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单位资产管理工作总结

单位资产管理工作总结赏析八篇

时间:2023-01-22 17:46:22

单位资产管理工作总结

单位资产管理工作总结第1篇

一、资产清查目的

(一)全面摸清家底。对行政事业单位基本情况、财务情况以及资产情况等进行全面清理和清查,真实、完整地反映单位的资产和财务状况,为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奠定基础。

(二)建立监管系统。通过资产清查,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信息数据库提供初始信息,在此基础上,建立全县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动态监管系统。

(三)实现两个结合。建立起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相结合的运行机制,为编制2008年及以后年度预算、加强资产收益管理、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创造条件。

(四)完善管理制度。对资产清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财政部门、主管部门和行政事业单位要在全面总结、认真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相应整改措施和实施计划,建立健全资产管理制度。

二、资产清查基准日

清查基准日统一以*年12月31日为基准日。

三、资产清查范围。

1、*年12月31日以前经机构编制管理部门批准成立的、执行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和会计制度的各类行政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

2、执行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并同财政部门有经费缴拨的社会团体等单位。

行政单位附属的未脱钩经济实体,执行企业财务和会计制度的事业单位,以及事业单位兴办的具有法人资格的企业,不列入此次清查范围,但行政事业单位须根据有关规定填报相关数据。

四、资产清查内容

各单位的资产清查内容包括:单位基本情况清理、帐务清理、财产清查和完善制度等。

五、工作内容和步骤

全县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工作从2007年2月开始,6月底基本完成,分四个阶段组织实施。第一阶段为单位自查阶段(07年2月1日至3月31日),各单位成立资产清查机构、制定资产清查工作方案,并报县财政局备案,各单位组织自查;第二阶段为复查审计阶段(07年4月1日至4月15日),主管部门组织复查或抽查,县财政部门委托中介机构对部分单位进行专项审计;第三阶段为汇总报告阶段(07年4月15日至4月30日),单位向主管部门报送资产清查结果报告,县直有关主管部门和单位向县财政局归口预算管理股室报送资产清查结果报告,其主要内容包括:工作报告,汇总报表及所属单位基础表等数据报表,以及相关证明材料,电子介质数据。

上报的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汇总报表和相关资料统一用A3纸打印并装订;全县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结果报告于2007年5月20日前上报市财政局。第四阶段为资产核实阶段(07年6月1日至6月30日),县财政部门、主管部门根据资产核实有关规定,在省财政厅确定的权限范围内对资产清查结果逐步予以核实,单位根据核实批复文件及时进行帐务处理,并办理相关资产管理手续。

六、组织机构

为切实加强领导,保证资产清查工作顺利进行,县财政局成立全县行政事业单位工作领导小组并下设办公室,要求各乡镇也要成立资产清查工作领导小组和办公室,负责本乡镇资产清查工作的组织和实施,县直主管部门和单位相应成立资产清查组织和工作机构,负责领导和实施本部门、本单位的资产清查工作。并将组织机构报县财政局备案。

七、工作要求

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工作按照“统一政策、统一方法、统一步骤、统一要求和分级实施”的原则进行。

(一)、县直各单位和各乡镇财政所要高度重视资产清查工作,按照有关要求,加强领导,落实机构和人员,建立工作联系和报告制度,确保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工作顺利进行。

(二)、各行政事业单位要认真开展资产清查工作,做到帐帐、帐实相符,不重不漏,查清资产来源、去向和管理情况,要建立和完善资产公示制度、通过公示栏等方式对资产清查结果进行公示。要结合资产管理现状,进一步完善制度,堵塞漏洞。要积极配合社会中介机构工作,提供专项核查审计必须的资料和线索,不得干预社会中介机构依法执业。

(三)、各主管部门要组织所属单位做好资产清查工作,开展资产清查动员等工作,组织力量对所属行政事业单位自查结果进行认真复核,切实做好资产清查结果的审核、汇总和分析工作。要设立咨询举报电话,接受单位、个人反映资产清查情况和问题,跟踪资产清查进展和质量情况。

单位资产管理工作总结第2篇

关健词 有效结合 统一配制 规范管理 共享共用

一、预算编制和资产管理

1.预算编制是指各政府部门、预算单位制定筹集和分配预算资金年度计划的预算活动。预算编制应当遵循国家统一预算编制原则,按照规定的编制办法和程序进行。

2.资产管理是为了维护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国有资产,所开展的管理资产的活动。

二、行政事业单位完善预算编制与加强资产管理有效结合的意义

1.有利于推进预算管理的科学性。完善预算编制与加强资产管理有效结合,有助于对各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配置实行统一安排与统筹监管,维护资产和财政预算分配的公正公平。节约资金,提高财政预算资金使用效率;并对提高部门预算编制的科学化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有利于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资产管理,加强资产的有效利用。有利于整合各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推进节约型单位建设。并通过结合预算资金的管理来促进预算方案的实施,保证资产购置科学、合理、处置得当,有效增加资产使用效率。

三、行政事业单位完善预算编制与加强资产管理有效结合可能存在的问题

1.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相关人员想法认识不到位。各行政事业单位等相关部门对预算编制和资产管理相结合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认识不够,大部分单位并没有认识到编制资产预算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存在很严重的“重购轻管”的现象,存在报送相关部门不及时、内容编制不全面等问题,有些单位对资产预算理解存在较大偏差,申报资产随意性较大,限制了资产管理与预算编制相结合工作的进一步推进。

2.预算编制品质不高,基础工作不牢固。很多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基础薄弱,账实不符的现象仍然存在,由于没有系统地进行前期调研工作,填报的资产基础数据不准确;对资产的现状了解不精确,盲目编制预算,致使预算编制脱离实际情况,影响了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合理性,使预算中不能真实反映单位的资产使用和需求状况,造成预算编报品质不高。

3.资产配制不规范,不同地区行政事业单位差别较大。不同的行政事业单位的情况不同,必须根据各地区单位不同的特点,区别对待。现今并未建立一套科学完整的资产配置标准制度,现有的配置标准仅对部分房屋、车辆有明确规定,但配置的标准又与实际差距太大,大大加深了预算编审的难度。各地区、各单位资产配置不公平,还直接影响了内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大大增加了财政预算的负担。

四、行政事业单位完善预算编制与加强资产管理有效结合的几点建议

1.区分行政和事业单位的情况,分别制定统一的资产标准配置。结合各行政事业单位的不同特点和要求,联合相关部门共同研究制定出各单位的配置标准,保证资产配置标准运用的科学合理化。要具体解决满足单位发展、运行需要配什么、配多少资产的问题,即要根据各单位人员编制、性质,明确各单位各类资产配置的数量、价值、使用年限等相关指标,从而有效控制资产规模,优化资产结构,防止资产资源闲置和资产投入不足影响正常业务开展的双重情况,提高资产使用率。财政预算等相关部门应积极相互配合,深入实际,以最终达到预算编制的细致化、科学化,按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公平公正、优于管理为原则,抓紧制定修改相关标准。

2.提高行政事业单位法人代表及相关人员的思想认识,建立相关人员责任制。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全体人员的总体认识,高度重视预算编制工作,按要求系统编制预算,并及时申报,克服预算基础数据不实、品质不高、随意性大的问题,改变资产占用和处置随意的观点。建立相关人员责任制,主张给予管理者充分的管理自,将资源分配的增加与绩效考核紧密结合在一起,有效的促进总体目标的实现,以达到完善预算编制与加强资产管理的有效结合。

3.加大力度做好资产管理基础工作,完善预算管理工作。各行政事业单位要做好资产管理的基础工作,在日常工作中,要编制资产卡片,记好明细帐,做到帐实相符,帐帐相符,要编制资产购置分配和使用处置的明细预算,以准确反映资产增减变化,明确记录资产来源和资产去向,把日常资产管理工作程序化,把预算编制工作重视化,单位各部门要紧密配合财务部门,在充分调研取证的基础上,根据单位实际情况和需要来编制资产预算,达到预算编制细致化。

4.加强预算管理和资产管理制度建设,有效实行全程化监管。

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应成立专门负责小组,以确保有关预算编制管理的政策方向,并提出预算编制的方针和程序,审查批准单位各部门上报的预算方案,根据需要就各部门预算加以调整、汇总,对汇总的预算进行细致的审核,然后在此基础上编制本单位总预算,实行全程化监管。预算管理等相关部门应完善审核流程,加强对资产和预算的总体监管。为保证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和预算管理的严密性,充分发挥审核监管、财务检查的作用。

5.充分发挥预算编制与加强资产管理有效结合的灵活性,构建资产共有共用体制。

根据行政事业单位的需要和特点,结合各单位存量资产使用和闲置状况,合理安排,通过建立共享共用体制,实现资源整合与优化配置。围绕总体目标要求,总体设计,分类推进,逐步完善共享激励机制,减少和避免盲目配置,避免浪费,从而不断优化资产管理,促进资产管理和预算编制相结合,实现财政预算管理的科学化目标。+

参考文献:

单位资产管理工作总结第3篇

(行政事业单位参考格式)

 

为适应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国有资产管理情况工作的要求,根据《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财政部令第35号)、《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财政部令第36号)和《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报告制度》等有关规定,现对我单位本年度资产占有、使用、变动以及管理情况等分析报告如下:

一、单位基本情况

按照市委六届第135次常委会议有关决议和2016年4月5日市编委会第2次年度会议精神,根据省编办《关于明确盘锦市经济合作局(盘锦市外事侨务办公室)机构规格的批复》(辽编办发[2016]37号)意见,同意组建盘锦市经济合作局,加挂盘锦市外事侨务办公室牌子,为市政府直属正县级全额拨款事业单位。

部门主要职责

(一)执行国家和省有关吸引外资及区域经济合作政策和法律法规,指导、组织协调全市招商引资、区域经济合作。

(二)拟订全市招商引资、区域经济合作的政策措施、中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并组织实施;负责统筹全市境内外招商引资工作,负责项目包装和储备、建设并完善项目库;负责全市招商引资和区域经济合作的相关统计、督查和绩效考评工作;承担全市招商引资的协调服务和咨询工作。

(三)研究全球产业发展趋势,拟订全市对外招商重大项目规划并组织实施;组织、协调参加国内外招商活动和区域经贸合作活动;调度、推进重大招商项目进度。

(四)负责组织、指导全市针对欧美、日韩、台港澳等重点国家和地区开展外资招商工作,推动企业间合资合作;协调推进全市与京津冀、环渤海及长江经济带等发达地区的合作与交流,承接高端产业转移;指导和推动企业拓展国内市场;组织企业参与国内展会和年度展销活动。

(五)负责市际间区域经济协作组织联络协调及服务工作;负责管理归口的市政府驻外省(区、市)办事机构;负责审批和管理外省(区、市)驻盘商会等社团组织;负责全市投资环境的宣传推介。

(六)贯彻执行国家外交方针政策和有关涉外法律法规,利用对外交往渠道,服务本地经济建设和对外开放;拓展国际友城交流及与国际组织交往渠道,扩大国际交流,构建参与国际合作平台,广泛开展对外宣传,促进经济、教育、科技、文化和人才的国际合作,推动开放型经济发展。

(七)加强涉外管理,负责组织或配合接待来访本市的重要外宾;负责境外其他组织在本市活动的管理及协调工作;负责本市与外国有关领事机构的业务联系和交涉事宜;协助相关部门处理涉外事件;负责本市与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往来管理工作;负责本市与外国友好城市以及其他结好单位的交往活动。

(八)统筹协调全市各县区、有关部门和社会团体开展涉侨工作,调查研究国内外侨情和本市侨务工作,涵养侨商资源参与经济建设;负责与海外侨商组织的联络与合作,吸引华侨华商华人来盘创业;开展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侨界的联络工作;指导、推动涉侨经济、科技、文化合作与交流,协调涉侨投诉工作。

(九)承办市委市政府交办的其他事项。

内设机构

根据上述职责,盘锦市经济合作局(市外事侨务办公室)设置9个内设机构:

(一)办公室

负责文电、会务、机要、档案、保密、信访、政务公开等机关日常运转工作,承担财务、国有资产管理等工作;负责机构编制、人事管理等工作;负责归口管理市政府驻外省(区、市)办事机构。

(二)产业研究与规划科

负责研究分析国内外产业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把握国际产业发展规律,结合国家产业发展规划及产业政策,拟订全市对外招商工作规划和相关政策,编制全市对外招商重大项目规划并组织实施;负责为重大产业项目招商、产业链项目招商提供可行性研究;负责研究分析区域经济发展情况,拟定全市对内开放规划,提出区域产业合作建议;负责投资环境对外宣传推介工作,负责重要和综合性文件的起草和审核工作。

(三)综合协调科

负责组织、协调参加国内外招商活动,调度、推进重大招商项目进度;负责全市招商引资项目库建设及完善;负责全市招商引资的相关统计、督查和绩效考评;负责协调组织参与国内重大经贸活动,指导和组织企业参与国内展会和年度展销活动;负责文字综合、督查督办工作。

(四)欧美投资促进科

负责研究拟订欧洲、美洲、大洋洲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趋势、产业结构调整动态和跨国公司对外投资动向,拟订招商工作计划和方案并组织实施;负责组织全市对欧美国家和地区的重大招商活动和上述国家地区来盘考察接待协调;负责投资项目的跟踪落实。

(五)日韩投资促进科

负责研究日本、韩国经济发展趋势、产业结构调整动态和跨国公司对外投资动向,拟订招商工作计划和方案并组织实施;负责组织全市对日韩的招商活动和日韩投资商来盘考察接待协调;负责投资项目的跟踪落实。

(六)台港澳投资促进科

负责研究台湾、香港、澳门地区经济发展趋势、产业结构调整动态和跨国公司对外投资动向,拟订招商工作计划和方案并组织实施;负责组织全市对上述地区的招商活动和投资商来盘考察接待协调;负责投资项目的跟踪落实。

(七)国内投资促进科

负责研究拟订国内招商引资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负责组织全市对国内发达地区重大招商活动;负责组织、指导全市围绕高新技术产业加强与京津冀地区产业合作,围绕高端制造业加强对长江沿线地区招商引资工作;负责国内投资项目的跟踪落实;负责指导驻盘商会等社团组织开展经济合作。

(八)外事交流合作科

负责贯彻执行国家外交方针政策和有关涉外法律法规;负责围绕本市经济建设和对外开放进行外事调查研究;负责国际友城交流及与国际组织交往,推进经济、教育、科技、文化和人才的国际合作;负责出访及来访团组的综合管理工作;负责境外其他组织在本市活动的管理及协调工作;负责本市与外国有关领事机构的业务联系和交涉事宜;负责本市与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往来管理工作;协助相关部门处理涉外事件。

(九)侨务指导科

负责协调全市各县区、有关部门和社会团体开展涉侨工作,调研国内外侨商侨情和本市侨务工作,涵养侨商资源;负责与海外侨商组织的联络与合作,吸引华侨华人来盘创业;负责开展侨法宣传,指导、推动涉侨技术、人才、捐赠、宣传、文化等工作,协调涉侨投诉工作。

本单位执行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制度,单位共45人,行政编21人,事业编24人。

二、资产情况分析

(一)分析资产总量、分布、构成、变动情况。其中,资产构成情况应包含流动资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在建工程占资产总额比例情况,固定资产占比中应包含房屋、专用设备、50万元以上通用设备、100万元以上专用设备占固定资产总额比例等主要指标分析。(可用饼图、柱图、折线图和表格)

(二)分析本单位主要资产的配置、使用、处置等情况。其中,资产配置情况应包含总资产增长率、固定资产增长率、无形资产增长率、人均占有办公室使用面积、人均占有大型设备数量、有土地证的土地面积占土地总面积比等主要指标分析;资产使用情况应包含出租出借资产占资产总额比、对外投资占资产总额比等主要指标分析;资产处置情况应包含本期处置资产价值占资产总额比等主要指标分析。(可用饼图、柱图、折线图和表格)

(三)分析本单位利用国有资产对外投资、出租出借或处置国有资产取得的收益情况。

(四)分析本单位资产总体绩效情况。包括单位资产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益、资产存量盘活和共享共用情况、资产保值增值情况等。

三、资产管理工作的成效及经验

(一)主要举措。各单位要认真总结工作举措,全面反映单位在国有资产管理方面取得的成效和亮点,包括在资产管理体制机制、资产配置使用和处置环节、提高资产运行绩效、信息化建设等方面的创新举措。不仅要反映单位国有资产管理自身情况,还要着重反映国有资产在保障单位高效履职、推进公共服务供给和促进事业发展方面所发挥的积极作用。

(二)主要成效。分析本单位利用资产履行职能的情况,反映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在保障单位正常运转、提供社会公共服务、促进民生和科学事业发展等方面所发挥的作用。

(三)支撑改革方面。在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各项改革所发挥的作用。

(四)其他方面。

四、资产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资产管理体制机制方面。管理体制、运行机制、管理方式及信息化建设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特别是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方面存在的问题。

(二)资产配置方面。如办公室使用面积超标准、车辆超编配置等情况。

(三)资产使用方面。如未履行审批程序进行资产出租出借、对外投资等情况。

(四)资产处置方面。如未履行审批程序进行资产处置、处置收入未及时上缴国库等情况。

(五)资产绩效方面。如资产配置和使用中的低效无效、损失浪费等问题。

(六)其他方面问题。

五、对管理中存在问题的整改措施

各单位对照现有制度,对资产管理各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和自查,结合《财政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通知》等文件要求,对货币资金占比较高、在建工程未转固定资产等问题进行说明。重点反映单位对资产管理工作的改进情况,包括整改方案制定情况、整改工作进展情况等。

(一)体制机制方面。结合本单位资产管理体制机制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对策。

(二)全过程管理方面。结合本单位资产配置、使用、处置等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如未履行或未及时履行审批程序等提出整改措施。

(三)加强货币资金管理方面。结合本单位货币资金存量情况进行分析,对资金使用效率低的提出整改措施。

(四)加强会计核算方面。结合本单位财务管理情况,对资产账务不规范、账实不符等问题提出整改措施。

(五)加强在建工程管理方面。全面梳理单位在建工程情况,对已投入使用长期未转固的在建工程提出整改措施。

(六)资产绩效方面。对本单位资产配置不合理,资产使用效益低,包括闲置浪费等问题提出整改措施。

(七)其他方面问题的整改措施。

六、加强资产管理工作的建议

(一)管理体制、工作机制、管理方式、信息化建设等方面。结合本单位资产管理重点工作提出加强管理的意见建议。

(二)对本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思路和规划。包括如何加强和改进国有资产管理,如何加强国有资产绩效管理等方面的思路和措施。

(三)对资产报表体系的意见和建议。

(四)其他意见建议。

单位资产管理工作总结第4篇

在上级邮政局的正确领导下,按照固定资产清查要求,我单位开展了固定资产清查工作,现固定资产清查工作已圆满结束。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夯实财务管理基础工作单位固定资产清查工作报告,欢迎大家阅读。

 

在上级邮政局的正确领导下,按照固定资产清查要求,我单位开展了固定资产清查工作,现固定资产清查工作已圆满结束,有关清查工作报告如下:

一、固定资产基本情况

我单位的固定资产主要为车辆以及空调、计算机、打印机等,分布在各部门使用。固定资产原值万元,净值万元。我单位平时加强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夯实财务管理基础工作,健全固定资产管理机制、保障固定资产的完整和安全。

各部门加强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充分发挥固定资产的效益,在固定资产管理上取得了较好成绩。

二、固定资产清查的主要做法

(一)领导重视,组织得力,认真开展固定资产清查工作

我单位领导高度重视本次固定资产清查工作,把固定资产清查工作作为当前的一项重点工作,切实抓紧抓好,务必取得固定资产清查工作的圆满成功。为此,成立由单位领导和各部门负责人组成的固定资产清查领导小组,负责对固定资产清查工作组织实施,并对各部门固定资产清查工作进行了明确分工。领导小组对固定资产清查工作进行了精心部署、仔细安排,强调工作纪律,落实工作任务,要求切实按照上级部门精神,在规定时间内高质量地完成固定资产清查工作。

(二)加强宣传,确保落实,布置开展固定资产清查工作

为搞好本次固定资产清查工作,我单位加强宣传,确保落实,召开了固定资产清查工作会议。会议对清查人员就固定资产清查范围、清查内容、领导机构分工、时间安排、工作要求等做了明确规定,对固定资产清查表、固定资产卡片、固定资产明细账的填写提出了详细的要求,并做了示范。通过这次会议,全体清查人员提高了思想认识,明确了自己的清查工作任务,掌握了清查工作的方法与步骤,为圆满完成固定资产清查工作,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三)明确分工,落实责任,切实做好固定资产清查工作

我单位本次清查工作共分为准备、清查、总结和验收四个阶段。准备阶段主要工作是成立固定资产清查工作组,工作组分为实物清查工作组、财务帐册工作组、使用台帐工作组、资料整理工作组,明确规定各工作组的责任人、组员、分工范围等。要求各工作小组认真做好每个阶段的固定资产清查工作,确保完成固定资产清查工作任务。本次固定资产清查的重点工作为清查阶段和总结阶段。清查阶段主要工作是各清查小组对单位的所有固定资产进行清查、盘点,落实资产存放地点、资产状况等,如实填写固定资产清查登记表。对清查中发现的需要报废、报损或作其他处置的固定资产,要求查清原因,提出处理建议。总结阶段是由帐册工作组与使用台帐工作组将各自的帐、卡与实物清查工作组提供的固定资产盘点清单进行核对,对有异议的项目再次清点确认,确认后由资料整理工作组根据盘点结果详细填写“固定资产盘点报告表”,各清查工作组对“固定资产盘点报告表”进行相互复核确认,连同清查工作总结交清查工作领导小组审阅。

三、固定资产清查取得的主要成果

我单位领导与各部门负责人高度重视本次固定资产清查工作,主要领导亲自抓该项工作的落实。清查工作领导小组每周针对清查工作召开一次工作碰头会,一方面掌握清查工作的进度,另一方面就清查中出现的疑点、难点问题进行沟通解决。本次固定资产清查工作主要取得了以下成果:

(一)全面落实了固定资产实物管理的各项基础信息

本次固定资产清查全面落实了固定资产实物管理的各项基础信息,特别是针对一些实物信息与资产下转资料不相符的情况,以现场实物盘点为依据,对相关信息进行了补充、修改。

(二)完善了财务固定资产卡片信息登记工作

本次固定资产清查进一步完善了财务固定资产卡片以及使用部门的使用台帐的信息登记,做到帐实、帐卡、帐帐相符。

(三)查清了全部固定资产

经过本次固定资产清查,我单位查清了全部固定资产。截止2019年月底,我单位共有各类车辆辆,价值万元;空调、计算机、打印机等共计件,价值万元。

四、今后固定资产管理的工作思路

(一)建立完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我单位将根据固定资产管理方面的新要求,制定适合我单位实际、便于操作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要制定“购置资产、调拨部门、报废资产”等固定资产管理制度,进一步明确固定资产管理各职能部门的职责和权限,建立统一要求、分级管理、各尽所能,各负其责的新机制,切实用制度管理好固定资产。

(二)加强固定资产日常管理工作

一是把固定资产管理作为财务管理和固定资产使用、管理部门的一项重要日常工作,常抓不懈,规范程序,把好出入关,健全账、证、卡,加强核算,确保资金账、实物账一致。其中要严格做好固定资产的账务处理工作,固定资产实行分级管理的原则,财务部门建立分门别类金额总账,记录固定资产情况;办公室建立分类明细和固定资产登记卡,并同时建立使用部门物品使用登记卡,标明财产编号,使用部门可以随时掌握本部门的物品领用情况。二是加强固定资产调拨处理工作。

固定资产发生调拨时,严格按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办理,由使用单位填写调拨申请单及调拨设备清单,经单位领导签章有效,使用部门不得自行处理。三是加强固定资产领用与报废的处理工作。固定资产在领用时应填写领料单,并在登记卡上签名,标明该设备已由其保管使用。固定资产的报废、报损应由使用部门填写报废、报损申请单,经逐级领导审批后,方可核销。

(三)落实好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一是重点做好日常管理和制度落实工作,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在加强日常管理的同时,抓好各项制度落实的督促检查,搞好协调、衔接,督导各部门抓好落实,努力把我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二是严格检查。各部门对各自管理的固定资产每年进行一次自查,对自查发现的问题必须整改到位,切实保管、使用好固定资产。我单位对于各部门保管、使用固定资产的违规情况进行通报。

单位资产管理工作总结第5篇

关键词:EPC;“在转固”;管理;核算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25-0147-03

一、概念综述

1.EPC总承包管理模式。“EPC”是“设计(Engingeering)、采购(Procurement)、施工(Construction)”的三个英文单词第一个英文字母的缩写,是建设单位作为业主将建设工程发包给总承包单位,由总承包单位承揽整个建设工程的设计、采购和施工工作,并对所承包的建设工程的质量、安全、工期、造价等全面负责,最终向建设单位提交一个符合合同约定、满足使用功能、具备使用条件并经竣工验收合格的建设工程承包模式。与传统模式相比,EPC总承包模式可以起到缩短项目建设周期,降低投资成本的作用。通常适用于以工艺工程为主要核心技术的工程项目,只有承包商有较高的技术水平、丰富的管理经验以及较强的风险控制能力的情况下,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

2.“在转固”。“在转固”就是在建工程结转固定资产的缩写,在购建或者生产的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达到预定可用状态以后,项目建设单位就应进行结转固定资产的账务处理。

二、在建工程结转固定资产的一般条件及价值确定

(一)在建工程结转固定资产的一般条件

一般情况下,所建固定资产已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即满足了结转确认的一般条件。尚未办理竣工决算的,应当自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之日起,由财务部门根据资产管理部门提供的在建工程转固价值,转入固定资产,按照行业主管单位以及业主固定资产管理的规定计提固定资产折旧,待办理了竣工决算手续后再作调整。

所建造固定资产已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是指固定资产已达下列情况之一时:

1.固定资产的实体建造(包括安装)工作已经全部完成或者实质上已经全部完成。

2.应经过试生产或者试运行,并且其结果表明资产能够正常运行或者能够稳定地生产出合格产品时,或者试运行结果表明能够正常运转或营业时。

3.该项建造的固定资产上的支出金额很少或者几乎不再发生。

4.所构建的固定资产已经达到设计或合同要求,或与设计或合同要求相符或基本相符,即使有极个别地方与设计或合同不符,也不足以影响其正常使用。

(二)单项资产价值确定原则

1.建筑物、构筑物、管道、线路等固定资产应包括的内容:(1)房屋(如厂房、仓库、办公室、食堂、车库、宾馆等)、建筑物(如烟囱、水塔、水池等)等固定资产成本,包括建筑工程结算价值、甲供材料费、应分摊的待摊费用。一般应包括列入房屋、建筑物工程结算内的土建、采暖、给排水、通风、照明、弱电、电梯、消防、油饰等费用,土建设备基础等费用应当计入所在房屋、建筑物价值中。(2)给排水管网、室外供热管网、煤气管网等工业管网固定资产成本,包括建筑安装工程结算价值、甲供材料费、应分摊的待摊费用。工程结算价值一般应包括管道、管廊支架、管道防腐、保温、油漆以及与工业管网有关的其他费用。(3)外部电缆电线固定资产成本,包括建筑安装工程结算价值、甲供材料费、应分摊的待摊费用。工程结算价值一般应包括电缆沟、电缆隧道、电缆桥架、油漆、防腐以及与外部电缆电线有关的其他费用。(4)建筑安装工程结算价值以业主审计部门确定的结算价值为准。甲供材料费用根据财务部、物资采供部、以及施工单位核对确认以后的数量、金额确定。

2.需要安装的设备:需要安装设备结转固定资产费用一般包括需要安装设备的购置费、设备安装工程结算价值、甲供材料费、设备基础等建筑工程费用、应分摊的工程待摊费用。(1)设备购置费一般由以下几项内容构成:1)买价,包括原价和手续费(按照合同和发票价入账)。2)运杂费,包括运到工地仓库前(施工现场存放器材的地点)所发生的包装、运输、装卸费用。3)采购保管费,包括为采购、验收、保管和收发设备所发生的各种费用。(2)设备安装工程费一般包括生产、动力、起重、运输、传动和实验等各种需要安装的设备的装配、装置费用,与设备相连的工作台、梯子、栏杆的装设工程费用,被安装设备的绝缘、防腐、油漆等费用以及为测定安装工程质量,对单体设备、系统设备进行单机试运行和系统联合无负荷试运转所发生的费用(投料试运行工作不包括在内)。应将设备安装工程结算价值和甲供材料费用分摊到所安装的设备价值中。如果设备安装费属于发生的费用是多个设备的安装费,需要按照设备购置费的比例进行分摊。(3)设备基础工程费是指未安装该设备所发生的基座、支架等工程费用。应将设备基础中土建部分的工程结算价值和甲供材料费用计入所在房屋、建筑物价值中。属于钢结构的设备基础,计入设备固定资产价值中。

3.运输设备和其他不需要安装设备、工具、器具、家具等,按照购置费计算结转固定资产价值。

4.建设期间采购但属于投产以后使用的备件,应计入存货,待工程投产后列入生产费用,严禁将生产用备件列入在建工程投资价值。

5.工程待摊费用包括勘察设计费、工程管理费、研究试验费、建设单位临时设施费、设备检验费(指按照规定应付给商品检验部门的进口设备成套设备检验费)、负荷联合试车费、工程保险费、工程监理费、其他工程待摊费用等内容。对其分摊作出如下规定:

对明确界定应由某项固定资产承担的费用,直接计入该项固定资产;对于不能明确界定承担对象的费用,可按以下方法进行分摊:1)发生的土地使用费属于一个工程的,应直接计入该工程的待摊费用,如果属于两个以上的工程,应当按照所占地面积的比例分摊到各个工程的待摊费用“土地使用费”中;2)以设备购置费为基数,将汇总的待摊费用按照比例分摊到各个设备价值中;3)以房屋建筑物结算价值为基数,将待摊费用按照比例分摊到各个房屋、建筑物价值中。

6.其他规定:(1)在建发生报废或毁损的账务处理,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相关规定。(2)零星工程能够明确界定为某项固定资产承担的费用,结转时直接计入。(3)未施工而进行的建筑场地布置、原有建筑物和障碍物的拆除,土地平整,以及工程完工后场地清理和绿化工程等发生的费用,按照建筑工程费用比例分摊计入。

三、EPC模式下在建工程结转固定资产除了满足上述条件外,还应注意解决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及时成立专门的转固领导小组

在这种承包模式下,总承包单位对项目建设的具体情况和基础资料最为清楚,其在向业主移交实体工程的同时,也负有向业主移交工程资料的责任。考虑到建设期业主专业人员的业务素质和知识结构的单一性,客观上也需要依靠总承包单位的力量来完成繁杂的转固工作。组织总承包单位参与转固工作的难点在于总承包单位参与此项工作的积极性往往不高,往往无法像内部管理那样依靠行政关系以命令的形式组织实施。这种情况下为了不影响工作进度,就要依靠公司内部对口职能部门和项目部去组织和协调。业主应高度重视项目转固工作的艰巨性和复杂性,成立专门的领导小组指导、协调和解决实际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专门领导小组应由公司董事长或总经理担任组长职务,项目主管副总担任副组长,组员则应由工程、财务、预算、审计、采购和各项目部、中心的负责人担任。

(二)准确划分结转固定资产单元和认定单项资产

1.化工项目建设投资大,包含单元数量多,各单元分别建设,逐条交工。为了缩短工作周期,提高工作效率,也应将装置划分为若干个结转固定资产单元同步开展转固工作。固定资产单元的划分既要符合项目投资概算的原有规定,更要考虑正式投产运营以后成本核算和经济考核的现实要求,要按照成本核算单元来划分固定资产单元,这样就能够准确列支资产折旧费用,提高成本核算的准确性。同时也要考虑项目投资概算的原有规定,顺利完成竣工决算的审计工作。

2.固定资产单元确定以后,就要以固定资产单元为单位分别统计资产清单了。在具体确认资产清单前,首先要明确资产划分的口径问题。业主行业主管部门及业主现行的《固定资产目录》是确认固定资产类别的权威性标准,要求EPC总承包商在提供资产清单时也要依据业主提供的《固定资产目录》,统一确认口径。考虑到项目建设的特殊性,一旦业主现行的目录没有涵盖所有的新增资产,业主就应及时与行业专管部门和总承包商尽早协商解决。

(三)做好现场资产的盘点和交接问题

由于项目建设周期长、资产种类繁多,做好现场资产的盘点和交接就显得尤为重要,这既是确认资产类别、编制资产清单的直接依据,同时也有利于业主今后资产的实物管理和责任划分,所以在转固之前应由资产管理部门牵头,对现有的符合确认标准的资产进行实地盘点,准确区分已转固资产和未转固资产,以及按照成本核算单元重新确定资产归属。

(四)转固前的对账问题

要进行资产确认和确定单项资产价值,首先做好转固前的各项对账工作,尤其是和甲供材料提供方和EPC总包方之间的账务核对,只有这样才能准确确定资产价值结转的基础,同时发现项目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实物资产的盘点和交接,完成盘盈、盘亏资产的后续处理。

(五)要严格控制转固工作的时间节点,做好工作计划的制定和落实

为了及时完成项目建设,业主转固工作领导小组在制定部门职责和任务分工时,要周密计划、审慎安排各项工作的时间节点,充分考虑项目建设的复杂性和艰巨性。为了保证转固工作的及时性,最好按上述固定资产单元确定时间节点,分别编排计划进行管理。关于各单元计划的编排,尽量使用倒推法,即从转固截止日期向前推算实际转固工作启动日期,并在实际工作中做好计划的跟进、调整和落实。

(六)妥善处理“预转固”的后续问题

按照准则规定和项目建设需要完成转固的账务处理,仅仅是完成了资产的预转固工作。资产预转固以后,还会产生大量的后续支出,包括合同尾款的结算以及零星费用的处理,还需要相关部门切实履行职责,配合财务部门做好该项工作,为准确列支建设成本、真实反映资产状况提供准确的核算依据。

四、“预转固”的账务处理和编制财务竣工决算报告

(一)“预转固”的账务处理

1.在项目建成中交,经过装置的试运行,在产出合格品的当月根据设备部转来的资产清单进行预转固的账务处理。预转固的金额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和管理需要,可以依据项目设计概算、合同金额确定。借:固定资产/无形资产,贷:在建工程――暂估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项目实际账面成本)、预付账款――暂估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发票未到的结算款项)、其他应付款――暂估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预计发生的项目费用)。

2.结算项目后续发生的工程尾款时,借:在建工程,贷:预付账款/银行存款/应付账款。到每月月底,将后续发生的“在建工程”与之前暂估的“预付账款――暂估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发票未到的结算款项)”、“其他应付款 ――暂估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预计发生的项目费用)”科目进行对冲。借:其他应付款――暂估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预计发生的项目费用),贷:在建工程――暂估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项目实际账面成本)或者借:预付账款――暂估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发票未到的结算款项),贷:在建工程――暂估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项目实际账面成本)。

3.财务竣工决算后,将暂估资产账务冲销(如果有遗留事项,部分工程不具备结转条件的,暂估账务不予冲销)。借:固定资产(暂估金额)(红字),贷:在建工程――暂估固定资产/无形资产(余额)(红字)、预付账款――暂估固定资产/无形资产余额)(红字)、其他应付款――暂估固定资产/无形资产(余额)(红字)。

4.正式结转固定资产,借:固定资产,贷:在建工程。

(二)编制财务竣工决算报告

根据项目建设相关审批文件、《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规定》、设计概算、在建工程账务、资产清单等相关资料,编制财务竣工决算报告。财务竣工决算的报告包括财务竣工决算编制说明、项目基本建设概况、基本建设项目财务竣工决算报表。报表主要有应付账款明细表、其他应付款明细表、待摊基建支出明细表、建设单位管理费明细表、预付张狂明细表、固定资产明细表、无形资产明细表、基本建设项目交付使用资产总表。

项目竣工决算、转固是一项繁杂、细致的业务,对各个专业的要求相当高,所以需引起业主的高度重视,这样才能够保证工作的顺利进行;各项数据的取得,需要经过层层把关,反复审核,这样才能够保证数据的准确合理,避免重复或遗漏。业主要始终要坚持“概算控制预算、预算控制决算”的原则去处理转固业务,提高财务核算工作的准确性,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减少资金浪费,为今后的投产运营提供合理的资金储备。提高转固工作的准确性,合理划分资产单元和类别也是以后成本核算的必然要求,唯有这样才能够真实反映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参考文献:

[1] 大型炼油化工项目在建工程结转固定资产的实践问题[J].财会月刊,2013,(16).

单位资产管理工作总结第6篇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现状;策略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17-000-01

一、现阶段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现状分析

1.会计基础工作不规范,存在机构设置不健全,人员配备不符合要求,不相容岗位混岗现象。有些行政事业单位因机构设置原因没有专门的财务机构,会计人员多为兼职,没有从业资格硬性要求,核算业务一般通过核算中心等代账机构。有些单位过于依赖核算中心,财务管理弱化,日常工作只是通过账表反映,缺乏有效沟通,加上相关业务人员责任心不强,以致出现历年结余过大现象。

2.财务职能定位不准确。会计的主要功能为核算与监督,财务部门在各项事务中的参与可以提高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质量。但在实际工作中,单位领导常常是重业务管理,轻财务管理。财务人员通常担当“钱袋子”、“报账员”的角色,基本不参与各项事务,领导对财务的认识还停留在后勤保障上。

3.资产管理混乱,账实不符。有的行政事业单位长期以来未对固定资产进行盘点和清理,单位内部的资产转移、变更和处置相关手续不全,实物资产存在严重的账实不符现象:使用多年早已报废办公设备、大建设早已拆除的一些房屋建筑物,依然在固定资产账面上;下发和临时机构购置的资产未办理转移手续长期反映在单位的固定资产账面上等等。

4.新制度落实不到位。新的资产管理制度规避了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漏洞,但由于财务人员自身因素和财务软件未及时升级,大部分事业单位未实施。

5.对预算编制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特别是专项资金的预算编制,简单地采用增量法;有些单位未将预算外资金统一纳入单位预算。

6.未建立年终结算和往来账清算制度。很多单位往来账年限长、占流动资产比例较大,尤其是一些因机构改革或其他原因发生划转、撤并的单位,其债权债务仅仅是简单合并,长期挂账,有些都无法追溯,成为呆账、坏账;一些专项工程预付款年终未结算,虚增结转结余,影响决算数据。

二、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策略

各级财政部门要加强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监督检查和培训。各级财政部门要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将定期检查和专项检查相结合,通过监督检查,及时掌握行政单位在预算管理、资产管理、收支管理、结算管理等各方面的执行情况;同时加强对单位负责人和会计人员的教育培训,财政部门要统一规划和管理,有计划有组织地举办单位负责人培训班,让他们有针对性地学习各种财经法规和会计条例;加强会计人员的后续教育,不断更新专业知识。

1.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机构建设,适应新形势下财务管理的要求。有条件的单位应设立专门的财务管理机构,配备有从业资格证的会计人员,严格执行不相容岗位分离;要明确会计的财务核算和监督职能,使财务管理人员参与到单位各项事务的决策和实施过程中,使之掌握第一手资料,做好财务管理工作。

2.完善资产管理制度,结合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做好资产管理工作。建立固定资产实物登记卡,详细记载固定资产的购建、使用、调拨、出让、报废等情况;坚持每年一次资产清查盘点制度,根据盘点结果及时按规定的程序办理相关手续,进行相应的账务处理,确保账实相符。建立固定资产的折旧制度,改进资产核算工作和会计处理方法。

3.加强预算工作的管理与监督。从提高预算编制合理性与全面性的要求出发,将自身的全部收入和支出纳入预算管理体系之中,避免预算外资金流动的出现,进而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严格控制预算追加和分配调整,不断提高预算执行率及执行进度的科学合理性;在预算具体执行过程中可以采取按照职能部门的工作量以及工作性质进行包干分配,实行全年度总额管理;对“三公”经费按照部门的工作性质实施年初定量配给,控制年度总费用额度,防止费用超标。

4.切实加强往来资金的管理,建立年终结算和往来账清算制度,避免跨年度结算或长期挂账,影响资金的合理流转。行政事业单位一般都是采用收付实现制,对部分经济业务或事项可以引用权责发生制,这样能如实反映预算执行情况。

总之,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对保护行政事业单位财产安全完整、促进预算收支计划的完成,推动行政事业单位稳步发展,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公共服务的效率和效果,有着非比寻常的重大意义。

参考文献:

[1]会计基础工作规范.

[2]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

单位资产管理工作总结第7篇

一、工作目的

通过清产核资全面摸清各单位资产的分布、存量、结构、效益等状况,明晰产权,有效促进企业内部经营管理和财务管理,增强其发展后劲,逐步提高集体资产的运营效益。

二、组织机构

㈠成立镇清产核资工作领导小组。下设镇清产核资工作小组。

㈡各单位成立清产核资工作小组。成员主要由单位负责人、财务负责人、主办会计构成,同时必须指定专人负责清产核资工作。

三、工作职责

㈠清产核资工作领导小组职责

1、明确工作要求、制定工作计划、组织安排人员;

2、召开动员大会,制定培训计划;

3、负责协调清产核资工作,对清产核资工作负领导责任;

4、负责与上级部门的协调、沟通。

㈡镇清产核资工作小组职责

1、指导各单位成立清产核资工作小组;

2、对各单位清产核资工作小组开展工作进行指导;

3、负责各单位上报资料的核实工作;

4、负责数据汇总统计工作。

㈢各单位清产核资工作小组职责

1、在镇清产核资工作小组的指导下积极开展工作;

2、对提供的会计资料以及申报的工作结果的真实性、完整性承担责任。

四、清产核资范围

在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登记注册为集体所有制性质的各类公司、企业,共35户。

五、清产核资基准日

年6月30日。

六、清产核资计量原则:

本次清查原则上不作价值调整,对盘盈财产只记数量,不记价值。

七、清产核资工作内容

按照上级部门文件要求,清产核资工作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帐务清理。保证企业帐帐相符,帐证相符。

2、资产清查。各单位对各类资产、负债进行全面清理、登记、核对和查实。

3、报表编制。各单位依据各工作阶段所获得的数据和资料,做好整理、归类、汇总和分析,编制反映本单位清产核资基准日资产状况、清查结果的报表。

4、不实资产核销。各单位对清查出的不实资产提出处理意见,并按照规定进行资产处置。

5、建章立制。各单位根据清产核资中暴露出的矛盾和问题,建立健全有关规章制度,以加强内部经营管理及约束机制,确保资产保值、增值。

八、工作时间安排(年6月底~年11月底)

㈠准备阶段(6月底前)

1、拟定清产核资工作意见,制定各类清查报表;

2、成立各级工作小组,做好组织和人员配备;

3、组织召开清产核资动员大会并完成培训。

㈡实施阶段(7月2日~9月15日)

1、根据清产核资工作内容,各单位开展各项基础工作,并完成清查报表的编制(7月底前);

2、镇清产核资工作小组对清查单位逐户上门实地核实资产状况;

3、各单位提交清产核资工作报告、处理意见,按照程序进行资产处置并提交资产管委会讨论。

㈢总结阶段(9月16日~11月30日)

1、镇清产核资工作小组对清查数据进行整理、汇总,形成清产核资工作报告,报清产核资领导小组。

2、清产核资后,各单位对原资产台帐中的数据进行更新。

3、各单位对清产核资情况进行梳理,针对暴露出来的问题,开展建章立制工作,建立健全资产管理的各项基础制度。

附件:镇清产核资工作领导小组名单

单位资产管理工作总结第8篇

关键词:体育科研;固定资产;管理

随着“科教兴体”战略的提出和发展,为推动我国体育强国的建设,国家财政不断加大体育科研经费的投入力度,对固定资产的投入特别是对先进的仪器设备、重点实验室建设及全民健身指导站等高价值高效率的固定资产的投入也大大增加,体育科研单位各类固定资产总值逐步不断的累积。随着国家体育总局“体育发展十三五规划”的提出,为推动以高等院校、体育科研院所和重点实验室为基础的竞技体育专项研究平台、群众体育科学健身指导平台、体育产业科研服务平台的建设,各级财政及体彩公益金对科技条件专项的投入力度不断加大,为体育科研单位开展科学研究、科技服务、成果转化、体育产业等各方面工作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随着体育科研事业单位固定资产规模的不断扩大,固定资产比重的不断提高,价值的不断增加,强化体育科研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并有效利用,对于推动体育科研事业单位持续发展,保持并提高体育科研竞争能力及社会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1体育科研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特点

1.1固定资产购置资金来源渠道的多样性

体育科研事业单位购置固定资产的资金来源主要有上级财政部门下拨的机构运行及科研经费、体育公益金及国家体育总局、科技主管单位下拨的课题经费。部分体育科研单位的固定资产资金购置来源于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及个人提供的技术服务及课题研发资金。1.2固定资产构成复杂,价值高体育科研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特别是专用设备种类较多,除科研实验仪器外还包含康复治疗仪器、运动训练仪器等,且价值较高,导致固定资产在单位总资产中所占比重较大。

1.3固定资产专业化、精细化程度较高且后续支出较大

体育科研工作的精细化程度高,不同的研究需求决定了各类科研仪器的专用性、精细化。且为保证专用仪器的安全性、有效性,在使用过程中需要进行专业的保养、维护、检修,会产生大量后续费用。

1.4固定资产在体育科研及康复医疗领域具有共享性、互通性

许多设备在体育科研领域及康复治疗领域可共享使用。我国是体育大国,推动体育科技工作发展进步已成为国家与地方的共识,且运动损伤康复治疗也愈发引起重视,公共财政大力推动保障体育科研重点实验室、全民健身指导站及运动康复医院的建立及发展,积累了大量体育科研仪器及康复治疗设备资源。

2体育科研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2.1固定资产会计账面价值与资产实际价值不符

2013年新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颁布之前,体育科研事业单位固定资产会计核算不计提折旧。颁布之后在会计实务实际操作层面上,部分体育科研单位仍按原会计制度执行,固定资产只核算账面原值,不计提折旧,账面资产虚增。部分固定资产使用年限较长,且早已报废闲置又不及时处置,导致账面价值与资产净值差距与日俱增。这种核算方法既不能区分日常管理责任,也不能真实反映固定资产实际的价值损耗,造成固定资产账面价值不能真实地反映固定资产的价值和总体资产情况。

2.2轻管理、重购置

固定资产作为重要的科研保障,在科研项目实施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受科研事业单位本身性质决定,体育科研单位的科研工作一般是通过课题项目团队开展的,每个课题项目均有编制固定资产购置预算。由于业务部门重视经费的争取和使用,轻视固定资产的合理配置,其在使用过程中发挥出多少效益则更缺少合理的考核手段,导致资产盲目购置,且体育科研仪器设备由于针对性和精密度较高,更新换代速度较快,部分设备随着科研任务结束而成为摆设品,导致固定资产使用率低,又忽视日常的维护和保养,从而导致了固定资产的重复购置、部分闲置和毁损。

2.3管理手段落后

在固定资产的实物管理上始终延续传统的管理方式,很少对现代网络、信息技术进行应用,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体育科研事业单位在固定资产管理上的系统性、时效性、准确性无法得到保障。固定资产采购登记管理仅采用纸质卡片形式及固定资产登记系统,无法明确到某一资产,或者把很多资产都记在一人名下,由于人员变动未及时进行资产异动,内部控制存在漏洞。且容易由于卡片遗失或同一品牌同一型号资产混淆造成资产管理效率低下,增加监管难度。

2.4缺少积极的资产管理意识

由于体育科研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与员工的工作绩效脱钩,加之缺乏严格的管理制度,部分固定资产管理人员责任心不强,思想认识不足,认为固定资产的管理是财会人员和单位领导的事,甚至不配合财务部门的资产盘查工作,导致固定资产定期(通常为1年)盘点工作滞后或间断,使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难被及时发现,从而导致问题处理滞后严重。财务部门与资产实际使用管理部门沟通脱节,部门资产外借、内部异动未告知财务部门的情况时有发生。单位领导注重科研项目及行政事务忽略或无暇顾及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

2.5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不健全

体育科研事业单位没有健全和完善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忽视了资产的过程监管,部分固定资产流失损毁,未确立明确的固定资产的使用和维护责任划分制度,造成权责不清,无法追责。

3加强体育科研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措施

3.1规范固定资产会计核算

固定资产作为体育科研单位的重要资源,必然要求财务部门对其从形成到使用耗费再到报废的全过程进行合理的确认、计量和报告,因此,按照新事业单位会计准则要求,在会计核算中引入权责发生制,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这样不仅与国际通用的惯例接轨,而且可以提高财务报告信息的质量,有助于加强单位的资产管理和成本管理。

3.2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体育科研单位应严格按照国有资产管理的相关规定.结合本单位自身特点和实际建立细化、可操作性强的固定资产内部管理制度及相关配套制度,从而进一步规范和加强资产管理行为,形成有效的内控监管机制。固定资产的管理制度应贯穿资产的购置、使用、处置全过程,包括购置预算、验收登记、保管维护、定期清查、政府采购管理、档案移交和交接手续等一系列配套制度,并要与时俱进,及时更新完善。尤其需要加强对清查盘点制度的建立和执行,至少每年都要对固定资产进行一次全面的盘查,全面掌握固定资产的数量、实有价值及使用情况,确保账实相符,摸清“家底”,对于盘点发现的问题,要明确责任,及时处理。固定资产保管人离任或转岗时,需要及时办理资产交接手续,以确保人走账清,防止资产流失。另外要对资产结构、管理现状进行分析,盘活存量资产,防止积压闲置,做到物尽其能,物尽其效。

3.3制定固定资产总体规划,完善购置管理,优化资源配置

体育科研事业单位应结合单位固定资产情况,制定单位固定资产购置的年度总体规划和资产采购预算。资产使用部门申请采购前要进行充分的市场调研,作好购置计划论证。财务部门在将资产申购预算纳入年度预算的过程中,综合考虑实际需求和目前已占用资产状况,结合资产购置总体规划对固定资产购置预算提出修正意见,提高预算分配的公平性。资产管理部门应对存量资产状况进行查验、分析,对其价值利用率、使用效益进行评价,反映共享和调剂的可能性,并从单位发展战略和科研实际需求等方面确定其购置的必要性。对于大型仪器的购置,建立专家评审论证制度,从应用和性能等全方位来论证购买大型设备的可行性、必要性、科学性和实用性;对确需购置的资产,召集本单位领导和相关专家进行认真的分析和充分的论证。另外,采购时严格执行政府采购制度,降低采购风险。

3.4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绩效考评机制

作为体育科研单位的单位负责人,要充分认识到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重要性,积极推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的建立与完善,提高科研事业单位人员对固定资产管理与维护的自觉性。体育科研事业单位应把固定资产管理纳入单位领导政绩考核指标体系,并将固定资产监督管理使用的考核机制纳入科室年度考核体系,对科研设备使用的安全性、有效性、合理性进行监督,对固定资产的利用率、共享情况、维修次数、资产完整情况进行考核。通过制定合理的考核指标,引入绩效评价分析机制,定期考核责任履行情况,将绩效考评结果与部门采购、奖惩相挂钩,从而督促单位领导和全体员工主动重视并参与资产管理。

3.5利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提高固定资产管理水平

体育科研事业单位在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要做到系统化、规范化,就必须要对传统的管理方式进行改革,对先进的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进行应用。一是引进固定资产条码系统对新购置和现有的资产进行统一编码并打印粘贴条码,及时实行电子条码和实物卡片同步,实时实地监控资产实物。二是及时更新及完善固定资产资产管理系统,建立针对资产的保管、经手、使用、维护的固定资产数据库,形成固定资产购置、使用、维修、异动、报废、处置一体化全程动态管理。三是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系统的网络化进程,打破各科室的“信息孤岛”,打破财务部门与业务部门的信息壁垒,打通固定资产各环节的管理流程,建立统一台账、统一数据中心,使单位各个层次固定资产管理实现数据联网共享、信息流与实物流同步,提高固定资产管理效率。四是搭建科技条件设备资源共享平台。在主席“通过深化改革和制度创新,把公共财政投资形成的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向社会开放等措施解决目前存在的科技资源配置分散、封闭、重复建设等问题”的先进理念指导下,构建多层次、结构布局合理、管理科学规范的共享平台,各用户之间不但可以互相学习及交流,并且可以互通有无,盘活资产,充分发挥现有资源的使用效益,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4结语

固定资产是体育科研事业单位赖以生存发展的物质基础,是实现我国体育发展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保障。积极探索构建适应单位发展的固定资产管理体系,以体制创新、制度保障、技术革新来解决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明确资金与资产并重的管理思想,将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相结合,价值管理与实物管理相结合,合理配置资源,促进资产的有效利用和保值增值,对于体育科研事业单位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林剑虹 单位:福建省体育科学研究所

参考文献:

[1]苟新东.军工科研院所固定资产管理探讨[J].中国集体经济,2015(7):3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