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临床检验论文

临床检验论文赏析八篇

时间:2022-06-15 11:57:45

临床检验论文

临床检验论文第1篇

血液分析是临床常用的检查方法,起初血液细胞计数方法是电容或光学方法,但是这种测试技术受干扰因素较多,因此50年代Culter发明的阻抗法的灵敏度和精确度程度较高,相对便宜,血细胞数迅速取代阻抗方法。到目前为止,这种技术方兴未艾,但只有通过测量细胞的血液计算(2步,大小细胞阻抗三步法),不深入的细胞内部结构分析。显然,这种划分是不准确的,80年代以来,激光法引入了血细胞分析系统。激光不但具有单色光、稳定等优点,而且能射入细胞的内部,检测核的形态和颗粒的情况,以此进行细胞分类。由于这些技术的应用,一些高档仪器已可做白细胞的五部分类,如光电公司的激光法Celltacs8108K型,亚培公司的CD-3000、CD-3500采用电阻抗与激光结合,库尔特公司的MAXA、STKS采用电阻抗、射频及激光技术,东亚公司的NE系列采用电阻抗及射频技术,SE-9000加用硫化氨基酸可检测幼粒细胞,拜尔公司的TechniconH系列采用化学反应与激光技术结合原理进行五部分类测定。全自动血液分析仪的生产,从标本混匀、吸样、稀释、分配、测定及打印结果,全部自动完成,不仅节省人力、减少繁琐劳动,且由于避免了手工吸样,大大增加了测定结果的精密度。在涂片方面,自我涂片染色制剂生产和设备的应用,消除涂片染色手工操作,每小时可制120涂片检查,以及血液分析仪根据血细胞比容,血液涂片自动调整,推动电影速度和角度,可得最佳的血涂片。进入当代后,现代高端自动化系统可全自动血液分析仪,网织红细胞分析仪系统,自动染色涂片,用条形码阅读器和条码识别,可以轻松地分析功能试验室和全自动装配生产线结合在一起。使用仪器后可根据经营的指示将有用的信息,如样品的现状和涂片制备,在屏幕上可以显示,如果需要可以打印出来。随着我国经济、科技的不断发展,在中国的临床血液检验分析,必将获得更大的发展。

2血栓与止血实验诊断迅速在全国展开

血栓与止血是新兴的一门学科,临床各科几乎无一不涉及血栓与止血问题,在发达国家,血栓与止血的检验已作为常规,广泛应用于临床,随着我国临床检验技术的进步,国内近几年也有较快的发展。近年来,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和血管内皮细胞形态的分子生物学对内皮细胞的调节血栓与止血及血管内皮细胞粘附蛋白的功能。不断揭示血栓与止血,动脉粥样硬化硬化,炎症和免疫反应和血管内皮细胞一个重要的病理生理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对血小板功能(血小板糖蛋白和凝血功能,花生四烯酸,血小板活化因子,血小板代谢及调节功能)的研究,预防和治疗血栓形成和对新药物的开发具有重要价值的认识。虽然血液凝血反应过程仍然是成立于1964年,麦克法兰和其他凝血级联理论为骨架,但近年来多修订和补充的内容。如多组分作为一个单位来研究及其辅助因子的蛋白酶凝血凝血反应,澄清的结构和功能,更新了观念许多复杂的酶。另一个积极的反应是凝血蛋白酶激活反馈,例如加速和扩大在反应的凝血和负反馈调节作用、活化凝血的作用,更深刻地揭示凝固行为。经典的内源性和外源性凝血之间的内在联系通路的激活不断发现,并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凝血机制外源性和内源性的两种系统。

临床检验论文第2篇

充分做好分析前的质量控制工作,排除多种因素对检测结果造成的影响,对采集、处理标本实行重点监控;认真掌握分析中的质量控制工作常规查看项目要开展室内质控,同一时间一定参加本省及卫生部临床检验核心机关的室间质评行为。工作前要对运用的仪器施行查看和日维护,把试验中的仪器误差降到最低;做好分析提高临床医学检验质量的对策张晔妮内蒙古第四医院 把好出口关认真执行检验结果的查看核对机制,查看考核职员要对检验结果的考核签字后方可发出报告。如果出现检测值异常,及时复检,并和临床医师联系,认真分析缘故,决定无误后方可发出报告;检验人员与临床医师之间缺乏勾通,而互相产生矛盾,检验人员总指望临床医师能及时跟上检验科推出新试验的步伐并体会试验技术中一点高度专业化的难点,不能合调,导致这样不良场面的根源是缺乏互相的合作及勾通。

2提高临床检验质量控制的几点对策

2.1实现资源共享,提高工作效率

现代先进仪器具有自动化、网络化的优点,能严格实行对质量的有效控制,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检验质量也得到明显提高,产品化试剂盒的规范化运用和检验工笔者系统化、通常化的业务知识培训,使检验工作的规范化化、标准化、系统化、同一化日益改善。现代化的全自动分析仪器可同时对数十项或上百项的常规和非常规检验进行分析,所以,对传统的管理模式进行完善和补充,及时的更新观点。实现资本同享,以开放和运用现代化仪器的功能用途为基本,调整相应专业学组,规范化各临床科室的小试验室,尽快完成检验报告一单通。将仪器装备集合管理可充分施展已有仪器装备的工作功效,有效地下降宗合分析成本本,使患者的标本周转及检验分析时间显著缩短,为患者的及时医治和康复和提升医院床位周转率供应有效保障。

2.2加强质量控制,提高检验质量

严格认真做好室内、室间质控,确保测定结果的精确度和精浓度,裁减试验操作经过中批间和日间标本检测结果差别。对试验全经过施行全方位的陆续监测管理,如出现失控要认真分析失控缘故,提出整改措施方案,填写失控报告,观测整改成效,改进工作办法,提升检验质量。

2.3加强仪器日常管理,保证仪器正常运用

检验科自动化地步的提升,要运用经国内有关行政部门认证注册并检测及格的医疗仪器。要创立、健全检验仪器管理运用案卷,对仪器登记注册、责任到人。按照操作指导书规范化运用,做好仪器日、周、月、年内运用保养记录,定期维护,以确保检验仪器的正常坚定运行。

2.4加强三基、三严学习,提高业务水平

三基和三严的学习至关重要,检验科要定期开展和认真对待,并实行定期考核。应结合检验工作的本色,增强急救医学、急救技术知识的训练学习。

3结语

临床检验论文第3篇

【关键词】临床检验、研究方法,注意事项

【中图分类号】R782.4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4-0194-01

前言:近几年,由于环境的污染,食用不安全的食物,导致越来越多人存在潜在的疾病。所以需要人民更加重视平时的健康问题。及时进行临床检验能够检测出身体出现的问题或者潜在的病因,加强我们对于身体的治疗。

1临床检验方法的简单介绍

随着循证医学的发展,检验医学在临床医学中的作用地位显得越来越重要。大多数经典的实验技术与方法仍在广泛使用,日新月异的新理论和新技术也迅速应用于临床,拓展了临床应用范围,丰富了检验医学。临床检验学是一门将临床医学和实验技术相结合,在实验室内通过对各种项目的检验,对疾病的预防、诊断、疗效和预后判断提供重要依据的学科,其本身是一门与多学科相关的交叉性、边缘性医学学科。临床检验学包括从血液、尿、便、及浆膜积液等临床检验医学应用最基础和最广泛的理论与技术,到DNA扩增技术、生物传感器技术、生物芯片及蛋白质组学等新理论与高精尖技术在临床检验中的应用。检验医学对于疾病的预防、诊断、病程监测、疗效观察和预后判断等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然而,我国检验医学的发展是不平衡的。一般而言,二级以上医院能适应检验医学的快速发展,能较快地将新理论和新技术应用于临床。而一级医院及其相应的基层医疗机构受到多重因素制约,检验方法与技术还处于相对落后状态。事实上,许多新理论和新技术适用于基层医疗机构,可以开展应用于临床,服务于广大病友。为了使基层医疗单位,尤其是农村卫生院的医务人员认识并掌握这方面的知识,我们组织了一批熟悉基层医疗单位临床检验工作现状,又富有临床实践经验的检验科主任编写了《基层医院实用临床检验方法》。临床检验学学习的目的具备两个方面的要求:一方面要积累丰富的基础理论、掌握多专业的实验医学技术能力和循证医学知识;另一方面则要培养学生建立良好的临床检验诊断思维方法,以便进入工作岗位就能承担起临床检验诊断的角色。从目前临床检验的发展情况来看, 尽管临床检验原理较多, 但相应的检验方法则较为单一, 而不同的实验室检查和临床检验则无法通过相同的方法完成, 且有效的临床检验结果可靠性评价方法, 以及系统的临床检验结果计量方法, 对于临床检验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临床研究的注意事项

对药物的化学结构或成分、性质、质量控制、在体外和动物体内的抗肿瘤作用、毒性、体内代谢等必须有一定了解。我国新药临床前研究规定说明临床肿瘤学家只能从药理学家手中接受新药经药政部门批准后开展临床研究。不经一定临床前研究和经过审评程序就开展临床研究是违法的和不负责任的。所选病例应有可靠的诊断,一般要求有病理细胞学诊断,确定原发及转移的部位。除以往治疗的影响。在临床试验的第1、Ⅱ期应当使各方面条件尽量一致,减少一些未知因素的影响,最好采用单一药物治疗。在试验的Ⅲ、Ⅳ期与其他药物进行对比及确定在综合治疗中的也位时,必须有足够的例数及严格的对照,不然所得结论就不易可靠。除非特殊情况外II期临床研究应有单药或至少的部分病例单药治疗的观察。负责试用的临床医师必须具有一定肿瘤学知识,应当熟知其他治疗手段(手术、放射线及常用的化学药物)可能取得的效果。中国生物治疗网指出肺癌的早期症状一般来说,只有经主管部门批准的临床药理基地和经过培训对药物及临床试验规范(GCP)有相当了解的医师才能担任主要研究者(PI),他的任务是制定研究计划,向论理委员会报告求得批准,指导整个项目的实施和释决可能出现的不良事件(SAE),组织协作会议和总结。我国目前的法规规定只有经批准的药理基地才有资格组织临床试验和担任主要研究者。

3加强临床检验质量的有效手段

3.1合理使用计算机系统

临床检验分析人员实际操作时, 应提高检验操作的规范化程度, 并严格执行相关的操作规程在检验操作过程中, 操作人员还应对临床检验数据进行客观准确的记录, 以及有效的处理分析, 同时应加强原始检验数据的完整性和合法性。利用自动化的实验室管理措施, 实现临床检验分析质量的提高。医院内部各个部门之间, 应利用计算机网络系统实现数据信息的传输和共享, 以降低检验错误的发生率。将各个患者的检验项目和相关信息通过临床检验清单上的条形码进行准确记录和标识, 并使用院内网将数据信息传输给检验科。 根据条形码扫描所获得的信息, 检验科可对相关标本进行取样和分类处理, 并对临床检验结果进行准确分析判断, 并获得检验报告。

3.2使用更加安全合理的检验设备

实验室规范化管理水平有待提高。应逐步提高临床检验的质量, 保证检验人员操作规范化水平的提高。促进临床检验质量提高, 改善检验设备性能。医院中各类检验设备的应用频率都较高, 常用的临床检验设备包括: 电解质分析仪,尿液分析仪, 酶标仪,血凝仪,血细胞分析仪,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等等。医院检验科应加强各种检验设备的日常维护和检修, 及时更换或淘汰无法使用的设备。在临床检验过程中, 不同的临床样品其临床检验质量和分析能力也会对结果产生较大的影响, 因而检验质量通常得不到保证。现阶段, 通与传统的检验手段相比, 过新鲜冰冻的血清实施临床检验, 目前的检验方法具有更加明显的互通性, 但冻干血清或是其他纯物质, 则会因检验方法的不同, 而在互通性方面产生较大的差异性。另一方面是实际临床检验过程中参考方法的应用分析。在临床检验过程中, 通过参考方法的应用, 能够为检验分析质量的提高提供保证。

结束语: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临床检验已经成为一门很重要的学科。很多高校都已经加大对于这门学科的研究。本研究说明了临床检验的重要性以及注意事项。人民的身体健康问题一直是被高度关注的,所以加强这些方面的研究很有意义。

参考文献

[1] 沙薇,沙莉,安晶红,王黎光. 论临床医学检验质量控制的若干问题[J]. 中外医疗. 2011(10)

临床检验论文第4篇

临床医学检验技术随着当代科技的发展而日益迅速地发展着,临床医学检验已成为医学领域中快速发展的学科之一。然而当前临床检验学的现实授课和临床严重脱钩[1],急需变革以应对飞速发展的医学检验。造成此现象的主要原因有客观和主观两个方面。临床检验学的特点是与仪器设备有紧密联系,具有较强的实验操作性,但由于教学经费的不足,不能、也没有必要购置大量昂贵的仪器,所以在教学中所讲授的大多数是基础的、经典的手段,实验安排也主要以手工操作为主,同临床检验科所配备的先进自动化检测仪器、新技术新方法相比显得既古老又落后。学员在实习和毕业后工作,会感到在校所学的和临床工作有巨大差距。这种无法在教学中利用大型自动化和小型便携式仪器的客观现实严重制约了临床检验学教学与临床医学科技的同步发展。在主观因素中,教员只常年参与教学,而无临床经验,很难将本学科的有关科学信息和科研热点有机的同临床应用结合。从而导致教学实践过程与临床应用严重脱钩。

随着电子技术(包括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分子生物学技术、基因技术等学科的飞速发展,也带动医学检验的快速成长。现今医学检验相关仪器具有大型多功能化、小型便携化、智能化等发展趋势。大型化仪器要求检测结果高质量和稳定,检测量大,能满足高效率检测大量标本的要求,如全自动或半自动生化检测仪。小型化仪器要求携带方便,便于移动和转移[2]。这些发展起来的高科技仪器的负面影响就是价钱昂贵。因而,是不可能大量购买这些昂贵的仪器单纯用于教学目的。为了让学员在学习理论时能更好结合本学科最新的科技技术和仪器设备,同时在以后的实习阶段更早更好的融入科室工作,必须对现行的教学进行改革,不能大课只讲授理论,小课只做基础的手工实验。实验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对仪器检测结果的临床实际分析,包括仪器本身影响因素对检测结果的影响(即与仪器相关的部分内容教学),此教学内容对学生是极其重要和必要的,但由于条件限制,我们现今的教学几乎很少涉及仪器相关的教学内容,大多只讲解临床已经淘汰的手工操作。故我们认为有必要通过合理化、最大化的利用医院检验科的硬件条件,通过院系教学结合的手段,优化组合授课,以适应医学检验学发展;同时跨过学校教学经费严重不足的障碍,解决教学与临床脱钩的问题。

在硬件教学改革的同时,“软件”的改革必须同步进行。作为一名称职的教师,必须拥有渊博的知识,能不断通过学习前言学科信息,提高自己的素质。但医学检验学有自己的特点,光学习理论是不足以很好掌握本学科的。必须参与具体的临床实践,通过实际接触和操作各种先进的仪器,结合理论知识,同时在积累大量临床经验后,才有能力和临床医生“直接对话”,才能很好的掌握和灵活应用本学科的知识,从而能培养出高质量的学生[3]。这就需要在人才培养上走院系结合,检验系的教师将医院临床工作和学校教学有机结合起来,临床实践带动教学,教学促进临床实践的能力。教师的工作量虽然增大了,但由于待遇的提高,会极大的促进教师投入教学的积极性。

我们设计的是院系“互动式”教学模式,所以在检验系学生和教师学习、提高的时候,还要调动“互动式”实践单位检验科的积极性。检验系教员到检验科学习、工作的同时,也解决临床科室人员紧张的问题。真正体现“互动式”教学模式中两个主体达到双赢的效果。

我们设想通过合理的教学理论和临床实际结合“教与学”模式,改变现行教学中先单纯理论,再最后实习的脱钩式的教学模式。在理论教学中接触本学科最新的研究技术和仪器,可以极大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理论应用于临床的能力。同时将教师的教学和临床实践有机结合,创建一个很好的人才培养模式,改变当前由于学科的快速发展导致教师理论知识和临床应用的脱钩现象,提高教学质量。在教学中还加入教材没有的相关检验前沿科学理论与应用,主要是现场快速检验,包括分子生物技术在检验的应用,胶体金快速检测技术、传感器技术、微电子技术、免疫层析技术、微流控检测技术等。通过以上分析,我们认为在临床检验学教学中建立院系互动式教学模式将极大的促进医学检验教学工作,具有切实可行的操作性。

参考文献:

[1] 林发全, 李 山. 从现状看检验与临床的沟通在检验医学教学中的必要性[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6,2(1):66.

[2] 邓 均, 郑峻松. 野战快速检验的课堂教学设计改进[J]. 现代医药卫生,2005,21(22):3191.

临床检验论文第5篇

【摘要】:通过对临床医学检验质量控制中存在的重视度不够和资源配置不合理问题进行讨论,提出了强化操作流程、加强过程质量控制和提高分析结果质量控制的质量控制策略,为临床医学检验质量控制机制的建立提供参考。

【关键字】:临床医学;医学检验;质量控制

我国临床医学检验对硬件设备的提升与发展较为重视,而对临床检验医学的理论体系研究不够重视,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我国目前的临床医学检验质量控制理论在一定程度上还处于基础理论研究过程中,尚未形成具有实用意义的理论指导体系,与其他学科的综合与交叉不够,科研意识和能力较低等原因,致使我国目前无法建立完善的临床医学检验质量控制理论体系。因此本文从临床医学检验质量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出入,对临床医学检验质量控制机制建立进行了探究,为临床医学检验质量控制体制的建立提供参考。

1 临床医学检验质量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1.1 临床医学检验质量控制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工作不被重视

临床医学检验的质量控制是保证临床医学检验质量的重要条件,是提高临床医学检验精度和可靠性的重要方式。然而随着科学化仪器的普及,临床医学检验的精度被提高,不少医院和机构对临床医学检验的质量控制环节的重视度降低了,甚至认为机器的分析和监测已经很精准了,无需进行临床医学检验的质量控制了,还有一部分医院和机构认为室内质量控制无关紧要,只要做好室间控制就可以提高效益,实事上,室内控制是临床医学检验的重要步骤和环节,是影响室间控制效绩的,并且从本质意义上来讲,室间质量评价并不能代表一个医疗机构的真正实力,而是要从室内质量控制的实绩中来进行考核,通过室内质量评价来提高医疗机构的质量控制实效,提高医疗机构的质量控制水平[1]。

1.2 临床医学检验质量控制过程中的资源利用不合理

目前我国大中院校、医疗医院针对临床检验都建设了自属的实验室,其机构繁多,人员繁杂,针对检验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力度不够,不能形成综合的、协调的、统一的临床医学检验平台,人员力量分散,这使得临床医学检验质量控制较难,难以保证临床医学检验的准确性和精确性。

2 临床医学检验质量控制机制建立策略

2.1 强化临床医学检验质量操作流程

临床检验论文第6篇

【关键词】医学检验;临床实习;教学模式

医学检验专业是沟通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桥梁[1-2],属于多技术和多学科交叉的实验诊断性和实践性强的应用学科。临床实习是医学检验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以后能够独立工作的基础途径。临床实习要求学生在理论联系实际的过程中锻炼自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尤其是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然而,医学检验专业的临床实习教学工作还面临着许多困难[3-4],例如实习时间相对短暂、师资力量相对薄弱以及学生临床知识相对欠缺等。面对挑战,为了能够更好地培养新时期医学检验专业人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实验诊断学教研室依据医学检验专业发展的要求[5-6],结合目前实习教学中的问题,直面挑战,积极探索医学检验临床实习教学新模式,为培养新时期的医学检验人才提供有效可行的实习途径。

1医学检验专业临床实习教学现状

第一,教材方面,目前传统课堂讲授内容更新不及时,不能反映学科的前沿和发展动态;另外首都医科大学四年制医学检验专业学生的课堂教学以检验专业内容为主,临床医学的内容过少,在实习的过程中学生的临床知识内容明显不足,临床思维能力欠缺。第二,师资力量方面,作为教学医院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检验科日常工作量大,带教教师都是兼职带教,既要兼顾临床一线工作又要进行实习带教,造成师资力量相对薄弱的局面。第三,学生方面,很多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缺乏主动性;尤其是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在实习的中后期大多数学生忙于参加各种形式的招聘和面试,因此影响了实习质量。

2医学检验专业临床实习的发展趋势

随着医学检验专业的发展,大量现代化仪器设备的使用,临床检验工作的重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检测体系的建立、检验质量的保证、检验过程的分析和检验结果的审核与解释目前是目前检验科工作的重中之重[7-8]。这就要求医学检验专业教育特别是临床实习阶段的教学必须要与时俱进,因此实习带教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侧重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建立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教育和考核体系,已经成为提高检验医学人才培养质量的必然要求[7]。

3医学检验专业临床实习的教学目标

第一,融会贯通、增强学生分析和处理临床问题的能力。临床实习过程就是要求学生在课堂已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把理论上升为实践经验,结合临床实际工作,能够融会贯通分析和处理临床工作常见问题。第二,增强学生临床思维,提高与临床沟通的能力。随着医学的发展检验医学专业的桥梁作用越来越明显,实验室与临床的积极沟通有助于实验室检验质量的提升,有助于临床诊疗技术的提升,有助于检验医学和临床医学的发展,更有助于新时期检验医学人才的培养。

4医学检验专业新型临床实习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4.1教学内容与时俱进

随着现代化大型自动化设备流水线的使用,医学检验专业学生的临床实习内容也应与时俱进。由于大型自动化设备本身的重复性很高,使检验前和检验后过程的差错占检验错误的百分率逐年提高[9]。首先临床教师在带教实习过程中应要求学生关注检验前和检验后过程,强调检验前、中、后各过程之间的关联性,并注意检验前和检验后过程知识的系统讲解,从而与全面质量控制的理念相适应[10]。其次,在引导学生建立全面质量控制的观念基础上带教教师应注意讲解实验结果的质量控制、校准程序(计量学溯源)、生物参考区间和可报告区间等,这有利于学生得出正确的实验室临床解释,掌握变异的潜在来源,为他们今后的临床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再次,实习教学内容应加强学生临床思维的培养,引入实际病例,拓宽临床疾病知识,使学生将医学检验的知识和临床医学知识更好的衔接,提高与临床沟通的能力[11]。

4.2带教教师导师制教研室选拔各专业组具

有高级职称且丰富知识经验的教师作为实习带教导师,通过面试谈话和学生双向交流,学生根据专业兴趣选择自己的导师,导师根据学生的理论基础选择心仪的学生,每个导师负责指导1~3名学生。同时导师选择有余力的优秀学生进行临床科研思维的培养,例如课题选择和设计、科研方法的应用、文献检索以及论文写作等。通过导师制使每个学生对实习阶段所学更能有所侧重,更有利于激烈的就业竞争,同时为医学检验专业科研人才的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4.3发挥检验医师作用,教学中注重学生临床思维的培养

近年来由于医学检验专业发展迅速,临床与实验室的合作越来越频繁,与临床沟通交流已成为检验科日常工作的一部分[12],尤其是检验科的日常检测指标在临床诊断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学中也应注重培养学生与临床相结合的意识,提升检验工作者的咨询服务质量[13]。检验医师是检验科内既掌握一定的临床知识又深悉检验科工作的医师,他们主要负责与临床沟通交流;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发挥检验医师的优势,教授学生个体化实验诊断和实验室与临床沟通等方面的内容,如检验所需的样品类型、样本采集注意事项、临床指征、检验程序的局限性和提供检验结果解释等[14-15];尤其是通过实际病例讨论教学使学生增强新知识的掌握和记忆,让学生形成良好的临床思维,加强临床沟通能力,适应现代医学检验专业发展的需求。

临床检验论文第7篇

1什么是医学检验人员的临床思维

对于临床医生,临床思维是指运用医学科学、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和行为科学的知识,以患者为中心,通过充分的沟通与交流,进行病史采集、体格检査和必要的实验室检査,得到第一手资料,借助所掌握的资料信息和学识,结合其他可利用的最佳证据和信息,以及患者的家庭与人文背景,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等多方面信息进行分析、综合、类比、判断和鉴别诊断,形成诊断、治疗、康复和预防的个性化方案,并予以执行和修正的思维过程和思维活动。可简述为临床医生由医学生成长为一个合格医生所具备的理论联系临床工作实际,根据患者情况进行正确决策的能力。临床思维不是先天就有的,而是通过接受医学教育掌握基本理念和基础知识,主要是通过临床实践的不断积累得来的。

医学检验人员无法通过病史采集、体格检查获得患者的第一手资料,也不是患者诊断和治疗的决策者,检验人员的职责是为临床提供及时准确的实验室检査结果和相关咨询,辅助其进行疾病珍断和鉴别诊断,或者评估患者的病情变化、治疗效果和预后转归,为临床医生提供临床诊断过程中所需的重要证据和信息。利用检验设备和方法及时出具正确的检测结果是检验科的基本工作,通过熟练掌握操作技能、加强质量控制实现,与临床思维无关,但不正确的检验结果必然误导临床医生。

检验人员的临床思维体现在向临床和患者提供咨询服务的过程中,包括日常的咨询应答、会诊、联合病例讨论和查房等。可以概述为以下模式:第一层面,在向临床和患者提供咨询服务时,能够在排除检验质量问题后,分析标本条件的影响因素和检验方法的干扰因素、局限性,对相应检验结果的临床意义作出准确的解释,对临床和患者认为不符合的检验结果作出合理的分析,提出进一步的检验建议;第二层面,能够顺应临床在进行疾病诊断、鉴别诊断、判断病情程度、观察病情变化和治疗效果、判断预后和转归中的不同要求,综合采用分析法、集合法、归纳法、排除法、类比法等思维方法,对所有的检验结果作出“整体联系、全面分析、有的放矢、逻辑归纳”的分析判断,必要时逆向结合患者诊断、临床表现和其他辅助检查结果提供的证据,对检验结果的临床意义提出综合性的分析意见,提出规范采集标本、复检、增检、动态检测项目等建议并追踪进行验证分析,弥补临床医生对于检验项目临床意义和关联价值的盲点,帮助临床最大化地利用检验结果信息资源,更加直接地辅助临床作出判断和决策。第二个层面的临床思维能力能够更好地体现检验人员的专业服务能力,是未来医学检验从业人员安身立命的必备能力。

2如何建立医学检验人员的临床思维

2.1全面掌握专业学识是基础  检验医学发展迅速,分支出多个亚专业,不同亚专业的检验人员所掌握的专业知识各有侧重,但检验结果提示的往往是全身性的病理、生理变化,不同亚专业的检验指标可能存在着相关性,对这种相关性进行归纳,整体联系,全面分析,体现出的临床价值往往会髙于对单一检验项目临床意义的解读,这是全面有效利用检验资源的关键,而临床医生恰恰可能不具备这种能力,检验人员如果能具备这种能力,将发挥出更大的作用。现实情况是,亚专业分化造成检验人员对本亚专业以外的其他专业的咨询服务能力受限,在为临床提供咨询服务时,往往止于对熟悉专业的指标或单纯的检验结果临床意义的解读,或对标本采集规范性的咨询,对全部检验结果作出整体联系的综合判断能力欠缺,对下一步的检验建议针对性不强。所以,检验人员在精通本专业的同时应该熟悉其他相关专业知识,这样可以拓宽思路,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掌握必要的临床专业学识是结合临床的前提条件,其中诊断学是每个检验人员所需要掌握的基本临床专业知识,疾病学的相关知识也应有一定的掌握,并在结合临床的实践过程中不断充实强化。唯有如此,检验人员结合临床时才能言之有物、有理,临床思维才能有充分的知识支撑而得到梳理和呈现。

2.2立足检验结果分析是特色  检验科提供辅助诊断的检验结果,对检验结果的利用仅是医生临床思维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检验人员的临床思维不能照搬医生临床思维的模式,否则会班门弄斧、越俎代庖,不可行也无必要。检验人员的职责是通过分析检验结果辅助诊断,而不是做出诊断,可以评估治疗而不是决策治疗。标本收集的不合格性、检测方法的局限性、检验结果的干扰因素等知识,临床医生不掌握或攀握极其有限,这是给予临床指导的当然之能。而检验结果临床意义的正确解读,胃别是对于多个关联性检验结果临床价值的分析,不同临床医生的能力差别很大,且随着临床专科的分化,临床医生的这种能为欠缺将始终存在,很多有价值的检验结果在临床应用中被忽视,全面分析检验结果、充分利用检验结果是很现实、必要的,检验人员应当担起这个职责,这是检验人员临床思维的重要特征,它的广度取决于检验人员掌握的临床知识,它的深度取决于结合临床的程度。

2.3对接医生临床思维模式是切入点  临床医生对患者进行诊断时的临床思维过程一般有以下几个步骤:(1)判断疾病的性质(急性、慢性、恶性、良性);(2)判断疾病可能的解剖部位与系统定位;(3)判断是何学科领域的疾病;(4)判断是什么疾病;(5)判断疾病的程度。在此过程的每一个阶段,临床医生都需要通过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借助辅助检查来进行鉴别、排除和判断,在他们自身无法全面正确地解析和利用辅助诊疗科室提供的检査结果时,都有可能向包括检验科在内的辅助诊疗科室提出问题和需求,或者辅助诊疗科室人员在会诊等过程中发现临床进行的辅助检查不全面、不客观或有方向性选择偏差时,能够依据自身掌握的专业学识给予临床科学合理的分析解答和指导,达到促进辅助检查结果得到充分、有效利用的目的。检验人员的临床思维必须以临床需求为导向而建立,以对检验结果及其相关性的分析为立足点,以医生临床思维步骤中的需求为切入点,对掌握的专业学识进行系统的梳理,如哪些检验项目可以判断疾病的性质(肿瘤标志物、炎性指标、血细胞形态及Cut off值等);哪些检验项目可以判断疾病定位(甲状腺功能、心肌指标、肝功能、肾功能、肿瘤标志物等)、哪些检验项目可以判断疾病所属的学科领域(自身免疫指标、功能性检验项目等)哪些检验项目可以判断疾病(细菌鉴定、分子生物学检测、细胞形态学检测、特异性检测项目等)、如何利用检验项目判断疾病程度(检验项目结果的增减幅度和变化规律等)按照医生临床思维的步骤进行检验结果及其相关性的分析,实现与医生临床思维模式和需求的良好对接,在与临床沟通时才能应答对题。

2.4结合临床的程度是内涵  除细菌鉴定、分子生物学检测和血细胞形态学检验结果具有相对明确的诊断价值外,大部分检验项目结果都仅具有临床参考价值,可以提供诊断的方向性、可能性,并不能仅凭此做出诊断,还需要由医生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和其他辅助检査结果做出判断。而临床医生和患者往往希望检验项目结果能第提供确定的结论,对检验结果有不同程度的依赖性。临床医生也可能因为知识经验的局限或惰性使然,并不能细致地将检验结果与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治疗用药情况等进行一一对照分析,甚至可能忽略具有特征性的病史和临床表现,使本来结合临床可导向明确诊断的检验结果被忽视了,无法进一步开具其他的检验项目进行观察、鉴别、排除。检验人员可以利用对检验结果临床意义的全面了解,深入归纳分析相关检验项目临床意义的交集,挖掘出其中蕴藏的临床线索,提出更好的检验结果分析建议和检验策略,从而提髙辅助临床诊断价值。如再能通过病例回顾反向査证病史特点、典型临床症状和体征,参照疾病诊断标准、分析治疗和药物对检验结果的影响等,将有可能提炼出检验结果的特异性临床价值反馈临床,达到医学检验临床思维的更高境界。

2.5病例讨论是有效的培训方法  病例讨论是培养临床思维不可缺少的部分,也是对临床能力的考验,检验科开展病例讨论,可以促进工作人员更加全面掌握和应用本专业各领域的知识,并加强对临床医学知识的掌握和应用,得到临床思维的良好训练。组织病例讨论时,要注意把握“立足检验结果分析,整体联系、全面分析、有的放矢、注重鉴别、条理逻辑、语言简练”的原则,过程中注意引导建立逻辑思维,循序渐进地改进和克服片面思维、简化思维、表象思维、印象思维,逐步提高针对性,使病例讨论言之有物、有理、有据,逻辑清晰,层次分明、表述合理。必要时邀请临床医生共同参与,与临床进行互动,提高讨论效果。

临床检验论文第8篇

根据医学检验专业的学科特点、课程性质和学生素质培养要求,将医学检验专业的所有课程划分为六大类课程群:通识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临床医学课程、专业课程、选修课程和实训课程。通识课程包括高教部规定的所有基本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又称基础医学课。是医学检验专业的主干学科,包括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正常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理学、生物化学、医学分子生物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医学统计学等。临床医学课是医学检验专业的主要学科,它包括内科学、外科学、妇科学、儿科学、诊断学。专业课是医学检验专业的主干学科,包括临床基础检验、卫生检验概论、临床生化检验、分子诊断学、临床检验仪器学、临床微生物学检验、临床寄生虫学检验、临床血液学检验、临床免疫学检验、临床输血学等。选修课程,除了学校目前已经存在的公共选修课和医药类选修课以外,还建议开设医学文献检索、治疗药物监测、专业外语、医学科研设计、细胞病理学检验、床旁检测、实验室信息系统、试剂盒研发、实验动物学、检验核医学等选修课,从而拓展学生的专业素质、突出检验专业的特色,同时还要严格要求专业选修课的最低学分。实训课程即实习课,应统计出学分,包括军事训练、社会实践、临床见习、毕业实习、毕业论文(设计)等。

2课程设置

2.1课程的调整与整合

将生理学、病理学、病生学的实验等基础医学实验课程整合成《机能学实验》;将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和分析化学实验整合为《医用化学综合实验》;将内、外、妇、儿等临床课程整合成《临床医学概要》。这样既减轻了繁重的教学任务,也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专业课包括《临床免疫学检验》《临床微生物学检验》《临床生物化学检验》专业基础课包括《医学免疫学》《医学微生物学》《生物化学》等,这些课程之间存在着部分内容重复以及内容衔接不当的问题,以至于学生在学习专业课程时常会遗忘了之前基础课中所学过的相关知识。为此,老师授课时不得不重复基础课的内容。因此,建议将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程合并在一起,使学生在学习完专业基础知识后更好地继续学习临床技能。《分析化学》包括化学分析和仪器分析,学时较多,针对现代检验技术专业的特点,即已进入仪器检验的时代,因此该门课应侧重仪器分析的讲解,减少化学分析授课的比重。

2.2设置临床见习期

现有的课程设置与临床实践结合的还不够密切,由于未能很好地让学生早期接触临床,致使部分学生并不知道临床检验报告是什么,不知道检验报告上各项指标代表何意,也就更谈不上有专业感情。因此,建议在对学生进行专业课教学之前应安排学生在医院的检验科临床见习一段时间,具体了解检验工作的流程,培养学生的感性认识,加深对检验知识的印象,达到百闻不如一见的效果。医学检验专业的课程教学应该针对检验技师的培养目标,强化检验专业的特色,突出检验技师岗位的基本能力和基本素质培养,具体表现在检验方法学、实验种类、检验项目、技术种类等教学内容的特色和优势。

2.3增设一些有特色的选修课

以加强学生对当前最新技术的了解和应用。如针对检验科的大型仪器设备,检验人员只需了解仪器性能及常见故障排除。因此,可以将《检验仪器维修》这门课程改为选修课或以专题讲座形式开出。也可将几门临床主干课程中的临床检验仪器集中为临床检验仪器学课程,避免重复讲授。为加强实验室质量控制,开设《临床实验室管理》课程,可以将生化、免疫、细胞等质量管理的内容集中起来,不必在多门专业课中重复讲授;而针对《临床实验室管理》内容比较抽象,可以组织学生在临床实习期间边实践边学习,其教学效果会更好。

3课程开设顺序

课程开设顺序总体要求是通识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临床医学课程、专业课程、选修课,这样依照学科的发展、知识的关联与衔接来设置。有平行课程时要平衡开课实验室和教研室的学年工作量。实训课中的军事训练建议在新生入学时安排,以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良好的时间观念、组织纪律观念、集体观念和讲求规范及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促进校风校纪建设;社会实践课应安排在每年的寒假和暑假进行;临床见习时间宜安排在进入专业课之前;毕业实习安排在最后一学年。

4课程学时的设置和教学内容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