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家居活动总结

家居活动总结赏析八篇

时间:2023-03-14 15:09:42

家居活动总结

家居活动总结第1篇

关键词 生活消费;能耗;碳排放;节能减排;中国

中图分类号 X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2104(2011)05-0093-08

doi:10.3969/j.issn.1002-2104.2011.05.016

能源问题及全球变暖已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根据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四次评估报告,全球温室气体增加的主要来源是化石能源消费,其所导致的CO2排放在全球碳排放中占主导地位[1]。长期以来,应对能源危及和气候变暖的政策措施多集中于工业生产领域。很大程度上忽视了作为社会终端消费单元、生产活动原始驱动力的家庭生活消费。而近年来许多国家的研究都表明由家庭消费带来的能耗及温室气体排放比例越来越不容忽视。如Wang Yan等[2]研究指出,从1995-2004年,由中国家庭消费引起的碳排占总碳排的比例由19%上升到30%;而英国2006年这一比例达到27%[3];美国2008年这一比例达到38%[4]。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研究人员近日也报告称[4],如果美国普通家庭能够采取切实的节能行动,10年后美国CO2排放量可望在目前基础上减少7.4%。由此,家庭部门的节能减排潜力可见一斑。

在这样的背景下,从全新的视角――家庭生活消费入手,开展生活消费对能源需求、温室气体排放、生态环境影响的研究逐渐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热点。如Spangenberg等[5]利用生态足迹的方法分析了家庭乃至个人生活消费对生态环境的影响。Shorrock[6]考察了英国家庭碳排放在1990-2000年期间的变化情况以及变化驱动因素,并确定了这些因素对碳排放变化的贡献性质及大小。YiMing Wei[7]等采用Consumer Lifestyle Approach (CLA)方法,对比分析了1999-2002年期间中国城乡居民生活方式对能源消费及CO2排放的直接和间接影响。王妍、石敏俊[8]利用投入产出分析方法,测算了1995-2004年中国城镇居民生活消费诱发的完全能源消耗。杨莉等[9]利用生态足迹理论与方法,分析了1985-2003年哈尔滨市城乡居民食物、生活用品、生活用能、住区、水资源和生活污染物等6项生活消费的环境压力。

纵观这些研究,主要是针对家庭能耗结构和碳排比重的现状分析,对家庭能耗和碳排动态变化特征缺乏深入理解。方法上大多基于生态足迹和碳足迹理论,研究对象多集中在家庭食品消费上,其他家庭消费活动虽有涉及,但不如食品消费研究深入;研究内容主要是分析居民消费行为(或生活方式)与能源消耗、CO2排放、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而对于家庭能耗和碳排放的影响因素探究不足。

中国目前正值城市化快速发展的中期阶段,居民消费水平不断提高,消费结构日益升级,对能源消费的直接和间接拉动作用都在不断增强,由此引起的温室气体排放也越来越不容忽视。在这样的背景下,本文在考察量化1999-2007年中国城镇居民生活直接、间接能源消费及其碳排放连续变化基础上,探究了这段时期居民生活能耗与碳排放动态特征,并进一步分析了其潜在的影响因素。本文研究所涉及的家庭消费活动也不只局限在食品、用电用水等常规项目上,而是囊括了居民衣食住行的各个方面。特别在计算间接能耗和碳排放时,将居民消费项目与对应的产业部门联系了起来,使居民生活消费引起的资源消耗与环境排放计算更加完整与科学。本文的研究结果可以为理解城市生态环境问题的形成机制、促进家庭可持续消费以及制定节能减排措施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与管理启示。

1 研究方法及数据来源

1.1 生活能源消费与碳排放

居民生活中的能源消费可以分为两类,直接能源消费和间接能源消费。直接能源消费是指居民对能源商品的直接购买和消费,如用于炊事、家电、取暖、洗浴等的电力和燃料消费。间接能源消费是指居民衣、食、住、行中的非能源商品及服务消费所带来的间接能源消耗,之所以称为间接,是因为在这些商品(服务)的生产、加工、供应、处置全生命周期中,都会引起间接的能源消耗。

能源消耗必然会引起温室气体的排放,由此也可将居民生活消费的碳排放类似划分为直接碳排和间接碳排,即是:直接用能产生的碳排称为直接碳排放,间接能源消费产生的碳排称之为间接碳排放。

1.2 直接能耗与直接碳排放计算

本文的人均生活直接能源消费量来自中国统计年鉴[3],为了便于解析居民生活用能结构,将各品种能源消费量统一折算成标煤消耗量(标煤折算系数来自于中国统计年鉴[3]),再根据各年份标煤的平均碳折算系数来计算居民直接用能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具体计算方法如(1)式:

EGHG=FC×EF标煤(1)

上式中,EGHG表示生活直接用能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FC表示居民直接消费的电力、煤炭、煤油、液化石油气、天然气、煤气6类能源折标煤后的总量,EF标煤表示各年份标煤的平均碳折算系数,其值通过每年全国能源消费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总量与标煤消耗总量的比值得到(全国能源消费数据来源于中国能源统计年鉴[10],计算碳排放时所用的分品种能源碳排系数来自胡初枝等[11]的文献资料),计算结果如表1所示。

1.3 间接能耗和间接碳排放计算

间接能耗是蕴含在居民购买的各种非能源商品(或服务)中的能源消耗。根据中国统计年鉴中“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人全年消费性支出”记录,居民日常生活中的非能源消费活动可分为――食品、衣着、居住、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医疗保健、交通通信、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杂项商品与服务8类,因此采用这8类消费项产生的能耗与碳排来代表城镇居民家庭生活消费的间接能耗与碳排。

在计算生活消费的间接能耗和碳排时我们借鉴了YiMing Wei等[7]的研究方法:先分别计算8类消费活动的单位产值能源强度和碳排放强度,然后根据相应的居民消费支出数据计算出各类消费活动的间接能耗与碳排放。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居民日常消费性支出有一部分是购买的国外进口产品,由于我国和其他贸易国能源结构、技术水平等因素的差异,居民消费的同类国内生产产品(服务)与国外进口产品(服务)其能源强度与碳排放强度是不同的。且已有文献也指出二者相差较大[12-14],因此理论上计算时应该将二者加以区分。但是,我国的贸易国有近百个,一一获取居民各消费项所涉及的进出口数据本身就存在一定的困难。同时,不同国家进口商品的能源强度与碳排放强度需要用其原产国的生产技术水平来衡量,而搜集众多贸易国生产技术水平数据更是短时间内难以完成的工作。出于简化的目的,这里我们假设进口产品(服务)和国内同类产品(服务)具有同样的能源强度和碳排放强度。2007年我国前五大进口来源国分别是日本、欧盟、东盟、韩国和美国。而这些国家的能源效率都高于中国,因此,这样处理将会对居民消费产生的间接能耗与碳排造成一定程度上的高估,可以将其看做居民生活间接能耗与碳排的一个上限值,对于反映生活消费引起的间接能耗与碳排分析也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在国家层面,能源强度指国内一次能源使用总量或最终能源使用量与国内生产总值(GDP)之比。本文在计算单位产值能源强度时,由于中国能源统计年鉴中分行业的能耗和产值数据与上述8类消费支出分类不一致,因此将居民的消费活动与生产部门相联系,最终从46个产业部门中选定24个与上述消费支出活动相关的行业部门(如表2所示),以此来间接计算能源强度,计算公式如(2)所示。

EIi=ΣnlEi,nΣnlGi,n(2)

式中:EIi代表第i类消费项目对应的能源强度,n代表与消费项目对应的产业部门总个数,Ei,n代表第i类消费项目对应的第n个产业部门的能源消耗量,Gi,n代表第i类消费项目对应的第n个产业部门的产值。其中相关行业的能源消耗数据来源于中国能源统计年鉴[10];产值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3]、中国工业经济统计年鉴[15]和中国经济普查年鉴[16]。

对于碳排放强度的计算,采用能源强度与标煤碳排放系数的乘积,如式(3)。

CIi=EIi×EF标煤(3)

式中:CIi代表第i类消费项目对应的碳排放强度;EF标煤为标煤碳排放系数,其值采用表1计算结果。

在计算出各消费项的单位产值能源强度和碳排放强度后,分别乘以对应的消费支出数据便可得到各类消费项的间接能耗及碳排量,公式如(4)(5)。

间接能耗:Ei=EIi×Xi(4)

间接碳排:Ci=CIi×Xi(5)

式中,Ei代表第i类消费项目对应的间接能耗,Ci代表第i类消费项目对应的间接碳排,Xi代表第i类消费项目的支出。

1.4 居民生活能耗和碳排影响因素分析

居民生活能耗与碳排放的变化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包括国民经济整体实力水平、居民收入水平与购买能力、生活能源供应结构、居民生活方式与消费习惯、新型节能技术在日用品生产中的推广应用情况等等。考虑到数据来源的可获取性与可量化程度等特点,本研究选取了国内外常用的4个社会经济指标:人均GDP、人均可支配收入、恩格尔系数、城市人均住宅建筑面积作为变量,在SPSS17.0上采用Person相关和多元回归来分析居民生活能耗与碳排放变化的影响因素。

2 结果与分析

2.1 直接能耗和碳排放动态特征

1999-2007年,中国城镇居民人均生活直接能源消费总量逐年增长(如图1):从1999年的129.05 kg标准煤上升到2007年的206.97 kg标准煤,上升了60.38%。这证明了居民消费水平的提升对能源消耗的诱发作用在逐渐加强。对于居民生活能耗带来的直接碳排来说,从1999-2007年,其总量呈现出逐年递增趋势:从1999年的77.85 kg/人上升到2007年的128.88 kg/人,增加了65.55%。这也说明了居民生活消费越来越成为温室气体排放不容忽视的源头之一。

分品种来看,居民生活消费的能源品种主要有煤炭、电力、液化石油气、煤气、天然气、煤油6种,各自占生活直接能耗总量的比重为:36.40%,45.47%,10.17%,3.93%,3.67%,0.37%(1999-2007年平均值)。其中电力和煤炭是最主要的生活能源消费品种,2001年之前煤炭居首,是最大的能源消费品种,但自2001年起,电力的消费量开始超过煤炭成为城镇居民生活的第一大能源消费品种。

就各能源变化趋势来看,1999-2007年,电力和天然气的总量与份额都呈逐年增加趋势(电力总量从47.71 kg标煤增加到111.06 kg标煤,份额从36.97%上升到53.66%;天然气总量从2.55 kg标煤增加到12.26 kg标煤,份额从1.98%上升到5.93%)。液化石油气总量逐年增加(从12 kg标煤增加到20.91 kg标煤),所占份额却随年份波动变化(波动范围在9.30%-10.11%之间)。煤气总量在不断增加(从5.51 kg标煤增加到7.23 kg标煤),份额却呈减少趋势(从4.27%下降到3.49%)。煤炭和煤油的总量与份额都呈逐年减少趋势(煤炭总量从60.39 kg标煤增加到55.35 kg标煤,份额从46.8%下降到26.74%;煤油总量从0.88 kg标煤增加到0.15 kg标煤,份额从0.68%下降到0.07%)。这正好反映了我国城镇居民生活用能结构里电力、天然气、液化石油气这类优质能源逐渐受到青睐的状

图1 城镇居民人均生活直接能耗与碳排放

Fig.1 Per capita living direct energy use and carbon

emission of urban residents

况,也证实了我国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政策的有效性。

2.2 间接能耗和碳排放动态特征

2.2.1 城镇居民8类消费性支出动态特征

根据中国统计年鉴中的“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人全年消费性支出”记录,1999-2007年,城镇居民8类生活消费性总支出逐年增加(图2):1999年仅4 615.92元,到2007年上升到9 997.47元,上升了116.59%,居民消费水平的日益提高由此可见一斑。

分消费类别来看,“食品”是居民生活最大的一项开支,近年来其总量在不断攀升(从1999年的1 932.1元上升到3 628.03元,上升了87.78%),但所占份额却有所下降(1998年为44.5%,2007年降低到36.3%)。

“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消费和“交通通信”消费是仅次于食品的两项开支,其中,“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消费总量逐年递增,份额时增时减;而“交通通信”消费总量和份额都呈逐年增加趋势(1999-2007年期间,其总量从310.55元/人上升到1 357.41元/人,增加了4倍多,其份额从

图2 城镇居民家庭人均生活消费性开支

Fig.2 Per capita living expenditure of urban households

6.73%上升到13.58%,增加了2倍多)。其余各项消费开支的总量和份额都呈现出一定波动性,但变化幅度不大。综上所述,我国居民的消费结构正逐步优化。

2.2.2 各类消费支出的能源强度变化

1999-2007年期间,居民8类生活消费项目的单位产值能源强度都呈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如图3),这很可能是由于相关产业部门生产技术和能源利用效率提高引起的。8类消费项中“教育文化娱乐服务”和“居住”两项消费的能源强度最高,下降幅度也相对较大(1999-2007年,“教育文化娱乐服务”的能源强度从0.87 t标煤/万元下降到0.37 t标煤/万元,下降了57.47%;“居住”的能源强度从0.78 t标煤/万元下降到0.30 t标煤/万元,下降了61.54%);“医疗保险”、“食品”、“衣着”、“杂项商品与服务”、“家庭设备用品与服务”5类消费项的能源强度居中,各自相差不大,但“医疗保险”的能源强度下降幅度在8类消费项中居首(下降了67.37%);“交通通信”的能源强度相对最低,其随年份的下降幅度也较大(下降了64.73%),仅次于“医疗保险”。说明“医疗保险”和“交通通信”业的能源利用效率可能在这一时期相对提高得更快。

图3 城镇居民生活消费项的能源强度变化趋势

Fig.3 The change of energy intensity of urban

residents’ living expenditures

2.2.3 间接能耗和间接碳排的动态变化

根据以上能源强度和居民生活开支数据,计算所得居民生活消费的间接能耗情况如图4所示。可以看出,1999-2007年期间,间接能耗总量并没呈现出一定的递增或递减趋势,而是出现波动性变化。

分消费类别来看,8类消费项产生的间接能耗从大到小依次是:食品84.83 kg标煤/人,教育文化娱乐服务54.84 kg 标煤/人,居住34.74 kg标煤/人,衣着20.53 kg标煤/人,医疗保健15.30 kg标煤/人,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9.80 kg标煤/人,交通通信7.39 kg标煤/人,杂项商品与服务6.84 kg标煤/人(各年平均值)。可以看出,“食品”消费是居民生活间接能耗的第一大来源,其占间接能耗总量的比重保持在36.23%左右。“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是仅次于“食品”消费的另一主要间接能耗来源,其比重保持在23.36%左右。

从变化趋势上来看,“交通通信”的间接能耗在总量和比重上都呈现出较小增加趋势;“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在总量和比重上都呈现出减小趋势,其余各项消费活动的间接能耗随年份都呈现出一定的波动性,但变化幅度不大。

就居民生活消费产生的间接碳排来说(如图5),呈现出与间接能耗类似的规律:1999-2007年,其总量随年份波动变化,无明显的增减趋势。各分项中,“食品”、“教育文化娱乐服务”、“居住”3项产生的间接碳排最多,“交通通信”和“杂项商品与服务”产生的间接碳排最少。从变

图5 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产生的间接碳排放

Fig.5 Per capita indirect carbon emission from

urban residents’ living expenditure

化趋势上来看,“交通通信”、“衣着”消费产生的间接碳排总体呈增加趋势,“家庭设备用品和服务”产生的间接碳排总体呈减少趋势。

2.3 居民生活总能耗与总碳排动态特征

将直接能耗(碳排)和间接能耗(碳排)归到一起来看,1999-2007年,中国城镇居民人均生活总能耗和总碳排总体上呈现出逐年增加趋势(如图6),其中总能耗从1999年的347.47 kg标煤增加到2007年的425.84 kg标煤,增加了22.55%;总碳排从222.73 kg增加到2007年的269.98 kg,增加了21.22%;两者的变化轨迹基本一致。根据多年平均值来看,总能耗中直接部分占40.09%,间接部分占59.91%;总碳排中直接碳排占40.1%,间接碳排占59.9%。可见间接部分对总量的增加趋势贡献略大于直接部分。另外还注意到2004年总能耗和总碳排都出现了急剧减少情况,这可能与该年“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消费项的能源强度大幅下降进而引起的间接能耗与间接碳排下降有关。与2003年相比,2004年“教育文化娱乐服务”的能源强度下降了23.78%(从2003年的0.66吨标煤/万元下降到2004年的0.5吨标煤/万元),同期的间接能耗与间接碳排都有所下降(平均下降9.85%),而直接能耗与直接碳排却不降反升(平均上升6.53%)。进一步分析发现,2004年“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所对应产业部门产值的相对大幅上升又是该项消费能源强度下降的直接原因。(2004年“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所对应产业部门的产值为7 143.93亿元,与2003年的4 519.17亿元相比上升了58.08%,而2004年这些部门同期的总能耗相对2003年的上升幅度却仅为20.48%。)

图6 城镇居民生活总能耗和总碳排变化

Fig.6 The change of urban residents’ total living

energy use and carbon emission

2.4 直接和间接能耗/碳排对比

将直接能耗(碳排)和间接能耗(碳排)对比来看(如图7),1999-2007年,不论是能耗还是碳排,间接部分都要大于直接部分,但二者的差异正在逐年缩小。1999年间接能耗与直接能耗相差104.58 kg标煤,到2007年二者差异缩小到19.28 kg标煤;1999年的间接碳排比直接碳排多67.03 kg,到2007年间接碳排只比直接碳排多出12.23 kg。9年间,直接能耗和直接碳排随时间都呈明显的递增趋势,而间接能耗和间接碳排的年际波动性较大,时增时减,没有明显的增减趋势。

图7 城镇居民生活直接和间接能耗/碳排放对比

Fig.7 The contest of urban residents’ living direct

and indirect energy use/carbon emission

2.5 居民生活能耗与碳排影响因素分析

为从宏观层面识别居民生活能耗与碳排的影响因素,本文选择目前国内外常用的4个社会经济指标:人均GDP、人均可支配收入、恩格尔系数以及城市人均住宅建筑面积作为变量,将1999-2007年生活能耗和碳排放分别与当年的4个变量进行相关分析(数据均来自中国统计年鉴[3]),结果如表3所示。

对于居民生活能耗和碳排,人均GDP、人均可支配收入、城市人均住宅建筑面积都与二者呈显著正相关;恩格尔系数与二者呈显著负相关。

为进一步识别主要的影响因子,采用逐步筛选法(Stepwise)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由于时间序列数据做回归分析时,数据的平稳性对于回归结果具有很大影响,如果用明显的非平稳序列做回归,可能会出现伪回归的错误结论。因此在进行生活能耗(碳排)与人均GDP、人均可支配收入、恩格尔系数、城市人均住宅建筑面积4个因子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之前,利用EViews软件对6个时间序列数据分别取对数后作单位根(ADF)检验,所得的各数据序列平稳性检验结果如表4所示。

从表4可以看出,除人均能耗外,其他5个变量取对数后的时间序列数据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都是平稳的。因此,可以直接对各序列数据取对数后进行“人均碳排”与“人均GDP、人均可支配收入、恩格尔系数、城市人均住宅建筑面积”4个因子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而对于原始序列本身就不平稳的“人均能耗”数据,对其一阶差分后发现序列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是平稳的,故其为一阶单整序列。在这样的情况下,需要对所有数据做一阶差分处理后再进行回归分析。

最终回归结果显示,对于人均碳排,采用Stepwise法进入方程的只有城市人均住宅建筑面积,说明人均住宅建筑面积是影响居民生活碳排的主要因素,其结果见表5所示。

而对于人均能耗,采用Stepwise法,4个自变量因子(人均GDP、人均可支配收入、恩格尔系数、城市人均住宅建筑面积)没有一个能入选回归方程,这说明人均生活能耗的影响因素另有其他,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做进一步探究。

3 结论与讨论

(1)1999-2007年,中国城镇居民人均生活总能耗和总碳排都呈现出逐年增加趋势,而且轨迹相似。这也从侧面反映出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家庭生活产生的能耗和碳排放越来越不容忽视的状况。未来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和消费水平的提高,居民生活的能耗与碳排可能会进一步增长。因此,有必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注重家庭生活部门的节能减排。就能耗与碳排的直接部分和间接部分对比来看,间接能耗与碳排始终大于直接能耗与碳排,但二者的差异正在逐年缩小。这可能是由于居民日常所需非能源商品(服务)供应部门的能源利用效率提高的缘故。

(2)对于居民生活直接能耗和碳排来说,1999-2007年,人均直接能耗和碳排总量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其中电力和煤炭是最主要的直接能源消费品种,也是最主要的碳排来源。就能源结构来说,优质能源(如电力和天然气)的用量和份额在逐年增大,传统能源(如煤炭和煤油)的用量和份额在逐年降低。这种用能结构的优质化对于降低直接能耗和碳排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显然目前这种优势还没体现出来。未来如要有效控制居民生活直接能耗和碳排规模,需进一步优化生活能源利用结构,加大清洁能源和高效能源利用比重。

(3)对于居民生活间接能耗和碳排来说,1999-2007年,虽然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消费性支出总量在逐年增加,但由于各类消费项的单位产值能源强度在逐年下降,所以居民的人均生活间接能耗与碳排总量并没呈现出一定的递增或递减趋势,而是出现波动性变化。这也为居民生活间接能耗与碳排的减量控制提供了思路:即一方面应从源头提高消费品或服务对应产业部门的能源利用效率和技术水平,另一方面要引导消费者合理消费而不是过度消费,让可持续生活观和消费观念深入人心。另外,分消费项目来看,“食品”、“教育文化娱乐服务”和“居住”3项是居民生活间接能耗和碳排的主要来源,因此今后居民家庭生活节能减排空间的寻找尤其要从这些项目入手。

(4)经验证,人均GDP、人均可支配收入、恩格尔系数、城市人均住宅建筑面积4个因素都与居民生活能耗和碳排呈现显著相关性,其中人均住宅建筑面积是影响居民生活碳排的最主要因素,人均住宅建筑面积的增长从很大程度上解释了近年来居民生活碳排不断增长的原因。而人均能耗的影响因素尚不明确,需要做进一步探讨。严格来说,居民生活消费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其能耗和碳排既涉及到全社会能源的生产与消费、又涉及到众多产业部门的经济规模、生产技术、能源利用效率、能源利用结构等诸多因素,而本文由于种种限制只粗略地探讨了其中几种因素,对居民生活能耗和碳排变化影响机制的深入探讨将在下一步工作中展开。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IPCC. Summary for Policymakers of the Synthesis Report of the IPCC Fourth Assessment Report [M]. Cambridge, UK: Cambridge UniversityPress, 2007.

[2]Wang Yan , Shi Minjun. CO2 Emission Induced by Urban Household Consumption in China[J]. Chinese Journal of Population,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2009, 7(3): 11-19.

[3]UK Climate Change Programme 2006[R]. London, UK: The Stationery Office, 2006.

[4]Dietz T, Gardner G T, Gilligan J, et al. Household Actions Can Provide a Behavioral Wedge to Rapidly Reduce US Carbon Emissions[J].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2009, 106(44): 18452-18456.

[5]Spangenberg J H, Lorek S. Environmentally Sustainable Household Consumption: From Aggregate Environmental Pressures to Priority Fields of Action[J]. Ecological Economics,2002, 11(8): 923-926.

[6]Shorrock L D. Identifying the Individual Components of United Kingdom Domestic Sector

Carbon Emission Changes between 1990 and 2000[J]. Energy Policy, 2000,28(3): 193-200.

[7]Wei Yiming, Liu Lancui, Ying Fan , et al.. The Impact of Lifestyle on Energy Use and CO2 Emission: An Empirical Analysis of China’s Residents[J]. Energy Policy., 2007, 35(1): 247-257.

[8]王妍,石敏俊. 中国城镇居民生活消费诱发的完全能源消耗[J]. 资源科学,2009 , 31(12): 2093-2100. [Wang Yan, Shi Minjun. Energy Requirement Induced by Urban Household Consumption in China [J]. Resources Science, 2009,31(12):2093-2100.]

[9]杨莉,刘宁,戴明忠,等. 哈尔滨市城乡居民生活消费的环境压力分析[J]. 自然资源学报,2007, 22(5): 756-765.[Yang Li, Liu Ning, Dai Zhongming, et al. Study on the Ecoenvironmental Stress from Urban & Rural Residents’Living Consumption of Harbin City [J]. Journal of Natural Resources, 2007, 22(5): 756-765.]

[10]国家统计局.中国能源统计年鉴2008[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2008. [National Bureau of Statistics of China.China Energy Statistical Yearbook 2008[M]. Beijing: China Statistics Press,2008.]

[11]胡初枝, 黄贤金, 钟太洋, 谭丹. 中国碳排放特征及其动态演进分析[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8,18(3):38-42. [Hu Chuzhi, Huang Xianjin, Zhong Taiyang, Tan Dan. Character of Carbon Emission in China and Its Dynamic Development Analysis [J]. China Population,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2008, 18(3):38-42.]

[12]齐晔,李惠民,徐明.中国进出口贸易中的隐含碳估算[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8,18(3):9-13. [Qi Ye, Li Huiming, Xu Min. Accounting Embodied Carbon in Import and Export in China [J].China Population,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2008, 18(3):9-13.]

[13]魏本勇,方修琦,王媛,等.基于投入产出分析的中国国际贸易碳排放研究[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45(4):413-419.[Wei Benyong, Fang Xiuqi, Wang Yuan, et al. Estimation of Carbon Emissions Embodied in International Trade for China:An Inputoutput Analysis[J].Journal of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Natural Science),2009,45(4):413-419]

[14]陈迎,潘家华,谢来辉. 中国外贸进出口商品中的内涵能源及其政策含义[J]. 经济研究, 2008, (07):11-25.[Chen Ying, Pan Jiahua, Xie Laihui.Energy Embodied in Goods of International Trade in China:Calculation and Policy Implications[J]. Economic Research Journal,2008, (07)11-25.]

[15]国家统计局工业交通统计司.中国经济统计年鉴2008[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2008. [National Bureau of Statistics National Accounts Division .China Statistical Yearbook 2008[M]. Beijing: China Statistics Press,2008.]

[16]国务院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中国经济普查年鉴2004[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2008. [The Leading Group of the State Council on the First National Economic Census . China Economic Census Yearbook 2004[M]. Beijing: China Statistics Press,2004.]

Analysis of the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 Urban Household

Energy Use and Carbon Emissions in China

FENG Ling1 LIN Tao1 ZHAO Qianjun1,2

(1.Key Lab of Urban Environment and Health, Institute of Urban Environment,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Xiamen Fujian 361021, China;2.Institute of Remote Sensing Application,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100101, China)

Abstract Urban household energy use and carbon emission are becoming a hotspot and the related researches will contribute to promoting the sustainable household consumption and exploring the new ways of energy saving and emissions reduction. In this paper, by investigating the direct and indirect energy use and carbon emission of urban household consumption in China from 1999 to 2007, the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 Chinese urban household energy use and carbon emission were analyzed, as well as the potential influencing factors. Results showed that, from 1999 to 2007 urban household energy use and carbon emissions per capita were increasing and the indirect energy use and carbon emissions were always more than the direct ones. However,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m were decreasing gradually. Both the direct energy use and direct carbon emissions were increasing year by year. Electricity and coal were the two major proportions of the direct energy use and carbon emission. The indirect energy use and indirect carbon emissions didn’t show a definite trend of increasing or decreasing but fluctuated from year to year. The decline of the energy intensity of household consumption neutralized the impact of the household consumption growth. “Food”, “education, cultural and recreation services ” and “residences” were the three main sources of indirect energy use and carbon emissions in urban households. Building space in urban areas per capita was proved an important factor for the dynamic change of urban household carbon emissions. We hope the result will provide management inspiration and scientific basis for guiding the sustainable household consumption pattern and establishing effective energy saving measures.

家居活动总结第2篇

关键词:农民支出;农村消费;农村金融

农村消费市场潜力巨大,2011年末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把扩大农村需求作为拉动内需的关键举措。本文调查主要目的是准确了解当前农村居民家庭资产状况及农村居民家庭收支状况、消费需求变化和未来农村消费预期情况,从而为制定行之有效的刺激农村消费政策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收入提高带动农村消费扩大和升级,基本支出增长过快导致消费动力下降

(一)连续五年开展调查,样本有较高可比性和代表性

此次调查样本选取41个县市的1230户农村家庭,兼顾了居住地点、收入水平、家庭人口结构等方面内容,有一定的可比性和代表性。其中,家庭为3或4口人组成的占比为71.1%,六成的家庭有2个劳动力;农村家庭从业结构逐渐多元化,家庭经营和务工收入成为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主要从事家庭种植、养殖和外出务工,占比为55.3%;外出务工的人数增长较快,连续两年保持较快增长,从2009年的47.6%提高到2011年的56.6%;79.1%的家庭子女处在学习阶段,住房条件不断改善,88.5%农村家庭住房面积在60平方米以上,其中61-120平方米的占比为75.7%。

(二)农村居民家庭收支水平持续提高,日常生活支出增长偏快

1、农民收入增长较快,收入差距略有扩大

2011年,农民收入水平稳步提高,统计局数据显示,辽宁省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8297元,增长20.1%,高于“十一五”年均增速6.8个百分点,但农村收入差距略有扩大。调查显示,辽宁省农村居民家庭户均和人均收入基尼系数分别为0.34和0.35,处于相对平均水平,与2007年的调研结果相比,分别上升了1个百分点,说明农村居民家庭和人均的收入差距有所扩大,仍处于不显著区间,但这种扩大趋势值得关注。

从近三年看,辽宁省农户家庭收入持续增长,农户收入水平明显改善。低收入家庭比重下降较多,1万元以下收入的家庭占比为8.8%,较2010年下降8.6个百分点。家庭收入3万元以上的农户占比有逐年提高的趋势,并且2011年3万元以上高收入家庭明显提高,占比接近四成,达到39.6%,高于2010年14.6个百分点,增长17.8%,明显高于2010年4.6%的增幅。

2、收入来源多元化,净收支状况进一步改善

从2011年农村居民家庭收入构成(见图1)来看,务工收入占总收入的31.6%,种养殖收入占总收入的36%,家庭经营收入占总收入的21.1%,农村居民种养殖收入和务工收入占总收入的三分之二,为主要收入来源。农产品价格的上涨、工资水平的提高是农民收入增加的重要原因。从收入构成看,农民收入模式改变了以往过分依靠家庭种养殖的状况,收入多元化使农户增收的稳定性有所增强。值得关注的是,虽然国家扩大了补贴范围和力度,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农民收入的提高,但各级政府补贴收入增长缓慢,占总收入的比重偏低,拉动农村消费的作用有待增强。从调查结果看,2011年补贴收入只占2.3%,与2009年和2010年的比重基本持平,从补贴构成看,主要来自于与农业生产相关的补贴,特别是粮食直补占比达到87.6%。

随着农村居民收支水平持续提高,盈余比重提高较多,净收支状况进一步改善。问卷结果显示,2011年末有盈余的农户比例为56%,较2010年提高5个百分点,入不敷出占比为7.8%,较2010年提高0.3个百分点,但比2009年下降0.4个百分点。

3、收入快速增长带动支出水平提高明显,但物价上涨较快导致日常生活支出比重上升

抽样调查结果显示,2011年农村居民家庭消费支出在1.5万元以上的占比逐年提高,特别是3万元上支出的占比明显提高,高于2010年5.4个百分点;1.5万以下支出的占比逐年递减,其中5千元以下支出占比7.3%,低于2010年7.4个百分点,占比最大的两个区间由5001-15000升级到10001-20000元。

从结构看,一是家庭日常生活支出占总支出的比重呈现提高趋势。一般来说,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日常生活支出占比应该下降,但是调查结果显示日常生活支出占比连续两年上升;并且从影响居民消费的因素看,2011年日用品和食品价格成为影响农村居民消费的最重要因素,占比为26.1%,高于2010年10.1个百分点,这表明由于生活必需品的需求弹性小,2011年物价上涨较快对扩大日常用品费用支出的效应大于增收的效应。调查显示,2011年日常生活支出比重明显上升。其中,56.8%家庭日常生活支出占总支出的30%以上,较2010年提高7.3个百分点,家庭日常生活支出占比10%以下的仅为7.3%,下降5.6百分点。二是农业生产支出占总支出的比重呈现提高趋势。样本农户选择30%以上的占比为37.3%,比2010年提高12.9个百分点,这主要是受农资产品价格上涨的影响,农村居民家庭总支出中生产性支出的比重上升。以种子化肥为例,2011年,玉米种子每公斤28-30元,较上年上涨16-18元,水稻种子每公斤12元,较上年上涨3元。化肥农药等农资价格同样大幅上涨,涨幅在20%左右。另外,土地承包费用、水电费、劳动力成本价格均有不同程度的上涨。三是农村医疗保险覆盖面拓展迅速,医疗支出占农户收入的比重较小,60.8%的农户家庭全年医疗支出不足一千元。

(三)农村居民家庭金融资产比重下降,固定资产比重上升,负债水平较低

家居活动总结第3篇

关键词:恩格尔系数 消费需求 消费结构

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中国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消费、投资和出口这“三驾马车”的共同合力,对推动我国经济持续保持年均9%以上的增速做出了有目共睹的贡献。其中,消费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日益明显,国家统计局最近的统计数据表明,2012年内需消费对中国GDP 的贡献率为51.8%,超过投资的贡献,从而成为中国经济发动机的最大动力来源。不仅市场消费总额稳步上升,而且城乡居民的消费结构也发生了巨大变迁。城乡恩格尔系数在2000年后双双跌破50%的大关,显示我国城乡在进入21世纪后开始步入小康社会,为在2020年全面实现小康目标奠定了良好基础。所谓消费结构是指对居民消费在吃、穿、用、住、行等方面的支出构成。它反映居民消费的支出结构,可揭示居民消费需求的变化特征、演变趋势和变动规律。

恩格尔系数及其内涵

十九世纪中期,德国统计学家恩格尔通过对不同收入家庭消费情况的调查,研究了收入增加对消费需求支出构成的影响,并提出了著名的恩格尔定律:随着家庭和个人收入的增加,收入中用于食品方面的支出比例将逐渐减小,用于其它方面的支出比例会增加。反映这一定律的系数被称为恩格尔系数,其公式表示为:

恩格尔系数(%)=食品消费支出/家庭或个人消费支出总额

恩格尔定律主要描述食品支出占家庭总消费支出的比例随收入变化而变化的一种趋势,揭示了居民收入和食品支出之间的相关关系。目前,国际上常用恩格尔系数来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人民生活水平的状况,根据联合国有关组织的标准,恩格尔系数在59%以上为贫困型社会;50%-59%为温饱型社会;40%-50%为小康型社会;30%-40%为富裕型社会;低于30%则为最富裕型社会。我国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2011年分别为36.3%与40.4% 。它用食品支出占消费总支出的比例来说明经济发展、收入增加对生活消费的影响程度。因此,恩格尔系数越大,表明一个国家或地区居民生活越贫穷;反之,恩格尔系数越小,则表示生活越富裕。

改革开放以来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的变化及差异

表1显示,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持续快速增长,我国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都呈下降趋势:与1978年的相比,2011年我国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下降了21.2个百分点;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更比1978年下降了27.3个百分点,尤其是近年来,恩格尔系数降幅明显加快。

2011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1978年的63.51倍,34年来年均增长率达到12.99%;同期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1978年的52.22倍,年均增长率也达12.34%。城乡恩格尔系数双双大幅下降,折射出我国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富裕程度在日益提升,大家共同分享着改革开放的“红利”。但同时也应看到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之间差距仍较大,说明城乡之间的贫富差距较大,2011年城乡之间的差距为3.13倍。所以我们继续面临着缩小城乡之间的贫富差距,合理引导消费和优化城乡消费结构的任务。

城乡居民消费结构进一步优化中存在的问题

(一)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大,引致消费水平差距明显

据国家统计局新近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4565元,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7917元,前者是后者的3.1倍。而发展最大的差距是城乡差距和区域差距,这也是现代化建设最大的难题。从城乡看,6亿多农民与6亿多城镇人口的收入差距超过3倍;从区域看,东部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平均超过8000美元,中西部最低的地方只有1000多美元,差距是巨大的。城市家庭的消费水平明显要高于农村家庭的消费水平,尤其在食品、住房和教育这三方面尤为明显。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是引起消费差距的主要原因,收入差距每增长1个百分点,城乡居民消费差距就会增加0.8684个百分点。

在消费结构上,城乡家庭在生存型支出方面不存在明显差异,衣食支出占家庭消费总支出的比例分别为41.4%和40.1%,两者比较接近;而城乡家庭在发展型支出结构上存在明显差异,特别是在住房和医疗两个方面。此外,文化、娱乐和旅游支出中,尽管消费水平较低,但城乡间差异也很明显。

(二)未来收入预期和支出预期的不确定性,使居民现期消费信心不足

主要由于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方面,劳动就业制度的市场化改革,对居民收入产生了直接影响,它不仅使居民的收入来源和收入构成发生变化,而且失业现象的存在增加了居民收入预期的不确定性,这迫使居民增加预防性储蓄,减少现期消费;另一方面,原有体制下的各种福利制度已经被取消,新推出的住房、教育、医疗、养老、退休、失业救济等保障制度还有待进一步完善的背景下,居民支出预期的不确定性大大增加,从而促使居民节制消费,增加预防性储蓄。

(三)中等收入群体在总人口中的比重偏小,其收入水平仍然偏低

在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中等收入群体在总人口中的比重通常在60%以上。目前,我国中等收入群体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低于20%。这说明,要充分发挥中等收入群体的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除了扩大其在总人口中的比重外,还需进一步提高其收入水平,进一步壮大其在消费群体中的比例。

(四)城乡居民家庭消费率总体偏低,消费率随收入提高而边际递减

家庭消费率是指家庭消费支出与家庭可支配收入之比,也称为家庭消费倾向。消费率是用以表示家庭消费行为的指标,消费率高意味着人们舍得消费,消费率低意味着人们更倾向于把收入结余用于储蓄而不是提高消费。中国家庭的消费率长期低于发达国家和其他同等水平的发展中国家,即期消费率不高,其原因一方面是与中国家庭文化和消费观念有关;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应对住房、医疗、教育等大宗消费支出的不确定性,从而压制即期消费。

(五)消除“舌尖上的浪费”现象,崇尚健康理性的消费习惯

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中国每年浪费食物总量折合粮食约500亿公斤,接近全国粮食总产量的十分之一。即使按保守推算,每年最少倒掉约2亿人一年的口粮。 “天育物有时,地生财有限”,这道出了粮食生产极为不易。对于13亿人口的中国而言,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意义重大。铺张浪费、超前消费、奢侈消费、攀比型消费等不合理的消费现象应立即刹住。

相关对策

第一,进一步增加居民收入。这是扩大内需、增加消费、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根源所在。所以,必须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尽力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步伐,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促进城乡共同繁荣,从根本上提高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和消费率,实现消费结构的真正优化。

第二,改善需求结构,优化产业结构,牢牢把控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根据城乡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化趋势和特点,积极适时做好产业结构调整和产品结构的升级换代,不断满足城乡居民的现实需求。如,随着城乡居民对医疗保健和娱乐、教育、文化和旅游服务需求的上升,客观上要求发展第三产业,丰富城乡居民的消费内容。针对城镇居民日益增长的住房、交通通讯以及对家庭设备用品需求呈现出的环保性、高质量、高品位、多样化的需求特征,细分目标市场,调整产业和产品结构,提高产品质量和档次,增加产品品种和款式,采取差异化的营销策略,主动开拓市场,寻求扩大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

第三,增强政府转移支付职能,统筹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与完善。转移支付是经济的“自动稳定器”。通过政府对低收入者进行直接财富转移,实现收入的再分配,可以起到缩小贫富差距,增强低收入者的消费能力和消费水平。因此,应继续解决好“三农”问题,要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切实加大对农民的转移支付力度,努力缩小城乡居民生活差距。建设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也是优化提升居民消费结构的重要保障,消除影响居民消费结构和消费需求产生的障碍性因素,减轻预期对居民消费所产生的影响。

第四,积极引导居民适度消费、合理消费,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实现经济可持续健康发展。眼下我国仍处于经济转型时期,各种体制不健全或正在完善中,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提倡适度消费,还要合理消费,积极树立正确合理的消费观念,做到不盲目、不攀比、不奢侈、不浪费,实现经济和社会健康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范菲菲.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和消费差距之间的回归分析和格兰杰因果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2(27)

2.高鸿业.西方经济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3.袁志刚.中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变迁及其成因分析[J].世界经济文汇,2009(4)

4.李晓晨.从恩格尔系数和收入看我国城乡居民生活差异[J].青海统计,2008(2)

5.赖文燕.运用恩格尔系数分析我国城乡居民生活差异[J].北方经济,2010(6)

6.中国社会科学院.2012年社会蓝皮书

家居活动总结第4篇

  春节慰问工作总结1

  一、领导重视,统一部署

  社区的领导十分重视开展元旦春节送温暧慰问活动,社区召开党、政联席会议,专门对春节期间送温暖活动进行布置,决定开展形式多样的春节慰问活动:一是在元旦春节前夕对困难居民,特困居民由工会进行一次困难补助;二是拨出春节慰问专款,并按照要求普遍进行一次走访慰问,把温暖送给每个居民;三是对孤寡老人派专人进行看望、慰问;四是向上述人员发出慰问信;五是个别路途遥远不能走访的,进行电话、信函表示慰问。由于领导重视,人力和资金上得到了根本的保证,有力推动了春节慰问活动的开展。

  二、突出重点、措施有力

  社区居委会以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把它摆上工会的重要议事日程,切实抓好困难居民的生活保障工作,维护居民的合法权益,为了切实做好元旦春节慰问工作,社区工会首先对社区所有人员状况进行了一次普遍摸底调查工作,逐一进行了事前专访或专门联系落实到人,及时发现了困难人员生活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在元旦前集中一段时间做好特困居民人员家庭的核实摸底工作,及时调整充实了特困居民档案,摸清了底数,为送温暖活动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在实施送温暖活动中,我们注重突出重点,将生活一般相对困难和特别有灾有难大病等的区别开来,如特困、大病致贫居民、特困单亲家庭等,采取有针对性地进行困补等措施和办法,切切实实的为他们排忧解难。由于抓住重点采取有力的措施,使真正有困难的居民得到了及时的帮助,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三、做实做细,落到实处

  在送温暖活动中,我们非常注重把日常帮扶工作与集中送温暖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千方百计地为困难居民解决困难,当好工会抚贫帮困第一责任人,拓展送温暖领域;进一步把各项帮扶工作进一步落到实处,把帮扶救助工作做细做实。做到送温暖资金专款专用,使送温暖资金真正发放到了确实有困难的居民手中,给困难的居民带去了温暖,把党的关怀送到广大居民的心坎上。x月x日,我社区党政主要领导亲自走访慰问,并先后召开了座谈会,对离退休居民及老干部进行了慰问和走访,被走访对象纷纷表示感谢,感谢党和组织送来的深情厚意,在困难的时候能够想到他们,切实帮助他们解决了实际问题。

  春节慰问工作总结2

  2月2日,副县长王xx和教育局班子成员分别慰问教育系统部分贫困教师和优秀教师代表,为他们送去了政府的关怀和节日的问候,预祝他们春节快乐,并送去了米、面、油等慰问品慰问金。

  在培养出20xx年正定中考状元的优秀教师袁xx家,王xx与袁老师亲切交流,感谢她为正定教育做出的贡献,勉励她在保重身体的前提下再接再厉,为正定教育再立新功。

  在子龙小学教师崔书梅家中,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赵军山表示,教育局会持续关注遇到困难的教师家庭,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困难老师要勇于面对困难、做生活的强者,教育局、子龙小学会继续力所能及地帮助崔书梅老师,让崔书梅老师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中。

  教育局班子成员分七路对教育系统的困难和优秀教职工进行走访慰问,每到一处,与他们亲切交谈,详细了解他们的家庭状况,将慰问金交到困难教职工手中,送上党和政府的温暖与关怀,并祝愿他们身体健康、春节愉快。被慰问的教职工对政府及局班子成员的热心关怀衷心感谢,并表示在以后工作中始终保持乐观心态,为正定教育发展更加努力工作。

  此次活动,教育局机关慰问教师34名,发放慰问金x余元,各学区、县直学校也将在春节期间全面开展不同形式的慰问教师活动。

春节慰问活动总结5   为进一步提高社区居民应急救护能力,提升社区群众健康安全水平,1月10日上午,临沂市红十字会联合市精神卫生中心、交通医院、青年志愿者协会,在北城新区朱夏社区开展了“博爱沂蒙-红十字生命救护进社区”新春送温暖活动。

  活动中,红十字志愿者们通过救护技能现场演示、指导社区居民学习现场心肺复苏术和呼吸道梗阻急救技术,并向居民们发放了《家庭应急救护》图书100余册。许多社区居民聚精会神地学习现场心肺复苏术,还有的老人带着孩子边看边实践操作呼吸道梗阻急救技术-海氏手法,

  市精神卫生中心、交通医院、青年志愿者协会的志愿者们也针对社区居民的需求进行了测量血糖血压、心理咨询和疏导、心肺功能听诊、推拿按摩指导、心电检测诊断、法律咨询、水电维修、免费理发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切实为社区居民送来了寒冬里的温暖。

  此次活动是我会“温暖送千家,博爱在**”新春送温暖系列活动之一。全市各级红会也将在春节前夕集中开展形式多样的“博爱沂蒙-红十字生命救护进社区”系列活动,切实把知识和温暖送入千家万户,有效提升社区居民和普通群众的自救互救意识和技能,确保他们过一个欢乐、平安、祥和的新春。

春节慰问工作总结3   

  根据区委组织部、区委老干部局“关于在春节前夕开展走访慰问离休老干部活动的通知”精神,区供销总社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安排专人认真做好开展慰问的相关工作。

  一、认真落实好离休老干部的相关情况

  慰问前,我们安排专人,对全系统13名离休干部进行调查摸底,重点了解离休干部的现居住地详细地址和联系方式,为开展慰问做好前期准备工作。经过多方联系,已落实11人,2人未落实(刘英,大兴供销社,经了解本人可能在准阴与其女儿生活在一起,但居住地址和联系方式无法查到。邓玉亭,商业大厦,原属商业系统后划归供销系统的,经了解有关人员,一直没有查到其住址和联系方式)。

家居活动总结第5篇

2017社区垃圾分类宣传活动总结【1】

      为扩大垃圾分类宣传力度,了解小区分类知识认知度,近日,宁波职业技术学院的几名志愿者来到学苑社区开展垃圾分类知识宣传活动。

本次宣传活动在社区广场进行,活动一开始,四色的宣传版便吸引来大片的居民前来参与,个个围拢开来从抽题箱里抽出题目回答。答题中个个表现优越,对答不出的难题也不甘心,仔细研读宣传手册再做回答。活动中,学生志愿者还向来往行人分发垃圾分类的宣传资料,向他们讲解相关知识。活动结束后不少人说,垃圾分类知识答题不难,而主要需要每个人的参与,才能真正做好垃圾分类工作。

垃圾分类工作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发扬主人翁的精神,从自身做起,从日常生活中做起,带动身边的每个人参与进来,提升生活品质,建设美丽大碶。

2017社区垃圾分类宣传活动总结【2】   

        社区在龙凤花园小广场开展了一场“垃圾分类我能行”的活动,活动现场来了很多家长和小朋友,组织者还精心设计了游戏、作画、问答等环节。

活动开始,在志愿者们的引导下,参加活动的孩子们自选项目,有的快乐地进行着“地毯式的垃圾分类冒险棋”的游戏,有的在长长的画卷上认真地留下自己对垃圾分类的美好设想,还有的孩子参加了紧张而又激烈的“垃圾分类知多少”知识竞赛,通过知识竞赛大家知道了“可回收垃圾、有毒有害垃圾、餐厨垃圾、其他垃圾”等。

活动结束后,无论是参与活动的孩子,还是陪伴他们而来的家长都对垃圾分类有了更深的了解。其中有一位准妈妈志愿者更是表示:能带着腹中的宝宝参与这样的活动,真的感觉非常有意义。志愿者们除全程参与活动的组织开展外,还为大家准备了铅笔、橡皮、记录本等奖品,让参与的小朋友得到很大的鼓励,还感觉到小小的温暖。希望这次活动能带动更多的人做到“垃圾分类从我做起”,这样我们的天会更蓝,水会更净,空气更清新。

2017社区垃圾分类宣传活动总结【3】

       为了增强社区居民对垃圾分类知识的了解,积极参与到实践垃圾分类的行动中来。金华里社区于7月31日,与大兴区市政市容管理委员会联合开展了垃圾分类宣传进社区活动。

家居活动总结第6篇

垃圾分类宣传活动总结1: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工作是实施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步骤,对于改善人民环境,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创建节约型社会具有重要意义。为提高社区居民垃圾分类意识,先锋社区于201X年7月22日开展垃圾分类宣传活动。现将活动情况小结如下:

一、活动目的

本次活动意在表彰在我社区推广垃圾分类期间能自觉积极实行垃圾分类并在街坊中起到宣传及榜样作用的垃圾分类友好家庭,并通过座谈会形式,进一步提高居民对垃圾分类工作的知晓率和参与率,提高城市文明程度。

二、加大宣传力度

活动前,我社区工作人员及社区志愿者在社区范围内张贴宣传海报及活动通知,上门派发垃圾分类宣传单150多份,提高社区居民的垃圾分类意识,使垃圾分类深入民心。同时协助居民完成调查问卷并免费派发家用厨余垃圾桶,在楼层大门张贴垃圾分类的定时定点温馨提示,告知居民小区将于7月22日开始定时定点垃圾分类投放,通过耐心的解释和指引争取得到居民的支持和配合。务求令活动信息覆盖全社区,提高居民参与率,营造良好的宣传气氛。

三、活动情况

活动当日,我社区组织志愿者在会场外设摊派发垃圾分类宣传单张,并向前来咨询的居民解答问题,宣传垃圾分类的好处。

通过本次活动,社区居民对垃圾分类工作有了进一步了解,对如何分类垃圾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到场居民均表示在这种愉快生动的活动中,更能深刻学习垃圾分类相关知识,并表示会贡献自己的力量,推进垃圾分类进行。

家居活动总结第7篇

×

×文化社区二五年工作总结及二六年工作思路

×文化社区居委会在上虞市政府及百官街道党委、办事处的领导下,在社区居民群众的大力支持下,为了进一步做好社区建设的各项工作,以“创建星级社区”为目标,以服务群众为宗旨,积极开展创建特色鲜明,内涵丰富,环境优美,设施到位,居民满意的新型社区,居委会做了大量的工作,现将一年来开展的社区建设工作如下总结:

×一、加强社区党建组织工作

×社区党总支以建设一个好的领导班子,培养一支好的队伍,走出一条好的发展路子,形成一套好的工作机制为目标,进一步加强社区党组织建设。

×、党员管理制度健全,认真做好“六个好”社区党组织的创建工作,组织党员认真学习、贯彻执行党的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总支建立了“”制度,党员学习、自检自查等制度,建立了党员入党积极分子档案及流动党员基础资料。充分调动和发挥好各类组织的作用,不参加非法组织活动,目前我社区共有社区党员名,在职党员余名。用无记名投票形式通过了五名中共预备党员的转正,二名考察对象转为预备党员,吸收一名党员积极分子。在党员管理中,党总支坚持分类指导的原则,通过实行党员责任区,党员联系户,推进党员目标管理等方式、方法,引导他们立足本职作贡献,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参与社区建设活动。

×、居委班子成员团结一致,齐心协力,统一思想,统一行动。年初,根据本社区的实际,因地制宜地制定出工作计划。除认真完成好街道党委、办事处布置的中心工作外,我社区还有计划地开展各项活动次,活动经费采取居委解决一点,结对共建单位赞助一点的方式加以落实。我们还建立了由名楼长组成的居民自我管理的骨干队伍,这些群众组织的居民骨干很好地起到了社区干部和居民之间的桥梁纽带作用。

×、充分发挥在职党员在文明建设中的作用。他们情系社区,树好党员一面旗,开展“四进社区”(法律进社区、医疗进社区、教育进社区、文化进社区)、五个一(当好一名联络员、带好一幢楼、帮好一家困难户、出好一年金点子、办好社区一件事)活动。月中旬,有结对共建单位牵头,组织单位内的在职党员为我社区的特困家庭捐款:为低保特困户陈吉刚家庭送上慰问金元、为单亲章玉琴家庭送上慰问金元、为孤儿俞超阳送上慰问金元。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关系,充分发挥了在职党员在社区中的先锋模范作用,增强了社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在“七一”党的生日到来之际,社区党总支、居委会和街道几位领导前往困难党员王瑞兰家进行慰问,并送上慰问品和慰问金;月日党总支和居委会组织部份学生前往抗战老战士徐达卿家进行慰问,送去慰问品并向他献上了鲜花;月日下午,又组织部份党员前往敬老院进行慰问,送去中秋月饼;在开展共产党员保持先进性教育的活动中社区党员还为社区内的困难群体和恒利社区的朱丹丹小朋友献了爱心,共捐款元;月日还在江东路十八里景观带的喷泉旁举行了以“文明、健康、绿色、和谐”为主题的大型文艺晚会。

×二、以社区服务为龙头服务予社区居民

×、社区服务工作紧紧围绕“以人为本、服务与民”的这一思想,发挥社区志愿者队伍的作用,积极开展社区服务日,便民利民、敬老助残、扶贫济困等工作。扎实开展社区服务,针对社区老年人多的情况,与市疾控中心联系,依托社区卫生服务站,组织社区岁以上的老人免费进行健康检查,建立健康档案。为居民进行健康检查、血糖检测、心电图、超、家电维修、法律服务、户籍咨询、计生服务、理发、缝纫等,受益人群达余人次,得到了居民群众的好评。

×、认真做好社保工作,采取多种形式关爱社保对象,给他们送去政府和社区的一片爱心。努力发挥社区志愿者的力量,壮大队伍,无偿地为社区内居民群众服务,急居民所急,解居民所难,开展访贫问苦送温暖活动,切实为弱势群体排忧解难。让他们深深体会到社区这个大家庭的温暖。在年终我们还组织了在我社区的上虞市退休人员开了座谈会,并向他们送上了纪念品。

×、社区立足本辖区居民大多是双职工家庭和下岗失业人员家庭的实际情况,为居民提供介绍接送孩子、照顾老人的保姆及钟点工等家政服务。

×三、做好社区自治工作

×社区按照社区居民民主自治章程。成立了思想政治、民调综治、社区服务、环境卫生、文化教育、维权计划生育六支工作队伍,社区自治工作正常开展。今年以来,我们始终围绕着居民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根据居民强烈反映的个别居民在社区绿化带内乱种、乱搭、乱建的问题。居委会非常重视,在城监执法大队配合下,不到一星期的时间里进行了全面的整顿。

×、南区幢住宅楼一楼的外婆烧,排出的油烟影响了居民开窗通风,居委会多次向环保局反应,整改排烟道,在执法大队的强制执行下已安装了油烟净化器。

×、针对社区内硬件设施的不够完善的情况,社区按“社区资源共享,服务设施共建”的要求,在以往社区资源共享的基础上,社区充分利用社区内市体育场和老年人协会的文化、体育、娱乐设施、设备增加社区居民群众的文体活动内容,丰富社区居民的精神生活。

×四、做好两个文明共建,共创美好生活

×、全年共召开有共建领导小组的顾问、结对单位领导及街道主管领导参加的文明共建会议次。会上结对共建单位的领导对解决、探讨社区文明建设工作中存在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纷纷献计献策,为积极探索社区建设的新思路、新方法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形成共建合力。

×⒉积极开展“四进社区”活动:在市环保局的指导下,我社区争创绍兴市绿色社区;疾控中心的医疗进社区,为我社区的居民进行健康检查;药监局的药品知识进社区;与广济苑社区、霄盾音响联办的文化进社区;司法局领导来社区举办的法制讲座。

×、充分利用寒暑假学生和市职技校学生组织一支强大的宣传队伍,小区内有大小黑板块,已刊出期;宣传窗二个,刊出期;文化长廊二个,刊出期。并结合中心工作,用电喇叭和高音喇叭不定期进行公众宣传,使居民群众深深懂得“小区是我家,建设靠大家”。

×、针对我社区以往对青少年教育工作回顾,力求在学习教育内容上有新的拓展,使青少年在参与中心灵得到净化,道德得到提高。根据本社区的实际情况,制定好切实可行的社区教育工作计划,使社区教育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

、社区文体活动的开展是凝聚群众力的阵地,也是我社区的一个特色。为此,我们在“三、八”节前夕在居委活动室举办了庆“三、八”的自娱自乐的文艺演出,会上气氛热烈,居民踊跃参加。月底在江东路十八里景观带喷泉边,我们社区和广济苑社区、霄盾音响联合举办的以“文明、健康、绿色、和谐”为主题的大型文艺晚会;由我社区选送的市财政局的舞蹈《东方红》在街道举办的庆“七一”文艺调演中获得了第一名;在市老年体协举办的气排球联赛中女子二支队分别获得了第二名,男子获得了第四名。特别是在市第九届全运的气排球比赛中,我社区的男女气排球队还代表街道参加了比赛,并夺得了双冠。通过开展丰富的社区文体活动,丰富了社区居民的业余文化生活,让居民群众在活动中接受教育。增强了居民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提高了居民的道德素质、文化素质和城市的文明程度。

×⒍今年,上虞电视台次、上虞广播电台次、上虞日报篇、浙江老年报篇、绍兴晚报篇报道了我社区开展的丰富多彩的活动,做到电视上有影,电台上有声,报上有图文。

×五、加强社区治安工作,确保社会政治稳定

×⒈良好的社区秩序是我们工作的目标,营造文明、祥和安全的良好社会治安环境是居委会全体人员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我社区常住居民户,是一个租房、外来人口较多的小区,外来人口流动性大,我们就主动协助派出所搞好对外来人口的排摸工作,做到情况明,底子清。

×、在工作中,社区健全居民群众来信来访登记制度,对居民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按时排查、做到及时上报,及时处理、及时解决。社区内未发生上访事件。

×、社区认真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加大流动人口计生管理工作,和稽查队员一起入户检查登记流动人口的育龄妇女,督促育妇参加计生双查,结合社区实际开展计生咨询、生殖保健、优生优育等计生服务。

×⒋发挥联防队作用,不论是白天或晚上、节假日都能随时巡逻清查小区,居委会定期对他们进行量化考核,在日常工作中随时登记清查外来人口的身份证、暂住证等证件,配合派出所对出租房屋户、外来人员建档登记。

六、创建良好的环境卫生

为使居民有一个干净舒适的生活环境,居委会加强环境卫生管理。

×、优化社区环境,共建美好家园是社区居民的共同职责,为此,我社区首先健全爱卫组织,落实清扫员队伍。对小区内的名保洁员实行考评制,签订好考核协议。专人进行卫生日日督查记录,落实一月一评,按月上墙,半年小评,全年总评的奖励机制。

×⒉动员一切力量大搞小区环境卫生,清除卫生死角和小区“牛皮癣”,全年共搞了次突击卫生大整治活动。积极开展全民除“四害”活动,由于除“四害”工作发动好,落实好,因此所做的工作均达到要求。针对小区内车辆乱停放现象,多次与有关部门进行联系,并多次进行宣传,到目前小区内环境洁净、舒适,车辆停放有序,整个小区形象较好。

×⒊针对社区内个别居民在小区内进行乱搭建、乱种植、乱放养的现状,我们在市城监大队的积极配合下,进行了全面的整治,使小区的面貌得到了很大的改观。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一年来,社区居委会在街道党委、办事处的正确领导下,在居民的大力支持下,取得了一些成绩荣获了“省城市体育先进社区,绍兴市科普社区、绿色社区,上虞市群众体育先进集体,百官街道五好先进党组织”等荣誉称号。但与先进单位相比还有很大差距。我们将更加努力工作,总结经验,再接再厉,争取把我们社区工作做得更好,为社区居民的健康和文明建设作出新的贡献。

×

×××年社区工作思路

×构建和谐社区,服务辖区居民

一是围绕和谐创建促稳定。加强对“四位一体”调解中心的建设,突出解决群众关心的实际问题,构建和谐文明的社区环境,强化重点人员稳控,全力促进稳定。

二是发挥好文明市民学校的作用。每月定期开课,坚持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在社区居民中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宣传教育,大力开展马列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宣传教育及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教育。充分发挥主流文化的积极作用,增强教育的实效性,争创“学习型”社区。

×三是加强社区文化中心的管理,积极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社区教育和文化活动,丰富居民文化生活,提升社区文化档次。

×四是完善街道社区卫生管理服务新机制,逐步完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

×五是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举办一场气排球邀请赛。

×六是继续扎实做好各项常规性工作。

百官街道文化社区居委会

家居活动总结第8篇

Abstract: In the 21st century, global aging problem is more serious. Because of the social characteristics of becoming old before getting rich in China, aging issues have become increasingly prominent. By drawing on the family endowment mode of the developed countries, by taking Hefei city as a example,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status of family endowment in Hefei city and the first family endowment item: the Taiyangwan apartment for the elderly, and finally put forward the innovative proposals in the process of implementing the family endowment mode.

关键词: 老龄化;居家养老;合肥市

Key words: aging;family endowment;Hefei

中图分类号:F840.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06-0327-03

0 引言

全球人口快速老龄化是人类社会进入21世纪面临的最严峻的挑战,目前世界上所有发达国家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许多发展中国家正在或即将进入老龄化社会。根据《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1]中指出,中国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占全球老年人口总量的五分之一,中国的人口老龄化不仅是中国自身的问题,而且关系到全球人口老龄化的进程,备受世界关注。随着老龄化的不断加深,如何使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学、老有所乐”已经成为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问题。

1 我国老龄化进程及居家养老模式现状

1.1 我国老龄化进程 国际上通用的老龄化,是以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例的7%或60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例的10%作为进入老龄社会的标准。[2]

通过查阅2011年《中国统计年鉴》中根据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汇总的《1982-2010年人口年龄结构和老龄抚养比表》,结果表明,1999年中国进入了老龄化社会,是较早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发展中国家之一。2010年中国65岁以上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比重达已到8.9%,老年抚养比更是达到11.9%,老龄化程度严重加深。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初步汇总的《各地区年龄结构表》的结果来看,65岁以上人口比例,发达地区只有广东省略低于7%,其他地区只有、青海、新疆、宁夏等四个偏远地区低于7%。因此,我国的养老问题迫在眉睫。

1.2 我国居家养老模式现状 按照中国人的传统观念,养老模式大多数是以家庭养老为主,即是由家庭成员提供养老所需的物质条件和生活照料。然而当前及未来中国都会普遍出现“421”甚至是“4421”家庭结构,出现了高龄化、小型化趋势,逐渐削弱了家庭养老功能,“空巢老人”的家庭问题普遍出现。居家养老服务是加快建立养老服务体系的基础性工程,是政府和社会力量依托于社区为居家的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家政服务、康复护理、精神慰籍、文化娱乐等方面服务的一种服务形式,它是对传统家庭养老模式的补充和更新,是我国发展社区服务、建立养老服务体系的一项重要内容。国内学者对居家养老的概念给出各种观点,其中,赵晓征认为居家养老是指老人在自己或子女的住宅中居住,但并不意味着由家庭成员来全部或主要承担养老责任,“家庭养老”必然对应着“居家养老”,但是“居家养老”则不一定是“家庭养老”。[3]

自从我国开始提出居家养老模式后,很多地区都开始探索和建立居家养老服务体系,但是都处于起步阶段,并没有形成一个可推广的示范模式。下面就介绍几种典型的国外居家养老模式。

2 国外居家养老模式介绍

早在20世纪,欧洲国家最先进入老龄化社会,但是进展速度平稳而缓慢,是社会、经济、文化等发展到一定阶段所产生的一种社会问题。

2.1 西方国家居家养老模式 在西方价值观的背景下,大部分父母在子女成年后都是与子女分居,在这种观念下,大部分养老问题都是要靠社会保障以及老年社区服务等来进行解决的。

2.1.1 美国的居家养老服务是依托于社区由政府为老年人提供一系列服务,以老年人医疗保险的全面医疗照顾项目为基础,形成一个面面俱到的照顾计划,为老年人提供了包括急性照顾服务、看护服务、初级医疗照顾、住院治疗、护理院照顾,以及预防性的、恢复性的、治愈性的和护理性的服务等在内的所有相关医疗服务。[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