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建筑设备识图实训总结

建筑设备识图实训总结赏析八篇

时间:2023-03-08 15:26:44

建筑设备识图实训总结

建筑设备识图实训总结第1篇

关键词:中职;建筑电工;操作技能;仿真实训;教学

1.建筑电工课程中的读图仿真实训教学

一般来讲,中职建筑电工技术课程中的读图实训教学环节主要为:了解和掌握建筑电工中常用的文字、图形等符号以及相关的电气设备与线路标示方法等之后,引导学生结合实际环境开展读图仿真训练。首先,教师需带领学生依据教材内容,认真搜集与建筑电工读图技术相关的图纸设计总说明、系统图纸、平面图纸、局部平面图以及接线图等多项工程文件,以加强学生对该工作步骤的了解与认识。其次,筛选适当的实训内容,其主要表现为多样化的建筑样式,如居民住宅、民用或工用机车间等。最后,带领学生开展建筑电工读图实训活动。从整体上来讲,学生对于建筑电气工程文件中的系统图纸与平面图纸的读图学习是整个读图仿真实训教学中的重点内容,教师教学需以现场演示训练为主,课堂知识讲解为辅,并注重对学生读图方法与步骤的教学,指导其依次进行粗读(或略读)、细读与精读,并对其进行课堂提问,以增强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落实各部分细节内容,使其与实际安装相对应,保证学生在仿真训练后能够准确掌握图纸信息的识别与校对技能。

2.建筑工相关设备安装的仿真实训教学

当前环境下,各中职学校与教师须依据校内实际情况,自行设计独具特色的仿真房间,为学生提供建筑电气工程读图、开关、照明灯、配管、配线以及配电箱安装等多个操作技能项目训练的场所和空间,以满足学生仿真实训需求。同时,值得注意的是,学校在设计仿真房间时须满足以下几个条件:①有选择性地选用一般住宅作为学生实训对象,将建筑面积控制在60m2~120m2之间。②合理调整仿真房间与实际建筑的比例,目前多采用1∶1或1∶2比例,二者各有优势;若选用1∶1比例的实训场所,场地宽敞,便于学生训练施展,使其穿线训练效果与实际情况相近,但其消耗较大,成本较高;若采用1∶2比例的实训场所,虽然消耗较小,但空间不足,学生实训操作起来不便。③选用方管与网孔板焊接仿真房间墙壁,并固定接线盒与穿线管,房顶需依照混凝土现浇楼板的规格进行操作,绑扎钢筋以承重,方便学生登高操作。④灵活组合仿真房间墙壁,分别组成各异的空间结构以开展实训,完整的实训内容主要包括读图、电器照明、配管配线以及配电箱安装与电路检测等训练。

3.建筑施工现场临时用电的仿真实训教学

当前环境下教师在建筑电工施工现场临时用电的实践教学中,需引导学生结合电气工程实例,充分利用仿真训练开展实践教学活动。首先,教师需带领学生实地测量建筑电工项目的施工现场,详细调查工程区、生活区、混凝土搅拌区、钢筋加工区、预制构件与木材加工区以及设备安装区等多个区域的负载大小及特点,明确各用电设备系数。其次,选择适当的电力变压器容量,准确计算出主干线与支线导线横截面积,同时依据实际情况设定开关箱、配电箱与电杆的具置,并于此基 础上绘制出详细的工程外线、内线平 面图。最后,待学生完成临时用电设计之后,引导其开展开关箱、配电线路以及配电箱等多项安装仿真实训,以增强其电工实践操作技能,提高实训教学效果。

总之,在中职建筑电工操作技能教学中合理运用仿真实训教学是非常必要的,对增强学生实践操作技能,提高教学有效性等具有重要意义。当前环境下,笔者建议教师在中职建筑电工操作技能实践教学中引导学生从建筑电工课程中的读图、相关设备安装以及施工现场临时用电等多个方面开展仿真实训教学,以深化学生对建筑电工知识的认识与了解,增强学生实训积极性,提升学生学习效率,从而提高建筑电工课程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建筑设备识图实训总结第2篇

【关键词】建筑工程识图 专业技能 一体化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11C-0081-02

高职高专是培养高技能型人才的院校,学生熟练掌握专业技能是办学的宗旨。在建筑行业,很多工作是从看图开始的,例如按图施工、按图预算。这些都体现了建筑岗位的工作内容和性质,可想而知识图是一项不可或缺的建筑专业技能。如何使学生在学校就能熟练掌握识图技能,毕业后就能胜任岗位工作呢?对该课程实施一体化教学改革,以实现培养学生识图技能的目标,构建适应企业需要的教学模式。

一、建筑工程识图课程的特点

识图课程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及应用性,课程包括了房屋建筑学、建筑制图、建筑结构、建筑力学、建筑设备等课程的内容。课程主要是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对房屋建筑构造的认知能力以及绘图和读图的能力,其内容及影响贯穿在整个专业课程的学习中以及工作实践中。建筑工程中普遍应用的建筑工程图样是建造建筑物的重要技术资料,用以直接指导施工,因此建筑工程图样又称为施工图。它如文字一样是人类借以表达构思、分析和交流思想的一种重要技术手段,所以施工图被喻为“工程界的技术语言”。只有掌握建筑识图技能,才能熟练地掌握工程技术语言、准确地理解设计人员的意图、合理地进行施工、准确地进行工程造价分析和计算。识图的作用重大,价值影响深远。

二、高职建筑工程识图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在部分教材和教学大纲中,将制图与识图同时进行。制图是建筑专业的基础课程,一般安排在专业教学初期,不需要其他专业课程的铺垫,且是其他专业核心课程的铺垫。而施工图中的结构专业部分要求学生必须掌握一定的建筑结构、建筑力学、建筑设备的专业知识才能学得懂。若将制图与识图两部分教学内容放到一起,必然会造成学生制图学得会,而识图只能知其一而不知其二,难以达到识读整套完整的施工图纸,教学效果达不到目标。

二是教学手段多采用多媒体教学,有一定的局限性。比如,用多媒体投影打开一张施工图,为了让学生看得清楚,必须放大到某个部位,学生无法一窥全貌。可能看到整个构件但看不到构件的内部构造,或是看到内部构造却无法知晓是哪一种类型的构件,在空间上脱离整体认识。而整套施工图中,每张图纸与图纸之间是有联系的,甚至是同一张图纸的内容也会有联系,若将图纸分开来看,更无法理解图纸表达的设计意图。

三是课堂上集中教学,老师讲授为主,教学方法传统单一,枯燥无味,学生学习兴趣不高。讲授时间占课堂时间太多,学生参与度低,教与做不统一,难以调动学生主动性。

四是教学内容习题量少,习题的形式也比较单一,以填空或问答题为主。在课堂或课后的少量练习远远不能达到训练学生掌握识图技能的要求。

五是教学多采用教考分离的形式进行考核,学生学习过程中得不到肯定,且因为害怕考试而又有心理负担,不能更好地掌握需要记忆的繁杂的建筑规范图集的行业知识。

三、一体化教学改革的探讨

(一)课程的性质及定位

建筑工程识图是建筑工程类专业必修的一门核心课程,建筑工程识图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及应用性,必须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对房屋建筑构造的认知能力以及绘图和读图的能力,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才能实现掌握并熟练运用该技能,胜任建筑岗位工作的目标。

(二)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

课程内容根据建筑专业岗位的实际工作内容来选择,以学生职业能力和素质的培养为主线,结合专业课程体系,将实际工程项目引入课堂教学。把实际工程识图分解成“建筑施工图识读”、“结构施工图识读”、“水电施工图识读”三个基本项目和“钢筋翻样及计算”一个拓展项目,共四个项目。重点讲解结构施工图的识读,结合国家建筑结构规范进行教学。将学生动手练习融入授课中,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以动手识图为主,教学过程就是岗位工作,考核评价方式采用过程考核,考核的主要依据就是学生的训练作品。

(三)课程内容与要求

课程的内容除了常规的理论知识外,还设计了项目的任务、学习目标、训练项目、考核评价的标准、教学环境与实践条件要求、学时安排等。课程内容的设计体现了教学做一体化,以学生学和做为主,教师教为辅。在每个教学项目中设计一个学生技能训练项目,比如在“建筑施工图识读”项目后,要求学生在课堂和课后运用计算机设计并绘制出一张建筑平面图;在“结构施工图识读”项目后,要求学生在课堂和课后将一套详图法表示的梁板柱施工图翻画成平法表示的梁板柱施工图;在“水电施工图识读”项目后,要求学生在课堂和课后用计算机绘制出一张水电施工图;在“钢筋翻样及计算”拓展项目教学中,要求学生完成一套钢筋翻样图及一份手工计算的钢筋计算书。课程学习的项目任务和项目的技能训练是有相关性的,学生在学完项目任务后立即进行技能训练,既加深了对知识的了解,更学会了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问题,同时又拓展了知识面。训练结果的作品体现出了识图技能的掌握程度,学生在学习中不断得到肯定,更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改善学生厌学的情绪,适合高职高专学生的特点。

(四)课程教学条件

一体化课程教学条件分校内和校外两部分。校内除了配备合适的教材外,还需要配备电子图识图室和纸质图识图室,识图室配有各种结构类型和不同表示方法的电子施工图和纸质施工图,配合教学使用的建筑模型、教具、建筑结构规范书籍等。校内课堂就设在识图室,学生在上课时可以拿到和看到完整的施工图纸,解决了多媒体给学生看图的缺陷。识图室的配置满足了教与学,教与做不分离的要求,学生参与度高,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校外要有长期合作的建筑企业,有接纳学生实习和参观的建筑施工工地。毕竟图纸只是一个意愿的表示,一个虚拟的东西,没有直观上的直接接触,学生是无法全部理解和领会的。特别是一些建筑上的隐蔽工程,比如钢筋工程,一旦做好后在表面上就无法看到了。只有通过实地参观施工过程,学生才能学懂这些难点重点。

四、一体化教学方法的应用

(一)教材的改革

首先,制图与识图必须分开。其次,教材的内容要与实际完整施工图的内容一致,并将图纸内容进行拓展,因此笔者将建筑工程识图课程教材分成建筑施工图识读、结构施工图识读、建筑水电施工图识读、平法制图钢筋配料实训四个项目来编写。再次,在教材的编写中尽量使用工程语言,使用工程通用文字,有利于学生尽快融入工作。

(二)教学场所的安排

在结构施工图识读部分,尽量安排学生在校外实际工地学习。除了校外学习,教学大部分内容及时间就安排在校内的实训场所,一体化教学全部安排在识图室。校内设纸质识图室和电子识图室,两种识图室统一布置,这样有利于教与学,教与做不分离。目前,纸质图纸仍然是建筑行业各个岗位,各个工作阶段广泛使用的,是电子图纸无法代替的。它携带方便,容易阅读,在教学上应该顺应行业特点,尽量给学生使用纸质图纸。但纸质图纸成本比较高,为了节约成本的同时让学生阅读到大量图纸,又必须配合电子识图室给学生识读电子施工图。另外,电子识图室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学生在识图的同时,能够大量地练习老师编写的习题和使用电脑完成技能训练的教学任务。

(三)教学形式:学,分组学习

教学上把一个班分成若干组,每组5~6个人,选出一个接受能力好,沟通协调能力强的学生做组长。让组长带领组员共同看图,共同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团队团结协作精神的同时,利于集思广益,快速传递知识,快速解决问题。若一个组解决不了的问题汇总到组长处,在课堂上组长分别向老师提出问题,老师统一解答。大部分问题同学们通过集体的智慧和互相学习讨论,基本都可以解决了。而难点问题,由组员汇总到组,再由组汇总到老师,使得问题被充分发现,学生就能通过老师集中解答解决更多的疑难问题。

(四)教学步骤:四段三点式

传统的教学方法以集中授课,教师讲述、板书为主,是一种单向的教学模式。课堂中单纯的提问、回答模式,难以提高所有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同时学生人数多的话,更无法达到教学的效果。因此,可将课堂的教学时间分成四段。

第一时间段,教师讲解,占四分之一的课堂时间,一般在纸质图识图室完成。教师讲解内容有以下三点:

①讲解这次课识图的内容;

②解释这次课学习的难点和重点;

③布置这次课需要掌握的任务。

第二时间段,学生识图,占四分之一的课堂时间,一般在纸质图识图室完成。学生识图内容有以下三点:

①学生自主看图,随时向老师请教,老师一一作答;

②学生看图后讨论交流,各组自行解决能够解决的问题;

③讨论后把不理解的问题进行汇总,等待统一时间向老师提问。

第三时间段,教师答疑,占四分之一的课堂时间,一般在纸质图识图室完成。教师答疑内容有以下三点:

①让每组分别提问,统一向全班一一解答每组汇总的问题;

②将各个学生随时提到的一些具有代表性的问题统一向全班解答;

③将学生没发现的,但是很重要的,必须掌握的一些难点重点问题向全班解答。

第四时间段,学生技能训练,占四分之一的课堂时间,一般在电子识图室完成。技能训练内容有以下三点:

①老师运用计算机演示图纸,将上次课的练习难点进行讲解;

②学生根据技能习题的难易程度,分组或各自完成识图习题;

③老师在学生训练技能的同时,给予问题的解答。

四段三点式教学遵循的原则就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达到教学目标。

(五)教学考核:过程式考核

边教边学,边学边做,边做边考核,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直接接受,直接消化,直接巩固。采用过程式考核的模式,不断给予学生肯定,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让他们进入快乐的学习之中,这是一个不断循环的过程,学生学习的效果自然会有不断的提高。具体方法是一个识图项目考核一次,四个识图项目共考核四次。每次的技能训练项目的成果都会不断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不断提高他们的识图技能,教学自然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总之,高职高专一体化教学改革,必须结合企业需要,结合实际工作特点,探索出符合学生特点的教学模式及教学方法。

建筑设备识图实训总结第3篇

一.专业教学改革的背景及人才需求预测分析

(一)建筑电气工程技术专业教学改革背景一是适用于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确定,尤其长江三角经济区的经济腾飞,急需培养大批的从事建筑电气的工程技术应用性人才;二是培养适用于我国加入WTO后需要技术过硬,又懂国际惯例的建筑电气工程技术人才;三是培养适应“数字城市”建设需要的建筑电气工程技术人才;四是培养适用于正确使用计算机工具直接为企业生产及管理服务的建筑电气工程技术人才.

(二)建筑电气工程技术专业人才需求预测分析建筑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根据权威部门和专家的意见,我国未来的GDP的增长速度保持在7%左右,与此相适应的建筑业增长速度将保持在8%~9%之间,今后15年内建筑业的总量将会逐年有所增加。江苏是建筑大省,位于全国第一位,职工总数269.8万人,占全省劳动力总数的7.4%,且遍布全国各地,还有为数不少的企业进行劳务输出.江苏全行业的建筑工程技术人员21.6万人,只占职业总数的8%,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江苏省要实现由建筑大省变成建筑强省的目标,迫切需要大量的工程技术人员。南京市弱电公司、强电公司或专业公司不下于500家,企业年均需要建筑电气工程专业毕业生就达1500人左右。这类用人单位尤其弱电系统类工程公司认为高职高专类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符合他们的要求,而且更倾向于使用高职高专类人才。

二.专业教学改革的目标和基本思路

(一)专业教学改革的目标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宗旨,加快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创新,经过3一5年的实践和探索,制定出具有高职教育特色的建筑电气工程技术专业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体系;编写出一批具有高职特色的教学、实训教材,建成1个院内工程实训中心(综合布线实训室、以D/以M实训室、建筑电气控制与PLC实训室、供配电实训室、智能建筑/,J、区实训室、楼宇设备及其控制实训室、建筑模型制作实训室、招投标与合同管理实训室)和3一10个院外实习基地;培养出2一3专业带头人和一批“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完成2项院自选科研课题和1项企业委托科研课题。形成具有高职特色、学院特色、专业特色的学产研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初步建立起教学、生产、科研相结合的教学体系.

(二)专业教学改革基本思路(1)重新构建人才培养目标体系,使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2)加快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形成“一主线、二结合、三层次”的人才培养模式;(3)重新构建课程结构,建立起既相对独立又密切联系的理论课程体系、实践教学体系和素质形成体系;(4)加强校内外实习基地建设、建立起开放式的学产研结合教学体系;(5)树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意识,建立先进的课堂教学模式;(6)建立人才培养的考核与评价体系;(7)坚持“正德”、突出“三大能力培养”,逐步形成我院办学特色;(8)合理制定课外活动计划,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9)建立健全教学管理制度,确保人才培养质量;(1叫积极开展教学研究、树立教研先行的思想.

三.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分析

(一)建筑电气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获得系列的工程基本训练,能从事现代化建筑计算机网络化管理、现代化建筑小区电气设备安装、检修、运行维护,建筑电气工程系统的设计、施工与调试,具有综合运用计算机应用技术、信息通信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和建筑技术的基本复合型技能及管理能力的高等应用性技术人才。本专业毕业生主要在设计院、房地产开发公司、装修公司、建设监理部门、设备安装施工公司、楼宇弱电系统集成(含消防系统)公司、电气照明工程公司、建设工程公司、计算机网络公司、物业管理公司、大型企业、造价咨询公司、电梯公司、楼宇设备生产单位等部门从事现代化楼宇自动化设计、安装、调试、运行、维护及管理,安装工程造价预决算,物业管理,销售,监理,建筑施工组织管理等工作。

(二)知识结构

1.人文、社会科学基础知识懂得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了解哲学、科学、艺术、经济、法律等方面的基本知识。了解社会发展规律和21世纪发展趋势,对文学、艺术、伦理、历史、社会学及公共关系学等若干方面进行一定的修习。了解创新的原理与方法,掌握创新的工具和手段.掌握一门外国语.

2.自然科学基础知识掌握本专业所必需的理论基础知识.了解信,息科学的基本知识。了解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其他主要方面和应用前景.掌握一种计算机程序语言.

3.专业知识具有本专业所需的房屋构造、制图、计算机等工程技术基础理论知识.具有较扎实的变配电、照明、楼宇自动化(BA)、办公自动化(以)、通讯自动化(以)等专业知识.具有一定的施工组织、工程造价编制与控制方面的知识。具有一定的工程项目管理知识。具有一定的建筑法规,标准和规范方面的一般知识。了解建筑工程有关的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及本专业的发展动态.

4.相邻学科知识了解建筑给排水设备、暖通设备、安装施工机械的一般知识.了解工程管理、建筑企业管理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三)能力结构

1.专业能力(1)具有较强的施工图识读和绘制能力;(2)具有“强电”系统和“弱电”系统设备性能、型号的选择和设备性能检测能力;(3)具有“强电”系统和“弱电”系统设计、施工的能力;(4)具有编制单位工程施工技术方案和施工组织设计的能力;具有编制施工图预算、决算和投标报价、合同管理、施工索赔的能力;(5)具有理解、审核“强电”系统和“弱电”施工图设计和技术文件的能力,具有组织安装工程项目施工全过程技术管理的能力;(6)具有分析解决施工实际问题和预防、分析处理工程质量事故的能力;具有建筑安装工程项目管理的初步能力;(7)具有从事建筑工程监理的初步能力;(8)具有从事技术开发的初步能力.

2.其他能力(1)具有利用文献、计算机网络等手段,获取信息、使用信息的能力;(2)具有较强的创业意识和一定的技术创新、制度创新能力;(3)具有较好的文字、口头表达能力;(4)具有一定的社会活动、人际交往和公关能力;(5)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3.专业技能证书要求(1)普通高校计算机一级证书;(2)高等学校专科英语应用能力证书;(3)至少一个岗位的岗位资格证书.(Autocad能力证书、综合布线证书、弱电系统系列证书、安装造价证书、安装电工证书、电梯操作证书或安装维护证书)

(四)素质结构

素质结构包括人文素质、职业素质.人文素质:包括思想道德品质、文化修养、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等以及意志、品质、生理、心理、体能等;职业素质:包括刻苦钻研业务、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团结拼搏的精神风貌,勇于开拓创新的精神等。四.理论教学体系的改革在遵循教育教学规律的基汗出上,打破原有的学科体系,按照有利于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组织课程体系和内容.

1.必修课由公共课体系和职业技能课组成,部分主千职业技能课实行课程综合化(如检测技术、自动控制原理综合到建筑电气消防、楼宇设备拉制自动化、安防监控等职业技能课程中),并把计算机应用渗透到职业技能课教学中,强化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

2.选修课由限选课和任选课组成,限选课保证了对行业知识、职业知识、职业技能的加强,任选课是供学生选学,使培养计划刚柔结合,有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任选课中开设了向计算机技术渗透的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数据库系统等课程.

3.把专业课程适当提前进行,第一学期就安排认识实习,开设建筑识图与构造职业技能课,第二学期开设建筑Auto以D和建筑工程绘图实训等打破了原来基础课、职业技能基础课、职业技能课的三段式模式.

4.降低电工(电路、模电和数电)三门职业基汗出课的教学难度系数.如条件允许,减少教学时数,增加实践时数,让学生在实践中观察现象体验乐趣,自觉探究其原理,解决教与学都困难的矛盾.考虑到“专转本”学生,暂不大幅度地压缩这三门课的教学量、知识点.待到学制改革之时,这三门课将合并成一门课一电工技术基声出。5.进一步细化职业技能课,如安防监控与有线电视、智能小区与公共广播细化为相对独立的四门职业技能课。

五.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及实训基地建设

(一)实践教学体系改革

1.实践教学体系由实验、实训和工程实践组成,使学生受到全面的工程训练。

2.遵循人们的认识规律,按照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将分散实践与集中实践相结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整个教学过程是理论与实践反复循环的过程.

3.利用较长的集中实践时间,让学生进行顶岗工作,使学生在真实的职业环境中得到锻炼,巩固所学知识,获得真正的工作体验,积累工作经验。

〔二)实训基地建设

建筑设备识图实训总结第4篇

关键词: 技工院校管理 实训教学 综合平台 教学模式

根据建筑施工与管理的现场实际方法,模拟搭建出建筑施工各工种联合作业综合教学平台,从识图、预算、测量、放线、建筑施工工艺、各工种配合施工等一整套系统的环节再现施工工地现场场景的教学模式。体现现场施工全过程,将各类单一专业工种结合起来,使学生直观感受到建筑施工现场的氛围,加深感官认识。我们引导学生学习建筑(工民建)工程施工与管理专业,首先要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建筑工程?我认为建筑工程就是把人类的思维想象从图纸的线条、文字、符号、数字的东西转变成实物的过程,把抽象的东西用一套系统的组织方法在一定的法律规范要求下用各种建筑材料和工艺及前人经验堆积成有很高艺术性实用性的物体(大厦、桥梁、涵洞、道路等)的过程。在实训教学过程中我们要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创新,将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紧密结合起来使之成为统一的教学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一、扩展教学内容

严格按照国家技工类学校教学大纲进行教学,大纲明确指出由于地域专业不同可适当调整30%的自主教学内容。根据这条,我校实训中心从建筑施工专业特点及我校自身实际情况出发,适当调整了一些课程的课时量。将相关设计理论课程适时减少1%,同时增加开设了教学大纲没有涉及但是实地建筑施工中必须使用、涉及的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03G101-14平面布置法系列图集。在调整教学大纲中实训中心上报学院,经教研后,批准执行。技工院校就是理论知识让学生知道,够用就行,但必须让学生在各专业工种方面有很强的动手实际操作能力。这也和建筑施工企业里对技工、技术管理人员的要求是一致的,就是对建筑行业里要求的应知应会的技术技能必须掌握。这也是对施工员、技术员、各工种高级技工、测量工、放线工、瓦工、木工、混凝土工、钢筋工、抹灰工、安装工、防水工等专业人员的专业知识要求。同时是对项目经理、工程师、建造师、基础知识实务的要求。

二、教学方法步骤

由于教学和实际建筑施工有较大的差别,因此我们在实训教学中还必须先引导学生从单一的知识技能工种学起,最后按学时课程安排再糅和到一起,进行系统的建筑综合模拟施工现场教学,教学平台搭建,建造建筑物对学生进行指导实训。把建筑施工管理与规范、识图、预算、放线、测量及各工种配合联系起来,进行实训教学,使学生能够达到对所学知识从感性到理性的一个完整的一体化认识过程,领悟所学的专业工种之间的内在关联。

比如学习工程预算,首先要能够看懂看清图纸。建筑施工图是指导施工必不可少的依据。当拿到图纸后先看清说明,了解其建筑物的位置,长、宽、高、层,结构类型,当我们大概对其了解尺寸、楼高后,再看平面立面和结构。看图时掌握这样一个流程步骤:先看大后看小,先看外再看内,先看基础再由低向高看逐步了解清楚。也就是先看大的外形尺寸、主轴线尺寸再看小的构件尺寸。先看外形总的长、宽、高、层数,再看各轴线尺寸、隔间、楼梯等构件细部尺寸。搞清楚这些尺寸后再计算出各种建材用量及所用型号、规格、用量――这也叫抽量。然后把各种建筑材料用量、施工机械安装、人工等施工环节按定额规范进行换算。最后按国家规定企业取税标准取税,完成预算工作(这里我必须强点一下,让学生学习工程预算必须先由手算学起,然后学习软件操作,给学生打下坚实的专业基础)。施工管理人员在项目经理的指挥安排下熟悉施工图后按现场实际情况作出施工方案及施工计划(施工组织设计)。做好施工进度计划,画出横道图或施工网络计划图,安排好材料进出场通道口,路面硬化,钢筋制作,搭好临时设施以保障施工顺利进行,资料员做好资料采集存档。测量员按图纸标注的基础定位建筑物标高,按规划红线定位建筑物坐标所处位置,测出具体尺寸设定出固定测量控制桩,做好工程项目测量工作,勘探人员做好勘察报告。项目负责人组织施工管理技术人员,按图放线定位,对龙门桩(板)及附近远投射坐标控制点要做好有效的保护措施,以免施工过程牵动毁坏影响施工中复查。勘探报告要做土质土层、地下水位等地质水文资料,进行数据分析要准确,为施工提供一手技术资料。这对施工进度、质量、安全及保证组织施工方案计划顺利完成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在进行基础开挖夯实碾压过程中,因建筑物结构不同,地质条件不同,设计图纸时所用方案也不同。常见的基础有条形基础、独立基础、箱形基础、板式基础、环形基础、伐式基础、桩式基础、墩式基础、沉井基础、地下连续墙基础。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让学生知道各种不同形式基础的作用和优缺点。为什么在不同的建筑物采取不同的基础形式。在多层砖混、框架结构或土质条件较好的情况下一般设计采用条形基础、独立基础、箱型基础、板式基础、环形基础、伐型基础,他的优点是采用自然浅基础工程造价低,节省资金,容易施工,能够完全达到承受建筑物的上部荷载要求。那么如果该建筑物属高层,结构为框支架剪力墙结构而浅层土质不良,无法满足建筑物对地基变形和承载力的要求时,只能利用坚实的深土层或岩石做持力层,就必须选择桩式基础,墩式基础,沉井基础,地下连续墙的基础方法。由于土质的坚硬程度不同采用开挖方法也不同,因此使用的设备工具施工方法也不同。

当完成了基础开挖,地基夯实、碾压后,经验槽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后,就进行钢筋工种施工。首先要进行钢筋的翻样。那么钢筋的翻样是什么呢?钢筋的翻样就是把施工图上所标注的各型号、规格、长度的钢材转换成钢筋工制作前的料单数据的过程。翻样搞不好就难以保证钢筋工程质量和造成钢材浪费,其后果是对施工方企业本身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钢筋工拿到下料单后方能按单下料,进行钢筋制作,制作过程中对二级钢Φ12以上钢筋弯曲时一定要达到图纸要求的角度和对焊对接规范要求。不管使用机械还是手工制作时的弯曲角度都应掌握好技巧,最容易出问题的是悬挑梁弯起筋制作时的弯起角度掌握,由于次类钢筋用料一般都在Φ25以上的大号螺纹钢,加工制作比较难掌握,因此在弯曲一些异型箍筋和挑梁、雨棚、楼梯等扣筋或挑筋时也应加以注意工艺细节。制作完成后进行钢筋绑扎一定要按施工规范要求进行。如遇到框架梁、挑梁、框柱必须有加密箍筋。板式基础、框架屋面、挑檐、雨棚、楼梯等构件设置双层配筋应加力筋以保护支撑。钢筋工作业的同时,架子工,机械工穿插陆续进行,为各工种做好服务工作,以及安装好塔吊,垂直升降机(大型机械设备在土方开挖时同步进行安装就位),并搭设脚手架安全网确保安全施工顺利进行。

木工模板支设工序开始。木工在支模前由木工工长按照施工图纸尺寸做出放大样也就是配模清单,配置钢模要配好钢筋的各种型号、数量,木模要按图纸尺寸拼接模板。先配备大料再配备小料,既省料又省工,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浪费而增加企业成本造成经济损失。配模后进入支模阶段,先支柱再支梁和其他构件,按施工工序进行,以保证构件形状尺寸和位置大小,确保模板具备一定的刚度、强度、平整度,接缝严密不漏浆,安拆方便。

接着进入混凝土浇筑环节,为了使混凝土拌和物易于施工操作(搅拌,运输,浇筑,捣实)并能获得质量均匀,成型密实的性能,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工作性。必须由这三个方面决定:流动性、黏滞性和保水性。在施工工地上常用坍落度试验测定混凝土拌和物的和易性。作为流动指标,坍落度或塌落扩展度愈大表示流动性越大,对坍落度值小于10L的干硬性混凝土拌和物则采用维勃稠度试验测定其稠度作为流动性指标,稠度值越大表示流动性越小。混凝土拌和物的粘聚性和保水性主要通过目测结合经验进行评定。影响混凝土拌和物和易性因素包括单位体积用水量、砂率、组成材料的性质、时间和温度。在砼施工中由于原材料和外加剂及生产工艺方面,搅拌与振捣、养护温度、湿度和龄期的因素也会影响混凝土的强度。混凝土在施工时一定要先看清商品混凝土运输单上混凝土的配合比及强度标号、塌落度数和出盘时间记录。现场搅拌一定要按实验室出具配合比转换成施工配合比进行集中上料,集中搅拌,集中控制,机动出料,严格控制搅拌制度。浇筑和振捣混凝土时应配合木工看好模板是否完好,防止跑模漏浆,并且配合钢筋工看好钢筋,防止浇筑过程中钢筋移位。一定要按施工规范筑捣以免出现蜂窝、麻面、露石、露筋、空洞等混凝土的质量事故。冬季施工过程中应采取相应防范保护措施。

随后其他工种:瓦工(砌筑工施工中的技术要求,砌筑编组形式―丁一条、满丁满条、满条、满丁、两条一丁、梅花丁、三条一丁等,砌筑方法―二三八一法,三一法以及标砖、多孔砖、空心砖等不同材料的不同砌筑技术。任何砌筑形式、方法都必须遵循着他的技术要求和行业规范,以及横平竖直,灰浆饱满,组砌得当,接槎牢固,垂直度、平整度符合规范要求。在这里还要将砌筑中墙体细部构造做出示范,对墙体勒脚的防潮防水要求,墙体与窗框连接处防风、防水处理,砌筑女儿墙必须做泛水及非承重墙隔热、隔声、防火、防水、防潮),水电暖气,管道安装,防水处理(建筑防水工程特殊部位的防水处理,变形缝对地下室防水不太有利,应尽量设置地下管道,地漏、窗井等处应有防止拥水、倒灌的措施。穿墙管沟,埋件、变形缝及墙身角隅处,地下室采用防水或防潮做法均应采用严密防水措施,当有金属管穿越地下室墙体时,应尽量避免穿越防水层,其位置尽可能高于地下最高水位,以确保防水层的防水效果。)等,按施工组织计划要求相继进入施工阶段。主体完成后进入抹灰等室内外装饰。

在这个实训综合平台建设中,要让学生懂得各工种穿插施工和平行施工的重要性,做好各施工工种的穿插配合支持协调工作。

三、教学模式与教学内容

建筑专业的实训教学从开始单一工种的教学模式,随着课程内容从简单到复杂的逐步深入,逐渐进入多工种综合教学模式。将整体的建筑专业施工过程模拟一遍,从识图、定位、抄平、放线到做基础,按照图纸设计要求针对不同基础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按照五种基础:条形基础、独立基础、箱形基础、板式基础、井格型基础在结构差异上进行比较的教学方法。柱、墙体、梁、楼梯和板等其他建筑构件的连接及施工方法逐一讲解,再涉及各种墙体的连接和梁、柱的连接方法。综合各工种实训:测量放线工、工程预算、钢筋工、木工、混凝土工、瓦工、防水工、架子工、粉刷工、装饰工、机械工、安装工(水、暖、电、气)等各大工种的联合教学。组成从基础到主体、屋面、抹灰、装饰、防水处理、安装等整个施工工艺演练,建立教学平台,展示操作过程,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各工种搞好配合,还要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处理好隐蔽工程事项,做好检验、签证工作。对各工种施工工艺作业中易出现的行业通病,做重点讲解。把防范措施和处理办法根据综合工种教学过程相关内容突出讲解。

四、教学定位

在实训教学中详细模拟各种不同结构的建筑物及其构建的施工方法,根据不同结构不同类型讲解其施工规范要求和行业通病的防范及处理办法,使学生真正了解建筑识图、工艺、材料、管理及其行业法律法规。我认为作为一所技工类建筑院校,首先要定位准确我们的教学目的。目的的重点是让学生学精建筑工程――施工组织管理及识图和建筑工程施工工艺、技能技术及建筑施工实务,建筑工程施工法律法规等相关知识,使学生成为一名合格的施工管理技术性人才。

五、以客观促教学,调动主观能动性

做好技能比赛常态化工作,促进实训教学工作效果的检测。将技能比赛作为实训教学的一部分,做到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练。在比赛中发现问题,以赛加深学生对实训课的认识,提高学习积极性。发现实训中的薄弱环节,及时作出调整,增强学生动手能力。

六、加强案例教学

在实训综合平台的基础上以模拟案例进行教学,有针对性设置各种结构的案例。酌情按学生所学专业时间的长短和知识的深度进行,综合性案例能够直观地把学生的理论知识对应地转换成实践技术技能本领。总之,技术教育应该把复杂的理论知识和实训技术技能工艺以最简单最易懂的方法传授给学生。

在实训教学方面我们要遵循着以理论学习作指导在教学大纲以外应加强专业实用的教学模式。首先在学生专业学习中既要保证理论课和实训课建筑施工单一工种的实践动手学习,又要基本了解所学的专业概况和发展前景;其次着重熟练掌握各工种施工工艺的技能技术,讲技巧动作达到规范化,对施工组织、施工技术、识图、测量、法律法规和材料以现场施工过程为标准,做到熟练化;在此使学生能够综合各种专业工种技术技能,在实训教学现场模拟建筑施工工地现场情形充分演练。从做招投标、预算报价、合同签写到拿到施工图进行施工组织设计、现场布置、抄平放线、基坑或桩基施工到主体封顶。主体施工过程中各工种穿插作业,相邻工序尽可能平行搭接,主体建设中机械设备安装使用,防水工工程,水、电、暖、气安装工程及内外粉刷装饰装修,最后清理现场。以行业规范和法律法规为标准进行强化测试训练,还要充分开拓学生的创新思路,对施工工艺和新型材料进行革新,并写出论证资料,作为对学生成绩的考评依据。

结语

综合实训的教学强化工作,是对所有施工过程的归纳和汇总。在强化综合训练时对课程编排做出的适当调整,提高了学生动手能力,为技工教育的学生,抢占就业市场获得了主动权,为祖国建设培养出了大批高素质高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建筑工程冬季施工规程(JGJ104-97)[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龚世杰.混凝土施工新技术[M].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3]郭中林,姚谨英.混凝土工[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4]赵志晋,应惠青.建筑施工[M].同济大学出版社.

[5]建筑施工手册(第四版)[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6]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7]建筑施工技术管理实[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建筑设备识图实训总结第5篇

【关键词】建筑制图实训;多元化实训体系;专业技能;综合素质

建筑制图是土木工程专业必修的基础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识读和绘制工程图的技能,是学生学习后续专业课程、完成课程设计以及毕业设计不可或缺的基础[1]。该课程理论和实践性都很强,在理论教学结束后,还须完成一周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即建筑制图实训。制图实训是教学中的重要实践环节,实训质量直接关系到理论课程的教学质量,对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综合素质起着重要的作用[2]。因此,如何设计实训环节,提高学生识图、绘图技能,同时在实践中提高空间思维能力和创造性,是建筑制图实训教学改革研究的内容。

1实训环节基本情况

1.1现有模式

建筑制图实训开设在大一第一学期建筑制图理论教学结束之后,由于学生在此阶段还不具备专业的测量知识和手段[3],目前土木工程专业的实训环节设计,仍把重点放在二维工程图样的描绘上,即工程图纸抄绘练习。教师给定几套建筑施工图,有多层办公楼、住宅、教学楼和集体宿舍,选择学生熟悉的建筑类型,难度、体量大小等相当,在一周的时间内,让学生分组抄绘其中一套,完成规定的尺规绘图练习。

1.2存在问题

1.2.1形式单一,缺乏系统性以多层办公楼为例,一套完整的建筑施工图往往有十几张,考虑时间问题不可能全部抄绘一遍,因此,往往指定学生抄绘部分代表性的图样,如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各画一张。绘图训练缺乏系统性,导致学生对各种图样表达内容、图示特点、制图标准要求理解不透彻,绘图经常出现多线少线、标注不完整等错误。这一问题在大二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中尤其突出,总平图、屋顶平面图、建筑剖面图以及详图出错严重。1.2.2工程意识与创新意识薄弱在实训过程中,发现学生往往就是照搬照抄,绘图前不会先主动将整套图纸系统性地识读,认为只要完成指定的几张抄绘练习,在规定的截止日期前上交全部作业就可以。这种简单的抄绘练习,提供给学生独立思考的内容有限,学生创新的地方太少,不利于空间想象能力的提高。这样的实践教学缺乏对学生工程素养的基本训练和积极主动的学习兴趣的激励,更加谈不上对创新能力的培养[4]。

2实训环节设计研究

2.1设计目标

土木工程专业以培养能从事工程设计、施工、监理等技术与管理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因此,实训环节设计除了要提升学生的理论水平和制图技巧之外,还应着重关注学生空间思维能力、自主动手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等综合能力的培养,这样才能提升学生在未来工作中的技术应用能力,以适应行业发展的需求。

2.2实训体系构建

根据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要求,通过充分调研学生现状、学生技能掌握规律及制图课程的特点,对建筑制图实训体系进行重新构建。整个实训体系设置为三个阶段:基础性训练、系统性训练和设计性训练,由易到难、由低到高,通过实施多样化、创新性的实践活※基金项目:莆田学院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JG202071)。2.2.1基础性训练培养学生绘图和识图技能是实训环节的任务之一,而不管是绘图还是识图,从空间三维形体到二维平面图形的投影,都要依靠空间想象力来实现。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基础差距大,部分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差,因此,必须让学生多接触实物,以增强感性认识,通过不断地由物看图,由图看物,由图想物,通过从空间到平面,从平面到空间的思维转换,逐渐强化空间想象力[5]。(1)参观实习。制图课程开设在大一第一学期,新生对专业认知不足,对课程了解很少,更不用说掌握课程和专业的关系,影响了学习的积极性。在建筑制图理论教学过程中,可以组织学生参观校园内典型的一些建筑物,如教学楼、宿舍楼,了解建筑形状、体型、布局和立面效果,培养和训练他们的尺度感和空间感。当学生提出问题的时候,尽量引导他们主动去查阅相关的资料,如设计规范或标准,培养这方面的工程意识。通过对实体工程的参观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树立正确的专业课程学习观,为后续学习打好基础。在对建筑物有一个直观认识之后,组织学生参观房屋模型陈列室、建筑构造实训室,让学生反复对比实物模型,进一步了解建筑形体的空间组成。这种立体的三维空间模型,再现了建筑实物的造型,真实地反映了实物的空间结构布局,具有一定的直观性、可视性,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图纸中难懂的空间结构。通过对模型的观察学习,进一步了解房屋构造、建筑材料及建筑工程施工工艺,巩固和扩大所学理论知识。(2)三维建模软件辅助。建筑物的内部空间往往比较复杂,依靠想象很难理解,通过计算机三维建模软件将其剖切开来,可以全面地表达其内部的结构构造。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三维建模软件演示,可以直观地观察到模型变化的过程,如建筑平面图、剖面图的形成,随着剖切位置的变化,得到的投影图也跟着发生变化,学生可以反复观察,便于理解。三维建模和实物模型的结合,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逐步提高空间想象力,从而增强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2.2.2系统性训练为切实提高学生识图、绘图技能,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系统性训练环节安排了课堂实训练习、图纸识读技能考核、图纸抄绘练习三种形式,以巩固学生所学理论知识,加强对图纸识读、绘制能力的培养。(1)课堂实训。课堂实训是随课堂教学进行的实训,边讲边练,学做结合。为实现课程教学任务,根据课程内容和进度,设计了多个课堂实践训练,见表1。在讲授制图基本技能时,布置线型练习作业,让学生根据国家制图标准严格规范线型和线宽等细节,掌握制图的正确步骤。在讲授立体表面交线、轴测图、组合体及工程形体表达时,都把简化的建筑体块模型作为研究对象,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又为后面识读和绘制建筑施工图打好基础。简化理论,重视实践,让学生把方法应用到识图和绘图表达中,能显著提高学习效果,进一步促进专业素质和综合能力的培养。(2)识图技能考核。为了解决学生绘图时照搬照抄、对图纸识读不够的问题,选择多层办公楼、教学楼、集体宿舍和住宅施工图,在校园网教学平台上共享,要求学生识读指定的一套图纸,完成规定的考核任务。通过建立识图习题库,识图技能考核测试,考查学生对图纸的识读能力、对建筑构造知识的了解程度及自主学习能力。通过对实际工程图纸的识读,进一步熟悉图样特点及图示内容,巩固课堂教学内容,培养和锻炼学生识图的专业技能。(3)绘图大作业。当学生掌握制图标准的规定,读懂施工图图示的内容之后,开始进行图纸抄绘练习。要求学生正确使用绘图工具,掌握正确的绘图方法和步骤,严格按照制图标准的规定,规范作图。通过抄绘练习,了解和应用投影法的基本理论,贯彻制图标准、熟悉基本的专业知识,掌握正确阅读和绘制房屋施工图的方法和步骤,充分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工程相结合,提升实践应用能力。通过引导学生先识图再绘图,将整套图纸系统性地识读,再完成抄绘任务,这样绘图速度、准确度都大幅度提高了。只有真正将识图和绘图有效结合起来,才能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达到培养和锻炼专业技能的目的。2.2.3设计性训练学生在完成实际工程图纸的绘制后,会获得一定的成就感,学习兴趣逐渐提高。这时,要积极鼓励优良的学生参加一些设计性的项目,综合运用理论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培养创新思维和实际动手能力。(1)建筑模型制作。鼓励大一新生参加建模比赛,与高年级学生一起组队,3~5人一组,共同完成建筑模型的制作。通过建筑模型制作,训练学生空间理解和想象能力,以便在绘制施工图的时候能够准确地表达平、立、剖面图的位置关系,同时在与高年级学生讨论方案的过程中也加深了对建筑平面布局、立面造型等专业知识的理解,提升了识图能力。在模型制作过程中,还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际动手能力,通过团队参赛方式培养团队合作精神。(2)参与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在课程安排上,建筑制图的教学先于房屋建筑学,但在教学过程中两门课程教学内容又相互渗透,见表2。在讲授建筑制图内容时,需要介绍房屋建筑学的基本内容,以使学生明白建筑施工图各种图样图示的原理和方法。而在讲授房屋建筑学内容时,为使学生能规范、准确地表达设计成果,又要反过来重讲建筑制图的基本规定和绘图技能。建议可以结合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安排,在建筑施工图绘制过程中,鼓励大一学生参与其中,既可以了解建筑方案设计的过程,又能综合运用建筑制图知识准确、规范表达设计内容,有利于学科的完整教学。

2.3需要改善的地方

2.3.1实践学时分配基础性训练和系统性训练面向全体学生,设计性训练让优良学生有施展才华的空间,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和探究性。根据土木工程专业培养计划,建筑制图实训只有一周时间,安排在建筑制图理论教学结束之后的一周。因此,部分实训活动需要穿插在理论教学过程中,如基础性训练部分,而在一周的实践周内,主要是完成系统性训练环节,时间紧任务重,必须合理分配,才能确保实训质量。2.3.2加强过程监控在实训过程中,总有学生不按进度安排,出勤少,在实训结束之后才上交全部作业。虽然识读、抄绘施工图是要求学生自己独立来完成,而教师进行指导,但总有学生答疑时不到,导致上交的作业内容不完整、标注不齐全、线型不规范、字体书写潦草,等等。针对这种现象,需要加强考勤管理,制定一个严格详细的考勤细则,同时把整个实训过程进行阶段地划分,每个阶段都要有相应的成果上交。目前建筑制图实训评分标准中,实践性环节占90%,平时表现占10%,应适当提高考勤在总评成绩中的比重。2.3.3教师队伍建设建筑制图是一门具有“实践特色”的课程,需要教师具有扎实理论知识的同时还要具备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莆田学院建筑制图教师队伍比较年轻,缺乏工程实践经验,让实践能力强的教师加入,不仅提高实践教学质量,也更贴近专业发展。年轻教师需要不断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通过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和生产实习、毕业设计指导等教学工作,进行课程内容优化、整合,提高教学效果。

3结语

建筑制图实训环节设计,不仅要提升学生的理论水平和识图、绘图技能,更应着重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让学生在亲身实践和创造中学习,增加成就感,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创新能力。三个实训环节,基础性训练在于实现实训的知识目标,系统性训练在于实现实训的能力目标,设计性训练在于实现实训的素质目标。通过对建筑制图实训环节的探讨,能够更好地适应专业人才培养计划,满足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要求。

【参考文献】

[1]江莉,杨一振,韩有民.卓越工程师模式下《建筑制图》课程教学方法改革探讨[J].安徽建筑,2017,24(3):219-220.

[2]刘香萍.民办工科院校“三层次、双结合”实践教学体系的探索与实践:以广东理工学院为例[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21,(8):80-82.

[3]马智英,贾鹏.道路工程制图实训的“开放探究式”教学模式探索[J].高教学刊,2019(4):118-123.

[4]关文芳,赵耐丽.应用型本科《画法几何与机械制图》实践教学的研究[J].轻工科技,2016,32(1):147-148.

建筑设备识图实训总结第6篇

关键词:技能大赛 建筑工程 教学改革

教育部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职业教育要面向人人、面向社会,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提倡开展职业技能竞赛,形成行行出状元的良好社会氛围。近年来,随着建筑行业对技能型人才需求的不断扩大,如何培养出具有优秀的职业素养、职业能力和创新能力,能够适应行业岗位需求的人才成为建筑工程专业高等职业教育面临的重要问题,职业技能大赛作为提升技能教育的一种有效手段,对促进教学改革有着重要作用。

1 高职技能大赛对学生技能培养的作用

1.1 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技能大赛根据岗位类别,设置了建筑识图、CAD建筑制图、工程测量、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建筑施工等命题方向,命题内容均按照实际岗位工艺、流程、标准等技能要求,通过技能大赛的备赛和参赛,学生的实际操作水平均有明显提高,同时在工作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显著提升,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有了很大提高。

1.2 强化学生理论知识。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课程项目是以典型工作任务设置的,其中除了实际动手操作内容以外还需要一定理论知识作为支撑,技能大赛对学生的要求也是如此,例如在CAD建筑制图比赛中,除了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图纸识读、CAD软件绘制等能力外,还应具备建筑构造基本知识,能发现图纸中的问题,根据变更要求对图纸进行变更设计。所以技能大赛考验的是学生的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全面知识能力,也只有具备这样能力的学生才能适应工作要求。

1.3 提升学生综合素质能力。在实际工作中学生应具备良好的个人素质,才能顺利融合到工作团体中,技能大赛中包括个人赛和团体赛,既能锻炼学生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勇敢面对困难和挫折,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又能加强团队合作能力,团队成员之间交流,使学生具备良好的社交心理素质和人际交往技巧,形成开朗乐观、积极向上的优秀品质。

2 参与高职技能大赛的实践总结

根据近年来参与和组织技能大赛的实践经验,对参与技能大赛的过程和结果总结如下。

2.1 参考技能大赛的命题方向进行有针对性的准备。要对大赛的命题方向、比赛章程、使用的规范和技术性文件做细致的研究,搜集备赛资料,制定训练计划,选拔成绩优秀并且具有坚强意志品质的选手进行备赛,在备赛过程中将指导教师按照比赛内容进行合理分工,并聘请企业专家对学生进行辅导。实践证明,充分的准备和坚持不懈的态度为参赛打下良好的基础,取得了较满意的成绩。

2.2 课堂教学内容要与大赛技术要求接轨。尽管日常的课堂教学中也有实训内容,但对学生的训练程度远达不到大赛要求,距大赛的技术要求有一定差距。技能大赛的技术要求多为工作岗位的要求,课堂教学距实际工作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在专业教学改革中应该注意到这种差距,在教学中突出培养学生的岗位技能,使课堂教学既与技能大赛要求接轨,也与实际工作要求接轨。

2.3 增强学生的广泛参与。一般来说技能大赛只在最初选拔阶段有学生的广泛参与,在后期只剩下较优秀的选手进行备赛,其余的大部分学生得不到后期备赛中资源丰富的培训工作。今后应将技能大赛中的备赛资源向常态工作中逐渐分布,并将学生参加范围扩大,使技能大赛成为师生共同成长的重要平台,推动良好的校园学习氛围。

3 高职技能大赛对教学改革的意义

3.1 引领教学改革方向。通过分析技能大赛中对岗位技能的要求,在设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时坚持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根本出发点,面向岗位设置课程。将技能大赛的备赛方法引入到日常教学中,在教学中采用灵活机制方法,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多采用启发、提问式教学方法,也可以采用竞赛的方式加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将学习主动权放到学生手中,让学生按照实际工作的要求和思路理解和解决课堂问题。在教学评价机制中重点考核教师对学生的引导作用。

3.2 加强实训基地建设。加强校内实训室、实训场和虚拟实训的建设,将实训课程大量融入日常教学中,将技能大赛的培训方式引入到日常实训课程,强化实训课程的工程实践性。另外可加强与企业之间联系,增强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使实训课程与实际工作接轨,将技能大赛的技能要求贯彻到实训课程中。

3.3 强化校企合作。企业最初对技能大赛的贡献限于经费和设备赞助,随着合作的加深,企业在技能大赛命题、考核方式上不断深度参与,企业专家对岗位需求的掌握使技能大赛更加贴近于工程实际,生产过程中的工艺、流程、标准等均可作为命题范围。而学生在备赛过程中的学习更是让学生深层次接触生产过程,实际体会到工作岗位需要,从知识能力和素质能力上得到全面提高,从而使技能大赛真正引领和推动教学改革方向。技能大赛的举办也为企业提供了解学校和学生的平台,为学生就业提供良好契机。坚持校企深度合作,才能使高职的教学改革走上正轨。

3.4 加强顶岗实习。顶岗实习是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在学生学习的最后阶段会花费大量时间在企业学习专业相关岗位的实际工作内容。技能大赛从举办的初衷来讲和顶岗实习的意义相同,都是使学生尽快掌握工程实际经验,所以技能大赛的举办对学生尽快适应顶岗实习工作有着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李焦明.当前职业院校学生技能大赛的现状与思考[J].成人教育,2010(11).

[2]刘忠.技能大赛对高职院校教学改革促进作用的研究[J].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3).

[3]梁胜增.浅谈高职院校建筑工程专业教学改革方法[J].才智, 2010(20).

课题名称:职业技能大赛对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学改革的意义与实践研究。

建筑设备识图实训总结第7篇

关键词:现代校园;空间形态;开放创新。

Abstract: Campus Design Considering shaping overall atmosphere of the campus student life as well as school construction and function of the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 of the individual partition unified under the same style, the entire buildings both with complete style and good taste,without losing the richness and diversity.Keywords: modern campus; spatial form; open innovation.

中图分类号:TU972+.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综述概况

唐山学院东校区教学区位于唐山市路北区河北路17号,北临城市环城线,交通便利。规划用地面积约52473.4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30197平方米,其中教学楼11113平方米(含地下层985㎡)、实训实验楼8033平方米、图书馆5091平方米、办公楼4401平方米、田径场建筑物(看台)522平方米、门卫52平方米,人防工程985平方米(在实训楼地下层)。

2、设计理念

(1)与普通高等教育相比,职业技术教育有以下特点:

1)教育方向偏重于实践性、操作性、应用性。

2)教育强调“实践性”的概念,将先进的教学设备、真实的企业环境与学校教育相结合,是学校、实训、企业三位一体的综合教学模式,保证学生毕业后能快速对接真实的生产需要。

3)由于固有的传统观念,目前存在缺少对职业技术教育基本价值的认同与普通高校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

唐山学院东校区的设计正是力图在充分体现大学校园应有品质的前提下,突出职业技术教育的特点,塑造现代校园空间形态,体现教育建筑特有的内涵,是建筑师们努力的方向,本文结合唐山市建筑工程中等专业学校新校区整体规划的创作体会,做一点探讨。

(2)提出新校区总体规划设计的基本理念:

1)现代校园

现代校园具有合理性和实效性的结构性。如何更好的加以合理组合和布局,使教学和生活、公共性和专业性、动和静、对内和对外等多种属性的不同空间能以便捷、顺畅、高效的方式联系起来,成为实现校园规划“以人为本” 重要的原则。

2) 空间形态

现代校园应具有张弛有序、耐人寻味的空间结构和文化气质。环境的熏陶对于人才的成长有着深刻的影响。在规划设计中,着力塑造了富有秩序感的校园空间,通过空间的组合和对比,烘托出以文化气质为核心的空间氛围。它既有庄重的主题空间,也有自由活泼的开放空间,分别与不同的空间职能相适应,结构层次分明。

3) 开放创新

创建与城市相结合的现代校园。新时期教育的民主化、终身化和社会化的发展趋势密切了校园和城市的联系,这就要求校园在功能结构方面趋于开放,成为城市的有机组成部分。并且从景观角度,充分考虑校园与周边城市环境的关联,既融于环境又富有特色,建设开放、自由的知识社区,营造多层次立体化的共享交流空间

3、总平面规划布局

为了使学校能充分体现现代教育思想和适应跨世纪学校的要求,总体规划以校园整体环境为设计基础,强调整体意识、环境观念,综合考虑校园对学生生活的影响以及学校整体气氛的塑造,将各具特色的个体建筑和功能分区统一在同一格调之下,使整个建筑群既具备完整的风格与高尚的品味,又不失丰富与多样性。为了营造一个好的校园氛围,设计的要点就是把学校作为社会生活的一个部分加以考虑。设计为一组具有韵律的建筑群体。

在总体规划上,利用路网结构,建筑摆位形成“品”字形布局形成了教学办公区,环形路网东侧利用路网弧线,形成了体育运动区,这两大功能分区,主要强调教学办公区在校园的核心位置。

图1总体规划图图2总体规划图效果图

(1)功能分区

1)教学区:位于基地北部,由实验楼与教学楼构成一个整体建筑,沿中轴线的最南端设置了校园的主入口,我们在主入口的西侧布置图书馆,主入口东侧布置办公楼,与开阔的主入口相通形成大型广场,设置了校园举行升旗仪式的核心部位。实验楼与教学楼的围合空间,以及弧线造型形成的大广场,可供学校举行大型集会提供最佳场所。这四个建筑单体组合,构成教学办公区,此布局具有统一性和灵活性,适合现代学校的模式和发展。

通空间以及教学区之间的学生活动广场组合成丰富的室外人流活动空间。在教学楼之间的空地上利用环境艺术设计手法,布置了报栏、画廊、科学家与艺术家雕像等与学校氛围相宜的小品,充分营造校园气氛,使学生能随时感受文化的熏陶。

图3教学楼效果图图4实训楼效果图

建筑设备识图实训总结第8篇

关键词:建筑制图;大类课程;实践教学;创新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9-0183-02

一、《建筑制图》大类课程的重要性

《建筑制图》大类课程是土木建筑工程类各专业学生的一门通用技术基础课程。主要培养学生对建筑形体的空间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以及各种专业图的绘制与阅读,包括投影基本理论、各种形体分析能力、着重体现在尺规绘图能力、计算机绘图能力以及各种专业图阅读的综合训练上,同时为后继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建筑制图》大类课程实践教学的改革,是在传统的理论教学基础上,特别强调实践环境的创新教学,让学生在实践训练中掌握理论基础,在实践训练中加强对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并熟练掌握建筑施工图的识图与制图技巧,达到建筑类工程师应有的识图与制图技能。《建筑制图》大类课程是我校自开办建筑工程类各专业的主干课程,经过60多年来的不断沉淀与改革,在师资队伍、教学条件、教学内容、教学设计、实践条件、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评价与反馈等方面深入改革,打破了传统的只注重理论教育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全面实施既培养学生扎实的理论功底,又特别强调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的实践教学模式。

二、《建筑制图》大类课程改革的方式

大类课程的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在科学技术日益发展的今天,根据社会需求,本大类课程的内容也与时俱进地做了相应的调整。《建筑制图》大类课程包括《画法几何》、《工程制图及计算机绘图》、《建筑施工图实训》、《建筑结构CAD》四大内容。因此,和传统的建筑制图系列课程相比,新的课程体系在教学内容的设置、教材的选用、课程实践教学以及考查方式上显得更有不同专业选取的灵活性和针对性。

1.理论教学。从实施《建筑制图》大课程理论教学内容的角度来讲,按照投影理论—形体空间想象与分析——制图基本技能(尺规、计算机)—制图和识图综合实践能力(尺规、计算机)的思路开展教学;同时根据不同专业的特点进行实践教学设计。具体体现在:①根据大类课程的教学改革要求,针对本课程在实际工作中以及后续课程中的作用,在教材中对画法几何部分内容重新调整,删减对实践性应用不大的内容,在建筑施工图部分增加计算机绘图内容。②针对实际工程的应用,在建筑施工图部分加强对施工图的阅读和绘制教学和训练,使学生熟悉各类图纸的内容。在总课时不变化的情况下,补充结构施工图和设备施工图的内容。③不同专业理论部分和实际工程应用起取舍也有所不同,如针对建筑、城规及景观类专业,画法几何部分和工程制图部分基本全部都做要求掌握,土木工程类在此基础上特别强调《建筑结构CAD》,而对给排水、环境工程等专业,侧要求展开投影及设备制图,对工程造价以及建筑材料等专业,则画法几何只学习基本投影法,着重学习建筑施工图等专业图的阅读。

2.教学实践。《建筑制图》大课程实践教学是对“教学实践”的全面改革。具体体现在:①在课堂上,从绘图技能的学习和训练入手,除了加强传统的手工绘图训练和制图基本规定的学习外,在第二学期的计算机绘图的教学中应用现有的绘图软件进行建筑施工图绘制训练,让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和创新实践体现时代精神,与国际接轨。在建筑施工图实训周中,将两种风格不同的绘图方法进行交替训练,尺规制图以训练学生的制图标准为主,计算机绘图以训练学生的制图技巧和制图方法为主,为培养高水平高素质的工程技术人员打下坚实的基础。②在课堂外,则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创新能力为主。指导学生成立了“重庆大学建筑工程制图协会”,每学年定期指导学生举办“全校学生工程字竞赛”及“全校学生建筑施工图制图竞赛”,并每学期开展培训活动。③课程体系设置。根据不同专业的不同需要,我们构建了《画法几何》、《工程制图及计算机绘图》、《建筑施工图实训》、《建筑结构CAD》四大教学模块。已经完成了这4门课程的教学大纲、考试大纲、实训大纲的制定。根据新的大纲重新设计课程内容,教学周历。突出夯实理论、素质教育、强调实践与创新相结合的教学效果。④在教材建设。从2008年大类课程建设开始,完成了不同专业及课程对应教材及参考教材:《工程制图及计算机绘图》、《画法几何》(第二版)、《建筑设计制图基础与实例》、《建筑识图基础及实例解析》、《建筑结构CAD设计与实例》、《建筑制图与识图》。重新编写和调整了《画法几何》、《工程制图及计算机绘图》、《工程制图及计算机绘图实训任务书及参考资料》、《建筑结构CAD》等习题集及参考资料,加强对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删除繁琐且实际意义不大的教学内容和习题,突出重点,增加了学生上机实习环节。⑤师资队伍的培养和培训。本系列课程教学团队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教学教改经验,课程组的老师同时也有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参加了大量的实际工程设计,因此,对工程图纸的识读与绘制的普及和推广做了大量深入细致的工作,学生实践训练的作业都来自于实践工程图例,这样也促使了学生很高的学习积极性。多名教师被评为学校教学名师、先进个人以及学生喜爱的教师。每月对本课程教师进行计算机绘图培训及教学研讨。使每位老师能够根据新的课程大纲和教材,利用新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本课程教师团队有良好的传、帮、带传统,引导教师创新与改革。保证了持续良好的教学质量。教学梯队建设呈良性、合理的发展趋势,教学队伍稳定,受到兄弟学校、企业单位的一致好评。⑥教学方法改进。在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进上,强调多媒体教学和结合现场的教学,正在进行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建设,力争建设基于计算机的在线学习管理系统。把视频、电子邮件、习题、讨论信息和音频等与多媒体教学课件结合,通过数字化技术和网络技术,使课程开发和创新不仅保持原有特点,而且在新的思路指引下更具有先进的E-learning(数字化教学)特色。⑦学生创新实践方面。指导学生成立了以土木工程专业学生为主,全校其他专业学生都有参加的“重庆大学建筑工程制图协会”,每年定期指导学生举办“全校学生工程字竞赛”及“全校学生建筑施工图制图竞赛”,并每学期开展培训活动。每年组队参加“高教杯”全国大学生先进成图技术与产品信息建模创新大赛,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对本门课程及相关课程的学习积极性。

三、《建筑制图》大类课程的应用情况及取得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