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形势政策教育论文

形势政策教育论文赏析八篇

时间:2023-03-08 15:29:55

形势政策教育论文

形势政策教育论文第1篇

[论文摘要]加强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育网络化建设。可以创新“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增加教学内容容量、拓宽教学对象的范围。在推进“形势与政策”课教育网络化建设中必须注意处理好一系列基本问题和抓住几个关键环节,只有这样才能更有效地提高“形势与政策”课教育的实效性。

“形势与政策”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本、专科学生都要开设的必修课,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担负着特殊重要的职责。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特别强调,形势政策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和途径。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正深刻地改变着人类的生活。它也正深刻改变着高校的育人环境,网络时代的育人环境已经演变成现实校园、社会环境和网络虚拟空间密切联系的新环境。这种育人环境的变化要求高校从事“形势与政策”课教育的工作者。必须适应网络时代的要求,增强时代意识,主动、自觉地深入到网络环境中,充分利用网络时代新载体、新手段、新方法。积极拓展“形势与政策”课的教育内容、教育形式、教育方法上的创新空间,从而提高“形势与政策”课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一、加强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育网络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一)“形势与政策”课教育网络化建设可以创新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尽管党和国家对大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但是在各个高校的“形势与政策”课教育实施过程中,普遍存在着教学针对性不强、实效性较差等方面的问题。造成这种情况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单一。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上,“形势与政策”课一般采用传统的单一模式,即课堂教学或开设讲座进行单一灌输教学,并且多数高校教学时间安排上多为双休日或晚上,由于各种原因造成人为缩短教学时间。简化教育教学过程;课堂多为大课堂或集体讲座,因此教育方法和教育手段显得单一。缺乏应有的感染力和吸引力。学生学习缺乏自主性和参与性。这种状况也限制了教师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缺少师生间应有的互动交流,教育效果很难达到,教育的实效性较差。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利用网络信息技术的开放性、交互性、及时性等特点,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可以有效提高“形势与政策”课教育的实效性。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可以创建教学网站、利用网络论坛、QQ、MSN、博客等新型网络信息技术丰富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从而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就可以解决传统教学中的许多现实问题。通过网络教学,学生可基本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可以进行自主、灵活的学习。同时教师利用新型网络信息技术对学生关心的热点、难点的形势与政策问题答疑解惑。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对重大热点、焦点问题进行交流、讨论等活动,这样就可解决传统教学模式中师生互动交流不够、没有时间安排学生讨论等一系列问题。

(二)“形势与政策”课教育网络化建设可以增加课程教学内容的容量

由于传统“形势与政策”课教学计划安排时间有限、教师教学时间有限、学生学习时间有限的特点,决定了与课程的实际要求相比,教师所教的内容相对偏少,而“形势与政策”课要求学生掌握的内容是相当丰富的,同时国内外的重大时事也是不断地在变化。“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内容具有鲜明的时效性,这种动态的、庞大的教学内容想通过教师在每学期几节课的时间完成是不可能的,而通过网络化教育就可以较好地解决。例如,魁大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网站,以网络为载体构建大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与学习专区,教师将相关的教育教学文字资料、图片图表资料和影视音像资料等上载到网站教育平台。这样不仅丰富了“形势与政策”课的教育内容,而且极大地拓展了“形势与政策”课的教育空间。并且随着国际风云变幻。随着国家的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的突飞猛进,教育内容和教育资源可迅速进行更新,从而使教学内容具有鲜明的时效性和针对性,这是传统的“形势与政策”课教育模式一般很难做到的。

(三)“形势与政策”课教育网络化建设可以拓宽教育对象的范围

传统的“形势与政策”课教育模式主要以有限的课堂教育和专题讲座为主,这就使得教育对象相对限定在一定范围内。而随着我国高校招生规模的迅速扩大,许多高校的相对有限的教育资源根本满足不了学生的正常需要,特别是教师资源。许多高校具有高素质的教师都处于相对短缺状态。在“形势与政策”课教学中,许多学校的教学课堂都是以最大容量来设置。专题讲座的对象更是动辄上千、上万的数量级。这种状况形式上看是教育的对象不可谓不“广”,但是,只能说是流于形式而已,且不说学生迟到、早退、旷课的普遍存在,教学秩序混乱,其实这种教学的形式、方法根本不符合基本教育规律,更不用说教育的实效性。

而“形势与政策”课网络化教育的实施就能够一定程度上解决上述问题。由于互联网具有开放性的特点,学生可以不受时间等条件的限制进行自主学习。同时“形势与政策”课教育网络化建设,不仅可以为在校大学生学习提供机会,而且也可为已经毕业的学生继续学习提供方便;不仅可为本校大学生学习提供机会,而且也可以为其他院校学生学习提供方便。实际上各高校甚至各个省市自治区乃至全国都可以进行资源共享,或者可以建立不同层次的资源共享的“形势与政策”课教育网络平台,从而为众多的受教育者提供较好的受教育和学习的机会。

二、“形势与政策”课教育网络化建设中必须注意的问题

(一)正确处理网络化教育与传统教育的关系

课堂集中讲授或专题报告是传统“形势与政策”课教学的主要方式,这种方式有其自身的特有的优点。我们要继续发挥。但传统“形势与政策”课教育的缺陷与不足我们应该加以避免和改进。那么,我们就要积极发挥网络信息教学手段在形势政策教育中的作用,要充分利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多媒体影视音像,拓展教育教学手段,提高教学的趣味性。网上形势与政策教育,就是将传统的网下教育延伸到网上,它是积极探索用正确、积极、健康的思想、文化和信息占领网络阵地的一条有效途径,它要求从事“形势与政策”课教育的教师必须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做好课前准备。精心安排教学过程,认真组织实施。但是,“形势与政策”课教育网络化作用发挥也有其自身的局限。因此,我们不能用网络化教学简单代替传统教学,网络化教学只是传统教学的延伸和完善。尽管随着时代的发展,网络化教学在“形势与政策”教育中将会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但是“形势与政策”课传统教育方式仍将发挥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只有坚持“形势与政策”课网上教育与网下教育有机结合、二者优势互补,才能有效提高“形势与政策”课的实效性。

(二)网络化教育要与课堂教育、课外实践教育相结合

利用网络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可以适当减少课堂教育的数量和时间,但是课堂教育仍然是必不可少的。网络教育丰富了教学内容,增大了学生学习选择的范围,但学生自主学习可能趋易避难,使得一些重要的、必须掌握和了解的知识被忽视,那么课堂教学就可以成为网络教学的补充。一方面可查漏补缺,另一方面可检查学生网络学习的情况。而实践教育也是网络教育难以替代的,它要求学生深入社会,亲身体会。在人与人面对面的交流日益被网络取代的时候,加强课外实践环节,引导学生广泛参加校园文化活动、社会调查与考察,适时的组织学生到有关的教育基地和教育场所参观学习。充分利用社会优势资源,特别是充分利用假期进行社会实践活动,借以丰富和加深学生对社会形势、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的认识,提高形势政策教育的效果。所以,即使采取了网络教育的形式,课堂教育和实践教育仍然是必不可少的。

(三)分散的多样性的网络化教育与统一、集中教育相结合

网络化教育是在一定的教师工作的基础上,学生一般自主灵活地选择在一定的时间内,通过网络信息媒体学习形势与政策的教育内容。所以,网络化教育一般具有分散、灵活的教育特点。尽管网络化教育使形势与政策教育从集中统一的“一刀切”模式,转变为分散的多样性教育;从自上而下的单向灌输和被动接受,转变为双向、多向的交流和互动;从单词的说教,转变为图文并茂、生动活泼的思想和情感交流。但是,仅有这种分散、灵活的教育还是不够的,分散、灵活的教育不能代替统一集中教育。统一集中教育包括教师定时定点的课堂理论授课教育、外请专家所作形势与政策报告会和学校、学院、系部、班级统一组织的形势与政策教育学习以及集体进行的形势与政策社会实践教育活动。

(四)网络化教育和学校日常学生管理结台

“形势与政策”课教育网络化建设是一项全面而又具体的系统工程,因此这一工作需要有关各方面积极协调主动配合。“形势与政策”课教育网络化要与学校的广播宣传工作、班主任工作、辅导员工作、学生社团工作、学校的党团工作以及学校日常管理等各项工作有机结合,针对大学生的实际状况,有针对性地做好他们的教育工作,从而使形势与政策教育工作呈现出全方位、多层面的立体态势,形成教育的“合力”,收到最好的效果。

三、加强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育网络化建设的对策

(一)建立健全“形势与政策”课网络化教育管理领导机制

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管理领导机制是“形势与政策”课网络化教育能否顺利推进的体制基础。因此,必须确立领导体制,促进部门协作,加强规范管理,确立并完善形势与政策教育的管理领导体制和相关各部门齐抓共管的运行机制。特别是“形势与政策”课网络化教育管理领导机制和运行机制。具体可采取如下做法:确立校党委统一领导、党委宣传部指导、思想政治理论课所在学院主管、学生处(学工部)及校团委共同负责的体制。即在校党委的领导和宣传部的指导下,宣传部负责每学期网络化教育专题设置和主要内容的审查以及相关资料的收集。教务处负责做好教学计划的编制以及课程教学的安排与管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所在学院负责“形势与政策”课网络化教育计划的实施、日常管理以及专兼职教师的培训;团委负责组织学生的实践教育活动等。只有在校党委统一领导下,多部门分工合作、密切配合,形势与政策的教育教学效果才能更加显著。

(二)建设一支能够适应“形势与政策。课网络化教育的教师队伍

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是制约“形势与政策”课网络化教育教学效果的关键。当前培养一支具有较高政治理论水平,既懂“形势与政策”课教育工作规律、教学艺术,又懂网络信息技术的以专职为骨干、专兼结合、相对稳定的新型工作者队伍显得尤为迫切。适应网络化教育的需要,“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师队伍建设要建立健全培训提高评估检查制度。首先,有计划地邀请有关方面专家、学者举行讲座和辅导。一方面为一些教师提高政治理论水平创造条件;另一方面,为一些教师提高使用网络信息技术水平创造条件。其次,有计划地安排教师走出去进修学习、参观考察。以拓宽教师的视野。增长见识。再次,通过建立健全集体备课制度,促进授课教师之间定期交流教育教学体会与经验,统一落实教学计划,布置教学任务,这既可以弥补教师的专业知识相对有限的不足,也可提高“形势与政策”课网络化教育的整体效果。最后,建立健全“形势与政策”课网络化教育教学评估检查机制,通过定期的多种手段、多种方法的评估检查,全面客观地掌握和评价“形势与政策”课网络化教育的教学效果,并定期反馈交流总结,从而促进“形势与政策”课网络化教育的水平不断提高。

(三)加强“形势与政策”课教学网站建设

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努力拓展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要建设好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服务性于一体的主题教育网站或网页,积极开展生动活泼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形成网上网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创建“形势与政策”课教学网站正是适应了新时期形势与政策教育面临的新情况而采取的具体措施,这种网站是集教学、学习、交流、讨论等于一身的新型交互式教育教学平台。因此,不同于一般网站建设,“形势与政策”课教学网上的内容要坚持主旋律,体现指导性。坚持主旋律要求紧扣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从服从国家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发展的需要的角度搜集和处理信息资源。形势与政策教育专网板块设置上一般可设立文字资料学习区、视频资料学习区、图片新闻、师生讨论学习区、论坛区、友情链接等板块。教师在网络教学中将教学资料、教学课件放于网上以便学生学习;教学过程、师生互动于网上进行。部分教学考核也可网上完成。

(四)积极拓宽和畅通与学生交流的网络教育渠道

由于传统的形势与政策教育普遍以大班甚至以更大群体为单位组织教学,同时教学时间屈指可数,因此可以说教学中必须的师生互动交流环节很难实施。加之目前许多高校存在多个校区分离,教师工作量巨大,所以教师与学生的面对面的传统交流形式在客观上受到很大的影响。大学生们普遍感到找教师难。而教师因在几个校区来回跑,对学生面对面的沟通也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在“形势与政策”课教育中网络化教育的实施就可以有效地解决师生缺乏互动交流这一难题。除了上面提到的建立“形势与政策”课教育专网外,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育工作者还可以通过BBS网上对话、MSN、QQ聊天、网络论坛、博客、电子邮件等各种网络信息技术形式,积极拓宽与学生对话交流的渠道,实施个性化教育,开展丰富多采、生动活泼的网上“形势与政策”课教育、交流、讨论等活动。在沟通交流讨论的过程中,要体现导向性原则,针对一些重大热点、难点问题,给学生以正确的引导,要和风细雨、润物无声,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形势与政策”课教育网络化是一项涉及方方面面的经常性、复杂的系统工程,只有靠各方面的齐心协力才能把这项工程建设好,才能有效提高“形势与政策”课教育网络化的科学管理水平,才能有效增强“形势与政策”课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工作的若干意见[R],教社政[2000]10号。

[2]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通知[R],教社政[2004]13号。

[3]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R],中发[2004]16号。

形势政策教育论文第2篇

关键词:形势与政策;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4-0258-03

形势与政策教育有着很强的导向性、政策性和时效性,是高等学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要有效地开展形势与政策教育,必须从实际出发,坚持以党的十精神为指导,把科学发展观摆在突出重要的地位,紧密结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际,针对大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和身心特点,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方法,以生动、丰富的内容和大学生易于接受的形式、灵活多样的方式积极开展形势与政策教育,使大学生及时了解和掌握国内外大事,更主动地领会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

一、形势与政策教育是党的优良传统,特别是在革命和建设的关键时期,形势与政策教育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1.党的三代领导集体关于形势与政策教育的精辟论述和重要指示。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人民大众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过程中,始终非常重视形势与政策教育。曾经发出指示:“不论是知识分子,还是青年学生,都应该努力学习。没有正确的政治观点,就等于没有灵魂。”(P226)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邓小平严肃告诫我们:“要加强各级学校的政治教育、形势教育、思想教育,包括人生观教育、道德教育。”(P369)在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也曾一再强调:“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和我们的奋斗目标,需要更深入更广泛地宣传,为群众所理解和掌握”,(P649)“各地区各部门的主要领导同志要经常同师生座谈,作形势报告,这要形成制度。”(P249)形势与政策教育在党的三代领导集体核心的关切下,有了明确的方向。

2.党和国家一直关注高校学生的形势与政策教育。1986年下半年,原国家教委发文,要求各地高校深入进行“形势政策”教育。1987年要求开设形势政策课。1993年原国家教委教政司下发了《关于的通知》。第二年秋季开学前,《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由中共中央印发。党中央和原国家教委的这些重要发文,都强有力地推进了高校学生的形势政策教育规范发展。

3.新时期高校形势政策教育不断沿着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前进。进入21世纪,形势政策教育迫切需要制度化、规范化发展。2004年,国务院下发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意见》明确了加强形势与政策教育的要求,作出了具体部署。为深入贯彻《意见》精神,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又联合颁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通知》,对形势与政策教育的地位和作用做了详细阐述。在新的形势下,党和国家把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提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教育主管部门和高校的积极性得到了充分调动,促使高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逐渐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

二、加强高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重要意义

1.形势与政策教育有助于大学生成长为“四有”新人。育人是高校的根本任务,亦是形势与政策教育的最终落脚点。大学生“应当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爱祖国,爱社会主义,拥护共产党的领导,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应当热心于改革和开放,有艰苦奋斗的精神,努力为人民服务,为实现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而献身”。正确的政治观在学生素质中处于突出的、举足轻重的地位。解决好学生的政治观问题是高校德育最基本的任务。正如邓小平所说,学校应当永远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P104)。形势与政策教育的最终目的应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政治观,从而成长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能够积极地投身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2.加强高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有助于大学生认清国际、国内形势,坚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信心。加强形势与政策教育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经济全球化给我们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机遇和挑战,认识世界政治格局变化的现状及其不可逆转的历史趋势,把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大局,提高当代大学生的爱国热情,对于增强大学生对党和国家政府的支持和提高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具有重要作用。

3.加强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有助于大学生增强社会责任感,促进其心智成熟,在德育方面获得全面发展。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大学生身处各种社会矛盾当中,面临着许多矛盾和困惑,来自学习、生活、就业、情感等诸多方面的压力无时无刻不在困扰着高校学生的内心,表现为政治信仰动摇、理想信念缺失、价值取向走偏、社会责任感缺乏、心理素质欠佳等问题。加强形势与政策教育,可以从正面积极引导大学生科学认识和看待形势,从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的高度科学正确地认识自己,有助其开阔视野、扩襟、奋斗不息,促进大学生在德育方面积极发展。

三、高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需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社会大环境和校园微观环境的环体观念,三者共同作用,切实增强形势与政策教育的实效性

同志曾经提出:面对新形势新情况,要完成上述任务,我们思想政治工作在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的基础上,要在增强时代感,加强针对性、实效性、主动性上下功夫。(P86)形势与政策教育需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社会大环境和校园微观环境的环体观念,三者共同作用。

1.发挥教师主导作用。邓小平同志对教师在教育中发挥作用的观点是: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的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P108)因此,理论的传播者和学生的思想启迪者应为教师所应担当的角色。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在以下三个方面做出努力:在课堂上给学生留下充分的时间,注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给学生创造独立思维的空间,培养学生的独创性;给学生展示整体素质的机会,让学生全面发展。此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积极倡导“地位对等”,常与学生换位思考,让学生提问题,教师即席解答。在选择教学方法上,必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倡导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系统讲授与专题教学相结合,辅以启发、讨论、案例和多媒体教学手段,实现课程建设网络化、课堂讲授电教化、课外指导信息化。大力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努力做到系统讲授与专题讲座、形势报告相结合,学校教育与学生自我教育相结合,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为实现教学目标,既达到教学目标,又切合学生需要,教师在决定如何组织与呈现形势政策教育内容时,应针对学生的思想实际和社会热点问题,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与此同时,教师还应积极引导学生对一些与教学目标直接相关的社会热点问题产生兴趣,发挥青年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才能更好地达到教育的最终目标。为形成形势政策课教学团队,一要建设一支精干的以学生管理工作者、辅导员为主体、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为骨干的专兼职相结合的教师团队。二要重视形势政策教学研究。三是要建立健全形势与政策课教师培训机制。最后,加强师资资金保障建设。要考虑到这门课程每学期都是新课的特点,适当提高专兼职教师的教薪。

2.体现学生主体作用。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学习形势与政策教育理论的兴趣需要教师的激发,这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而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学中就必须坚持“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因此,学生要意识到自身的责任和使命。首先,学生应正确认识形势与政策教育。第一要摒除功利主义。第二要去除抵触思想。其次,学生要养成关心国家大事,自觉培养主动参与形势与政策教育的观念,积极参与生动活泼的社会实际的习惯,积极培养自己把握形势与政策的能力,投身到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和学校组织的各种教育活动中,在了解社会的基础上培养理性思维的能力,强化使命感和责任感。

3.强化社会大环境和校园微观环境的环体作用。所谓形势与政策教育的环体即社会大环境和校园微观环境。大众传媒和网络是社会大环境最主要的组成部分,其作用的发挥体现了社会大环境对于形势与政策教育的作用,而校园宣传教育阵地作用的发挥和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则体现了校园内部环境对于形势与政策教育的作用。首先,大众传媒和网络的作用。环境的熏陶对于任何一种思想的形成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大众传媒和网络的作用在于教育面得到扩大,保证了教育内容能够全方位、多角度地渗透。学生对形势与政策的直观认识离不开大众传媒同现代网络媒体的丝丝渗透,其作用还表现在:能够激发大学生关心国家大事的兴趣和热情,培养学生关心时事与政策,关注社会热点问题,积极把自己的发展和国家的未来连接在一起,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其次,校园宣传教育阵地的作用。高校的有线电视网络、校园广播站、阅报宣传栏、班级订阅的报纸期刊、图书馆报刊期刊室的资源都包含在校园宣传教育阵地之中,它们的作用不容小觑。积极向上的校园宣传环境会有力地促进学校的形势与政策教育,增强形势与政策教育实效性的一种有效方法,即是把形势与政策教育植根于校园环境建设之中。最后,校园文化活动的作用。校园文化活动亦是形势与政策教育的有效载体,学校学生处、团委及各个二级学院应互相配合,使大学生在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中锻炼能力、增长才干、受到启发。具体做法有:通过重大历史事件、传统节日、重要纪念日和社会活动进行教育。有效针对大学生的思想、身心特征,结合重要纪念日、传统节日等开展各种各样的教育活动,可增强针对性,突出主题,收到实效。既可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辐射力、渗透力,也可增强“形势与政策”课教育教学的有效性,在潜移默化中让青年学生学知识、受教育。

参考文献:

[1]文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2]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3]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邓小平论教育[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5]中共中央.关于改进和加强高等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决定[EB/OL].(2001-09-06)[2007-05-10].

http:///20010906/3000447.shtm1.

[6]邓小平文选(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7]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8]邓小平文选(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形势政策教育论文第3篇

关键词:全面深化改革;青年教师;形势政策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 A

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社会逐步进入改革的深水区、攻坚期。在社会转型的历史变革下,多元价值思潮错综交织,利益结构调整分歧加大,社会矛盾问题日益激化,热点敏感事件频发,不可避免地对高校青年教师在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上产生重大影响,给高校形势政策教育带来严峻挑战。

一、全面深化改革形势下青年教师形势政策教育面临的困难

(一)思想不重视,教育难落实

部分高校对形势政策教育不重视,忙于科研教学,忽视政治学习,致使形势政策教育常常处于“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境地。有的重学生教育,轻教师培养,没有针对教师群体开展形势政策教育,或者监管督促不够,对教师参加教育听之任之,使教育者自己不受教育。

(二)焦点热点多,思想难把握

全面深化改革必然触及传统利益格局,涉及到国家、社会和各个群体,导致社会矛盾问题凸显、焦点热点事件频发,在西方敌对势力和别有用心的人煽动炒作下,一些日常的社会矛盾往往被人为放大,“小道消息”和“负面新闻”铺天盖地、众说纷纭,扰乱了主流思想舆论,引起青年教师思想波动,加剧了思想掌控难度。

(三)传播速度快,教育难跟上

网络时代条件下,信息传递渠道多样,特别是手机微信、网站博客等现代传媒技术,使社会思潮、敏感事件往往能随时随地迅速传播,更新速度快、覆盖范围广,传统的形势政策教育,已远远跟不上形势发展的速度。在意识形态呈现多元、多样、多变的新态势下,许多青年教师出现了信仰选择的困惑和理想信念的失落。

(四)手段较单一,效果难理想

当前,多数高校开展形势政策教育仍停留在课上一块黑板、一支粉笔的“满堂灌”,课下演讲、征文、讨论的“老三样”,不善于借用网络等现代手段,大道理讲不透,小道理讲不清,身边道理不会讲,使形势政策教育失去吸引力和感染力,难以调动青年教师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影响了教育效果。

(五)针对性不强,问题难解决

有的对青年教师思想行为特点把握不准,对其所思所想调查不深,开展形势政策教育时问题导向坚持不好,泛泛而谈的多、回应关心关切不够,理论灌输的多、化解思想疙瘩不够,思想教育的多、解决实际困难不够,使形势政策教育空洞漂浮、不接地气,难以让青年教师信服,影响了教育的实效性。

二、全面深化改革形势下做好高校青年教师形势政策教育的重要意义

青年教师是高校建设的生力军,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接班人的历史重任,其政治信仰是否坚定、道德情操是否高尚、行为举止是否端正,对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面对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大潮,青年教师必须要站稳脚跟、勇立潮头,才能履行好历史赋予的使命职责,而形势政策教育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和途径,具有其独特的魅力,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培养“中国梦”传播者的需要

在纪念第30个教师节发表的《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讲话中指出,“好老师应该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积极传播者,帮助学生筑梦、追梦、圆梦。”青年教师要当好传播者,前提是自己得具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和坚定的理想信念。开展形势政策教育,大力宣传党的理论方针政策,可以加深青年教师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解认同,不断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增强坚定支持改革、拥护改革的信心信念,使青年教师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坚定理想信念,而这正是是其履行传播“中国梦”、凝聚正能量使命任务的重要保证。

(二)打造学生道德修养“镜子”的需要

学高为师,德高为范。青年教师是学生道德修养的镜子,其人格力量和人格魅力是无形的教育力量。全面深化改革带来的社会思潮和矛盾问题,对青年教师干扰点增多,不良信息和价值观严重挑战着青年教师的思想,他们自身能否在是非曲直、善恶义利等方面始终坚守精神防线,决定着能否培养出一批高素质的学生。而形势政策教育能够针对社会热点焦点问题,运用党的政策理论及时给予解读,促进青年教师能够明辨是非,廓清思想迷雾,坚守道德情操,形成高尚的思想品德和价值观念体系,自觉带头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正确的道德观传授给学生,以自己的模范行为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三)推进高校教育改革创新的需要

2015年2月,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中首次把“四个全面”定位于党中央的战略布局。全面深化改革是社会全领域、全行业的改革,高校自然也不能独善其身,教育改革势在必行。革故鼎新、破除顽疾,需要一大批具有改革创新精神、掌握改革政策的青年教师擎起改革的大旗,发挥重要的作用。开展形势政策教育,深刻学习理解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和“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有利于青年教师着眼大势、把握大局,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全面理解改革的历史必然性,把握改革的大势方向,培养创新思维,坚定改革的信心,对于进一步促进青年教师支持改革、拥护改革、参与改革,推进高校教育改革创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全面深化改革形势下加强高校青年教师形势政策教育的方法途径

(一)提升思想认识,增强形势政策教育的政治性

1.结合文件精神,统一思想。形势政策教育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政策性,是提升青年教师思想政治素质的渠道和方法。通过组织青年教师认真学习中央、教育部关于加强形势政策教育的文件精神,深刻领悟提出的“四有”好老师标准,引导他们充分认识开展形势政策教育对认知时事、认同政策、认清大局的促进作用,自觉树立教育者首先受教育的学习观念,积极参加形势政策教育。学校层面要高度重视形势政策教育的组织实施,完善青年教师培训教育制度,把形势政策教育作为“必修课”纳入其中,同时要建立一支专兼结合的宣讲教师队伍,提升形势政策教育的质量层次。

2.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夯实基础。政治上的坚定来源于理论上的清醒。青年教师多数从学校毕业直接进入高校任职,社会阅历浅,理论功底薄,对改革形势下各种负面思潮和价值观点鉴别力不够,特别是对意识形态领域斗争认知不多、警惕不深。开展形势政策教育,要把党的创新理论尤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重要内容突出出来,把学习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贯穿始终,用党和国家的辉煌成就激发爱国情怀,用新一届中央集体治国理政的卓越成绩坚定“四信”,用讲话蕴含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看待处理社会问题,让青年教师学会用历史的眼光看基本国情,用辨证的观点看阶段矛盾,用发展的思维看暂时差距,从源头上抵御热点敏感问题对青年教师理想信念和政治立场带来的冲击和影响。

3.核心价值观引领,廓清迷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代表了社会主流价值思想,是批驳负面舆论的锐利武器。开展形势政策教育,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占领青年教师思想阵地,面对社会热点问题炒作放大带来的黑白颠倒等问题,坚持用主流价值抵御负面信息,用正道理批驳歪歪理,把政治道理、知识真理、道德伦理、人生哲理和法纪常理融入经常,提升青年教师理性辩证思维能力,使青年教师在错综复杂的媒体报道和舆论信息中,能够做到自觉擦亮眼睛,自觉正确筛选,自我揭开伪装,自我辨清良莠。

(二)把准思想脉搏,增强形势政策教育的针对性

1.摸清对象特征。形势政策教育对象是青年教师,在改革新形势下他们往往具有鲜明的时代烙印,思维活跃、兴趣广泛,活跃于网络平台,接触新鲜事物快,上至国家大事,下至身边小事都能品头论足、发表观点。只有把握青年教师这些性格行为特征,抓住其“兴趣点”,才能有的放矢开展形势政策教育。要通过问卷调查、谈心交心等活动,及时准确地把握青年教师的思想动态,了解其所思所想所求;通过观察论坛交流、微信朋友圈留言,掌握青年教师关心关注的热点事件,流露的观点表情,从而使形势政策教育找准靶标,做到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对象。

2.提前分析预测。要善于把握党和国家的重要会议、法定假日、大型体育赛事、重要纪念日等规律性特殊时期,提前判断可能对社会造成的影响;每逢出台重大政策、发生重大事件、出现不良社会思潮,就要预测可能对青年教师政治信念产生的影响,准确拿出教育的基调,切实提出指导意见,提前筹划应对教育。要密切关注国际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动向,深入分析研究近一段时期的时事热点,可能引发的各种社会反映,可能对青年教师思想产生的波及影响,切实把他们的思想状况摸清摸准,力求增强形势政策教育的主动性针对性,把问题和矛盾化解在“山雨欲来”之前。

3.紧盯问题症结。要树立问题导向开展教育,奔着现实思想问题去,切实摸准青年教师现实思想底数,找准思想症结,立足开展一次教育就能解决一些问题,取得一些收获,杜绝假大空的泛泛教育。要善于见微知著,用辩证的观点、发展的眼光,透过现象看本质,透过眼前看发展,透过局部看整体,既把握共性问题集中释惑,又要找准个体问题的差异做好一人一事的疏导解疑工作;既要发现青年教师精神状态、言谈举止上的显著变化,更要查找其理想信念、思维观念、价值取向、心理动态等深层根源,做到对症下药,既除面上灰尘,又挖里子病灶,确保形势政策教育管用实用。

(三)创新方法手段,增强形势政策教育的灵活性

1.借助信息媒体。针对重大形势、重大事件发展变换迅速、成因背景复杂的特点,充分发挥主流网站跟进及时、全程直播和深度权威解读的作用,帮助青年教师第一时间了解国内外形势发展走向,正确认识重大事件的真情实况,准确理解党和国家采取的一系列政策措施,保持坚定的政治立场和政治态度。发挥多媒体形式丰富的特点,链接教育内容相关的新闻、影音图文资源和知识点,化枯燥为丰富多彩。广泛利用论坛、博客、微信等信息手段,通过案例教学法、互动研讨法、时事法评述等方式,努力构建双主体互动教育教学模式,增强形势政策教育的感染力和吸引力。

2.用好实践课堂。只有课堂上的理性分析在实践中被证明,实践中的感性认识逐步上升到理性认识,正确的形势政策观才能最终形成。要积极组织青年教师参观改革开发成果图片展、博物馆、高新技术园区等,在感悟辉煌成就中感受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增进对党和国家的信心信赖。广泛组织社会调查、社会考察等实践活动,引导青年教师客观看待当前形势,深化对社会建设复杂性和深化改革任务艰巨性的认识,通过撰写心得、研讨交流、等形式,分享实践课堂的所见所闻所感,强化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认知认同,提高对社会问题的辨别力。

3.运用环境熏陶。环境的熏陶对于任何一种思想的形成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要着力打造积极向上的校园宣传环境,充分利用校园网、橱窗展板、校园广播、图书馆等载体,传播正能量、弘扬主旋律,把形势政策教育融入校园文化环境之中,在潜移默化中实现“润物细无声”的功效。结合“七一”、“十一”、烈士纪念日等重要纪念日,深入挖掘教育资源,开展签名宣誓、演讲比赛、座谈会、研讨会等活动,邀请英模人物和名家典型做报告,切实增强形势政策教育的辐射力和渗透力。

(四)切实解决问题,增强形势政策教育的实效性

1.针对难心事系扣子。改革进程中,新体制实施、新法规出台、新常态形成,在促进社会整体公平同时,也会一定程度上对既有利益获得者形成影响,比如原有的一些福利待遇没有了、优惠政策取消了等。青年教师正处于人生爬坡期,经济、事业、婚恋等各方面压力较大,开展形势政策教育,在正面宣讲政策法规的同时,要格外关注青年教师及其家庭面临的困难,把大家反映强烈的现实问题作为形势政策教育的切入点,不回避、不绕道,不以“正确对待”强压,不用“爱莫能助”推诿,想方设法为青年教师排忧解难,以热心换安心,使他们能全身心投身教育事业。

2.围绕烦心事想法子。当前,深化教育改革稳步进行,高校工作节奏加快、工作强度加大、工作任务加重给青年教师带来的工作压力,成家立业、养老育儿、购房购车给青年教师带来的生活压力,职称评定考核带来的心理压力,使青年教师身心压力越来越大。开展形势政策教育,要针对这些问题搞好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要经常性谈心交心,加强青年教师之间的沟通交流渠道,为青年教师寻求情感心理支持。定期举办职业技能培训,帮助青年教师提升工作能力,坚定事业信心。鼓励青年教师积极参与校园文化活动,在轻松活泼的氛围中释放压力、舒缓身心。

3.着眼热心事铺路子。针对青年教师普遍关注的成长进步、职业规划等问题,用好党的创新理论解释问题、回答思想疑虑、解开思想疙瘩。要积极为青年教师成长成才创造条件,大力开展“创新、创业、创造”技能竞赛,鼓励青年教师积极参加青年教师联谊会、青年教师沙龙等活动,激发青年教师成才动力。完善实验室、图书馆建设,采取给课题、压担子、导师带的方式,培养青年教师教学科研能力,促其尽快成长为学科带头人。制定青年教师培养发展规划图,为他们的职业生涯发展提供咨询和指导,使其奋斗有目标、努力有抓手。

参考文献:

[1]徐成芳,张艳宏.当前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及应对[J].吉林化工学院学报,2013(2).

[2]杨志伟.论形势政策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地位与作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2(30).

[3]王建利,范小强.新时期加强形势政策教育的思考[J].学理论,2013(21).

形势政策教育论文第4篇

第一,该书从学科的层面和高度对形势与政策教育进行了系统深入的学理研究,具有鲜明的学科特色和重要的学科价值。

该书将形势与政策教育纳入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体系中,将形势与政策教育作为政治教育的范畴进行系统、深入研究,不仅使形势与政策教育的研究获得了学科支撑,明确了学科归属,而且丰富和拓展了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研究的内容。即有的关于形势与政策教育的研究,多以应用研究、政策研究等经验性研究为指向,较为缺乏对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内容、基本方法等深层次的理论研究,学科归属较为模糊,学科理论基础较为薄弱,从而使得其学科特色、学科特质难以彰显。该书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以马克思主义政治学、政策科学和教育科学尤其是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为学科支撑,从基本理论、实践运用特别是学科建设的层面,对形势与政策教育的相关概念、基本原理、历史沿革、目标任务、内容结构、方法途径、测评分析等问题,进行了全景式、多方位、跨学科的学理研究,既带有强烈的问题意识与时代特色,又具有历史的纵深感和理论的厚重感,更突显出鲜明的学科意识和学科特色。作者长期致力于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党史党建特别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的教学与研究,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深厚的理论学养,尤其是对政治观教育有着深入系统的研究。在该课题的研究中,作者充分发挥自己的学科特长和学理积淀,以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为基点,博采相关学科的理论与方法并进行融会贯通,为形势与政策教育的研究熔铸了全新的理论框架,提供了明确的学科支撑。该书的出版,可以说既是作者对形势与政策教育研究的理论总结,更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观教育、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升华和学科深化。这对于提升形势与政策教育研究的学科化程度具有重要价值,对于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内涵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该书对形势与政策教育的基本理论问题进行了全面系统的阐释并建构了相关的理论模型,具有鲜明的理论性和创新性。

对形势与政策教育的基本内涵、主要内容、内在规律等问题进行探究,构成了形势与政策教育研究的基础理论。而此前对这些基础理论问题的研究,是不够系统和深入的,这也是制约当前形势与政策教育深入开展的理论短板。该书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为指导,对形势与政策教育的基本理论问题进行了系统的探讨。该书对形势与政策教育核心概念进行了准确阐释,对马克思主义形势观与政策观进行了系统阐发,对形势与政策教育的结构、地位和作用进行了理论概括。在基础理论研究中,该书提出了一些具有创新性的论断。比如,该书认为,形势与政策教育实际上是形势教育和政策教育的有机统一体,是一种特殊而具体现实的政治教育。这是从政治教育的角度对形势与政策教育本质属性的科学概括,发前人之所未发,富有启发意义。该书不仅对高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的各要素进行了理论解析,而且在此基础上进行理论综合和上升,提出了四层次结构理论模型。该模型是构成高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目标要求、内容体系和效果检验的四个层次框架,从结构模型的顶端到底层依次为: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与方法论教育,马克思主义形势观与政策观教育,国际国内宏观形势和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或总路线总任务总政策教育,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形势与党和政府的各项具体政策教育。这四部分之间有着内在的逻辑联系,构成一个层层递进、螺旋上升的整体,不仅展示了形势与政策教育的内容结构,而且揭示了形势与政策教育的运行规律。四层次结构模型,建立在对高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内容体系、运行过程的科学把握基础上,既是对前人理论研究的系统总结,也是对形势与政策教育基础理论的重要创新,为深化人们对形势与政策教育的理论认知,推动形势与政策教育的实践开展都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撑。

第三,该书对高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的历史发展与实践运行进行了系统研究,具有鲜明的历史感和现实针对性。

形势政策教育论文第5篇

1.学校重视不够。主要体现在:第一,对《形势与政策》课管理不够,对师资队伍建设不重视;第二,形势与政策教育所需的场所和设备得不到保障,所需的经费投入落不到实处,相关研究科研课题难以得到支持,研究成果的发表缺乏园地;第三,虽然形势与政策隶属两课范畴,但部分学校开设了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道德修养课,却没有开设专门的《形势与政策》课程,等等。

2.学生认识模糊。据一项调查结果显示,37%的学生认为很重要,要认真学;31%的学生认为重要,但没必要花太大精力学;32%的学生认为不太重要,只要考前突击一下就行,甚至可以不开设。部分学生平时比较关心和关注国内外时事,经常通过阅读报刊杂志、收听广播、收看电视以及上网等途径了解新闻。他们不能正确对待或者不愿意上《形势与政策》课,认为自己知晓天下新闻,掌握国内外大事,教师在课堂上“炒冷饭”浪费自己时间。

3.教师队伍参差不齐。由于课程的特点,本课程的师资队伍存在兼职教师多、青年教师多等现象。据对部分高校的调查,《形势与政策》的任课老师中,70%左右为兼职,而青年教师占到60%以上。兼职教师因工作繁忙一般难以进行精心认真地备课,而青年教师教学经验比较欠缺,教学效果可想而知。此外,教师自身对《形势与政策》课意义认识不足、教研活动较少以及缺乏必要的培训也导致该课程师资队伍建设落后。

4.教学内容、方法、手段有待改进加强。教学内容针对性不够、时效性不强,虽是时事政治内容,但教师认识不到位、讲授不深刻、剖析不精辟,难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学方法单一,缺少师生互动、课堂讨论等形式,致使新鲜的时事政治内容讲起来枯燥无味,课堂氛围沉闷,课程教学缺乏感染力和吸引力,难以受学生欢迎。教学手段单调,虽然部分教师不再满足于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张嘴的传统教学方式,采用了多媒体课件教学,但信息量不大、讲解不生动,致使效果不理想,难以得到学生认可。

二、加强大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的对策

1.建立健全形势与政策教育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高等学校应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委宣传部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管理机构牵头负责,教务部门、学生工作部、团委直接参与的教育教学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制定教育教学计划,组织实施教学活动。要加强督查工作,形成定期或不定期地教学检查和督导的工作机制。

2.加强形势与政策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是提高形势与政策教育的基本保证。因此,必须培养一支以精干的专职教师为骨干,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为主体,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第一,要配备高素质的专职教师负责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和研究工作。第二,学校党政领导、学生辅导员和班主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哲学社会科学相关学科的教师都应积极承担一定的形势与政策教学任务。也可聘请地方党政领导、知名企业家、社会各条战线的先进人物担任特约报告员。第三,加强学习交流,注重以老带新。经常性组织教学观摩、集体备课和讨论交流等,使教师互相学习、共同进步、思想上尽快成熟、业务上尽快提高。第四,加强教师培训工作,学校应为教师进修、提高、查阅文件提供方便,创造条件有计划地安排形势与政策课教师进行国内外考察,使教师不断开阔眼界,丰富教学素材。

3.加强形势与政策教育教材和教学资料建设。形势与政策教育的政策性、时效性、动态性决定了教材和教学资料建设非常重要。因此,必须加大支持和投入,加强管理和监督,确保教材和教学资料建设规范化,主要有:教学大纲和教学要求明确,教学重点和宣讲提纲常编常新;最新的形势教育文字应汇编成册,音像资料应整理成库。此外,高校之间应加强协作,实现资源共享。

4.加强形势与政策教育研究工作。学校应重点研究马克思主义形势观和政策观等基本理论、基本观点,研究学生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密切关注国内外大事,及时准确把握动态,不断增强教育教学的敏锐性和时效性;学校应鼓励和组织教师开展科学研究,对相关研究科研课题予以支持,并为研究成果的发表提供园地。

5.强化形势与政策教育课的考核。形势与政策课按平均每学期16周,每周1学时计算。本科四年期间的学习,计2个学分;专科期间的学习,计1个学分。由学校教务部门统一安排,强化形势与政策课教学管理,建立成绩档案,实行课程学年考核制,每学年考核一次,该课程总成绩为各学年考核平均成绩,一次计入学生成绩册。考核方法应灵活,可采用开卷考试、写论文等形式。

6.建立形势报告会制度。形势报告会是我们党的良好传统。延安时期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就经常作形势与政策报告。建国后这个好传统延续下来,现在面对新的国际国内形势更应进一步发扬。可邀请国家机关和地方党政负责人为大学生作形势报告,就国际国内形势变化以及学生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等进行讲解,帮助大学生认清形势,教育和引导大学生全面准确地理解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坚定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和决心,积极投身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伟大事业。

7.发挥大众传媒和校园文化载体的作用。首先,学校应创造条件为学生订阅重要报刊杂志,设立校园阅报栏,鼓励学生收看《新闻联播》、《焦点访谈》等节目,使学生能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式地了解和掌握当前形势。其次,学校可在校报校刊、校园广播等媒体开辟时事论坛,培养学生关心时事和政治的兴趣和热情,引导学生理性地认识和分析国际国内形势。

学校组织开展主题鲜明、吸引力强的学生喜闻乐见的主题教育活动,如征文比赛、演讲比赛、知识竞赛、辩论赛以及讲座、研讨会等,使形势与政策教育生动活泼、寓教于乐,既丰富了校园文化,又使学生在参与中受到教育,在教育中受到启迪。

形势政策教育论文第6篇

【关键词】形势与政策教育;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实效性

、教育部〔2004〕13号文指出:“形势与政策教育是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形势与政策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生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是每个学生的必修课程……”。但如何让这门课开展的有针对性、有实效性、有特色、有吸引力、有感染力?要实现以下“四个”有机结合。

一、实现上级要求或推荐指导性教学内容与公开出版教材有机相结合

学院高度重视大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的前提下,首先严格按照教育部关于高校每学期形势与政策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意见安排教学内容,集体备课,如中国的经济形势与经济任务;科学发展观的理论与实践;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当今世界的几个热点问题等。其次把云南省委高校工委组织专家教授编写的《形势与政策》教材中的有关内容充实到教学中,如民族和宗教问题等。再次按照中共云南省委高校工委的指示精神,以及根据我院党委的要求,增加一些具有“乡土特色”的形势与政策教育内容,如云南的经济发展形势;大学生参与非法传销的严峻形势等。上级要求或指导或推荐教学内容与公开出版教材的有机结合,实现了形势与政策教育的客观性与可知性的统一;静态发展与动态变化的统一;全局性与局部性的统一。增强了实效,受到了学生的欢迎。

二、实现单班课堂教学与学术讲座有机结合

在形势与政策教育中,我们目前基本上实行的是单班教学,即每周每个专业班级配备一名任课教师集中优势教学资源,抓住重点、难点及学生关注的问题讲1个学时。单班教学的优点是:人数少,课堂氛围好、教学纪律好、师生互动好、到课率高。总体上教学效果好。局限性是:学生难于选择多元化或自己关注、感兴趣的教学内容,极少数学生由于对教师课堂讲授的某些内容不“感冒”,出现了接受知识过程中的倦怠症,学习效果低下。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杨振宁说:“教育成功的秘诀是兴趣。”为了让学生更加喜欢上形势与政策教育课,克服上述局限性,我们在完成必须的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注重调查研究,针对学生感兴趣的焦点、热点问题,开展可以自主选择听课的学术讲座,满足不同学生的求知需求。如台湾的历史与现状及将来;荣辱观与大学精神的构建;中国与云南的“三农”问题;如何看待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等内容开展全校性的形势与政策教育讲座。单班课堂教学与学术讲座有机结合,充分满足了大学生的心理和求知的需要,较有成效的开展了形势与政策教育。

三、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

理论教学一般应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课堂上教师讲授教材知识。二是组织学生观看重要的录像。如观看欢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复兴之路等,很受学生欢迎。通过理论教学,学生获取了间接经验,使大学生坚定了为什么要坚定不移的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为什么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为什么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这就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学习理论是为了更好的指导实践,而科学有效的实践能证明理论的正确与否;能不断深化理论;能增长学生的直接经验和实践才干。这是由“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等特点决定的。西方有位哲学家说:“只有感觉了的东西才能深刻的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更加深刻的感觉它。”诗人陆游也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都在一定程度上强调了实践的重要性。因此,我们在注重理论教学的同时,积极拓展实践性教学途径。其一是教学时段内的实践性教学活动。例如,到新农村参观考察,强化了理论教学效果。其二是暑假、寒假的指导性实践性教学。暑假、寒假让学生进行必要的社会实践调查活动,是学生了解社会,提高适应社会能力的重要方面,也是对学生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重要途径。

四、实现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课余时间自主学习考核与期末考核有机结合

世界是纷繁复杂的,形势也是多种多样且有条件的相互联系的。从形势的内容看,有政治形势、经济形势、科技形势、教育形势、文化形势等。从形势的范围看,有国内形势和国际形势。从形势的时间看,有过去形势、当前形势和将来形势等。从形势的层次看,有主次形势、基本和非基本形势、特殊形势和一般形势等。政策的类别也是多元的。从纵向层次看,有总政策、基本政策、具体政策等。从横向领域看,有经济政策、政治政策、文化政策、军事政策、外交政策等。从影响范围看,有对内政策和对外政策。从政策制定机关的不同层次看,有中央政策和地方政策。面对多样化的形势与政策教育内容,教师在有限的时间和条件下不可能面面俱到。我们的做法是教师抓住重点、难点、热点、焦点问题讲授。其它内容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利用课余时间自主学习,并把平时考核与期末考核有机结合起来。对保证教学内容落到是实处、加强学生管理、教育学生遵纪守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发挥了重要作用,实效性也很强。

总之,只有实现公开出版教材与上级要求或指导推荐性教学内容有机相结合;实现单班课堂教学与学术讲座有机结合;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实现教师指导下的学生平时自主学习考核与期末考核有机结合等四个有机结合。才能从根本上实现党和国家对高校提出的形势与政策教育课的教育教学目标。才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重点课题组编著.形势与政策概论[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07.

[2]中共中央宣传部理论局.2007理论热点面对面[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07,8.

[3]时事报告杂志社.时事报告(增刊)[J].2007(9).

作者简介:

徐跃宏(1973—),女,硕士,讲师。

史朝伟(1974—),男,硕士,讲师,律师。

形势政策教育论文第7篇

一、当前高职院校形势与政策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当今社会形势的发展给形势与政策教育带来了严峻挑战,与我国的本科院校相比,形势与政策教育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薄弱环节,迫切需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目前高职院校形势与政策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高职院校对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认识不到位。高等职业教育是培养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的高技能实用型人才,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在专业理论上强调“必需、够用”。有的高职院校把这一原则泛化,弱化专业基础理论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把形势与政策教育看成是可有可无的东西;甚至有人想当然地认为高职学生的文化层次比普通本科生稍低,理论水平不高,理性思维薄弱,政治热情低,对他们开展形势与政策教育根本没有必要。

2、组织不健全,机制不完善。高职院校招生规模相对较小,在机构设置上又相对精简,因而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管理机构不自觉地进行了压缩。按照《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通知》(教社政[2004]13号)等文件精神,要求形势与政策教育由学校党委统一领导,有明确的主管校领导和主管职能部门,要建立健全由党委宣传部、学生工作部、团委、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门和学校教务部门共同参与的体制机制,制定教育教学计划,组织实施教育教学活动。但高职院校有的未设党委宣传部,有的未设社科部,而学生管理部门和教务部门又往往由于具体事务繁杂对形势与政策教育无暇顾及,因而使形势与政策教育任务无从落实。个别院校开展的形势与政策教育,也往往是蜻蜓点水,给人一种有其名无其实的感觉。

3、对《形势与政策》课管理不够,对师资队伍建设不重视。《形势与政策》课难度大、变化快、备课耗时多,现在无论在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上,都还是带有开创性的,大家天天都在接触,天天都在发展变化,要把难点、热点、深层次问题讲好,需要做大量的实际研究比较,相比其他学科,知识的积累更新难度更大,而对一些新出现的大事件,又需要给学生及时讲清楚,具有“消防队灭火”的本事。因此,抓好形势政策这门课的教学,特别要有一批既对形势具有较系统深入的研究,又对新问题具有攻坚研究型的教师队伍。而高职院校普遍将思想政治课看成是基础课,在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上降低该课程特别是形势与政策课教学系数,使教师对上好该课程的心理期望值降低,教师的积极性受到影响。

4、形势与政策教育所需的场所和设备得不到保障,经费投入落不到实处,相关研究科研课题难以得到支持,研究成果的发表缺乏园地。虽然形势与政策隶属两课范畴,但部分学校开设了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道德修养课,却没有开设专门的《形势与政策》课程。

5、教学内容相对陈旧,教学方法简单。从形势与政策的内涵来看,形势指的是现实事物发展的现状和趋势,政策是党和国家为实现既定目标所采取的政治行为,即行为准则,它反映着人民的意志和利益,二者相辅相成。形势政策教育的最大特点是变化快,正是这一点形势与政策课才引起学生的高度关注。但是,高职院校在开展形势与政策教育时,老师们往往满足于书本知识,对新鲜的东西不能补充,对社会的难点、热点缺乏充分关注,使讲授内容落后于时展和学生的思想实际,降低了学生的关注度,削弱了学生对这门课程的激情。在教学方式方法上,有的老师们习惯于满堂灌,将学生看作是被动的机器,相互之间缺乏交流,缺乏心与心的沟通;在教学手段上,教师不能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展形势与政策教育,使学生觉着单调、枯燥和乏味。所有这些问题使学生对形势与政策教育的积极性和参与性大大降低,学生的创造性也难以提高。

6、理论与实际的融合度不够,教育实效性难以充分体现。形势与政策教育要做到既要让学生进得去,又要让学生出得来。形势政策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帮助学生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国际国内形势,把握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这就要求学生既要从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变化中透过现象认识本质,找出一些规律性的东西,用这些方法论指导自己认识世界、观察世界,而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把形势与政策教育与学生的思想、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广泛参加社会调查、社会考察以及充分利用暑期进行社会实践活动,丰富和加深学生对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巨大进步的认识。高职院校在这方面往往做得不够,从而使学生产生了一种无用论思想,降低了教育的实效性。

二、高职院校形势与政策教育原则与特点

高职院校形势与政策教育必须从高职教育的特点出发,从高职学生的思想实际和生活实际出发,从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出发,以素质教育为目标,坚持方向性、突出职业性、富有针对性、取得实效性。

1、方向性。高等职业教育担负着为我国社会主义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必须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首位。形势与政策教育要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紧密结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际,针对大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帮助大学生认清国内外形势,教育和引导大学生全面准确地理解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坚定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和决心,积极投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事业;使学生全面掌握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学会“看”,学会“站”,学会“干”,确立正确的政治立场、理想信念。

2、职业性。我国的高职教育不同于普通本科教育,它是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职业性是它突出的特点。高职院校的形势与政策教育也要突出职业性,突出形势与就业的结合,突出经济社会发展对职业岗位群的变化和影响,突出职业道德教育,深入开展社会实践,探索和建立与专业学习相结合、与服务社会相结合、与勤工助学相结合、与择业就业相结合、与创新创业相结合的社会实践新机制,引导学生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

3、针对性。高职院校的形势与政策教育要从高职学生的实际出发,富有针对性。目前高职学生的文化层次比普通本科生稍低,但政治敏锐性与普通本科生一样;理论水平不高,理性思维薄弱,对现实问题的诉求与本科生一样。因此,在高职院校开展形势与政策教育,要注意适合学生的这些思想状况和特点,积极探索新方式和新途径,采取灵活多样的教育方式,努力做到系统讲授与形势报告、专题讲座相结合,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正面教育与学生自我教育相结合。

三、高职院校开展形势与政策教育的对策

做好高职院校的形势与政策教育,要针对目前高职院校存在的问题,认真落实《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通知》要求,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增强实效性,赋予创造性,认认真真抓好各项工作。

1、提高对形势与政策教育的认识。认识的深度决定行动的速度。形势与政策教育是高等学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担负着重要使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我们必须站在为社会主义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角度,站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角度,站在帮助学生成人成才的角度认识形势与政策教育,切实抓紧抓好,抓出实效。

2、加强对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领导支持。认真落实中央指示精神,成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领导小组,负责对大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工作的统一规划、组织协调、指导和检查督促。建立由学校党委宣传部门、教务处、学生处、团委组成的管理机构,使其职责明确,相互配合。教务处负责教学计划审定、教师聘任、教学组织、教学考核等具体工作,各教学单位积极配合,财务部门将形势与政策教育专项经费列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经费科目,确保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顺利开展。

3、以规范化、制度化为重点,加强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管理。学校教务部门应将形势与政策课列入正式教学计划,排进课表。学校要从编制教学计划、明确教学要求、建立教学组织、加强教学研究、开展集体备课、建立成绩档案、反馈教学信息、抓好教学评估、强化教学督导等方面,全面加强课程建设。

4、创新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形势与政策教育活动。(1)建立大学生形势报告会制度。定期举办形势报告会,学校领导要带头给大学生做形势政策报告。并创造条件邀请知名企业家、人大代表或英雄模范人物等给大学生做报告;(2)建立重大节庆日和重大事件教育制度。每年围绕重大节日、纪念日及重大事件的发生,充分挖掘教育资源,通过组织知识竞赛、座谈会、研讨会等形式,广泛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切实增强教育效果;(3)把形势与政策教育与“三下乡”、“青年志愿者”等实践教育活动结合起来,使学生在社会实践的亲身体验中接受教育;(4)充分利用网络拓展教育空间。校园网要开辟形势与政策教育网页和专栏,充分运用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网上教学、讨论等活动,不断丰富形势与政策教育内容。

形势政策教育论文第8篇

关键词:形势与政策课;教学;贴近生活

形势与政策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生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是每个学生的必修课程,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担负着重要使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形势与政策课主要是帮助学生全面正确地认识党和国家面临的形势和任务,拥护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增强实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宏伟目标的信心和社会责任感;同时使学生基本掌握该课程的基础理论知识、分析问题的基本方法,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和方法去分析现实生活中的一些问题,把理论渗透到实践中,指导自己的行为。

因此,要实现形势与政策课程的教学目标,增强形势与政策教育的实效性,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必须贴近生活。贴近生活,就是要使社会政治生活、经济生活、文化生活等融入形势与政策课教学的内容之中,使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充满生活色彩,富有生活气息,反映生活本质;就是要使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途径和载体超越课堂、超越校园,要使形势与政策教育的触角深入到社会的敏感地带和热点问题;就是要通过引导,使大学生更理性地观察、思考和分析生活。

一、联系现实生活,精选教学内容

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内容时效性强,没有也不可能有较稳定的、具体的教学大纲和教材。有些重大问题的教育时效性很强,学生很关注,社会影响大,迫切需要及时解决认识问题。

各高校一般根据教育部社政司下发的每学期《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要点》,主要围绕党和国家推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和当代国际、国内形势的热点、焦点问题,并结合各校教学实际情况和学生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来确定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内容。

形势与政策课论述的热点问题主要可以分为三类:一是需要我们关注的一些国家大事。比如,从文化传承看国家软实力建设、分析、建立创新型国家、从中东、北非局势看国家的稳定富强、未来中国的可持续发展之路等。二是吸引大学生关注的社会焦点。比如,如何看通胀下的经济形势、从毒胶囊事件看我国食品安全保障体系的构建、如何看待和认识国际金融危机的形成、影响与应对,如何看待我国4万亿元投资扩大内需以及土地流转、食品药品安全、网络民意、从微博发展看网络规范等。三是与大学生切身利益直接相关的热门话题。比如,如何看待大学生就业形势、从大学生村官看就业择业等。这些问题,不仅在大学生中有很高的关注度,而且有很强的时效性、针对性,极易引起共鸣。

与其他课程相比,形势与政策课更为直接地体现着教学内容的现实性,它反映的是社会发展的宏大变化,紧密联系现实生活,紧密联系当时形势,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政策性、时效性,而且当代大学生比较务实,他们不喜欢听大道理,也不喜欢听脱离生活实际的空洞内容,如果空讲理论,不联系社会的生活实际,就达不到教书育人、转变学生思想的目的。所以,形势与政策课讲授的概念、原理、观点,只有结合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生活,才会使理论具有鲜活的生命力,也才能被学生所接受。

近年来,我校在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内容选择上注重选取贴近生活的、学生感兴趣的、国内与国际的热点焦点问题,并且有目的有重点地加以分析说明。例如2011年春季学期开学之初,结合当时国际国内形势,把最热、最受关注的3月5日结束的我国利比亚大规模撤离同胞的行动作为专题内容。通过本次专题的讲授传达给学生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让学生了解中国海外大撤离是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外交为民”的执政理念的具体体现。

再如,在教学中为了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我们在讲授的过程中及时穿插了东海问题,并及时向学生宣传理国、干好本职工作就是最大的爱国这一理念,及时教育了学生在大是大非面前要提高理性思考的辨析能力。

2013年4月以来,我们结合国际国内最新局势,引导学生深入学习党的十、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精神、理解和认识“中国梦”、认清我国当前海洋权益形势和国际关系等。这样为学生释疑解惑,有助于学生正确认识和了解当前的国际国内形势,使他们无论面对任何国际局势的风云变幻,都能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形势与政策课教学通过选择贴近社会生活的内容,把学生带到真实可感的时代生活中去接受教育,引导他们对社会问题的关注与思考,也帮助学生树立起责任意识和积极的生活态度。

二、贴近学生生活,创新教学模式

要增强形势与政策课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强化教学效果,必须贴近学生生活,创新教学模式。

1.改变教学方式,实现灵活多样

(1)系统讲授与专题讲座相结合

要抓好形势与政策教育的系统讲授,设立专题,把问题讲深讲透,满足学生的需求。例如,2013年全国“两会”期间,为了让学生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精神及“两会”精神,我校通过精心安排,在“两会”召开之际就组织师生集体学习并提炼了相关专题,并按照相关教学计划集中组织向学生系统讲解,帮助学生全面认识和正确理解党的基本路线、重大方针和政策。

同时,高校要结合实际,组织举办专题讲座,定期聘请校外领导或专家对国内外发生的突发事件、重大事件、重大节日或纪念日及时跟进讲解,如有关奥运、中东北非政局、两会精神、纪念建党90周年、喜迎十的专题讲座等。例如,在进行南海局势的专题教育中,我们专门聘请海军工程大学教授、著名的国防理论研究专家黄友牛来校为学生作了题为“认清周边安全形势,不断增强国防观念”的报告。

(2)理论讲解与课堂讨论相结合

形势与政策课教师在进行理论讲解时,要善于引领学生关注生活,在具体知识的呈现中充分做到把基本观点、原理融入鲜活的题材中,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切实提高学生学习的效果。同时,要采用多维互动式教学模式,组织学生围绕其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讨论,吸引绝大多数学生参与教学活动。讨论方式有小组讨论、师生对话、看录像短片畅谈观点等。例如,在讲授社会保障体系时,除讲授政府的责任外,还涉及社会慈善机构,就可以让学生搜集“红十字会”的相关资料,就“郭美美事件”进行讨论,引导学生了解其他国家成熟的慈善活动的做法,进一步思考中国将来应该怎样完善慈善事业以辅助社会保障。

(3)课堂教学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

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形势,正确理解政策,不能离开学生利益的满足,要把教育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学校可以结合学分制,对学生听课、讨论、写报告等进行累计积分,并使之成为这门课程学习成绩的一部分。

2.改变教学手段,由传统向现代转变

随着高等教育条件的改善,高校电视教学、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越来越普及,在教学中充分应用这些现代化教学手段,能够丰富形势与政策的教育内容,增强形象直观教学,提高教育的有效性和感染力。

形势与政策课教师的教学手段要生活化、现代化,变抽象为直观。可以充分利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手段和影视音像资料,建立素材库、制作精良的多媒体教学课件,把文字、声音、动画效果融为一体,营造立体的、动态的、活泼的教学氛围,给课堂教学注入浓烈的生活气息,增强教学效果。例如,在讲授“纪念建党90周年”专题时,可以下载电影资料,利用多媒体设施再现建党时的情景。

在形势与政策教育中还可以广泛利用电视教学,同时也可以创建形势与政策教育的主体网站和栏目,根据学校和学生的实际设置动静结合的频道,设置大量的贴近学生生活、拓展学生视野、活跃学生思维的栏目,开通由高水平教师主讲的网上专家论坛,设立专家网络邮箱,适时引导学生在线交流,开展在线答疑,建立网络教学考核评估系统等,满足学生对知识广延性、开放性的需求,使教学更加完整、连续、形象、生动和有效。

三、适应社会需求,加强实践教学

现代社会要求教育必须走向社会,走向生活,这样才能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的人才。这就意味着教育要向生活回归。因此,要把形势与政策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既要搞好课堂教育,又要注重引导学生深入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

例如,把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内容与学生专业学习、服务社会、勤工助学、择业就业、创新创业紧密结合,要求学生参加寒暑期两次社会实践活动,撰写和提交调查报告,成绩计入课程学分。调查的主题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农村的学生可以在寒假对回乡过年的农民工进行调查,也可对新农村建设、农村社保、农民收入、农村食品安全等多方面进行调查;城市的学生可以对城市居民贫富差距情况、老年人生活状况等方面进行调查。

讲到“改革开放的成就”这一内容时,可以组织学生分组进行社会调查,让学生走出课堂去收集各种资料,在切实了解改革开放给我国社会带来的变化和发展后,带着思考和问题再走进课堂。

在进行就业形势与政策教育时,组织学生到一些大型企业调研就业形势和企业对专业技术人才需求情况。各种调研活动使学生更加贴近社会,更加贴近时代,更加了解国情,拓展了“形势与政策”课程的主题。

在“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专题教学中,结合理论教学开展“生活中的荣与耻”征文、“校园中的‘风景’”摄影、DV展评等实践教学活动。围绕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让学生们关注和发现生活中践行“八荣八耻”的具体事例,用真情实感书写、拍摄身边的真善美,讲述对荣与耻的感悟。

依托学校、社区及教师资源,联系一些教育基地、知名企业、政府部门或是基层农村,让大学生带着任务去接触社会,了解社会。还可以利用重大节日、纪念日,以重大热点问题为契机,深入挖掘其中的理论深度和实际教育价值,更好地把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和党团活动、“大学生三下乡”“青年志愿者行动”等实践活动结合起来,促进形势与政策课“入脑”“入心”,实现教学效果的知行转化。

社会是大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的第二课堂。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结合,既能增强形势与政策课教学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又能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实现由学校课堂向现实生活的延伸,对进一步帮助学生在社会这所大学校中认清形势发展趋势,深刻理解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并内化为奋发向上的强大动力起到积极促进的作用。

总之,由于形势与政策课本身具有开放性、时代性、前瞻性和社会性等特点,与时代和社会息息相关,与个人成长息息相关,形势与政策课的组织和教学应该是开放发展的,教学内容应该是贴近生活、与生活现状和谐对接的,教学过程应该是使学生融进教学环境,接触生活、接触社会的过程。

参考文献:

[1]金雁.关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三贴近”的思考[J].江苏高教,20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