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水运工作要点

水运工作要点赏析八篇

时间:2023-03-01 16:27:54

水运工作要点

水运工作要点第1篇

为了能够进一步确保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完成并投入运行后,其综合效益能够得到长期且有效的发挥,就需要将运行管理工作的开展作为重点关注对象,明确产权,落实责任。为此,缠溪集镇出台了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办法,落实了运行管理资金的保障措施以及工作开展的责任主体,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现阶段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工作的实施过程当中,仍然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工作机构及其职责的划分不够明确:在饮水工程建设运行过程当中,均设置了集中水利部门、发改部门、财政部门等多个部门机构的专业性单位。这种形式在建设时期是可行的,虽然明确农村供水工程的管理由水利部门负责,但现实是,就水利部门而言,在乡镇基本上没有专门的管理工作室和人员。2)运行管理支持资金还存在比较大的缺口:饮水安全工程大量以分散形式存在,运行管理工作的开展也相对体现出了分散性方面的特点,受到经营收入与运行成本失衡的因素影响,导致仅仅依赖于对水费的收取,远远无法为饮水安全工程的运行管理提供可靠的资金支持及保障。

2完善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的措施

针对本文提出的,在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笔者认为,为了进一步提高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的整体质量与水平,要求以对组织机构的完善为前提,以科学的规划与统筹为基础,以技术推广为根本,以产权明确为重点。具体而言,上述各项完善措施的实施要点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2.1完善组织机构

从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的角度上来说,需要进一步明确在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方面的职责与权限,构建更加清晰,结构明确的管理组织机构。一方面,需要加强水务站对集水供镇的管理力度,另一方面需要上级主管部门加强对于基层部门的业务指导与培训工作:①需要明确水行政主管部门的工作职能与权限:即水行政主管部门是村镇供水工程的行业管理部门,负责组织研究、制定村镇供水工程管理的政策、法规和规章制度,对实施情况进行指导和监督等;②需要以乡镇为单位设立乡镇水务工作站。其行政关系隶属于区(市)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实施“条块结合,以条为主”的管理模式;③在水行政主管部门的实际工作过程当中,需要将对所管辖辖区内村镇供水工程管理的行业指导、监督和检查工作作为重点的关注对象,同时还需要特别注意持续加强对供水站和人员的资质管理,组织业务和技术培训,逐步建立从业资格注册制度,实行行业准入控制。(本文来自于《水利科技与经济》杂志。《水利科技与经济》杂志简介详见。)

2.2科学规划与统筹

在现阶段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的发展过程当中,针对乡镇级分散式供水工程管理中所表现出的突出问题与不足之处,一方面需要将其作为管理的重点,采取针对性的处置措施,另一方面需要在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工作当中,正确处理近期、远期的发展关系。在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中,需要落实大量的调查研究工作,充分遵循因地制宜的基本原则,对饮水工程管理进行集中的规划与统筹安排。在建设规划当中,需要特别关注两个方面的问题:①需要将对水资源利用效率的提升作为主要发展目标,在确保乡镇居民用水环境,乃至整个水环境安全性得到保障的前提条件下,以点带面,将水务统一管理模式落实至实处;②需要建立在分类指导的基础之上,加大对于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建设力度,使其在促进乡镇经济发展方面的价值与功效充分发挥出来。

2.3重视技术推广

在促进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工作发展的过程当中,需要以区域性单元为载体,通过设置水利站的方式,将所配置的专职水利运行管理工作人员的工作效能充分地发挥出来。同时,还需要重视对相关工作人员的技术培训力度,建立在合作经济组织的基础之上,依托于专业性的技术工作部门,发挥农民自办的服务体系支持力量,将各种新型技术、工艺、设备、材料推广至具体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工作当中。同时,还需要积极展开包括水资源利用、保水、蓄水、输水、配水、用水、节水等多个环节在内的技术研究工作。同时,需要立足于饮水安全工程所处的环境特征,加大对于渠道防渗技术、低压管道输水灌溉技术等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力度,使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的技术价值能够得到持续的发展与提升。

2.4明确工程产权

为了能够立足于实际发展情况,使饮水安全工程能够得以持续、高效的运行,同时确保其管理工作水平能够得到有效的发展与提升,就需要将对饮水安全工程产权的明确以及相关运行管理工作职责的界定作为重点工作内容来抓。大量的工程实践经验证实,只有确保了产权的明细,才能够使整个工程项目的运行管理更加科学、规范,权责利三者之间的平衡度能够得到更加有效的保障。但对于偏远性乡镇而言,由于饮水安全工程的产权归属于集体,现阶段是通过镇政府相关机构对其进行直接的管理,社会效益表现比较突出。为了能够使其运行管理的工作质量得到更进一步的体现,需要在组建管理实体的同时,通过引入企业化运作模式的方式,在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背景之下,按照其一般性规律展开运作,在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工作中形成现代化的企业工作制度。

3结语

水运工作要点第2篇

关键词:编制;水利工程;预算重点;工程量;计算要点

一、土石方工程预算重点工程量计算要点分析

1、水利工程建设中的土石方开挖工作,主要是根据土石方开挖过程中的难度大小,对冻土、流砂、淤泥以及砂礓土等进行清除,按照土石十六级分类法对水利工程中的土石方土类级别进行划分,土石方工程中的压实与运输事项,主要划分为石方与土方,计算单位均是m3。因此,在对土石方工程的工程量进行计算的过程中,要针对石方与土方进行区分计算,这样能够有效地对定额进行套用以完成计价。

2、水利工程建设中土石方的运输、装卸以及开挖,主要是根据土石方的天然密实体积进行计算,填方的时候主要是根据压实的体积来进行计算。水利工程建设中需要将开挖土作为回填料的时候,应当重视定额中的换算系数,通过将天然密实方作为计量单位中的定额,然后与相应的换算系数相乘之后进行计价。

3、由于水利工程建设中机械设备中存在相关的经济运距问题,例如:推土机在土石方推移中的经济距离,中型推土机的经济运距一般处于50m至100m范围内,如果中型推土机的经济运距超过这一范围,那么运距就是不经济的,如果水利工程建设中运输车的运距少于500m,那么运输车在水利工程建设中的运输优势则很难得到发挥。因此,为了对土石方运输费用进行合理的确定,在对土石方的增运数量进行计算的时候,应当充分的考虑机械设备的不同类型,还有机械设备经济运距中运量与数量的计算,通过对各项数据的综合,计算出施工机械设备中的平均运距,将平均运距作为水利工程建设中运输土石方时的计价依据。

4、水利工程建设中的涵洞施工,一般都是根据洞口、洞身以及体积进行概算,但是在投资估算中,要根据涵洞施工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进行计量,还要充分考虑涵洞施工现场的地质类型,例如:湿陷性黄土、软土地基以及冻土等一系列地质,针对涵洞施工现场地质的实际情况,在施工中进行特殊的地基处理。

5、在对水利工程土方开挖工程量以及填筑工程量进行具体的计算时,应当根据土方施工技术规范中的相关规定与设计断面对加宽坡度与增放坡度进行合理的计算。

6、在土石方开挖过程中形成的废方中,对废方中的土石方数量进行计算的时候,要对土石方数量进行综合平衡的调配。如果需要对废方进行远距离运输处理的时候,应当对弃土场的位置以及平均运距进行准确的确定,按照沿线土石方分量与横断面对开挖的土石方体积进行确定,不能根据土石方的比例来进行划分。

二、混凝土工程预算重点工程量计算要点分析

1、水利工程建设中,在对混凝土工程量进行计算的时候,应当掌握业主在定额使用中的标准与要求。

2、按照水利工程建设中的设计图纸“成品方”对混凝土工程量进行计算,计量单位为m3。混凝土定额中,将设计断面中的尺过作为地下工程中衬砌厚度与开挖断面的设计标准。

3、混凝土工程预算重点工程量计算中定额的其他费用,主要是指其他少许机械设备使用费用与其他材料费用,其他机械设备使用费用主要包括:建筑材料场内运输、机具场内运输、混凝土浇筑中连续运输的机械设备等;其他材料费用主要包括:排架、脚手架、溜槽以及操作平台等一系列搭拆摊销费用,模板制作、铁丝、安装用铁钉、施工照明设备以及混凝土材料等一系列次要材料费用。

4、中小型船闸定额中,主要包括简易船闸、套闸、过船建筑物以及船闸等;中小型船闸工程中,主要包括铺盖、消力池、岸墙、护坦、湖泊、基础工程、消力坎以及翼墙等,应当对这些事项的工程量进行区分计算。

5、涵洞施工中,应当按照设计图纸,根据“成品方”对洞壁衬砌厚度进行准确的计算,计算单位为m3。如果需要对洞壁开挖面进行作业,那么这一作业的工程量就需要另外计算。

6、水利工程建设的编制概算中,涵洞施工已经把钢筋工程建设中消耗的供料综合于定额之中,其他的钢筋工程要对混凝土进行划分,然后进行计量,计量单位为t。钢筋工程中的施工下料与施工焊接等一系列操作损耗,以及综合在定额内,不将其算入钢筋工程的工程量中。

7、对于喷锚支护施工中的工程量,要按照水利工程建设中的设计要求进行计算,其中喷砂浆与混凝土要计回弹量,钢筋网、预应力锚索以及锚杆应当对直径、数量、长度、岩石级别以及型式进行说明。

8、按照水利工程中的施工组织设计对混凝土工程进行划分,根据混凝土施工现场中拌和设备的生产能力,充分考虑混合材料的运输费用以及临时用地情况,对混凝土拌合场的面积与位置进行合理的确定,对混合料的平均运距进行计算。

三、基础处理工程预算重点工程量计算要点分析

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应当根据基础处理施工中钻机类型的不同,对钻孔的地质进行合理的划分,例如:地质钻机钻程工程中,在岩石层地质勘察中经常使用的十二类划分,砂砾层中主要划分为三类,即卵石、砾石以及砂壤土;冲击钻钻孔工程,主要根据地层特征对其划分为十一类;风钻钻孔工程中的定额,主要根据土石方工程定额划分的十六级分类法中后十二级分类法对其进行划分。对于钻孔工程量的确定,要根据地质钻探中的资料,按照规定的定额土质种类进行;由于钻孔的计量单位为m,所以钻孔的深度应当根据设计桩底与地表的深度进行确定。

地下基础工程顶部中的回填灌浆,施工的范围要处于90°至120°范围内的顶拱中心角中,回填灌浆的工程量要根据水利工程建设中设计的混凝土衬砌外缘面积进行确定,其中的排水孔数量与固结灌浆要根据设计要求对其进行计算。

四、结语

就目前来看,我国水利工程建设的发展态势良好。水利工程建设的前期阶段中,投资预算的准确性、合理性以及可靠性对于业主的决策制定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影响水利工程投资预算的准确性、合理性以及可靠性的因素,主要有水利工程投资预算过程中编制人员是否了解国家相关规定、编制人员具备的编制水平、水利工程工程量的计算是否合理、准确等,深入分析与研究编制水利工程预算重点工程量计算要点,能够确保水利工程建设在工程造价环节中的合理性,保障水利工程建设顺利完工。

参考文献:

[1]吴丹丹.浅谈编制水利工程概(估)算中重点工程量计算要点[J].企业科技与发展,2009(12).

水运工作要点第3篇

【关键词】热电厂;锅炉;检查;准备;煮炉

前言

热电厂锅炉是重要的关键设备,在锅炉安装完毕和维修后需要对锅炉进行运行前的检查和准备工作,这不但是锅炉运行的必要措施,也是热电厂实现安全生产的重要保证。热电厂锅炉相关工作人员应该充分了解锅炉的结构、性能和安全知识,培养他们的高度责任感,掌握锅炉运行的规律,建立适合热电厂锅炉安装、运行、维护和保养的技术要领以及工作规范。

1 热电厂锅炉运行前检查工作的要点

1.1 热电厂锅炉运行前内部检查的要点

首先,锅炉锅筒内部装置的检查工作,应重点做好汽水分离器、连续排污管、定期排污管、进水管及隔板等部位的整洁和齐全。其次对锅炉锅筒内的污垢进行清理,确保锅炉锅筒内部干净,没有工具和其他杂物遗留在锅内。最后,采用通球试验的方法检查炉管是否畅通

1.2 热电厂锅炉运行前外部检查的要点

首先,锅炉炉膛内部的检查,炉墙、炉拱、隔火墙完整严密,表面无结焦、积灰及杂物。其次,锅炉水冷壁管和排管外表面无缺陷。其三,清理锅炉风道及烟道内的积灰,检查风道及烟道内的调节门、闸板的严密性和灵活性。其四,检查锅炉外部炉墙的完好程度,对炉门、灰门、看火门和入孔进行密闭和完整检验。最后,检查锅炉辅助设施的完整,如:过热保护器、省煤器和空气预热器等。

1.3 热电厂锅炉运行前仪表和辅助设备的检查

首先,检查仪表、阀门和报警装置,确保其齐全、完好和清洁,对于关键的仪器仪表做好先期的测试工作,对于阀门和报警装置做好预应性监测工作。其次,检查引风机、鼓风机、水泵等辅助设备,重点做好联轴器连接的检查。最后,对锅炉厂房以及辅助设备的检查,实现厂房、场地和设备的清洁、畅通和照明齐全。锅炉房操作室内的电控仪表或电控箱操作台上所装的仪表及保护报警装置完好正常;备齐司炉工常用的工具。检查完毕后,应将检查过程和问题处理过程记录在记录簿内。

2 热电厂锅炉运行前准备工作的要点

2.1 热电厂锅炉运行前上水工作的要点

首先,热电厂锅炉运行前上水工作前锅炉必须经过规定的严格检查才可以进行。其次,锅炉上水过程中,应使用化验合格的软水,且控制上水的温度,预防锅炉受热不均而产生热应力。其三,锅炉上水期间应及时检查锅炉的关键设备,如:锅筒,集箱入孔,各关键部位的阀门、法兰、堵头等。最后,锅炉上水的过程应缓慢进行,对于新安装的锅炉进行必要的水压试验。

2.2 热电厂锅炉运行前烘炉工作的要点

首先,确定锅炉、辅助设备和安全附件已经符合运行条件,锅筒和集箱上的膨胀指示器应完好,开启锅炉的空气阀和过热器出口集箱的疏水阀。其次,锅炉水位应维持在规定范围的最低水位,同时对水位表进行压冲洗工作。其三,烘炉初期均匀烘烤炉墙和炉拱,使炉墙和炉拱内的水分逐渐蒸发、干燥。最后,烘炉过程中应该按烘炉工作的操作规定掌握温升速度并做好锅炉温升的记录。

3 热电厂锅炉运行前煮炉工作的要点

对于新建、维修和长期停用的锅炉在运行前一定要进行煮炉工作,通过化学药剂的作用将锅炉内金属表面的污垢和铁锈溶解,避免锅炉出现局部过热和热面腐蚀,从而保证锅炉运行时的蒸汽品质和安全性。

3.1 热电厂锅炉运行前煮炉的方法

首先,用微火将锅炉炉膛升温使锅水沸腾产生的蒸汽,将蒸汽通过空气阀或安全阀排出,调整燃烧及空气阀开启的灵活程度。使锅炉维持在25%工作压力。若在烘炉后期同时进行煮炉应该减少煮炉的时间。其次,降低锅炉炉膛内燃烧的程度,将锅内压力降到0.1MPa,逐个对定期排污阀进行排污检测,对锅炉补充水和加注煮炉药溶液。其三,再加强锅炉炉膛内部燃烧,将锅内水压升到设计工作承受压力的50%,进行6-20h小时测试。其四,再减弱锅炉炉膛内的燃烧,降低锅炉内的水压,再次对定期排污阀进行排污检验,补充给水和药物。最后,加强锅炉温度,将锅内压力升75%设计的工作压力,维持5%-10%蒸发量6-20h。

3.2 热电厂锅炉煮炉应注意的要点

首先,煮炉用的固体药品不应该直接加入锅炉内,应该按照规定进行配比和调制,对于新建锅炉应该进行先期试验。其次,在配制或往锅炉内加药品溶液时应该注意安全工作,应戴好防护用品,并按照规范安全操作。其三,对于碱性应防止碱水进入过热器,造成堵塞和腐蚀。最后,煮炉时的升火与升压工作应执行锅炉运行时升火与升压过程中的各项规定和操作顺序。

水运工作要点第4篇

[关键词]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巡视人员;定额分析

[中图分类号] F420 [文献标识码] B

一、前言

南水北调工程是实现我国水资源南北调配的重大战略性基础设施,也是我国水资源配置工程体系的骨干工程。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是国家南水北调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丹江口水库陶岔闸引水,经长江流域与淮河流域的分水岭方城垭口,沿唐白河流域和黄淮海平原西部边缘开挖渠道,在河南省郑州市附近通过隧道穿过黄河,沿京广铁路西侧北上,自流到北京、天津。输水干渠全长1273公里,向天津输水干渠长154公里。年调水规模130亿立方米。重点解决北京、天津、石家庄等沿线20多座大中城市的缺水,并兼顾沿线生态环境和农业用水。是缓解我国黄淮海平原水资源严重短缺、优化配置水资源的重大战略性基础设施,是关系到受水区河南、河北、天津、北京等省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子孙后代福祉的百年大计。

目前,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已基本完工,即将投入运行。投入运行后,基本的管理工作是工程巡视,工程巡视是检查工程设施运行状态最直接有效的方法,是保证工程设施安全运行的重要手段。当前国内类似调水工程工程巡视人员编制以水利部“三定”方案为基础,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具有线路长、建筑型式多样、控制节点多的特点,必须考虑自身工程及自动化运用程度要求,采取专职人员与兼职人员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巡视管理,以降低人员配置数量,提高人员利用率。

为顺利实现全线通水大目标,确保把每一滴水安全输送到各分水口门,国务院等相关部门高度重视工程运行管理工作,并出台了相关政策与法规,明确运行管理目标任务,确保一线安全运行。依据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意见和工程渠道运行管理规程,渠道运行管理应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和市场力量,推行管养分

二、工程巡视管理工作的内容及要求

(一)工程巡视频次

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巡视的对象主要包括:渠道工程、暗涵、PCCP管道、左岸排水建筑物、渠渠交叉建筑物、闸站、高压送电线路、防护林带及绿化工程、工程保护区、水源保护区、桥梁、安全监测设施、穿跨越工程等。

关于中线工程巡视频次的确定,在《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可行性研究总报告》中规定正常情况下总干渠全线应每天进行一次人工巡视,但考虑到中线工程线长、点多的客观实际,巡视频次太高势必会导致工程巡视人员数量大幅增加。在借鉴国内调水工程管理经验的基础上,结合京石段工程运行管理实践经验,以确保工程安全为前提,中线干线工程建设管理局制定了较为系统的工程巡视检查制度,将工程巡视分为日常巡视检查、专项巡视检查和特别巡视检查。日常巡视检查是指为了掌握工程运行及沿线情况,及时发现工程缺陷和威胁工程安全运行情况而进行的正常巡查,一般部位原则上每周至少1次,重点部位每周至少三次,遇通水或汛期适当加密频次,必要时24小时监控。专项巡视检查是在每年的汛前汛后或通水前后、冰冻期和融冰期等,对渠道建筑物进行的检查。特别巡视检查是指气候剧烈变化、自然灾害、外力影响、异常运行等特殊情况时,为及时发现工程异常或工程损坏情况而进行的巡查。

目前,中线局正按照“管养分离”的原则设置管理机构,长期合作的维护单位以合同的方式签订后将承担工程巡视的职责,三级管理机构工程巡视以管理和监督为主,因此以自有人员承担的工程巡视频次应适当调整,经初步计算巡视平均频次确定为:渠道工程、左岸排水建筑物、渠渠交叉建筑物、暗涵及PCCP管道等等工程巡视检查频次为3次/月;工程保护区、桥梁、永久占地巡查工作往往结合渠道巡视检查同步进行,巡视频次为3次/月。闸站巡视检查考虑其重要程度合理确定巡视频次,其中节制闸、分水口1次/天,检修闸、退水闸和控制闸3次/月;输电线路巡视频次3次/月。

(二)工程巡视内容

工程巡视方式安排上充分考虑专业特点及巡视线路的优化,将工程巡视项目大致分为三个巡视类别,分别为:(1)闸站,包括节制闸、控制闸、分水闸、退水闸、检修闸、强排泵站设备设施及土建工程等。(2)输电线路,包括输电线路及杆塔。(3)渠道、建筑物及保护范围,包括渠道工程、河区交叉建筑物、暗涵、PCCP管道等。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按照三个巡视类别分别开展巡视工作。

(三)工程巡视方式

在闸站类工程巡视工作中,采取开车至检查地点后,按照巡视路线图徒步巡视;在输电线路类工程巡视工作中,采取开车至指定检查地点后,徒步巡视的方式;在渠道、建筑物类工程巡视工作中,采取徒步巡视的方式;在工程保护范围工程巡视工作中,采取开车和徒步相结合的方式。

三、人员核定计算方法

根据工程巡视的内容及要求,工程巡视人员的具体工作量统计表如上:

根据上表,采用巡视人员数量计算过程如下:

(1)巡视考核人员有效工作时间按6.4小时/天计;计算中考虑中间开车、开渠道门等无效时间时,巡视考核时间应乘以1.3浮动系数,月巡视时间计算公式为:月巡视时间=单位巡视时间×建筑物数量(长度)×1.3×每月巡视次数;

(2)1个月工作时间按21天计,人员配置计算公式为:人员配置=月巡视时间÷6.4÷21×巡视人数最低要求2人。

根据上述计算说明,可知渠道工程每月总巡视时间为7097.7小时,需巡视人员106人;暗涵、PCCC管道每月需巡视305.6小时,需要4人;左排建筑物/渠渠交叉建筑物需安排34人,总共巡视2304.9小时;河渠交叉建筑物只需安排1人每月巡视64.8小时;六类闸站需巡视4867.3小时,巡视人员需求为72人;高压输电线路的巡视时间为4669.7小时,共需巡视人员69.5人;水土资源与环境保护需巡视3113.2小时,人员需求为46人;其他方面的巡视时间总计7001.8小时,需安排104人;全线工程巡视人员总额为436.5人。

水运工作要点第5篇

【关键词】 水运工程;质量控制;具体措施;

0前言:水运工程是指港口、航道、航标、通航建筑物、海岸防护、修造船水工建筑物及支持系统、辅助和附属设施的新建、改建、扩建和大修工程。水运工程项目的建设是一个系统、复杂的综合工程。水运工程建设现场管理的主要任务就是目标规划、动态控制、组织协调、信息管理与合同管理,它们之间互相联系,互相补充,共同作用并发挥效力,并成为了一套系统的管理步骤和方法。水运工程项目的建设是一个系统、复杂的综合工程。要做好水运工程,质量控制是关键。

1、水运工程质量控制的特征

水运工程不同于工民建和道路工程,它的质量控制的特征受很多因素的影响,我们说的水运工程包括传统的码头、防波堤、疏浚、修造船工程以及海滨护岸、栈桥、海洋平台等专业技术类似的海岸工程。水运工程质量控制的特点是由水运工程本身的特点决定的,分述如下。

1、需要取得办理海域使用权。和其他涉及土地使用的行业不同,水运工程需要占用的是海域,地方政府无权进行审批,需要有国家或省级主管部门批准,审批环节和周期较长。

2、 前期的技术论证工作较复杂。海洋工程在建设过程和建成后涉及到波浪、潮汐、潮流等因素的影响,建设环境复杂,建成后会带来泥沙、水文等方面的影响。为保证项目建设的合理性和可行性,在决策阶段和实施过程中的设计阶段需要进行大量的、细致的技术论证工作。

3、施工过程受自然条件影响明显。水运工程受海洋气候影响,自然条件对施工组织的限制远远大于其他行业的工程建设。在不同的地区,影响的因素和影响程度也不同,一般风浪、潮流、潮汐是影响有效施工天数的重点。作为有经验的项目管理者,在进行进度控制工作是应注意收集和整理好当地有关的气象资料,较为合理的预测有效作业时间。

2、分析水运工程质量的控制要素

2.1 工程施工质量因素

施工单位是质量监管的主体,而各岗位的工作人员工作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工程的质量。当前,工作在水运工程一线的人员,大多是农工,知识技术水平的限制和差异,对提高施工质量来说极具考验。并且,工程施工过程中,人们普遍意识不到工程质量的重要性。尤其当资金紧张、工程质量与施工进度之间出现矛盾之时,人们就更容易放弃本来就不坚定的以质量监管为中心和主导的地位。在施工工艺和方案方面,若设计人员本身技术水平低,或者时间仓促考虑不周全等,设计势必会导致施工方案在正确性以及施工工艺的先进性上出现问题,直接影响到施工进展状况、水运工程的质量和经济效益。另外相关人员在实践中由于优化方案需要不断变更设计方案,但是在这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时刻,设计方案发生了改变,施工方案要重新调整,若不能及时对施工设备、施工工艺做出相应的调整,就会在施工过程中出现质量问题。

2.2 生产设备材料因素

生产设备、材料、构件是水运工程项目形成生产力的物质保障,也是水运工程实体建造的质量基础。因而在施工过程中,水泥、粉煤灰、钢筋、钢材、外加剂等原材料如果存在质量问题的话,将给工程的安全运行留下隐患。水运工程建设的重点是船舶和机械设备的投入,并在使用过程中的维修、保养及正常使用,船机设备的投入是反映承包商施工能力的一种标志,这将直接影响施工进度和工程质量。

2.3 不可抗拒的自然因素

由于水运工程项目水上作业比较多,很大程度上要受气候季节的影响。比如外海工程要受到当时小气候及潮汐潮位变化、内河工程要受到洪水季节等的不利影响。还有就是恶劣的施工环境:交通不便利,通讯不方便,医疗卫生、安全保护方面的条件比较差。这些都会影响到施工进度和工程质量,并使水运工程质量难以控制。在以上影响要素当中,材料设备的取舍和维护以及工程质量的监督管理都要经过工作人员这一关,不利的自然条件如温度、狂风、暴雨等虽能够造成严重的质量事故,但是可以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进行预防。因此,水运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的质量问题,很多情况下都是由于工作人员的施工以及管理引起。

3、 水运工程的质量控制的具体措施

3.1 健全企业责任制度,明确相关责任人的职责

建设单位作为每项工程的发起者、组织者以及其建成之

后的受益者。作为项目法人或业主对工程质量的影响比较大,工程的情况往往是根据业主的要求建设形成的。因此,必须加强建设单位的责任观念,明确工程质量的责任到项目的相关负责人,提高他们项目法人的专业素质与行为规范。特别要注重水运工程的质量管理,应该在招标、设计等方面严格规范业主的行为,将工程质量中相关的责任与义务明确到个人,并严格要求自身行为。

3.2 严格把关工程设计的质量

通常一个工程最终的实施效果主要取决于工程设计阶段的质量好坏,水运工程同样如此。所以,应该加强培养设计人员的专业素质与技能,提高设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同时,根据工程专项与设计人员的特长,综合考虑合理安排设计人员的工作。工作过程中应该强化设计人员的质量意识,不得出现设计隐患,从而影响整体工程质量的现象。在设计阶段要合理运用监理的只能,通过监理人员的专业监督来确保设计质量,争取从源头上杜绝工程质量隐患。

3.3 明确工程施工质量责任

健全质量体系是提高工程质量的根本保证,一是用系统的思想建立和健全质量体系,对工程质量形成的全过程及所有的质量活动进行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控制;二是注重质量体系的可操作性,对照标准进行完善、更新、补充和健全,应强调可操作性和适应性。三是注重持续有效运行。

3.4 强化监理方监控责任

监理方由建设单位确定,负责监督设计、施工单位的质量行为,同时监理方并不是完全听命于建设单位,按照监理工作职能的有关规定,监理方也对建设单位的质量行为进行监督。而在水运工程建设中,监理受业主委托,代表维护业主的利益,自然在许多地方要迁就甲方,这样,一方面监理方不能够很好地独立履行质量监督职责;另一方面,当甲方出现“违规”行为时,监理方难以较为公正地对其进行监督、制止。故此,必须有效地提高现场监理工程师的资质和能力,强化其监理工作职责,进而提高监理工作质量。

3.5 积极配合质监站以及政府部门的监管职责

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管理工程质量有三项许可制(即从业许可、施工许可、使用许可)、招标投标制、建设监理制、合同管理制、质量监督制、工程保修制、质量责任制等。

水运工作要点第6篇

党中央、国务院对交通运输工作高度重视。去年,总书记,总理,、张德江副总理等中央领导同志多次对交通运输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和批示。张德江副总理就国家高速公路网和农村公路建设、农村邮政物流发展、内河航运发展等问题深入基层考察调研、指导工作,有力推动了交通运输改革发展。刚才,德江副总理又作了重要讲话,要求我们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部署要求,加快调整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建设畅通高效安全绿色交通运输,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我们要认真学习和贯彻落实张德江副总理的指示精神,大力推进交通运输快速发展、高效发展、安全发展和绿色发展。

下面,讲三个方面问题。

一、20__年交通运输工作回顾

过去的一年,交通运输部、民航局和邮政局组织实施国务院批准的“三定”规定,机构改革平稳有序,内设机构到位、工作职责到位、人员定岗到位,省级交通运输部门机构改革工作基本完成,为推进新时期交通运输工作奠定了组织基础。

一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交通运输系统干部职工积极落实“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要求,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提高运输服务水平,稳妥推进各项改革,应对处置突发事件,作好重大活动交通运输保障,保持交通运输安全形势平稳,加强行业文明建设和廉政建设,各项工作又取得了新的成绩。

一是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取得成效。认真落实中央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促进经济增长一揽子计划,制定了保持公路、水路、民航、邮政平稳较快发展的相关措施。基础设施建设明显加快。全年全社会公路水路民航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13万亿元,据测算,拉动gdp增长约0.5%,消耗钢材超过1300万吨、沥青约20__万吨,创造就业岗位约1200万个。新增公路通车里程9.8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4719公里;新增万吨级以上深水泊位96个;改善内河航道里程1192公里。大广高速公路北京至承德三期工程、连霍高速公路宝鸡至天水段、舟山跨海大桥、沪瑞高速公路坝陵河大桥、洋山深水港区三期工程、广州港出海航道二期工程、长江纳溪至娄溪沟航道工程、天津滨海机场飞行区改造工程、腾冲驼峰机场等重点项目建成投入运营。四川加快灾区公路基础设施恢复重建,映秀至汶川高速公路开工建设;福建围绕海峡西岸经济区战略,组织实施交通“加快发展”计划;湖南积极推进长株潭交通一体化;广西加快泛北部湾地区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发展和西江干线亿吨航道建设;辽宁建成1443公里的沿海公路;黑龙江启动公路建设“三年决战”;湖北加快由水运大省向水运强省转变,着力推进武汉新港新城建设。各地在基础设施建设中加强质量监管,开展了工程混凝土质量通病、桥隧工程风险评估和试验检测等专项治理活动,工程建设质量稳中有升。

组织启动了“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加快国家公路运输枢纽总体规划的审查;加快推进长江干线航道治理,京杭运河、西江航运干线和长江、珠江三角洲高等级航道建设项目前期工作;启动长江口深水航道向上延伸项目前期研究工作;完成了港珠澳大桥工可审查。

二是服务保障能力进一步提升。确保旅客、重点物资和城乡居民生活用品的运输,有效组织铁矿石疏港和电力“迎峰度夏”、冬储煤运输,强化内河枯水期通航保障和三峡工程175米试验性蓄水期间船闸通航管理。圆满完成了60周年国庆庆典活动交通运输保障任务。组织抢运了大陆支援台湾“莫拉克”特大水灾的救灾物资。加强公路水路民航交通工具甲型h1n1流感防控。积极推进农村邮政物流发展,组织召开了全国推广山东邮政发展农村物流经验现场会,张德江副总理出席并作重要讲话,国办转发了六部委《关于推动农村邮政物流发展的意见》。

一年来,公路、水路、民航运输生产和邮政业务继续增长。全年公路货运量、货物周转量、客运量、旅客周转量完成210亿吨、36384亿吨公里、278亿人、13450亿人公里,同比增长9.4%、10.7%、3.6%、7.8%。水路货运量、货物周转量、客运量、旅客周转量完成31.4亿吨、57440亿吨公里、2.22亿人、69亿人公里,同比增长3.0%、14.0%、2.9%、5.8%。规模以上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69.1亿吨,同比增长8.2%。两岸直航一年来完成客运量140万人、货运量5780万吨、集装箱140万标准箱,同比增长40%、2%、11%。民航完成运输总周转量427亿吨公里,旅客运输量2.3亿人、周转量3374.9亿人公里,货邮运输量445万吨、周转量126.3亿吨公里,同比增长13.4%和19.7%、17.1%、9.3%、5.6%;邮政业务总量和业务收入分别完成1632亿元、1095亿元,同比增长16.4%和14%。

三是农村交通运输发展持续推进。继续加大农村公路建设中央投资比重并向中、西部地区倾斜,加大对“少边穷”地区扶持力度,实施第三批农村公路示范工程。中央车购税安排农村公路投资比上年又有较大幅度增长。总结推广陕西等省农村公路建管养运经验,促进农村公路有序健康发展。全年新改建农村公路38万公里,北京、天津、上海、江苏、浙江、辽宁、山西、安徽八省市提前完成“十一五”农村公路建设目标。继续推进农村公路管理养

护体制改革,广东、贵州、宁夏等省区已全面落实管理养护责任、养护机构人员和养护资金,建立了协调监管考核机制。大力发展农村客运,积极探索建立农村客运财政补贴制度。国家和区域性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网络畅通,全年减免通行费超过100亿元。

四是成品油价税费改革稳步有序。成品油价格和税费改革是国家规范税费体系、完善价格机制、促进节能减排的重要决策,也是依法筹措交通基础设施维护和建设资金、规范交通税费制度的重大改革。其中,逐步有序取消政府还贷二级公路收费对公路交通可持续发展将产生深远影响。按照国务院的统一部署,到去年年底有13个省市取消了政府还贷二级公路收费,撤销站点1430个,占全国同类站点的74%。全国安置改革涉及人员过半,山东、海南、云南、宁夏四省区全部完成人员安置工作。会同财政部印发了《取消政府还贷二级公路收费中央补助资金管理办法》,每年安排260亿元中央专项补助资金用于债务偿还。制定了中央燃油税增量资金分配办法和城乡道路客运、岛际和农村水路客运成品油价格补助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完成了相关法规规章的修订工作。

五是交通运输市场监管得到强化。建立了覆盖全国100个重点城市道路旅客运输的动态监测机制。颁布了《汽车运价规则》和《道路运输价格管理规定》。推广山西等省治超经验,加大车辆超限超载源头治理和联合治理的力度,全国干线公路货车超限率下降到6%左右。

制定了公路施工企业信用评价规则、公路水运工程监理和试验检测信用评价办法。加强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管理。继续开展水运项目代建制和内河水运工程建设项目管理绩效考核。实施9项水运工程强制性标准。加快建立和实施注册验船师、道路工程注册土木工程师等职业资格制度。

推进水运运力调控和结构调整,强制淘汰超龄船舶,鼓励老旧运输船舶提前淘汰。开展水路内贸集装箱超载集中治理。建立渤海湾客滚运输和国际集装箱班轮的运价备案制度。延长了中资方便旗船特案免税政策。制定了进一步促进两岸海上直航12项政策措施,首次开通大陆至台湾本岛客滚班轮运输。

贯彻落实总书记、总理的指示精神,提出了优先发展城市公交的政策措施。认真落实国办《关于进一步加强管理促进出租汽车行业健康发展的意见》,向国务院报送了《关于规范发展出租汽车行业的若干意见》。配合地方政府妥善处置了出租汽车。与公安部联合开展了打击非法从事出租汽车经营专项治理活动,查处各类“黑车”24.8万辆。组织开展新时期道路运输业发展大调研活动取得丰硕成果。

六是交通运输安全形势保持平稳。继续开展交通运输“安全生产年”活动。组织了危险化学品运输、砂石运输船和施工船安全管理、渡口渡船安全管理、运输船舶吨位丈量、海船检验质量等专项整治和专项检查,对查出各类事故隐患的整改率达到94.9%。修订完善了《水路交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修订的《国家海上搜救应急预案》经国办批准印发。指导各省级海上搜救中心制定完善搜救应急预案,与卫生部、民政部、工信部、农业部、气象局等部门建立了海上搜救联动机制。举行了“20__年国家海上搜救桌面演习暨东海搜救演习”和“20__中俄界河应急联合演习”等。继续完善海上动态待命救助值班制度,建立了海上救捞信息化决策指挥系统,建成了环渤海湾水域陆岛空中救援网,有序推进东海、南海水域陆岛空中救援网建设,加强海峡两岸救助打捞技术交流合作。协助我国海军护航舰队做好亚丁湾索马里海域的商船护航工作。加强水运反恐和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维护港航治安局势。启动上海世博会公路运输安全保障措施与东海水域安全保障工作机制。全年运输船舶交通事故、死亡和失踪、沉船、直接经济损失四项指标同比上升4.7%、下降4.3%、下降6.6%和下降33.1%,组织协调搜救1964次,成功救助遇险人员18397人,救助成功率96.2%。成功防抗12次影响我国沿海海域的台风。民航运输保持持续安全,普通邮件和快递安全运行。

加强公路交通应急保障能力建设。经国务院、中央军委批准,武警交通部队纳入国家公路交通应急救援力量。修订了《公路交通重大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初步建成国家公路网管理与应急处置中心并投入运行。组织建设危险品运输和长途客车的gps联网联控系统。部安排安保工程完成投资24.8亿元,整治隐患路段2.6万公里,危桥改造完成投资46.9亿元,改造危桥2407座。工程建设安全生产事故得到有效控制,3人以上较大事故件数下降。

七是法制建设和对外交流合作取得进展。新修订的《邮政法》已于去年10月1日施行,《防治船舶污染海洋环境管理条例》将于今年3月1日起施行。《城市公共交通条例》、《潜水条例》、《国务院关于邮政企业专营业务范围的规定》的送审稿已报国务院。配合国务院法制办开展了《公路保护条例》、《水路运输管理条例》、《海上交通安全法》的审核修改工作。颁布规章15件。修改完善了《加强交通运输法制工作的若干意见》,组织开展了交通运输执法人员执法证件管理信息系统试点工作。

举办了上合组织交通部长第四次会议。与立陶宛政府联合举办了首届亚欧交通部长会议和亚欧交通发展论坛。中美交通论坛第二次会议就深化相关合作达成共识。启动了实施中国-东盟交通合作发展战略规划的有关工作。参加和承办了中俄运输合作分委会第13次会议、中哈交通合作委员会第5次会议,中蒙汽车运输协定及其议定书完成谈判草签工作。举办了亚太经合组织港口服务网络第一届亚太港口发展大会,在香港成功举办了国际拆船公约外交大会。与欧盟、加拿大签署了海运协定修改议定书,与美国、俄罗斯、英国、日本、南非等国签署了15个交通合作谅解备忘录。我国再次当选国际海事组织a类理事国。报请国务院批准了我国加入《有毒有害物质污染事故防备、反应与合作议定书》。成功举办了中国20__世界集邮展览。

八是科技创新取得一批新成果。在科技部的大力支持下,完成了“国家高速公路联网不停车收费和服务系统”等一批部级科技项目的攻关任务。“多年冻土青藏公路建设和养护技术”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十一五”交通行业重点实验室建设任务基本完成。实施了交通科技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建设试点工程和首批交通职业

教育示范院校认定工作。在京津冀和长三角地区推广电子不停车收费示范工程。组织开展国家高速公路安全和服务技术、营运车辆安全保障技术、山区公路安全保障技术体系等研究应用。推进国家高速公路网命名编号实施工作。出台了《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国家标准。

九是节能减排工作进一步加强。颁布了《道路运输车辆燃料消耗量检测和监督管理办法》,实施了营运车辆燃料消耗量市场准入制度。公布了“十一五”期第二批全国重点推广营运车船节能产品(技术)目录,推出第三批行业节能减排示范项目。组织开展了机动车驾驶员节能、筑养路机械操作手职业技能竞赛。对年能耗量20__吨标准煤以上的港口新(改、扩)建工程项目建立了节能评估审查制度。组织开展港口节能减排联合技术攻关。研究制定营运船舶燃料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相关标准。

十是党建和行业文明建设不断深化。部党组制定下发了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决定的意见,进一步加强指导机关和部属单位党建工作。推进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整改措施的落实,组织开展了“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深化拓展年活动。扎实抓好老干部工作。组织开展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重点解决公路水运工程建设中招投标、建设程序、工程实施、质量安全和资金管理等环节存在的突出问题,制定了《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领域领导干部八项规定》和《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廉政风险防控手册》。加大对扩大内需、灾后重建、农村公路等项目的监督检查。认真开展治理“小金库”工作。深入开展党风廉政教育,严格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严肃查办违纪违法案件。

继续深化“学树创”行业文明创建活动。组织开展了新中国成立60周年交通运输发展成就系列宣传活动、“航海日”活动、学习北京东四邮局和杨庆文同志先进事迹活动、窗口行业创建文明单位网上行、出租汽车行业文明创建活动等。

20__年交通运输改革发展取得的成绩实属不易。在积极应对金融危机对交通运输行业的冲击中,我们认识和体会到:一要增强信心,坚决贯彻落实中央的决策部署;二要同心协力,发挥中央、地方、企业等方面的积极性;三要抓住机遇,紧紧把握交通运输工作的主动权;四要深化改革,以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增强发展的动力和活力;五要远近兼顾,把应对危机与调整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结合起来;六要心系群众,认真解决涉及民生的交通运输问题。

同志们,20__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60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经过几代交通运输干部职工的努力拼搏,我国交通运输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交通运输发展之路。这里,我代表交通运输部,向多年来关心支持交通运输事业的中央有关部委、地方党委和政府、广大人民群众表示衷心的感谢!向交通运输干部职工、离退休老同志致以诚挚的谢意和崇高的敬意!

二、转变发展方式、加快发展现代交通运输业

前不久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科学分析了国际国内形势,明确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主要任务、政策取向和工作重点,强调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目标和战略举措。我们要紧密结合交通运输实际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在20__年的全国交通工作会议上,根据交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部党组提出要紧紧抓住我国经济发展和战略转型的历史机遇,大力发展现代交通业,积极推进交通发展“三个转变”,即由主要依靠基础设施投资建设拉动向建设、养护、管理和运输服务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科技进步、行业创新、从业人员素质提高和资源节约环境友好转变;由主要依靠单一运输方式发展向综合运输体系发展转变。20__年,针对国际金融危机对交通运输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部党组又明确提出,大力发展现代交通运输业,加快实现由传统产业向现代交通运输业转型。在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部党组结合近年来交通运输工作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践进行认真总结反思,进一步深化了对发展现代交通运输业的认识。实践证明,发展现代交通运输业,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克服当前困难的有效措施,是提高“三个服务”能力和水平、不断推进交通运输纳入科学发展轨道的有效途径,也是落实国家经济发展战略、加快交通运输发展方式转变的正确方向。

这些年来,我国交通运输事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出了重要贡献,也为加快发展现代交通运输业打下了良好基础。在新的历史发展阶段,经济社会发展对交通运输提出了新的需求,人民群众对交通运输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转变发展方式、加快发展现代交通运输业,又提出了新的任务。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继承和坚持过去好的经验、好的做法的基础上,从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基础产业和服务性行业的实际出发,从公路水路民航邮政联系千家万户、服务亿万群众的特点出发,把加快发展、提高服务能力与交通运输发展方式转变紧密结合起来,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使交通运输业紧紧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相适应,与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相适应,与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要求相适应。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仍然处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和社会矛盾凸现期,积极变化和不利影响同时显现,短期问题和长期问题相互交织,国内因素和国际因素相互影响,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任务十分繁重。转变发展方式、加快发展现代交通运输业,既有机遇,也有挑战。世界经济形势逐步趋好,为交通运输发展和交通运输企业摆脱困境创造了较为有利的外部环境;中央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为加强交通运输基础设施重点项目建设创造了条件;中央把推进经济结构调整作为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抓手,加快发展物流配送等现代和新兴服务业,为拓宽交通运输服务领域提供了机遇;国家大力推进节能减排、积极应对气候变化,为发展绿色交通运输提供了空间。与此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新时期交通运输发展面临的挑战更加严峻复杂,解决交通运输发展中积累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还没有取得根本性突破,而且又不断出现了一些新的情况和问题。特别是组建交通运输部以来,按照大部制要求,不断强化

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优化交通运输布局,发挥好整体优势和组合效率,提出了许多新的课题。我们要紧紧抓住历史机遇和用好有利条件,认真分析研究和切实解决面临的矛盾和问题,科学应对,化挑战为动力,不断开创交通运输工作新局面。总体思路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转变发展方式、加快发展现代交通运输业为主线,推进综合运输体系发展,提高交通基础设施、运输装备技术水平,促进现代物流发展,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行业,健全完善安全监管和应急处置体系,不断提高“三个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转变发展方式、加快发展现代交通运输业,要切实做到“五个努力”:

第一,努力推进综合运输体系发展。

党的十七大把加快发展综合运输体系作为一项战略任务,要求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形成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行政管理体制。综合运输体系是各种运输方式在现代经济条件下共同组成的布局合理、优势互补、分工明确、衔接顺畅的运行系统和服务系统。发展综合运输体系,充分发挥各种运输方式的整体优势和组合效率,是中央赋予交通运输部门的重要职责,也是交通运输部门的重要任务。

去年,部党组结合交通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三定”方案的落实,对推进综合运输体系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作了工作部署和安排。一年来,根据中央的要求和交通运输行业实际,组织开展了多项专题调研工作,在推进综合枢纽规划建设、促进运输方式衔接等方面取得了不同程度的进展。各地交通运输部门也结合机构改革和“三定”规定赋予的职责,在推进综合运输体系发展中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北京、江苏、重庆、深圳等省市已见到了成效。各地交通运输部门要按照建立便捷通畅高效安全的综合运输体系的要求,履行职责,结合实际,继续探索,扎实推进,逐步形成综合运输体系框架下集约的基础设施系统、现代的运输装备系统和科学的组织保障系统。要统筹规划衔接,建立综合运输规划体系。要合理配置资源,调整优化通道资源,促进综合运输枢纽合理布局和各种运输方式优势互补,逐步实现各种运输方式“无缝衔接”。要加强多式联运等综合运输政策和标准规范的研究制定和推广应用。要推进综合运输管理和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建设,逐步实现信息资源共享,提高管理效能和服务水平。

内河航运是构建综合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多种原因,我国内河航运发展相对滞后,是综合运输体系中的一个薄弱环节,直接影响各种运输方式比较优势和组合效率的充分发挥。前不久,张德江副总理到长江专题调研考察内河航运情况并作了重要讲话,强调要把内河航运发展摆在重要位置,加快发展畅通高效平安绿色内河航运,努力实现新跨越。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张德江副总理的指示精神,把加快内河航运发展作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有效举措和推进综合运输体系发展的重要内容,抓紧制定“十二五”时期内河航运发展规划,完善政策导向和法规建设,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改造,进一步深化改革,推进科技创新,加大投资力度,促进内河航运运能大、占地少、成本低、能耗小、污染轻、效益高的优势发挥,提升内河航运的地位和作用,推进综合运输体系发展。

第二,努力提高交通运输设施装备的技术水平和信息化水平。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用现代科技和信息技术改造、提升基础设施和运输装备,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对交通运输安全性、快捷性和多样化、个性化需求,是交通运输文明进步和现代化的重要标志。要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对现有存量进行更新改造和优化升级,提高现有公路、航道、机场、港口等基础设施和车船飞机等运输工具的运营效能和管理水平。新建基础设施要在规划、设计、施工、运营等各个环节注重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研究推广应用,努力在公路建设、桥梁建设、机场建设、复杂地质条件下海上设施建设、内河航道整治、邮政物流等领域取得新的突破。不断提高运输装备的科技含量和安全性、舒适性、便捷性。加大决策支持、智能交通、安全保障、减灾防灾等方面的科技研发和应用,提高管理水平。

信息技术是当今世界创新速度最快、通用性最广、渗透性最强的高新技术之一。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促进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途径和手段。交通运输行业是信息技术应用和发展的重要领域之一,要充分认识信息化在转变发展方式、加快发展现代交通运输业中的重要作用。“十一五”以来,各地各部门重视信息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在交通运输动态信息采集和监控、信息资源整合开发与利用、交通运行综合分析辅助决策、信息服务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信息平台建设也有了一定的基础,为强化行业管理、提高效率、改善服务、保障安全等发挥了重要作用。

从整体上讲,目前交通运输信息化建设与经济社会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交通运输需求还不相适应,与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发展还不相适应,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特别是部门和行业分割,信息资源交换和共享难,严重制约了交通运输信息化水平的提高。要按照“统筹规划、稳步推进,资源整合、业务协同,示范引领、分类指导”的原则,注重消化吸收信息前沿技术,加大创新,重点开展交通运输行业综合性和区域性信息应用建设,推进政府管理、公众服务、电子商务“三大信息系统”建设,加强资源整合和信息共享,逐步建立统一的政策标准体系和协调机制,形成开放、兼容的现代交通运输信息网络,发挥交通运输信息化整体效益和规模效益,更好地支撑加快发展现代交通运输业。

第三,努力促进现代物流业发展。

物流业是融合运输业、仓储业、货代业和信息业等的复合型服务产业。现代物流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领域,也是落实扩大内需经济发展战略的重点。去年,针对国际金融危机对物流业发展的严重影响,国务院制定了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促进物流业健康发展,实现传统物流业向现代物流业转变。

交通运输是物流业的重要基础,在物流业链条中发挥着桥梁和纽带作用。近年来,各地交通运输部门积极发挥自身优势,探索交通运输领域促进发展物流业的科学途径,建设物流基础设施网络,支持现代物流龙头企业,提高物流的信息化、标准化水平,积累了成功的经验。要继续积极探索,创新发展模式,拓展服务领域,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竞争能力,占领物流制高点,把促进物流业发展作为转变发展方式、加快发展现代交通运输业的重要途径和切入点,增强交通运输行业的综合竞争力。

要认真落实国务院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履行好“三定”规定赋予交通运输部门的相关职责。一是加强运输与物流服务的融合,鼓励交通运输企业功能整合和服务延伸,加快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型,积极发展甩挂运输、滚装运输、江海直达运输、集装箱联运等先进运输组织方式。二是做大做强邮政快递物流,重点推进农村邮政物流发展,健全快递物流体系,建立协调机制,加强交通运输与邮政快递物流的规划衔接、政策衔接、基础设施衔接和运营衔接。三是积极拓展港站枢纽服务功能,新建港站枢纽运输功能和物流功能要统一规划、同步建设,现有港站枢纽改造植入物流服务功能,加强港站枢纽与后方物流园区的衔接。四是引导交通运输企业通过整合、兼并、重组,组建跨区域、跨行业、跨所有制的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大型物流企业。五是健全完善有关物流市场规章制度,推进行业技术、标准、规范的研究制定和推广应用。

第四,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行业。

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是国家的基本国策。党的十七大明确要求,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落实到每个单位和每个家庭。按照中央的部署要求,部制定促进“两型”交通运输

发展政策,组织推进“两型”行业建设,在节能减排、环境保护、技术创新等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

当前,气候变化是全球面临的重大挑战,日益增多的温室气体排放造成日趋变暖的气候变化,对人类生存和发展造成威胁,节能减排和应对气候变化成为普遍关注的世界性问题。国家把应对气候变化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目标,要求大力发展绿色经济,积极发展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节约能源,提高效能。

交通运输行业是用能大户,也是节能减排的重点领域。要认真落实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继续推进“两型”行业建设,加快建立以低碳为特征的交通运输体系。一是大力发展绿色交通运输,加强高效环保、气候友好的交通运输技术研究和推广,推动新能源和清洁车辆的开发应用。鼓励发展技术先进、经济安全、环保节能的运输装备,加快淘汰技术落后、污染严重、效能低下的运输装备。落实环境保护措施,发展可再生能源,积极推动沥青、钢材等资源的再生和循环利用。二是推进基础设施建设集约发展,加强节水、节地、节材等评估审查,在规划、设计、建设等各个环节,集约节约利用土地、岸线等稀缺资源,优化结构,提高使用寿命和服务水平。三是加快建立交通运输行业节能减排指标和相关法规标准体系,落实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制,完善交通运输环境保护综合协调机制,继续抓好节能减排示范项目。四是加强引导,倡导公众选择节能环保的公共交通出行。

第五,努力提高安全监管和应急保障能力。

这些年来,交通运输安全监管和应急处置能力不断提高,为保障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作出了积极贡献。与此同时,极端天气引发的重特大自然灾害以及恐怖袭击、重大疫情等突发性事件也在增多,对交通运输安全构成了严重影响和威胁。加强交通运输安全监管,防范重特大事故发生,提高应急保障能力,有效应对和处置突发事件,既是交通运输科学发展的重要前提,也是转变发展方式、加快发展现代交通运输业的根本保障。

努力提高安全监管和应急保障能力,关键要把“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落到实处,始终做到思想认识上警钟长鸣、制度保证上严密有效、技术支撑上坚强有力、监督检查上严格细致、事故处理上严肃认真。在提高安全监管能力方面:要深入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强化企业的安全主体责任和部门的安全监管责任,探索建立政府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安全监管机构和企业的安全责任链。要加强安全法制建设和制度建设,依法行政、依法监管。要加快实施国家水上交通安全监管和救助系统布局规划,加强水上安全监管设施和搜救基地建设,健全监管网络,强化队伍素质,提高安全监管现代化水平。要加快国家路网应急处置中心和平台建设,推进省级路网管理与应急处置中心建设,加强客运站安检设施建设和提高城市公交安全监管水平。要突出重点,加强重点领域、重点时段的安全监控和布防,特别是要严加监管客运车船、客滚船、危险化学品车船等运输,针对薄弱环节,组织开展专项治理。在提高应急保障能力方面:要完善公路水路应急预案和配套体系,加快建立国家和区域交通运输应急救援中心,在重点水域建设船舶溢油应急处置基地,依托大型公路施工、养护单位,建设区域性公路交通运输应急救援中心。要建立突发公共事件预测预警机制、应急协调机制和专群结合、军地结合的应急保障机制。要建立应急运力的储备和征用制度,完善应急船舶、车辆登记备案制度。推进建立应急资金保障制度,采取有效措施,提高社会各方面参与应急救援的积极性。

安全监管和应急保障是密切联系、相互促进的有机整体。加强安全监管能力建设是基础工作,加强应急保障能力建设是特殊要求。我们既要抓好日常的安全监管能力建设,防患于未然,也要抓好紧急状态的应急保障能力建设,救急于关键。为充分发挥国务院安委会成员单位作用,健全完善安全生产协调配合工作机制,国务院安委会将下发文件,明确行业主管部门的安全生产工作职责。交通运输部门既承担安全监管的责任,也承担应急管理的责任,要认真履行好职责,不断提高安全监管和应急处置能力。

转变发展方式、加快发展现代交通运输业,既是一项紧迫的工作,也是一项长期的任务。我们一定要站在全局的高度,以世界眼光和战略思维,不断增强做好各项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并在实践中不断深化、丰富和完善。

三、20__年交通运输重点工作

今年是全面完成“十一五”目标任务的最后一年,也是做好“十二五”规划编制的关键一年。要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今年工作的部署,转变发展方式、加快发展现代交通运输业。民航局已召开会议对今年的工作进行了具体安排,邮政局近期也将召开会议进行安排。这里主要是部署公路、水运的重点工作。

(一)继续抓好公路的建设养护管理。

积极落实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发展一揽子计划和政策措施,按照中央提出的投资重点用于项目续建和收尾的要求,组织实施好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的项目建设,重点推进“断头路”建设。全面完成西部开发8条省际通道,确保年内建成通车。完成地震灾区基础设施恢复重建任务。加强国家公路运输枢纽建设,完成60%枢纽城市国家公路运输枢纽总体规划的审查工作。完成国家高速公路命名和编号实施工作。

积极落实中央提出的加大对民生领域和社会事业支持力度的要求,全面完成“十一五”农村公路建设目标,东中部地区完成建制村通沥青(水泥)路建设任务,西部地区完成乡镇通沥青(水泥)路和建制村通公路建设任务。已经完成目标的省份重点加强危桥、安全防护和排水设施建设。总结推广“少边穷”地区农村公路建管养运发展经验,推进第三批农村公路建设示范工程。加大农村渡口改造和渡改桥力度。

继续实施国省干线公路改造升级、公路安保、危桥整治改造、灾害防治等工程。加强公路养护管理,组织开展全国干线公路养护管理检查。

深化工程质量监管,继续开展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推进总监负责制和第三方试验检测试点工作。

(二)加快推进内河航运发展。

以贯彻落实张德江副总理加快内河航运发展的指示精神为动力,进一步理清工作思路和完善工作措施,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建立健全协调机制,积极推进内河航运发展。

一是编制完成“十二五”内河航运发展规划,制定《全国内河航道养护发展纲要(20__~2020年)》,抓好《“十一五”期长江黄金水道总体推进方案》和《关于合力推进长江黄金水道建设的若干意见》的落实。

二是配合国家发展改革委制定加快内河航运发展的意见,报请国务院批准。各地结合实际抓紧研究制定抓好落实的相关措施。加强与有关部门沟通配合,加快推动《航道法》立法进程。

三是作好重点建设项目前期工作和项目储备,重点是长江、西江、京杭大运河等干线和主要支流的航道整治。加快推进长江上游宜宾至水富三级航道建设前期工作;中游实施荆江等重点河段的航道整治;下游重点整治一批碍航浅滩,完成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三期工程。加快西江航运干线扩能建设,推进老口、鱼梁航电枢纽和长洲水利枢纽三线、四线船闸建设。启动江南运河三级航道建设工程。进一步推进嘉陵江、湘江、汉江、赣江、右江、松花江等河流航电枢纽建设。加强内河航道养护。规划建设内河港口物流园区及集疏运通道,统筹老港区改造、功能调整和集装箱、大宗散货等专业化泊位建设。

四是支持武汉、重庆航运中心建设。积极推进内河集装箱、大宗散货等专业化运输。重点推进长江干线船型标准化,分步实施京杭运河、珠江、黑龙江干线及其主要支流船型标准化,启动西江航运干线等重要

河流的船型标准化工作。

五是调动中央地方社会各方面积极性,建立多渠道、多元化投融资体制机制。

六是加强内河航运重点领域科技研发应用的力度,提高信息化水平和管理水平。

(三)继续强化运输保障。

落实中央“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要求,不断完善政策措施,提高交通运输服务水平,保障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

组织协调重要物资运输、重要时段旅客运输,作好煤炭、矿石、石油、粮食、化肥等重点物资运输和抢险救灾物资、农副产品、城乡居民生活必需品的运输。加强春运、“十一”黄金周等客运高峰时段的运输组织协调。作好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运输和安全保障。落实公交优先战略,规划建设城际、城市、城乡、镇村四级客运网络,研究推进建立扶持农村客运发展的公共财政奖励制度,引导农村客运线路公交化改造,加快公交客车向农村延伸,不断提高城市公交的出行比重。进一步完善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政策和网络建设,实施整车合法装载鲜活农产品运输车辆在全国免收通行费政策。在10个省区市开展道路货物甩挂与网络化运输试点,探索区域运输便利化体制机制。加强货运枢纽站场建设和综合性物流园区集疏运体系配套建设,制定物流相关技术标准,提高货运的标准化、组织化水平。积极开展综合客运枢纽布局规划试点工作。

推进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落实启运港出口退税、船舶交易信息平台建设、国际航运发展综合试验区等政策和措施。建设长三角与长江干线港口、航运的信息交换系统示范工程,改造三峡库区船舶安全与防污染设施,做好航道和枢纽的保通保畅工作。完善引航、理货行业管理政策。积极争取出台保障国家战略物资运输的政策措施。

修订完善统计指标体系,争取将能源消耗和城市客运纳入统计体系。

(四)切实加强运输市场监管。

按照深入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的要求,进一步完善市场监管措施,推进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运输市场建设。

加快形成企业自律、社会监督、行业考核、信息公开的道路运输市场诚信管理体系和市场退出机制,引导道路运输企业诚信经营、优质服务;加强源头管理和动态监管,对违法营运车辆和从业人员实行告诫制和“黑名单”制。完善促进出租汽车行业规范发展的相关政策和措施,建立出租汽车行业诚信考核制度,提升管理水平和服务效能。加大普通公路和桥梁的车辆超限超载治理力度,继续加强检测站点建设和信息化建设,强化源头监管,推广派驻和巡查管理模式,探索建立治超工作责任倒查制。

继续深入开展水运管理规范年活动,加强对国际班轮和无船承运业务的监管和船舶交易市场管理,严格执行中日、中韩等航线营运船舶市场准入标准;调整完善港口价格机制,制止恶性杀价竞争;进一步作好两岸海上直航管理。

加快建立以道路水路危险货物运输从业人员、长途客运汽车驾驶员和出租车驾驶员为重点的行业职业资格制度。

(五)坚持深化改革和依法行政。

按照《关于实施成品油价格和税费改革人员安置工作指导意见》的要求,进一步加快工作进度,确保上半年基本完成事业编制人员安置工作,力争年底前部分省市基本完成人员安置任务。研究制定普通公路发展的融资政策。深化水监体制改革,推进长江干线四川、云南段水上安全监督管理体制改革。

配合做好《海上交通安全法》、《公路保护条例》、《城市公共交通条例》、《收费公路条例》、《道路运输条例》、《水路运输管理条例》、《国务院关于邮政企业专营业务范围的规定》等法律法规的修制订工作。完善专家辅助决策机制和立法后评估制度。进一步完善执法人员管理制度和执法工作考评机制,加强行政执法队伍建设和基层执法单位规范化、标准化建设。组织开展文明执法创建活动,加强执法培训和监督检查,推进执法模式改革试点。做好行政复议和复议应诉工作。

(六)健全安全监管和应急保障体系。

加强交通运输安全监管和应急保障的基层、基础工作建设,深化主体责任和监管责任的落实。继续开展水上桥梁防碰撞、公路危桥等安全风险隐患的排查与治理活动,组织开展安全检查和安全生产绩效评估。开展“平安工地”建设活动,提高工程建设安全监管水平。

作好重点时段、重点船舶、重点区域和重点环节的水上安全监管。推进巡航搜救一体化,建立完善搜救工作协调机制、预测预警机制、搜救区域联动机制,扩大海上搜救志愿者覆盖面。完善《水路交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配套体系,开展风险源调查评估。

细化落实武警交通部队纳入国家应急救援力量的相关工作。组建专兼结合的公路抢通队伍和平战结合的道路运输保障车队。加强重要干线公路运行监测网络建设。抓紧建设区域交通运输应急救援中心,做好应急物资储备工作,组织开展公路交通应急演练。进一步推动道路交通动态监管工作,完成长途客车和危险品运输车辆gps联网联控系统建设,为实现跨区域、跨部门联合监管提供有效手段。制定《道路客运安全管理规定》。抓好国家道路安全科技行动计划。实施公路桥梁隧道工程安全风险评估制度,严格新建桥梁安全审核程序。继续作好甲型h1n1流感等重大疫情防控。

制定港口安全管理评审制度,做好港口国际物流供应链保安试点工作。落实内河集装箱运输系固规范和安全管理措施,加强三峡库区载货汽车滚装运输安全管理。推进沿海港口和长江、黑龙江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完善港区和水上治安防控网络和巡防体制。加强港站、大型桥隧、船闸、运输车船的反恐防范,指导航运企业加强船舶防海盗、防偷渡、防破坏、防渗透工作。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严厉打击各类水上犯罪活动,积极参与“扫黄打非”行动。

(七)做好科技创新和节能减排工作。

坚持把自主创新作为调整结构和转变发展方式的中心环节,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工作。

一是加快完善交通信息化标准体系,组织修订公路、港口、航道、船舶等交通信息基础数据元标准,完成全国公路数据库更新工作。

二是推进安全监管与应急处置平台建设,开发道路运输信息管理和信息服务系统,启动地市级出租车运行监管与服务信息平台示范工程建设,推进交通电子口岸建设。制定《国家高速公路光纤通信信息网建设方案》,启动京津冀鲁黑吉辽五省两市试点工程。推进长江干线数字航道建设,推动部省间、流域内水路运输信息系统联网。建设国家公路运输枢纽、城市综合客运枢纽管理与服务信息系统、经济运行分析信息监测与预警体系、区域公共物流信息服务平台试点工程。推进行政许可网上办理。

三是加快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加强智能数字化交通管理、特殊自然条件下工程建设养护、交通安全保障等重大技术的研发

。组织国家和部级重大科技项目攻关,在海上溢油应急快速反应、跨海特大桥梁建设、离岸深水港建设、公路抗震减灾等关键技术方面取得新进展。抓好科技示范工程,检查和总结西部交通建设科技项目实施情况。推进交通运输人力资源支持保障体系建设,加强交通职业教育示范院校建设。

四是继续推进交通运输行业节能减排监测考核体系试点,推广节能减排监测考核工作。落实《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公路水路交通发展政策》,实施节能减排科技项目,加强绿色交通技术研发和应用,开展公路环境与生态保护、公路节能减排与材料循环利用、水运环保与节能减排、交通建设和运输污染防范等技术的攻关和推广工作。落实道路运输车辆燃料消耗量准入制度,总结推广交通运输行业第三批节能减排示范项目、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港口建设经验和技术、机动车驾驶员节能技术。完善交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与审查制度,研究制定营业船舶和城市公共交通车辆燃料消耗量限值标准。组织节能宣传周活动。

(八)不断扩大对外交流合作。

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拓展对外开放广度和深度。组织承办国际运输论坛年会、第三次中日韩交通运输与物流部长会议等。启动上合组织公路通道规划制定工作,推进上合组织成员国政府间国际道路运输便利化协定附件的制定,加强中国-东盟交通合作发展战略规划的实施工作。推动大湄公河次区域便利运输协定及其附件和议定书的有效实施。开展中缅孟公路通道建设前期工作。积极参与马六甲海峡合作机制下的相关合作。参与wto服务贸易和贸易便利化谈判。

推动落实中国与欧盟、俄罗斯、美国、英国、荷兰、澳大利亚等部门间合作谅解备忘录。启动修订中国-巴西海运协定,与古巴、文莱等国商谈海运协定。承办中美交通论坛第三次会议。以“中非论坛”为依托,拓展中非人力资源培训和能力建设合作。

加大参与国际海事组织等多边国际组织事务力度。落实第一届亚欧交通部长会议确定的合作重点,做好联合国亚太经社会和其他国际组织在交通运输领域的相关工作,推动亚太经合组织港口服务网络的发展和亚洲公路网后续工作的落实。做好重要国际公约及修正案的研究与报批、履约工作。积极配合做好亚丁湾索马里以及印度洋海域海军编队护航工作。

(九)认真组织编制“十二五”规划。

认真落实中央提出做好“十二五”规划纲要编制工作的要求,在科学合理确定发展思路的基础上,抓紧组织编制“十二五”期交通运输发展规划。

编制“十二五”规划要按照党的十七大的部署,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体现国家发展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符合公路水路发展阶段性特征和体现自身发展要求,体现交通运输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的要求。要在全面总结“十一五”发展经验的基础上,以转变发展方式、加快现代交通运输业主线,确定科学的发展目标、发展重点和政策措施。要通过实施“十二五”规划,促进公路水路交通基础设施网络进一步完善,结构更趋合理,运输装备现代化程度进一步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明显提升,安全和应急保障能力显著增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水平明显提高,基本形成畅通高效安全绿色的现代交通运输。

在编制总体发展规划的同时,要组织编制好交通科技、信息化建设、养护管理、安全应急、节能减排、行业文明建设等专项规划。

(十)深入推进党的建设和行业文明建设。

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积极推进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努力形成领导有力、责任明确、运转有序、保障到位的党建工作机制,把党的建设各项部署落到实处。

继续深入开展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的专项治理,严厉打击非法分包、转包、造假等违法违规行为;开展信用评价工作,严格基本建设程序管理,督察落实合理工期、合理标段、合理造价的确定和执行情况。建立和完善防控“小金库”滋生的长效机制。严格执行党风廉政责任制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制,加大教育、制度、监督、改革、惩处和纠风的力度,完善具有交通运输特色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交通运输系统廉政工作会议将进行全面部署,要认真抓好落实。

水运工作要点第7篇

关键词:水泵检测控制运行状态PCL自动化

中图分类号:U464文献标识码: A

一、前言

矿井主排水系统是保证矿井安全的关键设备之一,在煤矿安全生产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增加排水设备安全运行的可靠性,提高设备自动化程度,郭屯煤矿对井下中央泵房的排水系统的实际情况实施全自动控制。以往水泵的开停、轮换及检控完全有人工操作。该方式对操作人员来说繁琐复杂,误操作率较高。水位的监测、水泵的开停及选择均有人工完成,还做不到根据水位或其它参数自动开停水泵,这将严重影响井下中央排水泵房的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的提高,原有的水泵控制和管理方式落后,自动化程度低以及落后的控制方式严重制约着矿井的生产能力和发展水平。郭屯煤矿中央泵房从设计到自动化控制,整个泵房自动控制系统采用地面、井下集中监测、控制的方式,可以实现煤矿井下泵房各种设备的实时数据采集,精确计算以及可靠的自动控制和保护,形成一个完善的自动监测与控制网络系统。

二、泵房控制系统结构设计

1、水泵控制对象和保护对象:

(1)水泵自动控制系统:

实现水泵运行自动化,保证水泵安全稳定运行。水泵自动控制系统包括数据采集、水泵自动轮换、水泵自动控制、状态动态显示、故障报警和数据上传等6个部分。如下图所示

1.1、数据采集与检测:

系统采集与检测的数据:电机电流、电机温度、水泵轴温、闸阀开度、出水口压力、水仓水位、主排水管流量、吸水管真空度、电动闸阀的开关限位、电动球阀状态、电机状态、电机故障点、射流及真空泵工作状态等。

数据主要是由各传感器采集后送入PLC处理;PLC则按录入的运用程序进行处理各类数据;发出各类操作与执行指令同时将处理后的相关数据通过网络传送至其它监控设备.

1.2、水泵自动转换:

为了防止备用泵、电气设备和备用管路长期不用而导致设备受潮或出现其他故障而不能及时投入以至影响矿井排水安全,本系统程序设计水泵自动轮换工作;控制程序将水泵启停次数及运行时间等参数自动记录累计,系统根据这些运行参数按一定规律自动启、停水泵,使各水泵及其管路的使用率分布均匀,当水泵在启动或运行过程中出现故障时,系统自动停止故障水泵、投入新的水泵排水,实现水泵自动转换工作,同时系统自动发出声光报警,并在操作屏和地面操作站上动态闪烁显示,记录故障,达到有故障早发现、早处理。启、停原则:休息时间最长的泵优先启动;工作时间最长的泵优先停机。

1.3、自动控制:

系统控制设计选用了西门子S7300 PLC为控制主站,该PLC为模块化结构,由CPU315-2DP、数字量I/O、模拟量输入、通讯口等模块构成。PLC自动化控制系统根据水仓水位的高低或者根据用户设定的时间段来建立数学模型,合理调度水泵,自动准确发出启、停水泵的命令,控制水泵运行。

本系统可以按用户设定的时间段内排水,以节约能源;但水位超过设定的警戒水位时系统自动进入排水状态,当水位下降至警戒低水位后又自动进入分时段排水状态.这样既可以实现在用电低峰和一天中电价最低时开启水泵,用电高峰和电价高时停止水泵运行,以达到避峰填谷及节能的目的又能保证矿井水位安全。

1.4、动态显示:

就地动态显示选用贝尔人机界面作为操作屏,地面操作站系统动态显示采用国际主流的组态软件开发,系统通过图形动态显示水泵、真空泵、电动球阀和电动闸阀等的运行状态,采用改变图形颜色和闪烁功能进行事故报警,直观地显示电动球阀和电动闸阀的开闭位置,实时显示负压、正压、电机工作电流、主排水管流量、水仓水位等。

采用图形、趋势图和数字形式直观地显示排水管路的瞬时流量及累计流量、电机温度等动态值,超限报警,自动记录故障类型、时间等历史数据,并通过每台水泵的流量计算出水泵的有效功率,以提醒巡检人员及时检修或更换水泵。

1.5、通讯接口:

PLC通过RS485方式与操作屏进行通讯,将水泵机组的工作状态与运行参数传至操作屏;完成各数据的就地动态显示并由井下光纤,将水泵机组的运行状态、参数传至地面生产指挥调度中心或机电控制中心,在地面生成图形、趋势图和数字形式等直观的界面信息,在地面监控中心有上位机,上位机通过OPC接入全矿井安全生产自动化控制网,管理人员在地面即可掌握井下主排水系统设备的所有检测数据及工作状态,又可根据自动化控制信息,实现井下主排水系统的四遥,并为矿领导提供生产决策信息。监控主站可动态显示主排水系统运行的模拟图、运行参数图表,记录系统运行和故障数据,并显示故障点。

(2)水泵自动控制主站与分站:

控制系统主站就由双PLC、彩色人机液晶显示界面、网络交换机、本安鼠标等组成;可显示各工作状态界面、各参数设置界面、各控制界面、各故障记录界面、各曲线分析界面、各用户密码设置界面、各分站相关界面等;主站负责水仓水位数据采集同时向各分站发出启、停指令;本主站具有RS485通讯接口,通过以太网或工业总线接口与上级监控系统、下级各分站完成通讯,实现远距离监控。分站由PLC、控制输出放大器、电源等组成;负责对原始一次信号的采集与传输,包括所需的电气参数、水泵系统工作状态、故障信号等。同时接受主站监控系统传来的各种动作指令和保护调试指令并可靠执行,实现远方操作或自动化运行控制、接受解锁命令后能修改参数设定等。

(3)水位检测、流量检测:矿用液位传感器、超声波流量计信号接入。

(4)射流系统:真空度检测、射流电动球阀控制、排气管路电动球阀控制等。

(5)抽真空系统:抽真空电机控制、排气管路电动球阀控制、真空度检测等。

(6)有底阀水泵的控制:灌引水、开泵。

2、水泵操作:

单台水泵自动启动的过程为:启动抽真空系统或射流系统、检测真空度、启泵、检测水泵出水口压力与电机电流、打开水泵出水口电动阀。

停机过程则为先关水泵出口电动阀 ,后通过启动柜停止水泵。

2.1、运行前状态检测:

开泵前检查待开水泵的高压柜及电机综保的供电状态;待开水泵的负压、正压、工作电流、正压电动闸阀状态;水仓水位实际高度,本台水泵有无故障或设置呈备用与检修状态。

2.2、水泵启动:

系统根据水仓水位的实际高度与设定高度来启、停水泵,其启动方式有三种:

1、自动:将工作方式选择开关打在“自动”位置;当水仓水位高于上限水位时,将自动选定射流系统或抽真空系统引水;负压正常后按照所设定的运行程序,自动启动待开水泵。

在“自动”位置时若排水的定时时段设定成24小时则是全“自动”运行;否则是按用户设定的时间段内运行;但前提条件是:水仓水位没有超过设定的警戒水位;无论何时一旦水位超过设定的警戒水位系统立即进入“自动”状态,此时只有水位低于警戒低水位之后又立即进入时控状态。

2、半自动:工作方式选择开关打在“半自动”位置;选定排水管路;选定待开水泵,并确定射流管路;点击待开水泵的启动按钮,计算机将按照所设定的运行程序,自动启动待开水泵。

3、手动:工作方式选择开关打在“手动”位置;点击选定排水管路,打开管路闸阀;点击选定待开水泵,并确定射流管路;点击开启射流或抽真空;观察负压值,确认泵体内已充水(否则不能进行下一步操作);点击启动电机;点击打开所启动水泵的出水口电动闸阀,并观察电机、水泵运转情况是否正常;点击关闭射流或抽真空。

2.3、水泵运行:

1、水泵在运行期间,系统会适时监测以下数据。电压不得超过额定值的正负5%,电流不得超过额定值。观察负压、正压、电机电流、主排水管流量的变化情况。观察各动态适时显示数据的变化情况。电机与水泵温度变化;

2、水泵在运行期间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会停机报故障并转换。水泵不上水;(负压、正压、电机电流等异常)。水泵或电机有异状;(温度、振动异常)。主排水管流量异常;(水泵效率过低或漏水)

2.4、水泵正常停泵

与启动相对应,正常停泵方式也有三种:

1、自动:水泵在“自动”工作方式下运行,当水仓水位低于设定的下限水位时,系统将按照所设定的停泵程序自动停止运行水泵。在时段控制下,水泵的停机受停机低水位与时段双重控制;如:在定时时段内水位到达停机低水位时水泵按照所设定的停泵程序自动停止运行;水仓水位没有到达停机低水位但时间已进入非排水时段此时水泵也会按照所设定的停泵程序自动停止运行.

2、半自动:水泵在“半自动”工作方式下运行,需要停泵时,操作人员点击“关”旋钮,系统将按照所设定的停泵程序自动停止运行水泵。

3、水泵在“手动”工作方式下运行,需要停泵时,操作人员按照下列顺序操作:点击关闭出水管路电动闸阀;点击关闭水泵出水口电动闸阀,严禁阀门在开通位置停机;待阀门关闭到位后,点击停电动机。

2.5、水泵故障停泵

1、水泵在“自动”和“半自动”工作方式下运行,当发生故障时,系统将按照所设定的停泵程序自动停止运行水泵同时报警、自动进入故障状态、自动记录、自动转换至另一台泵运行;本台水泵在没排出故障且解除故障状态之前将不会参与运行!本台水泵的所有启、停操作无效。

2、水泵在“手动”工作方式下运行,当发生故障需要停泵时,需要按下列顺序操作。点击关闭管路和水泵出水口的电动闸阀,严禁阀门在开通位置停机。待阀门关闭到位后,点击停电动机。

3、故障停泵后,查明故障原因并排出故障后通过密码进入“故障复位”操作界面进行“故障复位”操作;这之后停止本台水泵的故障报警;故障报警记录字体颜色由黑色变成灰白色,本台水泵恢复常态!将参与正常的转换、循环、同步运行等. 对本台水泵的所有启、停操作恢复正常。

三、系统功能及特点

1、PLC控制程序采用模块化结构,系统可按程序模块分段调试,分段运行。该程序具有结构清晰、简捷、易懂,便于模拟调试,运行速度快等特点。

2、PLC自动检测水位并根据用户设定的参数,合理地调度水泵运行。

3、系统根据水位、工作与休息时间长短、水泵所处状态的原则,自动实现水泵的轮换与转换工作。

4、系统具有通讯接口功能,PLC可同时与操作屏及地面监测监控主机其它分机通讯,传送数据,交换信息,实现水泵自动监控功能。

5、系统可根据投入运行泵组的位置,自动选择启动射流泵,若在程序设定的时间内达不到真空度立即选择抽真空,若还是达不到真空度要求,便有报警输出。

6、在操作屏上动态监控水泵及其附属设备的运行状况,实时显示水位、流量、压力、温度、电流、等参数,超限报警,故障点自动闪烁。具有故障记录,支持历史数据查询等功能。

7、系统保护功能有以下几种:

超温保护:水泵长期运行,当轴承温度或定子温度超出允许值时,通过温度保护装置及PLC 实现超限报警。

流量保护:当水泵启动后或正常运行时,如流量达不到正常值,通过流量保护装置使本台水泵停止运行,自动转换为启动另一台水泵。

电动机故障:监视水泵电机的工作电流、漏电、低电压等电气故障,并参与控制。

电动闸阀故障:由闸阀的限位、开度指示检测故障,并参与水泵的联锁控制。

8、系统控制具有自动、半自动和手动3种工作方式。自动时,由PLC检测水位、时段及有关信号,自动完成各泵组运行,不需人工参与;半自动工作方式时,由工作人员选择某台或几台泵组投入,PLC自动完成已选泵组的启停和监控工作(即一键启、停控制);手动方式为:操作人员人按启动、停机过程的顺序逐步点击控制,当某台水泵及其附属设备发生故障时,该泵组将自动退出运行,不影响其它泵组正常运行。系统内部自动禁止该泵的启、停操作;设备检修时,请将设定成:“未连接”或关断系统工作电源。

四、结语

根据排水泵的工作要求及以后实现煤矿综合自动化的需要等考虑,对排水系统实行远程监控和就地控制,把所监测到的信号经传感器检测,送入主站的S7-300与分站的S7-200西门子PLC中, PLC的信息通过光电转换模块转换,数据信息和控制信息通过工业以太网进行传输,通过矿井光纤传输至地面上位机中,实现集中控制。上位机具备双机热备功能,可显示与控制水泵系统工作状态模拟图,各种运行参数和电气参数等;同时可进入安全生产指挥中心、公司局域网,与公司信息共享,从而实现公司管理的科学化、制度化、体系化、现代化要求。

矿井综合信息化建设目标:通过优化矿井的生产相关资源综合管理调控能力,建立郭屯矿井检测、控制管理一体化、基于网络的信息化系统集成,以实现全矿生产各环节的控制自动化,安全生产综合调度指挥和业务流程网络化、行政办公无纸高效化。高标准、高起点、建设一流数字化矿山。

参考文献:

1. 舒志兵, 曾孟雄, 卜云峰.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与应用.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

2. 梁景凯, 盖玉先. 机电一体化技术与系统.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3. 姜培刚, 盖玉先.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4.黄筱调,赵松年. 机电一体化技术基础及应用.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5. 刘政华. 机械电子学. 湖南: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1999

6.吴晓君,杨向明.电气控制与可编程控制器应用 [M].北京: 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2004.

7.李道霖.电气控制与PLC原理及应用 [M].北京: 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

水运工作要点第8篇

2013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前启后的关键一年。一年来,四川省航务海事工作会议安排部署,抢抓机遇、统筹兼顾、乘势而上,内河水运发展取得新突破,为构建西部综合交通枢纽提供了有力支撑,实现了行业发展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良好局面。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水运基础设施建设快速推进

2013年,全省完成水运建设投资50.05亿元,同比增长4.9%,占年度目标任务的104.3%,再创历史新高。全省七级(含)以上航道4026公里,其中四级(含)以上航道首次突破千公里大关,达到1001公里。港口17个,其中规模以上港口6个;泊位2082个,其中千吨级泊位54个;港口集装箱建成和在建规模达到233万标箱,吞吐能力突破193万标箱。

——水运规划体系日趋完善。坚持规划引领发展,全面完成全省水路交通“十二五”规划和海事系统建设“十二五”规划中期评估。会同编制完成交通建设“”工程之一的《2013~2017年农村渡口改桥建设方案》。

——重点项目前期工作取得新进展。长江航道等级提升研究、水富至宜宾“五升三”航道整治工程前期工作加快推进。岷江港航电综合开发前期工作取得关键性进展。广元港张家坝作业区一期工程等完成项目预可研究。宜宾港志城作业区重大件泊位、散货泊位完成规划调整,项目工可加快推进。开展涪江遂宁至合川段复航研究,并积极与重庆对接。

——航道港口建设进一步加快。航道:嘉陵江渠化工程有序推进,亭子口枢纽实现一期蓄水,升船机建设加快推进;苍溪枢纽全面建成。渠江丹溪口至四九滩航道整治工程完成航道疏浚、拆坝、炸礁。广安港、南充港、广元港正在进行港区附属设施施工。

——公益性渡口和渡改人行桥等民生工程建设有序推进。坚持把惠民便民作为水上交通安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十二五”渡口改造规划》和《2013~2017年农村渡口改桥建设方案》为纲,加快实施公益性渡口和渡改人行桥建设项目,进一步改善了渡口落后面貌。

——工程建设管理更加规范。以重点水运工程建设质量年和工地标准化活动为抓手,严格在建项目建设管理,对各项目的进度、质量、安全、造价和廉政“五大管理”进行全面监控,全省水运重点建设项目标准化建设和精细化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完成项目信息公开和诚信体系初步建设,建立了覆盖水运建设行业的诚信评价体系及信息公开机制。

(二)水路交通运输蓬勃发展

2013年,全省完成水路货运量7247万吨、货物周转量124.27亿吨公里、港口货物吞吐量8195万吨、客运量3228万人、旅客周转量2.69亿人公里,同比分别增长1.2%、19.9%、6.4%、-1.5%、-1.3%,水路运输市场环境和秩序进一步改善,服务沿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进一步提升。

——水路集装箱运输实现高位突破。充分用好集装箱车辆通行费优惠政策,加大港口宣传推介力度,积极拓展适箱货源渠道。继续实施集装箱快班轮申报制度。

——企业和运力等水运结构要素加快壮大。扶持壮大港航企业,推动个体船舶公司化经营。实施重点港航企业联系制度,初步建立起港航企业帮扶长效机制。长江干线船型标准化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已核准拆解船舶206艘、9.59万载重吨,核准补贴资金4662万元。

——水路运输市场监管进一步到位。实施水运市场分析季报制度,开展长江等主要江河水路货运主要航线、货种和运价情况调查,加强水运市场运行状况分析研判。

——水路运输服务保障全面强化。圆满完成春运、黄金周等重点时段水路旅客运输任务。有序推进向家坝断航经济补偿、农村水路客运燃油补贴等工作。广元局积极推动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嘉陵江等内河水运发展的意见》。加强大件运输组织协调, 2013年全省共完成大件运输173批次、3.48万吨,同比增长1.8%、-13.8%。完成三峡北线船闸检修期通航保障工作,共申报19艘重点急运物资船舶和77艘集装箱快班轮优先过闸。

(三)水上交通安全形势持续稳定

2013年,通过各级航务海事机构特别是一线航务海事人员的不懈努力,全省水上交通安全继续保持平稳态势,共发生考核范围内运输船舶水上交通安全事故4起、死亡8人、经济损失16万元,分别占年控指标的1.81%、6.78%和0.72%,同比分别下降42.8%、11.1%和88.3%,连续5年将死亡人数控制在个位数,连续7年没有发生重特大水上交通安全事故,这一成绩的取得尤其来之不易。

(四)综合保障体系建设全面加强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扎实开展。按照中央、省委和厅党组的统一部署,围绕“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局领导带头示范,坚持边学边查边改,高标准,严把关,不断拧紧螺丝、上紧发条,保证活动不走过场。

——科技和信息化水平不断提升。申报厅科技项目3项,完成《钢质与纤维增强塑料复合船体工艺研究》和《渠江千吨级船闸布置及结构研究》等科研项目。厅交通设计院科研项目《岷江江图测量》获国家测绘科学技术银奖。组织研发90客位和60客位机动船、12客位非机动船三种公益性渡船船型。开展海事趸船标准化工作。加大新工艺、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力度。积极开展船舶自动识别系统(AIS)建设。试运行水路运政管理信息系统,推广应用港口管理信息系统。

——党风廉政建设全面深化。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坚决反对“”,厉行节约,反对铺张浪费,引导党员干部自觉做到廉洁自律。

把握机遇 为加快形成综合交通枢纽提供有力支撑

2014年,是在新的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的开局之年,是全面实施“十二五”规划和形成“四江六港”水运建设格局至关重要的一年,加快全省水运发展责任重大、意义深远。我们要牢牢抓住国家依托长江黄金水道建设中国经济新支撑带的重大发展机遇以及各级高度重视水上交通安全、推进“四个交通”和海事“三化”建设的难得机遇,深入贯彻落实省政府《关于加快长江等内河水运发展的实施意见》精神,全面加快“四江六港”重点水运项目和渡改人行桥、公益性渡口等水运民生工程建设,积极发展现代水路交通运输,进一步加强水上交通安全监管,着力提升水运行业管理和航务海事队伍服务水平,为构建畅通高效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加快形成西部综合交通枢纽提供有力支撑。重点要做好以下工作:

(一)加快水运项目建设,提升水运基础设施综合服务水平

2014年,全省水运建设投资完成30亿元,全省三级及以上航道里程达到299公里,港口集装箱年吞吐能力达到218万标箱。

——加快重点项目前期和项目储备工作。按照省政府要求,积极协调推进岷江港航电综合开发项目前期工作,力争早日开工建设。加快推进长江川境段等级提升、渠江风洞子枢纽、渠江达州至广安航运配套工程等项目前期工作。推动有关部门研究金沙江下游航运发展问题。做好沱江自贡至泸州段航道建设、广元港张家坝作业区一期工程前期工作和涪江复航项目研究,为“十三五”水运建设作好项目储备。启动“十三五”规划研究准备工作。

——加快重点项目建设。航道建设方面,开工建设嘉陵江航运配套工程,加快亭子口枢纽建设,实现川境段亭子口以下初步全线通航。配合推进重庆利泽枢纽建设。完成渠江丹溪口至四九滩航道整治工程和富流滩船闸改扩建土建工程建设,丹溪口至四九滩71公里航道达到三级标准。加快推进金沙江向家坝升船机及附属建筑土建工程建设。港口建设方面,建成广元港红岩作业区一期工程前沿框架及部分附属设施,安装港机设备,年底实现开港试运行。进一步完善宜宾港的使用功能,建成广安港新东门作业区一期工程、南充港都京作业区一期工程。启动金沙江库区港口项目建设。

——加快水运民生工程建设。2014年是完成《“十二五”渡口改造规划》和实施《2013~2017年农村渡口改桥建设方案》的攻坚之年,全省计划建设公益性渡口项目200个,渡改人行桥项目100个。

——狠抓工程建设“五大”管理。要狠抓进度管理、质量管理、安全管理、造价管理和廉政管理。

(二)积极培育水运市场,大力发展四川省现代水路运输

2014年,全省水路货物运输继续保持稳步增长。港口集装箱吞吐量确保完成30万标箱,力争完成35万标箱。全省长江干线过闸运输船舶标准化率达78%。

——优化水运发展环境。深入贯彻落实《国内水路运输管理条例》和省政府《关于加快长江等内河水运发展的实施意见》,利用水运发展专项资金,制定四川省补贴港口集装箱运输、扶持水运发展的相关优惠政策。加快推进泸州港、宜宾港保税物流中心(B型)建设。

——扶持骨干港航企业。进一步落实重点港航企业联系制度,扶持壮大骨干港航企业实现规模化经营,提高抗风险能力。按部要求提高内河运输经营者最低运力规模标准,提高市场准入门槛。指导港航企业积极申报省重点物流项目,帮助企业用好、用活、用足政策。落实国家取消的行政许可项目和部分收费项目,切实减轻企业负担。

——推进多式联运和新型运输方式发展。重点发展水路集装箱运输,鼓励发展汽车滚装、重大件等专业化运输,积极发展大型水库库区航运和向家坝水电站等枢纽翻坝运输,探索长江、金沙江开展滚装船运输。加强四川港口与上海港等长江中下游港口的对接合作,支持泸州港、宜宾港引进大型船公司新(增)开内支线班轮,增加班轮密度,发展江海联运,提升港口对腹地经济的辐射能力。推动成都-泸州、成都-宜宾、泸州-昆明公水/铁水集装箱多式联运发展,支持开通泸州-攀枝花等地铁水联运班列。加大和龙泉汽车城、资阳南骏等省汽车生产基地关于商品车滚装运输的合作力度。

——优化运输船舶结构。充分运用中央财政关于老旧运输船舶提前报废更新的补助政策,落实地方配套补贴资金,引导四川省老旧运输船舶加快淘汰和更新改造步伐。继续严控新增长江干线客运和危险品运输经营主体及船舶,引导长江干线普货船运力有序投放。按照《十二五期推进全国内河船型标准化工作实施方案》,加快推进长江、岷江、嘉陵江船型标准化,开发先进示范船型,并争取纳入部补贴范围。

——强化市场监管与服务。落实船舶运输经营人经营资质动态检查制度、预警制度、诚信管理制度和国内集装箱班轮运输备案制度。加强信息引导服务,健全市场监测分析机制。

(三)加强水上交通安全监管,持续提升安全保障水平

牢固树立安全底线红线思维,把保障人民群众出行安全放在首位,务必把安全生产工作的要求落实到一线管理层面,确保全年不发生重大及以上运输船舶水上交通安全事故,不突破省交通运输厅下达的水上交通安全生产事故控制指标,全省水上交通安全形势持续稳定。

——强化责任落实。一是要落实县乡党委政府责任。推动形成水上交通安全“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工作格局。二是要落实涉水部门责任。通过安委会、安全联席会等平台,在当地党委政府统一领导下,协同监察、安监、公安、水利、旅游等部门,开展联合执法执勤,协调解决辖区重大水上安全问题。三是要落实企业责任。全面推进水路运输资质类、港口营运资质类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工作,按时完成相应建设任务,筑牢企业安全主体责任链。

——加强一线监管。一是要落实近年来积累的监管长效经验。严格执行“六不发航”、停航封渡、汛情传递、“救生衣行动”等长效管理制度,坚持暗访督查、分片联系,突出重点时段、船舶、区域和环节安全监管,把经过实践检验的安全长效措施落实到一线。二是要落实产生积极效果的专项整治举措。持续开展“打非治违”、客(车)渡船、涉砂船、加油船、船舶超载、非法夜航、船舶配员与船员证书专项检查等专项活动,强化水上重大安全隐患滚动式排查、整改、跟踪机制,加大重大隐患挂牌督办力度,努力创建“平安交通”。三是要落实监管新举措。对辖区“四类重点船舶”尽快开展摸底清查,做到底数清晰、责任到位。推广应用水上交通安全风险评估系统,准确研判辖区水上形势,提高风险防范能力。全面实施《四川省海事巡航工作规范(暂行)》,开展全省主要江河跨区域巡航工作。推广应用船舶动态管理系统开展船舶签证工作。

——注重源头管理。一是要强化船舶检验。全面调整各级船检机构业务权限。规范船舶设计图纸审查、现场检验等工作程序,提高检验质量,加强船舶建造实施的全过程监督,严把船舶“生产关”。认真开展船舶吨位丈量统一管理。二是要提升船员安全素质。三是要加强生产、作业环节源头管理。加大水上水下活动通航安全监管力度,规范通航安全评估、审查及验收。建立危险品码头作业常态化管理机制,加大集装箱开箱检查力度。

——完善应急体系。一是要加大安全监管装备投入。继续加快海事巡逻艇、海事应急抢险救助艇、海事工作船码头等海事执法装备和应急设施建设,逐步提高辖区水上巡航救助一体化装备水平。二是要加强科技监管能力建设。进一步加大码头和船载视频监控系统建设力度,推进视频值守规范化、标准化。配合部局推进AIS建设。整合AIS、视频监控等资源,强化动态监管。三是要加强应急管理。全面运行自救互救机制建设成果,完善水上搜救应急预案。不定期开展水上应急搜救演练,增加海巡艇联合演练频次。按照“就近救援,快速反应”的原则,增设巡航与救助一体化站点。加强相邻海事机构、相关涉水单位的联动联防。加强应急待命和值班制度。

(四)加强综合保障体系建设,提升航务海事队伍整体实力

——深入推进海事“三化”建设。全省各级航务海事机构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精心组织,按照部党组的统一部署要求,结合各地实际,制定海事“三化”建设实施方案,建立健全思想政治教育、水上安全监管、海事公共服务、海事创新驱动、行政管理执法和人力资源管理等六大体系,不断提升海事队伍的有效履职能力、科学执法能力和管理服务能力,不断增强系统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影响力。要把加强“三化”建设的要求和理念贯穿融入于日常工作,在日常工作中体现加强“三化”建设的理念、落实加强“三化”建设的要求、丰富加强“三化”建设的内容,力争“三化”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切实巩固省局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坚决杜绝“过关”和“松口气”的思想,以“钉钉子”的精神进一步抓好查找问题的整改和建章立制等工作,推动党风、政风、行风的持续好转。

——加强法制工作。抓紧做好《四川省航道管理条例》、《四川省港口管理办法(修订)》立法相关工作,组织开展《四川省船舶船员安全管理规定》的立法调研起草工作。研究制定《国内水路运输管理条例》、《四川省渡口管理办法》等新法规贯彻实施的配套制度。

——加强人事教育工作。坚持“五好干部”标准,进一步完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和考核评价制度。健全完善局机关公务员平时考核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