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生产经营管理论文

生产经营管理论文赏析八篇

时间:2022-06-12 06:34:26

生产经营管理论文

生产经营管理论文第1篇

1.1资源信息管理不系统

在现代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社会,计算机技术得到广泛应用,几乎影响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也改变了企业的生产管理模式。为企业生产管理而设计的信息管理系统很多,在提升企业管理效率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某些企业设计资源信息管理软件时,没有统一的标准,造成软件运行时资源难以共享、交换性不强,为管理带来不必要的麻烦,起到了反作用。有些企业只盲目追求软件的大和全,忽视信息系统软件的专一性,致使软件不能很好地与企业管理变化融合。而更多的企业存在应用程度较低,还不能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管理的优势,没有完善的信息系统管理理念。

1.2信息化专业人员匮乏

当煤化工企业由传统的生产管理模式向现代化的信息管理系统转换时,很多原有的管理人员IT技术能力有限,对信息管理流程尚不熟练,企业在对相关技术人才的培养上做的还不够,造成信息化专业人才匮乏,影响了企业生产管理的信息化,在某种程度上阻碍了企业发展。

1.3管理人员观念落后

某些煤化工企业的领导认为,企业发展刚刚起步,企业发展资金还较少,生产管理尚未形成制度化,因此,忽略了信息资源管理系统在企业管理中的运用。毫无疑问,对处于信息时代的企业来讲,管理人员的这种观念已经落后,在企业中,企业管理办公都需要用到计算机,如果不对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管理,企业很难跟上时代步伐,实现快速发展。

1.4生产管理制度不健全

煤化工企业生产管理制度不健全对企业的生产安全是个巨大的隐忧,同时也难以保证企业生产的正常开展。有些企业虽有生产管理制度,但是却不能严格遵守,缺乏有效的信息系统管理,相关管理者不能及时掌握情况,以致出现管理与生产脱节的现象。

2IT技术对煤化工企业的意义

2.1提升煤化工企业生产管理水平

由于煤化工属于技术密集型企业,劳动人员多、流动性也大,在信息纵横向传递时,传统的企业管理模式经常出现信息传递偏差现象,不能满足煤化工企业对生产管理的要求,这不仅限制了企业的管理水平,也会给外界留下管理混乱的印象,不利于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将信息技术和信息管理应用到企业的生产管理中,能够有效的解决技术密集型企业中传统管理模式的不足,打破信息传递中遇到的壁垒,有利信息快速准确的传递,使煤化工企业的员工能够及时全面了解公司信息动态。企业依靠先进MES系统、LIMS系统、设备管理系统等信息管理系统,建立信息平台,并有专门的信息管理人才管理,为企业和员工提供资源共享的网络环境,提升企业与社会、企业与员工和员工之间的信息交流,提高了企业生产管理水平,改善了企业形象,增加了企业的凝聚力。

2.2提升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

将ERP系统应用到企业的经营管理中,能够将企业的内部和外部充分平衡和调配,能够极大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ERP系统是基于供应链管理的思想和方法,是企业在信息时代管理变革的发展趋势,能够满足企业资源管理需求。通过新的结构,ERP系统讲企业经营活动与客户需求及供应商资源完美的融合一体,表现了客户为中心的现代企业经营管理思想。ERP系统将企业本身、客户、供应商及分销网络组成的业务流程的各个环节联接为供应链,企业内部分有划分为协同作业的子系统。这样把企业与客户、销售及供应商融为利益共享的合作伙伴。ERP从管理范围的深度上为企业提供了更丰富的功能和工具,实现了全球范围内的多工厂、多地点的跨国经营运作。

2.3提高信息安全性

每个企业都拥有自己的核心数据及工艺,这些都属于商业机密,对于企业的生存发展十分重要。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大量的信息会在企业间进行传递,传统的生产管理系统,往往会在信息沟通中出现不畅,造成信息传递偏差,甚至是重要信息的泄露,给企业带来严重损失,还有可能对整个行业产生严重影响。正因如此,将IT技术引用到企业的信息管理中,运用动态、科学的管理系统规避信息传递中可能遇到的风险,提高信息传递的安全性,同时还可以使企业间信息沟通更加及时准确,利于各个部门间的协调并进,降低成本,增加效益。

3IT技术对煤化工企业管理理念产生的变革

毫无疑问,信息技术和信息管理在生产运营管理中的运用给煤化工企业带来的影响是深远的,随着IT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煤化工企业生产管理的变革也势在必行,企业管理的组织结构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信息管理可以让企业的生产经营通过信息管理系统来完成。将新的管理理念植入到新的信息管理系统,把数据库数据集中,不同数据库相互关联整合,对煤化工企业产生了深远影响:

3.1信息资源管理理念的转变

将IT技术引入到煤化工企业的生产管理中,企业管理者资源管理理念的转变,促进了企业管理的信息化改革,重新审视企业资源管理的作用,将企业的生产资源管理提到企业战略高度,加快企业生产资源管理的网络化与信息化,从管理方法、指导思想上深入转变。

3.2人性化服务与差别化管理

将信息技术和信息管理应用到企业的生产管理中,能够使企业管理者收集支配更多信息资源,使煤化工企业的生产资源管理更加差别化与人性化,充分利用信息系统的优势,了解员工的意见和建议,因人而异并及时加以解决,增强企业的凝聚力,通过企业建立的信息交流平台,增加员工对企业的亲和力,营造人性化的企业文化,提高了员工生产积极性,使企业的生产效率极大提升。

3.3企业资源基础管理规范化

企业资源管理的基础是建立良好的规章制度,通过改革,促使企业规章制度的规范化。首先加强管理基础数据,有关标准更加规范;其次是重新确立企业的业务流程,对内部业务进行整合,有关流程管理制度化;最后是通过信息化的工具,使企业内部能够有制衡机制,更加有利于管控。

4煤化工企业在传统产业信息化进程中的对策

4.1加快推动IT技术在煤化工企业中应用,促进信息技术和信息管理的利用率

IT技术在煤化工企业中的应用还比较少,主要集中于管理层面上,但是IT技术还有广阔的应用空间,提高IT技术的利用率,不但提高了企业生产效率,还能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所以说,还应不仅能够提高工作效率,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还能树立企业良好的形象,因此还需要加大IT技术的投入,拓宽IT技术的应用面。

4.2加大对企业员工信息技术和信息管理的培训力度

对于IT技术的应用,企业员工经常会出现两种错误认识:一是仅仅将加强信息技术的应用理解为单纯的软件上的更新;二是极端的认为所有管理工作信息技术都可以代替。事实上,IT技术只是管理的一种手段,真正起到决定作用的是人。另外应该让员工意识到,信息技术不仅表现在硬件上,更代表企业与时俱进、勇于创新的精神。通过对企业员工的培训,引导员工树立正确的认识,推动信息技术和信息管理在煤化工企业中的良性发展。

5结语

生产经营管理论文第2篇

为帮助大家书写植物保护相关论文,求学网为大家带来了对文化市场管控专业教材的思索,希望您能提出更多好的想法!

为此我们在对文化产业市场进行充分调研后,明确了市场对文化市场经营管理人才的基本要求,并根据这些市场需求,分析出文化市场经营管理专业的职业岗位能力,同时对每个岗位能力标准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构建文化市场经营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文化市场经营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扎实的文化基础知识和良好的文化艺术鉴赏能力,具有广阔的国际视野,掌握文化产业的经营特点和运作规律,了解国内外文化艺术发展趋势,同时具备现代管理、现代经济和法律知识, 能从事文化市场营销、推广和经纪人事务的应用性高技能人才。

根据文化市场经营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确定了该专业人才培养规格的要求和素质、技能、知识结构。文化市场经营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分为:基础学习领域和专业学习领域。基础学习领域包括公共类(包括体育、英语、计算机、大学语文、应用写作、安全教育、创新与创业教育),思想政治类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专业学习领域包括专业基础类(文化概论、文化市场调研与预测、文化产业经营管理概论、文化产品营销、文化政策与法规、文化产品鉴赏),专业核心类(演出经营管理、影视节目制作与经营、图书编辑与出版、文化公司经营、版权贸易),专业选修类(口才与谈判艺术、商务文书写作、公共关系学、商务礼仪、纪录片鉴赏、理财与投资、影片后期制作、文化活动策划)。2、文化市场经营管理专业工学结合特色教材建设根据以上课程体系构建思路,围绕文化产品的运作体系、赢利模式和经营模式来进行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设计,从而探索文化市场经营管理人才成长的人才培养模式,最终构建具有实际操作指导意义的教材体系。本套教材的基本内容为两方面:一是文化产品的生产制作,一是文化企业对产品的经营。教材的核心内容是讲经营。在这套教材里,各类文化产品的经营模式和企业的营运模式,都将作为教材的重点内容加以深入而详细的剖析,便于学生牢牢掌握文化产业经营管理的精髓。这套教材具有以下几个突出特色:实战性:这是本教材的基本宗旨。即要让学生通过本教材的学习,能比较熟练的了解和掌握各类文化产品的制作、经营手段。

毕业后能在各类文化企业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并且能在技能上、能力上与企业进行零距离对接。前沿性:在本教材中,我们所要传播给学生的经营理念、制作流程、营销手段、经营模式,有些是国内已经大量采用并成功了的,有些则是因受国内文化机构的体制、机制或政策所限而暂时还未采用、但却是国际通用的。系统性:这是本教材的一大创新。我们首次提出了文化产品的分类系统和生产制作经营的模式系统,在本套教材里,我们除了系统的介绍文化产品分类外,还将对各类文化产品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从单一到综合,从具体到抽象,从独立单位到区域整合的经营手段、经营模式进行系统的介绍。使学生较为全面的掌握文化产品的各种经营手段,并建立起相关的知识系统。丰富性:这是指在文化产品经营手段上的多样性,在本套教材所列举的文化产品的经营方式中,我们将根据不同产品的不同特性,对每个产品所突出的经营手段进行侧重介绍。具体讲我们拟编写一套实用的文化产业经营与管理系列教材,共计六本,分别为:《文化产业经营管理实务》、《文化产品鉴赏》、《演出经营管理》、《影视节目制作与经营》、《图书编辑与出版》、《自己开公司》。其中《文化产业经营管理实务》、《文化产品鉴赏》是我们课程体系中的专业基础课;《演出经营管理》、《影视节目制作与经营》、《图书编辑与出版》、《自己开公司》等是我们课程体系中的专业核心课程。以上是关于文化市场经营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及教材建设的一些思考,在具体的实践中可能还要做一些调整。

生产经营管理论文第3篇

作者:李兰 单位: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

为此我们在对文化产业市场进行充分调研后,明确了市场对文化市场经营管理人才的基本要求,并根据这些市场需求,分析出文化市场经营管理专业的职业岗位能力,同时对每个岗位能力标准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构建文化市场经营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文化市场经营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扎实的文化基础知识和良好的文化艺术鉴赏能力,具有广阔的国际视野,掌握文化产业的经营特点和运作规律,了解国内外文化艺术发展趋势,同时具备现代管理、现代经济和法律知识,能从事文化市场营销、推广和经纪人事务的应用性高技能人才。

根据文化市场经营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确定了该专业人才培养规格的要求和素质、技能、知识结构。文化市场经营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分为:基础学习领域和专业学习领域。基础学习领域包括公共类(包括体育、英语、计算机、大学语文、应用写作、安全教育、创新与创业教育),思想政治类(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专业学习领域包括专业基础类(文化概论、文化市场调研与预测、文化产业经营管理概论、文化产品营销、文化政策与法规、文化产品鉴赏),专业核心类(演出经营管理、影视节目制作与经营、图书编辑与出版、文化公司经营、版权贸易),专业选修类(口才与谈判艺术、商务文书写作、公共关系学、商务礼仪、纪录片鉴赏、理财与投资、影片后期制作、文化活动策划)。2、文化市场经营管理专业工学结合特色教材建设根据以上课程体系构建思路,围绕文化产品的运作体系、赢利模式和经营模式来进行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设计,从而探索文化市场经营管理人才成长的人才培养模式,最终构建具有实际操作指导意义的教材体系。本套教材的基本内容为两方面:一是文化产品的生产制作,一是文化企业对产品的经营。教材的核心内容是讲经营。在这套教材里,各类文化产品的经营模式和企业的营运模式,都将作为教材的重点内容加以深入而详细的剖析,便于学生牢牢掌握文化产业经营管理的精髓。这套教材具有以下几个突出特色:实战性:这是本教材的基本宗旨。即要让学生通过本教材的学习,能比较熟练的了解和掌握各类文化产品的制作、经营手段。

毕业后能在各类文化企业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并且能在技能上、能力上与企业进行“零距离”对接。前沿性:在本教材中,我们所要传播给学生的经营理念、制作流程、营销手段、经营模式,有些是国内已经大量采用并成功了的,有些则是因受国内文化机构的体制、机制或政策所限而暂时还未采用、但却是国际通用的。系统性:这是本教材的一大创新。我们首次提出了文化产品的分类系统和生产制作经营的模式系统,在本套教材里,我们除了系统的介绍文化产品分类外,还将对各类文化产品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从单一到综合,从具体到抽象,从独立单位到区域整合的经营手段、经营模式进行系统的介绍。使学生较为全面的掌握文化产品的各种经营手段,并建立起相关的知识系统。丰富性:这是指在文化产品经营手段上的多样性,在本套教材所列举的文化产品的经营方式中,我们将根据不同产品的不同特性,对每个产品所突出的经营手段进行侧重介绍。具体讲我们拟编写一套实用的“文化产业经营与管理”系列教材,共计六本,分别为:《文化产业经营管理实务》、《文化产品鉴赏》、《演出经营管理》、《影视节目制作与经营》、《图书编辑与出版》、《自己开公司》。其中《文化产业经营管理实务》、《文化产品鉴赏》是我们课程体系中的专业基础课;《演出经营管理》、《影视节目制作与经营》、《图书编辑与出版》、《自己开公司》等是我们课程体系中的专业核心课程。以上是关于文化市场经营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及教材建设的一些思考,在具体的实践中可能还要做一些调整。

生产经营管理论文第4篇

关键词:营运资金;渠道管理;供应链管理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01-0154-02

一、基于渠道理论下营运资金的分类

(一)营运资金及营运资金管理的内函

营运资金是指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占用在流动资产上的资金。营运资金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营运资金又称毛营运资金,是指一个企业流动产的总额;狭义的营运资金又称净营运资金,是指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余额。营运资金的管理既包括流动资产的管理,也包括流动负债的管理。流动资产是指可以在一年以内的营业周期内实现变现或运用的资产,主要包括货币资金、短期投资、应收票据、应收账款和存货。流动资产具有占用时间短、周转快、易变现等特点。企业拥有较多的流动资产,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财务风险。流动负债又称短期融资,是指需要在一年或者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偿还的债务,主要包括短期借款、应付票据、应付账款、应付短期融资券。流动负债具有成本低、偿还期短的特点,必须认真进行管理,否则,将使企业承受较大的风险。

(二)渠道管理理论

渠道是使产品或服务能顺利消费或使用的相互依存的组织,它有益于消费者与制造商减少交易次数、简化搜寻过程和交易手续、降低分销成本。渠道管理主要集中在渠道结构、渠道行为与渠道关系三个方面的管理。生产厂商、中间商与客户之间相互依赖,形成供应链渠道。但由于渠道成员间难免从自己的利益出发考虑问题,因而会产生利益冲突,这种冲突会影响渠道畅通,因此建立无缝渠道便成了人们追求的目标。也就是说,各成员能明确自己在渠道中的地位、权利与义务;渠道中存在一个渠道成员认同度较高的目标;成员间能相互信任和沟通;渠道成员能重视相互之间的依赖关系。总的来讲,在渠道系统中主要涉及合作、权利和冲突三个方面。那么,企业将渠道管理理论运用到营运资金管理,须建立自上游供应商、企业、销售商与终端消费者的渠道控制网,从整体上把握企业营运资金的流转。

(三)营运资金的分类

传统的营运资金管理将营运资金分为现金、存货、应收账款、应付账款。基于渠道管理理论,营运资金管理重心向渠道管理转移,按照营运资金是否直接参加经营活动,将营运资金分为经营活动和理财活动营运资金。经营活动营运资金又可细分为采购渠道营运资金、生产渠道营运资金和销售渠道营运资金。采购渠道营运资金包括材料存货、预付账款、应付账款、应付票据等;生产渠道营运资金由在产品、半成品、其他应收款、应付职工薪酬、其他应付款、预提费用与待摊费用组成;营销渠道营运资金主要由成品存货、应收款项(包括应收账款与应收票据)、预收账款、应交税费等项目组成。理财活动营运资金包括筹资活动营运资金与投资活动营运资金,其中投资活动营运资金还可细分为货币资金、交易性金融资产与负债、应收利息、应收股利、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短期借款、应付利息、应付股利等。

二、传统的营运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营运资金分类存在着不足

传统的营运资金管理简单地将营运资金分为现金、存货、应收账款三个部分,而没有从企业经营管理的角度考虑其他在经营活动中发生的营运资金,例如材料存货、在产品存货、库存商品、应收票据、预付账款、其他应收款、应付票据、预收账款、应付职工薪酬、应交税费、其他应付款等项目。而对某个行业或企业而言,这些项目的数额可能占据企业营运资金的绝大部分,不能忽略不计。

(二)营运资金管理缺乏整体性

传统的营运资金的重在调控营运资金的规模,分配营运资金的结构,管理重心集中在对营运资金的主要项目的管理上,忽略了营运资金项目之间的内在联系。而在企业整体的价值链管理中,营运资金管理涉及到采购、生产、销售等几个阶段,与企业的供应链管理、生产管理、成本控制、客户关系管理都紧密相关。营运资金各项目的单独管理使本来相互紧密联系的各部分营运资金分离开来,不能对统一有机整体的营运资金进行有效管理,难以从总体上把握营运资金的发展和变化,从而导致企业很难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三)营运资金管理绩效评价体系存在缺陷

传统的营运资金管理绩效评价体系主要对应收账款、存货和应付账款周转绩效进行评价,采用的指标包括应收账款周转率(次数)或周转天数、存货周转率(次数)或周转天数和应付账款周转率(次数)或周转天数。在计算时,大多数统一采用销售收入作为周转额除以占用的营运资金平均余额,不能准确恰当地评价营运资金的实际周转效率。

三、基于渠道理论营运资金管理模式的分析

(一)营运资金管理与渠道紧密结合,改善了营运资金的管理

基于渠道理论的营运资金的管理,将供应链管理、渠道关系管理、客户关系管理广泛地应用于营运资金的管理中,这些理论改善了企业的业务管理,通过信息共享平台同时获取各渠道的信息,使各渠道任务目标明确,使企业与客户、供应商打交道的时候得到更多的信息,解决了渠道间信息不对称、发送不及时的缺陷,大大提高了各部门的工作效率,提升决策者决策的正确性,最重要的是能够加强对各渠道资金的掌控情况,从而大大提高营运资金的管理效率。

(二)营运资金管理与流程管理相结合,体现了营运资金管理的整体性

传统营运资金管理模式,具体在改善营运资金管理的时候,总是孤立地去改善应收账款、存货、应付账款,例如,发现应收账款周转率下降了,就想去改变赊销政策和信用政策,虽然考虑到风险和收益,但是有可能治标不治本。基于渠道理论的营运资金管理,则是从业务管理出发,利用20 世纪在企业管理领域最广泛的理论――供应链管理等理论去改善与上下游企业的关系。从而,实现纵向一体化的资金链管理,充分了解客户的需求,与客户达成共识,建立长久良好的合作关系,使企业快速、方便地获得上下游企业的库存、采购、生产、销售等方面的信息,实时准确地掌握客户的需求,进一步科学地合理安排生产经营活动,从整体上优化部门间资金的使用,提高存货周转率,降低营运资金周转期,实现了营运资金的有效管理。

(三)营运资金管理绩效评价体系具体到各渠营运资金的周转期,更具有科学性

在新模式下,营运资金按渠道进行分类并对各渠道营运资金需求进行规范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基于渠道的营运资金管理绩效评价体系。具体指标如下:

1.营销渠道营运资金周转期=365/(全年销售收入/营销渠道营运资金)=365×(平均成品存货+平均应收账款+平均应收票据-平均预收账款-平均应交税费)/全年销售收入

2.生产渠道营运资金周转期=365/(全年完工产品成本/生产渠道营运资金)=365×(平均在产品存货+平均半成品存货+平均其他应收款+平均待摊费用-平均应付职工薪酬-平均其他应付款-平均预提费用)/全年完工产品成本

3.采购渠道营运资金周转期=365/(全年材料采购金额/生产渠道营运资金)=365×(平均材料存货+平均预付账款-平均应付账款-平均应付票据)/全年材料采购金额

4.经营活动营运资金周转期=365/经营活动营运资金总额÷(全年销售收入)=(营销渠道营运资金+生产渠道营运资金+采购渠道营运资金)÷(全年销售收入/365)

5.非经营活动营运资金周转期=365/非经营活动营运资金周转率=365×全年销售收入÷非经营活动营运资金总额

6.营运资金周转期=营运资金总额÷(全年销售收入/365)=(经营活动营运资金+非经营活动营运资金)÷(全年销售收入/365)=经营活动营运资金周转期+非经营活动营运资金周转期

上述评价指标具体到各渠道营运资金周转期,不但避免了各要素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又体现了渠道管理的思想。在基于渠道理论的营运资金分类方法下,从供应链管理和渠道控制、流程优化的角度去寻求改善营运资金管理的途经,建立指标体系,去考察企业营销渠道、生产渠道、采购渠道营运资金、总体营运资金的利用情况,既评价了局部营运资金的管理好坏,又评价了营运资金整体的绩效管理水平。因此,基于渠道理论的营运资金的绩效评价更具有科学性。

四、结论

营运资金运营的好坏直接取决于业务流程的管理,即在供应链、客户关系、营销等的管理。随着供应链、渠道、客户关系理论和实践的不断完善,尝试以供应链渠道为基础的产业融合已成为一种趋势。通过产业融合,大大提高增加值、扩大销售、降低风险等目的,同时加紧上下游产业链条的衔接,实现从原料到市场的一体化管理,有利于企业更加灵活、迅速地应对市场变化,进而加快资金周转,提高营运资金管理效率。基于渠道理论的营运资金管理模式,开辟了一种研究营运资金管理的新思路。这一管理模式的提出,将企业的采购、生产、营销紧密地结合在一起,通过全面系统地分析,去寻找业务管理的缺陷,通过对业务管理的改善,从而达到营运资金管理的改善,最大限度地从全局实现对营运资金的管理。

参考文献:

[1] 黄玮勤.财务报表注释[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2] 王竹泉,刘文静,高芳.中国上市公司营运资金管理调查(1997―2006)[J].会计研究,2007,(12).

生产经营管理论文第5篇

关键词:现代企业;经营管理;新理念

在这个经济、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里,现代企业规模越来越大,加大现代企业的发展对我国经济的发展有着重大作用。然而随着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加大,现代企业面临的挑战也越来越大,以往的管理理念已经满意满足现代企业发展的需求,为此,现代企业要想更好地发展下去,就必须加大经营管理理念的创新。

一、树立现代企业经营管理新理念的重要性

经营管理是指企业对自身的生产、劳动力、财务等业务进行管理的活动。而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都是按照一定的经营理念来执行的,管理活动都要有一个根本的原则,一切的管理都需围绕一个根本的核心思想进行。经营理念决定企业的经营方向,和使命与愿景一样是企业发展的基石。就当前企业经营管理理念来看,企业的经营管理理念存在很大的片面性,企业的经营管理理念依然是以效益型为主,企业的经营管理缺乏竞争意识和人文关怀,不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随着对外开发程度的加大,越来越多的外来企业进入到国内,给我国企业造成了巨大的冲击。与那些外企相比,我国现代企业无论是从技术、资金还是服务方面都存在着严重的不足。在这样的环境下,如果我国依然采用那种传统的经营管理理念,势必就会削弱企业自身的竞争力,不利于企业的发展。故此,树立新的经营管理理念格外重要,现代企业只有树立心的经营管理理念,才能增强企业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提高企业自身的市场竞争力,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现代企业经营管理新理念分析

1.以人为本的经营理念。人是企业发展的核心力量,只有做好人的管理才能更好地推动企业的发展。然而在这个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下,企业对人的管理很不科学,首先,企业认为人的管理就是使员工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工作,这种管理比较单板,难以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其次,企业在人的管理中缺乏人文关怀,企业肆意的压榨员工,给员工施加压力,制度化管理死板,一旦员工出现错误,就会加以惩罚,苛扣员工工资。在现代社会发展形势下,以人为本的管理经营理念受到了高度重视。以人为本的管理经营理念就是指企业在管理过程中以员工为中心,围绕着激发和跳动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来实现员工与企业的共同发展的一系列管理活动。在这个经济快速发展的社会里,以人文本的经营管理理念符合了现代社会发展的需求,同时也是现代企业改革的内在要求。树立以人为本的经营管理理念,可以更好地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增强企业员工的凝聚力,进而促进企业的发展。在现代企业经营管理中,企业要重视员工的利益,保护员工的合法利益不受侵犯;对重视管理人才的人用,是的企业员工能够在适合自己的岗位上发挥其应有的才能,企业要逐渐实现人性化的管理,进而推动企业的又好又快发展。

2.加大科技生产的经营理念。科技作为社会竞争的本质,就现代社会而言,科技的作用越来越突出了,加大科技的应用可以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增强企业的综合竞争实力,为企业带来好的经济效益。就我国现代企业而言,企业与那些国外企业相比,技术水平存在着较大的差距,由于科技水平存在一定差距,就会使得我国现代企业参与竞争的时候出于劣势地位,不利于企业的发展。为此,在现代企业发展过程中,企企业应当加大科技生产,树立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经营理念。首先,企业必须加大技术性人才的培养,为企业的发展培养更多的专业性技术人才,进而为企业创造耕更多的财富;其次企业必须加大科技投入,为企业配置先进的管理设备,建立统一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再者加大技术的研究,利用技术来改造传统产业和产品,在确保产品质量的同时,要不断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进而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为企业带来好的经济效益。

3.绿色经营管理理念。长期以来,我国经济的发展是以破坏环境为代价的,这种以破坏环境为代价的经营管理理念很显然已经不符合现代社会发展的需求了。在这个经济快速发展的社会里,人们的观念发生巨大的变化,人们的环保意识越来越高,对绿色产品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在现代企业未来的发展道路上,企业必须树立绿色经营理念,实现产品的绿色设计,大力开发绿色产品,从而使企业产品达到环保绿色的要求,符合政府的康健产品的要求,也实现了资源和效率的最优化,形成绿色市场开拓与创新能力。

4.品牌经营理念。在这个经济、科技飞速发展的社会里,现代企业无论是规模、还是数量上都得到突破,对于现代企业而言,企业的经营管理理念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企业自身的发展。就目前来看,企业的经营管理理念依然是沿用以往的经营管理理念,缺乏创新,没有形成属于企业自身的经营管理理念。在现代社会里,人们的品牌意识、创新意识越来越强烈,走品牌化经营道路已然成为企业发展必然趋势。品牌经营是指将品牌视为独立的资源和资本,并以此为主导,来关联、带动、组合其他资源和资本,从而取得最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一种经营活动和经营行为[5]。对于现代企业而言,其要想在这个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更好地生存下去,就必须加大创新,树立品牌经营理念,走出一条适合企业自身发展的经营管理理念,进而推动企业的更好发展。

5.风险经营理念。有市场就有风险,尤其是在国门打开后,国外企业的涌入使得我国现代企业承受的风险越来越大,面对如此环境,企业就必须立足市场,适应市场,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树立风险经营理念。现代企业只有树立好风险经营理念,才能更好低降低企业经营风险,推动企业的更好发展。

三、结语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市场竞争也越来越大,而现代企业作为我国市场主体的一部分,传统的经营管理理念很显然已经不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了。在现代社会展过程中,人文经营理念、科技经营理念、绿色经营理念、品牌经营理念以及风险经营理念受到了高度重视,现代企业要想在这个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更好地生存下去,就必须树立全新的经营管理理念,增强企业的竞争力,为企业带来更好的效益。

参考文献:

[1]李玉峰.试论现代企业经营管理新理念[J].现代商业,2008,02:122.

[2]毛跃军.浅论树立现代企业经营管理新理念[J].经济师,2012,04:247-248.

[3]王玺.试论现代企业经营管理中企业伦理道德的建设[J].中国市场,2015,28:115-116.

[4]李胜利.试论现代企业的管理理念与完善[J].经济研究导刊,2009,08:210-211.

[5]李银珠.税收筹划——现代企业经营管理新理念[J].企业经济,2004,07:137-138.

生产经营管理论文第6篇

【关键词】企业管理研究;社会主义企业管理;企业管理现代化;社会主义社会的企业家

【中图分类号】F42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0351(2013)06―0115―05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时期,创新驱动发展已经成为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由之路。技术创新、体制机制创新、制度创新都离不开管理创新,特别是企业管理创新。创新是有传承性的,企业管理也不例外。最新企业管理研究的创新成果很有价值,但是,较早的企业管理研究,历史地看,也是有所创新和有意义的。本文把作者经历的从改革开放到21世纪初企业管理研究的几个重点内容归纳一下,以期对今后的管理创新和企业发展提供一些可供参考的思路。

一、管理要以发展生产力为中心:大庆的经验

在改革开放之初,大庆是我国企业管理实践的一个先进典型,在生产组织与指挥、计划管理、科技管理、技术革新改造管理、设备管理、质量管理、劳动管理、物资管理、经济核算和成本管理、财务管理、岗位责任制、劳动竞争、生活管理等方面都有所创新,创造了不少经验。当“”疯狂破坏生产,在思想理论上造成很大混乱的时候,有的企业生产几起几落,而大庆却一天也没有停工,生产建设仍然持续大幅度上升。他们不断排除“”的干扰,坚持以生产为中心。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发展生产具有重大意义: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只有迅速发展生产力,才能增加人民的收入,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才能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大庆人正是对生产的意义有了充分的认识,才能那样理直气壮地抓好生产。管理也包括科技在生产中的应用。科学技术在大庆油田高产稳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体现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马克思主义理论。

大庆的实践证明,社会主义企业必须有科学的管理。大庆企业管理的一些主要经验,包括严格遵守国家计划,依靠群众实行民主管理,自觉执行岗位责任制,广泛开展社会主义劳动竞赛,在计划经济条件下是正确和有效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也具有参考价值。企业降低成本、增加利润、提高质量和提高劳动生产率,需要加强经济核算,提高经济效果,充分利用价值规律的作用,贯彻按劳分配原则,调动广大职工的社会主义积极性,促进生产。

二、经济改革与企业管理的关系

经济改革中要十分重视企业管理,需要把改革和管理结合起来。改革是为了促进生产力,但是如果不把改革和管理结合起来,改革也难以达到发展生产力的要求。改革不合理的经济体制可以提高劳动者的积极性,解除对生产力发展的束缚,但这只是为发展生产力创造条件。而要真正发展生产力,还需要把生产力的各种要素科学地组织起来,解决各种物与物、人与人、人与物的关系,这些都离不开管理。把改革和管理结合起来,也才能保证改革顺利进行和不断深入。深化改革更要重视企业管理,一是由于我国企业经营管理基础差;二是由于改革任务繁重,企业管理往往不能放在应有的地位;三是相当一些人对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四是我国企业管理中的有些问题解决起来难度很大。改革中企业管理还会面临许多新问题。企业管理还是企业经营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化经济改革对企业管理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在深化改革中要更加加强和促进企业管理。

改革和管理不能相互替代,而要相互促进。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建立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这是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正确方向,但有的人不赞成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尤其不赞成产权要清晰。他们认为不需要进行深化改革,只要加强企业管理就能达到搞活企业的目的。事实上,既要反对以改革代替管理,也要反对以管理代替改革。提出产权清晰是认识深化的结果,是思想理论上的一次飞跃。做到产权清晰当然离不开实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而实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更需要实现产权清晰。改革和管理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它们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应该互相补充,互相促进。

如何使经济改革和企业管理相互促进。这是一个非常重要又非常困难的问题。经验表明,一定要把两者的关系处理好:明确经济改革的长期性和阶段性;做好企业管理的基础工作;研究和解决经济改革过程中社会主义企业管理的特殊问题。具体而言,第一,树立经济发展必须着力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的指导思想;第二,进一步深化企业改革,为强化企业管理建立制度基础;第三,落实企业法人财产权,实现产权清晰的要求;第四,建立科学的法人治理结构;第五,发展和健全有序的竞争性市场体系;第六,企业领导人要严格管理,敢抓敢管;第七,充分发挥职工的积极性;第八,切实开展“转机制、抓管理、练内功、增效益”活动。

三、社会主义企业管理面临的新课题

企业不仅要会管理,而且要会经营。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只有管理问题而没有经营问题。改革后随着企业自的扩大,社会主义企业的经营问题,是个十分重要的问题。企业经营和企业管理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企业经营是指企业的战略决策问题,企业管理是指企业的战术决策和日常管理。忽视企业经营必然导致供需脱节、技术停滞、经济死板、高级管理人才短缺等现象,企业管理也搞不好。企业经营主要的职能是预测环境变化,适应环境变化,发现和利用成长发展的机会,协调整个企业的活动。这些职能决定企业经营的主要任务是确定企业的经营目标,确定达到这些目标的重大方针政策,制定企业成长发展的长远规划和重要措施。改革经济管理体制已向企业提出了很多经营问题,使企业善于经营是我们面临的艰巨任务。只有改革过分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企业经营问题才能提上日程,企业才能重视经营。同时,要培养大批善于经营的管理人才,重视社会主义企业经营科学的研究,包括研究政府市场企业的关系、政府决策和企业决策的关系、企业经营和企业管理的关系、制定企业战略决策的程序和方法、不同性质和不同规模的企业的经营特点,努力提高企业的经营水平。

研究和掌握企业行为规律。正如人的行为有其规律一样,企业的行为也是有规律的。过去我们长时期忽视对企业行为规律的研究。研究企业行为规律是改革经济体制的要求,是改进企业经营管理的要求,是加强宏观经济管理的要求,是发展经济理论的要求。生产资料所有制、经济管理体制、市场环境、经济政策和经济法、企业经营管理制度、社会风尚等都将对企业行为产生影响。研究社会主义企业行为对我们是一个新课题,和西方行为科学主要研究资本主义厂商和职工行为有所不同,我们是以社会主义企业行为为研究对象,研究的广度和深度都要超过他们。我们要在吸取国内外学者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系统深入的调查研究,建立起马克思主义的企业行为科学理论。

加强企业民主管理。包括技术人员在内的职工群众是社会主义企业的主人,只有发挥企业的社会主义民主,保证职工群众当家作主的权利,企业的权力才不至于被少数人用来谋私利,广大劳动者的利益才能有牢靠的保证,职工才会感到自己真正是企业的主人。企业民主管理不仅从企业来看是十分重要的,从整个国民经济乃至整个社会来看也是十分重要的。企业民主管理最根本的任务是使职工真正成为企业的主人,同时使他们认识到自己是主人。使职工成为主人,要靠企业发扬民主,还要靠整个社会发扬民主,不断健全社会主义制度,这是极其艰巨复杂的任务。为此,必须改革经济管理体制,使企业成为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使职工的收入和企业的经营紧密联系。还要搞好企业经营管理,要认识民主管理是社会主义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处理好厂长负责制和民主管理的关系,尊重职工的民利,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努力提高职工的教育科学文化水平。民主管理要贯穿在企业的一切经营管理之中,企业推行优化劳动组合也要注意发扬职工民主,反对。

正确认识和扎实推进企业文化建设。要用马克思主义关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理论指导企业文化建设,企业文化和经济要互相促进。企业文化表现在企业精神、企业目标、价值观念、行为规范、企业形象等方面,是融化在职工思想中、渗透在职工工作、生活习惯中的东西,具有继承性、自觉性、稳定性和可塑性,是长期积累的结果。企业文化受许多因素制约,首先受国家经济制度、政治制度、社会制度以及文化传统的制约;其次受企业制度、企业经营环境和经营状况、企业领导的价值取向和文化观念的制约;再次受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的力度和成效的制约。要把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经营管理融合在一起,企业的经营管理则要以企业文化建设为指导。为了建设企业文化:第一,要在认真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让更多的人尤其是企业领导人认识到企业文化的重要作用,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第二,不要把企业文化建设看得过于简单,过于容易,认为提几句口号、开几次会、搞点文娱活动就能建设好企业文化。好的企业文化是长期努力的结果;第三,防止企业文化宣传中的炒作现象和泡沫现象;第四,把继承、发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和学习吸收国外的先进文化结合起来,建立适应中国企业发展的企业文化新模式;第五,不要离开企业发展单纯搞企业文化建设,把建设企业文化和深化企业改革、加强企业管理有机结合起来;第六,把企业文化建设和整个社会的文化建设结合起来。

四、企业管理现代化

推进企业管理现代化是使我国企业适应现代生产力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积极应用现代科学理论和技术成果,在企业管理的思想、组织、方法、手段和人员诸方面全面提高工作水平,以创造最佳经济效益的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工作。企业管理现代化是一个内容丰富的概念。它是一个系统的概念,不仅表现为企业采用了先进技术、工艺或设备,而且表现为管理的思想、组织、方法和手段以及人员素质的系统提高。它也是一个世界性的概念,管理现代化不仅限于超过国内历史最好水平,而且要依据世界范围内企业管理先进水平进行评价。它还是一个具体的概念,意味着把企业管理的现代化理论、组织、方法和手段与我国企业管理实践相结合,以及由此带来企业素质不断提高,企业活力不断增强,企业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赶上或超过世界先进水平。实现企业管理现代化要贯彻实事求是、循序渐进、区别情况、分类指导的原则。要在以下一些方面努力:第一,要树立以经营为中心的现代管理思想,包括树立市场观念、竞争观念、创新观念、人才开发观念、系统管理观念;第二,广泛采用适宜的现代管理方法和手段。现代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顺利进行,需要借助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运筹学、行为科学等现代科学思想方法和电子计算机等先进管理手段。管理方法与手段现代化要成为企业的自觉行动,要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各个方面、各个层次、各个阶段、各项职能与各个部门之中;第三,建立最适宜企业发挥竞争优势的现代管理组织体系。它是高效率的,有一整套责、权、利相结合的企业内部岗位责任制度,能够充分调动基层单位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核心问题是如何通过系统结构的优化,促使系统各要素之间的有机协调,保证系统功能的最优发挥;第四,努力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加强职工的主人翁意识。要使职工真正成为企业的主人,并使他们认识到自己是主人,以主人翁的态度对待生产、经营管理和其他一切工作。必须在各个层次上把企业劳动者的经济利益和经济责任紧密结合起来,搞好企业民主管理,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的社会主义劳动者。

为了实现我国企业管理现代化,必须加强调查研究工作。首先,要研究我国企业管理的历史过程和经验。我国社会主义企业管理经过了曲折的过程,经验教训很多,值得花力气总结。其次,要研究其他国家尤其是经济发达国家企业管理的历史过程和经验。这几年我们已经开展了这方面的工作,但静态的研究介绍多,动态的研究介绍较少,介绍管理理论管理方法多,研究这些理论方法受哪些条件制约、在不同条件下如何运用较少。再次,要研究改革过程中社会主义企业管理的一些特殊问题,如企业管理如何适应不同的经营方式和不同的计划形式,如何适应企业外部和内部种种频繁的变动,如何适应和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这些特殊问题增加了企业管理问题的复杂性,也增加了我国企业管理现代化的难度,需要花大力气研究才行。

五、社会主义社会的企业家

社会主义企业家在我国是上世纪80年代中期才开始重视的。过去企业家往往被一些人看成是资本主义社会所特有的。现在看来,企业家在社会主义经济中也是应该存在且必须存在的。搞活社会主义企业,搞活社会主义经济,都有赖于一批企业家,发挥他们的作用。社会主义企业家要坚持社会主义,还应具有如下的品质:有事业心,有创新精神,有战略头脑,有组织能力。当时对中国有没有可能培养出大批企业家有不同看法,但多数人认为,经济改革冲击了僵化的传统体制,把企业推上了市场的舞台。商品经济取代产品经济,新体制取代旧体制,主要标志是企业取代政府成为经济运行的主体,企业家成为市场舞台上的主角。经济发展与改革进程的大趋势呼唤新一代企业家的生长,这是时代的要求,历史的必然。经过改革,企业搞活了,培养一大批社会主义企业家是完全可能的。

中国迫切需要企业家在加强制度创新、改进企业管理、调整经济结构、加快技术进步、提高经济效益、满足市场需要等方面发挥作用。改革后国有企业有了一定的自,成为利益主体,参加市场竞争,一批企业家开始脱颖而出,乡镇企业也出现了企业家,非公有制经济中也会产生出大批的企业家。社会主义企业家的出现,在中国历史上是值得大书特书的。提高企业家素质的关键是深化经济改革,企业家要在经济改革和经济发展的实践中努力提高自己的素质,发挥作用。

要建立一支更加成熟的企业家队伍。我国企业家具有懂生产、懂管理、和职工关系密切等优点,但不熟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政府有比较严重的依赖关系。在实现“两个转变”中企业家应该发挥也可以发挥很大的作用。在“两个转变”中遇到的很多困难和问题要求用创新的办法来解决,而创新正是企业家的特点。当前面临的许多问题,如政企分开问题,改革国有资产管理体制问题,建立法人治理结构问题,调整产业结构问题,科技进步问题,企业文化建设问题,都要求企业家发挥创新精神和创新才能加以解决。企业家怎样才能发挥作用呢?首先,企业家要努力学习。不仅要学会经营管理,懂科学技术,而且要具有金融、外语、法律、国际市场等方面的知识才能;其次,政府和社会要关心企业家,保护他们的合法权益,帮助他们提高自己;再次,建立和完善企业家的激励和约束机制;最后,深化经济改革,这是最根本的,因为企业家阶层的形成和成熟最终决定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

发展经济要充分发挥企业家作用;既要在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中壮大企业家队伍,也要在非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中壮大企业家队伍;企业改革、企业发展、壮大企业家队伍都要求进一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企业家最主要的特点是善于创新,企业家要善于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也要善于制度创新。如果社会上普遍思想僵化,迷信盛行,缺少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是难以培养出一批优秀企业家的。

六、学习国外企业管理经验

管理是一门科学,也是一种经济资源,企业经营好坏很大程度上决定于管理。过去我国形成了一种轻视商品生产和经济管理、因而也轻视培养经济管理人才的观念,这种观念急需克服,要下决心花力气来完成培养经济管理人才的任务。

研究国外企业管理之所以重要,不仅因为我国企业管理落后,需要借鉴其他国家的先进经验,也因为现代化的企业管理是在科学理论指导下形成的一套管理体系,实现管理现代化既要总结实践经验,又要研究管理理论。曾经流行过一种错误看法,认为社会主义企业管理和资本主义企业管理是完全不同的,不必要也不可能向资本主义企业管理学习。而马克思早就说过,管理具有两重性,由于共同的劳动过程的性质而产生的管理,对各个社会是有共同性的。这就从理论上说明了社会主义企业管理和资本主义企业管理是可以相互学习到东西的。我们对国外企业管理的研究正在开始,国外重要的管理理论著作尚在翻译,对主要国家的理论和实践还缺乏全面深入系统的调查研究,进一步开展这方面的工作是管理教育管理科学面临的重要任务。

企业管理在美国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美国经济进入垄断资本主义时期以后,生产关系已经严重阻碍生产力的发展,但是长期以来美国经济不仅继续有所发展,而且发展速度也不算慢。有人认为是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但科技又为什么能够发展呢?事实上,资本主义企业正是通过改善管理,不断解决生产中的矛盾,包括缓和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才保证和促进了生产的发展。美国科学技术发展快,与管理工作搞得好也有密切关系。企业注重管理是从四个方面影响美国经济发展的:一是组织好企业内部的生产,以最少的劳动消耗取得最大的利润;二是解决企业发展中的管理体制问题;三是缓和个别企业有组织的生产和整个社会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四是缓和阶级斗争,调动职工的积极性。资本主义企业管理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与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但启示我们,社会主义企业管理对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生产经营管理论文第7篇

一、风格新颖,通俗易懂

论述风格新颖,在教材论述设计风格上,该书重点打破传统同类型题材的编写风格,综合相关企业研究案例,在理实一体化的情境下,为读者探索知识学习、激发学习兴趣,提供了有效支持。该书重视内容实际获得,在内容编排上,为便于学生了解书中相关知识点,通过使用二维码技术,链接拓展图文、视频等资源,形成了全新的教材论述形态,拓宽了读者的阅读空间。在新经济常态下,研究我国企业经济管理存在的问题时,可以从以下角度出发:首先,当前多数企业缺乏创新管理意识。特别是当前多数企业经济管理工作停留于表面,缺少科学规划与系统化创新,直接影响了企业经营管理效能。其次,多数企业缺乏良好的人才培训机制,对企业经济管理的认识水平和重视程度相对不足,影响了企业经营管理效能。此外,缺乏良好的企业文化建设。从现代企业文化视角看,在现代企业治理过程中,内部成员与外部高管在企业股份及管理权等领域的结构失衡,影响了企业治理效能。最后,未能建立市场化、智慧化的企业经济管理意识。在传统经济环境下,受企业性质以及产品的供需情况等影响,加上多数企业对服务理念不够重视,影响了企业经济的良性发展。

二、主题明确,论述完整

该书以企业的经营与管理为研究主题,在正文论述过程中,通过设置管理格言、章节内容架构图、案例导入、拓展学习、补充阅读资料等多元栏目,在课后设置本章小结、知识掌握、知识应用和课外拓展栏目,便于读者课外练习、测试内容掌握程度,也有利于检查、了解知识掌握情况。在新经济常态下,为真正做好我国企业经济管理工作,需要及时调整企业组织结构,建立“市场—企业管理”高度衔接的管理体系,便于企业及时收集和了解市场需求,提升企业整合资源的综合能力。同时,企业要重视丰富产品结构,通过充分利用市场数据和经营信息,通过丰富企业产品数据及种类,改善消费者的消费体验。企业还要积极融入新的数字化空间,通过对自身产品类型、服务形态予以细致划分,综合用户诉求进行组合,提高企业经济管理水平。此外,要加大产业内相关企业的协同力度,积极塑造常态化的企业协同机制,通过共建共享企业经营管理资源,持续扩大企业竞争力。

生产经营管理论文第8篇

克里斯丁·格朗鲁斯教授应邀对南开大学进行了为期十天的学术访问,这期间,他为南开师生作了4场学术报告;听众场场爆满。教授学识精深广博,见解精辟独到,思维快速敏捷,语言幽默诙谐,所有这一切,无不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治学严谨 斐然大家

格朗鲁斯教授自1971年以来,一直在芬兰赫尔辛基瑞典文经济与管理学院任教。该校历史悠久,始建于1909年,是北欧成立最早的商学院。它不招收本科生,只培养硕士和博士等高级管理人才。该校下设11个系,其中最强的是市场营销学系,在世界上享有盛誉。格朗鲁斯教授现任该校学监、市场营销学系主任、管理教育中心主任。

格朗鲁斯教授才思敏捷,治学严谨,著作等身。他通晓芬兰语、瑞典语、英语、德语等4种语言。在过去的10年中,他用英文撰写的论文就达20多篇,分别刊登在《欧洲市场营销学学报》、《工业营销管理》、《国际经营与生产管理学报》、《商业研究学报》、《管理决策》、《国际服务管理学报》、《营销管理学报》等世界一流的学术刊物上;先后出版了《服务营销学》、《工业服务营销学》、《战略管理与服务业的营销》、《如何销售服务产品》、《服务营销:诺丁学派的观点》、《公共部门的服务管理》、《全面沟通》和服医务管理与营销》等多部著作,其中,《服务管理与营销》一书问世不久,旋即被翻译成西班牙文、瑞典文和俄文,不少学校都把它作为服务营销课程的首选教材。

辛勤的劳动,结出丰硕的战果,也为教授本人赢得多项荣誉。由于在营销学方面的突出贡献,格朗鲁斯教授荣获欧洲最有影响的阿塞尔(Ahlsell)营销学研究奖;世界著名的斯坦福大学、亚利桑那州立大学聘请他为客座教授,美国第一州际服务营销中心特聘其为特邀研究员,芬兰科学与艺术协会授予其杰出会员称号,澳大利亚、加拿大、美国、西欧及泰国的高等学院纷纷邀请其前往访问讲学。

格朗鲁斯教授认为,市场营销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性学科,理论研究必须与营销实践相结合,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判断理论正确与否,进而促进理论研究的发展。在过去10多年中,他亲手创办了两家服务咨询公司,同时兼任10多家公司的营销顾问,并长期为世界著名的美国电报电话公司、沃尔沃公司、杜邦公司、联合电信公司、斯堪的那维亚航空公司等企业提供咨询服务。  独树一帜 自成一派

服务营销学是一门新兴学科,迄今不过20年历史。格朗鲁斯教授是最早从事服务营销研究的少数学者之一,是世界公认的现代服务营销学先驱和诺丁服务营销学派的代表人物。

当问及是何时及什么原因促使其开始从事这方面的研究时,格朗鲁斯教授回答道:“1973年,一个偶然机会,有家服务企业请我去为他们的营销工作提供些咨询意见。当时,服务营销基本上还是一片空白,没有多少人专门从事过这方面的研究。通过调查,我发现利用传统的以消费品为对象建立起来的市场营销理论和方法,很难解决服务企业中的营销问题。”

他认为,要搞好服务产品的营销,必须牢记两点。首先,服务产品与物质产品不同,有其自身的特点。服务产品是无形的,消费者在决定购买之前无法判断服务产品的质量和进行选择。服务产品是一系列的活动和过程,而不是一个物件。在某种程度上,服务产品的生产与消费过程是同时进行的,即企业生产产品的过程就是消费者进行消费的过程。此外,顾客要在一定程度上参与企业生产。因此,服务企业需要用一套不同的理论指导其营销活动。其次,要严格区分营销职能与营销部门这两个概念。在生产企业中,营销职能基本上完全由营销部门的专门人员负责,其它部门的人很少与顾客打交道。然而,在服务企业中,营销部门之外的人员,如饭店服务员和银行出纳,与顾客有着频繁的密切接触,其言谈举止对企业产品的销售有重要影响。因此,内部营销的作用十分明显。

经过20年的潜心研究,格朗鲁斯教授在服务营销领域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就。他提出的服务产品的整体概念、服务营销的六项原则、顾客关系生命周期理论等颇具独创性的理论,奠定了现代服务营销学的基础。

格朗鲁斯教授的研究成果不仅在欧洲很有影响,而且在市场营销学的发源地——美国,也引起人们高度重视。当代世界著名的市场营销学权威、英国西北大学的菲利普·科特勒教授认为:“格朗鲁斯教授是服务营销领域最引人注目的开拓者,他用一种全面系统的方法来考察服务营销,其研究成果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对未来营销学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

谈及服务营销与管理的重要性时,格朗鲁斯教授指出:“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西方发达国家先后进入所谓‘后工业化社会’,其突出的表现是,服务业迅猛发展,井取代制造业而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目前,西方国家服务业创造的价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50%左右,在美国则达到70%。在以往的30年间,服务业为西方提供了4400多万个就业机会。从微观层次上看,现代企业(包括制造业企业)的竞争力越来越有赖于它们所能提供的服务,服务成为市场竞争的焦点,服务营销的重要性日益突出。”他希望自己的理论能为中国服务业的发展发挥作用。

矢志不移 开拓进取

市场营销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最早产生于本世纪初的美国,二战后传入欧洲、日本,现在世界各国的市场营销理论研究和经营实践受到了北美学派的深刻影响。格朗鲁斯认为,传统的市场营销学是在北美那种大商场林立、分销系统发达、宣传媒介完善、消费品销售占主导地位的环境下形成的,因而这种理论在服务营销和工业品营销中的指导作用是有限的,在其它国家的应用也值得怀疑。传统的营销学存在严重缺陷,亟需加以改造。为此,近年来,他连续著文,大胆地向传统的营销学提出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