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商标培训总结

商标培训总结赏析八篇

时间:2023-03-06 16:01:00

商标培训总结

商标培训总结第1篇

总则

培,即培养;训,即训练。市场培训就是对市场销售人员从知识、技能和态度三个方面有针对性的进行教育、培养和训练。本制度的制订,旨在使市场部的销售培训工作能规范化、制度化、系统化,为长富集团公司开拓市场、强化市场管理功能,培养和训练一支有较强战斗力的销售队伍提供保证。从本制度执行生效之日起,希望各相关部门和人员配合执行,形成有长富特色的培训文化,从而把培训和销售工作做得更好。

一、 培训计划制度

1.1每年要根据公司的方针目标,由市场部培训人员制订与年度营销战略目标相一致的长期、中期和短期培训计划。

1.2长期计划时间跨度为一个财务年度,计划中需明确各季度参加培训的对象、人数,全年培训课程的设置,时间安排,以便各岗位年前调配人员,经费预算。

1.3中期计划时间跨度为一季度(三个月),该计划是建立在长期计划的基础上分解计划,根据年度计划执行的实际进展情况制定,允许对长期计划进行必要的修改或修正。

1.4短期计划时间跨度为一个月,该计划是进一步对中期计划的分解执行计划,内容应包括具体计划执行人,监督考核人,培训目标、培训对象及其选择条件,课程设置和培训方式,以及培训经费的详细预算。

1.5培训计划应履行申报、审核、审批程序。长期计划应由市场部申报行政部制定全公司年度培训计划,报分管副总经理审核,经总经理审批执行;中期计划由部门经理审核,报分管副总审批执行;短期计划由部门经理审核、审批执行。

二、 培训时间保证制度

2.1公司各营销岗位每年都必须接受一定时间的培训,培训时间和培训内容根据不同的岗位而确定;并把公司员工的培训时间落实情况与个人薪酬、职务升迁挂钩,把经销商的时间落实情况与公司对他们的各项支持力度挂钩。

2.2经销网点的销售人员与各供奶中心送奶员每年接受培训时间不得少于4个小时;各供奶中心工作人员、业务员不得少于8个小时;总经销商不得少于2个工作日。

2.3公司业务主管接受培训时间每年不得少于3个工作日,新进业务人员要接受为期7天的系统岗前培训。

2.4部门经理接受管理培训时间不得少于2个工作日。

2.5其他岗位工作人员培训时间不得少于2个工作日。

三、 培训签到制度

3.1培训需执行签到制度,每次培训提前5分钟进行签到。

3.2培训签到表作为受培训对象考核的一项依据,建档保存。

3.3凡在培训课程结束前10分钟离开培训现场的,此次签到视为无效。

四、 培训考评制度

4.1每次培训结束后,所有参加培训人员必须接受培训考评,考评可采取口试、笔试或调查问卷等多种形式。考评成绩以百分制形式给出。

4.2培训教师和培训课程也必须接受考评,考评可采用综合测评、调查问卷等形式。考评成绩以百分制形式给出。

4.3对总经销商建立单独培训考评体系,根据经销商对培训工作的配合程度如网点召集率、考核合格率、对培训制度的执行程度等多个方面综合打分,划分4个等级,即A、B、C、D,每个等级再以“+、++、-、--”4个梯度加以区分。

4.4考评结果将予以公布,每次接受培训的情况将作为提供网点扶持力度、经销商支持政策或个人工资晋级、职务升迁调整的客观依据,建档保存。

五、 培训奖惩制度

5.1培训奖惩是根据对培训时间保证制度、签到制度和考评制度的执行结果而制订的相关制度。启用上述任何一个制度,都适用本制度。

5.2公司员工培训时间得不到保证的,需在下一期的新员工培训中参加;如有三次不参加培训者,取消接受培训的资格。

5.3总经销商级别为A级,享受公司的特别待遇,所有促销活动支持和广告投放优先,由公司组织的各项促销活动,需总经销出资的费用公司承担80%;B级经销商在享受待遇上仅次于A级经销商,需总经销出资的活动费用公司承担70%;C级经销商享受一般待遇,促销支持力度次于B级经销商,活动费用由公司承担50%;D级经销商不享受待遇,在本此培训结束后的3个月内公司不提供任何支持,一年内所有活动费用由经销商自己承担。

5.4培训成绩优异的员工可在工资晋级、升迁方面优先,每次培训成绩在前三名者,可进入公司“人才蓄备库”,列为重点培养对象。每次培训成绩排在后三名者,给出黄牌警告,列为重点检查对象,一年中累计三次黄牌,给出红色警告,列为淘汰、调整对象;培训不及格者,需参加下一轮培训,三轮培训不及格者,给出红色特别严重警告,列为淘汰、调整对象;

六、 培训档案管理制度

6.1在每次培训结束后,所有培训计划、培训教材、培训记录和考评资料等,都应由市场部行政管理员分类建档保存;重要档案资料应交公司行政部档案管理员保存。

商标培训总结第2篇

关键词: 商务英语专业 教学目标 职业能力培养体系

1.引言

高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的主要区别,在于突出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国家教育部曾多次强调“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目前,以就业为导向,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高职教育目标定位已形成共识。经济全球化对高职商务英语教育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然而,目前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在认识上和行为上仍存在一些误区和不足。如何快速提高我国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是教师们面临的新课题。近年来,英语教师对商英专业的综合职业能力定位进行了研究与探索,初步形成了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即以职业能力合理定位为依据,突破校本位观念,充分体现“以全面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的高职教育的办学思想,构建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体系,通过系统学习与实操训练,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掌握从事国际商务活动的基本技能。

2.商务英语专业的教学目标

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培养学生成为具有较强的英语交际能力、较全面的现代商务知识,能熟练地进行涉外商务活动,以及能使用多种现代化办公设备的复合型技能型人才。专业建设以培养涉外商务和英语应用技能为核心,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培养专业技能为重点;商务英语专业目前的主要就业方向是三资企业、涉外企业、私人企业,特别是随着我国加入WTO以来,需要一大批既熟练掌握英语又具有一定涉外商务知识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商英专业人才的基本知识、能力构成凸显了商务英语沟通能力和商务操作能力。

3.商务英语专业学生“职业能力”体系分析

所谓“职业能力”培养体系,即以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为教学活动的中心,把强化学生职业技能训练作为教学主要内容,以培养学生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为教学最终目标,强调理论教学为职业技能训练服务,突出以“能力为本位”的理论教学与技能训练的互动结构。其中的理论教学指的是系统学习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技能训练是指围绕着职业能力进行的一系列实践活动。

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技能型”和“应用型”人才,即培养或锻炼胜任岗位所必需的基本能力。基于这一要求,商英专业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体系应包括如下几个层面:

3.1语言运用能力,包括汉语和英语交际能力。

3.2计算机应用能力和商务及办公环境的计算机应用理论。

3.3国际商务知识和国际商务操作理论。

4.“职业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原则

构建“职业能力”培养体系时应坚持以下原则。

4.1针对性。针对技术员层面的商英专业人才的特点,分析学生未来岗位的知识和能力结构,确定教学体系的总体框架和具体的培养方案。

4.2实用性。根据社会需求和学生就业需要,从实际、实用、实践的角度出发,建立课程教学体系、保障机制和考核体系。

4.3一体化。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语言能力与商务技能有机结合、相互促进。

4.4专业技能与综合能力相结合。教学体系应包括适应学生未来岗位的专业技能,以及与专业能力相关的综合能力,如信息收集处理能力、新知识获取能力、问题分析和解决能力、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能力。

5.商务英语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实施途径

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实施途径是一项建设性和创造性的活动。近年来,我们注重明确专业培养目标定位,破除校本位观念,增强实践教学,积极尝试。期间我有一些体会,具体思考如下:

5.1科学设置教学项目。

在设置教学项目时,需注重课程之间的衔接、知识与技能的巩固和拓展、专业技能和职业能力的培养。例如,设计了包含职业认识、商务沟通等内容的“专业认知实训”,包含商务函电、进出口单证、电子商务等内容的“电子商务实训”等。在教学中加强开口和动手训练,强调能说会做,体现商务英语综合运用能力。积极推行职业资格证书的考核制度,规范本专业应取得的职业资格证书,较大限度地保证毕业学生至少拥有二到三门职业资格证书。

5.2积极开展校内模拟实训。

在校内模拟实训中,师生共同收集实训教学对象,确定训练材料。教师根据收集的材料设计训练项目,组织和指导学生开展活动,要求学生自己动手完成项目。此模式要求教师具有较高的策划和组织能力、较强的管理与协调能力、高度工作责任心和开拓创新的热情,从而保证实训效果。每周的英语角可依主题设计,诸如“电子商务实训”和“商务实践”等活动。另外,还可以利用实训软件和网络资源,向学生呈现各种仿真的商务环境,引导学生细致体会,反复学习和操练。亦可搜集相关外贸资料进行翻译,熟悉外贸单证的填写和处理,积累相关的行业用语。学院口语实训室的建立,为模拟商品交易会提供了条件,可以根据实际交易会的流程模拟设计,实施教学。

5.3大力参与校外实训。

近年来,一些职业院校建立了一系列校外实习基地,在商务活动中不断寻找与教学内容契合的项目,组织学生参与,使学生充分运用理论知识,掌握技术要领,完成工作任务。例如,与大型商务酒店或贸易公司进行磋商,在该地建成校外实习基地,让学生参与企业在交易会上的翻译、接待、办证等商务活动。提供国际商务、资料翻译等商务服务,训练和加强学生的英语交际、国际商务能力。这里要以“对口”为基点,发挥师生的智慧,开辟更多商英专业学生实训基地。

5.4规范教学文件,实施过程管理和效果评估。

建立完备的教学文件,制订课程和实训的教学大纲,编制实训指导书,安排教学计划,建立技能训练题库。有计划、有步骤地完成各项工作才能有成效。对于过程管理和效果评估,可推行“5T”教学步骤,即目标(target)、任务(task)、示范教学(teaching)、实操(training)和测试(testing)。在进行每项实训时,教师按照“5T”的教学步骤,确定实训目标和任务,演示实训内容和操作过程并指导学生实际操作。在实训结束时,学生必须进行技能测试,依据测试结果和实训过程,写出相应的教学总结和效果评估。要不断开放思路想出更多有效的实训项目,为以后的实训教学提供参考。

6.结语

总之,为使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得到锻炼和培养,要逐步改变教师是教学的主体和“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结合商务运作和管理的现实问题主动思考。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和实践过程,使学生的创新意识、知识协调能力、社交能力、对环境的应变能力等得到有效的训练,使学生的职业能力得到全方位、多角度的培养,有利于拓展学生的就业前景。

参考文献:

[1]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2]林伦伦,郑国强.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人才培养模式[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4.

[3]宋红艳.提高高职英语教学中综合职业能力的策略分析[J].科技资讯,2006,(11):108-109.

商标培训总结第3篇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原则

以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搞活流通、扩大消费的各项政策措施。以服务民生、扩大内需、发展经济、吸纳就业为宗旨,坚持以企业为主体、政府引导支持、社会多方参与,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工从事家政服务的原则,实现“财政政策引导,商务组织资源,工会打造平台,家政拓展就业,促进社会发展。”

二、工作目标

从2009年开始,通过实施技能培训等措施,每年扶

持一批城镇下岗人员、农民工从事家政服务,逐步形成规范、安全、便利的家政服务体系。2009年计划全省扶持5000名城镇下岗人员、农民工从事家政服务,建立20个家政服务培训基地。

三、培训对象、内容及方式

(一)培训对象。男性年龄16周岁以上、55周岁以下,女性年龄16周岁以上、50周岁以下,身体健康,准备从事家政服务工作的人员。

(二)培训内容。与家政服务工作相适应的人文社会知识、自然科学知识、医疗保健知识、职业道德基本知识及专项技能等。培训时数和教学内容详见《家政服务员培训大纲》(见附件)。

(三)培训方式。采用集中培训与自学、统一考试相结合的培训方式。

四、实施步骤

(一)确定承担培训任务机构。全省家政服务工程的培训工作主要依托工会培训机构和大型家政服务企业承担。符合条件的单位,可在8月10日以前向所在市级商务部门提出申请,市级商务部门会同财政、工会部门按照公平、公正的原则,对申请单位资格进行审查,并向省级商务、财政、工会部门推荐。省级商务、财政、工会部门通过专家评审方式在推荐单位中确定可承担培训任务的单位,报商务部、财政部、全国总工会备案,并向社会公布。

1、承担培训任务的工会培训机构应具备下列条件:(1)有法定的办学资质,有1年以上的家政服务培训经验;(2)有3名以上具有专业资格的教师,不少于1000平方米的培训场地和培训所需的设备设施,年培训能力在500人以上;(3)有多媒体教学设备、自动化办公设备;(4)能为学员建立详细档案,并能为家政服务员提供后续跟踪服务。

2、开展自主培训的大型家政服务企业应具备以下条件:(1)具有独立法人资格,能够自主招收员工;(2)有实施培训师资、场地、设备设施,有不少于1000人次的培训经验;(3)能够为所培训人员安排就业,有全程跟踪家政服务员服务情况的能力;(4)能与家政服务员签订《劳动合同》或《劳务合同》,建立专门档案。

(二)组织开展相关培训。各承担培训任务的机构9月1日开始组织开展培训工作。一是由工会培训机构进行培训。不具备自主培训能力的中小企业,可将用工需求报当地商务部门(或其委托的有关机构,下同)并签订承诺安排就业的相关协议后,委托地方工会组织进行人员招募,由确定的工会培训机构按《家政服务员培训大纲》(见附件)组织培训。二是由大型家政服务企业自主培训。大型家政服务企业按照市场需求自主招收员工,到当地商务部门登记备案,依托自身资源,按照《家政服务员培训大纲》组织培训。

(三)组织验收和就业。工会培训机构培训的学员,考试合格并经当地商务、财政、工会部门验收(具体验收标准另文,下同)后,由提供用工需求的企业按承诺安排就业。大型家政服务企业自主培训的学员,考试合格并经当地商务、财政、工会部门验收后,由企业优先安排就业。

五、资金支持方式及标准

(一)中央财政对家政服务人员培训经费予以全额补

助。按照培训大纲在指定机构完成家政服务人员培训并安排就业的,经当地商务、财政、工会部门验收合格,均可享受补贴政策。

(二)培训经费标准。家政服务人员培训标准每人800元。

六、补贴资金的申报及下达程序

(一)补贴资金的申报。培训机构应于每季度结束后10日内持有关材料到所在地市级商务、财政部门申报。申报材料包括:补贴资金申报表、申请者培训资质证明、商务部门备案记录、包含学员个人信息和培训记录的培训档案、验收合格凭证、家政企业与学员签订的《劳动合同》或《劳务合同》、申请者银行账户等。

(二)补贴资金的划拨。财政部会同商务部根据各省经

济发展水平、家政服务市场发展情况等,测算年度补贴资金规模。财政部将补贴资金预拨到省级财政部门,省级财政部门按需求

进度及时将补贴资金拨付到市级财政。

(三)补贴资金的审核及兑付。市级商务部门对企业的

补贴资金申请进行初审后报送同级财政部门,财政部门审核后下达补贴资金。财政部门在接到申请后的15个工作日内,完成资金审核及兑付工作。对不符合补贴要求的,应在接到申请后的6个工作日内与商务部门或申请者沟通答复。实际补贴资金超出中央财政预拨资金的,由省级财政先行垫付。

(四)补贴资金清算。2010年3月底前,省级财政

部门核实汇总本地区2009年度补贴资金使用情况,报财政部审核清算。

七、工作要求

(一)充分认识实施家政服务工程重要性。家政服务工程与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实施家政服务工程,运用财政资金支持开展家政服务人员培训、供需对接、从业保障等工作,扶持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工从事家政服务,不仅有利于增加就业岗位,解决当前就业困难,而且对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生活服务需求有着重要意义。各级商务、财政、工会部门,要高度重视,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切实将这项工程作为一项紧迫而又长期工作抓紧抓好,抓出成效。

(二)明确工作任务。商务、财政和工会部门要各司其责,加强配合,密切协作,切实做好家政服务工程培训工作。商务部门负责具体组织实施家政服务工程培训工作;负责研究和协调家政服务工程培训工作实施过程中出现的情况和问题。财政部门负责家政服务工程补贴资金的管理、监督和审核发放工作。工会部门负责招募家政服务人员并组织工会培训机构对其进行培训。

商标培训总结第4篇

围绕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建设目标,大力开展电子商务培训,普及深化电子商务的推广应用,培育电子商务企业和人才,提高电子商务覆盖率和渗透力,逐步形成电子商务应用更加广泛、支撑体系更加健全、配套服务更加完善、产业发展更加集聚的电子商务进农村新格局。到年底,培育具备电子商务技能,适应电子商务就业和创业需求的实用技术人才1000人;实现本地电商从业率不低于90%。

二、培训对象

部门、镇乡、村(居)社干部,镇村(居)电子商务服务中心店主,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限上商贸单位、农村经济组织、专业合作组织电商从业人员,有志电商创业的高中、职高、技校、高校毕业生、社会青年和镇乡电子商务管理人员等。

三、培训方式

遴选年满16周岁,身体健康、遵纪守法、有志电商创业的本县或在本县从业的培训对象,选用统一推荐教材,按照“因人制宜、按需培训、分类指导”的思路,采取集中培训、一对一培训、现场培训、实践操作和跟踪服务等方式进行培训。理论培训不少于30学时,实践操作不少于50学时,跟踪服务不少于20学时,并抓好后续跟踪调查。

四、培训内容

1、电子商务相关政策解析(电子商务进农村的背景、重大意义及电子商务发展前景);2、电商从业人员职业道德与法规;3、电子商务模式(B2B、B2C、C2C、O2O、G2B、G2C、G2G模式介绍);4、电子商务在线支付与安全;5、电子商务网上交易以及店铺工具软件的使用;6、网上建店的基本操作;7、网店的营销推广。

培训重点:①开店之前的准备工作、货源寻找与甄选、商品、设置店铺以及卖家中心后台的使用;②网店的装饰装修、商品拍摄、商品图片美化、店铺海报图片的制作、设计装修素材等内容;③淘宝平台站内站外的宣传与推广、网店的促销策略等内容;④手机淘宝的基本概况、手机淘宝店铺的设置、推广及引流等内容。

五、培训措施

各培训机构建立健全培训工作机制,落实工作责任,抓好宣传发动,组织好培训对象,制定好培训教学计划,落实好培训场地和安全保卫措施,建立健全后期跟踪服务制度和管理考核制度,完善档案资料,创新培训模式,突出培训特色,切实抓好培训。

六、评估方式

建立由主管部门、培训机构和参训学员共同参与的考核评估机制,以百分制对培训机构的培训工作进行评估,并将评估结果作为兑现补助的依据。考核得分在90分(含90分)以上为优秀,80(含80分)分以上为合格,80分以下不合格。

七、培训档案

各培训机构要建立和完善培训学员档案管理制度,按班次真实、完整、规范的建立好培训档案并装订成册。

八、培训机构

遵循公开、公正、公平原则,商务局组织对申报企业进行了评审,择优确定了县计算机职业培训学校、县奔腾电脑职业培训学校、县电脑科技学校、县前程职业培训学校和县劲辉职业培训学校等5个培训机构。

九、补助资金

根据《县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项目实施及资金使用方案》,安排资金100万元用于支持相关培训学校、中心或机构开展电商实用技术人才培训。

(一)补助范围及标准

补助范围:组织开展实用技术人才培训的宣传动员、生源组织、教材讲义、教师工资、技术专家指导、学员食宿、场地租赁、设备使用维护、实践操作、参观交流、教学管理和公务费等。原则上按800元/人标准补助。

(二)兑现方式

每批培训结束,按考核办法计算并兑现培训补助。

十、实施步骤

(一)制定方案、遴选培训机构

(二)遴选培训对象。按照主管部门负责,镇乡政府协助,培训机构配合的方式遴选确定培训对象(遴选方式另行确定)。

(三)组织培训。按照培训要求认真组织开展培训。

(四)总结提升、健全机制。组织相关部门,对电商人才培训工作情况进行全面系统的回顾和总结。探索建立电商创业人才培训长效机制,为全面、纵深推进电子商务和互联网+新型创业人才培训工作提供借鉴。

十一、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县电商企业和人才培训体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商务局,负责做好工作协调和组织推动工作,及时研究解决培训工作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各成员单位明确职责,分解任务,齐抓共管,整体推动。

(二)加强监督检查。县商务、财政主管部门负责电商人才培训工作的监督检查。通过实地查访、电话抽查等方式加强对培训机构培训工作的考核,监督其按计划开展培训。对不按计划开展培训、管理不力的培训机构,要核减其培训任务,情节严重的要取消其承担培训工作的资格,并向社会公示。主动邀请审计或纪检监察部门参与项目检查验收,坚决查处违规行为,形成监管合力。同时接受省商务厅对电商人才培训工作的抽查检查。县商务局将根据各基地培训任务完成进度、项目监管、资金使用、信息报送、培训效果、跟踪服务等情况进行考核,考核结果将作为兑现培训补助费用和下年度任务安排的重要依据。

商标培训总结第5篇

一、建立“三方联动”工作机制,打牢商标事业发展基础

按照总局领导提出的商标事业发展要坚持“一个依靠、四个借助”的指

导方针,结合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市工商局在实践中逐步形成了以企业为主体、以工商部门为主导、商标机构参与服务的商标发展“三方联动”工作机制。

一是实行申请商标注册目标任务责任制。落实“十一五”期间市商标事业发展规划,明确每年申请商标注册不少于件,并分解落实到各分县局,同时在个乡镇工商所推行“一所一标”制度,与其他工商工作一同部署、一同检查、一同考核。

二是开展“商标诚信单位”评选活动。底,组织在全市家商标机构中首次评选出了家商标诚信单位,并在社会上公开表彰宣传,充分发挥其在商标事业发展中的中介服务、工商助手和联系企业桥梁等作用。

三是推行《商标注册建议书》制度。从开始,通过登记注册窗口或委托商标诚信单位向企业经营户免费发送《商标注册建议书》,宣传商标法律法规,引导企业积极申请商标注册。三年来,累计发送万多份建议书。

四是加强信息交流、实现资源共享。各商标机构每季度向市局报送《商标注册申请情况季度统计表》,以便于工商部门及时、准确掌握商标注册申请情况,各工商机关同时向商标机构通报企业经营户登记注册信息,实现资源共享。

五是实行商标注册补助奖励制度。积极协调高新技术和经济技术两个开发区管委会安排专项经费,实行商标国际、国内注册补助奖励政策,激励企业积极创立、注册、运用、保护自主商标品牌。

三方联动工作机制运行年来,已取得了明显成效:全市新申请注册商标件,超额完成规划任务的%以上,是前年商标注册申请总量的倍;农产品商标注册申请量每年在件以上,是目标任务的倍。截至底,全市共拥有注册商标件,其中农产品商标件。

二、强化教育培训和宣传推广,着力提高全社会的商标意识和商标监管执法服务能力

一是开展基层执法干部全员培训。适应“两费”停收后基层工商所面临的新形势,上半年,由市局统一组织,对全系统基层监管执法人员进行了商标执法业务知识全员培训。共举办培训班期,培训商标执法人员多人。

二是创新培训形式。依托“远程培训系统”,借助互联网平台,构建“网上商标监管培训学校”,设有商标法律法规查询、问题解答、外埠信息、案例分析等8个栏目,方便基层执法人员自主学习。每半年组织一次网上商标典型案例分析研讨,编印《商标监管执法工作手册》,发给全体商标监管执法人员,作为工具书使用。

三是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宣传活动。利用每年的“3·15”、“4·26”活动,组织开展商标维权法律咨询宣传;在《都市报》举办《商标法》知识竞赛,在广场地下通道设立市驰著名商标展示长廊;协调市财政拨付专项经费万元,在《日报》开设了“市著名商标企业展示专栏”,截止目前,已经刊登期。

四是强化企业的商标法律培训。20年以来,共免费举办商标国际注册、培育驰著名商标、商标规范使用和管理等专门知识培训班80多期,培训企业商标管理人员多人次;开办农产品及地理标志商标注册培训班

期,培训多人次。

三、落实“四个统一”要求,推行商标监管行政指导工作

按照国家工商总局的统一部署,落实“四个统一”要求,在认真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月,市工商局研究提出了在履行商标监管执法职能中推行行政指导工作的种主要形式:

(一)发送《商标注册建议书》;

(二)推行“一所一标”制度。即72个乡镇工商所每年帮助辖区内的农民、涉农企业或农民专业合作社申请注册一件商标,推广“公司+商标+农户”的经营模式,落实商标富农工作;

(三)与商标机构交流共享信息资源;

(四)发送《注册商标规范使用指南》;

(五)发送《申报认定驰(著)名商标意见书》;

(六)告诫提示,发送《商标法律告知书》;

(七)预警提醒,避免不必要的 商标权益损害;

(八)纠纷调解,柔;

(九)发送《商标策略提示书》,挖掘商标潜在价值;

(十)劝导企业开展商标品牌广告宣传工作。目前,行政指导工作正在全系统推广落实。

四、积极培育商标品牌,加大商标专用权行政保护力度

一是建立驰著名商标培育计划梯队。制定了驰著名商标培育计划,建立了培育梯队,实行动态发展机制。各分县局按照市局下达的培训计划,健全培育制度,落实工作责任,并列入年度目标任务,纳入目标考评。出台了实施商标品牌战略支持企业科学

发展的意见,对驰著名商标企业实行免检制度;建设名称字号与驰著名商标共享数据库,避免名称登记与驰著名商标的冲突;对侵犯驰著名商标专用权的行为,全市各级工商机关做到随时申诉举报、随时受理、随时发现、随时查处。20年以来,新认定市著名商标件、累计拥有市著名商标件;获认定省著名商标件、累>!

二是发挥工商所的主力军作用。“两费”停收后,市工商局及时研究制定了《关于加强商标执法办案工作强化商标知识产权保护的意见》,确定了以市局为指导、分县局为骨干、工商所为主力的三级商标执法办案体制。要求各工商所把保护商标知识产权作为履行职能的主要内容之一,安排商标监管执法专职人员,增强执法办案力量,担当商标监管执法的主力军。建立并落实工商所、市场开办单位、经营户“三位一体”的商标日常监管新机制,把商标监管列为市场巡查的重要内容,加强日常监管,落实行业自律,充分发挥市场开办单位和经营户的行业自律作用,建立注册商标有效使用、依法保护、规范管理的长效运行制度。实行商标执法办案年度目标任务管理制度,将商标执法办案、任务下达到各分县局、分解落实到工商所,切实把商标知识产权行政保护的责任落到实处。

商标培训总结第6篇

[关键词]网店运营 实训教学

2012年3月27日,国家发改委《电子商务“十二五”规划发展》提出:各类教育机构要积极与企业合作建立教学实践基地,培养适应电子商务发展需要的专业技术人才和复合型人才;2012年3月,汕头市被国家授予“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的称号,加快发展汕头电子商务,培养实战型电子商务人才,成为当务之急。

中职学校要及时抓住汕头发展电子商务的机会,与众多企业合作,打造网上学生实习基地,让学生在校就能实现网上开店,锻炼实际技能,提高学生竞争力。适时地培养电子商务网店运营实战型人才。我教研室积极参与汕头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中职学校网店运营专才实训教学研究》,尝试进行以实训带动项目教学,加快课程教学改革,通过整个设计和教学过程,谈几点体会。

一、明确网店运营实训目标

“网店运营实训”是我校电子商务及计算机专业学生的一门专业技能训练核心课程,实训教学时间为一个学期,内容采用淘宝大学系列丛书:美工、客服、推广等,通过网店运营中典型工作任务或工作过程为主线来组织实训教学,利用开放的互联网平台,训练学生网店运营的专才能力,为毕业实习和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培养既有良好职业道德和团队协作精神,又能熟悉和灵活运用先进的网络商务工具,服务于企业的技能应用型人才。

实训教学目标突出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使学生在毕业后可以应对不同的岗位需求,以真实网店为依托,根据网店岗位职能的需求,详解网店运营各环节,用实战型培训体系和真实的商业项目进行训练,提高学生网店运营的实战技能,是培养实战型人才的最佳模式。

二、网店运营实训教学实践

1.利用项目教学、任务驱动、团队协作等方式进行综合实训

根据“项目引领、任务驱动、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以职业能力为主线,在课题设计中依据企业对本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要求,确定本课题教学内容,涵盖了网店美工、网店推广、网店客服、职业素养四个项目,并将每个项目分解成若干任务,每个任务都提出明确的能力目标,使课程学习目标变得具体详细、切实可行。教师根据项目课题和学生实际情况,将其分为若干任务,分配给不同的小组,学生团队在有限的时间内按时完成,教师再集中任务,给出团队项目总得分。

2.基于项目实训过程,构建项目实训具体教学内容

根据项目工作要求、学生认知规律和课程设置情况,教师们整合实训教学内容,将实训教学内容按照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的顺序分为专项技能实训、综合实训、顶岗实习三个阶段,使学生能力逐步得到提高。项目实训教学内容的构建,主要分以下几步进行:

第一阶段进行专项技能实训。专项技能实训按周为单位进行实操训练,重点培养学生的专项技术应用能力。通过采用项目管理的方法对学生进行实训,引导学生模拟进入岗位角色;第二阶段进行综合实训。综合实训是整个实训的关键环节,考虑到学生的基础不同,可采取因材施教的方法,供学生选择性完成,真正体现教学以人为本的精神;第三阶段进行顶岗实习。安排在最后一月,由企业方联系用人单位,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在工作岗位中锻炼职业能力。顶岗实习加快了学生向职业人的转变,很多学生在毕业时就能与实习单位签约就业。

3.加强校企合作,由企业师资参与实训环节的设计与教学

我校与汕头正点电商培训机构有着良好的合作关系,并聘请该公司的培训师和一线工作人员为学生进行实训课程的教学和实训指导,并由公司提供真实的项目让学生参与实训。企业的上课实训,打破了学校的传统的大班授课的方式,分批进行小班的教学,而且有很多激励的机制,使学生完全融入课程中,主动参与度高。实践证明,通过此种模式的学习和实训,使学生在较短时间内了解了企业真实运作的客户关系系统的功能和使用方法、了解了网店运营与客户关系管理实务的各种方法和手段,掌握了淘宝的运营管理,美工、网页制作、营销和物流等多种能力等。

4.规范实训管理,保障实训实施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必须规范管理,以确保教学内容的实施。总结归纳出以下两方面管理措施:

(1)规范课程实训教学的组织管理

实训教学前,教师确定实训教学目标、制定实训计划、实训大纲、编写实训项目指导书,形成教学项目;实训结束后,学生上交实训报告;教师、学生相互总结、评估。实训过程中,学校、企业方、教师、学生的良好互动是实训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课题组严格各项工作管理环节,包括规范实训环节中的各项规章、实训项目的内容与模块、方式和时间分配、指导教师的分工与安排、实验实训考核、成绩评定方法与评分标准、实验实训组织及管理、外出组织学生到校外实训基地参观的安全保障等细节工作。

(2)实训环境保障

第一,为确保实训过程的正常运作,学校配备了足够的实验实训室和足够的设备数量,课题组安排有关实训管理员定期维护和完善实训设备,保证实训室上机环境良好等;第二,为建立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校企双方签定了合作合同书,确立合作关系,实习期间由校企双方指导教师共同商定计划书、任务书和指导书,制定考核方法,保证学生实习效果和质量等。

电子商务网店运营专才的培养是一项系统的综合工程,中职学校只有根据市场和企业需求,不断创新专业实训体系,才能培养出满足社会需要的实用型人才。我课题组通过开展电子商务网店运营实训教学研究,总结出实施项目驱动、校企合作、规范管理是中职学校培养电子商务网店运营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径,进一步的实训效果,还需要在以后的教学级实训实践过程中不断的探索,探索出一条真正适合电子商务学生的成才之路。

[参考文献]

[1]张雪.中职院校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的探讨[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9,(5).

[2]史勤波.网店运营概论―课程实验教学内容及体系建设初探[J].电子上商务,2007,(5).

[3]徐慧剑.“网店运营概论”实验教学改革与创新研究[J].科技资讯,2007,(12).

[4]王业祥.浅析中职高专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策略――基于中小企业需求角度[J].科教文汇,2008,(12).

[5]郑了、李峰.关于我国中职院校电子商务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J].科技文汇,2009,(2).

商标培训总结第7篇

一、人才工作的现状

(一)主要工作成绩

1、人才资源开发在总量和质量上得到发展和提高。

“十五”末,全系统干部队伍大专以上学历为2614人,其中本科以上学历为1258人,分别比“九五”末增长了693人和807人。目前,大专以上学历占到干部队伍总人数的91.6%,本科以上学历占44.1%,分别比“九五”末增长了26和28.7个百分点,年平均增长率为5.2%和5.7%。

2、人才资源引进围绕我市工商行政管理事业发展大局进行。“十五”期间,全系统共引进人才321人(其中公务员259人,主要是干部和考录的大学生;信息档案咨询服务中心62人)。公务员队伍引进的259名人才中90%以上都充实到了基层工商所,有效地缓解了基层执法人员不足的矛盾,为基层执法队伍注入了新的活力。信息档案咨询服务中心62名专业技术人才的引进为全市工商系统信息化建设和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3、人才发展环境进一步改善。

领导重视,为人才成长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市局党委高度重视人才工作,充分发挥了牵头抓总、协调各方的重要作用。“十五”期间,先后多次召开全市工商系统人才工作会议,安排部署人才工作。积极实施“红盾人才工程”,不断探索教育培训的新模式,在全面普及大专学历的基础上,采取了相关措施从时间、经费、制度上鼓励干部参加更高层次的学历教育。同时加大对人才强局战略的宣传,在全系统上下树立了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风尚,为人才成长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人才管理走上了正规化、制度化、规范化轨道。“十五”期间,我局先后制定了《市工商系统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办法》、《市工商系统处(科)级干部轮岗交流暂行办法》、《市工商系统干部选拔任用责任制暂行规定》、《市工商局目标管理责任制考评实施办法》、《市工商局工作人员年度考核实施办法》、《市工商系统工资管理暂行办法》等20余项人事管理制度,科学合理的人才管理体系、人才考核评价机制和“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选人用人机制已初步形成。

学习氛围浓厚,干部个人主动成才的愿望较强。随着知识经济的全面兴起,干部个人参加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进一步提高,增长才干和提高素质的愿望进一步增强,已逐渐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形成了良好的学习风气和人人思学、人人好学、人人善学的学习氛围。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专业结构不够合理。从全系统人才专业结构整体情况来看,大专以上学历中学习经济、管理类等综合专业人才较多,占72.6%;学习法律、文秘、计算机、外语、金融等专业的人才较少,仅为20.9%;市场经济条件下工商行政管理急需的专业化人才较缺。人才资源与工商行政管理事业发展还不相适应。

2、学历结构不够合理。从学历结构分析,全系统本科以上学历人才还相对较少,占44.1%,研究生学历人才仅有1.5%。而各个层次学历中全日制院校毕业的人数较少,仅占9.2%;在职函授院校人数较多,占90.8%。

3、年龄结构不够合理。“十五”末,全系统干部队伍中30岁以下的仅有217人,占7.6%;31--40岁的1314人,占46.0%;41--50岁的1125人,占39.4%;51--55岁的154人,占5.4%;56岁以上的44人,占1.5%。人才年龄结构逐渐趋向老龄化。

二、“十一五”期间人才发展的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1、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大力实施人才强局战略,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和科学的人才观,努力实现人才事业与工商行政管理事业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为实现全局“加快科学发展、构建和谐工商”工作目标提供有力的人才保证。

2、基本原则坚持以科学的发展观和人才观为指导,贯彻“国际化、市场化、人文化、生态化”理念,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根本要求,坚持以人为本原则,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坚持人才资源开发与工商行政管理事业协调发展原则,坚持人才引进、人才培养与人才使用服务于工商行政管理执法实践原则,保证人才工作健康顺利开展。

(二)主要目标任务

3、总体目标任务稳步增加人才总量,全面提高人才素质,建立一套有利于人才发现、培养和使用的激励机制;优化成才环境,广开用才之路,努力建设一支德才优秀、务实创新、拼搏奉献、团结协作、结构合理、具有生机和活力的工商行政管理人才队伍。

4、具体目标

形成更加合理的人才结构。重点加大法律、文秘、计算机、外语、金融等专业人才的引进,逐步完善全系统人才队伍的专业化结构和合理的学历结构,逐步改善和解决人才队伍年龄结构老化的问题。力争到年末,全系统大专以上学历达到人才总量的96%,本科以上学历达到人才总量的50%以上;研究生学历达到5%;引进法律、文秘、计算机、外语、金融等专业的人才125名左右。

培养造就高素质的工商行政管理人才队伍。积极开展“创建学习型机关、争做学习型干部”活动,不断提高人才队伍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形成全员学习、终身学习、团队学习的浓厚氛围;要进一步健全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的学习体系和学习机制,不断提高领导干部的组织协调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基层一线执法队伍的执法服务能力。培养一批学习型机关的典型;逐步建立和完善具有时代特征和职业特色的工商行政管理教育培训体系;力争使市局、分(县)局有一批政治思想坚定、执法监管到位、业务素质优良、作风纪律严明的高素质工商行政管理人才。

营造人性化的人才创新创业环境。要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理念创新和制度创新,把促进工商行政管理事业的改革和发展作为人才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和人才管理思想,以健全人才工作机制和加强人才能力建设为重点,建立科学的人才评价机制、人才使用机制、人才激励机制和人才保障机制,形成比较健全的人才工作长效机制,营造人性化的人才创新创业环境。

三、对策和措施

(一)加强领导,形成合力,促进人才工作稳步发展

5、市局、各分(县)局要从工商行政管理事业发展的战略高度重视和认识人才工作,牢固确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理念,加强对人才工作的组织领导。要把人才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列入到各级领导班子工作目标责任制中,定期进行考核,切实做到在谋划发展时优先考虑人才开发,部署工作时优先考虑人才支持,安排预算时优先考虑人才投入。要在市局党委的统一领导下,建立各级党委领导负责、组织人事部门牵头抓总,各业务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的人才工作新格局。

(二)以加强能力建设为核心,创新人才培养机制

6、加强干部队伍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训。要继续坚持按需培训和分级分类培训的原则,加强处级、分(县)局级领导干部管理科学和领导能力培训;加强新任科(所)级领导干部任职能力培训;同时加强各级各类干部的监管执法能力培训,鼓励干部参加在职学历教育,不断提升全市工商系统干部队伍综合素质和依法行政水平。

7、不断探索创新培训模式,丰富培训内容,提高培训实效。要不断探索适合工商行政管理干部队伍学习和工作实际的培训方式,注重培训理念、模式、内容创新。要加大信息网络应用力度,通过互联网拓展培训空间,节约培训成本,提高培训效率。要广泛采取案例分析、情景模拟、角色扮演、管理游戏、专题研讨、实地考察、多媒体教学等培训方法和手段进行培训。要继续采取与高校联合办学、委托培训、自学等形式加强学历培训。要在领导干部任职培训中引进管理学、心理学、组织行为学、领导力、团队建设等培训内容;要在一般干部培训中普遍开展市场经济知识、法律基础知识、现代管理知识和现代科技知识等内容的培训;要针对一些专业分局和监管职能部门的工作需要,有计划地开展房地产、金融、电子商务等专业课目培训。要继续开展以职业道德与行为规范为主要内容的教育培训。要建立具有时代特征和职业特色的工商行政管理教育培训体系,切实提高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实效性、多样性和科学性,提高人才队伍履行岗位职责的能力和执法管理的专业化水平。

8、加快师资队伍建设和教材建设,增强人才培育能力。要从实际出发,逐步培养、推荐一批实践经验丰富、业务水平高、有较强教学能力的同志,担任培训基地的兼职教师。要根据培训工作需要,聘请一批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担任兼职教师,努力建设一支与人才培养相适应的具有良好政治、业务素质,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素质优良,适应工商行政管理工作特点和要求的师资队伍。要加快教材建设,市局、各分(县)局各相关业务部门要抓紧编写一批适应市场经济特点和工商行政管理工作需要的培训教材,编写一些基层执法工作急需的实践操作性强、内容新、适合干部自学的案例教材和工作手册,全面增强人才培育能力。

9、加强教学设备和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建设,提高办学质量。要进一步加强教学设备和干部培训基地的信息化、现代化建设,逐步改善教学设备和办学条件,不断促进培训基地提高办学质量。

(三)积极引进高素质人才,合理调整人才布局

10、做好人才引进工作。坚持按需引进、充实基层、合理配置的方针,在做好全系统人才调研的基础上和编制定额内,有计划地引进一批法律、文秘、计算机、外语、金融、房地产等专业人才和工商行政管理急需的复合型人才。

11、合理调整人才布局。以基层工作实际需求为导向,引导各类人才到基层第一线工作,进一步充实和改善基层工商所和部分县工商局的人才结构。

(四)继续深化人事制度改革,激活用好现有人才

12、创新人才评价机制。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人才评价机制,逐步建立包括基本素质、岗位胜任能力、使用意向在内的人才评价标准体系,建立健全科学的考核指标和评价体系,把考核结果全面纳入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作为干部职务升降的重要条件和依据。

13、完善人才选拔任用机制。要切实做好识人用人的工作,在人才使用上实行“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方针,把品德、知识、能力和业绩作为衡量人才的根本标准,作为发现和识别人才的根本途径,以素质论人才、重实绩用干部,坚持任人唯贤、唯才是举。要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后备干部制度、竞争上岗制度、交流轮岗制度、干部选任监督制度、挂职锻炼和试用期制度等;积极探索竞争上岗的方法,全面深化和规范科级领导干部竞争上岗制度;要做好重点部门和岗位的轮岗交流工作,积极探索研究建立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竞争择优、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使各类人才创业有机会、干事有舞台、发展有空间,创造有利于人才成长的健康环境。

14、健全人才激励约束机制。要在政策范围内,逐步探索建立人才奖励制度,做好对有突出贡献人才的奖励工作。要严格干部考核工作,加大对不称职干部的调整处理力度,实施领导干部问责制、公务员辞职制和淘汰制等,激励和鞭策人人奋发进取、努力成才、多做贡献。

商标培训总结第8篇

关键词:流通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17-0068-02

加快培养流通业应用型人才,推进现代流通业发展,有利于我国优化经济结构、深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扩大就业、构建和谐社会,有利于实现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一、 流通业应用型人才培养面临的主要问题

我国流通业人才学历总体状况偏低。根据《中国劳动统计年鉴2009》的数据,在以行业划分的全国就业人员受教育程度构成中,批发和零售业中大专学历的比例为6.7.%,本科为2.3%,在所有20个行业中位居倒数第八;在以职业划分的全国就业人员受教育程度构成中,商业服务人员的大专学历比例为5.9%,本科为2.%,仅仅高于农林渔水利业生产人员和生产运输设备操作人员;在以受教育程度划分的全国就业人员受教育程度构成中,商业服务人员的大专学历比例为17.6%,本科为11.3%,仅仅高于农林渔水利业生产人员和生产运输设备操作人员。面对高新技术产业化、流通技术信息化的新形势,全面提高现代流通业从业人员的素质成为发展流通产业的紧迫而严峻的任务。

此外,缺乏流通业人才资源的战略规划,缺乏对流通业人才培养的全方位有力支持,流通业人才结构不合理,教育和培训市场鱼龙混杂,流通企业人才内部培训相对滞后,执业资格认证模式尚未普及,学历教育的培养方式与实战结合不够等问题依然非常突出,流通业应用型人才的培训体系有待进一步充实和完善。

二、流通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策略

(一)制定流通业应用型人才资源发展规划

为适应商贸流通现代化、国际化发展的新形势,十二五时期内,应该对流通业应用型人才资源进行全面系统的规划。从流通业全面发展对人力资源的需求出发,制定流通业应用型人才战略的总体目标、工作重点、实施步骤和主要措施,对流通业人才资源的宏观布局、层次结构和素质要求进行系统规划。应审慎平衡三个方面的关系:一是流通业人才需求的近期目标和战略目标之间的关系;二是重点突破和整体推进的关系;三是处理好好流通业人才的培养和引进的关系。力争实现流通业人才总量同流通业发展目标相适应,流通业人才结构同产业发展需求相适应。

在制定流通业应用型人才资源发展规划的同时,应该加强对流通人才培养市场的监管。首先是规范市场行为,确保公平竞争。强化人才资源市场化配置的法制化建设,完善并建立强有力的监督监管机制,确保人才培训服务市场竞争公开、公平、公正,保障商贸流通领域人才资源高效、有序、合理地配置。其次是严厉打击市场欺诈行为,保护培训学员的合法权益。对于有些人才培训服务机构培训资质不合格、高收费乱收费、欺诈培训学员的违法行为要严厉打击,对资质低下的培训机构要严格取缔。

完善流通业人才的评价认证体系是制定流通业应用型人才资源发展规划必须考虑的。应建立以岗位职责要求为基础,以职业道德、职业能力和业绩为导向,社会化的人才评价发现机制。应该改进和完善职业资格认证和专项职业能力考核办法。除了现行统一办法之外,应该放宽年龄、资历、身份等限制,并且逐步推广流通业企业在服务过程中进行技能鉴定的考核办法,推行工作现场能力考核和工作成果业绩评定相结合的评价方法。应当在大专院校、职业院校中大力推行学历培养和职业资格培训证书并重的“双证书”制度,积极推进以应用型高技能人才为培养目标的教学改革,根据国家职业标准和企业需求,调整专业和课程设置,加强应用型技能训练。

(二)建立和完善科学合理的流通人才培训体系

1.学历教育

面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强化学历教育。一是要面对实际、面向未来发展需求,梳理目前高校的专业和院系设置情况,力争多开设流通类专业和院系。在师资和教学设备有保障的前提下,引进教学和科研人才,充实和加强教师队伍,为流通业人才培养奠定人力资源基础。二是在政策允许的情况下,加大流通类专业的招生规模,加大博士、硕士、本科和专科各个层次的学生的招生规模。三是明确并强化高校流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面向实际和未来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应该是:具有扎实的经济学与管理学理论基础,掌握信息科学技术与其他现代技术方法与手段,并能够使用信息技术手段和其他高科技手段,开展市场营销、物流管理等流通业工作,能够从事企业生产运营与综合管理的、符合企业实际需求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四是明确分工和侧重点,对高职教育合理定位。高职教育要与大学学历教育区分开来,应更加强调基层操作层次的实用人才。要培养面向流通企业生产运营第一线的技师、服务员等基层熟练和高层次员工,力争使优秀高职毕业生毕业即成为技术能手和操作骨干。

2.非学历教育

支持各种社会力量和培训机构开展非学历教育。一是大力支持各种有资质的机构开办中短期培训班,倡导培训主体多元化。行业协会和大中型企业对各自领域非常熟悉,应尽可能多举办中短期的培训班,缺什么,补什么。行业协会可以与政府机构合作,开展业内的岗位资格认证培训班,迅速补充实际运作中的短缺人才。社会机构也可根据自身所长和企业要求,定点定向为行业和企业在职员工开展中短期职业技术类培训。二是提倡非学历教育内容多元化。各种类型的中短期培训班,应根据现实和未来发展的需要,在补充企业工作所需知识的同时,增加像外语、计算机、国际贸易等新知识、新背景。

(三)整合产学研资源培养各级各类流通应用型人才

应从企业实际出发,采用差异化的途径培养流通业应用型中高层管理人才。 对于中小型流通企业,由于培训资金实力有限,中高层人才培训以非学历教育、继续教育为主。建议多参加社会培训机构、行业协会和商会组织的中短期培训班,多参加行业协会的会员企业内部交流会。对于大型流通企业来说,企业资金实力相对较强,但是中高层管理人才数量比较多,培训课程和内容比较复杂,建议将中高层人才分类培训。可以分类分批送入高等院校的流通类专业培训班,开展为期半年或一年的全脱产培训;可以与国外同行同业机构和培训机构合作,出国深造培训;可以聘请业内知名专家学者或行业领袖级企业家定期来公司安排讲座授课;信息条件和资源允许的企业,可以通过国际国内网上远程授课来安排培训。

应以企业内训、业务外包的途径开展基层一线员工的教育培训。内训机构要结合企业发展战略和年度目标,制定企业年度、季度和月度培训计划。安排设计针对不同岗位的培训课程,并且通过培训把企业总体发展和个人职业生涯发展结合起来,实现企业与员工利益双赢。对于一些中小型流通企业,还可以根据其培训目标、培训成本比较,将内部员工的人才培训外包给企业外部机构。

(四) 创新流通业人才培养模式

1.在教学内容方面

首先是强化对流通业人才创造性思维和创新精神的培养。要鼓励受训人员突破传统的的商贸流通观念和管理方法的限制和束缚,按照市场与业态发展的特点和规律进行新探求和实验,勇于创新。其次是突出并优化实践教学环节。流通类专业应以应用能力培养为目标,构建专业课实习、社会实践、毕业设计等实践教学环节组成的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确保实践教学课时不少于教学总课时的1/3。第三是加大投入,改善实践条件。鼓励开展实验和情景模拟教学,比如建立证券投资实训室、电子商务实训室、超市零售实训室等教学实训基地。

2.在师资队伍方面

应加强对现行教师队伍的实践培训,增加流通业教师的实战背景。国外的大学教授许多具备在大公司任职的经历,进入高校后这种从商的背景就是宝贵的教学财富,也使教学活动有声有色。鼓励教师以专家顾问的角色与企业挂钩,对企业的发展进行跟踪研究,使教师在实践经验中提炼出最先进的理论以教育培养学生。应优化师资队伍,引进政府和企业家在师资中所占比例。吸纳政府部门的专家型官员,大型流通企业的中高层负责人,以及咨询机构的高级管理人员,组成实战型高水平讲师队伍。

3.教材方面

除了使用现行国内外优秀教材外,按不同职业分类,可以由产学研多方专家编写实用培训类专门教材,比如贴近企业发展的需要的美容美发店管理教材、网吧管理实用教材等等。还可以根据流通业发展的实际需求,开发继续教育培训教材、岗位认证类教材、职业培训案例教材。

(五)关注流通业人才国际化

随着我国加入WTO,国际性的大型流通企业不断涌入国内市场,跨国零售业巨头如家乐福、沃尔玛均在我国开业经营,不断开疆拓土,使得国内流通市场竞争不断升级,初步形成了国内市场竞争国际化,国际市场竞争国内化、区域化的态势。流通企业要在竞争中处于优势,就必须拥有一大批受过系统专业训练、熟悉国际规则、具备跨文化沟通能力和战略思维、具有世界眼光的人才。

首先,整合现有高校资源,通过与国外知名高校联合办学,实现流通业人才应用型培养的国际化。美国、西欧等世界发达国家知名高校培养流通业人才历史悠久,特色鲜明,经验丰富,效果显著。高校应在对商贸流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模式和课程设计进行深入研讨的基础上,通过大规模中外联合办学,积极引进国外教师,积极引进国外的先进教材、教学方法和管理政策,学习发达国家高校的教学标准和培养规范,借鉴国外高校的成熟经验,提出一套适合商贸流通发展的人才培养方案,使学生接受国内高校和国外高校的共同教育,把学生培养成具备国际视野和国际竞争力的高层次人才。中外联合办学、国际合作也能推动高校的教学改革和建设,强化自身实力。

其次,选拔优秀高层管理人才出国培训或到国外名牌大学深造。每年在流通业内部,针对一批有重大影响的行业,选拔一批年龄适中,有培养潜力的优秀的流通业高级管理人员,到境外考察、研修,提升专业能力、管理能力和国际交流能力。

最后,积极开展地方商会和零售企业与国外同行的交流与合作,通过经验交流、相互学习,也是提升商贸管理能力的重要渠道。商贸流通企业应利用多种渠道、采取多种形式,组织人才学习国外先进的知识技术、管理经验,加快人才培养国际化的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