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数学方法总结

数学方法总结赏析八篇

时间:2023-03-13 11:16:46

数学方法总结

数学方法总结第1篇

总觉得学习数学其实挺简单的,在课堂上也一直强调数学只要上课认真听,理解,回家完成作业就可以.但在我们认为简单的事情,很多学生都做不到.在这里还是有必要说明一下.

1.学习要以书本为主

为什么以书本为主呢?出题目得以什么为主,当然是书本了.我们现在还是应试教育,万变不离其中,理论的东西都一样.

2.理解

既然学习是以书本为主,那是不是要背书呢?对数学这学科来讲当然不是,因为题目千变万化,但考点不会变,所以要求同学们要理解书上的每个概念,性质,判定,当然公式要记牢.

做题目最根本的是靠什么,靠得是对概念得理解呀,概念要每个都理解,真不理解得话就背下来. 考试考的是什么,不是题目,是对概念的理解呀.是概念呀!

3.做课本上得小练习,然后再做习题.

为什么要做课本上得小练习,因为课本上得小练习,能帮助你理解记住书上得概念,再做习题,习题要比小练习难,但那样更能让你强化概念得运用.

4.做练习册

为什么要做练习册,练习册得题目相对有点深度.而且会更广一点,问题是他会有些新得题型你不知道.

有能力的同学还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5.做两本课外资料.

数学要求准确率,适当得多做点题目可以增加你认识新题型,同时增加你做题目得准确率.但是前提是要完成上面四步!

6.针对性得对一些题型做训练

有些题型比较难,所以要你进行专项得训练,归纳总结,找出规律,这样,数学碰到难题你就可以搞定了!

这是最简单得学习办法,我个人建议,如果你一个题目用15分钟还没考虑出来,就赶快看答案或者就放弃掉.我们常说"舍得",有"舍"才有"得"!数学第一考得是全面与深度.第二才是难度.如果你全面与深度有了还担心难度吗?

中考考得是所有层面上的人,成绩好的和差的都要考.记住百分之九十都是基本题目,难题就是把所有基本题目综合来考你!

由于数学基础参差不齐,所以造成数学学习上的两极分化.如何消除学习数学的各种障碍,大面积提高数学成绩?

一、掌握预习学习方法,培养数学自学能力

预习就是在课前学习课本新知识的学习方法,要学好初中数学,首先要学会预习数学新知识,因为预习是听好课,掌握好课堂知识的先决条件,是数学学习中必不可少的环节.

数学的预习主要是看数学书,这需要我们既要动脑思考,还要动手练习.数学预习可以有"一划、二批、三试、四分"的预习方法.

"一划"就是圈划知识要点."二批"就是把预习时的体会、见解以及自己暂时不能理解的内容,批注在书的空白地方."三试"就是尝试性地做一些简单的练习,检验自己预习的效果."四分"就是把自己预习的这节知识要点列出来,分出哪些是通过预习已掌握了的,哪些知识是自己预习不能理解掌握了的,需要在课堂学习中进一步学习.

二、掌握课堂学习方法,提高课堂学习效果

课堂学习是学习过程中最基本,最重要的环节.数学课学习要坚持做到"五到"即耳到、眼到、口到、心到、手到.

耳到:就是在听课的过程中,既要听老师讲的知识重点和难点,又要听同学回答问题的内容,特别要注意听自己预习未看懂的问题.

眼到:就是一看老师讲课的表情,手势所表达的意思,看老师的演示实验、板书内容,二看老师要求看的课本内容,把书上知识与老师课堂讲的知识联系起来.

口到:就是自己预习时没有掌握的,课堂上新生的疑问,都提出来,请教老师或同学.

心到:就是课堂上要认真思考,注意理解课堂的新知识,课堂上的思考要主动积极.数学课堂学习有时是掌握例题的解法,有时是学会运用公式,关键是理解并能融汇贯通,灵活使用.

对于老师讲的新概念,应抓住关键字眼,变换角度去理解.如命题"只有零和1的算术平方根是它本身",可以改写为"如果一个数的算术平方根是它本身,那么这个数是零或1".

手到:就是在听,看,思的同时,要适当地动手做一些笔记.

三、掌握练习方法,提高解答数学题的能力

数学的解答能力,主要通过实际的练习来提高.数学练习应注意些什么问题呢?

1.端正态度,充分认识到数学练习的重要性.不论是预习练习,课堂练习,还是课后作业,复习练习,都不能只满足于找到解题方法,而不动手具体练习一练.实际练习不仅可以提高解答速度,掌握解答技能技巧,而且,许多的新问题常在练习中出现.

2.要有自信心与意志力.数学练习常有繁杂的计算,深奥的证明,自己应有充足的信心,顽强的意志,耐心细致的习惯.

3.要养成先思考,后解答,再检查的良好习惯,遇到一个题,不能盲目地进行练习,无效计算,应先深入领会题意,认真思考,抓住关键,再作解答.解答后,还应进行检查.坚持"先复习,再作业"和"边作业,边复习"的练习模式.很多同学反映说为什么上课听懂了,而到自己做作业的时候,还是不会,这说明没理解课堂知识.

4.细观察、活运用、寻规律、成技巧.

数学方法总结第2篇

关键词: 数学建模 教学方法 思考与总结

1.引言

数学建模就是建立数学模型来解决实际问题,通过对实际问题进行合理的抽象、假设和简化,从而利用其中“规律”建立变量、参数之间的数学模型,并求解模型,最后用所求的结果去解释、检验及指导实际问题。它涉及工业、农业、政治、经济、社会等多方面的问题,也涉及数学、计算机等广泛的多学科知识。数学建模的本质决定了它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

2.主要的教学方法及其实施

我结合多年的数学建模授课经验,总结出在课程的讲述过程中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对授课内容进行认真总结与扩展。数学建模涉及的数学学科知识非常广泛,如线性代数、微分方程、概率统计、图与网络、回归分析、层次分析、量纲分析、规划论、排队论、对策论、决策论、插值方法、差分方法、样条方法、优化方法等。但是,数学建模对于“数学知识”的要求,不是背公式,也不是推导证明,对于所用到的数学知识或物理定律,只要知道到哪儿找、去哪儿学就行了。带着问题学习知识,在学习同时又解决问题。除了数学知识外,还必须掌握诸如计算方法、计算机语言及编程、应用软件的操作、数学公式编辑器的运用和其他学科的知识等。它是多学科知识技能和能力的高度综合,其宽泛的学科领域和广博的技能技巧是学生所不曾涉猎过的。

建模需要丰富的知识,大而全、一蹴而就的想法是不现实的。在教学中应该针对特定的情境铺设问题,注重身边实例的运用,例如传染病的传播、预测与控制,减肥的数学模型,人在雨中行走,速度和淋雨量的关系,大学毕业生选择单位的问题,以及股票的收益与风险问题,等等,这能在很大程度上让学生拉近自己的所学与现实需要之间的距离,感受到数学知识的真实性,容易引起学生主观上的求知欲望,启发学生,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潜能。引导学生主动查阅文献资料和学习新知识,鼓励学生积极开展讨论和辩论,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各种方案,这样既能融会贯通各知识点间的联系,又能提高学生的探究思维能力,同时使得他们充分认识到数学的重要作用,在以后的工作学习中,自觉主动地利用数学工具解决实际问题。

数学建模课教学也可以引导学生深入社会,通过调查、收集数据资料,对实际生活进行观察和研究,转化为相应的数学问题。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并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独立地去解决,就是在实践中学习。同时,实际问题不单纯是一个数学问题,往往涉及到多学科的知识,这就促使学生把各门课程学习的知识融会贯通,根据需要查阅资料,围绕问题收集信息,不断对问题进行深入了解,进而提出解决方案。随着旧疑问的解决,进入到知识的更深层面,从而感觉到原有模型的不足,形成新的问题,经过这个过程的多次循环反复,直到所建立的模型能够很好地解决实际问题,使得学生在实践中对数学知识再认识,从而在实践中进一步培养创新能力。

(2)从数学建模的本质入手。数学建模本质上就是一种探究性的活动,它伴随着现实问题的产生而产生,也随着问题的解决而一直向前发展着,在旧问题解决的同时又有新的需要探究的东西出现。建模课程的教学,应精心设计问题,再现数学模型形成过程,进而让学生亲自动手寻找实际问题并自行构造数学模型进行解决;让学生成为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主人;让学生体验到使用不同的数学思想、方法得出的不同结果,了解到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体会到成功的乐趣。数学建模解决的都是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采用合理的数学方法进行问题抽象并给予适当的简化,得到解决该类问题的一个或数个解决方案。数学建模的教学,主要内容之一就是让学生抛弃数学一定是有标准答案、统一方法的观念,强调所求问题不是只有唯一的方法,也没有现成的答案,要求学生将该问题用数学语言表达出来,成为一个数学问题,继而提出基本的假设条件,建立起反映或近似反映该问题数量关系的数学模型,并通过寻求适当的数学、计算机工具使问题获得解决或近似解决。同时,还要对所建立的数学模型优缺点的评价或改进、解的稳定性、问题的推广及可能存在的其它途径等方面均加以讨论,求得问题的解决。这能够使学生完整地体验到数学知识究竟是如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发挥作用的,认识到解决一个实际问题的全部过程和步骤要求。这势必激发学生去积极地动手、动脑,使学生具有足够的创造空间,利用所学的各学科知识、方法和技能,选择合适的思路和方法,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性,促使学生的思维活动得到充分发挥,创造性思维和创新意识得到较大提高。

(3)对数学建模的授课形式进行总结。数学建模是一个团队协作的过程,形式通常由3人组成一个小组共同完成一项数学实践,在一定程度上对培养学生交流探讨、团结协作的精神是有好处的。在教学中,应该注重以实际案例的解决导入数学知识,训练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以小组为单位,共同讨论、研究和问题,使学生掌握综合利用数学知识和计算机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本领,培养其建模能力和文章写作和语言表达能力、团结协作能力等。小组成员的知识结构、思维方式、性格特点等构成了团队的总体实力,为发挥团队的最大效用,小组成员需要通力合作,合理分工。良好的工作团队既能营造愉快的工作氛围,又能提高工作效率,更有助于创新思维的启发。因而队员之间团结协作、分工明确,才能快速、高效地完成实践任务。

3.结语

数学建模的教学过程是一个艰苦的探索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对所述问题进行反复多次的研究分析、抽象简化,建立并求解符合实际需要的数学模型,之后还需要进行数据搜集和整理、构造图像,甚至还有大量的计算,利用编程或软件进行反复的模拟,对所做的数学模型作多方面的讨论或完善,每一步必须是一步一步扎实细致的工作。数学建模的学习和操作,可以培养学生细致观察、善于思考、不畏艰难、讲究条理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经得起失败、挫折和打击的心理,以及锲而不舍的探索精神。

参考文献:

[1]袁红.试析影响学生数学建模数学化过程的若干因素.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09,(1):113-119.

[2]杨秀芹,马晓平.树立数学建模意识与培养问题解决能力.教学与管理,2008,(9):130-131.

[3]耿秀荣.数学建模的素质要求及其对学生素质拓展的启示.教育探索,2008,(8):30-31.

[4]陈笑缘.谈数学建模活动与学生素质的培养.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8,(24):54-55.

[5]邓义华,陈芳.探析数学建模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的作用.中国电力教育,2008,(9):91-92.

[6]张桦.探析数学建模对人才的培养[J].教育与职业,2007,(14):116-117.

数学方法总结第3篇

1。思

考:思考是数学学习方法的核心。在学这门课中,思考有重大意义。解数学题时,首先要观察、分析、思考。思考往往能发现题目的特点,找出解题的突破口、简便的解题方法。在我们周围,凡是真正学得好的同学,都有勤于思考,经常开动脑筋的习惯,于是脑子就越用越灵,勤于思考变成了善于思考。我正因为掌握应用了这一方法,所以在全国数学竞赛中获得了武汉市一等奖。

2。动手试一试:动手有助于消化学习过的知识,做到融会贯通。课下,我常常把老师讲过的公式进行推导,推导时不要看书,要默记。这样就能使自己对公式掌握滚瓜烂熟,可为公式变形计算打下扎实的基础。

3。培养创造精神:所谓创造,就是想出新办法,做出新成绩,建立新理论。创造,就要不局限于老师、课本讲的方法。平时,有一些难度高的题目,我在听懂了老师讲的方法后,还要自己去找一找有没有另外的解法,这样能加深对题目的理解,能比较几种解法的利弊,使解题思维达到一个更高的境界。

科学的学习方法在课内课外应注意些什么呢?

第一,认真听老师讲课。这是我取得好成绩的主要原因。听讲时要做到全神贯注,聚精会神,跟着老师的思路走,不能开小差,更切忌一边讲话一边听讲。其次要专心凝听老师讲的每一个字,因为数学是以严谨着称的,一字之差就非同小可,一字之间就隐藏玄机无限。听讲时还要注意记笔记。一次老师讲了一个高难度的几何题,我一时没有听懂,多亏我记下了这道题以及解法,回家后仔细琢磨,终于理解透了,以至在一次竞赛中我轻而易举地解出了类似的一道题,获得了宝贵的10分。上课还要积极举手发言,举手发言的好处可真不少!①可以巩固当堂学到的知识。②锻炼了自己的口才。③那些模糊不清的观念和错误能得到老师的指教。真是一举三得。总之,听讲要做到手到、口到、眼到、耳到、心到。

第二,课外练习。孔子曰:“学而时习之”。课后作业也是学习和巩固数学的重要环节。我很注意解题的精度和速度。精度就是准确度,专心致志地独立完成作业,力求一次性准确,而一旦有了错,要及时改正。而速度是为了锻炼自己注意力集中,有紧迫感。我经常是这样做的,在开始做作业时定好闹钟,放在自己看不见的地方再做作业,这样有助于提高作业速度。考试时,就不会紧张,也不会顾此失彼了。

数学方法总结第4篇

关键词:高中数学;总结归纳;举例

进入高中以后,我发现很多身边的同学不能适应数学学习,进而影响到学习的积极性,以致成绩一落千丈。出现这样的情况,原因很多。我认为造成这样的原因注意是学习方法不等当。高中数学学习的方法有很多,我认为学习数学养成归纳、总结的习惯是很必要的。归纳总结知识的方法,即可以加深对知识的记忆、理解,使知识系统化、程序化。有助于数学思想方法的形成,从而为学好数学奠定了基础。那么如何进行归纳总结呢?

一、每节课的小结

老师讲的每一节课一般都围绕1-2个中心问题,要根据不同的内容做出恰当的总结。比如要注意挖掘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对于公式要注意成立的条件及使用的范围,这是说明性的小结;对典型例题总结出一般性的规律和方法。

二、单元的小结

通常概念、公式的学习是局部的、分散的,因而在头脑中呈零乱无序的状态,难以形成有规律的清晰的认知结构。因此,当每一单元结束时,若能将这些知识,方法以一个新的角度串联起来,就可以形成一个完整的认识结构。

三、知识间的总结

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总结的层次应再提高一步。既要注意知识纵向,横向各个层面的联系,又要重视其程序化的科学组织,使大及中形成系统性的知识网络。 通过课堂小结、单元小结、知识整体的串联,一定会在我们的头脑中形成数学知识的立体的网络,那一道道的习题不过是我们网中的一条条小鱼。数学还有什么可怕的呢?

下面我就线性规划做一总结举例:

线性规划主要考查二元一次不等式组表示的区域面积和目标函数最值(或取值范围);考查约束条件、目标函数中的参变量的取值范围等等;其主要题型有以下五种类型。

类型一:求二元一次代数式最值(取值范围)

例1:设x,y满足约束条件,求z=x-2y的取值范围

解:作出不等式组的可行域,作直线x-2y=0,并向左上,右下平移,当直线过点A时,z=x-2y取最大值;当直线过点B时,z=x-2y取最小值.由得B(1,2),由得A(3,0).zmax=3-2×0=3,zmin=1-2×2=-3,z∈[-3,3].

方法点评:作出可行域,求出交点坐标,代入目标函数,求出最值。

类型二:求二元一次分式最值,二元二次代数式最值

例2:变量x、y满足

(1)设z=,求z的最小值;(2)设z=x2+y2,求z的取值范围;

解由约束条件,作出(x,y)的可行域如图所示.由,解得A.由得C(1,1).由,得B(5,2)

(1)z==. z的值即是可行域 中的点与原点O连线的斜率.

(2)z=x2+y2是可行域上的点到(0,0)的距离的平方.可行域上的点到原点的距离中,

dmin=|OC|=2,dmax=|OB|=29.2≤z≤2

方法点评:常利用目标函数的几何意义来解题,常见代数式的几何意义有:①表示点(x,y)与原点(0,0)的距离,表示点(x,y)与点(a,b)的距离;②表示点(x,y)与原点(0,0)连线的斜率,表示点(x,y)与点(a,b)连线的斜率.

类型三:知目标函数最值,求参数值

例3:已知a>0,x,y满足若z=2x+y的最小值为1,则a=________.

解:作出不等式组表示的可行域,易知直线z=2x+y过交点A时,z取最小值,由得zmin=2-2a=1,解得a=.

方法点评:知目标函数最值,求参数值,转化为找出最值点坐标,代入目标函数。

类型四:最优解有多个(不唯一)求参数值

例4:x,y满足:,若z=y-ax取得最大值的最优解不唯一,则实数a的值为( )A.或-1 B.2或 C.2或1 D.2或-1

解:由y=ax+z知z的几何意义是直线在y轴上的截距,

(1)当a>0时,要使z=y-ax取得最大值的最优解不唯一,则a=2;

数学方法总结第5篇

【摘 要】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基础知识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但是它又不完全等同于基础知识。数学思想方法的形式包括基本的数学方法和隐藏成形式的思想方法,这些方法大多数在数学知识学习和问题解决的过程中体现出来。这样的特点决定数学思想的渗透实施需要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适当渗透传输,要通过适当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感悟并学会应用数学思想,以此解决数学问题。本文旨在探究高中数学课堂上数学思想方法的有效应用,由此提出自己的粗浅见解。

关键词 高中数学;数学思想方法教学;有效应用

一、在知识形成过程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数学知识产生的过程就是数学思想形成的过程,所有的数学概念都是从感性向理性发展的抽象过程;所有的数学规律都是通过个别现象到常见现象归纳的过程。假如要把这些概念规律变得简单,教师就要引导学生不断分析探索,从概念知识形成和发展的规律入手研究其形成过程,这样就能让学生在掌握数学知识概念的同时强化自身的抽象概括和归纳思维,进一步强化自身的思维素质。所以,概念的形成,结论的推导和规律的总结都是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好的方法方式。

1.延伸概念

数学概念是思维的细节点,是知识点的精华总结,是由感性到理性认识发展的成果。想要获得这类成果就需要通过分析研究,综合论证,互相比较,抽象思考,总结概括等多种思维进行加工,按照数学思想方法的引导得以实现。

2.延迟判断

知识链压缩之后可以形成判断,高中数学定理,概念,性质,规律,公理等都是具体的判断内容。高中数学教师要重视引导学生参与对这些内容的研究探索,发现推理的过程,要分清不同内容之间的因果联系,保证学生在实际判断的时候,可以回想起自己锻炼探索时的积极状态,由此记起相关知识点。

3.强化推理

重视推理就要从激活推理入手,要保证判断能够实现上下贯通,前后联接,要尽量从现有的判断当中获取更多的思维,不断活跃思维运转。

二、在解题过程中深化数学思想方法

高中数学学科的教学要求教师要重视对解题的正确引导,带领学生重点概括解题的思想方法。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化归,建模,数形结合,类比等多种思想方法除了能够帮助学生分析题目内容,确定解题思路之外还能够带领学生的思维走向正确的思想意识。学生掌握其中一些思想方法之后,就能够加以转换运用掌握新的解题方法。数学思想方法在解题过程中的渗透,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思维品质朝向合理的方向发展,更能使其思维变得科学灵活。

三、解决数学问题过程中数学思想方法的运用

解决数学问题的根本是要重视思考,由问题入手展开心里思考,在新的教学环境下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标的过程,通过思考和探索锻炼解决问题的能力。高中数学学科的问题解决除了重视问题的结果外,还考察问题的解决过程,对其整个思考环节的发展也比较关注。数学问题的解决是依照一定的思维对策展开思考的过程,在解决高中数学问题的过程中不仅运用了抽象思维,归纳总结,类比分析等思维形式,更是运用了直觉,感觉等非逻辑思维解决数学问题。

问题是数学课程中的关键内容,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说白了就是不断变化命题和反复运用数学思想方法的过程。数学思想方法是解决数学问题的观念性成果,它始终存在于数学问题的解决过程中。数学问题的不断改变,一直都遵循着数学思想方法指导方向进行。所以,通过解决数学问题,能够锻炼数学意识,通过数学模型的构建,可以展开数学想想。这样结合实际操作就能形成创作动机,能够将数学和思维活动相结合,高中教师要重视在数学课堂上及数学知识应用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知识,获取数学学习方法,形成数学思想,强化数学能力的综合素质。

四、通过小结总结数学思想方法

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的小结和复习内容是整个数学教学的关键内容,它能够总结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可以总结知识中包含的数学思想。数学教学过程中的小结总结除了能够帮助学生温习已经掌握的旧知识,还能够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新知识的形成原因,过程和结果。并且可以引导学生掌握新的数学知识的实质,锻炼其实际应用的能力。小结复习是深化数学知识,总结并概括高中数学内容的过程,它需要充分结合手脑双方面的特性通过活动得以实现。所以,高中数学教师要为学生提高锻炼能力的机会,同时也是数学思想渗透的绝好途径。

五、引导学生通过反思感悟数学思想方法

反思能够活跃数学思维,引发学习动力。高中数学教师可以构建多种多样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开展学习反思,让学生主动提出数学学习所遇到的问题,带领学生总结学习经验。可以提出问题的解决方法,重点步骤,自己思考的不足,最佳的解决方法,解题方法的实用简便性等多种问题,带领学生共同研究寻找答案。可以带领学生通过思考讨论获得反思,这种经过思考讨论的反思能够帮助学生掌握思维的本质特点,进一步使其上升到数学思想方法中来。

结论

高中阶段数学教学中的数学思想方法对教师教学质量的提升,学生学习效果的提高和整体教学水平的发展的都有积极意义,可以由知识形成,解题方法,解题指导,小结总结渗透和反思总结多种方法渗透数学思想方法,进一步强化数学思想方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有效应用。这些不同方法的应用在强化数学思想方法的应用的同时也为高中数学的整体教学水平和整个数学教育领域的综合发展做出积极贡献,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走向。

参考文献

[1]蔡妙通.数学教学中重在渗透数学思想方法[J].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2010年03期

[2]蔡妙通.“数学方法”与“数学思想”的相互性简析[J].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2010年04期

数学方法总结第6篇

笔者多次在我校城市学院(我校独立学院称为“城市学院”)从事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教学工作,在每次期末考试,我都发现学生数理统计部分的成绩不理想,以2007年秋的试卷为例,试卷在数理统计方面的三个题都不难,其中一个题是求未知参数θ的矩估计量^θ和矩估计值,并判断^θ是否为无偏估计量;另外两个题分别是一个正态总体在方差已知时,求均值的置信区间和在方差未知时,对均值的假设检验.三个题的题型和书中的例题一样,作业也对这方面的题作了训练,但学生对这三个题的解答不理想,不如对概率论题目的解答,特别是后进同学,得分较低,甚至有空白不做的现象.

2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学生的主观原因.作为城市学院的学生,其学习基础和能力与统招生会有一定的差距,在同样教材和同样教学内容的情况下,城市学院的学生接受知识必定相对困难.一些学生在课程的前半截尚能坚持,但随着课程的深入和内容的不断增多,就越来越坚持不住,他们不同程度地不理解数理统计的思想方法,感到内容多而且抽象,只能对公式死记硬背,甚至几乎放弃数理统计.

2.教学内容上的原因.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共48学时,该课程的特点是概念多,结论多,公式多,记忆的压力较大.作为后18学时的数理统计更具有内容枯燥,理论抽象的特点,其内容的顺序安排也使得各种不利因素进一步强化.数理统计的教学基本内容和考试点无外乎以下五个部分:(1)数理统计的基本概念;(2)抽样分布与抽样分布定理;(3)参数的点估计;(4)区间估计;(5)假设检验.一般教材安排的内容顺序基本上也是如此,其中抽样分布与抽样分布定理是学生掌握的一个薄弱环节,是学习的一个难点.该部分连续给出一些概念、性质和结论,由于时间的关系,许多性质和结论不可能给予证明,仅仅是生硬的给出,有的结论中的数学公式很长.由于该部分内容处于数理统计的开始阶段,使得一些基础不好的学生望而生畏,丧失了学好数理统计的信心.实际上,抽样分布与抽样分布定理是为区间估计和假设检验作理论准备的,而紧跟在该部分内容后面的参数的点估计中根本没有涉及到抽样分布与抽样分布定理的内容,抽样分布定理没有得到及时的应用,这使得学生对该部分内容的掌握更加困难.参数的区间估计和假设检验各自包含关于一个正态总体参数的、两个正态总体参数的、非正态总体参数的三个大方面,而这三个大方面又分别包含若干种情况(就我校使用的教材即文献[1]而言,参数的区间估计和假设检验各自介绍了10种情况,总共20种情况),再加上每种情况又可以再分成单侧和双侧置信区间或单侧和双侧假设检验,使教学内容显得冗长、繁琐和枯燥,一个基础不太好的初学者在短时间内完全掌握这些内容并记住相关的结论确实有一定的困难,更谈不上对这部分内容的融会贯通,因此不少学生在有关一个正态总体参数的时候尚可坚持,而在有关两个正态总体参数和非正态总体参数时便感到力不从心.

3教学改革的内容

城市学院的学生经过学习必须达到国家的要求,从而成为合格的本科大学生,但又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笔者以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去搞好数理统计的教学.

1.突出重点,分散难点,由浅入深.要讲透重点内容,精讲相关的例题,确保对重点内容的融会贯通,而对其它内容,特别是那些用一样的方法处理的内容,则强调掌握方法,根据时间和学生的接受能力区别对待,适当兼顾.如参数的区间估计和假设检验,重点应是双侧置信区间和双侧假设检验,而重中之重是有关一个正态总体参数的,在教材中这样的区间估计和假设检验各自包含了3种情况,总共6种情况.通过对一个正态总体参数的双侧置信区间和双侧假设检验的细致讲解,使学生确实掌握区间估计和假设检验的基本概念和思想方法.为达到更好的效果,可把内容调整为如下顺序:(1)数理统计的基本概念.包括总体、样本、统计量等基本概念;(2)参数的点估计.包括矩估计法,最大似然估计法,估计量优良性的评选准则;(3)抽样分布与抽样分布定理(Ⅰ).包括标准正态分布(用U表示)的分位数,χ2分布和t分布的定义、性质和分位数,与一个正态总体相关的抽样分布定理;(4)区间估计的概念,一个正态总体参数的区间估计;(5)抽样分布与抽样分布定理(Ⅱ).包括F分布的定义、性质和分位数,与两个正态总体相关的抽样分布定理;(6)两个正态总体参数的区间估计,非正态总体参数的区间估计;(7)假设检验的概念,一个正态总体参数的假设检验;(8)两个正态总体参数的假设检验,非正态总体参数的假设检验;(9)单侧置信区间和单侧假设检验以及其它教学内容(前面(4),(6),(7),(8)中指的是双侧置信区间或双侧假设检验).这样的调整要点和注意事项是:(1)将参数估计一章拆开,其中参数的点估计提到抽样分布与抽样分布定理之前,数理统计的基本概念之后,目的是使抽样分布定理在紧跟其后的区间估计中马上得到应用.(2)将抽样分布与抽样分布定理拆成两部分,这样就分散了难点,避免了定理和结论的过分集中.抽样分布与抽样分布定理(Ⅰ)和(Ⅱ)之后分别是一个正态总体参数的区间估计和两个正态总体参数的区间估计,拆成的两部分内容分别在紧跟其后的教学中得到了及时的应用,使学生及时看到抽样分布定理的用途,有利于学生掌握抽样分布与抽样分布定理以及区间估计的整个内容.(3)抽样分布与抽样分布定理(Ⅰ)是学好一个正态总体参数的区间估计和假设检验的前提,从而是抽样分布与抽样分布定理的重点所在.只有真正学好一个正态总体参数的区间估计和假设检验,才能由浅入深地学好其它情况下的区间估计和假设检验.(4)参数的区间估计和假设检验从一个正态总体的到两个正态总体的,再到非正态总体的,是一个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过程,学习的困难越来越大,要求掌握的程度应逐渐减弱.两个正态总体和非正态总体的情况所用的一些公式较长,非正态总体的情况在推导时还应用了中心极限定理,它们作为必须的教学内容不能舍去,尤其是两个正态总体的情况,但在教学中,应注重体会和应用在学习一个正态总体的情况时总结出的思想方法,开展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适当减轻学生记忆的压力.(5)教材中在介绍假设检验时,对每种情况都将双侧和单侧检验一起给出,笔者以为在最后单独讲解单侧置信区间和单侧假设检验更适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这样可使坡度变缓,防止内容冗长和繁琐而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先集中力量学好重点内容,并在重点内容的学习中尽快掌握思想方法,这部分教学仍然要注重体会和掌握方法.(6)调整后的顺序方便了初学者由浅入深的学习,使学生集中时间学好重点内容,但拆分了教材中的一些章节,使知识的系统性不如教材的顺序安排,为此最后应按教材的顺序对内容进行全面总结.

2.注重思想方法简单而直观的解释.教学中的数学理论是严谨的、抽象的,对基础不好的学生而言,更不是容易理解的,而数理统计中的的许多内容都有简单而直观的解释,它的基本思想是用从样本中获得的信息对总体的未知参数和分布进行推断,简单地讲,就是根据抽样结果,对总体的未知情况作合理的猜测.在教学中,应结合实际背景,用通俗的语言和日常的事例,直观而简捷地讲清基本思想和方法.比如,矩估计的思想方法是依据样本矩依概率收敛于总体矩的原理,用样本矩估计相应的总体矩,通过解方程将未知参数用样本的函数表出;最大似然估计的思想是依据“概率最大的事件最可能出现”的原理,在已得到试验结果的情况下,认为使这个结果出现的可能性最大的未知参数的取值最像真正的参数,从而将其作为参数的估计值;假设检验的推理思想就是数学上反证法的思想,在推断时应用了实际推断原理,即“认为小概率事件在一次试验中不会发生”.事实上,在日常生活中,小概率事件是一些意外事件,像“火车事故”、“买中大奖”等等,而我们在坐火车时,不会顾虑火车是否会发生事故.买后,对未中大奖会有一个理智的心态,也就是一般不会去考虑这些小概率事件,即认为它们通常不会发生;注意到所有区间估计或假设检验中的方法都是有共性的,简单地说就是取适当的变量,再确定相应的概率表示式(大概率表示式或小概率表示式),区间估计就是解这个大概率表示式中的不等式,解出未知参数所在的由统计量表示出的范围.而假设检验就是根据小概率表示式,看样本值使小概率事件是否发生,若发生,则拒绝原假设.否则,便接受原假设等等.通过简单而直观地解释,避免严谨和抽象给学生造成的神秘感,增强学生的信心,使学生更容易理解数理统计的思想方法.

3.注意对知识的归纳和总结.面对数理统计中的众多公式和结论,要及时进行归纳和总结,这是一个由繁到简,去粗取精的过程.比如,在学习数理统计之初,总结有关正态分布的结论;将四个变量U,χ2,T和F的重要性质、各种情况下的区间估计和假设检验总结和归纳成表格;总结常见分布中未知参数的矩估计量和最大似然估计量;总结整个课程的结构和知识点以及基本题型等等.还要及时总结易混内容的区别和联系,比如,样本均值与总体均值、样本方差与总体方差、矩估计量和最大似然估计量、区间估计和假设检验、单侧和双侧置信区间、单侧和双侧假设检验等等.在一般的教学中,有时过于注意细节,不容易把握住知识的整体,而归纳总结使学生从宏观上把握知识的整体,掌握知识的联系,如同站在更远、更高的地方看内容,看到问题的全部,使书本在学生的大脑中“由厚变薄”,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理解的深化和对重要结论的记忆,这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4教学改革的成效

笔者2008年春在我校城市学院从事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教学工作,按照上面的思路进行了改革的尝试,收到了一定的效果.首先是在与学生的交流中,感到学生对数理统计部分的重点内容比以前清楚,对点估计、区间估计和假设检验的方法和思想有一定的体会,特别是对区间估计和假设检验的掌握有了较好的改善.2008年春与2007年秋期末的试卷在数理统计方面难易程度基本相同,试卷中仍有三个大题属于数理统计方面,其中一个题是给出总体均值的两个估计量,证明这两个估计量均是无偏估计量,并进一步判定哪一个更有效;另外两个题分别是一个正态总体在均值未知时,求方差的置信区间和在方差已知时,对均值的假设检验.在2008年春的阅卷过程中,感到学生对数理统计题目的解答好于2007年秋,所教全部学生的及格率比2007年秋有所提高.两次考试后,统计随机抽取的两个班各题得分显示出在有可比性的区间估计和假设检验两个大题方面,平均得分率也有所提高.

数学方法总结第7篇

关键词: 数学归纳法 学习兴趣 培养策略

1.引言

初中数学教学中要注意对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比如:独立进行思考的能力、数学归纳能力、思维创新与拓展能力等。其中,值得注意的一点是,数学的归纳与总结能力的掌握对于学生学好初中数学非常关键。优秀的数学归纳与总结能力有利于其今后数学知识的学习及进行一系列的研究。借助数学归纳与总结的能力,初中学生能够相对轻松地掌握与记忆更多初中数学知识,在这个过程中自主思索探讨,还可以培养学生自主思考问题的能力。初中正是培养学生道德品质的重要阶段,在初中数学这门学科的教学中应该渗透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促进其全面发展。这样才能将初中学生培养成为当今社会所需要的全能型人才,为我国未来的发展作出巨大的贡献。

2.数学归纳法对初中数学教学顺利开展的重要性

无论哪一门学科,要想很好地学习与掌握就必须结合现实生活,初中数学教学更是如此,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的关键,就是要让学生清楚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具体应用,此外教学方法也要尽可能地科学合理,学生学习数学不再只是简单地死记硬背,而是借助数学归纳这一方法进行数学知识的推理。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显著提高,零零碎碎的知识点可以进行有逻辑顺序的总结归纳,得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及方法。在难度较大数学题的回答过程中,学生可以将题目进行归纳总结分类,对于一种类型的问题套入一定的解题方法,可以更方便简单地解决问题。因此说数学归纳法对初中生的数学学习有着重要作用,同时也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发展。

3.如何培养初中学生学习数学归纳法的兴趣

3.1数学归纳法蕴含的教学理念要明确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老师要明确数学归纳总结法的教学观念,在建立教学体系上也要尽量合理,将教学内容结合数学归纳总结法进行教学内容的创新。初中数学老师在开展教学时要自己人为地添加数学归纳总结方面的教学内容,这样有利于学生独立解决问题能力及独立思考问题能力的提高。鉴于现在教材中这部分教学内容的严重缺失,初中数学老师有必要自己人为地添加一些相关的教学内容。值得注意的是,将数学归纳法应用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虽然的确有利于学生学习水平的提高,但初中学生能否很好地运用归纳总结法是值得老师重视的问题,因此老师要制定一些教学评价,考查学生是否掌握并且可以合理使用归纳总结法。

3.2初中生数学归纳法的归纳基础

归纳就是指从部分到整体的一个推理方法,它在初中数学中有着广泛应用,这种思维方法对学生良好逻辑思维的培养有着重要作用,从大量的、普遍的事实中发现一定的规律,并将其合理地归入一个类型,这就是归纳。比如所在人教版初中数学必修一第一单元实数这一章的讲解中,在课堂教学活动开始之前老师可以列举出一系列数字,比如0,1,6,-1,-9,8,等等,让学生将这些数字进行分类,学生自行将这些数字进行分类后,老师再引领学生说出这几类数字的区别,从而引出“正数”“负数”等数学概念。这样的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学生对初中数学的学习兴趣,并且大大提高初中数学这门学科的教学质量和效率,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得到了提高,有利于学生今后更好地步入社会,发展各方面的能力。

3.3数学归纳法推理的理论基础

推理建立在归纳这一基础之上,主要是把通过归纳总结得出的结论作为日后进行推断的参考,这种推理的教学方法在日常生活中很常见。例如,平常生活中我们时常会说“今天我的精神状态不太好,肯定是昨天晚上的时候没有睡好”,这句平常的话中就包含了推理。推理方法对于初中数学的学习与教学至关重要。比如,在勾股定理这一章节的讲解中,老师可以画出几个大小不同的直角三角形,让学生自己归纳各个三角形的边长度的关系,从而推理得出勾股定理。在这样的推理过程中,学生可以更牢固地掌握数学知识,提高初中数学这门学科的课堂教学质量,节省了大量课堂时间。

4.结语

要想提高初中数学这门学科的教学质量,为社会培养出更多全能型人才,需要初中数学老师在教学上进行改变,无论是方法还是内容,都要重点突出初中生这一群体的主体地位,老师的主要工作是引导学生顺利地完成教学工作,将数学归纳总结法融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总而言之,要想提高初中生数学归纳与总结的能力,老师就需要将归纳总结意识渗透于每一节课,从日常生活做起,学习来源于生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要加强自身的归纳总结推理意识,促进自身的发展进步。

参考文献:

[1]卢仰红.让初中数学课堂小结“别样羊红”.科技信息,2011(18).

数学方法总结第8篇

一、 四个领域渗透,全面培养合情推理能力

学生合情推理能力的培养,不是一两节课的事情,也不是单独在哪一个教学领域中就能培养好的。观察当前的小学数学教材的“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这四个领域,都有发展和培养学生合情推理能力的素材。

在“数与代数”领域中,在学法计算时,当学生学习了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除法之后,在学习三位数除以两位数时,学生自然就会根据前面所学的知识联想到当前的计算法则如何总结;学习了运算定律在整数中的运用之后,再推广到小数、分数领域中,就有一个合情推理能力的培养。

在“图形与几何”领域中,培养学生合情推理能力最显性的内容是多边形面积计算公式和立体图形体积的计算公式推导的教学,如把平行四边形剪拼成长方形发现,两个图形对应的底与长、高与宽以及面积之间的关系,从而总结出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这个过程就是培养学生合情推理能力的过程。

在“统计与概率”领域中,当学生由某个商场最近五年的总收益值推测其第六年的收益情况时,就是培养学生合情推理能力的最好时机。

在“综合与实践”领域中,当教学“怎样滚得远”这部分内容时,学生通过探索发现斜面的坡度与物体滚动距离之间的关系,这部分内容也是培养学生合情推理能力的好素材。

在数学的四个领域中,结合不同的教学内容渗透着学生合情推理能力的培养,学生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学习经历的不断丰富,他们的合情推理能力也会逐渐增强。

二、鼓励合理猜想,培养类比推理能力

许多伟大的数学发现均来自于大胆的猜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鼓励学生合理猜想,在某种意义上也是培养学生的类比推理能力。如,在学习“比的基本性质”这部分内容时,很多教师都会复习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复习比与分数和除法的关系;二是复习商不变的规律和分数的基本性质,然后提出问题:既然比和除法、分数之间有这么紧密的联系,除法算式中有一个商不变的规律,分数中有分数的基本性质,那么比中是否也有一个基本性质?如果有,这个性质的内容是什么呢?学生有了前面复习的铺垫,就会大胆地猜想:有这么一个性质,并且还会很快说出比的基本性质的内容。学生通过类比,大胆的猜想,然后进行验证,会很快掌握这种学习方法,并且随着这种学习方法的不断成熟,类比推理能力也会不断增强。

三、提供适当案例,培养归纳推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