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初中音乐教学反思

初中音乐教学反思赏析八篇

时间:2023-03-08 15:25:55

初中音乐教学反思

初中音乐教学反思第1篇

中学音乐教学的一个重点内容是声乐课,现在的学生喜欢唱歌,更喜欢唱当代乐坛一些流行音乐,音乐课本上的歌曲却看都不看。现代学生的思想有变化吗,对音乐课本上的歌曲不喜欢?通过观察我发现:以前声乐课,教师教的方法有问题,老师只是教会学生唱会曲调就万事大吉了,也不管歌唱的用嗓方法和用气共振的状态,以及歌曲时的感情渗入。教师只是简单地介绍歌曲的创作背景,没有真正用心回答当年所发生的事情。现在的学生们都没有经历过那个年代,所以根本无法对歌曲产生的感情上的共鸣,也就无法再现当年万人共唱的辉煌了,自然而然学起歌来就毫无兴趣了。所以要求教师在教这种歌曲时,应该详细地介绍歌曲的时代背景,最好是结合历史的真相让学生身入其境。当学生对歌曲发生感情之后,教师以专业的歌唱方法来引导学生来演唱,这样丰富了本来单调的课程。

坚定的自信心的树立,是非常重要的。教师都知道自信心的重要性,没有坚定的自信心一个人,他无论做什么事情都会做得失败。自信心对一个歌唱者来说当然更重要,不然怎么能开口唱好呢?自信心怎样才能树立起来呢?就需要教师的努力了,而且,学生配合才行,不然,一方面努力,另一方面不配合,自信心不仅树立不起来,还会形成对立的情绪。教师应该多给学生一些表扬和肯定,让学生从喜欢教师这个人到喜欢所教的歌曲。

重视设计导入环节。导入是导火线,是学生体验歌唱和参与歌唱活动的最重要的步骤,也是引发学生对歌唱产生兴趣及热情的手段。讲究的导入会深深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音乐教学过程就是让学生动起来,学生不动起来,音乐课就无法进行了,光靠老师说、唱、跳还不行,得让学生活动起来,从教师的专业上还是教学的方法上都要加强。

模仿节奏。模仿节奏是一种很快入手的好方法,学生是很喜欢这种简单的教学方法的,学生们喜欢打拍子,准确地模仿教师的节奏,能使注意力更集中,因此学生们会很认真地听老师的拍子。教师拍一拍歌曲中的复杂节奏,学生通过模仿,对节奏一下子熟悉了,歌唱起来自然是得心应手。

还有一种方法就是画旋律线。里面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在乐谱下画,一种是用手在空中画。这个方法的作用就是让学生集中精神,听得更专心,通过这种方法,学生能体会音乐的曲子的起伏和感情,感受到音乐的博大精深,感叹音乐的力量。

初中音乐教学反思第2篇

关键词:音乐课堂 教学 初中 课程设置

强调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强调考试公平的呼声越来越高,相关政策也在近期也不断出台。随着素质教育思想走进初中课堂,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寻找强化考试科目与协调文化科目之间的平衡点,以期实现全面型学生的培养。新课改后,音乐课程开始被越来越多的学校纳入初中课程,作为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主要手段。在此过程中,音乐课程设置日益完善,但仍然存在不少问题。及时反思初中音乐课程中出现的问题,并思考出解决之策成为音乐课程改革面临的最大挑战。

一、初中音乐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有人说,音乐作为另一种形式的语言,能起到缓解压力、愉悦心情的作用。诚然,校方在初中阶段为音乐课提供学时,肯定也不乏这方面的考虑。但我们必须承认,在将音乐教学落实的时候,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1.学校、教师及部分学生对课程意义理解不深刻

作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承担着文化传播与人文教养的作用,所以音乐课程也可被称作是一门充满人文性的课程。从课标要求来看,设置音乐课的目的除了教授基本乐理知识,培养学生艺术素养,就是要提高中学生的人文情怀,使他们学会欣赏美。然而,在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下,不少学校跟学生将音乐课当作了听歌时间。对他们而言,乐史上的经典篇章毫无意义,其吸引力甚至不及网络音乐和流行歌曲。音乐课成为空有形式,缺乏内容的课程。同时,部分中学对音乐教师也并不重视,音乐教师少,专业性不高的现状也使得音乐课很难真正打动学生。

2.教学形式相对古板单调,缺乏创新点和吸引力

相较于小学时期在音乐教室听着钢琴伴奏上课,初中生的音乐课显然无趣的多。对大多数初中生而言,音乐课就是老师在前面用录音机放一曲音乐,而后简单讲评一下音乐家的创作内涵。由于初中音乐课堂缺乏实践性,使得只有通过演奏、歌唱等多各环节才能全面体会的音乐失去了被学生体会的机会。老师在前面唱独角戏,学生在座位上枯燥的听,这种模式让学生难以理解那些深奥难懂的知识,也让他们失去了对音乐本来的兴趣。

二、提高音乐课堂教学水平的措施

社会的快速发展给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素质教育的发展趋势也使得学校不得不在初中生音乐教学上花费更多功夫。对开始形成个人学习方式的初中生而言,通过丰富的艺术表现形式,巩固和提升音乐表现能力,实现学生人文素养及人文内涵的提升是相当必要的。因此,针对初中生的音乐课堂教学,也应提出更有针对性的措施。

1.改革传统教观念

从某种程度上说,提高初中音乐课堂教学就是要提高音乐教学的有效性。而这种有效性的提升可以从多方面予以实现。社会对素质教育的高要求决定了音乐、美术等课程对学生综合能力养成和自身发展的重要作用。传统模式下的教育难以保证音乐课堂教学的及时性和有效性。这种情况下,教育观念的改革就显得迫在眉睫。构建学校、教师、学生、家长四位一体的模式,改善传统模式下对音乐教学的错误看法,以正确的思想观念投入到课堂教学来。形成以学生兴趣为核心,着眼学生发展,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陶冶学生性情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

2.校方对教学目的有更为明确、清醒、直观的认识

初中阶段的音乐课程,是以陶冶情操为目的,愉悦身心为效果的,是面向全体学生,而非单独培养音乐人才的课程。是以,只有让每个学生都能从音乐中感受快乐,将他们的音乐的认识从纸面带到生活,才能让音乐课程真正发挥作用。对学生而言,想提高音乐教学的成效,就必须树立以兴趣为第一动力的基本理念。愈发繁重的课业负担可能让初中生很难将有限的精力放在与中考无关的课业上,也让他们很容易忽视音乐这门学科。但当他们对音乐产生兴趣,一切就会变得截然不同。事实上,只有让学生真正爱上音乐,与音乐保持紧密联系,学会在音乐中享受人生,释放自己,才能实现用音乐美化生活。将自己对音乐的热爱与教学内容、个人经历乃至生活经验集合起来,站在欣赏的角度感悟音乐,才能在体会音乐的同时实现对人文素养的升华,推动音乐课堂教学的良性发展。

3.设置更为合理的初中音乐课程,培养学生兴趣

以往课堂中枯燥乏味的内容很难引起学生共鸣,也在无形中降低了课堂教学的效率。所以,音乐老师需要以更新的上课方式来调动学生兴趣,同时构建师生间的和谐关系。由于课堂教学时间的有限性和固定性,学校应在课程预设时就尽量减少教师照本宣科情况的发生。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加强学生对基本乐理和乐器的学习。除理论内容外,尽量增加授课环节中的实践与讨论环节,让学生有机会谈论、学习甚至演奏自己喜欢音乐,进而增加课程的趣味性。在教学环节中,教师可以通过课前提问,课中讨论,课后反思的方式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有效的设问能让学生在最短时间内把握本节课的内容要点,通过设计相关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提高学习效率,使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上课过程中的讨论能有效提高教学质量,让每个人都参与进程中,避免产生老师讲课,学生不听的状况。事实上,讨论的过程也是师生互相交流融入的过程。因为讨论往往能使人更快更直接的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问题,它能激发学生思考的角度和层次,使思考变得更为全面。课后反思则是有效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事实上,反思的过程也是一种强化的过程。受限于课时,学生很容易遗忘上节课所讲的内容,而反思这一环节恰恰弥补了这一点。反思实现了课堂教学的纵向延伸,它以兴趣为纽带,将课堂教学的成果转化为更好的教学质量,实现了对教学内容的反思。

小结

提高初中音乐课堂教学水平,是教育改革提出的新要求,也是时展的需要。初中音乐课堂教学即将走向一个举足轻重的位置,而这条道路注定是漫长而充满困难的。总而言之,初中音乐课堂教学的发展离不开社会、学校、学生、家长等多方面的努力,相信只有构建起更好的教育环境,给个性更多的展示空间,充分调动其学生兴趣,才能最终实现初中音乐课堂教学的目标――即音乐与文化、社会、民族的有机结合。

参考文献:

[1]张久美.中学音乐鉴赏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辽宁师范大学.2010

初中音乐教学反思第3篇

关键词:初中音乐教学;创新能力;培养路径

进入21世纪,中国经济发展迅速,各行各业快速发展。我国的经济正在创造更多的奇迹,中国的国际影响力也在日益增加。为了适应中国的现状,中国教育部提出了一项新的研究型高素质人才课程改革方案,以培养具有创新技术的人才。研究表明,音乐教学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有很好的影响,可以开拓学生创新的可能性,可以通过音乐教学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技能。

一、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意义

音乐是一项古老的艺术,古时的人们通过音乐来表达自己的感情和思想,人们听着音乐可以激发他们的想象力。音乐教学是一门特殊的科目,主要是向学生传授音乐的意义和一些技能。音乐学习可以帮助学生拓宽思维,提高协作技能训练和整体技能。音乐教学是培养初中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造力的宝贵工具,而中等教育阶段是学生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初初中生的处于身体和心理发展的重要阶段,这一阶段的学生对他们日后的创新能力非常重要。因此,在上初中音乐课时,我们可以从学生的现实、自身条件和创造的可能性开始,寻找并发现他们的特产和优势,通过音乐教学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学生以后进入初中、初中和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音乐教学是初中教学的重点,在过去,由于传统的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和家长们并不了解音乐教学的重要性。音乐教学在听音乐的过程中起到了提高学生的智力,塑造情感和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的作用。歌曲为人们提供了可视化的空间,与教育质量相关的创新和研究技能是学生的重要素质,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未来的学习和发展。考虑到音乐教学的特点和发展需要,可以教室中运用现代的教学理念,选择一本适合的教科书,以反映学生学习需求的教育为基础,帮助学生提高创新技能,为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打好基础。

二、初中音乐教学初中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路径

(一)初中音乐教学用创新能力转变教学观念教学

目前,在中国教育领域,选择人才和检验教育成果的最重要途径仍是研究。这就是为什么学生在研究中发展的大多数思想都是面向考试的思想的原因。培养学生在音乐教学中的创新能力的最重要部分是教师改变他们对教育的看法,让教师根据现有的教学方法改变教学方式,并使学生成为课程的主导,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并促进他们的成长。根据初中生的学习特点,学生在日常学习中会慢慢适应基于测试的教学方法,包括在课堂上独立思考的能力和不良的变化感。有些学生甚至可能会等待老师讲课,认为自己无须参与,最后失去了创新能力。为了改变这样的情况,教师必须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按照科学定律将教师教育和反向学习的观念整合到日常教育设计中,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主动学习能力。在课程中,教师可以利用技术和空间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同时创造足够的想象空间,使学生随着教师的教学发展自己的创新能力。随着对知识的渴望不断增加,不良习惯的改变,学习技能的提高,以及创新学习动机增加,学生的创新能力将得到很大的发展。

(二)初中音乐教学依托现代教学手段教学

自信息时代问世以来,科学技术一直在发展,并在各个行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教育信息技术也在迅速发展,并在支持教育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从学生的角度来看,初中的思想占主导地位,从思维和推理开始,信息技术可以帮助学生发展自己的“感觉”,并提高创造力。例如,在教给学生歌曲《黄河大合唱》的同时,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黄河大合唱》的背景,以供学生感受。还可以考虑生理和心理特征,以及学生受教育的背景,例如可以让学生观看,来了解京剧的含义。还可以通过体验来增强学生的兴趣,例如可以让学生穿有代表性的服装或者亲自感受各种京剧乐器,现代教学方法在支持这一教学方法中起着重要作用。

(三)初中音乐教学用激发学生想象力的方法教学

人类将一些新以前看到过,现在又看到的图像称为幻觉。优美的音乐使学生可以创建不同类型的图像,每个学生可以创建相同音乐的不同图像。因此,音乐的演奏激发了学生对音乐背后故事的想象力,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创造能力。在音乐课上,老师必须遵守有关学生发展的准则,并使用适当的教育设计,来增强学生的兴趣,并促进学生想象力的。在教学中,教师需要提高学生独立思考的意识,要求学生通过语言表达他们对音乐的看法和想象,并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例如,教授“感恩的心”,这首歌很早就为学生所熟知。而上课时,老师需要通过音乐引导思想,比如为谁而感激?从这些问题开始,歌曲的含义将被每个学生去想象和解读。学生的想象力是多种多样的,反映了有关学习时的各种想三法、结。语

新时代的变革促进了社会的发展,发展创新型学生是目前教育的重要环节,初中音乐教学的发展使学生可以基于各种迁移经验来扩展他们的思维。音乐课程的学习要求教师以学生为教学核心,根据学生的需求和发展组织并逐步开发教学演示,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在愉悦的学习环境中,学生可以看到学习的乐趣,打开创新和想象力的大门,并对现有的学生学习方法产生积极影响。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莉萍.初中音乐教学初中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6) :460- 491.

[2]赵秀娟.音乐教学初中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J].学周刊,2012(6) :156.

初中音乐教学反思第4篇

关键词:音乐教学;初中音乐;方法

一、情景教学法

情景教学法就是教师在课堂上创设或模拟出的生活场景,学生在这个模拟的场景中将所学语言材料进行综合,创造性地进行表达与交流。这种练习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理解与表达能力,同时,将学生放在一个自己熟悉的环境中学习。

二、游戏教学法

初中阶段的孩子好玩性比较强,教师可以抓住这一心理进行游戏教学。所谓游戏教学法就是用游戏形式复习各种音乐技巧,使学生寓学于乐,在活泼、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自然而然地获得音乐相关知识与技能。游戏要求简短易行、有趣味,而且要与本课教学内容紧密相关。如,教师可以举行影视与智力大比拼比赛,通过听、看、答、唱、创影片中的主题歌曲,让学生了解多彩的荧屏世界以及影视音乐的多种存在方式,感受主题音乐在影视中的作用,教师可以选择《敢问路在何方》《滚滚长江东逝水》《好汉歌》等这些耳熟能详的歌曲。

三、活动教学法

课堂、课外活动在音乐课堂中十分重要,学生在活动中,自己的音乐相关能力往往会得到全面发展。所谓活动教学法就是按照学生身心发展过程中的不同阶段来设计、布置情境,提供材料,让学生积极参与自由操作、观察思考。通过活动让学生自己认识事物、发现问题,得出答案,发掘学生潜能。例如,在初中音乐课本《让世界充满爱》这一课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各种爱心故事、演唱、表演等活动中体验、感受爱――人类永恒不变的主题,在学习中,探索学唱新歌的方法,练习自然而有感情地演唱,注意保护嗓子。

总之,初中阶段的音乐教学对学生的整个音乐学习过程是十分关键的,教师要合理的安排教学方案,加强初中音乐的学习水平,提高音乐学习技能,培养出高质量、高水平的音乐学生。

参考文献:

[1]姚宇化.1949年以来我国初中音乐课程目标的回顾与反思[D].华中师范大学,2006.

初中音乐教学反思第5篇

关键词:初中音乐 教学评价 评价方法

一、初中音乐教学评价的思考

音乐课堂教学评价的思考是建立在世界课程评价变革的基础之上的,中国课程评价的发展受到世界课程评价的影响,音乐教学课堂评价必然也受之影响。目前,西方世界正在形成将上述特点加以体现的“评价改革运动”,并诞生了一系列新的评价方式,如“表现展示评价”、“档案袋式评价”、“苏格拉底式研讨评价”等等,形成了一种“表现评价体系”。评价体系的主旨是表达了其与传统学业成绩测试的不同:后者把学生的学业从整个教育中、从学校生活中、从课程中解放出来,作为全部学校教育的焦点和重心,因此造成了测验的很多弊端;而前者则再次重回到学生在教育中、在课程教学中的真实而完整的表现,是新的课程评价观的集中体现,代表了课程评价领域的未来发展方向。这个方向也正是当前我国初中音乐教学课堂评价改革的方向。

评价指评定价值高低,是为了度量质量,即对事物价值的判断。不同的评价标准、评价依据、评价办法,形成了不同的评价观。它可以分为选拔的评价观和发展的评价观等。前者强调用一个共同的标准要求所有的学生,大家追求同一目标,达到一定水平;而发展的评价观注意每一位学生的进步与提高。

教学评价是对教育目标的实现程度作出的价值判断。它有时只依据由测验提供的测量值,更多地则是综合各种测量、关健性事件、主观印象和其他各种证据。在教学过程中,它又是一种教学方法,一种教学手段。在音乐教学评价中,应把发展的评价观作为理论依据,结合教师的教学技巧和学生的实际收获做出公正、正确、全面的评价。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可采用灵活多样的评价手段和方法,让评价不仅成为教学质量的反馈,教学调控的依据,而且充分发挥其激励和导向功能,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和提高。

评价具备反馈调节、展示激励、反思总结、检查筛选和积极导向等功能,这种评价方法符合发展性评价内容是多元的这一新的理念。评价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考察,尤其是对个体独特性“质”的考察,以及侧重对“表现”等行为层面而不只是“概念”或“认识”等认知层面的考察,这种评价将记录学生成长,促进发展。

综上所述,初中音乐教学课堂需要运用最新的评价理论指导评价的改革,以促进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学生音乐个性的逐步形成。

二、初中音乐教学评价方法

“音乐课程评价应充分体现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精神,贯彻《标准》的基本理念,着眼于评价的教育、激励与改善的功能。通过科学的课程评价,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激励教师进取,完善教学管理,推动音乐课程的建设与发展。”纵观现有文献,人们已逐渐开始关注评价对促进学生发展的作用,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已能逐步意识到原有的传统、封闭的评价所带来的弊病,呼吁用科学的、多元的、发展的评价来促进学生的发展。

(一)成果评价法。21世纪是创新的世纪,是尊重个性、弘扬个性的世纪。新课标提出“承认差异、尊重个性、给每一位学生以充分的发展空间”的基本理念,因此小班化教育强调对每个学生因材施教,从而小班化教育学生评价也要体现个案化、个性化特点。

在具体实施中我们把握两点:其一是对有着不同的经验背景、思维特点、兴趣爱好的学生评价要做到“个性化”,其二即使是同一个学生,在不同的方面应有着不同的标准,就如十指各有长短的道理是一样的―学生在不同的领域他们的思维发展水平也是不一样的。

在初中音乐评价中,仅凭一首歌曲就判定学生的掌握情况是片面也是不科学的,有的学生歌曲未必能表达得很好,但是在其他方面,比如欣赏感悟、乐理知识、合作交流中,发挥比较突出,这种情况你不能说这名学生学习的不好;还有的学生从小学习某种乐器,学过乐器的学生音准、节奏这方面肯定没有问题,但是,这个学生就是嗓音条件不好,歌曲很难表达到位,这种情况也不能说这名学生学习得差劲。

从教学实践中得知,学生很希望自己的优点能够在评价中得以体现,认为这样的评价才能更加公正客观地反应他们的学习情况。

因此,在初中音乐教学评价中,应该考虑每位学生的优点和长处,尊重每位学生的个性,全面、综合地来评价学生。

(二)档案袋评价法。档案袋评价是指:分别为每位学生建立一个档案袋,将学生在音乐方面的特长爱好以及每单元的学习情况,记录在案,装人袋中,这是对学生整个学习过程的记录和评价。根据实际情况分析,学生认为这种评价方法不仅能够帮他们学习的知识起到巩固、梳理的作用,同时还能让他们及时发现自己学习上的不足,对学习能起到更好地促进作用。

在档案袋中,我们可以设立这么几项内容:班级、姓名、性别、年龄、在音乐方面的特长、喜欢音乐课上的哪个环节、每单元学习中设立:①歌曲掌握:音准、节奏、感情,②欣赏感悟,③知识:乐理知识、作品理解、作者介绍,④活动心得,六个单元结束后,还有一个对本学期学习的总的感想。

(三)互动式评价法。学习是建立在平等对话上的师生、生生间的交互性的活动,评价也应是多向的,小班化教育由于学额较少,他们交流的时间和空间都得到了拓展,在此基础上小班化教育学生评价更要充分体现尊重学生个性的人本精神,评价中不仅需要教师的评价,学自评和相互评价也很重要。学生参与对他人的评价中,在清楚地认识别人的优势与不足之时,其实也是在对自己的反思,对自我的认识。互动式评价,让学生学会交流,学会分享,在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自我评价、自我反省与自我监控能力。

三、结论

因此,在评价的方向上,变单一的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为教师对学生、学生对学生、乃至学生对自己的多向评价。在评价的内容上,变单一的一首歌曲、一个分数来衡量学生学习水平,为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学习效果等各个侧面,在评价的方式上,变学生的被动地位为主动参与的过程性评价,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邓旭凌,创新评价机制 促进评价改革[J].考试(教研版),2012.02.15

初中音乐教学反思第6篇

摘要:初中音乐教育往往被学校和老师忽略,原因就是它不是中考学科。但是,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音乐教育无比重要。在日常的教学中,如何改进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以加强音乐基础知识教学和基本技能训练,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感受能力和鉴赏能力,大面积地提高音乐教学质量,是进行音乐教学改革的现实课题。

关键词:初中音乐课堂

作为音乐教师,必须对“音乐教学是以审美教育为核心”这样的一个概念有明确的了解。与其说音乐是一门课程,不如说音乐是一种对艺术审美的过程、享受的过程,在整个课堂教学环节中应当要以“音乐之美来感染学生,要以乐中之情来陶冶学生”,从而培养学生逐步形成正确而良好的音乐审美能力。通过课堂教学的有效手段,可以培养学生感受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方位的发展。

一、设置聆听的情境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聆听声音始终是音乐课堂的主要内容,感动学生的,应该是音乐本身。初中学生只是音乐的尝试者,并不是专业音乐人,教师想从音乐技法上吸引学生,学生还没有这么专业的鉴赏力;想单从音乐的兴趣上激发学生,我们的课堂音乐完全不能和流行音乐相比。所以,要想让学生感受到音乐的美感,首先需要的就是设置情境,增强聆听的力。

教师要设计完美的音乐聆听环境,需要从硬件和软件两方面做好准备。良好的音响设备,是演绎音乐最好的载体,换了一个稍微差一些的设备,这些经典的音乐片段在音质不佳、断断续续的效果中,都会让学生大失所望,音乐不再感人,教师的讲述也会立刻变得苍白无力。所以,教师在课前就应该着手准备尽量优美的播放设备给学生,包括碟片、磁带的试放、不同乐曲音量的调节等。例如:在学习《渴望春天》时,由于录制的原因,欣赏维也纳少年合唱团的歌声需要较高的音量,但接下来欣赏《春之声圆舞曲》还用同等的音量,第一个强和弦将会震耳欲聋,破坏美感,所以必须在课前调试。有了良好的设备,更需要为学生精心挑选优质的软件一一恰当的、优美的音乐CD或磁带资料。对此我有非常深刻的感受。以前,学生对与教材配套的《喀秋莎》、《游击队之歌》这些歌曲都不感兴趣,但当我挑选了黑鸭子的合唱版本,在新的音响设备下播放后,学生马上从喧闹的无所谓状态转为入神地聆听夭籁之声。此时人声的纯净与秀美,不需要教师的夸夸其谈,是真正从声音中传递到每个人心中的。

音乐之美,不是教师的讲述能强加给学生的,只能是聆听,只能是优美的声音效果让学生自己感受。精明的教师,是会利用一切机会创造最优美的声音效果给学生,而不是寻找客观理由,找一些凑合的声音给学生听。如果在常规教学中,学生欣赏到的都不是最优美的音乐,长此以往,学生对音乐就开始挣疑态度,不再认同音乐的感人魅力了。所以,音乐的聆听,是需要教师选取最优美的音乐资料,用好的音响效果呈现出来给学生聆听的,并且,一定要长年累月坚持,给学生一种完美的音乐感受。

二、开展多种音乐活动课

音乐活动课是音乐课的延伸,音乐活动课这种特殊 的课堂教学活动,使学生创造思维的空间更为广阔。活动课除了完成基本教学任务外,更多的是把活动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上器乐课时,教师除了讲课辅导外,可与学生一起齐奏、合奏。如需要配打击乐时,教师除了引导学生设计相关的锣鼓点外 ,还可 以和学生一起演奏各种打击乐器,甚至与学生演唱的歌曲作伴奏。此外,教师还可以给学生设计合适的伴奏音型,让他们用自己的乐器为教师演奏的乐曲进行伴奏……这种做法不但使课堂变得生机勃勃,颇有兴趣,而且还达到了师生营造和谐、愉快的良好教学氛围的 目的。

三、 用优秀的作品激励学生

初中生有很强的模仿欲望,而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也与他所接触到的音乐作品有极大的关系,好的音乐作品可以激起学生的创造或表现欲望。所以,教师应该提供尽量多的优秀的音乐作品,扩大学生的视野,激发他们的兴趣。音乐课本中的欣赏课都是选取了大量的优秀作品,但这还不够,还需我们教师提供给学生更多的优秀作品,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兴趣。值得学生信赖和崇拜的还是教师的音乐素质,教师通过各种演出或个人表演展示给学生欣赏,不但会让学生觉得很崇拜,而且也会树立教师的威信。

四、评价与反思

及时的对课堂教学进行教学评价,掌握学生对知识的把握程度,教师通过对课堂教学进行的总结,可以为以后的教学提供经验,提高教学质量。在进行音乐课的教学评价时,一定要评价方式多元化,突出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重视他们的学习过程。教学评价一定要符合中学生的心理特点,通过鼓励和夸奖他们,来增加他们学习的自信心,提高他们对学习音乐的兴趣。

反思是教师对自己是的教学活动的思考,也是新课程标准着重强调的问题。通过反思,教师们可以提高教学经验,同时经过反思,教师不断的改变教学方法,也是对教学不在是一件单调乏味的工作。教师们只有不断的反思教学,才能明确自己的缺点,从而改变自己,提高教学质量。

总而言之,音乐教育的成功与否,主要看对学生兴趣的培养如何。一个合格的音乐教师,往往想方设法地让学生在参与音乐活动和感受音乐的活动中,去探索,去创新,表达他们的真情实感,促进他们的想象力的发展,让兴趣成为每个学生学习音乐的真正动力,使音乐教育的教学效果更加显著,教学质量取得质的飞跃。

参考文献:

初中音乐教学反思第7篇

关键词:初中语文;情境创设;问题情境;演绎情境;音乐情境

一、引言

“让初中生能够在生动完美的情境中感受语文学习的乐趣”,是新课标背景下,中学语文教学指导思想中的重要理念。在教学教法丰富多元的今天,采用单一的讲授法组织语文课堂教学,已难以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且对教师自身教学技能的提升也十分不利,因此,探究一种语文课堂中有效的情境创设模式,对于语文教学实效性的提升,将有着积极的作用。以下,我将结合多年的教学经历,具体谈一谈初中语文课堂情境教法实践的思路。

二、情境创设教法在语文课堂中的应用

(一)以问题情境启迪学生思考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惑,是打开知识大门的金钥匙。北宋教育家张载亦说过:“读书要先学会疑,于无疑处有疑方是进矣”。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创设一种基于疑问的情境,乃是启迪学生进行思考的有效手段,值得语文教育工作者深入探究。当然,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创设问题情境的方式十分多元,而我则比较青睐以“多媒体手段创设问题情境”这一方法。

例如,《老王》为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的课文,由于整篇文章涉及到那个特殊的历史背景,而00后的初中生对那个荒乱的年代并不了解,一味地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起到的效果并不佳。为优化教学效果,在课堂开始之初,我首先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了反映那个年代历史事件的纪录片,通过观看视频,学生们对当时的社会背景有了一些了解,在此基础上,我引领所有同学精读课文,并创设问题情境“老王的不幸体现在哪?是历史原因造成的吗?”“为什么作者觉得没请老王坐坐喝口茶水很抱歉?”……由于有了之前的视频背景做铺垫,同学们的思考变得有的放矢,教学的针对性自然十分强,效果自然不同凡响。

(二)以演绎情境激发学生创造

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曾说过:“活动是认知的源泉,调动多感官参与学习活动,是有效教学的基础。”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单一的情境创设,往往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成效,教师应充分应用上述理论,让学生在亲身参与的教学活动中体验到情境学习的乐趣,获取语文知识的精华。

例如,在教授《孔乙己》这篇课文时,传统模式下,很多老师习惯性采用讲授法设计课堂教学,该种教学模式比较成熟,但缺乏新意,十分死板,难以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和学习兴趣,我在教学过程中,则创设了一种“分组演绎”情境,取得了不俗的成效。首先,我采用传统讲授法,为全班同学分析了整篇课文的内容。其次,我将全班分为若干小组,要求各小组结合所学内容,以演绎的形式表述课文内容,由于该种方法十分新颖,大家的兴趣立刻被激活,纷纷着手准备,组内开始探讨,分配角色、剧本撰写、表演套路等讨论活动十分激烈。最后,当各小组准备完毕后,一场别开生面的“孔乙己演绎报告会”拉开序幕,大家纷纷发挥想象,尽情表现,话剧、舞剧、哑剧等形式层出不穷,很多同学的表演极富创造力,课堂氛围被瞬间激活。

(三)以音乐情境带给学生享受

我国著名音乐家洗星海曾经说过:“音乐,是人生最大的快乐;音乐,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流。”音乐既有如此魅力,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何不借助它的魅力,为学生创设一种教学情境,让孩子们体验到语文学习的听觉享受呢?在初中语文教学内容中,以音乐作为激活学生学习兴趣的引子,创设一种情境,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

例如,在《春》一课的教学中,我为学生播放了瓦格而纳《四季组曲》中的春部,整首曲子播放的过程中,我引导学生闭上眼睛聆听音乐,同时想象春天到来时,自然界中的变化,在美妙旋律的刺激下,全班同学体会到了音乐带来的魅力,激活了学习的兴趣因子。而在《观潮》一课的教学中,我则为全班同学播放古筝曲《战台风》,激昂进取的旋律立刻激活了学生的想象思维,在音乐的引导下,他们开始体会潮水的奔腾、汹涌,获取语文知识的同时,借助音乐旋律,体验到了听觉艺术的享受。类似的课文案例不胜枚举,只要教师善于发现,并借助音乐营造听觉情境,课程教学的效果势必完美。

三、语文课堂情境创设教学优化的思路

(一)教师:需提升自我的教学素养

教师,是初中语文课堂情境创设教法教学的设计者,相较于传统的讲授式教法而言,情境创设教法的教学环节、教学内容等设计步骤更为繁杂,且考验着教师的教学想象力,创造力,因此,为使情境创设氛围下的语文课堂教学效果更加完美,教师应在掌握传统讲授教法的基础上,不断学习情境教学法的新理念、新套路。一方面,要积极参加有关语文课堂情境教学的培训、讲座,与这方面教学的专家学者积极交流,汲取语文情境创设教法的新元素。另一方面,在平时的教学中,要结合课本内容,多用、多想、多反思情境创设教学,不断提升自我的教学实践能力,提升情境创设教学素养。

(二)教法:需不断创新引入新元素

为保证情境创设教学的新鲜活力,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不断创新,引入新元素。在具体的教学中,各级语文教师应不断思考:如何在情境创设教法中,结合学情、生情、教情,从教学设计、教学组织、教学反馈等方面入手,创新教法的新内容,在使情境教法完善优化的基础上,为情境创设教学融入新鲜血液,不断吸引住学生对情境设教法的兴趣度,激活语文课堂。

四、结语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创设情境,是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十分有效的策略,本文仅提出了三种具体的教学实践策略,希望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引起更多初中语文教育工作者对情境创设教法的关注,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实践、不断反思、不算完善情境创设教法。

参考文献:

[1]张广斌.教学情境研究:反思与评价[J].当代教育科学,2011(20).

初中音乐教学反思第8篇

【关键词】初中音乐;课堂教学;探讨实践

所谓音乐欣赏,其实就是人的听觉器官接触音乐的音响运动而产生一种主观能动的审美活动,也就是通过音乐形象去体验和认识社会活动的有效思维活动。按照《音乐课程标准》的新要求,中学生在音乐学习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学习领域是感受与鉴赏,这是音乐学习的基础。感受与鉴赏是音乐艺术不可或缺的学习部分,是整个音乐学习的基础,更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作为音乐教师,我们要如何引导学生走进音乐欣赏的世界,帮助学生更好地参与音乐欣赏,吸收音乐带来的不同感受,并提高自身的审美水平,这是值得我们每一位一线音乐教师需要探索和思考的问题。

一、初中生的心理成长特点

(1)自我认知和意识的迅速发展。伴随着初中生的发育成长,他们的心理成熟度也出现前所未有的变化,当他们的观察力和注意力得到一定进步,思维能力也转向逻辑抽象思维发展。另外,他们的自我意识在成长中得到加强,渐渐形成属于自己的独到见解,认知水平也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2)青春期的心理萌动和行为变化。初中生伴随着青春期身体发生的变化, 其心理也开始萌动,并且逐渐对越来越多的新事物感到好奇与渴望,但有时也会感到迷惘。然后他们有了自己崇拜的青春偶像,在行为、语言上也学着模仿电影电视明星,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交流方式。

(3)平等独立的情感交流诉求。当初中生在渐渐脱离小学时代需要依赖的那种状态时,他们越来越迫切需要一个能够与成年人平等交流情感的空间和时间。与此同时,他们也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和理解,渴望在无拘无束的氛围里与老师平等倾吐心声进行情感交流。

(4)主观存在较强的逆反心理。初中生既不会像小学时那样对自己的主观情感体验不深,也不像高中生那般精练,凡事有自己的主张。初中生经常处于一种一知半解的状态,缺少情感意志上的自主控制力,受外界因素的影响较多,进而表现出情感和意志的脆弱性。很多初中生容易产生厌学情绪,甚至产生破罐子破摔的逆反心理。

二、初中音乐欣赏课的教学策略

(1)注重音乐兴趣培养,深化音乐情感体验。作为音乐欣赏的前提,兴趣的培养需要教师在音乐教学中营造更多的氛围,以提高学生音乐欣赏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果能让学生的音乐情感体验中领会作品的意境,就能更好地产生感应效果。这说明氛围对学生情感的重要性,营造既定的氛围,需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教学内容来决定。与此同时,教师还应有意识地营造探究过程中的兴趣情境与问题情境,有效地以景激趣,以情启思。从实践与感悟中去学习,是一种个性化的学习,更加关注学生的内在领悟与体验。比如在讲授柴科夫斯基的《天鹅湖》选曲的欣赏课时,为让学生在欣赏中感受速度、音色、力度等在音乐中的表现力,可以引导学生模仿天鹅的脚步、舞姿、形态等行为,仿效各种各样的眼神表情,然后根据自己的理解来诠释《天鹅湖》的艺术意境和音乐特色。在这样的实践与体验相结合的课堂中,学生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音乐艺术,自然容易获得高效的学习成果。

(2)加强音乐交流探讨,增强学生学习欲望。音乐的魅力不仅取决于音乐本身韵律的和谐完美,还在于它能给人一个发挥想象的空间。作为人们心灵漫游的体现,音乐来源于生活,同样表现出高于生活的魅力。音乐的想象力是音乐魅力的所在,没有想象力的音乐是匮乏无力的。初中生正处于想象力丰富的年代,如果能用音乐打开学生想象的大门,逐渐培养他们创造性的思维能力,这是我们音乐教学工作者的任务。在音乐欣赏课教学中,要引导每一位学生都能够按照自身的经历和文化以及所处的环境,对音乐产生自己独特的见解。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学习欲望,才是初中音乐课堂需要努力的方向。

(3)拓展多元化音乐欣赏,培养学生优良品质。音乐教育并不是音乐家的教育,而首先是人的教育。作为一门情感艺术,音乐欣赏不仅仅是点燃学生的情感之花,更要打开学生的心灵窗户,让他们在情绪的激发与起伏中,感受到音乐的魅力。在我们的教学进程中,要更多转变教学思想,从技能形式向作品内涵理解转变,要多鼓励学生对作品本身进行挖掘,有选择地运用技巧进行作品鉴赏分析。教师在音乐欣赏教学中要更多地融入背景文化知识,对音乐作品进行全面的诠释,以帮助学生从不同角度获取音乐之美。初中音乐欣赏课程要充分利用音乐艺术与其他文化知识的关联,突出美感的体验,增加理解力和感受力,从而培养他们优良的人格品质。音乐教学与德育教育的结合,能够通过音乐塑造的艺术形象和故事情节,让学生体验喜怒哀乐等不同的情绪情感,并将体验结合上升为道德的径向。如果我们在音乐教学中能让学生掌握音乐技巧之外的“弦外之音”,那才是我们教育真正的成功。

参考文献:

[1] 余立峰. 关于初中音乐欣赏教学探讨[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