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摄影师助理总结

摄影师助理总结赏析八篇

时间:2023-03-10 14:56:05

摄影师助理总结

摄影师助理总结第1篇

关键词:广播电视应用专业;摄影基础课;课堂教学

一、摄影基础课的重要性

广播电视应用专业与数码影像行业有着紧密的联系。摄影基础课是广播电视应用专业学生的必修基础课程,本专业学生通过学习摄影基础课程,可以了解摄影基础理论,对数码影像技术有更深的理解,并且为学生的就业创造更多的机会和可能。数码影像行业和技术的发展日臻成熟,也是广播电视应用专业的学生就业的良好选择,这就要求学生学好摄影基础课,掌握一定的摄影知识和技能。

二、提高摄影基础课教学有效性的措施

1.结合专业背景进行教学设计

很多专业都开设了摄影基础课,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结合广播电视应用专业的专业背景,设计教学计划和教学重点。具体来讲,广播电视应用专业由于与数码影像技术的联系较为紧密,所以教师要比较注重摄影知识的讲解以及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摄影实践机会,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摄影技术,为他们打下一定的摄影基础。教师要结合广播电视应用专业学习的知识内容,引入与摄影基础相关的内容,如光学理论等,以此为切入口,帮助学生理解和接受摄影中的立意、构图、光线和色彩的运用和分析等教学内容,让学生从本专业的角度思考和学习摄影基础,将它们的相关知识加以融合运用,提高理论教学的效率。

2.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摄影基础课教学中,为了让非摄影专业的学生更好地理解摄影基础知识和需要注意的问题,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摄影基础课的教学。比如说,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展示著名的摄影作品,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会鉴赏优秀的摄影作品,提高学生鉴赏摄影作品的能力。教师可以将摄影分为人物、风景和动态物体运动等方面,选择相应的摄影作品,为学生安排不同的鉴赏课程,通过引导学生认识不同摄影作品的特点,分析他们的优势和缺点,评点摄影作品中采取了哪些摄影手法,表达了什么意境,在光圈的使用和镜头的取舍之间各自要注意哪些问题才能取得最好的摄影效果等。通过教师根据不同的摄影作品的主题设计的一系列关于摄影基础的问题,让学生在鉴赏作品、分析问题的过程中了解到摄影基础知识的运用。教师还可以为学生播放一些摄影教学视频,让学生根据视频中专业摄影师的指导,以视频的形式接触专业摄影,学习不同环境下对于相机的选择,镜头的搭配以及取景的设计等。教师可以为学生推荐一些指导和学习摄影技术的网站及论坛,学生可以通过网络上的学习,加深自己对摄影的认识,通过自主学习拓宽自己的知识面,了解更多的相关摄影知识。

3.团队合作进行摄影实践,切实提高摄影技术

摄影技术的掌握,归根到底还是要来自实践。教师要组织班级学生形成摄影小组,通过开展摄影实践课程布置不同的主题作业,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完成相关主题的摄影作品,在实践中提高学

生的摄影水平。教师可以在教学计划中安排一定的实践课程,让学生出外景拍摄相关的作品。比如说,教师可以每一周设置一个摄影主题,要求学生按照这个摄影主题设计并完成摄影作品,每一组的学生都必须有自己的摄影作品,没有在课堂上完成任务的小组可以在课外继续完成,下一周进行作品的点评。比如说,教师以环保为摄影主题,那么就要求学生首先要根据主题设计与环保相关的要求,能够体现鲜明的主题,这就是摄影创意设计。学生在确定主题的表现形式后,就要进行取景和布置,考查学生的构图能力。最后,学生要完成最关键的摄影过程,通过设置相机参数,根据天气特征选择合适的光圈和镜头组合,才能取得最好的拍摄效果,这就是考查学生的摄影技术。通过为学生提供摄影训练,可以在实践中让学生发现自己在摄影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改进自己的摄影技术,迅速提高摄影能力,而不是在课堂上纸上谈兵,当实际运用到摄影技术的时候束手无策。

4.制定评价考核机制,提高学生的摄影综合素质

教师在完成以上的教学工作后,学生掌握了一定的摄影理论知识的实践操作能力,那么教师就要制订有效的评价及考核机制,扎实提高学生的摄影综合素质。教师可以将学生在之前完成的摄影作品进行筛选,选择其中优秀的作品和相对缺陷较大的作品,让学生进行教学评析,根据之前学习的鉴赏知识和摄影技巧,分析学生的摄影作品的优势和不足,指出其中运用了哪些摄影原理,又犯下了什么错误,如何改进这些问题等。学生通过分析摄影作品的优劣,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可以联想到自己的摄影作品,与之对比,会产生更多的想法,认识到自己在摄影中存在的问题及需要改进的地方,向优秀的同学请教拍摄技巧,虚心接受教师和学生的修改建议,努力将自己的摄影技术提到更高的层次。教师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反思与总结的习惯,让他们在总结、反思每次摄影中遇到的问题和运用的解决技巧的过程中积累更多的摄影知识和技巧,教师让学生在完成作品之后,请学生相互鉴赏,搜集同学的建议,提炼要点,写下摄影学习心得,作为期末作业上交。这样能够让学生在认真揣摩摄影技术的过程中,有效地提升自己的摄影综合

素质。

广播电视应用专业的摄影基础课教学中,技术要通过结合专业背景进行教学设计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团队合作进行摄影实践以及制订评价考核机制的形式,切实提高学生的摄影技术,提升他们的摄影综合素质,增加高校广播电视应用专业学生的综合实力和就业资本。

参考文献:

[1]张建利.关于我国高等摄影教育的思考[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6(09).

[2]聂在垠.充分发掘高校摄影教学的美育潜力[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5(04).

摄影师助理总结第2篇

如何寻找拍摄题材是做好专题摄影的基础。早在20世纪70年代,苏珊・桑塔格就曾感叹:“自1839年摄影术面世,此后几乎所有东西都被拍摄过,或看起来如此”。这的确是个坏消息,但又让我们发现了一个重要问题,那就是仅靠题材本身已经难以吸引读者,真正吸引读者的在于视觉背后──作品只有达到了文化现象、社会问题的层面,有人文价值和普世精神,才会取得共鸣。

好的摄影题材还应具备社会价值、人文价值和学术价值,三种价值当然是可以叠加的,一组作品的价值越丰富、越有层次,就越可能成功。

选材的首要原则是“就近”。认识世界是从拒绝它的表象开始的,但拒绝事物的表象肯定是从熟悉这个表象开始的。你对一个事物、一个现象越熟悉,你就越有可能深刻认识它。舍近求远,兵家大忌。“近”有两重含义:一是相对于远的物理距离,二是内心的贴近和了解。我的绝大部分作品都拍自我居住地20公里以内,很多题材我曾几十次、上百次地来到现场。事实证明,只有“就近”更加适合我往复、深入的拍摄和思考。

正如只有动作的爱情片不是好电影一样,只有技巧技术的照片也绝不是好作品。作品的情感动机必须发自内心地诚恳,这绝非技巧能替代。《一个人的城市》是我对城市老年人孤独晚景的惋惜,《我们的民工兄弟》是对进城民工非市民待遇的怜悯,《单位》是对体制弊端的鞭笞,《百年好合》中人和自然、物质的和谐关系,都是打动我的核心内容,只有彻底打动了自己,才可能通过照片将这种情感传递和表达。

差异化思维挑选题材,是成功的捷径。利用自己的经历、知识积累、思维方式、驾驭图像的能力的差异选择题材,是让自己和别人“不一样”的重要途径。差异化思维并不排斥题材上与他人重复,关键的是建立个人化的视角与独特的影像阐释。 同样一块牛肉,在川菜厨师手里就是水煮牛肉,在藏族牧民的帐篷外就成了风干肉,如果进了麦当劳就变成了巨无霸汉堡……食客们在意的并非牛肉,他们真正感兴趣的是不同的厨师根据自己的文化背景、物产风物和食客们的需要所烹制出的个性鲜明的菜肴和迥异的口味儿。 在毛家村打工的19岁男孩T,半个月前通过QQ认识了在附近打工的18岁的女孩X。七夕那天,T给X买了毛熊和玫瑰,在国道旁边的旅馆里共度他们的第一个七夕之夜。(选自《毛家工业园》 宁舟浩 摄)

拍摄前列个“愿望清单”

完成了选材,接下来的任务就是确定主题和切入点。成功的摄影专题都是一样的:那就是在一个主题下不遗余力地采集影像,以此作为主题的论据。主题的切入点则一定要小,要具体。按武侠小说的说法就是“攻其一点不及其余”。

进入到拍摄阶段。先别忙着拿相机,拍摄阶段的第一个任务是“做功课”、列“愿望清单”。美国摄影家尤金・史密斯就十分重视拍摄的前期准备工作:为了拍摄助产护士,他先去修了助产的课程,并拿到了护士证书。拍摄《梦街匹兹堡》,他用一个月的时间来做调查,阅读这个城市的地理、历史书籍。因此他会说:“我照片的秘密在于实际体验之前,我已经拥有理解事物如何运作的能力”。在网络时代,可获得的资料更为丰富,方法更加便捷,但翔实的案头工作和调查,研究话题、理清拍摄思路是特别重要的一个步骤。这样做也可以最大程度上避免专题摄影进程中常见的“拍摄十年,离题万里”的尴尬。

“愿望清单”其实就是一个不断调整的、包含了概括想法甚至是故事所设想各种画面细节的思维导图。 “愿望清单”能帮助作者把任务“细节化”,便于拍摄任务的开展。

深入是做好摄影专题的必要条件,照片只是摄影师和世界深入交往的副产品。深入的一方面是“纵向挖掘,以深度取胜”,另一方面就是“横向上不断开辟,积少成多,以规模取胜”。主题挖掘能力和拍摄思维上的深入则是更高层次的深入。 在一个层面反复拉锯,摄影手段单一,情感单薄肤浅,拍摄思维上并没有做进一步的深入──这是一个优秀摄影专题的大敌。

像病人接受大夫一样接受你

摄影师总能与被摄者建立起可贵的信任,让对方了解你为什么拍摄,从不讨厌到接受,再到喜欢和习惯与你打交道。在拍摄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对方,发现如突然加快动作、转身背向镜头、低头等规避相机的身体语言信号时,则一定要中断拍摄。“偷拍”的思路绝不可能长久 ,只有在相处过程中以诚相待,信守诚信才能让被摄者放下戒备 “像病人接受大夫一样接受你” 。

在拍摄过程中,录音、做好拍摄笔记甚至拍摄日记是积累资料的好习惯。对于摄影器材,我主张有预见性的准备:一个直角取景器可以帮助摄影师在狭小的汽车里安全且舒适地拍摄司机的正面像;一根闪灯连线则可以帮助摄影师从热靴灯的阴影和反光中解放出来;微距镜头会带来全新的观察距离和画面;标准灰板则能帮助应对极端的色温……

总之,让自己在拍摄过程中舒服点儿是一门艺术。

有了网络展示平台,摄影师可以自己做编辑、自己排版,但这意味着必须学习更多的技能和技巧。

首先,学会摆脱摄影师的角色,不带个人倾向、以旁观者的角度看自己的照片。因为在拍摄之后,图片的外部环境已经完全改变了,它远离摄影师的记忆,且越来越依赖于展示环境。编辑工作首先要根据既定的主题来选择相应的照片。选出那些能够证明主题的照片,果断地、毫不犹豫地去掉那些干扰性的照片,哪怕它们看起来很漂亮――对于摄影师――这确实是非常困难的。拍摄时面对的是单张照片,而读者想要的是最终的形态。所有照片都将处于一个序列之中。任何情况下,给照片排序的基本目标是清楚、直接地讲述整个故事,这是编辑任务的原点。

几千年来,讲故事的最佳方式一直在被不断地探索和分析,这种“概要、发展――高潮、结局”三段式的套路深藏在我们的基因中,实际上也是生活本身的结构。在编辑时,“3+1”的基本叙事结构:开篇、主体、结尾+高潮。开篇,开篇很重要,必须吸引读者注意力,让人们愿意继续阅读。主体,就是要说的故事本身的发展。结尾,让故事完整。高潮,在图片故事中就是视觉感染力最强的那张图片。

同时,编辑还需要掌握主题和视觉表达的关系,也就是韵律和节奏。韵律:是指序列中图像的多样化,这种变化可以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在一组照片中,意味着故事的峰谷交替,导致读者注意力、情绪的峰谷交替。节奏:从摄影专题的角度而言,就是把关键的图片留在正确的位置。这样做就是要依靠节奏或者说形成了节奏。

摄影师助理总结第3篇

我于9月2日参加了管理处党办室组织的摄影培训学习,为了提高大家的摄影水平,杨科长特地请来了省厅有名的摄影师李英军老师为这次的培训老师。这次学习让我受益非浅,基本了解了摄影的历史来源,照相机的基本构造和基本常识、以及在今后摄影中需要注意的小的细节。在李老师的精心指导下,使我对摄影有了深入的了解,同时也逐渐的提高了自己的审美意识,并让我意识到要想拍出好相片,拥有一部好的相机并非关键之处,更重要的是利用好自己手中的相机,提高自己摄影能力,当然提高个人的审美意识也是学好摄影的要点之一。对摄影有了深入的了解,并深深的体会到了摄影带给我的乐趣。

以下是我学习的心得体会:

一、理论结合实践

学摄影是一门需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上午老师讲了摄影的种类,对焦的方式,摄影画面的对比,清晰图像的自动获取,各种镜头的运用,曝光控制等许多理论知识。,通过上午老师对摄影知识的一些理论讲解之后,下午便对上午的理论知识进行实践操作,让我们学以致用,以便加深映像,这样更有助于我们的学习。

二、多拍多看

下午带我们去西柏坡纪念馆、水库周边等地实践学习。让我了解到光与影的合作,光圈与速度的配合,可以是千变万化的,同一个画面用不同的拍摄方法及角度,可以是完全不同风格的作品。要多拍多看,多积累经验,多提高自己的审美意识。李老师告诉我们:"训练拍摄的时候尽量不要吝啬相机的快门,我们要多进行一些旁拍,抓取一些精彩的瞬间,往往效果会令你意想不到,平时要多去记录一些生活中无意间遇到的美好的画面"。摄影艺术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很多精彩的画面都是从生活中提取出来的。我们平时尽量多看一些好的作品,多去分析、总结其作品的独特之处,从中获取一些启发。

其实不光是摄影,对待我们工作的任何一件事情,都是一样,只有多做多总结才能把事情做好。

三、注重细节

摄影师助理总结第4篇

关键词: 摄影教育改革 教法 学法创新

一、摄影专业就业

从全球发达国家的趋势看,摄影仍然是一门时尚的具有魅力的艺术。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人们对摄影的需求也在增长。在中国摄影师得到普遍尊重的同时,摄影又是作为一门技术出现的。相信当越来越多的人掌握了这门技术,摄影的高技术人才就会有机会将摄影引向更高的艺术层面。

据有关调查显示,摄影专业高职高专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93.5%。就业分布最多的省市:有北京、上海、江苏、浙江和广东。

毕业生就业单位分布大致为:专业摄影公司、各大媒体广告宣传部门、图片制作部门、婚纱影楼、媒体广告宣传部门、电影制品厂、电视剧制作部门、音像出版、教学和研究等部门。

二、高职高专院校课堂教学现状

(一)高职高专院校的生源状况复杂

目前高职高专院校的生源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是普高类大专生,二是中学毕业的高职生。高职高专学生年龄不一致,五年制高职学生十五六岁到二十一二岁,三年制高专学生十七八岁到二十二三岁。他们思想单纯,社会知识和生活经验缺乏,生理发育成熟,但心理还不成熟。因而不能把他们完全当做是成人的大学生。他们有自己特有的身心发展特点和个性差异,部分高职学生基础差,叛逆思想强,高中部分的基础课知识掌握太少,学习高职专业课知识有一定的难度,对文化基础课的学习兴趣也不高,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摄影不仅仅是一个技术活,学生的自我修养,对民俗、宗教、哲学、人文社会科学,以及历史的了解将有助于他们拍出更有深度的摄影作品。

此外,同一班级的学生往往来自全国的不同地区,由于学习环境和教学条件的地区差异,以及对学习重要性的认识程度不同,造成不同地区的学生,摄影水平相差悬殊,理解程度参差不齐。

(二)教材选用不够规范

目前部分高职专业的教材内容跟不上市场和社会的发展,校本教材同一专业内的专业课课程内容前后重复比较突出;公共基础课内容常年不变,选修课得不到落实;实践性课程教材匮乏。

(三)教学方法手段不适合高等职业教育的要求

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教师处于教学的中心地位,这样的课堂教学自然就成了“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向学生灌输,讲得口干舌燥,而学生听得是昏昏欲睡,死气沉沉。这种教学往往忽略了学生这个中心环节,扼杀了学生的个性发展,把不同层次的学生“捆在一起”,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太小,极大地影响了学习者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三、提高高职高专院校课堂教学实效性的具体措施

(一)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高职高专学生基础比较差,经常拿自己和本科生相比,缺乏自信,应注意培养学生的人生使命感和自信心,把技能学习与学生日后的就业和生活结合起来,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让学生意识到今天学习的技能就是明天竞争的基础。高职生动手能力强,所以在考核上,强化多元化,不能仅用一张试卷考核,增加技能考核,笔试、口试、平时考核相结合,提高学生的成绩,使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成就感,提高自信心和对学习的兴趣。

(二)注重教材的实用性

1.树立新的教材观,了解教材的实质意义,灵活运用教材。

2.更多选用高职高专类的教材:(1)此类教材更贴近生活,更具指导性,也更能引起学生的思考与分析。(2)此类教材的“体验”味更浓,更加强调学生自身的体验。

3.组织教师根据学校的办学特点和专业的需求自编教材,特别是针对学生在学习中具体遇到的问题来编订更适合本校学生学习的教材。另外,也可以采取补充讲义的方式,弥补教材过时的问题,及时把摄影专业领域里应用的最新技术纳入课堂教学中。注重学生专业的职业性原则来编写教材,强调从低年级到高年级知识的递增性,专业方向知识更具体细化。

(三)加强师资力量

首先学院必须创造条件帮助教师进行学历层次、双师素质的提升。其次要鼓励教师多出去培训,多到一线实际操作,多和行业专家进行研讨交流,了解最新的专业资讯。要求教师对参加培训、交流的实际收获进行总结、研究,这样对教学的提高会非常有效。专业摄影教师的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包含双证型、企业培训、国内院校研修、核心课程开发、兼职教师聘任培训等)。最后要多鼓励教师利用自己的专业参与政府、基金会、非政府机构的项目,打出自己的名片,不断提高和推广自我。

(四)深化教学方法的改革

除了提高教师水平,还要改革教学方法,根据高职高专学生自制力差的特点,采用适合课题化教学法、讲练一体化、案例、探究和讨论等教学方法,减少抽象思维,强化动手能力,充分发挥他们的特长,让他们自己去探索,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教师在旁指导。把教师从主讲转变成主导,教学方法根据摄影课程的特点创新。引进国外的摄影教育注重教师启发式教学理念,提倡在讨论中解决问题。

1.强调基本功的训练,摄影创作中有各种技能和技巧,学生只有通过反复训练,才能够真正、熟练掌握摄影的基本技能和基本技巧,这是摄影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和最基本的要求,它将为整个摄影专业的教学计划实施打好基础。

2.注重引导学生在平等、和谐的交流中进行合作学习,使用“课题化”教学。

(1)“课题化”教学,就是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课题设计”就是对研究的课题进行详细规划的活动、过程和结果。老师可根据不同的专业方向制定命题,要求学生围绕主题展开联想。

(2)用情景模拟法让学生自己选择自己有优势的拍摄题材,把全班学生分为若干组,在每组里细分摄影师、助理摄影师、策划、后期制作,让学生进入到摄影师、策划等角色当中。

(3)利用课题任务让学生分组完成不同的命题拍摄,教师和学生共同探讨拍摄的可行性和拍摄的技巧细节,完成拍摄计划,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

(4)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拍摄前放映一些不同摄影者从不同角度关注拍摄的相关题材,并分析其出发点和作品的拍摄角度。每个拍摄阶段结束后,通过共同欣赏拍摄成片来讨论,要用欣赏的眼光评价学生的作品中的优点和不足,取长补短,以便学生更好地进行拍摄,检验所拍作品是否和自己的命题相契合并达到预期目的。强调学生对自己的命题创意采取多样的拍摄手法和表现方式。

(5)每一阶段拍摄结束后作总结和点评,并与前一阶段的拍摄目标相对照,总结是否达到预期目标。如果两个阶段下来仍然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师需要跟组进行现场拍摄指导,必要的话要实例演示给学生看,帮助学生运用摄影知识达到自己的命题拍摄效果。这样既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达到对专业知识的深刻理解和融会贯通。

(6)课题化教学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学会独立思考是对世界了解的表达;独立思考能力,使学生学会变通。他们眼中的工作和实际上的工作会有所不同,只有学会变通才能行得通,要注重创新思维和创作意识培养训练,例如,商业摄影与艺术摄影也是可以完美结合的。

(7)在编辑梳理拍摄意图、拍摄方式、拍摄内容的过程中,建立起自己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良好方法,形成自己独立和特别的审美方式与观察视点,有利于学生更好地融入社会实践。经过“课题化”教学的训练,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组织能力,使学生具备积极主动的学习心态,促进学生艺术个性的形成和全面发展,培养创新精神。

3.数码时代摄影艺术创作手法再发展必须与其他艺术媒介相联结。

注重与其他学科有机结合。摄影行当里有一句话:摄影的功力在摄影之外。要多领域涉足人文社会学科,对民俗、宗教、哲学、人文社会科学,以及历史的了解,将更助于他们拍出更有深度的摄影作品。摄影师不仅要多参与艺术创作,还要增加与相关艺术门类如设计、绘画、雕塑、建筑、电影等行业的广泛接触,对于新的观念和形式要不断予以接受和尝试,尝试不同的视觉感受,尝试不同的表现形式。所以作为摄影人更要主动地吸取新的知识养料。

(五)注重改革课程体系,侧重实践课程的设置,突出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1.要注重改革课程体系,不要让一些不相关的课程占用大量教学时间。改革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校企合作共同开发课程标准。在课程安排方面要根据学生的专业和职业特点,按学制长短来合理分配。突出职业能力和文化素养的培养,构建以实际专业应用能力和基本素质培养为主线的全新的课程体系。同时,继续开设一些选修课,使学生能根据就业方向的不同选择不同类型的选修课来学习。让学生在本专业上能够得到长足和深入的学习探究,增强学生就业创业能力。

2.特别注重职业能力测评。除了学历证书外,还应要求他们努力获得上岗资格证书、职业资格证书。推行国家职业技能双证对接,根据《国家摄影师职业技能鉴定标准》,确定课程体系大纲和评估标准,并在江苏省职鉴中心领导下建立《高级摄影师》职业技能鉴定基地,想方设法为学生考取各种资格证提供便利条件。

3.先进、开发的实验、实训基地创办原则。完善完全开放性的摄影实训工作室,建设学生实践训练场所。走产学结合之路,开办证件照、艺术照、人像照甚至婚纱照拍摄实体,既提供学生实习场所,又可以成为一定的收入来源。

4.学校相对是比较闭塞的,这就要求与外界建立更多联系,给学生更多压力,更多地参与到社会专业工作实践当中,使学生尽快进入到自己的职业角色当中,成为行业的一分子。这样使学生了解岗位技能要求,明确知识的重要性,同时学生不仅能学到实践技能,还能熟悉工作环境,为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基础。

5.通过举办各种专业主题大赛,使学生在实践技能方面获得荣誉,激发学习热情。不断组织学生参加全国全省的重要展事、赛事,提升规格档次,参加“平遥国际摄影节”。让学生有目的地学习,渴求成功,将自己的作品推广出去。学会推广自己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功,为自己的创业铺平道路。

(六)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摄影观念

1.熟练掌握拍摄技术。尽量减少后期PS处理,利用熟练的技术创造最佳拍摄效果。

2.要尊重拍摄对象。摄影者不能偷拍,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素养,在拍摄过程中要尊重他人。

3.培养摄影师作为一个完整的人,要有更多的社会责任感。

结语

职业教育的大趋势是职业化和实践化,摄影课程是一门生命力旺盛、新兴的学科,有着巨大的前景。摄影教育是一个开放的概念,它必然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而改变,它的生命在于创新。可以说,摄影教育的发展过程便是不断创新教法、学法的过程。任何墨守成规的摄影教育方法,只能使摄影艺术终止,并失去其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参考文献:

[1]靳玉乐,宋乃庆,徐伸林.新教材将会给教师带来些什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1-5.

[2]教育部高教司.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资料汇编[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

[3]教育部高教司.育才通道——高等职业教育专业建设探索[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4]曾颖.高等教育高等化与高等教育职业化探讨[D].广西水利水电,2005(增刊).

摄影师助理总结第5篇

关键词:数码摄影;美术教学;摄影实践

1839年,法国画家达盖尔发明了银版摄影技术,至今已有170多年的历史。随着IT技术的飞跃发展,数码摄影技术以其高科技集成与独特的魅力改变了传统的摄影观念和摄影方式,传统的摄影技术正在被先进的数码摄影替代。曾经作为高档摄影器材的相机也走下了神坛,进入寻常百姓家。数码摄影便捷,设备携带方便,不用胶卷又可以即时观看摄影效果,还可随时删除,不需要后期暗房冲洗,转存印发方便,基本上不用考虑拍摄成本。依据国家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念和方案,广东省进行了小学课程科目设置的调整,小学美术课由原来的一至六年级每周两节,调整为三至六年级第一学期每周一节,第二学期每周两节;一、二年级不变,仍为每周两节。在课时的总量上,中高年级的美术课减少了,学生在校直接参与美术活动的时间不足,导致部分中高年级的学生对美术缺乏兴趣。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一些小学只重视语文、数学、英语的教学,忽略了美术教育在培养学生人格中的重要作用,美术课的地位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为了解决课时量减少与学生美术活动需求增加的矛盾,笔者认为可以根据小学生的心理需求和摄影教育发展的特点,开展适合小学生的数码摄影活动。摄影课是一门集基本理论、实践、创意于一身的综合性课程,是摄影应用和人文艺术的融合。对于教师来说,在小学进行数码摄影的研究,就要考虑到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活动范围。首先,数码摄影应倡导校本摄影文化,让学生用手中的相机拍摄学校的各种活动,用相机讲述身边同学的故事,展示同伴的个性风采。其次,教师在数码摄影课程中要多组织学生走进大自然,捕捉人文景观,表现家乡的美,加深对社会的认识,培养学生良好的素质。最后,教师应善于搭建一个良好的摄影创作学习平台,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多媒体设备,开展摄影作品鉴赏、摄影专题展览、各类摄影竞赛等活动,在网上学生作品并邀请专家点评,通过具体的摄影实践活动,不断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和道德情操。

一、引导学生用数码相机探索美、欣赏美和创造美,激发学生摄影的兴趣和热情

虽然许多家庭都购置了数码相机,但很多学生在摄影时还是感到很迷茫,手拿相机不知道拍些什么好。为此,美术教师举办了摄影讲座《用我们的双眼去发现美》,让学生明白美到处都有,美就在我们的身边,在我们的生活里。只要我们善于发现,生活中许多稍纵即逝的平凡事物就能转化成不朽的艺术形象。春天万物苏醒,学生在寻找春天的过程中,发现大自然的美丽,感受生命的力量。“五一”劳动节,学生通过对劳动者的追踪摄影,体会生活因劳动而变得美好,劳动能创造财富。通过广东国际旅游文化节、“六一”专题摄影、芙蓉山国家矿山公园户外摄影等丰富多彩的摄影活动,学生增强了学习摄影的信心,进一步激发了提高摄影水平的兴趣和热情(图1)。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没有审美教育就不会有任何教育”。他认为,美育最重要的任务是教会孩子从大自然、艺术、人们关系的美中看到精神的高尚、善良、真挚,并以此为基础确立自身的美。而摄影正是“开向世界的一扇窗户”,摄影者可以借助摄影这种科技手段观察世界并从中发现美。学生能在探索美、创造美、欣赏美的摄影过程中,培养真挚的情感、严谨的态度,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二、创新美术课堂,在美术教学中渗透数码摄影知识,提高学生摄影技能,活化单一的美术教学模式

摄影也是一门艺术,是更加形象的视觉艺术。学生在初学摄影时,对数码相机的功能不了解,有些学生还不会使用。部分学生简单地认为只要把摄影对象放入镜头拍下来就可以了,没有考虑到取景构图不合理会影响照片的质量和美感,导致摄影作品存在缺少主体、构图呆板、图像模糊等问题。小学美术教材人美版五年级上册《美术中的比例知识》一课中提到美术作品中的比例关系,重点介绍了黄金分割率,其不仅适用于绘画、建筑等方面,同样适用于摄影。笔者从黄金分割1:0.618的比值分割引申到摄影的九宫格构图法(也称井字式构图),指导学生从构图的角度欣赏、评价同学的摄影作品。学生非常形象地理解了黄金分割比例,同时也学习了摄影知识,提高了摄影技能,在后来的拍摄活动中,再没出现摄影主体全部挤在中间或靠边的构图现象。小学美术教材中的许多内容与摄影艺术都是相通的,这就要求美术教师立足课堂,大胆创新,在美术教育中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渗透数码摄影知识,教给学生构图、色彩搭配、利用电脑软件处理数码图片等方法。

三、拓宽学生活动范围,使学生在更为广泛的生活情境中享受到美育

新美术课程标准中指出,中小学的美术教育不是专业美术教育,而应该是生活美术教育,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领悟美术的独特价值。中、高年级的学生处在身心发展的特殊时期,他们活泼好动,身体发育很快,知识增长速度明显加快,社会参与意识增强。美术教师针对这种情况,在美术总课时量减少的情况下,可以坚持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摄影活动,引导学生聚焦班级、聚焦校园、聚焦社会等,用镜头展示在韶关举办的广东国际旅游文化节、德国啤酒节、端午龙舟赛、汽车博览会等,让学生关注社会问题,还可以组织学生参与摄影作品鉴赏会、展览等活动。皮亚杰认为,学生的认知发展是在个体与环境的不断相互作用中实现的。摄影是一个不断实践、不断印证的过程,学生学习数码摄影的途径具有生活性,而更多的则是在生活或类似生活的情境中学习。在美术教师和家长的引领下,学生能在数码摄影实践过程中不断扩大活动范围,开阔视野,能在更为广阔的空间里探索、实践和创新。

四、紧跟时代脉搏,借助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不断提升学生的网络应用水平

随着科技的日益进步和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入,“三尺讲台迎冬夏,一支粉笔写春秋”的教学模式已不适应新课堂的需求。网络时代的学生具备独立上网搜索新知、使用数码产品的能力,渴望美术教育能有全新的模式。计算机辅助教学(CAI)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形式和现代化教学手段,可以给学生提供音像交融的感官刺激,受到越来越多学生的喜爱。数码摄影也是新时代的产物,数码作品的产生、传输、制作、打印等过程,都离不开电脑媒材的支持。美术教师借助学校先进的多媒体设施和发达的网络设备,结合人美版美术教材中电脑美术的内容,介绍数码摄影作品的储存、制作等过程,教授学生运用Photoshop、美图秀秀等软件处理数码图片的方法。根据数码摄影活动的进展情况,美术教师依托校园网络和家庭网络,建立学校的数码摄影交流QQ群。针对不同的活动内容,教师在群相册里创建相关的相册文件夹,学生可以即时将自己的摄影作品上传到相应的相册里,与大家分享、交流。教师也可以通过登录网络及时对学生的作品做出评价和建议。对于一些网络水平较高的学生,教师还可以引导他们注册个人摄影网页,将自己优秀的摄影作品发到网页上,让作品在更为广泛的网络环境中得到欣赏,建立获取知识信息的最优化通道(图2、3)。

五、加强子女与父母的情感交流,促进了亲子关系的良性发展

亲子关系是孩子人格形成中极其重要的因素,直接影响着孩子的行为、心理和人格特征。中高年级的学生处在生理和心理发展的特殊时期,学习压力开始加重,不愿意父母过多地干涉自己的生活。很多家长感到孩子一天天长大,沟通却越来越困难,两代人似乎很难找到共同的话题。少儿数码摄影的许多外拍活动都需要家长的带领和辅助,户外摄影活动为家长和子女提供了更多情感交流的机会,一家人在摄影过程中其乐融融,度过了许多轻松愉快的美好时光。少儿数码摄影是新鲜事物,不是单纯的摄影技能技巧的训练,而是摄影应用和人文艺术的融合。小学生处在身心发展的特殊时期,他们的思维是感性的、形象的,对他们来说,以生活背景的渗透为基础的、全面综合的视觉审美文化教育体系是真实而生机勃勃的教育,这样的美术教育才能激发儿童学习美术的兴趣和创新的热情。在小学美术教育课程中,结合少儿心智发展的实际水平和美术教育的时代特点,开展适合少年儿童的数码摄影研究是很有必要的。在今后的美术教学中,我们希望能够带动更多的学生投入数码摄影活动。我们的世界绚丽多彩,还有更多的美需要我们用眼睛去发现,用心去感受,用镜头去创造。

参考文献:

[1]杨品,罗伟翔.数码摄影轻松入门.中国电力出版社,2008.

[2]胡继渊,沈正元.苏霍姆林斯基美育思想的浅析和借鉴.外国中小学教育,1996(4).

[3]魏建培,梅迎春.皮亚杰与构建主义.济宁学院学报,2009(4).

摄影师助理总结第6篇

2010年10月22号,新华社哈拉雷分社首席记者李努尔的手机从早到晚就一直响个不停,从他到任首席记者以来,这还是头一回。原来,10月25日至30日,由新华社举办的首届非洲摄影记者培训班将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和津巴布韦首都哈拉雷举办。在津巴布韦,新华社原先与该国新闻部协商,只邀请了30名摄影记者参加培训。然而消息一经传出,李努尔的手机就被打爆了,有咨询培训班相关事宜的,有要求旁听的。更有些人乘车从几百里外的地方赶到新华社哈拉雷分社驻地,软磨硬泡要参加培训,最终学员人数增加到了40名。

在肯尼亚,报名参加培训的记者有100多人,最后经过筛选,挑选了30多名参加培训。尽管这样,培训期间仍有许多没有注册的摄影记者前来旁听。他们说:“这是个难得的学习机会,请让我参加吧!”

此次培训班惠及两国所有主流媒体的摄影记者。肯尼亚的《民族报》、《旗帜报》、《人民报》、《星报》、《今日肯尼亚报》和肯尼亚通讯社,津巴布韦的国家通讯社、国家电视台、《先驱报》、《编年史报》等,都派来记者参加培训。

在培训班的开班仪式上,肯尼亚新闻局局长兼肯通社社长穆图阿说:“本次摄影培训班是新华社王瑶副总编辑访问肯通社后双方达成的一项成果。我们感谢新华社为我们的记者提供这样的培训机会,这将对我们摄影水平的提高大有裨益。”

据新华社驻肯尼亚摄影记者赵颖全介绍,他接触过的非洲记者中,所用相机好的也就是尼康D70、D40了。他遇到过《肯尼亚时报》的一个资深记者,还用着傻瓜相机。因为硬件的限制,非洲记者往往难以拍到好的照片。而非洲报纸使用的图片虽然不少,但出色的照片不多。在非洲,除了给美联、法新和路透等西方媒体服务的本土摄影师拥有较好的器材并受过良好的训练之外,绝大多数摄影师都还处于一个相对落后的水平,不管是硬件还是软件。比如图说的新闻要素要齐全,有的记者是在培训班上才学到的。《今日肯尼亚》的摄影记者哈德森・瓦伊耐德说,肯尼亚媒体在播发新闻照片时是不注明时间的,而新华社播发的每幅照片都标明拍摄时间、地点。他在培训班上学会了如何写图片说明。

“培训时间太短了!”

“非洲摄影师对于参与培训班的积极和踊跃,以及那种热情,是我之前没有预料到的。除了在册的学员,还有许多旁听的摄影师。连续一天课讲下来,我觉得连说话都困难了。”刚从非洲返回的培训班主讲老师、新华社摄影部发稿中心主任丁玫在接受采访时,神情仍然略显疲惫。

培训班上,丁玫非常翔实地介绍了新华社的发展概况、50年来对非洲的图片报道,陈述了新华社图片发稿要求,提出了对非洲地区新闻图片的期待,同时还展示了新华社在世界各地的报道员发回的图片。讲课结束后,培训班还组织学员展开讨论,气氛非常活跃。

在册记者每人被允许选取两张作品请老师点评,但有的人多带了几张,一些学员就不乐意了,生怕自己的作品最后因时间不够没法给老师看。课程结束后,很多人不愿放弃这个难得的机会,找到老师点评自己的作品。学员们大呼:“培训的时间太短了!”都说要是能延续一周的话,他们能学到更多的东西。

肯通社在培训结束后做了一次调查,结果显示,所有的人员都认为自己在培训班上学到了知识,提高了摄影技巧,对今后的工作有所帮助。绝大部分学员认为,培训班的课程让他们非常感兴趣。津巴布韦《星期日新闻报》摄影记者玛扎米利说:“培训班让我大开眼界,这是我大学毕业10年之后受到的最好的一次教育。”

肯方和津方都表达了期待在更广泛的领域与新华社开展合作的意愿。津巴布韦新闻部部长沙穆说,津巴布韦非常渴望向中国学习新闻媒体在促进国家经济建设发挥重要作用的经验,希望把培训班变成一种定期的新闻摄影研讨会。他建议,如果中国新闻界能够派遣有经验的记者到非洲传授经验和技术,例如建立新闻学院,津巴布韦乃至整个非洲的新闻事业将会有一个突破性的新发展。

“虽然在这个课堂上我是老师,但同时我也学到了很多东西。非洲同行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尤其是他们的学习精神,让我回想起上个世纪80年代我刚刚步入摄影圈时的情形。那时中国尚处在改革开放初期,我们的摄影师求知若渴,非常珍惜每一个获得来自外界信息的机会。记得‘荷赛’获奖作品首次在北京展出时,因为参观者众多,展板都被挤倒了。正是有了这样的学习精神,中国新闻摄影水平30年来有了很大提高。”非洲摄影记者的学习热情深深打动了丁玫,她说,非洲的新闻摄影尚在起步阶段,作为非洲最好的朋友,中国有责任帮助非洲摄影人构筑自身的摄影体系,实现非洲摄影的跨越式发展。

“希望表现非洲的发展与进步。”

提到非洲,人们会想起英国摄影师迈克・威尔斯30年前拍摄、获得了第23届“荷赛”年度大奖的《手》:骨瘦如柴的乌干达孩子的手,和生活富足处境优越的传教士的手放在一起,那种震撼让人刻骨铭心,引起世人对非洲大陆的灾难和饥荒的关注;还会想起南非摄影师凯文・卡特拍摄、获1994年普利策新闻摄影奖的照片《饥饿的苏丹》:一个因饥饿濒临死亡的小女孩跪倒在地,一只秃鹰在女孩身后不远处,虎视眈眈,等候猎食,画面传达着非洲大陆的绝望。时至2010年,在“荷赛”获奖作品中我们看到的仍然是“血洗马达加斯加”,几内亚比绍战乱和索马里石刑。可以说,大量关于非洲的影像都是西方人留下来的,这些作品构成了外界对于非洲的基本印象:落后、战乱、饥荒、疾病……

其实,中国一直非常重视发展和非洲国家的关系,同样也非常重视对非洲的宣传。1959年,新华社在加纳首都阿克拉设立了第一个非洲分社,而第一位驻非洲的摄影记者钱嗣杰当年就来这里工作了。今天,新华社已经在非洲各个重要国家和地区设立了20个分社,派驻专职摄影记者3人。尽管如此,双方的相互了解仍远远不够。新华社非洲总分社社长王朝文在肯尼亚摄影报道培训班开班仪式上致辞时说,随着非洲在国际政治、经济生活中的地位日益提升,新华社在进一步发展非洲地区摄影报道方面仍有巨大空间。新华社非洲总分社会进一步加强对非洲的报道,加强与非洲媒体的合作与交流,以此促进中国与非洲国家及人民间的了解、沟通和友谊。

培训班上,老师所展示的新华社50年来对非洲的图片报道不断引来学员们的赞叹。有记者提问说,新华社拍摄的非洲图片,都是温文尔雅的,为什么没有表现暴力、冲突的呢?“我们的报道理念是,希望表现非洲的进步和发展,拍摄有利于局势向好的方向改变的事件。在国际影赛中,常有一些拍摄非洲阴暗面的题材获奖。但我们认为,如果仅仅为了获奖,而不考虑社会的发展进步,这样的拍摄就没有意义。”老师的回答,得到了学员们的认可和赞同。肯尼亚《民族报》和《人民报》的记者说,原来他们不太了解新华社的图片,始终认为路透、美联和法新的图片好,现在他们才知道新华社的图片非常精彩。

亲身经历了时代巨变的许许多多中国人,也许会认为中国的繁荣发展已经尽人皆知了。其实,对于很多没有到过中国的外国人来说,中国在他们眼中多半也是西方摄影师镜头里的样子。在记录中国、传播中国方面,中国的摄影人和新闻人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我们应该提供他们最需要的帮助。”

2010年5月,新华社副总编王瑶率联合调研组前往非洲肯尼亚、南非和埃及考察。首次海外培训班的举办,就是这次考察后达成的成果之一。虽然事隔半年,谈起此次非洲之行,王瑶心情依然不平静。她说:“短暂的非洲之行给我留下了两个非常强烈的感受,一是非洲人民对中国充满好奇,中国人过着怎么样的生活,中国为什么会有那么快的发展?他们很想解开这些迷;二是他们希望世界对非洲有一个全面、客观的认识,不仅看到西方人眼中的非洲,同时也能看到非洲人自己眼中的非洲。”

当年上世界新闻摄影大师班的经历,让王瑶深刻地体会到文化交流的重要。王瑶说:“中国和非洲有着深厚的传统友谊,同为发展中国家又面临着一些相似的现实问题。多年来真诚友好、平等互利、团结合作、共同发展成为中非关系长盛不衰的动力。作为国家通讯社,新华社始终高度重视与非洲媒体间的合作与交流。让非洲了解中国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同样,帮助非洲人传达非洲的声音也是我们应该做的。非洲传媒业处于相对落后的水平,因为我们也是从这条道走过来的,所以清楚他们此时最需要的帮助是什么。硬件的援助当然必要,同时通过这样的培训和交流帮助他们更快地掌握技能,开阔视野,提高表达能力,影响则更为深远。同时我相信,摄影以其独特的魅力定会在文化交流中发挥其他媒介无法替代的作用。”

王瑶说:“我们与非洲媒体的交流将多方位展开。此行就谈了不少意向,比如帮助当地媒体实现影像档案的数字化管理;在非洲开办‘新华影廊’,通过纸质图片展、电子图片展、3D图片展等多种形式展示中国文化和良好的国家形象;继续举办讲座;组织中国与非洲媒体人的互访等更全面的互动。这次培训班可以说是一次成功和有益的尝试,第一期培训我们先从非洲的主流媒体着手,了解了他们的需求后,我们会更有针对性地设计课程,配备师资,进一步加大培训的力度,展开深度合作。”

非洲行中,王瑶代表新华社跟《肯尼亚时报》、《今日肯尼亚》等媒体签署了图片专栏和图片专版协议。根据这两份协议,《肯尼亚时报》每周出版一期新华社图片专版,而英文周报《今日肯尼亚》则每期开辟新华社图片专栏。效果是立竿见影的,2010年9月,新华社图片在肯尼亚主流媒体的采用率超过了法新社和路透社提供的图片。

2010年12月6日,以“精彩世博微笑非洲”为主题的首期新华影廊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肯尼亚、尼日利亚、马里、南非等11个国家同步启动,新华社摄影记者的镜头向非洲民众展现了当今中国的发展变迁,同时也让他们看到非洲国家在世界舞台的精彩表现。正如马达加斯加通讯社社长路易斯・拉萨莫利纳(Louis Rasamoelina)所说,展出的每一张照片都拉近了中国和非洲的距离。

如果说帮助非洲建立自身影像体系是一部鸿篇巨制的话,那么新华社首个非洲新闻摄影培训班无疑就是其中引人入胜的序曲。

三个非洲记者谈感受

肯尼亚通讯社的罗诺・罗宾逊:这次参加新华社的摄影培训班,挑战大收获大,对我的帮助也非常大。之前接触到新华社的照片不是很多,通过这次培训,看到了老师展示的新华社记者高水平的新闻图片,印象最深的是新华社的体育图片,非常吸引人。我喜欢讲课、图片评审互动以及对每个摄影师作品的分析指导。另外,我比较关注非洲本土新闻,尤其是肯尼亚当地的新闻,感觉新华社的图片这方面的内容相对较少,而且图片说明很少,要想了解这个图片,必须要看文字报道,希望能在图片说明上更加贴近非洲用户的需求。现在新华社不仅和《今日肯尼亚》签了图片专版和专栏协议,《海岸周刊》也有专版,感觉照片很出色,反映国际大事的比较多,但是我们更加关注非洲新闻。

新华社非洲雇员马丁:我曾经在肯尼亚通讯社和肯尼亚人民报工作过,新华社的照片总体质量比较好,在非洲地区发生的重大事件,总能看到新华社有报道。但是,新华社的图片和其他通讯社相比,数量少、涉及的范围小,美联社、路透社和法新社在重大节点上的发稿数量非常大,同一场景,至少会发4张照片,有大场景、中景、近景和特写,编辑在选择照片的时候非常从容,而新华社发的稿件往往一个场景只有1张,不同的编辑、不同的报纸都有不同的定位和标准,选择余地很少,很多时候只能忍痛割爱了。

摄影师助理总结第7篇

4月27日晚6时,伦敦国际电影节御用场馆莱斯特广场奥丁影院迎来了一个不眠之夜:人群攒动、迎宾红毯、盛装男女、闪耀的镁光灯????阵容堪比奥斯卡颁奖礼,而这一晚的辉煌属于摄影――“索尼世界摄影大赛颁奖礼”。

索尼世界摄影大赛颁奖礼堪称摄影界“奥斯卡”,通常在法国嘎纳影城举办,今年首度移驾伦敦。

2011索尼世界摄影大赛共收到参选作品逾10.5万件,来自162个国家,分单元产生奖项,而最高荣誉便是专业组年度大奖,亦被称为“L’Iris D’Or”。颁奖礼当晚,34岁的阿根廷摄影师阿莱雅德罗・ 察斯吉尔伯格(Alejandro Chaskielberg)摘得年度大奖桂冠。做过摄影记者、影棚摄影师、旅行摄影师和电影摄影师的他,以表现阿根廷巴拉那三角洲生活的图片赢得了评委的赞誉。此次获得的索尼单反相机和2.5万美元奖金,用以支持他的拍摄项目。

评委会主席弗兰斯・哈格森说:“进入复赛的作品都很优秀,很难定夺谁最后胜出。但今年大家几乎毫无迟疑地一致推选阿莱雅德罗・ 察斯吉尔伯格,因为这些精心设计的画面向我们讲述了劳作、社会协作、微妙的生态平衡维系――这一切都被出色地、含蓄地寓于作品中了。”

业余组公开赛年度大奖和5千美金授予了香港摄影师陈国雄。这位37岁的香港珠宝制造商曾奔赴很多尚未被开发的国家地区拍摄旅行图片。

4月26至5月2日,世界摄影节继颁奖礼之后在伦敦Somerset House艺术馆如期举行。着重强调了当代摄影的“博”、“大”:纪录、运动、人像、风景、时尚????作品展、各种论坛精彩纷呈。

Tips:世界摄影奖

世界摄影奖(World Photography Awards)由世界摄影组织(简称WPO)设立于2007年,索尼公司赞助。该奖项鼓励全世界专业、业余和学生创作,每年举办一次摄影节,大赛专业组奖项分单元覆盖了时事、商业、艺术、肖像等。

『影像见证汶川涅

5月7日,由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中国摄影家协会、四川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承办的“影像见证汶川涅”纪实摄影展在北京开幕,同名画册首发式和向中央档案馆捐赠影像作品仪式同时进行。

影展通过摄影的形象纪录,真实直观地见证了在党中央正确领导和全国人民大力支援下,地震灾区奋发图强、重新崛起的人间奇迹。 展览期间将有超过200万人通过900平米的巨大LED显示屏看到四川地震灾区重建的伟大成就。

中国文联党组书记赵实出席开幕式并为画册揭幕;中国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廖奔在开幕式上发言,希望广大文艺工作者大力弘扬抗震救灾的宝贵精神财富,唱好时代主旋律;中国摄影家协会分党组书记、副主席兼秘书长李前光代表中国摄协向中央档案馆捐赠影像作品 。

『摄影家聚焦伊金霍洛

4月23日,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一年一度的成吉思汗陵大祭之际,《大众摄影》杂志社与伊旗宣传部共同邀请了摄影家李少白、崔茂元、王争平一同拍摄民族祭祀活动、古老苍茫的秦长城遗址等。

作为“天骄圣地 伊金霍洛”全国摄影大展系列活动的主要项目,5月、6月又有两批摄影家应邀赴伊金霍洛进行不同题材的摄影创作。

『《新经典风光》即将登场

继2009年底《大众摄影》推出力作《获奖秘籍》后,2011年6月,《新经典风光》即将为您带来另一场视觉盛宴!

集欣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的《新经典风光》在展示大量个性风格作品的同时,深入分析风光摄影中景深、色调、慢门、镜头等摄影技术技巧,并针对每张作品进行拍摄技巧简介和点评。来自风光摄影界的专家和新人,将一同与您探讨风光摄影的新发展。

『中国摄影家协会南非访问团

4月26日,以高琴为团长的中国摄影家协会代表团一行五人出席了南非开普摄影大会,在会议其间举办了以介绍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为内容的摄影作品展览,本刊主编陈仲元代表中国摄影家协会在大会上做了《中国的摄影艺术》的演讲。5月3日,代表团在津巴布韦首都哈拉雷市政厅举办了同样内容的摄影展览,受到了热烈欢迎。

『野生生物影像盛宴开始巡展

4月29日至5月24日,2011年英国野生生物摄影年赛在北京动物园展出,并于之后移师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和浙江自然博物馆进行巡展。

1964年创办的英国野生生物摄影年赛,由英国BBC《野生动物》杂志与英国自然历史博物馆联合举办,旨在鼓励全世界的专业和业余摄影师记录大自然的奇观和多样性,以图片的力量赞颂自然、揭示野生动物生存现状,唤起更多社会关注。

『7名摄影师获古根海姆奖

2011年度古根海姆奖金资助的艺术家名单近日公布,在被资助的80位艺术家中,7名摄影师榜上有名。

1925年,美国国会议员西蒙・古根海姆和他的妻子为了纪念他们逝去的儿子,设立了古根海姆基金会。每年为世界各地的杰出学者、艺术工作者提供奖金以支持他们在各自领域的发展和探索。该奖项涵盖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和创造性艺术领域,不受年龄、国籍、肤色和种族的限制。每年都有超过百人获得该奖金的赞助。

安塞尔・亚当斯、 爱德华・韦斯顿等著名摄影师都曾获得过该基金会支持。

『佳能交流空间新店开张

4月21日,佳能影像乐天地北京三里屯SOHO中心新店正式开张营业。出席庆典仪式的佳能(中国)总裁小泽秀树表示,将原先设在西单的“佳能交流空间・北京(西单)”搬迁至三里屯,标志着佳能更加注重年轻群体的消费市场,注重与他们这个群体的沟通,同时也希望把展厅打造成一个集娱乐和学习一体的场所,让每一位消费者都能感受到佳能所倡导的“感动常在”。

『伦敦举办中国当代艺术展

5月5日 ,20位华人艺术家在伦敦Smoke House 画廊举办中国当代群展。北京旅英电影人、摄影师孙晓晓展出伦敦摄影奖获奖作品,以此诠释“换一个角度”看待事物的经验。

『人像之美

由中国摄影家协会网主办,《朱汉举人像摄影》画册首发式暨朱汉举人像摄影作品展开幕式将于5月22日-27日在北京今日美术馆怡泓艺苑举行。

『右玉见证新一届数码摄影师诞生

5月7日,第三届“影响新势力――寻找中国数码摄影师暨第三届右玉全国摄影大赛”正式启动。8月5日―7日总决赛将设在历史文化渊源悠久的山西右玉进行封闭性主题创作。

『苏碧群摄影画册首发、捐赠仪式举办

4月16日,展现汶川灾后重建的画册《涅的记忆》、《春风桃李》首发。作者苏碧群将画册捐赠给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国家图书馆等二十多家博物馆、图书馆收藏。

『大同摄协助力城市转型

4月29日,山西省大同市摄影家协会第四届会员代表大会召开。时值大同古城改造,城市转型期间,大同摄影人将以自己的力量,助力大同的城市转型。

『中国摄影师获数码摄影大奖

由法国摄影无疆界主办的2010世界杯数码摄影此赛日前揭晓。中国摄影师参赛作品获得5金、3银、9铜的骄人成绩。王武的摄影作品《圣母》获得自然作品金牌。

『方块糖开创国内儿童摄影市场

日前,韩国方块糖动漫公司牵手北京爱儿美儿童摄影连锁机构,开发中国市场尚属空白的“宝贝成长电影”, 以照片与视频融合的模式,打造与众不同的宝贝纪念日文化理念。

『2011中国奉节国际摄影节启幕

中国奉节国际摄影节于4月29日至5月3日在重庆市奉节县举办。来自世界多个国家的摄影大师作品,以及“全国影展”、“荷赛”等获奖作品集体亮相。

『《穿越美利坚》

20 世纪80年代曾留学美国的摄影师陈小波,结合自己留学期间的旅游经历,结集出版了《穿越美利坚》。该书结合摄影家独特的视角与思考方式,细致讲解了自然风光和城市景观照片的拍摄技法,同时还介绍了美国旅游的相关常识。为爱好者旅游和拍摄提供了最形象的借鉴。

『《舞之魂》

舞台摄影好看不好拍,作为摄影爱好者,刘玉林克服了拍摄空间受限等困难,通过慢门、移动等技巧,对舞台上那小空间、大人生进行了提炼、组织和美化。书中以实用的拍摄体验和精彩的作品,为爱好舞台摄影的读者提供了借鉴。

『《超越梦想――新华社体育摄影10年》

本书从新华社摄影部体育新闻编辑室过去10年间拍摄的近百万张照片中精选了99幅作品,配以文字讲述经典瞬间的拍摄故事。读者可以欣赏作品、学习体育摄影技巧,真切体会紧张激烈的竞赛氛围和精彩优美的运动瞬间。

『性能直指高端,尼康推出数码单反相机D5100

D5100采用了D7000配备的1620万有效像素CMOS感光元件和EXPEED 2图像处理器,支持全高清视频拍摄功能。机身背面采用新的水平翻转液晶显示屏,可向侧面开启并旋转。D5100内置了HDR模式,而动态D-LIGHTING与HDR还可选择结合使用。此外特别添加了特殊效果模式。

『轻松剪辑、体验3D,会声会影X4上市

收购了台湾友立公司的著名影像编辑软件会声会影全线产品之后,加拿大软件厂商Corel最新推出了强大的视频编辑软件Corel会声会影X4,号称使任何人都能轻松创作和共享专业质量的视频作品。现在,也许你也可以过一把大片导演的瘾了。

『Xcope定律“镜头=望远镜”

全新镜头附件“X目镜”,可以通过简单的安装就把普通摄影镜头瞬间转换成望远镜,同时充分发挥相机镜头出色的光学品质,实现格外舒适的使用感受。重量仅为185克的“X目镜”等于能实现将高品质的望远镜和相机镜头同时放到摄影包里。

『创新引领潮流,索尼Cyber-shot数码相机春季新品

索尼(中国)有限公司日前举办了2011春季数码相机新品会,推出以索尼Exmor R CMOS影像传感器技术的更新和紧跟潮流前端的时尚外形为特色的DSC-TX100、DSC- T110D等12款Cyber-shot系列新品,带来全新的数码时尚体验。

『为微单而生,思锐轻便多彩反折脚架出世

思锐最近针对微单和入门级小型相机用户设计了T-005/T025+C-10套装三脚架。最大的特色是其反折状态下仅有30厘米的长度,重量只有0.6kg,非常适合旅行携带。而且T-005和C-10云台有三种颜色选择。

『索尼推出HVL-F43AM闪光灯

HVL-F43AM具备索尼独有的快速变化反射(Quick Shift Bounce)系统,其灯头能够自由旋转90度,即使在进行竖构图拍摄时,也能快速旋转灯头,确保无阴影的良好拍摄效果。该款闪光灯主要面向入门及进阶的数码单反/单电相机用户,提供更完善的高质量拍摄解决方案。

『功能应有尽有,卡西欧全新EXILIM数码相机

卡西欧全新EXILIM触摸屏相机EX-Z3000,其装备了3.2英寸高清触摸液晶屏,1610万有效像素, 25mm广角8倍光学变焦镜头,超解像变焦可达12倍,再加上轻薄机身和搭载大受好评的HDR和HDR艺术模式、全景摄影等功能,拍摄、观看、操作更加方便。

『宽广立现,华硕专业级广视角显示器

作为华硕专业级广视角显示器的巅峰之作,华硕PA246Q-A采用高分辨率P-IPS显示屏,拥有超宽可视角度 (178°/178°),支持超广色域,色彩表现力极强,并支持一键排版,能满足专业用户的使用需求。整机采用多功能和人性化的设计。

『夏季外拍,KAILAS推舒适型快干功能T恤

KAILAS男款圆领快干功能T恤采用WICKDRY的超级速干面料,触感柔滑凉爽,吸汗快干。肩部无缝线设计,能减少负重情况下对皮肤的摩擦。UV防紫外线处理,防晒达SPF40,足以无惧骄阳,专门适合摄影人户外徒步、旅行、运动中穿着。

摄影师助理总结第8篇

再次踏上平遥的土地,摄影节的气氛与前几年相比有了明显的变化。展览场地有所减少,前来观展和看热闹的人似乎没有以前多了,然而展览和作品的整体质量却有一定提升。十年磨一剑,本届平遥大展以更为成熟和从容的面貌呈现在公众眼前。

对摄影进行重新思考

总策展人张国田表示,这一届展览是在过去十年的国际化、专业化基础上对摄影进行思考和整理,凸显学术主题。学术展“返回原点”(Rediscover Photography)是本次大展的一个重头戏,意在探讨数码技术后的摄影将如何在新的社会环境下确认自身的价值。“返回原点”邀请了6位国内外知名的策展人来策展同一个主题,展示不同摄影门类以及策展人心目中所认知的“摄影价值”,探寻现当代摄影实践的发展趋势。

由阿拉斯戴尔・福斯特策展(Alasdair Foster),吉拉德・奥・康纳与马克・瓦塞克共同创作的艺术项目“没落与衰退”是学术展中最引人注目的作品,照片展示了18世纪到20世纪80年代的历史场景。艺术家创造出了大型的叙事表演场面,由许多演员、技术人员共同参与,拍摄出的作品优雅流畅、富丽堂皇,兼具19世纪历史绘画和20世纪的电影风格。

值得一提的是,由中国摄影出版社引进的《中国摄影史:1842-1860》一书的中文版在平遥大展期间,该书由英国学者泰瑞・贝内特(Terry Bennett)撰写,论述了两次鸦片战争期间的中国摄影史,第一次对西方摄影师在华活动进行了完整的梳理,是清末摄影史研究的必备工具书。对于想要深入认识和研究摄影的人来说,这类书籍可以提供很好的参考。

注重策展,提升专业性

在本届大展中,许多展览以更集中的主题和更精致的布置呈现。参展作品多、风格杂是平遥大展一直存在的现象,而策展人对作品的遴选、对展览的策划让一切变得有序。例如博联社主办的《寻找中华脸谱》被称为“最具互动性的展览”,人物肖像悬挂在展场中间,下方摆放被摄者所在省份的简介,而观众也可以拿起地上的画框框取自己的肖像;还有棉织厂展区一组名为《失眠症》的作品,配合主题在展厅中摆放了一张床,使展览效果更为丰富立体⋯⋯总策展人张国田称,以后策展人在平遥摄影大展中的地位会越来越重要,他理想的状态是“每个展区、展厅,甚至每个摄影师都有策展人”。他认为,在参展过程中,摄影师与策展人交流,是一个提高自己的机会。此次平遥,照例引进了专家见面会。预约并支付300元,可以和一位外国专家对话半个小时,获得指点并交流相关的信息。

与此同时,摄影师自身对作品的要求也在提高。在棉织厂展出的《复印时间》摄影展,是一个由湿版摄影和蛋白印相作品组成的展览。是摄影师孙诺花三年时间对摄影古典工艺语言、题材反复尝试的结晶,展出作品均为手工制作的原作,被称为本届平遥大展“最考究的展览”。本届展览的作品输出、装裱和展览形式比往年少了些随意,多了几分严谨。平遥大展组委会工作人员表示,本届摄影作品的包装、运输比以前更专业、讲究了,从中可以想象作品的品质。

打造开放和多元的展示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