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电子产品实训总结

电子产品实训总结赏析八篇

时间:2023-02-12 01:02:13

电子产品实训总结

电子产品实训总结第1篇

关键词:电子技术实训“六步”教学法教学改革实践

《电子技术实训》是电工电子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该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其实践内容占总课程学时数的70%以上。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达到能够认识和检测常用电子元器件,会设计简单电子产品,会焊接和安装小型电子电器产品,会调试和维护小型电子系统,操作现代化电子产品制造设备的能力。

该课程实施教学改革以来,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现对该课程的教学改革总结如下:

一、课程内容总体设计

通过对电子技术实训技术岗位的调研分析,得出实际岗位要求,结合课程教学大纲,总结出本课程的三个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电子技术实训的基本过程和电子产品制作的基本方法,掌握电子新电路和新元器件及先进的电子产品的制作工艺。

能力目标:掌握单、双面印制电路板的设计制作及表面安装电路设计制作的技能。能从事电子类产品的生产、质量检验、计划管理、调试维修以及电子产品的辅助设计与开发。

素质目标: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规范操作习惯、信息获取能力、良好的职业行为、团队协作精神和语言表达能力。

对三种目标进行归纳,以3个电子产品为载体,以电子技术实训流程为主线选取教学内容,设计出3个学习项目,根据学习任务开发出相应的能力训练项目。将综合素质细化,与能力训练项目相对应。其对应关系如表1所示。

二、教学单元设计

1、《工作任务单》及《学习工作单》设计

一个《工作任务单》对应一个教学单元,将每个学习任务以《工作任务单》的形式出现,使学生在学校的学习过程如同在工作岗位的工作过程。《工作任务单》包含教学方案、问题阐述、任务布置、学习评价四个部分。

教学单元设计中的教学步骤、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如表2所示。

学习工作单是学生在实践完成后,对各知识点、技能点的回顾,需要以作业的形式上交。

2、教学步骤、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

学习任务的教学实施采用8节课连排,这样有利于完整工作过程的完成及教学资源的充分利用。将学生4~5人组成一个小组,在每一个学习任务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以小组形式在实训室团结协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三、教学实施

该课程采用基于工作过程的“六步”教学法,实施“教、学、做”一体化教学。

1、任务布置

教师布置学习任务,下发工作任务单。通过实物、图片、现场录像等,展示该任务的目的和意义。

2、相关知识讲解

通过讲演结合、学做结合、讨论互动等教学方法,将课程中相关知识点、技能点传授给学生,熟悉教学设备,使学生获取并掌握所需的理论及实践知识。

3、工作方案制定

在计划与决策阶段,学生小组通过讨论、查找资料等方式,设计工作方案,列写工作计划表。

4、任务实施

学生以小组的形式按照工作计划表中的内容进行任务实施。学生设计并制作印制电路板,在生产流水线上模拟实际生产程序(包括生产组织、生产管理、质量监控、物料管理)进行电路的焊接调试,完成电子产品的制作。教师对学生的任务实施情况进行全过程的考核。

5、成果展示

任务完成后学生小组制作PPT进行成果汇报。

6、产品检验与点评

任务完成后,教师对学生做出的产品进行检验,包括电路设计检验、电路板性能检验、电子产品质量检验等。最后,教师针对学生的整个制作过程,点评学生任务的完成情况,包括电子产品的设计及制作、仪器设备的操作、团队协作及语言表达情况。

四、考核方案设计

本课程实践性、应用性比较强,所以要加强过程性考核,考核项目包括学生自评、教师对小组评价、教师对个人评价及作业考核。

学生的综合成绩由过程考核成绩和作业考核成绩两部分组成,如下所示:

综合成绩=(学生自评20%+教师评学生30%+教师评小组50%)÷学习任务总数(n)×70%+作业考核30%

五、课程特色

1、以电子技术实训技术岗位开发课程教学内容

根据电子技术实训技术岗位的生产流程和教学大纲的要求,开发出体现电子产品制作新工艺和新技术的学习任务,并增加安全用电常识、质量控制及经济成本内容,将其融合贯穿到学习任务中。

2、操作能力强

每个学习任务自始至终都需要学生按照生产工艺流程从简单到复杂的顺序,亲自动手完成。

3、教学方法创新

实施以电子技术实训流程为主线的基于工作过程的“六步”教学法。教学组织以行动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六、教学效果

1、学生通过学习任务的学习,自制出3个电子产品。学生自制电子产品的装配调试成功,使学生获得极大的成就感。

2、学生通过自制电子产品的生产过程,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安全意识、质量意识、环保意识和自主学习的意识,增强了学生就业竞争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为直接上岗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姜大源.工作过程导向的高职课程开发探索与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2]辛岚.职业教育中CAD教学改革研究[J].职教研究,2006,(8).

[3]王建,赵金周.电工基本技能实训教程[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电子产品实训总结第2篇

[摘 要]在国家大力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背景下,引企入校,校企共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校企混编师资团队,积极探索(电子产品生产工艺与管理)课程的工学结合教学模式,从实训环境、师资队伍、教材建设、教学模式和考核机制等方面进行了改革与实践,教学实践证明,改革与实践提升了学生综合运用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解决实际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

关键词 ]电子产品生产工艺与管理;校企合作;高职院校;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0568(2014)35-0086-02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3年度江苏省高等职业院校计划资助项目“高级访问工程师” (编号:FG13①的科研成果。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 (教高[2006] 16号)明确指出“高等职业院校要紧密联系行业企业,厂校合作,不断改善实训、实习基地条件。要积极探索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校企组合新模式,由学校提供场地和管理,企业提供设备、技术和师资支持,以企业为主组织实训。”还提出了“高等职业院校要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课程,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带动专业调整与建设,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是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要重视学生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校内成绩考核与企业实践考核相结合,探索课堂与实习地点的一体化。”

在国家大力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背景下,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电子信息学院(以下简称“学院”)与多家电子企业合作建立以生产性实训为主体的实战实训环境,建设以校企“混编师资团队”为主体的双师结构教学团队,积极探索《电子产品生产工艺与管理》课程的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经过近五年的教学改革与实施,在实训环境、师资队伍、课程标准、教学资源、教学模式、考核机制等方面进行了探索与研究,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课程性质及定位

《电子产品生产工艺与管理》课程是电子信息工程技术、无线电技术等电子相关专业的核心课程, 陶在学院“新四块”课程体系中属于岗位能力课程。课程依据电子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相关职业岗位(群)的能力要求而设置的,对专业所面向的电子产品制造岗位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和素质目标的达成起支撑作用。课程以高职教育的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在一起。教学内容依据企业调研、行业发展需要并参照“无线电装接工”的国家职业标准,实践操作从企业真实生产案例获得,注重操作规范、装配技巧和检测流程,充分展现职业教育教学的基础性、实用性、操作性等特点。

《电子产品生产工艺与管理》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具备高素质劳动者和高级技术应用性人才所必需的电子产品生产工艺与管理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通过任务引领的项目活动,掌握电子产品生产工艺与管理的技能和相关理论知识。使学生能够承担各类电子产品的装配、生产工艺和管理的工作任务,同时通过电子生产与管理的过程培养学生查找、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培养学生电子产品生产工艺与管理的理念。增强职业变化的适应能力,为发展职业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努力实现高等职业教育与企业岗位人才需求零距离。

二、课程教学改革与创新

1.引企人校,建立“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自2009年起,学院与南京新联电讯仪器有限公司、南京泰之联无线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在校内建立“电子产品生产性实训基地”。学院调整原有的焊接装配实训室、调试与检验实训室和维修实训室,按照企业生产实训要求设立了产品装配生产车间、产品调试维修车间、仓库、管理办公室,由公司出资装修和营造企业氛围。

同时,企业提供了频谱分析仪、逻辑分析仪、扫频仪、失真度测试仪,数字存储示波器、高频信号发生器、频率计等电子测量调试仪器设备59台套,总价值约320万元。“电子产品生产性实训基地”不仅承担学院的教学任务,保证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质量,而且还要保质保量、按期完成企业的生产任务。

同时, “电子产品生产性实训基地”为专任教师进行企业实践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学院每年安排2-3名专任教师到“电子产品生产性实训基地”进行企业实践,截止目前已经有14名教师在“电子产品生产性实训基地”完成企业实践,专业教师在“电子产品生产性实训基地”中学习了企业的文化、管理模式、新工艺、新产品、新技术,同时在基地指导学生完成各项实训任务,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提供了保障。

2.引企人教,构建校企混编师资团队。根据“电子产品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实际情况,学院派出H名专职实训教师、2-3名企业实践专任教师、1名管理人员,企业派出1名副总工艺师、3名助理工艺师、3名工艺员、1名助理工艺员、2名检验人员、2名管理人员、3名生产辅助人员,形成了一支20多名教师和企业人员构成的混编师资团队。 闽混编师资团队构成后,校企联合对混编师资团队进行培训,提升专任教师在实际生产流水线上的时间指导能力,提高企业技师,工程师的教学技能与水平。

在课程教学中,企业工程师主要负责企业文化、装配工艺、调试工艺、测量与维修的工程实训等实战教学,校内教师主要负责基本装配焊接技术、元器件的识别与检测、常用焊接工具的使用等基础教学,两种师资根据各自优势,通过实训项目相互结合,协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校企合作,编写教材并实施教学。通过深入南京新联电子、泰之联、爱立信、三宝科技等企业,与公司管理人员、技术人员访谈以及毕业生问卷调查,明确了电子制造类岗位对学生电子产品生产技能的要求,并确定了课程内容。根据课程的教学要求加强校企合作教材的建设,通过与企业深层次、全方位的合作,以企业真实典型产品(如数传电台、信号发生器、示波器、计数器、无线信号屏蔽器等仪器设备)为载体,选取满足工程性、实战性实训要求的项目内容,将企业生产工艺及管理、调试测试知识融人教材,撰写校企合作教材。

《电子产品生产工艺与管理》课程是实训类课程,总学时为56课时,实训2周。课程教学第1周安排在校内电子产品装配实训室,主要进行电子产品装配技能的基础训练,第2周安排在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主要进行企业文化的学习及以企业真实产品(如数传电台、信号发生器、示波器、计数器,无线信号屏蔽器等)为载体的生产工艺、调试工艺、测量与维修的工程实战训练。

4.校企共评,完善课程考核机制。课程考核改变以往学校教师作为单一主体对学生进行评价的考核机制,形成校内教师考核和企业工程师考核相结合的课程考核机制,问根据实训环节,按项目完成情况、操作规范性分别由学校教师和企业工程师在不同实训环节进行评分,制定合适的校企合作考核方案,并通过2年的实施情况进一步完善了考核比例的分配和考核指标的细化。

《电子产品生产工艺与管理》课程考核按阶段进行,注重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职业素质、职业能力的考核。第,周学生在校内实训室实训的基础能力考核,占50%。由校内专任教师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实训项目完成情况进行评价。其中,平时表现占5%,元器件识别与检测考核占20%,焊接质量考核占加%;实习报告占5%。第2周学生在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实训的综合能力考核,占50%。由企业工程师根据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给出。其中,工作态度、团队合作占10%,安全文明生产占5%,装配工艺文件制作占5%,装配工艺过程占15%,规范操作占10%,交验合格率占5%。

加强校企深度合作,建设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是高等职业院校改善办学条件、彰显办学特色、提高教学质量的重点。依托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进行教育教学改革是高职院校发展的必然方向,也是高职院校专业建设、课程体系建设和人才培养的根本保证。通过对《电子产品生产工艺与管理》课程从校企共建实训环境、混编师资队伍、校企合作教材建设、教学模式和考核机制等方面进行改革,取得了明显成效。

电子产品实训总结第3篇

关键词:企业 作业指导书 课程改革

一、背景资料

电子产品安装与调试是笔者所在学校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是模拟企业生产,基于产品为导向的系统化课程改革理念下的理实一体化课程。同时,学校以往的常规教学流程是“理论-实验、实训教学”,这基本上是保留在单一的技能培养层面上,培养出的学生与企业所需的人才需要、技能要求、素质要求相距甚远。因此,有必要通过课程改革引入企业生产线的岗位生产作业指导书(以下简称作业指导书),为学生创造接触实际企业生产的学习情境,从而提高课程教学的实效性及学生的综合素养,提升学生就业能力。

广西机电工业学校在部级改革示范校建设过程中,在重点专业“电子技术应用”建立了以职业能力形成为主线,基于工作过程,以企业作业指导书为载体的课程体系。在实施过程中,按企业要求改造相应实训室,同时加大教学过程的改革,由之前的“理论+实验、实训”改为“企业+产品+生产线”的以生产过程为主线的教学模式。

二、实施企业化课改的准备工作

1.建立生产性实训车间

为了打造既能满足教学需求又能符合企业生产要求的生产实训一体的现代化生产型实训室,学校聘请了社会企业一起参与建设了首条带有生产性的电子技术综合应用实训车间,完全按照企业标准厂房设计和布局,配置了2条生产流水线,共有工位50个,其中生产工位48个,检验工位2个。2套生产检验设备,24套通用设备,焊接机以及点胶机、先进的焊接机、制板机、产品检验等专用设备,满足了生产小型电子产品和专业课程的需要。

2.配置了不同产品生产(工作)任务情境下的作业指导书

为把企业的标准、规范、科学、市场化的理念融入到作业指导书中去,在电子产品安装与调试的课程中,学校配置与之对应的作业指导书(《电烙铁使用作业指导书》《分立件插件标准作业指导书》《质检员操作标准作业指导书》)和《分立插件外观检验标准》等多个文件。

作业指导书分布在具体的各个教学工作任务中,也相当于企业生产各工序下的具体工作任务。这些生产任务、生产流程,在生产线的工位牌上明白、准确、清晰地标示出,让学生知道在生产或实训教学中要做什么、怎么做,操作步骤是什么,做到心里明白,同时体现了企业对生产过程的标准控制。作业指导书主要内容有以下方面:①作业名称、适用范围;②作业质检具的准备;③操作流程图;④技术标准、工艺要求、安全注意事项;⑤编制者、审核、批准、修订;⑥作业前后的要求及验收、交接等。

3.编制丰富多彩的理实一体化教材

除了给学生配置图文并茂的作业指导书外,学校配置了网络资源,网络上有自主编写的理实一体化教材、动画课件、学习任务书、相关电子产品安装工艺标准、课程学习标准、微课视频教学等。这样极大方便了学生课余时间的学习,提供了优良的学习环境。

学校除了安排专任教师教学外,还聘请企业方技术骨干、行业能手一起参与教学,以保证教学不脱离企业的实际需求,并且提高教学的实效性,实现校企对接,管理对接。

三、作业指导书编制原则

采取企业作业指导书的形式教学的目的是使教出的学生更能接近企业的实际生产用人需求。为此,在编制作业指导书时,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由企业的技术骨干与学校教师共同完成编制

作业指导书专业性非常强,不可能由任课教师独立完成,当然也不能完全由企业人员单方完成,要根据企业的技术目标要求和危害(隐患)辨识分析以及教学需要进行编制。要由企业方的班组长或技术骨干与校方的教师共同收集相关资料,并按作业指导书的项目内容及要求进行筛选整理,最后形成一个系统可执行又便于教学的作业指导书。

2.根据培养对象融合教学需求和企业生产来编制

在编制指导书时,不能一味只考虑企业的要求。在满足企业生产基本前提下,融入教学知识,同时注意生产对象是学生,不是员工,其最多算个准员工,另外还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来编制。

3.编写形式上可灵活多样,通俗易懂

编写作业指导书最终目的是给学生生产和学习使用。为了给学生增加学习兴趣,提高效率,在编制指导书时,多采取图表、填图、图形等形式多样又通俗易懂的模式。例如对于电阻、电容的安装,要求采取实物图片的样式标明安装的技术要求、最佳的安装参数、容易出现的安装问题等等。同时均配制有相应的视频,以降低学习难度,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

四、基于企业作业指导书教学过程实施及应用

1.实施前准备

教学实施前准备相当于企业的岗前培训。在作业指导书编制完成后,组织学生(准员工)学习培训,掌握其中的内容,为上线生产(实训)的顺利进行打下基础。同时,新上岗的学生(准员工)学习培训完成后,要经过考核合格后方能上岗。严格按企业制度要求执行,同时,每个生产现场的工位牌上均放置有作业指导书,以便于学生在每天的工作学习中予以实施。

组建小组合作学习,模拟企业工作机制。实训室采用小组化教学,学对应企业的线长,副组长对应线长助理,学习委员对应品管员。电子专业实训作为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主要途径之一,就是要模拟企业的工作流程,模拟企业的生产组织形式,以小组生产线合作的形式开展教学。这样能让学生在仿真的企业工作情境下学习,完成实训或真实的生产任务,培养学生在学习生产过程中学会与人沟通、交流的方法,培养其职业习惯与职责履行的自觉,提升职业素养。

2.过程实施

以电子产品安装与调试课程为例,该课程的教学生产实训在校内新建设的电子技术综合应用实训车间进行,以实训生产的方式组织实施。比如生产(组装)“音频功率放大器”这一电子产品,其教学流程为:开班前会下达任务领料检测安装测试、检验总装产品终检及评价成果展示、总结7S作业结束。课程的教学流程如下。

(1)开班前会:教师总结过去的学习工作以及安全等方面的检查;学生作自我着装、仪表的检查。

(2)下达任务:教师布置当天的学习和工作任务。

(3)领料:助教发放,线长签领生产物料和生产用具。

(4)检测:上线前,检验物料(元件)的好坏,品管员监督,确保产品质量。

(5)安装:上线组装生产产品。务必对照作业指导书,按标准工艺要求安装。

(6)测试、检验:按标准对半成品进行测试、初检,品管员监督,保证产品合格。

(7)总装:对合格的半成品进行总安装。

(8)产品终检及评价:对成品进行终检后入库,同时对完成的产品进行评价(与课程成绩挂钩)。

(9)成果展示、总结:展示产品,增强自信心,并对所做工作进行总结。

(10)7S作业: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安全、节约。按照企业的标准进行7S作业,学习企业管理方式,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达到提高企业形象、提高工作效率、提升产品品质、降低生产成本、改善员工精神面貌及提升员工职业素养的效果,最终形成良好职场素养。

3.应用注意

为充分发挥作业指导书的作用,在实施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要求学生以准员工身份来要求自己,并严格按照作业指导书要求执行。

(2)带班教师要不厌其烦地教育提醒学生注意安全生产,以避免事故及伤害的发生。

(3)带班或实习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动态,包括出勤、精神状态、学习状况、生产情况等,并及时评价。

(4)不同电子产品按难易程度安排教学学时。

(5)提醒学生在生产学习过程中做好详细的记录,并将指导书及记录用于生产结束后存档作为学生综合成绩的评定依据。

(6)在实施过程中,对出现的问题或需要补充的地方,要及时补充完善,做到持续改进,使作业指导书保持真实有效性。

4.应用效果

通过以电子产品生产工作过程导向的“电子产品安装与调试”的课程学习,学生的一致反映如下。

(1)把理论课本改变成作业指导书的形式,学起来通俗易懂,很容易上手,并达到项目要求,按照指导书的步骤一步一步去做,可逐步学到教学知识。

(2)极大地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作业指导书被视为“学习宝典”。

(3)比较容易形成较好的职业习惯,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就业竞争力。

对学校2013级电子专业的学生依照作业指导书实施教学以来,得到了全校的教改评价中的较高评价。事实上,对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自觉性和端正学习目的均有了积极的推进作用。

五、小结

事实证明,在经过企业化的“电子产品安装与调试”课程学习和训练后,学生在生产、学习过程中与人沟通、交流方法以及职业习惯与职责、职业素养方面有了较大提升。在学校2012级、2013级电类学生使用后,企业优先录用。其中2012级不少学生工作几个月就走上了一线生产管理岗位,如2012级电子电路班有5位学生当上了生产线长、班组长等。还有的进入了工艺部门工作,这些都说明了课改的作用。下一步对课改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作业指导书中的不足之处还要进一步解决完善,使其在课改中发挥更大的实效作用。

参考文献:

[1]郑惠群,陈桂兰,张莹.高职电子产品生产工艺与管理课程改革[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1).

[2]王建民,杨靖,刘春奎等.《烟草工程专业生产实习作业指导书》的编写及应用[J].轻工科技,2013(4).

[3]姜大源.职业教育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4]吴冰冰.高职教育中的“校企合作”[J].中国民营科技与经济,2008(8).

电子产品实训总结第4篇

【关键词】电子技术;渐进式;组训模式

电子技术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根据课程的特点和要求,该课程实践操作部分可总结为两种形式:单元电路测试和实际产品组装。按照“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思想,在具体的实践教学过程中,可采用“渐进式”教学组训模式。

一、单元电路测试“四步渐进式”组训模式

对于单元电路的测量,要改变以前先理论介绍后实践操作的教学模式,采用“认知――探索――实践――总结”四步渐进式教学组训模式。

(一)认知

认知是学生接触新知识的第一个过程,首先要从外观、现象、功能等方面展示给学生。对于单元电路,首先要让学生从电路结构上认识电路,即要介绍电路的结构组成;其次,要利用仿真或者实物实验的方式,通过对电路现象的展示,让学生了解电路的功能,从而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认知阶段实际上解决的是要“学什么”。

(二)探索

在认识过程中,学生必然会对各种现象、功能等产生疑问,在探索阶段,解决的就是“为什么”。

在这个过程当中,教师与学生共同学习知识,探索现象中的本质。教师的主要工作是介绍基本知识,提出相关问题并引导学生思考,解决学生自主探索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学生的主要工作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学习,主动探索,讨论并解决教师提出的问题。

(三)实践

在认知与探索阶段,学生主要是听和想,没有真正动手去做,实践阶段的主要工作就是做。对于单元电路,主要按照教师提出的要求和注意事项,观察实际电路现象,测试电路功能,排除实测过程中遇到的简单故障。

首先,教师明确做什么,即布置具体的小任务。其次,教师简单示范操作方法,明确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然后,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具体的实践操作,教师进行检查指导。在实践过程中,学生既是一个动手完成任务的过程,也是一个知识的探索实践过程。遇到不懂的地方,查找教材或资料;碰到新问题积极讨论探索,并在教师的帮助下解决问题,从而深化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把握。

(四)总结

总结是一个归纳知识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反思改进的过程。教师需要总结,学生同样需要总结。

1.教师对教学效果的总结

通过练习、提问等形式,检查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总结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反思教学中出现的不足,从而改进教法。

2.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总结

总结所学的主要知识点,反思实践操作过程中没有解决的问题,从而进一步改进和提高。

二、实际产品组装“五步渐进式”组训模式

实际产品的组装主要可以分为元件识别、电路焊接、原理阐述、电路调试、装配总结五个部分,可以按照“认知――实践――探索――实践――总结”五步渐进式组训模式进行教学。

(一)认知

认知阶段,主要解决的“有什么、是什么”。

主要可以分为两部分:产品功能演示和元件识别。产品功能演示主要是根据实际组装产品的特点,利用仿真、视频以及实物的手段,进行产品功能的演示。演示的目的是给学生一个产品的整体印象,让学生了解产品功能,激发探索的欲望,这部分的工作主要由教师来完成。元件识别主要是逐一识别该产品所需要的电路元件,观察元件外观,总结元件功能与特点。这部分工作主要由学生来完成,教师可以适时进行指导与帮助,解决学生识别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解释一些复杂或者不常用元件的功能。

(二)实践

认知阶段,学生对所要装配的产品有了初步的认识。此时,学生的最大兴趣就是如何迅速地将产品焊接组装起来,而不是想知道产品的原理是什么,所以实践阶段的主要任务就是焊接组装产品。

实践阶段,主要学生来完成。学生根据所配发的电路原理图,结合教师提出的注意事项,一步一步将电路焊接。在此过程中,学生会遇到很多问题,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

(三)探索

经历实践阶段,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产品的初步组装,此时学生的最大兴趣就是想知道自己组装的产品到底合不合格,能不能用。按照以往的教学模式,下一步由教师对学生组装的产品进行调试。这种做法虽然能够节省大量时间,而且能够较快地解决问题,但是学生基本上没有学到理论知识,因而要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在产品初装成功之后,进行知识的探索。

在探索阶段,教师要避免知识漫无边际的阐述,而要把握“故障”这个核心问题,以解决故障为主要目的,通过对可能出现故障的解决,将产品的原理贯穿于故障解决中。同时,要阐明电路原理图中关键点的数据以及测试方法,教会学生故障的检测与排除方法。

(四)实践

经历知识的探索,学生对于电子产品的原理有了充分的了解,同时掌握了一定的产品检测方法和故障排除方法,再次进行实践,主要就是学生根据教师传授的方法,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产品性能的检测,查找故障并排除,使得装配的产品调试合格。

(五)总结

经历“认知――实践――探索――实践”四个过程之后,学生已经完成实际产品的组装与调试,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掌握了哪些知识,具有哪些收获,遇到哪些问题,有哪些新想法等,这些都需要进行一定的总结。同时,作为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有哪些问题,有哪些知识的遗漏,哪些教学组织上的问题等,也都需要进行总结。

总结是对知识的一个再回顾的过程,也是对学习的一个反思过程。总结的主要目的不是知识的简单堆积,而是要充分认清在理论上、实践上、能力上以及思维方法上具有哪些收获,从而为下一步的学习提供更好的参考。

三、“渐进式”组训模式需要把握的几个问题

(一)“教学做一体”为核心

“渐进式”教学组训模式表面上是一个顺序的过程,是一个逐步提高的过程,但同时又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是“教学做”的有机融合。

实践操作中遇到问题,需要理论的指导;理论分析中根据需要也可以进行实践操作。同时要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手段,将“虚拟电路”与“实际电路”同时引入课堂,充分发挥虚拟结合的优势,使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二)“任务驱动”为主要方法

不管是单元电路测试还是实际产品组装,学生都是主体,教师只起到指导和引导的作用。因而教学中采用的主要方法即是任务驱动式教学法。

实践过程中,教师要以一个个具体的任务为驱动,学生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一步步完成每个任务,经过多个任务的积累,最终完成整个任务。在这个过程当中,学生不但学习了知识,而且锻炼了技能,做中学,学中做,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共同提高。

任务驱动法只是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一个核心的方法,在具体组织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穿插其它方法的使用,例如案例式教学法、情景模拟式教学法等。

四、小结

电子技术课程实践教学“渐进式”组训模式,注重学生的认知规律,从现象入手,引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并强化电路基本原理、功能和应用方面的知识。整个组训过程由现象到本质,“教学做”一体,实现知识和技能的逐步深入,逐步提高,从而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罗曼,莫薇,宁文珍.“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09,6:118-119.

电子产品实训总结第5篇

电子装配实习是机电技术专业学生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通过实习,使学生初步接触生产实际,获得电子产品生产工艺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为学生今后从事生产技术工作打下必要的基础。通过实习,学生应熟悉常用电子元器件及元器件手册的使用,能根据课程设计的性能要求正确选用电子元器件,掌握常用电子仪器仪表的正确使用方法以及电子线路的基本测试方法,初步掌握电子产品制造的基本工艺,了解电子产品必备的技术文件,提高学生对电子电路的装配、调试等知识的认识,增强实践工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对一些常用的电子设备有一个初步的了解,能够自己动手装配、调试一些简单的电子产品。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同学之间的团队合作、共同探讨、共同前进的精神。同时通过本次实习为省、市技能大赛选拔选手。

二、实习实训的内容

序号

学习内容

基本知识

基本技能

1

电子元器件的识别与检测

熟悉常用电子元器件的类别、型号、规格、性能、使用范围及基本测试方法,了解电子元器件的老化、筛选等工艺过程

掌握常用电子元器件的正确选用及测试方法。熟练使用万用表、数字电桥、IC测试仪、体管特性图示仪

2

电子仪器的使用

了解示波器、函数信号发生器、稳压电源、交流毫伏表的工作原理,熟悉它们的使用

掌握示波器、函数信号发生器、稳压电源、交流毫伏表的使用方法

3

手工制作印刷电路版

了解印刷电路版的结构及作用,熟悉印刷电路版手工制作的过程

能手工制作印刷电路版

4

电子产品制作

了解电子产品安装和焊接的基本知识、电子产品生产的

基本过程。

掌握元器件的焊接和安装方法,独立完成所设计电子产品的安装。写出安装产品的技术文件

5

常用电子线路的调整与测试

熟悉一般电子线路故障的检测、分析及排除故障的方法。

使用测量仪器对电子线路进行测试与调整

三、实习过程

首先对同学们讲解了实习安全操作规程,实习注意事项,确保实习过程的安全优质高效。讲解了常用元器件的识别、测量、判别及功能,使他们对常用电子元器件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把理论知识和实物相联系,加深了基础知识的进一步理解。讲解了常用仪器仪表及工具的功能、使用方法,为电子装配实习打下坚实基础。

对他们进行了为期两天的电子焊接培训,焊接是将想要连接的两个金属加热到焊锡的溶解温度,对此注入适量焊锡,将焊锡渗透在两个金属的中间,使之连接在一起,金属与渗透在金属中间的焊锡,形成的合金层。

1)焊接的目的

①电器的连接:把两个金属连接在一起,使电流能导通。

②机械的连接:把两个金属连接在一起,使两者位置关系固定。

③密封:把两个金属焊接后,防止空气、水、油等渗漏。

2)焊接满足的条件:

①清洁:把铜箔和元件表面清洁,使两者干净并保持干净。

②加热:同时对铜箔和元件加热,使起在同一时间达到同一温度。

③焊接:(供给焊锡)在适当的温度时,注入适量焊锡。

3)外观好的焊接是什么样?

a) 焊锡呈弧形流动、粘附性好。(粘附性、焊锡量)

b) 焊锡表面要光滑、有光泽、发亮。(适当的温度)

c) 应推测线迹、元件形状。(焊锡量)

d) 应无裂痕、针孔等。(不纯物、设计)

e) 应无焊锡渣、焊锡珠、松香渣等污物。

通过焊接培训,使同学们初步掌握了电子焊接的基本技能,同时也了解了现代化生产中所使用的焊接技术。

其次,结合同学门知识能力结构和生活实际,精心选择了用万用表检测二极管、三极管,制作家用调光台灯电路两个项目进行装配实习。

总结起来电子产品装配过程大概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一)了解电子产品功能,熟悉电路原理。

(二)发电子产品装配零件,检查和熟悉各种零件。

(三)熟悉电子产品的装配图。

(四)焊接各种零件及进行最后的组装。

(五)调试与检测

电工电子产品的装配调试是一个比较难且又需要耐心的任务,但是它的目的和意义是十分重大的。通过对电子产品的装配、检测与调试,了解一般电子产品的生产调试过程,初步学习调试电子产品的方法,培养检测能力及一丝不苟的科学作风。在实训老师和同学们的共同努力下各个电子产品装配成功率达到95%以上,仅有个别同学装配不成功,实习达到了预期效果。

最后,在实验室电子实训台上搭建基本电子线路,进一步训练同学们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和拓展。通过在实训台单元板和面包板上搭建基本放大电路、流水灯电路、串联稳压电源电路、抢答器电路等,进一步训练同学们的动手能力、识读电路图的能力和综合素质。

针对有兴趣的同学讲解PRETEL DXP2004和multisim仿真软件,进一步拓展他们的知识能力结构和兴趣,为电子技能大赛做好准备。

四、问题和建议

在实训实习过程中,大多数同学能够按照要求进行操作,整个过程有条有理,实训效果相对较好。但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如同学们学习兴趣不高、求知欲不强、基础知识薄弱、专业基础课学习不扎实、专业基础理论知识欠缺、动手能力普遍较差、个别同学不按照实训老师要求操作等。

电子产品实训总结第6篇

跨界:社会化精准服务

2016年12月23日,按照中央、省市深化供销社综合改革的指示精神,泸州市最大的新型基层供销合作社――云锦镇供销社成立。由张学良任主任,社员有农民、村组干部、种植养殖大户、专业合作社。经营场所以云锦镇供销社为中心,下设十六个销售点。自2017年1月9日开业以来,供销社营业额已经有两万多元。

在现场,桂花村六组村民张国云听完培训后,连连说:“糟了,糟了,我在私人那里买的敦玉518玉米种子一包40元,比供销社整整贵了10元。”有同样遭遇的村民李云也说:“这下就晓得了,以后还是去供销社买东西,还是供销社的东西信得过。”

“我就是县供销社培养出来的中级农产品经纪人。我也没想到,现在我成了供销社负责人。”49岁的张学良是泸县农产品经纪人协会培养的社会化服务型经纪人。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的有关规定,原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委托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组织有关专家,制定了《农产品经纪人国家职业标准》,这个标准经原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批准,自2003年8月18日起施行。”泸县供销合作社副主任、泸县农产品经纪人协会会长洪代富称农产品经纪人才是规范的职业称谓。

2005年8月,泸县在全省率先成立了农产品经纪人协会。积极发挥“全国农产品经纪人星火科技培训示范点”和“全国供销合作社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点”优势,在全省率先开展农产品经纪人培训和鉴定工作,重点是把农村从事r产品生产、加工、经营的人员通过星火科技培训后成为农产品经纪人。

2010年10月,张学良参加了泸县第六期农产品经纪人培训。“我印象很深,吃住全包,我免费学习了十天。之前我初中都没毕业,是培训让我有了农产品经营意识。”张学良坦言,正是这次培训教会他使用电脑,从此他每天晚上都会用村上远程教育中心的电脑刻苦学习。

2016年3月,在镇党委的动员下,张学良创办了云锦镇惠农家种养殖专业合作社。“我在三个村流转了3000亩土地,成立了泸州市最大的农业公司。”张学良介绍说,公司超前运作,建立了云锦镇生态食材冷链物流配送体系,实现了农户与超市、食堂、饭店等对接,帮助农户把本地的生态农产品卖出去,减少了农产品生产到最终消费之间的环节,降低了交易成本,增加了农户收入。

“我现在全力以赴把供销社打造成融市场经营主体、为民服务载体、合作经济组织为一体的新型供销社,让老百姓买到最好的东西,惠民增收。”张学良开始了新的“耕耘”。

认证:有机龙眼打出金字招牌

跟着39岁的武万琼走进云龙镇英雄村的龙眼育苗基地,只见她查看了育苗的长势,并与合作社技术员曾生荣、李斯蓉一起研究了新品种的嫁接。

“我只是个高中毕业的农家女子,是培训让我改变了命运。”武万琼说,正是农产品经纪人协会举办的培训为她打开了创业大门。拥有中级《农产品经纪人资格证》的武万琼并没有止步,她积极参加各种学习,考取了《有机/GAP认证内部检查员资格证》,成为泸县唯一具有有机食品内部检查员证书的技术员,为泸县农产品食品安全生产管理服务提供了技术保证。

2012年,武万琼成立了泸州市首个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泸县熟龙龙眼专业合作社联合社。联合泸县潮河、海潮、太伏、云龙等镇开展有机龙眼食品认证工作,使4个乡镇的龙眼通过了有机食品认证获得证书,统一注册了泸县熟龙牌龙眼商标。联合社工作也覆盖到兆雅、得胜、嘉明、福集等镇,联合开展部级龙眼综合栽培标准化示范区建设,为泸县创建“泸县龙眼”地理标志保护工作立下了汗马功劳。

“品牌的创建很重要。”武万琼带着合作社专家研发新品种。其中“泸晚一号、二号”晚熟龙眼在国内仅云龙镇才有,是泸州龙眼种植技术的新突破,泸县也因此获得了“中国晚熟龙眼之乡”的称号。2015年,武万琼再接再厉研发的“泸早二号”等3个品种均获得“优质果品奖”,成为泸州市龙眼评优活动中获奖最多的一位经纪人。

有了特色优质品牌,合作社又投资480余万元新建了“泸县农产品集配中心”,将当地先后销售到泸州、宜宾、重庆、成都、上海和广西等地。“截至去年底,合作社龙眼社员户均收入2.5万元以上,部分种植大户收入高达4-5万元,比一般农民收入高两万元以上。”云龙镇党委委员孙继刚说。

“供销e家”:农产品产销对接

为拓宽协会会员农产品销售渠道,协会会员、县土产棉麻果品公司总经理涂有平在全市率先建立了泸县特色农产品展示展销中心,搭建农产品产销对接平台。2015年3月,他又投资入股参与县供销社组建“泸州供销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并担任总经理,承担实施了四川省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和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电子商务示范县建设任务。

“通过积极整合县商务、供销、电信、邮政等部门资源,公司推动‘互联网+供销社’和‘互联网+协会’发展,对供销社传统的营销和服务网络实施信息化改造工程。从此,农产品经纪人利用互联网将泸县优质产品推向全国。”涂有平介绍说,目前公司建立了县级电子商务孵化运营中心和“供销e家”泸县电子商务综合服务中心。通过开展为农村消费者提供网购网销、助农取款、交费、充值、订票、代收、代换代退等10余项便民服务,形成了以泸县电子商务孵化运营中心为核心的县、镇、村三级电商综合便民服务网络体系,服务中心实现农产品网销额1400余万元。

此外,电商公司还在全省率先承接开展县邮政分拣中心业务和县城到喻寺、牛滩片区包裹配送业务,切实解决农村“最后一公里”物流配送问题。2015年12月15日,国务院副总理在北京调研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电商平台时,洪代富作为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电子商务示范县的代表,现场向副总理汇报了泸县推进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情况。

电子产品实训总结第7篇

培训时间:2020年11月2日

培训地点:罗定市**镇镇会议室

参加人员:罗定市**镇、村干部(分管电商领导、村第一书记、村主任等)。

参训人数:66人

授课老师:**老师

电子产品实训总结第8篇

按照农业部有关开展农民手机应用技能培训周活动的工作要求,本着“手机助力农畜产品线上营销”的主体,切实帮助农民"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好"手机,真正让手机成为农民发展生产、便利生活、增收致富的好帮手。湟源县农林牧局联合电信、移动、联通等企业,结合新型职业农民、农技推广服务等培训,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了农民手机应用技能培训活动,培训周期间初步开展了55人次的培训。现将湟源县开展培训的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培训措施:

1、整合培训资源,拓展农民手机应用技能培训。

联合电信、移动、联通等运营企业制定了培训方案,明确了培训对象、培训内容培训形式,结合我县实际认真开展农民手机应用技能培训周培训工作。充分利用各类农业培训项目,整合培训资源,将农民手机应用技能培训纳入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课程,在农民田间学校、农业科技下乡等培训宣传中开展农民手机应用技能培训。现场发放信息服务宣传资料,为农民讲解手机实用技能。

2、明确培训目标,助力农民跨入互联网时代。

邀请移动公司技术人员为农民讲解智能手机应用技能基础课,让农民用好手机互联网,让他们知道网店、淘宝、天猫、京东,也了解了网销与网购,让手机成为农民发家致富的好帮手。

3、丰富培训内容,利用手机助农民开阔增收渠道。

此次培训班的内容主要包括电子商务基础知识、电子商务实际操作、电商与传统营销的区别,电子商务对农产品销售的意义,网络技术等内容,内容丰富、富有新意,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帮助农民掌握电子商务的基础知识,搭建了学习平台,引导他们拓宽了销售渠道。

4、加强培训网路安全,增强农民自身保护能力和防范意识。

电信技术人员重点讲解网络安全教育知识,举实例生动讲解网络诈骗的危害,为农民财产安全提高了保障。

二、培训成效:

1、便民服务:农民可利用手机开展在线事务办理,医疗挂号、法律咨询、购买车票、网购生活用品、农产品购销等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