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八年级下生物知识点

八年级下生物知识点赏析八篇

时间:2023-02-27 11:12:50

八年级下生物知识点

八年级下生物知识点第1篇

独竹漂运动是贵州省少数民族钟爱的一项体育运动.运动中,表演者脚踏1棵楠竹手持1支竹竿,便可在水面上任意漂行,进退自如.2011年9月,该项目被列入第九届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比赛项目.在这次比赛中,贵州省选手荣获男、女一等奖.独竹漂运动中蕴含了譬如力学、重心、浮力、杠杆、光的折射等物理知识.在教学中,灵活运用教材中的物理学知识阐释独竹漂运动会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独竹漂运动中蕴含力的相关知识,如力的相互作用、力的三要素.因此,在讲解人教版(下同)八年级物理第七章第一节“力”中知识点“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时,可以向学生提问:“独竹漂运动员需要前进,应该怎么做?”通过提问提醒学生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教师还可以进一步发问:“竿划水的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及水给船的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是什么关系?”从而使学生弄清楚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独竹漂运动中,运动员身体平衡是一个很关键的问题,而运动员身体的平衡与运动员对重心把握有关.在讲解八年级物理第七章第三节“重力”中知识点“重心”这部分内容时,完全可以引入独竹漂运动,就地取材,带学生到花园栏杆处,利用狭窄的栏杆当成独竹漂,进行平衡比赛.将学生分为2组,一组学生背着手走栏杆,另一组学生手持长竿调节走过栏杆.通过这项活动使学生明白,独竹漂运动员是通过调节竹竿来调节重心的位置,从而使身体保持平衡.杠杆是中学物理教材中一项重要内容,而独竹漂运动也涉及到杠杆有关知识.在八年级第十二章简单机械的第一节“杠杆”学习中,可以提示学生独竹漂运动员手中的竹竿是不是起到了杠杆的作用,并让学生思考运动员手中的竹竿是省力杠杆还是费力杠杆.引导学生通过模拟划行和作图等方式,明白运动员手中的竹竿是费力杠杆,费力但省距离.浮力是中学物理教学的一个重点、难点,有关浮力的计算在中考频繁出现.在第十章浮力教学中,教师通过对独竹漂的受力分析让学生明白:独竹漂、人和竿为一整体漂浮在水面上,运用物体的沉浮条件,当物体所受浮力等于重力时,物体可以漂浮.教师还可以设计相关习题引导学生思考,如“独竹漂”运动中,运动员赤脚踏在漂浮水面的单棵楠竹上,靠的是手里的细竿划水来保持平衡.可设计这样的题目,若竹子质量为12kg,运动员和细竿总质量为60kg,则此竹子受到的浮力大小为N,此时排开水的体积为m3.(取g=10N/kg,ρ水=1.0×103kg/m3)此外,通过播放划独竹漂的视频,让学生体会光的反射形成的倒影现象,及竹竿在水中被“折断”这一光的折射现象,使学生感受到民族体育运动之美和物理学之美.凯里经济开发区中学毗邻的下司镇一直开展独竹漂运动活动.2009年,由第九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筹委会、中国少数民族体育协会主办,黔东南州民委、州体育局和麻江县人民政府承办的全国龙舟暨独竹漂邀请赛就在这里举行.我校利用这一千载难逢的机会,组织部分学生到现场观看.此后,学生对独竹漂运动比较感兴趣,节假日还常到下司河边观看.当学生得知在这次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的苗族少年贺寿勇和胡朝贵两人被凯里学院破格免试录取之后,他们对这项运动更是痴迷.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充分利用这项身边的体育运动项目,使学生掌握了相关知识,可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2抢花炮运动中能量转换和力学知识的运用

“抢花炮”有“东方橄榄球”的美称,是流行在侗族、壮族、仫佬族等民族中的一项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传统体育活动.深受湘、鄂、渝、黔等省边境地区少数族同胞的喜欢,特别受侗族同胞钟爱,“侗乡三月风光好,天结良缘抢花炮;要得侗家姑娘爱,花炮场中称英豪”.在第三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上,抢花炮成为正式比赛项目之一.在贵州省从江县,每年农历正月二十八日都要举行花炮节,主要的活动是抢花炮.花炮用铁筒制成,筒内装着火药和一个用红绿线包裹的象征幸福的小铁圈.花炮分为头、二、三炮,共放3次.每放一炮,随着一声巨响,铁圈借助火药的冲力冲向天空,当铁圈从空中掉到地上时,少数民族小伙子们立即扑向前去争抢铁圈.抢花炮运动含有能量转换、力的相互作用、重力、摩擦力、速度等相关物理知识,充分利用抢花炮运动阐释教材中的相关知识也是民族地区中学物理教师教学的重要任务.利用抢花炮运动中丰富的力学知识,在进行初中力学复习时,可以用这一民族活动场景进行综合复习训练.教师先放一段抢花炮视频,根据视频请学生提出物理问题,并用所学知识解释.这也是近年来考试中常出现的题型,即开放性试题:花炮为什么能使铁环向上高速运动?所涉及物理知识是“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花炮炸裂有什么能量转化?物理知识是“化学能转化为内能”;正在向上运动的铁圈受到哪些力的作用?铁圈上升下落的速度是怎样变化的?铁圈下落,运动员接住它时受到多大的力?在铁环上升到下落的过程中,其能量转化情况如何?这些训练可以打开学生的思路,整合所学知识,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

3押加运动中力学与质量知识的运用

打开人教版物理八年级第七章第一节力时,映入眼帘的就是2个少数民族大汉的押加比赛场面.押加又称大象拔河,在藏区这一项目最普及,是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竞赛项目.押加比赛时,2名队员将一条宽宽的长绸缎带做成的圆环分别套于颈部,带子从两腿间通过,然后趴下,双手、脚前掌着地,把绳拉直,绳子中间标志物垂直于中界.听到口令后,运动员用脚、腰、颈及手臂的力量向前爬拉,以一方将置于两者之间的坠条拉过自己一侧的决胜线为胜利.运动中也蕴含了力学、动能大小与质量的关系,押加运动的优胜者往往就是较好地掌握了相关物理知识.第七节也是初中物理力学开端,教学中笔者选用押加比赛视频作为初中物理力学的引入.学生立刻被少数民族这充满力度,热烈地运动吸引.请学生观察押加运动特点,引导学生发问.其中会涉及到初中物理有关的大量力学知识由此引入新课,效果很好.押加运动基本技术包括蹬、爬、拉、滑、压等技术.(1)蹬:脚给地面向后的力,地面给脚向前的力.这就是第七章第一节的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知识点的应用,即为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二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同时分别作用在人和地面上.(2)爬:手腕和手指等与地面产生摩擦力,从而使身体向前移动.这里就涉及第八章运动和力,第三节摩擦力产生条件、方向等知识.(3)拉:用肩背牵拉绸缎.选用宽绸缎带子并放在身体较宽的部位———肩.正是运用第九章压强的第一节知识:压力一定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有关的知识点.(4)滑:双方队员在相互牵拉时,队员在前进或后退中出现脚步打滑,产生身移现象;这就是关于力的合成问题,可作为学生探讨的问题,为下一步高中力学学习埋下伏笔.(5)压:双方队员在相互牵拉中,为保持向前的拉力,防止自己的力量过小而造成身体被对方悬空拉起,从而降低身体重心、沉肩低头、弯腰屈膝的一种技术动作.这与第七章第三节重力中重心的高度与稳定的关系的知识有关,调节身体姿态,可以调节重心达到平衡.押加的比赛规则之一是男女分赛、体重分级,这正是关于动能大小与质量有关的鲜活例子.同时男女分赛、体重分级进行比赛,也正是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常用的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把多因素问题变成多个单因素问题.使学生明白科学探究方法是没有界限的.

4跳板运动中力学和能量转换知识的运用

跳板运动是朝鲜族妇女普遍喜爱的游戏之一,历史悠久,一般在元宵节、端午节和中秋节等日子举行[1].跳板运动涉及到中学物理教材中的多个知识点,如力学、杠杆、能量的转化、惯性等等.在教学中,可以利用跳板运动编写物理学开放性问题,如请列出跳板运动所涉及的物理现象并用所学物理知识进行解释.这样的问题往往能够引起学生积极思考,并常常会从多角度来分析:现象1:跳板的材质选用水曲柳木板.物理解释:这与人教版八年级第七章中科学世界《材料的性质》中的知识有关,水曲柳是材质坚硬又极具弹性的材料.具有弹性材料的特点:在弹性限度内,物体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弹力.弹性越大的,弹力越大.现象2:跳板的支点在中间.物理解释:其构造正是八年级物理第二十章简单机械中第1节杠杆种类中的等臂杠杆.动力臂和阻力臂相等,动力阻力也相等,杠杆平衡.使2个体重相当的对手获得相近的力.现象3:2个运动员,分别站在两端,轮流起跳.物理解释:这与八年级二十一章功和机械能中能量的转化知识点、八年级二十章的牛顿第一定律中的惯性、八年级第七章力:力的作用效果知识点均有关.运动员向下蹬跳板,使跳板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弹力,具有了弹性势能,把另一端运动员弹起,同时弹性势能转化为动能,运动员获得动能向上运动,利用惯性,运动员离开跳板后会继续向上运动,但重力的作用改变了运动员的运动状态,运动员向上的速度渐渐减小,直到为零.此时动能全部转化为重力势能,重力势能达到最大.运动员下落过程做自由落体运动,此过程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下落至跳板,转化为弹性势能,使跳板发生弹性形变,使对面运动员运动.现象4:运动员在跳板的最顶端用力向下蹬跳板.物理解释:第七章力中力的三要素:作用点、大小、方向.力的作用点在跳板末端,用同样的力可以使跳板弹性形变程度最大;尽可能用最大的力蹬向下,可以增加跳板形变的程度,最大限度地把运动员身体消耗的化学能转化为跳板的弹性势能.初中物理中机械效率是一重要概念,可以运用跳板运动考查学生机械效率这一物理知识的理解,如:跳板是朝鲜族群众喜爱的一种娱乐活动,若支点在跳板的中央,当质量为60kg的2名运动员同时从1.5m高处由静止下落到跳板的同一端时,静立于跳板另一端的质量为50kg的1名女运动员向上弹起3m高,若不计空气阻力,则跳板的机械效率约为多大?

5教学建议

八年级下生物知识点第2篇

一、教材存在的同步问题

1.同底数幂的运算

鲁科版物理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物体运动》、第二节《运动的快慢》速度的公式,第五章《质量和密度》中的密度公式等物理量的单位换算均会用到同底数幂的运算;另外,在计算激光往返地球与月球之间的时间时,要用到同底数幂的除法。但在人教版数学教材中有关同底数幂的运算问题放在八年级上册的第十五章也是最后一章《整式的乘除与因式分解》中讲解,也就是说学生欠缺解决物理问题所需要的数学知识,从而违背了学生认知规律,增加了物理学科的教学难度,影响教学效益。

2.负指数问题

鲁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材中关于组合单位的写法均采用了两种方式表示,如速度的单位,米每秒的符号为m/s或m・s-1、密度单位千克每立方米的符号为kg/m3或kg・m-3,还有在记述电子、氢原子、流感病毒等质量时,均出现了负指数。而在人教版数学教材中有关负指数的知识是放在八年级下册第十六章《分式》16.2.3节《整数指数幂》中讲解,整整迟了一个学期,造成学生理解困难。

3.正比例函数及图像

利用图像问题分析物理知识是物理课中常用的方法。鲁科版物理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物体运动》,第二节《运动的快慢》中匀速直线运动的知识经常会用到正比例函数图像分析物体的运动状态,如下题:

下列图像中,能正确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

此类问题有利于加深学生对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路程、时间关系的理解,在解答此题过程中必须运用正比例函数的知识,但有关正比例函数问题在人教版数学教材中要在八年级上册第十四章《一次函数》中学习,比物理知识落后了近五周。

二、解决对策

1.调整教学进度

鲁科版物理教材八年级上册《物体运动》作为学生学习物理的第一章,不仅仅是传授物理知识,更重要的是启发学生兴趣,形成物理思维,认识研究方法,引导入门。但由于有关速度的计算题目,灵活性较强,对学生的数学技能要求较高。如果在学生没有掌握有关知识的前提下仓促讲授,超出学生能力,使学生产生畏难情绪,必然降低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为避免负面影响,可以突破教材编写体系,将第一章《物体运动》知识移到第四章《透镜及其应用》之后,等相应的数学基础形成后再学习,同时将较简单且更有趣的第二章《声现象》内容作为学生入门篇章,更有利于增加学生兴趣,教学效果会更好一些。

2.提前简单传授有关数学知识

物理学科对于学生数学技能的要求比数学学科的要求要低。物理学科仅仅要求学生会应用数学法则解决物理计算即可,不关注数学法则的推导过程,所以作为物理教师可以在正式物理授课之前,先就学生学习物理所必备的数学基础进行简单传授,需要1课时。主要针对以下三方面进行学习,并出相应的习题进行练习,使学生掌握这些知识:(1)针对科学计数法,明晰绝对值大于10的数:10的指数等于原数的整数位数减1;绝对值小于1的数:10的指数等于原数中第一个非零整数数字前的0的个数的相反数。(2)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am・an=am+n(m、n都是正整数)。(3)同底数幂相除法法则:am÷an=am-n;a-m=■。(m、n都是正整数且a≠0)

3.降低教学要求

对于那些需要新的数学知识才能解决的问题,教师可以采用降低教学要求,暂时绕过教学难点,并通过精选题目,避免有关数学知识的出现与应用。如对于米每秒的符号的表示方法m・s-1,不做讲解和要求;对于蜗牛的速度1.5×10-3m/s只告诉学生等于0.0015m/s;速度的计算尽量避免采用幂的形式。当然对于上述问题并不是永远绕着走,可以在有关数学基础形成以后按认知规律逐渐补充。

4.换用配套的教材

八年级下生物知识点第3篇

关键词: 《历史与社会》学科思维能力初步培养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二十一世纪新型人才要有实践精神和创新能力。这对教学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全面实施开放性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愉快、记得牢固,知识掌握必须系统性、全面性;还要贴近生活实际,分析社会。这就需要教师从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入手,研究学生的心理特征、思维特征和精神需要,接近学生的情感世界,提出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历史与社会》学科的知识结构是:七年级学的是地理环境知识;八年级学的是人类发展历史;九年级学的是现代社会现状。据此,初中《历史与社会》学科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社会科学。《历史与社会》学科思维能力的培养,是近年来《历史与社会》学科研究的重要课题。《历史与社会》学科思维能力的要求,在教学大纲中有明确目标,问题的关键在于我们如何依据这个目标,立足教材本身,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使《历史与社会》学科思维能力培养落到实处。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我认为,只有不断地研究学生的心理特征、思维特征和精神需要,并接近学生的情感世界,才能提出他们感兴趣的问题,才能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能力结构。下面我就此问题谈谈《历史与社会》学科思维能力的初步培养。

初中学生的年龄段是13―15岁,这个年龄段是儿童向青年过渡的时期。其中,初中二年级(14岁)时尤为关键,被称为“危险的14岁”。这一时期他们的心理特征为:常处于独立性与依赖性,反抗与屈从,自我分化与自我同一,需要与满足不协调,生理发展与心理发育不同步的错综复杂的矛盾时期。一方面带有很多孩童特点,另一方面也积累了不少生活经验,看问题往往有自已的独到之处,不轻易模仿长者看问题的模式。这一时期他们的思维的独立性、批判性与抽象性有了很大的发展。但看问题总是往往尖锐而不周到,新颖而又显得肤浅。这些心理特性和思维特征就决定了初中学生的能力结构。

八年级学生通过一年的学习,已掌握了较系统的地理知识,能理解一些理论问题,同时也擅长从整体和结构上思考问题,思维已能从感知、表象进行分析、概括、判断、推理。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对抽象思维和不断地具体事物向概括过渡的需要,是少年期学生自然的精神需要。”因此,可以这样描绘:八年级学生的《历史与社会》学科的思维特征属于“再现性思维,即记忆和知识的重现起主导作用,并且也包括着分析、综合、抽象和概括的过程”。具体来说就是对八年级学生应注重分析、比较、综合、归纳《历史与社会》学科思维能力的初步培养。

八年级学生的这种分析、比较、归纳、综合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思维能力的层次有别于七年级、九年级。七年级学生开始接触系统的人类生存的地理环境知识,常思索些滑稽、有趣的事物和现象,思维多停留于事物表面,对于七年级学生只要求“能解释重要的地理环境概念”,侧重初步分析地理环境的事物和现象。九年级学生已掌握了系统的中外历史知识,能理解抽象的材料,喜欢发表个人见解,思维趋向独创性。对于九年级学生重在概括、评述历史事件和人物的能力要求,更侧重比较类似的中外历史事件的异同点。而八年级学生则要求“初步综合归纳所学重要问题的史实,找出因果关系”,并会比较中国历史上有关重大事件,在教师启发下找出它们之间的主要异同点。

现代中学生,信息量大,知识面广,求知欲旺盛,喜欢思考。教师若因势引导,学生能力的培养则事半功倍。下面以八年级学生所学《历史与社会》下册内容为例,我就在教学实践中根据学生认识水平所接受的问题,将能作为培养学生《历史与社会》学科思维训练的材料挖掘出来,与同行们共同探讨。

《历史与社会》学科的思维是培养学生用所学的知识去认识过去和现在,并预见未来的智力活动。首先是怎样认识历史事件、人物,学会认识《历史与社会》的方法,然后才是拿历史与现在可比性去发挥想象,或用历史的眼光看待现代问题,或去认识解决某一新的问题。对八年级学生来讲注重的是学会认识历史,并用历史的眼光看待现代问题的能力。

分析能力,这里主要指我根据教材的重点、难点,深化对重点、难点部分的分析式教学。如“背景分析”,像鸦片走私历史背景分析,金田起义背景分析,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分析;“胜败原因的分析”,如中法战争结果“中国不败而败,法国不胜而胜”的原因分析,护法运动失败的原因分析等;“性质分析”,如太平天国运动性、辛亥革命性质、“五四”爱国运动性质的分析;“历史意义分析”,如“五四”爱国运动历史意义,中国共产党成立的伟大意义的分析等。对背景和胜败原因的分析,淡化了识记部分,加深了对难点问题的理解;对性质和意义的分析,加深了对重点问题的理解,使学生在理解中记忆。这样,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就易于达到培养学生分析思维能力的目的。

比较能力,是通过对一些相关的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的比较,了解历史发展的一般性和多样性,透过现象看本质,深化对历史规律认识的能力。比较能找出同类现象的异同,指示不同现象的本质区别。比较可分为同一国别、同一地区不同时期的历史事件的比较,也可以是同时期不同国别和地区的比较,还可以是不同国别不同时期的相同历史事件的比较。比如,《中国近代史》中比较《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的内容及对中国社会的危害。其相同点从割地、赔款、通商口岸三方面比较;不同点从关税协定、开设工厂、外国军队驻扎中国这几方面比较,并指出这三个条约分别使中国开始沦陷、大大加深沦陷、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通过比较使学生对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有一个深刻理解。又如与辛亥革命比较,指出“改良救国”与“革命救国”的不同道路。又如,共产党全面抗战路线与片面抗战路线在内容、性质、结果等方面的不同。再如,《世界近代史》上讲过多次资产阶级革命,教师应帮助学生进行比较:第一,17世纪的英国革命和18世纪的法国革命,这是在资本主义手工工场时生的两次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第二,18世纪北美独立战争和19世纪初拉丁美洲独立运动,主要是争取民族独立,其中也有资产阶级革命的性质。第三,1848――1849年欧洲革命,是工业革命在英国已经完成、在法德两国已经开始的因历史条件下的一场大规模的欧洲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那时,无产阶级已经成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第四,美国内战是美国第一次资产阶级革命。第五,日本明治维新是一次不彻底的资产阶级革命。第六,1861年俄国亚历山大改革――废除了农奴制,虽然谈不上是革命,但此后沙皇也实行了一系列的资产阶级性质改革……可提高学生对事物本质的认识能力。

在培养学深层次比较能力的时候,教师应当看到和想象出学生的脑力劳动是怎样进行的,学生是怎样感知教师叙述和讲解的知识,以及关心他们在认识的道路上遇到了哪些困难,具体说来就是教师掌握好提问的节奏,迂回设问,层层引导。如讲述完“新文化运动”后,设计这样的问题:“从鸦片战争至新文化运动,中国的思想家探索到了哪条救国救民的真理?”再把这一问题分成若干小问题,层层设问,步步引导:①鸦片战争后有哪些先进的思想家?②这些思想家的主张是什么?③中国的儒家经典学说是怎样被抛弃的?④等先进知识分子怎样看到了民族解放新希望?通过对龚自珍、魏源、严复、等人思想的比较,学生看到从“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师夷长技以制夷”,“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世道必胜,后胜于今”到介绍的马克思主义的这条思想轨迹,思考出鸦片战争后的中国思想家们怎样抛弃了儒家学说,接受了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和社会理论,最终探索出用马克思主义改造中国救国救民的真理。又如,英日两国同是君主立体,它们的区别是什么呢?首先,英国的君主立宪制不是根据宪法,而是根据议会和惯例逐渐演变而成的。英国王是统而不治的虚君,没有实权。议会是机关,掌握最高立法权,内阁大臣对议会负责,不对国王负责。议会多数党的党魁做首相。实质上是多数党控制内阁和议会。而日本的君主立宪制是根据《一八帝国宪法》建立起来的。天皇近代是国家元首,又是军队最高统帅,有宣战、缔结、任免高级文武官员、解散和召开议会的权力。内阁大臣不是对议会负责,而是对天皇负责。所谓发展智力,就是要使知识“处于运动之中,处于运用之中”。让学生用所学知识,在比较中思考问题,可使学生对历史事实和历史现象之间的依存性和相互关系有更深入的理解,知识得到发展和深化,比较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也落到实处。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通过比较,促进学生向知识的广度和深度发展,并能逐渐掌握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正如一位教育工作者所说,教师的重要任务是使学生千方百计地掌握“点金术”,而不是只简单地授学生以“金子”。

归纳能力,是指从个别事实走向一般概念、结论的一种思维活动。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一则能使学生对教材中分散的知识系统地整理,建立相应的知识结构体系,促进学生认识历史事件发生的过程,掌握、理解所学的知识。二则能帮助学生揭示前后史实的内在联系,掌握历史知识的本质特征,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如辛亥革命讲完后,引导学生做如下小结归纳:辛亥革命的兴起分两个问题讲述,一是资产阶级思想的传播,二是革命团体的广泛建立。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广泛传播为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的建立提供了前提,奠定了思想基础,随着民主革命运动的不断深入,中国同盟会孕育而生。中国同盟会成立后,开始领导了各地的武装起义,开始了武装夺取政权的尝试。这些武装夺取政权的起义虽然失败,但表明了革命党人决心清王朝的勇敢精神和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慨。四川人民的收回利权的保路运动,给湖北同盟会发动起义造成绝好的机会。于是1911年10月10日发动武昌起义,建立中华民国,使革命进入高潮。辛亥革命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但因为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软弱妥协,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篡夺,革命并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这一失败表明:康有为、梁启超的改良道路行不通,孙中山的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也没能救中国。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才取得了民主革命的最后胜利。归纳,一方面能使学生窥视知识全貌,另一方面也揭示了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归纳的过程,是知识联系衔接形成系统的过程,也是学生归纳能力提高的过程。

综合能力,是把某一历史现象的不同方面综合起来,构成整体认识的能力,也是分析、归纳能力的综合运用。如在讲完“西安事变”后,指导学生综合“中国共产党倡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建立的过程”,引导学生重点对“《八一宣言》”的内容、“瓦窑堡会议制定的方针”、“一二・九运动”爆发的标志、“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意义等内容进行分析。通过对这些知识的综合,学生在头脑中形成清晰的事件发展概貌,顺利把握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建立过程”这一历史事件的整体认识。

随着现代教育的发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已成为提高素质的重要内容。而培养能力,发展智力,重在情感。“没有情感就没有智力”。教师对学生心理特征的研究,思维特征的研究,精神需要的研究,就已渗透了情感。“没有认识的欲望,就没有智力的发展”。教师要善于捕捉思维训练点,提出可以促进思维活动的问题,能在练习设计上巧妙地渗入思维因素,用生动的语言去激发学生思想的火花,点燃学生求知的欲望。

培养学生《历史与社会》学科思维能力关键又在于教师的引导。实践证明,如果教师不引导学生去思考,一味地越俎代庖地“注入”,只注重知识的记忆,长此以往就会使学生的智力才能逐渐趋向迟钝。没有学生智力的发展,《历史与社会》学科思维能力的培养也无法落到实处。所以,教师的责任不仅在于传播知识,更要把发展思维的方法教给学生,给他们提供多把钥匙,教学生去发现真理,努力将学生培养成二十一世纪所需要的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李尉霞.少年心理与教育.新疆大学出版社,1992.4.

[2]白月桥.历史教学问题探讨.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1.

[3]Daniel Goleman.情感与智力.参考消息,1997.6.16.

八年级下生物知识点第4篇

关键词:地方高校;生物技术;专业建设;综合改革

生物技术是我国优先发展的前沿技术,是一门综合性、交叉性的学科[1]。《生物技术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2014)对生物技术专业培养目标的规定是:通过各种教育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健全人格;具有成为高素质人才所具备的人文社科基础知识和人文修养;掌握生命科学技术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能在教学、科研、生物技术产业及其相关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人才培养及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复合型人才[2-3]。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生物技术专业于1994年在东北地区第一个本科微生物专业基础上建立,1998年微生物专业调整为生物技术专业。该专业多次被评为黑龙江省普通高校重点建设专业,并在2019年入选黑龙江省“双一流”专业建设。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生物技术专业在原有微生物方向的基础上,于2015年增设食用菌方向。生物技术专业微生物方向的定位为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现代生物技术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在农业、食品、环保和医药等行业从事技术研发和生产应用的能力;适应现代生物产业发展需要的具有获取新知识和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人才。生物技术专业食用菌方向的定位为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现代生物技术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在食用菌栽培与加工厂、检疫等部门从事应用微生物(侧重食、药用菌)、农业、食品、环保和医药等行业从事技术研发和生产应用的能力,适应现代生物产业发展需要的具有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人才。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生物技术专业的特色是立足于黑龙江垦区的现代化生态大农业发展实际,顺应服务寒区地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运用现代生物技术手段解决阻碍经济发展的关键科学问题。同时在学生培养方面注重学生科研素质及实践应用能力的提高,使学生掌握本学科理论基础和现代实验技能,成为能够胜任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工作的高素质创新型专门人才。在当前“双一流”专业建设推动下,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生物技术专业对地方高校生物技术专业建设进行总结,凝练特色,提升专业建设内涵,为培养国家需要的创新型生物技术人才奠定基础。

一、生物技术专业建设实践与措施

(一)深化专业综合改革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生物技术专业始终坚持“质量核心”和“问题导向”的教育理念,不断推进教学改革。根据学科特色和市场需求,在充分论证基础上,每年修订和完善生物技术专业微生物和食用菌两个方向的人才培养方案。突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以激发学生兴趣和潜能为基点;在生物科学大类框架下,扩大学生的自主选择权;鼓励学生根据兴趣爱好选择专业方向,执行创新实践学分替换制度。在以学生为主导的教学过程中,积极推进小班化教学、混合式教学和翻转课堂等教学方式,构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打造课程思政,不断推动课堂教学改革;坚持产出导向,以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为契机,充分利用各种科研载体,提升学生科研素养和科研能力。众所周知,专业建设与教师息息相关。多年来,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生物技术专业始终重视加强教师教育科研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发展能力,制订合理的培养计划。坚持立德树人,全面开展教师教学能力培训,不断加大教师引进和培养力度。提倡教学及科研经验丰富的教授给本科生授课,同时以基层教学组织为载体,开展活动,提高教师教育教学中的现代信息化水平。鼓励和支持教师参与高水平教材的编写,增强教材针对性和实效性。优化和完善教师评价体系,促进教师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并将基层教学组织的各项活动纳入绩效考核制度,激励教师潜心教学。不断改善办学条件,构建全方位育人机制,提高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生物技术专业建设质量。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生物技术专业不断加强生物学基础实验教学平台建设,积极参与新工科背景下工科专业本科实验平台建设;积极加强与企业联系,夯实专业实践基地建设,充分利用虚拟仿真实验室,提高实验教学质量。此外,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生物技术专业依托省重点实验室、农业部农业微生物实验室、省高校工程中心、省科技创新团队及校级重点实验室,逐步提升生物技术专业教学实验内涵。在外部条件不断完善的同时,强化科教协同育人,根据生物技术学科特色和市场需求,在充分论证基础上,定期修订和完善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生物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

(二)加强师资队伍和基层教学组织建设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一直注重师德师风建设,积极推进教师教育科研培训工作,在潜移默化中提升教师的专业发展能力。并且充分利用国家及黑龙江省的国内外访问学者项目,提升一线教师的国际化水准,通过学校“青年教师生产一线实践学习班”,提升教师的社会实践能力。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生物技术专业始终重视教师引进及培养力度,不断优化师资结构,提升教学能力。在人事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生物技术专业通过全职引进、兼职聘用和自主培养等多种方式引进各类优秀人才,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传帮带”作用,以多种形式培养青年教师,全力打造业务骨干,并采用合理的教师激励机制,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根据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生物技术专业特色,建立健全生物技术专业的基层教学组织。以教研室为单位,建立微生物与发酵工程、生化分子生物学两个基层教学组织,所有教师(含实验教师、实验员)均为基层教学组织成员,广泛开展教育教学研究活动,提高教师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能力。开展人才培养方案制订、教学任务安排、课程组建设、教材选用与编撰、集体备课研讨、教学改革交流、教学效果互评、学生双创训练指导以及现代化信息化教育技术交流等活动,促进教师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

(三)强化专业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生物技术专业严格执行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包括教材管理、教学管理文件和教学监控管理等。建立和遵循学院各项制度与规范,包括试卷管理办法、本科毕业论文工作实施办法和实习安全管理等。制定和执行专业教学质量标准,包括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质量标准、考试评估指标及等级标准、教师授课质量评价办法等。同时建立完备的教学档案,包括专业计划、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实验大纲、生产实习大纲及教学日历等。实行教务处与校院两级教学督导组以及学院教学指导委员会作为教学质量监控的组织保障机构,通过督导、学生评教、领导干部听课等教学相关监督检查体系,对各主要教学环节的运行过程进行监控和反馈,以期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最终目的。教师教学质量评价贯穿于教学全过程,对教学工作各个环节进行全过程评价。同时,生物技术系积极开展教学反馈评估分类总结及毕业生跟踪调查评价,根据督导和学生等综合意见和建议召开专题会议,制定持续改进措施,并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贯彻执行。

(四)加强毕业生培养质量跟踪调查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生物技术专业多年来不断完善毕业生跟踪调查制度,通过对毕业生就业工作满意度情况调查问卷进行毕业生就业状况分析。对每届毕业生连续跟踪调查三年,每年统计一次,三年调查覆盖率分别为50%、50%和20%。同时,采取召开毕业生座谈会、填写调查表、网上调查和电话调查等多种形式进行对毕业生就业情况实质调查。由毕业生本人填写调查表时,要求填写时间具体,内容详细。采用电话调查形式时,负责调查人员要在调查表上签字,并确保调查内容详细、真实。毕业生跟踪调查工作由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社团联合会就业部负责。每次调查结束后,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根据生物技术专业毕业生及用人单位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召开主题会议,提出整改措施,改进教师教学及学生管理工作,提高办学质量和效益。将毕业生跟踪调查工作纳入教学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认真组织实施,并随时总结实施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重视并有目的地针对新情况和新问题提出合理有效的解决方案。

二、生物技术专业建设成效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生物技术专业教育教学改革成绩显著,3年来,生物技术专业教师承担各级教学改革项目近30项,获得教学成果奖5项。其中“基因工程”被评为省级精品视频公开课,“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两门课程被评为校级精品课;生物技术专业教师出版各类专著教材合计15部;发表教研论文20余篇。本科生承担部级、省级及校级创新创业项目20余项,累计获得“互联网+”、“挑战杯”以及生命科学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比赛奖项20多项,本科生参与近20篇。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生物技术专业经过多年的积累,在生物技术专业所有教师的共同努力下,一支结构优、素质高、业务强的生物技术专业教学团队已然形成,并多次获得黑龙江省高校优秀科技创新团队称号。新入职教师3人,2名教师出国访学,1人入选青年龙江学者,教学团队博士率达90%以上,聘请香港大学、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教师王震为讲座教授,。基于科教协同育人机制的教育教学体系的建立,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于2019年制定了生物科学类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生物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更加注重基础知识及技能,微生物和食用菌方向在选修课设置上着重体现了各自研究领域的特色和优势。其中,综合性、设计性试验项目总数占比超过40%,实验室新增和升级维护仪器463台套,扩展大学生双创训练实验室面积近500平米,新建校外生产实习实践基地5个,投资近30万元升级改造校内食用菌基地。近三年,生物技术专业所有教师无教学事故和专业教学质量不达标的情况,各教学环节质量较高,均达到国家专业教学质量评价标准。目前,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生物技术专业已培养24届本科毕业生,共计1100余人。跟踪调查结果显示,用人单位对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生物技术专业毕业生及其在校期间所接受的培养模式等方面均给予了较高评价,很多毕业生已然成为企业的骨干力量。毕业生也普遍认为通过在生物技术专业四年的系统理论学习,结合实习实践活动,为他们提供了扎实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能力,同时在北大荒精神和铁人精神的双重引领下,培养出了具有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艰苦奋斗的独特精神。从用人单位的整体评价来看,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生物技术专业毕业生,综合评价方面优秀率达到66%,称职率达到28%,基本称职率6%。由于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生物技术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区域主要集中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大庆等城市,因此其成为了黑龙江省生物技术企业新入职人员的主要力量。其中,大部分毕业生目前依然活跃在生产第一线,各方面的表现均得到了用人单位的一致好评。近三年来,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生物技术专业保研及考研学生累计52人,其中在双一流高校、中国科学院和国外名校就读者超过40%。

三、未来推进专业建设和改革的主要思路及举措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生物技术专业始终坚持以学科建设为引领,紧密围绕北大荒及东北寒区地域特性、应用型和现代化的办学理念;坚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不断推进教学改革;紧紧依托生物学学科的微生物方向,既保证寒区环境微生物及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传统优势方向的进一步提升和发展,又积极培育北方食用菌育种栽培等新方向;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生物技术专业教学和科研团队。同时,继续加大人才引进培养力度,不断拓宽引进渠道,利用各种形式充实人才队伍,构建具有明确定位、生态良好、职责清晰的人才培养体系。鼓励和支持新入职教师及青年教师进入以学科和专业实验室为载体的团队,充分发挥团队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传帮带”作用,营造有利于青年教师快速成长和发展的环境和体制。加大专业建设投入,不断改善办学环境,把握国家和地方的经济发展需求;紧密结合北大荒“三大一航母”发展战略和黑龙江经济转型升级需求,创造发展条件,找准发力点,优化专业课程;培养能力强、素质高、留得住的应用型本科人才。要践行上述思路,必须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合理配置资源,既要保证已有专业方向的优势,又要发展新的方向。通过制订详实的教师引进培养计划,有重点、分层次地积极培育各类人才,进一步强化寒区环境微生物与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方向的优势,同时打造特色鲜明、结构合理、专兼结合以及具有竞争力的食用菌方向教学和科研团队。在切实有效地开展吸引全国各地生源的工作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各种契机提升学科与专业的影响力,不断提高生源质量。运用好各级政府和学校的专业建设政策,不断争取资金支持;加强社会服务和转化,拓宽专业建设资金来源,改善专业教学、实验及实践条件;加大生物技术实验教学改革,舍弃那些传统的实验项目。鼓励教师申请部级及厅局级各类教学改革项目,使教学改革从根本上服务于教学。支持本科生早进实验室,早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训练和各类比赛,设置合理的激励机制,鼓励学生发表文章和申请专利。建设好校内食用菌实习基地,充分利用黑龙江省寒区环境微生物与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重点实验室和黑龙江省高校工程中心,为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生物技术专业学生科研训练和实践能力培养奠定坚实基础。鼓励、支持和帮助学生报考研究生,努力提高本专业学生的研究生录取率。

八年级下生物知识点第5篇

关键词:初中作文;阶段训练;过程;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3)-07-0147-01

新课程语文教材的实施,是在实践着“大语文”的思想,力图使读、写、听、说能力训练得到全面提升,大力体现语文的“人文性”、“综合性”。在教材编排上,把作文教学渗透到“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中,虽仍与阅读教学紧紧结合,但有些脱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对表达方式和文体意识的淡化也是新课程精神的体现,实际上在一定程度上又削弱了作文教学的有序开展,没能很好落实作文教学的“阶段性”要求。加上当前作文教学比较随意、阶段性训练模糊不清的现状,我们应把作文教学与学生的思维特点和生活实际相结合,参照教材编排,灵活有序地进行阶段性训练,围绕生活,让他们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知所感写出来。

初中作文阶段性训练,要在阅读教学的引领下,与学生知识体系构建过程保持一致,围绕其生活经历和阅读经历,解决“写什么”、“怎样写”、“如何写好”的问题。从学生对知识体系的认知过程角度讲,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七年级进行“写见闻”训练,达到有内容可写、能分清结构、写明目的的要求;第二阶段,八年级进行“写体验”训练,进一步做到快速审题构思,快速选材行文,写明情感体验;第三阶段,九年级进行“写思想”训练,螺旋式提高,要有新立意、新构思,有丰富的材料,有自己的风格和思想。

第一阶段,七年级要解决“写什么”的问题,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让其“写见闻”。

学生大多数不喜欢写作文,只因无话可写,产生了作文训练中“无‘米’”现象。许多学生写作文脱离了生活,作文成编出来的语言组合,缺少切身体验和真实情感。七年级上册阅读教学主要围绕“认识生活”展开,让学生明白了生活的丰富多彩。因此,刚进入初中,要消除学生怕作文的心理障碍,杜绝作文胡编乱造的思想念头。训练要从自我认识开始,写自己,写理想,写经历。教师命题要具体,多以命题作文和半命题作文为主。如第一单元教学,以“我是一个___的男(女)孩”为题介绍自己,并在语文活动中展示,让他们互相认识,在有趣的活动中完成作文训练。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是以“认识动物世界”为主题,作文训练就以“身边的小动物”为话题,去写自家的或邻居的小动物。这样,把学生生活见闻经历作为材料,学生有“米”下“炊”,作文就不是学生的负担了。在此阶段中,主要通过写自己身边的见闻,培养学生的叙述和描写能力,让他们在“生活—感知—表达”的思维过程中完成作文训练。

第二阶段,八年级要解决“怎样写”的问题,适当加入文体知识和表达方式的训练,让他们既要“写见闻”,又要“写体验”。

新课标中,淡化文体和表达方式的做法是为了纠正过去过分进行语文文体知识的教学和琐碎的分析,让学生感受语文的人文性,感受语言的人情美。但语文学科的应用性,训练目的要落到读写听说的能力培养上。八年级作文教学要让学生有话可写,还要写情感写体验,把作文教学生活化,具体化。如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道不尽的桥”的训练中,直接让学生写话题作文“家乡的桥”,提出文体要求,可说明某座桥的特征,也可叙写家乡某座桥的变化反映社会的进步,更可通过桥的连通作用论述人与人之间沟通的作用。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科海泛舟”中,可让学生写当地生态环境的破坏行为,进而可发出保护环境的呼吁。虽按课标要求,淡化文体知识和表达方式的运用,但为了让学生作文有法可循,应该加入这方面的训练。如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学习了说明文的知识,作文就以“我们的学校”或“家乡的桥”为题写说明文,。这此阶段中,按照“生活—感受—表达”的思维过程,表达方式的运用很重要,八年级上册以叙述、描写、抒情能力的培养为主,下册加入说明能力培养为主,要给学生较大的写作空间,以便九年级作文训练中的综合运用。

第三阶段,九年级要解决达到“如何写好”的问题,淡化文体要求,有目的的运用表达方式,写感悟,写思想,达到应用语文技能的目的。

八年级下生物知识点第6篇

一、培养八年级学生学习英语词汇兴趣的重要性

八年级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关键时期,也有人说是危险期。从多年来的英语教学实践看,学生英语成绩变差多发生在这一时期。

相比七年级,八年级增加了几何、物理等科目,面对新科目的增加,新内容的出现,难度的增加,学生心理上需要适应,知识体系需要更新,学生学习时间在进一步分散,学英语时间减少。这时期考试增多,如历史、地理等科目相继在这时期会考等,学生的课业明显加重。科目的增多与时间的减少,必然影响学生学英语的效果。

任教过中小学英语的人都知道,新课程标准七年级英语与小学英语在知识难度上差别并不大,新单词、句型和语法都增加不多,七年级学生可以“轻松地”过英语这一关,但学生不知道这基本上是他们的小学水平,因此,在轻松过关的同时也给自己设下了“七年级英语不难”的思想陷阱,这就是八年级学生英语遇困的一个重要原因。事实上,不管是词汇、语法,还是其他知识,八年级英语都比其之前的多得多,也比较难。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八年级学生延续七年级的学习习惯,思想上对英语不够重视,再加上如果得不到教师有效的教育引导,学生必将掉进这个“陷阱”。

随着后工业文明时期的到来,人民生活条件已有了较大的改善,绝大部分学生身体发育良好,但也恰恰是在这种背景下,学生的思想、心理、经历等方面的发展又比较欠缺,八年级是学生个性发展的敏感期、过渡期及危险期。所谓敏感是指八年级学生个性浮躁,容易受外界事物的刺激并产生影响和变化。所谓过渡是指八年级为学生发展的“分水岭”,如果学生能顺利越过,就能顺利“下坡”,轻松上九年级;如果不能顺利越过,则勉强上九年级,其现实表现纪律开始松散,学习失去兴趣,注意力转移,学习成绩下降,心理将必然寻求新的寄托。这不但会影响英语的学习,也会影响其他科目的学习。

因此,加强八年级学生学英语的研究、教育和引导,着力培养学生的良好个性尤其是学生学习的兴趣至关重要。

二、培养八年级学生学习英语词汇兴趣的实践探索

长期以来,学界对如何培养学生学英语词汇的兴趣进行了广泛的研究,有人说:“兴趣不是靠考虑它和以它为目标就可以获得的,而是靠考虑和针对在它的背后和激发它的条件才能获得。”[4] 本人运用思维导图、游戏、编写故事、构词法等教学法开展教学,大大丰富了激发兴趣的条件,有效地培养了学生学英语的兴趣。

1.运用思维导图教学法,培养发散思维,启迪学习词汇兴趣

思维导图最早由英国人东尼·巴赞发明,该观点认为,每一种进入大脑的资料都可以成为一个思考中心,并由此中心向外发散出成千上万的关节点,每一个关节点代表与中心主题的一个连结,而每一个连结又可以成为另一个中心主题,再向外发散出成千上万的关节点,这些关节经过放射性后,除了加速资料的累积量外,更多的是将数据依据彼此间的关联性分层分类管理,使资料的储存、管理及应用因更有系统化而增加大脑运作的效率。

当前,我国中学英语教学大多数是严格依据教材、围绕单元、分课时进行的,即依纲靠本。在单词教学上,多数教师是通过带读、讲解、听写、考试等途径和方法进行的,教学方法简单枯燥,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学生或因单词难而死记硬背,甚至放弃英语。实践表明,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能科学运用思维导图配合教学,就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如人教版英语教材Go for it(《 新目标 》)八年级上册Unit 2的词汇大多数与人体(如图1)有关,Unit 4的词汇与数字(如图2)和交通工具(如图3)有关,教师在教学时可以用思维导图的方法进行。当然,运用这种方法,并不是说一下子就能帮助学生记住多少单词,而是能启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知道只要方法得当,学习英语单词还是有趣的,从而增加学生学英语的信心,提高学习效果。

2.运用游戏教学法,营造愉悦氛围,培养学习词汇兴趣

从柏拉图到卢梭,从裴斯泰洛齐到福禄培尔,人们已经发现,任何人对于儿童的教育,尤其是对于年幼儿童的教育,无不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游戏和娱乐。[5] 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也说:“游戏在儿童生活中具有极重要的意义,具有与成人的活动、工作和服务同样重要的意义。儿童在游戏中怎么样,当他长大的时候,创造工作中也多半如此。因此,未来活动家的教育,首先要在游戏中开始。”

游戏对教育教学的作用是众所周知的,但由于受应试教育理念及制度的影响,它并不能得到充分运用。运用游戏教学法培养学生学习英语词汇的兴趣,应该是以课本内容为核心,大胆拓展到课外,致力于营造一种愉悦的氛围,给予一种“肥沃”的土壤。这些游戏的载体非常丰富,有英语歌唱比赛、英语角活动、英语夏令营活动、讲英语故事、背靠背猜单词、小组合作写单词、单词接龙游戏、扑克拼单词、单词金字塔、单词滚雪球、对号入座、单词实力大比拼等。如在教人教版英语教材Go for it(《 新目标 》)八年级下册Unit 7时,教师可以按下面的规则来开展小组合作写单词游戏活动:教师以组别为单位,将全班同学分成四个组,每组给一张纸条,纸条上分别写有一个本单元的单词作为游戏的开头,每组第一个学生根据本单元所学单词写一个字母并把纸条往后传,后面的学生要根据前面同学写的字母尽量想出比较适合全拼成的单词并接上第二个字母。以后的学生依此类推,当有学生觉得自己加一个字母后即可以组成一个单词时就负责收尾,接着由后面的同学接新的单词。规定时间到后,接的单词最多且不重复者为胜。这种“从游戏中学来的课程,从生活中得到的教训,就其本身以及对学习者的效果来讲,印象最深,最易理解,作用最持久和最有进步意义”。[6]

3.运用编故事教学法,产生意义联想,拓展学习词汇兴趣

按单元课时编排的八年级英语词汇因其能紧扣课文主题内容而并不显得“零乱”,但为什么学生学起单词来仍有“困难”的感觉呢?我以为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在于单词对于学生来说,仍然存在于无意义的状态,无意义状态当然无法引起学生的兴趣。如果有兴趣,那也只能是假兴趣。“真正的兴趣是自我通过行动与某一对象或观念融为一体的伴随物,因为必须有那个对象或观念维持自我主动的活动。”[7] 因此,要使学生对词汇产生兴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要想办法使词汇在某一结点上对学生产生意义,使学生能维持推进学习词汇这一主体活动过程。以单元为单位,运用编故事教学法,将单词编写成一些短小精悍的故事,使原本“零乱”的单词产生意义,就能使学生产生联想,拓展学习兴趣。如人教版英语教材Go for it(《新目标》)八年级下册Unit 3的单词非常多,难度也比较大,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将该单元的单词编写成一个小故事来帮助学生学习。最近(recently)发生(happen/ take place)了一件奇怪的(strange)事故(accident)——(terrorist)想通过飞碟(UFO)、飞机(plane)或火车(train)等撞击破坏(destroy)世界贸易中心(World Trade Center)来谋杀(murder/kill)马丁·路德·金(Martin Luther King),但令人惊异的(amazing)是,马丁·路德·金不但不恐惧(scared)而逃跑(run away),反而像外星人(alien)一样(as...as),跟随(follow)世界贸易中心理发店(barber shop)的理发师(barber)躲进明亮的(bright)浴室(bathroom)而逃过了一劫,由此,人们都说他是一位奇怪的(strange)现代(modern)英雄(hero)。故事虽然短小,但具有一定的意义,会引导学生产生联想,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且覆盖了该单元所要求学的绝大多数单词,能提高学习效果。

4.运用构词法教学法,传授科学构词理论,巩固学习词汇兴趣

八年级学生至少已经学习英语六年,不但有了一定的英语基础,而且有了较强的英语学习独立性和自主性,教师应该注重他们英语学习方法的指导与传授。作为学生学习英语词汇的科学方法,英语构词法是学生学习词汇和教师教授词汇的通用法宝,学好用好它,对学生减轻英语学习负担,提高英语学习信心与兴趣都有着非常好的作用。我们通常使用的英语构词法主要有词缀法(Affixation)、复合法(Compounding)、转类法(Conversion)、拼缀法(Blending)、截短法(Clipping)、首字母缩略法(Acronymy)、逆生法(Back-formation)和专有名词普通化(Words from Proper Names)等。在理论上,这些构词法对于八年级学生来说还是比较生疏的,也不是他们学习的主要内容,教师不必进行深入详细的理论讲解。但是,由于构词法在八年级教材中较常见,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就出现的有关词汇进行说明,适当传授一些构词法。如人教版英语教材Go for it(《 新目标 》)八年级下册Unit 1中出现了“scientist(科学家)”,教师在讲授时就要向学生讲清楚这个词是由“science(科学)”转化而来的,属于构词法中的转类法,同时可以列举一些类似的单词,如“write(写)”可转化为“writer(作家)”,“sing(唱歌)”可转化为“singer(歌唱家)”等;同一单元中的“everywhere”是由“every”和“where”两个词合成的,属于构词法中的复合法;Unit 3中出现的“UFO(不明飞行物)”则是由“uniden tified flying object”中各个单词的首字母组成的,Unit 4中出现的“UNICEF(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则是由“United Nations International Children?蒺s Emergency Fund”中各个单词的首字母组成的,都属于构词法中的首字母缩略法,等等。事实上,构词法本身并不能带给学生什么兴趣,但是“任何不令人感兴趣或令人讨厌的事物,当大众把它看作是一个目的,而这个目的允许已经掌握了的方法去取得进一步的活动和出路时,它就变得有兴趣了”。[8] 由于构词法具有深厚的英语文化底蕴,意义深远,引人入胜,教师对这些单词的构成进行说明与讲解,自然会引起学生的兴趣,启发学生的思维,开拓学生的视野,促进学生的英语学习。

三、小结

学好英语,必须学好词汇,这是一条基本规律。词汇的学习,教师可以教会学生,但教不熟,也教不完,最终都得由学生本人来完成。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有有效地培养和发展学生学习英语词汇的需要、动机和兴趣等良好个性心理特征,才能有效地提高英语教学质量,真正实现新课程标准视野下的英语素质教育的目标。

(作者单位:茂名市第十中学,广东 茂名,525000)

参考文献:

[1]叶奕乾.心理学[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1995.

[2]周宏,高长梅,白昆荣.学校心理教育全书[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 1998.

八年级下生物知识点第7篇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7A-

0076-01

作为教科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插图具有阐释课文、刺激联想、激发想象的作用。教师合理利用插图进行教学,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比单纯讲授课文更具教学优势。因此,教师在授课时要合理运用插图,补充文字描绘的不足,营造有利于学生思考的教学情境,带动学生积极思考,提高教学质量。

一、初中语文教科书插图的分类

根据插图内容,教师可将初中语文教科书中的插图分为实物说明类、人物画像类、自然景观类、事件场景类、诗词意境类等。实物说明类指的是印证课文叙述,辅助学生理解的实物图片,如《中国石拱桥》(人教版语文教材八年级上册)中的插图;人物画像类指的是课文人物画像,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人教版语文教材六年级上册)中的插图;自然景观类指的是自然风光等图画,如《苏州园林》(人教版语文教材八年级上册)中的插图;事件场景类指的是还原真实事件的图片,如《变色龙》(人教版语文教材九年级下册)中的漫画等。

二、初中语文教科书中插图的有效利用

现行人教版中学语文教材插图是配合课文情节拍摄或绘制的,与教材文字相辅相成,是教学中重要的教学资源。教师应根据教学需要处理好图文关系,巧妙将其运用到教学中。

(一)利用插图,展开预习

预习是教学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海燕》(人教版语文教材八年级下册)这一内容时,教师可先让学生观看教材中海燕在乌云与大海间飞翔的插图,然后让学生在课外收集相关图片,这样不仅能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还能让学生更加了解海燕的形象,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二)利用插图,进行新课导入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进行有效的新课导入,可以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与效果。比如,在教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紫藤萝瀑布》这一内容时,因为学生很难亲眼看到紫藤萝,因此,教师可让学生仔细观察教材中紫藤萝的插图,先进行整体感知,后观察花朵、花穗等,了解紫藤萝的特点。

(三)利用插图,展开自主探究

初中学生由于阅历和生活环境的限制,在阅读中难免对文章为什么这么形容和描写产生疑问,这时教师可带领学生仔细观察插图,让学生观察插图后再反观文字描述,就容易领会作者意图,感受到语言文字的精妙。

比如,《故乡》(人教版语文教材九年级上册)是这样写的:“……他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教师引导学生对比插图,学生便不难提出“破毡帽哪儿去了”这样的问题。“毡帽”是江南水乡尤其是浙江绍兴一带农民着装的特色,为什么插图上毡帽不见了呢?教师让学生带着疑问思考,学生便能看出闰土生活窘迫,理解“我”的同情、悲哀之情。

在自主探究中除了以图解文,以图延伸也是一个好办法。例如,在教《爱莲说》(人教版语文教材八年级上册)这一内容时,笔者展示了不同形态的荷花图,引导学生给图取名或配以诗文,用文字释图的方式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四)利用插图,加深学生的理解与记忆

插图具有直观、形象的特点,利用插图再现课文内容,有利于学生再次理解与记忆。比如,在学习《桃花源记》(人教版语文教材八年级上册)这一内容时,教师可让学生对照课文插图,详细讲解插图反映了课文中的什么内容,让学生加深理解与记忆。

三、初中语文教科书中插图利用的注意事项

教科书中插图的主要作用是利用画面向学生传递一些知识信息,教师在进行备课时,一定要树立“备图”意识,结合插图进行教学。在运用插图时,教师要注意以下事项:

首先,教师自身一定要理解插图的含义,只有自己理解透彻了,才能准确地把握教材内容,更好地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情感,促使学生探究创新。如《故乡》(人教版语文教材九年级上册)的插图,从那寸头和一字胡须来看,图上的人分明就是鲁迅,然而知道这一点还不够,教师还要明确这幅图描绘了一个具有民主进步思想倾向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形象。

其次,在插图与文章之间,教师要构筑桥梁,帮助学生理解。教师应引导学生比较插图与文字,认识作者是怎样用简练而生动的文字描绘事物特点的。教师还应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营造自由宽松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八年级下生物知识点第8篇

1.抗日战争中,八路军在华北先后建立了4块重要敌后抗日根据地,其中与山西省有地缘关系的就有3块。同时,这期间八路军在山西这块黄土地上与日伪军作战7万余次,歼灭日伪军64万余人。同时,八路军总部在山西先后转战30个县。下列选项与材料叙述无关的是( )

A.山西是八路军在华北抗日的主要地区之一

B.山西是中国抗战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

C.抗战期间八路军总部曾在山西境内多次转战

D.山西的抗日根据地在抗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2.今年,国家通过立法的形式将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9月3日为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体现了

①对受害者生命的尊重 ②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③要增强民族凝聚力 ④勿忘国耻,爱好和平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3.1937年7月8日,中共中央发表了《为日军进攻卢沟桥通电》,与此直接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九一八事变 B.西安事变

C.八一三事变 D.七七事变

4.仔细阅读下表,它反映的是( )

时间 指挥者 规模 战绩

1940年8—12月 彭德怀 八路军投入105个团 毙伤日伪军25000多人

A.百团大战 B.台儿庄战役 C.辽沈战役 D.贺胜桥战役

5. 中日双方代表就日军投降的有关具体问题进行洽谈是在

A.常德 B.长沙 C.岳阳 D.芷江

6.既参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又参加重庆谈判的中国共产党代表是( )

A.毛泽东 B.周恩来

C.王若飞 D.朱德

7.1940年8月,为粉碎敌人的“囚笼政策”,八路军在华北地区发动了一场大规 模破袭战,给日军以极大震撼。日军把这场战役称为“挖心战”,这场战役是

A.血战卢沟桥 B.平型关大捷

C.台儿庄战役 D.百团大战

8. 西安事变对时局发展产生的最重要的影响是

A.国共两党关系恶化 B.抗日救亡运动高涨

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 D.国共第二次合作

9.“我们正处在中国有史以来转变关头,……第一次全民族一心一意地在血泊和瓦砾场中奋争以创造一个赫然在望的新时代。”“第一次全民族一心一意地在血泊和瓦砾场中奋争”是指

A.鸦片战争 B.甲午中日战争

C.抗日战争 D.太平天国运动

10.西安事变与重庆谈 判都是中国近代的重大历史事件,两者的相同点有

①张学良都直接参与其中

②中国共产党都作出了积极的努力

③都初步出现了有利于中华民族的局面

④都预示着抗日新局面的到来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11.每年的8月15日,全中国都要举行或大或小的纪念活动,与此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A、抗日战争的胜利 B、长征的胜利

C、武昌起义的胜利 D、解放战争的胜利

12.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为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努力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而不断奋斗。下列哪一事件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

A.辛亥革命 B.五四运动 C.遵义会议 D.抗日战争

13.抗日战争中,李宗仁指挥******军队在正面战场取得重大胜利的战役是

A.嫩江大桥之战 B.平型关大捷

C.台儿庄战役 D.百团大战

14.下图是某同学整理的“百团大战”资料卡片。其中表述错误的是百团大战的

A.背景B.时间C.指挥D.意义

15.“宁为战死鬼,不作亡国奴”。中国全民族抗日战争开始于

A.九一八事变 B.七七事变

C.八一三事变 D.西安事变

16.某知识竞赛的试题中出现了这样一组词语:“华清池、兵谏、联共抗日、和平解决”,由此判断,该题正确答案是

A.北伐战争 B.南昌起义 C.西安事变 D.重庆谈判

17.1937年,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A.七七事变的爆发 B.中共制定了正确的方针

C.国民政府对日态度发生了变化 D.日本不断扩大侵略,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18.“‘攘外安内’蒋主张,夜赠领土百万方,金陵城头发乱令,叫尔小民做羔羊……”,这首歌谣控诉了蒋介石对日军侵略采取的不抵抗政策,导致东北全境沦陷。与该歌谣创作背景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A.九一八事变 B.百团大战

C.卢沟桥事变 D.台儿庄战役

19.“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这首国歌的名字是( )

A、《义勇军进行曲》 B、《黄河大合唱》

C、《我爱你,中国》 D、《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20.张敏同学对抗日战争初期的一场战役作了如下描述:战场位于徐州东北60千米,北连津浦路,南接陇海线,战略地位重要。战役从1938年3月开始,敌我双方展开拉锯战。近20天后,中国军队歼敌两个最精锐的师团,取得抗战以来的胜利。该战役为

A.淞沪会战 B.台儿庄战役 C.百团大战 D.太原会战21.时下漫画常以特有的艺术形式反映某一时期复杂的政治形势。下图是漫画家张仃1946年完成的的作品 --《十五年前的一幕童话》。这幕童话反映的事件是

A.南京大屠杀 B.西安事变

C.九一八事变 D.七七事变

22.西安事变结束时,美国记者史沫特莱说:“西安事变……是一次全国性的胜利。一个统一的中国……终于在渐渐诞生。”她所说的“统一”是指

A.西安事变最终获得和平解决 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C.国共两党停止内战走向合作 D.抗战胜利台湾回到祖国怀抱

23.在该斗争中,一场正义的反侵略战争的胜利时至今年7月已有60周年。它应该是( )

A.肃清****** B.抗日战争

C.抗美援朝 D.土地改革

24.“……四万万同胞像今天这样,团结得如钢似铁;千百万民族英雄,为了保卫祖国,洒尽了他们的热血。”这描述的是()

A.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 B.南昌起义的首创精神

C.中华民族团结抗日的壮举 D.百万雄师过大江的豪迈

25.2013年12月26日,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参拜供奉有二战甲级战犯的靖国神社。靖国神社供奉的甲级战犯中松井石根作为侵华日军华中方面军司令官兼上海派遣军司令官,有意纵容部队施行种种暴行,负有不可推卸的战争罪责。松井石根有意纵容部队屠杀30万中国人的城市是

A.上海 B.南京 C.华中 D.北平

26.20世纪30年代,日本军国主义疯狂侵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激起了中国人民万众一心,奋起抗击日本侵略。下 列反映中华民族全民抗战的事实是 ( )

①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②国共实现第二次合作

③台儿庄保卫战 ④美国“飞虎队”参加对日作战

⑤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反“扫荡”斗争 ⑥重庆谈判

A.①②③④⑤ B.②③⑤

C.①②③⑤⑥ D.①②③⑤

27.在学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的过程中,某同学整理制作了下面的表格。其中出现明显错误的是

序号 事件 时间 作用

① 卢沟桥抗战 1937年7月 中国人民局部抗战的开始

② 国共第二次合作 1937年9月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最终形成

③ 台儿庄战役 1938年春天 取得抗战开始以来的重大胜利

④ 日本宣布投降 1945年8月15日 抗日战争取得胜利

A.① B.② C.③ D.④

28.2014年2月,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决定,将9月3日确定为中国人民 纪念日,把12月13日设立为 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A.卢沟桥事变 细菌战 B.卢沟桥事变 南京大屠杀

C.抗日战争胜利 南京大屠杀 D.抗日战争胜利 细菌战

29.在历史学习中,常常需要对历史事件的因果关系进行分析。下列史实有因果关系的是

①铁农具牛耕技术的推广与商秧变法 ②孝文帝改革与北方民族融合

③军机处设立与封建皇权加强 ④七七事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二、填空题

30.抗战期间,南京被日本占领后,国民政府的陪都是 。

31.1938年,徐州会战中,第五战区司令长官 指挥中国军队取得了台儿庄战役的胜利;1940年,八路军在 指挥下取得百团大战的胜 利。

32.根据提示,写出下列具有标志性意义的历史事件:

(1)______________________战争标志着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2分)

(2)______________________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中国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2分)

(3)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平解决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的初步形成,预示了团结抗日新局面的到来。(2分)

(4)______________________成立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已经取得伟大胜利,标志着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已经过去,中国人民成为新国家、新社会的主人。(2分)

(5)______________________基本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2分)

33.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中国同盟会创办的机关刊物是《_________》,孙中山在发刊词中,把同盟会的革命纲领阐发为“_______ ”、“_______ ”“ _______ ”三民主义。

(2) 1936年12月,_________、________多次劝说蒋介石停止内战,联共抗日,都遭到无理拒绝。为了逼迫蒋介石抗日,他们于12日扣押了蒋介石,实行“兵谏”。这就是震惊中外的“______________”。

(3)为了粉碎日军对抗日根据地的“_______ ”,1940年8月,八路军在彭德怀的指挥下,在华北2000多千米的战线上发起了“______________”,这是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规模战役。

(4)1897年在上海创办的______________,是近代中国历史最长、规模的文化出版机构,当时使用的课本和字典很多都是由它出版的。

三、问答题

34.(8分)阅读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最伟大的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2014年2月,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通过了决定:将9月3日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将12月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忌日。

(1)材料说明全国人大常委会行驶什么权力?全国人大常委会设立这两个纪念日的目的是什么?(3分)

材料二:1945年9月,重庆新闻界举行欢庆抗战胜利的盛大宴会,国共两党代表及各界知名人士和记者欢聚一堂。席间,文人以猜谜为乐,议以“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为谜面,以中国历史人物为谜底。与会人员纷纷亮出各自的谜底……

(2)请你参与,从你所知的或下面提供的人物中做2个谜底并解释理由。(3分)

示例: 苏武——苏联出兵中国东北,歼灭了日本精锐部队关东军

(温馨提示:毛遂、共工(神话人物)、蒋干、屈原、华佗、袁世凯……仅供参考)

(3)距今120年前,日本也曾发动过一次侵华战争, 请写出该战争的名称并说说该战争对当时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 。(2分)

3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港澳台工作进一步加强。香港、澳门保持繁荣稳定,同内地交流合作提高到新水平。推动两岸关系实现重大转折,两岸直接双向“三通”全面实现,签署实施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形成两岸全方位交往格局,开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局面。

----摘自《2013年政府工作报告》

材料二 中新网4月23日电 据国家海洋局网站消息,2013年4月23日,正在中国钓鱼岛海域正常巡航的中国海监51、23、46船编队发现,多艘日本船只在我钓鱼岛海域活动。

材料三2014、01、21台湾名嘴汇 2014再见甲午年 中日关系风云诡谲就2013年12月26号,安倍晋三在执政一周年之际,不顾中国人民在内的受害国家反对,参拜了供奉有东条英机和广田弘毅等14名甲级战犯,2000多名乙级战犯和丙级战犯的靖国神社发表评论。

当前党和政府对台的基本方针是什么?(2分)

(2)中国的第一支近代化海军创建于什么运动中?120年前的甲午年中国海军在哪次战争遭到毁灭性的惨败?(2分)在该战争中面对日本侵略与灾难,中华民族不怕牺牲,民族之魂在血雨腥风中重塑。请你写出中国近代为国捐躯的一位海军将领。(1分)

(3)列举古代中上,中日友好交往的史实一例。(1分)近代,日本侵略者屡次在我国犯下了滔天罪行,请列举一例。(1分)

(4)当前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是什么?(2分)

(5)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认为如何正确对待中日关系。(2分)参考答案

1.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八路军在山西开辟敌后抗日战场的相关内容。根据上述材料可知,山西是八路军在华北抗日的主要地区之一,抗战期间八路军总部曾在山西境内多次转战,山西的抗日根据地在抗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抗战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是延安,不是山西,所以答案选B。

考点: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伟大的抗日战争•全民族抗战的兴起•抗日敌后战场的开辟

2.D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运用能力。学习历史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后人牢记历史,以史为鉴,今年,国家通过立法的形式将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9月3日为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体现了对受害者生命的尊重、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要增强民族凝聚力、勿忘国耻,爱好和平。故答案选D。

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宁为战死鬼,不作亡国奴”;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血肉筑长城

3.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七七卢沟桥事变的准确认识,解题的关键是“1937年7月8日”,依据已学知识可知1937年7月7日日本发动了七七事变,是日本全面侵华的开始,卢沟桥事变的第二天,中共中央发出《中国共产党为日军进攻卢沟桥通电》,号召全国军民团结起来,共同抵抗日本侵略者。故选D。

考点:人教新课标版八年级上册•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七七事变

4.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百团大战的相关知识,为了粉碎敌人的囚笼政策,1940年,彭德怀领导了百团大战,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规模的战役,所以答案是A。

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血肉筑长城

5.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准确识记能力,材料中“日军投降的有关具体问题“是解题的关键信息,回顾已学知识可知1945年日本宣布投降后,中日双方代表在芷江就日军投降的有关具体问题进行洽谈,故选D。

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抗日战争的胜利

6.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西安事变和重庆谈判的相关知识,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派周恩来到西安谈判;1945年,毛泽东在周恩来等人的陪同下,赴重庆谈判,所以答案是B。

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难忘九一八;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内战烽火

7.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百团大战知识点。题干提供了关键信息“1940年8月”、“华北地区”,结合课本所学分析,彭德怀在1940年8月,在华北地区指挥八路军主动出击,抗日日军,这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一场战役。A发生在1937年7月;B发生在1937年8月;C在1938年初,由李宗仁指挥******军队取得。故答案为D。

考点:人教版八年级历册•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血肉筑长城

8.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西安事变知识点。题干提供了关键信息“西安事变”、“时局”,结合课本所学分析,1936年张学良、杨虎城发动的西安事变,在中共等多方面的努力下得以和平解决,蒋介石口头上答应联共抗日,西安事变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的故答案为C。

考点:人教版八年级历册•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难忘九一八

9.C

【解析 】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知识点。题干提供了关键信息“第一次全民族”、“血泊和瓦砾场中奋争”, 结合课本所学分析,在1937年7月7日,日本制造了卢沟桥事变,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爆发,中国全民族抗击日本侵略者也由此开始。故答案为C。

考点:人教版八年级历册•中华民族 的抗日战争•“宁为战死鬼,不做亡国奴”

10.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依据已学知识可知,西安事变后张学良已被蒋介石软禁,他并未参加重庆谈判,而重庆谈判时抗战已经取得了胜利,①④排除,所以选D。

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难忘九一八•西安事变11.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抗日战争胜利的内容。依据已学知识可知,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历时八年的抗日战争取得了胜利,这是中国近代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反侵略战争,洗刷了近代以来的民族耻辱,所以选A。

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血肉筑长城•抗日战争的胜利

12.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抗日战争的胜利知识点。辛亥革命是孙中山在1911年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国反抗外来侵略取得的第一次胜利,是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故答案为D。

考点:人教版八年级历册•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血肉筑长城

13.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台儿庄战役知识点。嫩江大桥战役发生在九一八事变之后,1937年9月八路军取得了平型关大捷,这是抗战以来第一次大捷;1938年春,李宗仁指挥******军队在台儿庄与日军进行激战;取得了抗战以来的重大胜利;1940年8月彭德怀指挥八路军取得百团大战的胜利。故答案为C。

考点:人教版八年级历册•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血肉筑长城

14.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百团大战知识点。仔细阅读资料卡片,结合课本所学分析,百团大战发生在1940年8月,为了粉碎敌人的“囚笼”,主要目标是破坏敌人的交通线,摧毁日伪军的据点;由彭德怀指挥,这次大战是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规模战役,坚定了全国人民抗战胜利的信心。故答案为A。

考点:人教版八年级历册•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血肉筑长城

15.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七七事变知识点。九一八事变是中国局部抗战的开始;七七事变是日本全面侵华战争开始的标志,也是中国全民族抗战的标志;八一三事变发生在七七事变后的1937年8月;西安事变发生在1936年,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的标志。故答案为B

考点:人教版八年级历册•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宁为战死鬼,不做亡国奴”

16.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西安事变知识点。题干提供了关键的信息“兵谏”、“联共抗日”、“和平解决”,结合课本所学,1936年由张学良、杨虎城联合行动,扣押蒋介石,实行“兵谏”,要求蒋介石“联共抗日”,结果,西安事变得到和平解决。故答案为C。

考点:人教版八年级历册•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难忘九一八

17.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知识点。A、B、C、D四个选项都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的原因或者背景;1936年12月,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随着日本对中国侵略的不断扩大,中华民族的危机空前严重,国共两党再次合作,正式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故答案为D。

考点:人教版八年级历册•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宁为战死鬼,不做亡国奴”

18.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九一八事变知识点。题干提供了关键的信息“不抵抗政策”,“导致东北沦陷”结合课本所学,在九一八事变发生后,蒋介石实行不抵抗政策,不到半年,使东北三省沦陷,东北三千万同胞沦为亡国奴。故答案为A。

考点:人教版八年级历册•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难忘九一八

19.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结合所学可知,在1949年9月的第一届政协会议上,确定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故选A项。

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下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20.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台儿庄战役的相关内容。台儿庄位于徐州东北60千米,北连津浦路,南接陇海线,战略地位重要。台儿庄战役从1938年3月开始,敌我双方展开拉锯战。近20天后,中国军队歼敌两个最精锐的师团,取得抗战以来的胜利,故选B。

考点: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伟大的抗日战争•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新的长城•台儿庄战役21.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九一八事变的相关内容。漫画家张仃1946年完成的的作品--《十五年前的一幕童话》反映的是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九一八事变后由于 蒋介石实行“不抵抗”方针,导致东三省很快沦陷。这幅漫画主要讽刺的是蒋介石的“不抵抗”方针。故选C。

考点: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伟大的抗日战争•“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九一八事变

22.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意义。 1936年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时局转变的关键。它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的初步形成,预示了团结抗日新局面的到来。后来国民政府发表《国共合作宣言》,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所以这里的“统一”是指国共两党停止内战走向合作,故选C。

考点: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伟大的抗日战争•“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西安事变

23.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抗美援朝的 相关内容。依据已学知识可知,A、D不属于反侵略战争,抗美援朝战争胜利是1953年7月,至2013年7月,抗日战争胜利则是1945年8月15日,计算可得2013年是抗美援朝胜利60周年,所以选C。

考点: 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最可爱的人•战斗英雄黄继光和邱少云

24.C

【解析】

试题分析:本小题考查的是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1931年9月18日,日本帝国主义悍然发动了对中国的侵略,日寇的铁蹄不断踏向中国大片的领土。随着七七事变的爆发,中华民族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危急时刻,在中国共产党的号召下,全国人民逐渐团结起来,并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现了四万万同胞的全民族抗战,最终经过八年的艰苦斗争,彻底打败了日本帝国主义,第一次取得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起来的完全胜利,提高了中国 的国际地位,成为中华历史的伟大转折。

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血肉筑长城

25.B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知识迁移能力。1937年12月13日,日军攻陷南京,屠杀手无寸铁的中国居民和放下武器的中国军人达30万人以上,因此,松井石根有意纵容部队屠杀30万中国人的城市是南京。故答案选B。

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宁为战死鬼,不作亡国奴”

26.C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反映中华民族全民抗战的事实。六个史实中,美国“飞虎队”参加对日作战不 能反映中华民族全民抗战,只能反映美国援助中国人民的抗日斗争。故答案选C。

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难忘九一八;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宁为战死鬼,不作亡国奴 ”;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血肉筑长城

27.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抗日战争有关知识的识记。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人民局部抗战的开始是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卢沟桥抗战是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的标志。故选A。

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难忘九一八

28.C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知识迁移能力。2014年2月,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决定,将9月3日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把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因为日本于1945年9月2日签署无条件投降书,1937年12月31日,侵华日军攻陷南京,开始制造南京大屠杀惨案。故答案选C。

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宁为战死鬼,不作亡国奴”;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血肉筑长城

29.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中国古代的重大事件,通过学习我们知道,铁农具牛耕技术的推广推动了商秧变法;孝文帝改革促进了北方民族融合;军机处设立是封建皇权加强的表现;七七事变标志着全国性的抗日战争从此爆发,与抗日战争的胜利没有因果关系,所以答案是D。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大变革的时代;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北方民族大融合;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君主集权的强化;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宁为战死归不作亡国奴

30.重庆

【解析】

试题解析:1937年12月,日本攻陷中国首都南京,国民政府迁往重庆,把重庆作为战时陪都。

31.李宗仁;(1分)彭德怀。(1分)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台儿庄战役和百团大战的指挥官。1938年,徐州会战中,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指挥中国军队取得了台儿庄战役的胜利,这是抗战以来正面战场的第一次大捷;1940年,八路军在彭德怀指挥下取得百团大战的胜利,这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规模的战役。

考点: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血肉筑长城

32.(1)鸦片(2分)

(2)五四(2分)

(3)西安事变(2分)

(4)中华人民共和国(或新中国)(2分)

(5)社会主义改造(或三大改造)(2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本题主要考查标志着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的侵华战争。鸦片战争标志着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因为鸦片战争之后,中国形式上仍是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但实际上丧失了领土主权、领海主权、关税主权等。

(2)本题主要考查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中国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的爱国运动。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反对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它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中国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3)本题主要考查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的初步形成,预示了团结抗日新局面的到来的事件。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的初步形成,预示了团结抗日新局面的到来,因为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之后,国共两党十年内战基本结束,两党关系逐渐朝着合作抗日的方向发展。

(4)本题主要考查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已经取得伟大胜利,标志着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已经过去,中国人民成为新国家、新社会的主人的事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已经取得伟大胜利,标志着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已经过去,中国人民成为新国家、新社会的主人,因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从此,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

(5)本题主要考查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事件。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因为三大改造基本完成之后,这国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主导地位。

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侵略与反抗•鸦片战争;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五四爱国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难忘九一八;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下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下册•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三大改造

33.(1)民报;民族、民权、民生

(2)张学良、杨虎城、西安事变

(3)扫荡、百团大战

(4)商务印书馆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主干知识的准确识记,第(1)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三民主义的准确认识,联系已学知识可知中国同盟会成立后,创办了机关刊物《民报》,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上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

第(2)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西安事变的准确认识,联系已学知识可知1936年12月12日,为了劝谏蒋介石改变“攘外必先安内”的既定国策,停止内战,一致抗日。时任西北剿匪副总司令、东北军领袖张学良和时任国民革命军第十七路总指挥、西北军领袖杨虎城跟共产党合谋在西安华清池发动兵变,扣留了时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和西北剿匪总司令的蒋介石,时称“西安事变”。

第(3)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百团大战的准确认识,依据已学知识可知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日本改变侵华政策,以主要兵力进攻抗日根据地,对抗日根据地实行“囚笼政策”和疯狂的“扫荡”,在1940年下半年,彭德怀指挥八路军一二九师和晋察军区等共一百零五个团二十余万兵力,对华北地区的日伪军发动了一次进攻战役。

第(4)题,主要考查近代中国的文化事业,联系已学知识可知商务印书馆是中国出版业中历史最悠久的出版机构。1897年创办于上海,1954年迁北京。与北京大学同时被誉为“中国近代文化的双子星”。

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辛亥革命•三民主义;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百团大战

34.(1)决定权。(1分)

①以史为鉴勿忘国耻,珍爱和平反对战争;②维护民族尊严。(2分)(其他符合题意酌情给分)

(2))此题答案具有开放性,凡谜底与解释理由相对应,表述合理均可得分,理由每条1分,人物每个0.5分。(3分)

毛遂——毛泽东率领的中国共产党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

共工——建立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现全民族的共同抗战;中国共产党的中流砥柱作用。

(3)甲午战争。(1分)大大加重了中国的民族灾难。(1分)

【解析】

试题分析:(1)此问考查的是全国人大常务会的职权。考察的是学生对全国人大职权的识记能力。“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通过了决定”说明全国人大行使的决定权。第二小问,考查的是我国设立纪念日的目的。根据两个事件“将9月3日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将12月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忌日”,国家是以史为鉴勿忘国耻,珍爱和平反对战争;维护民族尊严。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2)此题答案具有开放性,学生根据材料和所给的事例可以分析出考查的是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所以学生不管选择那个人物,只要答出跟抗日战争胜利相关的原因即可,要自圆其说。凡谜底与解释理由相对应,表述合理均可得分。还可以选择“屈原”,美国在日本广岛、长崎投放的两颗原子弹,加快了日本的投降。

(3)此题是考查的是甲午中日战争发生的时间。考查的是学生对历史事件周年的计算能力。这是2014年中考题,题干“距今120年前”,就是2014—120=1894,也就是1894年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结合课本学生确定答案是甲午中日战争。第一问解决了,第二小问就没问题了,就是问甲午战争对中国的影响,根据学生的记忆答出。

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历册•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血肉筑长城;人教新课标八年级历册•侵略与反抗•甲午中日战争。

35.(1)和平统一,一国两制(2分)

(2)洋务运动、甲午中日战争、邓世昌(3分)

(3)鉴真东渡日本;日本派遣唐使来华;日本留学僧和留学生来华等(一例即可)。(1分)

旅顺大屠杀;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南京大屠杀等(只要符合史实即可)(1分)

(4)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分)

(5)正视历史,珍爱和平;提倡在经济、文化等方面合作,反对军事结盟,遵守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走和平、合作道路。(言之有理即可)(2分)

【解析】

试题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当前大陆对台的基本方针。改革开放以后,党和政府确立了和平统一祖国的大政方针,不久,在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基础上,形成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并采取一系列措施,缓和海峡两岸关系,推进祖国统一大业。

(2)本题考查的是中国近代海军的建立,甲午中日战争和邓世昌。洋务运动时,19世纪70中期——80年代中期,洋务派创办了南洋、北洋和福建三只海军;120年前的甲午年即1894年,中国海军在甲午战争中遭到沉重打击;在甲午海战中,邓世昌无所畏惧,英勇牺牲。

(3)本题考查的是古代中日的友好交往和日本近代惨绝人寰的屠杀。唐朝时,日本派遣唐使和留学生来华,唐朝高僧鉴真东渡日本传播唐朝文化和佛教等等;近代以来,甲午中日战争中,日本占领大连旅顺后进行了大屠杀;九一八事变后,对东三省实行殖民统治,还进行人体活体实验;七七事变后,在南京进行大屠杀,30多万中国同胞被杀。

(4)本题考查的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1953年底,我国政府同印度就两国在西藏地区的关系问题进行谈判时周恩来提出的。1954年,周恩来访问印度和缅甸时,一致同意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中印、中缅两国关系的基本准则。后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