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军事心理学论文

军事心理学论文赏析八篇

时间:2022-04-29 14:35:52

军事心理学论文

军事心理学论文第1篇

关键词:政治理论教学,全面,协调,可持续

 

政治理论教学在加强和改进学员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军校学员综合素质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科学发展观是推进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指导思想,也是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方针。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军校思想政治教育,特别是政治理论课教学,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用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审视政治理论教学的教学改革,立足使学员全面可持续发展,开创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局面。

一、政治理论教学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使学员全面发展,积极适应中国特色的军事变革

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坚持社会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明确了新世纪新阶段我国要发展、为什么发展和怎样发展的重大问题。人的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及其现实满足的程度是社会发展的价值尺度。科学发展观把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根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人为本的理念贯穿其中,成为新的发展观的灵魂与核心。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发展的核心是人的发展,离开了人的发展就谈不上社会的发展,不可能有离开人的、与人对立的、外在于人的社会。人类社会的历史是人类自己创造的,离开了人的活动,就不可能有社会发展的历史。而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发展的最高目标。《共产党宣言》里指出:“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强调发展以人为本,就是让每个人的创造力和价值得到充分体现。科学发展观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的理论指导,在人才培养方面也要坚持人的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思想先进、政治坚定、道德高尚、作风优良、知识广博、身心健康的学员才是适应军队现代化建设和高技术战争要求的军事人才。当前我军面临着世界新军事变革的挑战,中国军队与发达国家军队综合实力的差距短时间内难以缩小,如果将来与强手作战,我们无疑将处于明显劣势,需要有强大的抗“震慑”精神力量。因此,我们推进中国特色的军事变革,既要注重发展信息化武器,更要注重发扬我军光荣传统,树立敢打必胜的信心和勇气,培养以劣胜优的坚定信念。政治理论教学的目标就是引导学员坚定革命理想信念,明确历史使命,确立高尚道德情操、献身国防的精神和军人的特有品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做具有复合的知识结构和综合能力,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因此政治理论教学在推进中国特色的军事变革中具有重大作用。江泽民曾指出:“我们要积极推进中国特色的军事变革,使我军适应当代科学技术和军事变革加速发展的形势,加快推进军队的各项改革和建设。”当前政治理论教学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适应军事变革的形势,加快教学改革。

二、政治理论教学要促进学员各项素质的协调发展

协调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又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原则。军校政治理论教学始终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党的十六大精神、党的教育方针为指针,对学员进行以理想信念、爱国主义、思想道德为重点的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道德素质是灵魂,军事专业素质是主体,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素质是基础。当前政治理论教学仍然要围绕这个基本原则,要突出时代特征,促进学员的思想政治素质、理论素养、道德素质、心理素质各方面的协调发展。

一是以党的创新理论为统领,切实打牢思想理论根基。

系统的政治理论教育对提高学员政治素质具有主导和定向作用。。政治理论课教学必须把党的创新理论贯穿教学始终,渗透到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全过程,切实打牢学员的理论根基。要把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作为重要内容,紧密结合国家和军队建设改革的实践,注重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深化对党的创新理论的理解,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政治坚定性,提高政治鉴别力。只有打牢了理论根基,才能坚定理想信念,掌握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学员的全面发展奠定牢固的思想理论基础。这不仅对实现院校培养目标有重大作用,而且对学员走出校门后的健康成长与长期发展有深远意义。

二是加大人文社科知识的学习,培养人文精神。

军校学员将成为军队现代化建设的栋梁之才。因此,他们不仅应该具备较高的专业技术素质,而切还要有厚实的人文底蕴。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学科专业既高度融合又高度分化,对人的综合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单一的素质结构将难以适应军队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人文素质对启迪思维、获取知识、完善人格、增强创新能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通过人文社科知识的传授,实现文理兼容、文理交融,改善学员的知识结构,培养高尚的人文精神,对学员的全面发展异常必要。。胡锦涛主席提出的“八荣八耻”,其中八个为荣“热爱祖国”、“服务人民”、“崇尚科学”、“辛勤劳动”、“团结互助”、“诚实守信”、“尊纪守法”、“艰苦奋斗”哪一项都是人文精神的体现。当前政治理论教学主要偏重于马克思理论教育,突出了它的政治教育功能,这无疑是正确的。但却忽视了人文素质的培养与训练。特别是专业技术院校更加应该发挥政治理论教学的优势,加强学员的人文精神培养,提高综合素质。军校学员的人文精神应该包括:能够正确处理自己与他人、主体与客体的关系,成为有社会责任感、事业心的人,有科学文化知识开拓能力的人;具有互相协作的团队精神,学会合作,善于共事;具有艰苦创业,不断进取,积极向上敢于冒险的精神;能够从提高综合素质和社会文化进步的高度追求自身完善,形成高品位的文化素养和品格修养。政治理论教学要向学员充分揭示科学活动和科学事业的人文规律,培养学员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这种包含着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的人文精神,对学员产生的潜移默化的深远影响是不可低估的。

三是注重心理教育和疏导,保持心理健康和谐。

心理问题与社会变革密切相关。正在经历社会变革的国家,精神病患者的比例相对较高。特别是处在社会和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思想观念的碰撞导致的心理困惑与冲突、利益关系的调整使人的不平衡心理加剧、社会竞争的加剧让人深切感受到生存压力的增大。这些给人们造成了剧烈的“心理震荡”。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在给我国经济社会带来巨大发展、综合国力大大提高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带来诸如社会竞争加剧、升学压力增大、就业形势严峻、贫富分化和城乡差距拉大等社会问题。这些不和谐是造成人们心理不和谐的重要原因。军校学员并不是生活在真空中,他们也受到来自社会和军队内部的各种压力,面临学习、工作、婚恋、军地反差等一系列需要解决的问题,其抑郁、焦虑、恐惧、不平衡心理等更为突出。如果不能得到合理的调适,势必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体效果。政治理论教学必须下大力气做好学员的心理教育和疏导工作。

四是重视军人战时心理素质培养,强化战斗精神。

现代局部战争的实践表明,在信息化战争中制胜因素中,人的战斗精神、知识智能、科技素养在战斗力构成中越来越重要。军事领域历来是高新尖技术最先涉足、最为集中的领域。现代战争从军事理论到作战样式,从武器装备到编制体制,都出现了许多前所未有的新特点,这对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比如:在高技术战争中,高技术武器装备具有极高的作战效能,武器装备的质量在决定战争胜负中所占的分量也越来越重,而我军武器装备现阶段仍处于相对劣势,且短期内难以有大的改变,使人们易于产生悲观情绪;再比如,现代条件下作战行动的机动性、突然性增大,各种大威力、高精度远程兵器已被广泛运用,战争的激烈程度和残酷性增大,在战争初期,人们易于产生慌乱和恐惧现象等等。。战争中人与人之间的残酷厮杀与生命的脆弱易导致人员产生精神障碍,极大削弱战斗意志,毁灭战斗精神。军校学员不仅需要精湛的业务技能,而且需要有过硬的战斗精神、意志品质和思想作风。未来高技术战争,其激烈性和残酷性将超过以往任何一场战争,对军人的战时心理素质和战斗意志提出了严峻挑战。

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要加强学员战时心理素质培养和训练,有目的有意识强化军人的作战意识,树立敢打必胜的信心、英勇顽强的作风和勇于牺牲的精神。战斗精神是军队的军心、士气、斗志、勇气、胆量、毅力、气节等精神因素的综合体。思想政治教育就是要激发官兵的民族义愤,培养军人的爱国情感和为捍卫国家利益而战的斗志和勇气。军校学员是部队未来的战斗骨干,他们的战斗精神直接影响着部队整体的战斗士气。因此学员的战斗精神培养应该是政治理论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三、政治理论教学要使学员能够可持续发展。

军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首先是人,其次是军人。教育的可持续性就是不仅要满足当前所处地位的需要,更要为将来的长期发展创造条件。着眼于学员的可持续发展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之一。因此,政治理论教学首先要立足当前,根据学员的需要,有效解决所面临的突出问题。同时又要着眼长远,保证思想政治教育的长期有效性。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要想保证学员在政治上永远合格,单靠教育者的灌输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注重学员自我教育、自我提高,自觉接受思想政治教育,这样才能终身受益。政治理论教学要确立新的师生观和新的过程观,改进知识型教学,努力实施发展型教学,坚持指导学员进行创新性学习,注重开发人的潜能,培养适应新时代要求的具有现代思维方式、方法、修养的创新型现代军人。所以,政治理论教学一方面要紧紧抓住国内外重大事件、党和国家路线方针政策、军队重大改革举措及社会中出现的热点,焦点问题,及时和学员进行探讨交流,解决他们思想实际问题,疏堵结合,积极引导。从而坚定他们的理想信念,巩固军魂意识,树立献身精神。另一方面,要增强政治理论教学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教学要突出学员的主体性和创造性,既要坚持正面灌输,又要开展民主讨论。既要强化系统的基本理论灌输,包括哲学、历史、道德、法律等基础理论学习,打牢政治理论基础,又要使学员掌握理论联系实际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才能使学员的综合素质得到可持续发展,既能够为毕业后岗位任职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提高领导能力和水平。又能够为将来到地方工作创造良好的个人条件。

参考文献

唐洪鑫等主编. 21世纪军校学员思想 政治 道德教育规律研究. 解放军出版社,2002

薛国安等.世界新军事变革热点问题解答.解放军出版社,2004

军事心理学论文第2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军事课程;课程建设;课程特色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27—0169—02

前言

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位于常州高等职业教育园区,具有五十多年的办学历史。近几年来,学院在省教育厅、省军区、常州军分区等上级部门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精神,紧密结合学院的实际情况,扎实做好军事课课程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大学生的国防观念、爱国情结和集体主义精神得到了明显加强,综合素质得到显著提升。学院先后荣获常州市国防教育基地等荣誉称号,在2011年江苏省教育厅、江苏省省军区司令部、江苏省全民国防教育委员会共同主办的“全省普通高校学生军训成果汇报大会光盘评比”和“国防在我心中”征文评比活动中分获三等奖和一等奖。

一、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军事课程建设特色

(一)加强领导,统一思想,确保保障到位

学院自正式将军事课课程纳入人才培养计划和课程建设发展规划伊始,即着力推进军事课课程体系建设,在如何建设科学合理的课程建设机制、课程基本结构、课程资源招合、课程教学模式、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卓有成效的实践,设置专门机构,划拨专项经费,改善办公条件,配置教学资源,为军事课课程建设提供了必要的软硬件条件保障;严格按照大纲要求开展军事技能训练和课程教学工作,课时达标、经费充足、师资力量强。学院每年在年度经费预算中设有学生军训工作专项经费,军事理论教学经费纳入我院正常的教学经费预算。学院划拨的经费做到专款专用,确保了学生军训、国防教育活动、军事理论教学等各项工作的正常开展。学院人武部和军事理论教研室拥有独立的办公场所。学院拥有百余个设备先进的多媒体教室,为军事课的教学创造了良好的教学条件和环境。学院还拥有丰富的图书资源,拥有军事类图书资料1800余册,期刊4种,为军事课教学提供了丰富的参考资料和良好的学习环境。

(二)围绕大纲,系统规划,着力构筑军事课课程体系

1.构建“321”的课程建设理念

学院高度重视军事课课程建设,围绕高校军事课教学大纲精神,确立了以“三结合,二加强,一提升”为主要特色的军事课课程建设理念,即:“三结合”——军事训练与军事理论教学相结合、课堂内引导性学习与课堂外探究性学习和协作性学习相结合、集中军事训练与长年军事训练(将军事课程教学延伸至体育课程教学、“两课”,课程教学、军事体育运动队训练和比赛以及校园文化建设之中)结合;“二加强”——课程教学资源整合力度进一步加强、课程教学师资库建设力度进一步加强;“一提升”——全面提升军事课课程教学质量。军事教育课历来是我校学生必修课,技能训练和理论教育各占1.5个学分,军事课考核不及格者没有学分,不能毕业。

2.构建了“两主体、三辅助”的军事课课程体系

以军事训练课程、军事理论课程为主体,以军事体育课程、军事体育训练课程、军事拓展类课程等经常性的国防教育为辅的军事课课程体系。将军事体育与公共体育课程相结合、将军事体育训练与运动队训练课程相结合、将校园军事文化建设与学生素质拓展课程相结合,使国防教育伴随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从而使国防教育真正踏上经常化、制度化、课程化的良性发展的轨道。学生在完成必修的军事训练和军事理论课程的同时,可根据自己的爱好、志向和特长,有目的地选择相应的军事体育课程、军事体育训练课程、军事拓展类课程的学习和训练。

3.拓展了“二融合、一统一”军事课课程教学途径

课内课外融合。解决军事课课程目标的全面性与军事课教学课时的有限性的矛盾,将军事课课程教学、体育训练课程和军事类拓展课程向课外延伸,创造性地实践了“公共体育课程内容主题模块捆绑军事体育学习项目包模块”的公共体育课程设置的新理念,使学生在每一个学期的公共体育课程,都由一课程主题模块(学生所选体育课程项目)捆绑军事体育学习项目包模块。从而实现了军事课课程教学校内校外的有机融合。

学、练、做统一。随着学院课程改革的深入,启动了“能力导向、项目载体、任务驱动”的项日化教学改革,将课程内容模块化、教学方法项目化,在原有的军事课课程教学只注重学生的“学和练”的基础上,将互助型学练小组作为军事课课程教学的基本组织单位,依托常州市民防教育馆以及校内各训练基地,设计了“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军事理论课理实结合教学记录表”,注重发展学生动手能力和参与、协作、组织及体育文化传播的能力训练,从而实现了学、练、做高度统一。

4.完善了军事课课程的学业评价机制

强调课程学业评价功能的发展性、评价指标的综合性、评价依据的过程性,进行全景性的综合考核与评价。在考核方法和内容上,不再是通过传统的方式对军事训练和军事理论课进行考核、赋分,结合军事技能训练的特点,采取训练科目的考核、学生的参与和在训练中的表现相结合,以“三评”模式进行综合评定;军事理论课考核,结合学生课程表现、出勤、课外作业、“理实结合教学记录表”、学业论文和开卷考试的完成情况,综合评定。充分调动了学生军事训练、理论学习和关心时政的积极性,从而为达成课程的教育教学目标提供了全新的学业评价机制。

(三)统筹规划,精心组织,确保教学规范化管理

军事心理学论文第3篇

关键词:军事课教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中图分类号: G6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2(b)-0000-00

伴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多元的价值观念和思想方式进一步影响着包括当前大学生在内的社会成员。如何把握核心价值体系和主流价值观念成为高校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务。军事理论教学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之一,有必要在实施教学过程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军事课教学的意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当前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和核心价值,在引领军事课教学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1.1为军事课教学确定了基本的基调和方向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它“是我国意识形态的主体,在我国的整个社会价值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起着主导的作用,决定着整个价值体系的基本特征和基本方向”2。我国当前社会在改革开放和对内转型的过程中,存在其他形式的价值观念和意识形态,如封建主义价值观念、个人主义、拜金享乐主义以及西方的资本主义思想观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当前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和价值体系是我们的主流价值取向,是高校开展教育的立足点和方向指南。军事理论课的开展和推进也要依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当前的军事理论课教育是高校推进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载体之一,承担着相应的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符合社会发展的人才的政治任务,因此,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军事理论课教学,有助于军事课教学政治教育功能的确认,能够为军事理论课明确教育的政治方向和基本的立足点,在进行军事理论授课的教学过程中,始终能够按照主流价值取向和主流意识形态的方向进行理论和实践教学,真正起到军事教育的政治教化作用。

1.2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提供了保证

高校开展的军事课教学主要的对象是刚入学的大学新生,不仅仅要进行军事技能训练,锻炼强健的体魄和坚强的意志,也是高校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途径之一。当前新生多属90后大学生,思想活跃,有自己的选择和主见,但是由于自我意识的发展还没有健全,容易受到外在的主客观环境的影响而产生思想上的偏差,因此需要在入学初始就进行正确的价值教育,军事课(军事技能训练和军事理论课)正是进行这一价值引导、价值教育的载体之一,因此,在军事课开展过程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一主流意识形态的内容,对于大学新生价值体系的构建奠定了一个平稳的基调,有助于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这一长期工作的开展,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开展提供了保证。

1.3为大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奠定了基础

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融入军事课教学,能够充分利用课程、课堂的教育功能,提高大学生的整体素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军事课教学过程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四个组成部分都能够发挥教育的功能。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教育,讲授了中国如何在实践和摸索中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如何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本土、实际相结合,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产生了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不断与时俱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教育能够增加大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增加其为实现共同理想而努力的斗志。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通过对于军事课中军事成就的取得、军事思想的讲解、军事家的介绍等能够增加90后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认同,也有助于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下的“军事课”教学内容规划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军事课教学即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融会贯通在军事课教学的全过程,既增加了军事课教学内容的丰富性,也把握了军事课教学的方向性,保证了军事课教学的原则性和多样性。

2.1以马克思主义作为军事课程的灵魂

军事理论课程在讲述我国的近现代史的基础上开展的,对于这段历史的课堂讲解,使大学生了解由于中国的特殊国情和实际,选择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选择社会主义道路的客观必然性,这种符合历史发展规律的选择是时代的选择,是人民的选择。

在中国发展的实践过程中,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并且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特殊的国情和实际相结合,产生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与时俱进和不断发展。正是在这一与时俱进的过程中,不断增加了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和创造力,才能在错综复杂的社会现象中看清本质,辨明方向。因此,军事理论课程应该坚持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和灵魂,在课程教学过程中融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思想,引导学生用马克思主义武装头脑。

2.2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共同理想作为军事课的主题

其中,“军事理论”课程中的关于“中国近代的国防”和“武装力量建设”等相关内容的阐释,不仅仅在呈现近代国防发展的历史,同时也是在展示中国国防从弱变强的过程,是在展现人民的风采和贡献,也是在展现国力强大环境下我国国防的新面貌,原子弹、导弹和大型运载火箭技术等国防尖端技术的成就,也在展现我国的国防实力发生的质的飞跃。近期的嫦娥三号登月之旅以全面直播的形式展现了我国国防科技能力的进一步提升,也展现了中国综合国力的强大,正是这样的发展,进步在推动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现,推动的国民共同理想的实现。

2.3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为军事课程的精髓

军事理论课不仅仅是一门让大学生了解国防科技、军事发展、战争状况的理论课程,同时也是一门培养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感的教育课程,纵观军事理论课程始终,我们可以明确的看到爱国主义这一主干线,连接着不同章节的教学内容。关于我国国防史、古今军事思想的成就都是从历史、从曾经的辉煌、从军事高技术和武器装备的发展等激发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谨记落后就要挨打,只要强大和发展才能够更加的自信稳屹世界民族之林。当前信息化的社会,只有在技术化时代、信息化社会中取得主动权,才能够不至于被这个时代淘汰,而这正需要创新的时代精神和时代勇气,军事课中关于军事高技术、新军事变革以及信息化战争等章节中,尽可能的向学生展示最新的军事技术、武器装备等,能够调动大学生的主动创新意识、培育创新精神,提高大学生的创新素质。

2.4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军事课程的基础

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的基础,解决的是社会成员应该具备怎样的道德品质和荣誉素质的问题。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军事课教学即处理好个人利益、集体利益、国家利益三者之间的关系,同时也强调了绝对不能混淆是非、善恶、美丑的界限。“军事理论”课程“党的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内容,有利于大学生学习我军的光荣革命传统,不断接受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观念的教育; 增强大学生国防观念,树立和培养献身国防事业的奉献精神;增强大学生国防意识和民族自豪感的训练与熏陶,不断提高大学生的思想觉悟和个人综合素质。“公民的国防义务和权利”这一章使大学生懂得自身担负的国防义务和享有的国防权利。

3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下创新军事课教学的途径

3.1组织专题讨论课,深化对理论教学的认识,增加大学生理论和行为的认同

军事理论教学的创新需要改变按照教材目录讲授的方式,要不拘泥于教材的内容,灵活的联系生活实际,联系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和实践,可以专题的形式,将相关的内容系统的在指定的专题中进行讲解。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下,军事课的教学首先需要使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一定的理论认知和实践认同,只有这样,才能够增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可接受性,才能够使大学生真正的认同,才有助于在学生生活中自觉的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3.2运用网络、手机等现代的媒体平台和教育手段,增强国防教育的实效性。

当前社会已迈入网络化,大学生正是众多网民众的重要部分,针对这一事实,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军事课教育也要充分利用网络这一载体和媒介,积极的开发具有教育意义的国防教育网站,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主旋律,学校学生论坛也建立相应的国防教育子栏目,,将正确的国防价值理念和国际安全局势等内容载到网上,供大学生交流和讨论,满足有兴趣的大学生对于军事时事、国防教育的关注。

3.3成立相应的国防教育协会,让大学生在实践体验中体会领悟国防教育的重要意义。

成立国防爱好者协会,这是我院正在实践的国防教育新途径,也取得了也明显的成绩。组织协会成员自愿加入主流意识形态和国防教育融合的宣传中,定期举行最新的军事文化作品的展示、不断更新的军事武器装备的资料收集等,协会还可以定期组织成员及有兴趣的大学生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国防教育资源。

作为主流意识形态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凝聚着当期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和价值取向,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军事课教学,并贯穿在军事课教学的始终,才有助于高校军事课实效性的体现,有助于体现军事课教学真正的教育功能。

参考文献:

[1]张丽.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J].教育探索,2010(9).

[2]葛超.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军事理论”课程教学[J].长春大学学报,2012(10).

军事心理学论文第4篇

关键词:美国;军事情报;理论;特色

《美国军事情报理论研究》是我军知名军事情报理论专家张晓军于2007年出版的专著,该书是国内第一部全面、系统研究美国军事理论的著作。

作者对美国情报理论研究的持续性热点进行归纳梳理,形成若干理论研究的聚焦点,并以此作为该书研究的切入点和体例结构的基本框架。这样,即可清晰地反映出美国军事情报理论研究的重点成果和主要观点,也能客观地反映美国军事情报理论研究力量与研究课题的真实分布状况,从而最大限度地求得研究者的主观体论与研究对象的客观实际的统一。

该书分为五章。第一章为美国情报基础理论。这一章选取介绍了最具基础性和最能反映美国军事情报理论研究特点的内容,其中包括“情报的定义”、“情报的类别”、“情报周期与情报流程”以及“情报的作用”等,作者对此作出了精辟的阐述和分析。第二章为美国情报分析理论研究。情报分析是军事情报研究的核心内容,分析研判是情报工作全部价值得以实现的关键。所以,这是美国军事情报理论探讨的热点和焦点。作者在对美国情报分析理论大量文献资料进行系统梳理的基础上,全面细致地研究了美国情报分析理论的发展与演变,客观评介了各种分析理论的基本特征、应用价值、内在联系与适用范围。该章立足于对美国情报分析理论的历史考察,重点在于评析分析理论的功能和价值,揭示其哲学本质和探讨学科基础,从中探寻理论体系创新发展的动力。第三章为军事情报失误研究。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不时有专家学者和情报官员,尝试着从不同角度总结军事情报失误的根源并探寻不同救治和预防良方。作者指出,首先,美国情报学者在探讨军事情报失误时,大胆借鉴其他学科比较成熟的理论。比如,在探讨因情报体制不健全而导致军事情报失误的问题时,一些学者运用国际政治学的现实主义理论框架,试用现成的官僚机构运作模型来分析情报机构的产生和演变,厘清组织机构、现实工作与情报政策之间的微妙关系;其次,在探讨影响情报人员作出正确判断的因素时,他们借用认知心理学的最新研究成果,解析了“知觉、记忆”等在认知过程中如何产生思维定势,导致情报分析人员在分析研判时会下意识地犯“先入为主”的错误。第四章为美国军事情报控制研究。情报控制的主要对象是美国的各个情报机构及其搜集、分析、反情报、隐蔽行动等情报活动,其目的主要有两个:一是保证职能的正常发挥,为决策提供及时、准确、适用的情报信息,有效维护国家安全,保护国家利益。二是保证全部活动的合法性,确保情报机构在履行职责时不致出现滥用权力、侵犯公民权力、践踏社会道德等现象。情报控制的主要任务就是努力寻求两者之间的平衡,在“不剥夺人们基本自由权利的情况下为国家安全提供最佳保护”。作者指出,美国情报控制在其民族文化和社会传统、国家安全环境、权力政治体制、社会公众舆论等多种因素影响之下,逐步形成了以法律控制机制为主,以公众控制等其他非正式控制为辅的控制模式。行政、立法、司法等政府部门以及新闻媒体、社会公众等其他力量,在彼此利益相互角逐与平衡中,相互牵制、相互监督,共同推动着这个体系在不断纠偏、不断创新定位中发展。第五章为美军联合作战情报支援研究。联合作战是美军最主要的作战形式,而情报支援在联合作战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作战力量的“倍增器”和“赋能器”。联合作战情报支援是当前最重要的情报实践环节,也是最核心的理论研究课题。作者指出,美军联合作战情报支援是一个以“知彼”为主要目的,以各级联合部队指挥官为核心,以联合情报中心、联合情报支援分队等各级联合情报组织为重点,由部级、战区级、部队级等各级各类情报机构共同参与的动态过程。作者以美军的条令条例为主要依据,以美军联合作战的主体力量――各级联合部队为切入点、以情报支援的实施过程――情报周期为线索,着重研究美军联合作战情报支援的理论原则、实施过程、组织机构、技术手段,以及各级联合情报组织如何围绕联合部队指挥官所确定的作战任务实现全部周期的正常运转,以及部级、部队级等其他全部机构如何为联合部队作战提供支援等内容。

总之,《美国军事情报理论研究》是我国第一部全面系统研究美国军事情报理论的论著,为我国军事情报学的学科建设提供了必要的基础理论沉淀与支撑,同时,对于战略学、国际政治学、公共管理学、历史学等领域的研究,也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Glenn P.Hastedt ed,Controlling Intelligence,London: Frank Cass,1991,pp.23-24.

军事心理学论文第5篇

论文摘要:军队党组织思想理论建设的内容在反映时代特征与要求方面?必然既相符合又部分滞后该时期党和军队建设的客观要求。为了使军队党组织思想理论建设适应新形式下党的先进性建设和军队建设的要求?本文结合实际问题?就如何完善军队党组织思想理论建设的内容体系作了五个方面的探讨?即完善理论支撑平台、完善专业知识结构、完善科学思维方式、完善动态内化机制、完善思想建设制度。

马克思指出?每个原理都有其出现的世纪。军队党组织思想理论建设的每一步发展?无不与同时期党、国家和军队的建设实际紧密相连。作为时代特征与要求在这一建设上的反映?军队党组织思想理论建设的内容必然始终处于既相符合又部分滞后于该时期党和军队建设客观要求的状况之中。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随着党的思想理论的创新、军队现代化的推进?尤其是军事斗争准备的客观现实的影响?军队党组织思想理论建设的内容在一定程度上显露出与时代要求不相适应的问题。特别是一直以来?军队党组织思想理论建设内容偏重思想政治方面?不大强调内容的系统性?容易造成思想理论建设与部队实际和军事需要相脱节的现象。理论是行动的先导?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军队党组织要带领部队进行现代化建设?打赢信息化战争?必须要有先进的思想理论为指导。因此?完善军队党组织思想理论建设的内容体系是新时期军队建设的需要?是军队党组织始终保持先进性的需要。军队党组织思想理论建设的内容依据党和军队建设的任务、内容而确定。以此为根据?适应军队党组织思想理论建设的特点与规律?这一建设内容的完善主要应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一、完善理论支撑平台

对于党的建设来说?理论上的成熟是思想发展和政治坚定的基础与前提。在长期实践中?军队党组织形成并不断丰富着自身建设的理论基础以马克思主义为核心的科学理论?随着世界形势的变化和党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面推进?与军队建设密切相关的一系列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军事的新思想和理论不断涌现?军队党的建设在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根本指导的同时?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更为深刻地感受到党的创新理论、现代科技理论、现代军事理论以及人文科学理论等的强烈影响与激荡。勿庸置疑?吸收、掌握这些新理论?是加强党的建设之必需?这就给我们提出了完善军队党组织建设理论平台的现实课题。依据军队党的建设的实践与经验?这一平台的完善?应当突出以下几个重点?首先?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最新理论成果?建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全面、深入地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把握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在学习基本立场、观点、方法上下功夫?努力掌握精神实质?把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穿的辩证、历史的唯物主义和体现的科学态度与创造精神学到手?为军队党的建设奠定坚实的理论根基。其次?系统掌握党的建设原理?形成实施党的建设的理论内核。在社会发展尤其是政党政治的历史上?政党建设理论从来都是一个相对独立的领域。不仅有一般的政党政治理念?而且还有真实明晰的科学原理以及对客观规律的揭示和历史经验的概括。我军党组织建设虽然有其特殊性?但具体到党的建设这一范畴?党的建设理论对其无疑具有基础性的规范意义。掌握这一理论?重在把握党的建设客观规律?汲取历史经验?为军队党组织建设奠定科学理论根基。再次?系统掌握现代军事理论与战争理论?建立领导军队建设的直接理论支撑。在长期革命战争及军队建设实践中?党和军队的缔造者、领导者创建了宏伟的军事理论大厦?这一理论大厦由军事思想、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理论和国防与军队建设思想三大部分组成?是推动军队党组织建设和军队建设不断取得胜利的法宝。认真掌握、深刻理解这一一脉相承、博大精深的理论体系?是加强军队党组织建设、确保军队使命实现的根本性要求。与此同时?近年来?适应世界军事变革趋势和现代战争需要?现代军事、战争和作战本体理论发展突飞猛进。系统了解、掌握这些新的理论?是军队党组织领导部队打赢现代化战争之必需。学习、掌握现代军事理论的重点?在于把握军队现代化建设规律?了解现代战争的规律与特点?为实现打得赢的根本要求提供科学理论指导。第四?掌握现代人文与社会科学基本理论?奠定军队党组织建设的文化基础。就科学的系统意义而言?人文社会科学?无疑是人类一切认知与行为的基础。军队党组织建设本身亦是基于这一基础的社会实践。我军是在特有形势、环境中以特定成员为主体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文化底蕴不足一直是困扰军队建设的突出问题。现代社会条件下人文和社会科学的迅猛发展?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军队跨越式发展的迫切现实?要求军队党组织在社会综合文化基础的形成与巩固上有大的突破?旨在提高党组织与其成员的人文科学知识水平?从根本上改变文化相对落后的状况?形成党的建设的现代文化氛围和文化基础。第五?掌握现代军事科技基本理论?奠定党组织领导部队现代化建设的科学技术知识基础。当今时代?现代科学技术已经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特别是在先进科技更为普遍、广泛应用的军事领域?军事革命不断发展、战争样式不断变化、战争手段不断进步。而从科技水平上比较?我军与发达国家军队尚有较大的差距?处于相对落后状态。因此?对于军队党组织建设而言?掌握现代军事科技基本理论?具有更为重大紧迫的现实意义。军队党组织致力于军事科技的掌握?主要在于熟悉该方面知识?形成与组织领导部队现代化建设和指挥现代化战争所必需的科技理论功底?使之在实现政治思想过硬的同时?达到军事科技过硬的目的?促进其基本功能的有效发挥。

二、完善专业知识结构

作为各该单位统一领导和团结的核心?军队各级党组织承担着目标相同、内容有别的实际工作任务?党组织的成员更有各自的具体工作职责。从推动军队建设的实际讲?加强军队党组织建设?就是要使各级组织和党员、干部更好地履行职责?完成好自身承担的各项任务。有鉴于此?完善军队党组织及其成员的专业知识体系?不仅是加强党组织思想理论建设之必需?更是保证其有效发挥作用的重要基础。新形势下?军队现代化建设的内涵日益丰富?专业化更为突出?专业分工日益细化?对党组织及其成员的素质能力要求日益提高?而我军各级党组织及党员干部在军队转型、建设转轨的环境中?固有的专业功底明显不敷应用?离高素质、复合型和军政兼通、指技合一的要求尚有较大差距。完成机械化、信息化建设双重历史任务的客观现实?迫切需要军队党组织切实掌握组织领导部队建设所需要的现代军事专业知识?精通本行、兼通其他、全面发展?形成与军队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的、履行职责所必需的、贯通军事政治后勤装备各领域的、个体作为与组织领导相统一的、结构科学合理的知识系统。

三、完善科学思维方式

一定思维方式是一定态度与行为的基础。军队党组织及其成员的思维方式?是以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基础?在军队建设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从理论上讲?这一思维方式应该是科学的、合乎规律的。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各种思想观念、价值意识?时时影响以至干扰着党组织及其成员的思想?致使其不时出现偏差。现实中一定程度及范围内存在的本本主义、教条主义、、形式主义、利己主义、自由主义、个人主义以及消极懈怠倾向等?就是思维方式不科学的表现?这就为我们提出了进一步完善军队党组织科学思维方式的命题。着眼军队现代化建设的深刻性与广泛性?军事变革的复杂性与长期性?市场经济条件下军队面对考验的全面性与严峻性?军事斗争准备中各种因素的矛盾性与多变性?积极改进和完善党组织的思维方式?是其思想理论建设必须完成的现实任务。完善科学思维方式?主要是基于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将党组织的建设同军队建设的客观需要结合起来?将自身认识与党的思想、理论、路线统一起来?将自体需要同党和军队的目标融会起来?在学习理论、升华思想和工作实践中逐步形成正确认识和解决问题的规律性思维模式。

四、完善动态内化机制

就组织及其成员的发展而言?任何基于提高自身而采取的措施?都是为了将之所蕴涵的意旨内化为该组织及其成员的内在品质。这个品质?作为一种稳定的心理特征?直接表现为素质与能力。换言之?军队党组织思想理论建设的一切活动?从根本上讲?就是为了实现其思想与心理品质的内化与升华?亦即为了提高其全面素质和能力。素质与能力可以通过知识内化而获得?所以?建立和完善党组织思想理论的内化机制?自然成了这一建设的重要内容。从军队党的建设历史看?正是由于各级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持续不断地将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内化为自身的思想与理论品质?促进了素质与能力的提升?才保证了党和军队赋予的各项任务使命的完成。从党组织建设的实际效果讲?只有使其成员真正内化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其思想理论建设才算达到了目的。因此?理论与实际相联系、将党的理论转化为自身的思想觉悟与行动?是党对思想理论建设的一贯要求?也是军队党的建设的优良传统。但在新形势下?纷繁复杂的客观环境干扰着党组织成员的思想意识?自我价值追求的客观需要影响着党组织成员的内化构成。各类教育不少、觉悟提高不快?阅读书刊不少、内化发展不快?理论观点不少、素质提高不快的现象并不少见。为此?曾要求军队?要坚持以实际问题为中心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的方法?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把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应用于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实践?转化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转化为观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科学思想方法?转化为建设现代化正规化革命军队的精神动力?转化为立身做人、成长进步的行为准则。因此?有必要以读书、灌输为基本形式?以自我思考、集中研究重大问题为中心环节?以联系实际开展工作的各项要求为基本规范?以观察力、思维力、理论力的实际提升为检验标准?紧密结合军队党组织和部队建设实际?建立和完善军队党组织的思想理论内化机制?不断提高各级组织及其成员的素质能力?形成适应新需要的再学习再内化的动态发展模式。

军事心理学论文第6篇

【关键词】普通高校军事理论课;问题;对策

军事理论课是高校国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军事理论课是以国防教育为主线,通过系统介绍军事思想、军事战略、军事战争新形势等,使大学生掌握基本的军事理论和技能,树立国防观念,增强民族责任感。2013年教育部总政治部总参谋部下发了关于全面提高学生军事训练质量的通知中提出要认真贯彻关于加强和改进兵役工作的重要指示,推进学生军训工作创新发展。自治区教育厅和宁夏军区司令部2012年联合颁布了《宁夏回族自治区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军事理论课教学工作的有关规定》对军事理论课教学的目标任务,课时学分,教学管理,师资培训,检查考评等方面做了具体规定。本文以宁夏部分高职院校为例,探讨高职院校军事理论课的现状及提高的对策。

一、军事理论课教学现状

通过对自治区一些高职院校调查,军事理论课教学存在以下突出问题:

(一)军事理论教师师资水平有待提高

军事理论课是一门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历史、外交以及电子、机械、生物、光学等知识的学科,军事理论课教师应以专业教师担任为主。但我区高职院校近今年才开始开设军事理论课,大部分的军事理论课教师为兼职教师。主要来自辅导员,学生处和保卫处的行政干部,思政教师等。以笔者所在的学校为例,学校没有配备专职军事理论课教师。他们大都未曾入伍或未曾系统学习国防教育课程,军事理论课高要求与军事教师军事理论知识不足的矛盾突出。

(二)学生学习效果有待提高

由于不少高校对开设军事理论课的意义认识不到位,授课时间过于集中,我区高职院校军事理论课大部分在军训期间授课;加之师资缺乏,军事理论课教学只能以“超大课”的形式进行,每次上课二三百名学生挤在一个大教室里。教师以理论讲授为主,教学方式单一,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

(三)军事理论课教学管理有待提高

军事理论课难以列入学校正常教学计划,我区高职院校目前都开设了军事理论课,但是在实际开展过程中,军事理论课仍然存在被边缘化的情况。如大部分高职院校将军事理论课安排在周末或者晚自习时间上课,笔者所在学校将军事理论课安排在军训期间的晚自习期间。没有将军事理论课与其他专业基础课等统一布局,编入课表进入教务系统,也没有将其纳入教学督导组督导范围。

二、提高军事理论课教学水平的对策

(一)建立多样的军事教师选拔形式

各高职学院应在全面考核、坚持标准、严格把关的基础上,力争做到老中青结合及军事理论师资队伍的稳定。军事理论教师的来源可以实行“择优选调”的方式,即从有丰富经验的各专业教师中进行选聘。同时各高职学院应为军事理论教师的业务培训和科研工作提供必要的条件,定期对军事教师进行业务知识培训,保证军事教师能不断地获得更新的军事知识,以便于调整他们的知识结构,加强实践及科研能力。

(二)创新军事理论课教师教育培训方式

目前教育部不定期举办军事理论课教师培训,但由于各种原因,各省高校能参加培训的学校和人数实在是太少,尤其高职院校军事理论课教师培训机会更好,不能满足军事课教师的成长需求。我区每年由宁夏军区军训办组织一次军事教师集训,但存在者高等学校和中学军事教师混合培训,培训内容以军事技能为主,缺少军事理论方面培训,没有知名专家参与等问题,培训效果较差。应该建立军队或军事院校的军事理论课教师培训基地。每年分批分次地对军事理论课教师进行轮训,采取理论讲授、专家辅导、示范观摩教学、小组讨论交流等方法,着力解决军事课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而且应该向高职院校军事理论课教师适当倾斜。这对于加强高职院校军事教师队伍建设有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

(三)组建军事理论课教研室加强教学管理

目前我区高职院校国防教育管理机构不健全,绝大多数高职院校没有设立独立的国防教育中心,也没有军事理论课教研室,一般军事理论课由学生处代管。当前应该首先建立军事理论课教研室,并统一挂靠在马克思主义教学科研部。一是可以促进地方高校军事理论课教育教学走向正规,提高该门课程的教学效果;其次使军事理论课教师一种归属感,能坚定他们投身军事理论课教学的信心;再次也有助于开展军事理论课教学研究和科研工作,使科研服务于教学,从而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

(四)坚强考核监督确保政策落到实处

目前我区高职院校基本都开设了军事理论课,但还很不规范,军事理论课建设质量亟待提高。自治区教育厅、宁夏军区军训办应加强高职院校军事理论课建设考核监督,督促各高职院校贯彻落实国家和自治区相关文件精神,解决军事理论课教师不足和流动性大,军事理论课开设不规范,以讲座代替讲课,超大班额,军事理论课教师培训不足等问题。坚决纠正部分高校对军事理论课不重视,军事理论课被边缘化的倾向。

当前旧的冲突根源远未根除,局部动荡时有发生,热点问题此起彼伏,同时恐怖主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跨国犯罪等非传统安全威胁日益上升,国际安全领域的不稳定、不可测因素明显增加。我国周边安全环境也不容乐观,中美战略竞争加剧等,必须加强国防教育提高全社会国防意识。学校国防教育是提高全社会国防意识的重要方面,高校应切实加强学校军事理论课建设,推动军事理论课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大洋.普通高校军事理论课教育问题初探.吉林建筑大学学报,2015.12

军事心理学论文第7篇

论文关键词:大学生,爱国主义,国防教育,军事理论

开设《军事理论》课是目前高校开展大学生国防教育的主要途径。国防教育作为一种基础教育,其核心是爱国主义教育。通过国防教育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具有其他教育形式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国防教育与爱国主义的辩证关系

1、国防教育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国防教育的终极价值目标就是增强教育对象的国防意识。国防意识作为一种社会意识,是国防这一社会存在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其本质表现为对国家利益的高度重视。【1】国家利益,是一个主权国家在开放的国际关系格局中生存与发展需求的总和。没有对国家利益的维护和关注,也就不可能有国防意识的形成和增强。国防意识是爱国主义在国防领域里的集中体现,国防教育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题中应有之义。列宁说:“爱国主义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的祖国一种最深厚的感情。”【2】积极的国家认同感、自尊心、自豪感,自觉的爱国义务感,都是爱国主义精神的基本内涵,其本质就在于对国家利益的高度关注。因此,国防意识所反映的对国家利益的关注,是构成爱国主义精神的基本组成部分。

2、爱国主义教育是国防教育的本质任务所在。国防教育实质上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为适应国家安全和发展的形势需要而进行的生动实际的国民思想教育。国防教育的基本功能是激发国民的爱国热情、强化国家利益至上意识、培养公民为国家安全和发展而献身的民族精神和气节。其中,爱国主义是国防教育最本质的规定性。【3】国防教育是增进人民对于祖国的认同,激发人民的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培养人民的爱国主义思想的有效手段。

3、国防形势、国防教育等因素直接影响着爱国主义情感的发展变化。首先,爱国主义情感随着国防形势的紧张而高涨。纵观古今民族英雄、爱国志士、高涨的爱国激情,都是在国际形势紧张条件下应运而生的。抗日战争时期,全国各族人民不甘做亡国奴的抗战热忱,及其表现出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就是最好的注释与例证。其次,爱国主义情感随着国防意识的增强而增强,随着国防观念的变化而变化。国防意识、国防观念,实质上是国家意识、国家观念。没有国防意识,就没有国家意识,因而就不可能产生爱国情感;没有国防观念的提高,就没有国家观念的强化,因而就不会有爱国主义的升华。【4】历史证明,和平时期爱国主义情感的提升,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加强国防教育,提高全民族的国防意识,增强国防观念。《军事理论》教学,是高校国防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增强大学生国防观念的重要载体与途径。

二、《军事理论》教学在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中的重要价值

《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2006年修订)规定的军事理论课教学内容有中国国防、军事思想、国际战略环境、军事高技术、信息化战争等五大部分。这些教学内容中蕴含着丰富的爱国主义素材与内容,是开展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崭新载体。

1、通过《军事理论》教学,有利于提升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当代大学生出生于和平时期,成长于强盛的祖国怀抱之中,物质充裕,生活条件优越,没有经历战争和炮火的洗礼,对先辈的奋斗历程已渐渐淡忘,国防意识欠缺,国防观念淡薄。实践证明,大学生通过学习《军事理论》,其国防意识和爱国、卫国、强国的责任感、使命感得到显著增强。一方面,对国防事业认知更为积极,情感更为热诚深厚。大学生爱国、卫国、强国的激情更为高涨,对祖国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明显增强。另一方面,对国防实践,无论认知上还是情感上都呈现出十分积极地变化。中国武装力量建设,尤其是几次大阅兵,使大学生对国防实践情感的认同与体验更为深刻、强烈,而且更具后续影响力。

2、通过《军事理论》教学,有利于强化大学生的民族成就动机,增强民族凝聚力。爱国主义是民族凝聚力的内核,民族凝聚力是爱国主义的外在表现,它们在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抵御外来侵略和推动社会进步中发挥了巨大作用。【5】通过系统讲授军事理论课,从世界范围的军事科技、政治经济、国际局势、意识形态领域日趋激烈的竞争等方面引起学生的理性思考,强化大学生的成就动机和应对外部挑战与压力的心理准备。据调查,西方国家早已把刺激人的成就动机作为调动国民进取心的杠杆,强化和提高民众企求成功的社会心理抗衡能力。通过《军事理论》爱国主义教育的主导作用,强化大学生的民族成就动机,引导大学生把这一动机内化为“实干兴邦”的具体行为,从而迸发出奋发向上、拼搏进取的巨大动力。

三、利用《军事理论》开展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效途径

1、确定《军事理论》教学重点,强化爱国主义教育主题。

在军事理论教学中,加强国防历史文化传统的教学,夯实爱国主义精神的情感基础。中华民族历史传统文化中蕴含着崇高的民族精神、民族气节和优良道德。中国国防历史上的爱国人物、爱国思想、爱国事迹,陶冶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将爱国之情变成报国之志。这正是我们进行国防教育最具体、最生动、最丰富、最感人的素材和宝贵资源。只有通过中国国防历史文化的教育,才能使大学生了解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百折不饶的发展历程,了解我国历史,尤其是国防史上的重大事件和著名人物,了解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所遭受的灾难和屈辱,以及中国人民反对外来侵略和压迫,反抗腐朽统治,争取民族独立解放,前赴后继,浴血奋战的精神和业绩。这些正是新时期大学生国防精神和国防意识的共同底蕴。在课堂教学中,充分挖掘蕴藏在国防历史文化中的爱国主义教育资源,运用这些资源去教育感化当代大学生,让他们全面了解中华民族的灿烂历史文化传统,形成文化认同,激发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之心,从而增强民族凝聚力和爱国主义观念。

在军事理论教学中,正确认识我国现代化国防建设成就和当前面临的国家安全形势,坚定爱国主义信念。实践证明,要深化爱国主义教育,建立起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感,就必须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我国现代化国防建设成就和当前面临的国家安全形势。在教学中,通过详细讲授,播放国庆大阅兵、军事演习等纪录片,深刻阐释我国国防现代化建设取得的成绩,展现强大的武装力量,让大学生深切感受到祖国的强大,从而振奋大学生的爱国精神。从世界军事形势和现代国防、高技术局部战争的战例中,尤其是新军事变革对我们提出的新挑战,可以看到只有加强国防建设才能在未来的信息化战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从而增强学生的民族责任感和使命感。从我国军事高科技的发展成就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可以树立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紧迫感。

在军事理论教学中,强化国难史、民族屈辱史的教学,培养大学生的居安思危意识,激发大学生的爱国热情与报国之志。教学中,通过中国国防史和古代中国军事思想的学习,列举丰富的事例、战例,尤其要对近代中国遭受西方列强侵略的那段屈辱史和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史分专题进行讲解,并辅以经典的爱国主义教育影片,让大学生深切地感受到我国古代的辉煌和近代的屈辱,这些都将促使他们增强居安思危的意识。通过《军事理论》中的战争史教育,可以使大学生更直接更集中地了解中华民族曾经历过无数次灾难,也曾战胜过无数次灾难,使大学生更深刻地感受在数千年的发展历程中铸就的伟大民族精神。【6】

2、改革《军事理论》教学方法,增强爱国主义教育价值。

军事理论教学要紧跟时展的新要求,紧贴大学生的新思维,结合军事理论教学的任务,采用启发式、体验式、合作式、接受性学习和探究性等教学方法,有针对性地实施教学。首先,要结合战例进行教学。军事理论教学要在阐述基本理论观点的基础上,尽量把一些战例及相关事例作为论据,节选其精彩情节进行生动讲解,寓理于事例之中,寓理于情趣之中,融理论性、知识性和趣味性于一体,从而使军事理论教学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其次,要抓住侧重点进行教学。在教学内容上,如中国国防部分应以激发大学生的爱国意识和责任感为重点,使学生树立牢固的国防观念;军事思想部分应以学生了解古今中外军事思想发展史和主要人物军事理论的基础上,把握古代与近现代军事思想的精髓;世界军事部分应以周边安全环境和国际热点问题为重点,增强学生的危机感,提高国防意识。第三,要联系世界军事发展动向进行教学。密切关注国际形势和军事理论的发展变化,及时调整补充教学内容,力求把学生最关心的世界热点、最新信息、最新学术动态引入课堂,使教学内容前卫、鲜活,让军事理论课充满生机活力,从而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军事理论课的教学效果,增强军事理论的教育价值。

实践证明,军事理论具有很强的爱国主义教育功能。首先,从军事教育的性质上看,就具备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军事学研究的是战争,战争事关国家存亡,民族兴衰,本身就能引起大学生的强烈共鸣。更何况,我国是一个在历史上饱经战事,沧桑满目的国家,任何一次近代史上的侵华战争,都足以激起大学生强烈的爱国、卫国、强国之心。其次,中国国防史和军事思想的教学内容,能使大学生了解我国古代优秀的军事文化和外国军事思想的精华,树立辩证的、唯物的世界观、战争观和方法论,形成全面、正确的国防意识,增强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与忠诚,捍卫祖国的独立和主权、维护国家的尊严和安全的责任感。再次,对现代军事科学技术、信息化战争、世界军事形势及周边国家安全战略等内容的学习,既能使学生了解我国国防建设已取得的伟大成就,增进民族自豪感,也使学生了解到我军现有武器装备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差距,增强民族忧患意识,进而树立起“为中华之崛起”而努力学习的伟大理想。

3、创新《军事理论》教学模式,提高爱国主义教育实效。

军事理论课要提高教学效果,必须采取多种形式,运用多种手段,创新教学模式,增强军事理论教学的辐射力、感染力,使军事理论教学进入大学生的视野,融入大学生的思想,帮助大学生开阔军事眼界,理清学习思路,消化学习内容,增强国防观念。在教学中,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如讲授我军武器装备,可以采取现场教学的方法,组织参观部队或军队院校,参观现代化武器装备和兵器模型,加强感性认识,增强学习兴趣,加深对军事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坚持理论教学与观看爱国主义影片相结合,如讲授近代国防历史时,可播放《甲午海战》等经典影片;讲授高技术战争时,可播放《海湾战争》、《伊拉克战争》等影片,通过形象生动感人的影片,增强课堂教学的信息量和吸引力;提倡教学中就热点问题加强师生讨论与交流,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兴趣。如讲授打击“台独”势力分裂活动,实现国家统一的伟大意义时,可就台海局势的现状,利用翔实资料对比分析前苏联解体给人民带来的经济、政治、社会发展、国家安全等方面的危害,介绍在防止“台独”上所作的政治、经济、军事和外交上的斗争,让学生互相探讨发言,启发学生深刻认识“台独”分裂祖国的危害性和我们应该采取的对策,从而达到统一思想认识,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此外,还可开辟第二课堂,建立国防教育网站,设立军事爱好者QQ群,构建军事理论教学网络平台,使大学生能够通过网络空间,了解掌握更多、更新的军史知识,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增强教育实效之目的。

参考文献:

【1】项文荣.国防意识与国防教育.【J】.国防,1996年第9期。

【2】列宁全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出版,1972年10月第2版,163。

【3】【4】王联斌、汪安恕.爱国主义与国防教育.【J】.空军政治学院学报,1995年第5期。

【5】刘莉.高校爱国主义教育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J】.世纪桥,2007年第11期。

【6】张成斌.国防教育: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载体.【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6年第4期。

[微软用户1]

[微软用户2]

军事心理学论文第8篇

关键词:任职能力国防生构成培养

早在我国古代兵书《孙子兵法》开篇中就有写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如今,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发展,对我军新型初级生长军官培养提出了新的时代要求。国防生作为军队生长军官的来源之一,在各签约高校和驻校选培办的通力合作下 ,逐步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从一名国防生转变为合格的军队初级干部,其所要求的能力素质是多元化的。努力提高国防生政治、军事、管理、创新等各方面能力素质,才能与不断发展的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相适应,与我军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的要求相适应。

一、铸牢自身政治素质,对接部队任职需求

掌握军事思想、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以及关于军队建设的一系列重要论述,熟悉人民军队性质、宗旨和光荣传统,树立热爱人民军队、献身国防的思想,具备良好的军人思想品德修养和较强的法纪观念。

――国防生政治素质的基本要求

(一)牢固树立献身国防的思想意识

人民军队是党领导下的为人民服务的军队,是人民的子弟兵。作为军队干部的来源的国防生的政治素质过硬就是必备的要求。广大国防生要在思想上、政治上和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有高度的政治觉悟、坚强的党性和崇高的道德品质。在校期间,国防生就进行过良好的思想品德教育:从《马克思主义原理》、《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到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系列教育活动等等,这些课程及活动都很大的提高国防生的思想觉悟,使国防生坚定政治信念,筑牢政治素质,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社会主义、忠于人民,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二)始终确立坚定不移的政治信念

广大国防生要坚信马列主义,思想和邓小平理沦,积极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要求,牢固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正确的人生观,具有远大的革命理想和信念,对共产主义事业的胜利充满信心。国防生这三个字是一种责任,是一种意识,广大国防生更应该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自觉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努力践行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把握好人的生活态度、理想、行为动机和道德情操,做一名合格的国防生,为今后部队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三)坚决服从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扎实政治合格是对国防生的的根本要求,国防生,是军队的生长干部,是未来钢铁长城的一员。作为一名国防生,政治素质是其大学期间始终要抓住不放、努力提高的。业余时间,多阅读《报》、《现代军事》、《军队党的生活》等相关军队军事文化方面书籍,对国防生提高自身政治素质有着很大帮助。当前,广大国防生要把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作为首要的政治任务,努力以实际行动践行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要求,提高政冶素质,筑牢忠诚于党的“军魂”意识,以高昂的斗志迎接党的十的胜利召开。

二、练就过硬军事素质,迈好军旅生涯第一步

打好军事共同基础,初步掌握一定的军事理论基础知识和技能,具备良好的军人气质和作风;初步掌握现代军事高技术知识,了解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的基本特点;熟悉军事领导科学的一般原则和方法,具有一定的组织指挥能力。

――国防生军事素质的基本要求

(一)打好军事理论基础,完善信息化战争知识

国防生是未来初级军队干部,是成长为军事栋梁的基点。过硬的军事素质是逐渐培养和积累起来的,更是确保战争胜利的前提。国防生的学习过程也是一个打牢军事素质基础的过程。当今社会已进入信息时代,信息化战争也已悄然向我们走来。没有理论的行动是盲目的行动,而盲目的行动往往是失败的行动。所学的专业和课程与信息技术紧密相联,这为国防生了解掌握信息化战争知识提供了良好的学习契机。众所周知,我军目前正朝着建设信息化军队的目标迈进,武器装备逐步向信息化方向发展,国防生的就是明天军队信息化的建设者。当前要做的,是应抓住当前学习的大好时机,学习了解信息化武器装备发展的趋势,研究信息化技术,把信息化战争知识作为学习的重点。在日常军政课程和暑期的集中训练中,对于基本的军事和政工的课程,真正让有心去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俗话说,带兵打仗,克敌制胜,没有理论的指导是万万不行的。军事理论的重要,在于指导战争实践。国防生学好军事理论是学习中的重要内容和日常开设的《舰船概论》、《人民军队导论》等军政课程,对理论军事素质的提高都很有大帮助。学习它不能作为一般的课程来对待,要与战争形态的发展变化相结合,与现代作战的实际相结合,与未来的军队工作岗位相结合,有的放矢,扎扎实实打好军事理论的功底,为将来从事军事领域的工作奠定扎实的理论基础。

(二)熟悉基本军事技能,提高组织指挥训练能力

国防生要熟悉和掌握基本的军事技能,如队列训练、轻武器射击等。基本的队列动作和体能训练,在日常的校园军事化管理中就可以实现,但射击等只能在集训中才能学的。这种初级的训练虽然只是一个入门,学习和掌握起来并不难,但往往都只学到一般水平,并没有特别突出,因此,珍惜每一次训练机会,努力提高军事基本技能就很重要了。国防生还应时刻关注与军事技能相关的知识与信息,进一步培养爱军习武的意识。军事训练是部队经常性的中心工作,是带动基层建设的基础工程。组织指挥训练是一门重要的功课,是一名合格军官必备的素质。国防生是未来训练场上的组织指挥者,因此提高组织能力,掌握指挥艺术,是在大学校园就要下功夫学好的又一门必修课。每一名国防生都应珍惜每一次担任骨干组织训练的机会,放开手脚,大胆施训,把自己真正摆到指挥官的位置,严格要求自己,不断提高组织指挥素养。

(三)掌握军事心理学知识,练成良好心理素质

心理素质是军事素质的一部分,也是国防生其他方方面面素质的基础。保持坚强的毅力和灵活的适应能力,不仅是今后学习生活所应该具备的素质,也是适应未来军队特殊工作任务的基本要求。心理学知识,以应对当今社会多向性、快速性的选择为主体。目前国防生正处于逐渐走向成熟、走向独立的重要阶段,当专业学习、品质修养、交友恋爱等一系列人生重大课题突然涌来时,没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是难以应对的。以军事训练中五公里为例,每次五公里都是一次考验,部分人还没开始就产生畏惧心理,更别说取得好成绩了。国防生将来要到军队工作,在心理素质方面比普通大学生有更高的标准。现代战争非常惨烈,军队干部特别是指挥员,需要很强的心理承受、心理疏导能力。为此,在平时的学习中,加强学习心理学的理论知识,掌握心理学常识和心理活动规律,学会自我调节。同时也为将来在实践中运用心理学的原理,有效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打下基础。

三、发挥创新管理才能,开创部队工作新局面

创新就是一种强烈的进取意识,不安于现状,不满足于已有的成绩,努力开创工作新局面;创新对一个民族来说,是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国防生身在五彩斑斓的大学校园里,创新素质得到了一定锻炼。如何将大学开放性校园中锻炼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合理的运用到今后军队管理当中去,打破少数僵化的管理方式,开创军队人员管理等方面的新局面,这至关重要。

(一)创新与学业相联系,在日常中提高学习创新素质。

首先必须维持自身创新意识,将自己的学习过程都作为创新思维训练的过程,善于思考和钻研,不受常规的思维约束,寻求对问题的全新的独特性解答。其次要培养创造能力,根据不同学习时期的内容、目的和任务,运用一切已知的条件和信息,开展能动性思维活动。一个人能力是有限的,思维也是有限的,创新中合作、沟通、协调是必不可少的,发挥团队精神,集体优势,创新思维和创造力就会在合作的协奏曲中不断升华。

(二)创新与管理相结合,在部队中发挥创新管理能力。

要真正的管好,带好一个连队,哪怕是一个排,都是很值得去思考,去探索的问题。作为一名由校门到营门的基层连队干部,在校就应该考虑所要教育的对象的复杂性,大胆创新管理方式就很重要了。有机构调查表明,现阶段我军的战士结构主要出现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变化。首先,战士的文化程度参差不齐,本科学历的大学生士兵越来越多,甚至还有硕士研究生的入伍当兵,最低的学历要求都是个高中毕业生。其次,战士的生活阅历越来越复杂,在我军新入伍的战士当中,来自大江南北的,有打过工的,有混过文艺界的,甚至有出国留学的。再次,家庭背景有了很大的变化,有军人世家、富豪之家、世代为官、种地贫农、单亲家庭等等;最后,要注意老兵与新兵的不同,士官与义务兵的不同。在了解这么多后,针对性的改变,创新以往的管理方式,多样化的开展政治教育就应运而生,这又需要我们利用在在校读书训练期间,多积累,多学习,思维越活跃起来,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和管理水平,才能把这些工作做好。管理是门科学,创新的管理更是艺术,它需要国防生们不断的培养自己创新能力,同时掌握一定的管理知识,并通过在模拟中队的任职,积累一定的管理经验,这才能在未来的岗位上把工作做好。

参考文献:

[1]总政治部干部部.中国国防生[M].北京:出版社,2008

[2]由治斐.队列训练要义与释疑[M].江西:海潮出版社,2011

[3]吴从辉.基层思想政治教育[Z].南昌陆军学院,2010

[4]总政治部宣传部.军队基层文化工作[M].北京: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