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高校新闻宣传工作总结

高校新闻宣传工作总结赏析八篇

时间:2023-03-13 11:14:59

高校新闻宣传工作总结

高校新闻宣传工作总结第1篇

一、XXX年信息宣传工作的经验做法及成绩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学院高度重视宣传工作,逐步建立了信息宣传良性机制,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重点抓、职能科室具体抓、全校上下协同抓的信息宣传工作格局。宣传部草拟了《新闻宣传工作管理办法》,并把信息宣传纳入全局性工作,在学院日常工作和重大活动中,同步布置安排信息宣传工作,明确信息宣传的重点和要求,不断加大宣传力度,为做好信息宣传工作提供有力保障。

二是增强信息宣传工作能力。明确报送要求,确保内容真实,数据准确,文字精炼,突出特点;注重时效,及时报送。对重大活动、重要会议及突发事件等动态类信息,既主动出击,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又注意协调配合,互通情况,保持上下级、左右侧的协同一致,努力做到在信息宣传上多创精品、多推亮点、多出成果、多造声势,提升学校的影响力。同时,注重在拓展信息的高度上、挖掘信息的深度上、及时准确反映学校情况上下功夫。

三是加强新媒体宣传阵地建设。加大官方微信的推广力度,营造全员参与、全过程参与的宣传氛围,涌现出一批学生自主创作的以学校宣传为主题的歌曲、影视作品,励志微电影XXX点播量高达五万余次,学校官方微信影响力创“全国职业院校微信公众号排行榜”第10名的好成绩。与教育部、教育厅、人民日报、央视、江苏教育、南通教育等官方微博及时互动,转发正能量信息;转发学生爱家爱校爱国信息、学生社团的创新活动和先进做法,第一时间校园新闻、专题通讯报道,“早安商院”和“晚安商院”;重视学生回复、了解学生诉求,为网络舆情工作把好关。新媒体平台成为学校对外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阵地。

四是加大学习培训力度。做好信息宣传工作,队伍是基础,人才是关键。宣传部逐步健全通讯员网络,加大对教师信息通讯员队伍的培训力度,要求通讯员多看央视新闻联播、新闻报刊,尤其是认真查看自己写的原稿和发表稿的区别所在;对大学生记者进行集中培训,邀请资深晚报、日报编辑和记者亲自授课,传授新闻写作方法、新闻采编和报送技巧。通过培训,通讯员提高了政治敏锐性和新闻敏感性,增强了信息员写作能力,提高稿件质量和采用率。

五是加大对外宣传力度。聚焦学校重点工作,积极向省教育厅、省供销合作社、市教育局等网站投稿160余篇。通过中国教育报、中国职业技术教育、新华日报、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加大宣传力度,以纪念建校六十周年为契机,举办座谈会、校友创业论坛、离退休老同志座谈会等系列活动,提升了学校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六是构建舆情应急联动机制。学校建立网络舆情监控小组,对全院网络信息进行网上网下实时监控,对热点话题、敏感问题重点关注,及时解决好倾向性、苗头性问题,牢牢把握校园舆论的主导权和话语权,提升有效处置舆情的能力,降低网络舆情的风险,促进了学校与师生的和谐。

二、XXX年宣传思想工作计划

XXX年,学校将深化党的基本理论体系和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学习教育,深入学习贯彻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精神。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学校意识形态和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新特点、新内容、新途径、新方法,推进宣传思想工作领域创新,扎实做好舆论宣传工作,始终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壮大主流舆论,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推动新发展。切实加强意识形态阵地管理,利用主流媒体的强大优势,加强学校官方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宣传平台建设、管理和应用,努力构建上下联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相结合的学校宣传思想工作大格局。适应信息化持续发展的新情况,进一步解放思想,强化舆论监控,增强网络舆情应对能力,提升舆论引导力和传播力。

1.进一步加强校园宣传环境管理。加强校园张贴物及悬挂横幅的管理,严禁乱挂标语、乱拉广告,营造健康、高雅、和谐的校园宣传环境。

2.进一步加强校园门户网站建设,完善校园网的栏目功能,及时更新内容,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网络文化氛围;认真做好学校二级网站的管理工作,全面提升二级网站建设水平,使校园网成为学校展示形象和服务社会的重要窗口;继续发挥党建网的宣传阵地作用,宣传学院“两学一做”特色及学习贯彻党的精神的做法,宣传各党支部党建工作亮点。

3.进一步加强校园官方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宣传平台的作用,优化栏目设置,有重点、有计划、有目的策划主题活动的宣传,确保学校重点工作、重大成绩、重要突破得到及时准确的宣传,提高学校公共平台的权威性和影响力。

4.多措并举,不断提高学校新闻信息报道的数量和质量,做好学校新闻发稿量的统计和存档工作。对于学院主页的新闻,继续严把采编关、审核关,切实增强学院新闻的价值性、时效性和导向性。

5.进一步加强学校意识形态领域及舆情工作的引导和管理。各党支部要加强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强化政治责任和领导责任;课堂教学活动要遵守“学术研究无禁区,课堂讲授有纪律”的要求,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遵守政治纪律;加强对突发性事件、群体性事件、热点问题及特殊时期、特殊时段的校内舆情的分析和研判,努力维护校园稳定和改革发展大局。

6.进一步加大学校对外宣传的力度。密切结合学校办学特点与工作实际,围绕教学、科研、人才、管理、服务、党建等重要工作和重大活动,策划高水平、高质量的学院专题片、宣传画册等形象展示品,系统梳理办学成就、特色和经验,挖掘宣传亮点,讲好商院故事,传播好商院声音,阐释好商院特色,提升对外宣传工作的水平和质量,提升学校的社会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

7.进一步加强学院媒体科学化水平。完善学院宣传工作制度,努力提升做好突发事件的宣传报道及舆论引导工作的能力与水平,维护校园稳定。

高校新闻宣传工作总结第2篇

一、坚持主动作为,深入推进思想教育和理论武装工作

1、全面加强理论学习工作。深入贯彻党的xx大和xx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紧密结合学校事业发展实际和中心任务,主动设计理论学习专题,依托“东方讲坛”等载体,认真配合党办组织好一级中心组的学习并做好二级中心组及各学院教职工政治学习的组织、考核工作。大力推进党员理论学习的新载体建设,探索并建立理论学习新的活动品牌。加强对各单位社科讲座的审批审查力度。认真遴选教师参加教育部及上海市的哲学社会科学骨干培训班的培训。继续加强普法宣传工作,迎接“xx普法”宣传学习活动终期考核,配合校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做好学校语言文字工作。

2、全方位开展世博宣传工作。依托校报、校园网、广播、橱窗、电子屏等载体,着力传播20xx年上海世博会主题、理念、特点和亮点等。围绕市教卫党委“世博实践年”总体部署,着力宣传在迎接世博会和服务世博会过程中涌现的校园先进事迹和先进个人,树立我校世博会志愿者先进个人典型,着力总结提炼我校在服务国家和上海市重点工程中的好做法、好经验。

3、建立和完善思政研究会的组织运行机制。依托校内思政专家队伍,会同学校相关部门和专业学院,成立新一届思政研究会,汇集专家智慧,学习兄弟高校先进经验,探索思政研究会的组织运行机制,积极承接国家、上海和学校相关课题,大力推进我校师生思想教育的前瞻性研究工作。

4、继续加强党风、师德、师风教育。会同相关部门,依托校报、校园网等校园媒体和校外媒体,大力宣传我校党员教师中的先进个人和先进事迹,培育、评选、宣传和树立师德标兵,大力开展党风、师德、师风教育与宣传工作。

二、坚持机制创新,深入推进内外新闻宣传工作

1、探索建立新闻会制度。围绕社会热点和学校总体工作,适时会同相关单位,举办新闻通气会和新闻会,精心策划对内、对外深度报道,利用校内宣传媒体开设品牌专栏,推出主题鲜明、重点突出、效果明显的重点活动报道和专题报道。每月定期编辑《媒体看华理》电子刊物。在此基础上,配合校相关部门,开展设立学校新闻制度的可行性研究。

2、改版校园网和校园新闻网主页。认真听取学校领导和广大师生意见,学习兄弟高校成功经验,会同相关部门改版校园网和校园新闻网主页,重点打造一个“界面友好、内容丰富、持续更新”的校园网络。20xx年上半年重点改版校园网主页,并定期更新校园网内容;20xx年下半年重点改版校园新闻网主页,优化栏目设计。专题培训新闻写作知识,逐步提高各单位信息员的新闻写作能力,进一步完善校园网络新闻的制度和校园网络管理工作考评激励机制。完善和加强校园网络信息安全制度建设和网络文化建设模式研究。

3、探索建立校园新闻素材征集与共享机制。培育和提高新闻中心工作人员的信息敏感度和新闻价值研判能力。定期主动向各学院、各部门征集新闻线索,完善重要新闻报道的审批制度。优化新闻中心机构设置,深入推进内外宣传联动、平面媒体与网络媒体联动。大力推进校报网络版平台建设。继续强化校内各类小报的管理工作。

4、进一步完善危机处理机制。加强对突发性事件、群体性事件、热点问题的预判、调控和正面舆论引导工作。进一步完善各类应急预案,不断提高快速反应能力。逐步建立与媒体的有效沟通渠道,努力提高与媒体沟通能力,努力维护校园稳定和改革发展大局。

三、坚持系统思考,深入推进校园精神文明建设

1、做好精神文明网上创建工作。贯彻教卫党委的要求,建设“华东理工大学文明创建专题网站”。1月14日,我校已顺利通过精神文明检查中期考核,在此基础上,将进一步完善网页,充实内容,做到文明建设长期性、长效性。

2、切实加强文明单位创建工作。以争创20xx-20xx年度上海市精神文明单位(和谐校园),实现“文明单位八连冠”为目标,抓好校内文明创建的品牌建设,开展精神文明建设十佳好事评选、精神文明组室评选工作。突出思想内涵、注重人文关怀、加强心理疏导,不断拓展我校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度与广度。

3、深入推进校园文化建设。继续做好“高雅艺术进校园”的引进与输出工作。与相关单位配合,全年计划引进和组织观看10场以上的“高雅艺术进校园”相关演出,并创新组织机制,努力扩大师生受众面。依托市级讲座资源,全年计划举办20余场各类讲座,进一步提升校园文化活动的水准,进一步加强师生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的培养。建立自动纠错机制,进一步发挥校园文明学生督察员的重要作用,努力维护校园优美的工作、生活、学习环境,大力营造健康、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

四、坚持科学发展,为做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

1、切实加强部门文化建设。依托部门党支部建设和部门内部各类交流活动,弘扬“和谐共进”的部门精神,努力形成“合作共赢、严谨细致、积极主动”的部门文化。加强学习制度建设,大力营造和形成重视学习、崇尚学习、坚持学习的浓厚氛围,着力推进学习型组织建设。多渠道、多途径鼓励宣传干部培育和形成“创造型”工作观。

高校新闻宣传工作总结第3篇

关键词: 高校新闻网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解决策略

一、高校新闻网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阵地

自2000年以来,为顺应网络时代对宣传工作的要求,高校新闻网如雨后春笋般建立起来。与校报、校园广播站等其他校园媒体相比,高校新闻网具有信息覆盖面大、信息传播速度快、信息传播形式立体生动、信息检索方便等特点。指出:“互联网已经成为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新的重要阵地。我们要研究其特点,要主动出击,增强我们网上的正面宣传和影响力。”[1]

2009年,教育部举办高校新闻网创新发展论坛。论坛研讨了如何发挥高校新闻网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作用,指出健康向上的高校网络舆论环境既是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的必要条件,又是维护高校稳定的基础保障。营造健康向上的高校舆论环境是高校育人的需要,是高校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的重要目标,是高校新闻网的重要责任。高校新闻网作为学校最重要的舆论宣传阵地,反映了学校文化、科研、教学、就业、招生等方方面面的内容,是新时代大学生获取学校各类信息、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渠道。高校新闻网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主要体现在:1.理论宣传。“及时、迅速地信息、报道新闻,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理论、思想、意识形态以及学校办学宗旨、理念、育人方针等进行宣传,是高校新闻网最重要的意义所在和优势所在”。[2]高校新闻网作为党委喉舌,应该坚持用科学的理论武装青年学生,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宣传,正所谓“意识形态领域阵地,马克思主义不去占领,非马克思主义和反马克思主义的东西必然会去占领”。2.舆论引导。舆论是行动的先兆和政治的晴雨表,可预测社会动向,是调节决策科学化的有力杠杆。[3]同志曾明确强调:“舆论工作就是思想政治工作。”所以高校新闻网应牢固把握舆论主导权,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发展和深化。3.示范教育。与其他校园媒体相比,高校新闻网综合了文字、图片、视频、动画等多种信息传播形式,感染力强,更容易使学生走进典型、了解典型、学习典型,从而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教育功能。4.互动交流。高校新闻网作为一种网络媒体,其无限量的空间可以容载丰富多彩的新闻版块,还可以通过计算机技术创建BBS论坛、校长邮箱、部门留言、教师博客、新闻投稿和纠错等开放式栏目,实现信息传播的交互性,从而使受教育者由被动地接受教育改为自我教育,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

二、高校新闻网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新闻质量有待提高。要真正发挥新闻网的宣传教育作用,必须在质量上下功夫。目前,许多高校新闻网上的新闻质量不高,主要体现在形式和内容两方面。形式上表现为新闻体裁单一,错别字较多、语言嗦、图片不够规范等,特别是体裁单一。消息性新闻的“一刀切”模式,在凸显新闻传播功能的同时,也忽略了从文化高度进行教书育人的重要意义。内容上表现为内容浅显,“官味”十足。据调查,我国许多高校新闻网的有关校领导的新闻泛滥,只要校领导出场的会议、活动,不论价值大小,一律上网,而且缺乏深度报道。如果师生从此类新闻中获得的仅仅是校领导在干什么等个人行为信息,而不是会议活动本身所投射出的学校发展理念,势必给人“官味”十足的感觉,影响大学生的人生价值观的形成。

2.新闻时效性有待加强。新闻的时效性非常重要,时间越近,价值越大。有人说:“新闻只有24小时的生命。”“今天的新闻是金子,昨天的新闻是银子,前天的新闻是垃圾。”所以,如果时效性不够,新闻极易变成“旧闻”,失去报道的意义。目前,许多高校新闻网上的新闻缓慢,新闻更新迟缓,新闻价值大大降低。时效性是高校新闻网的优势所在,失去了时效性,也就失去了同其他媒体竞争的资本。如果学生总是在新闻网上看到陈旧的信息,久而久之,高校新闻网将不能满足大学生的信息需求,高校新闻网的舆论引导作用将有可能落空。

3.新闻网关注度有待提升。有人说,高校新闻网是离大学生距离“最近”的网站,其实不然。据调查,大学生更喜欢到校外的互联网上获取信息。但是,校外互联网上的信息来源不明、良莠不齐,大学生没有一定的媒介素养很难分辨真假,如果大学生把不健康的信息吃到肚子里,势必会消化不良。高校作为精英人才的集聚地,其新闻网上的信息凝聚着先进的文化、高尚的思想,内容是积极的、健康的、向上的。因此,要依托高校新闻网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高大学生对新闻网的关注度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结合常熟理工学院五月阳光新闻网谈解决策略

1.规范管理,责任到人。高校新闻网要建立一个严格规范的管理运作机制。常熟理工学院五月阳光新闻网由党委宣传部、新闻中心兼管,新闻中心制定了详细的投稿规则和规范的采编制度,配有专门的新闻摄影人员、新闻采写人员和新闻编辑人员,并责任到人。分工明确,使大家的工作有条不紊,无论哪一环节出了差错,总能在第一时间作出修改,新闻更新快,新闻质量高。明确的分工也促进了个人业务能力的不断攀升,如今,常熟理工学院新闻中心已经有了一套扎实的新闻宣传队伍,面对学校的重大性突发性活动,也总能应付自如、处乱不惊。

2.贴近实际,服务学生。高校新闻网要着眼于大学生的实际,积极研究当代大学生的时代特征、认知水平、心理需求、思想动态,将大学生的信息需求、价值判断作为新闻舆论的首要地位,为大学生提供实实在在的精神支柱。常熟理工学院五月阳光新闻网始终坚持“关注您身边的事”的办网宗旨,坚持以育人为目的,贴近实际,服务学生,创新发展。2007年8月份以来,在全国物价普遍上涨的背景下,五月阳光新闻网各类有关食堂饭菜价格的新闻,帮助大学生及时了解了饭菜价格上涨原因和学校以人为本的理念,校园和谐稳定。近几年,面对全球金融危机,五月阳光新闻网大量就业主题新闻,指导大学生理性择业就业。除此,五月阳光新闻网及时归类了网上信息,开设了“十二五”规划、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红色教育等专题,涵盖了党和国家的重大实事活动及各类志愿者活动,真正发挥了高校新闻网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3.文化兴网,百花齐放。丰富高雅的校园文化能提升新闻网的品位,有利于各高校打造自己的学校特色。校园文化包含着师生员工的价值观念、文化素养、心理素养及校风校训、学风教风、校内文体活动等精神内容。大学生在浓厚的校园文化滋养下,会产生强烈的爱校之情,并以主人翁的精神积极参与校园文化建设,在活动中理解、思考,这是一种无形的教育。常熟理工学院新闻网专门开设了院系经纬、莘莘学子、东湖青年、大学生之窗、社团之声、影音天地、生活资讯、高教动态、校园风光等版块,为全校师生提供了活动舞台,从不同角度反映了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受到了大学生的广泛关注与好评。同时,新闻网还专门在最醒目的“学校要闻”版块设置了“校报在线”版块,丰富了学生的阅读视角。

4.建设一支高水平的通讯员队伍。多数高校新闻网由宣传部兼管,编制人员比较短缺,日常运作处于勉强应付的状态。要想全面、深入、及时报道学校新闻,仅靠一两个工作人员很难做到,建立一支高水平的通讯员队伍十分必要。常熟理工学院五月阳光新闻网更新快,每天几十条新闻,成为师生了解学校、学习教育的重要载体。五月阳光新闻网除了有自己的专职通讯员外,还组建了一支庞大的兼职通讯员队伍,队伍包括大学生记者团和学生、教师通讯员。兼职通讯员都是经过考核选拔产生,大多数是党员,思想政治觉悟高,有较强的文字写作能力,掌握新闻写作规则,有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其中的大学生记者直接受宣传部领导,负责大型活动的宣传报道。学生、教师通讯员一般分散在学校各院系,便于及时报道院系新闻。为了建设好通讯员队伍,常熟理工学院宣传部经常举行各类新闻培训及交流活动,以提高兼职通讯员的新闻写作水平,同时还建立了大学生记者团QQ群,使新闻中心人员随时解答、指导、组织学生进行新闻采写。QQ群的建立,也有利于文字、图片等的传输,提高新闻速度。

5.加强技术投入,搞活网站建设。许多高校新闻网主要由宣传部和新闻中心负责维护,而管理则由网络中心负责,管理和维护的分离,使得高校新闻网由于自身网络技术和资金的限制,大大降低网页的丰富性和生动性。“信息技术,特别是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为我们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现代化手段,拓展了思想政治工作的空间和渠道。要重视和充分利用信息网络技术,使思想政治工作提高时效性,扩大覆盖面,增强影响力”。[4]常熟理工学院五月阳光新闻网工作人员主动参加网络中心、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举办的培训班,不断丰富网站制作技术,克服技术难题,实现了管理维护的一体化,一些好的设想一般都能在最短的时间迅速实现了。学校重大新闻和我国的重大节日都能在第一时间被做成生动的Flas,收到了很好的宣传效果。同时,五月阳光新闻网不断更新首页Logo,添加背景音乐,上传优美的校园风光图片和重大活动图片,运用网站制作技术,实现文字的动静搭配;不断开发新栏目,为师生提供更多的信息平台;开设五月阳光论坛,为师生提供在线交流平台。这一系列举措,搞活了网站建设。五年来,常熟理工学院五月阳光新闻网访问人次累计达2500多万,得到了全校师生的关注和认可。

四、结语

当我们面对大众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领域的不断侵蚀时,如何发挥高校新闻网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功能研究显得颇为重要和急切。本文从高校新闻网建立的必然性出发,着重从四个方面分析了高校新闻网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并结合常熟理工学院五月阳光新闻网的办网经验阐述了其中的问题和完善的途径,期望这块新的阵地能够不断拓宽。

参考文献:

[1].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2]申小荣,李怀杰.论高校新闻网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J].中国高教研究,2007,(10):88.

[3]徐向红.现代舆论学[M].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91.

高校新闻宣传工作总结第4篇

关键词:新闻宣传 舆论导向 社会多元化 新媒体

高校肩负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和文化传承创新的重要使命,而高校新闻宣传工作则需为其提供思想保证、舆论支持和精神动力。

在不断发展变化的新形势下,高校必须结合教育改革与发展趋势,增强新闻宣传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努力开创高校新闻宣传思想工作的新局面,为高校教育改革发展和稳定大局营造良好的氛围和环境。

一、新形势下高校新闻宣传工作的总体现状

高校新闻宣传工作发挥着对内传播政策、引导思想、凝聚人心、促进和谐,对外树立良好形象、改善公共关系的重要作用,尤其在交流沟通信息、引导舆论导向和大学文化传承创新等方面的作用日益彰显。

第一,高校新闻宣传工作搭建起了内部畅通的信息沟通渠道。通过校报(刊) 、校园网、校园广播等媒介的协同服务,高校管理部门可以将各项工作、政策迅速传播并进行有效解释,师生既能及时了解到学校工作的进展情况,又能在一定程度上借助校园新闻媒体发表意见和建议。避免了因沟通不畅而产生的误解和矛盾,为构建和谐校园奠定了良好基础。

第二,高校新闻宣传工作能较好发挥舆论导向的作用。高校新闻宣传工作通过运用多样化的报道形式和手段,发挥把关、议程设置、沉默的螺旋等功能,将所要宣传的思想蕴藏到新闻报道之中,在潜移默化中实现对高校师生的正确舆论引导,为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创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

第三,高校新闻宣传工作在大学文化传承创新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高校新闻宣传工作不断推出能够充分展示大学风格和风采的宣传产品,在多元化的文化特质中凸现和发展校园主流文化,使大学文化得以不断继承、融合、创新、发展。

二、高校新闻宣传工作目前面临的挑战

当前社会形势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改革开放不断深入,信息技术不断普及,高等教育改革不断推进,高校新闻宣传工作也随之面临着不可忽视的新挑战。

一方面,高校新闻宣传工作面临着社会生活多元化的强烈冲击。高校新闻宣传工作必须发挥好引导舆论、弘扬主旋律的作用,然而在市场经济和改革开放的背景下,高校师生思想和行为的独立性、选择性、差异性日益增强,社会信息接收方式和意见表达渠道日益多样化,价值取向也趋于多元化,这些都强烈冲击和影响着高校新闻宣传工作舆论导向功能的实现。

另一方面,高校新闻宣传工作面临着“新媒体”的强烈挑战。近年来,主要以电子化为显著特征的新兴交流和传递信息的工具或平台正在不断产生和发展壮大,形成新媒体。它使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方式更加灵活,意见表达渠道更加多样化。

新媒体的迅猛发展对传统媒体产生了巨大的冲击,让高校传统的新闻宣传工作思路和方式越来越被动。在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师生选择与利用信息的自由化和自主化明显加大,信息的自由度也很大,这使得高校新闻宣传工作环境的复杂性不断加深。如果不加快对信息传播手段的更新和改造,不能熟练掌握和运用现代传播手段,就不能抢占新媒体这一重要的传播阵地,丧失传播良机。

三、对策分析

当前,如何适应形势变化,满足广大师生和社会的新期待,是高校新闻宣传工作不可回避的任务。高校新闻宣传工作必须紧跟时代潮流,把握规律性、体现时代性、富于创造性,不断探索新方法和新途径。

(一)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营造积极健康的舆论环境。

高校新闻宣传工作必须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一方面要适应当前社会和校园内多元化的现实趋势,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同时,必须唱响主旋律,把握主动权。要积极通过高校内各种新闻宣传媒体加强对师生关注的热点问题的引导,通过鲜活生动的新闻报道,引导师生加深对大政方针政策的理解,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舆论环境。

(二)强调受众本位,办受高校师生欢迎的校园新闻媒体。

高校不可高高在上做新闻宣传工作,要强调受众本位,站在广大师生的角度,想他们所想,答他们所疑,以他们喜闻乐见的形式,多报道在他们的工作、学习中发生并且关乎他们切身利益的事件;同时要把校园新闻媒体打造成能供他们表达观点、交流意见的平台,真正办受高校师生欢迎的校园新闻媒体。

(三)主动适应媒体变革趋势,实现各种新闻媒体的综合运用

在新媒体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主动适应媒体变革的潮流,实现多种媒体的综合运用,是高校新闻宣传工作必须面对的课题。高校新闻宣传工作要在巩固和提高传统新闻媒体宣传效果的同时,大胆启用现代宣传媒体,适应媒体分众化的趋势,实现多种新闻媒体的有效整合,使新闻宣传工作的效果达到最大化。

(四)加强对网络信息的安全监管,培养良好的网络道德

当前形势下,新媒体技术给高校师生提供了一个开放性、互动性和自由度远胜于传统媒体的环境,一些不良信息容易在网络上进行传播。因此,要高度重视网络信息管理工作,建立严格的网络安全管理制度,做好校园网不良信息清理工作。同时,加强网络安全防范教育,增强高校师生的安全意识和自律意识,培养良好的网络道德,以适应不断发展的形势需要。

参考文献:

[1]吴思佳.当前高校新闻宣传工作的不足与对策[J] .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2):18-20

[2]胡勇华.高校新闻媒体面临的发展困境与对策思考.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2):312-315

[3] 瞿振元.新形势下加强高校新闻宣传工作的思考. 高校理论战线,2011(8):52-54

[4]杨.新时期高校网络宣传探析. 江西金融职工大学学报,2009,(6):144-145

[5]闫雯,李云飞,张晶. 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挑战与对策.大家,2011(3)

高校新闻宣传工作总结第5篇

一、校园宣传工作的特征

1. 校园宣传工作思想定位明确。校园宣传工作必须有明确的指导思想定位,它必须围绕党和政府的路线、方针、政策来开展,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结合,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持以人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在2007年湖南省高校宣传工作会议中,就强调高校宣传工作要以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为主线,不断强化理论武装工作,坚持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指导高校进一步加强对各类社科报告会、研讨会、讲座、论坛、课堂、报刊、网络等舆论阵地的管理,推动大学生德育网站建设,加强对高校党委中心组学习的指导,开展全省高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优秀个人学习成果评选表彰活动,开展全省高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示范点建设工作。

2. 校园宣传工作内容范围广、任务重。高校宣传工作的内容涉及到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推动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学习宣传先进典型、好人好事、树立校园新风;宣传法规、法令,进行法制教育;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培养崇高的思想品德;及时报道时事新闻,进行形势教育等等。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新生的事物层出不穷,新的思想观念接踵而来,高校宣传工作担负着解放思想、更新观念、鼓足干劲、培养师生开拓进取品格的责任,涉及的内容范围相当广,任务也相当重。

3. 校园宣传工作节奏快,具备时效性。因为高校宣传工作要围绕着学校的中心工作展开并为其服务,因此不同阶段的校园宣传工作内容也会有所不同,又因为宣传工作要起到营造气氛并调动人积极性的作用,必须先行一步,再加之宣传工作要及时地反映师生员工们的动态,反映学校的各项工作进展情况,反映校园文化生活的各种动态。总而言之,高校宣传工作必须及时和快节奏,具备时效性。

目前,每个高校都面临宣传工作人员编制缺少而宣传任务却异常繁重的现象,再加之校园宣传工作具备一定的时效性,因此培养一支优秀的学生记者队伍,让他们成为校园新闻宣传的能手便成了必须解决的问题。

二、培养学生记者队伍的意义

高校宣传工作对于广大师生员工以及同学们的思想政治教育意义重大,也关乎着学校的社会声誉和大学生群体的社会形象。在当今这个信息化的社会,高校宣传工作也上升到了一定的高度,可是高校新闻宣传工作却面临着专职教工资源紧张、新闻宣传工作繁重等客观问题,因此必须培养校园记者队伍。

1. 培养学生记者队伍是党新闻宣传政策的客观要求。宣传思想工作是党的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党的宣传工作本身就是工人阶级和人民群众的舆论工具,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是需要高校宣传部门的方向性的指与导。现代的学生记者们出生于网络时代,其思想深受多元文化的影响,在党性修养上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在马克思主义新闻传播理论的学习和事件上还需要提高。学生记者的培养不仅仅只限于对学生们在新闻采编能力上的培养,更重要的是对其进行思想理论修养上的锻炼与提升。因为这些大学生记者在进行宣传工作的同时,不仅使自己的思想品德与人文素质与能力有所提升,而且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到周围的师生,把党的先进思想、先进文化传播给每一位老师和同学,这样对构建融洽的同学关系、师生关系以及创造团结、进取、和谐的校园文化有着重要的作用。

2. 做好高校宣传工作必须培养学生记者队伍。现阶段高校的社会公共智囊作用越来越突显了,大学和大学生群体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因为高校新闻宣传工作的繁重和复杂,现有的专职新闻宣传力量显得较为薄弱,大学生记者队伍势必是高校进一步做好新闻宣传工作的有力补充。做好学生记者队伍的培养与管理,加强学生记者队伍素质的提升是做好高校宣传工作的必然条件,是扩大高校传媒力量的必然选择。

3. 培养学生记者队伍能为学生实践基地建设提供保障。不管是从国家强制规定的高职学院的顶岗实习还是本、专科学院的毕业实习,加大实践能力的训练已经成为现代教育的一个必要环节,也已经成为莘莘学子的迫切需要。对于文秘类或者新闻传播专业以及那些对新闻采编有浓厚兴趣的学生们来说,高校新闻宣传工作是他们学习业务知识、进行新闻实战的实践基地。校园新闻宣传的工作性质与党领导的其他媒体一样有着严格的管理体制,而且更能贴近大学生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能为学生实践基地建设提供保障。

三、如何培养学生记者队伍

1. 首先要在思想政治方面做好教育工作。校园宣传工作中的学生记者队伍是一支很特殊的队伍,他们是在学校党委宣传部门指导的基础上进行校园新闻采集、编写并排版、美化、传播等工作的学生群体。而校园宣传工作无时无刻不担当着的重任,这种政治性强、时效性高的工作要求培养学生队伍首先要在思想政治方面做好教育工作,只有做好这个学生群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才能使校园宣传工作保持正确的发展方向,只有做好这个学生群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才能培养和造就千千万万具有高尚思想品质和良好道德修养、掌握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丰富知识和扎实本领的优秀人才,使大学生们能够与时代同步伐、与祖国共命运、与人民齐奋斗。

2. 要指导好新闻活动开展的发展方向。将学生组织起来,引导不同版面不同栏目的学生记者自己策划、组稿,并对相关的学校以及学生的活动进行新闻图片的拍摄与采集,并开设相对应的校园新闻、文化、评论、心灵随想等专栏,对社会上和校园中的一些热点问题或广泛关注的现象,开展评论,发表感想。例如,我院2010届毕业生谭莎同学舍己救人的事迹经众多媒体争相报导并被誉为“最美导游”后,对此事的感想;帮助学生进行湖南精神征文等等活动,使他们在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的同时,也逐步提升自我的精神境界。

3. 必须培养学生记者队伍的新闻业务能力。学生记者队伍虽然从事着新闻报道的工作,但他们大多都不是新闻专业的学生,他们参加这个工作也大多处于对新闻工作的热爱与兴趣,即使是新闻类专业的学生,在碰到实际的新闻报导、编排、新闻摄影这些具体问题的时候仍然需要不断地指导与学习以提升他们的新闻业务能力,因此可以通过开设《新闻写作与技巧》、《新闻采访的技巧》、《新闻摄影与技巧》、《新闻编排》、《新闻图片后期处理以及优秀新闻图片赏析》等选修课或者专题讲座,帮助他们提升业务水平。

4. 必须掌握好学生记者队伍自治与教师指导得平衡。学生记者队伍是一支由志趣相投的学生自发组成的队伍,他们承担着校园宣传的部分工作,当然也离不开宣传部教师的指导,但是其组织与内部管理仍然应当发挥学生“主人翁”的精神——资质管理,只是在业务以及发展方向上必须接受教师的引导与指导。因此,在培养学生记者队伍的时候,必须很好地掌握学生记者队伍自治与教师指导之间的平衡。

综上所述,校园宣传工作需要培养学生记者队伍,培养学生记者队伍不仅符合党的宣传政策的客观要求,而且也能为学生实践提供机会。要培养好的学生记者队伍,必须在思想政治上和业务活动上有明确且正确的指导方向,还必须在掌握好学生队伍自治与教师指导平衡的基础上不断培养学生的新闻业务能力,提升他们的业务水平,这样才能打造出一支优秀的具有先进文化、先进思想的学生记者队伍,从而推进整个校园文化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晨.新时期应强化大学生校园记者队伍建设[J].文学教育,2011,7.

高校新闻宣传工作总结第6篇

自3月30日进入试用期以来,在我院党委宣传部领导的关心下,在部门同事的帮助下,我立足于本职工作,虚心学习,吃苦耐劳,兢兢业业,积极主动,顺利完成试用期的工作任务,同时,刻苦钻研业务知识,认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精神,团结友爱,助人为乐。现将本人一个月试用期情况总结如下:

一、本职工作方面:

按照党委宣传部的分工,我在试用期间主要负责我校门户网站新闻宣传、《钦州学院》校报编辑、我校“两团一台”学生组织的指导与管理以及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一)学院网站新闻管理

钦州学院网站是我校对外对内宣传的重要窗口。试用期间,我总结以往工作经验,发挥自身优势,尽快进入角色。从新闻摄影、稿件采写、文字编辑、图片处理、信息录入等等,都做到认真谨慎、亲历亲为、积极主动,力争保证我校重大新闻、及时、准确、全面地上传学校门户网站主页。截至4月28日,我顺利完成了20余篇重大新闻报道工作,承担了我校门户网站大量的网络新闻宣传工作。在部门领导的指导与帮助下,我参与策划、建成我校“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专题网站并负责主要的信息录入、上传工作。截止至4月28日,该专题网站已录入新闻稿件、信息资料等共计120篇(份)。

(二)学院校报编辑管理

《钦州学院》学报是我校党委领导、党委宣传部主办的我校的又一思想舆论宣传、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阵地,是学院党政联系广大师生员工的桥梁和纽带,是交流校内外信息的主要传播媒体。自接管校报编辑工作以来,我尽职尽责,虚心向领导、同事、编辑部实习生等同仁学习,尽快熟悉校报编辑工作的主要内容和方式方法,学习编辑技能,审阅版面稿件,提交2009年1、2月及2009年3月的校报初期版面给部门领导审定,两期报纸即将在近期正式出版。

(三)学院“两团一台”管理

我校“两团一台”(大学生记者团、大学生出版团、大学生广播台)由党委宣传部管理的学生团体,是我校进行思想舆论宣传的有力助手。因此,我尽快熟悉其工作情况,与学生干部交流工作经验,参加其换届选举工作,指导成立新一届的学生干部队伍,指导其开展相应的采访、写作、摄影、播报等新闻报道工作,使其能够正常开展工作。

(四)学院其他宣传管理

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我积极主动地承担并完成领导交办的工作,比如出版海报、组织会议、发送材料、通知等等,都力求把工作做好做足。在我校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的指导下,协助办公室领导完成1-4期活动简报,并编辑完成5-8期学习实践活动简报。

二、思想理论方面

当前,全党正掀起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高潮。作为一名青年党员,我没有放松对思想理论的学习,坚持以先进思想武装自己的头脑,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精神,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内涵,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觉悟,顾全大局,严以自律,保持高度的政治敏感性,时刻与学校党委保持高度一致。

三、组织纪律方面

在试用期间,我强化组织纪律观念,坚守岗位,按时上班,协助学校组织部、党政办、国际交流处、团委等部门开展各项工作活动,经常利用中午、晚上及周末时间加班加点,保证学校各项工作顺利完成。

四、生活行为方面

在生活上,我勤俭节约,艰苦朴素,衣冠整洁,团结友爱,尊敬师长,乐观向上,乐于助人,待人诚恳,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高校新闻宣传工作总结第7篇

一、大学新闻网的特点

相对于传统的平面和语言广播传播媒介(如校报、校广播等),大学新闻网有以下几个突出特点。

发展阶段上的初创时期,逐渐趋于成熟完善。作为新一代传播媒介,虽然一些高校的新闻网站已经拥有了独立域名,逐步走上了专业化轨道,但总的来看,大部分高校新闻网建设仍处于初创时期或者说是起步阶段。对北京高校新闻网站的调查显示,“各校新闻网所开设栏目的数量不等,相当部分高校的新闻网只有一个栏目,最多的有80多个栏目。”①一些创办较早的大学新闻网站逐渐趋于完善,以发展比较成熟的清华大学新闻网为例,自2001年开通以来,其先后经历了2002年12月、2004年5月和2007年5月三次改版调整,板块分类日趋清晰,内容更加丰富,影响力进一步扩大。

新闻信息的快捷性和动态性。追求时效性,是新闻工作的最突出特性。网络新闻以快捷见长,网站借助其技术优势,可以在事件发生后的第一时间将信息到网上,并能随时更新,使新闻传播更加迅速、快捷。此外,与校园广播“定时定点,稍纵即逝”的传播方式相比,网络新闻以文图为依托,能做到“有据可查”,且不为时间、空间所限制,人们可以随时浏览网页,查阅近期报道和最新的新闻。而校报少则一周、多则半月甚至一月的出版周期,使其无法承担迅捷传播新闻的任务。

功能上的教育性。高校是培养人才的地方,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新闻网站建设十分重视其教育功能。在校大学生是大学新闻网的最主要受众,其思想发展具有较强的可塑性。大学新闻网是青年学生获取信息、接受思想、形成理念的重要渠道,我们应通过宣传教育活动对学生的思想行为进行正面引导,大学新闻网在其中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在信息内容的采集和报道上,大学新闻网应该做到掌握确凿的事实,选择适合网络传播的新闻,站稳立场,牢记新闻责任,不能为吸引眼球而猎奇。同时,还要注意维护校园的安全稳定与和谐发展,正确处理不良新闻和负面新闻的传播。

二、大学新闻网存在的问题。

大学新闻网现阶段尚未完全发展成熟,大学新闻网建设仍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深层问题。

功能定位问题。如何处理新闻信息与宣传教育的关系,是大学新闻网建设所面临的首要问题。目前,大部分高校新闻网站关于二者的功能定位尚不明确。因此,大学新闻网与大学思政类网站有着密切关系,甚至是大学思政网的一部分。因此,作为学校重要的舆论宣传阵地,大学新闻网与高校思想政治网站有着天然的关联,大学新闻网必然要承担起政策教育宣传的重任。但“新闻网”毕竟应首先成为校内外新闻信息沟通的重要渠道,其重点还应是新闻,栏目设置还应以“新闻”为中心。而如何平衡协调提供信息与政策宣传的功能,是大学新闻网亟待解决的问题。

当然,大学新闻网在高校宣传工作中的作用和贡献绝不仅仅局限于新闻宣传,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新闻网应具有校园文化特色。但目前来看,作为较新的传播媒体,大学新闻网在校园文化塑造过程中的地位虽然比较明确,但作用并不突出。由于浏览者往往是学生个体,不易于引起大规模群体性的文化共鸣。相对于传统的课堂教学和学术讲座等校园文化教育的主要途径,大学新闻网在文化教育方面的优势还没有体现出来。

新闻的普适性和个性化问题。某一特定的新闻内容对受众有无价值、有什么价值、有多大价值,要看受众主体的判断。在众多新闻资讯中,针对大学新闻网的主要受众――在校师生,新闻的选择必然要按照一定的评价标准来进行,并非所有的新闻对大学新闻网的浏览者来说都是有价值的,对于不同层次的浏览者来说,他们所感兴趣的报道也是不尽相同的。大学新闻网在追求信息的“普适性”与提供满足不同层次浏览者的新闻资讯“个性化”方面,需进一步加强。再者,校园新闻网应多宣传正面的、积极的东西,避免负面的、消极的东西,以起到良好的宣传鼓舞作用,培养青年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防止在学校受众中产生不良的影响。

开放与封闭的问题。大学新闻网的内容具有开放性和外向型特征。新闻的对外传播是其功能所在,但并非所有关于学校的信息都适合在网络上向社会公开。而今,社会对高校的关注度持续高涨。很多讨论中或试行中的或尚不成熟的以及信息应有所规避,避免在社会上造成负面影响。

同时,大学新闻网受众主要包括大学师生、学生家长和校友三类。在对北京高校新闻网站调查的结果显示,大学生和教职工分别占35%左右,学生家长占10%,校友占10%强,其余为社会受众。②可见,与社会品牌门户网站相比,大学新闻网的受众范围相对集中,不容易产生更广泛的社会影响力。大学新闻网建设还需挖掘自身潜力,以其文化资源的优势为依托,通过和大型门户网站合作,吸引更多的受众。

条件限制与发展潜力问题。由于技术和条件限制,许多高校的新闻网站建设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网络的维护需要专业的技术人才,而处于初创时期的大学新闻网,一方面往往依靠校报的采编策划队伍,缺乏网络技术上的优势;另一方面,它还未形成完善的管理制度和运行体制,加上资金、编制等条件限制,大学新闻网建设大多硬件不足,人员缺乏,甚至与校报、校园广播的编播队伍交叉或重合,新闻报道缺乏独到之处,不能实现网络资源的整合和充分利用。但从发展的眼光来看,大学新闻网前途无量,如何把现实条件和长远发展结合起来,也是当下应该注意的一个问题。

三、发展思路及对策

造成上述大学新闻网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其一,部分高校对于大学新闻网的建设还不够重视。他们单纯把新闻网视为校党委宣传部领导下的又一个政策舆论宣传阵地,而忽略了其最主要的功能――新闻传播,阻碍了其效能的发挥。其二,大学新闻网相关人员不了解现代网络的传播规律。目前,大部分高校新闻网的工作人员并不具有专业技术优势,对网站的运作方式和网络新闻的传播规律并不十分了解。甚至将处理校报新闻的传统模式套用在网络新闻上,使大学新闻网在内容、形式和资源整合上都与专业新闻网站有着很大差距。

为进一步促进大学新闻网的健康长远发展,可以从以下几方面下工夫:

大学新闻网建设要做好功能定位,确定发展理念。高校是政治的敏感地带、人才的聚散地、知识的创新源。高校新闻媒体传播的状况、深度和广度,直接关系到高校校园文明建设,在舆论育人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建议将思政网和新闻网进行功能细分和整合。“新闻网”的主旨仍在于传播校内外新闻,起到沟通交流的作用。将思政教育内容以“时事要闻”的精悍短小形式加以宣传,将新闻网中的“时事要闻”里系统的理论知识链接到另设的目标明确、旗帜鲜明的高校思政网中。以新闻传播为主,政策引导为辅,做好专业的校园新闻网站。

大学新闻网打破了高校传统媒体单一的传播方式,它不仅肩负着校内沟通、传达信息和内聚人心的功能,同时也是面向国内国际的宣传舆论窗口和展示学校形象的宽广舞台,是宣传学校的重要信息化平台。这是大学新闻网以后发展的着力点,以区别于大学思政网。学校应本着“内外兼修”的原则,立足校园,同时面向社会、面向世界,对外打造自己独具特色的形象,起到对外宣传的作用,在国内提高学校的知名度,在国际上塑造中国高等教育的形象;同时,注重学术新闻的交流,与国外同类高校建立联系,扩大学校的国际影响,对内对外将自身在文化教育方面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

大学新闻网工作人员要提高网络新闻意识。针对大学新闻网的主要受众――大学师生、学生家长和校友,有的放矢。除常规新闻以外,还要分析不同浏览群体最想从新闻网分别获得何种信息,设置相应板块,将新闻媒体的主观传播和受众的客观需求完美结合,将新闻的普适性和个性化相融合。分析校园网受众构成、心理,使大学新闻网真正深入人心。为此,必须不断增强网络新闻意识。

与传统的重在宣传的大学新闻传播相比,现代信息条件下的大学新闻宣传已经是一个面向全社会的开放体系,大学新闻网不应只是政策传达的手段,不是一个学校的“新闻联播”。这就要求工作人员必须转变传统的新闻宣传理念,确立公共意识,遵循网络新闻传播规律,审视学校的各类信息,吸引更广泛的受众关注大学发展。当然,这首先需要提高大学新闻宣传的水平与质量,摒弃简单的工作汇报和自我宣传表扬的信息,选择有深度、有内涵的新闻信息。

加强队伍建设,培养专业的策划、记者、编校队伍。造就一支高素质的宣传队伍是做好大学新闻网传媒工作的关键。大学新闻网站应当成立自己专门的记者队伍,从网络新闻传播的角度对学校的重大新闻进行报道,保证网页图文并茂,声像同现。同时培养网络编辑、策划和校对人员。大学新闻网站要求管理者既具备应用网络的技能,还要具有较高的思想觉悟、政策理论水平;既懂得网站的建设维护,又能准确把握学生的思想行为动态。为此,要培养专业的网络采编策划队伍,把网站建设成为理论性与艺术性相结合的产物,使受众在获取新闻资讯的同时,赏心悦目,得到身心的双重愉悦。同时,还要注意在新闻选择和报道方式上与校报、校园广播有所区分,各尽所长,避免“新闻撞车”,造成资源浪费。

根据各自学校的特色、发展战略和客观物质条件考虑专业化方向。不同的高校有自己独有的学科优势、校园氛围和大学文化传统。各高校可以借助自身优势,根据学校的定位和发展战略突出特色,建设专业化校园新闻网站,打造自己的专属品牌,设立精品栏目。例如,大学新闻网建设的先锋――清华新闻网,在栏目设计上有很强的包容性,除了报道新闻事件外,还设有“紫荆论坛”、“清华人物”、招生就业等专栏,使人的视野更加开阔。浙大求是新闻网的定位就是办专业的教育新闻。求是新闻网的内容都是跟学校有关的新闻和一些对高校的中心工作有参考价值的信息。此外还要注意,在页面设计上,网页的特色应与学校的特点相协调。校风严谨的学校,其网页的设计也应力求严肃;而学风活跃的学校,其网页设计则应在色彩上更具冲击力,彰显其开放本色。

教育部门、新闻宣传部门和信息产业部门要加强管理,分类引导。高校网站是高校在网络世界的整体形象展现,是展示每所高校的特色、校园文化丰富内涵以及高校整体实力的重要窗口。而大学新闻网在营造良好的网上宣传和舆论引导的氛围、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和校园网络文化建设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此,有关部门必须对大学新闻网进行宏观管理,分类引导,避免无序发展。

比如,进一步促进网络文明建设,营造有利于大学生成长成才的良好氛围和造就和谐健康、充满活力的校园网络环境。教育部非常注意对校园网络文化的建设与管理,进行了两届“全国高校百佳网站网络评选”,包括了“十佳高校新闻网”,大力引导大学新闻网的建设方向,起到了对其他高校新闻网建设的示范效应。北京大学的北大新闻网及其他9所高校的新闻网站凭借出色的设计和独特的风格而“榜上有名”,成为引领其他高校大学新闻网建设的风向标。

注 释:

①②铁铮,《大学新闻网:不能总让小马拉大车》,《中国教育报》,2005年6月27日,第5版。

高校新闻宣传工作总结第8篇

——区教体局举办第二届“新庐阳•新教育”通讯员培训暨新闻写作评比活动

教育,是塑造人的重大工程,是通过意识形态潜移默化的宣传影响来塑造人灵魂的伟业,而新闻舆论又处于意识形态的前沿,新形势下如何切实掌握新闻宣传本领,进一步发挥教育新闻宣传作用,助推教育事业发展呢?4月8日下午,庐阳区教体局在南国花园小学启动开展第二届“新庐阳•新教育”通讯员培训暨新闻写作评比活动,为全区近百名通讯员、网宣员详实解答了这一命题。

这次通讯员培训,特邀安徽省教育宣传中心副主任、主任编辑王光厚,中安在线客户端副总监魏俊杰作教育新闻专题讲座。王光厚主任的讲座主要围绕教育新闻的重要性、教育新闻是什么、教育新闻写什么和怎么写等方面展开。他结合生动鲜活的案例告诉通讯员,教育新闻是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教育事实的报道;教育新闻除宣传动态事实外,还要善于发现静态事实,如围绕中心工作、回应社会关切、解读政策举措、宣传科学理念等;教育新闻的撰写不仅要从全局着眼、跳出教育写教育,横向找不同、纵向找变化,还要创新会议报道、提炼“干货”,遵循新闻规律和运用新闻语言。魏俊杰副总监从校园通讯员的角度,结合微信,向大家展示了校园如何运用“互联网+”的方式做好宣传,强调了内容创新和品牌意识的重要性。南国花园小学沐昌万老师作了题为“微信—— 学校宣传新平台”的经验交流汇报。区财政局民生工程负责人卓丙红从民生动态、民生亮点、成果展示、媒体聚焦等方面,阐述了如何对民生工程开展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