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初中信息技术教案

初中信息技术教案赏析八篇

时间:2023-03-06 16:03:25

初中信息技术教案

初中信息技术教案第1篇

智慧教育

“智慧教育”是近几年来教育界热议的一个话题,2012年祝智庭等在《智慧教育:教育信息化的新境界》一文中指出:“信息时代智慧教育的基本内涵是通过构建智慧学习环境(Smart Learning Environments),运用智慧教学法(Smart Pedagogy),促进学习者进行智慧学习(Smart Learning),从而提升成才期望,即培养具有高智能(High-Intelligence)和创造力(Productivity)的人,利用适当的技术智慧地参与各种实践活动并不断地创造制品和价值,实现对学习环境、生活环境和工作环境灵巧机敏的适应、塑造和选择。”由此,联系实际应用,笔者对智慧教育总结如下,是引领教育发展方向的一种教育理念,其本质目的在于培养学习者的创新能力、批判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等高阶思维能力,即让学习者会思考,有智慧。

那么如何培养有智慧的人?这就要求在整个智慧教育的过程中,所有参与的主体都是智慧的,教师要拥有智慧教育理念,从学生角度出发,作为引导者、帮助者促进学生智慧发展,来为学生构建智慧的学习环境,创建智慧的学习资源。学生在智慧的教师指导下、智慧学习环境的帮助下,勇于探索、大胆创新,极大地促进个人智慧发展。智慧教育是关注学生个性、能力、知识、品德等全面发展的教育,它是有生命的教育、真正关怀人的发展的教育。智慧教育不再是枯燥乏味的传授,而是让整个教育有了生机,有了活力。学生在智慧教育中是轻松愉快的,他们可以彰显个性、可以协作探究、可以发明创造,智慧教育并没有忽略知识教学,而是将知识转化、升华,将其转化为能力进而升华为智慧。

初中数学智慧教育

数学学科是初中教育中主要的基础学科之一,初中数学具有内容抽象、应用广泛、推理严谨和结论明确等特点。在智慧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我们希望通过初中数学学科的学习来培养数学思维能力,具体来说是希望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探究推理能力及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等高阶思维与学习能力。而在传统的教育理念下,教师只注重“教”,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灌输知识,学生被动学习,无意中将教学目标转换成考试取得好成绩。在这种理念下,很难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与学习能力,也很难让学生有智慧,会思考。而学习源于思考,没有思考就不会有疑问,更不会进一步去学习!

要想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让学生有智慧,就要改变这种传统的教育理念,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提倡个性化学习,鼓励学生自主探究,积极探索,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让学生通过探究实践去感受知识,掌握知识,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具体来说,初中数学教师要想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首先要找到切入点,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更直观生动的情境,提出问题或布置任务等来引起学生兴趣,让学生对内容产生好奇,主动去探究;其次是要引导学生的探究,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去思考而不是指导学生,要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形成自己的思维;再次是,教师要要求学生对过程进行反思总结,并对学生的探究过程做一点评。学生在探究过程中透过现象看到问题的本质,这样思考的过程会强化训练思维,让学生变得有智慧,真正做到智慧教育。

信息技术支撑下的智慧学习环境

随着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迅速发展,初中数学教学也焕发了新的生机和活力。初中数学智慧教育离不开智慧的学习环境,而智慧的学习环境的构建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撑。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可以便捷直观地为学生提供大量的数学学科资源,最大限度地利用现代化的信息处理技术复原数学的原貌,有利于学生去模仿,去探究,养成个性化的数学学科思维。

在智慧学习环境下构建智慧课堂,学生主动说、主动学、主动探,教师只是组织者和指导者,智慧课堂是工具、资源丰富有力的课堂,学生可以用有针对性的工具和资源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智慧课堂是充满批判争论的课堂,批判能力是智慧人才应具备的重要能力,每一次思维的交流、碰撞,每一次的质疑批判都是新观点、新理念、新知识产生的契机,完全的“拿来主义”是在扼杀发明创造;智慧课堂是凸显个性的课堂,学生有时间、有场所展示个人风采,每位学生都有擅长的领域,每位学生的学习机会都是平等的;智慧课堂是可打破时空限制的,学生可将正式学习、非正式学习有机融合,随时随地想学就学,随时随地都能构建一个课堂,这样学生的学习是无缝的、持续的。学生在这样有生命的课堂中,个人智慧才会得到充分发展。因此,以pad为支撑的电子书包环境特别适合初中数学的智慧教育。

案例设计

本案例为吉林省长春市第103中学赵菁老师在智慧教育理念的指导下设计完成的,并已经应用于实际教学中。课程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应用电子书包和电子白板的教室环境中,依托可支持微视频观看和讨论问题的学习网站展开教学。

《平行线的专题学习》教学设计

1.教学内容分析

“平行线”是空间与图形领域的基础知识,学习它会为后面的学习三角形、四边形等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学习这部分内容旨在加深学生对“角与平行线”的认识,建立空间观念,更重要的是让他们在活动的过程中交流分享自己的成果,体验成功的乐趣,提高运用数学的能力。

2.设计内容概述

基于智慧教育理念,为了支持学生个性化学习,针对本节教学内容录制两种不同形式的微课,用于学生课前观看学习。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学习情况选择复习平行线定义、判定方法、性质及它们对应的几何语言以及判定和性质的综合运用。为了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展示,在本课中设计了同修任务和实践任务,通过检测任务的完成情况来了解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在同修任务中规范学生几何语言的书写,并且采用多种方法解题,采取互批的形式实现辅导个性化;实践任务即一个生活问题的解决,回顾了课前复习的平行线的判定方法,让学生在同一问题情境中采取不同的方式解决问题。两个任务的内容设置均体现了方法和结果的开放性。根据这堂课的教学目标在同修任务中设置一道可以添加多种辅助线的问题,让每位学生都可以有不同的方法或观点的体现,充分尊重每位学生学习方式的不同。在课前每一小组都有任务分工单,让学生自行填写,让学生学习的过程成为他们展示自己个性的过程。最后如果学生可以顺利达成以上任务,备用挑战任务又可考查不同层次学生的掌握情况。

3.学习对象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平行线的有关知识,应该掌握平行线的定义、判定方法和性质及它们对应的几何语言,并能够综合运用上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同时对于几何证明的有关知识有了一定的基础。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掌握了一定的信息技术操作水平,思维敏捷,勇于探索并解决问题。

4.教学目标制定

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平行线的相关内容和规范的几何书写;能熟练灵活地综合运用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同修任务(证明)、实践任务等数学活动过程,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和演绎推理能力,能有条理地、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感受数学的严谨性以及数学结论的确定性,培养学生进行质疑和独立思考的习惯。

5.教学重难点

重点:综合运用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解决实际问题及演绎推理过程的表达与书写。

难点:在复杂图形中抽象出三线八角的数量关系,根据图形特点合理添加辅助线的能力。

6.学习环境

电子书包和电子白板的教室环境,可供微视频观看和讨论问题的学习网站。

7.教学活动

课前:学生利用微课进行自主学习,微课主要是提供对所学知识进行讲解的微视频,时长为5~8分钟。

课上:

①检测任务。教师提问学生通过观看微视频再次回顾了平行线的哪些主要内容?学生在自己的电子书包环境里进行检测任务,核对答案,针对出错问题先独立改正,有困难的题目组内解决(讲解员负责讲解)。

设计意图:明确课堂内容学习的形式和要求,初步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根据学生的完成情况选择教学环节和授课内容的难易程度。设置不同层次的试题,引导学生去思考,让学生进行独立改正,组内解答,从被动转向主动,使每一名学生都有成功的体验。

②同修任务:要求每位学生在任务单上自行完成,填好小组序号和姓名,组内核对后选一名同学的答案在教师发起收集图片功能后由操作员上传。由1、2、3小组互评,4、5小组互评。每位学生进行批阅指定小组答案,互评结束每组的汇报员汇报各自小组批阅的情况。教师对汇报进行总结,发表教师观点,对知识点做升华。

设计意图:让学生学会自主探究学习,让他们通过自己的思考来形成团队协作的精神,让不同的意见能够顺利地表达出来。

③实践任务:学生运用电子书包环境中所提供的工具进行独立操作,用所学知识解决任务单中的生活实践问题,探究结束后,组内交流各自的观点汇总到记录员,由汇报员进行小组汇报。

设计意图:此环节让兴奋点各不相同的学生都平等、愉悦地参与到实践中,发挥各自的思维,将课上课下以活动的形式连接起来,形成一个直观操作的、现实的、有趣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脑、眼、手互动的同时个性思维随之发展。

④评价任务:要求学生根据前面任务的完成情况进行投票。

设计意图:在及时评价后设置统一评价,让学生自己设定标准,有利于突出学习过程的个性化,解决策略的多样化。

初中信息技术教案第2篇

一、信息技术与初中英语课堂整合的意义

虽然现在很多学生从小学开始就接触英语课程,但是开始正式系统的英语学习却是在初中阶段。由于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方法和接收方式的差异,导致学生的英语水平在初中阶段中后期开始出现分化,所以初中阶段的英语学习在整个英语学习生涯中至关重要,只有在初中阶段打好了基础,英语水平才能进一步得到提升。传统的英语教学方法主要是教师进行板书,学生被动接受,这种单向的教学模式使得教学内容显得枯燥无味,长此以往也会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丧失。[2]

目前,信息技术已在社会各个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并引起传统教育方式发生着深刻变化。在初中英语教学课堂上运用信息技术对英语教学内容进行场景式的展示,把书本上静止的平面的教学图片、人物对话和场景变成立体生动的现实交流,同时配上背景音乐,引人入胜,使教学表现形式更加丰富、灵活,教学内容更贴近学生的生活,极具吸引力和感染力,[3]帮助教师在进行知识点讲解时更容易找到切入点,学生易于理解和接收,更好地实现师生互动,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求知欲,促使学生在优化的课堂环境中主动地参与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4]

二、整合方法

1.善于利用图书馆或者网络进行教学准备

教师在课前要做好充分的教学准备,除了备好教科书上的内容外,还可以利用图书馆或者网络收集和整合多样化的英语教学资源,按不同的内容和方式通过鲜活、立体的形式展示给学生,将信息技术灵活应用于英语教学实践中,增加英语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延展性。教师也可让学生在课前运用计算机收集资料进行预习,培养学生收集整理资料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好地进行自主学习,开拓视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人文素养。

2.充分利用多媒体进行英语教学

多媒体是计算机和视频技术的结合,是指能够同时采集、处理、编辑、存储和展示两个或以上不同类型信息媒体的技术,以声、图、文的媒体形式展现。初中生掌握的英语词汇较少,对英语单词、短语和句式的理解也非常有限,正处于语言学习的初级阶段,学习起来较困难。在初中英语的教学中,通过多媒体设置出一个相关的场景,把单词、图像、声音、动画等多种形式集于一体,让学生在这样的场景中用放松的心态,娱乐或者表演的方式学习相关知识。这样可以使学生自主地接受授课内容,还可满足学生的表现欲望,也会使课堂更加的生动,对于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极其有好处。

此外,多媒体教学可以使学生从多媒体创设的情境中直接观察事物,对学生的多种感官都有较强的刺激,且设置的场景与学生的生活场景贴近,使学生自然而然地融入教学内容,从而能较深刻地了解英语语境,使学生敢说、乐说、会说,增强了学习和实际运用的能力。例如,新目标英语Unit 4“I want to be an actor” Section A的重点主要是让学生掌握不同职业的单词和学会一般现在时的用法,教师在课堂上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一些学生喜欢的明星或者科学家的画面,也可以播放一些影响力很广的人和事来引起学生的兴趣,再结合教学内容,让学生谈谈自己的理想,使学生在娱乐的同时也通过自我表现得到满足,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再如九年级Unit 6“I like music that I can dance to”Section A的教学中,也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学生喜欢的歌曲和舞蹈来引入教学内容,达到教学目的。

3.通过互联网进行交流学习

由于互联网的发展普及,人们的交往联系从面对面的现实场景延伸到了网络上。目前使用率很高的微博可以成为教师传授知识以及与学生交流的平台,教师还可以利用互联网建立自己的博客或者班级QQ群,将一个单元或者一个星期的教学重点进行归纳总结,将课堂扩展到课外。通过建立一个群体的教学平台,教师可以及时地跟进和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学生之间也可以就知识内容及学习方法、学习感受等进行互动交流,从而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共同成长。教师利用互联网不仅可以进一步提高自身的英语水平,还可以优化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模式。此外,教师还可以向学生推荐一些优秀的英语学习网站,在学习课本知识以外,学生可以读到一些优美的英语文章,了解英语国家的时事新闻等,还可以欣赏到精彩的影视片段以及特别推荐的英文歌曲、诗歌等,增加了学生英语学习兴趣之余,也加深了对外国文化的了解,开阔视野,让学生在娱乐中学习,摆脱了为了应付英语考试而与语言应用脱节的学习模式,能让他们充分地学以致用,提高英语应用水平。

结束语

由于初中英语教学内容的多样化,针对不同的教学环节、不同知识点的教学过程,可灵活运用不同形式的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课堂进行整合。信息技术的发展与普及为英语课堂教学方式的转变提供了便利,使英语教学知识表现形式更加灵活、丰富,学生更易理解吸收,提高学生对英语语言的理解能力、认知能力和学习能力,增加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5]初中英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正确合理地利用信息技术资源,尽可能多地发掘信息技术手段与课堂教学相整合,优化教学过程,把英语教学水平推上一个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陈静.信息技术与初中英语教学的整合问题的浅探[J].大众文艺, 2011(11).

[2]何春梅.信息技术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有效应用[J].教学与装备,2012(4):63-64.

[3]曹明杰.信息技术背景下的中学英语教学新模式探讨[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09(9).

初中信息技术教案第3篇

关键词:初中信息技术;问题;改进措施

一、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存在的问题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诸多问题,如学校领导和负责人不重视这门课程,不重视信息技术教学配套设施的配备,制约了教学,如信息技术教师素质不高,学生对信息技术课不重视等。在这些因素中,对教学影响最大的是教师教学方法的问题。因为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不当,导致学生对信息技术课提不起兴趣,导致信息技术课教学目标无法实现,学生的操作技能得不到提高等,才是最大的问题。

二、改进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具体措施

要想真正改善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现状,必须要在教学方法上做文章,下文主要介绍两种能够激发学生信息技术课学习热情,能够强化学生技能培养的教学方法,旨在改善当前初中信息技术课低效的现状。

(一)采用主题探究式教学。

主题探究的教学模式能够给学生提供更多的空间,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寻找到学习信息技术的乐趣,实现学习的可持续发展。

1、课前预习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预习是学习过程的开端,是学生自觉运用以往所学知识对新内容的思考和求疑的过程,可以帮助学生对即将要学的内容有大致的了解,明确难点所在,在课堂上的学习更具有针对性和目的性。有效的课前预习,可以让学生更好的发挥主观能动性,培养和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和探究意识,在接受新知识的过程中更得心应手。所以,初中信息技术教师在进行新内容之前,要注意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预习,积极投入到新知识的探索中去,遇到难理解的地方要做上标记,老师讲解的时候要注意听讲,提高学习的目的性。这样不但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还能够使学生养成质疑的习惯,生成新的学习目标。例如,在学习《形状渐变题文字》这一章节时,为了能让学生更好的了解形状渐变动画的概念与适用条件、了解动作渐变动画和形状渐变动画的不同点,并学会简单的形状渐变动画的制作方法,教师就要根据教学内容,提前设置问题,引导学生的思路,让学生带着一些列的问题进行探究性的学习。这样一来,不但能够为学生学习新的知识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也能为教师顺利实施课堂教学打下基础,促进学生与教师双向目标的实现。

2、创设探究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时,就会形成一种内在自发的力量,在即使没有家长和老师监督的情况下,也能自觉主动的投入到学习中去,受到的学习效果也远远高于被动的状态。初中信息技术教师要想让课堂充满趣味,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热情,在采用主题探究模式教学时,就要注意用激励性的语言和眼神激发他们,对那些表现较好的同学要及时提出表扬,强化学习动机和热情,使他们学习的斗志高扬。例如,在学习使用Photoshop编辑图像时,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更好的掌握图像编辑和设计的技巧,老师可以在上课之前向同学们展示一些制作精美的设计图,最好是与学生生活有关的,例如班级合照或校园风景,这些图片在带给学生强烈视觉冲击的同时,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Photoshop的欲望和热情,使他们产生强烈的求知欲,自然而然的就可以受到较好的学习效果。

3、围绕主题合作探究,培养学生合作能力。初中信息技术是一个涉及范围较广的学科,有些学习人物单凭一个人的力量是很难完成的,只有在他人的帮助下才能全面、快速的解决问题,这就凸显了合作的重要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潜移默化的向学生传达合作的理念,并设计一些具体的合作学习任务,让学生在学习信息技术知识的同时,形成必备的合作交流能力。例如,在学习Flash制作时,因为Flash的制作涉及到的内容比较多,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也较为广泛,在主体探究的教学模式下,老师就可以把全班学生非为若干小组,各个小组在组长的带领下,明确分工安排,根据个人的擅长内容安排工作,让每个人的聪明才智都得到发挥,最后再统一意见和成果,上交小组的设计作品。这样就可以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到与他人合作的乐趣,学会与人交流的技巧。

(二)采用案例教学。

教学案例不同于教学设计,它是以具体、感人的情景为依托,包含一个或多个引人入胜的问题,同时又从教育理论、教学方法等角度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和技巧,能够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

1、设计案例标题。案例标题就像一条主线,能够把案例中所有的故事连接起来,同时提出深思、启发性的问题。因此教师要善于从教材中找出具有相同标题的案例事件。例如在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中有两个案例标题,分别为“图片素材处理――我为家乡设计邮票”和“照相馆的美容师――数码照片的合成与修饰”,这两个标题表面上看起来联系不多,但实质上都是利用多媒体技术对图形进行处理。因此教师在撰写教学案例标题时就可以仅仅围绕图像处理技术展开即可。

2、设计案例背景。教学案例背景主要是指能够对教师的教学或学生的学习产生影响的因素,例如学生的文化基础、案例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环境等。例如在进行学情分析时,学生的身心特征、知识基础等都会影响到新课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要通过细致分析,充分考虑到各种可能情况。例如在学习“数码照片的合成与修饰时,学生在掌握Photo shop知识方面会存在很大的差异,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过程的时候,要充分考虑不同的情况,并制定相应的解决办法。例如大部分学生的Photo shop基础知识比较弱,操作不熟练,这时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参考步骤或者是简化操作步骤和要求。如果大部分学生都已经熟悉Photo shop操作过程,教师可以加大作业的难度,让学生叠加多张图像等。

结语:综上所述,初中信息技术的最主要问题表现在教师教学方法的落后上,要想改变这种现状,必须要采用新的教学方法,主题探究教学和案例教学作为先进的教学方法,能够克服陈旧教学方法的弊端,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 任彦平.初中计算机教学存在问题及对策浅议[J].教育教学论坛.2011(19)

初中信息技术教案第4篇

关键词:信息技术;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语文,本身是一门具有文化艺术、文化内涵的学科,在传统语文教学中,主要依靠单一式、灌输式教学。在教学中,不利于学生思维扩散,不能有效提升教学效果。近些年来,随着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现代信息技术、多媒体技术不断应用于教学领域。通过多媒体教学,确保学生能够多途径、多方式接收信息,提升学习效率。笔者结合自身多年的初中语文教学经验,主要分析如何利用信息技术创建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实践。

一、现代信息技术在初中语文教学出现的问题

1.教师传统观念陈旧。在传统语文教学中,许多教师注重传统教学观念,手动制作教案,教案的内容、素材更新频率极低,一份教案使用时间可长达十几年。旧教案显然无法适应现代化教育需求。某些语文教师即使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信息技术教学,也只是书本照搬。部分学校由于硬件设施较为落后,导致语文教学的传统教学观念较为沉重,不能及时更新现代化教学理念。例如,有一些教师在讲述运算题时,也是讲“语文式子”列在多媒体课件上,减少黑板书写时间,并未实现真正的现代信息技术运用。

2.使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未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大部分语文教师进行课件设计时,大多按照主观意识设计,以流水线方式对书本知识进行排列。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按照课件内容,单一的灌输式讲述,使得学生主体地位不能体现,教师始终处于一种主体地位,而学生处于一种被动地位。现代信息多媒体教学,未结合学生意念,未考虑学生真正所需。

3.现代信息技术教学不合理,课件设计内容大多无关教学。许多教师运用多媒体辅助技术设计课件时,一味强调课件美观性,为了装饰课件,过度插入和教学无关的视频、图片,使得课件纷乱,课件表现也比较繁琐。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图片、装饰等吸引学生眼球,而不重视课件内容,分散了学生学习注意力,使得多媒体的“辅助”功能与书本知识的“主体”内容发生本末倒置。

二、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创建初中语文的高效课堂策略

1.教师必须转变传统教学观念。在新课改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师必须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为适应时代性、现代化教育,教师需重视现代信息技术的“辅助”功能,而不是传统满堂灌与粉笔教学。为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必须充分结合多媒体的优势特点,转变传统教学观念。另外,学校应该加大多媒体等硬件设施投入,强化教师现代化教学法培训。在课件制作时,教师必须清楚多媒体课件制作,是为了学生而制作,是为更好传播语文知识,进而提升初中语文的课堂教学质量。因此,教师必须转变传统教学观念。

2.使学生主动性、积极性得以充分激发。现代化课堂教学,现代信息技术教学的广泛性、新奇性较为显著,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可引入学习者感兴趣的新鲜生物,使学习者逐渐感受到初中语文课堂的新鲜性,进而提升学生主动性、积极性。信息技术作为现代化技术,在初中生中容易接受,也愿意接受,如何在语文课堂中运用信息技术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3.加强现代教育技术培训。运用多媒体辅助技术,基本上是运用PPT、WORD等软件。近些年来,我国加大教师招聘力度,许多80后、90后走上了教师岗位,然而,在现代教师体系中,教师呈中老年年龄特点,对于现代教学技术的掌握能力较低,大部分教师只会一些简单的操作,图片、声音等插入无从入手。所以,学校必须加强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培训,使教师掌握现代信息技术教学基本操作,能够更好运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进而提升初中语文的教学质量。

4.以小组合作方式进行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目前,我国初中语文教学,基本实现了多媒体教学。根据我国新课程理念教学要求,初中语文教学必须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提倡合作式学习方法。在新理念驱动下,要求培养学生的合作与创新能力。对于初中语文教学,教师必须培养学生合作能力。例如,以小组为单位,学生与学生共同协作,一起制作语文教学课件,让学生能够自己理解语文知识,通过小组合作方式,共同参与语文教学过程,提高语文学习效果。

5.健全教师评价体系。在传统教学评价体系中,主要以班级成绩为主,学生评价老师为辅,但该类评价方法存在诸多缺陷。许多初中学校的“重点班”、“实验班”集中了学校的尖子生,班级与班级的整体成绩明显不平衡,因此班级成绩评价也十分不合理。而学生对于教师的评价,形式化注意较为严重。因此,在现代化教学体系中,可纳入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指标,多媒体教学效果优劣,可作为教师评价的指标之一。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通过现代信息技术考核方式,评价初中教学效果。

6.现代信息技术的辅助教学和新课程理念相符合。现阶段,我们身处信息时代,现代信息技术日益更新,在初中教学中,提倡教学改革,新理念教学不断推进。在初中教学时,为适应时代背景,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和新理念教学理念相符合,确保初中教学更具现代特色。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活动更为生动、简单,为初中教学创造了时代气息,教学手段、教学方式呈多样化特点。因现代信息技术取材比较新颖,且时代联系紧密,通过网络信息平台,可搜集最近咨询,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可方便取材,与生活实际和学习结合,利用视频、解题技巧等方式,阐述语文重点、难点。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可彰显时代特点。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现代化教学模式下,要想提升初中语文教学质量与效率,必须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辅助功能,教师必须转变传统教学观念,加强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培训,以小组合作方式进行多媒体辅助教学,提升学生的教学参与度,健全教师评价体系等,通过各种科学、合理措施,使初中语文教学效果得以明显提升,不断发挥现代信息技术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优化作用,促进现代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教学的有机整合。

参考文献:

[1]张建新,张高华. 利用信息技术创建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实践[J]. 中国教育信息化,2010,04:68-70.

[2]李帆. 利用信息技术创建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实践[J]. 中国校外教育,2016,03:74.

初中信息技术教案第5篇

关键词:信息技术 中学;教学;显著性差异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2)24-0004-05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不断深入发展,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内蒙古呼伦贝尔地区属少数民族边疆地区,由于其地域的特殊性以及多民族的特点,本文就该地区教师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现状及相关因素进行调查研究,以便更好地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中,促进该地区教育信息化的发展。

一、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

本次调查主要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进行,针对呼伦贝尔地区中学教师发放,包括市、县、乡级共7所中学。在样本选择时,采用分层抽样方法,按学校类型将本市中学分为重点校和一般校,并根据重点校和一般校教师人数比例3∶17,在重点校发放问卷45份,一般校发放问卷255份,共发放问卷300份,收回273份,有效问卷252份。问卷回收率为91%,有效率为92.3%。[1]

2.研究方法

本问卷对教师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行为主要从课前准备、课程实施及课后辅导三个方面进行调查。其中课前准备主要从三个问题来调查,即教师常通过Internet搜集能运用在教学中的教学资料和教案(问题一)、在准备教案时常使用信息技术制作多媒体教学资料(问题二)、常使用信息资源库中提供的资源进行备课(问题三);课程实施主要从以下四个问题来调查,即教师常在教学中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问题四)、常使用信息技术手段(如PPT或其他工具软件)来展示教学内容(问题五)、为培养学生能力常引导学生通过信息技术拓展学习内容(问题六)、常利用网上资源来做教学补充或说明教材内容(问题七);对课后辅导主要从以下两个问题调查,即常利用网上资源来做教学补充或说明教材内容(问题八)和常指导学生利用PPT或其他工具软件展示学习成果和作品(问题九)。为方便读者阅读,下文图表中对于问卷涉及到的“教师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行为”的问题均以上述问题代号代替。

问卷每一个题目都采用Likert式五等分计分方式,教师在非常同意、同意、不确定、不同意、非常不同意选项中选择适合自己想法的答案,非常同意记为5分,同意记为4分,不确定记为3分,不同意记为2分,非常不同意记为1分。

二、教师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行为分析

据调查,目前呼伦贝尔地区中学教师已将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日常教学中,包括课前准备、课程实施以及课后辅导,我们对教师应用信息技术的教学行为进行加权平均数统计,并对其重要程度做了简单排序,结果如表1所示。从表1我们可以看出,教师在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时,主要是课前准备,其中教师常通过Internet搜集能运用在教学中的教学资料和教案(问题一)、在准备教案时常使用信息技术制作多媒体教学资料(问题二)排在前两位,其次是课程实施过程中,最后是课后辅导(问题八和问题九排在第八和第九位)。

具体应用情况如下:教师在备课时,常通过Internet搜集能运用在教学中的教学资料和教案的占被调查者的77.8%(问题一),在准备教案时常使用信息技术制作多媒体教学资料的教师占80.6%(问题二),常使用信息资源库中提供的资源进行备课的占69%(问题三);教师在实施课程教学过程中,常在教学中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的占71%(问题四),常使用信息技术手段(如PPT或其他工具软件)来展示教学内容的占75.4%(问题五),为培养学生能力常引导学生通过信息技术进行拓展学习内容的占65.5%(问题六),常利用网上资源来做教学补充或说明教材内容的占75%(问题七)。教师在课后辅导中应用信息技术较少,如常使用信息技术在课后对学生进行辅导的教师占被调查对象的37.3%(问题八),常指导学生利用PPT或其他工具软件展示学习成果和作品的教师占44%(问题九)。如图1所示。

三、教师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行为差异性分析

根据上述数据分析,我们探索分析性别、年龄、学历、教龄、任教学科、任教年级、学校类型的不同对教师在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进行判断。根据前期对样本的分析,各个样本均是随机抽取并相互独立,来自服从正态分布的整体并根据方差齐性检验,方差相等,故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对各样本均值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进行检验(即ANOVA检验),并以P

1.性别与教师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差异性分析

从表2可以看出,问题一即教师常通过Internet搜集能运用在教学中的教学资料和教案(sig.=0.03

2.年龄与教师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差异性分析

我们将教师的年龄主要分为20—30岁、31—40岁、41—50岁、51岁及以上四个年龄段,对各个年龄段教师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进行ANOVA检验,结果如表3所示。

根据表3所示,问题一即教师常通过Internet搜集能运用在教学中的教学资料和教案(sig.=0.00

3.学历与教师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差异性分析

我们将教师的学历主要分为专科、本科和研究生三个层次,对不同学历的教师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进行ANOVA检验,结果如表4所示。

根据表4所示,教师的学历与教师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方面有三项存在显著性差异,分别是问题一(sig.=0.01

4.教龄与教师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差异性分析

我们将教师的教龄主要分为5年以下、6—10年、11—20年、21年及以上四个阶段,对各个教龄段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教学进行ANOVA检验,结果如表5所示。

根据表5所示,教师的教龄主要在问题四(sig.=0.01

5.学科与教师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差异性分析

我们按照中学学科的重要性及学科性质,将学科分为数理化、语外政、史地生、音体美、信息技术和其他六个方面。对各科教师信息技术教学行为进行ANOVA检验,结果如表6所示。

根据表6显示,各学科教师在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时并无显著差异。我们进一步对各科教师使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均值加以分析,发现以下几点:

(1)教师使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各种行为活动中,均值最大的绝大部分都出现在信息技术课程中(除问题三和问题八),这是因为就信息技术课程本身而言,信息技术既作为教学手段又作为教学内容而存在,故应用较多。问题三和问题八分别是教师常使用信息资源库中的资源和常使用信息技术对学生进行课后辅导,由于信息技术本身发展较迅速,而资源库中的教学资源不能及时更新,往往具有一定的滞后性,所以教师在这方面的应用较少;同时,信息技术在中学课程体系中还没有像其他课程纳入中考或高考的范畴,往往很少有留作业的情况,因此对于学生的辅导也较少。

(2)对于数理化这些理科性质的课程,教师在课前准备工作中,应用信息技术比较多,而且从网络和资源库中搜集资料相差并不明显,这主要是因为理科课程知识点比较固定而决定的。在具体教学实施的过程中,主要以展示教学内容为主,然后依次为创设情境、补充或深入说明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进行拓展学习。

(3)对于语外政这些文科性质的课程,教师在课前准备工作中,应用Internet搜集资料的情况比使用资源库中的资源更多一些。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应用信息技术主要是利用网络资源做教学补充和说明教材内容,然后依次是展示教学内容、创设情境、指导学生进行拓展学习。

(4)对于史地生这些课程,教师在课前准备工作中,应用Internet搜集资料的情况比使用资源库中的资源更多一些。在课程实施过程中,信息技术主要用于展示教学内容,然后依次为补充或深入说明教材内容、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拓展学习。

(5)对于音体美这些课程,教师在课前准备工作中,应用Internet搜集资料的情况比使用资源库中的资源更多一些。在课程实施过程中,信息技术主要用于创设情境和补充或深入说明教材内容,然后为引导学生进行拓展学习,最后为展示教学内容。

6.年级与教师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差异性分析

我们将中学教师分为初中和高中两个年级组,对两个年级组教师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进行ANOVA检验,结果如表7所示。

根据表7所示,初中和高中教师在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时,并无显著性差异。根据均值分析,在准备教学资料方面,初中教师比高中教师利用Internet搜集资料和制作多媒体课件的情况要多,而使用资源库中资源的情况,初中教师却不及高中教师。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利用信息技术展示教学内容这一项初中教师和高中教师在应用信息技术方面基本持平;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指导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拓展学习方面高中教师较初中教师更多一些;而在利用网络资源补充或说明教材内容这一项,初中教师应用相对多一些,但不明显。在课后初中教师使用信息技术对学生进行辅导的情况要多于高中教师,而指导学生展示其学习成果和作品的情况相对高中教师要少。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知,由于高中生较初中生有更好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因此高中教师在使用信息技术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能动性方面比初中教师更多一些。

7.学校性质与教师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差异性分析

我们根据呼伦贝尔地区实际情况,将呼伦贝尔地区中学分为市重点中学、区/县重点中学和一般校三种类型,对三种不同类型学校的教师信息技术教学进行ANOVA检验,结果如表8所示。

根据表8所示,不同类型的学校在使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时,在问题一(sig.=0.00

四、结论与启示

本文主要是对教学中教师的基本情况:性别、年龄、学历、教龄、任教学科、任教年级和学校类型,对教师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进行分析,从上述数据分析中我们可以进一步推断:学校类型的差异是影响教师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最重要的因素,其次是学历的差异,其他性别、年龄、教龄只对教师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个别方面有影响,而任教的学科和任教年级并无显著性差异。

因此,学校的基础设施状况、领导及环境的支持仍是影响教师应用信息技术尽心教学的最大因素,需要高度重视。其次对教师本身的学历、年龄、教龄等专业基础知识和对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应用的态度与能力也需要进行关注,而对于任教的学科和年级则根据其不同的性质进行合理使用即可。

初中信息技术教案第6篇

【关键词】 信息技术 初中语文 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4)02-110-01

随着高新技术的普及,培养学生信息的搜索、处理、应用的能力是新时代的要求。语文是一门知识面非常广的学科,在教学的过程中经常需要通过其他的渠道获得教学资源来补充教材没有的资源。由于信息技术的方便快捷,通过信息技术能够快速的搜索需要的信息,并且可以集图像、声音、文字、动画等一体来呈现,因此,语文课堂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已成常态。“信息技术辅助语文教学是指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采用信息技术手段,帮助语文教师实现课前预设的信息搜集、电子教案整理、多媒体演示平台的设计,以及在课堂上实行网络教学并利用投影音像设备展示语文情境的一种教学方法”。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运用信息技术辅助初中语文教学有利也有弊。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过程中如何存期利避其弊是本文探索优化语文课堂教学的目标。

一、信息技术辅助初中语文教学的优势

在教学中能够运用到辅助教学的信息技术包含计算机、网络、电视、广播等各种硬件设备和软件工具,通过这些工具可以对文字、图像、声音、动画等信息进行获取、存储、传输。信息技术的各项特点显示通过信息技术辅助初中语文教学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有着明显的优势。

1.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兴趣

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认为学习的整个过程都和兴趣有直接关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合理的应用信息技术,相对传统教学来说,能使课堂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并且利用视频、图像等功能来创设教学情景,声形并茂,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教授《苏州园林》时,除了借助教材上的图片外,再从互联网上收集一些关于苏州园林的图片与录像,让学生详尽的了解苏州园林的美景,品味它的雅致奇丽,能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计算机和网络平台存储了大量的资源。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恰当的利用信息技术,有利于唤起学生的求知欲与自主学习能力。

3.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初中阶段的学生求知欲旺盛,好奇心强,利用信息技术辅助初中语文教学符合这个阶段学生的心理特点。利用信息技术的声像编辑功能,可以设计创作大量的图片、动画、音乐给学生欣赏、比较、筛选、应用,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二、信息技术辅助初中语文教学可能出现的问题

利用信息技术辅助初中语文教学并不是百利无一弊的。如果使用不恰当会使教学效果不尽人意或不利于学生发展。一般在使用信息技术辅助初中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有三个方面。第一,过度依赖。网络平台中存储的大量语文相关资源,对教与学都提供了有利条件。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一味搜索网络相关信息而不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主观创造,将难以提高教学效果;学生在做作业的时候,借助网络现成的答案而懒得动脑筋思考,长期下去,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与创造能力的发展。第二,音像泛滥。图像或动画能直观的展现抽象的原理知识,帮助学生理解,但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如果过度的追求音像展现,用视频资料来讲解,用录音资料来范读,或过多的展现一些场景图片,不利于学生的想象力。优美的语言文字能带学生进入一个想象的空间,如果音像过多,会削弱学生的想象力,削弱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第三,过于强调娱乐。在教学课件中插入音乐、图片、影视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但如果过于体现娱乐性,选择的资料偏离了教学目标,忽略了教学重点,会大大降低教学效果。

三、合理利用信息技术辅助初中语文教学的原则

合理利用信息技术辅助初中语文教学,扬长避短,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首先,利用信息辅助初中语文教学要把握四个要素,学生、教师、教材、媒体。在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是引导者,以教材知识为中心,用多媒体创设学习情境。其次,课件的设计要细致。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在备课的过程中,从案例的设计到教学的模式都要精心考虑。从网络平台获取的信息,教师要根据学生情况、教学目标经过筛选、加工、创造,精细设计教学方案与课件制作。最后,要把握信息技术展现的恰当时机。例如课前导入利用信息技术选择合适图像,能激发学生了解课文的兴趣,在教学难点中利用信息技术展现,能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如,讲授《听潮》时,仅凭文字语言的描写学生难以理解海睡图、海醒图、海怒图,无法感知大海神秘莫测的美。这时恰当借助信息技术,播放大海涨潮落潮的画面,引导学生想象,能帮助学生尽快进入文本,有效学习。

总之,现代信息技术迅猛发展,对现代教育理念、教学方法都产生了很大影响。合理运用信息技术为初中语文教学服务,始终要以语文教学内容为中心,而不是为了展现信息技术而运用信息技术。教师在运用用信息技术辅助初中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要以科学的教育思想为指导,不断创新,努力提升语文教学效果。

[ 参 考 文 献 ]

[1] 蔡斐.学习语文的新平台[J].教育科研论坛,2010,(5).

[2] 陈涵.初中语文情境式教学模式的构建仁[J].语文天地,2009,(03).

初中信息技术教案第7篇

【关键词】信息技术 教学工具 案例分析 实践 反思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新的课本的教学内容已经发生了一定变化,初中各学科的教学也把信息技术作为教学工具引进到课本中。例如:美术把电脑绘画作为绘画的基本技能;数学把计算机编程引入解题方法之一;音乐把音频的数字化处理指定为创作的工具。尽管这还是教学中的一部分教学内容,但它己给我们一个信息:新课程已经把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进行了有机地整合,整合已经成为了大环境、大方向、大趋势,它必将改变我们的教育。教师和学生在这一改变中应如何应对,让教学适应这一变化是我们广大一线教育工作者值得思考的问题。

本人在与同事进行教学研究中,大家都认识到:新课程已经把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进行有机地整合了,整合已经成为了大环境、大方向、大趋势。为了用好信息技术教学工具,实践新课程教学内容,笔者对初中学科教学内容中有关应用信息技术作为教学工具的案例进行了简单分析,通过反思其中的缘由可以找到解决问题对策对于我们广大的一线教师具有积极意义。

下面就本人在与同事进行教学研究中遇到的一部分案例进行一些简单的分析实践与反思。

[案例一]美术老师的困惑

讲述:一次笔者在与一位初中美术老师交谈中她提到了一个困惑。她把最新的九年级第二学期的美术书给我看,然后对我说:“刚上完第一课,现在要上第二课,但我不知道第二课怎么上。”我一看第二课的教学内容是《另一种绘画的方式》,就是讲如何用电脑软件进行绘画创作。于是我开玩笑地说:“这还不简单,把学生拉到电脑室,讲一下如何用电脑画画不就得了。”她说:“我都不会用电脑画画,怎么给学生讲啊?”我说:“这你得首先自己要学了。”

分析:这件事让笔者感触颇深,新的美术教材中已经要求老师必须首先自己要会用电脑软件画画,然后还要教学生用电脑创作绘画作品。教师必须用信息技术进行讲授和演示,要求学生必须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活动,信息技术已经成为教学的必要的工具。

实践:这位美术老师在同行的帮助下,认真学习了如何用Photoshop进行电脑绘画,并借助网上的多媒体演示教程进行教学,最后学生用Photoshop进行作品创作,完成了新课程要求的教学的目标。

反思:是否其他的学科,如语文、数学、英语等也存在着必须使用信息技术才能使教学活动顺利开展下去的情况呢?是否没有信息技术作为教学工具,真会像那位美术老师讲的那样:“我这课没办法上下去了呢?”

在笔者看来新课程之所以“新”,原因之一在于:它要求学生在学习信息技术之后,要让学生学会“学以致用”,信息技术就是学习的工具,它和学生的画笔一样都可以用来画画。另一方面,教师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与技能,来适应新课程教学的变化,从而为自己的教学服务。

[案例二]英语老师的自觉行动

讲述与实践:最近,我校的英语老师开始对英语的听力、口语教学在尝试新的教学方式: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他们发现新的教材与教参的书后面有光盘,有些老师把光盘放入光驱,打开一看,豁然开朗,里面有好多现成的课件,做得都非常好,而且使用起来很方便,尤其是听力、口语(朗读)对教学很实用。于是他们自觉地尝试着将课堂搬到多媒体教室,在练习听力、口语时,直接通过课件进行教学,要听哪个单词就可以点哪个,可以重复多次播放。经过试验,他们发现以前用录音机进行的15分钟多的教学内容,用课件一般只要7 8分钟就能完成,效果也非常好,因为课件可以实现文字和声音同步,学生也更喜欢这种方式的教学。

[分析]比较以前英语老师用录音机进行听力、口语教学,利用信息技术作为教学工具有它的优势:老师上课操作起来方便,用录音机上听力、口语时教师一直要来回的倒带(快进、快退),这样既不能精确定位,同时也浪费教学时间,效率自然就不高,用了课件就能克服录音机的这一局限,课堂教学的效率明显提高。

初中信息技术教案第8篇

据了解,全国中小学优秀教案评选活动是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携手百度公益基金会共同举办的大型教育公益活动,已经成功举办了三届。评选活动是为了普及现代教育信息技术,促进信息技术与教学实践的深度融合,提升我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水平,总结交流信息检索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实践经验和成果,旨在进一步推动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组织教师分学科、分区域探索信息技术教学应用模式,满足学生探究性学习、个性化学习的需求,创新教学模式,总结课堂教学的成果、经验,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改革服务。本届评选活动自2011年9月启动,得到了全国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各地教研部门的大力支持,学校积极组织、踊跃参与,截至3月20日,共收到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10万余篇教案,参与教师人数8万余人,参与的中小学5604所,经过全国各地教育主管部门的严格初选,共有4980篇教案入围部级评选。2012年5月26日,评审组对入围教案进行了终评,遴选出优秀教案600篇。

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陈海东处长在讲话中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目前,教育信息化已经进入深水区,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实践的深度融合是当前教育信息化的重中之重。网络信息是一个海量的资源库,所提供的信息资源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种类上都已经大大超出了人们的想象。包括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形式的信息资源。这些资源必须经过教师的获取、分析、加工处理、分类整理等过程,才能转化为学习的知识和教学素材,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供有效支撑,让课堂教学更加精彩。因此,普及信息检索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对促进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提升教师信息素养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据评选项目总负责人、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预评处周一副处长介绍:“随着评选活动的不断深入,教案资源的日趋丰富,在分享方面已初见成效。比如湖北宜昌市长阳土家族自治县贺家坪镇中心学校陈和平老师,是第一届一等奖的获得者,他设计的人教版初中一年级思想品德《世界因生命而精彩》课件,被浏览了15万多次,下载了1.9万多次,有1.6万人评分。吉林省梅河口市第三实验小学山城镇中心校龙云霞老师设计的人教版六年级数学《鸡兔同笼》教案,截至现在,被浏览了7.4万多次, 下载了4955次,有6695人评分。另外,小学五年级人教版语文教材《圆明园的毁灭》,现在已经有460多个版本的设计教案,从不同的角度和视野体现教师的设计思想,真正符合同课异构的教学理念。通过评选活动,我们向全国推出一批精品教案,宣传一批优秀教师,展示一批知名学校。同时,还把历届的获奖教案无偿地提供给各地教育部门,支持本地教育资源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