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质量问题报告

质量问题报告赏析八篇

时间:2023-03-13 11:14:29

质量问题报告

质量问题报告第1篇

关键词:小矿 地质勘查

中图分类号:TV2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3(c)-0239-02

小矿理论上是指经地质勘枵查明,矿床资源储量规模小于小型矿床上限1/5~1/10的矿床;零星分散资源是指经地质勘查查明,矿体(或矿点)的规模小,且零星分布于含矿层或含矿地段,或零星分布于主要矿体边沿,不能被主要矿体开拓系统开采利用,其资源储量规模一般小于小矿上限的1/5~1/10。

“小矿地质勘查报告”一般指受采矿权(申请人)委托,对小矿及零星分散资源进行地质勘查工作后提交的资源储量地质报告(或储量核查地质报告),主要用于矿山建设或资源储量核查。但在实际工作中,“小矿地质勘查报告”一般泛指小型矿山开采范围经简易地质勘查后,编写提交的地质储量报告。

经统计,全国的开采矿山数经多年的治理、整顿规范和整合,已由2006年的11.79万个下降至2009年的9.50万个(含近10%的新建矿山)。生产及新建矿山中绝大多数为小型矿山,约占70%左右。在这小型矿山中,绝大部分为非金属建材类露天矿山。

2006年4月,国土资源部发文,决定在全国开展矿山储量动态监督管理。各地为全国开展这项工作,制定了相应的实施办法、细则,开始对矿山资源储量勘查、占用、开采进入动态监督管理,实行常态化的资源储量年度核查制度。除新建矿山提交地质勘查储量报告外,生产矿山也要提交年度储量核查报告。近年来,地勘单位为新建矿山地质勘查和生产矿山储量核查做了大量工作,编制提交了相应的地质勘查报告和储量核查报告,为矿山建设和矿政管理服务做出了巨大贡献。

1 小矿地质勘查的报告质量现状和报告质量下滑的危害性

1.1 存在问题

近年来,地勘单位为新建矿山和生产矿山提供技术服务,开展新建矿山地质勘查和生产矿山储量核查工作,编制提交了大量的地质勘查报告和储量核查报告,基本满足了矿山生产和矿政管理工作要求。但是,占较大比例的小矿地质勘查报告质量问题较多,总体质量有明显下降现象。主要问题一是矿床地质研究程度达不到要求,二是勘查工程达不到要求,三是报告内容与矿山实际脱节。具体表现在以下几点。

(1)对以往地质工作成果和矿山生产资料搜集、研究不够。

(2)矿产地质、矿床特征分析、总结,叙述不够、不全面。

(3)矿床共(伴)生矿产评价重视不够,很多矿区缺乏评价资料。

(4)工作方法及质量评述简单、缺乏实际数据。

(5)储量估算中存在不同程度的矿体、储量估算边界、采空区范围的圈定问题,储量估算参数确定问题,资源储量与矿界关系问题。

(6)其他问题,如有的报告章节不全,编排不当;有的只是实际资料的堆积,缺乏分析、归纳和必要的综合结论;储量计算级别厘定不符合规范要求,储量计算参数处理不当;有的文、表相互矛盾,有的图前、后不一致;有的计算单位有误,打印复制遗漏差错等。

1.2 危害性

小矿地质报告质量下滑的危害性体现在三方面:一是地勘单位的声誉、形象;二是不利于提高地质勘查技术人员的技术素质;三是因受报告质量影响,矿山资源储量出现与实际有较大出入的问题,可能引发法律纠纷。

2 原因分析、提高方法和建议

2.1 原因分析

(1)市场竞争环境问题。小矿因规模小、且多为非金属建材用矿产,一般由县级矿产资源行政管理部门办理其开采登记手续。小矿地质勘查报告是矿业权人办理采矿许可手续中的必要件之一,是不得不做、不得不提交的一份资料。在实际工作中,小矿地质勘查要求较低项目数量多,加上市场的无序竞争,许多地勘单位以低价承接项目,项目普遍具有时间紧、任务重、资金投入不足等特点。项目费用一般都远低于定额标准,完成时间一般少则一星期,多则一个月,因此,承接项目的地勘单位只有压缩野外工作量、减少费用、降低成本,从客观环境上导致小矿地质勘查报告质量有程度不同的下降。

(2)勘查区地质研究程度问题。小矿勘查区一般为非重点开发矿区,以往地质工作程度较低,大部分只经过区调、普查工作,一般只有简单的区域地质资料,缺乏勘查(矿)区地层、构造、矿层(体)、矿石质量、矿区水文地质等开采技术条件资料。

(3)个别地勘单位对小矿项目不重视。在时间紧、任务重,项目委托人催得急的客观情况下,有的地勘单位对小矿地质勘查项目不重视,一是地勘工作量及经费投入不足,二是随意安排专业不对口或业务能力不够的专业技术人员,有的甚至安排没经过野外地质工作锻练的刚毕业学生担任项目负责人或报告主编。

(4)个别有地质勘查资质的单位有弄虚作假现象。拿到项目后,派非地矿类专业技术人员勘查现场,再将搜集来的同类小矿地质勘查报告作为模板套作报告,使报告内容与矿山实际不符。

(5)技术管理工作不到位。有的地勘单位质量管理制度不健全不完善,有关责任把关不到位,各级技术负责对报告编制环节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初审草率、马虎,未重视地质勘查成果成型的把关。对地质勘查报告编写提交的技术管理流程,如校对审核、修改复审、打印检查、登记盖章等质量管理流程缺乏严格的管理、监督。

(6)不重视搜集以往地质工作成果资料。充分搜集、利用前人成果既是地质工作的基本原则,更是市场地质勘查项目的特殊需要。对矿区地层、构造、矿产等地质特征缺乏了解,有时因项目经费少、时间紧,投入的野外地质勘查工作量少的情况下,搜集的以往地质矿产资历料往往能起到较大作用。

(7)野外工作简单化。地质勘查工作实践性强,每项地质勘查都是一个不断探索研究认识勘查区的过程。有的项目负责人缺乏野外工作经验,有的误认为小矿地质勘工作不需要系统开展地质勘查工作,资料的搜集比较简单或单一,相关资料获取不全,不能全面反映勘查区地质矿产特征,使报告质量先天不足。

(8)对规范的理解、执行出现偏差。规范是对地质勘查的目的任务、工作内容、方法以及技术要求做出的统一规定,是约束地质勘查主体活动和行动的规则。其核心是用一定的勘查工程,最有效的查明勘查区地质、矿体地质、开采技术条件、矿石加工技术性能。但在实际工作中,有的项目负责人不能正确理解、掌握规范要求,不明确项目的成果报告需达到什么标准和要求,收集应用资料不对路、报告编写内容与大纲要求不符。常见地层描述脱离矿区实际,含矿岩系与矿层(关系)交代不清、矿石质量评述参数缺乏基本数据(以引用为主)、开采技术条件内容单薄、储量估算方法结合实际不够等问题。

2.2 提高小矿地质勘查报告质量的方法及建议

(1)地质单位应在抓好大项目的同时,搞好统筹安排,重视加强小矿地质勘查工作。小矿数量多,一般是地方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影响面大。地勘单位应根据项目情况,合理安排专业技术人员、加大野外工作投入,为提高报告质量打下基础,确保项目成果达到规范要求。

(2)充分搜集利用以往地质勘查成果资料,既是地质工作的基本原则,更是市场地质勘查项目的特殊需要。特别对那些经费少、时间紧、投入的野外地质工作量少的项目,充分搜集以往地质矿产资料往往能起到较大作用。

(3)明确地质勘查工作目的,重点查明矿(层)体赋存状态,回答有矿无矿、矿好矿坏的问题。由于小矿地质勘查一般不分阶段,属一次性勘查,因此要充分用好有限勘探资金,合理部署勘探工程,防止出现勘探类型定得过于简单、勘探工程密度过稀、勘查控制不足、资料获取不全等情况。

(4)地质勘查应遵循《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勘查内容主要为勘查区地质、矿体地质、开采技术条件、矿石加工选冶技术、综合评价等5个方面。重视搞好地质测量及各勘查工程的原始地质编录,加强综合分析和整理,提高地质研究程度。编制符合勘查区具体特点的小矿地质勘查报告编写大纲。

(5)加强矿区的开采技术条件研究评价,对影响开采的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及环境地质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解决矿山开采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总之,提高小矿地质勘查报告质量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抓好有关各个环节的工作,并注意搞好项目的综合勘探新技术、方法推广应用,重视培养专业技术人员质量意识,抓好各级技术流程管理,切实提高市场条件下小矿地质勘查报告,为促进地方矿业发展和开创具有中国特色的小矿地质勘查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GB/T13908-2002.

[2] 湖北省地质矿产勘查管理条例,1998,4.

[3] 固体矿产勘查/矿山闭坑地质报告编写规范,DZ/T0033-2002D.

质量问题报告第2篇

关键词:质量管理;成果报告;问题;对策

1QC小组活动成果报告整理的意义

质量管理小组活动成果报告的整理,既是对QC小组活动的过程的全面总结,也是成果交流、评选的基础。

2QC小组活动成果报告中存在的问题

以太原铁路局2015年各系统推荐的35项参评铁道行业优秀QC小组评审材料为例,对QC小组活动成果报告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剖析。

2.1基本概念不清

从成果材料的一些基础材料可看出部分QC小组对一些基本概念、基础知识掌握不清。如××QC小组“钩缓配件悬挂喷漆烘干线技术改进与完善”课题类型为“科技型”,对QC小组活动分类不清楚;再如选题为××QC小组“强化大学生培养促进人才队伍建设”,从题目上就能看出,对QC小组活动的选题原则不清楚,为口号式课题。

2.2活动程序,缺乏逻辑性

PDCA循环四个阶段具体程序中存在的典型问题:

2.2.1活动程序不熟练

××QC小组所选课题为问题解决型自选目标程序,而在“设定目标”程序中又出现“目标可行性分析”。指令性课题的“目标可行性分析”与自选型课题的“现状调查”作用相似,后边出现的“目标可行性分析”具体内容应融入前面“现状调查”中。

2.2.2目标值的确定依据不足

××检修车间QC小组“降低大西高铁配电室接地故障误报率”:(a)选题理由:“接地告警误报故障”占“2014年大西高铁配电室故障”的64.26%;(b)症结:“母线单相瞬时接地告警误报最高,占总量的75%,是造成大西高铁配电室故障的主要症结”;(c)目标值确定:“如果将母线单相瞬时接地误报(症结)的问题解决,大西高铁配电室接地故障误报率就降低64.26%×75%=48.19%,那么配电室故障率就将降低到16.07%。因此说明,我们设定的目标值17%是可以实现的”。所以确定:降低大西高铁配电室接地告警误报率,由75%降低到17%及以下。此过程中16.07%与17%没有必然联系;且前面计算过程与结果存在逻辑错误,对“选题理由”、“现状调查”、“症结”、“目标设定”之间的逻辑关系理不清;“配电室接地故障误报率”与“配电室故障率”混用,概念不清。有用事实数据来说话的概念,但存在思路不清,逻辑混乱的问题。

2.2.3原因分析不彻底

存在原因分析不彻底,未分析到末端原因的问题,如××站调度车间QC小组“提高玉门沟站编组作业能力”,要因确认二,对“机列衔接不到位”这一末端因素确认过程的表述:“由于玉门沟台对西山支线机车交路运行情况掌握不准,造成车流与机力衔接不到位。”原来这个所谓的末端因素还有原因,自己证明了不是原因分析不彻底。

2.2.4对策表的制定及实施

“对策表”是计划阶段的最终结果,也是后续活动实施的依据,在对策优选后提出的对策表应按“5W1H”原则制定,做到对策清楚、目标明确、责任落实。如,××车间QC小组“降低双块式轨枕使用损坏率”对策表,存在对策表要素不全,缺少“对策”及“地点”;“目标”不量化,“措施”不具体等问题。

2.2.5“处置”阶段草草收尾

QC小组活动的目的是对工作中所困扰的问题进行科学分析解决,“处置”阶段主要的任务就是要对所取得的成果进行固化,避免或减少类似情况的再次发生,也是活动的最终目的。但从成果材料看出草草了事的案例很多。对成功经验、失败教训总结的不精练,对固化的“有效措施”、“标准化”交代不具体。

2.3工具方法较少或运用不当

正确、恰当地运用统计方法能对收集或抽样的大量数据进行整理、归纳、分析,梳理其内在关联,凸显出症结所在,把握事物的客观规律,分析产生质量问题的原因。为具体解决问题提供了前提。同时,也能体现出小组掌握、应用方法的水平。如,××车间QC小组“降低双块式轨枕使用损坏率”中活动计划甘特图用在了“选择课题”前。应在选择课题后使用甘特图,且在活动完成后应有与之相应的甘特图,列出计划与实施的具体情况。部分成果材料还存在选题后列出的甘特图,计划线和实施线同时存在,活动还未开展完毕,怎能出现实施结果?

2.4缺乏数据和数据作为支撑

部分小组成果材料,如××站“小区广播技术改造”,缺乏客观的证据,事实和数据的支撑,无法体现小组活动的详细情况,说服力不强,违背QC小组活动“实”的原则。

3对策

(1)加强QC小组活动培训,夯实基础。从路局层面有针对性地加强QC小组活动基础知识、活动程序、工具方法运用等方面的培训,加强对基层单位培训工作的监督和指导。(2)小组选题的指导。要有好成果,好的选题是前提。路局可针对各系统在安全生产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技术攻关难题公布指令性课题;围绕企业经营战略、方针目标公布一批指导性课题,引起职工及其领导的兴趣,在成果中也有可比性,有利于相互借鉴,共同提高。(3)深入QC小组活动班组。深入QC小组活动班组进行现场指导,对小组活动过程中的疑点、难点及时予以帮助解决。(4)重视QC小组活动的现场。成果发表是对小组活动全过程的进一步提炼,活动成果整理的进一步升华。好的成果材料做基础,者才能在短短15分钟时间内,思路清晰、重点突出、灵活新颖地展现出亮点,博得评委的认可。(5)培养骨干、创立名牌。加强对QC小组骨干的培养力度,重点指导,选派优秀骨干参见上一级培训,激发其积极性、主动性。在QC小组活动中起到带头、表率作用,从而以点带面带动小组活动的良性发展。(6)发挥领导作用。积极向领导汇报此项工作的开展情况,取得的成果,想领导之所想,急领导之所急,在攻克一线迫切需要解决的关键点中发挥作用;邀请领导参加QC小组活动成果会,亲自为获奖QC小组颁奖,让领导最大程度的了解QC小组活动,从而得到领导的思想上的重视、行动上的支持。(7)与技师小组结合开展。正确运用全面质量管理的理论和方法能出好的成果材料,逐渐提高成员科学思维能力,同时,对开展以技术攻关为重点的技师小组,也能发挥相互借鉴,共同提高的作用。(8)加大表彰奖励力度、合理分类。近几年,我局年均奖励约55万元,但在奖励力度,层次划分等方面还是存在不足,应分层次,合理安排,增加最佳新人奖、进步奖、骨干奖等。

4结语

QC小组活动做为全面质量质量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在改进质量,调动职工积极性、创造性,提高小组成员凝聚力,从而提高职工素质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在成果材料中存在的问题能以点带面反映出现实活动中存在的不良倾向,必须引起重视,有针对性地进行解决,这样才能充分发挥QC小组活动的蓬勃向上的积极作用,提高职工的质量意识、问题意识、改进意识、参与意识,使工作质量、服务质量等一步步迈上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质量问题报告第3篇

按照“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调研工作计划的要求,我局领导班子结合实际和今年重点工作任务针对制约双城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的监测体系和气象服务体系方面存在的问题开展调研工作。

一、 调研情况

1、调研部署和时间安排。首先2019年9月20日召开班子会议研究确定调研课题,部署工作任务,对有关工作任务进行了分工。二是利用秋季区域站巡检的时间,2019年9月26-10月10日由局长带队,带领单位维护人员对所有乡镇区域站进行巡查,统计各雨量站汛期运行情况、检查现场雨量站现状、发现存在的问题、找出解决的途径。

2、我区区域站建设现状:我区的区域自动气象站的建设,始建于2002年,十几年的时间,共经过了四次较大的升级改造,达到现在的建设规模。目前辖区内共建设6个骨干站,分布在联兴、新兴、青岭、兰陵、杏山、万隆,为气压、温度、湿度、风向、风速、降水六要素自动站,其他17个站为四要素自动站,实现了区域自动站乡镇全覆盖。

随着气象现代化建设进程的加快,区域自动气象站建设规模进一步加大。区域自动气象站具有分布面积广、获取气象资料准确度高、时空分辨率强、传输及时等特点,在防灾减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并且在气象服务工作得到了广泛应用。

3、气象区域站在气象服务的作用。区域自动气象站的建设使我区地面观测网对天气系统特别是中小尺度天气系统和灾害性天气系统监測能力大大加强;区域自动气象站的形成,实现了气象多要素连续动态实时监测,显著提高了气象监测时空精确度,大大增强了灾害性天气监测预警能力.使天气预报更加精细化决策服务更加科学化,同时提高预报预警准确率。

区域自动站具有分布面积广、获取气象资料准确度高、时空分辨率强、传输及时等特点,这就为提高气象灾害监测能力奠定了基础,从而提高了抵御农业气象灾害的能力,我区地处平原,十年久春旱,春季透雨、夏季洪涝、秋季初霜等直接关系到农作物的增产增收。举这样一个例子,2006年秋季预报初霜冻偏早,气象局及时制预作了秋季初霜、霜冻等防御措施等服务材料,当日我局组织业务人员24小时值班值守,及时读取各乡镇气温值,特别是对地势低洼乡镇,当监测到温度降低可能出现霜冻时,及时为防早霜现场提供服务,保证了全区防早霜工作取得胜利,收到了很好的服务效果,从而增强了广大农户抵御灾害的能力。

二、 存在的问题。

1、区域站运行、维护情况及存在的问题。通过调研了解,区域站自升级改造以来,至今已经运行了5年多的时间,设备的运行保障基本是春季设备春检、夏季巡查和秋季设备秋检。维护维修有一个专人,基本上接到上级通知或单位值班发现故障及时去现场处理。特别是在汛期无论节假日还是周末休息只要出现故障都是第一时间赶到维修维护。

2、质量问题。区域站探测数据质量控制一直以来都是我们部门面临的问题,如何保障好设备的正常运转、保证数据的质量也就变得至关重要。

影响自动气象站数据质量的因素很多,主要为设备不统一、自身故障、网络传输软件不統一、通信线路、維护不当、现场观测环境等方面。

一是由于无线传输(GPRS)信号不稳定造成数据缺失。通讯基站信号强度不够。

二是区城站的建设要服从当地政府的规划,并根据规划情况进行迁移,因此无法保证站址的长久性,也就无法保证探测资料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三是因全区23个区域自动站,维护工作全部由气象局负责,无法做到及时清理自动气象站异物,造成降水数据异常。

四是由于区域站乡镇,离气象局比较远,设备出现故障后,反复维护的经费较高,而且,毎年还要交GpRs的通信费。

五是设备安全得不到保障,个别乡镇站点没有安全措施,出现过围栏损坏、电池丢失的现象。

三、 问题研讨并提出相关建议和措施。

2019年10月14日召开座谈会,领导班子成员和相关业务人员在一起讨论气象服务高质量发展的问题。就目前的预报服务方面如何提高预报准确率,大家积极献言献策,找出目前困难和难点,研讨提出新的建议和意见。总结出提高气象服务效能的方法和途径,进一步提高服务质量。

对区域站目前存在问题及发挥保障作用的调研,我们认为,若想要解决区域站问题,需从科研、技术、人オ、政策、安全保障等几个方面取有效措施,才能确保区域站正常运转,保证业务效益的发挥。

通过研讨我们认为如何实现气象服务工作高质量发展,主要抓好以下八项工作:

1、着力提高气象防灾减灾能力和水平

气象灾害防御形势严峻,涉及面广,社会关注度高。要切实履行基本职责,不断加强能力建设,着力提高气象防灾减灾水平和效益。

完善气象防灾减灾工作机制。努力做到重大气象灾害与衍生次生灾害预报准确,预警及时,信息传播快速,确保预报预警信息不出现失误。进一步完善“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气象灾害防御机制,强化与各级防灾减灾及应急管理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和应急联动,深化防灾减灾资源整合与协调配合。切实发挥国家突发事件预警信息体系建设效用。

加强基层防灾减灾体系建设。落实中央一号文件要求,着力推动基层气象防灾减灾服务融入式发展。推进基层气象防灾减灾工作逐步纳入地方基层组织体系和公共财政预算,纳入地方政府“三定”方案和绩效考核体系。推进基层气象防灾减灾手段融入地方社会治理体系和基层网格化管理体系,融入各部门减灾示范社区、智慧社区创建,融入各类公共服务信息平台,实现信息手段互联互通、共建共享和安全运维。

依法开展气象防灾减灾工作。强化依法履职意识和责任,扎实推进气象防灾减灾的相关法律法规的有效实施,依法规范政府、部门、社会和公民在防灾减灾中的责任和义务。推动建立政府主导下重大气象灾害预警的社会应急响应机制。强化对重点领域、重点区域、重点单位极端天气公共安全的依法监督职责。引导和鼓励社会志愿者参与气象防灾减灾服务。进一步加强气象防灾减灾科普宣传工作。

提高气象灾害风险管理水平。强化风险防范意识,逐步建立气象灾害风险管理业务。加强气象灾害风险普查,建设灾情信息管理系统,初步实现灾害信息实时、快捷、综合采集。

2、全力做好各项气象服务

气象服务是立业之本。要始终把做好气象服务放在首位,坚持“面向民生、面向生产、面向决策”,全力做好各项气象服务。

努力提升气象服务“三农”的水平。创新气象为农服务机制,融入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全力提高公众气象服务水平。创新服务方式,发展更加适应需求的个性化、多样化、专业化公众气象服务。继续加强气象服务品牌建设,强化按需服务、移动式交互、智能定位信息,推进新媒体技术在公众气象服务业务中的应用。继续推进气象服务进学校、进农村、进社区、进企事业单位、进工地,进一步扩大气象预报预警信息的覆盖面。

加强各项专业气象服务。完成全国交通气象灾害风险普查,深入推进交通气象沿线精细化预报和高影响天气短临预报试点。继续推进与住建部城市内涝防治合作。发挥服务防汛抗旱及重大水利工程建设运行等职责。与国土资源部联合开展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示范区建设。

3、做好应对气候变化和生态文明建设服务支撑工作

应对气候变化和生态文明建设是攸关当前和长远利益的大事。要切实发挥应对气候变化的基础科技支撑作用,有力保障国家应对气候变化和生态文明建设。

强化气候变化适应工作。继续开展气候变化对特色产业和行业的影响评估。

更加重视气候安全工作。根据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确定中长期气候安全目标,减轻气候变化对粮食生产、水资源、生态、能源、城镇化建设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威胁,保障我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4、全面深入推进气象现代化

气象现代化是兴业之路。要大力推进气象业务现代化、气象服务社会化、气象工作法治化,并将气象业务现代化作为核心重点任务来推动,落实目标任务和主体责任,全面深入推进气象现代化。积极发展现代气象服务业务。

深入推进现代气象预报预测业务。着力提升预报预测准确率和精细化水平。推进数值预报发展与应用,实现GRAPES全球模式业务运行,区域数值预报重点做好资料同化和产品应用工作。着力提高灾害性天气、局地性天气的分析能力和预报技术。

大力推进现代气象观测业务。强化综合观测业务的自动化、集约化、标准化,着力提高观测质量和效益。

5、着力深化气象改革

改革是发展的动力源泉。要凝聚共识,密切跟踪国家改革进展,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倒逼,以气象服务体制改革为重点、以防雷体制改革为突破口,以气象科技体制改革为抓手,扎实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认真落实气象服务体制改革部署。推进中央和地方政府气象防灾减灾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健全政府购买气象服务制度。以气象为农服务社会化及大城市社区气象防灾减灾为试点,培育基层气象服务多元化提供主体。

稳步推进气象业务科技体制改革。按照信息化、集约化、标准化的发展要求,改革气象业务体制,优化气象业务布局、业务系统和业务流程,提升气象业务的效率和水平。

密切跟踪落实国家各项改革。及时贯彻落实国家关于科技体制、人事制度、财税制度及其他改革政策。配合中编办制定地方气象管理权力清单指导意见。继续推进气象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深化部门预算管理体制改革,管好用好财政资金。完善双重计划体制和相应财务渠道,积极争取地方财政解决气象部门职工的地方性津补贴。

6、大力推动创新驱动发展

创新始终是推动事业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要大力实施国家气象科技创新工程,培养创新型人才,着力推进气象信息化建设,有力保障和支撑气象现代化。

加强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坚持党管人才原则,进一步强化人才工作“一把手”责任制。围绕国家气象科技创新工程,组建核心技术领域创新团队。完善人才和团队的评价激励等政策措施。深入实施“双百计划”、强基工程和青年英才培养计划。

7、全面推进气象法治建设

气象工作法治化是新时期全面推进气象现代化的内在要求。要坚持依法发展、依法行政、依法履职,全面提高气象工作法治化水平。

推进气象立法和标准化管理。提升依法履行气象社会治理能力。全面梳理气象行政管理职能,制定气象部门权力和责任清单。及时制止和查处违反气象法律法规的行为。继续开展防雷综合治理督导检查,加强事中事后监管。

提高依法管理气象事务水平。完善学法、用法制度,增强干部职工运用法治思维和方式推动改革发展的能力。完善重大决策法定程序,建立重大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制度及责任倒查机制。积极推进市、县级气象部门法律顾问制度。

8、全面加强部门党建和文化建设

加强党的领导是全面推进气象现代化和深化改革的重要保证。要强化责任,加强思想、组织、作风、廉政和制度建设,营造奋发有为团结和谐氛围。

质量问题报告第4篇

关键词:内审报告;质量;问题;因素;途径

内部审计报告(以下简称:内审报告)是内审成果的集中体现,是提高内审工作质量的关键所在。自2011年1月1日起,我国施行新的审计准则(审计署8号令)以来,对审计报告的形式、内容、编审方法等方面提出了更为明确的规定,但当前内审报告仍存在审计要素不齐、反映问题不突出、依据引用不充分、审计评价不公允、审计建议缺乏服务意识、整改落实不到位等诸多问题。科学提高内审报告的质量,对被审单位的规范管理,乃至更高层次地促进国家和社会金融秩序的良性循环,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一、我国目前内审报告存在的主要质量问题

(一)要素不齐,格式错误,日常口语频现,权威性受到质疑

一是内审报告经常出现没有标题、报告日期等要素不齐的低级错误。二是不注意格式,错别字频现、标点符号混用,造成词不达意,漏洞百出。三是内审报告中充斥着日常口语,比如:经常出现“确实存在如下问题”、“显然不合理”等;甚至存在日常口语取代法律术语,比如:将“法定代表人”误写为“法人”或“法人代表”等。日常口语的不规范使用,降低了内审报告的权威性,甚至影响其法律效应。

(二)反映问题的重点不突出,数据表述不直观,不科学

一是在反映问题时主次不分、重点不突出,反映的都是些微小技术性差错、性质不严重、不具代表性的问题,对收集起来的审计证明性材料没有进行必要的提炼。二是面对各种审计数据,放弃直观图表法,选择晦涩、不科学的语言归集表述。使人感觉整个报告处处隐藏着问题,却又找不出关键性所在。

(三)问题定性不准确,依据引用不适当

在审计查出问题及处理处罚意见中,对审计查出的问题叙述不清,定性和处理处罚引用的法律法规存在、过时、失效,层次较低、与相关其他法律法规冲突等现象,严重削弱内审报告的严肃性。

(四)审计评价不全面、有失公允

一是由于对内审报告反映的问题,调查不够深入,没有充分考虑被审计单位当时的客观背景环境,使提出的一些问题与事实有较大的出入,甚至明显带有个人的主观臆断、感彩比较明显,存在任意拔高或贬低的现象。二是超越审计范围进行评价。对不属于审计事项的内容以及审计过程中没涉及或仅表面涉及的问题进行随意评价。

(五)审计建议缺乏服务理念,针对性和实用性不强

一是片面强调内部审计的监督职能,缺乏服务理念。将评判内审报告的优劣建立在发掘被审计单位问题多少的基础上,内审报告过于强调缺陷部分的披露,对取得的成绩或管理中的亮点予以忽视,没有站在被审计单位角度,对其战略目标的实现,提出持续改进的意见和措施。二是审计建议针对性不强,非常原则抽象。对发现的问题,没有透过现象看本质,没有结合被审单位自身情况,从制度的建立是否科学合理、资源配备是否齐全等角度入手,提出实用性较强的审计建议;或者提出的意见完全超出被审单位自身能力的范围,不具备可操作性。

(六)对内审报告发现问题的整改落实不得力

目前普遍存在“重审计、轻整改”的现象,对内审报告提出的问题和建议,不及时落实整改,或者敷衍简化、整改不到位。内审报告约束力缺失,审计整改走过场,完全脱离了内审监督的初衷,内审实效性得不到保障。

二、影响内审报告质量的主要因素

(一)内审人员专业能力欠缺,质量风险意识不强

内审是一项专业技术性较强工作,要求内审人员在整个审计过程中保持高度的职业谨慎和风险意识,熟练运用专业知识,充分调查取证,做出正确的职业判断。但是在实际工作中,部分内审人员因自身专业能力的欠缺,不能完全达到上述要求;加上受惯性思维的影响,对内审报告中潜在风险缺少防范意识,这些不可避免地影响内审报告的质量。

(二)审计复核三级复核制度未能有效落实

审计三级复核制度(审计组组长、审计组所在业务部门和审计专职复核机构三级复核制度)未能有效落实,部分审计组组长以及审计组所在业务部门没有切实履行复核职责,仅简单地签署“已复核”,没有提出具体的书面意见,审计复核流于形式;审计专职复核机构不得不直接面对许多本应在审计组和其所在部门解决的问题,比如:审计事项事实是否清楚、审计评价建议是否符合被审计单位实际情况等。但审计专职复核机构由于受工作流程的限制,无法接触到第一手资料,审计复核对审计事实的精准反映很难实现,这很大程度影响了内审报告的真实有效性。

(三)内审报告责任追究制度不健全

对于内审报告的质量控制而言,建立和完善责任追究制度是关键。但现实中内审责任追究往往是最薄弱的一环,有的责任追究制度不健全,责任主体不明确;有的根本没有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其结果直接导致审计人员责任意识不强,审计人员在审计工作中的不规范行为时有发生;出现的审计过错,难以辨别责任主体,内审报告质量追溯控制得不到保障。

三、提升内审报告质量的有效途径

(一)要素齐全,文字简练,用词专业,表述准确

一是内审报告编写应当包括下列要素:(1)标题;(2)收件人;(3)正文;(4)附件;(5)签章;(6)报告日期;(7)其他。要素齐全,是提高内审报告质量的基本要求。二是编写内审报告时应尽量使用定性、定量词汇,判断和反映客观事实,切记使用模棱两可的文字和夸张的语言;同时尽量减少日常口语,采用专业术语,清楚准确地陈述事实,使内审报告的使用者充分明白、精准理解。

(二)层次清晰,结构合理;内容完整,重点突出

一是内审报告应做到层次清晰,结构合理,原则上按要按主次程度依次归类,同类问题尽量集中表述,并且注意前后联系。二是内审报告的内容必须完整准确地反映对被审计单位一定时期内财务收支的真实情况,要有专业判断,重点突出,去伪存真;对发现的问题,要具有代表性,能充分反映被审单位重大经济活动和重要财务管理行为上出现的漏洞。三是内审报告所列的事实在“真实可靠”的基础上还应该做到 “翔实清楚”,在数据收集过程中尽可能量化,多用图表形式归集;文字表达简练、准确,符合审计公文语体。

(三)实事求是,证据充分;引用适当,定性准确

一是内审报告应依照国家的政策法规,对审计事项的真实、合法和效益作出公正的评价,态度鲜明,对问题的定性和处理应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正确地作出审计结论和处理意见,不回避矛盾,不避重就轻。二是对引用的法律、法规依据要注意时效性,行为发生时还未生效的文件或者已废止的文件不能引用,法规级次高的优先使用,要有 “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的意识。引用的法律、法规除写明文件名称和文号外,还应将引用的有关条款写上,使内审报告对问题的评价和处理更有说服力。

(四)加强与被审计单位的沟通、完善内审报告三级复核制度,改进审计评价意见不全面的状况

一是在编制内审报告应加强与被审计单位的沟通,编制初应与被审计单位就有关分歧进行沟通,初稿形成时为保证审计工作的客观公正性,还应再次征求被审计单位的意见,并要求在一定期限内书面反馈,促使内审报告更加充分反映被审计单位实际情况。二是落实内审报告三级复核制度,通过规范审计复核,评估审计发现的问题的重要性程度,对被审计单位违规问题的定性、处理以及整改措施,提出公允、全面的评价意见,提升内审报告的价值和作用。

(五)正确把握审计监督与服务的关系;强化审计建议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一是要树立审计的服务意识,要明白查处和揭露问题不是内审工作的最终目的,其最终目的是通过内审促进被审计单位规范制度管理,维护国家资产安全,减少违纪违规问题的发生。二是强化审计建议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提出审计建议要明确具体,要让被审计单位的执行有据可依,整改落实有效。例如:某被审计单位存在应记未记固定资产的问题,那么针对该问题审计人员提出审计建议时,就应当要求被审计单位“要进一步加强单位的固定资产清理、登记和申报工作,如实核实资产,加强购置、废置的固定资产登记工作,保障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而不能一概用“要加强财经法纪意识,增强财经制度”等建议笼统代替。

(六)健全内审报告责任追究制度,跟踪督促审计意见的整改落实

一是建立内审报告责任追究制度,明确责任主体,减少审计工作中不规范行为的发生。二是定期或不定期检查审计整改落实情况,督促被审计单位规范管理,健全制度;注重审计建议的成效,并采纳后运行情况进行提炼总结,及时上报相关政府部门,推动相应制度和办法的出台,提升审计报告参谋服务的价值。

四、结束语

总之,内审报告质量管理是全体内部审计人员和被审计单位共同参与实施的系统工程。内审人员应提升自身道德修养和专业素质,建立“防范胜与查处,监督寓意服务”的理念,加强内审报告质量控制,使被审计单位各级领导和管理部门将内审报告视为有效的管理资源,更好地服务于被审计单位长远发展,进一步促进国家和社会金融秩序的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1]阳承姣.内部审计报告常见问题和质量提升措施[J].时代金融,2013(18).

[2]普必学,张亚敏.内部审计报告质量常见问题及控制策略[J].时代金融,2014(12).

质量问题报告第5篇

在研究生教育的整个过程中,学位论文质量的高低是衡量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标志。而论文质量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论文开题报告做的细致程度。论文开题报告做的细致,前期虽然花费的时间较多,但写起论文来就很顺手,能够做到胸有成竹,从而保证论文在规定的时间保质保量地完成;但如果不重视论文开题报告,视论文开题报告为走过场,写起论文来就会没有目标,没有方向,没有思路,可能就要多走弯路,也很难保证毕业论文的质量。

一、论文开题报告的意义

硕士论文开题报告是研究生在完成文献调研后写成的

关于学位论文选题与如何实施的论述性报告。论文开题报告既是文献调研的聚焦点,又是学位论文研究工作展开的散射点,对研究工作起到定位作用。

写论文开题报告的目的,是要请老师及专家们帮忙判断一下所研究的选题有没有价值,研究方法是否奏效,论证逻辑有没有明显缺陷。因此论文开题报告就要围绕研究的主要内容,拟解决的主要问题(或阐述的主要观点),研究步骤、方法及措施为主要内容。但笔者在工作实践中发现有很多学生往往在论文开题报告中花费大量笔墨叙述别人的研究成果,谈到自己的研究方法时,往往寥寥数语一笔带过。这样,不便于评审老师指导。

二、如何写论文开题报告

(一)论文开题报告的前提——通过理论思维选择课题

在工作实践中,发现硕士研究生论文开题报告中存在的普遍问题是选题不合适。有的提出的问题太过“平庸”,有的选题范围太大,研究内容太多、太宽泛,提出的问题不切合硕士生的实际,实践操作起来难度较大。如有的学生提出的论文题目:“新型中性镍催化剂的研究及其催化合成聚乙烯、聚丙烯的研究”,此选题有意义,有创新,作者的研究思路也比较正确,但论文选题范围太大,研究内容对于一个硕士生来说明显偏多,无法按时完成。因此应重新确定研究内容,注重项目的可操作性。

那么如何选择研究问题呢?这里要强调的是通过理论思维来发现研究问题。理论是由一系列前设和术语构造的逻辑体系,特定领域的理论有其特定的概念、范畴和研究范式,只有在相同的概念、视角和范式下,理论才能够对话。只有通过对话,理论才能够发展。硕博论文要想创造新理论很难,多数是在既有理论的基础上加以发展。

其次,选择问题是一个“剥皮”的过程,理论问题总是深深地隐藏在复杂的现实背后,而发现理论问题,则需要运用理论思维的能力。这就需要我们不断锻炼和提高自己的理论思维能力,需要在日常的学习中,不断总结和分析以往的研究者大体是从哪些视角来分析和研究问题,运用了哪些理论工具和方法,通过学习和总结来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思维能力,从而选择具有学术理论价值和应用价值,并与国家经济建设及导师承担的科学研究项目紧密结合的研究问题。

(二)做好文献综述,为论文开题报告打好基础

在研究生论文开题报告会上,出现的普遍问题是对文献的研读不够,对研究背景的了解不够深入,对研究方向上国内外的具体进展情况了解不够全面、详细,资料引用的针对性、可比性不强。有很多学生没有完全搞清论文开题报告与文献综述的区别,他们的论文开题报告有很多仅仅是对前人工作的叙述,而对自己的工作介绍甚少。

文献综述的基本内容包括:国内外现状;研究方向;进展情况;存在问题;参考依据。这是对学术观点和理论方法的整理。同时,文献综述还是评论性的,因此要带着作者本人批判的眼光来归纳和评论文献,而不仅仅是相关领域学术研究的“堆砌”。

要想写好论文开题报告,必须认真研读文献,对所研究的课题有个初步的了解,知道别人都做了哪些工作,哪些方面可以作为自己研究的切入点,因此,文献调研的深入和全面程度,会相当程度地影响论文开题报告的质量,是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客观基础。

(三)论文开题报告的格式及写作技巧

1.论文开题报告格式

一个清晰的选题,往往已经隐含着论文的基本结论。对现有文献的缺点的评论,也基本暗含着改进的方向。论文开题报告就是要把这些暗含的结论、论证结论的逻辑推理,清楚地展现出来。论文开题报告的写作步骤:课题选择—课题综述—论题选择—论文开题报告。论文开题报告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选题的意义;研究的主要内容;拟解决的主要问题(阐述的主要观点);研究(工作)步骤、方法及措施;毕业论文(设计)提纲;主要参考文献。为了写好论文开题报告,江苏工业学院研究生部专门出台了详细的规定,规定论文开题报告的一般内容包括:

(1)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来源、开题依据和背景情况,课题研究目的以及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2)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在阅读规定文献量(不少于50篇,其中外文文献占40%以上)的基础上,着重阐述该研究课题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同时介绍查阅文献的范围以及查阅方式、手段。

(3)论文开题报告——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学术构思、研究方法、关键技术、技术路线、实施方案、可行性分析、研究中可能遇到的难点、解决的方法和措施以及预期目标。

(4)论文开题报告——拟采用的实验手段,所需科研和实验条件,估计课题工作量和所需经费,研究工作进度计划。

(5)论文开题报告——主要参考文献,列出至少10篇所查阅参考的文献。

2.论文开题报告的写作技巧

(1)提出问题注意“层次”

选题是撰写学术论文的第一步,选题是否妥当,直接关系到论文的质量,甚至关系到论文的成功与否。不同于政策研究报告,学术文章聚焦理论层面、解决理论问题。有的学生的选题不具有新颖性,内容没有创新,仅仅是对前人工作的总结,或是对前人工作的重复。在选题时要坚持先进性、科学性、实用性及可行性的原则。在提出问题时,要以“内行”看得懂的术语和明确的逻辑来表述。选题来源包括:1、与自己实际工作或科研工作相关的、较为熟悉的问题;2、自己从事的专业某问题发展迅速,需要综合评价;3、从掌握的大量文献中选择反映本学科的新理论、新技术或新动向的题目。

所选题目不宜过大,越具体越容易收集资料,从某一个侧面入手,容易深入。

(2)瞄准主流文献,随时整理

文献资料是撰写好学术论文的基础,文献越多,就越好写,选择文献时应选择本学科的核心期刊、经典著作等,要注意所选文献的代表性、可靠性及科学性;选择文献应先看近期的(近3~5年),后看远期的,广泛阅读资料,有必要时还应找到有关文献所引用的原文阅读,在阅读时,注意做好读书卡片或读书笔记。

整理资料时,要注意按照问题来组织文献资料,写文献综述时不是将看过的资料都罗列和陈述出来,而是要按照一定的思路将其提炼出来。只有这样,才能写出好的文献综述,也才能写出好的论文开题报告,进而为写出好的论文打下基础。

(3)研究目标具体而不死板

一般论文开题报告都要求明确学位论文的研究目标,但笔者认为,研究目标不宜规定得太死板,这是因为,即使条件一定,目标是偏高还是偏低,往往难于准确判断,研究工作本身,涉及求知因素,各个实验室条件不同,具体研究时条件也不同。学位论文选题和研究目标体现了研究工作的价值特征。

三、论文开题报告的质量保证

质量问题报告第6篇

摘 要:开题报告是学位论文研究工作展开的基准点,对研究工作起到定位作用。要重视开题报告,通过理论思维来发现研究问题。在提出问题时注意“层次”;在搜集文献时要注意瞄准主流文献,随时进行整理;在明确研究目标时,要使研究目标具体而不死板。为了保证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提高论文质量,必须进行开题报告评议会,以使专家帮助判断选题是否有意义,并对研究方法及论文的写作思路给予切实的指导。

关键词:研究生;开题报告;技巧;方法

abstract: the thesis report is an important base in the work of thesis writing. it plays the role ofpinpointing the task. this paper first discusses the importance of the thesis report and then explains howto prepare the thesis report, including how to select the issue for research, how to synthesize andsummarize the literature, putting forward the questions with hierarchy, collecting the mainstreamliterature, determining the research aim concretely but not inflexibly and so on. finally it is thought thatholding a meeting to appraise the opening report is necessary, which can ensure the experts to help to tellthe quality of opening report and raise the level of thesis.

key words: graduate student; thesis report; skill; method

在研究生教育的整个过程中,学位论文质量的高低是衡量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标志。而论文质量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开题报告做的细致程度。开题报告做的细致,前期虽然花费的时间较多,但写起论文来就很顺手,能够做到胸有成竹,从而保证论文在规定的时间保质保量地完成;但如果不重视开题报告,视开题报告为走过场,写起论文来就会没有目标,没有方向,没有思路,可能就要多走弯路,也很难保证论文的质量。

一、开题报告的意义

开题报告是研究生在完成文献调研后写成的关于学位论文选题与如何实施的论述性报告。开题报告既是文献调研的聚焦点,又是学位论文研究工作展开的散射点,对研究工作起到定位作用[1]84。

写开题报告的目的,是要请老师及专家们帮忙判断一下所研究的选题有没有价值,研究方法是否奏效,论证逻辑有没有明显缺陷。因此开题报告就要围绕研究的主要内容,拟解决的主要问题(或阐述的主要观点),研究步骤、方法及措施为主要内容。

但笔者在工作实践中发现有很多学生往往在开题报告中花费大量笔墨叙述别人的研究成果,谈到自己的研究方法时,往往寥寥数语一笔带过。这样,不便于评审老师指导。

二、怎样写好开题报告

(一)通过理论思维选择课题在工作实践中,发现硕士研究生的开题报告中存在的普遍问题是选题不合适。有的提出的问题太过“平庸”,有的选题范围太大,研究内容太多、太宽泛,提出的问题不切合硕士生的实际,实践操作起来难度较大。如有的学生提出的论文题目:“新型中性镍催化剂的研究及其催化合成聚乙烯、聚丙烯的研究”,此选题有意义,有创新,作者的研究思路也比较正确,但论文选题范围太大,研究内容对于一个硕士生来说明显偏多,无法按时完成。因此应重新确定研究内容,注重项目的可操作性。

那么如何选择研究问题呢?这里要强调的是通过理论思维来发现研究问题。

理论是由一系列前设和术语构造的逻辑体系,特定领域的理论有其特定的概念、范畴和研究范式,只有在相同的概念、视角和范式下,理论才能够对话。只有通过对话,理论才能够发展[2]29。硕博论文要想创造新理论很难,多数是在既有理论的基础上加以发展。其次,选择问题是一个“剥皮”的过程,理论问题总是深深地隐藏在复杂的现实背后,而发现理论问题,则需要运用理论思维的能力。这就需要我们不断锻炼和提高自己的理论思维能力,需要在日常的学习中,不断总结和分析以往的研究者大体是从哪些视角来分析和研究问题,运用了哪些理论工具和方法,通过学习和总结来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思维能力,从而选择具有学术理论价值和应用价值,并与国家经济建设及导师承担的科学研究项目紧密结合的研究问题。

(二)做好文献综述,为开题报告打好基础在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会上,出现的普遍问题是对文献的研读不够,对研究背景的了解不够深入,对研究方向上国内外的具体进展情况了解不够全面、详细,资料引用的针对性、可比性不强。有很多学生没有完全搞清开题报告与文献综述的区别,他们的开题报告有很多仅仅是对前人工作的叙述,而对自己的工作介绍甚少。

文献综述的基本内容包括:国内外现状;研究方向;进展情况;存在问题;参考依据。这是对学术观点和理论方法的同时,文献综述还是评论性的,因此要带着作者本人批判的眼光来归纳和评论文献,而不仅仅是相关领域学术研究的“堆砌”。

要想写好开题报告,必须认真研读文献,对所研究的课题有个初步的了解,知道别人都做了哪些工作,哪些方面可以作为自己研究的切入点,因此,文献调研的深入和全面程度,会相当程度地影响开题报告的质量,是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客观基础[1]86。

(三)开题报告的内容及写作技巧

1.开题报告的内容一个清晰的选题,往往已经隐含着论文的基本结论。对现有文献的缺点的评论,也基本暗含着改进的方向。开题报告就是要把这些暗含的结论、论证结论的逻辑推理,清楚地展现出来[2]30。开题报告的总步骤是:课题选择—课题综述—论题选择—开题报告[3]。开题报告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选题的意义;研究的主要内容;拟解决的主要问题(阐述的主要观点);研究(工作)步骤、方法及措施;毕业论文(设计)提纲;主要参考文献。为了写好开题报告,江苏工业学院研究生部专门出台了详细的规定,规定开题报告的一般内容包括:(1)课题来源、开题依据和背景情况,课题研究目的以及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2)文献综述。在阅读规定文献量(不少于50篇,其中外文文献占40%以上)的基础上,着重阐述该研究课题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同时介绍查阅文献的范围以及查阅方式、手段。

(3)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学术构思、研究方法、关键技术、技术路线、实施方案、可行性分析、研究中可能遇到的难点、解决的方法和措施以及预期目标。

(4)拟采用的实验手段,所需科研和实验条件,估计课题工作量和所需经费,研究工作进度计划。

(5)主要参考文献,列出至少10篇所查阅参考的文献。

2.写好开题报告的技巧

(1)提出问题注意“层次”选题是撰写学术论文的第一步,选题是否妥当,直接关系到论文的质量,甚至关系到论文的成功与否。不同于政策研究报告,学术文章聚焦理论层面、解决理论问题。有的学生的选题不具有新颖性,内容没有创新,仅仅是对前人工作的总结,或是对前人工作的重复。在选题时要坚持先进性、科学性、实用性及可行性的原则。在提出问题时,要以“内行”看得懂的术语和明确的逻辑来表述。选题来源包括: 1、与自己实际工作或科研工作相关的、较为熟悉的问题; 2、自己从事的专业某问题发展迅速,需要综合评价; 3、从掌握的大量文献中选择反映本学科的新理论、新技术或新动向的题目。所选题目不宜过大,越具体越容易收集资料,从某一个侧面入手,容易深入。

(2)瞄准主流文献,随时整理

文献资料是撰写好学术论文的基础,文献越多,就越好写,选择文献时应选择本学科的核心期刊、经典著作等,要注意所选文献的代表性、可靠性及科学性;选择文献应先看近期的(近3~5年),后看远期的,广泛阅读资料,有必要时还应找到有关文献所引用的原文阅读,在阅读时,注意做好读书卡片或读书笔记。

整理资料时,要注意按照问题来组织文献资料,写文献综述时不是将看过的资料都罗列和陈述出来,而是要按照一定的思路将其提炼出来。只有这样,才能写出好的文献综述,也才能写出好的开题报告,进而为写出好的论文打下基础。

(3)研究目标具体而不死板

一般开题报告都要求明确学位论文的研究目标,但笔者认为,研究目标不宜规定得太死板,这是因为,即使条件一定,目标是偏高还是偏低,往往难于准确判断,研究工作本身,涉及求知因素,各个实验室条件不同,具体研究时条件也不同。学位论文选题和研究目标体现了研究工作的价值特征。

三、开题报告的质量保证

为了保证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提高论文质量,就必须对开题报告进行评价。开题报告会由3~5位相关学科的专家对开题报告进行评议,与企业合作的重大科研项目可以聘请1~2位相应企业的具有高级职称的专家参加,不同学科的开题报告的侧重点不同。江苏工业学院研究生部规定学生必须进行开题报告,并规定了统一的格式,设计了专门的开题报告评审表,开题报告会上研究生应对课题进行详细汇报,并对专家提问做出必要的解释和说明。开题报告的成绩考核以合格、不合格记。评审小组成员最后签名并给出学生是否合格的评审意见,并以百分制打出具体的分数。开题报告成绩不合格者,不得进入课题研究。

为了提高论文质量,研究生必须首先从思想上重视开题报告,在平时的学习中注意积累,从各个方面提高能力,尤其要注意培养通过理论思维发现研究问题的能力。开题报告是研究工作的开始,良好的开端为优秀的学位论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范晓兰,李建胜.论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j].菏泽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4 (26) 4.

质量问题报告第7篇

【关键词】审计报告 质量现状 改进建议

一、审计报告的定义及作用

审计报告是指注册会计师根据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的规定,在实施审计工作的基础上对被审计单位财务报表发表审计意见的书面文件。其作用在于:

(1)鉴证作用,注册会计师签发的审计报告,是以超然独立的第三者身份,对被审计单位财务报表合法性、公允性发表意见。

(2)保护作用,注册会计师对被审计单位财务报表出具不同类型审计意见的审计报告,以提高或降低财务报表信息使用者对财务报表的信赖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对被审计单位的财产、债权人和股东的权益及企业利害关系人的利益起到保护作用。

(3)证明作用,审计报告可以表明审计工作的质量并明确注册会计师的审计责任。

二、我国审计报告质量存在的问题

1.内容上的不完整,格式、文字上的错误。目前有些审计单位没有按照规定的格式,出现要素不全,错字漏字,语言不通顺等问题,而且没有经过严格审核把关,给使用者带来极大的不便,严重降低了审计报告的质量。这是由于审计人员为了保证按时完成任务,责任心不强,应付差事,撰写审计报告时不认真严谨,并且缺乏良好的监督审核体制,没有对审计报告进行切实的检查。

2.专业性过强、晦涩难懂,缺乏重点。一些审计报告使用了过多的专业术语,使报告看起来高深莫测,给外行人的阅读和理解造成很大的困难。另外在反映问题时往往把查出的问题一一列出,甚至是将一些数字不大,性质不严重的问题也一并写出,没有突出重点,分清主次,影响使用者的阅读。

3.审计报告不能完全体现审计工作的质量。在审计报告中,由于没有对重要性水平以及实行的审计程序的说明,对重要性的判断主要依赖于注册会计师,这也使得审计报告时常出现造假或质量低下的情况。而且许多事务所为了节约人力物力成本,实际审计中该有的函证等程序没有进行。

4.审计报告中,反映问题多,提供改进建议少,且建议空洞,不能有效实施。审计报告中列出了问题,而所提意见和建议太抽象,不具体,如要被审计单位“完善制度”“加强管理”但究竟要完善哪些方面的制度,加强哪些方面的管理以及如何完善和加强。这使得被审计单位在改进上,无从下手。有些建议只是泛泛而谈,无事实作根据,无证据作支撑,没有针对性,无法让被审计单位心服口服,降低了审计威信。

5.审计人员没有严格执行复核程序。审计复核工作往往没有得到真正有效的落实,存在水分,并且审计复核人员在复核过程中流于形式,没有对审计工作及审计报告作出实质性的分析,对于审计报告所反映的内容是否真实、恰当等没有严格把关。同时这也导致审计人员在审计工作中的不规范行为时有发生,而一旦报告中出现审计过错,也难以确定审计工作的具体环节,责任无法落实到人,不能进行改进。

三、改进建议

1.提高审计人员的素质。审计工作主要依赖于审计人员的自身综合素质和专业判断,提高审计人员的素质对控制审计报告风险、提高审计报告质量有着根本性的作用。因此,一方面要加强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和责任心,使其更认真严谨地对待审计工作以及最后的审计报告;另一方面要加强审计人员的业务培训,改善审计人员的知识结构,提高审计人员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特别是要增强审计人员认识、把握问题和运用法律法规的能力,拓展审计人员各方面的知识,培养审计人员的思维能力,通过定期组织后续的学习考核、有针对性的典型案例剖析,引导审计人员严格按照法律正确行使自由裁量权。

2.审计报告中应充分体现审计质量的差异。审计质量的差异主要表现在注册会计师在执行审计时所花费的精力,检查进行的详细程度以及审计中的物质成本。而审计程序的工作量以及审计检查所进行的详细程度与审计人员所确定的重要性水平密切相关。因此在审计工作中必须重视审计风险,确定适当的可接受的重要性水平,并据此采取可靠、有效的审计方法。另外在编制审计报告时要严格按照所确定的重要性水平,列出金额大,性质严重的错报事项,突出重点。

3.审计报告中提出的问题要有针对性,建议要有可操作性。针对性就是指审计报告中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要针对具体的问题,不能泛泛而谈。而被审计单位通过采纳审计意见和建议,就能有效地改进存在的问题。可操作性就是指审计部门提出的建议,内容必须具体,办法必须可行,过程必须简明,清晰易懂。被审计单位可以付于实施,并且能取得成效。

4.加强审计复核工作的力度。审计复核工作是保证审计工作的质量、降低审计风险的重要手段,是必须的程序。因此必须落实审计复核工作,加强复核力度,在审计工作中必须严格执行三级复核制度,并且要让复核人员有充分的时间和精力进行复核专项工作。对每个审计项目实行三级复核,严格把关,不放过任何疑点和难点,使审计复核工作和程序达到制度化、规范化。

参考文献

[1]王海兵,刘亚莲.审计报告理论比较研究[J].会计之友(下旬刊),2010(03).

[2] 叶毅斌.关于审计报告质量控制的思考[J].现代经济信息, 2011,(01).

[3] 谢海飞.如何提高审计报告质量[J].财经界(学术版), 2010,(04).

质量问题报告第8篇

【关键词】定西;药品不良反应报告;漏报;缺漏;汇总与分析

【中图分类号】R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0455―01

为了进一步了解药品上市后的不良反应情况,及时发现新的、严重的药品不良反应,以便国家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及时对有关药品加强管理,避免同一药品同样不良反应的重复发生,及时、有效控制药品风险,保护更多人的用药安全,国家建立了ADR报告制度〔1〕。为真实客观反应我市ADR报告质量,笔者对我市2012年1551例ADR报告表进行回顾性分析,找出存在的技术性问题,针对性地提出解决办法。

1 资料和方法

1.1 资料来源

1551例ADR报告来自定西市各级医疗单位、个体诊所和药店上报的2012年全年的ADR报告,统计资料由定西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提供。

1.2 方法

利用定西市药品不良反应报告数据库2012年ADR报告,采用Excel电子表格分类,对2012年定西市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表进行汇总分析。

2结果

2.1统计结果

结果见表1、表2

表1 2012年参与ADR报告的单位占有率统计表

2.2 统计说明

按照ADR报告表填报顺序,笔者仅就ADR报告的技术和方法进行调查;本市2012年ADR报告中没有生产企业的报告,所以本统计表没有列“生产企业信息来源项”。本文中上报ADR的单位包括2011年12月前在册的全市县级及县级以上医院、乡卫生院、民办医院、个体诊所,药店是指2011年12月前在册的全市所有药店。

2.3 分析评价

2.3.1 参与报告ADR的单位少 由表1可见,全市各级医疗卫生单位共计2514家,2012年有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的单位256家,占26%,全市共有药店776家,2012年有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的单位23家,占3%;新的和严重报告数量仅1份。可见,我市2012年ADR报告漏报率极高,不能真实反应ADR的信息,不利于防范ADR,不利于提高医疗质量。

2.3.2 ADR报告表质量低 由表2可见,存在问题的调查项目为14项。占总调查项目(25项)的56%,主要问题为:1、缺漏患者基本信息,如性别、年龄、族别、体重、所患疾病等,缺少病例号/门诊号或联系电话,不利于追踪调查和信息核实。2、用药信息记录不准确、不完整:药品商品名和通用名混淆或错写漏写、药品剂型错写、药品批号错写或漏写,药品生产企业名称使用不规范的简称、导致无法确认和追踪药品来源。3、用药原因未使用规范的医学术语或表述不规范,药品不良反应分析项不严谨,不能客观反应ADR。4、发生的药品不良反应缺乏真实性记录,不良反应报告对药品不良反应的症状、体征及处理情况描述过于简单,不利于准确完整的反应ADR。

3 讨论

笔者认为,为有效提高我市ADR报告质量,首先应该解决严重制约药品监测和再评价工作的基层监测机构办公设施、编制和经费问题,增加高素质的ADR报告评价专业人员;还应该按照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表》的要求,以“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表填写质量评价标准”为依据,按标准对上报的每份ADR报告,逐项评价并进行质量分级,定期通报评价结果,按评价结果适当奖惩ADR报告人员,或将其纳入医务人员年终考核项目,完善ADR监测监督监管的组织体系;根据每年ADR报告表质量评价结果,就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的培训相关专业人员,提高我市ADR报告队伍的专业技术水平、增强其填写ADR报告表的责任心和法律意识,提高我市药物不良反应报告质量。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2001,2001,20(3):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