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临床护理工作意见

临床护理工作意见赏析八篇

时间:2023-03-06 16:01:06

临床护理工作意见

临床护理工作意见第1篇

关键词:临床路径;心动过速;室上性;阵发性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是一种常见的快速心律失常。射频消融术是目前快速心律失常非药物治疗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从发病机制到治疗方案,比其他心血管疾病单一,变异因素较少,故适合实施临床路径管理[1]。临床路径是以循证医学证据和指南为指导来促进治疗组织和疾病管理的方法,是指导医疗机构开展临床工作、提高医疗质量、保证医疗安全的一种新手段。临床路径管理作为持续改进医疗质量、降低诊疗费用、提升医院核心竞争力的新型质量管理模式,能够规范医务人员诊疗行为,促进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合理治疗,实施标准化、精细化管理,对于推进我国公立医院改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有研究表明,临床路径在临床领域的实施,是有效的,特别是对侵入性治疗[2]。本院自2014年1月起开始对所有阵发性室上速患者实施临床路径,对患者术前、术后用临床护理路径进行干预,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将2013年1~12月收治的71例阵发性室上速患者作为对照组,2014年1~12月收治的75例阵发性室上速患者作为观察组。纳入标准:经病史、心电图诊断明确,病史1~10年,征得患者的同意,同时排除并发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对照组71例,男性31例(占43.66%),平均发病时间(4.14±2.92)年;观察组75例,男性29例(占38.66%),平均发病时间(4.27±2.86)年。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两组患者入院时均给予常规治疗护理,包括疾病知识的健康宣教,手术前、后的护理。观察组除常规治疗护理外,入院时由床位医生先对患者进行路径准入评估,签订知情同意书,最后在HIS系统内建立阵发性室上速的临床路径。责任护士按照临床护理路径表的指示进行综合护理。临床护理路径表以住院第1天、住院第2~4天(手术日)、住院第4~5天(术后1d)、住院第5~7天(术后第2天至出院日)时间为顺序,制订了标准化的护理流程,内容包括实际时间、主要诊疗工作、重点医嘱、主要护理工作、病情变异记录、护士签名等。责任护士按照路径表的参考时间对每一项内容进行评估,按时给予健康教育,做好护理工作,最后进行评价。评价贯穿于整个护理过程的始终,每采取一项护理措施,都要及时给予评价。具体内容见表1。

1.3评价指标所有患者出院填写满意度调查表,共10项内容,包括对病情、治疗的了解程度,对护理人员、临床路径及医院的环境、服务是否满意。所有内容的评价选项分为非常满意、较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非常不满意五种答案,其中前三种归为满意。满意度9项及以上的为非常满意,8项的为较满意,6~7项的为基本满意,5项为不满意,4项及以下为非常不满意。比较对照组及观察组所有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住院天数、术后天数、住院费用、患者的满意度及护理人员对工作的满意度等方面。

1.4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对比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显示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67%,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2.2两组患者住院天数、术后天数、住院费用的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天数、术后天数和住院费用对比,观察组明显缩短了住院天数、术后天数,并减少了患者的住院费用(P<0.05)。

2.3两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比较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的比较,具体情况见表4。

2.4两组护理人员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比较所有护理人员(40人)于2013年12月及2014年12月填写满意度调查表,共10项内容包括对具体的工作流程安排是否满意,是否了解熟悉临床路径。具体方法同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评价方法。两组护理人员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比较,结果见表5.

3讨论

3.1射频消融术治疗阵发性室上速术后会出现一些并发症,常见的有房室传导阻滞、穿刺部位出血、血肿、心包压塞、气胸、血栓和栓塞等。一旦发生并发症,轻者会影响患者的康复,严重的甚至会影响患者的生命健康。射频消融治疗阵发性室上速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健康,延长住院天数,增加患者的住院费用。全面做好术前准备,术后加强观察,有预见性的护理干预对于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手术成功率至关重要。住院天数和术后天数直接影响患者的住院费用。临床护理路径按时间顺序合理安排了患者手术前后的天数。分析资料表明,临床护理路径不但有效促进了患者的身心健康,有利于患者术后的恢复,还缩短了住院天数及术后天数,减少了住院费用。

3.2射频消融术是治疗阵发性室上速的有效方法,但患者对疾病知识及手术的必要性缺乏正确认识。临床护理路径的使用,向患者提供了及时、有效地健康教育,使患者正确地认识疾病,意识到手术治疗的重要性,从而主动参与、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临床路径护理贯彻以患者为中心的原则,加强了医护患之间的沟通交流,对患者进行综合性照顾,护士通过集体智慧、经验对患者进行综合护理,不仅改善了患者的疾病,还提高了护患之间良好的关系[3]。

3.3临床护理路径根据疾病的临床特点,提供了一套规范化的护理措施流程。护理人员可由临床护理路径预先得知对患者应提供的护理服务。临床护理路径的实施,减少了护士进行文书记录的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护理质量,同时由于护理活动的程序化和标准化,护理项目也不会被遗漏[4]。护理人员按照路径的具体内容逐项地采取一系列相应护理干预措施,并一一落实到实处,使护理工作全面、有序、有效地进行,保证了护理工作的延续性和完整性,持续改进了护理质量。此外,临床路径能够为临床医护人员提供程序化的临床资料,有利于提高医护人员的医疗治疗及服务水平[5]。

临床护理工作意见第2篇

【关键词】临床护理路径;护理工作;应用;效果评价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11.363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6596-02目前,临床路径的流程、应用及效果评价已成为热点话题,它作为一种科学高效的护理新模式,已被大家所认可并广泛应用。我院从2009年9月开始在10个临床科室对15个单病种实施临床路径管理,经过不断地临床实施与修订,到2012年,共有35个单病种实行了临床路径管理,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1临床路径的产生背景及定义

临床路径的产生始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美国,至今已有20多年的发展历史,该模式在英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得到广泛应用,并日益成熟。1996年首次被袁剑云博士介绍到我国。

临床护理路径(CNP)是临床路径在护理实践中的应用,是一种标准的护理方法。病人从入院到出院都按一定模式接受治疗与护理,针对某种疾病,以时间为横轴、以入院指导、诊断、检查、用药治疗护理、饮食指导、教育、出院计划等护理手段为纵轴,制定标准化治疗护理流程,是一种跨学科、综合的整体医疗护理工作模式[1]。2临床护理路径病种的选择

选择诊疗明确、变异较小、能突出代表专科水平的常见病或多发病,如阑尾炎、单纯性甲状腺肿、肺炎、剖腹产、腹腔镜等疾病。制定出最适当的、有顺序的、有时间性的照顾计划,使病情早日康复。3临床护理路径的优点

3.1整合医疗流程管理,有效更新运用资源,护理过程标准化、规范化。

3.2可以帮助医疗上实行初期的连续照顾,避免忽略该做的工作。

3.3可使护理人员不需要医生监督互相协作执行共同的临床工作。

3.4提高病人满意度,对于病人来说费用降低了,信息明确了,满意度自然上升。

3.5有效的做好临床管理,实施临床路径可有效减少病人平均住院日,增加床位使用率。

3.6清楚工作职责与作业程序,减低人为变异,防止护理差错的发生。4临床护理路径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

临床护理工作意见第3篇

【关键词】 风险事件;护理

患者在住院期间,接受护理的过程中有不可预料的不安全事件发生,这种情况就是指护理风险,护理风险根据对患者造成伤害的程度可分为两类,即直接风险和间接风险[1]。因为患者在住院期间与医护人员的接触最为频繁,所以护理工作发生临床风险的比例较大,因此,探讨护理风险事件的特点可有效的避免风险事件发生,保证了患者的安全。在2011年度我院发生了73例临床护理风险事件,为正确的提供避免此类事件发生的有效建议,现对其临床资料进行研究讨论,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在2010年初,我院启动了全院的风险管理系统,组建了临床护理风险管理小组,负责人根据我院要求对护理风险事件进行详细记录和上报。我院根据风险事件的标准并结合自身情况,把护理风险事件分为以下四种:临床护理差错、投诉事件、临床护理意外、护理人员纪律问题。我院2011年接到100例临床护理风险事件的报告,之后经过风险管理小组的确认,共有73例为风险事件。这些护理风险事件的临床资料已经被风险管理小组输入电脑存案,并对其数据资料进行整合校对[2]。

2 结 果

2.1 临床中常见的护理风险事件 通过本院的数据分析,临床中护理风险事件中最为常见的有药物问题,占12.9%;其次是抽血情况,占12.0%;还有压疮也是比较常见的风险事件,占10.1%。较少见的有设备问题,占8.4%;输液问题和保安问题均占7.0%;执行医嘱拖延、投诉护理情况、不当刺伤均占5.7%;意外伤害、病人误伤、护士纪律问题、病历不符情况等均在5%以下。

2.2 临床护理风险事件中科室分布情况 通过本院的数据分析,对于科室的不同,发生护理风险事情的比例也不同,一般常见发生的是内外科和妇产科,这三类科室发生护理风险事件占本院总发生数的64.5%,全部科室中外科占26.5%,内科占19.1%,产科占18.9%,妇科占12.8%,儿科占11.2%,急诊占6.8%。

2.3 临床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的时间分布情况 通过本院的数据分析:临床发生护理风险事件的分布情况与我院的住院人数、急诊人数、门诊人数均无关联,在我院的护理风险资料的时间数据中发现,发生护理风险的时间主要在12月、1月、3月。针对资料的研究,对于时间变化与发生护理风险事件的关系还有待更深一步的探讨。

3 讨 论

3.1 临床护理风险事件中主要防范问题 在临床的护理风险中,最常见的事件是给药、抽血和压疮问题。所以为有效的避免和预防临床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就应把这三点作为预防措施的首要解决问题,若这三点风险问题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将会大大降低临床护理风险发生率。

给药和抽血是由于护理工作人员失误造成的,会直接给患者造成身心不同程度的危害,此种临床风险最主要的问题还是出在临床护理人员的身上,所以为降低这种风险的发生,首先要做的就是增强护理人员的个人素质和临床技能,最重要的是提高医护人员的责任心,以保证护理质量[3]。压疮问题是一个综合的临床风险问题,不但与医护人员有一定的关系还和患者本身有密不可分的关系。我院针对压疮问题的防范办法是:组织全体医护人员进行对压疮相关知识的学习,并且建立预防压疮的护理小组,以便提高对压疮患者的服务质量。

3.2 提高护理风险事件高发科室护理人员的自主防范意识并加强培训力度 在临床中,护理风险事故的发生一般都在临床护理中,为避免或者减少类似事件的发生,就必须提高临床护理人员的自我防范意识,并且要更深一步的了解护理风险的特性,比如:风险事件的种类、科室差异、时间问题等,这在临床避免护理风险事故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曾有专业人士论述:在任何医疗活动中,都会出现发生医疗风险事故的可能[4],相对来讲,临床的护理工作中,也必然会有发生风险事故的可能。所以说,临床护理工作中护理风险不可能完全避免,但是若有效的对各因素进行控制,特别是增强对护理人员的管理,还是可以减少临床护理风险的发生。在护理人员的管理方面,最主要的针对两方面,一是临床技能和自身素质的教育,二是各项临床知识的培训。通过本院的调查结果显示,临床中一般发生护理风险几率比较高的是内外科和妇产科,占全院总风险数的64.5%。所以在临床护理中要着重注意这三个科室的管理工作,以减少临床中护理风险事故的发生。

3.3 组建医院的风险管理部门 在医院的各部门机构中,护理风险管理部门是其重要的一个机构,而且它的发展和医院的风险管理发展是同步的,只有医院重视风险管理部门的发展,护理风险管理才能逐步成熟壮大,在风险事故发生问题上才能起到积极的作用。但是在临床护理风险事故中,除了护理人员本身的问题,还有诸多因素,所以,为避免护理风险的发生,其管理还应与医院的风险部门同步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迎今,韩腊梅,张竞元,刘丽.急诊护理纠纷原因分析及防范[J].吉林医学,2009(04):186.

[2] 李宇华.护患纠纷产生的原因及防范对策[J].家庭护士,2007(08):57.

临床护理工作意见第4篇

关键词:儿科临床护理专家;课程设置;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

临床护理专家(CNS)通常是指在某一专科领域护理水平较高的护理人才,其通过设置课程教学、实施临床护理以及会诊等方式加快护理学的发展进程。护理专家课程的设置能够提升护理效果,缩短患者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在临床上得到了充分的肯定。护理专家评价体系作为评价其护理工作的重要标准,需要进行有效构建和实施。本文以20名儿科护理专家为研究对象,对儿科临床护理专家课程设置和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重要性进行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20名儿科护理专家,包括儿科临床护理、儿科护理管理以及儿科医学专家。成立咨询专家组,专家组人员均具有该领域十年以上工作经验,具有大专以上学历,副高级技术职称以上。

1.2方法

查阅文献及资料,设置调查问卷,参照国内外CNS认证评价的综合分析结果,征求护理专家建议,并根据我国儿科护理情况,确定各项评价指标。将调查问卷分别分发给20名儿科临床护理专家,待完成填写后统一收回。本次20份调查均收回,且均有效。

1.3统计学分析

将此次调查统计的结果数据录入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用X2检验计数资料,用(x±s)表示计量资料,判断得出P<0.05具有显著差异,该统计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儿科临床护理课程设置的认识情况

研究组20名儿科临床护理专家均认为组织课程设置具有重要意义。

2.2儿科护理专家权威程度分析

通过调查问卷收集分析得出,专家认为专业素质指标最重要,意见较统一。

3讨论

随着医疗水平的发展,人们更加注重护理的质量,特别是儿科护理,患者起病较急,年龄较小、感知能力较低,不注重临床护理工作会造成意外情况的发生,给患者家人和医院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近年来,儿科临床护理专家开始出现,其作为儿科临床护理的权威,在专业素质和临床技能方面较普通护理人员均有明显提升。护理专家是指在某一专科领域护理水平较高的护理人才,其可通过设置课程教学、实施临床护理等方式提升护理水平[1]。儿科临床护理专家是儿科临床护理的权威人员,因而其在专科护理知识以及专业技能方面应具有更高的水平,能够在临床工作当中及时发现儿科患者潜在的危险,对临床中存在的复杂护理问题通过商讨进行解决,通过与医护人员的团结协作使护理质量获得有效提升[2]。本研究中,通过调查问卷调查的方式,发现儿科临床护理、儿科护理管理以及儿科医学专家对儿科临床护理专业课程设置的认识基本相同。依据国内外相关经验得出,课程设置主要集中在专业课程上,如儿科护理学、小儿外科护理学、婴幼儿病情观察、婴幼儿急救护理学等,这就说明我国儿科临床护理专家应将儿科专业护理知识以及专业技能作为重要的评价体系中的重要评价指标。儿科临床护理中最基本的亦是最重要的专业素质便是临床实践技能,其不仅可作为临床护理专家的职业特征,亦是开展课程教学,实施护理教育和护理管理工作的支撑。儿科临床护理专家的评价指标还包括护理管理能力、科研能力以及教育能力等,因而临床护理专家不仅需要做好解决复杂护理问题、提升护理质量工作,还应承担一定的科研任务和健康知识宣传任务。儿科专科课程设置一般设置儿科护理学、婴幼儿病情观察、婴幼儿急救护理学、儿科护理诊断学、小儿外科护理学、儿童健康评估等课程,此外还应根据专科教学的特点合理的设置其他课程,强化专家课程教学工作,构建良好的评价指标体系,更好的促进临床护理学的发展。本文通过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统计分析发现,儿科临床护理专业课程设置具有重要意义,且所有专家的意见比较统一,均认为专业素质是评价指标体系中的重要评价指标,这对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因而我国应注重儿科临床护理专家课程体系和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强化护理专家的专业素质和综合素养,提升整体护理水平[3]。

参考文献:

[1]樊落,席淑华.急诊专科护士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11,46(2):144-146.

[2]FranklinA.Nursingleader'sresponsibilityforpatientquality,safety,andsatisfa-ction.Currentreviewandanalysis[J].Nurseleader,2009,8(6):34-43.

临床护理工作意见第5篇

关键词:临床护理路径妇科手术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3)11-0468-01

临床路径是一种医护规范,是对特定的病种或病例的标准化医护计划,即对某一疾病的大多数患者最有效及最有效率之照顾流程之共识[1]。它的制定和执行是一个计划、执行、检查及修正循环过程[2],是提供时间和有效的照顾,使诊疗、护理有序进行,减少漏项、减少康复的延迟及资源的浪费,使服务对象获得最佳的医疗护理服务质量。2012年1月―2013年6月对我院140例妇科手术患者实施了临床护理路径,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12年1月至2013年6月选择我院140例妇科疾病患者,病种类包括:子宫内膜癌、异位妊娠、卵巢囊肿、剖宫产、子宫肌瘤,年龄17―67岁,平均年龄43岁。纳入标准:①经临床或超声波检查,明确诊断;②拔除有精神障碍及其他并发症者。将14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70例,2组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2组均以整体护理为基础。实验组应用制订好的临床护理路径由责任护士对进入路径的患者进行护理,在患者入院时责任护士向患者和家属说明临床护理路径的目的、意义、相关护理内容,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实施相应的护理内容及技术操作,根据治疗的不同阶段向患者及家属分次反复开展健康教育,于手术前一天对患者进行评价,并告之患者次日要接受手术治疗后的护理内容,护士长分别在入院当天、入院第2天、手术、手术后出院前对患者进行评价,不断了解患者及家属的意见,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更改补充,不断完善。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责任护士有工作流程,有每日的护理内容和目标,护士工作的主动性增强,护理工作具有计划性、科学性、预见性。由于患者对每日的护理内容了如指掌,因此治疗信心和安全感增强,同时经过多次评价分析,使护理工作真正体现以护理病人为中心。出院前评价是否达到预期目标并征求意见,记录偏差,找出原因,继续整改提高。

1.3评价指标。住院天数、住院费用、并发症、健康教育达标率、患者满意度。健康教育评价表、满意度调查表均采用自制表格。出院前一天对患者进行评价。患者能复述教育内容85%以上为全部掌握,50%―85%为部分掌握;满意度调查在80分以上为满意,80分以下为不满意。

1.4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均数的比较用t检验,率的检验用X2检验,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

2结果

2.1住院平均住院天数和住院费用比较表(见表1)。

2.2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及住院天数的比较见表2。

2.32组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掌握情况比较见表3。

2.42组患者满意度调查结果比较见表4。

3讨论

3.1临床护理路径可缩短患者平均住院日,降低医疗费用。实施临床路径后,在确保医疗服务质量的前提下,使患者一入院就按一套完整的全面的计划实施标准的治疗护理程序,界定了标准住院日,通过控制、规范治疗费、检查费、手术费,避免了不必要的治疗与检查及抗生素滥用,让患者充分了解每天的计划目标,积极配合手术,缩短了无效住院日,降低了医疗费用,使患者得到真正实惠[4],如表1所示。

3.2临床护理路径明显提高了护理质量,降低并发症,如表2所示。首先,临床护理路径的开展,改变了护理人员的工作态度和价值观,使护理工作变得积极主动,在护理工作过程中,除了常规的护理观察外,针对不同的个体护士能够更加细心的观察,及时了解患者身心需求,给予早期心理护理,对出现的并发症能积极主动处理。其次,临床护理路径的开展,使护士明确在什么时间应该做什么、怎样做,克服了以往护理工作的盲从性、随机性,提高了工作效率,减少了并发症及护理差错的发生[2]。再次,尤其对低年资经验不足的护士,护理路径是行动的指南[5]。给低年资的护士提供了一些合适的指导,确保了护理质量。同时患者在了解自己的疾病发展过程及治疗护理工作后,主动参与治疗护理,对术后并发症的预防也起到一定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郝模.论3项改革联动和公立医院管理体制改革.中华医院管理杂志

[2]张慰伦.护士在临床路径中的作用[J].实用护理杂志,2003,19(8):59

[3]丽娟,纪饮泉,吴楚华等,术前镇静及访视心理干预对手术患者心理应激反应的影响,广东医学,2006,27(3):343-345

临床护理工作意见第6篇

本次研究中所应用的评价指标主要表现为:患儿家属的临床护理满意度、对疾病的认知度、患儿的平均住院天数、对患儿家属开展健康教育所消耗的时间、患儿的住院费用等。统计学分析:本次研究中相关数据的处理应用统计学分析软件SPSS17.0进行处理,计量资料应用(x±s)来表示,实施t检验,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4]。

二、结果

两组患者的健康教育消耗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及人均住院费用具有明显的差异,观察组明显少于对照组,并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另一方面,观察组对于健康教育知识的认知程度以及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三、讨论

小儿腹泻是临床上非常常见的一种病毒感染性疾病,在临床治疗过程中,需要对患者的酸碱失衡、电解质失衡、水失衡予以有效的纠正,在传统的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主要是根据医嘱以及患儿的临床疾病情况,来制定相关的护理计划,但是由于临床上不同的护理人员以及医师之间的沟通存在一定的差异,这使得患者最终的临床护理效果存在较大的差异[5]。

将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小儿腹泻患者的护理中,对于患儿家属对疾病知识的认知度的提升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对患儿开展护理,家属能够对患儿疾病的具体情况有一个详细的了解,能够有效提升患儿及患儿家属对于治疗的配合度,这对于患儿疾病的康复具有非常好的促进作用。

在这种护理模式中,护患之间的沟通更加的密切,这能够有效提升患儿对于护理人员的信任感,患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也明显提升,通过实施临床护理路径护理模式,医院的护理工作更加的制度化与护理化,其中不必要的程序显著减少,这能够有效的防止重复教育现象,护理人员的工作量明显降低,这能够有效提升临床护理效率[6]。本次研究中,针对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护理模式开展护理,对观察组患者应用临床护理路径模式开展护理,研究结果表明,两组患者的健康教育消耗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及人均住院费用具有明显的差异,观察组明显少于对照组,并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一方面,观察组对于健康教育知识的认知程度以及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临床护理工作意见第7篇

【关键词】 临床护理路径;先兆流产;健康教育

先兆流产是妇产科常见病之一,是自然流产的最初阶段,是指妊娠28周前,出现少量的阴道流血,无妊娠物排出,或并发阵发性下腹痛的一种疾病。妇科检查宫颈口未开,胎膜未破,子宫大小与停经天数相符,经过休息和治疗后症状消失,妊娠得以继续[1]。临床护理路径是患者在住院期间的护理模式,是针对特定的患者群体,以时间为横轴,以入院指导、检查、化验、治疗方法、护理、饮食、休息与活动、卫生保健知识、孕期自我监护、教育、出院指导、效果评价等理想护理手段为纵轴,而制定的以患者为中心,适合医院实际的一套整体的护理工作计划,指导护士有计划、有预见性的开展工作,患者也了解自己的护理计划目标,主动配合并参与护理过程,增强自我护理意识和能力,达到最佳护理效果。2009年1月至2010年2月,我科将临床护理路径运用于80例先兆流产患者的护理实践中,取得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资料和方法

1.临床资料 抽取2009年1月~2010年2月在我科住院保胎的先兆流产患者160例,年龄在22~42岁,平均年龄(28±5.8)岁,先兆流产出现在6~8 W周者57例,9~10 W者42例,11~12 W者30例,>12 W者35例。160例均经B超确诊为宫内妊娠存活。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0例,两组患者的年龄,先兆流产出现的时间,有无流产史、引产史、生育史、文化程度等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2.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健康教育方法,由责任护士根据各自的临床经验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观察组应用临床护理路径进行以下护理:①成立由护士长、责任护士和护工组成的临床护理路径小组,组织护理人员进行临床路径相关知识的培训以及先兆流产相关知识的学习;制定健康教育临床护理路径表(见表1)。②实施步骤:患者入院后由责任护士首先对其进行知识评估和采集信息,全面掌握患者的身心状况以及先兆流产的认知情况;然后再根据健康教育临床护理路径图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向患者及家属详细解释临床护理路径的内容及要达到的目标,以利于护患双方共同努力,每天每班次的责任护士都必须按当日临床护理路径的内容,观察病情变化,分析病情发展及实施相应的护理技术操作,开展健康宣教等[2]。责任小组长定期检查,进行阶段评价,了解患者知识掌握的情况,最后在患者出院前由护士长或护理小组长通过健康教育效果调查表反馈患者对健康知识认知情况以及工作满意度调查。表1 先兆流产健康教育的临床护理路径表料、墙报、定期检查、阶段评价出院时出院后用药、饮食、活动、自我监护、随诊的症状 发放和详细讲解出院指导手册

3.观察指标及其标准 观察两组患者健康教育达标率、治愈率、对护理工作满意率。治愈:患者症状消失,B超检查提示胎儿存活。治疗失败:先兆流产发展为难免流产或B超提示胚胎停止发育。健康教育达标:患者对宣教的内容掌握或基本掌握为达标,否则为不达标。

4.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采用χ2检验,P

结 果

观察组健康教育达标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讨 论

先兆流产在治疗方面是以抑制子宫收缩、止血、保胎、卧床休息、对症治疗为原则。而患者的心理状态、饮食、休息与活动、个人卫生,以及对用药知识、疾病基本知识、治疗方法与结局的认识等均可影响疾病的治疗效果,这些内容都体现在健康教育的过程中。在对先兆流产患者进行评估、问卷调查中,我们发现绝大多数患者缺乏先兆流产相关知识,且普遍存在明显的心理障碍。临床护理路径是一种先进而有效的护理管理模式,是医院专家共同研究制定的为患者提供的目前拥有的最佳治疗护理方案。本研究通过运用临床护理路径图对80例先兆流产患者进行有计划、系统、规范地健康教育,同时实施有效的心理疏导,使患者在短时间内获得疾病的相关知识、改善心理状态,同时帮助患者详细了解医疗护理的计划安排,使患者能主动配合及参与医疗护理活动。结果显示,患者对健康教育达标率、治愈率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

传统的健康教育宣教,无规范的模式及方法,护士只根据个人的临床经验或者专业知识进行讲解,不同的护士对同病种患者同样问题的教育内容有很大的差异,护理健康教育内容随意性很大。而表格式健康教育路径根据各类疾病的特点设计了从入院到出院后的健康教育内容[3]。以工作流程表的形式把临床护理内容细化到患者住院的每一天,做到心中有数,克服了以往护理工作的盲从性、随机性,在发生异常情况时护士能及时解释并说明原因,同时也能及时向患者交待出院后家庭护理与康复方法,真正让患者感受到医院“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满足了患者的知情权[4]。临床护理路径在护理工作实施的过程中,能培养护士学习知识的自主性,拓宽了护士的知识面,规范了护士行为。由于是预先制定的诊疗护理过程计划表,能明确护士的职责、理顺护理程序,减少重复劳动,使护理工作不再盲目机械的执行医嘱、被动观察病情、随意进行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或等待医生指令后才为患者实施治疗和护理,而是有计划、有预见性地变被动护理为主动服务。同时可以使新上岗的护理人员在短期内掌握规范的医护诊疗常规,减少了因业务水平低,经验不足及能力有限而造成的处置失当、遗留或疏忽,防止护理差错的发生。护士在向患者讲解临床路径内容的同时,增加了护患交流的机会,密切了护患关系,增强了患者对护士的信任,减少护患纠纷,提高了护理满意率[5]。本研究显示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总之,临床护理路径的健康教育,体现了“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的现代护理理念,能规范临床护理行为,改变传统的健康教育方式,让患者获得疾病的相关知识,提高自我保健意识,从而采取健康的行为,提高疗效,同时,护士在进行健康教育的过程中专业知识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郑修霞.妇产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104-106.

[2]李 静.临床护理路径在剖宫产的应用研究[J].吉林医学,2009,30(24):3156-3157.

[3]方海云,曾丽雯,许燕莉,等.表格式临床常见疾病《健康教育路径》的编写与应用效果研究[J].现代护理,2006,12(28):2720-2722.

[4]刘淑敏,赵红玲,杨风琴,等.临床路径在胆囊切除术病人中的应用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05,20(3):208-209.

临床护理工作意见第8篇

【关键词】 临床护理路径;甲状腺瘤;健康教育

临床护理路径是病人在住院期间的护理模式,将尽早康复和尽可能少的医疗费用列为病人实施最佳护理的一项重要内容[2],是一种包含循证医学、整体护理、持续质量改进的护理标准化方法,充分体现了“以病人为中心”的管理理念和服务模式,既与国际医疗体制改革接轨,同时提高社会经济效益。为探讨CNP在甲状腺瘤围手术期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我科自2010年6月,将CNP护理模式应用于甲状腺瘤围手术期患者,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6月至2011年1月我科行甲状腺瘤切除术者,排除并存内科严重疾患,如心脏病、糖尿病、严重高血压等,符合以上条件患者68例,男26例,女42例,年龄最小23岁,最大76岁,平均56岁,依据随机数字表将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病变部位、手术方法等一般资料上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健康教育方法:对照组给予传统的健康教育。实验组应用临床路径进行健康教育,由主管医生、责任护士、护士长及其他医技人员共同参与,针对患者不同时期,不同健康问题和需求,结合手术计划,制定健康教育路径表和健康教育评估标准。在实施临床路径中,结合使用PDCA循环,即计划(P),实施(D),检查(C),处理(A),由责任护士、护士长随时检查病人治疗进展和护理措施落实情况,不断修改与完善。

甲状腺瘤手术患者健康教育临床路径表

入院第一天

1、入院介绍:介绍病区环境、设施、相关制度,作息时间、物品管理等。

2、介绍科主任、护士长、管床医生及责任护士,收集相关资料,发放连心卡,完成入院评估。

3、发放健康教育路径表,说明目的和操作方法。

4、完成相关辅助检查。

5、给予心理护理、饮食指导。

6、确定手术日期。

入院第二天

1、健康教育:利用图片、多媒体、课件等方法讲解疾病相关知识。

2、介绍手术的目的、方法,手术中可能发生的问题及注意事项。

3、指导患者练习头颈过伸及吞咽动作。

4、皮肤清洁,讲解术前禁食禁饮时间。

5、术前晚避免各种刺激因素,适当使用镇静安眠药,保证睡眠。

手术日

1、由术前访视护士接待患者,介绍手术室环境,消除患者陌生感和紧张焦虑。

2、手术日晨测生命征,备好麻醉床、床旁备气管切开包等。

3、专科护士接待患者返回病房,与手术室护士、麻醉师进行床边交接班。

4、严密观察病情变化:生命体征、伤口出血、引流情况、发音情况、吞咽情况等,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并记录。

5、及时发现解决患者的疼痛、恶心、呕吐等不适。

6、术后用药护理、生活护理、饮食指导、心理护理。

术后第一天

1、给予半卧位,指导颈部活动的方法及注意事项,指导患者早期下床活动。

2、指导深呼吸、有效咳嗽,必要时给予雾化吸入,预防呼吸道感染。

3、观察病情变化。

术后第二天

1、术后并发症的观察,饮食指导。

2、指导做抬头、左右转颈和早期吞咽活动。

术后第3-5天

1、评估患者在临床路径中的偏差、变异,分析原因。

2、指导患者出院后加强做吞咽动作和抬头、左右转颈活动,防止瘢痕挛缩所引起的功能障碍。

3、告知患者出院后正确用药,合理饮食, 按时复查,电话联系

1.2.2 评价标准及方法 (1)并发症发生率:切口出血、咽痛、头痛、呕吐。(2)健康知识掌握情况:采用我院自行设计的健康知识评分表。(3)护理工作满意度:同样采用医院自行设计的“住院患者满意度调查表”,调查项目主要有:手术时间安排是否合适,对医疗技术是否满意,对治疗过程是否了解,对健康教育方式是否满意等方面。由护士长在出院前一天发给患者填写,然后出院当天在结账员结账处回收调查表。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X2值检验。

2 结果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健康知识达标率及患者满意度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健康知识达标率及患者满意度比较

3 讨论

临床护理路径实际上就是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时间和健康教育内容计划表。(表1)临床路径健康教育使护士知道做什么、怎么做、何时做,逐项落实,护理工作流程清晰,减少了工作的盲目行,提高了工作效率。

3.1 临床护理路径体现了循证护理的理念[3]。在制定CNP的过程中,护理人员将临床实践中的问题进行认真细致文献检索和查证,最终将个人技能,临床经验及病人的实际情况有机结合而制订了出临床护理工作路径,并由责任护士具体实施。

3.2 优化护理工作流程,降低并发症(见表1)。CNP作为一种新的管理模式,其功能是用图表的形式向病人提供主动连续的护理和照顾【4】,以时间为横轴,以入院指导、检查、用药、活动、教育等理想护理手段为纵轴,制定一个日程计划表,可使护理人员有序、有计划、有预见性地工作,从而避免因为个人能力、水平不足而造成遗漏、疏忽甚至差错。责任护士每天在工作完成后,只需注明时间及签名就可以了,从而缩短记录时间,避免出现遗漏,提高工作效率,减少护理缺陷,减少并发症。

3.3 提高健康教育质量和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健康教育是整体护理的一项重要内容[5],应用CNP实施健康教育,减少护士行为的随意性,提高了健康教育质量。通过护士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增强了患者的依赖感和信任感,满足了患者和家属的需求,建立了和谐的护患关系。

3.4 实现品质护理,提高患者满意度(见表1)。临床健康教育路径体现了“团队精神”和“整体医疗护理”思想,也丰富了护士的角色内涵。在临床路径实施中,护士是主动地、有计划、有预见性性的进行护理工作,不再是被动、机械地执行医嘱,这种转变,培养了护士的成就感和自律性,提高了护士的工作效率和积极性,患者受到护士热情周到的服务和精心护理,加强了其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感,减少了医患纠纷,提高了患者满意度。

综上所述,我认为临床护理路径是整体护理的深入,它注重增加有价内容,减少不必要的重复内容[6],能够指导护理工作者观察、记录、分析患者的病情变化,有效监测疾病诊疗护理过程,帮助发现护理问题及探索有效的护理措施,在临床实践中切实可行,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杨桂涛.临床护理路径[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1998,17(1):2-3

[2]孙珍红,孙琦,龚有红等,我国临床护理路径的研究现状[J],护理管理杂志,2008,8(3):25

[3]刘淑敏,马晓燕,韩晓莉等。临床路径在椎间盘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应用。中华护士杂志,2005,40(4):273-274。

[4] 杨敏。临床护理路径应用甲状腺手术的效果分析[J],中华实用护士杂志,2004,20(10):2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