨无悔了。

团队建设方面

团队27名成员在活动过程中不断地磨合,团队建设也不断完善。团队设立1个大队长,4个支队队长。支队长要安排落实各支队的具体工作,并向大队长汇报工作。我们团队有队旗、队徽、队歌、口号、宗旨、团队博客、每日讨论会,这些都使队员们更有归属感和自豪感。我们时不时地高歌“爱因为在心中”,我们也时不时地用照相机记录我们的美丽瞬间。各支队也都在后期确定了支队队歌,建立了支队博客。当往事成为回忆,我们深厚的队友情却不会褪色。

结束语

这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活动,对于处在大学的我们,是一次难得的社会锻炼,其可以让我们接触社会,关注到社会上一些问题,也在一定程度上彰显了当代大学生风采。而对于湘西的孩子们来说,其也可以学到一些知识,可以认识到一群大哥哥大姐姐,还可以和一大群伙伴一起玩耍,这也是一件让他们开心的事。

20天的时间很短暂,我们能做的也很少。我们能教会孩子们的很少,能改变的也很少,但我们都尽力去做了,我们会真心去关注他们、关心他们、爱他们,20天的时间虽然很短,但却让我们彼此之间建立了信任,也给我们留下了最美好的回忆。

第一次走进陌生的湘西,面对陌生的生活规律,面对孩子们的野性,我们从紧张小心地应对到自然友好的相处。在这20天里,我们也学会了很多。尽管我们有很多做得不好的,但我们尽力了。存在不足我们改正,严格提出批评;存在优点我们发扬,面对问题我们不退缩,面对矛盾我们心平气和地从对方角度去分析,忙碌之中求发展。

这20天的经历让我们成长了很多。队员们都很庆幸能参加这个活动,能够去都湘西,能够去接触这些孩子,不管怎么样,我们有一个统一而肯定的结论:湘西的孩子需要我们,湘西的百姓很欢迎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