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软件测试课程总结

软件测试课程总结赏析八篇

时间:2022-11-26 01:36:19

软件测试课程总结

软件测试课程总结第1篇

 

随着软件开发应用需求和软件产业经济的发展,软件工程理论、方法和技术也在不断发展,社会对软件人才的数量需求越来越大,对软件人才的规格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越来越精细。2002年,我国教育部新增软件工程专业,2011年软件工程被设置为一级学科。

 

由于软件的应用领域不断拓展和深入,软件规模不断扩大,复杂程度不断提高,可靠性要求越来越高,软件的质量风险越来越高,1991年美国爱国者导弹由于系统时钟内的一个软件错误导致导弹误炸美国士兵等恶性事故给软件质量敲响了警钟,软件质量保证与测试的重要性日益突出,越来越被业界所认同和重视,软件质量保证与测试已经成为软件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介绍软件质量保证与测试的相关基本概念、软件测试理论、测试方法和测试技术等,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要让学生树立软件质量保证和测试的观念,了解测试理论,掌握测试方法和技术,能够分析软件测试问题,制定测试计划,设计测试用例,编写测试脚本,执行测试过程,对测试结果进行总结分析,撰写测试报告等。

 

软件质量保证与测试是一门新课程,为做好该课程的建设,我们依托校企合作,从以下方面来加强课程建设。

 

一、紧贴企业职业岗位需求,明确教学目标和要求

 

应用型本科教育主要任务是培养高端技术应用型人才,为体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特点,我们软件质量保证与测试课程的教学内容、难易程度把握等应针对企业职业岗位需求,为此我们和文思海辉等多家企业合作,深入企业了解软件质量保证与测试职业岗位的知识、素质、能力需求,并以此作为课程的教学目标和要求。

 

二、引入企业教学资源和实践教学师资力量,快速提高课程建设水平

 

软件质量保证与测试是一个新兴领域,一门新的课程,校内教学资源积累不太多,任课老师的相关实践能力不太强,为此,我们专门从合作企业引入软件质量保证与测试完整案例;测试需求分析、测试计划、测试设计、测试报告等全套文档;软件测试工程师等,投入我们的软件质量保证与测试课程建设和实践教学,快速提高课程的建设水平和教学水平。

 

三、加强实践教学条件建设,建设立体化课程,强化实践能力培养

 

实践教学环节在软件质量保证与测试课程中非常重要,目的是要通过实践教学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软件质量保证与测试的相关理论、方法和技术,掌握规范化的软件质量保证与测试流程和测试工具的使用,并能应用到实际的软件质量保证与测试项目当中去,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软件质量保证与测试问题的能力。

 

为此,我们大力加强实践教学条件建设,建立软件质量保证与测试实验室,从企业引进了多个软件质量保证与测试相关软件,如表1,用于课程实践教学。

 

表1用于课程实践教学的软件质量保证与测试相关软件

 

[序号\&软件名称\&教学用途\&1\&Logiscope\&静态代码分析\&2\&IBM Rational Functional Tester\&自动化功能测试\&3\&51test\&综合测试项目\&]

 

为强化实践能力培养,我们的软件质量保证与测试课程由理论课程、实验和课程设计三个环节组成,如表2,三个环节有机结合,服务于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

 

表2软件质量保证与测试课程的三个教学环节

 

[序号\&教学环节\&学时\&教学内容\&1\&理论教学课程\&32\&介绍软件质量保证与测试的相关概念、理论、方法和技术。\&2\&课程实验 \&16\&黑盒测试、白盒测试、自动化测试等测试技术的课程实验。\&3\&课程设计\&20\&学生实际参与综合测试项目,完成整个测试过程。\&]

 

四、结合校企合作,编写应用教材型

 

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软件质量保证与测试课程教学和建设资源积累的基础上,结合校企合作,我们在2013年12月自编了教材《软件测试技术实验指导和习题》,由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该教材规范了实验教学内容,并把依托于Logiscope、IBMRationalFunctionalTester等测试软件的实验教学设计写了进去。

 

下一步我们将依托校企合作继续进行《软件质量保证与测试》理论教材的编写,并开发相关教学课件,开设软件质量保证与测试MOOC。

 

总体来看,我们的软件质量保证与测试课程建设取得了一些阶段性的进展,如:①依托校企合作、结合实际案例、强调实践教学的课程组织和实施形式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受到学生欢迎。②建立软件质量保证与测试实验室,引进多款软件质量保证与测试相关软件,改善了教学条件,保障了教学需求。③引入企业教学资源和实践教学力量,安排理论课程、实验和课程设计三个教学环节,强化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但是,作为一门新课程,软件质量保证与测试距离优秀课程还有很多工作要做,下一步,我们要进一步提高课程建设和教学水平,依托校企合作继续进行《软件质量保证与测试》课程教材的编写,开发相关教学课件,开设MOOC,适应不断发展的课程建设和教学需求。

软件测试课程总结第2篇

【关键词】软件测试 教学方法 实践 探索

【中图分类号】G623.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1-0220-02

1.软件测试课程开设的背景

随着软件的规模和复杂性与日俱增,软件缺陷导致的各类损失不断增加,甚至带来灾难性的后果,软件质量问题已经成为所有软件使用者和开发者关注的焦点。作为软件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的有效手段,软件测试愈发体现出其自身的重要性,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1-2]。

国外的软件厂商极为重视软件测试,在欧美等软件产业发达国家的软件企业中,测试人员与开发人员的配置比例一般已达到或超过1:1,而在国内被调查软件企业中,能够基本达到该比例的企业仅占22%[3]。由于我国企业对于软件测试在软件质量保障中的重要作用认识较晚,导致软件测试人才的供需之间存在着巨大缺口。据国家权威部门统计,我国软件人才缺口超过100 万人,其中很大一部分为软件测试人才,缺口达到30~40万[4]。为缓解高端技能人才紧缺问题,原信息产业部将软件测试工程师列为国家紧缺型人才,并于2004年联合五部委颁布的124号文件中强调要“加快培养软件测试人才,开展软件评测技术的研究”,为软件测试人才的培养提供了政策支持。

2.软件测试课程的教学目的

我们是对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进行软件测试课程的教学,而不是进行软件测试专业人才的培养,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至少能熟练掌握一至两门软件开发语言,熟悉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等的基本知识,能从事对应的程序开发工作。所以本课程教学的目标主要有三点:其一,帮助学生掌握规范化的软件开发流程,熟练掌握软件测试的基本理论;其二,能进行一般的软件测试,能设计测试方案,编写测试用例,至少能掌握一种软件测试自动化工具;其三,让学生了解软件测试行业的特点,了解软件测试职业和职位,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开拓就业方向,为有志于进入软件测试行业的学生提供一定基础。总的来说就是让学生成为初级软件测试人才,为学生进一步成为中、高级软件测试人才提供坚实基础。

该课程需掌握的知识主要包括:

1)掌握软件测试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包括熟悉黑盒测试技术、白盒测试技术、基于缺陷模式的测试技术等等,熟悉单元测试、集成测试、系统测试、回归测试、性能测试、功能测试等测试方法。

2)能进行测试方案的设计,测试计划、测试用例的编写。

3)至少掌握一种软件自动化测试工具的使用,能进行测试环境的配置,并能了解其它自动化测试工具。

4)能进行测试结果分析以及编写测试总结报告。

3.软件测试课程教学中目前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定位不明确

随着软件测试行业的兴起,许多高等院校认识到软件测试人才培养的重要性,纷纷开设软件测试专业或者软件测试课程,但是如何专业的培养软件测试人才还没有一个完整的体系。在我校,因为没有开设软件测试专业,软件测试课程应该作为专业必修课、限选课还是选修课一直存在争议。目前作为一门专业限选课程,授课内容和授课的形式也存在一些争议。在授课内容方面,目前的软件测试教材大都是近几年出版的,内容安排上基本是按照测试理论、测试技术、测试工具、测试实践、测试管理的顺序依次展开。内容上“面面俱到”,如何在教学过程中“面”与“面”之间取舍、平衡,使之达到软件测试课程设置的目的还不是特别明确。

(二)课程教学方法单一,缺乏教学互动

虽然目前市面上已经有大量的软件测试教材,但是基本上以理论居多,教材中案例的例子也不多,导致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通常只是凭自己以往的教学经验,利用传统方法简单地讲解,不能通过师生和谐的双边活动完成课堂教学任务或者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另外,由于是一门新兴的课程,既有深厚的理论功底又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非常缺乏,因此教学方法和手段难免因循守旧,教学过程开展得不够深入、彻底,存在大量的不规范性和随意性。高校中虽有讲授软件工程的主讲教师能很好的讲解软件测试理论和介绍软件测试方法,但缺乏较好的软件测试案例和一定的工作经验,因此很难出现生动活泼的教学场景,与学生的互动鲜有显现。

(三)课程实践环节薄弱

《软件测试技术》课程作为一门新兴课程,具有理论性抽象,实践性强的特点。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这不仅要求讲授的教师具有深厚的理论功底,更要求教师具有丰富的实际软件项目测试经验,同时也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程序编写能力和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力。但现实中高等院校严重缺乏这类具有实践经验的教师,也缺乏对教师进行相关的培训工作,另外大多数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编程能力也比较薄弱,这些都是实践教学中遇到的现实问题。除此之外,软件测试这门课需要适当的软硬件投入,尤其是软件,目前市面上比较好的测试软件都不是免费的,建一个专用实验室动辄就要几十万甚至几百万,普通高等院校很难有充足的经费专门为一门课程建立一个专用的实验室,这也是实践环节的现实问题,因此我们只能选择一些开源的免费测试软件进行教学工作。

4.教学方法探索与实践

(一)激发学生对本课程的兴趣

培养学生对软件测试课程的兴趣,是成功教学的第一步。课程的开始可以通过列举历史上许多经典案例,如“千年虫问题”、“美国火星登陆事故”、迪斯尼公司的“生病的狮子王”等等来说明软件测试的现实问题和重要性;然后介绍软件测试行业的发展,人才需求等情况,鼓励学生对软件测试行业的就业倾向。

(二)运用案例进行教学

在讲解理论知识的同时,使用案例来进行分析及表现理论知识的运用,可以很好地帮助学生获得感性认识。例如在讲解黑盒测试的等价类划分方法时,引用经典的三角形问题案例;在讲解边界值分析方法时,引用加法器案例;在讲解决策表方法时,引用NextDate函数案例等等。运用案例进行教学,学生一方面能够理解理论知识,另一方面能学习理论方法的具体运用,进一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同时也为学生进行测试用例的设计打下坚实的基础。进行案例教学时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比如在课堂开始不要急于讲解理论知识,而是先引出案例需要解决的问题,引领学生去思考,带着问题去学习,这样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加强理论讲授与实践环节的互动

由于软件测试课程实践性强,在课程设置上采用理论授课与上机实践相结合的授课方式。在我校,采用2+2的教学模式,即每周2节理论课与2节实践课同时进行且必须是同一个教师授课。这样在讲解理论知识时,可以将学生在实践中使用的方法、步骤及遇到的问题拿到理论课中进行讲解,让学生知道为什么这样做,这样做的依据来源于哪些理论知识,如此可以使学生深刻理解理论知识的重点。另外在上实践课时,教师用约三分之一的实践时间先行讲解实验目的、内容、方法及步骤,讲解的过程中,教师不能只为做实验而实践,必须讲清楚这个实验来源于哪些理论知识,哪些已经学过,哪些还没有学,学过的知识需要再简单口述一遍,没有学过的也要简单的介绍一下知识要点,让学生有初步的了解。这样一来,理论课与实践课就可以形成良好的互动,知识要点有一定的重复率,学生也勤于思考,积极动手,学得明白,有很强的收获感,越学越有劲。

(四)开放自主互评式教学

为了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本课程的教学与实践中,可以让教师与学生的角色在一定程度上进行互换,进行开放式学习实践,学生可以从探索知识的奥妙中获得成就感,同时还能培养学生的集体协作精神。

(五)适当进行阶段性考核

在一个学期的教学过程中,一般有18周,时间跨度比较长,而实时掌握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非常重要,一个重要的方式就是进行阶段性考核。约每隔6周进行一次阶段性考核,了解学生对前一阶段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同时还能了解学生前一阶段的知识难点、学习态度等问题,可以进行重点、个别指导。阶段性考核的次数不宜太多,一个学期大约进行两次。每次时间也不宜太长,一个课时的时间就可以了。主要考核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理论的掌握情况,不宜考核一些偏、难、怪的内容。按照经验,进行阶段性考核,对学生的考核结果进行公开评价,可以发现学生之间的差距,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状态,有效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有力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5.总结

软件测试在国内软件行业正越来越受到重视,社会需要大量的软件测试人才,许多高校因此开设了软件测试课程。但软件测试人才的培养才刚起步,需要学校、教师、学生和公司共同努力,才能培养出社会真正需要的软件测试人才。本文就我校开设的软件测试课程作为专业限选课,以拓展学生知识面为目的,对进行的教学活动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从近三年的教学结果来看,经过不停的改进教学方式方法,在试卷难度相当的情况下,学生的平均成绩从最初的65.3分提高到83.4分,取得了一定成效。今后将进一步探索有效的教学方式方法,增强实践教学,不断提高教学水平,以期达到更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柳纯录,黄子河,陈渌萍.软件评测师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2]赵翀,孙宁.软件测试技术:基于案例的测试[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3]武剑洁,石桂玲.软件质量与测试教学内容改革的探索[J].计算机教育,2010(20):30-37.

[4]宋建伟,刘小平.软件测试培训课程体系浅析[J].信息安全与技术,2010(10):94-96.

软件测试课程总结第3篇

关键词:软件工程专业;软件测试课程;教学改革

前言

近年来,国内外软件市场越来越大,软件企业也逐步朝着规范化、专业化的方向发展,这就对软件工程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当前软件企业的发展情况看,软件测试人才是软件企业发展急需的人才之一,因此,加强软件测试人才的培养是当前高职院校计算机软件工程专业的重要任务。由于当前高职软件工程专业软件测试课程教学还存在一定的不足,对此,必须立足于实际,全面推进高职软件工程专业软件测试课程教学改革。

1.软件测试课程概述

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计算机软件在社会各行业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同时人们对软件产品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但是从当前的软件产品质量看,还存在很多问题,即便是非常成熟,已经得到广泛使用的软件产品,还会出现一些问题,这时就需要通过软件测试来对这些问题进行寻找。所谓的软件测试就是在软件开发过程中,将软件中隐藏的缺陷、错误寻找出来,确保软件的质量符合相关规定。近年来,随着软件产品的复杂化程度加强,软件测试也越来越受欢迎,同时各个高校相继开设了软件测试课程,以期为社会培养更多的软件测试人才。对于高职院校的软件测试课程教材,其内容大多是简单的介绍关于软件测试的理论方法,并没有详细的介绍软件测试的方法、实现过程,也没有通过具体的案例详细的讲解软件测试过程,从而导致学生无法灵活的应用学到的软件测试知识,因此,注重高职软件工程专业软件测试课程教学改革十分重要。

2.高职软件工程专业软件测试课程教学现状

对于当前的高职软件工程专业软件测试课程教学,还存在一定的问题,首先是在教学过程中,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结合比较少,从而导致学生的动手能力比较差。在软件测试课程中,有很多知识是关于测试理论,这部分知识如果让学生单纯的进行理解,学生会感觉很苦难,但是通过实践练习,则可以让学生很轻松的理解这些知识,但是当前的高职软件测试课程教学中,缺乏充足的实践训练项目,使得学生实践练习不足,从而造成理论与实践相互脱节。其次,在高职软件测试课程教学中,还存在学生错误理解软件测试的现象,在学生看来,软件测试是比软件开发低一个层次的,学生错误的认为自己是没有能力做软件开发,所以才会做软件测试,所以,学生对软件测试课程的兴趣很低,认为学习软件测试没有什么前途,最终对软件测试课程教学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

3.高职软件工程专业软件测试课程教学改革方法

(1)合理组织教学内容。在新环境下,高职院校必须积极的推进软件测试课程教学改革,这样才能为软件测试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打下良好基础。通过对高职软件工程专业软件测试课程教学现状进行分析,可以看出,教学内容设置不合理是影响高职软件测试课程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因此,在新时期,高职院校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合理的改革软件测试课程教学内容。对于软件测试课程,其涉及到的知识点比较多,并且这些知识点需要经过多次实践练习,才能让学生全面掌握,对此,高职院校可以将软件测试课程的内容分层设置,如分成基础知识、专业知识、自动化测试技术知识、系统测试、设计测试、可靠性测试等多个层次,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确保学生能全面掌握软件测试课程中的知识。另外,在软件测试课程教学中,高职院校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置一些软件测试的其他课程,如《软件测试理论、方法》、《软件测试系统训练》等,让学生更加全面的了解软件测试在软件开发中的重要性,全方位培养学生的软件测试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

(2)加强实践训练。对于软件测试课程,其实践性非常强,有很多知识学生只能在实践中掌握,因此,在进行高职软件工程专业软件测试课程教学改革中,要特别注重软件测试实践训练的加强。在高职院校教育教学中,实习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实践环节,实习环节的合理组织对于激发学生对软件测试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软件测试技能有极大的帮助,此外,通过生产实习,还能让学生学会如何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在实际中,因此,在高职软件测试教学中,要特别注重实习环节的合理安排,实现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有效结合,保证学生能在实践中理解知识、掌握知识,并在实践中发现自身的不足,加以弥补,从而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3)加大师资力量的建设。对于高职软件测试课程的教师,不仅需要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还需要具有良好的实践经验,因此,在推进高职软件工程专业软件测试课程教学改革时,高职院校还要注重教师队伍的建设,这样才能为软件测试课程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丰富的师资资源。高职院校可以根据在校教师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培训内容,对于理论知识丰富,实践经验不足的教师,引导其多进行实践学习;对于理论知识不足,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引导其进行理论知识学习,确保软件测试课程的教师能满足课程教学活动的开展需求。

4.总结

在新时期,软件测试课程已经成为高职软件工程专业一门十分重要的课程,为全面促进软件测试人才的培养,高职院校要结合实际情况,推进软件测试课程教学改革,不断优化教学资源配置,全面提高软件测试课程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宋亮.高职软件工程专业软件测试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旬刊,2013(31):231.

[2]廖远来.高职《软件工程》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现代计算机:专业版,2012(25):39-42.

软件测试课程总结第4篇

关键词:教学测验服务;数字化教学测验;集群服务;教学测验云服务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8454(2012)03-0060-04

一、数字化教学测验

数字化教学测验是以教育教学目标为依据,综合运用信息技术。以数字化形式对教育活动的过程和结果进行测定、分析、比较和判定的行为和操作。其通过在教学过程中使用教学测验软件,以量化形式鉴别教学效果、学生知识水平与学习能力,是将信息技术和教学实际相结合的教学支持工具。

二、校园数字化教学测验服务

相对于纸面形式的教学测验,数字化教学测验具有建立有效传导通道加快教学反馈、收集学习成效、节省统计分析时间、减少工作强度、降低实施成本及便于日常使用等诸多特点,能够为教师提供学生解决问题中的优势和不足以为后续指导提供依据,对于提高教学效果具有积极作用。但数字化教学测验作用的有效发挥,需要建立在广泛和普遍性的日常化教学应用基础之上,要让学校师生充分了解、认识、使用其并从中受益,需要有一个确定的应用途径,而在校园网中建立起数字化教学测验服务,是实现这个目的的途径之一。

数字化教学测验服务是利用校园网络技术、数据存储和计算技术、服务定向技术,建立数字化教学测验应用环境,借助教学测验软件或功能相当的软件。通过一定策略提供教学测验业务功能和技术支持,以方便校内师生对数字化教学测验的使用,支持学校教学和有关工作。

三、校园数字化教学测验服务的实现

数字化教学测验服务的环境条件包括硬件系统、软件系统、服务等方面,以及它们的建设、运行管理和维护,其中硬件系统包括:校园网络环境、支撑软件运行的服务器、存储设备。硬件技术目前已比较成熟,各类学校大多已经完成校园网络环境建设;软件系统主要包括三个部分:教学测验服务数据库、数字化教学测验软件、教学测验系统总监测调度服务平台:服务包括数据库服务、教学测验应用服务以及与学校实际相结合的教学测验系统总监测调度服务。

1.数字化教学测验服务的基本构成

数字化教学测验服务的构成中,面向教师和学生的教学测验应用服务是核心部分,教学测验应用服务由数字化教学测验软件完成。我们研制的教学测验软件具有课程管理、试题类型管理、教材管理、教材知识结构管理、试题管理、测验组卷、测验设置、教学测验、成绩分析等教学测验及相关功能。教学测验应用服务基于关系型数据库服务基础之上以B/S模式工作。所以一个教学测验服务的基本构成包括服务器硬件设备、测验应用服务、数据库服务和必要的网络环境。

根据并发访问的规模。教学测验应用服务的建立可有不同的解决方案,在并发访问量规模较小的情况下,教学测验应用服务和数据库服务往往可合并给单独的服务器设备完成。

2.校园数字化教学测验集群服务

由于网络带宽、服务器访问吞吐量和计算能力的限制。单独教学测验服务器同时应对几十门课程、几十个班级、近千名学生甚至更大规模访问量则难免力所不及。为此直接购置高性能服务器则会提高教学成本,且要经历一定环节过程,未必能够及时得到响应和满足。针对大规模用户并发访问这一情况。一个可行的解决方案是:利用学校现有计算机硬件设备,将集中的测验服务分散到多台服务器硬件设备上,以降低单独服务器的访问负载,即将教学测验软件及所关联的数据库分别部署在校园内不同位置的服务器硬件设备――教学测验应用服务器上,每台教学测验应用服务器分别承担一部分课程的教学测验服务,由这些分布式的教学测验应用服务器共同完成校园数字化教学测验服务任务。

(1)教学测验服务组

在教学测验集群服务方式下,每台教学测验应用服务器管理一部分课程的教学测验服务,和所管理课程相关联数据库服务相就近配置,形成了一个数字化教学测验服务组,负责校园内一定区域,如一个或多个院系的测验服务业务。每个测验服务组可独立提供教学测验应用服务,多个教学测验服务组共同参与构成数字化教学测验集群服务。

测验服务组中直接面向师生提供教学测验服务的,是教学测验应用服务器。直接支持它的数据库服务器则管理相应的课程测验数据库,包括测验软件基础库、课程测验库和一个拥有共同标准源的学生信息库。

(2)测验系统总监测调度服务平台

在教学测验集群服务方式下,为了便于管理分散在不同服务器设备上的课程测验及测验服务应用信息,为教学测验提供一个统一的访问入口,还需配置一个测验系统总监测调度服务。该服务掌控测验系统总监测调度数据库,管理各测验应用服务器的信息,为用户访问做定位引导,从各测验服务器收集测验应用和测验成绩数据给教学管理、学生管理等有关方面,并提供学生信息主库作为各个教学测验应用服务器的学生信息源。

测验系统总监测调度服务平台所管理的学生信息主库可与学校的教务系统对接以便接收学生信息数据,或通过导入功能将学生基本信息批量输入进来。为教学测验的实施提供准备。各个教学测验应用服务组所使用的学生信息数据库是学生信息主库的一个副本或一个子集,随着学生主库的变化而更新。

多个由教学测验应用服务和数据库服务所组成的数字化教学测验服务组、测验系统总监测调度服务构成一个层次型的数字化教学测验服务集群,模型见图l所示。

测验系统总监测调度服务器由总管理员管理。各测验服务组可由服务落地的各个院系管理人员就近管理,总管理员和组管理员应该保持联系沟通和协调。

(3)校内教学测验云服务

由于教学测验服务采用B/S模式,即以校园网内的Internet技术实现,访问测验的用户端仅通过接收服务器的响应表现测验的功能,而实际所使用和所形成的数据都储存在服务器端,这样即形成了测验客户端借用服务器端的资源、服务和数据的效果。在教学测验集群服务方式下,身份确定的用户在访问测验系统时,测验系统总监测调度服务会根据用户身份将其访问分配给对应的教学测验应用服务器,用户在使用测验服务时,无需清楚所使用的是哪一台具体的测验服务器。即服务对用户是透明的。以教学测验服务组为构成单位,则使集群服务具有了可伸缩性。所以。由总监测调度服务和分布式的教学测验应用服务所有序构建的教学测验集群服务,实质上构成了一个校园网内部的云服务的雏形。若改进计算资源调度分配能力,即形成校内教学测验云服务。

3.教学测验服务中的数据库集群

在教学测验服务以集群服务方式工作的情况下,所

使用的数据库相应也形成一个教学测验数据库集群,其结构形式如图2所示。这些数据库划分为测验系统总监测调度数据库和分布的教学测验应用服务用数据库组两大部分。

(1)测验系统总监测调度库

测验系统总监测调度库由教学测验总监测调度服务器管理。该库负责记录校园网中各个测验服务器的信息,包括各测验服务器的名称、IP地址、所负责的院系专业、课程分布信息、管理用户和权限,存储管理从各教学测验服务器收集到的测验应用信息和测验成绩数据;学生信息主库数据也可合并到其中。当用户访问教学测验服务时,总监测调度服务器根据调度信息将其引向对应的测验应用服务器。

(2)教学测验应用服务用数据库组

教学测验用服务所直接使用的数据库包括测验基础数据库、课程测验数据库和学生信息数据库,它们由教学测验服务组中的数据库服务器管理。

1)测验基础数据库

测验基础数据库管理测验软件运行所需的基础数据和引导数据,包括用户信息、课程库链接信息、院系和专业信息等等。基础数据库相当于一个区域调度数据中心。

2)课程测验数据库

课程测验数据库保存并管理课程的测验试题、教师所组织形成的各次测验试卷信息和相应的详细设置参数、各个测验试卷试题组成、学生测验记录。以及课程知识结构、试题类型信息等。测验课程数据库是测验软件在管理员创建课程时根据测验课程模型自动生成的。

图3为测验课程数据库主要关系图。其中,Know-PointTree表记录了课程知识结构树,qa是测验试题表,T_Param是测验表,T_ParamDetail、T_TestPaperInfo、T_TestPaperDetail表是和测验相对应的详细信息表和测验试题组成表,result表记录了学生测验成绩。

3)学生信息数据库

学生信息数据库主要用于记录学生学号、姓名、院系、专业、班级等信息,作为参加测验学生身份的记录依据。将此库作为独立数据库,是为了集中管理学生信息。防止因把学生信息分散到各个课程数据库中而出现数据不一致问题。由测验服务组管理一份独立的学生信息库是为了减轻测验系统总监测调度服务的访问负载。

4.数字化教学测验软件

数字化教学测验软件安装在测验服务组中的教学测验应用服务器上,提供数字化教学测验应用服务。数字化教学测验软件采用B/S架构,以关系型数据库作为软件功能实现的数据支撑。数字化教学测验软件系统按照课程准备、测验前、测验中、测验后等阶段划分为以下功能:

课程管理:管理使用教学测验的课程。记录课程测验数据库访问地址、课程和院系专业的归属关系。新课程被建立或课程信息被修改后,需要将信息传送给总监测调度服务器。

课程知识结构管理:依据课程教材和教学大纲管理知识结构树,指定知识层次和知识点编码体系,以便据此附加试题。

试题管理:包括录入、查询、修改、删除测验试题,进行试题构成统计等功能,为形成试卷和实施测验进行准备。

测验组卷:教师考试前根据测验目的、测验要求。通过设定试卷分数、知识点范围、题型比例、难易度比例。由测验软件根据约束条件从试题库中随机组卷或手工组卷。

测验设置:根据教学需要,对测验参数进行设置,包括设置测验形式、答案是否公开、是否限定时间和测验时长、套卷试题对所有学生是固定顺序还是随机顺序、指定测验班级等。

实施教学测验:由学生登录后在线参加教学测验。记录学生解答记录,自动判定和保存成绩。

数据统计分析:分析教学测验成绩,统计平均分、各分数段分布、比例,统计方差、标准方差、偏度,为判断成绩分布性、离散性和客观性提供依据,形成试题的测验统计数据。

数据管理:包括测验试题和学生信息批量导入、试题和成绩导出等功能。

四、对校园数字化教学测验服务的探讨

1.是增强教学作用的着力点

利用现有硬件设备建立教学测验集群服务,提供数字化教学测验的实施和支持环境,便于减少数字化教学测验应用的障碍。对教师而言,这样增加了施加教学作用的新手段和用力的着力点,为及时发现学生学习的不足、完善教学提供量化参考依据。对学生而言,有助于其发现学习缺陷,改善学习心态,付诸学习行为,健全学习过程,完成知识建构。

2.是降低教师教学成本的给力措施

在完成测验试题库积累后,采用数字化教学测验将降低教师在教学测验上的工作强度、精力和时间的付出,使其成为一种低成本的教学测量和效果检验的手段。低成本的特性。将使其较易被教师所选择和采用在日常教学中,和其他教学活动相配合发挥综合作用;日常化应用也会增加学生从中受益的机会,形成效果的积累,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3.是改善教学效果传导性的传感枢节

数字化教学测验丰富了测验形式,在教学系统中增加了教学反馈路径,这将增强教学效果的传导性和师生间的教学互动;教学测验服务的建立。则拓宽了数字化教学测验的影响面,改善了教学系统对教学效果的感知能力,测验实施情况可方便地传递给教学管理人员,促进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间的业务互动。良性互动有利于业务配合。从而协作提高教学效果。

4.是促进教学成果共享的协作平台

试题是数字化教学测验的基础条件。教学测验服务的建立将促进教学测验应用面的扩大,进而推动测验试题的建设工作。测验试题建设是个积累性的工作。这将促进在课程建设中教师群体作用的发挥,促进教师间的协作和共享。借助测验或其他媒介,使优秀教师将经验、认识和成果向年青教师传承,提高整体教学工作水平。

5.是促进信息技术和教学实际结合的有效手段

作为教育教学和信息技术的结合产物,数字化教学测验具有信息技术特性,但却不能唯技术是瞻,而是应以被师生所乐以接收、能发挥出教学实用效果为目标。通过提供教学测验服务这种形式,不仅为数字化教学测验被接纳、应用提供了条件,也有利于把信息技术和教学实际更好地结合起来,推动教育教学方法的创新,改进学生培养工作。

6.是学校教学科研的基础支持

数字化教学测验软件及服务平台是测量、收集和记录教学原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直观显示效果及其变化的软件工具。作为一个灵活而有可扩展性的基础平台,其所能发挥的作用可通过项目合作、协作的方式拓展到多方面的教育科研工作中,提供教学科研基础服务和支持,促进资源共享、推动协作创新。

五、结束语

数字化教学测验是应用教育信息技术支持教学工作、改善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的一种具体手段。用教学测验服务方式提供数字化教学测验功能。则是促使这种测验方式扩大应用面的一种尝试。以集群方式构建校园数字化教学测验服务支持教学工作,是目前情况下一种能和实际结合、充分利用现有硬件设备、不过多增加成本而又可行的解决方案。也为校内教学服务向“云服务”升级演变提供了内在需求。良好的服务必将推动应用需求的不断涌现,随着应用面的扩大,支撑校园数字化教学测验服务的解决方案、技术体系、应用实践、理论认识也将不断被完善。

参考文献:

[1]汪文义.认知诊断评价的进展[J].科技创新导报,2009(7):223.

软件测试课程总结第5篇

关键词:思维导图;“软件工程”;教学应用

1思维导图的构成以及相关特征

思维导图最早是由英国学者创立的,是一种新型的笔记方法,主要以放射性思考为重点,最大限度地调动人类的逻辑思维能力,运用条例、文字、数字、图像、颜色等将一些抽象的内容整合在一起,以达到开发人类大脑潜能并激发人类逻辑思维能力的目的。思维导图主要有3大组成部分,即节点、连线以及连接词。连接各个节点之间的线段主要是表示某两种甚至多种概念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包括相同点、不同点。需要注意的是,线段没有方向性可言,可依据知识点之间的关系进行选择,例如单向、双向或者非方向,也可相互交叉,但不能重叠[1]。连接词指的是连接节点的线段上的文字,关键词的概念和线段可通过节点以及连接词形成简单的命题,清楚地表达知识点的内容。在教学过程中,通俗地说,思维导图是运用图像和文字相互结合的技巧,运用相互隶属和有关层级图将教材内容上的联系呈现出来,通过关键词和图像将教材内容中的重点、难点和知识点之间的相互联系罗列成一个较为清晰、明了的结构图,帮助学生梳理相关知识点,并理清教师的教学思路。

2思维导图在软件工程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2.1利用思维导图做课前引导

现如今,高校对教师的授课要求更注重质量,教师应抓住教学重点,无需将教材中的内容笼统讲解,理应依据学生的听课状态以及该课程的教学要求进行教授,确保学生抓住课程重点、理清教学内容,而这一环节就可通过利用思维导图做课前引导[2]。首先,教师在授课前,应该切实地掌握每一节课的重点以及难点内容,包括关键词、特殊概念、重点理论等。其次,通过提问题的方式将部分重点和难点内容罗列在黑板上,利用发散性的线条由浅至深逐步引入,并选用颜色笔进行标注。最后,理清这些重点内容之间的联系。这3个环节完成后,课前思维引导图就形成了。该思维引导图会跟着教师的教学安排逐渐清晰、明了,知识点之间的连通性极强,便于学生理清教学思路,组织教学内容的前后关系,学生也可顺着思维引导图的方向,切实掌握教学重点,提高学习效率。在讲授“软件工程”中的概要设计时,教师先制作这节内容的课前引导,概要设计要先进行系统设计,复审系统计划与需求分析,确定系统具体的实施方案,然后进行结构设计,最终确定软件结构。教师可根据“软件工程”概要设计的具体步骤制作思维导图,让学生清楚概要设计的过程,并明确每一个设计环节之间的联系,继而引导学生预习课本,通过浏览教材内容来寻找有关概要设计关键词的具体概念以及应用原理,有助于学生熟悉教授内容,加深学生的记忆力。紧接着,教师需要在思维导图中明确这节内容的重点,并给学生合理设计问题,让学生带着疑问接受授课内容,学生在听课过程中,会高度集中注意力来寻求答案,最终达到教学效果。

2.2利用思维引导图做章节归纳

“软件工程”课程的特点是概念多、教材内容相对较多,但知识点较为分散、整体性和逻辑性不强[3]。大学课堂不似初、高中需要教师适应学生的学习进度,而是学生适应教师的授课进度,教师一节课可能会讲授十几页或者几十页的教材内容,学生很难瞬时消化,学习任务十分繁重,课后复习显得尤为重要。知识只有经过不断地巩固,才能发挥最大效用,因此,教师需要做好章节归纳环节,帮助学生回顾课程知识点并合理地串通章节内容,优化知识点的细节。教师要善于利用思维引导图,做好“软件工程”课程的相关章节总结,引导学生掌握章节内的知识点,尤其是一些重点和难点问题[4]。在章节归纳过程中,思维引导图的内容要突出重点,对于一些容易理解或者重点性不强的知识点可适当省略,便于学生梳理章节知识点。教师还可依据思维引导图来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提出一些关键词,并询问学生有关该关键词的概念以及原理等,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帮助学生记忆相关知识点。在学习完“软件工程”中的软件管理这一章节时,教师要利用思维导图进行章节小结。软件管理主要分为软件工程管理、软件项目管理、软件质量管理、软件配置管理、软件能力成熟度集成模型(CapabilityMaturityModelIntegration,CMMI)这5大内容,教师要通过思维导图的方式将其逐一罗列出来,并带领学生回顾每个管理关节的知识点。同时,该章节中较为重点且难以理解的就是软件工程管理中“进度安排的图表—甘特图、工程网络图”的学习,教师可运用不同颜色的粉笔标明重点,在引导学生学习的同时,通过提问的方式检验学生的掌握程度,确保学生都能攻克这一难点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2.3利用思维引导图做课程总结

课程总结对“软件工程”来讲尤为重要,教师在讲授完“软件工程”课程后,要通过科学、合理的思维导图来引导学生做好课程总结和复习工作。利用思维导图做课程总结时,教师要站在全局的角度上,系统地串联教材中包含的知识点,通过思维导图将整本教材的体系结构展现在学生眼前,直观、形象地将一些重要教学部分整理出来[5]。科学证明,课程总结工作可一定程度地节省学生的学习时间,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学生可依据思维引导图快速掌握“软件工程”课程的教学方向、授课重点以及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密切联系,有助于建立起良好的认知结构,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加深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激发对该课程的学习兴趣。就软件工程教学中软件测试内容而言,教师在利用思维引导图做课程总结时,可先将课程分为4个结构,分别为软件测试的目的与原则、调试的步骤、软件测试的方法、软件测试的步骤与策略。紧接着将4大结构逐一细分,比如软件测试的方法又可具体为静态测试与动态测试、黑盒测试与白盒测试,测试用例的设计;再例如软件测试的策略包括单元测试、组装测试、确认测试、系统测试。需要明确的是,这些测试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教师运用思维导图清晰、明了地向学生介绍软件测试课程涵盖的具体内容,并依据思维导图向学生发问,比如,软件测试策略中的4大测试方法各自具有哪些优点和缺点,帮助学生回忆所学知识,并进一步完善思维导图。在教师和学生的相互配合下,思维导图涵盖的内容会更加形象、具体,学生对课程的理解也逐步加深,最终熟练掌握所有课程知识点。

3结语

综上所述,思维导图在“软件工程”教学的相关课程中应用十分广泛,课前、课堂以及课程都会涉及思维导图的运用,帮助学生清晰、明了地理解有关课程的知识点,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并一定程度提升“软件工程”的教学效率。就目前情况来看,思维导图在“软件工程”教学中的应用仍有很大的改进空间,大部分的思维导图都是教师依据教学经验提炼出来的,学生的参与度较小,教师在完善自我的基础上,应鼓励学生加入到思维导图的提炼中,有利于学生的复习和记忆,并配合教师创造出更多具有特色的思维导图,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

[参考文献]

[1]叶均隆.视觉化思维分析二维凸包问题[J].科学大众,2019(3):77.

[2]任相花,陈德运,唐远新,等.思维导图在计算机操作系统教学中的应用[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4(2):88-89.

[3]窦燕,李季辉,李可.思维导图在数据结构课程教学中的实证研究[J].教学研究,2014(5):40-43.

软件测试课程总结第6篇

一软件测试课程教学存在的不足

目前,在很多高校计算机课程中,并没有单独开设软件测试技术课程,只在“软件工程”课程的某一章节进行了介绍,而在“软件工程”课程中,软件测试只是在软件开发进行以后才开始进行,这对于学生理解软件测试是极为不利的[3]。软件测试技术方面的教材不是很多,而且质量良莠不齐。有些学校开设的软件测试课程作为选修课,过多注重软件测试理论的讲解和测试方法的介绍,对于实践环节重视不够,缺乏系统的训练,距离软件公司对软件测试人才的要求差距较大。

软件测试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1)理论与实践脱节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浓;(2)软件测试实验室的环境搭建受限,课堂教学与实践结合的不紧密;(3)课堂教学内容与公司实际操作有出入,使得学生不受用人单位的欢迎;(4)学生缺乏完整项目的测试经验,无法掌握项目测试的流程和步骤[4]。(5)学生的开发经验不足,对于理解测试驱动开发有难度。

二创新模式的课程改革

针对目前软件测试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对目前高校开设的《软件测试》课程进行了调研、分析和研究,为了使授课内容更接近实践要求,我们深入企业并与软件测试部门的人员进行沟通交流,从教材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对软件测试课程的教学进行探讨。

1教材的选择

软件测试实践性非常强,而且课程开设较晚,更新较快,教材的选择尤为重要。针对学生接受的实际情况和教材的实用性方面对教材进行选择,经过筛选,我们选择两篇外文教材:(美)佩腾(Patton,R.)著,张小松等译的《软件测试(原书第2版)》和(美)梅耶(Myers,G.J.)等著的《软件测试的艺术(原书第3版)》,一本中文教材:朱少民老师主编的《软件测试方法和技术(第二版)》,教学过程中把中文教材作为授课教材,外文教材作为参考书,来更好的扩大学生的视野[5]。

2课程内容的选择和改进

作为一个实践要求非常高的课程,我们在选择课程教学的内容上做了很多探索。经过实践发现,上课时在讲解基本知识和概念的同时,如果穿插讲解一些经典案例,教学效果会更好。学生不但能够掌握理解基本概念,又能结合实际应用,积累一些实践经验,这对于以后从事软件测试工作有着非常大的帮助。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始终以学生为中心,让他们参与到软件测试的教学过程中来,调动其主观能动性,使他们更容易接受所学知识。

3测试工具的选择

在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过程中,测试工具的选择很重要。如果建一个相当规模的测试实验室,投入是很大的。如何选择既能达到课程要求又能节省费用的测试工具就显得尤为重要。在最大限度的接近业界实际使用的前提下,可以选择一些开源的软件。对于业界关注度不够的测试环节,在讲授软件测试时要重点讲解,比如,静态测试在企业中就重视度不足,认为无关紧要,实际上该方法能够培养良好的编程风格。我们在授课时选择PMD、FindBugs等工具让学生熟悉,不但能培养学生的测试能力,同时也能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编程习惯[6]。对于单元测试部分,根据时下软件开发的两大趋势,选择Junit进行讲解,掌握该软件的使用,对于其他工具开发的软件进行单元测试也是非常容易的。

4实践环节的加强

除了课堂教学以外,实践教学的开展对于软件测试课程来说更重要。包括上机实践课和企业实践两部分。

上机实践环节应抓好以下环节:⑴定好计划,每次上机要明确任务,对于任务的选择要有针对性,要更具有可操作性,要更贴近实际。比如对于Junit的实践,每一次上课做什么都详细制定,把各种断言、套件测试、参数化测试等重要部分要重点关注,这样对于学生掌握这部分知识能起到很好的作用。(2)加强考核,对于实践环节所做的任务,要认真检查,并对学生完成情况进行总结,这样才能提高学习的效果。(3)加强与学生的沟通,让学生完成任务时,加入不同的小组,通过小组之间的沟通和交流,起到更好的促进作用。(4)完整项目的实践,除了平时的练习外,整个课程结束后,通过完整项目的带动,让学生参与到整个测试过程中,使理论与实践融合,知识掌握更牢固。

同时要深化企业实训,加强与企业的合作,让学生有机会深入到企业的软件测试部门,了解软件测试企业实际工作时如何开展的,与软件测试部门人员沟通交流,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每年9月份到北京实习,并与富士康签订了合作协议,这些举措都是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为了使效果更好,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抓起:(1)学校拟定一个校外实纲,与实习企业一起制订校企实习基地协议、实习安全协议、学生实习规范和学习实习鉴定表等,不断促进校外实习制度化,规范化、完善化。(2)企业要提供良好的实训场地,并配备资深的讲授老师。在实训前,讲授教师先了解一下实训生的情况,对讲课计划和讲课内容做适当的调整。(3)在实训期间,学校可以留一些教师监督实训过程,并实时地提出建议,保证学生训有所获。(4)实训结束后,要对实训生做一个项目式的考核,并认真填写实习成绩评定表。

5注重软件测试人才的软实力培养

软件测试是一门热门行业,软件企业在招聘人员时,不仅要求应聘人员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和实践动手能力,同时要求应聘人员有良好的职业素质。而在当前的教学模式下,对职业素质方面的教育还是比较欠缺。这需要对学生进行培训,增加就业几率。

(1)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与沟通能力

对于软件测试行业来说,测试人员的沟通能力非常重要。一个合格的软件测试人才,应该具有较高的团队协作与沟通能力,可以快速融入团队,高效地展开团队式工作。一个不善于表达自己思想的人不可能成为一名优秀的测试工程师。我们在实践课开展过程中,重视培养同学的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在学生中树立良好的团队意识。

(2)培养学生的怀疑精神

软件测试的目的就是为了找出软件存在的不足,因此我们鼓励学生怀疑一切可疑的地方,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来验证自己的判断。即使再简单的功能,也要站在用户的角度,多用一些边界值进行测试,验证系统是否有问题。

(3)搜索能力的培养

一个好的软件测试工程师,要有很强的搜索发现新知识和技能的能力,这不仅指一般性知识的搜索和查阅,更多是指与本专业相关的测试工具软件、插件、测试学习网站等的搜索与下载,比如51testing就是国内比较好的测试学习网站,其上就有很多软件测试方面比较成熟的知识和实践技巧。在信息爆炸的当代社会,软件的种类繁多,软件技术的变化日新月异,所以大学生应该掌握软件测试的检索技术,以满足自己学习和工作的需要。这种能力是自己的充电器,会使自己终生受益。

此外,一个优秀的测试工程师还应有高度的责任感、耐心、洞察力,在技术层次都相差不大的情况下,这些软实力对于测试工程师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总之,通过《软件测试》课程的教学方法的探索,通过系统科学的知识传授,并辅以上机实践和企业实践,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有了很大提高,这直接反映到学生的就业和以后的学习中。有一部分学生在毕业后进入企业的软件测试部门并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一部分学生在考取研究生之后选择了软件测试方向作为自己的研究方向。如何在现有的探索的基础上,更大限度的提高教学的效果,是我们下一步的研究重点。

参考文献

[1]朱少民.软件测试方法和技术(第二版)[M].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2]聂长海.关于软件测试的几点思考[J].计算机科学,2011,38(2):1-3.

[3]陈树峰.面向对象软件的依赖性分析与回归测试[J].计算机应用,2009,29(11):3110-3113.

[4]李雯睿,张鹏程,杨种学.基于主动学习策略的软件测试教学方法初探[J].计算机教育,2012(8):54-57.

软件测试课程总结第7篇

1.1系统简介

重大专项财务决算管理系统,全称民口科技重大专项结题财务决算管理系统,是为了支撑民口科技重大专项经费决算管理工作而开发的,用于支持民口科技重大专项项目(课题)结题财务决算编报及审核等工作,该系统包含项目(课题)各级次报表填写、审核、打印、导出结题财务决算报告等功能。

1.2系统测试特点

1.2.1系统填报级次复杂

根据民口科技重大专项经费管理的有关要求,结题财务决算填报级次规定为专项、项目、课题、子课题、任务。

1.2.2系统测试数据量大

系统报表分为填报报表和汇总报表两类。填报报表由基础填报单位负责填写,基础填报单位可以是任务级或子课题级或课题级。汇总报表的数据不需要填写,而是由汇总管理单位从下一级获取、汇总生成。汇总管理单位可以是子课题级或课题级或项目级。填报报表包含项目(课题)收支决算汇总表、项目(课题)收入汇总表、设备费形成固定资产情况表等13张报表。汇总报表包含项目(课题)收支决算汇总表、项目(课题)支出情况表等7张报表。在现实填报中,基础填报单位和汇总管理单位的级次是固定的。但是在系统测试时,要全面覆盖各种情况的级次,并且每个汇总级次下,至少要包含两套可供汇总的数据,这样才能完整测试系统的功能。

1.2.3引入VBS脚本的必要性

民口科技重大专项结题财务决算管理系统的测试重点是数据的准确性,精度要求精确到0.01,首先是填报报表内、报表间公示计算的正确性,其次是各级数据汇总的正确性。就拿最简单的树形结构来讲,100张报表数据准确性的核对,如果仅靠人工来完成的话,其工作量是相当巨大的,并且纯人工的数据核对模式,其准确率和效率都不够理想。

2VBS测试脚本实现

2.1VBS脚本简介

VBS简称是VBScript,全称是MicrosoftVisualBasicScriptEdition,是微软公司出品的一套可视化编程工具,语法基于Basic脚本语言。本文用于系统测试的脚本,就是基于VBS脚本编写的。该脚本适用于数据量大、数据结构复杂、数据核对占测试工作比重大的系统,并且待测系统要具备报表导出至Excel的功能。

2.2VBS脚本功能

VBS测试脚本实现两个了Excel文件的数据核对、结果输出等功能,大大提高了系统测试的效率和准确率,规避了人工核对效率低下、准确率不高等问题。

3VBS脚本在系统测试中的应用

软件测试是指使用人工或者自动的手段来运行或测定某个软件产品系统的过程,目的在于检验及验证软件产品与最终用户的需求之间的差异,具体包括适用性、功能性、有效性、可靠性等方面。软件测试旨在提高软件产品的质量等级,提高软件产品的可靠性和稳定性,降低软件的质量风险。民口科技重大专项结题财务决算管理系统测试以业务流程为主线,测试重点在于保证系统数据的一致性、业务功能的稳定性等方面。基于系统填报级次复杂、系统测试数据量大等特点,将VBS脚本应用到系统数据测试中,不仅提高了测试质量和测试效率,还节约了人力和时间,降低了软件的成本。

(1)测试数据准备。首先在系统中,填写一整套测试数据,测试数据的编写要遵循有规律、不重复、数据类型多样等规则;其次将系统每个节点的报表数据导出Excel另存一份,放到各自节点的文件夹下,命名为“原文件”,复制一份“原文件”并命名为“公式文件”,以方便区分两个文件。系统有几个节点,就存出几套数据,每套数据存放在不同的文件下,文件名称相同。

(2)测试数据处理。在每套数据的“公式文件”中设置公式,所有公式单元格从相应的“原文件”中获取数据设置。在每套数据的“公式文件”中设置样式,字体颜色全部使用黑色,数值型公式单元格,使用浅绿色背景,文本型公式单元格使用最浅的橄榄绿色背景,其他单元格使用白色背景。

(3)脚本准备及运行。脚本准备,如果脚本和数据的存放路径、或者数据文件的文件名跟脚本中写的不一致,就需要编辑脚本,修改脚本中涉及到的路径及对应的文件名。如果都一致的话,脚本准备阶段跳过。将每套数据的文件下,放一份VBS脚本文件,针对每套数据,分别运行对应的脚本,双击即可运行脚本,脚本开始运行会弹出“核对开始,请稍等!”的提示,弹出此对话框后,需要去查看进程中是否还存在Excel,有的话请先关闭进程,以免影响脚本运行。脚本运行过程中,如果出现错误,脚本会弹出错误提示框,可通过两种方法定位出错位置,一是通过日志输出文件,二是通过核对结果文件,核对结果文件中,已经核对过的单元格字体会置为灰色,还未核对的字体仍为黑色,两者的分界点就是出错的地方。如果运行过程顺利,运行完成后会弹出“核对结束”的对话框。

(4)分析测试结果。脚本运行开始后,会自动生成一个结果文件夹,里面包含两个文件,分别是日志输出文件和核对结果文件。日志输出文件中,存储的是数据文件的页签名称,单元格的行号、列号、数据和背景色等信息。核对结果文件结构跟数据文件一致,只是字体颜色会有所不同,如果数据没有问题并且核对完成,那么所有数据的颜色都应该是灰色的。如果数据的颜色是红色,那就是有问题的数据,是重点考察的对象,需要核查是公式的问题,还是数据本身的问题。公式问题是人为准备数据时失误造成的,而数据问题,则是系统的缺陷,需要告知开发人员,进行修改。在系统bug修改完毕复测时,或者做回归测试时,需要再次核对数据,此时不需要再次进行数据准备,只需要导出Excel文件到相应文件夹下,名称与非公式的文件名(原文件)一致,打开后去除兼容或者保护设置后,覆盖非公式的文件,同时打开设置公式的文件(公式文件),点击更新,关闭两个文件,重新运行脚本即可。以后系统升级测试时,只要系统表样不变,也不需要重新准备数据,可采用同样的方法,设置运行即可。

4结语

软件测试课程总结第8篇

关键词: 软件测试; 教学模式; 改革; 探索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8228(2013)11-52-02

0 引言

近年来,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带动下,软件产业已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之一。在软件开发的整个生命周期中,软件测试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其成效直接决定了软件产品的质量。软件测试行业日趋规模化和规范化,用人单位对软件测试人才的需求量也不断增长。因此,软件测试人才的培养成为众多高校计算机专业培养的新热点[1]。然而,很多高校开设的软件测试课程不能满足市场对软件测试人才的需求。学生只是学会了书本上条条框框的理论知识,而在实践中遇到各种不同类型、不同功能的软件时,仍然不懂活学活用。因此软件测试课程也应与时俱进,引入先进的教学管理理念和教学模式以适应市场发展的需要。

1 软件测试课程教学模式的现状

1.1 软件测试课程简介

软件测试是一门迅速发展的新兴学科,是计算机软件专业、计算机应用专业、计算机信息管理等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是计算机软件开发与测试、软件测试专业高年级学生的必修课。软件测试课程是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课程,其主要目的是使学生在学习程序设计语言、软件工程等课程的基础上,熟悉软件测试岗位的工作职责,了解软件测试的方法、原则、规范和管理,掌握软件测试工作流程、测试技能,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和专业实践能力,为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1.2 软件测试教学存在的问题

软件测试课程教学模式是指:软件课程教学的总体设计。它是一个完整的功能体系,包括教学目标的确立,教学计划、进度的制定,教学方法、手段的选择和实施,课程考核的方法和手段等等[2]。本部分将对传统教学模式包含的各部分进行讨论,分析目前该课程教学模式所存在的问题。

1.2.1 教学计划及进度

目前大部分高校的计算机相关专业都是在大三下学期开设软件测试课程。学习的内容主要包括软件测试的基本概念、黑盒/白盒测试用例的设计技术和测试自动化工具的使用。由于该课程学习过程过于短促,加上学习内容拘泥于书本化,所以在课程学习结束后,大部分学生对该课程的印象如过眼云烟,没有留下多少记忆。即使是学习特别用心的学生,所学到的也仅是书面的内容,掌握的也只有软件测试的基础理论知识,极度缺乏实践环节的经验,当进入企业后,仍然无法圆满完成一个软件项目测试的实际工作。

1.2.2 教学方法及手段

目前高校开设的软件测试课程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及手段与其他课程一样,即课堂讲授和实验室实践相结合。这种教学方法属于填鸭式的教学方法。首先,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完全属于一种被动式的学习,学习效果不好;再有,实验室实践环节只是设计简单案例的测试用例,与公司/企业需要测试的大型软件相差甚远,在测试方法、测试过程和测试文档要求上都有很大的区别。因此,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及手段无法适应市场的需求[2,4]。

1.2.3 考核的方法及手段

传统的软件测试课程的考核方法及手段仍然是采用试卷命题闭卷考核的方式。而软件测试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一门课程,这种考核方法只能考核学生对理论知识掌握的程度,并不能考核出学生对软件测试技术掌握的情况。另外,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远远比一次考试的最终结果更能体现出学生真正的水平,所以这门课程的最终成绩也不能由最后一次的笔试结果来决定。

2 软件测试教学模式的改革

根据企业对软件测试人员技能的实际要求,我们对教学计划、课程设计、教学方式的实施及考核方式进行了调整。

2.1 教学计划调整

教学计划一改以往一学期学完软件测试所有内容的传统做法,分阶段完成对该课程的教学。这样一方面使学生以循序渐进地过程学习该课程,印象更为深刻;另一方面,学习的内容除了书本上的基础理论之外,还包括了丰富的实践内容。

在学生学习完程序设计语言课程后,第二学年的第一学期开设软件测试概论这门课,让学生对软件测试的基础理论知识有一定的理解;第二学年的第二学期通过抛锚式教学法开设综合测试课程,让学生掌握有关自动化测试工具的使用并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

第三学年开设一门完全是以实训为主的课程,让学生能够掌握不同环境平台下的测试方法,并根据对需求规格说明书的分析,自动生成测试用例,这将是软件测试的一种趋势。

第四学年让学生到跟我院合作的企业去实习,真正掌握软件测试的实践技能,以适应市场发展的真正需求。

2.2 教学方式采用“抛锚式”教学法

传统的做法是介绍软件测试的理论,以简单的案例进行说明。由于内容本身抽象,缺乏足够的实践,使得学生感觉枯燥乏味,且不会活学活用。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根据学习内容的变化,我们采用了案例抛锚和项目抛锚两种教学方法。

第一,采用案例抛锚教学。这种教学方法主要应用在教学计划的第一阶段,即软件测试概论和综合测试阶段。选择好的案例对帮助学生理解软件测试技术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根据案例的难易程度,将案例和软件测试理论与技术相结合,把案例分成基础案例和综合案例两种[3]。例如在学习《软件测试概论》中白盒测试、黑盒测试技术时,应尽量选择简单的基础案例,让学生把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在测试的方法上而不是案例本身上,这样更有利于学生理解测试技术的原理。在学习综合测试的时候,我们提供给学生的是一些比较复杂的综合案例,对学生进行分组,以小组为单位来解决较为复杂的测试问题。通过团队进行的整个测试过程既可以让学生感受到一个综合案例测试的工作流程、实施细节及注意事项,又可以促进学生沟通与协作的能力。在综合测试的整个过程中,还需要应用到各种自动化测试工具, 包括WinRunner功能测试工具、LoadRunner性能测试工具、TestDirector测试管理工具等,为学生毕业后从事真正的测试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二,采用项目抛锚教学。这种教学方法主要应用在教学计划的第二阶段,即在软件测试实训过程中使用。在学生掌握了软件测试的相关测试技术之后,需要将所学的知识灵活运用到实际环境下的软件测试中。因此,该阶段的学习内容主要以对项目的测试为主,选择的项目必须有不同的软件和硬件要求以及特定的配置环境,这可以让学生提前适应实际测试工作的流程,进一步提升学生对所学的软件测试理论知识和测试技术综合应用的能力。针对每个具体的项目,按照软件测试的三个主要阶段(测试计划、测试用例获取、测试有效性度量),充分将软件测试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通过对不同环境下项目的测试,找出软件测试技术各阶段之间的相互联系,从而达到软件测试的教学目的和培养目标。

2.3 校企合作

为避免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与社会需求脱节,应使学生尽可能早地了解市场的行情,以掌握市场所需要的各项测试技能。因此,非常有必要让学校与企业进行合作,合作的方式可以有以下几种。

第一,请企业的专家给教师、学生进行技术讲座或市场信息的宣传,让教师和学生充分了解市场的需求以及学生需要掌握哪些技能[3],使得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真正做到有的放矢。

第二,与企业建立学生实习合作。争取有一定数量的学生参与企业软件测试实习并获得就业指导。

第三,与企业合作进行外包测试。

2.4 课程考核方式

考核分数由两部分组成:平时成绩占50%,期末考核成绩占50%。而期末考核由试卷命题闭卷考核的方式改为独立完成一个实际软件项目的综合测试,以此更能考核学生对软件测试的综合能力。

3 结束语

本文对“软件测试”课程的教学模式改革进行了探索,通过调整教学计划并采用“抛锚式”教学法,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新的教学模式以培养多层次、应用型、复合型软件测试人才为目标,全面加强素质教育,重点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能够真正实现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的一致。

参考文献:

[1] 周元哲.“软件测试”教学改革的探索和实践[J].计算机教育,2008.22:16-17

[2] 聂静,吴琳.探索软件测试课程教学改革方案[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11.z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