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小学生家长意见

小学生家长意见赏析八篇

时间:2023-03-07 15:04:55

小学生家长意见

小学生家长意见第1篇

于长学:好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早已明确提出,要完善中小学学校管理制度,建立中小学家长委员会。总理在2010年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所作的《强国必强教 强国先强教》的讲话中也指出:“中小学还要建立家长委员会,不断完善学校科学民主决策和评价机制”。《意见》是继《纲要》颁发后出台的,可以说,它是落实《纲要》精神的重要举措。

当前我国的教育体制由注重规模向注重效益转变,由注重外延向注重内涵发展,教育管理逐步迈入民主管理、科学管理和依法管理的新阶段。过去,我们的教育倾向于遵照国家的统一要求、教育行政部门的统一要求;现在,我们的教育要更多地倾听社会各界的声音,更多地倾听家长的意见。这样的变化其实就是为了适应建设现代学校制度、完善教育管理制度的需要。从这层意义上看,建立家长委员会是十分必要的。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颁布了这一《意见》。

本刊记者:由此可见,在中小学幼儿园建立家长委员会具有重大意义。

于长学:是的。建立家长委员会,首先意味着保证了家长制度化、规范化地参与学校教育活动和监督学校工作,从而真正形成家校的育人合力。过去,家长也在不同方面、不同程度地参与学校教育,但因无制度可循,也就无法真正保障家校合力的针对性、有效性。现在,家长委员会的建立在一定程度上明晰了家长与学校双方的责任,为家校合力的构建提供了强有力的制度保障。如《意见》特别提出,家长委员会要针对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突出问题开展工作,要特别注重与学校共同做好德育工作、协助学校开展安全和健康教育、减轻学生课程负担等方面。

另外,通过家校的协同教育,促进家校形成育人合力,形成学校、家庭、社区之间的相互参与、合作机制,最终逐步实现学校的民主管理、自主发展。一言以蔽之,建立家长委员会是建设依法办学、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的现代学校制度的重要内容。

本刊记者:《意见》明确提出,建立家长委员会旨在推进现代学校制度的建设。确定这样的目标是否说明家长委员会的职能是多方面的,我们究竟如何定位家长委员会的职能?

于长学:建立家长委员会,是建设现代学校制度的重要内容。家长委员会作为学校和家庭之间的纽带,其主要职能包括如下内容:动员、组织家长参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为学校工作提供支持;协助学校开展家长教育,在家长中宣传正确的教育理念和科学的教育方法;代表家长参与学校管理,做好学校和家长之间的沟通传达工作,对学校工作进行监督。

本刊记者:2010年3月15日的《羊城晚报》报道一学校多次以家长委员会的名义向学生乱收费,家长委员会成为替代学校乱收费的组织。请问,您对此有什么看法?

于长学:其实,家长委员会并不是新生事物,早在上世纪90年代我国一些学校就开始了建立家委会的探索,而且取得了积极成效。当然,少数学校的家长委员会完全由校方主导,成了替代学校乱收费、随意补课、违规办学的组织。这样的家长委员会性质变味,应该加以纠正。

目前,媒体报道关于家长委员会的问题大多都是在职能履行过程中出现的,这说明目前家长委员会存在着弊端,并未能发挥其应有的职能。问题的存在意味着家长委员会的角色、职能、运作方式仍有待规范。《意见》的出台,对家长委员会的主要职责、工作任务,家长委员会参与学校教育的基本领域、活动方式、条件保障和家校双方互动合作机制等内容,提出了明确、规范和具有可操作性的指导性意见。按照《意见》要求,地方教育部门要切实加强对家长委员会组建及工作方式的领导,把建设和组织家长委员会作为教育行政干部和中小学校长培训的内容之一。学校要切实加强对家长委员会的指导,把家长委员会的建设和学校的改革、管理结合起来,积极探索与建立家长委员会的指导和管理机构;教育行政部门要组织学校开展家长委员会工作的经验交流,以避免出现因定位不清、权限不明而导致的各种问题,同时,教育行政部门对于出现偏差的家长委员会工作必须予以纠正。

本刊记者:为了避免这些问题的出现,《意见》强调要特别注意选好家长委员会的牵头人。于司长,那您认为家长委员会的牵头人应该具备哪些基本条件?

于长学:选择合适的家长委员会的牵头人和成员是开展工作的重要基础。中小学幼儿园要选择和配备好家长委员会成员,从而为充分发挥家长委员会的作用提供基本的人力保障。

家长委员会的牵头人和成员应该能代表全体家长意愿,具有正确的教育观念,善于听取意见,乐于和学校合作,富有奉献精神。家长委员会的牵头人应该能够全面理解家长委员会职能,具有必要的组织管理和协调能力,拥有参与家长委员会工作所必需的时间、精力,办事公道,责任心强,能赢得广大家长的信赖。此外,牵头人自己的家庭教育应该是成功的,具有一定的示范作用。牵头人还应该与学校保持密切联系,能带领家长委员会并动员广大家长配合学校做好德育、保障学生安全健康、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化解家校矛盾等工作。

可以说,选好家长委员会的牵头人和成员事关家长委员会工作的成败。要注意,家长委员会的牵头人和成员应该是按照民主程序,本着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在自愿的基础上选举出来。

本刊记者:家长委员会可以说是让家长走进学校“参政议政”,正如您曾提到的,建立中小学家长委员会保障的是家长的知情权、监督权和参与权。您能否具体说一说,家长的这三大权利如何在学校得到保障?

于长学:儿童的教育是父母与国家共同的权限和责任。教育孩子不是学校单方面的工作,需要协同学校、家庭和社会的教育合力――这已是一种社会共识。要保障家长的知情权、监督权和参与权,要求学校必须为家长委员会开展工作提供必要的条件。一是要完善学校科学民主的决策机制,保障家长委员会有效参与学校管理。二是要完善科学的评价机制,引导家长委员会对学校工作实施有效监督。三是要适度开放教育教学活动,确保家长委员会和广大家长能不定期走进校园、走进课堂。四是要建立学校与家长委员联席会议制度,定期通报情况,保障沟通渠道畅通,确保家长委员会依法、规范、有序、有效地开展工作。

本刊记者:《意见》要求“有条件的公办民办中小学和幼儿园都应建立家长委员会”。请问,这里的“条件”如何理解?没有“条件”的地方如何保障家长民主参与学校管理的权利?

于长学:建立家长委员会,要充分考虑当地、学校的实际情况,灵活安排,稳步推进。建立家长委员会,要求家长群体相对稳定,对民主程序具有一定的理解能力。就目前而言,乡镇中心学校以上的中小学幼儿园,均有条件建立家长委员会,应尽快建好。

一些农村和偏远地区学校规模较小,学生父母外出打工的比例较大,在这些学校和幼儿园建立家长委员会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但这些学校和幼儿园也要采取多种形式充分听取家长的意见建议,及时反馈学校办学情况和学生学习情况,努力提高教育水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并创造条件,逐步全面建立家长委员会。

本刊记者:这样看来,家长的权利和过去相比会发生很多变化。接下来,教育行政部门是否将进一步制定相关的实施细则,来确立家长委员会的法律地位和权力范围,以及与学校、教育行政部门、教育督导部门的关系?

于长学:接下来,地方各级教育部门要制订家长委员会发展规划、工作计划和具体的实施意见和办法,教育部也将对各地建立家长委员会的情况进行深入调查研究,及时总结和推广好经验、好做法,随时协调解决出现的问题和遇到的困难,不断完善家长委员会工作,促进和保障家长委员会健康发展。今后将逐步建立家长委员会工作评估督导机制,把家长委员会工作的开展情况纳入各级政府的教育督导评估体系,列入学校办学水平的考核评价体系,激励学校建设好家长委员会并发挥其应有作用。

本刊记者:目前我国中小学探索设立家长委员会,在机制建设和具体实施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发达国家是否有一些值得我们参考、借鉴的成功经验?

于长学:家长通过加入家长委员会等组织参与学校教育和管理,这在欧美发达国家已有百余年的历史。虽然我国有不同于欧美国家的国情条件,但发达国家中小学家长委员会的机制建设和具体实施为我们提供了一些值得研究和借鉴的经验。

国外经验表明,学校的建设和发展,不仅需要得到财政支持,接受教育行政部门的管理和指导,而且需要广泛听取家长、社区的意见和建议,争取家长、社区的支持和参与。欧美学校的大多家长委员会是“家长-教师联合会”(Parent Teacher Association,简称PTA),其作用是在学校与家庭之间搭建起一座沟通的桥梁,调动、发挥家长关注学校事务、支持学校教育的积极性,家校携手为孩子们营造良好的学习和成长环境。此外,欧美国家广泛存在的家长代表加入学校理事会、家长不定期参观课堂或者以义工方式参与教育教学活动、家长委员会为筹集学校发展所需经费组织义卖及捐款活动等实施形式,我国学校的家长委员会也可以结合本地的具体情况加以借鉴。

小学生家长意见第2篇

答:2001年,国务院印发《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要求各地按照小学就近入学、初中相对集中、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的原则,合理规划和调整学校布局,对农村小学和教学点进行适当合并。

在布局调整过程中,一些地方因缺乏深入调研和科学论证而出现了如下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学生上学路程普遍变远。一些非寄宿学生在村里学校撤并后要起早上学,个别来回要走两三个小时。二是学生上学交通安全隐患增多。学校撤并后很多学生需要乘坐交通工具上学,由于农村道路条件较差,车况良莠不齐,交通状况复杂,学生上学途中的安全难以保障。三是寄宿制学校办学条件保障不到位。由于撤并学校过快,农村寄宿生大量增加,一些地方寄宿制学校办学条件跟不上,生活管理人员缺乏,床铺紧张,食堂简陋,厕位不足,冬季取暖和夏季防暑条件均得不到保障。四是并入学校大班额问题突出。一些地区在并入学校办学条件难以满足的情况下,盲目撤并学校,致使并入学校大班额问题突出,教学资源严重不足,教育教学质量难以保证。五是部分群众经济负担加大。村小或教学点撤并后,学生需要乘坐交通工具上学和放学,增加了交通费用。寄宿生还要承担部分或全部伙食费。有的家长在学校附近陪读,另需支付房租等生活费用。

针对以上问题,今年9月7日,国务院办公厅出台了《关于规范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要“解决学校撤并带来的突出问题”。

问:哪些学校不可以撤并?已经撤并的学校还有恢复的可能吗?撤并应遵循哪些程序和原则?

答:《意见》指出,对多数学生家长反对或听证会多数代表反对,学校撤并后学生上学交通安全得不到保障,并入学校住宿和就餐条件不能满足需要,以及撤并后将造成学校超大规模或“大班额”问题突出的,均不得强行撤并现有学校或教学点。已经撤并的学校或教学点,确有必要的,由当地人民政府进行规划、按程序予以恢复。

在撤并程序上,《意见》指出,县级人民政府首先要制定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专项规划,合理确定县域内教学点、村小学、中心小学、初中学校布局,其次要合理计算寄宿制学校和非寄宿制学校的比例,保障学校布局与村镇建设和学龄人口居住分布相适应,明确学校布局调整的保障措施。专项规划经上一级人民政府审核后报省级人民政府批准,并由省级人民政府汇总后报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备案。

在撤并原则上,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要以保障学生就近上学的需要为前提。农村小学1至3年级学生原则上不寄宿,就近走读上学;小学高年级学生以走读为主,确有需要的可以寄宿;初中学生根据实际可以走读或寄宿。原则上每个乡镇都应设置初中,人口相对集中的村寨要设置村小学或教学点,人口稀少、地处偏远、交通不便的地方应保留或设置教学点。各地要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体力特征、道路条件、自然环境等因素,合理确定学校服务半径,尽量缩短学生上下学路途时间。

问:学生家长的参与权和知情权在学校撤并中如何体现?

答:为了保障学生家长在学校撤并中的知情权和参与权,《意见》要求,各地对于确需撤并的学校要严格履行撤并程序,包括撤并方案的制定、论证、公示、报批,使学校撤并完全置于公众的监督之下。《意见》指出,要广泛听取学生家长、学校师生、村民自治组织和乡镇政府的意见。在贯彻落实《意见》的过程中,各地要制定出更为公正合理的程序。对参加听证会的代表人数、学生家长所占的比例等,《意见》也做出了相应要求,确保学生家长的意见在学校撤并中得到充分体现。

小学生家长意见第3篇

为推进我县教育系统行风建设,进一步密切学校和社会、家长的联系,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对教育工作的满意度,促进教育和谐发展,经研究,决定在全县各中小学、幼儿园开展以“家长评教师、社会评学校”为主要内容的民主评议活动。现就评议活动的实施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以办好让党放心、让人民满意教育为目标,着力解决我县教育系统行风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促进依法治校、以德治校,规范办学行为,努力树立良好的教育形象,为教育和谐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二、评议范围

全县各中小学、幼儿园(乡镇中心幼儿园以上规模)。

三、评议内容和方法

民主评议活动主要包括两个内容:一是面向学生家长实施的“家长评教师”活动,二是面向家长代表及社会各界代表实施的“社会评学校”活动。

(一)“家长评教师”活动的实施方法

“家长评教师”活动主要由学校负责组织实施。“家长评教师”活动,是推进家庭与学校之间紧密联系、家长与教师之间有效沟通的平台,更是学校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形成良好学风、教风、校风的有力手段。各学校应根据本校实际,积极开展“家长评教师”活动。学校可以通过召开座谈会或家长会,了解家长对教师工作的满意程度;通过开设家长开放日,让家长了解教师的教学工作情况;通过设立家长意见箱、热线咨询电话、电子邮箱、QQ群等平台,征求家长意见,听取对教师的建议和意见;通过问卷调查形式,了解家长对每一名教师的具体评价。家长对教师评议的满意度要放入教师的档案。

学校在组织开展“家长评教师”活动中,要注重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一要引导家长正确参与评议活动。要帮助家长了解评议的目的和意义,熟悉评议的内容和程序,搭建家长与学校和教师交流、沟通的平台,力求避免部分家长由于不了解教师教学工作情况而导致降低评议的可信度和效果,或使评议活动流于形式。

二要引导教师信任家长的评议行为。要动员和教育广大教师以积极的态度面对家长的评议,相信家长都是友好的且有客观公正的评议能力的,相信家长参与评议活动将有助于促进教师自身的发展。要让教师端正心态,勇于面对问题,反思家长通过评议活动体现出来的实际需求,思考自己在教育教学工作中需要改进的地方。要让教师珍惜评议活动这一与家长直接沟通的机会,要让广大教师以良好的师德风貌、爱生敬业精神以及在教坛上辛勤耕耘的信息传递给学生家长,并因此赢得家长的尊重、支持和信任,从而更有效地开展和提升教学各项工作。

三要全面、客观和有效运用评议结果。各学校要将民主评议中家长对教师评议满意度作为对教师考核的重要依据。同时要结合平时多方获得的信息,包括教师自评和年级组、学科组等其他渠道的信息进行综合分析,特别是面对一些家长比较尖锐的意见时,学校领导要同时听取教师的解释和说明,作出比较符合客观实际的公正评价。学校应重在架起学生家长和教师之间沟通、理解的桥梁,重在促成问题的解决,重在促成教师进行反思和提高,以实现“家长评教师”活动的积极作用。

(二)“社会评学校”活动的实施方法

家长代表与社会各界代表共同参与的“社会评学校”活动,由县教育局与各学校共同组织实施。各学校必须组织召开所在地的社会各界代表和部分家长代表参与的行风民主评议会议,县教育局以问卷调查的形式在社会各界代表及家长代表中对学校行风建设工作的开展情况进行测评。

在各学校召开的行风民主评议会议上,校长应作述职评议报告,向与会的评议代表介绍学校总体情况,并总结一年来学校的主要工作、采取的措施、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以及今后的努力方向。述职评议报告的内容要客观、全面、实事求是,并应在会上向与会代表征询在学校建设、发展方面的建议和意见。

局直属学校和高中段学校组织的“社会评学校”活动,应从以下几个层面去邀请评议代表:一是部分县级以上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二是教育系统行风监督员;三是镇乡(街道)主管文卫工作负责人;四是本校学生家长代表;五是社区居民、干部代表等社会各界代表。

各乡镇义务段学校(幼儿园)组织的“社会评学校”活动,应从以下几个层面中去邀请评议代表:一是学校所在地的各级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二是部分乡镇(街道)干部代表、村干部代表;三是当地上规模企业代表;四是当地有关部门基层站所负责人;五是本校学生家长代表。

参加评议会议的代表一般应不少于60人(学生数500名以下学校的评议代表应不少于30人),其中家长代表不少于参评代表的三分之一。

另外,各学校在平时可采用教师家访、座谈会、上门走访、发征求意见函等多种途径和方法与社会各界和广大家长加强沟通,宣传学校工作,听取代表意见,充分发挥“社会评学校”活动的积极作用。

学校应根据本校“家长评教师、社会评学校”活动的开展情况,建立相关的台帐档案。

“社会评学校”活动的满意度测评工作由县教育局直接组织,具体工作由局民主评议办公室负责实施。

测评工作主要以发放问卷调查形式进行。各参评学校应按评议办公室要求上报全校学生家长姓名、联系办法,以及参加民主评议会议的社会代表姓名、联系办法。局民主评议办公室向随机抽取的每所学校一定数量学生家长直接寄发问卷测评表。在校学生数2000人以上的学校抽取200名家长作为测评对象,在校学生数1000至2000人之间的学校抽取150名家长作为测评对象,在校学生1000人以下的学校抽取100名家长作为测评对象。另外,将按问卷测评家长人数的10%,向社会各界代表寄发测评表。

问卷测评要求评议人员对被测评学校作出满意、较满意、不满意三个档次的总体评定,并在校纪校风、规范收费、教育质量、作业负担、家访联系、食堂管理、有偿家教、师德师风、强制推销学习资料等方面作出相应评定。另外,问卷测评时还将征询对学校工作的意见、建议。局民主评议办公室根据回收的问卷测评表中的总体评定结果(满意得1分、较满意得0.8分、不满意不得分),结合问卷测评表的回收率,确定各学校获得的满意度得分。

四、实施步骤

(一)第一阶段:动员部署(2009年4-5月)

县教育局将成立“家长评教师、社会评学校”活动领导小组及民主评议办公室,召开动员会,制定评议活动的实施意见,提出评议要求。各学校要结合实际制定行之有效的评议活动计划,确定工作目标要求,同时采取形式多样的动员会、座谈会,发动全体教职员工,以达到统一思想、人人参与的目的。

(二)第二阶段:自查自纠(2009年6-9月)

各学校应围绕评议内容,以及学校评议工作的目标、要求,针对学校实际情况,查找问题,分析原因,提出整改措施并认真落实、改进。

(三)第三阶段:实施评议(2009年10-12月)

各学校应在10月份召开民主评议大会,邀请家长代表及社会各界代表对学校的教育工作进行评议,并将评议工作的开展情况作出书面总结,于11月5日前报局民主评议办公室。局民主评议办公室在10月份向全县各学校家长代表及相关社会代表进行问卷调查测评。根据问卷调查测评情况,在11月份公布2009年“家长评教师、社会评学校”活动优胜单位并公开全县各学校的满意度得分情况。12月份向各学校反馈问卷测评中具体项目的测评情况,并向学校提出整改意见。

(四)第四阶段:整改落实和评议考核(2010年2-6月)

结合学年度目标管理考核工作,教育局组织对各学校的“家长评教师、社会评学校”活动开展情况进行考核。针对局民主评议办公室反馈的整改意见,各学校认真做好整改落实工作。

五、评议奖惩

学校开展“家长评教师、社会评学校”工作情况将作为教育局对学校进行目标管理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考核小组以学校开展评议活动的相关台帐资料为依据,结合局民主评议办公室提供的测评满意度得分,对学校进行考核督查,并按民主评议专项考核得分以10分分值计入200年度学校目标管理考核得分。

县教育局将按评议活动问卷调查测评的满意度得分情况,划分高中、初中、小学和幼儿园四个竞争圈,评定2009年“家长评教师、社会评学校”活动优胜单位,其中高中竞争圈1所,初中竞争圈2所,小学竞争圈2所,幼儿园竞争圈1所。在2009年,完全中学列入高中竞争圈参评,九年一贯制义务段学校列入初中竞争圈参评。当年有教职工违法违纪被查处的学校,不得评为优胜单位。问卷调查测评的满意度得分低于全县平均分的学校及其校长在学年度目标管理考核中不得评为优秀。

六、组织领导

为切实加强对民主评议工作的领导,县教育局成立民主评议领导小组,局党委书记、局长陈乃青同志任组长,局党委副书记、副局长周国鸣同志、局党委委员、局纪委书记林建国同志、局党委委员、教育工会主席章华勇同志任副组长,局各科室长为领导小组成员。领导小组下设民主评议办公室,忻海霞同志任主任。民主评议活动在局民主评议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进行,由局民主评议办公室(设在局审计监察室)牵头组织实施民主评议活动。

七、工作要求

一要提高思想认识。全县各学校一定要充分认识“家长评教师、社会评学校”为主要内容的民主评议活动对于推进教育系统行风、作风建设,提高人民群众对于教育工作的满意度等方面的积极意义。要把民主评议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认真研究部署,积极开展各项活动。各学校“一把手”要亲自抓工作,定期听取汇报,定期进行督促检查,确保各阶段任务按时完成。

小学生家长意见第4篇

但是,要做好这个工作,却是相当不容易的。在现实的农村教育过程中,教师(尤其是班主任)跟学生家长各自在对孩子的教育过程中,经常会产生一些矛盾。作为教师,有的时候很苦恼:你教育学生不随手乱丢垃圾,但你无法阻止成人随地吐痰;你教育学生尊老爱幼,但你无法惩罚虐待老人的不孝儿女;你教育学生分清是非,偏偏有家长颠倒黑白。这样,家长的教育与教师的教育背道而驰,甚至互相矛盾。许多教师一提起家长,就摇头叹息,通常以一句带有感情色彩的话来道出自己的无奈:“现在的家长,怎么说呢?素质太低了,唉!”另一方面,作为家长,经常也是同样的充满无奈的一声叹息:“现在的老师啊,不说也罢!”似乎家长也有一肚子不得不诉的委屈。

一、家校合作交流之中存在的冲突

诸如此类的问题,如果仔细分析,我们就会发现:主要的原因就在于教师与家长教育理念之间的冲突。

我在家乡的一所农村小学实习的过程中,几乎天天都能在办公室看到学生的家长,绝大部分都是因为孩子的学习问题而被教师通知来的。家长站在办公室里,一个个都像老鼠见了猫似的,低着头,唯唯诺诺地听着老师的数落,再对老师千拜托,万拜托,请老师好好教育自己的孩子。我觉得,这样的沟通,根本达不到信息交流的预期目的,沟通方式也不科学。仔细分析之后,我发现教师与家长两方都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

1.教师在教育观念上的误区

许多教师在观念上有着这样一个误区:所谓教师与家长合作交流,其目的就是为了让家长配合教师教育好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为主,家长为辅,这是天经地义的。这也是传统的学校教育对二者的定位。于是,在这一理念指导之下,合作交流不是双向交流,而是单向告知,即家长只要记住学校或老师的要求并照此执行就可以了。教师不但很少询问家长对教育的看法,而且还有一种不自觉的判断标准:凡是和老师意见不一致的,凡是不照老师要求去做的,都是素质较低的家长。在这里,教师无意中扮演了“真理”代言人的角色。

而事实上,尽管教师是较专业的教育工作者,但并不意味着家长对如何教育孩子的看法一定不如老师高明。家长群体几乎是社会的缩影,相当一部分家长在教育方面还是非常有见识的,但是很多教师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2.家长在教育观念上的偏差

当前家庭教育中,我们会发现一个很严重的问题:有不少家长以错误的教育观教育子女,重智轻德便是一种常见的情况。如今,农村里的大部分群众的物质生活都达到了一定的水平,家庭教育的环境和条件都有所改善,如不少家长为孩子购买高档的学习用品,或者为孩子请家教等等。只要他们觉得是对孩子有好处,家长都会不惜花费钱财和精力。但是,不少家长却不支持孩子参加公益活动,也从不让孩子干家务,总认为:孩子嘛!得保证他首先吃好、穿好、学好,至于劳动嘛,就由我们家长多做点,不用他操劳了,让他多读点书,多学点知识就行了。

显然,让孩子多学点,学习条件好一点,这本是无可非议的。但是,如果不注意对孩子加强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教育,忽视劳动教育,那么,就会使孩子从小养成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一个个成了“小皇帝”“小公主”,甚至成了只想别人伺候,而不愿意为人民服务的“寄生虫”,这将是多么危险啊!

3.教师与家长联系与沟通的渠道单一

目前,家长会依然是教师与家长最主要的沟通渠道。家长在家长会上获得的信息通常都是常规的、共性的、表面的,大部分是一些须知或要求,对自己孩子的了解则主要是通过教师的个别,单独交流获得的。但是一个班有几十名学生,如果每个家长都在家长会后一一与教师交流,恐怕不太现实。而且,平时教师和家长各自忙碌,很难抽出时间进行交流深谈,这些都导致了家长与教师沟通困难。

4.教师与家长的交流内容片面

传统的家长与教师之间的交流主要存在这样的问题:一是教师在与家长进行个别交流时,有关孩子的负面信息占了绝大部分,仿佛优点不需要沟通似的。长久下来,就会产生一种“不良反应”,即家长接到老师的电话,最经常的联想就是孩子一定是出了问题。二就是老师在反映问题时,往往只陈述现象,而不分析原因,也很少给予具体的指导或建议。类似这样的语言是常见的:“你的孩子最近学习退步了,上课也不专心听讲”“最近的作业情况不是很好,连续几次都没做”等等。总之,用学生的话来说就是老师都喜欢向家长“告状”。而这样的交流往往会以家长对孩子的责骂或体罚告终。对学生而言,我挨了骂,挨了打,是因为你老师向家长“告状”了,于是怨恨老师,平日课堂里更加与老师作对,纪律涣散,学习就更加不上心了。如此不但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反而还雪上加霜,这恐怕不是老师希望看到的。

二、解决家校合作交流矛盾的策略

诸如以上的问题还有很多。这些问题看似简单,解决起来却不是那么容易。教师要联系家长,做好家长工作,就必须要有高度的热情和责任感,还要有坚定的毅力、意志和不畏艰辛的决心。当今,随着家庭结构的变化,面对不同水平、层次、职业的家长,更要有高水平的教育艺术和正确的教育方法。教师应该主动联系家长,当然联系家长不仅仅是做好家长工作,而且还应该向家长主动反映学校情况,并且了解学生在家庭、在社会的表现情况,一方面,便于家长了解子女在校的表现,另一方面,教师也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学生。

三、家校合作交流的内容

教师与家长进行合作交流的内容,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向家长宣传学校的教育方针、教育思想、教育措施

教师必须帮助家长了解学校教育活动的大致安排以及具体的要求,了解这些教育行为的有关意义;帮助家长提高对学校整体教育的认识,特别是对素质的认识,如此才能够使家长有规可循、有据可依。家长如果不了解党的教育方针,就不能很好地配合学校教育学生。学校的教育工作千头万绪,难免会出现差错,也很容易会引起家长的困惑,这就更需要教师及时向家长说明和解释,消除他们心中的误会和不满。对学校或教师自身行为的不足之处,教师也要主动向家长承认错误并提出改进的意见和措施,以求得家长的谅解。

2.向家长介绍班级和学生的情况,班级的教育计划

家长通常很想了解自己的孩子在学校的表现情况,及其所在班级的大致情况。所以班主任应该理解这种心情,向家长如实反映学生在校的表现,同时应该注意客观反映孩子的进步,并适时指出他的缺点和问题,有些问题还需要提醒家长注意。更要注重跟家长交流自己调查的原因及分析判断,给出自己的建议,尽可能最大限度地使家长配合班级工作,加强对孩子的教育和指导。

3.向家长了解其子女在家里的表现情况

教师要想真正地、全面地了解学生。仅仅看他们在学校的表现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向家长了解学生在家的行为表现。有的学生在学校里尊敬师长,可在家里对父母长辈恶声恶气;有的学生在学校里积极参加劳动,在家却什么事都不干;有的学生放学后不及时回家,常常和社会上的一些“混混”来往,沾染上不少坏习气。教师要有效地教育学生,就一定要了解学生在家里的表现。

4.向家长讲述科学教育子女的方法

在农村小学中,有的家长的文化水平较低,对子女的教育方式往往直接、简单;有的又对子女过严过狠,容易造成子女的逃避、逆反、对抗等心理;有的对孩子娇生惯养,过分溺爱,袒护过错,纵容放任,这些恶劣现象都不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教师有义务与这些学生的家长进行交流与沟通,使他们掌握最起码的教育方法,提高自身的教学素养,科学、合理地教育孩子,发挥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协调的作用。

四、家校合作交流的方式

在农村小学中,教师最常用的就是家访,接待家长来访、书面联系,以及开家长会四种方式。

1.家访

这是最常见的一种方法,也是最有效的方法。所谓家访,就是教师亲自去学生的家庭走访,也就是我们平常理解的去走走、去看看、去问问、去谈谈。尽管也可以利用现代化的通讯方式,如电话、短信等等和家长联系,但那种直接感受性远远不如亲自走访。家访可以是一般性的,也可以是专门性的,这就以教师的工作需要而定了。通过家访教师可以了解到学生的另一面,也可以了解学生的家庭状况,可以发现学生出现问题的原因,可以了解到学生的处境和困难,可以了解到家长教育子女的方法,以及家长对学校教育的要求和意见。凡是优秀的教师都应该重视具有实际意义的家访。

2.接待家长来访

家长到学校来找教师是很常有的事,这也是教师与家长联系,做好家长工作的良好机会。家长来访,主要是家长发现子女在学习、品德、健康等方面存在某些问题,或对于学校、班级工作有某些意见和建议,需要到校来向教师反映。此外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教师特意请家长到校来讨论对其子女的教育问题,这在农村小学尤为常见。教师对待家长来访,除了要热情接待之外,特别要注意两点:一是要认真听取家长的意见。对家长提出的合理意见和建议,教师能解决地应尽快给予解决。二是要及时把学生在校的表现情况向家长说明,如果有些情况需要别的任课教师介绍的,可约请任课教师介绍。

3.书面联系

书面联系也是做好家长工作的重要途径,通过书面联系,可以把学校或班级要开展的重大教育活动通知家长,或把学生在校期间的各种表现以纵向的记录告诉家长,让家长能够从纵向和横向来比较孩子的学习和成长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及时调整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

4.召开学生家长会

小学生家长意见第5篇

研究目的:总结“十一五”时期我省基础教育发展的主要成就和基本经验,寻找存在问题,分析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省基础教育发展面临的政策环境、经济社会背景和教育发展趋势,提出“十二五”时期我省基础教育发展总体设想和建议。

研究要点:①“十一五”时期我省基础教育发展的主要成就、存在问题和基本经验;②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省基础教育发展政策环境和经济社会背景分析;③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纲要对基础教育发展提出的要求;④“十二五”时期我省基础教育发展总体设想和建议。

成果呈现方式:研究报告;“十二五”时期我省基础教育发展总体设想。

主要参加人员:教育行政干部、教科研人员、高校专家、中小学校长、教师等。

2、陕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研究目的:了解我省近几年来整体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进展情况,理清我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原因,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研究要点:①陕西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基本状况②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原因③推进陕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对策建议。

成果呈现方式:研究报告;关于进一步推进我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若干意见。

主要参加人员:教育行政干部、教科研人员、高校专家、学前教育工作者、教师等。

3、市(县)域内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的实践研究

研究目的:通过研究,明确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对推进市(县)域教育发展的重要意义,探索市(县)域内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的途径、办法、措施和督导评估制度,为我省有效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提出政策建议。

研究要点:①市(县)域内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重要意义;②市(县)域内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实践基础;③市(县)域内保障教育优先发展的措施和督导评估制度研究:④我省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的政策建议。

成果呈现方式:研究报告;陕西省关于切实保障教育优先发展的指导意见。

参加人员:市(县)政府领导、教育行政干部、教科研人员、高校专家等。

4、我省农村中小学生源流动趋势与教育资源配置政策研究

研究目的:通过对近年来我省农村中小学生源流动数量和流动趋向的调查统计和分析,提出当前解决农村中小学生城市化流动趋势所带来的教育和社会问题的办法,以及我省合理配置城乡教育资源、引导学生家长正确对待学生上学问题的政策建议。

研究要点:①近年来我省农村中小学生源流动情况调查统计和分析;②农村中小学生流动趋势和主要成因;③引发的相关教育和社会问题分析;④兄弟省市的比较研究及主要经验:⑤合理解决问题的政策建议。

成果呈现方式:研究报告:关于合理解决农村中小学生源流动问题和科学配置城乡教育资源的政策建议。

主要参加人员:教育行政干部、教科研人员、高校专家、中小学校长、教师等。

5、新农村建设背景下我省农村中小学发展模式研究

研究目的:通过对农村教育发展面临的经济社会环境分析,提出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要求相适应的、具有农村特色的中小学办学理念、办学模式和发展思路等。

研究要点:①我省农村中小学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②新农村建设对农村中小学发展的主要诉求;③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村中小学办学理念和发展途径:④推进农村中小学特色发展的建议。

成果呈现方式:研究报告:推进农村中小学特色发展的指导意见。

主要参加人员:教育行政干部、教科研人员、高校专家、中小学校长、教师等。

6、高中段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研究目的:通过对国内外精英教育计划的了解分析,重点对拔尖、创新型人才的成长环境、学习方式、性格特征、知识结构等方面作比较研究,总结拔尖创新型人才的主要特点和成长规律,探索其培养模式。

研究要点:①拔尖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意义;②拔尖创新人才的主要特征及成长要求;③当前学校教育模式与拔尖创新人才成长的关系分析;④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主要途径和方式;⑤对我省高中段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模式提出建议。

成果呈现方式:研究报告:我省高中学段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方案。

主要参加人员:教育行政干部、教科研人员、高校专家、中小学校长、教师等。

7、陕西省农村寄宿制小学教育教学管理模式研究

研究目的:通过对我省农村寄宿制小学学校管理情况的调查研究,总结分析存在的问题和典型经验,创新我省农村寄宿制小学教育教学管理模式,完善管理制度,改进管理手段与方法,提高农村寄宿制学校管理水平。

研究要点:①农村寄宿制小学学生心理特点及行为习惯养成问题分析;②农村寄宿制小学教育教学和生活管理的现状与问题;③农村寄宿制小学教育教学和生活管理应遵循的基本规律;④改进农村寄宿制小学教育教学和生活管理的建议。

成果呈现方式:研究报告;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寄宿制小学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

主要参加人员:教育行政干部、教科研人员、高校专家、中小学校长、教师等。

8、陕西省中学生思想道德状况动态监测与评价体系研究

研究目的:建立和完善全省中学生思想道德状况动态监测与评价体系和工作机制,设计、开发一套陕西省中学生思想道德状况动态监测与评价的指标体系和标准问卷,每年对全省市、县政府相关部门、社会组织、教育行政部门和普通中学(高中和初中)、校长、教师、学生、家长进行一次动态监测与评价,通过聚类分析,及时发现和掌握中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中存在的倾向性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加强和改进全省中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意见和措施。

研究要点:①建立和完善我省中学生思想道德状况动态监测与评价体系的意义;②中学生思想道德状况动态监测与评价的标准问卷和指标体系研究;③2009-201 0学年度全省中学生思想道德状况动态监测与评价结果分析;④加强和改进全省中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意见和措施。

成果呈现方式:研究报告;陕西省中学生思想道德状况动态监测与评价的标准问卷和指标体系;2009-2010学年度陕西省中学生思想道德状况动态监测与评价结果分析报告。

主要参加人员:教育行政干部、教科研人员、高校专家、中小学校长、教师等。

9、我省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与评估制度研究

研究目的:在全面掌握我省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与评估现状的基础上,结合课程改革要求和我省实际,明确各级基础教育管理、督导机构、考试(招生)管理部门或教科研单位在教育质量监测和评估方面的职责和任务,提出具体的监测和评估工作实施意见或方案。

研究要点:①我省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与评估工作现状与主要问题分析;②质量监测与评价过程中各级教育管理和督导机构、相关职能部门的职责和任务;③我省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和评估工作的建议和设想。

成果呈现方式:研究报告;我省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与评估方案。

主要参加人员:教育行政干部、教科研人员、高校专家、中小学校长、教师等。

10、陕西省普通中小学学籍管理信息化建设研究

研究目的:通过对我省普通中小学学籍管理现状调查和有关省市中小学学籍管理信息化建设情况了解,结合免费义务教育、课改和学生流动情况,研究分析建立我省普通中小学学籍管理信息化的必要性,提出陕西省普通中小学学籍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建议。

研究要点:①我省普通中小学学籍管理现状调查;②有关省市中小学学籍管理信息化建设情况分析;③我省普通中小学学籍管理信息化建设要性研究;④我省普通中小学学籍管理信息化建设建议。

成果呈现方式:研究报告;省教育厅关于加强普通中小学学籍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意见。

主要参加人员:教育行政干部、教科研人员、高校专家、中小学校长、教师等。

11、我省农村义务教育闲置资产现状和利用方式研究

研究目的:摸清农村义务教育闲置资产真实情况,明确界定农村义务教育闲置资产的产权和管理主体的办法,提出解决义务教育资产闲置问题的途径和政策建议。

研究要点:①我省农村义务教育闲置资产现状:②农村义务教育闲置资产的产权与管理主体界定;③农村义务教育闲置资产的置换与利用途径和办法;④解决农村义务教育闲置资产问题的政策建议。

成果呈现方式:调研报告;关于解决我省农村义务教育闲置资产问题的意见。

主要参加人员:教育行政干部、教科研人员、高校专家、中小学校长、教师等。

12、陕西基础教育特色学校成功经验和管理模式研究

研究目的:通过对我省具有鲜明发展特色和成功管理经验的学校进行深入研究,梳理和总结其发展路径、成功经验和具有的鲜明特色,为其他中小学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和案例,推动我省中小学内涵式、特色化发展。

研究要点:①特色发展学校概念界定;②特色发展学校的主要特征及国内外特色发展学校介绍:③我省目前具有鲜明发展特色的学校及其发展路径、成功经验和管理模式研究;④特色发展学校的成功经验对我省中小学校发展的启示。

成果呈现方式:研究报告;媒体宣传文稿;陕西特色发展学校成功经验和管理模式汇编(8-10所)。

主要参加人员:教育行政干部、教科研人员、高校专家、中小学校长、教师等。

13、陕西省中小学德育品牌研究

研究目的:全面调查了解全省各地中小学德育工作的基本情况、基本做法和特点特色,全面总结我省自2004年中央8号文件下发以来的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成功经验,突出“三讲两实践”主题教育活动的特色,对打造我省中小学德育品牌活动提出创新性、建设性的意见。

研究要点:①2004年以来我省中小学德育主题教育活动的典型经验、品牌活动及优秀案例:②全省中小学生德育工作的成功经验、主要特点以及鲜明特色;③我省中小学德育品牌活动的主要类型及形成规律分析;④打造全省中小学德育活动品牌的意见和建议。

成果呈现方式:研究报告陕西省中小学生德育品牌活动优秀案例汇编。

主要参加人员:教育行政干部、教科研人员、高校专家、中小学校长、教师等。

14、陕西省民办中小学和幼儿园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

研究目的:在全面调研的基础上,摸清目前全省民办中小学和幼儿园发展状况,找出存在问题,分析发展前景和方向,提出推进民办中小学发展的政策建议。

研究要点:①我省民办中小学和幼儿园发展状况与存在问题;②民办中小学和幼儿园发展的政策环境及前景分析;⑨教育发达地区关于民办中小学和幼儿园的政策研究i④推进我省民办中小学和幼儿园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建议。

成果呈现方式:调研报告;关于进一步推进我省民办中小学和幼儿园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意见。

主要参加人员:教育行政干部、教科研人员、高校专家、民办中小学校长、教师等。

15、陕西省基础教育资源建设应用研究

研究目的:以陕西省基础教育资源网为平台,为全省各级基础教育相关单位和师生提供内容丰富、质量优良、访问安全、操作简便的资源建设及应用服务,形成全省基础教育网络和资源共建共享的工作机制。

研究要点:1、当前我省区域网络教学资源及校级资源建设现状与问题调查;2、基础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机制;3、省级资源管理平台的维护及服务拓展;4、形成全省资源应用的推广、宣传及激励机制的研究。

小学生家长意见第6篇

中国共产党在十六大上提出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从此,依法治国就成为我们党和国家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法治成为国家和社会各个行业以及各个方面的一个基本要求。依法治校是依法治国基本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贯彻依法治国方略的必然要求,是实现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的有效保障。学校作为实施教育教学活动的主要社会组织机构,是“百年树人”的主要阵地,关系着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因此,加强学校管理,使学校任务得以完全落实,并且有一个长期的制度保障,就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事情。党和国家为落实依法治校制定了一系列法律和法规以及政策措施,包括《教育法》、《教师法》等基本法律,还有专门为落实依法治校而制定的政策措施,比如教育部的《关于加强教育法制建设的意见》、《关于加强依法治校工作的若干意见》、《全面推进依法治校实施纲要》等。相关的法律和法规应该说越来越健全,现在的关键在于如何落实。当然,法律法规的落实需要有一个过程,同时也需要一系列相关的制度和措施加以配合,特别是学校方面要不断加强制度建设。

教育部《关于加强依法治校工作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指出:“依法治校是依法治教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教育法制建设的逐步完善,各地依法治校工作有了一定程度的进展,创造了一些好的经验和具有地方特色的依法治校工作思路。但是从总体上看,学校的法治观念和依法管理的意识还比较薄弱;依法治校的制度和措施还不健全;依法治校还没有完全成为学校的自觉行为,与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意见》对学校如何加强依法治校提出了四条意见,包括:“充分认识推进依法治校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进一步明确推进依法治校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切实采取有力措施,大力推进依法治校工作,加强对推进依法治校工作的领导,等。”其中第三条提出了六点措施。我认为,这六条措施中的第三点“推进民主建设,完善民主监督”,对当前中国的学校特别是中小学校尤其具有现实意义。因为,在中国目前的中小学校中,民主建设应该是最为薄弱的环节,推进依法治校最需要推进的就是民主建设,同时,在学校推进依法治校中,进行民主建设也是最得民心的措施,对于依法治校的其它方面也具有促进作用。因此,我认为,依法治校必须推进学校的民主建设。

《意见》指出:“推进民主建设,完善民主监督。要进一步完善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切实保障教职工参与学校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权利,保证教职工对学校重大事项决策的知情权和民主参与权。全面实行校务公开制度,学校改革与发展的重大决策、学校的财务收支情况、福利待遇以及涉及教职工权益的其他事项,要及时向教职工公布;学校的招生规定、收费项目与标准等事项,要向学生、家长和社会公开。中小学要积极推动社区参与学校管理与监督,推进家长委员会的建立,明确家长委员会的职责,学校决策涉及学生权益的重要事项,要充分听取家长委员会的意见,接受家长委员会的监督,为家长、社区支持、参与学校管理提供制度保障。”《意见》中提出的这些内容正是我们现在学校存在的问题所在,也是到目前为止学校落实得最差的几个方面。

首先,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没有真正建立。在中国各级各类学校中,已经建立教职工代表大会的没有几个,即使有少数学校建立了教职工代表大会,也基本上形同虚设,并没有发挥出真正的职代会的职能。

其次,全面实行校务公开的制度没有完全落实。应该说,校务公开制度,在学校中还是有开展的,全国的各级各类学校都有校务公开制度,我国的各级各类学校中都会有相关的校务公开的制度、计划和措施等,特别是写在纸上的制度还是很健全的。同时,也都会在涉及学校改革与发展的重大决策、学校的财务收支情况、福利待遇、学校招生规定、收费等方面在全校以及全社会公布。但是,在重大决策前一般很少会征求教职工的意见,只是决定后才会向教职工公布;重大事情也很少会召开教职工代表大会讨论,召开全校教职工大会通常也只是向全校教职工通报一下;学校的财务情况公布也只有总数,最多也就是分成几个大类,通常没有每项开支细节,更没有逐项逐笔公布的,并且公开的随意性很大,基本上是校长想公开就公开,想不公开就不公开,想什么时候公开就什么时候公开;福利待遇如何确定的也很少会征求教职工的意见和建议,通常都是在私下领导了解,然后在校领导办公会上研究确定;在学校招生规定、收费等方面也不会征求学生、家长以及社会的意见。

小学生家长意见第7篇

“尊重儿童,是爱孩子的前提,是教育的起点。”这是我们在上期谈论的主要观点。既然只是前提,既然只是起点,也就意味着仅仅懂得这一点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必须了解尊重儿童的内涵,以及怎样才算是对儿童的尊重。

有的家长对孩子有求必应、百依百顺,以为这是对儿童的尊重;有的家长放任自流、不管不顾,也以为这是对孩子的尊重;还有的家长见孩子有错也不指出,深怕伤了孩子,还以为是对儿童的尊重;……其实,这种种做法,都误解了尊重儿童的内涵。

按照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的基本精神,尊重儿童的核心内容就是尊重儿童的权利。这一核心的前提当然是承认儿童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像成人一样,是一个权利主体,享有他应有的权利。对我们大多数家长来说,尊重儿童如下这些权利是比较重要的:

儿童游戏的权利。游戏,是儿童的主要生活方式;就像从事不同的职业是我们成人的工作一样,儿童的工作就是游戏。儿童是在游戏中学会各种知识,习得生活能力,锻造健康身心,模拟社会生活的。不少家长不懂得这一点,以为只有在课堂上才是学习,游戏就只是玩。于是总是剥夺孩子游戏的机会,却不知道由于它违背了儿童的天性,结果往往是事与愿违。《孩子》的小刊《素质开发完全图册》就是根据上述理念来设计和制作的。

儿童参与和表达意见的权利。一些家长总以为孩子小,不懂事,让他参与,不是添乱么?孩子能有什么好意见?做爸妈的不都是为孩子好,爸妈的意见就是孩子的意见。确实,三五岁、七八岁的孩子是不大,他们的参与有时反会造成一些麻烦,他们所表达的往往也不那么理想。但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在这个过程中,学习了与人相处,学习了沟通,培养了主人翁意识,增强了自我价值感。这些品质对他们今后的学习和社会生活的价值怎么估计都不会过分。(《美国:孩子与大人平等》)

小学生家长意见第8篇

[关键词]教师 学生 家长

[中图分类号]G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3)11-0141-01

引言

作为一名教师,要面对的是很多的学生,同时也就说明要面对很多的家庭。教师所面对的家长可以说是一个很复杂的群体,他们来自社会的各个阶层,文化水平不同,社会地位不同,经济条件不同,对孩子的要求和教育方式也不同,因此,与家长沟通也是教育工作中的一个部分。

本文作者结合自己多年的工作经验,来介绍一下作为一名教师要如何与学生的家长进行沟通。

一、以真诚为前提,尊重、理解家长的看法

沟通是一门艺术,所有的沟通都要以真诚、尊重、理解为前提,教师与家长的沟通也不例外。教师和家长的沟通都是从关心孩子的角度出发,我认为只要适当地掌握沟通的艺术,我们就会得到家长的支持和信任。

教师和家长沟通的出发点都是关于孩子的教育问题,在教育孩子问题上,教师同家长同样重要,因此教师与家长的沟通十分必要的。教师在与家长沟通的过程中,一定要保证人格上的完全平等,无论家长是什么身份与社会地位,都要保持平等的原则,这是沟通的前提。

在内容的沟通上,教师不要一味地以批评孩子为主,要委婉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本着为孩子考虑,为家长考虑的宗旨,不要伤害孩子或者家长的自尊心,要以提高孩子学习成绩和综合素质为目的。如果学生犯了错误,或者必须和家长反映时,也要选择家长可以接受的方式,同时要学会发现学生的优点,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优点,也要学会提出表扬。因此,班主任绝对不能训斥家长,给家长盛气凌人的感觉,这是极不尊重学生更不尊重家长的做法,要坚决杜绝。另外,更不能把学生的过错强加在家长身上,这样很容易造成教师和家长之间的隔阂,不利于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对孩子的发展也没有好处。在面对问题时,作为学生的教师,要学会寻找办法解决问题,用心平气和的方式同家长探讨、商量选择最合理的途径去解决问题,这不仅能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也能赢得学生家长的理解和尊重,有利于今后各项工作的开展。

二、听取、尊重家长意见

教师在与家长沟通的过程中,听一听家长的意见是十分关键的,家长与孩子朝夕相处,作为孩子最亲近的人,他们一定了解孩子的秉性,因此,听取家长的意见对于沟通来说是十分必要的。教师与家长有效的沟通对孩子的发展有着绝对的好处,尤其是随着我国整个民族素质的提高,家长的文化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家长对于教育自己的孩子也有着独到的见解,作为老师我们不妨听一听他们的意见,和他们对学校教育做出的一些评价,都是我们应该学习和借鉴的。因此,班主任要放下“教育权威”的架子,经常向家长征求意见,虚心听取他们的批评和建议,以促进自己的工作。这样做可以拉近老师与家长的距离,久而久之,家长们会更加诚心诚意地支持和配合老师的工作,维护老师的威信。

三、要讲究方式,艺术沟通

沟通的艺术非常重要,其实所谓沟通的艺术就是本着尊重他人的原则,我们在与学生家长沟通时,无论是同优等生还是同后进生的家长说话,我们都应该从正面称赞入手,即使是说缺点,也要让家长感觉你不是在批评孩子,而是在为孩子担忧,是关心爱护自己的孩子。要创造同喜同忧,和谐融洽的谈话氛围,同时把沟通的重点放在教育方法的交流上。其实,家长平时在教育孩子方面也有很多迷茫,的确很希望能和老师进行一些探讨,而教师这时如果能表现出专业的教育素养,家长会更加信任和支持你。

四、结语

总之,教师与家长沟通是教育工作中的一部分,更是一门艺术,每一个合格的教师都应该认真学习该如何与家长沟通的艺术,从而促进教育事业的有效开展。

【参考文献】

[1]李学侠.新形势下如何做好幼儿家长工作的新探索[J].教师,2011(19).

[2]陈立凤.中小学教师与家长在沟通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5(11).

[3]李冰.情境再现式园本教研:如何与家长进行沟通[J].早期教育(教师版),2010(09).

[4]张新莹.心灵的沟通 腾飞的翅膀——浅谈教师与家长沟通的艺术[J].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2011(04).

[5]梁章喜,刘俊提.美国中小学教师如何与学生家长交流和沟通[J].教育实践与研究,2003(09).

[6]陈立凤.中小学教师与家长在沟通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