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自考个人毕业总结

自考个人毕业总结赏析八篇

时间:2022-08-30 22:36:26

自考个人毕业总结

自考个人毕业总结第1篇

1.学习体会式:

经过多年的努力终于毕业了。回顾参加自考这几年,我感受到了每一位自考生从艰辛到成功的历程。在这没有校门的大学里,我理解到了自学考试这四个字的意义。在没有老师的情况下,我懂得了在学习的过程中确定自己学习方法的重要性。首先是根据自己的工作和喜好选择适合自己学习的专业;第二是培养自己的自学能力,并根据课程和时间适当地参加业余辅导;第三是全面了解书中的基础知识,并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总结和巩固;第四是多做习题,以适应考试的形式。另外,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参加学习是为更多更好地掌握知识,在考试失败时要增强自信心,永远保持乐观、向上的精神。自学考试磨练了我的意志,选择自考我无怨无悔。

2.学以致用式:

自考个人毕业总结第2篇

[摘要]本文运用了定量研究的方法对北京7所高校的81名毕业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问卷采用了SCL—90生活状况自评量表,对考研与非考研大学毕业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本文研究发现44名考研的毕业生在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等方面的症状痛苦水平高于37名不考研的毕业生。研究结论是考研大学毕业生在考研期间心理健康状况比较差,影响到他们的情绪、行为、和身体健康等诸多方面。

[关键词] 大学毕业生 考研 心理健康

一、 引言

近年来,心理健康,越来越被人们所关注。世界卫生组织对心理健康还做了如下定义:一是身体、智力、情绪十分协调;二是适应环境,人际关系中彼此能谦让;三是有幸福感;四是对待工作和职业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过着有效率的生活。随着人们对心理健康的关注,很多心理学方面的学者做了关于心理健康方面的研究。人们了解到,心理健康不仅影响着人的情绪,还会影响人的行为,更会通过生物、心理和社会等诸多途径或方式影响人的身体健康,综合起来就会影响着人的生活。相应的,针对幼儿、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的研究也越来越多。但是在考研大学毕业生的心理健康方面还鲜有涉足。如今,考研已经成为社会上的一种潮流,特别是这几年大量的大学生从学校毕业,而社会上的工作岗位却在减少,从而就业压力不断增加,致使许多大学毕业生不得不选择考研。考研的毕业生每年递增,随之出现的问题也不断增加,不容忽视。所以本文想通过考研与非考研的大学毕业生的心理健康的调查与比较来了解考研压力给考研大学毕业生带来的心理健康的不适。其实考研也是一种考试,在考试压力方面的研究,国内外专家都做了比较全面的研究,涉及考试焦虑、考试抑郁等,但是大多数只是涉及考试带来的负面影响的一个方面。而本文则是采用的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 Checklist 90,SCL-90),在研究生考试前夕通过对考研大学毕业生与非考研大学毕业生的测量、比较与分析,试图发现一些考研大学毕业生与非考研大学毕业生在心理健康整体方面的差异和引起这些差异的原因,然后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考研大学毕业生出现的问题提供了一些解决建议。希望可以帮助考研大学毕业生在考研期间保持良好的心理健康状态和身体健康状态,避免受到不利因素的影响,考研取得好的成绩。

二、对象与方法

(一)调查对象

在中华女子学院、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科技大学七所高校中100名2003年即将毕业的大学生作为被试,回收有效问卷81份其中考研大学生共44名19名男生25名女生,非考研大学生共37名25名男生13名女生。

(二)调查方法

运用的是随机抽样调查的方法。采用的是《心理卫生综合测定量表》的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 Checklist 90,SCL-90)的生活状况自评量表。量表共90道题目,分成10部分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和一个附加项目。量表分五级评分(从0-4级),0=从无,1=轻度,2=中度,3=相当重,4=严重。总分是90个项目的总和总症状指数(总均分)是将总分除以90,阳性项目指数是评为1-4分的项目数,阳性症状痛苦水平是指总分除以阳性项目数。(1) 本次施测的信度是,内部同质信度是0.9096,分半信度是0.9369。本次调查首先收集问卷其次在计算机上用SPSS10.0统计分析。

三、 调查的主要结果

(一)总体调查结果

从问卷的数据中得出考研的毕业生的阳性痛苦水平是9.16比非考研的毕业生的5.56要高,而且总症状指数(总均分)也相应的要高很多。这说明了考研和非考研大学毕业生在总的生活状况上是有明显差异的。而且从性别的角度来看可以发现,女生的阳性痛苦水平普遍比男生要高。

(二)具体结果分析

图表1、考研与非考研大学毕业生心理健康状况T检验

躯体化 强迫症状 人际敏感 抑郁 焦虑 敌对 恐怖 偏执 精神病性

考研(44)的均值 9.14 10.86 8.70 15.34 9.42 6.75 3.20 5.07 7.64

非考研(37)均值 6.03 6.84 5.65 7.59 5.03 3.51 2.68 3.62 4.92

T检验 2.298* 3.220** 2.718** 4.289***3.675***1.987*()2.484* 3.559*

* =P<0.05 ** =P<0.01 *** =P<0.001

由表1可以看出除了恐怖这一项,考研大学毕业生在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敏感、抑郁、焦虑、恐怖、偏执、精神病性这8个方面的症状高于非考研大学毕业生。

焦虑

考试焦虑是学生常见的一种心理障碍,不仅影响考试结果,而且往往对考生的心理健康和生理健康产生不利的影响。一般认为,考试焦虑是一种由于整个考试情景引起的精神紧张状态。利伯特(Liebort,1967)等人对考试焦虑测量进行因素分析表明,考试焦虑包括两种成分,一为忧虑性,主要是对将来的考试评价、预期以及由此产生的担忧、不安,包括较多的认知成分。二是情绪性,主要指的是与之相伴随的情绪体验及身体反应,如恐惧、焦虑和植物性神经活动失调有关的身体症状。

图表2、

从图表1,我们得出考研大学毕业生的焦虑是十分明显的,P<0.001所以焦虑与考研是有着密切的联系。从图表2,我们可以看出我们得出考研与非考研大学毕业生之间焦虑差异显著的。

2、抑郁

抑郁是一种消极的情绪体验,它是遭受挫折,面对巨大压力等之后的沮丧的失望。抑郁心理的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

(1)问题从消极悲观处着眼,结果对生活兴趣减退,对前途悲观,甚至有厌世感,严重的会有自杀倾向。

(2)对待事物过分认真,缺乏灵活性,易自寻烦恼。

(3)一些细微的小事就能引起忧愁和苦闷,常常愁眉不展、长嘘短叹。

图表3、

从图表1,上我们可以看出考研大学毕业生比非考研大学毕业生在抑郁这一项上的痛苦水平(GSI)要高出很多,P<0.001。图表3,更是直接的显示出考研大学毕业生在抑郁方面比非考研大学毕业生要高出很多。

3、躯体化

考生在考研期间的躯体化状况是非常明显的。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头晕头痛、胸闷肩痛、消化不良、睡眠失调、免疫机能下降以及思想不集中、记忆减退等。

图表4、

图表1,上我们可以看出考研大学毕业生比非考研大学毕业生在躯体化这一项上的痛苦水平(GSI)也是高出很多的,P<0.01。图表4,可以直接显示出考研与非考研大学毕业生在躯体化方面之间的差异显著。

4、人际敏感

人际敏感是指对人际处境的敏感、紧张、排斥和害怕等。人际敏感会阻碍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过分的人际敏感还会防碍人的社会交往功能。

图表5、

从图表1,上我们可以看出考研大学毕业生比非考研大学毕业生在人际敏感这一项上的痛苦水平(GSI)要高出很多,P<0.01。从图表5,可以直接显示出考研与非考研大学毕业生在人际敏感方面之间的差异显著。

5、相关症状

当考研大学毕业生面对的不仅仅是焦虑、抑郁等不良的心理状态而且还承受着生理上的病变:如躯体化、强症状等。同时还会产生其他方面的偏差如偏执、敌对、人际敏感等。这是一系列的恶性循环,它们严重危害考研大学毕业生的身心健康。

四、 讨论分析

为什么考研大学毕业生出现的焦虑、忧郁、躯体化、人际敏感等现象?笔者认为这是受社会压力、家庭和自我意识的膨胀等方面的影响。首先,就业压力的增加。由于工作岗位逐渐减少,就业人数相对递增,大学本科生的就业率不断下降,而研究生就业情况总体上看供不应求,形势比较乐观。所以越来越多的本科毕业生选择考研。随着考研人数的增加导致考研竞争的加剧。考研大学毕业生在准备考研期间心理上会感到汲汲可危。其次,家庭的影响。现代家庭中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父母在子女身上的注意力更多,对子女的要求也更高。(7) 他们总是希望自己的孩子在各方面出类拔萃。这种关注往往会给子女造成心理上的压力。再次,自我意识的膨胀。现代社会对自我的重视是前所未有的,与此相对应,社会对个人的成功与失败的重视也是前所未有的。(6) 社会生产力的不断提高满足了人们的物质欲望,而物质欲望在得到满足的同时又激发了无休止的物质欲望。(6) 本科毕业生可以找到工作,但不一定能找到理想的工作,而在现今的社会中研究生可以比较轻松地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所以致使许多毕业生不选择就业而选择考研。但是有时由于主客观因素的影响,这种高期望、高要求往往不能得到满足,取而代之的就可能是失望与低落。这种自我意识的过度膨胀带来了个人的心理抑郁,同时也造成了社会意识的薄弱。这些原因造成了考生巨大的心理压力,对压力的不适表现是多种多样的,分不同程度、不同表现的复杂的心理状态,如紧张、恐惧、低落、自卑、焦急、焦虑、恍惚等这都是考试焦虑和考试抑郁的不良反应。

当然还有其他方面的原因。研究显示考试重要性程度的估计越突出其考试焦虑就越明显。(16) 所以激烈的考研竞争与考生的考研压力是息息相的。研究还显示学生的干扰认识与考试焦虑之间也存在显著正相关。学生认为自己面临的社会、学校、家庭、同学等方面的干扰越强烈,其考试焦虑的程度也就越强烈。从现在的情势来看,社会的压力是巨大的,特别是就业压力逼迫着很多大学毕业生不得不选择考研这座独木桥。其次就是学校,很多学校为了自己的名誉也不断的给学生加压,从刚进大学就给学生灌输考研的理念。当然家庭教育的失误也是导致考试焦虑的原因之一。家长对子女期望过高,无形中也给考研的学生施加了巨大的压力致使他们过度的紧张焦虑。还有一个考试焦虑的原因就是学习生活都在一起的同学的相互影响,同学之间情绪是会相互影响的。青年社会学中显示,青年是有从众行为倾向的,他们的情绪和生活会受周边的人的影响。(8) 考研的学生们在一起学习,如果有些人出现了考试焦虑,那么这种考试焦虑很有可能会在同学间蔓延开,所以这种后果是比较严重的。考研大学毕业生在准备考研期间每天都渴望成功而惧怕失败,考研的失败对个人是严重的打击与心理威胁,容易产生抑郁情绪。父母对子女的过度关注给子女造成压力,使他们容易产生抑郁的情绪。

焦虑、抑郁的心理状态会产生一系列不良的生理反应,如肌肉紧张、心跳加快、血压增高、出汗、手足发冷坐立不安、头昏脑胀等。(2) 这些不良的生理反应会使考生出现躯体化状况。考生在考研期间的躯体化状况是非常明显的。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头晕头痛、胸闷肩痛、消化不良、睡眠失调、免疫机能下降以及思想不集中、记忆减退等。(11) 这些状况并不是短时间的现象而是贯穿于整个考研期间的。在张智君和霍燕的研究中发现,考生考试期间最显著的躯体化就是睡眠状况差。由于考研大学毕业生,在考前要进行系统且全面的复习所以他们要抽出大量的时间来复习考试,导致睡眠时间不足。其次就是考试期间的精神状态。考研大学毕业生在考研期间心理上的焦虑、抑郁是造成他们心理不适、精神情绪差从而导致睡眠质量差的原因之一。其次躯体化的不良表现就是消化系统紊乱。由于考试期间时间紧张,用餐时间不仅不规律而且还非常的紧迫导致学生吃饭不按时而且过于匆忙。同时再加上各种心理压力,许多考研大学毕业生会出现食欲不振或肠胃不适。头晕头痛,心慌胸闷也是考研大学毕业生经常出现的躯体化症状。所以考研大学毕业生躯体化症状明显高于非考研大学毕业生是值得我们重视的。

在以往的研究中很少注意到考研大学毕业生的人际交往方面,但是从分析的结论可以得出人际敏感在考研大学毕业生中的影响还是非常大的。以前的研究发现人际敏感是与羞耻感、自信心相关联的。(10) 缺乏自信是考研大学毕业生之所以会焦虑、抑郁的原因同时也是人际敏感的原因之一。考研大学毕业生由于缺乏自信导致人际交往的敏感,使他们在人际交往方面产生障碍。使原本就心理压力过大的考研大学毕业生无处述说自己的内心舒解压力,同时还会造成人际紧张导致一种恶性循环,更加不利于考研大学毕业生的身心健康。

如何对待考研?首先,考研大学毕业生要端正自己的考研态度积极复习考研,提高自己的技能、增强自信。消除消极的自我意识培养积极上进的生活态度,丰富课余生活,保持良好的身体精神状态。其次,父母要和子女要多进行深层次的沟通,尊重子女的意愿。家庭还要为考研的子女做好后勤工作,全力支持他们。再次,学校要尽可能的为考研的毕业生创造一个良好的考研环境。最后,社会舆论应该报道一些正面积极的消息,而不是一味地吹鼓高学历,让用人单位盲目“人才高消费”,让毕业大学生不得不选择考研这座独木桥,而是应该多建议一些正确的人才消费观念。国家也应该多关注一下这批未来建设祖国的生力军,给他们多一些关注、多一些关怀。

参考文献:

(1)向东、王希林、马弘编,“症状自评 量表“Symptom Checklist90,SCL-90”《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心理卫生杂志社出版发行,31-35页。

(2)张全和,“考试焦虑预防及治疗”。《社会心理学研究》,2002年第三期:9-10页。

(3)肖凌燕、邹泓,“二十世纪特质焦虑研究述评”,《社会心理学研究》2002年第2期:50-54页。

(4)宁小华,“毕业生就业状况与考研关系”,《中国高教研究》2002年第1期:57-58页。

(5)章红,“把握大学毕业生心理特点提高思想教育工作实效”,《高等教育研究》2002年第3期:26-27页。

(6)殷方敏,“忧郁症的社会心理分析”,《四川心理学》2002年第1期:32-35页。

(7)王欣、王岩等,“父母教育方式与子女焦虑水平的相关研究”,《四川心理学》2000年第4期:344-345页。

(8)孔燕等编著,《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安徽人民出版社,1998年12月第1版。

(9)陈俊、张积家,“大学生成就动机和成功恐惧研究”,《心理学》2002年B4:50-53页。

(10)李波、钟杰、钱铭怡,“大学生社交焦虑易感性回归分析”,《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3年第17卷第2期:109-110页。

(11)乔建中、王云强,“情绪状态与身体健康研究的新进展”,《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2年第16卷第10期:704-706页。

(12)王永新、王松波、杨育林,“870名考生高考前焦虑及相关因素分析”,《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2年第16卷第11期:799页。

(13)张弛、刘鹏,“择业期间大学生焦虑水平及其影响因素”,《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2年第16卷第11期:779-780页。

(14)洪明、王洪礼,“家庭教育失误导致中学生考试焦虑的分析与对策”,《心理科学》2002年第25卷第6期:735-736页。

自考个人毕业总结第3篇

关键词:毕业设计(论文);论文引用检测;引用率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3-0148-02

毕业设计(论文)(以下简称毕业论文)是培养具有创新意识高素质应用性人才的重要实践教学环节,其质量也是衡量一个学校教学水平、人才培养质量及学生毕业与学位资格认证的重要依据。在这个互联网和信息爆炸的时代,毕业论文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不当引用、过度引用甚至抄袭现象。为规范学位论文管理,推动良好学风建设,教育部颁发《学位论文作假行为处理办法》(教高【2012】34号文)。各大高校非常重视学位论文作假行为,论文引用检测系统在论文质量监控体系中发挥着不容忽视的作用。

一、引用率分析

维普通达论文引用检测系统的指标中,总相似比=复写率+引用率,引用率即送检论文中被系统标示为引用的部分占整个送检论文的比重(引用部分一般指正确标示引用的部分)。利用此系统对工商管理等12个专业1260篇毕业论文进行检测,将总相似比的标准设定为30%,即检测结果中总相似比在30%以下的论文通过检测,共有1146篇通过检测,对此1146篇毕业论文成绩进行汇总,80~89为良好,90~100为优秀。引用率在不同比例范围内的数据如表1-1:

1.低引用率现象分析。通过表1-1可以看出,引用率小于5%的毕业论文占总数的63%,这表明毕业论文在很大程度上存在着低引用现象。甚至有32%的论文引用率为0%,综合分析有以下几方面原因:(1)参考文献标注不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7714-87)对各类出版物的后文参考文献的著录项目、著录顺序、著录使用符号、著录方法及参考文献标示都有严格规范。文后参考文献著录应按照温哥华格式,并按引用的先后顺序,在正文相应位置用由上表形式以数字标出。而大多数论文引用部分未给予正确标示或正文中的标注与文后参考文献不对应。论文对所引用的观点、数据、资料等没有标注文献的出处,是文献引用的不规范行为。(2)浮躁风及对引用的错误认识。有些毕业生写毕业论文心态浮躁,只是为了拿毕业证、学位证。毕业论文的撰写未结合课题要求查阅文献,撰写时间与考研、找工作时间冲突,面对严峻的就业压力,文章写作草草了事,更不可能去参阅高质量学术文献。科技社会讲究创新,对于一个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高等院校而言,毕业论文的创新无疑是一个重要的环节。而有的毕业生觉得对他人文章的引用会掩盖自己文章的创新点。(3)参考资源受限。大部分毕业生的参考资料局限于书本、网络、图书馆藏书等,很少有学生能参考到学科前沿有代表性的文章。在与毕业生的座谈会上,多数毕业生坦言他们的参考资料绝大多数来源于书本及百度百科、豆丁网等资源。

2.过度引用现象分析。由表1-1可以看出,有15%的毕业论文引用率大于10%,引用率大于10%的通过率只有70%,毕业论文较多引用他人学术成果,引发抄袭现象。过度引用引发抄袭。毕业生学习态度不端正,有些毕业论文毫无自己的文章思路,内容拼凑,照搬照抄,剽窃他人文章的同时,败坏学风;撰写毕业论文心态浮躁,照抄他人的学术思想,只是发表评论,有些毕业论文完全将他人的学术成果,整段、甚至是整篇文章的抄袭,毫无自己的学术主见,引发过度引用。

二、倡导适当引用,提高论文质量

文化部颁发的《图书、期刊版权保护试行条例实施细则》的第十五条:(一)“适当引用”指作者在一部作品中引用他人作品的片段。凡引用一人或多人的作品,所引用的总量不得超过本人创作作品总量的十分之一,但专题评论文章和古体诗词除外。通过表1-1可以看出,引用率为0%、引用率超过10%的毕业论文成绩优良率较少,引用率在0%到10%之间有70%以上的毕业论文成绩优良。这表明毕业论文的适当引用具有重要的意义。适当引用能有效地传播学术思想,有利于学科的发展。适当引用可以让毕业生对本学科的横向和纵向发展有一个较好的认识和了解,在此基础上在本学科领域,进行有依据地自主创新。引用是论文写作的一种要求,也是作者对科学研究谨慎态度的一种体现。引用的作用是使论据确凿充分,增强说服力,富启发性,而且语言精练,含蓄典雅。适当的引用亦可提高毕业论文的质量。合理引用应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一切从论文的主题出发,以合理、正确、充分为原则,做到因文而引,不漏引、错引。高效地利用中国知网、维普期刊等资源,查阅高质量、权威性的文献,提高参考文献利用的质量。调整毕业论文撰写时间,使毕业生有充足的时间查阅相关课题的参考文献,了解学科前沿动态。

三、论文引用检测系统评价指标现状

通过对论文引用系统评价指标的分析,多数高校将总相似比作为唯一指标评价毕业论文抄袭程度,而忽视引用率这一指标的作用。有些毕业论文为了将总相似比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就故意不去引用任何的文章,甚至利用一些技术手段,造成检测系统的盲区。用总相似比作为评价抄袭程度的指标,从另一个角度看却忽视了毕业论文的质量,导致学生文献利用能力不强,不注重本学科文献的参考,毕业论文质量较低。有些毕业论文为了降低总相似比故意不正确标注参考文献,违背毕业论文撰写规范。

四、结论

在利用论文引用检测系统评价毕业论文是否抄袭时,行政主管部门在设定通过检测的阀值时,应对引用率亦给予设定。毕业论文适当引用参考文献,既可以提高毕业论文的质量而又不会过度引用引发抄袭。在将总相似比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时,引用率亦设定为:0%

参考文献:

[1]谭丽.科技论文引用参考文献的基本要求及在引用中的常见问题[J].才智,2011,(28):302-303.

[2]冯长根.学术论文引用率低的原因是什么?[N].人民日报,2008-03-06:14.

自考个人毕业总结第4篇

关键词:择业;就业;就业指导

中图分类号:F24文献标识码:A

三亚航空旅游职业学院2010届毕业生是学院第三届毕业生,毕业人数是首届毕业生人数的4倍,而当前全国就业形势仍不乐观,因此对毕业生进行跟踪调查、跟踪服务更显其重要性。

一、调查问卷基本情况

航空机电各系470名应届毕业生,其中,航空特种车辆维修专业79人已在顶岗实习,学生实习单位分布全国各地,全面调查存在一定的难度,我们向航空机电维修专业391名毕业生发出问卷,收回问卷316份,有效回收率为80.82%。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就业意向基本状况

1、就业意愿。选择先就业再择业的人数为268人,占答卷总人数的84.81%;选择先择业再就业的人数为47人,占答卷总人数的14.87%;选择创业和其他的人数较少。选择先就业再择业的毕业生为大多数,不难看出,这是由于就业形势严峻所产生的必然结果,但是,我们大多数的毕业生心态还是比较平和的。

人生谁不愿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职业呢,而当你未能确定自己适合走什么样的职业之路时,选择先就业后择业可谓一种权宜之计。选择先择业后就业者,一定要随时关注职场的变化,我国现行的就业体制是双向选择,择优录用,一旦放弃或错过机会,也许就会比别人迟一些或慢一些进入职场。

选择毕业后创业或有其他打算的人数所占答卷总人数的比率为0.32%,建议这部分毕业生能从基层或者选择适合自己的公司锻炼,具备创业条件时再创业。另外,毕业生接受的创业教育较少,创业需具备若干方面的能力,如抗风险能力、组织、协调管理能力等。再者,大多数创业者需要融资,这也是大学毕业生刚开始创业的瓶颈。当然,选择继续深造或有其他打算的毕业生也应做好自己的规划。

笔者认为,不论怎样的选择,当代社会人只有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才能适应社会变革,也才能实现个人的人生价值。

2、就业准备。就业准备包括对就业形势的关注,就业政策、法律的学习,也包括学生的职业倾向和对信息资讯的关注,还包括毕业生个人因素原因等。

对就业形势的看待,大多数毕业生感到就业压力大,就业形势严峻。调查结果显示:认为就业形势严峻的人数为192人,占答卷总人数的60.76%;认为就业形势比较严峻,就业较难的人数为119人,占答卷总人数的37.66%;对就业形势不考虑,以一种淡定的姿态看待就业形势的人数为5人,占答卷总人数的1.58%。

就业形势的严峻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引起就业形势严峻的因素很多,除了社会结构性矛盾外,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毕业生的就业心态以及就业能力。调查发现:认为专业知识、个人动手能力、外语水平及其他能力最重要的分别是:选择专业知识最重要的为219人,占答卷总人数的69.30%;选择个人动手能力最重要的为268人,占答卷总人数的84.810%;认为外语水平及其他能力最重要的为175人和141人,分别占答卷总人数的55.38%和44.62%。

提升全校毕业生的就业力,必须先提高学生个人的综合能力,对于高职学院培养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水平或动手能力非一日之功,力推教育教学的改革,狠抓教学质量,突出行业办学的特色,打破高等教育模式,才能使毕业生顺利就业,也才能有利于学校发展长效机制的建立。当然,学校永远也不可忽视对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教会学生做人、做事,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正如一位企业家所说:思想品德是成就事业的灵魂。

3、就业期望。就业价值观是个人价值观在就业中的体现。薪酬待遇是毕业生考虑的因素之一,调查发现,毕业生对毕业后第一份工作的月薪期望值选择1,000~1,500元的人数有158人,占答卷总人数的50.00%;月薪2,000~2,500元的人数有135人,占答卷总人数的42.72%;月薪酬在3,000元以上的人数有23人,占答卷总人数的7.28%。单从比例看为正态分布。

近年来,全国大学毕业生起薪水平在行业之间差距较大,可以说行业决定收入的多少,能力水平决定所入的行业。行业内部岗位之间收入也有差别,航空机电维修专业毕业生以在航空业内就业为例,机械员岗位每月工资1,000元,机务岗位每月2,000余元。行业内部工资有区别,各航空公司之间也有差别;再以旅游服务业为例,区域位置起薪差别也是很明显的。如在天津市和三亚市的起薪,前者在1,500元以上,后者在1,000元多一些。

对于一些应用技术掌握较好的毕业生,如英语口语能力、计算机操作应用能力强且交往能力较好者,很容易进入全球一些知名的企业就业,他们的起薪可在5,000元以上,这是高职学生初次就业很少人能够达到的,但与一些知名院校毕业生相比还有差距。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的行业,企业规模、工作岗位应是中小企业和基层事业单位的普通岗位。毕业生应先了解社会,才能融入社会。

航空机电维修专业毕业生选择在航空业内就业,一方面是渴求专业对口;另一方面看重的是社会对航空类企业、职业的认同。调查显示,对在航空业内就业很在乎的学生人数有170人,占答卷总人数的53.80%;对在航空业内就业较在乎的学生人数有129人,占答卷总人数的40.82%;不在乎的17人,仅占答卷总人数的5.38%。一心期望通过实习留下来工作,强调专业对口的学生人数为62人,占答卷总人数的19.62%。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这类专业学生的就业,无形中也是部分学生产生焦躁情绪的症结所在。

对工作区域的选择,选择留在三亚、海南本地工作的人数有107人,占答卷总人数的33.86%;选择在陆沿海地区工作的人数有98人,占答卷总人数的31.01%,打算回原籍的人数有100人,占答卷总人数的31.65%;选择在珠三角工作的人数有17人,占答卷总人数的5.38%。在选择企业性质方面,选择国有和集体所有制企业的人数有66人,占答卷总人数的20.89%,选择民营、股份制、外资、合资企业的有250人,占答卷总人数的79.11%。

从以上不难看出,大多数毕业生愿意投身海航集团实业和家乡的建设,愿意从基层做起,但是从中也能看出青年人在认识上的一些偏差,比如求职认为国有企业安定,强调专业对口,最好能在航空业内就业。但是,在就业形势严峻,就业形式实行双向选择的前提下,个人愿望不能脱离社会现实。海航集团处于发展壮大的鼎盛时期,需要大量有能力的仁人志士。但是,他不可能从自己创办的学校一次性招纳更多的人。而我们的毕业生应该怀揣感恩,感谢海航集团和学校能为大家提供永恒的实习平台。珍惜实习机会,实践第一,这样才有可能满足自己择业的愿望。

从学生选择地域分析,其一,留海南本地工作的人数多,原因之一是与海南本地生源较多有关;二是与学生在校三年对这里的人文地理环境已比较熟悉;三是与学生个人志向密切相关,国家提出建设海南,发展海南为国际化大岛的战略,科技兴省,教育兴省等一系列的决策方针,对学生的鼓舞是极大的。未来的海南是大学生的希望,也是有识之士大展宏图的热土,我们应该对毕业生的热情给予关注,帮助他们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我们认为,毕业生应脚踏实地,从基层做起,大多数有成就的人,总是从小事做起而最终成就大事的。俗话说,“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苦中有乐才是一种好的生活态度,千里积于跬步,就是这个道理。

(二)关于就业信息

1、求职渠道。对就业渠道的选择,毕业生希望能通过实习就业的人数有217人次,占答卷总人数的68.67%;关注海航集团网上招聘信息的人数有241人次,占答卷总人数的76.27%;希望通过社会招聘会或从校园招聘会获取求职信息的人数为194人次,占答卷总人数的61.39%。

2、希望学校提供服务。希望通过学校获取用人单位需求信息的学生有261人,占答卷总人数的82.59%。大多数学生渴望学校在就业指导方面注重求职技巧、求职心理辅导。

学生对于学校提供的用人单位信息最为渴望,一方面他们认为学校提供的信息更为可靠;另一方面他们无法获取更多信息,能得到家庭或社会关系就业的人毕竟是少数。因此,大力开拓就业渠道,吸引用人单位来校举办专业的、行业的招聘会,走出去广泛与企业沟通。坐等用人单位上门是不能满足毕业生择业需要的,为毕业生就业牵线搭桥是学校的义务,是政治使命。

对于有意愿留本地就业的毕业生,我院将利用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发动全院教职员工,充分利用人脉资源,千方百计寻求合适毕业生的就业信息。对于想走出去、想在航空业以外实习就业的毕业生,积极地与当地主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部门取得联系,帮助毕业生解决落实户籍、档案管理等问题,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使他们先解决自立问题。

三、思考建议

(一)加强就业指导服务。就业指导是一门综合性边缘学科,就业工作人员要坚持科学发展观,提高就业指导的针对性、实效性,重视及早指导、全程指导的同时,更要重视毕业前夕的指导。要对毕业生的就业观念、就业政策、就业技巧、就业心理等方面进行指导。就业理念的指导是毕业生顺利就业的前提基础;就业心理的指导是毕业生就业的精神守卫;就业政策的指导是毕业生就业的导向标志;加强就业能力技能的指导是毕业生就业的有力支点。做好就业指导和不做不一样;全心全意不遗余力的做和三心二意的做不一样。只要坚持做,总会有效果。

(二)对毕业生的建议

1、主动适应社会。在激烈的求职竞争中,毕业生必须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摒弃一些不良社会印象。从小事做起,从基层做起,就能体现出一个人的价值。先做事,后做人,比什么都重要。在选择用人单位时,要保持低位切入的姿态,及时掌握并利用信息,要重视学习,要善于利用网络传媒获取信息。

不能以自我为中心,主动适应社会,收敛自我,不要以社会流行的职业理念,急于求成,患得患失和无所谓的求职心态去选择职业,要先了解自己,再找一份适合自己的工作。以航空机电专业为例,机务是大多数人首选的岗位,但当你真正在这个岗位顶岗实习开始,能否严格要求、规范自己的行为?能否较快地掌握机务操作流程,能否全部读懂纯外文版的国际标准手册等等,所以高职学院的学生要着眼于动手能力的提高。

对于薪金水平,也要合理定位,用一位企业高管的话说:老板给你800元工资,你却干了1,500元的事,那么你很快就会拿到1,500元;如果你抱着给800元就干800元的事,那么你很有可能在较长的时间内只能拿到800元。这说明了,态度决定气度,气度决定高度。总之,毕业生应以平和的心态选择就业岗位。

2、选择应征入伍服义务兵役。我们所做的一次专题调查,即“如果你在业内实习,最终不能被确定录用,你有何打算?你的措施是什么?”不少同学用朴实的语言:“人不能在一棵树上吊死”来回答,还有不少同学选择当义务兵,这何尝不是一种明智的选择呢?

国家出台的高校应届毕业生应征入伍服义务兵役的优惠政策:一是大学应届毕业生入伍服义务兵役两年,国家按每学年最高限6,000元返还在大学期间的全部学费或者是助学贷款,就相当于是免费上大学;二是正在就读的高职、高专毕业班的学生,完成教学课程外仅仅差实习的,可以提前毕业入伍,在部队去完成实习,同时可以享受今年的优惠政策;三是入伍以后,在选取士官、考军校、安排在技术岗位等方面优先。具有普通高等本科以上学历取得相应学位、表现优秀、符合总政治部有关规定的可以直接选拔为军队基层干部;四是高校毕业生士兵退役后,报考公检法系统定向岗位要优先录取;五是高职高专毕业生可以免试入读成人本科,也可参加所在省专升本考试,入读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单列计划、单独划线,按30%的比例单独录取;六是参加硕士研究生考试初试总分加10分,在部队荣立二等功及以上的免试入读硕士研究生;七是退役后由入伍地方政府接收安置;八是退役以后,自主择业,凭用人单位就业协议,参照应届毕业生,办理就业报到证、迁移户口。

大学毕业生入伍可作三笔账:第一笔经济账,以本科生为例,按照最高一学年6,000元的学费,当兵两年可以拿到最高24,000的学费返还。当地政府对入伍的士兵还有一定的经费奖励。到部队每个月还有当兵的津贴,两年的收入并不比两年工作的收入低;第二笔是政治账,大学毕业生入伍,将从源头上改变部队兵员结构,提高兵员素质,对加强军队现代化建设、国防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第三笔是个人的成长账,军队是革命的大熔炉,是大学毕业生发挥聪明才智的大舞台,有利于大学毕业生成长成才。如果是退伍以后,企业家可能更愿意接纳退伍的大学毕业生。

国家为大学毕业生提供了宽阔的就业前景,所以每位毕业生都要充分认识到:成就事业和未来就必须把自己的事业与国家和民族的事业结合起来,与国家的需要结合起来,选择入伍,做为人民服务的战士,将是一种骄傲,也是一种光荣的历史使命。

(作者单位:三亚航空旅游职业学院)

自考个人毕业总结第5篇

范文:

各位老师与同学:

大家好!我来自XX学院XX专业,我叫XX,今天我演讲题目是《会计基本职业道德--不做假帐》。金融业属于高风险行业,其行业效益需要通过会计报表和会计资料反映出来,如果会计资料失真,将无法真实反映企业经营状况,使管理者无法正确决策,最终导致经营风险,严重干扰正常社会经济秩序,损害国家和社会公众利益。

本文以此为背景,研究会计从业人员如何不做假账,提升个人职业道德,促进企业健康发展。首先我们简要介绍了当前会计职业道德发展现状,其次探讨会计工作中做假账问题,再次研究如何避免做假账行为,提升会计人员职业素养。

本文的创新点在于着眼做假账行为,深入研究做假账的动机、影响因素,从这一独特视角分析会计职业道德建设问题,为会计诚信研究提供一些参考意义,但由于本人研究视角有限,不能对会计舞弊行为一一分析,研究内容局限,望各位老师指点,提供好的建议。

以上就是我的论文答辩内容,谢谢各位老师。

论文答辩流程:

自我介绍:

自我介绍作为答辩的开场白,包括姓名、学号、专业。介绍时要举止大方、态度从容、面带微笑,礼貌得体的介绍自己,争取给答辩小组一个良好的印象。好的开端就意味着成功了一半。

答辩人陈述:

收到成效的自我介绍只是这场答辩的开始,接下来的自我陈述才进入正轨。自述的主要内容包括论文标题;课题背景、选择此课题的原因及课题现阶段的发展情况;有关课题的具体内容,其中包括答辩人所持的观点看法、研究过程、实验数据、结果;答辩人在此课题中的研究模块、承担的具体工作、解决方案、研究结果。文章的创新部分;结论、价值和展望;自我评价。

提问与答辩:

答辩教师的提问安排在答辩人自述之后,是答辩中相对灵活的环节,有问有答,是一个相互交流的过程。一般为3个问题,采用由浅入深的顺序提问,采取答辩人当场作答的方式。

总结:

上述程序一一完毕,代表答辩也即将结束。答辩人最后纵观答辩全过程,做总结陈述,包括两方面的总结:毕业设计和论文写作的体会;参加答辩的收获。答辩教师也会对答辩人的表现做出点评:成绩、不足、建议。

致谢:

感谢在毕业设计论文方面给予帮助的人们并且要礼貌地感谢答辩教师。

尽管对于论文答辩来说,主问委员会提什么问题是很难猜到的。但这并不等于说答辩委员出题是任意的、毫无规律可循的。事实上,答辩委员拟题提问是有一定的范围并遵循一定的原则的。不管什么专业的文章,在论文答辩的时候一般都会问到这三类问题。

1老师一般会问的第一个问题:一般在答辩前老师会首先检验一下论文是不是学生自身的研究成果,是不是有抄袭和剽窃的现象。因此他们通常会提出这些问题,比如“你是怎么想到要选择这个题目的?”、“你在写这篇论文时是怎样搜集有关资料的?”、“你写这篇论文时参考了哪些书籍和有关资料?”、“论文中提到的数据的出处何在?”等等。

2老师一般会问的第二个问题:在答辩开始前,答辩老师一般都会让学生介绍一下论文的大概内容,也就是你这篇论文主要写的是什么内容。这个问题很简单,你只要叙述一下文章的整体框架就可以了,即这篇文章主要包括几个部分,每个部分各自写的是什么。一般学生根据文章的大标题来说就可以了。

3、老师一般会提问的第三个问题:针对论文中某些论点模糊不清或者不够准确和确切的地方,对论据不够充分的地方,对论证层次比较混乱、条理难辩的地方提出问题。论文中没有说周全、没有论述清楚或者限于篇幅结构没有详细展开细说的问题,答辩委员也可能提问。

毕业论文答辩是毕业论文过程的最后一个环节,它能促使学生认真总结思考毕业论文写作过程中的经验教训,巩固提高已学过的相关知识,进一步发现和认识自身专业知识和能力上的不足,以利于今后的进一步提高;它也可使教师全面了解毕业论文写作情况,准确把握毕业论文质量高低,及时发现和总结毕业论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利于今后进一步改革毕业论文教学环节。

一、毕业论文答辩的组织工作

1.成立答辩委员会。由主管教学主任、教研室主任担任答辩委员会主席。答辩委员会的职责是统一领导和指导全系的答辩工作,确定论文答辩方式、时间、地点和要求;严格掌握,统一评分标准;审查论文成绩的处理意见;负责做好论文答辩及成绩评定工作的经验总结。

2.专业教研室设立若干答辩小组。一般可设立2~3个答辩小组,每组至少有两名具有中级职称以上的教师参加。其主要职责是负责审阅学生论文和组织答辩工作;根据论文质量、答辩情况和指导教师的评语等,提出初步的成绩评定意见和成绩的处理办法。

二、毕业论文答辩的基本程序

1.由答辩小组组长宣布答辩小组名单,向学生介绍答辩程序和有关要求,并宣布答辩开始。

2.答辩人介绍论文主要内容,时间在10分钟左右。

3.参加答辩的老师就论文的内容向答辩人提问。

4.答辩人当即回答全部所提问题,或作短暂休息、稍作准备后回答问题。

5.参加答辩的老师针对答辩情况可再次提问,答辩人当即再作回答。

6.成绩评定。待所有答辩人完成答辩后,用书面形式对拟评成绩进行无记名投票,同意票数过半数即为通过。

三、毕业论文介绍的主要内容与教师的提问

(一)毕业论文介绍的主要内容

1.选题的目的、意义、根据、来源、理由等。

2.论文的基本结构、基本内容及主要研究方法。

3.论文的主要创新观点及创新价值。

4.论文的主要参考文献与资料。

5.论文的不足之处。

(二)教师的提问内容

1.与选题有关的基本理论、基本原理与基本方法问题。

2.论文中需要进一步说明的问题。

3.独立工作能力和创新问题。

4.论文的规范及其他问题等。

四、对毕业论文成绩不合格学生的处理

1.学校将为毕业论文成绩不合格的学生组织第二轮答辩。第二轮再不合格的学生,毕业后向学校提出第三轮答辩申请,学校将视具体情况审批。

2.学生在第二轮或第三轮撰写与答辩中,原则上应由原指导教师指导,若更改指导教师,应在原部室主任主持下,重选指导教师。

3.第二轮或第三轮撰写与答辩是否自由撰写,可由学生自己决定。

4.毕业论文成绩记入学生档案。

自考个人毕业总结第6篇

一、高校毕业班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现状分析

1.毕业班学生党员毕业去向多元化,增加了党员考核的难度

高校毕业班学生党员的去向主要包括实习、考研、出国、创业等,近年来还有很多优秀毕业班学生党员响应国家号召,参加“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等。毕业班学生党员去向总体上呈多元化,且每名党员所选择的实习领域、报考院校及专业、所申请留学的国家不同,造成毕业班学生党员群体很难集中管理。而现有毕业班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的考核制度缺乏按照毕业去向分类考核的办法,毕业班学生党员毕业去向的多元化,在客观上增加了支部对党员考核的难度。

2.毕业班学生党员党性教育的成效有待提升

毕业班学生党员教育要进一步坚定党员理想信念,教育他们毕业后仍要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时刻牢记党的宗旨,切实履行党员的义务,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高校学生党员的党龄普遍较短,他们接受的党性教育大多局限于学校组织的党课或短期党校培训,缺乏长期系统的教育、培养和考察。毕业班学生党员求职等事项会挤占党员参加支部活动和党性教育时间。党员教育管理面临不确定性因素多、党组织生活难以及时开展、监督和管理不到位等现实问题,加上部分毕业班学生党员对党的理论学习放松,导致党员意识淡化,党性不强。

3.毕业班学生党员组织生活未能有效结合毕业季的特点来开展

毕业班学生党员正处在从校园人向社会人角色转变的转型期,与其他年级大学生党员相比,毕业班学生具有党员比例高、毕业压力大、校外实习时间长等特点。毕业班学生党支部虽然也非常注重通过教育引导提高组织生活质量,但组织生活主要是进行预备党员转正大会、传达文件精神、读报纸、看视频等。党员教育方式传统、单一,未能围绕毕业班学生党员的发展和需求来开展。

二、高校毕业班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制

度创新的基本原则高校毕业班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制度,既有党员教育管理制度的普遍属性,又具有自身的特点。建立健全毕业班学生党支部教育管理制度,加强支部作为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需要结合毕业班学生党员正处在从学校人向社会人角色转变的转型期实际,立足长效,坚持以下几项原则:

1.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导向

党的十明确指出,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这凝聚了党和国家对人才培养的总要求。高校毕业班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制度创新要有利于高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等基本职能的充分发挥。其一,要建立有利于立德树人的毕业班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制度,通过党组织文化育人、组织生活育人和组织实践活动育人,坚定毕业班学生党员的理想信念,增强毕业班学生党员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正确认识国家的前途命运和自己的社会责任;其二,毕业班学生党员教育管理要注重加强社会公德教育,使得毕业班学生党员的人格能够经受社会的锤炼,成为有良好社会担当的人才;其三,要建立弘扬高尚职业道德的毕业班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制度,引导他们养成精益求精、追求卓越、善谋实干的职业精神,养成慎独自律、甘于奉献的良好品格;其四,要建立提升生活美德的毕业班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制度,使他们常怀感恩之心,孝敬父母,回报社会。

2.坚持将全面从严治党贯穿始终

党的十报告提出,要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增强党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毕业班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制度实施的对象是毕业班学生党员,他们即将步入社会,他们将是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中坚力量。毕业班学生党员的政治风貌不仅是广大学生的学习榜样,更将成为社会上党风政风的新气象。毕业班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制度建设要凸显全面从严治党的原则,加强廉洁教育,着力保持和发展毕业班学生党员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在党性教育原则下,党组织开展的活动需要突出党员的党组织观念,提高毕业班学生党员的政治责任感,特别是要在人格、人品修为中真正提高觉悟、提高党性。毕业班学生党员只有真正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才能自觉地践行党的目标和宗旨,在较大的学习和就业压力下,充分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

3.坚持实现校社无缝衔接

毕业班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制度建设要以增强党员党的观念和党性意识为核心,把尊重党员的个体主体性和增强组织教育的主导性紧密结合起来。尊重学生党员的主体性是实现学生党员教育目标的重要前提,也是将以人为本的价值导向贯穿党员教育管理过程的基本要求。尊重毕业班学生党员的主体性,从党员的思想状况和行为特点入手,了解他们需要什么、欠缺什么、关注什么、困惑什么是增强教育管理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基石。毕业班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制度建设中坚持实现校社无缝衔接原则,既尊重了毕业班学生党员的就业现实需求,又从根本上引导毕业班学生党员自觉地把自身发展需求与理想信念、组织需求、社会需求有机结合起来。坚持校社无缝衔接原则,尊重学生党员的主体性,不是说党组织在毕业班学生党员教育管理中要迎合他们,而是在把握需求的同时引领需求,在尊重主体性的同时体现主导性。

4.坚持系统设计和分类建构相结合

创新高校毕业班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制度,既要将毕业班学生党建作为高校党建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进行系统化设计,又要针对不同毕业班学生党员群体进行分类建构。比如,在毕业班学生党支部建制方面,支部设置采取分类构建原则能够有效提高毕业班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毕业班学生党支部可分为本科毕业班学生党支部和研究生毕业班学生党支部,对此,应以将支部建立在专业上、建立在同研究方向的实验室上为主要模式,以建立流动党员党支部为补充模式。实践证明,这种毕业班党组织设置体系与毕业班学生在外实习、实习单位数量众多且分散在各地等特点非常吻合,切实提高了毕业班学生党建工作的实效性。一是可以按专业成立本科毕业班学生党支部,将毕业班学生的特点和实际需求结合,如以缓解就业、学业压力为目的开展组织生活,提高组织生活质量。二是可以按研究方向成立研究生毕业班学生党支部。研究生与本科生相比心智较成熟、阅历较丰富,并且形成了研究群体,支部建在实验室上有助于信息的传递和学术的交流。不同实验室的党支部之间开展交流和实践活动,也是一种支部文化正能量的有效传承。最后,建立流动党员党支部。由于部分毕业班学生党员长期在校外实习,针对这部分党员,应准确统计并成立党支部或党小组,利用周末或假期开展党员教育,实现毕业班学生党员教育管理不留空白点。

三、高校毕业班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制度创新的总体思考

1.构建强化毕业班学生党员党性修养的教育管理制度

党的十报告针对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指出,党员要“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抓好党性教育这个核心,学习党的历史,深刻认识党的两个历史问题决议总结的经验教训,弘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坚定政治立场,明辨大是大非。抓好道德建设这个基础,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模范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做社会主义道德的示范者、诚信风尚的引领者、公平正义的维护者,以实际行动彰显共产党人的人格力量”。为此,要着力强化毕业班学生党员的理想信念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强化毕业班学生党员党性修养的过程,是增强毕业班学生党员对党的性质和宗旨理解与内化的过程,是按照党性原则进行自我教育、自我改造和自我完善的过程。针对毕业班学生党员教育管理中呈现的特点,基层党组织应结合实际,构建丰富的内容、灵活多样的教育形式及规范严谨的管理方法。其一,构建丰富的内容。强化毕业班学生党员的理想信念和党性纪律教育,组织他们深入学习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引导他们在未来的工作中积极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通过毕业前的强化教育,让毕业班学生党员坚定党的信念,提升对党的内在情感。其二,构建灵活多样的教育形式。通过组织生活、主题实践活动、学习重要文件精神等强化毕业班学生党员的党性修养,同时围绕如何发挥党员在毕业环节的模范带头作用,开展形式多样的党员助人、助教等活动。其三,落实规范严谨的管理方法。党性教育是从严治党的重要手段,针对毕业班学生党员流动性大的特点,有必要针对他们校内学习、校外实习、离校前三个阶段的党性教育采取相应的教育管理模式,增强毕业班学生党员的组织观念、作风观念、规则意识、模范意识等;校内毕业设计及校外实习阶段,应结合课题组、项目组或实习区域的毕业班学生党员自行组成党小组,开展形式灵活的讨论学习;对实习返校的党员,应建立回到原建制党支部汇报思想及实习情况的制度,用制度来规范管理,以此强化毕业班学生党员的党员意识,增强其党组织观念,等等。

2.建立毕业班学生党员需求分析的教育管理制度

建立基于毕业班学生党员需求分析的教育管理机制不仅是与时俱进的具体体现,也实现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党建工作的优势互补。具体而言:其一,结合毕业班学生党员时空的差异性,搭建基于毕业班学生党员需求分析的工作平台。首先,要根据毕业班学生党员的专业方向、研究方向、实习区域灵活划分党支部,保证每名党员都有时间参与其中,并通过民主选举产生各党支部负责人,由其带领本支部党员开展和组织活动;其次,结合支部党员的特点和需求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既可以是集体学习,如定期开展学习活动,学习党的文件精神,探讨党的改革措施要旨等,又可以分散学习,即每名党员可根据自己的偏好总结自己对于社会热点的看法,并与其他党员交流心得;最后,支部结合党员的组织生活出勤率、思想动态、学习、工作等方面表现,通过自评与他评进行综合考核。其二,结合毕业班学生党员需要的特殊性,创建思想政治教育和党建力量整合的工作平台。基于毕业班学生党员在就业、考研等方面的需求,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党建工作有效地进行整合,充分发挥党总支、党支部、班级、实习单位或就业单位等校内外相关资源的育人功能,提升毕业班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的实效性。比如,党组织邀请专业教师为毕业班学生党员进行就业指导,并尽可能与校外单位联系提供实习岗位;也可邀请心理咨询师为毕业班学生党员举办相关讲座,使其缓解心理压力,积极应对挫折等。

3.完善毕业班学生党员教育管理考评激励制度

自考个人毕业总结第7篇

关键词:护理专业;毕业生;就业指导

近几年来,随着我校护理专业学生招生规模的扩大,每年的毕业生数量也连年增长。由于大型综合医院的工作条件好、福利待遇优越,能为自身专业发展提供更广阔的空间,因此吸引了大批护理毕业生择业时首先考虑大城市,导致大型综合医院毕业生有效需求短期内增幅有限的供需结构性矛盾突出,这主要是与部分护理毕业生的择业观念存在偏差、就业期望值过高、不愿去基层、有业不就的错位现象有关。针对目前的现象,我校就业指导中心的辅导员、班主任老师做了更加细致深入的思想教育工作和就业指导工作,经调查分析、实践观察,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随机抽取我校2016年度应届护理专业毕业生总共608人。

1.2方法

1.2.1资料分析法

我校护理毕业生的实习医院都安排在新疆医科大学6所附属医院及其他综合医院,都在乌鲁木齐市,今年根据我校的就业人数和往年的就业情况、加强了就业指导工作,毕业生进行了实习前预教育、就业指导,实习生每个月的最后周五下午返校时进行针对性就业指导,大力宣传我国“毕业生到各类企业就业有何优惠”“毕业生入伍服义务兵役”“村官”“三支一扶”服务等政策及毕业生参加招聘会前的准备,如何制定职业发展规划等,端正毕业生的择业观。笔者从2014年开始一直做关于“新疆高校护理专业毕业生就业意向的调查”研究,通过比较分析我校2015年级、2016年级护理专业毕业生就业数据,再参考相关文献与实际工作中的经验,得出结论。

1.2.2问卷调查法

根据去年的就业分析情况及今年的就业指导工作内容,自制“我校护理专业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实效性调查表”,举办“2016年度新疆医科大学招聘会”前发放该问卷,发放问卷608份、回收后经整理,得到有效问卷601份,有效率98.85%。

1.3统计学方法

数据分析用Excel建立数据库,双人录入,用SPSS19.0统计软件包进行分析,采用χ2检验、秩和检验。

2讨论

2.1最近2年我校毕业生签协议情况的比较分析

高校就业指导工作肩负着对大学生进行全方位的就业服务,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尤为重要。有调查显示,有92%的学生渴望在大学的不同阶段都能够得到个性化指导[1]。今年我校把就业指导工作的重点放在帮助大学生择业前了解就业政策,把握就业形势,准确地向大学生宣传新的就业政策,帮助他们正确了解并适应就业制度和就业方式,实现顺利就业。2016年我校就业指导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笔者2015年、2016年同一个时间段统计的不同年级各层次毕业生签协议情况的数据分析结果来看2016年毕业生签协议比例明显增加,占毕业生总数的73.85%,2015年级、2016年级护理毕业生的签协议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15,P<0.01)。大学阶段是个人职业生涯历程中的重要时期,是人生观、价值观和职业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也是对大学生进行人生观、价值观、职业观和职业适应性、职业素质培养的最佳时期[2]大学毕业生能否顺利就业,从个人讲,关系到毕业生自己的生存与发展;从学校讲,它是一个学校办学质量、办学水平的体现,关系到学校的前途与命运;因此,作为高校必须从战略的高度出发,充分认识到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要性,把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作为促进大学生就业、实现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深化高等教育制度改革的有效途径,切实提高其工作的实效性。

2.2最近2年我校毕业生去基层医院状况

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城乡基层就业,本次调查结果显示,2016年我校不同学历护理毕业生县级及以下医院就业的学生占了总数的31.86%,比去年增加了10.11%,2015年级、2016年级已签协议护理毕业生的医院分布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8.000,P<0.01)。虽然今年去基层医院就业的毕业生有所增加,但是结果还是不容乐观,68.16%的毕业生还是选择了市、州级及自治区级医院,可能是与我校护理毕业生对基层医院的认识还是不够,没有自身体会到基层医院的工作环境,毕业生个人期望过高,没认识到基层医院是锻炼自己的重要途径,对医疗卫生服务模式的转变认识不清,毕业生认为乌鲁木齐市等城市的大型综合医院的工作条件好,福利待遇优越,能为自身专业发展提供更广阔的空间等因素有关。

2.3不同年级毕业生对就业指导工作的评价

有针对性地进行毕业生指导工作,让毕业生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抓住学生在就业过程中的思想动态切合时机地进行思想教育,在思想方面加强人生观道德观教育,就业法律意识教育,医学生职业生涯教育,如果能做好这些工作,那我们可以充分体现毕业教育的实效性。近2年做的“我校护理专业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的调查”结果也说明了就业指导工作越来越完善。如,就业指导是否能满足自己的需要方面2015年级、2016年级护理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得到满足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97,P<0.05),另外在2015年级、2016年级就业指导工作的就业去向引导、就业策略指导、就业规划指导、介绍各家医院劳动合同关系、就业工作流程等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从调查结果的数据来看,为促进大学生就业、提高就业质量,我校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逐步完善了就业指导工作,并发挥了其在实现大学生顺利、有效就业方面的重要作用。但是面试技巧,就业法律知识等方面的满足情况还不是很好,因此笔者建议今后的就业指导工作方面要加强。总之,近年来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有关大学生就业的政策,政府一直重视并致力于缓解大学生的就业压力,高校更是应该承担起应有的责任,采取各种措施促进大学生就业。因此,我校应继续重视并切实加强就业指导工作,以提高我校就业指导工作的实效性。

作者:热比古丽·热合曼 米合热依·阿不都卡迪尔 吕琴 单位:新疆医科大学护理学院

参考文献:

自考个人毕业总结第8篇

关键词:温州高校;热门专业大学生;择业意向

一、引言

2002年,经济学家吴敬琏谈中小企业与就业问题时,认为温州基本上不存在失业问题和就业问题。时隔5年,温州的就业问题,尤其是温州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在温州经济发展中越来越多地受到人们的关注。产生“大学生就业难”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信息不对称”,具体体现在:毕业生和用人单位之间缺少有效的沟通渠道,用人单位的用人标准以及对人才的需求没有在有效的时间内传递给大学生,大学生的培养缺乏市场导向,这方面高校作为培养大学生的主体,并没有起到积极的作用。大学生不了解市场信息,自我定位过高,没有认识到高等教育正在从精英教育走向大众化教育从而调整自己的择业要求、选择恰当合理的期望值,结果很多大学生自我感觉良好,在就业过程中出现了“高不成、低不就”的局面,学生一毕业即意味着失业。高校不了解自己的学生,对学生的就业意向以及学生对学校的教育期望知之甚少,因此不能形成有效的针对学生的办学模式,学生在校期间所接受的教育没能够符合学生的要求,导致学生有“什么东西都没有学到”的错觉,降低了学生就业竞争力;同时,学校在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指导大学生就业上远远滞后于大学生及用人单位对高校的要求,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毕业生顺利就业。

要想很好地解决“大学生就业难”这个问题,高校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达到这个目标的先决条件就是要建立有效的信息渠道,其中,了解学生的择业意向也自然而然地成为高校必须完成的作业之一。本次调查就是基于这种认识下的一种尝试。

二、研究方法与研究对象

考虑到温州中小企业对热门专业的大学生的需求量比较大,我们对温州大学和温州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即将毕业的大学生进行了不记名、半封闭的问卷调查。商学院2007年有应届本科毕业生352人,其中男生162人,女生190人;应届专科毕业生416人,其中男生175人,女生241人,总共768人。在进行问卷调查时,以本

科生按30%,专科生按20%的比例进行抽样调查。在实际操作中为保障样本的代表性,我们选取的抽样比例比此标准稍大。温州职业技术学院财会系和管理系各有应届毕业生约700人,但是作为参考样本,每个系仅随机抽取80份问卷。

此次调查共发放问卷362份,其中,温州大学商学院发放202份,温州职业技术学院财会系和管理系发放160份,回收360份,有效问卷358份,问卷回收率达到99.45%,有效率达到99.44%,被调查的男、女生比例分别为41.6%、58.4%,从总体情况看,被调查者具有温州高校热门专业大学生的代表性。

三、结果与分析

(一)择业首选地“传统”化,半数以上的学生选择户口所在地或居住地就业

统计数据表明毕业生就业的首选地依次是:户口所在地或居住地61.73%、就读学校所在地18.99%、省内其他大城市16.76%、省外城市4.19%、其他地区2.51%。

选择毕业后到户口所在地或居住地工作的学生占了半数以上,从访谈中了解到,主要原因是利用在当地的人际关系更有机会寻找到一份好工作,而且在户口所在地或居住地工作可以减少食宿等方面的开支。另外,部分学生在选择就读学校时并没有考虑以后工作的问题,主要出发点在于报一个好专业,作为今后就业的优势。

(二)就业首选单位的性质具有“温州特色”

在毕业生就业首选单位中,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包括政府、学校、医院等)和民营企业平分秋色,分别占39.11%和36.31%,选择国营企业和自己创业或其他只占14.80%和10.34%。另外,对于是否愿意到温州中小企业工作的问题,有67.89%的毕业生选择愿意,仅有19.44%选择不愿意,另外12.68%的毕业生选择不知道。

民营企业成为大学毕业生的主要择业单位之一,非常具有温州特色,这与温州的民营经济相当发达有关。另外,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日益完善,民营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主体正在吸引越来越多的毕业生。而大学生自身的就业意识也在发生变化。

(三)“自己的发展”是最重要的择业标准

本题的设置要求被调查者根据自己实际情况,在自己认为最重要的选项后填“5”分,次重要的填“4”分,以此类推,选择五个选项并给以相应的分值。

调查统计结果显示:有利于个人发展3.01分>福利待遇2.22分>单位前景1.63分>专业对口1.60分>工作地点1.50分>单位知名度0.71分>轻松性0.63分>社会的需要和贡献0.47分。

在上述选项指标中,“有利于个人的发展”的平均得分居首位,成为现今大学生最重要的择业标准。自我价值的实现和个人目标的追求,已经主导着大学生的就业选择行为。大学生注重自我发展,有与社会发展目标相一致的方面;但如果过分强调个人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将难以适应社会需求的现实,造成择业的困难,这是需要注意的。总的来说,大学毕业生更看重的是长远的利益,而不仅仅是眼前的利益,而且挑选工作的标准也不是片面性地只看工资,福利待遇也是大学毕业生所关注的。

(四)工作之初的预期工资“比较现实”

调查显示,大学生在工作之初期望的工资收入中,1000-2000元之间的比重最大(61.45%),其次是500-1000元之间(18.72%),再次是2000-3000元以上(14.25%),最后是3000元以上(5.59%)。大学生就业的工资价格定位,是由市场上的“供需”关系确定的。根据对温州人才市场的了解,当前大学生就业的工资价格定位是月薪1000-1500元。对比大学生期望的工资标准,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期望的月薪标准是适当的,毕业生对工资的预期比较客观,没有过高地抬高自己的要求。但仍有将近20%的学生的期望收入超过了市场上的工资标准。大学生对月薪的期望值高于实际,是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之一。

(五)考研“热”在温州高校“偏冷”

调查显示:只有5.03%的学生想考研;而有73.46%不选择考研,他们会选择先工作,其中有很多人会选择考公务员;另外有19.27%尚在犹豫中,没有明确的计划。总的来说,温州高校大学生考研偏冷,这跟大城市的高校大学生有所差别。但是,从近几年温州大学考研人数统计数字来看,可以发现,随着温州大学办学层次和招生成绩的提高,温州大学考研人数呈上升趋势。另一方面,因为社会对高学历人才的需求上升,以及一些企业部门就业门槛的升高,很多毕业生不得不考虑是否考研这个问题。还有部分选择考研的人坦言他们是因为没有做好就业的准备而选择考研,以此作为缓冲。

(六)择业自主性较强

调查显示:78.33%的毕业生在择业过程中由自己做主,只有13.61%和8.05%的毕业生由家长安排或其他。因此可以看出毕业生越来越倾向自己寻找合适的工作,这样可以增加就业的自主性,但是也有可能会带有一定的盲目性,现在许多毕业生跳槽率很高,就是因为择业时没有经过慎重地思考,因此建议学生就业前不妨征求父母和亲友的意见,不要只顾着自己的意愿而忽视自身条件以及企业、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做到理智择业。

通过对温州高校大学生的择业意向分析,我们发现,不同性别、不同学历的毕业生的择业意向存在很大的差别。

首先,男女生相比,女生更倾向于安稳的工作,期望去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工作的男生为30.82%,女生为45.73%;创业方面,选择创业的男生为15.72%,女生仅为6.03%,选择创业的男生比例是女生的2.5倍;女生工作初期的预期工资比男生低,愿意接受500-1000元工资的女生为27.14%,而男生仅为8.18%,女生是男生的三倍多,期望得到1000-2000元工资的女生为56.78%,比男生少10%左右;考研方面,决定考研的男生比女生多,决定不考研的男生比女生多,没想好是否考研的女生则是男生的两倍,可见女生的顾虑更多。

其次,本科生与专科生相比,本科生更乐意去国家机关事业单位,这一项选择,本科生比专科生多26%,而专科生比本科生更乐意去民营企业,多出了18%;在择业的首选条件中,专科生比本科生更看重专业对口,两者分值相差1.16分;对于工作之初的期望工资,0.98%的本科生选择500-1000元,7.84%选择2000-3000元,而25.78%的专科生选择500-1000元,4.69%选择2000-3000元;对待去温州中小企业就业问题上,本科生中54.90%选择愿意、24.67%选择不愿意、19.61%选择不知道,而专科生中,72.27%选择愿意,16.41%选择不愿意,9.77%选择不知道。

将这次调查的样本作为总样本,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即以性别、学历为分类依据将总样本分成若干个不同的小样本,对各个小样本进行统计汇总,求出各选项的值(所占百分比或单个分值),再求小样本各选项的值与总样本各选项的差值,我们是以求小样本与总样本的离散程度来看不同分类对大学生择业意向的影响的,计算公式如下:

如以性别为分类标准,假设男生样本中各项的值为x1,x2,x3,x4,……xn,女生样本中各项的值为y1,y2,y3,y4,……yn,而总样本的各项值为z1,z2,z3,z4,……zn,代入数据可得结果为S1=0.429546854。同理可得,按学历分类的结果为S2=2.256230760,由此可以看出,学历导致的不同学生择业意向的差异较大。这一调查结果也得到了证实。就温州大学商学院而言,本科生的就业率不到专科生就业率的一半,这说明学历对择业意向的影响很大,从而影响大学生的就业。

从总体上来讲,2007年温州高校大学生对当前的就业形势比较了解,择业意向比较合理,与企业需求能较好地达成一致,但是,有一部分大学生对自身的认识不足,对自身估计过高,没有很明确的职业规划,这对大学生未来的择业和就业都是很不利的。针对大学生择业意向中存在的问题,应从学校和学生两个主体出发,做好工作:

首先,学校应该加强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和服务,提供全面的就业信息服务,及时搜集、整理、储存和用人单位的需求信息,包括专业、人数、报酬、用人单位基本情况等,供大学生随时了解。组织“大学生就业招聘会”,为用人单位和大学生提供双向选择的机会。加强大学生就业观的指导和教育,为不同学历的学生提供不一样的指导。

其次,学生自己要树立“先锻炼、后发展”的就业观。随着大学生就业体制的改革,“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给大学生提供了施展才华的机会,同时也给用人单位带来了“优先录用”的“自”。大学生的考试成绩、专业、技术等级证书和文凭等固然是用人单位考虑的重要条件,但在市场激烈竞争的条件下,用人单位真正需要的是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社会经验,这对刚出校门、缺乏实践经验和社会经验的大学生来说是不利的因素,大学生先到基层或偏远的地区锻炼几年,等具备了一定的工作经验和技能条件以后,再寻求有利于自己发展的职业,也未尝不是一条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好途径。

参考文献:

高慧.上海高校大学生择业意向调查[J].中国青年研究,2002(1).

*本文是温州市科技局课题成果之一,项目名称《温州中小企业发展与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编号R2007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