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社区科普室工作计划

社区科普室工作计划赏析八篇

时间:2022-10-30 07:55:40

社区科普室工作计划

社区科普室工作计划第1篇

几年来,为提高社区科学素质,服务群众生活,把科普活动搞得红红火火,__社区在街道办事处的正确指导下,结合本社区实际情况,成立了社区“创建科普示范社区”领导小组。在科普工作中,我们始终坚持把同志“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的重要指示落到实处,把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及科学方法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来抓,大力实施科学素质工程,积极推进科普工作群众化、社会化、经常化,开创了社区科普工作的新局面。社区从抓科普设施建设、营造科普氛围入手开展以下工作:

一、进一步加强科普领导,把科普工作纳入社区议事日程

在学习党的十六大文件精神的基础上,深刻领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涵,社区科普工作要有新思路,社区科普的发展要有新举措。科普工作说到底也就是做人的工作,就要联系社区科普工作实际和居民群众所关注的热点问题,把思想统一到社区今年整个工作思路上,为社区各项事业的发展服务。社区计划召开“社区科普”发展座谈会、科普专题工作研讨会,把科普工作列入社区居委会《社区精神文明建设规划》,党委书记作为科普工作第一责任人的思路不变。社区科普工作领导小组成立以来,及时了解新科普信息,请学有专长的人员作为科普宣传员,建立了科普宣传员、科普家庭,科普志愿者及科普辅导员等多位一体的科普宣传队伍。从而保证了科普工作天天有人抓、天天有人做,促进了社区科普工作向纵深发展。

二、必要的科普硬件设备,是衡量社区科普工作发展的重要因素

为了深入开展科普工作,社区还进一步完善软硬件建设,保证科普工作有场所、有阵地。社区内的阅览室,为居民提供了各方面科普读物,让居民在书中找到乐趣、学到知识。同时,社区内还设有近700平方米的地下活动中心,其中有健身房、室、乒乓球室、台球室、沙弧球室、书画室、手工编织室等,给居民提供一个健康向上的活动场所。社区有18米长的科普长廊,内容有疾病防治知识、计生知识、科普活动集锦等,也给社区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此外,社区还在楼道内制作科普宣传版面,以“生活小窍门”、“卫生知识”、“健康园地”等科普内容点缀楼道,让居民沉浸在“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氛围中。

三、丰富的科普活动,是体现社区科普生命力的决定因素

如果说上面说的是社区科普工作的硬件,那么丰富多彩的科普活动就是我们全年社区要提升的科普软件。从几年来我们的经验表明,一系列设计合理,富有趣味的科普活动,总是让居民喜闻乐见的活动。配合日常开展的学习型社区、学习型家庭、和谐家庭的创建,丰富科普活动,营造科普氛围生命在于运动、组织在于活动。我们以贴近居民生活、弘扬时代精神、喜闻乐见、形式多样的“创建科普示范社区”系列活动为载体,通过开展科普大课堂,让科普走进社区每个家庭,每个角落。几年来,社区通过科普大课堂这个平台,积极开展了“崇高科学,破除迷信”和健康知识讲座及青少年法制培训;开展了婚育新风进万家的系列宣传活动,把优生优育、婚育知识送到千家万户;开展了“走进消防中队,远离火灾隐患”消防知识活动;开展了“学雷锋、讲文明、除陋习、见行动”活动;开展了“遵章守纪是根本,确保安全靠个人”安全知识讲座;暑假期间,社区还组织青少年开展科普活动,培养青少年爱劳动、爱科学以及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从而丰富了青少年的暑假生活。据不完全统计社区每年以健康教育、计生、环保、消防、禁毒、暑期教育等为内容,组织科普培训、咨询、讲座、文艺演出、宣传等活动达20场次以上,发放各类科普宣传材料5000多份,接受咨询服务的群众达1500多人次。平时,社区还充分利用各种主题活动日开展科普宣传活动;充分利用春节、

元宵节、中秋节、建党节、建军节、国庆节等重大节日开展“迎新春联欢会”、“居民联欢会”、“同度中秋、迎国庆”等丰富多彩的“合家欢”文艺演出。居民在活动中,边娱乐边学习,办成居民增进交流,共同促进的活动,推进社区人文氛围。组织形式上,参与性更广泛,更具代表性;规模上,内容更加丰富多采,科技含量更高。

四、发动一切力量,调动居民参与科普的积极性

在居民群众中宣传科普,最根本的目的是要居民在日常生活中,活学活用。科普知识,俗话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没有群众参与就是失败,所以说如何调动居民的参与度是我们全年科普工作中要思考的问题之一。为此,我们利用社区科普宣传员、志愿者、利用共建单位资源等力量在广大居民群众中进行了广泛的科普知识的宣传活动,从而达到共谋发展。

社区科普室工作计划第2篇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提高公民科学素质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根本任务,按照“政府推动、全民参与、提升素质、促进和谐”的方针,围绕“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安全健康、促进创新创造”工作主题,大力普及科学知识,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推动建设更加富裕、更加文明、更加和谐的新。

(二)主要目标:到2015年,全区科学技术教育、传播与普及在基础上有较大发展,公民获取科技知识渠道进一步拓宽,对科学技术态度更加理性、科学,处理实际问题、参与公共事务能力进一步提高,我区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的比例力争达到5%。重点人群科学素质明显提高。未成年人对科学的兴趣明显增强,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决策水平不断提高,农民、城镇劳动者、社区居民科学素质显著提升,城乡居民之间科学素质差距逐步缩小。科普公共服务能力大幅提升。科学教育与培训体系逐步完善,大众传媒科技传播能力和科普基础设施的服务能力持续增强,科普资源开发利用效率和共享水平加快提高,科普人才队伍不断壮大,科普服务更加公平普惠。公民科学素质建设机制不断完善。政策支撑、经费投入、监测评估和考核激励机制进一步健全。

二、重点任务

(一)实施未成年人科学素质行动。结合实际,大力宣传科学发展观,重点宣传“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安全健康、促进创新创造”等知识。在幼儿园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渗透科学启蒙教育,激发幼儿认知科学的兴趣和探究欲望。推进义务教育阶段科学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进一步提高农村中小学科学教育的质量,推动教育均衡发展。发展职业教育,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不断丰富学生的校外、课外科学教育活动,动员科技和教育工作者组织开展与青少年面对面的科技交流活动。积极开展“大手拉小手科技传播行动”、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科技节”、“科技专家进校园(社区、科普基地)”、“中学生进科研院所(实验室)”等活动,加强珍爱生命、远离和崇尚科学文明、反对愚昧迷信等宣传教育。营造崇尚科学的校园文化氛围,培养中小学学生科学理念,激发学科学的兴趣,增强实践能力。重视家庭在未成年人科学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二)实施农民科学素质行动。落实《农民科学素质教育大纲》,建立适应需求的农村科学教育培训体系。完善农村科技教育、传播普及服务网络体系,发挥“农村致富技术函授大学”、“农民党校”等平台作用,围绕农民生产、生活实际,加强对农村党员、基层干部适用技术和市场经济知识培训以及妇女“双学双比”等各类农民科技培训。加大避险自救、防灾减灾知识的科普宣传,提高农民应对突发恶劣天气的能力。充分发挥基层科协、村级科普小组、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和各类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机构以及“大学生村官”、科普员的科普作用,积极开展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就业培训工作。深入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科技之春”、“全国科普日”等科普活动。组织实施“科普惠农兴村(富民)计划”,发挥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农村科普示范基地和农村科普带头人等带动作用,深入开展科技进步示范点创建活动。

(三)实施城镇劳动者科学素质行动。围绕建设西咸国际化大都市目标,以提高劳动者学习能力、职业技能和技术创新能力为重点,促进第二、第三产业从业人员科学素质。广泛开展适应市场需求的职业技能培训,提高进城务工人员的职业技能水平和适应城市生活的能力。进一步加强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工作,将劳动者应具备的基本科学素质内容纳入各类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培训课程,将有关科学素质的要求作为各类职业培训、考核和鉴定的内容。充分发挥职工技协、研发中心等组织和机构的作用,深入推进“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职工”、“青工技能大赛”、“讲理想,比贡献”等群众性技术创新和发明活动。深入企业开展安全生产、避险自救的宣传教育,加强对危化品、建筑施工、交通运输等高危行业从业人员的安全知识培训,增强职工安全防范意识。组织开展健康讲座、心理培训等宣传教育活动。

(四)实施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行动。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提倡科学态度、讲究科学方法为重点,以创建“三型”机关为载体,加强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技教育培训,提升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决策与管理水平。区委党校要将科学素质教育内容列入教学计划,建立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普知识考试、考核机制。区委组织部、区人社局要定期举办有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参加的讲座、报告会、知识竞赛等科普活动。各级党委(党组)中心组要围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建设学习型机关等活动,组织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实地参观科研单位和科普场所,切实加强对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的科学素质培训。

(五)实施社区居民科学素质行动。积极开展社区“巾帼建功”创建活动,围绕安全健康、节能环保、防灾减灾等内容,开展科教进社区、卫生科技进社区、全民健康科技行动、社区科普大讲堂、节能减排家庭行动、心理健康咨询等活动,提升社区居民应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加大对食品安全、生产安全等公共安全的科普宣传力度,提高社区居民对食品安全检测技术、重大突发事故应急技术以及公共保障水平的了解程度。针对突发性灾害天气、突发重大事故和灾难,开展应急演练,提高社区居民应对能力。实施社区科普益民计划,建立共建共享机制,充分依托社区公共服务场所和设施,建立完善社区科普活动室、科普图书室、科普画廊等基础设施,拓展和发挥科普功能。结合社区信息化建设,发挥互联网、移动通信、移动电视等新型传媒等功能,健全镇办科协、社区科普小组等网络组织,建立健全社区科普宣传员和科普志愿者队伍,提升社区科普服务能力,发展完善社区公共服务体系。

(六)实施科学教育与培训基础工程。加强教师的科学素质建设,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科学素质和水平,着力培养从事科学教育的专门师资,增加在职教师科学教育的培训内容,加强科学教育骨干教师培训。加强宣传动员,鼓励引导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科技社团的专家学者参与科学教育工作。充分发挥学校教育在科学素质建设中的基础性作用,加强中小学校、职业学校等教育机构的科学教育。鼓励和支持社区学校、化技术学校等机构开展科学教育与培训。推进中小学科学教育网络资源建设,完善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的科学教育资源建设。充分发挥农民培训机构在全民科学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推进农民教育培训网络资源建设。

(七)实施科普资源开发与共建共享工程。充分发挥科技社团联系科技工作者及科普创作团队的作用,探索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科普资源的机制。以公众科普需求为导向,发挥科技、教育、传媒工作者科普创作的积极性,推动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和企业、社会团体从事科普产品的研发与生产,繁荣科普创作,引入市场机制。加强合作与交流,引进优秀科普产品,加大宣传力度,促进科普产业良性发展,建立应急科普资源开发与服务机制。

(八)实施大众传媒科技传播能力建设工程。加大公众传媒的科技传播力度,加强科普网站和门户网站的科技专栏建设,促进网站之间开展科技传播的交流与合作。增强科普类栏目的趣味性、知识性,不断满足公众需求。有计划的开展宣传工作者科学素质培训,提高宣传工作者科学引导公众应对公共突发事件的能力。借助电台、电视台、《日报》、《今日》等科技传播媒体,培育一批群众喜闻乐见的科普品牌节目,形成科普文化特色。

(九)实施科普基础设施工程。加大对公益性科普设施建设和运行经费的公共投入。建设区级综合性科普活动场所,在60%的街道(镇)、社区(行政村)建有科普活动站(室),科普画廊(宣传栏)覆盖全区60%的社区和行政村,宣传内容每月至少更新一次。鼓励支持有条件的学校建立青少年科学工作室。拓展各类职业培训中心、文化馆、图书馆、妇女儿童活动中心、少年宫等基础设施的科普功能。鼓励支持辖区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科普资源定期向社会公众免费开放。

(十)实施科普人才建设工程。依托农村党员基层干部、基层科普员、业务骨干人员和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等组织,采取培训、示范和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培养农村实用科普人才,结合科教进社区、卫生科技进社区、社区科普益民计划等,建立社区科普宣传员队伍,鼓励建设社区科普人才培养、培训基地。充分发挥职工技协、研发中心等组织和机构的作用,发展企业科普人才队伍。建立专(兼)职青少年科技辅导员队伍,加强对辅导员的培训,提高其开展科学技术教育、组织策划科普活动的能力。发展各类科普志愿者队伍,推动建立科普志愿者协会、科普志愿者服务站等组织体系,为科普志愿者施展才能提供服务平台。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有关部门和镇办要将相关任务纳入本单位工作规划和计划,充分履行相关工作职责,发挥各自优势,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切实推进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各牵头部门要发挥统筹协调作用,会同有关部门共同落实各项工作任务。区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发挥日常协调作用,落实工作会议议定事项,加强单位间的信息沟通和工作协调,对各部门、各镇办落实情况定期进行督促检查,推动工作任务的落实。

(二)落实政策法规。进一步明确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及公民个人在全民科学素质建设中的责任、权利和义务,推动《科普法》深入贯彻实施。落实有关鼓励科普事业发展的科普税收优惠等相关政策,繁荣科普创作,提升大众传媒科技传播能力,加强科普基础设施建设、科普资源共建共享和科普人才队伍建设,完善有关推动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政策措施。

社区科普室工作计划第3篇

一、成立领导机构

接到“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实施任务后,我们立即成立了扶绥县实施“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协调领导小组,由县委分管科协的副书记任组长,政府联系科协的副县长任副组长,县科协主席、县委宣传部、县文明办、县科技局以及各乡镇一名分管领导(科协主席)为成员,协调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科协,由县科协主席担任办公室主任,县科协副主席担任副主任,成员从县科协干部中抽出,在协调领导小组的指挥下负责具体工作的实施。

二、“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实施情况

1、元月10至12日,县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已对“科普惠农兴村计划”中所拟在十一个乡镇建立的科普活动站进行场地选址。即整合各乡镇原有的文化站,成立科普活动站,单独腾空1—2间场地面积在40—60㎡作为科普活动室。

2、在村级制作科普宣传栏。128个村委会3个居委会共131块,拟整合现有的村委会村务公开栏,基本为砖墙结构,有挡雨装置。

3、村级落实兼职管理员1名,由村委、居委会定工干部兼任。

现各村已配有科普员一名。

4、目前已购置电视机(29吋)11台,影碟机11台;定做阅览台(桌)250张,方头櫈500个。

三、前期经费投入

县财政已落实配套经费3万元,这批经费已安排购置电视机、影碟机、制作阅览台、方头櫈等。

四、问题和建议

1、经过近3个月的宣传和发动,群众对“科普惠农兴村计划”有了初步了解,认为“科普惠农兴村计划”是实实在在为农民排忧解难的好事,群众参与的热情高涨,迫切希望上级科协领导能够抽出时间多到基层走一走,看一看,指导各地“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实施工作,真正抓出成效。

社区科普室工作计划第4篇

自2008年以来,我村被云南省科协定为省级“科普惠农兴村计划”项目建设村,在红塔区科协、凤凰路街道办事处指导、支持、帮助下,灵秀村党总支、村委会按照《云南省科协“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实施方案》的要求,大力开展以设立一个科技服务站;建设一组科普宣传栏;配备一名科普宣传员;每年开办一个农函大班;大力发展水果产业,增加村民收入;培养一批新型农民科技示范户;联系区林学会、区科技局、区植保植检站作技术后盾,聘请3名水果科技人员长期为我村水果生产服务等几方面开展科普惠农示范村建设。通过近一年来科普惠农科技示范村建设及各种科普活动全面开展,推进了我村学科学、用科学、科学发展、科学致富的良好村风的形成;培育了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提高了村民科学素养;进一步培养科学、健康、文明的生产生活方式,全面促进我村经济的发展,农民增收。同时,为我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科技文化支撑,促进我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周边村、居委会起到了良好辐射示范作用。根据“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具体工作内容、工作措施、实施进度、预期目标实施情况作如下小结:

1、宣传科普惠农兴村意义,强化科学发展观:村党总支、村委会利用干部会、村民大会、培训会、广播、宣传栏、大型广告等形式,宣传“科普惠农兴村计划” 是中国科协、财政部在“十一五”规划期间联合实施的通过抓重点、抓亮点、以点带面、榜样示范的方式,加强农村基层科普能力,建立农村科普长效机制,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科普惠农兴村计划”从提高农民的科学素质入手,辅以科普项目示范,是培养农民群众学科学、用科学的积极性以及依靠科技发展生产、改善生活质量的能力,带动农村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助力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良好途径。“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在我村的做法、要求、达到的目标、完成的任务。使省级“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建设示范项目深入人心,营造了学科学、用科学、科学发展、科学致富的良好风气,强化了村民对科学发展的认识。

2、着力建设科技服务站:在灵秀村村民相对集中地村委会所在地,利用村委会原有的活动室建设了一个科技服务室,一是配置桌椅40套、图书阅览架6架、阅览桌3张、报架一个、图书柜一个,图书2000册、科技书800余册;二是配备组合音响一套、电视机、DVD各一台、DVD光碟100片;三是制定了科技服务室的工作制度,除星期六、星期日外,每天下午3:00—5:00时对村民开放。较好地为村民提供了一个看书读报、学科技、学文化、交流技术、传递信息、进行科普培训、农技协活动的阵地。

3、完善科普宣传栏:较好地利用、维修、更新、使用好一组结构为四块两面橱窗,面积32平方米的科普宣传栏,每两个月更换一次内容,进行以党的科技路线、方针、政策,致富科技信息、农村实用技术、科学生活方式、文明健康生活方式等为主要内容的科普宣传,为农民提供又一学习场地,每月更换一次宣传内容。科普宣传栏的建设使用,给村民增加了一个学习、休闲、交流的场所。

4、配好了一名科普宣传员:从2008年开始,我村选聘好一名有文化、懂技术、会致富,乐于奉献,热衷于农村科普事业的本村能人(陈家荣),作为科普宣传员,专门从事村日常科普工作,主要管理科技服务站、科普宣传栏、农函大、林果协会等。村委会将和选聘科普宣传员签订工作目标任务书,时间为每年一签。4个村民小组各选聘一名兼职科普宣传员,专门从事科技工作,使整个村委会的科普宣传渠道畅通,网络健全。

社区科普室工作计划第5篇

《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是坚持走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一项基础性社会工程,是政府引导实施、全民广泛参与的社会行动。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印发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的通知》(以下简称《纲要》)精神,促进我区公民整体素质的提高,推进**经济、社会和文化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结合我区实际,制订本实施意见。

一、背景意义

“十五”以来,在区委、区府的高度重视下,**坚持科教兴区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以提高公民科技素质为出发点,高起点、广覆盖、求创新、重效果、全方位地推进科普工作。以创新为主线,构建并完善投入、组织、激励、项目等各项科普工作机制;以社区为重心,依托丰富的社区科普资源,创建各具特色的科普社区;以青少年为重点人群,培育对科学的兴趣、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区域科普工作发展得到了源源不断的动力,形成了优势突出、保障有力、特色明显、成效显著的科普工作良好态势。

但也必须看到,面对**科教兴市核心区的建设要求,公民的整体科学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基层科普工作队伍创新能力有待进一步增强;企业及社会参与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大;科普资源有待进一步整合。

《纲要》提出了“政府推动,全民参与,提升素质,促进和谐”的指导方针,明确了全民科学素质建设的主要目标、任务、措施以及到20**年的阶段性目标,是新时期加强全民科学素质建设的纲领性文件,对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提高全民的科学素质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必然要求,也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基础。因此,充分认识加强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全面贯彻实施《纲要》,采取有效措施,深入持久地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有利于促进公民整体素质的提高,推进**经济、社会和文化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有利于科学发展观的广泛传播,推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利于在区域内形成崇尚创新的科学文化氛围。

二、指导思想与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政府推动,全民参与,提升素质,促进和谐”的基本方针,紧紧围绕科教兴区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大力加强全区公民科学素质建设,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为提升区域综合实力,全面构建和谐城区、和谐社区,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一流中心城区奠定坚实基础。

(二)发展目标

围绕创新型城市建设、全民科学素养的提高,争取三个突破:科普基础设施建设有新突破,形成以科普教育基地、社区科普园地、中小学校为基础的多元性、多功能的现代化科普设施及网络体系;科普投入机制建设有新突破,实现人均科普经费在“十五”基础上翻一番;科普宣传活动有新突破,进一步在设计、策划、实施的层面发动多方联动优势,推进科普活动的“一区(社区)一品”、“一校一特”(科技示范、特色学校),从而使全区的科普全方位、多形式地深入到每个角落;公民提高自身科学素质的机会与途径明显增多;科学技术教育、传播与普及有较大发展,形成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

三、主要任务

(一)以弘扬创新精神和提高实践能力为重点,实施未成年人科学素质行动

1、实施青少年“光启”创新计划,做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科技节等重点科普活动的组织、策划、宣传、指导与总结表彰工作,鼓励中小学生积极参加各种科普活动与科技竞赛,使在校生参加科技活动人数保持在90%以上,中小学生参加各类科技创新大赛成绩保持全市排名前列;不断探索青少年科技教育的新形式,广泛开展青少年科学普及活动,培养青少年“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习惯,促进他们健康成长;培育一批具有科学精神、思维模式创新、动手能力较强的青少年创新人才,努力提升区科技教育的层次水平。

2、抓好科技教育特色示范学校的创建工作。探索形成校长联席会议等有效工作机制,加强科技教育的研究工作,鼓励科技教师研究科学,建立和培养一支高素质的科技辅导员队伍,扩大学生参加课外科技活动的渠道和机会,指导学生参与科学,促进和引导社会科普与学校正规科技教育的相互渗透。

3、积极争取相关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及科普场馆的支持,充分利用他们的试验基地、试验室、标准室等有利条件对青少年进行科学知识和技能方面的科普;联合区域内外科技资源,开发各类青少年科普项目,在青少年活动中心举办各类科普展览,联合社区建设科普DIY乐园、“社区青少年科技主题俱乐部”等,完善运作机制,增强未成年人对科学技术的兴趣和爱好,培养未成年人的社会责任感以及交流合作、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4、推进科学教育推广项目的实施,结合学校二期课改“拓展型课程”,深化“做中学”项目,根据未成年人各年龄段的生理、心理特点和知识能力,不断探索开发适合小学和幼儿园阶段儿童的课堂施教案例,引导青少年亲历探究自然奥秘的过程,使他们在观察、提问、设想、动手实验、表达、交流的探究活动中,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进一步提高科学素质。

(二)以倡导科学生活方式和提高生活质量为重点,实施社区居民人口科学素质行动

1、大力培育社区科普示范典型。充分依托区科普资源优势,发挥各社区科普工作特色,通过实施市、区两级科普示范创建工程,培育一批科普特色小区、科普示范村,到20**年,全区80%以上的社区要依托社区活动中心等场所建有1个科普主题活动室、1座科普示范画廊等设施,以此推动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社区科普教育活动,丰富社区居民的科学文化生活;紧密结合科技创新与科学普及,凸现社区科普工作群众化、社会化、制度化、科学化的示范作用。

2、创新社区科普活动的机制和方式,提高活动的实际效果。充分利用专家咨询、科普讲座、展览等方式,结合文艺、旅游、休闲娱乐等开展形式多样的科普活动,重点宣传节约资源、保护生态、改善环境、应急避险、健康生活、合理消费、循环经济等观念和知识,倡导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形成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各社区要统筹各类教育资源,充分发挥社区学校、市民学校的作用,积极创建各种类型的学习型组织,面向社区居民开展科普教育和培训活动。

3、加强科普队伍和服务能力建设,建立社区科普长效机制。逐步完善服务街道、社区的基层科普组织网络,形成实施社区居民科学素质行动的骨干队伍;依托各级学会发展服务于社区的科普专家队伍,与社区建立定向的服务机制;继续发展社区志愿者队伍,培训志愿者,引导社区居民开展自我服务。大力推进社区科普学校发展,加强师资培训和教材开发,以专家为骨干,吸纳有专长的科普志愿者参加,提高教师队伍的教学质量。

(三)以提高岗位职业技能和增强再就业能力为重点,实施城区劳动人口科学素质行动

1、优化各种教育培训资源,提高劳动者的综合能力。进一步发挥科技场馆、科普教育基地、科普画廊、科普活动室、社区科普学校等科普场所和设施的作用,为劳动者提高科学素质提供更多的共享服务。充分发挥职业院校、职业培训机构和成人进修学院的作用,主动承担各种形式的再就业培训和劳动预备制培训,提高城区失业人员和新增劳动力的就业能力、创业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以及参与社会生活和维护自身权益的能力。

2、建设高技能人才队伍。围绕企业提高经济效益、推进企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培养一大批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技术型、复合型和知识型高技能人才。开展操作比赛、岗位练兵、技术比武等活动,大力促进科技与经济的结合,推动企业的技术创新和技术进步。

3、加大“新市民”科普工作力度。针对区域内外来务工者队伍,加强科普教育,积极依托社区、学会等力量,广泛组织外来人员开展多形式、多层次,喜闻乐见、丰富多彩的科普活动,努力提高外来人员的科学文化素质,着力提高他们的文明素养和就业技能。

(四)以提高科技意识和科学决策水平为重点,实施领导干部公务员科学素质行动

1、建立健全公务员继续教育制度。以提升公务员能力素质为核心,以提高科学素养和决策水平为目标,将科普知识课程纳入各类培训计划,不断完善公务员继续教育制度,以此指导公务员培训工作的开展。要将公务员参与科普培训情况及时做好登记与总结,改进不足,开拓创新,推进学习型机关的建设。

2、各级领导干部自觉、带头参加各类科普活动。每年有针对性地面向各级领导干部组织系列科普报告会。各级党政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在每年的科技活动周、全国科普日等带头参与科普活动。

(五)以科普能力建设为重点,大力实施“四项科普工程”

1、科普“双十”工程

加强科普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公益性科普设施建设和运行经费的公共投入,规范科普设施的建设和管理。进一步完善和拓展现有基础设施的科普教育功能,整合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等资源,加快对现有科普设施进行机制改革和更新改造,充实内容、改进服务、激发活力,满足公众参与科普活动的需求。到20**年,在区域内建成十座科普示范画廊,十个科普主题活动室,培育一批市级科普示范社区,凸现科普示范效应,使社区群众能最便捷地学习科普知识,参与科普活动,接受科普教育。

2、科普“双百”工程

加强未成年人科普教育,加大对青少年活动场所的科普设施建设投入,到20**年,为百所中、小学配备“科普之窗”电子触摸屏,组织百名科普专家进校园,为学生们讲授科学知识,使学生开阔眼界,提高科技意识。通过“科普之窗”电子触摸屏,充分发展科普信息化手段,形成现代化的科技知识传播网络,进一步提高科普宣传的影响力、覆盖面和信息量。通过组织百名科普专家进校园,更好地为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服务,提升我区科普工作显示度。

3、科普“千字”工程

加强城区劳动人口科普教育,加大对企业职工的公共科普投入,注重对员工的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大力倡导科学精神和创新精神,努力提高员工的科学素质,增强员工的科学生产运行能力和参与决策、管理的能力。通过实施“千册书籍进企业”、“千名职工争做‘知识型’职工”的职工科技素质教育工程,加强对企业科普的组织领导和协调,积极开展企业科普宣传活动,教育引导企业职工积极投身区域经济以及和谐社会建设。

4、科普“万家”工程

加强社区居民的科普教育,创新科普宣传的方式、手段。围绕贯彻科学发展观、建设节约型社会的目标,加大节能科普宣传力度,实施“节能技术进万家”工程,加快先进节能技术的推广应用,在全社会倡导健康、文明、节俭、适度的消费理念,用节约型的消费理念引导消费方式的变革。要大力倡导节约风尚,使节能成为每个公民的良好习惯和自觉行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围绕增强公众的科技意识和提高科技素质,实施“科普菜单进万家”工程,将科普教育基地、科普名家服务点、科普活动室等各类科普资源形成“菜单”,送入家庭、送到居民手中,为居民参与科普提供便利,更好地加强科普公共服务能力建设。

四、组织实施

(一)成立**区公民科学素质工作联席会议及办公室

科学素质工作联席会议负责对**实施《纲要》工作进行宏观指导;研究制定促进《纲要》实施工作的重要政策措施,协调解决实施中有关重大问题;对各成员单位的实施工作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区公民科学素质工作联席会议和科普工作联席会议实行联会制度。

**科学素质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设在区科协,承担联席会议的日常工作;提出区实施《纲要》政策和措施的建议;督察落实联系会议议定事项;承办联席会议交办的事项。

(二)明确各街道、镇的职责

各街道、镇要把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把公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的落实纳入政府的议事日程,并作为年度工作目标考核的重要指标。

五、保障措施

(一)建立完善相关制度

根据形势发展需要,进一步完善有关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政策办法体系,出台《**区科普教育基地发展扶持办法》,修订《**区科普创新项目实施办法》,明确政府各委办局、社会组织、企业及个人在公民科学素质建设中的责任、权利和义务。逐步将科学教育和普及列为公民学习必修、单位文明必考、领导业绩必评的项目。

(二)确保科普经费投入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和《纲要》的有关规定,加大财政保障力度,落实教育和科普经费投入,并将科普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各有关单位应根据各自承担的《纲要》实施任务,统筹考虑和落实所需经费。各街道、镇应根据财力情况和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发展实际需要,逐年提高科普经费投入。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投入公益性科普事业,捐助建设公益性科普设施和开展公益性科普活动。

(三)完善督促考核机制

各成员单位,各街道、镇要将公民科学素质建设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将有关任务纳入相应的工作规划和计划,充分履行相关工作职责,发挥各自优势,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切实推进我区公民科学素质建设。领导小组要对各有关单位的工作任务进行任务分解,并对各成员单位贯彻实施《纲要》的情况进行测评。

六、工作进度

**区公民科学素质行动大体分三个阶段实施。安排如下:

(一)近期工作计划

1、召开区科普工作联席会议,明确区推进方案,以及职责任务分工,推动各成员单位、各街道、镇制定工作方案并组织实施;

2、全面启动各项主要任务,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按计划、有重点地推进;

3、滚动开展《纲要》培训活动,加大《纲要》宣讲力度;

4、继续组织实施以“节约能源”为主题的科普活动。

(二)20**-20**年

1、在各项任务的实施过程中,针对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提出并落实相关措施;

2、落实政策、投入、队伍、奖励等相关保障条件;

3、探索、研究和加强本区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工作模式及机制,总结经验教训,督促各成员单位、各街道、镇共同推进实施工作。

(三)20**年

1、继续推进各项任务的实施工作;

社区科普室工作计划第6篇

智者引航,从容应对

2010年6月30日,京城各主流媒体上都刊登了这样一条消息:位于北京市中心的东城、崇文、西城、宣武4个区将撤销,同时成立两个新的首都功能核心区――东城区和西城区。

面对突如其来的区域调整,统计事业能否在融合后不断发展,各级领导异常关心,社会各界非常关注,两区干部殷切期盼。北京市统计局、调查队的领导亲自引航,新东城区的全体干部从容应对。

7月28日上午,北京市统计局党组书记、局长苏辉同志亲自召开了城四区行政区划调整座谈会,召集原东城、西城、崇文、宣武四区统计局局长、党组书记、调查队队长,以及市局、总队有关领导和部门参加了座谈会。研究了在行政区划调整过程中统计部门面临的问题和解决的办法。形成了“把握节奏、掌握主动、及时跟进、沉着冷静”的十六字方针,为区划调整顺利推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十年一次的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此时正处于关键时期,如何确保这次重大国情国力调查的顺利进行,减少区划调整对人口普查工作的影响,北京市人普办常务副主任顾兖州于7月29日召开专题会议,讨论应对措施,确立了“统分结合,内外有别”的工作模式。

8月5日,新的东城区委宣布了统计局领导班子任命。9日,召开区划调整后第一次全体干部大会,望着台下将近两百人的队伍,局队领导动情地对大家说,“今天我们走到一起是缘分,希望大家要好好珍惜,共同携手提高对新环境的适应能力,展现出直面现实考验、勇担历史使命的成熟和自信,共同把我们的统计工作做好。”8月16日,召开了第一次局队长联席办公会,研究领导班子成员分工、人员调整安置、办公用房调整搬迁工作,提出全体干部要做到:思想不乱、人心不散、工作标准不降,淡定从容应对历史变化。

统筹安排,科学规划

白驹过隙,日月如梭,融合的努力不曾停息,一次次思想碰撞,一次次方法借鉴,机构整合、人员调整顺利完成。

首先对机构进行整合,为了扩大干部安排的容量,积极争取区编办的支持,最大可能增加内设机构,经过缜密考虑,局队共有13个内设机构进行合并调整,原东城区4个内设机构予以保留,同时增设了党群办和纪检监察科,内设机构达到了19个。

整个机构的框架搭建起来后,干部如何安排被摆上了议事日程。让融合后将近200人的队伍中每一名同志都能发挥自己的长处和优势殊为不易。领导们冥思苦想,殚精竭虑,多次召开会议进行思想碰撞,提出了本着既有利于组织发展又兼顾个人发展的原则,合理调配每一名人员。中层干部的安排是一个极为重要的环节,也是平稳过渡的一个关键问题,局队长联席办公会反复比较,广征意见,明确了四项原则:“对于调整合并科室中同级别的领导,根据任职年限确定科室负责人,原则上由任职年限长的科级干部担任负责人;对于机构调整合并科室不同级别的科级领导,原则上由科级正职担任科室负责人;男性在55岁以上,女性在50岁以上的科级领导,原则上不再担任科室负责人,由具有公务员或参照《公务员法》等身份的科级领导担任科室负责人;事业编制的科级干部不再担任科室负责人”。四项原则为科级干部调整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大家纷纷以大局为重,前后共有44名同志的岗位进行了调整变动。

为了尽早让大家融合到一起共同办公,局队部分人员前后进行了两次异地大迁徙,聘请搬家公司搬了34次,搬家工人186人次,调整和改造办公用房近90间,调整办公电话50余部。为了不耽误正常工作,为了每一张报表按时上报,很多同志利用双休日甚至牺牲节假日来搬家。领导更是亲自带头上阵,几经周折,2011年4月12日,办公用房调整顺利完成,南北统计人终于跨越了那道横亘在北京站的明城墙,聚在一起,找寻到了往返奔波后的归属感。

统计事业要在融合后的新起点上实现新发展,就必须有科学的规划。在广泛调研征求各部门意见的基础上,立足原东城局队相关规划架构,结合原两区工作实际,重新制定了统计业务、统计信息化、统计文化三个三年发展规划,“三驾马车”齐头并进,形成了组织严密、架构完整的规划体系。

在规划体系成型后,按照“工作不断,标准不降”的要求加强业务建设,制定了《新东城区历史数据整合工作方案》,对各专业基础数据库、汇总数据、核算数据以及部门数据进行集中整合,确保了区划调整前后统计数据有效衔接。围绕新区中心工作,进一步加强对重点指标、优势产业和重点产业的监测。

辛勤耕耘,硕果累累

2011年5月17日,东城统计人迎来了融合后的第一次“大考”,北京市统计局总统计师侯小维,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副巡视员张叶飞带领市局总队有关部门对东城区政府统计工作进行了全面巡查,一致认为“东城局队在首都功能核心区行政区划调整过程中,新领导班子集体识大体、顾大局,工作思路清晰,团结带领局队全体干部,迅速实现了干部队伍思想的有效融合和工作的顺利衔接。在工作机制、人才培养、行风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真正实现了“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

东城统计人一年共同的辛勤耕耘,迎来了事业的丰硕成果。

干部心稳、气顺、劲足。不同的人生轨迹,共同的理想信念,让大家凝聚在了一起,共同经历的时刻让彼此慢慢走近,一起在执法路上的酷暑当头,一起在催报表中的口干舌燥,一起在年报冲刺中的共同坚守,一起在文体活动中的携手并进……

基础工作扎实、有序、规范。结合区划调整以及统计管理体制改革带来的变化,重新修订并完善了行政、业务、法制以及信息公开等五大类制度汇编,从根本上确保各项工作的规范化开展。为夯实统计数据质量根基,出台各项数据质量控制、责任追究办法,让依法行政、依法管理、依法决策贯穿各项工作。

统计服务水平更优、更高、更强。出台了适应新区发展需要的统计服务体系实施方案,自主设计开展了行政区划调整工作民意调查,适时编印了《新东城・新区情》、《数据解读东城区“十一五”经济发展辉煌成就》等手册。立足新区规划,围绕低碳经济、中医药等新兴产业开展统计分类标准,围绕“一轴两带五区”布局开展名录库建设与管理。一年来的工作获得了区委、区政府的高度肯定和赞扬,荣获了2010年东城区经济社会发展“突出贡献单位”奖。

社区科普室工作计划第7篇

近年来,**市**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始终把人口问题摆在突出位置,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稳定低生育水平为主线,以建立新机制为抓手,严格责任,完善措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保持了稳定和谐、又好又快的发展势头。20xx年**区人口计生委被省人事厅、省人口计生委评为“全省计划生育工作先进集体”,20xx年3月被评为“全省人口计生系统政风行风建设先进单位”。主要做法:

一、落实“五个到位”,夯实人口计生工作和谐发展基础。一是领导重视到位。区委、区政府建立了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决策与调控机制,把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与经济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形成抓人口就是促发展、促和谐的共识,坚持党政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不动摇。主要领导经常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检查指导计生工作。20xx年以来,区委、区政府常务会听取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专题汇报14次;区委、区政府先后制定下发了《关于加快建立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新机制的意见》、《关于明确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服务工作部门职责和任务的通知》、《**区城市区(城镇)人口和计划生育管理若干规定》等一系列文件规定。二是责任落实到位。坚持把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目标完成情况作为考核各级领导干部政绩和使用干部的重要依据,实行“一票否决”制度不动摇。坚持对先进单位实行重奖不动摇,对工作滞后的实行黄牌警告、主要领导不提拔不动摇。20xx年以来,全区共表彰奖励计生先进单位17个,先进社区33个,用于奖励资金达26万元,通报批评落后单位29个,重点管理单位6个。三是保障投入到位。区政府把计划生育事业费按照省定目标全部纳入财政预算。近年来,区计划生育事业经费投入逐年增加。20xx年,预算安排300万元,财政投入343.2万元,计生事业费投入312.18万元,增长比例是31.4%,人均事业费投入10.07元(省定标准9元);20xx年,预算安排320万元,财政投入559万元,计生事业费383.93万元,增长比例是18.6%,人均事业费达到12.12元(省定标准10元)。四是部门联动到位。区民政局与区人口计生委实行每月新婚育龄人群通报制度,在扶贫帮困的低保户中对计划生特困家庭优先救济。区教体局出台了计划生育特困家庭子女免课本费、流动人口子女就近入学等一系列针对计划生育家庭的优惠政策。区卫生、公安、计生等部门联手行动打击“两非”活动,有效遏制出生人口性别比升高的趋势。区公安、工商与人口计生部门联合开展城市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普查,澄清了流动人口底数。区委组织部、区人事和劳动社会保障局建立健全党政领导干部计划生育情况审核制度、党政干部生育二孩审查备案等制度,严把了干部选拔任用中的计划生育情况关。全区计划生育工作逐步形成了齐抓共管、综合治理的新格局。五是利益导向机制到位。截止20xx年底,该区共落实独生子女奖励费77万元,对符合生育第二个子女条件而自愿终生只要一个子女的夫妻给予20xx元奖励,有660户计划生育困难家庭享受到低保补助,为创办个体企业的46户计划生育家庭发放了小额贷款,为60户计划生育特困家庭子女免收了课本费。

二、加强“三项建设”,构筑人口计划生育工作新平台。一是加强计生阵地建设。近两年来,区政府多渠道筹集资金1000余万元,投资兴建了55个高标准社区。每个社区都配备了电脑、电视、vcd等硬件设施,有的还配备了电子触摸屏和投影仪等电教设备,为计划生育提供了良好的工作平台。目前,全区55个社区全部建成了计划生育“一厅三室一校”(一厅:综合服务大厅;三室:计划生育管理办公室、健康检查室、悄悄话室;一校:人口学校)。二是加强计生网络建设。建立了“办事处—社区—楼院长—楼栋长”四级计划生育管理服务网络。各街道办事处和各个社区分别成立了计划生育工作领导小组,设立了计划生育管理办公室。各社区实行划片切块或按楼院管理的方式,设立相应的楼院(片)长、楼长,制定了办事处、社区、楼院长、楼栋长计划生育工作职责。三是加强队伍建设。针对计划生育工作流动性强、变化快的特点,组建了一支1600余人的计划生育信息员队伍,协助社区开展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同时,积极筹措资金,确保计生工作人员待遇落实到位,有效调动了计生工作人员干事创业的积极性。20xx年9月,**市城区人口和计划生育示范化建设现场会在该区召开,省人口计生委赵长法副主任参加会议并对该区人口和计划生育示范化建设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三、实现“四个突破”,克服人口和计划生育管理瓶颈。一是在社区计划生育管理上实现新突破。首先建立健全了辖区单位负责、单位与社区资源共享、定期通报的工作机制,规范了辖区单位职工的管理。目前,全区4.03万在职育龄妇女全部纳入管理,无一人漏管。其次规范了下岗、无业、个体已婚育龄妇女 的管理,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对辖区内3.01万下岗、无业、个体已婚育龄妇女进行管理,在做好日常性工作的基础上,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每季度组织1次健康检查,每两年进行1次妇科病普查普治,每年3、9月份对各街道办事处进行接管式康检,并把接管康检成绩纳入年终考核,有效克服了已婚育龄妇女康检率低的难题。二是在企业计划生育管理上实现新突破。按照“政府领导、企业负责、属地管理、部门配合”的工作机制,在企业设立了计划生育办公室,成立了计生协会,明确了企业的管理责任。各街道办事处年初与辖区企业法人签订目标责任书,社区落实企业的计划生育管理与服务,各职能部门制定了加强企业管理的政策和措施,有效推动了企业计划生育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三是在市(商)场计划生育管理上实现新突破。办事处每年都与市(商)场签订目标责任书,市(商)场设立了计划生育办公室,明确了具体负责人,配备了计划生育专干和宣传员。四是在封闭小区计划生育管理上实现新突破。坚持“抓法人、管小区,抓房东、管房客”和“谁主管谁负责,谁受益谁管理”的原则,加大了对封闭小区的管理力度。严格落实小区开发商和物业管理部门法人代表的责任,建立开发商或物业部门计划生育领导小组,配备1至2名计生专干,配合社区管理小区计划生育工作。在各小区建立计划生育工作台帐和各项规章制度,设立了康检室、健康咨询室、宣传教育室等,为小区育龄妇女提供优质服务,改变了以前封闭小区只靠社区管理的局面。

社区科普室工作计划第8篇

各地级以上市及顺德区招生委员会,各军分区(警备区):为做好今年我省军队院校招收普通高中毕业生工作,根据教育部、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中央军委训练管理部《关于做好2017年军队院校招收普通高中毕业生工作的通知》(军训〔2017〕112号)精神,结合我省招生工作实际,现将有关问题明确如下。一、招生计划12所军队院校、3所武警院校在我省招收普通中学高中毕业生244名(男生235名,女生9名)。招生计划见附件。二、报考条件报考军队院校应具备以下条件:1. 参加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的普通中学高中毕业生(应届、往届均可);2. 未婚,年龄不低于17周岁、不超过20周岁(截止2017年8月31日);3. 参加由军队组织的政治考核、面试和体格检查,结论均为合格。三、招生程序军队院校招收普通高中毕业生工作,按照原总参谋部、原总政治部、原总后勤部、原总装备部《中国人民解放军院校招生工作条例》(政干〔2007〕389号),教育部高校学生司、原总政治部干部部《军队院校招收普通中学高中毕业生工作实施细则》(政干发〔2008〕19号)有关规定组织实施。(一)政治考核6月27日前,凡志愿报考军队院校的考生,均可从省教育考试院网站(http://www.eeagd.edu.cn)下载,或到所在中学、县(市、区)人民武装部领取《军队院校招收普通中学高中毕业生政治考核表》(以下简称《政治考核表》)参加政治考核。政治考核程序和有关要求见广东省招生委员会办公室、广东省军区招生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做好2017年军队院校招收普通高中毕业生政治考核工作的通知》(粤招办普〔2017〕29号)。(二)填报志愿报考军队院校的考生,参加提前批次单独录取,实行院校顺序志愿投档、录取,网上填报志愿时间为第一时段,即6月26日12:00至6月27日16:00(以省招生办公室公布的时间为准)。考生根据高考成绩、省招生办公室公布的第一批本科或第二批本科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和招生院校专业体检标准要求,按规定在提前批次志愿栏内,填报院校代码、院校名称和专业代码(院校及专业代码见《广东省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专业目录》)。考生必须在6月27日16:00前,在“广东省普通高考志愿填报系统”上完成志愿填报和网上确认,并在第二时段填报完其他地方院校志愿后,到所在中学(报名点)打印志愿表,办理签名手续。(三)确定面试、体检对象考生志愿填报结束后,省招生办公室会同省军区招生办公室,根据有关规定要求,共同研究确定参加面试、体检人员范围,于6月28日下发至各地市及顺德区招生办、各军分区(警备区),并通过县级招生办公室及相关中学通知到考生本人。考生也可登录广东省教育考试院网站或广东省军区招生办微信公众号(gdsjqzsb),查询本人是否列入参加面试、体检人员范围。(四)组织面试、体检列入参加面试、体检人员范围且政治考核合格的考生,持身份证、准考证、高考成绩单、近期免冠一寸照片(4张)、《政治考核表》,到省军区招生办公室指定的医院参加面试、体检(具体体检时间、地点另行通知)。凡逾期未参加者,视为自动放弃。体格检查执行《军队院校招收学员体格检查标准》(军后卫〔2016〕305号)。考生体检前必须空腹,待抽血和B超后方可进食。近视的考生可携带眼镜进入体检点,以便测试矫正视力。考生参加面试、体检不缴纳费用,但交通和食宿费自理。考生身体有下列情形之一为不合格,不必参加体检:①乙肝表面抗原阳性者或患其它传染性疾病者;②红绿色弱、色盲;③男性身高162cm以下,女性身高160cm以下。(五)投档录取军队院校录取时间预计为7月7日至7月11日(提前第一批本科院校录取时间为7月7日至9日,提前第二批本科院校录取时间为7月9日至11日),具体时间以省招生办公室公布为准。省招生办公室根据省军区招生办公室提供的政治考核、面试和体格检查均合格考生名单,依据考生志愿和高考成绩,按院校招生计划数量的110%(按四舍五入取整),分文理科、性别以及满足院校招生任一专业的体检标准要求投档。总分成绩相同时,依次比较单科成绩,其中文科专业依次比较语文、数学、外语,理科专业依次比较数学、语文、外语,若三科成绩均相同时,则同分考生全部投档。当第一次投档院校录取后,专业仍有缺额时,省招生办公室在第一志愿上线考生中,按专业志愿以专业招生计划缺额量的100%从高分到低分补档。若专业生源仍不足,省招生办公室从非第一院校志愿符合投档条件的考生中,按专业志愿以专业招生计划缺额量的100%从高分到低分补档。生源仍不足时,省招生办公室会同省军区招生办公室,在广东省教育考试院网站上公布缺额计划,组织符合条件考生在网上填报征集志愿并组织录取。其中,提前第一批本科院校预计于7月9日下午填报征集志愿,下午组织录取;提前第二批本科院校预计于7月11日上午填报征集志愿,下午组织录取。根据教育部、原总政治部《关于严格规范军队院校招收青年学生和普通高等学校招收国防生工作的通知》(政干〔2015〕64号)规定,烈士子女、因公牺牲军人的子女、现役军人子女,在投档比例范围内优先录取。(六)复查复审录取为军队院校学员的考生,入学后需进行政治复审和身体复查,合格者取得学籍和军籍;不合格者,按照《军队院校淘汰学员安置办法》(〔2005〕政联字第2号)、《军队院校青年学生学员转入普通高等学校学习实施办法》(参联〔2010〕2号)有关规定处理。三、有关要求(一)贯彻作风建设要求,深入推进阳光招生。军地各级招生部门要切实把党中央、中央军委关于加强人才工作和作风建设的各项要求,贯彻到招生工作全过程。要严格按原则按政策按规矩按程序办事,全面实行阳光操作,坚持招生信息公开,自觉接受社会监督。各市(顺德区)招生办公室和各军分区(警备区)要密切配合、通力协作,确保招生工作有序展开、有效落实。(二)充分认清形势任务,加大招生宣传力度。各单位要充分认清军队改革期间军队院校招生面临的新形势,以及提高招生质量的新要求,切实增强责任意识。要统筹利用各种宣传媒体,广泛宣传军队院校招生政策规定及年度招生计划,为广大考生填报志愿提供准确、及时、的政策信息。要深入国防生源基地,扎实开展信息咨询及宣传发动,掌握一批优秀考生信息,辅助考生填报志愿,切实发挥好生源基地的示范和辐射作用。(三)牢固树立底线思维,严格执行招生政策。要严格执行提前批次招生录取政策,严格按照比例向院校投档,上线考生不足时,及时公布缺额计划。要畅通社会监督渠道,严格落实考生申诉复议制度,开通咨询和举报电话,及时反馈申诉复议、重大违规事件处理结果,切实营造公平公正、风清气正的招生工作环境。对新生入学复查复审发现的问题及其他违反招生纪律的问题,将严肃追究当事人和相关领导的责任。