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建筑设备工程实训总结

建筑设备工程实训总结赏析八篇

时间:2023-03-01 16:29:02

建筑设备工程实训总结

建筑设备工程实训总结第1篇

一.专业教学改革的背景及人才需求预测分析

(一)建筑电气工程技术专业教学改革背景一是适用于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确定,尤其长江三角经济区的经济腾飞,急需培养大批的从事建筑电气的工程技术应用性人才;二是培养适用于我国加入WTO后需要技术过硬,又懂国际惯例的建筑电气工程技术人才;三是培养适应“数字城市”建设需要的建筑电气工程技术人才;四是培养适用于正确使用计算机工具直接为企业生产及管理服务的建筑电气工程技术人才.

(二)建筑电气工程技术专业人才需求预测分析建筑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根据权威部门和专家的意见,我国未来的GDP的增长速度保持在7%左右,与此相适应的建筑业增长速度将保持在8%~9%之间,今后15年内建筑业的总量将会逐年有所增加。江苏是建筑大省,位于全国第一位,职工总数269.8万人,占全省劳动力总数的7.4%,且遍布全国各地,还有为数不少的企业进行劳务输出.江苏全行业的建筑工程技术人员21.6万人,只占职业总数的8%,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江苏省要实现由建筑大省变成建筑强省的目标,迫切需要大量的工程技术人员。南京市弱电公司、强电公司或专业公司不下于500家,企业年均需要建筑电气工程专业毕业生就达1500人左右。这类用人单位尤其弱电系统类工程公司认为高职高专类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符合他们的要求,而且更倾向于使用高职高专类人才。

二.专业教学改革的目标和基本思路

(一)专业教学改革的目标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宗旨,加快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创新,经过3一5年的实践和探索,制定出具有高职教育特色的建筑电气工程技术专业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体系;编写出一批具有高职特色的教学、实训教材,建成1个院内工程实训中心(综合布线实训室、以D/以M实训室、建筑电气控制与PLC实训室、供配电实训室、智能建筑/,J、区实训室、楼宇设备及其控制实训室、建筑模型制作实训室、招投标与合同管理实训室)和3一10个院外实习基地;培养出2一3专业带头人和一批“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完成2项院自选科研课题和1项企业委托科研课题。形成具有高职特色、学院特色、专业特色的学产研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初步建立起教学、生产、科研相结合的教学体系.

(二)专业教学改革基本思路(1)重新构建人才培养目标体系,使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2)加快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形成“一主线、二结合、三层次”的人才培养模式;(3)重新构建课程结构,建立起既相对独立又密切联系的理论课程体系、实践教学体系和素质形成体系;(4)加强校内外实习基地建设、建立起开放式的学产研结合教学体系;(5)树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意识,建立先进的课堂教学模式;(6)建立人才培养的考核与评价体系;(7)坚持“正德”、突出“三大能力培养”,逐步形成我院办学特色;(8)合理制定课外活动计划,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9)建立健全教学管理制度,确保人才培养质量;(1叫积极开展教学研究、树立教研先行的思想.

三.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分析

(一)建筑电气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获得系列的工程基本训练,能从事现代化建筑计算机网络化管理、现代化建筑小区电气设备安装、检修、运行维护,建筑电气工程系统的设计、施工与调试,具有综合运用计算机应用技术、信息通信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和建筑技术的基本复合型技能及管理能力的高等应用性技术人才。本专业毕业生主要在设计院、房地产开发公司、装修公司、建设监理部门、设备安装施工公司、楼宇弱电系统集成(含消防系统)公司、电气照明工程公司、建设工程公司、计算机网络公司、物业管理公司、大型企业、造价咨询公司、电梯公司、楼宇设备生产单位等部门从事现代化楼宇自动化设计、安装、调试、运行、维护及管理,安装工程造价预决算,物业管理,销售,监理,建筑施工组织管理等工作。

(二)知识结构

1.人文、社会科学基础知识懂得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了解哲学、科学、艺术、经济、法律等方面的基本知识。了解社会发展规律和21世纪发展趋势,对文学、艺术、伦理、历史、社会学及公共关系学等若干方面进行一定的修习。了解创新的原理与方法,掌握创新的工具和手段.掌握一门外国语.

2.自然科学基础知识掌握本专业所必需的理论基础知识.了解信,息科学的基本知识。了解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其他主要方面和应用前景.掌握一种计算机程序语言.

3.专业知识具有本专业所需的房屋构造、制图、计算机等工程技术基础理论知识.具有较扎实的变配电、照明、楼宇自动化(BA)、办公自动化(以)、通讯自动化(以)等专业知识.具有一定的施工组织、工程造价编制与控制方面的知识。具有一定的工程项目管理知识。具有一定的建筑法规,标准和规范方面的一般知识。了解建筑工程有关的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及本专业的发展动态.

4.相邻学科知识了解建筑给排水设备、暖通设备、安装施工机械的一般知识.了解工程管理、建筑企业管理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三)能力结构

1.专业能力(1)具有较强的施工图识读和绘制能力;(2)具有“强电”系统和“弱电”系统设备性能、型号的选择和设备性能检测能力;(3)具有“强电”系统和“弱电”系统设计、施工的能力;(4)具有编制单位工程施工技术方案和施工组织设计的能力;具有编制施工图预算、决算和投标报价、合同管理、施工索赔的能力;(5)具有理解、审核“强电”系统和“弱电”施工图设计和技术文件的能力,具有组织安装工程项目施工全过程技术管理的能力;(6)具有分析解决施工实际问题和预防、分析处理工程质量事故的能力;具有建筑安装工程项目管理的初步能力;(7)具有从事建筑工程监理的初步能力;(8)具有从事技术开发的初步能力.

2.其他能力(1)具有利用文献、计算机网络等手段,获取信息、使用信息的能力;(2)具有较强的创业意识和一定的技术创新、制度创新能力;(3)具有较好的文字、口头表达能力;(4)具有一定的社会活动、人际交往和公关能力;(5)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3.专业技能证书要求(1)普通高校计算机一级证书;(2)高等学校专科英语应用能力证书;(3)至少一个岗位的岗位资格证书.(Autocad能力证书、综合布线证书、弱电系统系列证书、安装造价证书、安装电工证书、电梯操作证书或安装维护证书)

(四)素质结构

素质结构包括人文素质、职业素质.人文素质:包括思想道德品质、文化修养、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等以及意志、品质、生理、心理、体能等;职业素质:包括刻苦钻研业务、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团结拼搏的精神风貌,勇于开拓创新的精神等。四.理论教学体系的改革在遵循教育教学规律的基汗出上,打破原有的学科体系,按照有利于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组织课程体系和内容.

1.必修课由公共课体系和职业技能课组成,部分主千职业技能课实行课程综合化(如检测技术、自动控制原理综合到建筑电气消防、楼宇设备拉制自动化、安防监控等职业技能课程中),并把计算机应用渗透到职业技能课教学中,强化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

2.选修课由限选课和任选课组成,限选课保证了对行业知识、职业知识、职业技能的加强,任选课是供学生选学,使培养计划刚柔结合,有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任选课中开设了向计算机技术渗透的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数据库系统等课程.

3.把专业课程适当提前进行,第一学期就安排认识实习,开设建筑识图与构造职业技能课,第二学期开设建筑Auto以D和建筑工程绘图实训等打破了原来基础课、职业技能基础课、职业技能课的三段式模式.

4.降低电工(电路、模电和数电)三门职业基汗出课的教学难度系数.如条件允许,减少教学时数,增加实践时数,让学生在实践中观察现象体验乐趣,自觉探究其原理,解决教与学都困难的矛盾.考虑到“专转本”学生,暂不大幅度地压缩这三门课的教学量、知识点.待到学制改革之时,这三门课将合并成一门课一电工技术基声出。5.进一步细化职业技能课,如安防监控与有线电视、智能小区与公共广播细化为相对独立的四门职业技能课。

五.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及实训基地建设

(一)实践教学体系改革

1.实践教学体系由实验、实训和工程实践组成,使学生受到全面的工程训练。

2.遵循人们的认识规律,按照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将分散实践与集中实践相结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整个教学过程是理论与实践反复循环的过程.

3.利用较长的集中实践时间,让学生进行顶岗工作,使学生在真实的职业环境中得到锻炼,巩固所学知识,获得真正的工作体验,积累工作经验。

〔二)实训基地建设

建筑设备工程实训总结第2篇

关键词:消耗型;实训基地;节约型;建筑工程技术

1.前言

实训基地的建设对于高职建筑专业而言极为重要,也是实现专业培养目标的重要条件之一。为了有效地解决建筑专业学生实习实训场所的问题,我院在校外挂牌建立了多个校外实训基地,但仍存在不少具体困难。研究表明,当前的大环境及我院所处的地理位置均不利于进行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首先,几乎所有的建筑企业往往工程任务繁忙,很难抽出工程技术人员对实训学生进行现场指导。其次,大批学生进入工作面并不大的生产现场,安全问题给企业和学校双方都带来沉重的心理压力。再者,学生的零星实习并不能帮忙企业解决实际问题也不能带来具体的经济效益。所以要在校外建立一个长期的、稳定的实训基地的确很困难,这个困难不是一朝一夕能够解决的。当校外基地在短时间内无法达到理想的要求时,我们要么转换思维方式,寻找新型的校企合作模式;要么我们就不妨务实一点,把主要力量放在如何建好校内实训基地上来。众所周知,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技能实训,材料消耗量大,费用高,而且还产生大量建筑实训垃圾,属于典型的消耗型实训。如果能够在实训基地的日常建设和管理中处处注意节约,变消耗型实训基地转变为节约型实训基地,不仅可以大幅度降低实训基地的维护、生产、教学成本,而且还能够有助于巩固和形成广大师生的节约意识,培养出具有节约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的优秀建筑技术人才。

2. 高职建筑实训基地建设过程中存在的消耗浪费问题

2.1 缺乏科学性论证

有些高职院校对实训室功能的认识往往是在使用后才清楚,在论证过程中往往过于依赖于企业,过于按照企业提供的思路进行设计,致使设备添置不科学,浪费严重。有些高职院校过于追求形式化,不注重实训室的使用效率比,存在几十万元以上的实训室或者实训设备一年只有一个班(40~50人次)使用率,甚至更低。有些高职院校缺乏对设备及技术更新的考虑,只考虑建,不考虑几年后,随着设备及技术的更新,实训室可能就因技术落后而面临淘汰。实训室论证的不科学性和随意性,造成资金大量浪费,而这些资金如果节省下来,可以建设更多其他实训室,以缓解目前高职院校实训资金不足之急。

2.2 校企合作模式不合理,过于依赖企业

依托于实训室的教学往往完全依赖于某一企业提供的资料进行。由于校企合作结构不合理,有些在企业岗前训练可以完成的技能训练,学校需要投入高成本才能完成,造成了大量的资源浪费。

3.3 实训材料浪费过大

在实训过程中,由于学生的漫不经心、大手大脚和教师的不负责任,导致实训设备的损坏率较大,用电量、耗材量等倍增,造成了资源的大量浪费,还让学生养成了不节约的坏习惯。

3.如何实现消耗型实训基地转变为节约型实训基地的转变

3.1 循环利用实训材料

资源节约型的实践教学既要减少材料消耗,又要高度仿真教学,表面是矛盾的,实质是统一的。节约不是不用材料,而是设法怎样在同类班级、不同年级间循环使用被“定型”了的建筑材料。以我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的钢筋模板安装实训为例,钢筋模板安装实训最终是形成真实的“工程实体”,帮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基础上不断提高工作核心能力――识图能力。因此,教学活动设计的目标是形成梁、板、柱的钢筋骨架,形成主要构件的“实体”,真实展现结构构件间的空间关系。实训是房屋空间骨架的形成过程,是与施工现场同节奏的岗位活动的推进过程,因而,不再是梁、柱钢筋的切割下料、不再是箍筋的弯曲成型。实训完毕,钢筋、模板、脚手钢管等实训用材料拆卸后由实训中心分类保管,相关专业循环此类实训,从而实现资源最大限度的节约。

3.2使用仿真技术,建设仿真实训室

土木工程虚拟仿真实训室可以让学生足不出户就能以真实操作员的视角,从任意视点和角度观看土建施工的全过程以及施工机械部件和构件内部的运行情况。配备项目施工仿真教学软件、施工工艺仿真教学软件、施工工艺仿真实训软件、项目施工仿真实训软件等软件的仿真实训室,能使学生巩固加深理论知识,提高学习兴趣,同时能够弥补实训场地、仪器设备和经费缺乏等不足,而且能够观察到某些实训实验中不易观察到的现象,作为验证性实验教学的补充手段,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虚拟仿真实训教学软件能够将仿真实训环境与仿真实训操作对象进行统一,仿真实训基地可以包括实训工地、实训车间、实训工厂等。利用虚拟仿真技术建立起来的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实训“设备”都是模拟仿真形成的,可扩展能力比较强,可以根据需要随时生成新的实训“设备”。在对实训教学软件进行二次开发的前提下,教学的内容可以不断更新,使实训教学及时跟上技术的发展。同时,虚拟现实的沉浸性和交互性,使学生能够在虚拟仿真的学习环境中扮演主要角色,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环境中去,这有利于学生的实践技能训练和自学能力的提高。

值得注意的是,我们不能完全依赖虚拟技术,而是虚拟和实操结合,可以考虑建设半实物虚拟仿真实训教学基地。半实物虚拟仿真实训教学结合虚拟仿真实训教学和实物实训两者的优点。

3.3 建设实训模型,提高实训室利用率

我院已经建成广西规模最大,功能齐全的建筑实体模型和结构实体模型。该模型是校区合作的产物,模型的设计、施工全过程都是由土木建筑工程系教师和南宁正发投资有限公司共同完成。模型将四种常见结构类型的基础工程、主体工程、屋面工程及装饰工程的建筑材料、施工工艺、质量检验等施工环节及结点构造进行展示,辅以图片和多媒体查询系统,在教学中适用专业广,可供建筑工程技术、建筑工程管理、工程监理、道路桥梁工程技术、工程造价等专业使用。

为了使学生能更好的使用模型,还拟建设一个智能查询系统。该系统将课程中所需的实践教学内容与模型结合起来,制作施工图纸、施工准备、施工工艺、质量和安全控制、资料填写、完整的施工方案等六个方面的多媒体资料,并将这些资料存入查询系统的主机内,学生可以通过设置在各个楼层的系统终端来查询相关内容,即方便教学,也方便学生课后利用查询系统自主学习。应用在教学上,将教学各分部分内容整合成教学单元,将建筑模型上的展示点与课堂的教学点进行有机的结合。在此基础上,安排学生在模型上进行针对性的操作,使学生能较好的将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培养现场施工组织管理能力,大大降低了实践教学开支。

3.4利用成本低的材料代替传统材料

我院在《平法识图与钢筋翻样》、《建筑工程量计量与计价》、《建筑构造》等课程的实训教学中利用小铁丝、电线等代替钢筋,卡纸、KT板等代替模板等制作各种建筑模型,即可达到实训目的又可降低耗材。我们以钢筋模型制作为例,用一些电线之类的材料代替钢筋,具体方法如下:根据钢筋配料单,用电线按比例缩放下料,制作钢筋模型。耗材:蓝色、黄色、绿色、红色四种颜色的BLV6电线(6mm2铝芯线,蓝色线代表上部筋、黄色线代表下部筋、绿色线代表腰筋、红色线代表箍筋) 、20~22号绑扎铁丝。4~6名学生为一个小组,并进行任务分工,完成:手算、电算、钢筋下料、绑扎安装、检查验收、评价等任务。本实训将结构施工图中平面的结构设计转化缩放为立体的三维模型,直观的进行立体表达,既节约钢材,又降低成本。

3.5合理配置实训设备,加强材料购置管理

(1)制订好计划

高职院校建筑类实训基地多采用按专业、按门类的方法来设置内部机构,分为施工工艺实训室、热能与环境检测与控制实训室、力学实验室、防水材料实验室、建材试验室等多个部门,拥有建材检测仪器、力学实验仪器、土工试验仪器、给排水试验仪器、测量仪器、暖通测试设备、土建施工设备、水暖施工设备、建筑构造模型等多种设备,设备数量较多,费用较高。各高职院校应根据实践教学的具体需要来逐步购置,杜绝重复采购,力争做到高效节约。

(2)强化节约意识

不同的厂家同一类设备或仪器都会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一定的价格差异;就是同一厂家的产品,不同型号设备或仪器的价格也是不同的。在确定购买设备或仪器前,应该采用互联网查询、书面索取或实地查验等办法来对比不同型号产品或者不同厂家的价格、性能等因素。在确保质量的前提下,选用价格较为便宜且性能优越的产品。当然,售后服务、付款方式、交货地点、交货周期等方面也不容忽视。 值得注意的是,实训基地的硬件建设应坚持实用性和先进性相结合的方针,在保证实用性的基础上,尽可能配置先进的技术设备。另外,还应该对设备或仪器供应商的经营状况进行动态跟踪,避免由于供应商经营不善而导致供应链的突然中断,从而造成售后维修困难的问题。

(3)讲究采购技巧

众所周知,大批量采购易于谈判、价格较为优惠,因此,实训基地应该尽可能地减少采购次数。建立完善的设备设施、物资管理制度及技术档案管理制度,实现仪器设备现代化管理,仪器设备维修及时,不断提高设备设施的利用率。建立实训中心人员工作规范和薪酬制度,以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

(4)完善制度管理

建筑类实训基地往往材料消耗较大,因此,必须通过完善制度管理来避免不必要的材料消耗,达到节约的目的。实训基地应该本着满足使用、简化手续、方便领用与厉行节约的实训耗材管理原则,牢固树立为教学、科研、生产服务的思想,保证教学和科研工作的顺利进行。熟练掌握建筑工程各实训室的物料计划、消耗量、库存量等动态运行规律,为教学、科研物料的合理计划与使用提供依据。每月月末盘点一次库存物料,汇总物料出、入库单据,上报库存汇总表给实训基地负责人,同时将出、入库单据每月汇总装订成册,归档保存,严防实训材料积压造成浪费。每学期期末对实训耗材账、物和使用情况进行全面清查,将本学期物料清查结果与使用情况上报实训基地负责人,并统一进行报销工作。耗材管理人员必须做好仓库防火、防盗、防暴、防霉、防破损、防污染等安全工作。对贵重稀缺、民用性强、具危险性等特殊物料,要严格加强管理,防范和杜绝各类安全隐患和使用漏洞,发现异常情况要立即采取有效措施并报告相关领导和职能部门。

4.结语

高职院校实训基地要从多方面入手,将节约理念落实到实训基地日常管理和日常教学中,加快消耗型实训基地转变为节约型实训基地的速度,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谢伟东,刘宇,郭香敏. 高职院校校内实训基地建设途径的研究与实践[J]. 科技信息. 2009,34(10):123-125.

[2] 吴一桥. 校企共建高职校内实训基地探索[J]. 中国成人教育. 2009,27(04):143-147.

[3] 张颂娟,王旭东. 高职院校校内实训基地现状及建设思考[J]. 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9,31(02):130-133.

[4] 周玲. 基于校企合作的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建设[J]. 中国成人教育. 2009,44(11):154-157。

[5] 杜旭林,何兵,车林仙,彭涛. 高职校内实训基地评估指标体系的设置研究[J]. 泸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36(01):165-168.

[6] 方桐清. 校内实训基地建设要突出“四性”[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7,30(30):190-193.

[7] 黄映琴. 校内实训基地使用情况及存在问题分析[J]. 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27(03):166-170.

建筑设备工程实训总结第3篇

自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伴随我国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化进程及房地产业的快速发展,建筑业获得了极大的发展机遇,建筑业从业人员的数量和规模日益扩大,其中95%以上的新增从业人员来自农村的剩余劳动力。一方面,农民工在促进我国的经济发展、加快城市建设进程、繁荣农村经济以及提高农民收入等方面做出了非常大的贡献。另一方面,所涌现出的庞大建筑劳务队伍也给我国建设市场带来了许多问题,严重的扰乱了我国建设市场的秩序,以至引发了一些严重的社会问题。因此,如何培育、引导和规范建筑劳务市场的发展,建立和规范建筑劳务分包制度,促进建筑业健康快速发展、构建和谐社会,是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乃至各级人民政府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2、我国现行的建筑劳务分包制度

2.1建筑市场劳务分包制度的现状

2001年建设部在《建筑业企业资质管理规定》中提出了劳务分包企业的概念。当时建设部将建筑施工企业划分为施工总承包、专业承包和劳务分包三个层次。目前全国已建立7500家左右劳务分包企业,占建筑业企业总数的9.3%,其中农民工3201万人,约占从业人员总数的82%,在册劳务人员约290万人,占3000多万建筑从业人员的9.1%。近年来建筑劳务人数年均增长速度达1.6%,高于全国从业人员总数同期增长1.2%的增长速度。因此大力扶持、发展劳务分包企业是构建科学、合理行业组织结构的重要环节,也是建筑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保障。

2.2当前建筑市场劳务队伍的组织形式

目前我国建筑市场劳务队伍的组织形式主要有三种:一是劳务分包企业,以独立企业法人形式,提供劳务分包服务;二是施工总承包企业和专业承包企业自有的劳务作业班组;三是“包工头”带队的零散用工。

2.3目前建筑劳务分包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

2.3.1与建筑劳务分包制度配套的法律法规不健全

建设部在2001年颁布的87号令《建筑企业资质管理规定》中提出了劳务分包的概念,并在2004年的一些文件中,对建筑劳务分包企业的资质管理作出了规定,但是这些文件侧重点都在明确建筑劳务分包企业的资质管理,而对于建立劳务分包制度缺乏必要的法律依据。同时,由于我国的建筑劳务分包制度提出的较晚,全国大部分地区也缺乏相应的地方法规规章。

2.3.2建筑劳务分包有形市场建设滞后

我国推行建筑劳务企业化的时间比较短,相关利益各方的认识不充分,对于建筑劳务分包企业的政策宣传、引导、管理机制不健全,目前建筑劳务分包市场处于培育和引导发展阶段,并且总承包企业以及专业承包企业依据自身的资金、技术、管理优势同劳务分包企业在场外进行交易,承发包双方的合同关系不规范,缺乏有效的监管,全国大部分地区尚未建立真正的有形劳务分包市场。

2.3.3符合资质的建筑劳务分包企业不能够满足市场需求

目前,我国真正符合资质要求的建筑劳务分包企业数量少,出现了供不应求的局面。一方面,一些总承包企业和专业承包企业依据自身的优势参与了中小工程的竞争,占据了巨大的劳务分包市场,而不少劳务分包企业不能与之抗衡,制约了建筑劳务分包企业的发展。另一方面,大多数农民工队伍组织涣散,受教育程度低,缺乏必要的职业技能培训,整体素质不高,不能够适应市场经济和企业发展的需要。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成为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建筑业有效输出的“瓶颈”问题,从而也阻止了建筑劳务分包企业的发展。

2.3.4对建筑劳务分包市场缺乏有效的监管

由于相关的配套法律法规不完善、不健全,使得建筑业企业在交易时无章可循,行业主管部门在执法监督时无法可依。同时建筑劳务分包有形交易市场的建设滞后引起承发包双方场外交易的“有市无场”的局面,劳务分包企业缺乏交易平台,交易双方行为不透明、不规范,建筑劳务分包市场缺乏有效的监管。

3、政府在建筑劳务分包制度中的作用

3.1完善相关的配套法律法规

建立健全相关的配套法律法规是规范建筑劳务用工、建立建筑劳务长效管理机制的首要任务。国家和地方各级政府要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明确建筑劳务分包企业的法律地位,使建筑企业的劳务市场交易、政府的市场监管有法可依。

一方面,要修改《建筑法》中规定的总承包企业必须自行完成工程主体结构的不合宜条款,促使有实力的大中型承包企业和专业承包企业的两层分离,加快建设劳务分包企业使其成为独立的法人实体并参与劳务分包市场的有序竞争。另一方面,要对劳务分包企业的市场进入界定、资质管理、劳务用工的合同规范、劳务基地建设、劳务用工的社会保险、总分包合同管理、劳务分包各方的行为准则和权利义务关系制定比较完善的法律规范文件。

3.2建立和完善建筑劳务分包有形交易市场

3.2.1创建交易平台,提供劳务分包信息

通过建筑劳务分包交易市场的建立,为施工总承包企业、专业承包企业、劳务分包企业与建筑劳务作业人员提供各种信息服务,包括劳务需求信息、劳务队伍信息、政策法规信息、工程承发包信息、劳动力价格信息等。为总分包企业和劳务作业人员提供更好的服务,改变目前“有市无场”的局面,为交易双方搭建良好的交易平台,促进交易行为的发生,使总分包交易行为规范化、透明化。

3.2.2实现劳务分包企业的市场准入和有效监管

一方面要规定劳务分包企业必须在交易市场进行资质登记备案,淘汰那些无资质的“包工头”式零散用工,超资质承包工程等行为,严格了市场准入管理。另一方面要求总包企业必须使用在交易市场进行资质登记备案的劳务分包企业,防止劳务分包企业的垫资、施工企业的任意压价、拖欠劳务费等扰乱建设市场秩序的行为。通过劳务交易市场的建立来规范总分包交易行为,遏制交易双方不签订合同、签订阴阳合同等行为,杜绝违法转分包、暗箱操作等情况的发生。

3.2.3保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避免拖欠工程款

对于那些没有对农民工进行专业技能培训、安全知识教育的劳务分包企业,由于不符合资质规定,便不能够在劳务分包市场进行备案登记和交易,不能够承接劳务分包合同,这就从源头上保护了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同时也减少了工程的质量和安全隐患。还可以通过对劳务分包企业的审查,发现不同农民工签订用工合同或者不签订规范的合同,不为农民工办理工资卡等支付工具,不为农民工办理社会保险等行为,这样就加大了清理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的工作力度,建立起预防和惩戒拖欠工资的长效机制,维护了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3.3加强对建筑劳务市场的监管

3.3.1严把市场准入关

要明确规定劳务分包企业从事分包施工活动必须进入分包工程交易中心进行备案,总包与专业承包企业在从事施工过程中都必须使用符合要求资质的劳务企业,同时也应引导总包企业及专业承包企业尽快实现两层分离。所有劳务企业必须在交易中心为工人办理劳动合同、工资卡和工伤保险等,使劳务分包企业合法有序的进入建筑市场。建筑劳务分包交易行为必须在各地区建筑劳务分包有形交易市场进行场内交易,统一签订国家相关部门制订的劳务承包合同,实现交易行为的规范化和透明化。通过市场准入制度,加强对劳务分包企业的监管。

3.3.2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

严厉打击劳务分包不使用有相应资质的劳务企业,将劳务作业分包给没有资质或低资质的非法用工行为;转包、挂靠、非法分包行为;用工单位私拉乱招、不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同工人签订劳动用工合同的违法行为;不对农民工进行岗前职业技能、安全知识教育培训,无证上岗的行为;不为农民工办理社会保险,无故克扣、恶意拖欠农民工工资款,侵害农民工合法权益的行为。对违反这些规定的相关企业和责任人,除可进行经济处罚外,还可通过与企业的不良记录进行挂钩,在相关的市场准入、资质管理、招投标活动等方面进行处罚。

3.3.3建立工程信息管理制度

对工程建设信息实行网上公示制度,对工程名称、工程承包内容、工程工期、工程所要求资质等级的劳务企业等信息进行登记备案,可通过该制度重点审查劳务企业是否具备相应的劳务资质要求,劳务作业人员是否获得、具备相应的上岗资格,劳务作业人员数量及工种配备是否能够满足工程建设要求要求等,实现对工程承发包双方的动态管理。通过了网上审查的劳务作业信息,可以对劳务作业及农民工工资发放情况进行动态监控。推广劳务用工实名制,对劳务作业人员的基本情况,如姓名、籍贯、工种和岗位证书编号进行网上登记备案,以便进行有效监控。

3.4建立健全建筑劳务分包服务配套机制

3.4.1加强劳务基地建设,促进劳务输出

政府部门要选择劳动力资源丰富、具有建筑业传统特色的城市和地区,发挥本地区的工种优势,加快建筑劳务输出基地建设,促进劳务输出,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建筑劳务的有序有效转移。要给予那些建筑业发达和基础条件好的城市和地区一定的政策倾斜,加大扶植培育力度,重点培育一些有特色、有优势、有品牌的示范劳务基地,通过品牌劳务基地和劳务企业的示范带动作用,改变建筑业劳动力资源地区分布不平衡状况,局部带动全局。

3.4.2完善建筑劳务培训和技能签定体系,提高劳务输出质量

要大力加强农民工技能培训,对进城务工知识、法律法规、安全知识进行引导和教育,提高农民工的整体素质,提高工程建设质量,降低工程安全隐患。政府相关职能部门要采取各种措施,制定建筑职业技能培训规划文件,合理引导建筑施工企业、建筑劳务分包企业开展技能培训。在培训资金来源方面,政府部门可投入适当比例的农民工培训经费,并拓宽培训资金的来源渠道。在培训培训渠道方面,要积极同建筑大中专院校的教学力量、现有企业培训部门、行业协会的培训机构的合作,充分利用各方面的资源,拓宽培训渠道。在培训方式方面,要根据理论培训和实践培训相结合、现场培训和课堂培训相结合的原则,注重劳务作业人员实践技能的提高,广泛开展建筑技能竞赛并增加激励机制,切实提高培训的质量和效果,为劳务分包企业输出高质量的建筑劳务队伍。同时要在全国范围内,加强建筑职业技能签定机构建设,对来自任何培训机构的劳动力进行技能签定,只有通过技能签定的劳务作业人员才能够进入建筑劳动力市场,把握好市场准入关,实行持证上岗,为建筑业和劳务分包企业提供符合质量的劳动力队伍。

3.4.3其它一些配套机制

简化建筑劳务分包企业资质审批程序,可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将资质审批权限适当下放,简化审批程序,随到随批,为劳务企业的发展提供便利条件。根据劳务分包企业处于培育建设阶段,可给予这些企业一定的税收方面的优惠和扶持。鼓励现有的成建制度的建筑劳务队伍进行工商注册,获取资质证书。引导符合条件的“包工头”通过合资入股成立建筑劳务分包企业或转化为合法的企业职工。引导大型施工总承包企业作业层成立建筑劳务分包企业,低资质等级的施工总承包企业向建筑劳务分包企业转化,促进劳务分包企业的发展。

4结束语

对于我国建筑劳务分包制度的建立和培育,各级政府起着关键的作用,尤其是在建筑劳务分包制度不规范的情况下,各级政府更是任重道远。如何建立和规范建筑劳务分包制度,并对其实现有效的监管,是目前各级政府需要认真研究的课题。

参考文献:

【1】黄志勇. 建立长效管理机智,促进建筑劳务市场健康发展[J]. 建筑施工,2004,第26卷第2期: 165页

【2】甘术志. 建筑劳务市场现状与合理导向. [J]. 建筑,2004,第8期:37页

【3】蔡惠军. 建筑劳务分包企业发展的问题与对策. [J].建筑经济,2003,第12期:20页

建筑设备工程实训总结第4篇

关键词:建筑工程;管理不足;解决办法

引言

建筑工程企业在进行日常管理时,将建筑工程质量作为管理的重点内容,不断强化管理力度。在目前发展过程中,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建人们对建筑工程质量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但是,由于建筑工程管理的不完善,导致整体工程质量无法得到有效的提升。因此,建筑企业需要对工程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加强关注和重视。

1建筑工程管理存在的不足

1.1没有建立完善的建筑工程管理体制

在对建筑工程管理现状进行分析后发现,目前还没有建立完善的管理体制,具体体现为多个方面:第一,在进行建筑工程施工时没有严格按照施工标准,应用施工技术工艺与相关要求存在较大的差距,很多建筑工程施工企业为降低施工成本,对施工人员和施工材料并没有进行针对性地选择,这就导致技术人员数量较少、工程施工材料与相关标准不统一问题的出现,整体工程质量达不到技术要求,这与管理体制不完善具有直接的关系。第二,工程质量管理监督工作无法落实到位,没有对工程项目进行全面的验收[1]。很多建筑工程企业为了保证工程可以在规定的时间内顺利施工,对项目开支进行有效的控制,就会采取不符合规定的方式进行项目验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项目整体工程质量的提升,产生了较多的安全问题,之所以出现这样的问题,主要就是因为项目监理单位没有落实工作责任,工程管理体制没有发挥监督和控制的作用。第三,一些项目工程在管理操作过程中,由于项目经理不够重视安全管理工作,安全管理意识有待强化,导致安全责任事故不断发生,始终没有得到有效的控制和解决,导致施工人员在安全难以保证的环境中开展施工工作,无法促进建筑工程效益的提高。

1.2材料和设备管理不规范

在进行建筑工程管理时设备和材料管理非常关键,然而实际情况却不符合相关要求,与相关标准不统一,主要存在以下不足:第一,施工单位没有制定科学、完善的采购计划进行材料采购,材料不能在规定的时间内顺利进入施工现场,对项目施工时间产生直接的影响;管理人员没有合理控制材料质量,所选择的施工材料难以在施工过程中发挥优势作用,企业一味追求经济效益,导致材料不具备环保性,不符合相关标准[2]。第二,建筑材料没有堆放在安全稳定的环境中,材料标识模糊不清,没有整齐摆放。材料发放过于随意,对材料使用造成严重的浪费。第三,在使用建筑设备时,没有对机器设备进行及时的维护和保养,设备使用过于粗犷,对于现场施工环境与人员安全问题没有进行充分的分析和考虑。

1.3轻视建筑工程从业人员培训

从业人员的安全与技术能力对整个工程施工管理产生直接的影响,但是建筑工程企业却并没有深刻意识到该问题产生的影响,没有在施工开始之前对元女工进行过相关培训,导致建筑工程现场安全问题始终无法得到有效的解决[3]。一方面,很多建筑工程现场人员的专业能力水平有待提高,对于技术质量相对比较轻视,存在技术素质有待提升的问题,无法按照相关流程开展现场施工。另一方面,建筑工程单位对相关培训工作缺乏重视,没有对人员进行规范化的培训。很多企业为了追求经济效益,不断减少培训费用投入,导致技术人员达不到技术方面的要求,增加了安全风险的产生。同时,由于施工人员过于轻视安全问题,没有在施工中做好防护,导致安全事故发生概率快速增加。

2解决建筑工程管理不足的有效办法

2.1建立完善的建筑工程管理机制、加强监管力度

只有建立符合实际施工需要的管理机制,才能对建筑工程顺利进行产生积极影响,为实现最大化的经济效益提供保证,保证建筑工程质量达到相关标准[4]。项目工程施工单位需要对建筑工程实际有清晰的了解,并以此为依据合理规划工程,由专家统一审核工程技术标准,为项目施工提供稳定的基础。同时,项目管理部需要对项目施工的所有参与人员、施工材料等进行全面的检查,避免施工人员和施工材料设备等存在问题,为成本控制创造良好的条件,全面做好项目工程实施前的监督工作。另一方面,所有施工人员必须全面认同安全管理,严格按照管理要求开展施工,并为每个施工小组配备专门的技术管理人员,保证施工所有应用的技术否需实际施工相符合,全面提高施工技术水平。在工程施工过程中,需要由质量监督人员对施工环境和施工进程情况进行全面的监督,使建筑工程项目得到科学的管理,避免隐蔽工程存在安全问题。

2.2科学管理施工材料和施工设备

在进行建筑工程管理时,需要对工作内容进行细致的划分,明确具体的监督管理方式,严格落实落实监督管理责任,规范管理施工材料和设备[5]。一方面,针对工程项目施工材料管理不完善的问题,必须结合施工材料种类制定科学、规范的分类标准,对所有材料进行统一的分类并,妥善储存在合理的位置。当施工材料进入施工现场时,必须由专门的人员那对材料实际情况进行记录,为后续工程施工提供材料方面的基础,防止因为材料准备不充分影响施工时间。在建筑材料储存过程中,需要结合不同材料的特点,分别进行存放。另一方面,需要完善设备检修和维护制度,保证所有建筑施工设备始终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同时,所有设备必须严格按照施工标准合理使用,进一步保证设备使用人员的安全性,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概率,对因为建筑设备引发的安全隐患问题进行有效的控制。

2.3对建筑工程从业人员进行全方位培训

人在整个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存在最大的变化性,所以对于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来说,必须将施工人员安全管理和控制作为工程管理的重点。在建筑工程开展过程中需要对技术人员进行全面的培训,使其可以提高技术水平。与此同时,项目部可以将工程分成多个不同的区域,采取不同内容的施工,以网格化作为管理的主要方式。在每个网格中安排专门的安全员和技术员对施工工作进行监督,为施工人员提供技术方面的指导。另一方面,需要结合具体的工程开展情况,分批开展安全教育,保证培训工作落实到位。此外,还需要结合典型案例全面分析安全施工的重要性,使施工作业人员深刻意识到不按照规定开展施工所造成的后果。如此,才能够将施工人员的安全教育工作真正落实到位。

建筑设备工程实训总结第5篇

关键词:高层;实验实训楼;设计;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工程概况

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新校区,位于南宁市罗文大道东侧,相思湖北路的南侧。这里是南宁未来的大学区。整齐的规划,使新校区具备交通便利、环境优美的天然条件。该实训楼为高层建筑,场地绝对标高128.85米。

学校规划总占地面积约28万平方米。分为一期与二期,一期主要为实训区、教学区、生活区和体育后勤区,总建筑面积约33万平方米。第一次招标总面积约23万平方米,分为A分标(实训楼及教学楼);B分标(办公楼和体育附属用房);C分标(食堂及部分宿舍楼)。其中广西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单体建筑设计服务采购(A分标)总建筑面积约为12万多平方米,D-1、D-2实训楼总建筑面积:70337.47㎡。D-1、D-2实训楼由A、B、C段组成,A段为两个20层实训塔楼及2层裙房组成,面积为;B段为两栋平行布置的5层教学楼;C段为2层高的美术中心。

二、高层实验实训楼建筑设计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2.1 注意高层实验实训楼的防火事项。

为方便紧急情况下疏导人群,在设计楼道时要注意畅通。为便于人群疏散中快速撤离,要在楼道中设计照明系统或采光设施,防止发生踩踏等意外情况防火分区要合理进行。要考虑到发生火灾时,有消防措施可以应急,就要注意合理安排楼道中消防设施和疏散通道。在同一层楼中,两台消防栓的水枪要保证同时到达。

要确保消防用水量充足,保障灭火设施水压符合标准,以满足建筑物消防系统的要求。虽然设置了增压泵,但水箱设置的高度不够,只凭借水箱的消防蓄水量来灭火是毫无意义的。消防水箱的储量保持一定也是很关键的。消防储水箱水量并不是越多越好,超标蓄水不符合经济合理性,也保证不了水质。

2.2 注意高层实验实训楼的抗风情况。预测到建筑物附近的气流情况以及建筑物所发生的性状。结构不稳定破坏,疲劳破坏,

对高层实验实训楼周边气流情况要充分预测,并分析建筑物在强风状态下的形状。对高层实验实训楼来说,结构不稳定的破坏、过分变形导致的破坏,蔚蓝结构的损坏都是实训楼的潜在不利因素。所以,抗风设计是建筑设计中的不可回避的问题,工程是否安全也涉及到抗风设计的合理性问题。

2.3 高层实验实训楼的电气设计。

2.3. 1 消防用电源及配电要符合标准。

高层实验实训楼的供电要求有两路不同的电力来源,在一条线路发生故障时,另一路仍然可以工作,确保实训楼的正常运行。要有两个不同地域变电站来提供电源。区域变电所和另一方自发电设备互为补充。

2.3. 2 应急照明设备要设计得当。

如果高层实训楼发生火灾,而中断正常照明设备,启动备用照片设施,叫做事故照明。实训楼要在消防电梯、疏散楼梯、配电室、变电室、电源自备室、机房墙面以及水泵房配备应急照明设备。同时要安装出口指示的标志灯和疏散照明指示灯,承担疏散通道的照明工作。

2.3. 3 合理设计电梯。

电梯最大的不利因素是噪声。设计中要考虑合理的位置,避免影响正常教学。为保障师生的出行,要依照实际情况调整最大负荷。在情况紧急时,电梯要具备安全便捷的方法撤离师生。排水设施的设计也非常重要,这关系到消防等工作。要在高于地下室的位置设计变配电站、消防泵房。

2.4 防雷击的问题。

高层实验实训楼的防雷击问题不容小觑。要通判考虑高层实训楼的设计,做好整体防雷措施,突出防雷重点,考虑多套防雷办法。将被雷震、避雷网合理安置在实训楼的顶端,以及容易遭受雷击的位置。引下线采用借助中的主钢筋,姐弟装置为整体的钢筋混凝土。避雷带可采用扁钢,分布于实训楼周围。突出建筑的金属附件或实训楼内的金属构件要接地,以避免静电产生的火花。

三、总体建筑设计规划

校园南北方向的主轴和东西方向的副轴为主题,结合生活区的辅轴形成了这个校园的规划结构,南北的主轴在北端结合地形高差及办公楼入口空间进行了处理。从中轴线的中部开始分成三个台地,每个台地有三级高差,北端也设计了三个9级台阶,把行政办公楼的大台阶下设计为半地下停车场,既突出了办公楼在校园空间中的主导气质,也满足了办公停车的功能求。同时,由南往北引入了城市水系,并完整地循环在校园中。

四、建筑设计思想

实训楼是校园的最高建筑,也是面向城市的最重要的展示面之一,实训楼的位置具有标志性。在空间上,注重分楼层的设计,实训楼是各院系学生的集中实训的重要场地,空间上要符合大跨度的设备布置的要求,在地下室与一层平台的空间处理上巧妙的运用了高差处理,使得艺术楼、实训楼与地下实训室宫廷成为了校园展示空间。实训楼每三层设有共享空间,是学生交流的重要空间,也是校园的立体化绿化空间。在设计上,还要把握如下方面:

4.1 项目的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和新结构的采用都以经济合理为原则,建筑表面材料采取了,水泥纤维预制构件、新型面砖等多种材料用以突出建筑院校的特征,结构采用空心楼板,有效降低结构的高度,提高空间使用率。

4.2 项目以经济适用为原则,在沿罗文大道的城市界面采用了较为现代的立面材料及语言,以形体整体造型为主,尺度为城市造型尺度;在内部沿鲁班广场的两侧则以小尺度的建筑语言为主,追求人性化处理。

4.3 规划、设计应力求可操作性,要求既具有整体控制的刚性原则,统一规划,集中管理,分期实施;又具有适应性和前瞻性,以应对以后的不确定开发需求。

五、平面、立面的建筑设计

5.1 建筑平面设计

D-1、D-2实训楼总建筑面积:70337.47㎡,其中地上部分建筑面积:61466.35㎡,地下部分建筑面积:8871.12㎡,实训楼是校园重要的是实训场地,为了满足大型设备的布置的需求,底层与群房布置为大开间的实训室,两个塔楼在一层设有各自的入口大厅便于校园内外的人流的使用,二层设有共同的入口,利用了平台来组织了人流,先集中再往两边分散,同时也利用平台来组织了艺术楼,与二层大厅的展示长廊,展示平台,把三者空间很好的整合在了一起共同成为了校园的展示区,平台上也布置了绿化是室外的公共交流空间,三层到十九层为各院系实训室,每三层设有通高的共享绿化空间。地下一层为人防机动车停车库。

5.2 建筑立面设计

立面强调了竖向感,整体感、石墙与竖向线条形成虚实对比,合理布置了各体块之间的比例关系,使得立面非常的简洁,具有现代感,在艺术楼的处理上,考虑到使用功能的特殊性,在平台侧设置了大型的展示面,使得单体建筑具有展览性建筑的特性,整体的屋面的处理使得群房与高层形成了一组校园的群体建筑。竖向的百叶的设计满足了实训楼大空间的空调室外机得摆放需求。

六、结语

实验实训楼的设计和建设为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的师生提供了良好的实验环境,改善了办公条件,为提高教学水平打下了坚实的物质、环境基础,将成为该地区的特色建筑之一。

参考文献:

杨时旭.浅谈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的优化设计.中国房地产业.2012年.2

徐鸿.安庆师范学院实验楼建筑设计.安徽建筑.2003.5

陈平.高层建筑外部空间的构成要素和设计手法分析.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15

孙伟.高层建筑设计原理.经营管理者.2009.2

建筑设备工程实训总结第6篇

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是我院2004年开设的一个专业,现今已有9年的专业创办及成长经历,每年的招生规模在130-140人左右,第一志愿率每年都保持在90%以上。“十二五”期间滨海新区要实现建筑工业化,对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数量、质量和规格提出了更高要求,企业需要大量的从事装饰工程一线施工技术与管理的高技能人才。天津市实际注册的装饰装修企业约400家,未注册约200余家,行业从业人数约20万人,而这些建筑企业中人才结构不合理,具备高素质技能型的一线施工技术与管理人员较少,一线操作人员80%以上是农民工,技师和高级技师的比例均不足1%,专业技术和经营管理人员约占从业人员总数的6%。天津高职院校中建筑类专业每年毕业生只有约1000余人。毕业生人数远远满足不了用人单位的需求。而且传统的教学体系及教学方法由于自身的种种局限性,已不能满足专业发展的要求,特别在专业特色建设及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方面还存在较多的问题。因此,我们必须从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特色专业建设的探讨与研究,以更快更好地促进建筑装饰专业的发展。

高职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以立德树人作为根本,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有诚信品质、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具有较高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掌握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基本知识,以建筑装饰企业一线的项目施工员为主要就业岗位,以设计员、造价员、材料员、质检员等技术岗位为就业岗位群,具有建筑装饰施工技术、施工管理、工程预算等职业能力,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

创新“校企合作、技艺融合、情境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

根据企业需求和专业特点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施以“4+1+1”为基础的“校企合作、技艺融合、情境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确保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校企合作”:发挥企业办学的优势,充分利用学院与油田的天然联系,在专业建设、方案制定、课程开发、教材编写、顶岗实习、素质教育、师资培养、员工培训、技术研发、技术服务等方面,与企业深度合作,共同培养人才。

“技艺融合”:是指技术与艺术紧密结合,互相促进。在课程体系建设中,构建了以培养学生装饰施工操作技能为主的技术类课程和注重学生设计能力培养的艺术类课程,并将两者合理衔接。

“情境育人”: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培养为核心,在仿真或真实企业环境中,通过基于建筑装饰工程工作过程设计学习情境进行对学生的素质训练和能力培养。

基于建筑装饰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建设

围绕着“校企合作、技艺融合、情境育人”的人才培养方式,根据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对应岗位群的公共技能和素质要求,在建筑装饰各职业岗位与典型工作任务分析的基础上,进行行动领域到学习领域转换,建立以建筑装饰工作过程为主线的专业学习领域(见表1)。

按建筑装饰行业职业资格标准将职业技能证书考核内容有机融入课程体系。建立技能考核基地和职业技能试题库,系统化组织技能考核,确保毕业生“双证率”达到95%以上,见表2。

完善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深化校企合作机制

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是教师讲、学生听,实习、实训教学环节到企业做,该专业校外实训内容一般包括:整体空间的装饰方案设计实训、装饰施工管理实训、项目组织及工程管理实训等,这些实训内容要求学生进入实训单位接受相关内容的实践训练。但实际上因实训单位设置了各种限制,学生很难真正进行相关内容的训练。另外学校对校外实训活动中指导教师的工作没有详细的规定,他们也不懂得如何教授学生,缺乏实践经验的教师难以及时、有效地解决学生在实训活动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本专业对建筑装饰实训基地进行建设,在现有的基础上进行整合并新建培养学生建筑装饰施工技能的建筑装饰工程技术实训中心(技术类)和培养学生艺术设计素养的装饰艺术实训中心(艺术类)的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并完善实训基地的管理模式,健全实训基地的运行机制,提升实训基地的实训效果和成绩评价等方面的管理水平。实训室不仅满足学生专业实践实训需要,还利用实训室设备和人才优势,与合作企业面向社会承接工程设计与施工项目,带动教师和学生提升专业技术水平。同时,新建5个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改善办学条件,调动专业与企业双方合作的积极性,形成良性互动的校企合作新机制,实现互利双赢。

基于行业标准,构建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价体系

我院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将企业及生产性实训基地承接的真实设计与施工项目引人实训课堂,与虚拟设计项目交替,完成教学内容,改革评价方式,校企合作,项目来源有保障,有行业、企业专家指导,教学评价也有企业专家参与。这样,可以充分利用实训室的设备和人力资源进行实镜教学,既能达到教学要求,也能符合企业实际需求的目标,实现校企双赢的目的。通过科学合理的评价标准,使每名学生都能通过训练了解行业要求和发展趋势。

建设“双师”结构,专兼结合的教学队伍

通过培养和聘请高水平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建设一支结构合理、专兼职结合的优秀教学团队。对专职教师通过挂职锻炼、带实习、假期集中下现场、技术服务等有效途径增加其工程实践经历,进一步提高其生产实践能力,并通过国内外培训提高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和实施能力;对兼职教师着重于教学基本能力的培训。

强化“立德树人”为核心理念的素质教育

结合本专业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全面加强学生爱国主义、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教育;促进学生专业能力、职业素质能力和道德品质的整体提高。

总之, 建筑装饰专业特色建设需运用新的教育理念,从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及手段入手,从学科建设到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过程、等方面强化高等教育的专业特色,以培养高等技术专业人才为根本任务,继续探索课程、教学体系的合理整合,构建具备专业教育特色的教学实施体系,从而有力的促进建筑装饰专业的教学发展,培养更多的社会建设所需的高质量的专业人才。

(作者单位:天津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建筑设备工程实训总结第7篇

建筑材料是铁路建设工程质量在源头上的保证,要想得到合格的工程质量,必须对建筑材料进行有效的控制。设计单位在设计文件中选用的建筑材料和设备要标明规格、型号、性能等技术指标,其质量指标应当符合国家标准。工程实施阶段,哪些材料和设备由建设单位负责采购,哪些材料和设备由施工单位负责采购,应当在合同中标明,而且是谁采购、谁负责。施工单位对于建设单位负责采购的建筑材料和设备,在进场使用前应按相关规定对其进行检验和试验,不合格的禁止使用。施工单位对由自己负责采购的建筑材料和设备,应按相关规定进行检测和试验,检验应当有书面记录和专人签字,未经检验或检验不合格的禁止使用。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和设备在使用前还要由监理工程师检查验收,未经监理工程师同意签字,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和设备禁止在工程上使用或安装,监理工程师可以采取见证检验和平行检验的方式对材料和设备进行检查。只有经过以上几个环节的把关,建筑材料的质量才能得到有效地控制。

2加强工程实体质且的检查和验收

施工质量检查验收,通常指工程施工过程中工序质量检验,包括自检、交接检、分部工程中间检验以及隐蔽工程检验等。《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规定,施工单位应当建立健全施工质量的检验制度,强化工序管理,做好隐蔽工程的质量检查和检验记录。任何工程的施工,都是通过一个由许多工序或过程之间的联系形成的工序网络或过程网络来实现的。网络上的关键工序或过程都有可能对工程最终的质量产生决定性的影响。如,钢结构焊接节点的破坏,就可能引起析架的破坏,从而导致屋面坍塌。所以,施工单位必须加强对施工工序或过程的质量控制,尤其要加强对影响结构安全的关键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完善的检验制度和严格的工序管理是保证过程质量的前提,只有工序或过程网络上的所有工序或过程的质量受到严格的控制,整体工程的质量才能得到有效的保证。隐蔽工程是指在施工过程中上一道工序所完成的工程实物,被下一道工序形成的工程实物所隐蔽、遮盖,而且不可以逆向作业的那部分工程实体。由于隐蔽工程被后续工序隐蔽、遮盖后,其施工质量很难检验和认定。如果不认真做好隐蔽工程的质量检验工作,便容易给工程留下质量安全隐患。所以,隐蔽工程隐蔽之前,施工单位除了要做好检查、检验并做好记录外,还必须及时通知建设单位或者监理单位,经建设单位或者监理单位检查同意后,才能进行下一道工序。

3认真开展工程检测工作

工程检测是在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为了控制工程整体或相应部位的施工质量通常要根据有关的标准、规范用特定的方法对用于工程项目的建筑材料或工程实体抽取一定数量的样品进行检测检验,并根据其结果来判断所代表部位的质量。工程检测是铁路建设工程质量控制与管理的重要手段。重要工程项目在主体结构验收前,必须进行第三方实体检测,重点检测混凝土强度和钢筋数量。工程质量第三方检测业务由建设单位委托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和相应资质的检测机构进行检测,委托方与被委托方应当签订书面合同。工程质量检测机构完成对建筑材料或工程实体的检测后,应当及时向委托方出具检测报告。检测报告经检测人员签字、检测机构法定代表人签署,并加盖检测机构公章和检测专用章后方可生效。检测机构应对其检测数据和检测报告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负责。如果检测结果相关人对检测结果有争议,可由双方共同认可的合法检测机构进行复检。

4加强对从业人员的教育培训

要想得到质量合格的产品,就必须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建设工程从广义上说也是产品,所以加强从业人员的业务培训就是工程项目质量管理的重要基础工作。铁路建设工程的各参与单位应当建立健全教育培训制度,加强对职工的教育培训,切实提高从业人员的质量意识和质量管理知识。①各参建单位应当加强对从业人员进行相关法律、法规、政策、标准、规范、规程的教育培训,使从业人员学法、懂法、精通业务,熟练掌握行业标准和规范,充分发挥责任主体的作用,从根本上提高工程质量。②对于进入新的岗位的从业人员,应当接受教育培训,使其尽快掌握新岗位所需的基本理论与业务知识。未经教育培训或教育培训考试不合格的,不得上岗。还有,当工程项目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前,应当对从业人员进行教育培训,使其了解和掌握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的原理、性能和用法,以便更好地控制工程质量。

5结束语

建筑设备工程实训总结第8篇

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质量控制

一、影响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质量控制的因素

1.质量控制的首要因素是人的因素。一是施工单位的管理人员和技术工程师必须具备较高的思想素养和业务素养;二是具有先进的施工方法和质量管理体系;三是每个施工人员都要树立高度的责任感,始终把工程质量放在首位,严格按照建筑工程项目施工规范施工;四是认真接受监理工程师的监督和建设单位的检查,确保施工工程质量。

2.材料因素。采购人员应具备良好的政治素质、道德素质和较强的业务素质,熟悉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能,具备一定的材料质量鉴别能力。随时掌握材料造价信息,招标优选供货厂家。按照合同和施工进度的要求能及时组织材料供应,确保正常施工。严格执行材料试验、检验程序,杜绝不合格材料进场。

3.设备因素。机械化程度是确保建筑工程质量的有力保障。建筑施工企业的机械化程度代表着施工企业的实力品牌和施工水平,也体现了施工企业的管理水平。采用先进的机械化设备能明显保证和提高施工质量,确保达到施工设计的技术要求和指标,为创建优质工程打下基础。建筑单位和施工企业必须综合考虑施工设计方案、建筑技术和设备水平等因素,合理选择机械类型和性能参数。

4.环境因素。施工企业要充分考虑建筑工程项目的环境因素。环境因素对建筑工程质量的影响具有复杂性和多变性等特点,有利的环境要利用好,不利的条件要考虑到,重在预防和防治,防治措施要得力有效。很多环境因素会影响施工质量和进度,如:工程地质、水文、气象、噪音、通风、振动、照明、污染等,以及湿度、温度、大风、暴雨、酷暑、严寒等都会直接影响工程质量。因此,根据建筑工程施工的特点,充分利用和控制环境因素,特别对不利因素及时采用有效的措施严加管理是确保工程质量的一个重要手段。

5.安全因素。安全生产是建筑工程质量有效控制的重要保证。要制定完善的安全生产制度体系,认真落实各项制度,配备安全设备和安全管理员,文明施工;建筑单位和监理单位要经常检查监督,健全施工管理制度。只有抓住施工过程的安全生产才能稳定施工队伍,不影响工期,确保建筑工程质量的有效管理。

二、建筑工程项目的质量控制与管理

1.强化建筑项目的目标责任制。强化建筑项目目标责任制是完成和达到建筑工程项目合同指标、实现建筑工程项目质量管理的根本保证。建筑工程项目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包含了层层的互相衔接的承包关系,按照“分项保分部,分部保单位工程”的原则,把质量总目标进行层层分解,研究确定每一个分部、分项工程的质量目标。并针对每个分项工程的技术要求和施工难易程度,结合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和业务素质,确定质量管理和监控重点。写出详细的书面交底和质量保证措施,参加施工的所有人员进行技术交底,目标明确,职责分明。将工程项目作为一个系统工程管理(包括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和检查等)。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等要加强信息反馈与调控,实现各层次项目目标指标,最终实现建筑工程项目达到的目标。

2.强化监督机制。监督机制是有效控制的保证。近年来,国内出现的多起建筑工程安全事故给国家和人民造成了巨大损失,其根本原因都是监督机制不完善。因此,强化监督机制刻不容缓。建设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应联合建立监督机制,监督机制应深人到建筑工程项目的立项、论证、招标等个个环节。把建筑工程项目的监督机制作为一项过程监督管理,把各项制度落到实处是保证建筑工程项目有效控制的关键。

3.强化新技术推广,提高施工水平。建筑施工企业应认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积极采用先进适用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和新材料等组织施工,做到发展专业化、机械自动化、管理现代化,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生产率。我国现在重点推广各项新技术,如地基与基础工程新技术、混凝土与钢筋施工新技术、模板与脚手架技术、建筑节能技术等。建设单位和监理单位应该积极鼓励建筑施工企业采用新技术,强化新技术的应用,提高施工水平,提高控制和管理建筑工程项目质量。

4.强化施工管理和技术人员培训。建筑企业施工队伍由管理人员、技术人员、施工人员等组成,具有队伍庞大、知识层次差别大、流动性大等特征。因此,施工企业要加强各层次人员安全知识、专业知识和劳动技能的教育培训。这样做不但有利于提高企业整体素质和水平,也有利于提高建筑工程项目的质量和管理水平。另外,建筑企业还应该强化协作单位管理,这是保证施工工期和有效管理的重要因素之一。总之,建设单位要控制好建筑工程的质量,最根本的是要强化三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二是参建各方积极配合;三是树立质量意识。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建筑工程项目的质量控制与管理。

三、加强企业资质管理及从业人员的培训和再教育

1. 对从业人员进行专业技能、业务素质、质量意识、职业道德方面等培训和再教育,将是政府监管部门、建筑业企业长期坚持不懈的一个战略任务。加强企业资质管理、严格从业人员专业资格及职业技能认证,进而提升建筑业企业及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和水平,是提高建筑工程质量的有效措施。

2.加快新技术的推广以企业质量保证体系为依托,以技术创新和进步为先导,建筑业企业应该加快新技术的推广和运用,是加快工程施工效率、提高工程质量水平的一个有效途径,我国现在正在推广各项建筑工程新技术。

3.改善和创新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理论和方法。我们应不断总结经验及教训,对现有质量管理控制方法进行完善,结合国内建筑行业的实际情况,总结借鉴国外建筑行业对于工程质量控制和管理先进经验,探索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建筑工程质量控制管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