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针灸院感科

针灸院感科赏析八篇

时间:2023-03-02 15:05:45

针灸院感科

针灸院感科第1篇

在中德友协会长武忠弼教授的牵线和帮助下,我院和德国最大最著名的工伤 医院—汉堡创伤医院结成友好医院,双方定期互派医生交流。笔者自2000年10月至 2003年7月在德国汉堡创伤医院神经内科进行交流工作,对祖国医学在德国特别是 在德国大型康复医院的发展有点滴体会,现将针灸在德国的开展情况及发展方向报 道如下: 1汉堡创伤医院简介 汉堡创伤医院全称为BerufsgenossenschaftlichesUnfallkrankenhausHam burg,简称BUKH,是德国工会联合会下属的最大的一家工伤医院。医院以外科和康 复最为出名,手外科为全德最早、实力最强的手外科。神经康复专业水平很高,设有 44张病床(在德国属大科室),开设肌电图室,TCD室,眩晕旋转诊疗室,吞咽功能喉镜 检查室(不少脑外伤病人有吞咽困难)及多种治疗种类:言语治疗(Logopaede),物理 治疗(Physiotherapie)、物理因子治疗(PhysikalischeTherapie),骑马疗法(Hyp ortherapie),运动疗法(Sporttherapie),作业治疗(Ergotherapie),支具及生物工 程(Gehschule),游泳(Schwimmbad),桑拿(Sauna),音乐疗法(Musiktherapie),职业 回归疗法(Berufshilfe),以及引导病人放松的放松疗法(Entelassungsgruppe)等 。尽管其康复器材一流,康复治疗部门齐全,专业治疗师水平很高,但德方医院仍觉 得许多疾病疗效不尽人意,比如慢性疼痛,这也是德方医院垂青针灸的主要初衷。 2日常针灸治疗简介 笔者在创伤医院住院部工作,作为住院医生,和国内最大的区别是医生一周 一次召集各种治疗师讨论病情,制定新的治疗方案,一周两次召集护士开会,了解患 者护理情况。这样医师对患者的治疗和护理状况有比较准确的认识和了解。笔者除 履行住院医生的职责外,尚预约患者作针灸治疗,其程序为:需要治疗的病人先到医 生秘书处预约,得到允许后和笔者预约,笔者根据自身工作安排和病人不同的治疗 安排决定治疗时间。在德国病人为“单独治疗”,一次只能治疗一个病人,充分尊重 病人的“隐私权”,病人和医师为“一对一”。在国内一间治疗室6、7个病人同时 治疗,有的中间甚至没有屏风,病人一切“资源”相互“完全共享”的现象在这里不 会发生。笔者治疗的病种包括血管性头痛(50例)、颈椎病(123例)、腰椎间盘 突出症(30例)、神经症(98)、外伤后头痛(61)、肩关节外伤后疼痛(60)、 偏瘫(20)、幻肢痛(10)、截瘫后幻觉痛(5)、呃逆(4)等,共计461例。 针具的选用:在德国有国产“华佗”牌针具。但笔者使用的针具由德方配备 ,可惜都是日本产的。全部使用一次性针具,针具质量可靠。每个针柄上有套。便于 采用套管弹针进针法。弹针进针法的好处是无须采用手持针身,可达到“无菌技术 ”进针。但实际操作时无人采用,大多还是采用手持进针法,这种传统进针法的好处 是进针快、患者痛苦小,针感确实。与“无菌技术”的套管弹针进针法相比,并无更 多的感染病例。 3疗效评价 大多数病人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针刺疗法受到了患者的欢迎。但必须指出 的是,病人在接受针灸治疗时也同时接受了其他综合治疗,针刺起到了“锦上添花” 的作用。 患者职业分布及心理特点:和国内相仿,外伤患者多为在生产工作第一线的建 筑工人、海员、农业机械工人。其次为交通意外伤害。腰椎、颈椎病多为办公室工 作人员,如计算机工作者、警察、外科医生等。但病人的心理特点却有较大的差异 ,比如这里的工伤病人不为高额的医疗费用担心(全部由保险公司承担),但为有意 无意获取政府工伤补偿,而导致“外伤后头痛”反复发作数年,甚至数十年的病员 也不鲜见。对于这样棘手的治疗对象,德国同事的意见是:要辨证施治,建议用粗 针深刺。 治疗次数分析:一般治疗3次,一次30min。开始针刺、推拿每日治疗1次,效果 反而不佳,分析原因可能为患者接受针刺同时还接受其他治疗,治疗过频,反而造 成肌肉过度疲劳。中医称之为“经络过度疲劳现象”。 患者对针刺的反应:与中国病人相比较,德国病人得气快,针感强。放松技巧 掌握较好。易于并且乐于遵从医嘱。这可能与种族体质差异和文化差异有关。 4德国针灸从业者简介

从业来源,在各种国家保险公司指定的大医院(类似与国内的公立医院)和个人

诊所中从事针灸治疗的医师多数为神经科、疼痛科或骨科医师(Arzt)兼任。这些医

师有很扎实的医学基础,有不少达到专科医师[德国医生专业职称只有医师和专科

医师,头衔则分博士,讲师,私人讲师(达到教授水准而未在大学授课者),教授],他

们加入针灸行业,极大地促进了针灸在德国的发展。另一方面,针灸这一技之长也给

他们带来了精神和物质回报。第二类治疗者,他们是通过国家考试但没有处方权的

行医者(Heilpraktiker)。他们绝大多数在自己的诊所或与其他医师合作从事针灸

治疗。取得Heilpratiker行医资格的全国资格考试比全国医师考试想对简单,但难

度还是较大,每年举行2次,每次考试通过的比率为8:1。每个州的行医资格考试(He

ilpraktikerPruefung)不尽相同,但大同小异,以汉堡为例:报考条件为:①完整

填写的个人资料。②有效的个人证件,如果没有汉堡的居住证明,必须出示用工意

向合同。③出生证明,结婚证明或家庭证明。④所学的专业毕业文凭证明。同

时下面的公证书最早于考前1月,最迟考前2周必须提交:①最近的无犯罪证明。

②最近的健康证明。考试分两部分,第一部分为笔试,共60道选择题,题目涉及内

、外、妇、儿、五官、临床学科及生化、药理、解剖、病理、生理等基础学科及与

行医相关的法规法律。通过笔试后方可得到口试通知,对于外国人来说,由于语言

障碍第二部分口试更难。整个费用约500欧元,约4500元人民币。在德国也有很多华

侨诊所,大多数未经专业院校毕业,属于“半路出家”,其诊所有的是靠“特赦”批

准,有的靠和有行医资格者合办,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但语言障碍,完全不同

的文化差异以及社交圈相对较小仍然是制约其针灸发展的”拦路虎”。对于针灸培

训,在德国针灸学校已经遍地开花,基本上每个州和“直辖市”都有一家针灸学校

。大部分德国医师利用周末拜访这些针灸学校,一年后“拿证上岗”。也有脱产学

习三个月左右后“上岗”。学费十分昂贵。也有人自费到北京、上海、武汉、广州

等中医学院培训学习,属“正规军”。不少新移民或是华侨则先到国内院校学习针

灸。由此可见:在德国的针灸从业者来源较杂,培训各异,水平也参差不齐。

5针灸在德国的发展前景

针灸从6世纪开始向国外传播,最早是在朝鲜、日本等周边国家。到14世纪,

欧洲人通过马可·波罗的记载首次了解针灸疗法。针灸走进欧洲是在17世纪。法国

的PPHarviell、荷兰的WilliamtenRhyne及德国的EngelbertKampfer都是早期的

传播者。PPHarviell(耶稣会传教士)于1681年最早在法国撰文介绍针灸。1735年

教士Duherder在巴黎刊印《中华帝国志》(其中设专卷介绍中医),1820年法国医生

开始在医院里讲授针灸学,1821年英国医生JohnChurchill发表针刺治疗风湿性关

节炎的报告,1823年第一期《柳叶刀》杂志谈及针灸。在这100多年里,针灸在欧

洲历史上第一次呈现出一种速度缓慢的流行,范围涉及法国、德国等欧洲主要国家

,但这个时期针灸还没产生太大的影响。19世纪中叶后,由于理论认识问题和实践

上的一些错误操作,针灸遭到批判,随即出现衰退。大约过了100年,针灸又开始

在欧洲复苏。1943年巴黎成立了欧洲第一个针灸协会,它发挥了核心作用。几年后

,德国医生GerhartBachmann开始传授他从法国学来的针灸知识,并于1951年和施

密特(HeribertSchmidt)创办了《德国针灸学会》,后改名为《德国针灸医师学

会》,第二年发行了《德国针灸杂志》。1971年,中美建交,伴随着尼克松总统访

华,随行记者雷斯通(JamesReston)在《纽约时报》上报道了他在中国对针刺

镇痛的亲身体验之后,针刺麻醉很快传入德国并迅速普及开来,莱比锡大学外科中

心、慕尼黑大学心脏中心、慕尼黑马克西来兰大学外科医院和杜塞尔多夫大学及海

德堡大学门诊部等医疗部门的学者,都纷纷尝试进行针刺麻醉并取得一定成功。19

74年,施诺伦贝格尔(C Schnorrenberger)建立了“德国中医研究所”,这是在

德国建立的第一个中医研究机构。1978年,德国汉学家曼弗瑞德·珀科特(Manfr

edPorkert)创办了“中医学会”。同时,世界卫生组织对中医针灸的发展起到了

积极的推动作用。该组织于上世纪70年代向世界各国推荐针灸疗法,80年代初在中

国设立传统医学合作中心,80年代和90年代制定了标准的针灸穴位命名方案和推广

针灸临床研究规范。德国已将针灸疗法纳入部分医疗保险体系。比如笔者在德期间

加入的指环保险公司(RingVersicherung)就可以为针灸治疗付费。德国的一些

大学也将针灸学作为医学本科教育的一部分。90年代以来,针灸在德国一些上层

机构和主流医学中迅速渗透,据MichaelTryba教授统计,在前联邦德国地区,每年

约有4~5万名医生使用针灸,其中超过20%是在个人开业的诊所。1997年联邦技术

和科研议会(BundesministeriumfForschungundTechnologie)拨款资助4项针灸研

究。对针灸有效性进行大规模验证,虽然尚无定论,但目前阶段对针灸的评价是积极

的。一些大型科研医疗机构也表现了前所未有的热情,比如汉堡大学医学院附院正

积极筹建针灸中心。成立专业的针灸科。这都可以看到针灸在德国有前所未有的机

遇。

但另一方面,德国的主流医学为现代医学(Schulmedizin),和德国其他保守替

代医学(AlternativeMedizin)一样,针灸自在德国存在的那一天起,也一直受到主

流医学的怀疑和抵制。加上如前所述,德国的针灸从业者素质参差不齐,所以机遇

和挑战并存,德国的针灸同仁也认识了这一点,GabrielStux博士指出,80、90年

代德国针灸培训的课程标准为140学时,为提高培训水平,适应针灸向纵深发展的趋

针灸院感科第2篇

[主题词]名医经验;针灸师;针灸学

他在民国时期开始学医,并考取过国民政府的行医执照;他是新中国第一批具有学历的针灸学员,也是第一批针灸教师;他是新中国针灸科研与教学事业的创业者与领导者,也是新中国针灸国际培训事业的开拓者。他的人生轨迹始于旧时代,但更经历了新中国医药事业特别是针灸事业的发展轨迹;他不仅见证了针灸发展史上几乎每一个令人激动的事件,更重要的是,作为一个主要的成员,他参与创造了历史,成就了光荣。他就是中国针灸界第1位中国工程院院士――程莘农。

1 少年习医

程莘农(1921―)出生于江苏淮阴(今淮安市)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出生那年其父已50岁了。程家先祖与中国历史上的大儒二程颇有渊源,明末清初程氏这一支由安徽翕县迁至江苏淮阴,世代业儒,父亲程序声先生是私塾先生,门人弟子很多,当时淮阴大多的士绅名流多出自其门下。因为当时的中国兵荒马乱,程老先生认为“穷医可养三口之家”,于是不教他做文章而为他选择了从医的道路,取名“希伊”,希望他能像尹伊一样“不为良相,便为良医”。根据这个名字,一位王姓世伯给他取了号“莘农”,取意“根在有莘之伊”。若干年后,他们这些美好的愿望都实现了,程莘农成为了一个未作良相的名医,程氏家门中出了中国针灸界第1位工程院院士。

由于程家在当地的声望,程莘农花了500块大洋拜了淮阴当地最有名的医生陆慕韩为师。在陆家学医期间,他白天随师出诊,晚上攻读医典。陆慕韩带徒很有章法,他让学生先为病人诊脉,然后自己再亲诊一遍,告诉学生如何对的,如何错的;开药方,他只报出药名,剂量由学生自己定,他再过目,将不适当的剂量删改;门诊结束,他规定出晚课,习某某篇章,第2天就会对该方面提出问题,借以督促学生习而学之。陆氏擅长看时令病,疗效很好,有“决人生死”的本领,病人也很多,给了程莘农大量实践的机会,加上他自己刻苦勤奋,在老师去世后,只有20岁的他于1939年开始就以程莘农的名字独立挂牌行医,并在当地小有名气。

个人的努力加老师的名气和家族的声望,使程莘农业医的起点高于常人,一出道就被吸收入中医师公会,并担任了清江市(淮阴)卫生工作者协会秘书股股长,这是他担任社会工作之始。

民国期间,考试院成立考选委员会,办理中医师考试,程莘农参加了考试,经审查合格,获得了中华民国考试院颁发的医师证书。

2 意外转行

新中国成立后,程莘农成为了清江专区卫生院的保健干事,但他心中念念不忘的还是他喜爱的中医事业,于是他向领导提出要继续从事中医、继续学习的要求。1955年3月13日,江苏省中医进修学校在南京市朱雀路邀贵井14号举行了学校成立大会和第一期中医进修班、针灸专修班开学典礼。程莘农知道这个消息时,第一批中医进修班的60名中

医已经选拔完毕,于是学校将包括政治、中医基础、方剂、中药等在内的试卷寄往卫生院对其进行单独考试。对这一段历史,程莘农记忆犹新,他回忆说:“那天我刚下班,院长就推门进来通知我晚上加班考试。”就这样,在没任何准备的情况下,他只用了一个晚上便答完了所有试卷,顺利地通过了考试,被录取为第61名学员,据说阅卷的老师在看过他的答题后,曾拍案叫绝:“想不到苏北还有这等人才!”

被录取到这所学校后,程莘农先是作为优秀生担任了学生小组的组长,并仅通过半年的学习便由学生转为老师,担任针灸学科教研组组长和巡回教学组组长,负责南京市100余名针灸师及各县市针灸医师的进修学习,足迹遍及江苏省8个专区20个县。

江苏省中医进修学校是现在南京中医药大学的前身,也是新中国中医教育事业的摇篮,20世纪50年代建校之初,该校就在我国第1代中医药学部委员(院士)校长承淡安、副校长叶橘泉等学校领导、专家的精心组织下,为我国中医药高等教育编写了第1套教材,培养了以董建华、程莘农为代表的第1批师资,促进了我国中医药教育由传统的师承教育向现代学院式教育转变。

程莘农最初随老师学习学的是中医方药,对针灸涉猎不多,当得知校方指派他作针灸组的组长时他大感意外,因为按照旧俗,西医看不起中医,而开药方的中医又看不起针灸。但这是组织的安排,尽管内心不满,他还是接受了任务。教务长由昆让他在1周之内把所有的经络和穴位都谙熟在心。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背熟经络和所有的针灸穴位绝非易事,他冥思苦想了很久,突然想到,演员们唱戏,要背的戏文更多更复杂,但老演员们却能背熟好几出戏的全部戏文。想到此,程老非常兴奋地找教务长汇报,在心里按“定军山”里老黄忠的拍子把十二经络和腧穴歌诀全都背诵下来了,但没想到的是,教务长并不满意,因为太慢了!于是他又改变策略,换以节奏明快的西皮流水,终得以过关。从此,大方脉的中医少了一位开药方的大夫,而针灸界却多了一位学术泰斗,并为后人留下一段学习针灸腧穴的佳话。

1957年,为支持北京的中医事业,校方选调了8人进北京中医学院(现北京中医药大学),成为北京中医学院建院伊始的元老,他们是程莘农、董建华、颜正华、王玉川、王绵之、印会河等人。

从这一个个响当当的名字可想而知,江苏省中医进修学校这所中医界的黄埔军校果真是名不虚传,而程莘农等一批名老中医的成才与成功与这样一个集体的熏陶培养是分不开的。

3 教书育人

来到北京中医学院后,程莘农参与组建了附属医院东直门医院针灸科。当时科室里也是人才济济,有后来从南京调来的著名针灸专家杨甲三、姜揖君教授,有擅长子午流注的单玉堂教授。

程莘农当时担任北京中医药大学的针灸教研组组长,兼附属东直门医院的针灸科组长、副主任、主任医师,统管针灸教研工作。除了日常临床教学等工作外,他还主持编辑《北京中医学院学报》及任《中华妇科杂志》常务编辑等,还为原苏联和越南的留学生授课培训,组织骨干力量大搞创新。为此,他至今还保持着早起的习惯。因为病人多,必须一早开始临床治病,中午很晚才能回去吃饭,而下午则要在课堂授业,晚上还要伏案笔耕,每天工作超过12个小时。当时他主攻功能性子宫出血、中风和三叉神经痛等临床常见疑难病症的针灸治疗,并完成了“中风偏瘫64例观察”等课题研究。

1962年,由于形势的需要,已经培养出第一批中医大学生的各科教材亟需修订,由当时的卫生部长助理郭志华等组织,北京、南京、上海、广州和湖北几家中医学院共同编制了第2版中医教材。二版教材成为公认的最好的教材。当时的针灸学教材就是由程莘农、裘沛然、邵经明等中医针灸大家亲自审稿、定稿的。二版的针灸学教材中最突出的一点就是增加了穴位处方的方解。长期以来,大方脉的医生处方用药,有君臣佐使可依,谈起来头头是道,且有《医方集解》等专门的著作来论述,而针灸的选穴除《灵枢》中提到过的七方外就很少有人提及。鉴于此,二版教材中大胆创新,引入针灸方解,改变了长期以来针术秘而不宣、习者无所适从的境况。时过多年,这一做法的是非功过后人有过评价,但在当时针灸学开设高等教育的初期,是有着积极的意义的。为了推进教学,他还编了针灸挂图等教学用品,这对针灸学的继承和发展起到了一定的示范和推动作用。一直持续到“”,这是程莘农学术生涯的第1个黄金时期。

“”中,程莘农作为“牛鬼蛇神”被剥夺了看病、教书的权利,到河北农村养了6年的猪。回忆起这段经历,他并没有感到后悔或是遗憾,因为在农村,他也并没有放弃一个医生的职责与良心。

“”期间,北京中医学院和中国中医研究院(现中国中医科学院)合二为一,但“”结束后,又重新一分为二。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1975年,程莘农接受组织的安排来到中国中医研究院针灸研究所从事针灸经络的研究,任针灸研究所经络临床研究室主任,针灸教学研究室主任,针灸研究所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际针灸培训中心副主任,并成为了最早的参与组建卫生部国际针灸培训中心(现世界卫生组织传统医学合作中心,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北京国际针灸培训中心)的教师之一,开始了他人生的第2个黄金时代。

4 著书立说

20世纪70年代末,摘了“牛鬼蛇神”帽子回京的程莘农受命调至中国中医研究院针灸研究所,先是参加了经络敏感人的普查工作,又因为有着丰富的临床与教学经验而被调入刚成立不久的北京国际针灸培训中心从事对外教学工作。

承担对外教学工作,于他并不陌生,早在前,他就为朝鲜友人金光一讲解《难经》等中医针灸的课程,与其建立了深厚的友情,金光一还将朝鲜的针灸学名著《五行针》和朝鲜名医李济马所著的《四象方》相赠,为中朝之间的医学交流留下一段佳话。

为了顺应世界性的针灸热潮,1975年卫生部成立了北京、上海、南京3个国际针灸培训中心,推广中国的针灸与中医药。从那时起,每年都有许多热爱中医、喜欢针灸的朋友,从欧、美、亚、非等各个国家来到中国。程莘农是他们来中国后最想见到的人,也可以说是他们的偶像,所有的洋学生都以能得到他手书的“针”字而惊喜,以得到他签名的《中国针灸学》为荣耀,如果再能与他合影留念,那就更是莫大的幸福了。在长达20年的时间内,由程莘农主编的《中国针灸学》一直是中国国内国际针灸教学的教材,是欧美各国的中医学子们认识和学习针灸的入门向导。

谈起《中国针灸学》的编写,程莘农不讳言是大家集体创作的结晶。当时国际培训中心草创,百事待兴,编写统一而规范的针灸教材则是重中之重。为此他们组织了3个培训中心的骨干力量进行中英文的编写与翻译,上海负责腧穴学的编写,南京负责中医基础理论部分的编写,而北京方面则负责针灸

治疗学部分的编写,由程莘农统一审查定稿。纪晓平主任医师是恢复研究生考试制度后程莘农的首届研究生,也是当时参加中文稿编写的人员之一,他回忆起当时的情景说:“那时候,我们没白天没黑夜地整整干了3个多月,终于把第一稿的中文部分拿出来了。然后是程老逐字逐句地修改,大家一起讨论,特别有学术气氛,我们也特别有干劲。”英文稿的编写是在当时针灸所外办主任张恺的带领下由英语组的翻译们译成英文的。《中国针灸学》内容上不但包含了经络学、腧穴学、针法灸法学及针灸治疗学的内容,也包含了阴阳五行、脏腑、诊断、辨证等中医基础理论和中医诊断学的内容,极大地方便了国际培训中心这种短期而全面的教学模式,而且也是当时国内外水平最高的国际教学的课本。因而,它一经问世便风靡海内外,成为了包括美国在内的许多国家针灸水平考试或针灸资格考试的指定教材。

当然,也是因为了这本再版了几十次,被译为英、法、西等多种语言的教材,使得程莘农和国际培训中心声名遐迩,使得他的弟子遍及五洲,真正是桃李满天下。

为推动针灸走向国际,扩大针灸的学术影响,程莘农还先后应邀前往日本、印度、加拿大、美国、英国、意大利、巴西等十几个国家的几十个城市进行讲学和考察,并多次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努力向国际推广针灸,在国际上获得较高声望。他被聘为加拿大传统针灸学院名誉教授、美国美东中医针灸师联合会名誉理事、南斯拉夫针灸学会名誉主席、挪威针灸学校名誉校长等职,还多次获“优秀教师”“荣誉教师”等荣誉称号,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除了亲躬国际教学数百班次,培养了来自欧美、东南亚及非洲等国家和地区几千名外国学生,他还为国家培养了20余名针灸专业的硕士与博士研究生。现在,这些研究生们毕业后都成为了国内外享有声誉的针灸专家,即使是毕业后远走海外的一些学生也成为了传播祖国传统医学文化的火种,薪火传承着他的学术思想与衣钵。

5 学术泰斗

改革开放之后,为了挽回“”带来的损失,程莘农总是每天一大早就起床,早早地就开始临床工作,往往等到8点钟别的大夫正式上班的时间,他已经完成了几拨病人的治疗。那时候,他每个上午的门诊量就达80多人次,即便是开药方的大夫,这也是个惊人的工作量何况是针灸医生,每天在病床与病床之间的奔波就可达到几公里。在数十年的从医生涯中,他诊治患者数十万人次,累积的病例单张摞起来等身高。在他眼里,病人永远是第一位的。笔者跟随他读研究生期间,他已年近八旬,但仍是每天一早就来到兼作办公室的诊室里,我和同学们如果有学业上的问题请教,一般总要选在8点之前,因为8点之后就属于患者的时间了。他的病人虽然很多,但收费却少得可怜,在长达10年的时间里,他作为工程院院士、前就晋升正高职称的主任医师却和我们普通大夫一样只收病人1元钱的挂号费,有时候,病人远道前来求医,生活困难,他就分文不取,颇有医侠之风,这也是大医之风。

在长期的医疗教学实践中,他总结出了一种易学、易教、病人痛苦小的进针法,并将其命名为“三才进针法”,取意天、地、人三才,进针轻巧而迅速,由浅入深,逐层深入,得气迅速,疗效显著,深受中外学生的欢迎,每次公开课都会引起轰动。

在20世纪80年代初到90年代末这近20年里,程莘农身兼临床、教学、科研与管理数职,不仅在教学上颇有成就,还多次主持部级、部级科研课题。他主持的“循经感传和可见经络现象的研究”课题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科委攀登计划“经络的研究”中他任首席科学家;此外,他还是国家名词委中医药专业委员会的委员、中国国际针灸考试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参与了国家及WHO的《针灸腧穴名称与部位》的工作。由于他在科研、临床、教学等方面的卓越工作,于1990年获世界文化理事会“阿尔伯特・爱因斯坦世界科学奖”,并于1994年当选首批中国工程院院士,并且是当时针灸界惟一的工程院院士。1998年被聘为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

在不少的媒体报道里,他被称为学术泰斗,但他却认为,这些名誉不是给予个人而是给整个针灸界的。因此,在各种场合,他都不遗余力地为中医事业、为针灸事业鼓与呼,甚至不惜在许多公开场合拍桌子。不明白他的人认为他脾气太大,可熟悉他的人都知道,他是个性情中人,往往在提到中医和针灸的地位,提到中医现代化这个目前多受人诟病的命题时,他就会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指出:“中西医结合,应该是中医结合西医。”一个年过八旬的老人在公开的场合这样的直言或许让一些人厌烦,但从另一角度考虑,这不是正反映了他对中医对针灸事业的热爱与执着吗?这也许正是我们年轻一辈缺乏的勇气与激情。有时候他会骂我们:“你们太胆小了,学术问题也是要斗争的嘛!想当年我们在日内瓦开针灸穴位的标准化会议时,许多东西都是与外国学者争取得来的。”

生活中,程莘农其实是一个非常可亲近的多才多艺的老人,他从六七岁起就开始修习书法,书法作品多次入选展出,还被选刻于古城开封的“翰园碑林”中,在国内外享有一定声誉。他在建国前就加入上海中国画会和中华全国美术会,建国后成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卫生部老工作人员书画研究会名誉会长、北京市中国画研究会会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杏林书画协会顾问等。笔者在程莘农家里看到过他年轻时写的一幅百米梅花小楷,堪为绝品;他亦喜篆刻,有《程莘农篆刻偶存》等存世。

程莘农,一个人生轨迹始于旧时代,又经历见证了新中国医药事业特别是针灸事业的发展的老人,是新中国第一批具有学历的针灸学员,也是第一批针灸教师;他是新中国针灸科研与教学事业的创业者与领导者,也是新中国针灸国际培训事业的开拓者之一,不仅见证了50年针灸发展史上几乎每一个令人激动的事件,更重要的是,作为一个主要的成员,他参与创造了历史,也分享着其中的荣耀与光辉。

(致谢:本文经程莘农教授过目并修改。向对本文提供帮助的张维波、纪晓平及国际针灸培训中心的同事们表示感谢!)

针灸院感科第3篇

本人现任xx学院院长、xx学院党总支副书记、针灸经络研究所所长。在学校党委和行政的正确领导下,在班子成员和全体教职员工的共同努力下,本部门的各项工作都有了新的进展。现将xxxx年度本院主要工作和本人履行岗位职责情况简要汇报如下:

1 、 政治思想和廉洁从政方面

认真学习和贯彻党的xx届四中全会精神。在各项活动中,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xxxx”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密联系本单位实际,“以生为本”,工作勤奋,作风严谨,求真务实。有良好的团结协作精神、奉献精神和服务意识,工作责任心强。严守法纪法规,廉洁自律,从不,从不行贿受贿。

2、学科与专业建设

本年度,在学科建设方面方面,我们除了继续建设省级重点学科——针灸推拿学学科外,在我校申报博士学位授权单位的过程中,我们积极配合,组织提供了大量支撑材料,为我校获得博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在学校统一组织下,我们与两所附院一起共同申报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经评审,我院针灸学科被批准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我本人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针灸学重点学科学术带头人之一 。

XX年,我院针灸推拿学获国家教育部批准,成为国家教育部特色专业建设点。本年度,我们按计划进行建设,并在全国教学工作研讨会上,介绍我们的思路和做法。

3、实验室建设

今年,在省教育厅科技处和学校科技处的大力支持下,我们加强了针灸基础与技术安徽省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建设,并首次设立重点实验室开发基金,吸引校内外针灸研究者加盟,进一步发挥了重点实验室开放、流动、联合、竞争的作用,也扩大了我校针灸学科的影响。

本年度,我们申报的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科研三级实验室,已正式获得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批准,更名为神经生物学(针灸)实验室。

在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们还组织申报了XX年度中央与地方共建高校特色优势学科实验室项目针灸基础与技术重点实验室,获得专家好评。

4、教学与教研工作

协助分管教学副院长做好学校教学任务的落实。今年是我校中医学专业认证,我们重点对相关课程《针灸学》进行教学方法与评价机制的改革。在课堂教学中增加了pbl教学,完善了形成性评价。

积极鼓励教师申报教研项目和质量工程项目。 “针灸推拿学专业临床实践教学管理和基地建设的研究与实践”被批准为安徽中医学院校级教学研究项目;《康复治疗学》被评为校级精品课程。原教研项目“医学院校中西医临床医学(医疗保险)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获校级教学成果三等奖 。

本人在行政工作的同时,积极承担本科生、研究生、留学生的教学任务及培养工作,教学工作量饱满。XX年,本人所指导的研究生又获得安徽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

5、教材建设与课程建设

主编了针灸推拿学专业精编教材《经络腧穴学》,XX年已正式出版。推荐多名教师分别担任《针灸医籍选》、《刺法灸法学》、《针灸治疗学》、《实验针灸学》、《临床康复学》等教材副主编、编委。省级精品课程《经络腧穴学》、《针灸学》按计划建设。同时主编了特色专业教材《新安医学针灸精华》。

6、人才培养

积极鼓励中青年教师在职学习,本院有多名教授在职攻读学位,XX年有3人分别从上海中医药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完成博士学位学习,顺利取得学位证书。有一名教师获教坛精英。同时选送多名教师赴国内高校进修学习。如:老教授周逸平亲自带领青年教师和研究生赴浙江中医药大学针灸神经生理实验室,学习中枢微透析技术,开展相关实验研究。汪克明教授等赴天津中医药大学针灸实验室,学习细胞动作电位、神经干动作电位。

7、科研工作

科研工作是办学实力和学术水平的重要标志,与教学工作有相互促进的作用。我们高度重视和积极支持教师参加各类科研项目的申报,并将课题申报与职称评审及年度津贴发放挂钩。目前,我院承担包括国家自然基金项目、国家科技部“973”子项目在内的各级课题10余项。均按计划进展顺利。在国内各级学术期刊上公开20余篇。本人作为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两篇论文。

8、对外交流与合作

本院一贯重视对外交流与合作,XX年我们接待了智利针灸学会会长hector merino montt教授率医师考察团一行15人;葡萄牙针灸协会会长balkrishna先生一行,以及中国中医科学院副院长、中国针灸学会副会长刘保延教授;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所长朱兵教授等。

我院专家也多次参加了国内外针灸学术研讨会,并作大会发言。我本人就参加了在成都召开的首届中德国际针灸学术研讨会,并作题为“循证医学在针灸临床研究中的应用与思考”学术报告。同时,多位专家、教师分别参加了第十届全国针灸经络学术研讨会;全国腧穴应用与研究学术大会、针灸教育学术研讨会;XX年中国针灸年会;“中国针灸高端论坛”(杭州);“973” 计划项目子课题“艾灸温通效应规律及其原理研究”启动会、汇报会;中国针灸学会文献专业委员会XX年学术年会、李鼎教授学术思想研讨会;陆瘦燕百年诞辰纪念暨陆氏针灸学术经验交流会;灸法作用的基本原理与应用规律学术研讨会;XX·广州·针灸与脑科学国际学术会议等。承办或协办了“973” 计划项目子课题“艾灸温通效应规律及其原理研究”临床研究培训会、安徽省针灸学会XX年会。

9、就业工作

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积极配合党总支和学生工作负责人,多方拓宽就业渠道,同时积极调动全院教师参与就业工作,保证了我院学生的就业率稳定在90%以上。

10、参与学校50周年庆典工作

我院全体教师积极配合学校做好校庆50年庆典有关工作,如:院志的撰写,校友和实习医院的接待等。

针灸院感科第4篇

关键词:针灸推拿 教育改革 继续教育

建国以来,针灸推拿事业蓬勃发展,培养了大批针灸推拿专业人才,中医院校在培养针灸学专业人才方面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在西医院校,由于培养目标的不同,教学时数的限制,包括在中医学课程内的针灸学教学学时很少,要在有限的时间内达到比较好的教学效果,必须改革旧的教学方法,探索针灸学教学的新路子。为此,近年来我们在针灸学教学方法上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对针灸推拿教育规律的认识,一直处于研究和探索中,对针灸推拿的事业发展,我们必须要有个清醒的认识,针灸推拿教育该怎么走,怎么才能培养出德才兼备的专业人才,确实值得探讨。

本人长期在针灸推拿的教学一线,也是从学生时代走过来的,对于针灸推拿教学和针灸推拿专业学生目前的状况有比较深的了解,特在此谈点个人的看法。

1 社会对针灸推拿的认识需要改变。针灸推拿属于中医的范畴,但与中医还是有区别的,主要区别在于中医和针灸推拿的诊断依据是一样的,但治疗却不一样,中医是以处方用药为主,而针灸推拿是以针刺和推拿为主。长期以来,我们培养的针灸推拿专业人才,真正用针刺和推拿治疗的为数并不多,这就极大的限制了针灸推拿事业的发展。而针灸的疗效确切、毒副作用小的特点,也很少人知道。正是因为针灸推拿地位的特殊性,现在真正从事针灸推拿工作的人是越来越少。据有关部门资料统计,2004年我国针灸科人数较10年前下降了45%,比2002年减少了51.5%。下降速度是明显的。这必须引起我们的重视。针灸中的“烧山火”、“透天凉”等针法和飞针、芒针、火针等技术正面临着失传的危险。

2 教学上的误区。据了解现在中医院校中针灸推拿教学的课程设置存在问题,这是现在中医院校的通病。据了解现在针灸推拿教学中,公开课程的课时占30%,西医课程的课时占30%,中医课程的课时占20%,而针灸推拿的专业课程只占20%,课程设置不合理,严重制约了针灸推拿事业的发展。笔者认为医学教育属于精英教育,教育要以质量为重,注重培养以临床能力为考核核心的高尖人才。中医又不同于西医,特别是针灸推拿与西医更是难以沟通,所以有必要大胆改革教学课程的设置,把公共课时和西医课程进行精简,腾出更多的课时用于针灸推拿专业课程。5年制针灸推拿本科教学中西医课程,只保留人体解剖学,将西医诊断和西医内科合并为西医概论学,将病理学和生理学合并为病理生理学等等,除人体解剖学为必修课外,其余西医课程均为选修课,把西医课程的课时降为总课时的15%。公共课程的课时也要做出合理的调整,减少英语和计算机等课程的课时,使公共课程的课时也降为总课时的15%。这样可以使针灸推拿专业课程的课时占到总课时的50%,这样才能体现出针灸推拿的教学特色,学生才能更多的掌握针灸推拿专业知识。而针灸推拿专业课程的理论讲授占课时的比例为50%,实践能力的操作要占到40%,实验课时为10%。近几年来我校针灸推拿学生的实践(如点穴)考试,情况很不理想,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现象值得我们深思。教学方法上的改革要以多媒体教学为主,多媒体教学可通过影视、动画、图像等形象化的表现形式,较彻底的分解知识技能信息的复杂度,减少信息在大脑中从形象到抽象、再由抽象到形象的加工转换过程,把教学中的重点、难点、结构层次一一展现出来,充分传达教学意图。所以我们要下大力气制作针灸推拿专业课程的多媒体课件,真正做到体现出多媒体教学的特色。重视针灸推拿专业学习讲座。如条件允许,可在针灸推拿教学中,大力引进讲座形式,固定二周一次的专业讲座模式,可聘请相关专家,对学生进行专业讲座,以讲授针灸推拿在临床中的运用,治疗相关疾病的经验心得,针灸推拿在科研领域中的进展,针灸推拿的特殊针法和技术等等,可以极大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增强学生对针灸推拿治疗疾病的信心,效果是可见的。重视针灸推拿专业的后期教学阶段,也就是实习阶段。以12个月为基础,合理分配实习时间,以中医内科、针灸科、推拿科为实习重点,时间各占三个月,总计9个月时间,其余三个月,由学生自主选择科室。学生首先在中医内科实习三个月,掌握诊断疾病的能力,在针灸科和推拿科实习掌握治疗疾病的能力,其他科室的实习也以掌握诊断疾病能力为主,具体由学生所处的地域常见病和多发病为主,由学生自行确定相关科室。

3 针灸推拿在整个医疗体系中的思考。正确定位针灸推拿在整个医疗体系中的地位,对于我们教学的开展、学生的学习兴趣的提高以及学生的就业都有很大的帮助。笔者认为针灸推拿在医学体系中的地位,以疗效确切、毒副作用小、费用低廉为依据,将针灸推拿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国家或相关职能部门要充分认识到针灸推拿在医学领域中的重要性和特殊性,并科学规划。各省要尽快成立专业的针灸推拿医院,在国家大力推行社区医疗的基础上,每个社区医疗站增加一名针灸推拿专业医生,在执业医师目录中,增加针灸推拿医师,明确规定针灸推拿的治疗以针灸推拿为主、处方用药为辅。大力宣传针灸推拿在医学领域中的重要性,并制定相关政策予以规范,比如目前《全国医疗服务价格项目规范(试行)》规定的3966项中;针灸推拿中针灸埋线疗法、穴位治疗和推拿手法在不少地区都没有收费标准,这对于开展针灸推拿工作极为不利。

国家重视、政策的支持加上社会对针灸推拿的认同感的不断加强,使针灸推拿在医学体系中的地位会得到很大的提高,最终得到普及。

4 针灸推拿的继续教育问题。针灸推拿继续教育对于针灸推拿事业的发展和提高针灸推拿的生命力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医学事业的发展是很快的,单纯依靠本科阶段的教学,已经跟不上前进的步伐,所以必须积极开展继续教育工作。针灸推拿继续教育的母体应该是针灸推拿学会,作为开展针灸推拿继续教育的主要力量的针灸推拿学会应该具备如下主要职能:

开展省内外针灸医学学术交流活动,组织针灸课题的研究和科学考察活动,编辑出版各种针灸书籍、学术期刊、文献资料和音像制品:加强医学科技的培养人才力度,推广针灸学术成果,不断提高针灸工作者的技术水平,开展针灸临床及针灸医学科学普及活动:组织会员参与科技决策论证、法规制定、提供政策建议等,接受委托承担针灸科技项目评估、成果鉴定、提供技术咨询、技术服务:开展针灸器材的研制、开发、评审、监制及推广应用工作,举办各种短期培训班,传授最新针灸推拿方面的医技知识。

针灸院感科第5篇

[摘要]目的 探讨应用梅花针叩击额颞部联合穴位隔姜灸减轻妇科妊娠剧吐的护理管理方法。方法 对妇科全体护士进行中医梅花针循经叩击、穴位隔姜灸等理论知识及实践技能、相关制度的培训,建立安全实施的标准。结果 提高了护士的中医专科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无护理并发症的发生。结论 科学有效的护理管理是临床顺利开展各项诊疗手段的重要保证。

[关键词]循经叩击;梅花针;隔姜灸;合谷穴,妊娠剧吐;护理管理

妇科妊娠剧吐中医称妊娠恶阻,在临床上较常见,发病率在1%-2%,多见于初孕妇。中医认为主要是脾胃虚弱,肝脾不和或气阴两虚,妊娠后冲脉之气上逆所致。因此,治疗上除了进行积极地心理护理及对症处理外,补充足够的液体量,运用中西医药物结合治疗,可以收到较好的疗效,但患者不能进食,每闻及食物和中药气味亦可引起呕吐,这给患者带来身体的不适和痛苦。我科室自2010年11月至2012年10月对妊娠剧吐住院患者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采用梅花针循经叩击额颞部联合隔姜灸合谷穴的方法进行治疗,取得了很好的疗效,同时,科学的护理管理对治疗效果提供了有效保证,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2010年11月至2012年3月在本院妇科住院的妊娠剧吐患者,住院期间均给予补液、中药口服及健康教育基础治疗的基础上,采用梅花针循经叩击额颞部联合隔姜灸合谷穴的方法进行治疗。

2.方法

2.1护士的动员及培训

为了保证治疗按质量顺利地进行,对科室护士进行了动员并请医生对全科护士进行梅花针循经叩击知识以及隔姜灸操作的培训。内容包括梅花针叩击的手法、额部循经的方法、隔姜灸的方法、作用机制及目的、注意事项等。培训后并对每个护士进行理论及操作的考核,做到人人过关并熟练掌握。

2.2物品的准备

将一次性梅花针、皮肤消毒液、棉签、一次性手术帽、弯盘、艾条、艾灸盒、生姜(病人自备)等用物准备充分,定点、定量放置,做好用物交接班,及时补充,方便使用。

2.3护理方法

制定规范的操作流程并严格按照流程进行操作。

2.3.1梅花针循经叩击额部

①流程。应用梅花针扣刺额颞部经络及穴位一次。重点为印堂穴及双侧太阳穴,从印堂穴始直上至发际(及额中线),再沿发际至双侧太阳穴,以患者能忍受为度,每次5-8min,每日1次,以局部皮肤出现潮红为止。②护理操作注意事项。操作前评估患者主要症状、局部皮肤情况、对疼痛的耐受度等,并告知局部有出血倾向及疼痛。梅花针循经叩击皮肤后,皮肤表面出现针刺痕迹,并有结痂或出血点,数日后即可消失。血小板减少或有凝血机制障碍者,应提前说明。叩刺时用力须均匀,针尖要垂直而下、垂直而起。

2.3.2隔姜灸双合谷穴

流程。将艾条撕开,将艾绒搓捏成大小不等的圆锥形小体(称为艾柱,一柱称为一壮)3~5壮。取生姜2片,直径约3em,后约0.3~0.5cm,当中刺数个小孔,置于双合谷穴上,其上置艾柱,点燃艾柱。艾柱燃尽后除弃余灰,更换一柱再灸。一般连灸数壮(3~5壮),或根据患者体质或患者感觉而定,至灸处皮肤红晕、不起泡为度。

护理操作注意点包括以下几方面:①施灸前向患者讲解灸的目的、做法、消除恐惧心理,取得其配合。②施灸过程中,专人观察,询问患者感觉,太烫时用镊子稍微抬高姜片,让患者觉得有温热、舒适感就行,防止艾灰烫伤皮肤。也注意勿灸过量,避免灼伤皮肤。③对体质弱的病人,灸时艾柱不可过大,刺激量不可过强,如果发生晕灸现象,应及时处理。④艾灸时患者应取舒适,灸的过程中不要随意更换,防止艾柱倒伏或艾灰脱落灼伤皮肤及烧坏衣被。⑤灸毕,取下姜片,观察并清洁局部皮肤。

2.4定期总结反馈

每月召开一次护士会,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并进行统一分析,对好的经验共同总结提高。指导并培养护士主动优化操作流程的自觉性,以便更好地服务于患者。

3.结果

提高了护士的中医专科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培养了护士优化护理操作的积极性,无护理并发症的发生。科学有效的护理管理是临床顺利开展各项诊疗手段的重要保证。

针灸院感科第6篇

【关键词】 针灸学; 四特性; 教学方法; 教学手段

针灸学是一门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研究经络腧穴、刺灸方法、针灸治病机理及防治规律的一门学科[1]。本研究针对针灸学教学中遇到的一些问题,提出了针灸学四特性教学法:即经络内容教学能充分展现循行路线客观存在的动态特性;腧穴内容教学能验证腧穴功能的相对特异性特性;刺灸法内容教学能体现针法灸法补泻手法参数的差异特性;针灸治疗内容教学能反映针灸治疗的科学特性,使针灸学教学改革充分体现现代医学的研究成果,教学目的更明确[2]。

1 项目的研究意义

针灸学是以中医传统理论为指导,在继承和发扬古代针灸学术思想和宝贵经验基础上,运用传统与现代科技手段来研究经络、腧穴、刺灸方法、治疗法则、作用机制及防治疾病规律的一门学科。现行针灸学的传统教学模式特点是:由理论到实践,由抽象到具体的演绎模式。由于经络循行复杂,腧穴内容繁多,刺灸手法各异,治病机理深奥,在教学中学生有四难:难记、难背、难理解、难掌握。如何使学生对针灸学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较轻松地掌握针灸基本理论及基本技能以及其治病的科学规律,是针灸学教学改革的最终目标[3]。本课题组在吸取最新针灸临床、实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建立一套突出传统针灸学理论精髓、体现针灸现代科学内涵的针灸学四特性教学法。即经络内容教学能充分展现循行路线客观存在的动态特性;腧穴内容教学能验证腧穴功能的相对特异性特性;刺灸法内容教学能体现针法灸法补泻手法参数的差异特性;针灸治疗内容教学能反映针灸治疗的科学特性。

2 针灸学教学体系的现状

针灸学是一门临床基础学科,传统针灸学的理论体系是:整体观念为基础思想,经络学说为理论核心,经穴刺灸为防治手段,良性调节为作用机理,这也是传统针灸学精髓所在。现行《针灸学》教材中经络、腧穴、刺灸、治疗四部分的内容基本独立讲授。讲经络时学生看到的只是平面挂图;讲腧穴时学生听到的是腧穴诸多主治;讲刺灸手法操作时学生感到难于操作;讲病证治疗时学生苦于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针灸教学由于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长期以来基本上是采用教师传授为主体、学生被动接受式的学习模式。如何让学生毕业后在临床工作中能充分运用针灸治疗规律及特点,结合本专业疾病特点开展临床治疗,解决一些疑难问题,提高临床疗效,才是针灸学教学要达到的真正目的和要求。

3 具体研究内容

3.1 经络部分内容教学能充分展现循行路线客观存在的动态特性研究

3.1.1 建立富有中医针灸特色的现代化模拟经络实训教室 以本学科的“针灸学教学实验室”为基地,是全国第一家也是唯一的一家针灸陈列馆。

3.1.2 研制具有动态循行特点的《十四经络课件》 运用具有动态循行特点的“针灸学十四经络”教学软件。“针灸学十四经络”教学软件是本课题组在2005年集体研制的音像电子教材。《针灸学》课程教学中,经络内容是主要核心内容。在以往的教学中一般就是一张挂图、一支粉笔,学生们学起来没有兴趣,而且不能直观地看见和了解经络的整个循行过程。“针灸学十四经络”软件是运用Flas软件研制而成[4]。笔者将固定不动的只能用挂图展示的经络动起来了,而且设计了在经脉循行的过程中经过和联系的脏腑、组织器官等,使其都亮起来和动起来了,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5]。

3.1.3 将现代研究内容引入课堂 关于经络循经感传的观察;经络电学特性的测定;灸性感传的观察;合谷穴气至病所效应性观察;足三里穴针刺后的感觉传导等内容均可以引入课堂。使学生对经络的理解不光是在客观上可以直观地看见经脉的动态循行,还可以从现代实验研究角度进一步了解经脉循行的一些特征,加深学生对经络的理解和掌握[6]。同时,一定要启发诱导学生去寻找规律并掌握运用规律,提高学习效果如讲授经脉循行时,强调学生掌握经脉走向规律:手三阴经从胸走手,交手三阳经;手三阳经从手走头,交足三阳经;足三阳经从头走足,交足三阴经;足三阴经从足走腹(胸),交手三阴经。分布规律:太阴阳明在前,厥阴少阳在中,少阴太阳在后;交接规律:阳经与阳经交接于头面部,阴经与阳经交接在四肢末端,阴经与阴经交接在胸腹部[7]。

3.2 腧穴内容教学能验证腧穴功能的相对特异性研究

3.2.1 “二看三点一习”法的运用 在《腧穴学》的实践教学中,注重学生的思维联想能力的培养来帮助腧穴的定位。为了加强这一实践环节,应采用“二看三点一习”法。二看:即“理论课堂结合多媒体教学,观看动态的腧穴的定位图;实验课堂先观看教学录像,复习加强理论课堂所学的知识,为腧穴的点穴实验作铺垫”。三点:即“师点”、“互点”、“考点”。“师点”指将学生集中在一起,由教师亲自在学生身上划出经脉循行路线及做点取穴位的示范动作。“互点”是指在“师点”之后,让学生两两结合,彼此在对方身上定取穴位。教师则巡回检查,指导并纠正学生在点取穴位过程中出现的错误。“考点”是实际定取穴位的能力测试。每位学生采取抽签的方式,抽取一份印有10个不同穴名的试卷,要求学生准确说出腧穴的归经、定位,然后在另一位同学身上具体定取每个穴位的位置,考点的成绩占总成绩的30%[8]。“一习”是在学习腧穴学理论的过程中,安排临床见习。这种方法,不但可以了解学生的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从而使理论和实践达到了统一。

3.2.2 腧穴功能的相对特异性研究 在同学们正确掌握了腧穴的定位后,笔者将实验验证腧穴功能的相对特异性研究引入课堂。一是腧穴与非腧穴之间的效应不同。当刺激腧穴与非腧穴时有非常明显的差别,腧穴作用大,非腧穴大多无作用或作用很小。如针刺合谷、足三里后,白细胞吞噬指数明显提高,针刺非腧穴时这种作用不明显。二是不同腧穴常常引起不同效应,或对不同部位产生影响。如针刺胃经的足三里、上巨虚和天枢,使肠鸣音增加的效应比足少阳胆经的足临泣、足太阴脾经的三阴交、手少阳三焦经的中渚等穴强。即使是同一条经脉的腧穴其作用也有差异,如上述足阳明胃经的腧穴,对肠鸣音的影响较其他经脉强,而在胃经腧穴中又以足三里的作用最强。三是有些腧穴之间存在着协同作用。如针刺心经的神门穴,对实验性高血压有明显的降压效应,针刺肝经的大敦穴有加强神门降压效应的作用。通过将腧穴的特异性规律研究引入课堂之后,使学生们对腧穴本质特征的认识更具科学性、系统性。

3.3 刺灸法内容教学能体现针法灸法补泻手法参数的差异特性研究 本《针灸学》教学的重要实训内容,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在这部分教学中笔者准备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

3.3.1 研制具有直接动态演示的《毫针补泻手法》的教学课件 运用具有直接动态演示的“毫针补泻手法”教学软件,这是本课题组集体研制的音像电子教材。《针灸学》课程教学中,针刺手法的操作是本教学中的难点[9]。怎样让学生理解和掌握针刺的各种不同手法教学,也是笔者多年来的教改重点。因为针刺入人体后,老师在讲解针刺手法的动作和针在人体内的动作过程,学生是无法看见的。笔者开发研制的《毫针补泻手法》教学软件,整个课件将针刺的各种不同手法操作过程都可演示出来,学生能看见针刺手法的演示,老师根据课件的内容一步一步深入的讲解,使学生很快就掌握了针刺各种不同手法的操作[10]。

3.3.2 研制具有体现针法灸法补泻手法参数的差异特性的手法模拟仪器 针法灸法学手法是一门操作性特强的课程,其中的针刺手法是本门课程的重点和难点,从进针到出针是一个完整的操作过程。针刺手法复杂微妙,仅凭老师的一张嘴是很难讲清楚的。如何客观地评价学生针刺手法是否规范,是所有针法灸法学课程教师面临的一大难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教研室老师们经多方努力,研制了以示波形式反应针刺的提、插、捻、转等手法,通过对示波频率和波幅的分析,可以客观评价学生针刺手法的规范性和准确性,以及它们之间参数的差异性,从而较好地解决了针灸操作技能训练中的关键问题,使刺法灸法的教学处于国内领先地位[11]。

3.4 针灸治疗内容教学能反映针灸治疗的科学特性研究

3.4.1 模拟临床直观教学 针对本课程的特点,使用模拟临床教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模拟病例由教师事先建立卡片模拟患者,将2名学生编为一组,其中一名扮演患者,另一名为医生。根据卡片要求,由“医生”向“患者”提出各种所需要了解的问题,采集病史,并由“医生”自己进行综合、分析、诊断和施治[12]。这种方式从根本上改变了以往临床教学中的“注入式”、“填鸭式”的教学法,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充分发挥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观能动性,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教学效果[13]。为使学生真正熟练地掌握针灸操作技术,检验其实际动手能力。笔者设立了严格的考试制度,除理论考试(占70分)外,还进行了技能操作考试(占30分),即将学生以抽签的方式随机分组,每2名为一组,然后再抽题回答问题,抽到哪种操作方法或病证,要求学生从辨证分型、立法处方、选穴操作等步骤,一步步讲解清楚,并进行实际操作,由两名监考老师同时打分。这种考试方法也是提高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有效方法[14]。

3.4.2 将“标准化患者”引入课堂 这是本课题组在2009年进行针灸学教学改革时一个校级立项课题。就是专门招收了三个标准化患者的模特,进行了专门的职业培训后,投入到课堂的一个教学模式。在使用过程中,将预约的模拟患者带到教室,由模拟患者叙述病史病情,学生做出诊断,并根据经络理论进行辨证取穴,讨论行针手法,最后由带教老师综合大家的意见确定治疗方案。这样,学生就能亲身体验针灸治病整个过程,达到了最佳的教学效果,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采集病史的能力[15]。

3.4.3 将能反映针灸治疗的科学性研究内容引入课堂 将科学研究内容通过精品课程网络教学平台,引入课堂教学是本教研室的一大亮点和特点。比如说在讲授针灸治疗“中风”病时,笔者就将在科学研究中证实的针灸治疗“中风”的病理机制结果,通过网络平台由学生自己点击展示出来,使学生更进一步了解和掌握了针灸治病的科学性。还有“足三里”为什么能治疗胃肠疾病;“内关”为什么能调节心率;“委中”为什么能治疗急性扭伤等等。用科学的依据来告诉学生,针灸治病的科学性,使学生由衷地对这门学科产生了一种信任感和崇拜感,从而对针灸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4 结语

本课题首次将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相结合,网络平台教学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理论教学与临床教学相结合等多种教学形式,并在针灸学教学中引入实验针灸学系列中的研究内容,将现代研究成果引入课堂教学,充实和丰富了本科教材中的内容不足。将四特性教学法引入到《针灸学》教学中后,使得抽象难讲的经络循行一目了然,功能难明的腧穴特性得以佐证,手法难显的刺灸补泻客观呈现,玄妙难释的治病机理诠释尽然。

参考文献

[1]徐恒泽.针灸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

[2]张子谦,陈建雄,童娟.西医院校的针灸推拿学选修课教学初探医学[J].医学教育探索,2006,5(10):934-935.

[3]王宛彭,刘红.《针灸治疗学》教学方法研究探讨[J].长春中医学院学报,2002,18(3):63.

[4]黄芳,曹锐.中医专业针灸学教学方法探讨[J].中医教育,2007,26(3):47.

[5]黄小波,李宗信.高等医学院校中医教学改革初探[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3,10(3):48-49.

[6]杨建斌,张彩凤,夏永华,等.浅谈示意图在医学教学中的应用及意义[J].中国医学创新,2012,9(4):95-96.

[7]刘建卫.数字化可视人在针灸腧穴教学中的应用[J].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2006,25(10):81.

[8]魏继平,薛文星,冯玉荣,等.体验式教学法在护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探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13):139-140.

[9]王卫,魏连海,孟向文.腧穴立体化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2006,25(10):76.

[10]王卫,徐立,孟向文,等.《经络腧穴学》立体化教学改革中对学生专业素质能力培养的体会[J].天津中医学院学报,2004,22(4):20-21.

[11]陈文,梁立安,陈尚杰.教学做合一在针灸临床实习带教中的运用[J].辽宁中医学院学报,2004,6(2):133.

[12]张东铭,王莉梅,付艳琴,等.以问题为基础教学法在临床医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创新,2012,9(30):150-151.

[13]龚东方,李艳慧,庄礼兴.浅谈医案教学在针灸治疗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中医教育,2006,25(2):78-79.

[14]卞镝.针灸教学的改革创新探析[J].辽宁中医学院学,2004,6(3):243-244.

针灸院感科第7篇

针灸学受现代科技发展的影响,近十几年取得较全面的发展,当代针灸治疗已被赋予了许多崭新的内容。本人结合自己10余年的教学体会,撰写成文,以抛砖引玉。

1 针灸教学中存在的问题(1)理论与实践分离 长期以来,由于多方面条件限制,致使针灸教学中存在着三多二少现象。即理论教学多,书本知识多,老师讲得多,学生亲自动手少,学生临床实践少。针灸教学基本上是抽象的推演,学生对针灸的学习,大多是以被动的记忆去把握。即使是靠死记硬背掌握的知识,也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一到临床实际,心中无底,手忙脚乱。这是影响中医院校教学质量,导致学生高分低能的重要原因之一。

(2)教学与科研脱节 针灸学本是通过利用多种学科而创立发展的,从"帛书经脉"到"灵枢经脉",其发展速度之快,主要原因是先秦两汉时期科学文化比较发达。自汉以后,针灸学比较倾向于单纯的临床治疗,而忽略了与其他相关学科的综合研究,导致针灸学发展缓慢。近十几年来经络研究蓬勃发展,相关科研成果累累,但针灸教材及教学却与科研缺乏相应的联系,造成教学和科研长期分离。

(3)教材内容与临床实际不符 从历届学生实习回校后的反馈信息来看,针灸学的教学内容到临床使用时,存在着"用不上"、"不够用"、"不好用"等反映。如内科一些疾患,在临床实际中,很少用针灸来治疗;而腰腿肩臂、关节疼痛的一些疾患在临床中大量地运用针灸治疗,教学中讲授内容显得不足。由于针灸教学中的这些情况,不仅给学生的学习、实习带来了不便,而且还影响针灸学习的积极性和专业思想。加上教材发展缓慢,又与科研脱节,不能满足临床实际运用的需要。

(4)教学手段陈旧 针灸教学长期以来采用三个一的方法,即教师一张嘴,一支粉笔,一本书。这种方法势必造成教师辛苦地讲,学生被动地听,结果是教师讲得费力,学生听得吃力,教师讲授缺乏形象性、直观性,学生学习缺乏积极性、创造性。相比其他学科的实验手段和电教手段,针灸教学手段陈旧,这是导致教学质量不高的原因之一。

(5)教材层次单一 目前我院针灸教学对象的层次有专科、本科,专业有针灸、中医、中西医结合等。各层次各专业的教学要求差距很大,这就需要有与教学大纲相适应的系列教材。目前既缺乏研究生层次的教材,也缺乏适应专业要求的专科、本科教材。由于教材层次单一,教师遇到不同专业不同层次的学生,只得自行确定教学内容,使教学质量无法统一衡量。

2 针灸教学的改革方法和途径(1)培养动手能力,加强临床见习 在针灸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鼓励他们积极地开展相互指穴、自身试针等。在教学中,还应穿插安排临床教学见习,以结合临床实例,进行理论教学。学校建立固定的见习基地,形成教学见习网络。通过动手使学生充分理解和掌握针灸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

(2)教学科研渗透,培养高级人才 针灸教学除内容上需要不断吸取科研最新成果外,还应让学生在学习期间直接参与教师的科研工作,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鼓励学生开展大学生科研立项和攻关活动。还可以让学生自己开展一些教学研究工作。我院坚持十几年的学生论文研讨会和开展的大学生科协的活动,也是很好的形式。通过教学和科研渗透,可以培养学生的医学科研能力、实验操作能力、文献整理能力、论文写作能力,为学生成为高级人才和走向临床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3)更新教学手段,加强教学研究 电视教学和多媒体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学形式和手段,以其形象直观、视听结合、信息量大、情节有趣、功能强大等特点,涌入现代教学领域。一系列的电教片和多媒体教学片的问世将弥补中医传统教学的缺陷,以其生动丰富的教学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视听感官,刺激脑的思维和记忆,并将理论和实际有机结合,缩短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果。为此,中医针灸教学应积极开展新教学手段的研究、制作和使用。

(4)更新教学内容,加强教材建设 首先,在加强各专业针灸教材建设的同时,抓好研究生层次教材建设。对研究生层次的教材增加针灸规律性、经穴本质性研究的内容;在疾病治疗中,增加效量关系、时效关系等内容;尤其增加科研前沿的新成果以及具有前瞻性的研究信息。其次,还必须做好教材分化工作及分科补充针灸教材的建设,如外科针灸治疗学、养生康复针灸治疗学、妇科针灸治疗学、老年病针灸治疗学等。

针灸院感科第8篇

【关键词】:痹证;痛症;热敏灸

【中图分类号】R245.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517(2010)06-129-3

目前,大多数疾病在发生发展过程中都会出现疼痛的症状。现代医学概念中诸多以疼痛为主要表现的疾病,如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关节骨质增生、肌肉劳损等,在中医学中全部归类到“痹证”的范畴。针灸治疗痹证具有悠久的历史,而且是目前为止最有效的止痛手段之一。所以在痹证日益成为病人痛苦根源,严重影响病人生活质量的今天,我们探讨热敏灸治疗痹证具有非常大的医学价值和现实价值。

痹证是由于风、寒、湿、热等外邪侵袭人体,闭阻经络,气血运行不畅所导致的,以肌肉、筋骨、关节发生酸痛、麻木、重着、屈伸不利,甚或关节肿大灼热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1]。《素问・痹论篇》对本病的病因、发病原理、证侯分类及其演变等内容均有论述,奠定了中医对痹证认识的基础。如“所谓痹者,各以其时,重感于风寒湿之气也”,“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着痹也。”

在临床灸疗的过程中,陈日新等发现人体在疾病状态下,相关腧穴对艾热异常敏感,产生一个非局部和/或非表面的热感,甚至非热感。陈日新等称这种现象为腧穴热敏化现象,这些已热敏化的腧穴称为热敏化腧穴。热敏化腧穴对艾热的反应表现为透热、扩热、传热和非热觉,平均出现概率为7O%,这说明上述现象的出现不是偶然的,有其内在的必然性[2]。

近l0年临床研究结果表明,灸法对下列病症疗效明显:风湿性关节炎、骨性关节炎、软组织损伤、肌筋膜疼痛综合征、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三叉神经痛、胃肠虚寒型疼痛、痛经、盆腔炎等。如陈日新[4]等选取肌筋膜疼痛综合征(MPS)患者50例,随机分为热敏化腧穴悬灸治疗组(30例)和针刺+拔罐+TDP对照组(20例),结果治疗后热敏组与对照组症状积分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

笔者在老师的指导下,对广东省中医院针灸科病房的部分痹证患者也进行了热敏灸治疗观察。现挑选几例供同仁们讨论。

病例1:患者贾某某,男,80岁,部队退休干部,以“反复发作双膝关节酸痛1年余”为主诉入院。症见:神情,精神可,双膝关节酸痛,蹲下站起时症状明显,右侧肢体乏力,可扶拐行走,纳眠可,大便稍干,小便频,舌淡暗,边有瘀斑,苔白腻,脉弦滑。查体:双膝关节稍肿大,双侧膝关节内侧压痛(+),屈曲时骨擦感明显。入院中医诊断:痹证(气虚痰瘀阻络);西医诊断:1.膝骨关节病(双膝);2.脑出血后遗症(左侧基底节区)等。第一次热敏灸时,将两根艾条放在患者左膝关节内外膝眼处施灸,大约3分钟后,患者觉热流深透入膝关节腔内,并有麻胀感沿小腿前侧和内侧向脚趾方向感传。约15分钟后,麻胀感感传到左脚脚背、脚底和脚趾。持续施灸1个半小时后,左侧小腿部麻胀感渐减弱至消失。施灸结束后,患者下床行走觉膝部活动灵活度、力度改善,酸痛感明显减轻。第二次热敏灸时,患者左膝感觉基本同上,但施灸时间缩短至1小时左右患者麻胀感消失。经治疗4次后,患者左膝关节酸痛感消失,遂在右侧膝关节内外膝眼处找到热敏点,患者自觉膝盖上2寸左右范围内麻胀感,其他感觉和左侧基本一样,经治疗3次后膝部酸痛等症状明显改善。

病例2:梁某某,女,78岁,以“反复腰痛发作3年,加重1周”为主诉入院。症见:神情,腰痛,转身活动明显受限,行走困难,无双下肢乏力,无下肢放射痛,纳眠可,大便可,小便多,舌质淡暗,苔白腻,脉滑,尺脉弱。查体:腰部肌肉紧张,腰椎活动度下降,局部压痛阳性。2005年腰椎MR:腰椎间盘突出,腰椎管狭窄,腰椎退行性变。入院中医诊断:痹证(肝肾亏虚,痰瘀阻络);西医诊断:1.腰椎间盘突出;2.腰椎管狭窄等。第一次热敏灸时,将两根艾条放在患者L2、L3腰椎棘突旁压痛点处施灸时,患者自觉热流向深部感传,并以施灸点为中心向四周扩散。施灸大约40分钟后,患者自诉热感回缩到施灸点,并觉热度难以耐受,遂停灸。患者自觉腰部疼痛减轻,腰部灵活度改善。第二次热敏灸时,患者腰部感觉大体同前,但施灸时间缩短为半小时,遂继续在右侧委中穴施灸,患者自觉热感从委中穴处沿右侧肢体后侧同时向腰部和脚趾部感传,施灸40分钟后热感回缩至施灸点,遂停灸。配合针刺治疗5次后,患者可以下床行走,腰椎活动度明显改善,腰痛基本消失。

讨论:

1腧穴热敏化是腧穴敏化的一种

《灵枢・海论》:“夫十二经脉者,内属于腑藏,外络于支节。”《灵枢・九针十二原》:“五藏有疾也,应出十二原,十二原各有所出,明知其原,睹其应,而知五藏之害矣。”根据内经理论可以知道,脏腑、经络、腧穴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腧穴既是疾病的反应点,又是针灸等治疗的刺激点。腧穴是脏腑经络气血输注的地方,正如《灵枢・九针十二原》所说:“节之交,三百六十五会,……所言节者,神气之所游行出入也,非皮肉筋骨也。”人体在正常情况下,经络运行气血畅通无阻,大多数腧穴在各种刺激下不会出现特殊反应,这也可能是我们给正常人针灸时很难得气的原因。而在疾病状态下,人体与疾病相关的很多腧穴发生敏化,既表现为对针刺、灸法、推拿等刺激的特殊敏感反应。随着针灸学的发展,反应点的概念已由单纯压痛发展到运用望触叩听及某些特殊方法(如走罐、皮温测定、痛阈测定等)发现和显露与疾病有关的皮肤及皮下组织的形态结构改变(如皮下结节、条索、皮疹、浅表血管改变)、色泽改变(如苍白、潮红、紫癜、色素沉着)、感觉改变(如痛阈降低、皮温下降或上升、触觉异常)等各种异常反应形式。热敏点属于反应点中感觉异常的类型之一[4]。

2热敏灸治疗痹证的机理探讨

痹证的发生主要是由于正气不足,感受风、寒、湿、热之邪导致经络闭阻所致。周身的大小关节或者十二经筋分布的区域皆可发病。根据传统中医理论,不通则痛,通则不痛。所以补益正气,疏通经络,恢复经络的正常气血运行是治疗痹证的关键。根据痹证的病因病机,灸法具有明显的治疗优势。

(1)补益正气

正如《素问遗篇・刺法论》说:“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素问・评热病论》说:“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灵枢・五变》篇说:“粗理而肉不坚者,善病痹” 。可见正气不足是人体感受外邪,发生疾病的根本原因,同时是痹证发病的内因,也是痹证后期病情反复,难以治愈的关键。而灸法对于补益人体正气是至关重要的,如《扁鹊心书》说:“真气虚则人病,真气脱则人死,保命之法,灼艾第一。”但是灸法是有补泻的,正如《灵枢》说:“以火补之者,毋吹其火,须自灭也。以火泻者,疾吹其火,传其艾,须其火灭也。”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壮火之气衰,少火之气壮;壮火食气,气食少火;壮火散气,少火生气。”热敏灸将艾条放在离皮肤2-3cm处施灸,正是根据“以火补之者,毋吹其火,须自灭”和“少火生气”的理论,通过热敏灸的温和补法来补益正气,增强人体抵抗力的。说明我们使用灸法的显效疗法热敏灸治疗痹证是非常有优势的。

(2)温经散寒,消淤散结

《素问・异法方宜论篇》说:“北方者,天地所闭藏之域也,其地高陵居,风寒冰冽,……藏寒生满病,其治宜灸芮。”可见灸法具有温经散寒的功能。《灵枢・刺节真邪》说:“脉中之血,凝而留止,弗之火调,弗能取之。”气为血帅,血随气行,气得温则行,气行则血亦行。灸能使气机通调,营卫和畅,故瘀结自散[7]。综上所述,对于痹证的经络闭阻,气滞血瘀,灸法具有独特的疗效。

(3)清热解毒,消炎止痛

例如王万春[6]等发现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是一种非常顽固难治性痛证,多见于老年人体质虚弱和患有慢性全身性疾病患者。中医学认为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多由热毒郁火未净、气阴不足、肝郁气滞3种原因所造成的局部气血凝滞,痹阻经络,以致经络挛急而引发的“不通则痛”和局部肌肤失养所致的“不荣则痛”引起。现代医学认为免疫功能低下、微循环障碍是后遗神经痛的主要病理生理基础。腧穴热敏化艾灸疗法具有泄热拔毒,行气化瘀通络之功,加之灸可补阳,而“阳生则阴长也”,用灸法以热补气,使脾胃气盛,运化正常,则气阴得补,从而使经络得通,肌肤得养则痛自止。

(4)激活人体自身的内源性途径

针灸是通过激发和调动人体自身的调节机能这条内源性途径,使失调、紊乱的生理生化过程恢复正常。人体固有的调节机能调控着体内的一个“天然药库”,科学家经过研究惊奇地发现,在人类这个“天然药库”中,几乎包含了所有人类目前已合成的千千万万种化学药物的同功物质,针灸正是通过启动体内“天然药库”来治病防病的。近30年来,我国学者的研究结果已经表明:感传活动是人体经气运行的表现,是人体内源性调节功能被充分激活的标志。针灸疗效与感传显著程度密切相关,感传愈显著,针灸疗效也愈好。采用激发感传,促进气至病所的方法,对治疗一些现代医学棘手的病症已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3]。

3腧穴热敏化的规律探讨

(1)腧穴热敏化的出现率

普查健康人群的结果显示,腧穴热敏化出现率约10%,而对风湿性关节炎等2O种疾病进行艾灸腧穴观察,腧穴热敏化的出现率平均可达7O%左右。寒证、湿证、瘀证、虚证中居多,急性病和慢性病均可出现。疾病痊愈后,腧穴热敏化出现率下降至1O%左右[3]。

(2)热敏化腧穴的寻找和变化

在疾病热敏化腧穴的寻找过程中,我们发现大多数热敏化腧穴与传统穴位重合,或者在传统穴位的附近。而且我们平时针刺疗效最好的腧穴往往就是最敏感的热敏化腧穴。如膝关节炎在膝眼、阳陵泉等处找到热敏点;腰痛患者在肾俞、腰阳关、委中等处找到热敏点。除此之外,最容易出现热敏点的是病变部位,如腰痛的患者在腰部压痛点找到热敏点;肩关节炎患者在压痛点找到热敏点等。热敏点的部位和强度随着病情的变化而变化,大多数情况下是随着病情的好转,热敏化的腧穴数目减少,敏感的强度减弱,每次的施灸时间缩短。

(3)影响热敏化疗效的因素

我们在施灸过程中发现,在环境安静,病人精力集中放松的情况下热敏现象的出现几率最高,持续时间最长,疾病的治疗效果最好。即所谓病人的守神。同时也要求医生要守神,要求医生全身关注的寻找热敏点,并随时与患者沟通,及时了解热敏点的强度及感觉的变化。而且我们发现,引导患者去体会感传效果更好。如腰痛的患者,在施灸委中穴时,引导患者去体会热感或麻感从委中穴向腰部感传,往往容易激发感传。或许这可以说明经络感传在一定意义上是可以受意识支配的。正如气功师可以经过意识暗示打通任督二脉,使经气顺大小周天运行不息。

同时我们还发现,施足灸量也是至关重要的。施灸量是指完成一次热敏灸所需要的时间。最佳施灸量往往是热敏现象全部消失所需要的时间。我们发现找到热敏点后,如果每次都施灸到热敏现象完全消失,那么对于疾病的治疗效果也是最好的。

4经络腧穴感传探讨

经络感传的形式多种多样,如针刺产生的酸麻胀痛,热敏点产生的透热、传热等,但这种现象又是因人而异。临床发现,只要产生经络感传现象,对疾病的治疗都是非常有效的。如果只要引发经络腧穴感传就可以“气至而有效”,那么气功、推拿是不是也是另一种激发经络感传的特殊手段。正如练武之人所讲的“经络一通,百病不生”。那么除了针刺、艾灸、推拿、气功之外,会不会还有其他形式的刺激可以激发经络感传,而又比热敏灸更方便呢?比如磁疗、红外线、音乐、激光等是否也可以激发感传?我想如果我们将来能够真正掌握经络腧穴感传的机理,那么我们就可以针对不同的疾病,利用最方便有效的方法激发经络感传从而达到气至而有效。

综上所述,针灸是我们祖国医学的瑰宝,对于痹证的治疗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也是目前治疗痛症最有效的治疗手段之一。而热敏灸作为灸法的新兴优势疗法,在痹证的治疗方面展现出凸显的优势;但在热敏点的寻找、不同疾病的腧穴热敏化规律等方面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在疾病错综复杂的今天,我们就是要在继承祖国传统中医瑰宝的同时,联系当代的现实情况,实事求是,不断创新,与时俱进,将祖国医学发扬广大,为祖国乃至世界人民更好的服务。

参考文献

[1] 张伯臾等.中医内科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266.

[2] 陈日新,康明非.腧穴热敏化的临床应用[J].中国针灸,2007,27(3):199-202.

[3] 陈日新.以腧穴热敏化为入门向导,开创艾灸调控人体机能新天地[J].江西中医学院学报,2007,19(1):57-6O.

[4] 康明非,陈日新,田宁.热敏点灸治疗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临床疗效研究[J].江西中医药,2006,37(4):49-50.

[5] 樊莉,徐振华,朱晓平.热敏灸治疗慢性腰肌劳损临床研究[J].江西中医学院学报,2007,19(5):6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